列传 第五 三国史记
卷四十六 列传 第六 强首 崔致远 薛聪
列传 第七 

    强首

    强首,中原京沙梁人也。父昔谛奈麻。其母,梦见人有角,而妊身及[1]生,头后有高骨。昔谛以儿[2]就当时所谓贤者,问曰:“此儿头骨如此,何也?”答曰:“吾闻之,伏羲虎形,女娲蛇身,神农牛头,皋[3]陶马口,则圣贤同类,而其相亦有不凡者。又观儿首有黡子,于相法,面黡无好,头黡无恶,则此必奇物乎!”父还谓其妻曰:“尔子非常儿也,好养育之,当作将来之国士也。”及壮,自知读书,通晓义理。父欲观其志,问曰:“尔学佛乎?学儒乎?”对曰:“愚闻之,佛世外教也。愚人间人,安用学佛为?愿学儒者之道。”父曰:“从尔所好。”遂就师读《孝经》、《曲礼》、《尔雅》、《文选》。所闻[4]虽浅近,而所得愈高远,魁然为一时之杰。遂入仕历官,为时闻人。强首尝[5]与釜谷冶家之女野合,情好颇笃。及年二十岁,父母媒邑中之女有容行者,将妻之,强首辞不可以再娶。父怒曰:“尔有时名,国人无不知,而以微者为偶,不亦可耻乎。”强首再拜曰:“贫且贱非所羞也,学道而不行之,诚所羞也。尝闻古人之言曰:『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则贱妾所不忍弃[6]者也。”及太宗大王即位,唐使者至,传诏书。其中有难读处,王召问之。在王前一见说释无疑滞。王惊喜,恨相见之晚,问其姓名。对曰:“臣本任那加良人,名牛[7]头。”王曰:“见卿头骨,可称强首先生。”使制回谢唐皇帝诏书表。文工而意尽,王益奇之,不称名,言任生而已。强首未尝谋生,家贫怡如也。王命有司,岁赐新城租一百石。文武王曰:“强首文章自任,能以书翰致意于中国及丽、济二邦,故能结好成功。我先王请兵于唐,以平丽、济者,虽曰武功,亦由文章之助焉。则强首之功,岂可忽也?”授位沙飡,增俸岁租二百石。至神文大王时卒,葬事官供其赙。赠衣物匹段尤多,家人无所私,皆归之佛事。其妻乏[8]于食,欲还鄕里。大臣闻之,请王赐租百石。妻辞曰:“妾,贱者也,衣食从夫,受国恩多矣。今既独矣,岂敢再辱厚赐乎?”遂不受而归。新罗古记曰:“文章则强首、帝文、守真、良图、风训、骨番[9]。”帝文已下事逸,不得立传。

    崔致远

    崔致远,字孤云,或云海云。王京沙梁部人也。史传泯灭,不知其世系。致远少,精敏好学。至年十二,将随海舶入唐求学,其父谓曰:“十年不第,即非吾子也,行矣勉之!”致远至唐,追师学问无怠。乾符元年甲午,礼部侍郞裴瓒下,一举及第,调授宣州溧水县尉。考绩为承务郞侍御史内供奉,赐紫金鱼袋。时黄巢叛,高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以讨之。辟致远为从事,以委[10]书记之任,其表状书启传之至今。及年二十八岁,有归宁之志,僖宗知之,光启元年,使将诏书来聘。留为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郞知瑞书监事[11]。致远自以西学多所得,及来将行己志,而衰季多疑忌,不能容,出为[12]山郡太[12]守。唐昭宗景福二年,纳旌节使兵部侍郞金处诲,没于海,即差橻城郡太[12]守金峻为告奏使。时致远为富城郡太[12]守,王[13]召为贺正使,以比岁饥荒,因之,盗贼交午,道梗不果行。其后致远亦尝奉使如唐,但不知其岁月耳。故其文集有上太[12]师侍中状云:「伏闻:东海之外有三国,其名马韩、卞韩、辰韩。马韩则高句[11]丽,卞韩则百济,辰韩则新罗也。高句[11]丽、百济,全盛之时,强兵百万,南侵吴、越,北挠幽、燕、齐、鲁,为中国巨蠹。隋皇失驭,由于征辽。贞观中,我唐太[12]宗皇帝,亲统六军渡海,恭行天罚,高句[11]丽畏威请和,文皇受降回跸。此际我武烈[14]大王,请以犬马之诚,助定一方之难,入唐朝谒,自此而始。后以高句[11]丽、百济,踵前造恶,武烈入[15]朝请为鄕导。至高宗皇帝显庆五年,敕苏定方,统十道强兵、楼舡万只,大破百济,乃于其地,置扶馀都督府,招缉遗氓,莅[16]以汉官,以臭味不同,屡闻离叛,遂徙其人于河南。摠章元年,命英公李[17]𪟝,破高句丽,置安东都督府。至仪凤三年,徙其人于河南、陇右。高句丽残孽类聚,北依太[12]白山下,国号为渤海。开元二十年,怨恨天朝,将兵掩袭登州,杀刺史韦俊。于是,明皇帝大怒,命内史高品、何行成、太[12][11]卿金思兰,发兵过海攻讨,仍就加我王金某,为正太[12]尉持节充宁海军事鸡林州大都督。以冬深雪厚,蕃、汉苦寒,敕命回军。至今三百馀年,一方无事,沧海晏然,此乃我武烈大王之功也。今某儒门末[18]学,海外凡村材,谬奉表章,来朝乐土,凡有诚恳,礼合披陈。伏见:元和十二年,本国王子,金张廉风飘,至明州下岸,浙东某官,发送入京。中和二年,入朝使金直谅,为叛臣作乱,道路不通,遂于楚州下岸,逦迤至杨州,得知圣驾幸蜀。高大尉太尉差都头张俭,监押送至西川。已前事例分明。伏乞:太[12]师侍中,俯降台恩,特赐水陆券牒,令所在供给舟舡,熟食及长行驴马草料,并差军将,监送至驾前。」此所谓太[12]师侍中,姓名亦不可知也。致远自西事大唐,东归故国,皆遭乱世,屯邅蹇连,动辄得咎,自伤不遇[19],无复仕进意,逍遥自放,山林之下、江海之滨,营台榭植松竹,枕藉书史,啸咏风月。若庆州南山、刚州冰山、陕州淸凉寺、智异山双溪寺、合浦县别墅,此皆游焉之所。最后,带家隐伽耶山海印寺,与母兄浮图贤俊及定玄师,结为道友,栖迟[20]偃仰,以终老焉。始西游时,与江东诗人罗隐相知。隐负才自高,不轻许可人,示致远所制歌诗五轴。又与同年顾云友善,将归,顾云以诗送别,略曰:“我闻海上三金鳖,金鳖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傍边一点鸡林碧,鳖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新唐书艺文志》云:“崔致远《四六集》一卷、《桂苑笔耕》二十卷”注云:“崔致远高丽人,宾贡及第为高騈从事。”其名闻上国如此。又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初我太祖作兴,致远知非常人,必受命开国,因致书问有“鸡林黄叶,鹄岭靑松”之句。其门人等,至国初来朝,仕至达官者非一。显宗在位,为致远密赞祖业,功不可忘,下教,赠内史令,至十四岁太[12]平二三年癸亥[21]五二月,赠谥文昌侯。

    薛聪

    字聪智 祖谈捺奈麻 父元晓 初为桑门 掩该佛书 既而返本 自号小性居士 聪 性明锐 生知道待 以方言读九经 训导后生 至今学者宗之 又能属文 而世无传者 但今南地 或有聪所制碑铭 文字鈌落不可读 竟不知其何如也 神文大王 以仲夏之月 处高明之室 顾谓聪曰 今日 宿雨初歇 薰风微凉 虽有珍馔哀音 不如高谈善谑 以舒伊郁 吾子必有异闻 盍为我陈之 聪曰 唯 臣闻昔花王之始来也 植之以香园 护之以翠幕 当三春而发艶 凌百花而独出 于是 自迩及遐 艶艶之灵 夭夭之英 无不奔走上谒 唯恐不及 忽有一佳人 朱颜玉齿 鲜妆靓服 伶俜而来 绰约而前曰 妾履雪白之沙汀 对镜淸之海 而沐春雨以去垢 快淸风而自适 其名曰蔷薇 闻王之令德 期荐枕于香帷 王其容我乎 又有一丈夫 布衣韦带 戴白持杖 龙钟而步 伛偻而来曰 仆在京城之外 居大道之旁 下临苍茫之野景 上倚嵯峨之山色 其名曰白头翁 窃谓左右供给虽足 膏梁以充肠 茶酒以淸神 巾衍储藏 须有良药以补气 恶石以蠲毒 故曰虽有丝麻 无弃菅蒯 凡百君子 无不代匮 不识 王亦有意乎 或曰 二者之来 何取何舍 花王曰 丈夫之言 亦有道理 而佳人难得 将如之何 丈夫进而言曰 吾谓王聪明识理义 故来焉耳 今则非也 凡为君者 鲜不亲近邪倿 疏远正直 是以 孟轲不遇以终身 冯唐郞潜而皓首 自古如此 吾其奈何 花王曰 吾过矣 吾过矣 于是 王愀然作色曰 子之寓言 诚有深志 请书之 以谓王者之戒 遂擢聪以高秩 世传 日本国真人 赠新罗使薛判官诗序云 尝览元晓居士所著 金刚三昧论 深恨不见其人 闻新罗国使薛 即是居士之抱孙 虽不见其祖 而喜遇其孙 乃作诗赠之 其诗至今存焉 但不知其子孙名字耳 至我显宗在位十三岁 天禧五年辛酉 追赠为弘儒侯 或云 薛聪尝入唐学 未知然不
    崔承祐 以唐昭宗龙纪二年入唐 至景福二年 侍郞杨涉下及第 有四六五卷 自序为糊本集 后为甄萱作檄书 移我太祖 崔彦㧑 年十八 入唐游学 礼部侍郞薛廷圭下及第 四十二还国为执事侍郞瑞书院学士 及太祖开国 入朝 仕至翰林院大学士平章事 卒谥文英 金大问 本新罗贵门子弟 圣德王三年 为汉山州都督 作传记若干卷 其高僧传 花郞世记 乐本 汉山记 犹存 朴仁范 元杰 巨仁 金云卿 金垂训辈 虽仅有文字传者 而史失行事 不得立传

    注释

    1. 原本「反」
    2. 原本误刻
    3. 原本「皇」
    4. 原本“间”
    5. 原本“常”
    6. 原本“弃”
    7. 原本“字”
    8. 原本“之”
    9. 原本「畨」
    10. 原本「姿」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原本缺刻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原本“大”
    13. 原本「祗」
    14. 原本“列”
    15. 原本“七”
    16. 原本「莅」
    17. 原本「徐」
    18. 原本“未”
    19. 原本「偶」
    20. 原本“遟”
    21. 原本「壬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