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范司谏书
作者:欧阳修 
本作品收录于《古文评注
司谏,范仲淹也。范仲淹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明道二年,章献太后崩,召拜右司谏。《古文评注》,以为范镇,误。

    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1]陈州召至阙,拜司谏,[2]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3]司谏,七品官耳。[4]于执事得之不为喜,[5]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6]今世之官,[7]自九卿百执事,[8]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9]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10]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11]吏部之官,[12]不得理兵部;[13]鸿胪之卿,[14]不得理光禄,[15]以其有司也。[16]若天下之得失,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耳。[17]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18]谏官虽卑,与宰相等。[19]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20]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立于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21]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22]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23]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24]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25]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26]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27]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28]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29]今执事被召于陈州之士大夫相与语曰︰[30]“我识君,知其材也。[31]其来不为御史,必为谏官。”[32]及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识君,知其贤也。[33]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34]直辞正色,面诤庭论者,非他人,必君也。”[35]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36]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37]韩退之作《诤臣论》,以讥阳城不能极谏,卒以谏显,[38]人皆谓之不谏,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识其意而妄讥,[39]独以为不然。[40]退之作论时,[41]为谏议大夫已五年,[42]后又二年,始廷论陆贽,及沮裴延龄作相,欲裂其麻,才两事耳。[43]德宗时,可谓多事矣。[44]授受失宜,[45]叛将强臣,罗列天下,[46]又多猜忌,[47]进任小人。[48]于此之时,岂无一事可言,而须七年耶?[49]当时之时,岂无急于沮延龄陆贽两事耶?[50]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51]幸而为谏官七年,适遇延龄陆贽事一谏而罢,以塞其责。[52]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迁司业,是终无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53]今之居官者,率三岁而一迁,或一二岁,甚则半岁而迁也。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54]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55]然自千里诏执事而拜是官者,[56]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57]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58]夫布衣韦带之士,[59]穷居草茅,坐读书史,常恨不见用;[60]及用也,又曰彼非吾职,不敢言;[61]或曰吾位犹卑,不得言;[62]得言矣,又曰吾有待;[63]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64]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65]惧君子百世之讥,[66]一陈昌言,以塞单望,[67]且解士大夫之惑﹗[68]幸甚﹗幸甚﹗[69]


    注释

    1. 《古文评注》:进奏吏即赍奏官
    2. 《古文评注》:先是韩琦求出知制诰范镇草批答引周公不之鲁为辞英宗不悦镇遂请外罢知河南陈州司谏即今之御史官
    3. 《古文评注》:私心甚喜以有事忙促不能致一书以贺看他只借贺字跌起司谏之重卒音猝
    4. 《古文评注》:只用七品官三字提头自小说起
    5. 《古文评注》:执事谓范镇
    6. 《古文评注》:时政之利弊公论之是非皆由于谏官之一言官虽卑而所关最重可不一贺乎此便借上轻轻引起一贺字只管跌入
    7. 《古文评注》:对谏官字
    8. 《古文评注》:九卿谓六部尚书都御史通政司大理寺正卿谓之上九卿六部侍郎太常光禄鸿胪太仆尚宝等卿副都佥都大理少卿左右通政等官谓之下九卿
    9. 《古文评注》:此言尊于七品官者甚多皆可以行所得之道者行道即发政施令是也
    10. 《古文评注》:封疆界也逾越皆过也
    11. 《古文评注》:郡县之官各有守土之职不能越境而治谓其职止治此长止声
    12. 《古文评注》:主诠选者
    13. 《古文评注》:主兵马者
    14. 《古文评注》:主传宣而掌礼仪者
    15. 《古文评注》:主膳馐者吏部兵部鸿胪光禄等是就官职中指出不相假借者见此等各有职司则分有所限而不能大有所为以衬起下文宰相谏官二层下文宰相是宾谏官是主则吏部兵部鸿胪光禄等句又宾中宾迤逦衬贴其层次绝佳
    16. 《古文评注》:即九卿之中各有所司不得兼理谓其责止于此此不特吏兵二部鸿胪光禄然也大概言之耳此以各官比说两段见得谏官重
    17. 《古文评注》:至于国计民生无可专职咸得兼理并治者宰相可行谏官可言耳此以宰相比说又见得谏官关系之大
    18. 《古文评注》:平日所命负如此
    19. 《古文评注》:指七品言非他贵官大职可比看他轻轻将七品官三字提头却斗陪入一宰相发出如许畅论
    20. 《古文评注》:宰相之尊如此看他先写宰相只是陪
    21. 《古文评注》:谏官之卑亦如此看他正写谏官何等荣耀
    22. 《古文评注》:总上二段并说故以言行道亦行一句侧重谏官见得谏官与宰相等处何尊卑之足云
    23. 《古文评注》:诸臣有一职即当承任一职之责不可诿不相代也
    24. 《古文评注》:此是转笔发下甚可惧一句乃是起不承上
    25. 《古文评注》:宰相九卿有时而旷职不过职司之官得以议其所短
    26. 《古文评注》:至于谏官不得其职则为正人君子所讥笑关系尤重于宰相
    27. 《古文评注》:谓有司黜罚之法不过一时君子则所讥议必载之简籍册书传之天下后世岂不大可畏也看他此处却放轻宰相归重谏官数语乃规切之言非真相赞也
    28. 《古文评注》:总上应前
    29. 《古文评注》:材有能者贤有德者此处完七品官三字材贤二字起下作过文欧公本意在此不可不束
    30. 《古文评注》:此借人言非责备语洛今河南洛阳也
    31. 《古文评注》:应上面材字
    32. 《古文评注》:以其材料之
    33. 《古文评注》:应上面贤字
    34. 《古文评注》:陛升堂之阶级也王者必有执兵陈设于阶陛之侧故曰陛下
    35. 《古文评注》:以其贤料之此段设士大夫属望之意以讽其谏无中生有为下作势
    36. 《古文评注》:受命之后人之望范君者引领企足以为必有所建白何未之闻也伫人立也
    37. 《古文评注》:疑洛之士能料范君之所为之事于前不能料范君所为之事于后耶吾推其心或范君盖有待于将来而有所作为耶已下只破有待而为二句
    38. 《古文评注》:韩退之即韩愈
    39. 《古文评注》:人言如此
    40. 《古文评注》:此引韩退之之讥阳城发畅论以破其有待而发之非
    41. 《古文评注》:欲说下事先立此句
    42. 《古文评注》:非初为谏议可知
    43. 《古文评注》:叫起下多事意唐德宗以裴延龄谮罢陆赞相欲相延龄城于是疏论延龄奸佞贽无罪曰脱以延龄为相城当取白麻坏之痛哭于廷乃改城为国子司业唐制用黄白二麻为纶命中书所出凡立后建储拜相命将赦书德音等并用白麻
    44. 《古文评注》:若云有待必天下无事而后可今何时乎
    45. 《古文评注》:藩镇陈仙奇杀贼季希烈赏以节越吴少诚党贼杀仙奇亦授以节度使其授受混乱致兆淮蔡之祸
    46. 《古文评注》:田悦姚令言朱滔王武俊李纳李怀光等皆僭称王号勒兵拒命
    47. 《古文评注》:德宗怀疑猜忌每以精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有官自山北来论贼势倡獗遂疑其为窥伺凡事大抵如此
    48. 《古文评注》:杨炎卢妃赵赞白志贞辈德宗素所亲信者
    49. 《古文评注》:不能为之强解
    50. 《古文评注》:笔笔低昂宛转
    51. 《古文评注》:谓当多事之时不知陆赞裴延龄两事拜命之后即宜奏何有尚云有待
    52. 《古文评注》:塞责谓胡乱了事止塞罪责也
    53. 《古文评注》:此段精神都在幸而城而谏官与向使止五年六年两转不惟说倒阳城且又助退之以上引阳城有待而为之非
    54. 《古文评注》:谓陞转甚速不能如阳城之久待见当早言笔笔低昂宛转
    55. 《古文评注》:又回护当今何等细到
    56. 《古文评注》:谓自陈州召自阙拜司谏也
    57. 《古文评注》:虽非如德宗之多事然见用之意有在亦当言也谠言直言也
    58. 《古文评注》:以上承阳城一段来点出不乘时建言自塞其责以答君恩笔笔低昂宛转锁得尽此下是馀意
    59. 《古文评注》:韦柔皮也韦带以韦为带无饰也
    60. 《古文评注》:是一折
    61. 《古文评注》:谓为职司所系又是一折
    62. 《古文评注》:不能与宰相等又是一折
    63. 《古文评注》:如阳城所为又是一折披剥见髓痛快已极
    64. 《古文评注》:谓失时可惜也以上把世情叹惜一番不直责范公全用冷剌是何等笔墨
    65. 《古文评注》:收复幅应前千里拜诏
    66. 《古文评注》:收前段应前简册昭明
    67. 《古文评注》:应前材而且贤
    68. 《古文评注》:收中段应前能料前不能料后
    69. 《古文评注》:以上勉其建言收拾全篇有力

    《古文评注》:【评】过高候曰:极简单严正之中,自具有奔腾超匆之状。初学反复熟读,行文自然容与简易,无艰难劳苦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