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密旨 中华文库
二南密旨 作者:贾岛 唐 |
旧本题唐贾岛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二南密旨》一卷,唐贾岛撰。凡十五门,恐亦依讬。”此本端绪纷繁,纲目混淆。卷末忽总题一条,云“以上十五门不可妄传”。卷中有总题一条云“以上四十七门略举大纲”。是于陈氏所云十五门外,增立四十七门,已与《书录解题》互异。且所谓四十七门、一十五门者,辗转推寻,数皆不合,亦不解其何故。而议论荒谬,词意拙俚,殆不可以名状。如以卢纶“月照何年树,花逢几度春”句为大雅;以钱起“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句为小雅;以《卫风》“日居月诸,胡叠而微”句为变大雅;以“绿衣黄裳”句为变小雅;以《召南》“林有朴遫,野有死鹿”句及鲍照“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句,钱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句为南宗。以《卫风》“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句,左思“吾爱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句,卢纶诗“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句为北宗。皆有如呓语。其论总例物象一门,尤一字不通。岛为唐代名人,何至于此。此殆又伪本之重佁矣。 |
论六义
歌事曰风。布义曰赋。取类曰比。感物曰兴。正事曰雅。善德曰颂。
风论一。风者,风也。即兴体定句,须有感。外意随篇目白彰,内意随入讽刺。歌群臣风化之事。
赋论二。赋者,敷也,布也。指事而陈,显善恶之殊态。外则敷本题之正休,内则布讽诵之玄情。
比论三。比者,类也,妍媸相类、相显之理。或君臣氏佞,则物象比而刺之;或君臣贤明,亦取物比而象之。
兴论四。与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感君臣之德政废兴而形于言。
雅论五。雅者,正也,谓歌讽刺之言,而正君臣之道。法制号令,生民悦之,去其苛政。
颂论六。颂者,美也,美君臣之德化。
论风之所以
君之德,风化被于四方,兹乃正风也。或否塞贤路,下民无告,即正风变矣。
论风双之所由
骚者,愁也,始乎屈原。为君昏暗时,龙乎谗佞之臣。含忠抱素,进于逆耳之谏,君暗不纳,放之汀南,遂为《离骚经》。以香草比君子,以美人喻其君,乃变风而入其骚刺之旨,正其风而归于化也。
论二雅大小正旨
四方之风,一人之德。民无门以颂,故谓之大雅。诸候之政,匡救善恶,退而歌之,谓之小雅。大雅,如卢纶《兴善事后池》诗:“好风能自至,明月不须期。”
论变大小雅
大小雅变者,谓君不君,臣不臣,上行酷政,下进阿谀,诗人则变雅而讽刺之。言变者,即为景象移动比之。如《诗》云:“绿衣黄裳。”此乃变小雅之体也。
论南北二宗例古今正体
宗者,总也。言宗则始南北二宗也。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显意。南宗例,如《毛诗》云:“林有朴樕,野有死鹿。”即今人为对,字字的确,上下各司其意。如鲍照《白头吟》“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如钱起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此皆宗南宗本也。北宗例,如《毛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此体今人宗为十字句,对或不对。如左太冲诗:“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如卢纶诗:“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此皆宗北宗之体也。诗人须宗于宗,或一聊合于宗,即终篇之意皆然。
论立格渊奥
一曰情。二曰意。三曰事。
情格一。耿介曰情。外感于中而形于言,动天地,感鬼神,无出于情。三格中情最切也。如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钱起诗:“带竹飞泉冷,穿花片月深。”此皆情也。如此之用,与日月争衡也。
意格二。取诗中之意不形于物象。如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如书公《赋巴山夜猿送客》:“何年有此路,几客共沾襟。”
事格三。须兴怀属思,有所冥合。若将古事比今事,无冥合之意,何益于诗教。如谢灵运诗:“偶兴张邴合,久欲归东山。”如陵士衡《齐讴行》:“鄙哉牛山欢,未及至人情。”如古诗云:“懒向碧云客,独吟黄鹤诗。”以上三格,可谓握造化手也。
论古今道理一贯
小手皆言《毛诗》及《文选》诸公之作是古道,与今不同,此不可与言也。诗教今古之道皆然。
论题目所由
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窥于万象。
论篇目正理用
梦游仙,刺君臣道阻也。
水边,趋进道阻也。
白发吟,忠臣遭佞,中路离散也。
夜坐,贤人待时也。贫居,君子守志也。
看水,群佞当路也。
落花,国中正风隳坏也。
对雪,君酷虐也。
晚望,贤人失时也。送人,用明暗进退之理也。早春、中春,正风明盛也。
春晚,正风将坏之兆也。
夏日,君暴也。
夏残,酷虐将消也。
秋日,变为明时,正为暗乱也。
残秋,君加昏乱之兆也。
冬,亦是暴虐也。
残冬,酷虐欲消,向明之兆也。
登高野步,贤人观国之光之兆也。
游寺院,贤人趋进,否泰之兆也。
题寺院,书国之善恶也。
春秋书怀,贤人时明君暗,书进退之兆也。
题百花,或颂贤人在位之德,或刺小人在位淫乱也。
牡丹,君子时会也。
鹧鸪,刺小人得志也。
观棋,贤人用筹策胜败之道也。
风雷,君子感威令也。
野烧,兵革昏乱也。
赠隐者,君子避世也。
已上四十七门,略举大纲也。
论物象是诗家之作用
造化之中,一物一象,皆察而用之,比君臣之化。君臣之化,天地同机,比而用之,得不宜乎。
论引古证用物象
四时物象节候者,诗家之血脉也。比讽君臣之化深。《毛诗》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雷,比教令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贤人他适之比也。陶潜《咏贫士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以孤云比贫士也。以上例多,不能广引,作者可三隅反也。
论总例物象
天地、日月、夫妇君臣也,明暗以体判用。钟声,国中用武,变此正声也。石磬,贤人声价变,忠臣欲死矣。琴瑟,贤人志气也,又比廉能声价也。九衢、道路,此喻皇道也。笙箫、管笛,男女思时会,变国正声也。同志、知己、故人、乡友、友人,皆比贤人,亦比君臣也。
舟楫、桥梁,比上宰,又比携进之人,亦皇道通达也。
馨香,此喻君子佳誉也。
兰蕙,此喻有德才艺之士也。
金玉、珍珠、宝玉、玫瑰,此喻仁义光华也。
飘风、苦雨、霜雹、波涛,此比国令,又比佞臣也。
水深、石磴、石迳、怪石,比喻小人当路也。
幽石、好石,此喻君子之志也。
岩岭、岗树、巢木、孤峰、高峰,此喻贤臣位也。
山影、山色、山光,此喻君子之德也。
乱峰、乱云、寒云、翳云、碧云,此喻佞臣得志也。
黄云、黄雾,此喻兵革也。
白云、孤云、孤烟,此喻贤人也。
涧云、谷云,此喻贤人在野也。
云影、云色、云气,此喻贤人才艺也。
烟浪、野烧、重雾,此喻兵革也。
江湖,此喻国也,清澄为明,混浊为暗也。
荆棘,蜂蝶,此喻小人也。
池井、寺院、宫观,此乃喻国位也。
楼台、殿阁,此喻君臣名位,消息而用之也。
红尘、惊埃、尘世,此喻兵革乱世也。
故乡、故园、家山、乡关,此苏廊庙也。
松竹、桧柏,此贤人志义也。
松声、竹韵,此喻贤人声偿也。
松阴、竹阴,此喻贤人德荫也。
岩松、溪竹,此喻贤人在野也。
鹭、鹤、鸾、鸡,此喻君子也。
百草、苔、莎,此喻百姓众多也。
百鸟,取贵贱,比君子、小人也。
鸳鸿,比朝列也。
泉声、溪声,此贤人清高之举也。
他山、他林、乡国,比外国也。
笔砚、竹竿、桂楫、桨、棹、橹,比君子筹策也。
黄叶、落叶、败叶,比小人也。
灯、孤灯,比贤人在乱,而其道明也。
积阴、冻雪,比阴谋事起也。
片云、晴霭、残雾、残霞、くぐ,此比佞臣也。
木落,比君子道清也。
竹杖、藜杖,比贤人筹策也。
猿吟,比君子失志也。
论总显大意
大意,谓一篇之意。如皇甫冉送人诗:“淮海风涛起,江关幽思长。”此一联见国中兵革、威令并起。“同悲鹊透树,独作脂随阳。”此见贤臣共悲忠臣,君恩不及。“山晚云和雪,门寒月照霜。”此见恩及小人。“由来濯缨处,渔父爱潇湘。”此见贤人见几而退。李嘉祐《和苗员外雨夜伴直》:“宿雨南宫夜,仙郎伴直时。”此见乱世臣节也。“漏长丹凤阙,秋冷白云司。”此见君臣乱暗之甚。“萤影侵阶乱,鸿声出塞迟。”此见小人道长,侵君子之位。“萧条吏人散,小谢有新诗。”此见佞臣已退,贤人进逆耳之言。李端诗:“盘云双鹤下,隔水一蝉呜。”此贤人趋进兆也。下一句郎韦金部在他国,孤进失期,乃招之也。“古道黄花发,青蒸赤烧生。”此见他国君子道消,正风移败,兵革并起。“茂陵虽有病,犹得伴君行。”此见前国贤人,虽未遂大志,尤喜无兵革。以上三篇,略而列之,用显大意。
论裁体升降
诗体若人之有身,人生世间,禀一元相而成体,中间或风姿峭拔,盖人伦之难。体以象显。颜延年诗:“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鲍明远诗:“腾沙郁黄雾,飞浪扬白鸥。”此以象见体也。
以上一十五门,不可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