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间的巨大变化

——安徽萧县郭庄大队的调查报告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 宿县专区革命委员会 萧县革命委员会 调查组
1970年3月18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在淮北平原上,有一个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使农业生产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先进集体,这就是安徽省萧县郭庄大队。

这个大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教导,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经过短短五年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生产得到了飞跃发展。一九六八年,这个历史上多灾低产、地薄人穷出了名的大队,粮棉亩产量破天荒一跃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一九六九年,粮棉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产量最高的一九六四年相比,粮食亩产由一百二十六斤提高到六百三十斤,棉花亩产由三十一斤提高到一百二十斤。一九六六年以来,全大队不但做到粮食自给有余,彻底改变了长期依靠国家救济的局面,而且连续几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食和棉花;同时,在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的基础上,扩大了集体积累,添置了包括拖拉机在内的一批农业机械。现在,这个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坚决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然而,五年前的郭庄,却是另一种状况。这个当时拥有二百多户人家、七百多人口的生产大队,在全部一千七百多亩耕地中,盐碱地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碱害严重的土地,不长庄稼,也不长茅草。就是最好的土地,在正常年景下,粮食亩产不过百斤,棉花亩产不到二十斤。由于产量低,群众生活一直比较困难,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四年,全大队由国家供应了粮食一百零七万斤,发了救济款十万多元。

为什么解放十几年,郭庄大队的落后面貌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呢?主要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推行了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疯狂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旧地委、县委的走资派忠实地贯彻执行了这条修正主义路线,严重地打击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阻碍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以后,坚决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郭庄贫下中农,再也不愿过着“吃粮靠国家,花钱靠救济”的生活了。他们强烈地要求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大寨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当时的大队领导班子严重不纯,不仅不能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前进,相反,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关键时刻,带头搞资本主义活动。整个大队被搞得乌烟瘴气,集体经济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一九六四年十月,郭宏杰同志从外队调回郭庄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怀揣雄文四卷,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带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走访了七十多户贫下中农,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到大队的领导权没有真正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认识到要带领广大群众紧跟毛主席闹革命,走大寨的道路,就必须首先解决大队领导班子问题。

在广大贫下中农的坚决支持下,党支部抓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这个纲,遵照毛主席关于“整风运动是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的教导,开展了党内整风。首先组织党员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忆苦思甜,在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揭了党内的阶级斗争盖子,改选了大队党支部,建立了一个革命干劲大、密切联系群众的大队领导班子。

干部问题基本解决以后,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大队党支部又组织群众开展了一场“郭庄向何处去”即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辩论。在辩论中,有的说:“要发家致富,就得拾起挑子做生意”,主张走弃农经商的路;有的说:“要想富,就得远走高飞不在郭庄住!”主张外流,对困难采取回避态度。广大贫下中农却以光辉的“老三篇”导航,以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引路,广泛开展阶级教育,以切身的经历批驳了那种主张弃农经商和外流的意见,指出:做小生意,走的决不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资本主义邪路,决不能使广大贫下中农共同富裕;外流,是逃避困难的表现,根本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他们斩钉截铁地说:“山是人开出来的,路是人走出来的,郭庄人穷、地孬、条件差,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的是要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人。只要我们听毛主席的话,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定能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郭庄。”通过十五天的激烈辩论,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得出一个结论:走“农业学大寨”的道路,是改变郭庄落后面貌唯一正确的道路。

“大寨能治山,咱们就能改碱”

长期以来,阻碍郭庄大队生产发展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盐碱为害。在一千五百八十多亩盐碱地中,有卤碱地二百二十多亩,这种地土表层为黑灰色,既不长茅草,更不长庄稼;重碱地六百多亩,这种地土表层为白色,有的只长茅草,不长庄稼;花碱地七百多亩,这种地碱情较轻的地方能长点庄稼,其余的种上庄稼不立苗。为了解决生产斗争中这个主要矛盾,探索大面积改碱治地的办法,大队党支部组织人员对所有碱地都逐块进行了调查;同时,深入群众,访问了对治碱有经验的老贫农。经过调查访问,心里有了底,首先让党员和干部讨论治碱方案,统一了思想。当大队党支部把改碱治地的规划公布以后,立即引起了不同反响。广大贫下中农欢欣鼓舞,坚决支持。他们说:“愚公能移山,大寨能治山,咱们就能改碱。”“辛苦几年,造福万代,为什么不干!”但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出于反动本性,跳出来大肆反对。有个富农分子说什么:“命中七尺,难得一丈,生就的穷命富不了”,污蔑贫下中农治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妄想”。大伙气愤极了,狠斗了这个家伙。阶级敌人的破坏,使一些原来抱有“几千年的盐碱窝什么时候能治好”的怀疑态度的人,也擦亮了眼睛,增强了治碱的信心。

一九六五年初,郭庄大队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伟大教导,打响了改碱治地的第一仗。在这场战斗中,贫下中农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小雨小雪不停工,天寒地冻照样干,大寨道路阔步走,誓将郭庄换新貌”的战斗口号下,男女老少齐出动,整日奋战田间。他们扫除积雪,劈开冻土,深翻土地。很多人手震裂了,脸冻坏了,没有人叫苦喊累。六十八岁的老贫农晁应堂,刨地震裂了手,别人劝他休息,他说:“流点血算什么,比起大寨的贾进才我还差得远呢!”

上面的碱土一层层挖走了,地凹了下来,新翻的土地又是生土。怎么办?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贫下中农一讨论,就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到五里外的北运河拉淤土;二是抬村内的坑土。大家说干就干,大车拉,板车运,肩挑,人抬,给新翻的碱地盖上了一层好土。六十四岁的贫农老大娘刘世侠从十里路外的女儿家回来时,不要女儿给她的礼物,专门背回一篮子山红土,倒在改过碱的集体耕地上。

郭庄大队的贫下中农,就是这样凭着一颗红心一双手,战胜了阶级敌人的多次捣乱和破坏,坚决顶住了反对他们学大寨的种种压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战三个冬春,采取剥皮换土、深翻窖碱、台田压碱淋碱、综合治理等方法,夺取了改碱治地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学大寨、改碱治地过程中,郭庄大队遇到一些困难,都依靠自力更生去解决。一九六五年,在改过碱的土地上种植的棉花,遭到涝灾、风灾,经过抗灾扶苗以后,急需追肥,社员们没有向国家伸手,自动投资一千三百多元购买化肥,及时给棉花追了肥,夺得了好收成。一九六六年春天,有些社员因灾生活发生困难,党支部发动群众坚持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组织党员和干部带头互助互济,渡过了春荒,把公社拨来的八千斤救济粮、三百元救济款,全部退还了国家。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郭庄大队广大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以冲天的革命干劲,投入到更大规模的改天换地的斗争。几年来,他们认真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根据大队的生产特点,着重抓了土、水、肥、种四个方面。他们投工七万多个,把一千五百多亩盐碱地全部改造一遍,使原来的一片盐碱荒变成了千亩良田。他们开挖了各种沟渠十九条,填平面积达五百亩的洼坑、洼地八处,计土方十八万立方;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了八眼机井,初步解决了抗旱防涝的问题。为了改变地薄低产的现象,他们狠抓了肥料,组织了五十多人的专业积肥队,大规模积肥、沤肥,一九六九年平均每亩地施土杂肥三大车,大粪十余担,化肥二十多斤。他们大搞科学种田,成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坚持试验,基本上实现了全大队棉花、小麦、高粱等作物的良种化;并开始变革耕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复种指数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百分之一百二十提高到一九六九年的一百七十六。他们还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展多种经营,种植各种果树一百五十多亩。所有这些,都为郭庄大队的农业生产大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全大队的粮棉产量一年高过一年。一九六八年,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亩产粮食五百斤以上,棉花百斤以上,实现粮棉双超《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一九六九年,又比一九六八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以上。

让毛泽东思想统帅千家万户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郭庄大队学大寨改变落后面貌是靠光辉的“老三篇”起家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郭庄大队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郭庄广大贫下中农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自觉地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读毛主席的书作为生命的第一需要,把听毛主席的话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把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作为革命的神圣职责,把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经常进行新旧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忆苦思甜活动,做到常忆常新。他们发动群众忆阶级苦、民族苦,忆解放后两条路线斗争史,忆毛主席和党的关怀。还在全大队留下了“教育田”、“教育塘”,举办阶级教育展览,每逢重大节日的前一天吃忆苦饭。通过这些活动,使群众对新社会越来越热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思想越来越坚定,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越来越高。

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坚持开展革命大批判,做到常批常新。他们紧密联系实际,结合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狠批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和“工分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批判了“阶级斗争熄灭论”,就狠抓阶级斗争,批斗了阶级敌人;批判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和“工分挂帅”,就及时制止了冒头的资本主义倾向,更好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劳动管理,巩固了集体经济。通过大批判,做到学习一条毛主席语录,批判刘少奇一个反动论点,肃清一个方面的余毒,树立起一个革命观点,迅速提高了群众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

他们还根据形势的需要,生动活泼地大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做到常办常新。每当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发表,就办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学习班;发现不团结的现象,就办增强团结的学习班;发现家庭成员有私心杂念,就办斗私批修的家庭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刚懂事的娃娃,真是:“上自八十三,下到手中搀,一家三代人,同进学习班。”家庭学习班的普遍兴起,使毛泽东思想进一步统帅了千家万户,有力地促进了郭庄大队广大群众和干部的思想革命化,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做到一切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爱国家,爱集体,一心为公的思想大发扬,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一对红”、“三代红”、“全家红”不断涌现。

几点体会

郭庄大队在短短的几年中,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在淮北地区是少有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无比威力,有力地证明了毛主席指示的“农业学大寨”的道路无比正确。郭庄大队靠大寨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告诉我们:

第一,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毛泽东思想这个伟大的精神力量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可以变成伟大的物质力量,就可以创造人们想象不到的奇迹。郭庄大队的自然条件,在淮北地区来说是很差的。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他们所以能够用战天斗地的非凡干劲,迅速改变落后面貌,最根本的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头脑,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

第二,要取得革命和生产的胜利,必须狠抓阶级斗争。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郭庄大队一九六四年以来,狠抓阶级斗争不转向,深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生产就发生了急剧的、显著的变化。革命和生产的关系是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只有抓好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