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禅经要用法
作者:佛陀蜜多 南北朝 刘宋于罽宾
译者:昙摩蜜多
本作品收录于《大正新脩大藏经
参考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底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经录入

    五门禅经要用法

    大禅师佛陀蜜多撰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坐禅之法要有五门:一者安般;二、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安般、不净二门、观缘,此三门有内外境界;念佛、慈心缘外境界。所以五门者,随众生病:若乱心多者,教以安般;若贪爱多者,教以不净;若瞋恚多者,教以慈心;若着我多者,教以因缘;若心没者,教以念佛。

    若行人有善心已来,未念佛三昧者,教令一心观佛。若观佛时,当至心观佛相好了了,分明谛了已,然后闭目忆念在心;若不明了者,还开目视,极心明了然后还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如对真佛明了无异。即从座起跪白师言:“我房中系念见佛无异。”师言:“汝还本坐,系念额上,一心念佛。”尔时额上有佛像现,从一至十乃至无量。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若去身不远而还者,教师当知此是求声闻人。若小远而还者,求辟支佛人。若远而还者,是大乘人。三种所出佛还近身,作地金色,此诸佛尽入于地,地平如掌明净如镜。自观己身明净如地,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得是境界已白师。师言:“是好境界。”此名初门观也。师复教系念在心然后观佛。即见诸佛从心而出,手执琉璃杖,杖两头出三乘人,光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末后一佛执杖在心正立而住,末后住佛回身还入,先去诸佛尽来随入。若小乘人入尽则止;若大乘人入尽已,悉从身毛孔出满于四海,上至有顶下至风际,如是照已还来入身如净琉璃。所以光明还来入身者,欲示勇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即往白师。师言:“此名一切念处,以能生诸定故名为念处。亦初得此法。皆是诸佛弟子所得,非是邪道神仙所见。上杖者,定相也。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内凡夫境界相也。”

    师复更教言:“汝从今舍前二观,系心在齐。”即受师教,一心观齐。观齐不久,觉齐有动相,谛视不乱。见齐有物,犹如雁卵其色鲜白。即往白师。师言:“汝更视在处。”如师所教,观已有莲花,琉璃为茎、黄金为台,台上有佛结加趺坐。第一佛齐中复有莲花出,上复有佛结加趺坐。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海边末后第一佛还入第二佛齐,第二佛还入第三佛齐,如是展转还入乃至人齐佛。令为一一佛入行人齐中已,行人自身诸毛孔遍出莲花满虚空中,犹如垂宝璎珞。如是出生,见诸莲花尽入齐。行人尔时身体柔软轻悦,自见己身明净如杂宝色,即以所见白师。师言:“大善。汝好用心观此身成定相也。”师教言:“更观齐中。”即如教观,见顶有五色光焰。见已白师。师言:“更观五光有五瑞相。”如教观已,见有一佛在光明中结加趺坐,更观五光中佛有何瑞相?即见佛口中种种莲花出,出已遍满大地。更令观五光中佛一,见佛齐中有五师子出,师子出已食所出诸花已,还入五光中佛齐中。师子入已,五光及佛即从顶入。此名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

    行人复观光入佛身已,行人身作金色。见金色已,见齐中有物,圆如日月白而明净。见已白师。师言:“更观。”即见佛出满腋下,及腰中有佛出,凡四佛出。四佛出已见四佛身,一一佛出无量圆日光,日光甚明净。因诸日光,见四天下色,上至有顶下至风际悉皆明了,如见掌中无所挂碍。此名白净解脱境界也。见如此已,还见四佛随出处还入。四佛入已,复见白焰诸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入右出、右入左出。如是四种出入竟,见自身明净,及水四边圆满净光。此为名明净境界。见此光已,名成念佛三昧,在四禅中。

    不净门行者,善心来诣师所,未受法时,师教先使房中七日端坐。若有缘者,觉身及齐有𥆧动相,自见己身明了,左足大指爪上有白露如珠。行者从座起,以所觉白师。师教行人行住坐立相。其人内境界多者,视占极高远,知缘外多。若一心徐步视占审谛者,知缘内。若外缘者,教观冢间死尸。

    见已还来在房中坐,自观己身。念骨若三日不失,次观房中诸人,渐渐令见白骨,次第相续至于大海。以何相故到大海?缘见水波源。一切骨人及己身尽著璎珞,复见大水来灌其顶满于己身,满己身已令从足指出成血河。此名为厌患三昧也。

    复专念前,见一切卧,唯有身在。以白师。师言:“汝自观分为五分。”所以为五分者,欲知内觉外觉为验。身若能坏作五分了者,即知今则无有我,一一亦无我,心则若住无我定门。若住定时尽见支节有刀出,诸刀刃皆有明焰出,此名无我智慧境界。

    复更系心白骨,自见骨上有明星出,四边有金丸。星者,明净境界。金丸者,智慧境界二十五。此名白骨境界满也。

    于十想中略出白骨相也。行人虽见白骨,于男女色故生爱心,欲除爱者应观三十六物。若观时应系心额上,系心不久,见有明珠于额而现在前,不令堕落,为心坚住故。所以有此相者,现法流出故。如是不久,教令放已入地,入地已随而观之,明净而下过于地界。所以知者,自见己身及处处见冻凌过于风界。所以知者,身体柔软过于水界。所以知者,自见己身及处处有水,上有泡出若到风界。所以知者,自见己身犹如虚空珠。若寻空还来,明净光明随珠而来。珠若出已入行人齐中,入已见三十六物明了无碍。行人尔时得男女相定满。

    白骨观法。白骨观者,除身肉血筋脉都尽,骨骨相拄,白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人,医语其人家:“若令饮血,色同乳者,便可得差。”家中所有悉令白,作白银器盛血,语言:“饮乳,此病必差。”病言:“血也。”答言:“白物治之。汝岂不见家中诸物悉是白物,罪故见血。但当专心乳相,莫念是血也。”如是七日,便变为乳,何况实白而不能见。即见骨人,骨人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𫄧贯珠。如是所见及观外身,亦复如是。若心故住精进不废,如钻火见烟、穿井见泥得水不久。若心静住,开眼见骨了了,如水澄清,则见面像;浊则不见。

    观佛三昧,佛为法王,能令人得种种善法,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佛者能令人无量罪微薄得诸禅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人。为王所念,怨家债主不能侵近;念佛亦尔,诸馀恶法不能娆乱。若念佛者,佛不在世云何忆念?人之自信无过于眼,当观好像如见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于足,复至肉髻,相相谛观。还于静处闭目思惟,系心在像使不他念,若有馀缘摄之令还。心自观察如意得见,是为得观缘定。当作是念:“我亦不往,像亦不来,而得见者由心定想住也。”得观佛定已,然后进观生身,便得见之如对面无异也。人心驰散多缘恶法,当如乳母看视其子不令作恶。

    若心不住,当自责心:“老病死苦常来逼切。若生天上著于妙欲,无有治心善法。若堕三恶,苦恼怖懅善心不生。今于此身当至心念佛。”复作是念言:“生在末世法欲灭尽,犹如打鼓开门放囚,鼓声渐止门闭一扇,岂不自知不求出狱也。过去无始世界生死已来,所更苦恼万端。今始受法未得成就,无常死贼常来侵害,经无数劫生死之苦。”如是种种责心令住于相,坐卧行步常得见佛,然后更进生身。得禅定已,展转则易生身观。法身观者,既以观像心随想成就,敛意入定即便得见。当因于像以念生身。观云如坐于菩提树下,光明显照相好奇特。又如鹿野苑中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又如耆阇崛山放大光明为诸大众说般若时。随用一处,系念在前不令外散,心想得住即便见佛,举身快乐贯彻骨髓。譬如热时得清凉池、寒得温室,世间之乐无以为喻。法身观者,已于空中见佛生身,当因生身观内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无量善业。如人先见金瓶,后观瓶内摩尼宝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无比,无近无远无难无易,无量世界悉如目前,无有一法而不知者,一切诸法无所不了。是故行者当常专念不令心散,若念馀缘摄之令还。复次一切命过者,知当死时先失诸根。如投火坑,发声至梵天。甚大怖畏无过死贼,唯佛一人力能救拔,与种种人天涅槃之乐。

    复次一切诸佛,世世常为一切众生故不惜身命。如释迦文佛为太子时出游观看,见一癞人,即敕医言:“当须不死人血饮之、髓涂之,乃可得差。”

    太子念言:“是人难得。设使有者,复不可害,一差一死。”即便以身与之令治。佛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恩深重过于父母,假使一切众生悉为一分,二分之中当念佛,不应馀念。如是种种功德,随念行事。若此念成,断除结缚,乃至可得无生法忍。若于中间诸病起者,随病服药。若不得定,六欲天中豪尊第一,业行所致宫殿自随,或生诸佛前无不定也。如人药和赤铜,若不成金不失于银也。

    观十方诸佛法念十方佛者,坐观东方廓然大光,无诸山河石壁,唯见一佛结加趺坐举手说法。心明观察光明相好画然明了,系心在佛不令他缘,心若馀念摄之令还。如是见者,便增十佛。既见之后,复增百佛千佛乃至无边身。近者则使转远转广,但见诸佛光光相接。心明观察得如是者,回想东南复如上观。

    既得成已,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既向方方皆见诸佛已,当复一时并观十方诸佛,一念所缘周遍得见。定心成就者,于定中见十方诸佛皆为说法,疑网悉除得无生忍。若有宿罪因缘不见诸佛者,当一日一夜六时忏悔劝请随喜,渐自得见。纵使劝请不为说法,是人心快乐身体安无患也。

    初习坐禅法先教注意观右脚大指上见洪胀,以意发抓却之,令黄汁流如脓血出,肌肉烂尽已唯见白骨。尽见,应广教骨观。若见满一天下者,宜教大乘。若见近者,宜教小乘。教注意观鼻头,忆想人身肌肉皆是父母精气不净所成,次观齿白人身中唯此白骨耳。若见齿长、若额上白者,即观骨令身皆白,远近如上。此人随根深浅,若教时不能卒见白骨者,教如常九想观,令一月一秋修习,要见白骨乃前。若见众生教观慈心观法,教熟观白骨,若见馀物,当语前人:“此亦好耳,且置是事但观白骨。”前当若久观白骨,云:“我身中觉暖。”教令续观。见暖觉已安隐和悦者,此是暖法。次当教以意解白骨,令节节解散。若见馀物,当令且置,但观白骨解离。久久观之,若言:“我顶上火出。”教令更观。云:“我常见顶上火出。”身中安乐无有乱想,此是顶法。

    次教注意令骨白净已,分散飘落在地如雪在地,或如烂土其上或有白光种种异物。教更观之。若言:“续见如是,身中快乐。”当语:“汝本时所爱人,试忆念与作世事。”彼观已言:“我忆念人,见之但变作脓血不净,甚可恶见。”次教观身如草束或如空韦囊。若言:“我见自身如干草束或如空韦囊,有火烧尽乃无有我。”教令更观:“汝意起时从何处起?灭时从何处灭观之?”观者要言:“我见卒觉起时从意起,灭时鼻头灭。鼻头灭时,身中和静,不觉有我,了了分明。”教观顶上,言:“我见身长大,顶上出水满于身中,令其极满,齐中出之流在前地。”水出既尽,教更重下水,令身粗大。若言:“我见身大,水满其中,出之水成大池。”教以酥灌顶令入身中。若言:“我以酥灌顶,便身广大。”教谛观之。若言:“观须臾之间见皮火起,火便炽然满身中,以水灭之,令火灭尽快得稣息。”教系意观池。答言:“我见池中自然有树,树生甘果。”见此果已,若有众生来饥饿求索,观者见之,教即起慈,便自观身。若言:“我观自身尽脓血流出在地,众生见之便取食之,食之既足各四向而去。”教自观身及观他身。若言:“便见众多饿鬼来在身边,饥饿所逼命如丝发。”即教以慈心以身施之。若言:“我以身施之令得充足。”教复更观。若言:“我见无数众生绕身四边。”若见此事,应教自观身。若言:“我自见身不净脓血在地,众生见之便取食之。”既饱足已教令谛观:“我见忽然火起,烧诸罪人及其己身,在池水所有悉已都尽。”复教谛观见处。若言:“我见众生及池中水己身悉平复如故。”观众生及其己身。若言:“我见自身乳出流下在地,众生见之不能得食,由罪重故。”教以慈心观。若言:“我须臾之间乳化为脓,众生饥急便食之,既饱足已便见脚底火然烧诸众生忽然灭尽。”

    行人见此事已,应教自发愿更不受生。教寻观前池。若言:“我观见水池,池中莲花树枝叶茂盛。见此事已,自身入水丛树边坐,自观身中火出满于池中,须臾之顷忽然火起,自烧己身及众生,池水都尽。”寻教更观。若言:“我见池中忽然树生,枝叶茂盛,出生甘果。行人见之,向树食果。既饱足已,身心明净安隐快乐。”教净观此池及其己身。若言:“须臾之间都已干枯。”行者见此破坏之相,心怀怖恐,即来白师。师应教身为苦本观,令观身使如泡沫。若言:“我见自身如泡沫及身出骨,出已便以手摩如面平以为地。”寻复教观令身如气囊。若言:“我自观如气囊即变骨出,其骨微细摩以涂地,其地青色。”复教观身。若言:“我观自身微尘及身出骨,其骨绝黑,摩以为地。”教自观身及观于地。答言:“我观其池蛇出,身赤如火,蛇来逼身,便变为火自烧其身。如是七反。座中自然有水洒之,蛇身即灭。”教复还观身及观于地。若言:“我观须臾之间自然光出高大明好。”寻复观身。若言:“我觉和适心意快乐无有懈息,自然光来遍身满。”七反教自观身。若言:“我便自见顶上有光似如云盖,其色如银。”具足此事,应于初道,亦名观火竟。

    次观水大,教令观身中何处有水?若言:“身中尽是水。”教令更观。若言:“我见水眼中现”者好。若不著:“汝观头已上水何处出?”若言:

    “我见水从眼中,复不堕地。眼如水沫,头中亦满。”师当问:“汝见水何似?出时悉有何相?”答言:“我见头中不温不冷。”大好。若言水温,当知非真,复教更观,要令水不温不冷乃是真相。教观咽胸已下至腹中令见水满,但莫令入臂脚中。水要颇梨色。若觉水温,尔乃是真,馀者非真也。次观身中通臂脚。若言:“我见皆皮囊者相。又见水满中舍及床座处。”是水冷者尔乃是真,馀者非真。若广见水者大好。次观水大从何处尽?若言:“我见水从我身中消尽,唯有空皮或如草束,火起烧尽了无有我也。”

    观水大竟。

    次观火大,教令观齐四边何处有火?若言:“我见齐上火起。”或言从鼻中出、或言从口中出、或言眼耳中出者,教令更观。答言:“我见鼻中五色光出其状如丝,身中不温不冷。”此则一法,教更观之。若云:“我见火从顶上出,或言从下道出。”教令更观。云:“我见火在头上如云盖状,或言在下如云状,身澹愉安隐。”此则一法,教令更观身。云:“我见火从齐中出,喻如莲花其色如金者。”大好,教令观身中火。若言:“我行坐常见火,不但唯坐时也。行时见火,似如人持火行,常在我前大明。乃应他人怪之,而他人实不见,而身常温。”此是一法,教更久观之。云:“我见大海水其中有摩尼珠,其珠焰出如火。”此珠则是一法也。

    观火大法竟。

    次观风大,此风大其性细微,非条疏所解故不出。此四大是坐禅根本所由处,虽多见馀相,要向此四观也。

    初教观佛,先教坐定意,不令外念诸缘使人。然后将至好像前,令谛观像相好分明。然后安坐,教以心目观此像相好。若言:“我见像分明。”是一事。

    教自观身,令身安坐,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一佛至十佛,悉令明了。”是二事。

    教令谛自观身渐安,教还观佛。若言:“我见十佛至二十佛明了。”是三事。

    教自观身令身转安净,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二十佛至五十佛,明了如前。”是四事。

    教自观身令意转细,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五十佛至百佛,相好如前。”是五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教还观佛。若言:“我见百佛至千佛,明了如前。”是六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还教观佛。若言:“我见二百佛至四百佛,明了胜前。”是七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教还观佛。若言:“我见四百佛至八百佛,相好转明。”是八事。

    教自观身令心转细,还教观佛。若言:“我见八百佛至千佛。”是九事。

    从一佛至千佛,谛观相好极令分明,还自观身不净脓血,即教作不净观。若见白骨,即作白骨观。若见苦痛众生,即作慈心观。若不见此事,还观一佛,至心恳恻求哀忏悔。是初学家观佛法。若趣住地,应广观佛。若言:“我见一佛至百千万乃至众多佛,相好明了。”是第十事。

    教观自身令身明净,教还观佛,发大誓愿心生供养。言:“我见无量诸佛,于佛前自然有花,便取供养悉令周遍。”是十一事。

    教自观身令身明净,还教观佛。若言:“我如前见已心生欢喜。”教至心观佛念欲供养。若言:“我见自然有花树踊出,上生种种杂色花,自然有人取此好花与我,供养散诸佛上,普使周遍华故不尽。”是十二事。

    次教于佛边坐,自观己身极令明净,还教观从东方始,令意东行见无数佛,意疲乃息。是十三事。

    教前境界次东行。若言:“我意东行,见无数佛满于虚空无有边际,意疲乃息。复更旋意东行,要有限碍乃住,南西北方亦复如是。”是十四事。

    教令自观身中支节悉已明了。若言:“我见者。”教还观佛足下。若言:“我见佛足下杂光明,然后还至四方,一切诸佛悉在光上莲花中。”是十五事。

    教发观佛喜心,谛观足下。若言:“我见佛足下光出,至于大地无有边际。”教乘此光观。若言:“我见苦痛众生无量无边,光所照处悉皆安乐。”

    是十六事。

    教观自身令复转明净,教观一佛齐中。若言:“我见佛齐中光出,遍至四方极远之处,一切诸佛悉上光住。”是十七事。

    教寻光观。若言:“我见无量人于光中现,悉受快乐。”是十八事。

    教自观身令极明净,教还观一佛两乳。若言:“我见佛两乳中自然光出,遍至四方,一切诸佛悉在光上。”是十九事。

    教寻光观。若言:“我见此光中有无量人,悉受快乐。”是二十事。

    教自观身见身极明,教还观一佛眉间。若言:“我见光从眉间出,大如斗许,渐渐粗大,便上向去踊在空中。”教令寻光观,为随何光上?意疲乃息,复更寻去。若言:“我寻去,上至无极,到光所尽。”是二十一事。二十二事本阙。

    教寻此花佛,从东方始。若言:“我见光着,有无量细微光皆悉如观。此光头尽有化佛满于东方,中间相去或五步。”教续东行观之。若言:“我行见无量佛。意疲乃息。”教续观至极远处更见馀相,乃至南西北方亦复如是。是二十三事。

    教自观身。若言:“我自见身悉明净喻如聚光。”教令观佛次第作礼供养。若言:“我见无量诸佛行列,我持众花次第洒散,供养诸佛悉令周遍。”

    是二十四事。

    教令观此所供养花。若言:“我见花堕者,在于佛边便成花帐,行伍次第严好微妙,悉皆如是。如是一切诸佛,悉在帐中坐其床上。”是二十五事。

    教观花帐。若言:“我见花帐渐渐高出,踊在空中合成一盖覆一切佛。”是二十六事。

    教观自身。若言:“我见自身粗大喻如聚光。”教还观佛次第作礼悉令周遍,仰观于盖。若言:“我见上花盖中,有花台下向,七宝成,中有花下,以手承取。”教散诸方供养诸佛悉令周遍。是二十七事。

    教向佛作礼求愿已周,教令至心在于佛边坐。若言:“我坐须臾顷,见地自然踊出七宝台色妙香好,便取供养一切诸佛。”是二十八事。

    教自观身极令明,教令明。教令于佛边坐,观所供养花。若言:“我见此花在佛足下,便成琉璃之座。次第行伍佛坐上,中间道陌悉皆上宝所成,端直无比。”是二十九事。

    教自观身。若言:“我见身中更有小身,两重而现,内见外明净。”教还观佛。若言:“我见一切诸佛来入一佛身中而不迫迮。”是三十事竟。

    观佛事多,略出三十事以教行者。

    初教慈心观法,先教忏悔,净身口意,至心恳恻发弘誓愿,然后教坐,便心目自观己身。若言:“我见自身。”便观他身。若言:“我见众生苦痛在前,足下火然,成于火坑焚诸罪人,身体脓烂血流成池,高声大唤苦痛无量。复见四方有城围绕。”是名初事。

    教发大愿生怜愍心谛观众生。若言:“我见罪人为火所逼投脓血池,池中脓血便应变为火坑烧诸罪人,苦痛无量便共号哭无宁息处。”二事。

    教令谛观莫怀恐怖誓心救济,教令人人代之乃至众多。若言:“我人人代己,将著坑上令得苏息。”三事。

    教谛观之。若言:“我见诸城门中有无量人,来投火坑复受苦痛,代之令出,将至所安。”四事。

    教令谛观。若言:“我见诸门中人来不止,受无量苦。我以慈心力,便以自手扪摸此门,门便破尽四壁尽破。”五事。

    教以慈观之。若言:“我见诸治罪人心生怜愍,下泪如雨,以手接取洒散火坑,火寻灭尽。”六事。

    教更观之。“见火已灭唯有脓血盛满大坑,自身出水以著池中,池血消尽其水澄清。”七事。

    教令谛观。若言:“我见池中生大花树,众生见此树便来取之。”教令饮之洗浴令身清净。八事。

    教自上花台上。若言:“我上花台已,见下众生复欲得上,即挽上之著叶中。其花狭小不相容受,我以手摩令花广大得相容受。”九事。

    教自观身明净已。若言:“我并见诸罪人饥饿须食,生怜愍心,即于身边便有饮食,我便与之悉令饱足使得休息,诸人皆言离苦得乐。”十事。

    教令谛观。“花台增长有数重出,我便寻上至第二重,身安坐已便唤下人悉上花台快得安住。我生悲心,于是花上所须之物饮食充饱,我以慈心即为说法:‘汝由宿世作毒火烧人家种种恶业,今受此报。汝可忏悔,灭除宿罪。’”十一事。

    教生善心复登华台。若言:“我已下重诸人亦上,所须与之令无所乏须,复为说法,天上人间五道报应,令心开解。”十二事。

    教寻花上。若言:“我已于花上,为下重诸人复欲得上,我悉上之。复生喜心观此花中,便有自然金银珍宝衣裳饮食所须之物,悉给与之。天诸伎乐自然而至,随意所欲受快乐已,便为说法:‘汝等善心始生,果报寻至,封受此果报。’”十三事。

    教增喜心乘华而上。若言:“已上华台头,在下诸人心生欢喜,寻后而上尽华头。”复教观花。若言:“我见华头。我见华头生大甘果,香味具足。

    告诸人言:‘树上有果可取食。’便如所言食得充足,皆言快乐。”十四事。

    教观华中。若言:“我见华中有七宝之台自然而出,中有经卷名曰智慧。我即宣令一切诸人:‘此中有经说三乘法,汝可作礼生恭敬心花香供养。’

    复欲听法,我便答言:‘烧香散花。’供养已讫,复欲听法。我便答言:‘我及众会俱不清净,如何可闻?法者令身心清净。’即便受教。我语诸人:‘悉令端坐,闭目一心除诸乱想。’我亦如是,须臾之间,身尽明净心意泰然。我即语之:‘今当为汝说此妙法,至心听受。’即便受教。我为说法,令得闻法。既闻法已,于上空中有自然光明照此华台,一切诸人便于四方悉令明净。此诸人等见光欢喜身轻踊跃,寻光而去。”十五事。

    教谛观身。若言:“我自见身光出,绕身四边,其明转盛,便自以手推此光明远至四方。有无量人寻光来至,我以慈心便给所须,令得充足无所乏少。便为说法,令得信解欢喜受行,须臾之顷便踊身空中徘徊而去。”十六事。

    教谛观华台。若言:“我见华台所有悉已去,都不得见,四向清净。”于此事中境界亦多,略出所有耳。

    续教作慈心观,先教以慈心自观己身。见已了了,便教观苦痛众生。若言:“我见四山之中有大地狱,罪人满中受大苦痛。须臾之顷忽然便有铁盖,覆诸罪人令不得现。”初事。

    教以慈心发大誓愿:“我当救济无量苦恼众生令得解脱,即起慈心坐铁盖上破此铁盖。”若言:“我以此手破碎铁盖渐令破尽,便下向观见诸罪人受大苦痛。有重铁轮在人头上,或在身中、或在足下、或大或小,脓血流出苦痛无量,高声大哭不可堪忍。复见无量治罪之具治诸罪人,苦痛无量不可具说。”二事。

    复教发誓愿,益增悲心观之。若言:“我见此罪人,心生怜愍,泪下如雨,诸人小得休息。”三事。

    教修慈心,代诸罪人将著高处,便得休息。须臾之间人人如是。四事。

    教更观之。若言:“我见地狱四边高垄起,中有脓血池,池中四处忽然火起烧诸罪人,苦痛难忍号哭称怨。”若言:“我见此事生怜愍心,即于身边手出清水,四向洒之令火渐灭,小得休息。”五事。

    教令更观。若言:“我见山间有无量人来入地狱中,受诸苦痛不可称计。我见此已心生怜愍,便于池处立筏代诸罪人,将著筏上令得休息。人人如是。”六事。

    教谛观之。若言:“我见诸山间人来不绝,受苦不断。我以慈心力,磨灭此山以为平地。”七事。

    教以慈心,于此池上空中而坐,身出少水澍于池中。若言:“我于空中坐已,下水澍池中,池中脓血四向出去,其池澄清。须臾之顷于池四面便有火起,烧此脓血悉已都尽。”八事。

    教以悲心,于池上坐四面谛观。若言:“我见铁轮毒害之具来至我座下成大台,诸罪人等各至四方安隐之处。我在台上见下火起举台然尽,火四向去烧诸四方,所到皆尽。”九事。

    教观池中。若言:“我见池中泉水广大,乃至四方无边际,中生莲华渐渐广大覆此池上。教在华中,便四向观,见池四边有无量人欲来趣我,我教洗浴令身清净。身清净已,于花叶间便开少分,于下水上住于道陌间,令诸人等悉上花台。”十事。

    教观池四边。若言:“我见池四边便有楼阁自然而出,与华相接,令诸人等趣此楼上快得休息。各各自言虽得乐。既止息已,便索饮食。无以与之,于十指头出雨,雨花为乳,诸人等悉令足饱。”是十一事。

    教令观花台中。若言:“我见花台中更有台出,及四方楼俱更有重,广大如前。我寻上到已,于华叶间便开少分,设诸梯橙上诸人等。复著台上四向趣楼,随来处东向,三方亦尔。复加悲心观此华中,复有自然所须之物,与四方人令其充足。便为说法:‘是身为苦无牢强者,皆由宿世犯五逆罪行恶所致,受此苦痛。今可忏悔。’寻如所言即便忏悔。”是十二事。

    教观华台。若言:“我华台中更出重楼阁,我便寻上,到已复作梯橙。诸人上已,各各上楼休息已,我于华上便取饮食衣服所须之物,四向与之令无所少。便为说法,无量利益便生信心,受持斋戒悉令奉行。”十三事。

    教令更观花台楼阁。若言:“我见花台楼阁如前生,微妙胜前。我与诸人等如前寻上重已,各共上楼,与诸人等便得充足令无所乏。复为说法,即便受教悉得利益。”十四事。

    教生喜心谛观花中。若言:“我华台中楼阁如前生重,我与诸人悉共上已,我坐华上心欢喜。须臾之顷见花台楼皆作金色,七宝合成,于上便有无尽宝藏,衣服饮食微细柔软箜篌乐器,须随意所欲得充足已。复为说法,皆悉受行。”十五事。

    教更观华台中。若言:“我已见花台中有树踊出,高楼十丈,枝叶茂盛生香美药。自上树头便下向观,见下楼阁从下破落至五重,诸人惶怖各言苦哉,便寻花上在诸花中。”十六事。

    教生怜愍救济诸人。若言:“于花叶中挽诸人等上著花头,便以甘果悉给与之,令无所乏。便为说法,教修禅定灭诸恶,身心得清净,踊跃无量,飞行虚空随意而去。”十七事。

    教在花上四方远观。若言:“我见四方有光明云盖来趣我身,于时我身复光出与盖相接,我以手摩令广大。”十八事。

    教即寻光从东方始。若言:“我寻光东行极远,于此光中见无量人,光中而来趣花所,如是寻去到光住处,乃自还来花。教次第行伍,给与衣食所须之物令得充足。便为说法,随意所应欢喜受行,身轻踊跃飞腾空中随意而去,南西北方亦如是。”十九事。

    教观身令广大,满于空中极明净。“复明见四方无量人来集身边,我以慈心令入我身中,入我身中已安止。须臾之顷有自然所须之物,随意应施与诸人等令无所乏,各得充足快乐安隐。便为说法,无量利益,令得开解随意而去。”二十事。

    如是等极多,略受法者说此事耳。形疾有三品,风寒热病为轻微。心心有三病患体,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授以法药,能受行者除生死病。令心决定专心不乱,如人见贼安心定意,牢自庄严贼自退散。乱心恶贼亦复如是。如是言曰:“血肉虽尽,但皮筋骨在。”不舍精进,如人烧身但欲救火更无馀计,出烦恼苦亦复如是,当忍五事苦患:饥、渴、寒、热、瞋恨等。当避愦闹乐在静处。所以者何?众闹乱定如入刺林。

    四无量观法。求佛道者当行四无量心。其心无量,故功德亦无量。于一切众生中凡有三品:一者父母亲里善知识等,二者怨贼恶人常欲恼害,三者中人不亲不怨。行者于此三品人中,慈心观之当如亲里,老者如父、少者如子,常应修习如是慈心。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缘尽还成亲,亲怨无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后世成亲。瞋恚之恶失大利,失慈心者障碍佛道,是故应于瞋憎怨贼应视之如其亲里。所以者何?由是怨贼令我得佛。若使怨贼无恶于我,忍从何生?是则为我善知识,令我得忍辱波罗蜜。于怨贼之中得慈心已,于十方众生慈心爱念普遍一切,蜎蜚蠕动皆无安者而起悲心也。若见众生得今世乐、得生天乐、贤圣道乐而起喜心。不见众生有苦乐事,不爱不喜以慧自御,虽缘众生而起舍心。是名四无量心。于十方众生慈遍满故,名为无量。行者应当修习是心,或时有瞋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应急除。若心驰散入于五欲,及为五盖所覆,当智慧精进之力摄持令还。

    修习慈心,常念众生令得佛乐,习之不息便得离五欲、除五盖。入初禅相者喜乐遍身,诸善法中生欢喜乐,见有种种微妙之色,是名入佛道初门。禅定福德因缘得上四无量心已,于一切众生忍辱不瞋,是名众生忍。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得法忍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者,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欲得佛道者应当如是修习。

    求初禅,先习如是诸观,或观不净、或观因缘、或念佛三昧、或安般,后得入诸定。求佛道者,先习四无量心,得入初禅则易。若利根人直求初禅者,观于五欲种种过患,犹如火坑亦如厕屋,念初禅地如清凉池台观等,五盖则除,便得初禅。如后利仙人初学禅时,道见死尸膖胀烂臭,心谛观之,自见其身如彼不异,静处专念便得初禅。佛在恒水边坐禅,有寡闻比丘问佛:“云何得道?”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迹。多闻人自怪无所得,而问于佛。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持水净洗。”比丘如教。佛问:“恒水多、澡瓶水多?”答言:“恒水不可为比。”佛言:

    “不以指洗,用水虽多,无益也。行者当勤精进,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离苦也。”

    不净观法,贪瞋痴是众病之本,爱身着欲则生瞋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所覆故也。于内外身爱着净想,习之来久深著难遣,欲离贪欲当观不净。瞋由外起,虽尔,犹可制之。如人破竹,初节难破。既制贪欲,馀二自息。不净观者,当观此身,生不净处在胞胎中,从不净出薄皮覆之内纯不净,然四大变为饮食充实其内。自观察从头至足,薄皮裹之内无一净者,脑膜涕唾脓血屎尿,略说则有三十六物,广则无量。犹如农夫开仓,善分别麻麦粟豆。行者深观见此身仓,种种恶露三十六物,如实分别内身如此,当知外身亦不异此。若心住相者,身体柔软心神快乐。心若不住,当自责心:“我从无数劫来随顺汝故,经历三涂受无穷苦。从今日去,我当供伏汝,汝且随我。”还摄其心令得成就。若极其身者,当观白骨,亦可入初禅。行者志求大乘,若命终随意所欲生诸佛前。若不尔者,必生兜率天,得见弥勒,定无有疑也。

    初禅过患,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禅过患,内有喜乐、外有水灾。三禅过患,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四禅地中过患都尽,三灾不及。

    二十五有:四天下、六欲天、四恶道、四禅地、大梵天、无色界。第四禅地有五阿那含天,合二十五有。

    五门禅经要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