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中华文库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西天译经
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与无数百千大众俱。是诸大众恭敬围绕听佛说法,其所演说,谓以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
尔时,世尊普观大会诸菩萨众。即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无分别光,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入无分别法门,令诸菩萨闻是法已,如理修学。”
佛言:“善男子!汝等谛听,我当宣说入无分别法门。”
时无分别光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时诸菩萨受教而听。
佛言:“善男子!若诸菩萨得闻增上无分别法,住无分别心,即一切分别相离。此言无分别者,应先了知,从初自性有分别相——分别相者,谓取、舍二法,即此取舍是自性分别相——由此即起有漏事相;以有漏相故,即有五取蕴。五取蕴者,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善男子!云何得离自性分别相?谓不现前别异作意,如是即离自性分别相。若异自性取相是有所行,此不能得无碍相应。是故应知,布施无色、无分别相,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无色、无分别相。何以故?谓自性无色、功用无色、真实无色。若起别异作意欲离分别相者,即后有无色、无分别相可离;如是即有所行,而不能得无碍相应。是故应知空、无色、无分别相。
“真如、实际、胜义谛、法界无色、无分别相。何以故?谓自性无色、功用无色、真实无色,是故应于无色、无分别相,不异性观、不作意离。若别异作意离者,即于无色、无分别相后有所得。如是乃为有所行,即不能得现前无碍相应。何以故?谓初地所得法,无色、无分别相;乃至十地所得法,亦无色、无分别相;得无生法忍,亦无色、无分别相;得授记别亦无色、无分别相;得严净佛土成熟有情,亦无色、无分别相;乃至得一切相智,亦无色、无分别相。如是所说,谓以自性无色、功用无色、真实无色。
“若菩萨于是诸所得法,起异所得、分别相别异、作意者,即于一切无分别相,悉起别异作意,如是即与无分别理而不相应,彼不能入无分别界。若菩萨住三摩地,心入无分别界,而于所入起无所得想,彼正相应,是正所行,是正所修、正所作事,是正作意,住无作行而无发悟,是名真入无分别界所行清净。
“善男子,所言无分别界者,以何义故,名无分别界?谓于一切色过诸分别,于一切根过诸分别,过一切分别境界,过一切表了,一切烦恼、随烦恼障无所摄藏,是故说名无分别界。于是无分别界中,无色、无见、无住、无碍、无表了、无种种相,若菩萨如是了知,已如是安住无分别界,是即入无分别智,与虚空等,于一切法无所观而观,得大乐行,增长大心,得大智慧,大说无碍;于一切时、一切相,普为一切众生作大利益,得勇力增长,于无发悟佛事得大轻安。
“善男子!譬如一处有一大石山,于其山下,有大宝藏众宝充满,所谓银宝、金宝及种种异宝,复有大摩尼宝出大光明。是时,有求宝人,来诣此山,欲求珍宝。彼有一人,先知其宝所藏伏处,见来求者即谓彼言:‘汝求宝人,当知此处,大石山下,有大宝藏众宝充满,复有大摩尼宝出现光明。’时求宝人闻其言已,即时勤力坚固作意,开凿彼山,取大摩尼宝。开已,乃见银宝现光、石无光现。是人见已,不作大珍宝想。时先知宝人亦如前人,开凿彼山而取其宝,开已,乃见金宝现光、石无光现,是人亦复不作大珍宝想。时知宝人,乃作是言:‘汝求宝人,不应勤力坚固作意而求大宝。若不作意者,应得见彼广大珍宝;以作意故,宝不能得。若有得彼大珍宝者,即得大富,如意自在,自他俱利,普遍施作,悉得圆满。’”
佛言:“善男子,如是等事以喻说故,若有菩萨知是义者,即见是义如先所言。一大石山者,即烦恼一法,二处作行增语;山下有宝藏,即无无分别界增语;彼求宝人者,即是菩萨增语;彼知宝人者,即是如来增语;石自性者,即是有分别自性增语;开凿取宝者,即不作意增语;石下有银光者,是自性分别增语;石下有金光者,是空等分别相增语;石下有种种宝光者,是有所得分别相增语;念求大宝者,即是乐入无分别界。
“善男子,是义云何?若菩萨如所说能如实观者,即入无分别界。又善男子!诸菩萨当于无分别界,如虚空界住。何以故?若色自性,若分别自性,如是观时相不现前。若行我有色,是行分别相;若行他有色,是行分别相;若行色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是行分别相;若于色自性、若因若果、若业若行,取有、取无者,自为行色行;若如是行,是行分别相;若于色中见所表者,是行分别相。是故当知,色法于一切处,若对碍、若有表、若无表,毕竟无少法可得;即此色法,一切无表、无性可观;异此色法,一切无表、无性可观。彼色对碍、表了悉无性可观,于有表中,非一性可观、非异性可观,即彼表了而亦无性。此无性、非无性,若如是观,即平等观。如是观时,一切分别悉无分别,是为无分别界。
“诸菩萨应如是观、如是入,入是无分别界者,于有分别、于无分别,悉无分别。如是平等观,是为真入无分别界,是名菩萨得安住无分别界。受、想、行、识,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波罗蜜多空,真如、实际、胜义谛、法界,十地所证法,乃至一切相智出世间行,亦复如是。于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相智,若自性、若因、若果、若业、若行,取有、取无者,即于一切相智等,乃为对碍。若如是行,是行分别相。
而彼一切相智等无表了性,若有所表了,即行一切相智等,是行分别相。彼一切相智等,若于表了中有相可行者,是行分别相。若信无相可行者,亦行一切相智等,是行分别相,是故当知此表了法非一性可观、非异性可观。此表了法无性,亦非无性。若如是于一切相智等,若表、若无表悉无分别,即此无分别、不取相者,是无分别界。诸菩萨应如是观、如是入,如是入者,是为真入无分别界,是名菩萨得安住无分别界。”
尔时世尊复说伽陀曰:
- “无分别心若安住,彼从诸佛正法生,一切分别悉远离,所行即得无分别。
- 是法寂静无垢胜,名称功德而普集,无分别法最上乐,菩萨得已成菩提。”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