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义疏》版本

平脉法第二

  •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
  • 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 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失经,名曰血崩。
  •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馀,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 脉弱而涩,尺中浮大,无外证者,为病属内伤。
  • 脉弱而涩,尺中濡滑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带下。
  • 脉洪数,按之弦急者,当发隐疹。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为外毒,宜清之。脉数大,按之弦直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误攻则内陷,内陷则死。
  • 脉洪数,按之急滑者,当发痈脓,发热者暴出;无热者,久久必至也。
  • 脉浮滑,按之弦急者,当发内痈。咳嗽胸中痛,为肺痈,当吐脓血;腹中掣痛,为肠痈,当便脓血。
  • 脉大而涩,时一弦,无寒热,此为漫淫疮所致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
  • 妊娠弦数而细,少腹痛,手心热,此为热结胞中,不先其时治之,必有产难。
  • 产后脉洪数,按之弦急,此为浊未下。若浊已下而脉如故者,此为魂脱,为难治。
  •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
  • 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 发热则脉躁,恶寒则脉静,脉随证转者,为病疟。
  •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 师曰:脉乍大乍小,乍静乍乱,见人惊恐者为祟,发于胆气竭故也。
  • 师曰:人脉皆无病,暴发重病,不省人事者,为厉鬼,治之以祝由,能言者可治,不言者死。
  •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掣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油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 奇经八脉,不系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于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
  • 任脉为病,其内结,病疝瘕,脉当沉而结,治属太阴。
  • 冲脉为病,气上逆而里急,脉当浮虚而数,治属太阴。
  • 带脉为病,苦腹痛,腰间冷痛,脉当沉而细,治属少阴。
  • 阳𫏋为病,中于侧,气行于外,脉当弦急,按之缓,治属少阳。阴𫏋为病,中于侧,气行于内,脉当浮缓,按之微急而弦,治属厥阴。
  • 阳维与诸阳会,其为病在脉外,发寒热,脉当浮而虚,治属气分。
  • 阴维与诸阴交,其为病在脉中,心中痛,手心热,脉当弦而涩,治属血分。
  • 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为气血之别使,不拘一经也。
  • 奇经八脉之为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转,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
  • 问曰:八脉内伤,何以别之?
    师曰:督脉伤,柔柔不欲伸,不能久立,立则隐隐而胀。任脉伤,小便多,其色白浊。冲脉伤,时咳不休,有声无物,劳则气喘。带脉伤,回身一周冷。阳𫏋伤,则身左不仁。阴𫏋伤,则身右下不仁。阳维伤,则畏寒甚,皮常湿。阴维伤,则畏热甚,皮常枯。
  • 问曰:八脉内伤,其脉何似?
    师曰:督脉伤,尺脉大而涩;任脉伤,关脉大而涩;冲脉伤,寸脉短而涩;带脉伤,脉沉迟而结;阳𫏋伤,脉时大时弦;阴𫏋伤,脉时细时弦;阳维伤,脉时缓时弦;阴维伤,脉时紧时涩。
  • 问曰:其治奈何?
    师曰:督脉伤当补髓,任脉伤当补精,冲脉伤当补气,带脉伤当补肾,阳𫏋伤则益胆,阴𫏋伤则补肝,阳维伤则调卫,阴维伤则养荣。
  • 问曰:处方奈何?
    师曰:相体虚实,察病轻重,采取方法,权衡用之。


卷二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