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志_(四库全书本)/卷30 中华文库
元和郡县志 卷三十 |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
唐 李吉甫 撰
江南道〈五〉
潭州〈长沙中都督府〉
〈开元戸二万一千八百 乡六十九元和戸一万五千四百四十四 乡六十九〉今为湖南观察使理所〈管潭州衡州郴州永州连州道州邵州 管县三十四此与后福建观察使都管戸数并𫝊写缺〉
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绕湘川〈下言长沙郡地者皆禹贡荆州之域楚之南境也〉按东方朔记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川至东莱地可万里故曰长沙汉初以呉芮有功封长沙王至景帝封其子发为王因入朝有诏诸王迭起舞王但张褏而已帝怪而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以回旋帝悦益以武陵桂阳二郡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怀帝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今按其俗杂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潭州取昭潭为名也又置总管府大业中罢牧置都尉府三年罢长沙郡武徳四年又置潭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州境〈东西一千六十里南北五百七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北至东都二千一百八十五里〉
〈东至洪州九百八十里东南至袁州五百二十五里〉
〈正南㣲东至衡州四百六十里西北至朗州四百里〉
〈北至岳州水路五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葛布十五疋元和贡 丝布十五疋〉
管县六
长沙 醴陵 浏阳 益阳 湘乡 湘潭
长沙县〈𦂳郭下〉
本汉临湘县属长沙国隋改为长沙县属潭州
岳麓山在县西南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也故以麓为名
云母山在县北九十里列仙传长沙云母服之不朽铜山在县北百里楚铸铜处
昭山在县南七十里临湘水下有旋潭甚深无厎州之得名因此也
湘水南自衡山县界流入于岳州湘阴县界
故尉城在县西北七十里孙权以程普为长沙县西部都尉以防关羽因立此城
故陶关在县西南五里晋杜弢据湘州反陶侃讨之因置此城
贾谊宅在县南四十步
呉芮墓在县北四里
陶侃墓在县南二十三里
醴陵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临湘县地禹贡岷山𨗳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是也后汉置此县属长沙郡呉封顾雍为长沙侯而家人不知是也隋平陈省入长沙武徳四年复置
浏阳县〈中下西至州二百五十里〉
本汉长沙国临湘县地呉置浏阳因县南浏阳水为名隋平陈废景龙二年复置
益阳县〈丄东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旧县属长沙国在益水之阳因名隋平陈属潭州澬水一名茱萸江南自邵州流入经县南三十步县西有关羽濑南对甘宁故垒昔羽屯兵水北孙权令鲁肃甘宁拒于此水宁谓肃曰羽闻吾咳唾之声必不敢渡渡则成擒也羽夜闻宁处分曰兴霸声也遂不渡茱萸江
益水出县东南益山东北流入澬水
关羽故垒在县西一十五里
湘乡县〈𦂳西北至州二百三十里〉
本汉湘南县之湘乡也后汉立为县属零陵郡自呉至陈并属衡阳郡隋省入衡山县武徳四年复置
石鱼山其石色若云母开发一重石若鱼形刻画烧之作鱼膏臭在县西十五里
龙山有锺乳穴在县南二百四十里
涟水在县南四十五里煮水一名得盐五升
湘潭县〈𦂳东北至州一百四里陆路一百二十里〉本汉湘南县地呉分立衡阳县晋惠帝更名衡山历代并属衡阳郡隋改属潭州天宝八年改名湘潭
涓湖溉良田二百馀顷县西七十里
湘水经县理东
衡州〈衡阳上〉
〈开元戸一万三千五百一十三 乡四十四元和戸一万八千四十七 乡四十四〉
秦属长沙郡汉为酃县地呉分长沙之东部为湘东郡晋以郡属湘州隋开皇九年罢郡为衡州以衡山为名州境〈东西六百五十里南北四百九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九百五十里北至东都二千六百四十九里〉
〈东南至郴州三百七十里东北至吉州九百一十里〉
〈正南㣲西至永州五百七十里西至邵州三百五十六里〉
〈北至潭州四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麸金 大麻 纻丝元和贡 水银〉
管县六
衡阳 攸 茶陵 耒阳 常宁 衡山
衡阳县〈𦂳郭下〉
本汉酃县地呉分置临蒸县属衡山郡天宝初更名衡阳郡县仍属焉〈案此所叙未全旧唐书云呉末分长沙东界立湘东郡隋罢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武徳四年复为临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岣嵝山即衡山也在县北七十里
湘水西南自永州祁阳县界入
蒸水自临蒸县北东注于湘谓之蒸口
酃湖在县东二十里可酿为酒晋记武帝平呉荐酃酒于太庙是也
蒸阳故城在县西一百七十里
攸县〈下西南至州陆路三百四十五里〉
本汉旧县武徳四年分湘潭县置以北带攸溪为名茶陵县〈中西南至州水路四百五十里〉
本长沙国界齐永明七年入湘东郡隋开皇九年为湘潭县武徳四年置茶陵县贞观九年废圣历元年复旧以南临茶山县以为名
耒阳县〈上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八里〉
本秦县因耒水在县东为名汉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阴属衡州〈案此所叙亦未全旧唐书云武徳四年复为耒阳〉后汉蔡伦即此县人有宅基在县西一里
雨濑在故县西南每旱赛之则雨降
常宁县〈下西北至州陆路一百八十里〉
本秦耒阳县地呉分耒阳置新平县宋元徽中三洞蛮抄掠州县移就江东因蛮寇止息遂号新宁即今理是东俯潭水西枕冝江天宝元年改名常宁
湘水在县北六十里
衡山县〈丄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阴山县以县东百二十里有阴山为名至梁武帝天监中分阴山立湘潭县天宝八年改为衡山
湘水在县东
衡山南岳也一名岣嵝山在县西三十里南岳记曰衡山者朱阳之灵台太虚之宝洞又云赤帝馆其岭祝融托其阳以其宿当翼轸度应机衡故为名又曰上如车葢及衡轭之形山髙四千一十丈
衡岳庙在县西三十里南岳记曰南宫四面皆绝人兽莫至周回天险无得履者汉武帝移于江北置庙隋文帝复移于今所
郴州〈桂阳中〉
〈开元戸三万二千一百七十六 乡五十元和戸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七 案乡数𫝊写缺〉
本汉长沙国地后汉分长沙南境立桂阳郡理郴县领十一县隋平陈改为郴州大业中复为桂阳郡武徳四年为郴州
州境〈东西五百九十六里南北三百二十三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七十五里北至东都三千一十五里〉
〈东至䖍州一千里东南至韶州四百一十里〉
〈西至道州五百三十五里西北至衡州三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 䌷 白纻〉
管县八
郴 义章 义昌 平阳 资兴 髙亭临武 蓝山
郴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项羽徙义帝之所都也历代属郴阳郡隋属郴州
桂阳监在城内毎年铸钱五万贯
马岭山在县东北五里昔苏耽学道于此得仙其旧宅在州东半里俯临城馀迹犹存
石井山在县东北八十里有风母兽既死张口向风则生
刘洞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出偃鼠如牛将为灾乃出𤱶亩散落其尾悉为小鼠
渌水自郴侯山注来
程乡呉录云程乡出酒
横溪水俗谓之贪泉饮者辄冒于货财
郴水出经县东一里
温水在县北常溉田十二月种明年三月熟可一岁三熟
义帝祠在县西一里墓在县西一里
义章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
本汉郴县地隋末萧铣分置属郴州武徳因而不改开元二十三年自县北移于今理郤据层岭前临通江章水在县北六十五里
义昌县〈中下西北至州三百三十里〉
本汉郴县地至东晋分置汝城县属桂杨郡隋改为扈阳县天宝元年改为义昌
平阳县〈上东至州九十九里〉
本汉郴县地东晋陶侃于今理南置属平阳郡至陈俱废隋末萧铣分置武徳因而不改七年省八年复置银坑在县南三十里所出银至精好俗谓之□子银别处莫及亦出铜𨥥供桂杨监鼓铸
资兴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郴县地后汉于此置汉宁县呉改曰阳安晋改为晋宁至隋省开皇十一年又置改为晋兴贞观废咸通三年又置改为资兴南俯耒江北带长岭
髙亭县〈中下南至州九十里〉
本汉便县晋省陈复置至隋省入郴县开皇十三年宇文融奏割郴县北界置安陵县安陵水在县北百步因以为名天宝元年改为髙亭县以县东一百三十步髙亭山为名
临武县〈中下东北至州二百一十三里〉
本汉旧县以南临武溪水因以为名历代属桂阳郡后郡为郴州县属不改
桐柏山在县西北六十里
鸡水在县南即桂水也
蓝山县〈中东北至州三百二十里〉
本汉南平县至隋废咸通中复置于今理天宝元年改为蓝山县
九疑山在县西南五十里
永州〈零陵中〉
〈开元戸二万七千五百九十 乡四十八元和戸八百九十四 郷四十五〉
秦属长沙郡汉为长沙国武帝分置零陵郡领县十至宋封晋恭帝为零陵王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置永州因水为名大业三年复为零陵郡四年又置永州史记舜葬九疑即此地也
州境〈东西三百三十二里南北五百六十一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北至东都二千八百九十五里〉
〈南北至道州水路二百六十里东北至衡州陆路五百七十里〉
〈南至韶州六百里西南至桂阳五百五里〉
〈西至叙州南郎溪山悬险不通无里数〉
贡赋〈开元贡 细葛 石燕〉
管县四
零陵 祁阳 湘源 灌阳
零陵县〈上郭下〉
本汉泉陵县地隋平陈改为零陵县自改零陵故移于此
湘水经州西十馀里
石室山在县北一里吕䝉所筑
祁阳县〈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呉分泉陵置武徳四年复置于今理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
石燕山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出石燕充药
湘水经县南三十步
湘源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三十里〉
本汉洮阳县地至隋改置湘源县属永州
湘水经县东
灌阳县〈中北至州三百六十里〉
本汉零陵县地隋大业末萧铣析湘源县置武徳七年废上元二年吕𬤇奏置
灌水在县西南一百二里
连州〈连山下〉
〈开元戸一万八千八十 乡二十二元和戸五千二百七十 乡二十二〉
秦为长沙郡之南境汉置桂阳郡至陈为桂阳县隋文帝开皇十年置连州因黄连岭为名大业初改为熙平郡武徳四年复为连州
州境〈东西二百四十二里南北四百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六百六十五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四百五里〉
〈东至韶州陆路五百里东至广州八百九十里〉
〈东北度岭至郴州三百九十里西南至封州六百三十里〉
〈西至贺州捷路二百七十里取道州桂岭路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细布元和贡 锺乳〉
管县三
桂阳 阳山 连山
桂阳县〈上中郭下〉
本汉旧县属桂阳郡呉宋齐并属始兴郡梁陈属阳山郡隋属连州
贞女峡在县东南一十里
黄连岭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
阳山县〈中下西北至州水路一百四十七里〉
本汉旧县为南越置关之邑故其关在县西北四十里茂汉口史记尉佗移檄阳山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今阳山北当骑山岭路秦于此立阳山关汉破南越以为县后汉省晋重置在注水南梁天监六年置阳山郡以县属焉隋开皇十年属连州神龙二年移于注水北即今县理也是界诸山各出乳穴
连山县〈中下东至州一百六十里〉
自汉至齐为桂阳郡之地梁武帝分桂阳置广惠县〈案梁武旧唐书作晋武广惠隋书作广徳与此互异皆当以此为是〉隋开皇十年改为广泽属连州仁寿元年改为连山
滑水今为黄连水
道州〈江华中〉
〈开元戸二万七千四百四十 乡六十元和戸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八 乡五十一〉
秦属长沙郡汉属长沙国武帝分长沙置零陵郡呉分零陵置营阳郡今州是也以郡在营水之南因以为名隋末陷冦贼武徳四年平萧铣置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四百一十五里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
〈正东㣲北至郴州五百三十五里南逾岭至贺州四百四十里〉
〈西南逾岭至韶州四百二十里西北水路至永州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细纻布〉
管县五
𢎞道 永明 延唐 大历 江华
𢎞道县〈上郭下〉
本汉营浦县属零陵郡隋改永阳县贞观八年省入营道县天宝六年改为𢎞道县
大阳原在县南五十步多小斑竹相传云舜崩之后二妃寻湘水以手拭泪把竹遂成斑也
营水南自江华县流入
永明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营浦县隋改为永阳县武徳四年移于州西南贞观八年省天后又置天宝元年改为永明
延唐县〈上西至州一百里〉
本汉泠道县地属零陵郡汉景帝时零陵文学于泠道舜祠下得玊琯是也至隋自奔巢水口移营道县于此武徳四年移营道于州郭内于此置唐兴县天宝元年改为延唐县
九疑山在县东南一百里舜所筑也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为名舜庙在山下
泠水今名迟水源出九疑山
舂陵故城在县北五十里长沙定王封中子买为舂陵侯是也
大历县〈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营道县地大历二年观察使韦之晋奏析延唐县于州东置因年号为名〈案旧唐书地理志大历二年湖南观察使韦贯之奏请析延唐县于道州东南二百二十里舂陵侯故城北十五里置县因以大历为名又本传云贯之本名纯以宪宗庙讳遂以字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贯之字正理相宪宗合志表传皆可证贯之非之晋然考本传元和十二年罢相乃为湖南观察使去大历初已四十馀年则所云大历二年贯之奏置亦误今并仍原文以存疑〉江华县〈中北至州一百一十三里〉
本汉冯乘县地故城在县南七十里至隋不改武徳四年分冯乘县置江华县属营州八年属道州
营水出县东北
淮南王子庙在县南七十二里荆州记云淮南王安被诛其子奔至此城门化为石今名东塘神
邵州〈邵阳下〉
〈开元戸一万二千三百二十 乡三十元和戸一万八百 乡二十二〉
秦为长沙郡地汉为昭陵县属零陵郡呉分置邵郡今州是也宋齐并为邵陵王国隋开皇十年以邵陵郡属潭州隋末陷于冦贼武徳四年平萧铣属南梁州贞观十年改为邵州
州境〈东西屈曲一百二十里南北水路七百三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八百八十四里北至东都二千五百八十五里〉
〈东至衡州三百五十六里东南至永州二百二十里〉
〈东北至潭州陆路五百三十里〉
贡赋〈开元贡 黄蜡 麻布元和贡 银〉
管县二
邵阳 武冈
邵阳县〈上郭下〉
本汉昭陵县属长沙国后汉改昭阳县晋武帝改为邵阳因邵水之阳为名
武冈县〈上东北至州四百三十里〉
本汉都梁县地属零陵郡呉宝鼎元年改为武冈县因武冈为名一云晋武帝分都梁县置梁天监元年以太子讳纲故为武强武徳四年复旧
都梁山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福州〈长乐中都督府〉
〈开元戸三万一千六十七 乡六十六元和戸一万九千四百五十五 乡八十一〉今为福建观察使理所〈管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 管县二十四〉
禹贡杨州之域本闽越秦并天下以闽中下郡作三十六郡之数今州即闽中郡之地也〈下言闽中地者皆禹贡掦州之域〉汉初又为闽越国自越王句践六世至无疆为楚所灭子孙播迁海上七世至无诸从诸侯之师灭秦率人佐汉汉立无诸为闽中王王故地郡又有冶县按冶即今台州章安故县是也后汉改为东𠉀官呉于此立曲郍都尉主谪徙之人作船于此晋置晋安郡领县八属扬州南朝以封子弟为王梁简文帝初封晋安王入为皇太子是也陈废帝改为丰州又为泉州因泉山为名隋大业二年改为闽州三年改为建安郡武徳六年改为泉州八年置都督府景云二年又为闽州开元十三年改为福州都督府因州西北福山为名兼置经略使仍自岭南道割属江南东路
州境〈案州境里数𫝊写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五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四百二十四里〉
〈东至大海七十里东南水路至海一百六十里〉
〈东北至温州水路屈曲一千八百里山路险阻西南至泉州三百七十里西南至汀州水路屈曲一千一百六十五里正北微西至建州六百里〉
贡赋〈开元贡 海蛤 蚺蛇胆赋 绵 绢〉
〈元和贡 干姜 白蕉〉
管县九
闽 𠉀官 长乐 福唐 连江 长溪尤溪 古田 永泰
闽县〈上郭下〉
本汉冶县地属㑹稽郡后汉改为东𠉀官〈案杜佑通典及旧唐书并云冶县又名东冶县后汉改为𠉀官都尉〉呉改属建安郡晋以𠉀官为晋安郡隋开皇九年改为原丰县十二年又改为闽县皇朝因之
海在县东南一百六十里
东湖在县北三里
西湖在县西二里
𠉀官县〈紧北至州郭二里〉
武徳六年于今州西北三十一里置八年废长安二年重置贞元五年观察使郑叔则奏移于州郭
长乐县〈上西至州一百里〉
本隋闽县地武徳六年分置长乐县
石尤岭县南四十里与福唐县分界
大海在县东七十里
海澶山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福唐县〈紧东北至州水路一百七十里〉
圣历二年析长乐县东南界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为福唐
大海在县东四十五里
丹步渡在县南百步其水谓之无患溪
连江县〈紧西南至州水陆路一百六十里〉
本汉冶县地晋分立温麻县武徳六年移于连江之北改为连江县
连江在县南三百里东流入海
海在县东五里
长溪县〈中下西南至州水路八百里〉
长安二年割晋温麻旧县北四乡置长溪县
长溪在县南四十五里流入大海
尤溪县〈中下东南水路至州八百里〉
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县东水路沿流至𠉀官县西水路溯流至汀州龙岩县
古田县〈中下东至州七百里〉
开元二十九年开山洞置与连江接界与沙县分界永泰县〈中下东北至州二百五十里〉
永泰二年观察使李承昭开山洞置县东水路沿流至𠉀官县西溯流至南安县南北俱抵大山并无行路建州〈建安上〉
〈开元戸二万八百 乡四十元和戸一万五千四百八十 乡四十〉
本秦闽中地也汉于其地立冶县属会稽郡后汉改冶为东𠉀官呉孙休永安二年以会稽南部都尉分为建郡今州即其地也宋齐梁皆以封子弟为王开元十年罢郡以县属泉州隋氏丧乱建安县人拥众自保武徳四年归附遂于建安县置建州
州境〈案州境里数𫝊写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八百三十五里〉
〈东北至处州山路九百里正南微东至福州六百里〉
〈西南至汀州水路屈曲一千五百里西北至信州五百四十里〉
〈西北至抚州八百三十里止北微东至衢州七百里〉
贡赋〈开元贡 金花练赋 绵 绢〉
〈元和贡 蕉布 偃鼠皮〉
管县五
建安 浦城 邵武 将乐 建阳
建安县〈上郭下〉
本汉冶县之地后改为东𠉀官又立建安县〈案通典云汉冶县地呉置建安县有武夷山〉因遂不改
建阳溪一名建安水在州西四百步南流入福州界浦城县〈紧东南至州三百六十里〉
本汉兴县呉永安三年改曰呉兴隋平陈省入建安武徳四年又省载初元年复置改曰唐兴天授二年为武宁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宝元年改为浦城
梨岭在县东北八十里与弋阳县分界
邵武县〈上〉
本汉冶县地呉于此立昭武县晋改为邵武
飞猿岭在县西一百七十里
邵武溪水源出飞猿岭东南流经县西
将乐县〈中下东北至州四百五十里〉
呉永安三年置隋开皇九年省武徳八年复立
将乐溪水源出百丈岭东北流经县界
建阳县〈中东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上饶县地呉分置建平县晋太元四年改为建阳隋开皇十年省入建安武徳四年重置
建阳溪水源出县北温岭南流经县界
泉州〈清源上〉
〈开元戸五万七百五十四 案乡数𫝊写缺元和戸三万五千五百七十一 乡二十四〉
旧泉州本理在今闽县武徳六年置景云二年改为闽州开元中改为福州今泉州本南安县也久视元年县人孙师业诉称赴州遥远遂于南安县东北界置武荣州景云二年改为泉州即今理是也
州境〈东西四百里南北三百三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五千六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四千八百四十五里〉
〈东至大海一百里东北至福州三百七十里〉
〈南至大海一百里西南至漳州三百五十里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卷三十>〉
仙游县〈中南至州一百六十里〉
圣历二年析莆田西界于今县北十五里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为仙游仍移于今理
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为名
漳州〈漳浦上〉
〈开元戸一千六百九十 案乡数𫝊写缺元和戸一千三百四十三 乡一十一〉
本泉州地垂拱二年析龙溪南界置因漳水为名初置于今漳浦县西八十里开元四年改移就李澳川即今漳浦县东二百步旧城是十二年自州管内割属福州二十二年又改属广州二十八年又改属福州乾元二年縁李澳川有瘴遂权移州于龙溪县置即今州理是也
州境〈东西三百七十里南北三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六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东都五千六百四十里〉
〈东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潮州四百八十里北至汀州九百里〉
贡赋〈开元贡 鲛鱼皮 甲香 蜡〉
管县三
龙溪 漳浦 龙岩
龙溪县〈中下郭下〉
陈分晋安县置属南安郡后属闽州开元二十九年割属漳州县东十五里至山险绝无路西二十里至山南三里至山北十六里至山
海去县五十四里
漳浦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垂拱中析龙溪南界置
龙岩县〈中下东北至州三百里〉
先置在汀州界杂罗口名杂罗县属汀州天宝元年改为龙岩县大历十二年皇甫政奏改隶漳州
废怀恩县在州西南三百一十里垂拱二年置属漳州开元二十九年废今置镇
汀州〈临汀下〉
〈元和戸二千六百一十八 乡一十一案开元戸乡数𫝊写缺〉
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广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馀戸奏置州因长汀溪以为名
州境〈案州境里数𫝊写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建州路六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五千三百三十五里东南至漳州九百里东北至福州水陆相兼屈曲一千三百六十里东北至建州水陆相兼一千五百里正南微西至潮州一千三百五十里〉
〈西至䖍州水陆相兼一千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 蜡 偃鼠皮〉
管县三
长汀 沙 宁化
长汀县〈中下郭下〉
白石溪水在县南二百步下流入潮州界
沙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
本宋置属建安郡隋开皇十六年废武徳四年又置属建州开元二十三年割属汀州因沙丘以为名
溪水自县西来经县郭东北流入建安溪
宁化县〈中下西南至州六百里〉
本沙县地开元二十二年开山洞置县西与䖍化县接𤣥武山在县北五里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