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三 六艺之一录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十四   钱唐倪涛撰
  石刻文字九十
  顾南原碑考
  帝尧碑 熹平四年 字原云在濮州集古录目天下碑录俱云在济阴县误以汉之济阴郡为宋之济阴县也说见前灵台碑下 额题云帝尧碑三篆字为一行字作阴文凸起碑式云有穿有棋局纹文十九行行四十四字故济陵太守平阙后空一行书歳月及将作吏姓名集古录作尧祠碑
  帝尧残碑阴 隶续云开元中濮州刺史赵冬曦磨其上数列刻所作祭文止存其下一列有故吏处士九人题名后四行纪事无上文可读传者以为尧庙碑阴考其中一行有云成阳令陈国阙其一下有真字案尧庙碑中成阳令乃河南吕亮帝尧碑则是成阳令陈国郑真知此乃帝尧碑阴也上一列磨不尽尚有五百及千字数处
  尹宙碑 熹平四年 今在鄢陵县 额题从铭二篆字上有穿额横书在穿之右文十四行行二十七字金石文字记作豫州从事尹宙碑云豫字磨灭以其颍川人而言本州知其为豫州今碑甚完好无一字磨灭惟云仕郡历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昆阳令州辟从事而已无豫字也或亭林所见之本传拓不清以为磨灭耳
  郑子真宅舎残碑 熹平四年 字原云在云安军即今䕫州云安县 隶释云所存其上十数字馀石碎矣碑式云所有者二十四行可见者行或十一字
  沈子琚碑 熹平五年 字原云在汉州墨宝云在绵竹县绵江堰侧光武庙中 隶释云沈君字子琚其名不可辨石多剥缺文句断续蜀人谓之绵竹江堰碑天下碑录琚作璩
  斥彰长田君断碑 熹平六年 字原云在华州华阴县 金石录云碑已断裂惟存下一假故其姓名皆亡有云先高祖时以吏二千石自齐临淄徙充关中按史记及汉书本纪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屈景怀田五姓关中而其四姓皆楚人自齐徙者惟田氏斥彰东西汉史皆作斥章隶释云斥彰非所终之官姑仍其旧碑中字札妩媚甚类华租华山亭碑书之者好用奇字皆他碑所无者
  费汎碑 金石录云在湖州天下碑录云在乌程县字原云集古云在南京非是 额题云汉故梁相费府君之碑九篆字为三行碑式云碑十行行五十字穿与额相直在碑第八九十行之上其左盖有馀石按费汎即费鳯之父此碑乃其适孙均所立无年月鳯以熹平六年卒碑载鳯所终之官则立于鳯卒之后盖汎未有碑或与鳯碑同立于是时也集古录作费府君碑谓其讳况而疑为汎金石录与隶释皆作费汎碑云其先季文为鲁大夫有功封费因𡚼为姓季文左传作季友金石录云费有两姓其一音蜚嬴姓出于伯翳费直费长房费祎之徒是其后也其一音秘姬姓出于鲁季友此碑所谓梁相费君是其后也今则俱呼为蜚矣
  费鳯碑 熹平六年 隶释云在湖州 额题云汉故堂邑令费君之碑九篆字为三行碑图云额在穿之右其左有物如螭垂其首者三文九行行三十五字中分其石此铭居其半其馀则低三字载施业戚忠之事又七行行四十四字题名五行行二人隶释云费君以熹平六年卒其妻之弟卜君追诔之乃作此碑其辞皆五言石磨灭文不相属碑中无名字见于别碑
  费鳯别碑 金石录以为费君碑阴隶释云费氏父子三碑今并列于吴兴校宫之壁不知者指此为碑阴赵氏亦有斯误无额碑图云二十二行行二十七字隶释云碑刻舅家中孙甘陵石⿰诗一篇其诗先叙世系官爵继以韵语六十句其三句六言馀皆五言集古录作费鳯碑跋云卒葬年寿不载其后悉为五言韵语葢欧公未见前碑也
  徐氏纪产碑 光和元年 舆地碑目云在云安军即今夔州府云安县 碑图云碑上若有额已漫灭而石纹尚有两旁有龙虎其辞十八行行三十五字隶释云其辞云光和元年五月中旬金广延母自伤纪考妣徐氏元初产永寿元年出门托躯金掾季本自此之后其石半灭所存者其下假尔
  陈球碑 光和二年 金石录云在下邳字原云在淮阳军下邳即今邳县属淮安府宋属淮阳军 额题云汉故太尉陈公之碑八篆字为两行字作阴文凸起碑图云圭首甚大一晕覆其左其右复有二晕文在穿下凡十九行后有裂者所存者行二十四字
  陈球碑阴 碑图云碑阴穿晕皆同纵横亦有裂文前两行书二人之事馀存二十行行二人隶释云此碑惟存穿之下横两列馀皆剥落矣水经云下邳陈球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造此碑所见皆故吏故民而无管华姓名岂与刘寛碑相类其一则弟子所立乎又姓苑引汉太尉陈球碑阴有城阳炅横此碑亦不见之若非石损则恐是彼一碑也陈公两碑皆在淮阳莫适为先后赵氏但有一碑阴而水经谓墓有三碑似亦⿰扌𭥍 -- 指碑阴为一也
  陈球后碑 光和二年 金石录云两碑皆在下邳额题云汉故太尉陈公之碑八篆字为二行碑图云与前碑穿晕略同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其下亦有断者隶释云公既不得其死门人或畏惮凶焰必不敢立石双表也两碑之前㡬二百字可读其末则文字凋落岂其间葢有愤怼哀切之语后来益有所惧而剔之乎
  华山亭碑 光和二年 集古录目云在华州天下碑录云在华阳县 额题云西岳华山亭碑六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行三十三字西岳至尊平阙皇帝永思髙出二字集古录作樊毅脩华岳碑金石录作樊毅西岳碑华岳有樊毅三碑皆立于光和二年此碑先脩斋亭在其年之正月脩庙则在十月别有一碑欧赵皆未见碑额故莫辨也
  脩华岳碑 光和二年 天下碑录云在华阴岳庙内碑式云无额凡十九行行三十五字髙祖应道出
  格一字有棋局之纹碑云孟冬十月斋祠西岳以庙舍旧久墙屋倾亚特部行事荀班与县令先谠以渐补治此乃是樊毅脩庙碑集古录作樊毅华庙碑金石录无樊毅二字
  复民租碑 光和二年 天下碑录云在华阴县 隶释云此碑全载光和二年十二月壬午樊毅乞复华下民租田算状别无他辞碑后有唐兴元中县令卢仿题字云碑在庙北隙地没于荒榛时方徙之县治云集古录作脩西岳庙复民赋颂
  郭禧断碑 光和二年 未详所在 金石录云禧郭躬从孙也其事迹附见躬列传代刘宠为太尉郭氏世为阳翟人自躬以下皆葬阳翟其墓尚存今此碑缺处犹有陈留扶沟字疑禧尝寓居是邑其卒也返葬故都后汉书注以为扶沟人恐误则碑当在阳翟今开封府禹州即汉阳翟地也 隶续云所存其上一假字画方劲前后数行仅有数十字可认其中强半剥落篆额亦然
  郭禧碑阴 金石录云其首有四大字云故吏人名其下列故吏故民凡百馀人又有右河南右河内郡右𢎞农郡右扶风字字画完好者甚多笔法淳古可爱
  郭禧后碑 光和二年 未详所在 金石录云残缺尤甚其略可辨者惟光和二年夏五月甲寅大中大夫故太尉郭公薨又云公之𦙍子故五原太守馀不复成文而其额题云汉故太尉郭公神道字画尚完
  郭禧后碑阴 金石录无跋尾
  郭旻碑 光和二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汉故丹阳太守郭君之碑十篆字为五行题满其额碑式云文十二行铭四行后有三行书重立碑之事行二十八字石已下断有得之不全者隶续云郭旻太尉之兄也禧以延熹元年卒三载礼阕诸子已刻墓道之铭矣而碑石狭小加有瑕瘢后十馀年当光和之二年其从子五原太守鸿因葬太尉公遂与其孙范不改旧文重立此碑
  冀州从事郭君碑 光和三年 未详所在 额题云故冀州从事郭君碑八隶字隶续云碑之字暧昧者甚鲜独首行刓剥故不得其名字
  义井碑 光和三年 字原云在随州今属湖广德安府 碑图云圭首在右额之上有晕一重左有半晕者四凡二十三行行三十七字隶释云石理皴剥仅有五十馀字依约可辨碑在随之舜子巷元祐丁卯年郡守许觉之始移于后圃识其阴云五大夫秦爵也秦距今千数百年汉东故物独此尚存又刻诗一篇于碑之额云一千二百馀年外万事销磨不可寻舜子井泉谁记古随人闾巷祗知今隶书字杂科虫体民爵名存乐石阴登览时来醒醉目犹胜他物在园林 许君不能详视碑中光和纪年遂⿰扌𭥍 -- 指此为秦碑非也金石录作魏残碑
  义井碑阴 碑图云碑阴重晕亦同每行五人中无阙空有名氏字多者则侵用下列题名之下又有记事之辞隶释云称五大夫者三十一人称分子者六十人磨灭者数人纪事之辞残缺无成文者汉承秦制爵二十级其九爵曰五大夫帝纪安帝永初三年三公以国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缇骑营士又灵帝光和元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则知汉末以赀受爵比屋皆然此碑五大夫所以若是之众也金石录作魏残碑阴
  右侍无名人墓阙 光和三年 未详所在 隶续云汉右侍之墓五字藏碑者宣和间中分为两黏装作帙侍字之下必有漫灭之文为贴碑者所翦其左有光和三年四小字
  逢盛碑 光和四年 金石录云旧在潍州昌邑县近岁移置郡中字原云政和三年徐修之迁于倅治之墨妙亭潍州今为县与昌邑俱属莱州府 额题云逢童子碑四篆字为一行碑式云有穿文十行字多少不等后空一行又低二十许字刻立石年月日文之上则碑渐削其锐如锥然天下碑录云俗云董孝碑盖误以童子为董孝也
  逢盛碑阴 碑式云两列在穿之下上一横七人下一横六人金石录云题云右县中士大夫右家门生凡十三人隶释云县中士大夫者其父党也故不名刁真逢信在家门生之左又其微者
  三公山碑 光和四年 集古录目在定州金石录云在真定元氏定州与元氏县今属真定府后汉书郡国志常山郡元氏有三公塞即此山也定州汉为中山国集古误也 额题云三公之碑四隶字两旁又有封龙君灵山君六隶字颇大隶释云封龙山与灵山是两山之名揭其神于额之旁者是配食三公之祠光和四年左卫樊子义立而赞美举将冯巡㡬二百言冯君乃常山相也金石录云集古以为北岳碑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
  无极山碑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真定府一统志云无极山在元氏县西三十里上有无极神祠并汉隶碑刻即此碑也额题云无极山碑四篆字隶释云男子葢高范迁请于太常乞官给圭璧四时祠具诏从之吏民更造庙宇而立此碑
  殽坑神祠碑 光和四年 集古录目云在华州郑县华州今属陕西西安府郑县省入华州 额题云殽坑君神祠之碑八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二行行二十七字末行空九字有一人题名又空三字书年月后有题名七行第一行书丞尉郡邑名氏下有三人题名馀者每行八人又有十四人题名分别于正碑之下虽有棋局之纹而题名行裂甚欹斜水经注云郑县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庙前有碑汉光和四年郑县令河东裴毕立集古录云碑文已磨灭初不可辨以面填其刻稍寻其㸃画命工镌治之乃可读惟裴晔姓名为乡人镵去殽坑君祠今谓之五部神庙其像有石堤西戍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王翦将军皆莫晓其义金石录云今此碑有云石堤树谷南通商雒又云前世通利吏民兴贵有御史大夫将军牧伯故为立祠以报其功乃知石堤树谷御史将军之号自汉以来有之裴君水经以为名毕而集古录云名晔今详其㸃画颇近毕字疑集古录误
  殽坑碑阴 碑式云二十八行行十三人金石录云郡吏及乡人题名其完好可识者二百馀人磨灭者又百馀人小字淳劲可喜隶释云其前四十馀人称之曰郡吏其间四十人皆字其名而系以阿字如刘兴阿兴潘京阿京之类必编户民未尝表其德书石者欲其整齐而强加之犹今里巷之妇以阿挈其姓也又有复姓数人但云北宫世平夏侯阿升可见其不欲参差也
  蔡湛颂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真定府天下碑录云在藁城县西二十五里集古录云在镇府按宋之真定府即唐之镇州既改州为府镇为真定而曰镇府何也 额题云汉故藁长蔡君之颂八隶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三行行三十四字空一行方刻铭凡五行圣朝明哲平阙又空一行低二十三字刻年月续书除并州事却与铭辞相接无空字隶释云蔡君治藁二载而迁高邑吏民思其惠政故栗尹等共刋斯石颂后又志其并州之除葢续书也集古录云故天章阁待制杨畋尝为余言汉时隶书在者此为最佳畋自言生平惟学此字余不甚识隶书因畋言遽遣人至常山求得之遂入于录
  蔡湛碑阴 金石录云载出钱人名有故吏贱民议民故三老故处士义民其称故吏义民之类他汉碑多有之惟议民贱民独见于此碑然莫详其义
  孙根碑 光和四年 金石录云在高宻隶释云在宻州高宻县宋属宻州今属莱州府 额题云汉故安平相孙府君之碑十隶字隶释云此碑体丰而势逸与汉代他碑绝不类惟华山一碑差相近尔唐韩择木史惟则辈葢得此笔意
  孙根碑阴 隶释云可辨者凡二百四十四人异姓才十之一尔有尝仕郡邑者则阳丰长太末尉是也其称驸马都尉祭酒舎人中郎五官掾督邮计吏计掾则汉官也有博昌领校等数人张纳碑亦有领校安汉长樊敏称领校巴郡太守葢是未命于朝者其中军督则非汉官甚明又有大中十四人陈胜传以朱房为中正两汉无之魏陈群始择州之有鉴裁者为中正晋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乃是晋官当时省其正字此碑字画茍且尚不及魏末诸刻殆类吴晋间下品书札尔似是孙根后裔众多谱其名于上世碑阴也异姓有王刘数人杂其间岂其姻戚乎
  校官碑 光和四年 今在溧水县儒学隶释云绍兴十三年溧水尉喻仲逺得之固城湖中都穆金薤琳琅云溧水即汉溧阳地也 额题云校官之碑四隶字为一行额下有穿文十六行行二十七字溧阳长潘君翼翼圣慈皆别作行后有题名三横列上一列丞尉三行下二列刻将作吏名各五行最后一行书岁月与上一字齐溧阳为其长潘干所作以叙为诔以诔为叙有不可解元至顺四年文学掾济阴单禧考正碑文与隶释不同者十馀字刻石其旁
  魏元丕碑 光和四年 字原云在潍州今为县属莱州府 额题云汉故凉州刺史魏君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文十六行石已断剥所存者行三十一字题名四行行四人直行者有线道隶释云碑损其名有其字曰元丕故吏云中守门生曹君共立此碑
  孔耽神祠碑 光和五年 隶释云在亳州水城县永城今属河南归德府 额题云汉故行梁相事砀孔君之神祠十二隶字金石录云文词字画皆古怪而不工又时有难晓处刻画甚完隶释云其文自左而右数行之后字画顿小其末又有小字数十叙孔君之年及其子历官与工师姓名其文云定吉兆于天府目睹工匠之所营心欣悦于所处又有子得述父之句则是孔君自作寿藏而厥子刋石也按额题云孔君之神祠碑于心欣悦于所处下又云其内洞房四通外则长庑则孔君自作神祠非作寿藏也
  白石神君碑 光和六年 今在无极县 额题云白石神君碑五篆字为一行文十四行行三十五字空一行方刻铭又空一行书年及常山相长史丞尉掾史石师姓名共二行后空一行有燕元玺二年题字元玺慕容隽号闻有碑阴予未之见隶释云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纎毫汉字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似虽有光和纪年或后人用旧文再刻者尔
  唐扶颂 光和六年 金石录云在濮州雷泽县濮州今属东昌府雷泽县省入濮州 额题云汉故成阳令唐君颂八篆字隶释云唐君自成阳令换治昌阳邑人慕恋处士闾葵斑等共立此碑字原云碑首之旁又刻题名二十馀字集古录作唐君碑云其名已磨灭金石录云字画尚完而欧阳公乃云其名残缺何哉
  唐扶碑阴 金石录云载出钱造碑人有故从事故督邮故吏处士门生门童等姓名
  石室梁上题字 光和六年 在成都府学 隶续云太守张景题字四行在髙眹石室梁上磨灭鲜成章句首云光和六年四月太守张景中有追念先祖早先覆孤茕自悲纪刋先象之句相去尺许有少子早悴之文前有治郡二字葢张公追逺之词也按华阳国志文翁为蜀郡守造讲堂作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间烈火为灾堂及寺舎并皆焚燎惟石室独存至献帝兴平元年太守髙眹于玉堂东复造一石室为周公礼殿此字乃光和六年所题下距兴平改元尚有十一年不应于未造石室之前梁上先有题字全蜀艺文志载李石成都府学十咏其石室诗注云汉孝景时太守文翁始作西室西为文翁稍南为高眹比文翁石室差大皆有石像蜀守席益奏秩文翁高眹于祀典窃疑二者蜀人所以祠二公之意必非自作则石室之像为髙眹蜀人谓其自作者也而此题字乃有纪刋先象之语因疑石室非高眹所造其像亦非高眹水经注李刚墓有祠堂石室三间鲁恭冢前有石祠石庙又金石录武氏墓前有石室皆四壁刻古圣贤画像武梁碑云孝子孝孙躬修子道竭家所有选择名石前设坛⿰后建祠堂雕文刻画罗列成行亦是叙其作石室刻画像事葢汉时子孙多有为其祖父作石室刻画象者此题字云追念先祖纪刋先象则此石室乃是太守张景为其先祖所作而刋先象于壁与李刚鲁恭武氏石室不同耳隶续又云此题字蜀人多未知近岁好事者秉烛入室而模之始传于世故承华阳国志之误遂谓之高眹石室并谓其像为高眹自作也高眹所作者周公礼殿语在周公礼殿记石室非即礼殿华阳国志乃谓兴平元年眹复作一石室为周公礼殿葢其误也此题字纪刋先象上又有归文学三字疑张景即蜀人所云太守非本郡太守归成都后作此石室于文翁之旁以追崇其先祖考周公礼殿记高眹于光和五年到官景作石室眹已在郡一时安得有两太守且未有为先祖作石室而作于其所治之郡者
  石室壁间题字 凡三假其一假隶续作博士题字跋云题字七行可识者五十六字不可识者六十馀字亦在高君石室中末行有博士二字上下末皆湮没其中云以诗书发下阙一字京师受业春秋下阙二字仲舒智非胡母末云道为国师出典方州忠著金石其人受春秋业而以仲舒胡母为比葢是传公羊春秋者一假隶续作𢎞农太守张君题字跋云题字五行亦在石室中末行云洪农太守张子阳张叔之子也首行有故孝廉陵相君伯高𢎞农十字陵之上阙五字相之下阙一字其文有着德义方袭父经业春秋尚书海内归高之句与前一人皆是以经学名家者按此二假题字有𢎞农太守张字又在石壁间即张景称述其祖父之文也其前一人云受业春秋者疑是其祖后一人云袭父经业春秋尚书者疑是其父末云𢎞农太守张子阳张叔之子也而阙其名岂即张景梁上题字所云太守即𢎞农太守耶其祖父皆以经学名家故得作石室于文翁之旁又一假隶续作髙眹石室六题名跋云刻在石壁之间所题前后不同时其一杜审公乘四人其一武陵守其一武陵令其一中郎将太尉掾并州刺史三人其人清白士娉士三人其一扬子云司马相如太守赵三行卿云二公葢后人追书者字画清逸可爱疑此石室亦如李刚鲁恭武氏石室壁间皆刻古圣贤画像题识姓名所云扬子云司马相如乃画像上题识之字隶续以为后人追书者非也壁间所刻亦不仅此二人或是年久摧剥或是秉烛而入传模者未见尔杜审公乘诸人则如他碑题名乃共作石室者也
  掾杜峻等题字 字原云在髙公石室隶续作任君残碑阴跋云蜀人谓之武帝先生任君碑阴可辨者不盈百字惟掾杜峻孟珍姓名独存今按隶续所载碑文有见左石庙就时之语张景所作石室在文翁之左而此题字又在石室疑亦是共作石室者故中又有石官字直千二百直九百及四千五千字石室作于光和六年而前有四年九月十日字者岂经营于光和六年落成于中平四年耶隶续信蜀人之传讹以任君碑阴非也
  郭究碑 中平元年 集古录目云在河阳天下碑录云在孟州济源县孟州即今孟县与济源属河南怀庆府河阳孟州旧名 额题云汉故司隶从事郭君碑九篆字为三行字作阴文凸起碑式云碑十三行行三十九字铭辞规歩履方之上虚一字隶释云碑历叙其姓字诸父与郭仲奇碑同
  朱龟碑 中平二年 天下碑录云在谯县墓下集古录云在亳州界后余守亳州徙碑置州学中亳州今属鳯阳府谯县省入亳州水经注云㳡水东迳朱龟墓北冢南枕道有碑即此碑也 额题云汉故幽州刺史朱君之碑十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十七行行三十三字有棋局之文水经注云龟字伯灵光和六年卒官故吏别驾从事史右北平无终牟化中平二年造隶释云石有碎落不能详其官阀
  朱龟碑阴 水经注云碑阴刋故吏姓名悉蓟涿及上谷北平等人金石录云文字残阙初余读水经注知此碑有阴因托人就亳社模得之
  高彪碑 中平二年 隶释云绍兴中吴郡取土于郭外而得之字原云平江守王㬇移置郡斋今碑已不存 额题云故外黄髙君碑六隶字为二行隶释云石已损疑其上当有汉令二字碑式云文十五行直有界道后一行书岁月及范府君立碑事行三十九字隶释又云文苑传有髙彪吴郡无锡人家无锡而葬姑苏不逺也
  刘寛碑 中平二年 集古录目云在洛阳天下碑录云在河南府上东门弓手营内东观馀论云在上东门外官道之北洛阳尉射圃中宝剑亭内 额题云汉故大尉车骑将军特进逮乡昭烈侯刘公碑十八篆字为二行碑式云有穿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天子闵悼高出一字穿在第九至十二凡四行之间中两行废三至六各四字馀两行各废第三字集古录云故吏李谦等所立东观馀论云是碑蔡中郎书不知何据
  刘寛碑阴 隶续云故吏廷尉以下题名仅存两列十数人官称或有郡而无邑或有字而无名上有十五叶孙周王记室爽题数百字大略云中平二年故吏立碑于洛阳道隋作东都改立于此至唐咸亨元年四百八十四年矣倾仆野中移建墓南二百八十歩上东门之道
  刘寛后碑 中平二年 集古录目云在洛阳金石录云寛有两碑皆在洛阳上东门外 额题与前碑同碑式云文十八行末行低数字书门生殷苞等姓名裂其上所存者行三十二字第二第十四行皆平阙而无文可考集古录云此碑门生殷苞等所立金石录云此碑据艺文类聚云桓麟撰隶续云两碑遣文颇相犯字画又不相逺
  刘寛后碑阴 隶续云自王曜至于李廉守相台郎令长九十七人三河九十一人与其后八郡皆无爵秩者三辅六十五人漫灭之字什五六五郡国百馀人可辨财什二三刘公两碑俱有阴此则门生所刻之阴也其字画刚劲法度森严与石经公羊诗书相轧
  刘寛神道 隶续云刘寛神道二刻其一曰汉太尉刘公讳寛字文饶其一曰汉太尉车骑将军特进昭烈侯刘公神道各有一螭蟠屈平其上而下作兽面如彝鼎间饕餮之象当是双阙所刻字法与正碑相类刘公葬于洛非僻陋遐逺之域自昔访石刻录古事者惟知上东门外有门生故吏两碑耳俱不知更有此碑信乎天下之放失旧闻皆若是也碑图云刘寛神道二刻隶字各二行其上皆有螭左右相向其下有一兽之面两旁颇不具
  曹全碑 中平二年 今在郃阳县石墨镌华云万历初郃阳县旧城掘得此碑 无额文十九行行四十五字末馀一行书年月曹君为郃阳令门下掾王敞录事王毕等所立葢其纪功碑也石墨镌华云隶书遒古碑且完好无一字缺坏真可宝也
  曹全碑阴 凡四列共五十七人上一列二十六人处士岐茂一人超上一列书之第二列八人第三列右八人左八人中空第四列四人
  街弹碑 中平二年 金石录云在汝州界故昆阳城中汝州今属河南汝宁府 额题曰都乡正街弹碑六隶字为二行隶式云文十一行颂四行张芑杜则数人题名二行按金石录作街弹碑隶释据水经注鲁阳县有南阳县乡正卫为碑平氏县有南阳都乡正卫弹劝碑以街为卫讥赵氏之误非也周礼里宰以岁时合耦于锄郑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弹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为名疏云郑以汉法况之汉时在街置室一间弹一里之民于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名锄也此碑虽残缺其文义犹可寻考乃县令宁陵君承昆阳丧乱之馀愍繇役之害结单言府斑董科例收其旧直临时募顾不烦居民太守东郡王瑰丞济阴华林优恤民隠为之立约自是之后吏无苛扰之烦野无愁痛之声其大略如此葢设都乡正街弹之室立此碑以为民约非都乡正姓卫名弹也刘熊碑云愍念烝民劳苦不均为作正弹造设门更所云正弹即都乡正街弹也考水经之注为卫亦以为卫弹此传冩之讹何可为据当从金石录作街弹而乃云莫知其为何碑者葢未考周礼之注耳
  秦颉碑 中平三年 字原云在襄阳府宜城县故墙水经注云宜城有南阳太守秦颉墓墓前有二碑颉⿰人也以江夏都尉为南阳守道过宜城见一家东向颉驻车视之曰此可作冢后颉卒于南阳丧还至此车不肯进故吏因市此宅葬之集古录云在南阳界中河南南阳与湖广襄阳接境故云南阳界中也天下碑录载秦君二碑一云在宜城一云在南阳非是金石录疑颉墓在宜城此碑乃在南阳或是郡人所立德政碑亦非 额题云汉故南阳太守秦君之碑十篆字集古录云字已磨灭独其碑首字大尚完笔画颇奇伟蔡君谟甚爱之金石录云文字已磨灭惟其额十大字尚完好隶释云予所得者犹有九十馀字其后有孝廉十一人上计掾吏五人题名灵帝纪中平三年二月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碑有光和三年字葢是述其前事天下碑录云熹平年立非也
  张迁碑 中平三年 今在东平州儒学山东通志云近掘地得之 额题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篆字为二行文十三行行四十二字空一行书年月及立碑人名祝颂之语后空四行闻有碑阴余未见金石文字记以碑中宾误殡忠误中暨误既且疑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石遂讹谬至此按以殡为宾见礼记曾子问以中为忠与魏吕君碑同说在第一卷东真二韵惟以既且为暨有不可解然字画古拙恐非摹刻也
  郑季宣残碑 中平三年 今在济宁州儒学 额题云汉故尉氏令郑君碑八篆字此额见隶续今已磨灭金石录云郑君字季宣而其名已残缺其他字画时有可识处皆断续不成文理隶续云穹碑多有裂文字半湮晦少成章句有其字而亡其名官阀略不一见仅存卒葬年月其中数十言载𣧑贼侵略事前称其有吴札之髙末叙故吏欲子车之殉却班班可考据隶续所载尚有二百六十馀字郑君以中平二年卒三年四月葬故吏为之立碑今止存碑之上截张弨济州学碑释文云就其所存者得四十三字
  郑季宣残碑阴 隶续云以八篆字横刻其上曰尉氏故吏人名上下凡四横列最后空十馀行有一行刻字似是造碑者所识据隶续所载四横得六十人今止存其上一横二十人张弨济州学碑释文云碑阴完好故转向外顶有垂虹三条与曲阜孔宙碑相似其横刻篆文八大字一笔不缺圆窍下列人名二十行得一百六十九字又察此碑甚大下半埋入土者应尚有字倘得好事者掘起重立是所厚望焉







  六艺之一录卷一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