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春秋/卷113 中华文库
十国抚有一偶,竞相夸侈,大抵国内多设节度,周遍诸州以示幅员之广,而军监不兴焉。今略采军额名目,作十国诸藩表。
吴 南唐
建康军 | 升州 马令《南唐书》徐温建节升升州,为建康军。 |
静淮军 | 泗州 吴天祐十一年建静淮军,以朱瑾为节度使。 |
昭顺军 | 庐州 吴以庐州为昭顺军节度。 |
保信军 | 庐州 南唐改昭顺军为保信军。案马令《南唐书》升元六年,以周邺为保信军节度留后。或云周改保信军者,非。 |
清淮军 | 寿州 案五代史寿州,唐故曰“忠正军”节曰,天成二年升寿州为中正军节度则吴之乾贞元年也。欧史职方考又云:“南唐改曰‘清淮’。”马令《南唐书》亦载升元六年,以姚景为清淮军节度,今从之。
陆游《南唐书》又作清顺军 |
定远军 | 濠州 |
静海军 | 海陵东境,南唐置静海,制置院。 案中兴元年春正月丙戍,周师陷海州,壬辰陷静海军,则静海军其来久矣。若通州则周所置也,非南唐州名。或以通州置静海军,非。 |
镇海军 | 润州 案唐龙纪二年九月,以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乾宁五年,迁镇海军于杭州。然《五代世家》:“吴天祐八年,徐温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是吴于润州,仍为镇海军也。 |
建武军 | 南唐升元六年闰正月,改天长,制置使为建武军。 |
宁国军 | 宣州 欧阳忞《舆地广记》云:“吴升宣州,为宁国节度。” |
武清军 | 鄂州 |
武昌军 | 鄂州 《湖广通志》云:鄂州,唐武昌军,后唐遥改为武清军,南唐复改武昌军,任臣。案马令《南唐书》:保大二年,以神武统军韦建为武清节度使,似南唐,亦称武清也。 周广顺元年,拜周行逢武清节度,疑即鄂州。 |
康化军 | 池州 南唐升元二年六月甲申,升池州为康化军节度,后为军事。 |
永平军 | 饶州 |
奉化军 | 江州 吴 阙年,升江州为奉化军。 |
镇南军 | 洪州 唐本镇南军,吴、南唐因之。 |
昭武军 | 抚州 《九域志》云:吴置昭武军于抚州,治临川。 |
百胜军 | 虔州 阙年,改昭信军。 |
永安军 | 建州 南唐保大三年,取建州,升为永安军节度,俄改忠义军。 |
清源军 | 泉州 南唐保大三年,取泉州,升为清源军。又《闽书》云:南唐兵拔镡州以为延平军,制置镇。案南唐改为延平镇,非。 |
昌化军 | |
武威军 | 以上二军不知其地。通鉴载:“吴昌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训,威武节度使知抚州季德诚。”又案,唐以福州为威武军,但不属其境内,以此为疑,岂遥授之而空系其名耶? |
前蜀 后蜀
武德军 | 梓州 前蜀永平二年,改剑南东川,曰武德军。 |
武信军 | 遂州 唐光化二年夏五月甲午,诏置武信军于遂州,以遂、合等五州隶焉,前、后蜀因之。 |
永平军 | 前蜀邛州,后蜀雅州。 唐文德元年割邛蜀、黎雅置永平军,以前蜀高祖为节度使,治邛州。大顺二年十月甲申,废永平军。 阙年复。 后蜀阙年升雅州为永平军节度。又《四川总志》云:雅州,“孟知祥置永平军”,非是。 |
武泰军 | 黔州 王氏以黔州为武泰军节度。天复三年徙武泰军于涪州,从王宗本奏也。 |
镇江军 | 忠州 前蜀天复末,置镇江军于忠州,领夔、忠、万三州。 《欧史职方考》又以镇江隶夔州下。 |
宁江军 | 后蜀夔州 《五代会要》云:“后唐天成二年七月,升夔州为宁江军节度。” 《一统名胜志》又云:“王、孟二蜀以施、夔、忠、万置镇江军,后唐改宁江军节度。” |
山南西道节度 | 兴元府 |
天义军 | 兴元府 王蜀初改山南西道为天义军,后复故。 |
武定军 | 洋州 两蜀同 |
天雄军 | 前蜀泰州 |
武兴军 | 前蜀凤州 永平五年,置武兴军于凤州,割文、兴二州隶之。 |
威武军 | 后蜀凤州 广政十八年正月戊子,升凤州为威武军节度。 |
昭武军 | 利州 《舆地广记》云:“利州,王蜀昭武军节度。”《文献通考》又云:“利州,孟蜀昭武军节度。”是两蜀军额皆同。 案后唐破王蜀,得节度十,谓:“武德、武信、永平、武泰、镇江、山南、武定、天雄、武兴、昭武也。”西川节度为蜀都,不与焉,故今不列剑南西道节度。 |
保宁军 | 后蜀阆州 《五代会要》云:“天成四年十月,升阆州为保宁军节度。”一云:“割阆、果二州,置保宁军。” |
永宁军 | 后蜀果州 广政二十一年正月庚戍,置永宁军于果州,以通州隶之。 |
戎昭军 | 前蜀金州 金州故为昭信军,天复五年十月,唐昭宗改戎昭军。 |
雄胜军 | 前蜀金州 天复五年,高祖命王宗朗为金州观察使,割渠、巴、开三州隶之,是为雄武军节度。 《欧史职方考》又作“武雄”。 |
威胜军 | 后蜀金州 |
镇静军 | 彭州 按《宋史·地理志》:“彭州,唐置镇静军,宋改为永康军。”是后蜀时,彭州当为镇静军矣。 |
威戎军 | 彭州 《田令考》以彭州为威戎军。前蜀高祖起兵时,威戎节度使杨晟常馈之食,后废,今附记于此。 |
南汉
清海军 | 广州 | |
建武军 | 邕州 | 《舆地广记》云:“南汉升邕州为建武军节度。” |
宁远军 | 容州 | 按欧阳忞谓南汉升容州为宁远军节度。马端临谓容州宋属广西路,为宁远节度,然开平初已有宁远节度使庞巨昭,始知宁远之为军其来久矣。一作宁武军。 |
静海军 | 交州 | 高祖常以子弘操为静海节度使。亦作安南节度。 |
祯州节度 | 祯州 | 乾和十三年以通王弘改为祯州节度使。 |
楚
武安军 | 潭州 | |
永顺军 | 朗州 | 唐昭宗时以澧、朗二州为武贞军,梁开平时武穆王攻雷彦雄等,送之梁,梁改朗州曰永顺军,武穆王以子希振为永顺军节度使。五代史世家又作武顺军。 |
武平军 | 朗州 | 后唐以朗州为武平军,以文昭王为武安武平节度使,周广顺二年升武平在武安军上,以刘言为节度使。 |
静江军 | 桂州置静江军节度、桂管防御观察使。时桂州为下都督府,故亦称静江府。天策学士,有静江府掌书记邓懿文。 | |
武清军 | 廖偃、彭师皓立衡山王,自置武清军,衡山王以师皓为武清军节度使。厥后周以周行逢为武清节度使。 |
吴越
镇海军 | 杭州 | 唐昭宗初年以杭州为武胜军,命武肃王为防御使。欧史作武陵军,非。景福元年升威武军,乾宁五年移镇海军于杭。 |
镇东军 | 越州 | 唐昭宗初年以越州为威胜军。欧史作武胜军,非。乾宁三年十月改威胜军为镇东军节度。 |
宣德军 | 湖州 | 显德六年四月升湖州为宣德军节度。 |
中吴军 | 苏州 | 宝大元年十一月升苏州为中吴军节度,领常、润等州。开宝时宋诏改中吴为平江,以孙承祐为平江节度使。 |
武胜军 | 婺州 | 天福五年三月升婺州为武胜军节度。祝穆方舆胜览云:婺州,石晋时改为武胜军。 |
奉国军 | 明州 | 吴越备史:建隆六年二月升明州为奉国军节度。一作元年六月。又舆地广记云朱梁升明州为望海军节度,未审是非。 |
静海军 | 温州 | 天福八年升温州为静海军节度。 |
德化军 | 台州 | 唐光启二年升台州为德化军节度。德化军判官鲁洵作杜雄墓碑,常纪其事。又忠懿王时钱昱以德化军节度使、本路安抚使兼知台州,时乾德元年也。 |
彰武军 | 福州 | 显德间改威武为彰武军。一云广顺元年改威武军曰彰武。陈洪进及钱氏纳土,仍为威武军。 |
武康节度 | 按屠将军墓志,屠瑰智,天宝五年特赠武康节度使。是吴越国有武康节度矣。岂即于武康县置镇邪?姑附于此以俟考。 |
闽
威武军 | 福州 | |
镇武军 | 建州 | 富沙王请于景宗,欲以建州为威武军,自为节度使。景宗以威武军,福州也,乃以建州为镇安军,富沙王改镇安曰镇武而称之。 |
平海军 | 泉州 | 宋建隆三年,留从效卒,泉、漳二州为其将陈洪进所夺。乾德二年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洪进为节度使。 |
荆南
荆南节度 | 江陵府 |
北汉
河东节度 | 并州 | |
雁门节度 | 代州 | |
宁化军 | 岚州 | 文献通考云:本岚州地,刘崇置军。是宁化军,故世祖所置。又五代会要云:显德五年,升汾州为宁化军节度,以初归顺故也。此乃周所置,与北汉无涉。又显德元年升代州为静塞军节度,以初归降故也,亦周所置,故不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