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军学记
作者:苏轼 北宋
本作品收录于《东坡全集‎

    古之为国者四,井田也,肉刑也,封建也,学校也。 今亡矣,独学校仅存耳。 古之为学者四,其大者则取士论政,而其小者则弦诵也。 今亡矣,直诵而已。 舜之言曰:“庶顽谗说,若不在时。 候以明之,挞以记之。 书用识哉,欲并生哉。 工以纳言,时而飏之。 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格之言改也。 《论语》曰:“有耻且格。” 承之言荐也。 《春秋传》曰:“奉承齐牺。” 庶顽谗说不率是教者,舜皆有以待之。 夫化恶莫若进善,故择其可进者,以射候之礼举之。 其不率教甚者,则挞之,小则书其罪以记之,非疾之也,欲与之并生而同忧乐也。 此士之有罪而未可终弃者,故使乐工采其讴谣讽议之言而飏之,以观其心。 其改过者,则荐之,且用之。 其不悛者,则威之、屏之、僰之、寄之之类是也。 此舜之学政也。

    射之中否,何与于善恶,而曰“候以明之”,何也?曰:射所以致众而论士也。 众一而后论定。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使弟子扬觯而叙黜者三,则仅有存者。 由此观之,以射致众,众集而后论士,盖所从来远矣。 《诗》曰:“在泮献囚。” 又曰:“在泮献馘。” 《礼》曰:“受成于学。” 郑人游乡校,以议执政,或谓子产:“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不可。善者吾行之,不善者吾改之,是吾师也。” 孔子闻之,谓子产仁。 古之取士论政者,必于学。 有学而不取士、不论政,犹无学也。 学莫盛于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 自三公九卿,皆折节下之,三府辟召,常出其口。 其取士议政,可谓近古,然卒为党锢之祸,何也?曰:此王政也。 王者不作,而士自以私意行之于下,其祸败固宜。

    朝廷自庆历、熙宁、绍圣以来,三致意于学矣。 虽荒服郡县必有学,况南安江西之南境,儒术之富,与闽、蜀等,而太守朝奉郎曹侯登,以治郡显,所至必建学,故南安之学,甲于江西。 侯仁人也,而勇于义。 其建是学也,以身任其责,不择剧易,期于必成。 士以此感奋,不劝而力。 费于官者,为钱九万三千,而助者不赀。 为屋百二十间,礼殿讲堂,视大邦君之居。 凡学之用,莫不严具。 又以其馀增置廪给食数百人。 始于绍圣二年之冬,而成于四年之春。 学成而侯去,今为潮州。

    轼自海南还,过南安,见闻其事为详。 士既德侯不已,乃具列本末,赢粮而从轼者三百余里,愿纪其实。 夫学,王者事也。 故首以舜之学政告之。 然舜远矣,不可以庶几。 有贤太守,犹可以为郑子产也。 学者勉之,无愧于古人而已。

    建中靖国元年三月四日,眉山苏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