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五帝本纪第一 史记
卷二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三家注版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夏朝
    维基大典 阅文言维基大典文:夏后氏

    夏禹,名曰文命之父曰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之曾大父昌意及父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可。曰:“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者,愿帝试之。”于是听四岳,用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之治水无状,乃殛羽山以死。天下皆以之诛为是。于是子禹,而使续之业。

    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之功。”曰:“嗟,然!”命:“女平水土,维是勉之。”拜稽首,让于后稷皋陶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乃遂与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伤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相给,以均诸侯。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既修太原,至于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织文。浮于,通于

    海、青州堣夷既略,其道。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𫄨,海物维错,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浮于,通于

    海、徐州其治,其艺。大野既都,东原厎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畎夏狄,阳孤桐,滨浮磬,淮夷蠙珠臮鱼,其篚玄纤缟。浮于,通于

    、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三江既入,震泽致定。竹箭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其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上杂。贡金三品,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均海,通

    衡阳荆州朝宗于海。九江甚中,已道,云土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维箘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匦菁茅,其篚玄𫄸玑组,九江入赐大龟。浮于 [1]逾于,至于南河 [2]

    豫州既入于荥播既都,道荷泽,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𫄨、纻,其篚纤絮 [3],锡贡磬错。浮于,达于

    阳、黑水梁州既蓺,既道,旅平,和夷厎绩。其土青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是来,浮于,逾于,入于,乱于

    黑水西河雍州弱水既西,渭汭既从,沣水所同。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道九山:至于荆山,逾于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东流为,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东别为,又东至于,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道沇水,东为,入于,泆为,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又东北会于,又东北入于海。道桐柏,东会于,东入于海。道鸟鼠同穴,东会于,又东北至于,东过漆沮,入于。道熊耳,东北会于,又东会于,东北入于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緫,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4]天下于是大平治 [5]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曰:“然,如何?”皋陶曰:“於!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 [6],近可远在已。”拜美言,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 [7],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厎可行乎?”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帝舜曰:“女亦昌言。”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曰:“何谓孳孳?”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馀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曰:“於,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曰:“予娶涂山,辛壬癸甲 [8];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于是敬之德,令民皆则。不如言,刑从之。德大明。

    于是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 [9]:“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帝舜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辞辟之子商均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或在。而后举,任之政。

    十年 [10]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三年之丧毕,帝禹之子,而辟居箕山之阳。贤,天下属意焉。及崩,虽授之佐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而朝,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伐之,大战于。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太康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中康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湎淫,废时乱日。往征之,作胤征

    相至孔甲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帝扃 [11]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皋至桀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帝履癸立,是为 [12]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迺召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修德,诸侯皆归遂率兵以伐夏桀鸣条,遂放而死。谓人曰:“吾悔不遂杀夏台,使至此。”乃践天子位,代朝天下。之后,至封于也。

    太史公论

    太史公曰: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13]孔子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时,贡赋备矣。或言会诸侯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校勘记

    1. “汉”上原有“于”字,据高山本删。按:尚书禹贡“浮于阮元校勘记曰:“陆氏曰:,四水名。本或作‘潜于汉’,非。正义曰:本或‘潜’下有‘于’,误耳。”
    2. 高山本“至于南河”下有集解:“孔安国曰:逾,越也。南河,在冀州南东流,故曰逾而至南河也。”尚书禹贡孔安国亦有此文。
    3. “絮”,高山本作“纩”。按:尚书禹贡“厥篚纤纩”孔安国:“纩,细绵。”孔颖达:“丧大记候死者‘属纩,以俟绝气’,即纩是新绵耳。”
    4. 群书治要钞本卷一一引史记无“下”字。
    5. “大”,原作“太”,据高山本改。按:王念孙杂志史记第一:“‘太’,当为‘大’。大、太字相近,后人又习闻天下太平之语,故大误为太耳。群书治要引此正作大平治。”
    6. “高”,高山本作“亮”。
    7. 高山本此下有“禹曰何皋陶曰”六字,与尚书皋陶谟合。
    8. “辛壬”二字原在“娶”字上。尚书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呱呱而泣,予弗子。”孔安国:“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复往治水。”今据移。
    9. 此上原有“舜”字,据殿本删。按:梁玉绳志疑卷二:“一本无‘舜’字,是也,当衍之。若以此歌为,则下‘帝拜’,将自拜其戒勉乎!”
    10. 疑当作“七年”。按:孟子万章上:“于天,七年,崩。”
    11. 高山本作“弟扃立是为帝扃。”
    12. 高山本作“子履癸立是为帝桀”。
    13. 原作“斟氏戈氏”,据高山本、殿本改。按:钱大昕考异卷一:“索隐本作‘斟戈氏’,即斟灌也。‘戈’、‘灌’声相近,上‘氏’字衍。”
     五帝本纪第一 ↑返回顶部 殷本纪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