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八至三百四十九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三百五十至三百五十二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三百五十三至三百五十四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28-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30.djvu/2

宜昌府图

大清一统志

 宜昌府在湖北省治西一千八十里东西距五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一十里东至荆门州当阳

  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四百五十里南至荆州府宜都县界六十里北至襄

  阳府南漳县界三百五十里东南至当阳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湖南澧州石门县界三百五十

  里东北至荆门州远安县界九十里西北至郧阳府房县界五百六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

  五百四十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楚地汉南郡地

  为都尉治建安十三年为临江郡地蜀汉为宜都

  郡地晋宋齐因之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北周

  改曰硖州隋大业初改曰夷陵郡唐武德二年

  曰硖州天宝初曰夷陵郡属山南东道乾元初复

  曰硖州五代初属蜀后属南平宋曰硖州夷陵郡

  属荆湖北路元至正十七年升为硖州路属荆湖

  北路明洪武初改曰硖州府九年降为夷陵州属

  荆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三年升为宜昌府属湖北省领

  州二县五

  东湖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二十五里东至荆门州当阳县界九十里

  西至长阳县界一百五里南至荆州府宜都县界五十里北至襄阳府南漳县界二百七十五里东

   南至当阳县界九十里西南至长阳县界五十里东北至荆门州远安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归

   州界二百里汉置夷陵县属南郡建安中属临江郡蜀汉属宜都郡呉黄武元年改县曰西陵晋太

   康元年复曰夷陵宋齐因之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北周改曰硖州隋大业初为夷陵郡治唐宋

   因之元为硖州路治明初为硖州府治洪武九年府降为夷陵州以夷陵县省入属荆州府 本朝

   雍正十三年改设东湖县为宜昌府治归州在府西北三百五里东西距二百五十五里南

   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东湖县界一百九十里西至巴东县界六十五里南至长阳县界一百四十

   里北至兴山县界五十里东南至东湖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巴东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兴

   山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巴东县界六十五里汉置秭归县属南郡后汉因之建安中孙权分属固陵

   郡寻废三国呉永安三年分置建平郡晋平呉属达平郡宋齐因之周改县曰长宁兼置秭归郡隋

   开皇初郡废县仍曰秭归属信州唐武德二年置归州天宝初改曰巴东郡属山南东道乾元初

   复曰归州五代初属蜀后属南平宋亦曰 归州巴东郡隶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抚 司十四

   年升为归州路总管府十六年复降为州属湖广行省明洪武元年州废县属夷陵州寻复置归州

   以秭归县省入隶荆州府 本朝雍正六年改为直隶州十三年改属宜昌府长阳县

   西南七十六里东西距二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四里东至荆州府宜都县界二十五里西

   至巴东县界二百里南至长乐县界九十四里北至归州界六十里东南至长乐县界一百五里西

   南至巴东县界一百七十五里东北至东湖县界四十二里西北至归州界二百里汉置佷山县属

   武陵郡后汉改属南郡三国汉属宜都郡晋太康元年改口舆山寻复曰佷山仍属宜都郡宋齐因

   之隋开皇八年改置长杨县并置睦州十七年州废属南郡唐曰长阳县武德四年复置睦州八年

   州废县属东松州贞观八年属硖州五代及宋因之元属硖州路明属夷陵州隶荆州府 本朝初

   因之雍正六年改属归州十三年改属宜昌府兴山县在府北三百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

  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东湖县界一百里西至巴东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归州界四十里北至

  郧阳府房县界二百七十里东南至东湖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归州界五十里东北至郧阳府保康

  县界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房县界一百八十五里汉秭归县地三国呉置兴山县属建平郡晋因

  之宋省唐武徳三年复置属归州宋熙宁五年省入秭归元祐初复置元因之明正统七年省入巴

  东县成化七年复置寻又废宏治二年复置仍属归州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三年改属宜昌府

  巴东县在府西四百二十五里东西距一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九百五十里东至归州界五

  十五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九十里南至长阳县界三百五十里北至郧阳府房县界六百

  里东南至归州界三十里西南至鹤峰州界三百五十里东北至归州界二十里西北至夔州府巫

  山县界一百六十里汉南郡巫县地梁置归乡县并置信陵郡后周郡废改县曰乐乡属信州隋开

  皇末改曰巴东大业中属巴东郡唐属归州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改属夷陵州后复属归州 本

  朝初出心雍正十三年改属宜昌府长乐县在府南一百九十一里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

  七十二里东至长阳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至鹤峰州界一百七十五里南至湖南澧州石门县界

  二十里北至长阳县界五十二里东南至石门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鹤峰州界一百四十里东

  北至长阳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鹤峰州界一百五十里元以前为蛮地明洪武六年置五峰石宝

  长官司十四年废永乐五年复置隶容美宣抚司寻废 本朝雍正十三年改置长乐县属宜昌府

  鹤峰州在府南四百七十一里东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四十五里东至长乐县

  界九十里西至施南府宣恩县界一百五里南至湖南澧州慈利县界二百里北至巴东县界一百

  四十五里东南至澧州石门县界一百六十二里西南至湖南永顺府桑植县界五十里东北至长

  乐县界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施南府建始县界一百四十五里本晋施州建始县地后为蛮地元

  至正十一年立四川容美峒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四年置宣抚司寻废永乐四年复置隶施州卫

  本朝为容美土司仍隶施州卫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改置鹤峰州属宜昌府

 ︹形势︺左荆湘右巴蜀面施黔背金房大江迳其前香

  溪绕其后秭归

 ︹风俗︺山秀水清故出俊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

  少商贾鲜积蓄礼崇俭约俗尚巫鬼归州

 ︹城池︺宜昌府城周五里高二丈馀东南北三面有濠西面临江门七明洪武十二年因旧

  址建 本朝顺治十三年修康熙六年雍正五年重修东湖县附郭归州城周六里门四明

  嘉靖四十年迁建 本朝康熙三雍正七年屡修嘉庆九年重修长阳县城北依山累

  土为城覆以瓦南临水甃以石东西南城楼三明崇祯十六年建 本朝康熙三年嘉庆元年

  兴山县城周二里门三明宏治初筑 本朝康熙十年修嘉庆九年改建石城周五

  百二十二丈巴东县城旧无城南依巴山北背大江自然城堑也长乐县城

  周三里有奇高丈馀门四 本乾隆二年建四十四年修鹤峰州城周三里有奇高

  丈馀门四 本乾隆二年

 ︹学校︺宜昌府学在府治文昌门内 本朝干隆年间建入学额数二十名东湖县

  学在府治东北即夷陵州学明洪武初建明末毁 本朝顺治中重建康熙中屡修入学额数十

  归州学在州治后旧在州北明万历中迁建今所后毁 本朝康熙四年重建入学额

  数十二名长阳县学在县治西旧在县治东 本朝顺治中迁建今所康熙雍正乾隆中

  屡修入学额数八名兴山县学在县治东旧在东门外明正德年闲迁建今所 本朝康

  熙三十六年修入学额数八名巴东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建隆庆闲迁寿安寺万历

  中复旧 本朝康熙十一年重建入学额数八名长乐县学在县东门内 本朝乾隆

  三十二年建入学额数七名鹤峰州学在州东门内 本朝干隆三十二年建入学额

  数八六一书院在东湖县治东明嘉靖中建祀宋欧阳修因以课士墨池书

  院在府城东门内星街康熙中建乾隆十二年重修清江书院在长阳县治东

  峰书院在长乐县城内学署左半里干隆三十五年建嘉庆十七年

 ︹户口︺原额人丁二千四十九今滋生男妇共七十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五名口计一十万六千四百

  

 ︹田赋︺田地山塘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四顷三十三亩五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九千三百八十五

  两五钱八分七𨤲

 ︹山川︺对马山在东湖县东五里虎牙山在东湖县东南三十里下有虎牙滩宋范

  成大集虎牙滩又名荆门十二碚属夷陵孤山在东湖县南五里一名葛道山一名郭道山水

   经注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袁山松记云上至其岭容十许人四望诸山略尽其

   势寰宇记陆抗故城之南有孤山舆地纪胜晋郭景纯结庐于此方舆胜览相传葛稚川修链处

   执笏山在东湖县南二十里高百馀丈旁有小山相连如执笏状其东曰将军帽山

   龙山在东湖县西南十五里大江之西五峰连峙蜿蜒如龙 按寰宇记以五龙山属远安县

   今考远安在府北境荆州远安府县志并不载远安有此山惟盛宏之荆州记云建平郡南有五龙

   山考三国呉尝于秭归置建平郡盛所指即今归州夷陵州志则云五龙山在大江西浒又归州旧

   有建平驿亦在江滨按图考之五龙当在两州交界之所后人以寰宇记讹冩遂谓山在府北且以

   盛记并载尤误天台山在东湖县西南二十里一名四面山上有天台观观中有钟声闻二

   十里昔西山有寇为害土人结砦其上有警鸣钟州兵辄渡江击之境内赖以保全高筓山

   在东湖县西四十里一名高筐山一名鸡笼山寰宇记袁山松句将山记云登句将北见高筓山嶷

  然半天荆州图副云昔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筓也望州山在东湖县西宋范成大自硖州

  登陆至秭归有大望州小望州诗大望州诗云望州山头天四低东瞰夷陵西秭归断江山

  在东湖县西北二十馀里水经注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两山闲有水清深潭而不流耆

  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㵼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

  石鼻山在东湖县西北三十里一名石簰山又名石簰峡宋史地理志峡州建炎中移

  治石鼻山陆游入蜀记石簰峡石穴中有石宛如老翁持渔竿状舆地纪胜夷陵志云后周移峡州

  治于石鼻山其山隔大江高五百馀仞广袤二十里下临江流中有石横亘六七十丈如簰筏然

  天柱山在东湖县西北三十五里入蜀记虾蟆碚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名天柱峰自此山

  势稍马鞍山在东湖县西北六十里三国呉志陆逊传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至夷

  陵界逊破其二十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黄牛山在东湖县西北八十里亦称黄牛峡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闲有色如人负刀牵牛

  人黒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江湍迂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

  者谣云朝发黄牛暮宿黄牛言水路迂深𮞉望如一矣宋范成大集黄牛峡山自此直至平喜坝千

  峰重叠靡不奇峭方山在东湖县东北一百二十里袁嵩宜都记其岭四方素崖如壁山上

  有神祠场特生一竹茂好其标垂场中有尘埃积则风起动此竹拂去如洒埽者破石山

  在归州东十五里山有大石破为十字登陟者经其闲苍云山在归州东二十九里山色

  苍翠疑与云接下有龙湫麝香山在归州东一百十里多麝朱雀山在归州南里许

  与州治相对楚台山在归州南十五里旧有台今废鸡笼山在归州南二十里相

  近有香炉山又十里为福朝山又三十里为龙王山祷雨多应又二十里为两面山八学士

  山在归州南山有八叠皆朝州治卢家山在归州西南四十里龙山在归州西二里

  有水帘洞其水挂崖而下卧牛山在归州北二里以形似名五枝山在归州北一百

  里一名五龙山荆州记建平郡有五龙山山峰嶕峣凌云特耸状若龙形侧柏山在归州境

  又境内有曲尺山屈曲山藏口山纱帽山在长阳县治东又一里为石桥山又一里为莲

  子山又六里为挂榜岩石色青白相闲仿佛字画旁有文笔峰金子山在长阳县南二里又

  二十八里为香花山相近有双桂岩又二十里为将军山上有蔺将军庙又南四十里为挂钟岩

  风井山在长阳县西南一名方山一名重山荆州记宜都佷山山上有风穴口大数尺每冬

  夏出入之际吹拂在右常净暑月经之凛然有衣裘想水经注长杨溪源风井山回曲有异势穴口

  大如盆袁山松云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静人有冬过者置笠穴中风吸之经月还步杨溪

  得其笠则知潜通矣桃符山在长阳县西南一百五十里长杨溪源出此神鱼山

  在长阳县西南水经注射堂村东谷中有石穴清泉溃流三十许步水中有神鱼居民钓鱼先陈所

  需拜请得鱼过数者波涌风起树木摧折 按名胜志谓在宜都县界者误绮黄山

  阳县西三十里相传汉绮里季夏黄公尝隐此相近有灵巫山宝尖山又十里有石笋山又四十里

  有桑木山资邱山在长阳县西一百十里春夏于异花状若金钱香闻数里武落锺

  离山在长阳县西北七十八里一名难留城山一名龙角山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

  五姓皆出于武落锺离山荆州记难留山北有石室名难留城水经注夷水东迳难留城城即山也

  独立峻绝西面上里馀得石穴东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数百人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

  舆地纪胜龙角山在长阳县清江北山穴有阴阳石佷山在长阳县西北八十里鸡公

  山在长阳县北四里又北十馀里为白云山产幽兰四时不绝又三十里为黄连山相近有若叶

  山樱桃山宜阳山在长阳县北荆州记夷道县西北有宜阳山 按寰宇记宜阳山有风井

  穴乃沿水经注风井之说而误入之不知其境有南北之分也青龙山在兴山县东十里

  仙侣山在兴山县东三十里高数十丈层峦叠嶂其顶寛平又十里有天池山四围壁立顶

  有清池又十里有五指山有峰如指故名又十里有高兰山又四十里有卦子山烂柴山

  在兴山县西四十里四围皆崇山峻岭又十里有高头山又十里有万朝山相近有黄龙山

  君山在兴山县西八十里高三千丈周一百里中产赤蛇长五寸群行如索见人不惊有羚羊

  大千馀斤独角挂宿清风山在兴山县西九十里又三十里有灵济山茅芦山

  山县西北七十里岩壁陡峻山势最险罗镜山在兴山县治北高二十里周五十里上有

  双峰直干霄汉又县北五十里有天柱山又北十里有两珠山天竹山在兴山县北七十里

  元至正闲民采蕨入山见其中有一大池旁生竹二竿大可数围因名相近有北城山四通

  山在兴山县境山形陡绝有四径可上巴山在巴东县治南一名金字山舆地纪胜县有巴

  山县治所依名胜志一峰分三冈形如金字山产茶色微白即所谓巴东真香茗也县志山麓有白

  鹿罗头山在巴东县东七里滨大江环锁江水回顾县治下有罗头洞牛口山

  在巴东县东二十里临大江接归州界山下即牛口镇又十五里有隐驴山铁峰山

  东县东八十里一名七宝山舆地纪胜县有铁峰山旧经云出铁矿莲台山在巴东县南四

  十里其山皆怪石林立中有一石最大丰上锐下如莲花蕊轻撼之则动摇欲倒稍加力则屹然如

  铁柱下有溪深千尺俯眺不见底投以石不应以声呼则相响答每岁旱祷之辄应俗讹为梁台山

  石柱山在巴东县南二百五十里红葵山在巴东县西南三十里山多葵花

  居山在巴东县西南五十里高千仞四面峭壁其上一峰突出名天宝山双城山

  东县西二十里两峰相对如城相对有野龙山蜀口山在巴东县西四十九里旧名石门山

  天宝六年改名接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丹山在巴东县西水经注神孟涂所处山海经

  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居山上郭景纯云丹山在

   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也眀月山在巴东县西北四十里上有窍如明月向王

   山在巴东县西北五十里舆地纪胜向王山北临大江旁有铁枪头长数丈经数百年不见少损

   目曰向王枪县志山高大无树相传古向王耕此盖即北周时向宝胜等诸蛮所屯也飞凤

   山在巴东县北五里与县治相对青铜山在巴东县北二十里产铜矿明万历三十年尝

   议开采知县张尚儒勘明无产乃罢又有螺王山螺金山俱在县北石门山在巴东县东北

   三十五里水经注石门滩北岸有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縁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经此

   门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龙㑹山在巴东县东北一百里下有风火水三洞又有桐木

   山覆磬山左顾山鸡岭山鸡肋山金葢山伞葢山俱在县境马头山在鹤峰州东南

   鸡山在鹤峰州东南黑山在鹤峰州西北巴子山在鹤峰州北五花砦

   山在鹤峰州北又牛山八峰山俱在州北相公岭在归州东二里马鬃岭

  阳县南八十里长岭在巴东县南三百十里香子岭在巴东县西南二百里

  岭在巴东县西南画扇峰在东湖县东门外寰宇记荆州记云修竹亭西一峰岿然西映

  落月远而望之全如画扇东峰在巴东县南十里火峰在巴东县西北五十里

  峰在巴东县北一百里白鹿岩在东湖县东南水经注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沿江有峻壁

  百馀丈猿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名孝子岩在东湖县西南十里相传

  为姜诗憩息之所又大王岩在州北二十五里隔虎岩在长阳县西南十里下有深潭虎莫

  能渡又三十里为果酒岩龙头岩在长阳县西十里相对有象鼻岩又西北四十里有咬草

  岩又麂子岩在县北十里孙家岩在巴东县西北一百五十里仙人岩在巴东县

  北一百四十里插灶崖在归州东水经注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

  火烬插在崖闲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泊舟崖侧以馀烬插之崖闲至今犹存故

  先后相承谓之插灶眀月峡在东湖县西二十里一名扇子峡入蜀记扇子峡重山相掩正

  如屏风扇疑以此得名舆地纪胜高七百馀仞倚江面崖石白如月天中记茶生其闲尤为绝品

  松门峡在东湖县西宋欧阳修有岛屿松门数里长悬崖对处碧峰双之句西陵峡

  在东湖县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夷山汉书地理志夷陵注引应劭曰夷山在西北水经注江水又东

  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峡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林木高茂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荆州记自

  夷陵溯江二十里入峡口名为西陵峡长二十里寰宇记呉志云陆逊破刘备还屯夷陵守峡口以

  备蜀即此山是也马肝峡在归州东三十五里入蜀记马肝峡口两山对立修耸摩天有

  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其旁有狮子岩岩中有一小石蹲踞张颐翠草被之如青狮子泉泠泠自岩

  中出溪上又有一小峰孤起秀丽白狗峡在归州东南十五里亦称狗峡一名鸡笼山水

  经注乡口溪迳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空舲峡在归州东

  南四十里亦曰空泠峡水经注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宏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

  二郡界也其闲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形攘袂相对俗传两郡督邮

  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舆地纪胜绝崖壁立湍水迅急上甚艰难舲中

  所载物必悉下然后得过因名州志峡有大石大石左下三石联珠峙伏水中土人号曰三珠石舟

  行必由大石左旋捩柁右转毫𨤲失顾舟糜石上明万历十八年知州呉守忠始凿平之改名通舲

  兵书峡在归州北二十里名胜志峡为诸葛武侯藏兵书处至今望之常若书卷然又

  名铁棺峡棺木峡在归州西北二十里邵伯温闻见后录三峡中石壁千万仞飞鸟悬崖不

  可及之处有洞穴累棺椁或大或小历历可数峡中人谓仙人棺椁云洞穴在绝壁棺椁皆完好不

  知果何物为之异矣破石峡在归州西北七十里接巴东县界两崖削壁如刀破状

   阳峡在兴山县东南五十里接归州界建阳河所经龙口峡在兴山县东北二百五十

   里接郧阳府保康县界东奔峡在巴东县东二十里巴峡在巴东县西二十里世说

   桓公入蜀至巴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縁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船上至船即死破视

   其腹中肠皆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门扇峡在巴东县西三十里漩涡极险巫峡

   在巴东县西接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水经注新崩滩下有大巫山其闲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

   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每至晴初霜旦林寒㵎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乆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虾蟆碚在东湖县西北三十里石鼻山下宋黄庭坚集舟中望之

   颐颔口吻甚𩔖虾蟆洞中石气清寒流泉激激泉味亦不极甘但冷熨人齿入蜀记水品所载第四

   泉是木耳荒在归州南四十里又二十里有麻衣荒又三十里有雨水荒又七十里有

   清凉荒相近有薜萝荒石坂荒在长阳县西三百二十里八里荒在兴山县东一

   百里路出郧阳府保康县界林木深暗径路卑湿行者苦之麻线堆在归州东南宋范成

   大集归州峡口驿前大山崛起旧路攀援而上萦纡如线浮屠德宝始沿㵎伐木作新路不复登山

   万户谷在归州西宋元通鉴嘉熙三年孟珙増兵守归州隘口万户谷梅子坡

   东县西二十五里为楚蜀孔道曲磴盘旋几十里许坡腰凉风垭口有云窝为憩息之所簝叶

   坞在兴山县东一百二十里一名箬叶坞长四十里丛林怪石路径险隘出郧襄闲闲道也

   坪在归州南一百二十里又黄腊坪在州南二百里野桑坪在州北三十里有三角砦狮子坪在

   州北四十里永和坪在长阳县东五里又白石坪在县东南十五里磨石坪在县南二十

   五里栗子坪在县西南十里金坪在县西十五里东山坪在县北桑林坪在兴山县东九

   十里明置巡司于此今裁又七里坪在兴山县西五十里又葱坪在兴山县西北地多葱相传诸葛

  亮曾驻师于此当水垭在长阳县西二十里又五里有漏峰垭大沱石在巴东县

  西北大江之滨名胜志大沱石在旧县下欧阳文忠公砚谱云巴东大沱石颇发墨杜诗所谓奉使

  三峡中长啸得石砚者赤砂洞在东湖县东八十里扣石铿然有声石门洞

  湖县南五十里接宜都县界洞穴幽邃潭深莫测祷雨辄应锺家洞在东湖县南五十里

  内平坦可容万人山背为后龙洞三逰洞在东湖县西北二十里江北岸唐白居易与弟

  知退及元微之三人游此各赋诗居易为之序宋欧阳修苏轼苏辙俱有三逰洞诗州人以是为后

  三游入蜀记洞大如三闲屋有一穴通人过然阴黒险峻尤可畏伛偻自岩下至洞前差可行又一

  穴后有壁可居锺乳岁久垂地若柱正当穴门白起洞在东湖县北十五里名胜志秦武安

  君伐楚时憩师于此龙王洞在东湖县北五十里州志洞出绝壁闲离地二丈馀中平敞约

  二亩石室空𨻶可容万馀人上有石悬出洞外十馀丈老龙洞在东湖县北二百里为东

  湖远安南漳兴山四县分界之所中有水流出为柳树溪之源玉虚洞在归州东十里寰宇

  记唐天宝五年其洞忽开可容千人入蜀记过白狗峡肩舆游玉虚洞洞门才袤尺既入宏敞壮丽

  如入大宫殿中有石成幡葢幢旗鸟兽之属东石正圆如日西石半规如月其下即香溪州志洞有

  三中曰玉虚旁有二小洞一名青莲一名水帘莲花洞在归州南五十里洞中有石如莲花

  秦王洞在归州西南一百里相近有楚王洞又昆仑洞在州西六十里龙门洞

  阳县南清江南岸洞前两崖剑立泉瀑飞注岁旱祷雨辄应藏书洞在长阳县西三十里

  旧志宋冲晦处士郭雍藏书处响水洞在兴山县东五里洞在悬崖下洞口仅容一人内平

  坦如屋冷气袭人其下波沸如雷屈老洞在兴山县东五十里瀑布悬流夏冷冬燠

  源洞在巴东县东三里龙昌洞在巴东县西舆地纪胜县有三游洞即龙昌洞至和

  三年蒋概彭徳纯周茂叔三人游此故名锁洞在巴东县西北四十里又下马洞在巴东县北

  十里又十里为秋石洞夫子洞在巴东县界入蜀记巴东山益奇怪有夫子洞者一窦在

  峭壁绝高处人迹不可至然仿佛若有栏楯不知所谓夫子者何也白马穴在东湖县北三

  十里水经注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

  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神穴有二一在长阳县西水经注佷山县东十里许平乐村有石穴出清

  泉中有潜龙每大旱左近村居辇草秽著穴中须臾水出荡其草秽旁侧之田皆得浇灌一在长阳

  县西北水经注佷山县北十馀里有神穴平居无水渴者诚请辄得水戏者终不出焉大江

  自四川夔州府巫山县流入巴东县界又东入归州界又东入长阳县界又东入东湖县界又东入

  荆州府宜都县界水经注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又东迳宜昌县北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又东迳

  黄牛山又东迳西陵峡出峡东南流迳故城洲又东迳故城北又东迳白鹿岩又东历荆门虎牙之

  闲经又云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建阳峡水在兴山县东源出县

  东北西南流㑹南阳河入香溪今名建阳河寰宇记源出安都流迳建阳峡委蛇曲折四十八渡约

  十馀里至建阳村中入于香溪东湖在东湖县东浣纱河在东湖县西下流合赤溪

  夏阳河在兴山县东六十里响岩河在兴山县东一百里南阳河在兴山县

  西北发源当阳村东流㑹深渡河绕县城南流入香溪深渡河在兴山县北西南流入南

  三坝河在巴东县西六十里源出县西北之九府坪分流为三一流入郧阳府房县界

  一流入四川夔州府大宁县界一流入西瀼溪山河在鹤峰州境众山溪水㑹流东入澧州安

  福县界即溇水之上流车东河在鹤峰州境西南流入施南府宣恩县界又南流入白水

  香溪在归州东十里源出兴山县安都南流入江其入江处谓之香溪口一名昭君溪寰

  宇记兴山县有香溪即王昭君所逰处入蜀记香溪源出昭君村水味美甚载在水品色碧如黛令

  人可乡溪在归州东南一名乡口溪水经注乡口溪源出归乡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县

  迳狗峡西五象溪在归州南十里一名五相溪传有屈原碑记明嘉靖闲为水所冲没

  镇溪在归州西十里溪中有石长十馀丈横截江心明嘉靖闲新滩暴涨一夕忽不见至今称

  利涉深溪在归州东北水经注深溪源北发梁州上庸县界南流迳县下而注于大江

  副缆溪在长阳县城内鹅溪在长阳县东源自凤凰山来相近有磨石溪株木溪又有

  菖蒲溪中生九节菖蒲其旁有钓鱼溪拖溪在长阳县东南烟市溪在长阳县南三

  里又南有马达溪平乐溪芦溪长杨溪在长阳县西南水经注长杨溪水西南潜穴在射堂

  村东六七里谷中有石穴溃流三十馀步复入穴即长杨之源也其水重源显发北流注于夷水

  珍珠溪在长阳县西下有泉眼沸涌如珠又县西三百里有津洋溪相近有车溪固昌溪险

  肆响溪在长阳县西北相近有纸方溪相公溪在巴东县城内发源寿安寺下

  流入江溪上有相公桥皆以寇准得名东瀼溪在巴东县西十里源出紫阳山又西瀼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孙家岩山俱流入大江入蜀记夔人谓山㵎之流通江者曰瀼居人分其左右

  谓之瀼东瀼西龙泉浦在东湖县东南二十里郭洲在东湖县西北三里水经注江

  水出峡东南流迳故城洲附北岸洲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西塞洲在东湖县西北五里

  赤矶东一名西塞坝青草滩在东湖县南十五里三流滩在东湖县西十里一名三

  查波滩在东湖县西八十里又相近有黄牛滩在黄牛峡下又十里有三朱滩

  头滩在东湖县西一百里一名虎头滩或名狼头滩有南北二滩水经注江水又东迳流头滩

  其水峻激奔瀑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使君滩在东湖县西一百十里大江中汉刘璋遣法正迎昭烈帝入蜀经此鹿角滩

  在东湖县西一名支水喷吐如雪滩下乱石如困廪无复寸土狼尾滩在东湖县西北九十

  馀里水经注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

  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歩中悉作人面形因名曰人滩石碣滩在归州东十五里伍相庙

  下又马奔滩在城东楚王城对岸新滩在归州东南二十五里入蜀记新滩南岸曰官漕北

  曰龙门龙门水湍激多暗石官漕差可行故舟率由南上然石多锐易穿船为峡中最险处州志明

  嘉靖二十一年久雨山颓两岸壁立大石横填江心天启五年按察使乔拱璧凿平之达洞

  滩在归州东南与空舲峡相近入蜀记达洞滩际多奇石五色灿然可爱或亦有文成物象及符

  叱滩在归州西二里宋范成大集叱滩即人鲊瓮一名黄魔滩在归州郭下长石截然据

  江三之二水盛时𣸣淖极大号峡中最险处舆地纪胜有雷鸣洞在大江之左骇浪激石声砦雷鸣

  故名亦如喷叱之声谓之叱滩雷鸣洞之南分为三叱官漕口为上叱雷鸣洞为中叱黄牛口为下

  独石滩在归州境州志州境有独石九窥莲花滑石东奔南浦鳊鱼羊牙龟甲白洞黄

  石青石诸滩肆滩在长阳县治前飞鱼滩在长阳县西清江中又有龙吟虎嘨滩亦

   在江中两滩相对波声澎湃稍下为鳖浪 滩鲇鱼滩又下为副金滩西寺滩秋浪滩又有州 涯石羊

   靖安资水大王诸滩俱在县西横梁汉在巴东县东二十里有石横亘水中 石 门滩

   在巴东县东三十五里中有巨漩水经注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清水滩在巴东县西十里江

   水迅急触而为漩县境诸滩此为最险新崩滩在巴东县西水经注江水历峡东迳新崩

   滩此山汉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

   圆如箪或方似屋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磬滩在巴东县境舆地纪胜县有覆磬拗头掉尾板桥龙堆虎帕赤石铜钱等滩苟使

   沱在巴东县东十里又万户沱在县西五里又云沱在县西十里以上三沱皆有巨漩能覆舟行

   者必珍珠潭在兴山县南一里俗传昭君涤妆遗珠于此故名龙口潭

   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周四十里四时澄清其深莫测深渡河之源也又白龙潭在县东北一百里

  高山上阔数十丈温泉在东湖县西清泠泉在归州东五里出东溪石罅水极清

  濯缨泉在归州东十里寰宇记相传为屈原濯缨处内有神蛇人秽其水即见

  清泉在归州境冬夏不竭清洁甘美砚池在东湖县东一名洗里池盐井有二一在

  归州境唐书地理志归州秭归有盐九域志秭归县有青林盐井一在巴东县北八十里唐书地理

  志归州巴东有盐九域志巴东县有永昌盐井县志元时尝置盐课司后废汉流井

  阳县西

 ︹古迹︺夷陵故城有四一在东湖县东晋宋以前故城也史记六国年表楚顷襄王二十一

  年𥘿㧞郢烧夷陵汉书地理志南郡夷陵都尉治宋书州郡志宜都太守领县夷陵汉旧县呉改曰

  西陵晋武帝太康元年复旧水经注陆抗城北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今白起伐楚三战

  而烧夷陵者也一在东湖县西北下牢戍隋以前故城也唐书地理志峡州本治下牢戍贞观九年

  徙治步阐垒州志下牢溪上有旧城或曰刘封城即旧州治一在东湖县西北石鼻山宋史地理志

  硖州建炎中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复旧一在东湖县东南宋史地理志硖州端平元年徙治于江

  南元史地理志硖州路夷陵宋末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 按今州治即唐州治

  宜昌故城在东湖县西晋置县宋齐因之隋属南郡迁治而此城废水经注江水又东迳

  宜昌县北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

  得宜昌县宋书州郡志宜都太守领县宜昌旧志晋武帝立按太康永宁地志并无疑是此后所立

  秭归故城今归州治汉置县后魏改曰长宁隋复故明省入州水经注秭归县地理志曰

  归子国也袁山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寛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县城

  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葢备征呉所筑也隋书地理

  志巴东郡秭归后魏曰长宁置秭归郡开皇初郡废改县曰秭归通典归州呉置建平郡以为重镇

  其地险固孙皓末晋将王浚自蜀沿流伐吴呉之守将吾彦表请建平増兵即秭归县界元史地理

  志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迁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滩又次白沙南浦州志明洪武初治丹阳

  四年徙长宁与千户所同城嘉靖四十年复迁于江北旧治信陵故城在归州东呉置

  县南北朝宋省呉志陆抗传建衡二年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宋书州郡志建

  平永安初郡国有信陵今无水经注信陵县临大江东傍深溪归乡故城在归州东晋置

  县梁后废宋书州郡志建平太守领县归乡太康地理志云秭归有归乡故夔子国楚灭之水经注

  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

  口溪 按此非梁陈时归乡县地疑梁以后迁徙也睦州故城在长阳县东隋书地理志

  南郡长杨注开皇八年立睦州十七年州废旧唐书地理志硖州长阳武德四年置睦州八年废寰

  宇记故睦州城在长阳县东三百步巴山故城在长阳县西隋置唐省隋书地理志清江

   郡巴山后周置江州大业初废州旧唐书地理志巴山隋分佷山县置武德二年置江州领巴山盐

   水二县四年废江州以巴山属睦州八年属东松贞观元年属硖州唐书地理志天宝八载省巴

   山入长阳通典硖州巴山县北有山曲折如巴字因以为名寰宇记废巴山县即古捍关隋开皇五

   年置今废兴山故城在兴山县南呉置县南北朝宋废唐复置宋末迁治宋书州郡志永

   安初郡国有兴山县今无疑是呉立旧唐书地理志归州兴山武德三年分秭归县置旧治高阳城

   贞观十七年移治太清镇天授二年移治古夔子城寰宇记呉景帝永安三年分秭归县之北界立

   兴山县属建平郡宋史地理志归州兴山开宝元年移治昭君院端拱二年又徙香溪北县志宋末

   县今郭永忠迁今治乐乡故城在巴东县东北周置县隋改曰巴东并迁治隋书地理志

   巴东郡巴东旧曰归乡梁置信陵郡后周郡废县改曰乐乡开皇末又改名焉寰宇记巴东县后周

   天和三年于巴陵故城置乐乡县舆此纪胜乐乡城在县东一百歩巴东故城在巴东县

  西北大江北岸通典归州巴东汉巫县地县志旧县治在江北东瀼迤西其地有旧县溪宋寇准移

  今治南渡后尝移江北后复还今治陆抗城在东湖县东南水经注江水又东迳故城北所

  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 按宋时端平初夷陵西治江南盖移于此安蜀城

  在东湖县西北周书赵熙传时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唐书许绍传江之南有安蜀城地值夷

  陵荆门城峙其东皆峭险处萧铣以兵戍守寰宇记荆渚记云夷陵郡居大江之上西通全蜀故夷

  陵有安蜀故城焉丹阳城在归州东亦称楚王城史记楚世家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

  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水经注丹阳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㵎

  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元和郡县志丹阳城在秭归县东南七里入蜀记隔江

  有楚王故城在山谷间城中无尺寸土舆地纪胜今屈沱楚王城是也北枕大江夔子城

  在归州东春秋僖公二十有六年秋楚人㓕夔以夔子归注今建平秭归县水经注江水又东南迳

   夔城南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八歩西北皆枕深谷东带乡口溪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

   城东北角有员土狱西南角有石井口迳五尺熊挚始治巫城后疾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僖公

   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灭夔者也名胜志夔子城地名夔沱宋端平闲曾徙州治于此有楚王台在

   山上今为长安千户所城内楚王井及德胜门外洗马池皆古迹也古直城在长阳县西北

   一名鱼城通典古直城在长阳县西北五十四里四面险绝有林木池水寰宇记鱼城在长阳西北

   五十里为守御要地高阳城在兴山县元和志在兴山县西三里山上楚自以为高阳氏裔

   双城在巴东县北六十里周书天和元年向五子王据石黙城令其子宝胜据双城陆腾

   遣司马裔屯双城以图之县志有两城相距十馀里相传三国时筑平城在巴东县东南二十

   里又有新化城土城皆在县南罗平州城在县西北六十里皆北周时诸蛮保聚处太清废

   镇在归州东南通典太清镇在秭归县东南八十五里呉置以备蜀居三峡要冲塞三蛮寇掠之

   道州志唐天宝六载废废盘顺安抚司在鹤峰州境明成化末置今裁废椒

   山玛瑙长官司在鹤峰州境废五峰石宝长官司今长乐县

   废石梁下峒长官司 废水尽源通塔坪长官

   司俱在鹤峰州境以上四司俱元至正初置明洪武十四年废永乐五年复置隶容美宣抚司今

   铅锡场在东湖县境宋史地理志硖州夷陵有铅锡场昭君村在兴山县南有

   昭君院开宝元年移兴山治于此又有昭君台寰宇记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曰昭君之县村连巫

   峡是此地闻见后录归州有昭君村村人生女无美恶皆灸其面范成大集昭君台在兴山界中乡

   人怜昭君筑台望之 按安陆府志昭君村在荆门州引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

   村为证附记于此锁水头在归州西五里舆地纪胜呉建平太守吾彦为铁锁横断江路

   屈田在归州东北水经注秭归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弥漫犹保屈田之

   笃学坊在东湖县治西方舆胜览何参居笃学坊以博学着不求闻逺人称曰处士

   清风阁在归州治南晏殊𩔖要在归州㦸门东南五步尔雅台在东湖县南寰宇记

   郭璞注尔雅于此双凤台在归州南名胜志宋邑宰邓惟清生二子后俱参知政事因建

   台美步阐垒即东湖县治亦称步阐故城水经注郭洲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周回

   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五里呉西陵督步骘所筑孙凤凰元年骘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唐

   书地理志硖州贞观元年徙治步阐垒南纪楼在东湖县治东南名胜志唐杨炯荆门山

   诗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礴荆之门滔滔南国纪后人因建楼于州治号之曰南纪绛雪

   楼在东湖县治北一名绛雪堂宋知州朱庆基饮红梨花下今座客赋诗欧阳修诗云风轻绛雪

   尊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因名其楼曰绛雪楚塞楼在东湖县治北宋建楼西有镜池

   望高楼在归州治南莱柏堂在巴东县治名胜志巴东县堂下有古柏相传莱公

   作令时手植故名连理阁在巴东县治后明季议迁县治知县张尚儒见此树以为嘉祥

   白巡抚乞仍旧遂得不迁旧志县斋后即巴山之麓有枣二尺许株各二干中两干曲向而上合生

   为一因建阁于枣之旁以连理名焉来丰亭在东湖县城内宋朱庆基知硖州多惠政岁屡

   丰民为建亭至喜亭在东湖县南欧阳修至喜亭记夷陵为州当峡下江出峡始漫为平

   流故舟至此者必⿰氵历 -- 𤁋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尚书虞部郎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

   志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易以为行人之喜翰林亭在归州北二 里卧牛山唐翰林 学士

   李矗为州刺史时建独醒亭在归州东范成大集早发周平驿还过清烈祠祠下有独醒亭

   白云亭在巴东县治西宋寇准建入蜀记巴东白云亭天下之幽奇绝境也群山环拥层出

   叠见古木森然往往为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㵼石㵎中跳珠溅玉冷入肌骨其下为慈溪奔流与

   秋风亭在巴东县治西亦寇准建陆游集两过巴东登秋风白云二亭观莱公手植桧

  未尝不怅然流涕恨古人之不可作也仙人室在长阳县西南水经注夷水又东迳石室

  在层岩之上石室南向水出其下悬崖千仞自水上延望每见陟山巅者扳木侧足而行村人骆都

  到此室边采蜜见一仙人坐石床上凝瞩不转都还招村人重往则不复见乡人今名为仙人室

  宋玉宅在归州东二里相公岭上入蜀记宋玉宅在秭归县之东今为酒家垆矣旧有石刻

  宋玉宅三字屈原宅在兴山县北荆州记秭归县北一百里有屈原故宅方七顷累石为

  屋基其地名乐平元和志在兴山县北三十里回鹘营在归州西二里舆地纪胜唐㑹昌三

  年敕以归降回鹘五十六人置营于此黄金藏在东湖县西北虾蟆碚侧昔人于石窦中

  得金简易传故名方舆胜览夷陵县有宝轴秘函藏岩窦中宋绍兴闲陈膺访故老谓其书皆金版

  书皆古易传但曰易无周字经与今之卦辞略同传与今之彖象绝异

 ︹关隘︺西津关在东湖县西大江右南津关在东湖县西北十五里白虎关

  在东湖县东北六十里渔洋关在长阳县南一百二十里接豊州石门县界长毛

  关在长阳县西南二百二十里接鹤峰州界百年关在长阳县西南接鹤峰州界

  草关在长阳县西二百里古捍关在长阳县西史记楚世家肃王四年蜀伐楚取兹方

  楚为捍关以拒之又张仪传注巴郡鱼腹有捍关水经注江水东迳捍关括地志在今硖州巴山县

  梅子八关俱在长阳县境四临江南四临江北猫儿关在兴山县西北一百里山

  路险峻可达郧襄连天关在巴东县西南二百五十里接鹤峰州界菩提隘

  阳县西南二百五十里接鹤峰州界南沱巡司在东湖县 本朝嘉庆十五年

  山关巡司在巴东县西南二百五十里接鹤峰州界地最险要本名石柱关眀洪武初设

  巡司隆庆中改名 本朝因之山羊隘巡司在鹤峰州南一百七十里南逻口

  在归州东南二十五里明初设南逻关于古丹阳城置巡司后移于此今裁牛口在归州西

  七十里接巴东县界旧设巡司于此今裁蹇家园在长阳县西南二百里旧设巡司于此今

  高鸡寨在兴山县东一百里旧设巡司于此今裁汉流砦在东湖县境宋史地

  理志硖州夷陵有汉流巴山麻溪鱼阳长乐梅子六砦和尚砦在归州南二十里又十五

  里有五峰砦又六十五里有中岭砦又二十里有蛇倒退又有鬼见愁地皆险僻又大垭砦在州西

  又三角砦在州西北三十里又金鸡砦在州北三十里又石柱砦在州北二十里拨礼砦

  在归州境九城志秭归县有拨礼砦石门砦在归州境舆地纪胜石门砦乃崖险处乡人作

  木梯经由有缓急刖砍断之便不通行红崖砦在长阳县南八十里又十里有风火砦又

  二十里有小城砦又二十里有山砦珍珠砦在长阳县南新安砦在长阳县境宋

  史地理志硖州长阳有新安长杨二砦火峰砦在巴东县西北火峰明初汤和伐蜀克归

  州取火峰山砦即此虎翼砦在巴东县东北乃兴山至归州要路折叠砦在巴东县

  境九域志巴东县有折叠砦连大砦在鹤峰州北九域志建始县有连天砦新志连天关

  在容美土司北二十里招徕旧关堡在长阳县西北二百里召化堡

  东县南八十里一名杨柳堡以其地名杨柳荒也深林密箐当施建要路南通石柱连天二关明嘉

  靖二十四年置红砂堡在巴东县西南三百里金溪口明嘉靖四十年置 本朝设把总一

  员领兵驻防关口垭在兴山县境今设把总一员领兵驻防金竹坪在东湖县

  东九十里草店市集在兴山县东关又冷市集在县西关外

 ︹津梁︺童公桥在东湖县南五里仙寿桥在东湖县大江西一里万寿桥

  在归州东三里又三峡桥亦在州东高桥在归州北一百里花桥有三一在长阳县南

  一在长阳县西东门桥在兴山县东门外梁村桥在兴山县东七十里 本朝康

  熙二年建深渡桥在兴山县北相近有竹溪桥皆明建惠民桥在巴东县东一里巴

  东驿又二里有无源洞桥以近无源洞故名寿安桥在巴东县西一里近寿安寺

  凤桥在巴东县北大江北岸临江渡在东湖县南三十里浣纱渡在东湖县

  西白石溪渡在长阳县东十里一名永和渡路达荆州府宜都县县河渡

  阳县南路达湖南澧州石门县雾河渡在长阳县西二里又八里有津洋口渡路达施南府

  恩施牛口渡在巴东县东二十里又东瀼渡在巴东县西十里西瀼渡在巴东县西二

  十里大江渡在巴东县北

 ︹堤堰︺二公堤在东湖县东三里明成化二十二年平喜坝在东湖县西北十五

  里自蜀出峡至此相庆故名

 ︹陵墓︺︹周︺熊绎墓在归州东丹阳城水经注楚子熊绎始封丹阳先王陵墓在其闲盖其征

  矣括地志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五代︺︹南平︺李景威墓在长阳县西北清江

  北雾洞山

 ︹祠庙︺黄陵庙在东湖县西黄牛峡一名黄牛庙三国蜀汉建庙有神龟及金莲花相传诸万

  亮有庙碑记入蜀记黄牛庙曰灵感神封嘉应保安侯皆绍兴以来制书也欧诗刻石庙中

  渎庙在归州东南新滩亦称双庙宋建山海经江渎神生于汶州通典天宝六载封江渎为广

  源公入蜀记归州新滩有江渎南庙江渎北庙北庙正临龙门下水湍急舟不可行舟皆从南岸行

  庙侧有温泉出石𨻶常不竭黄魔神庙在归州境峡中唐建寰宇记紫极宫黄魔神庙

  其记云咸通壬辰岁兰陵公自右史窜黔南夕溯三峡次秭归梦神人赤髪碧眸云我黄魔神将佑

  助公出此境自此抵黔又迁于罗每陟险难神恍然如在洎迁于朝神梦告归因为设庙列塑于宫

  之旁乾符丁酉袁循记兰陵公即唐萧遘寻为宰相伍相国庙在归州东十五里祀伍员

  荆州记秭归县有伍胥庙入蜀记楚故城西有一小山蜿蜒𮞉抱山上有伍子胥庙下多巧石如灵

  璧湖石之𩔖三闾大夫祠有三一在归州东二里相公岭祀楚屈原以宋玉配一在

  归州西十里大江滨唐元和闲建号清烈祠一在兴山县北即屈原宅女媭庙在兴山县

  东北水经注屈原宅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王昭君祠在兴山县南昭君村

  祀汉王嫱资求庙在长阳县西北九十里祀蜀汉将军向宠向王庙在归州东相传

  东阳人向辅隋大业初于所生地穿山凿石显著灵异后人祠之杜少陵祠在巴东县

  西二十里西瀼镇祀杜甫中有少陵画像相传为唐㫭旧物寇莱公祠在巴东县南巴

  山南麓祀宋寇准四贤祠在东湖县东祀宋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旧名四贤堂

 ︹寺观︺甘泉寺在东湖县西南十里入蜀记甘泉寺竹桥石磴甚有幽趣有净练洗心二斋下

  临江山颇疏豁法堂之右小径数十步至孝妇泉谓姜诗妻庞氏也泉上有庞氏祠灵泉寺

  在归州南十里名胜志宋张无尽于灵泉寺中著楞严合论因观西溪灯社作踏歌四首至今人犹

  歌之州志寺前一井深丈馀居山腰其井水消长与江同𠉀人因呼之曰灵泉又铜佛寺在州南四

  十里万寿寺在州南六十里寿安寺在巴东县治西唐贞观闲建宋寇准为令日尝逰其

  地题咏甚多明隆庆闲改为学万历十五年复为寺水月院在兴山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

  院有池无阴晴月影常现故名弥罗宫在东湖县城内元建天庆观在归州西二里

  唐贞观闲建入蜀记出巫峡门过天庆观少留观天宝元年碑载明皇梦老子事巴东太守刘瑫

  所立字画颇清逸碑侧题当时郡官吏胥名字亦佳殿前有柏数百年物观下即叱滩流来

  观在归州西十里沙镇溪口平地突出一小峰观建其上江水汎溢终不漂没玉虚观

  在兴山县东香溪侧唐天宝中建有明皇御赐题额又回龙观在县北

 ︹名宦︺︹三国︺︹蜀汉︺向朗宜城人昭烈定江南使朗督夷陵等县事每树捍卫之绩︹呉︺

  步骘临淮淮阴人黄武五年都督西陵代陆逊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陆抗

   吴人逊子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孙皓建衡二年拜都督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西

   陵督步阐叛晋羊祜攻江陵杨肇军西陵以为声援抗令公安督孙遵御祜而身率三军围阐击肇

   大破之祜引军还抗遂拔西陵城诛阐族及其将吏加拜都䕶武昌左都督凤凰二年就拜大司马

   荆州牧及病复言西陵国之西门乞益兵八万以固守之三年卒官吾彦吴郡呉人为建平太

   守时晋王浚将伐呉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増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索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縁

   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惟彦坚守吴亡始降︹周︺赵煚天水西人闵帝时硖州刺史破蛮酋向天

   王郑南乡等陈将呉眀彻屡为寇患煚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隋︺赵

   轨雒阳人高祖时硖州刺史甚有恩惠︹唐︺许绍安陆人隋大业末夷陵通守唐授硖州刺

   史封安陆郡公绍境连王世充萧铣其下为贼剽者皆见杀绍得敌人独资遣之二邦感义杀掠为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代宗时忤元载贬硖州司马薛珏河中宝鼎人硖州刺史建

  中初使者李承状珏之简赵赞言其廉卢翰称其肃书奏拜中散大夫︹宋︺寇准下邽人太

  宗时知归州巴东县每期㑹赋役未尝辄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康戬

  高丽人太宗时知硖州诏褒其能李继昌上党人至道初为硖路兵马钤辖贼为民患以

  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朱庆基景祐中守硖州始树木増城栅

  甓城北之街作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丁宝臣景祐中硖州判官时

  欧阳修贬夷陵与宝臣同年相切劘得政事文章之乐欧阳修庐陵人贻书责司谏高若

  讷贬夷陵令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叹曰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

  姚焕普州人知硖州大江涨溢焕前戒民徙积储迁高阜及城没无溺者因相地形筑子

  城埽台为木岸七十丈缭以长堤楗以薪石厥后江涨不为害赵诚皇祐中知归州先是天圣

  中赞唐山颓石壅江流不通遂成新滩诚积薪石根纵火焚之不半载而石泐江开舟行无滞名曰

  赵江有磨崖碑志其事王登德安人权知巴东县献俘制置使登念奋自书生不拜吏曰不

  拜则不敢上难之竟弃功去淳祐四年进士调兴山主簿檄修江陵城条画有法郭永忠

  福建人知兴山县甫下车睹山川险要及士民疾苦请迁县治于罗镜山下立庠序劝农桑厚风俗

  均田赋遂成富庶之邑郑清之鄞人硖州教授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

  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因召募之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李庭芝

  人开展元年知硖州防蜀江口︹明︺𥘿凤舒城人洪武中知兴山县奏免秋粮并红马船时兵

  强民弱百姓子女有为夷陵军掠为奴婢者凤皆为赎取民德之汪善歙县人洪熙时知夷

  陵州民多虎患善䖍祷峡神旬日中虎自死徐博嘉定人成化中以御史谪知巴东县刚眀

  廉介尤尚文教卓有声誉陈宣平阳人宏治初知夷陵州修学校毁淫祠数年风俗丕变

  果临安人正德中知巴东县有惠爱在人叶祯丽水人嘉靖中知巴东县爱民教士兴利

   除害与盛果齐名许周曲江人嘉靖中知巴东县时谭贼作乱严为防守设法剿捕民赖以

   陈深直隶人隆庆中知归州増修城郭州治一新邹光裕鄱阳人隆庆中知巴

   东县先是新设陆递贼王忠秦碧作乱二百里内役死无算光裕请于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设巴

   中驿民困乃苏及殁民祀之与前令盛果叶祯同立祠陈洪烈光山人万历中知长阳县

   县接溪峒蛮獠多梗化洪烈抚循有法威惠兼施终其任无边患刘定国河南人崇祯中

   知兴山县流贼来攻定国率民兵捍御力不能支遣吏赍印归郡守城陷骂贼而死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 赐谥烈愍张达崇祯中兴山县典史流贼张献忠寇县境被执死于难 本朝

   乾隆四十一年  予祀忠义祠吕调元归州千户流贼至独率步卒格鬬陷重围中骂

   不绝口死于乱刃之下 本朝干隆四十一年   予祀忠义祠徐日耀兴山都司崇祯

   十四年献贼自蜀来攻力战而死 本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龚仲泰

  人归州知州闯贼来寇土豪内讧执仲泰献贼囚至襄阳不食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

  谥烈

 ︹本朝︺马之迅长治人为夷陵镇中营游击呉逆至湖湘土寇窃发总兵徐治都悉精锐南下

  独留之迅及老弱数百人城守川寇集城之迅乘城拒守闲出奇兵击之已复合围之迅潜师免胄

  奋击追杀数十里创甚力疾守城卒赠昭勇将军   赐祭葬高举大兴人宜昌府通判

  嘉庆元年教匪肆掠委防陕西镇安县之黄龙铺贼劫王家坪大营举与子高壵率兵勇前往策应

  同时被害 恩予恤赏 黄 应文天津人以经历署巴东县嘉庆元年邪匪聂人杰

  等滋事应文㑹营弁堵剿屡有歼檎后进击林之华党匪于长阳县之查角石㑹大雨贼围甚急应

  文手刃数人以众寡不敌与其子掞并殁于阵事   闻加等   赐恤同时阵亡者游击邱

  作训𠉀补县丞林江俱议恤如例

 ︹人物︺︹南北朝︺︹梁︺严植之字孝源秭归人少善庄老能清言精解䘮服孝经论语及

  长遍习郑氏礼周易毛诗左氏春秋性纯孝谨厚不以所长高人少遭父忧因菜食二十三载仕齐

  为广汉王国右常侍后为康乐令在县清白人吏称之梁天监四年以植之兼五经博士馆在潮沟

  生徒常数百讲说有区段次第析理分明每当登讲五馆生毕至听者千馀人迁中抚记室参军犹

  兼博士牟于馆植之性慈仁好行阴德在暗室未尝怠所撰凶礼仪注四百七十九卷︹五代︺

  ︹南平︺李景威长阳人仕高氏为水手都指挥宋建隆中假道江陵以讨张文表景威恐

  宋师袭已欲伏兵攻之判官孙光宪不从景威扼吭而死宋祖命王仁赡厚恤其家︹宋︺常留

  留硖州人周显德中州人范义超以私怨杀常古真家十二人小子留留脱走开宝中留留擒义

  超诉有司硖州牧奏引赦当原太宗命正其罪何参夷陵人博学好义不求闻达欧阳修守夷

  陵时常与之游胡勉长阳人建炎初寇锺相之党犯长阳勉集豪勇斩二渠魁尝摄县事刘超

   将侵建平勉捍防蜀道贼不得进凡破贼所𫉬金帛悉颁其下丝毫无取︹元︺田韦皋

   人仕至金紫光禄大夫累世同居记旌其居曰义门张之才硖州人学宗关洛不屑屑章句

   辨朱陆同异甚悉以明经举屡典州郡︹明︺刘子春长阳人洪武进士知蕑县吏畏民怀

   永乐中历官广西按察司谭思敬巴东人洪武中兵科给事中言事切直出知嵊县迁知平

   定州洁巳爱民民思慕之王翥兴山人宣徳初任济南推官时土贼为患翥夙㛠武略屡战克

   捷复所陷三城援绝被执抗节不屈死之向文玺字国信夷陵人宏治进士知庐州府振活

   流移以持法构怨归事母尽孝乡人化之刘一儒字孟贞夷陵人嘉靖进士历官吏部郎中

   初与张居正联姻张遣女资奁丰厚一儒缄封于别室戒家人不得启视及居正当国一儒出居于

   南故居正之败一儒独不坐累任工部尚书卒谥庄介雷思霈字何思夷陵人万历进士

   授检讨请告归与公安三袁相友善诗文亦齐名李云字衡岳夷陵人万历举人历官知颍

  州有惠政乞休归晚年书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二语于牖崇祯中流贼陷城执至江陵不屈绝粒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刘采兴山人事母孝母病思食山药采求之岩闲遇

  虎泣拜曰身何足惜恨吾母危疾无救耳虎弭耳去因𫉬奉母疾亦瘥周翼明东湖人天

  启举人崇祯末需次京邸闯贼薄都城以大官啖之翼明骂贼不绝口死于难文焕然

  崇祯庚午副榜性纯孝母王氏病刲股以疗子文纶亦刲股愈母病两世称孝郭铨

  崇祯壬午充仪宾献忠破夷陵执铨欲官之不屈曰世受国恩义不辱赴水死谭正宾

  巴东人崇祯末容美土司寇巴东正宾率乡勇堵御奋击蛮死者千馀人蛮憾甚阴使刺杀之

 ︹本朝︺龚大惠兴山人母殁刻木肖像朝夕一豆一羮肃容致敬以蔬食终其身念父独居事

  之尤曲至毛一骢字夫选东湖人雍正乙卯㧞贡博闻强识总督迈柱以博学宏词荐中道

  卒所著有晴雪堂诗集张继辛字椿亭东湖人乾隆庚辰人由知县累官贵州按察使

  练习时务所至皆有声王成名字九韶东湖人诸生㓜失怙恃兄嫂遇之薄成名不宿怨

  事之尽礼抚兄子如已子析财产为三分与之不以自封彭祖贤长阳人为郡贡生事继母

  以孝闻与兄商贤友爱尤笃商贤邑诸生捐数千金重建学宫季父文锦无子迎养尽礼陈志

  瑀兴山人兄早死抚侄如己出一日入山采薪侄猝遇虎志瑀挺身直前曰吾兄止此子可食我

  勿殄兄后虎揺尾去

 ︹流寓︺︹晋︺郭璞河东闻喜人永嘉之乱避地东南今东湖县城中有尔雅明月二台东有洗墨

  池相传璞著书遗迹︹唐︺田游岩京兆三原人自蜀历荆楚爱夷陵青溪止庐其侧长安李

  安期表其才召赴京师行及汝辞病归︹宋︺陈祐仙井人徽宗时右 司谏以论章惇蔡京 等

  编管归州郭雍洛阳人流寓荆硖世称长阳先生程子河南人徽宗时徙硖州

 ︹列女︺︹明︺王钧妻何氏巴东人夫卒子幼家贫守节四十馀年敖融妻冯

  氏兴山人年十七夫亡闭门自缢家人救免遗腹生一子茹贫自矢有司旌之𥘿景宣

  妻杨氏夷陵人景宣为诸生死时子甫半岁杨抚之始终无闲宏治中旌刘瑀妻

  陈氏夷陵人年二十五夫亡子甫四岁舅姑相继卒陈敛葬以礼屡值岁饥以死自守

  之晋妻向氏长阳人之晋邑廪生土司唐镇邦围其宅之晋骂不绝口贼割其首向

  抱尸痛哭哀恳续夫首以棕丝联属之口吸血痕买棺收敛贼逼向上马前行至地名一碗水奋身

  投岩下死越数日众求得其尸容如生胸怀夫巾帻及簿籍遂共敛之与其夫合葬叶玉衡

  妻李氏四川人玉衡为户部主事罢官流寓兴山避贼于卦子山砦贼帅李来亨破其砦杀

  玉衡欲妻之李绐之曰埋吾夫则从汝俟敛毕即坠岩死高维远妻𥳑氏远安人嫁

  兴山高维远崇祯十二年流贼罗汝才大掠维远举家被𫉬简度不免与女携手投岩死王运

  达妻姜氏兴山人崇祯末被贼掠欲污之姜不从贼以刃胁之姜曰汝释吾夫吾从汝贼

  果释其夫姜度夫去远遂坠岩死万全珣妻郑氏兴山人遭贼掠强之行郑踞地

  大骂贼怒杀之郭天祚妻颜氏兴山人因被乱掠强之行不从乘闲㧞刀自刎死

  金震祚妻谭氏兴山人贼杀其夫欲辱之谭触石死

 ︹本朝︺毛秉徳妻周氏东湖人呉逆之乱周抱子随姑避居岩砦贼突至周以子委姑

  投岩死雍正七年 旌黄道隆妻赵氏东湖人夫亡守节又同县谢景荣妻余氏

  谢应联妻余氏谢邦杰妻江氏曹宏铎妻王氏王克斌妻谭氏赵纶妻王氏曹光霖妻宋氏王发赞

  妻曾氏罗成绣妻某氏罗含妻陈氏罗庆馀妻向氏李宗浚妻朱氏刘之震妻杜氏牟世节妻杨氏

  夏明妻薛氏蔡洪远妻邓氏赵南国妻黄氏韩世𤦺妻覃氏向前妻董氏李文林妻郑氏罗鳌昌妻

  吴氏韩士玑妻王氏徐晏妻何氏朱嵩妻杜氏朱岳妻毛氏谭之杰妻杨氏朱崑妻罗氏王世哲妻

  文氏王永清妻田氏罗承䕃妻李氏周权世妻杨氏朱世华妻曹氏杨国玺妻覃氏李谷明妻王氏

   王述陵聘妻余氏鄢炜妻杨氏王允鸿妻杨氏范锺彦妻黄氏刘时淳妻王氏范藻妻王氏陈睿妻

   杨氏张灿妻杜氏罗鸿昌妻张氏程洪遵妻李氏陈运妻朱氏向上明妻郭氏向国桢妻熊氏向元

   恭妻某氏朱永琼妻李氏贺岐珍妻顾氏卢金魁妻赵氏卢昌润妻曹氏向之陆妻杨氏向逊妻邓

   氏向超妻陈氏范如远妻穆氏饶文炳妻杨氏牟世陞妻何氏王怀舜妻张氏陈恩臣妻蔡氏鲁礼

   妻罗氏刘士爵妻郁氏杨国儒妻张氏张伦妻王氏张霖妻马氏汪士文妻朱氏吴燧妻范氏熊士

   国妻邹氏田国珩妻王氏罗邦哲妻苗氏媳李氏向之荣妻周氏石应忠妻丁氏蒋遐龄妻张氏雷

   溥妻黄氏杨曰芄妻王氏王应灿妻陈氏黄文运妻雷氏雷宏妻黄氏韩忠妻王氏黄袍妻蒋氏杨

   光瑞妻谭氏陈纲妻刘氏张惟镛妻王氏李鹏生妻黄氏汪泷妻方氏胡振全妻陈氏刘子重妻余

   氏谢邦贤妻周氏屈必用妻黄氏谢家鉴妻邢氏李蓁妻杨氏阎宏灿妻程氏阎泮妻向氏朱芾妻

   何氏李必禧妻黄氏杜天宿妻赵氏王世哲妻文氏陈瓒妻谭氏王依妻赵氏徐林妻刘氏徐汉才

   妻余氏杨应昌聘妻望氏罗梁茂妻李氏覃慎妻孟氏王文炽妻覃氏周名世妻凃氏周延绪妻刘

   氏俱乾隆年闲 旌覃永龄妻赵氏陈其章妻张氏牟大文妻覃氏邓国桓妻李氏俱嘉庆年闲

   向奎妻余氏归州人夫亡守节又同州龚瑞妻韩氏郑妻柳氏王佑圣妻韩氏

   张维藩妻王氏张士贤妻周氏王明锡妻宋氏向阳旵妻杜氏王士前妻何氏俱乾隆年闲 旌熊

   应荣妻李氏嘉庆年闲 旌鄢必杰妻刘氏长阳人夫亡守节又同县艾维郁母

   郁氏王之宾母向氏王三策妻杨氏覃山宗母田氏黄大信妻沈氏覃超元妻李氏方国株妻覃氏

   邓永瑞妻向氏向圣论妻姜氏向作仁妻熊氏郑贤公妻林氏李公祥妻杨氏向廷诏妻李氏覃臣

   周妻周氏蹇同升妻蒋氏谭嘉猷妻李氏刘元吉妻胡氏左士鸿妻潘氏金廷芝妻董氏方士鹏妻

   向氏郭明登妻邹氏朱应奎妻习氏宋迎妻覃氏宋启桢妻郑氏杨维廷妻覃氏黄万临妻赵氏李

   鸿绪妻田氏李云妻王氏张材美妻田氏萧正绪妻呉氏李国相妻王氏曹英妻曾氏李上元妻覃

   氏覃自芳妻裴氏刘恂妻李氏芮元锡妻呉氏李焜妻习氏黄珏妻熊氏俱乾隆年闲 旌李守奎

   妻胡氏胡昆山妻姚氏李忠思妻官氏蔡廷见妻杨氏柳合绪妻胡氏宋某妻向氏杨开信妻周氏

   向宜彬妻覃氏俱嘉庆年间 旌田凯妻黄氏兴山人夫亡守节又同县胡庆亨妻

   张氏俱乾隆年间 旌蒋元龙妻陈氏舒钊妻刘氏叶玉衡妻李氏俱嘉庆年间 旌谭克

   睿妻马氏巴东人夫亡守节又同县柳灿臣妾马氏刘氏黄士杰妻孟氏向立妻谭氏张

   文焕继妻徐氏薛大纲妻廖氏俱乾隆年间 旌陈邦榆妻蒋氏长乐人夫亡守

   节又同县张某妻覃氏杨世永妻余氏潘廷桂妻郑氏欧阳维珍妻卢氏许光校妻杨氏靳含英妻

   陈氏侯方伦妻卢氏向怀谦妻颜氏谭某妻李氏俱乾隆年闲 旌金其式妻任氏嘉庆年闲 旌

   谭文用妻傅氏鹤峰人夫亡守节又同州谢国纶妻唐氏邹陇妻李氏俱乾隆年间

    旌郭灏妻张氏嘉庆年闲 旌

  ︹土产︺玛瑙石州志州境洪溪出寰宇记归州贡寰宇记归州贡通志巴东

   锦鸡 白鹇通志俱长阳县出方纹绫九域志硖州贡芒硝

   地理志硖州贡箭竹唐书地理志硖州贡五加皮唐书地理志硖州贡杜若

   地理志硖州贡鬼唐书地理志硖州贡






                    前纂修官罗家彦恭 纂

                    总纂官廖鸿藻恭覆辑

                    校对官汤储璠恭校

大清一统志

 施南府在湖北省治西一千九百八十里东西距五百八十八里南北距六百十七里东至宜昌

  府鹤峰州界一百七十里西至四川石砫厅界四百十八里南至四川直隶酉阳州界四百十五里

  北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二百二里东南至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界二百六十五里西南至酉阳

  州黔江县界三百十五里东北至巫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北至夔州府万县界三百八里自府治

  至 京师三千七百八十六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楚地秦南郡地

  汉因之三国吴建平郡地后周置亭州施州及清

  江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废施州改亭州为庸

  州寻改庸州为清江郡义宁二年复置施州唐因

  之天宝初改曰清化郡乾元初复曰施州属江南

  黔中道五代时属蜀宋曰施州清江郡属夔州路

  元曰施州明洪武十四年兼置施州卫二十三年

  并州入卫改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湖广都

  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六年改为恩施县属归州十三年

  升为施南府属湖北省领县五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乾隆

  元年以四川夔州府属之建始县来隶共领县六

  恩施县附郭东西距二百五十八里南北距一百七十九里东至宜昌府鹤峰州界一百七

  十里西至利川县界八十八里南至宣恩县界一百里北至建始县界七十九里东南至宣恩县界

  九十里西南至利川县界一百十里东北至建始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夔州府奉节县界一百

  七十里汉巫县地属南郡三国吴分置沙渠县属建平郡隋开皇五年改置清江县大业初属清江

  郡唐宋属施州元至元二十二年并入施州明洪武十四年置施州卫 本朝雍正六年改设恩施

  县属归州十三年改属施南府为府治宣恩县在府东南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里南

  北距二百五里东至宜昌府鹤峰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咸丰县界九十里南至来凤县界一百七

  十五里北至恩施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界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咸丰县界一

  百里东北至恩施县界一百十里西北至恩施县界四十里本蛮地元置沿边溪洞招讨司至正二

  年更为施南道宣慰使司十七年为明玉珍所据改为宣抚司明洪武四年复为施南宣慰司永乐

  三年改为施南长官司明年复升宣抚司隶施州卫 本朝初为施南土司仍隶施州卫雍正六年

  属恩施县十三年改设宣恩县属施南府来凤县在府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

  南北距一百七十五里东至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界三十里西至咸丰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四川

  直隶酉阳州界一百四十五里北至宣恩县界三十里东南至龙山县界一百四十五里西南至酉

  阳州界二百里东北至宣恩县界十五里西北至咸丰县界五十五里本蛮地五代时为羁縻感化

  州宋为羁縻富州地寻为柔远州地元初因之寻曰散毛洞至元二十一年升为散毛府至正六年

  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明玉珍时更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永乐九年改长官司十三

  年复升宣抚司隶施州卫 本朝为散毛土司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改设来凤县属施南府

  咸丰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东至宣恩县界

  六十五里西至四川酉阳州黔江县界八十五里南至来凤县界四十五里北至利川县界一百八

  十五里东南至宣恩县界六十里西南至黔江县界九十里东北至恩施县界九十五里西北至黔

  江县界一百四十里本蛮地宋为羁縻柔远州元为散毛冈明洪武二十三年置散毛千户所二十

  四年改曰大田军民千户所隶施州卫 本朝改设巡司雍正六年属恩施县十三年改设咸丰县

  属施南府利川县在府西一百七十八里东西距三百三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恩施

  县界九十里西至四川石砫厅界二百四十里南至咸丰县界二百十里北至四川夔州府云阳县

  界一百里东南至咸丰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四川酉阳州彭水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恩施

  县界九十五里西北至四川夔州府万县界一百三十里本蛮地元明为施南司地名官渡坝属施

  州卫 本朝雍正十三年改设利川县属施南府建始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

  二百里南北距一百四十九里东至宜昌府巴东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恩施县界四十里南至宜

  昌府鹤峰州界二十九里北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鹤峰州界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恩施县界一百十里东北至夔州府巫山县界一百十里西北至夔州府奉节县界一百二

  十里汉巫县地晋置建始县属建平郡后周置业州隋废州郡以县属清江郡义宁初复置业州唐

  贞观中废为县属施州宋元复旧明改设施州卫屯兵防范土人以县属四川夔州府 本朝初因

  乾隆元年改隶施南府

 ︹形势︺五峰环其东客星峙其西东连荆楚西抵巴蜀

  地当巴荆之㑹隐然为西南重镇

 ︹风俗︺山冈砂石不通牛犁惟伐木烧畬以种五谷

  隆冬可单盛夏可夹方舆胜览

 ︹城池︺施南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有濠明洪武十四年建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修 恩

  施县附郭宣恩县城 本朝干隆年间建来凤县城 本朝乾隆年间建嘉庆

  八年咸丰县城旧为大田所城门四明洪武间筑后圮 本朝乾隆间估定城基因

  地险未建利川县城 本朝干隆年间建建始县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明正德

  初建 本朝乾隆年间修

 ︹学校︺施南府学在象耳山下 本朝乾隆年闲嘉庆六年修入学额数八名恩施

  县学在府南门内宋元州学旧址明洪武中迁南门外为卫学景泰中复旧 本朝康熙二十

  四年重建四十五年修雍正六年改为县学入学额数十二名宣恩县学在县西 本朝

  乾隆五年建入学额数三名来凤县学在县东 本朝乾隆五年建入学额数三名

  咸丰县学 本朝乾隆年闲建入学额数三名利川县学在县东本朝乾隆

  五年建入学额数四名建始县学在县治西元大德年间建洪武七年重建后毁

  本朝康熙十二年迁于县治北十三年复建旧址四十六年修乾隆年闲屡修入学额数八名

  山书院在府城内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岐阳书院在来鳯县内 本朝乾隆

  四年五阳书院在建始县境 本朝乾隆二十年建以县有建阳朝阳当阳景阳巫

  阳故也 按施南府城旧有崇化书院久废

 ︹户口︺原额人丁二百三十三今滋生男妇共九十一万九千九百八十一名口计一十七万四千三

  百六十二户

 ︹田赋︺田地山塘四千九百四十四顷六亩八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二千六百六十两九钱六分

  

 ︹山川︺回龙山在恩施县治东象耳山在恩施县治东一名柁楼山旧筑半逸亭于上

  又象鼻山在县治东南连珠山有二一在恩施县东二里五峰相连如贯珠县之望山也

  亦名五峰山又有龙首山与此山相接控清江之口一在县南上有砦倚子山在恩施县

  东十五里宋开庆初郡守谢昌元移州治此以据险要亦名州基山金瓦山在恩施县东四

  十里崖石鳞次如屋瓦而色黄又九里为石盘山山顶有大石如盘又七里为天楼山山势耸拔如

  危楼倚天又四里为画屏山又二十里为银山山顶有峰高数十丈猿啼山有二一在恩施

  县东八十里林木深茂啼猿声韵比诸山最多一在恩施县西冬常积雪又名雪岭巾子山

  在恩施县东一百六十里峰顶状如巾杨平山在恩施县东南又有龙津山黄石山东门

  山东坡山𨚗岔山万里卧龙山俱在县境文笔山在恩施县南二里卓立如笔亦名双翠山

  又十三里为天成山上有天生桥又十五里为银矿山一名箐山相传旧出银西有铁冶罗盏

  山在恩施县南五十六里崒然数峰如覆杯金鸡山在恩施县南一百四十里中产金鸡

  翠涛山在恩施县西南五里势如波涛层涌巨石突起数十丈有窍南北通明俗号明

  红崖山在恩施县西南七十里东有鼓楼砦又二里有金柱山峰势峭直其色如金

  客星山在恩施县西五里复岭重嶂蜿蜒盘礴南连雪岭高出云霄又二十里有药山山产

   药物又五十里有洞瓮山以形似名贺山在恩施县西明初讨诸蛮自九溪大庸度天火岭经

   古卑洞大败蛮兵还次贺山分道剿捕散毛诸洞皆大胜之宜山在恩施县西北里许

   马山在恩施县西北一百十二里都亭山在恩施县西北通典清江县有都亭山夷

   水所出方舆胜览后周置亭州取此山为名明统志崇冈深麓映带左右下多良田广囿香城

   山在恩施县北七十四里产麝金楼山在恩施县北八十里崖石层叠状如楼台

   山在恩施县东北二十里吴蜀分界之地阻深据高便于捍敌故名羊角山在恩施县

   东北百馀里天马山在宣恩县境又有墨把山有七峰耸拔亦曰墨把峰又通积山劳喜

   山水心山俱在县境墨达山在宣恩县境土人谓天为墨言山高接天也又明珠山西有三

   十六峰群山环峙亘绕前后又纱帽山三开山将军山俱在县境双尖山在宣恩县境又

   奴阑山茅山师壁山俱在县境吾山在宣恩县境又蒲载山低罕山前山木册山俱在县境

  后山在宣恩县境金龙山在宣恩县境又来龙山下有醴泉笔架山有五峰高耸马

  鞍山俱在县境三尖山在来凤县境又有武山怀来山白凤山俱在县境佛山

  凤县鬼山在来凤县境角楼山在咸丰县城内又有小关山古置关其上又邢

  官保山菊花官山秀屏山朝阳山积翠山石乳山石衙门山俱在县境积玉山在咸丰县

  境高峻积雪经春不消其南一里曰十三盘山旁有黒洞俨若城门水从中流二里许始出门绕县

  北为青崖塞谷等溪其上又有一小洞伐木为栏明洪武中征蛮兵尝经此排楼山

  丰县境又有对山万峰山亦曰杉篁洞顶有池流为杉篁杉碧垒子等溪俱在县境七药山

  在利川县西一名七曜山与支罗所相近 按旧志七药山云在恩施县西四百馀里据前文恩施

  疆界东西距二百五十八里不应西四百里尚在境内又后文前江注在利川县境源出七药山则

  山之属利川明矣盖明以前利川隶施州卫而恩施为卫治明统志皆以施州为主名旧志当因此

  沿袭致误今移改天平砦山在利川县境又锦屏山上有凤池石旗山凤凰山狮子山

  龙冈山金紫山三万箐山王母城山俱在县境银山在建始县东一里石壁峻峭白色如银

  禄山在建始县东二十里方舆胜览山富有禽兽洞蛮恃为廪禄州基山在建始县

  东三十五里方舆胜览相传为旧业州文山在建始县南五里岩如笔架中峰孤秀若文字

  㸃明都御史林俊改名连珠山在建始县西十里五峰相连如贯珠石乳山

  始县西十五里山石层叠多生石乳旧志县在万山中多产麸金而产于石乳山者为最当阳

  山在建始县北五十里有一崖朝阳初出其光照耀故名瘦驴岭在恩施县西宋陆游

  诗所谓瘦驴岭在施黔闲也大石岭在恩施县东北二百里一名仙掌岭朝霞岭

  在咸丰县境又有猴子岭碧波峰在恩施县东北曲折逶迤苍翠层拥望之如波浪

  柱峰在宣恩县境通天岩在恩施县东十五里岩上有窍可以窥天下有深潭

  岩在恩施县南三十里高出群山上有真武庙俗呼为小武当班鸠崖在恩施县东一

  百八十里崖长五十里望之如城郭二仙崖在恩施县西南韩信坡在咸丰县境旧

  志相传信尝经此百节峒在恩施县南大龙洞在恩施县东十五里内有澄潭

  旱祷多应影娥洞在恩施县南十馀里日影水光相映境甚幽胜石通洞在恩施县

  西前有小㵎双城洞在恩施县北四十五里仙人洞在宣恩县境前江

  在利川县境源出七药山西南流会后江又西至马崖峡入四川重庆府彭水县界后江

  川县境发源泉口西流入前江夷水在恩施县北源出县西北锣锅堰东南流迳县城东北又

  东流入建始县界又东流入宜昌府长阳县界又东流入荆州府宜都县界今名清江后汉书西南

  夷传廪君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注今施州清江县水一名盐水源出清江县西都亭山水经夷水

  出巴郡鱼复县江东南过佷山县南注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登清

  因名清江也水又东迳建平沙渠县县有巫城水南岸山道五百里其水历县东出焉夷水自沙渠

  入佷山县水流浅狭裁得通船东迳难留城南又东迳石室又东与温泉三水合又东迳佷山县故

  城南南对长杨溪又东迳虎滩朝贡水在恩施县东源出宣恩县万里山北流入清江

  沟水在恩施县东白水河在恩施县南源出将军山流迳宣恩县界西南流入来凤

  县界又南流谓之漫水其上流亦名车溪亦谓之酉溪黑峒河在恩施县西南有二源一

  出咸丰县西南流过地坝砦迳普落溪西南流入四川酉阳州黔江县界亦谓之黔水一亦出咸丰

  县西南流至废龙潭土司东绕其南流至废唐崖土司界与迳普落溪者合流亦称唐崖河

  渡河在恩施县西南源出咸丰县东十五里龙洞口西北河在咸丰县西二十里有二

  溪合流下入山峒中龙驹河在建始县南四十里万顷湖在咸丰县境接四川酉阳

  州彭水县界红楠溪在恩施县东班鸠崖下北流入清江木里溪在恩施县东源

  出长望洞曲折数百里沿溪万山深僻旁有平地可耕灵阳溪在恩施县东其地与鹤峰

  龙平溪在恩施县东南合细沙溪黄连溪在恩施县南三十里巴公溪

  在恩施县南有二源一出药山一出城南三十里鼓楼山合于翠涛山下至城南二里入清江

  麟溪在恩施县南明统志源出卫西境诸山岩洞中奔流成溪至夏水极冷亦名冷水河迳客

  星山下又东北经城南东入清江金印溪在恩施县南源出银矿山东流合覆盆水又东

  合石板溪北流三十里入清江朱砂溪在恩施县西南二十里合黄连溪迳天成山石桥下

  又东北流入清江菖蒲溪在恩施县西南一百馀里源出东门山西流迳歌罗砦㑹黄姑

  溪下流合于酉溪旁多菖蒲因名黔黎溪在恩施县西南源出北荒九龙溪

  施县西南源出红崖山下东北流合清江一名甘平溪腰带溪在恩施县西五里源出西

  山流迳宜山下南入麒麟溪丹阳溪在恩施县西源出石乳山东流六十里入清江一名

   龙马溪在恩施县北一百里南流迳观音崖入清江相传牧马河滨产龙驹故名一名

   沱水一名带河九渡溪在恩施县北源出四川酉阳州彭水县石砫厅流入县界至都亭山

   下又东入清江居民多引水溉田通潮溪在恩施县东北南近连珠山源出大龙洞其水

   日消长如潮盘龙溪在恩施县东北方舆胜览在施州驿北马公泉下俗传昔有龙盘于

   细沙溪在宣恩县境源出东门山下流入龙平溪白凤溪在宣恩县境源出东

   门山流合酉溪名三江口弄罗溪在宣恩县境相近有车弄溪白沙溪在宣恩县

   境又有白石三花等溪下流俱入清江又石壁石板溪其旁有九曲溪合流入清江水溪

   凤县境源出后山绕县西而东南流至虎七溪入白水河又有达车溪芭蕉溪俱在县境两会

   溪在咸丰县境积玉山涧水所汇流也普乐溪在咸丰县境一名普落溪流入黑峒河

   革井溪在利川县境相近又有相应溪小溪在建始县南二十里自县北当阳坡发源

  绕南转西流入恩施县界注于清江亦名龙溪河王存九域志县有建始溪又有桐木溪皆在县北

  东流合小溪马公泉在恩施县北一里宋嘉祐中运使马某按部至州以城跨山不可凿

  井乃相视水脉以竹引此泉入城中公私赖之因立祠其上号马公泉又城北有宜泉味为县境诸

  水之瀑布泉在咸丰县境清水泉在咸丰县境有二色俱如蓝靛嘉莲

  池在恩施县治前旧名鼔角池端拱元年生嘉莲故名虾蟆池在恩施县南池多虾

  蟆方春水生辄跳踯出岸闲前趾变为羽随众禽飞去土人常得之雀网龙池在恩施县

  西北一百六十里相传有龙潜此

 ︹古迹︺盐水故城在恩施县东四十里隋书地理志清江郡盐水后周置县旧唐书地理志

  武德四年废盐水县开夷故城在恩施县北六十里北周置乌飞县隋改曰开夷寻省后

  复置唐省隋书地理志清江郡开夷后周置曰乌飞开皇初改焉唐书地理志施州清江义宁元年

   置开夷县武德元年省入故业州在建始县东元和志建始县南至施州一百三十里本汉

   巫县地后周以前无县邑建德三年于此置业州并置建始县贞观八年州废县属施州九域志建

   始县在施州东北九十七里方舆胜览故业州在今县东州基山下 按宋书州郡志晋初立建始

   县属建平郡太康五年省宋永初时亦有建始县寻废元和志谓后周以前无县邑盖未详考

   州废卫今恩施县治明洪武十四年 本朝雍正六年改为恩施县废忠孝安

   抚司在恩施县西南元置安抚司明因之隶施南宣抚司 本朝雍正十三年废上

   爱茶峒长官司 废下爱茶峒长官司俱在宣恩县境明宣

   德三年置二长官司隶东乡安抚司今裁废镇南长官司在宣恩县境永乐五年

   置隶施州卫今裁废揺把峒长官司在宣恩县境明宣德三年置隶东乡安抚

   司今废镇远蛮夷长官司 废隆奉蛮夷长官司

  在宣恩县境俱明宣德五年置隶东乡安抚司今裁废思南长官司在宣恩县境明

  成化后置隶高罗安抚司今裁废东乡土司在宣恩县境明洪武六年置安抚司隶施

  南宣慰司 本朝为东乡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高罗土司在宣恩县境明

  洪武六年置安抚司属忠建宣抚司 本朝为高罗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忠峒

  土司在宣恩县境明永乐四年置安抚司隶忠建宣抚司 本朝为忠峒土司隶施州卫雍正

  十三年裁废忠建土司在宣恩县境明洪武六年置宣抚司隶施州卫 本朝为忠建

  土司仍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木册土司在宣恩县境元置安抚司明玉珍改

  长官司明因之属高罗安抚司 本朝为木册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大旺土

  司在来凤县境明永乐五年置安抚司隶散毛宣抚司 本朝为大旺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

  废东流土司在来凤县境明宣德三年置长官司隶大旺安抚司 本朝为东流

  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腊壁土司在来凤县境明置长官司隶大旺安抚司

   本朝为腊壁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西萍蛮夷长官司在咸丰县

  境明宣德三年置隶金洞安抚司 本朝雍正十三年废龙潭土司在咸丰县境明

  洪武四年置安抚司属散毛宣抚司 本朝为龙潭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废金峒

  土司在咸丰县境明永乐五年置安抚司隶施南宣抚司 本朝为金峒土司隶施州卫雍正

  十三年裁废唐崖土司在咸丰县境明洪武六年置长官司隶施州卫 本朝为唐崖

  土司雍正十三年裁废剑南长官司在利川县境明宣德三年置隶忠路安抚司

  本朝雍正十三年裁废忠路土司在利川县境明洪武四年置安抚司隶施南宣抚司

   本朝为忠路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施王屯在恩施县南十五里方舆胜览东晋

  末桓诞窜蛮中自称施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城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

  乃施王屯馀址硝场在咸丰县北一百里明统志悬崖数千丈下有河渡其半崖一孔势若城

  门上产硝土月台在恩施县北碧波山舆地纪胜施州北门外有月台高三十丈其顶平方

  父老传云李白谪夜郎时常玩月于此

 ︹关隘︺五峰关在恩施县东二里连珠山下东门关在恩施县东南东门山

  武关在恩施县北胜水关在宣恩县境散毛关在来凤县境本名师壁峒

  元至元中置师壁峒宣慰司寻改宣抚司领师壁镇抚所师罗千户所至正中又立长官司四巡检

  司七明初复废为师壁峒今改为散毛关深溪关在咸丰县酉阳路口石乳关

  丰县石乳山上又建始县有石乳关在石乳山上石门关在建始县东一百三十里险峻

  路通巴东建阳关在建始县东南又野厢关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石城关

  始县西二十五里老鹰隘在恩施县西怀来峒隘在宣恩县境眀初蓝玉引

   兵至此受南蛮款附因名崔家坝巡司在恩施县东一百里接建始县桃园铺

   坝巡司在宣恩县南一百四十里东乡镇巡司在宣恩县南一百四十里

   峒巡司在来凤县西一百二十里张家坪巡司在咸丰县西南六十五里接四

   川黔江县界建南巡司在利川县西一百六十里干隆四十九年复设同知驻此

   坪堡巡司在利川县北六十里暗利砦在恩施县南一百里歌罗砦

   施县西南宋史地理志施州清江有歌罗永安细沙安边尖木夷平六砦方舆胜览歌罗砦本夜郎

   县故地唐置珍州乾德四年蛮酋珍州刺史田景迁内附纳土以酉江为界自是酉江以北夜郎县

   故地尽入施州水心砦在宣恩县水心山上覃山砦在宣恩县境七女栅

   在宣恩县境

  ︹津梁︺天生桥在恩施县东十五里下有溪通清江又四十五里有凌虚桥便冬桥

  在恩施县南麒麟溪上木桥七架长十五丈溪水冬落不便于舟桥以此名涌鲸桥

  施县西腰带溪上览胜桥在恩施县东北通潮溪口盘龙桥在恩施县东北盘龙

  通济桥在咸丰县境指阳桥在建始县北一里清平渡在恩施县

  东九十里又十里有东津渡南陵渡石信渡长滩渡在恩施县北门外又北百里有枝里

  龙溪渡在恩施县东北百里又二十里有麻姑渡

 ︹陵墓︺古巴蔓子墓在恩施县西北都亭山明统志周季世巴国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

  许以三城楚救巴巴国已定楚师请城蔓子曰藉楚之灵克缓祸难诚许是三城将吾头往谢城不

  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以上卿礼葬其头于荆门山之阳巴国葬其身于此巴公

  冢在恩施县南二里明统志俗传昔有巴国大栅王世葬于此历年虽多累累可辨蛮王

  墓在恩施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统志在卫城西南又城北都亭乡有岩高百馀丈岩腹有穴一

  十二皆藏柩之所相传为蛮王墓

 ︹祠庙︺竹王祠在恩施县东南东门山下祀夜郎侯磨嵯神庙在恩施县南里许方

  舆胜览磨嵯山本在黔州界极高蛮依为巢穴颇为边患蜀王击之屡𫉬神助故所在祀之

  山庙在建始县北门外

 ︹名宦︺︹唐︺南承嗣魏州顿邱人霁云子历施州刺史柳宗元称其服忠思孝无忝负︹宋︺

  寇瑊临汝人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先是戌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

  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复招谕高州刺史田彦伊子承宝入朝得给印𥿄为高州官族未几溪南蛮

  复内寇瑊率众擒其酋领戮之以白艻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李周冯翊人通判施州州

  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戌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任伯雨

  人调清江主簿郡守檄使莅公库笑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拒不受庞公

  孙武功人以䕃补施州通判崇宁中部蛮向文疆叛诏转运使王蘧领州事致讨公孙说降文疆

  而斩之蘧上功进三秩知涪州程公许宣化人李𡌴为制置使辟公许通判施州行户房公

  事节浮费疏利源民不增赋而用自足时诸将乘乱抄劫事定自危以重赂结幕府大将和彦威怀

  金宝以献公许以色却之彦威惭而退李庭芝应山人理宗时知建始县训农治兵选壮

  士杂官军教之期年民皆知战守善驰逐无事则植戈而耕兵至则悉出而战夔率下其法于所部

  ︹明︺谭朗然字子明茶陵人嘉靖初任建始县悉心爱民劝农桑时称循吏

 ︹本朝︺左其选夷陵州人康熙三年知建始县值城郭荒芜其选携一仆至县偕典史亲刈荆

  棘结茅以居绥辑流民数百人给牛种俾尽力𤱶亩民赖以𫎇业张冲太康人雍正癸丑进

  士知来凤县秉性醇厚多行惠政附郭西南多膏田冲导浚水源设甬道滋灌溉尝课农桑至乡每

  教以尊君亲上之义民咸欣乐不忍去庄纫兰惠安举人知来凤县嘉庆元年教匪滋扰

  县旧无城郭仓猝来犯遂被害典史山阴张安亦受伤投河死均   恩予优恤浦宝光

  无锡人嘉庆元年署来凤典史堵剿贼匪于宣恩之鱼泉阵亡   恩予加等议恤苏于

  洛河南进士知宣恩县嘉庆元年教匪陷来凤邑境贼党响应于洛诱擒其魁馀俱就抚以功晋

  同知嗣随营办理粮台卒于恩施之了木峪

 ︹人物︺︹元︺向廷芳施州人同从兄景仁征襄阳有功廷芳授夔路总管出征战死景仁领其

  众防守铁筑城城陷死之︹明︺陈矿施州卫人父隆楽善好施将死取人负券尽焚于庭矿性

  纯孝母疾虑不起陈刀凡上旦夕拜祷刀忽跃起乃自割左胁取肝方寸和粥进母纫其创母病遂

  愈及母殁哀毁骨立逾年亦卒童天申字禄所施州卫人由乡贡授蕲水训导张献忠陷城

  以身殉难赠国子监助教 本朝干隆四十一年   予祀忠义祠张森恩施人性至孝

  生而母目已昏及森长常以舌䑛之二十馀年母目复明

 ︹本朝︺陈世凯恩施人在云南军营不著兜鍪攻城身被数创不退卒拔其城军中号曰陈铁

  头官至浙江提督黄万全恩施诸生嘉庆二年教匪滋扰万全与同邑黄振万骂贼死

    予祀忠义祠

 ︹列女︺︹明︺谭氏恩施人明末土蛮肆掠谭被执行至竹王沱投水死邓宗欲妻唐

  氏恩施人贼至赋诗别夫自缢于忠建村

 ︹本朝︺李世杰妻崔氏恩施人夫亡守节又同县张益富妻陈氏何芳玉妻李氏杜菁

  年妻陈氏邓熙皥妻黄氏刘靖邦妻陈氏熊珍妻李氏陈昌夏妻王氏张氏李孝女俱乾隆年闲

  向先妻谭氏宣恩人青年守志又同县覃绍妻赵氏宋启湛妻李氏田榜妻屈氏

  覃致远祖母田氏田某妻赵氏陈维国妻刘氏宋寿山妻吕氏俱乾隆年闲 旌唐廷逢妻杨氏嘉

  庆年闲 旌王秀林妻袁氏来凤人守正捐躯又同县节妇覃璋妻吴氏龙名贵

  妻赵氏俱乾隆年闲 旌田振德妻向氏何显模妻吴氏嘉庆年闲 旌谭永韬妻覃

  氏咸丰人夫亡殉节又同县节妇蒋进明妻覃氏廖镅相妻田氏杨廷佐妻甘氏刘益侄女刘氏

  贞烈刘三姑俱乾隆年闲 旌蒋继孟妻周氏田景华妻萧氏俱嘉庆年闲 旌黄举妻

  牟氏利川人夫亡守志又同县谭永彝妻年氏牟元弼妻谭氏陈思任妻牟氏牟承睿妻向氏

  俱乾隆年闲 旌萧善德妻朱氏牟登岸妻谭氏郭漋光妻朱氏贞女李霜梅吴宗碧妻向氏嘉庆

  年闲 旌姚耀廷妻张氏建始人夫亡守节有强暴欲娶之自缢死又同县龙鳞金

  妻谭氏于天晟妻黄氏黄大胜妻向氏何𠃔俊妻李氏冉尔俸妻孙氏向友干妻陈氏杨加秀妻于

  氏黄加隆妻向氏王端周妻杨氏孔文妻黄氏何其全妻向氏黄兴福妻孙氏喻国仕妻高氏向登

  义妻黄氏吴洪泰妻汤氏杨君诚妻吴氏龙鳞九妻向氏李永校妻刘氏黄天桂妻宋氏唐达先妻

  吴氏刘曰桢妻于氏刘琼妻冉氏郑文会妻张氏张天福妻蒋氏黄仑妻孙氏龙相妻董氏车瑞妻

  萧氏向大琮妻于氏向干妻邓氏俱乾隆年闲旌张光宗妻李氏江业妻龙氏冉大潮妻黄氏李

  润妻夏氏陈嘉品妻鄢氏黄文相妻申氏刘世选妻汪氏龙泽芝妻向氏于廷驹妻向氏尚学登妻

  李氏张传智妻刘氏张传柱妻卢氏嘉庆年闲 旌

 ︹土产︺金明统志建始县出铁 漆 桐油 蜜蜡 葛布

  府志俱建始出茶 椒施州卫志俱卫境出黄连明统志建始出










                          前纂修官罗家彦恭 纂

                          总纂官廖鸿藻恭覆辑

                          校对官叶志诜恭校

大清一统志

 荆门直隶州在湖北省治西北六百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东至安陆

  府钟祥县界八十里西至宜昌府东湖县界二百一十里南至荆州府江陵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

  襄阳府宜城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安陆府潜江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荆州府宜都县界一

  百五十里东北至安陆府钟祥县治九十里西北至襄阳府南漳县治三百里自州治至 京帅三

  千二百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之域汉置编县属南郡后汉因

  之晋安帝分置长宁县并置长宁郡宋明帝改郡

  曰永宁属荆州齐置北新阳郡以长宁县属焉后

   周二郡俱废隋开皇十八年改长宁曰长林属南

   郡唐武德四年置基州七年州废属荆州贞元二

   十一年分置荆门县亦属荆州五代梁时高氏建

   荆门军宋开宝五年移长林县于郭下熙宁六年

   军废以长林县属江陵府元祐三年复置荆门军

   端平三年移军治当阳以长林为属县元至元十

   四年升为府十五年移治古荆门城降为州属荆

   湖北路明洪武初以州治长林县省入属荆州府

  嘉靖十年改属承天府

  国朝初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升直隶州领县二

   当阳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本州界七十

   里西至宜昌府东湖县界七十里南至荆州府枝江县界六十里北至远安县界八十里东南至荆

   州府江陵县治一百五十里西南至荆州府宜都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本州治一百二十里西北至

   远安县治七十里汉置属南郡后汉晋宋齐皆因之北周置平州析当阳置漳川县隋开皇七年

   平州为玉州寻废州及漳川县仍属南郡唐武德四年复置平州六年改曰玉州八年州废县属荆

   州五代因之宋开宝五年改属荆门州熙宁六年复属江陵府绍兴十四年省县入长林十六年复

   端平三年为荆门军治元至元十四年为荆门府治十五年府移至长林降为州县仍属州明洪

   武初属荆州府后改属荆门州十三年复置嘉靖十年随荆门州属承天府 本朝初属安陆府干

   隆五十六年属荆门直隶州远安县在州西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

   百一十五里东至本州界七十里西至宜昌府东湖县界五十里南至当阳县界十五里北至襄阳

  府南漳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当阳县治七十里西南至东湖县界五十里东北至南漳县治一百八

  十里西北至南漳县界八十里汉临沮县地属南郡晋属襄阳郡南北朝宋仍属南郡文帝时析置

  高安县属汶阳郡齐因之后移汶阳郡来治北周改县曰远安隋开皇七年郡废县属夷陵郡唐属

  峡州五代及宋因之元属峡州路明属夷陵州隶荆州府 本朝因之雍正十三年改属荆州府干

  隆五十六年属荆门直隶州

 ︹形势︺环列重山带绕大泽介荆襄两大闲距江陵以

  抵汉水连鄢郢而控巴蜀张帅中鼓楼记东连鄢郢为之

  襟带西控巴峡扼其咽喉荆门军记南捍江陵北援襄

  邓东据随郢之胁西当光化夷陵诚四集之地

  倚云梦连巫峡据襄阳之阻通沮漳之利

 ︹风俗︺民愿士淳易于开导陆象山集荆门俗尚缁黄自陆

  九渊知军后风俗丕变颇知礼义

 ︹城池︺荆门州城周四里有奇门五宋嘉熙中陆九渊筑明初改建石城 本朝顺治五年

  康熙五年二年屡修当阳县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水门五明成化中筑正徳初甃石

  万历初修复于城外浚濠 本朝康熙四十四年雍正五年嘉庆元年重修远安县城

  周四里有奇门四有濠明成化中建本朝顺治十一年乾隆三十四年重修

 ︹学校︺荆门州学在州治南明洪武二年因宋元旧址建 本朝乾隆十四年修入学额数

  十七当阳县学在县治西元建在玉阳山明嘉靖二十五年迁九子山万历八年又

  迁西门外三十五年始迁今所 本朝乾隆十四年嘉庆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三名远安

  县学在县治北旧在亭子山下 本朝康熙五年迁建今址四十年修入学额数八名𧰼

   山书院在荆门州西𫎇泉南明建后毁 本朝顺治十五年重建𮞉峰书院

   阳县 本朝康熙十七年建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七千五百七十六今滋生男妇共八十万八千二百八名口计一十七万六百

   三十九户

  ︹田赋︺田地山塘一万六千二百四顷一亩四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九千六百八十三两五钱一

   分六釐南粮七千一百四十九石三斗六升三合二勺漕粮七百七十九石九斗有奇

  ︹山川︺东山在荆门州东一里一名东堡山又名文峰明统志上有楚望亭亭侧有塔多题咏

   伯夷山在荆门州东二十里又东二十里有百顷山舆地纪胜上有三峰有温泉冷泉

   女山在荆门州东二十里明统志相传昔有七仙女于此围棋其迹尚存绿麻山

   门州东南一百三十里俗呼为桃李山前有绿麻寺旧址子推山在荆门州南舆地纪胜在

   长林县南三十里上有子推庙荆门山在荆门州南三十里上合下开其状如门龟山

   在荆门州南三十里虎牙山在荆门州西南三里名胜志荆门山在城南虎牙山在城西各

   去五里其山乱石巉岩上合下开有如虎牙重门之状旧设虎牙关州志孟子港水出焉𫎇山

   在荆门州西一里一名象山一名硖石山又名泉子山明统志上有澄源阁信美浴沂浮香潜玉漱

   玉五亭皆游憩之所州志山半有陆九渊讲经台西山在荆门州西三里一名西堡山明统

   志上有仙人洞杏子山在荆门州西十里舆地纪胜其顶旧有杏树千株屏风山

   在荆门州西北四里绝顶平衍中有二泉宋开禧闲郡守李直炳徙居于此武陵山

   门州西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乐郷有武陵山舆地纪胜在利阳县西三十里今曰武陵大谷通志

   又有金薄山在武陵山西五里有石层叠如云母仙居山在荆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舆

   地纪胜五代属乐乡今在长林县北一百二十里其峰横跨石壁闲流泉出其下(⿱艹石)神仙所造故名

   石人山在荆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中城山在荆门州西北一名都亭山寰宇记

   乐乡县有都亭山上有城垒极峻拔舆地纪胜在长林县北一百二十七里磨林溪之东磨剑

   山在荆门州西北九十里舆地纪胜有秦王磨剑石白崖山在荆门州北三十五里一

   名白峰山舆地纪胜即灵鹫山之首南麓有泉曰南泉溉田千亩相近有马仰山其麓有洞曰黒龙

   鸡头山在荆门州北六十里一名偏角山相近有大名山𧰼河山在荆门州

   北七十里下有泉是为象河之源㫰台山在荆门州北一百里官堰河源于此又北二十

   里有火烧山灵鹫山在荆门州东北三十里接钟祥县界下有龙潭流长五里迳利河口

   入汉舆地纪胜灵鹫山在长林县北有穴名龙洞深五里有石台甚高春月有声如钟鼓管龠明统

   志宋熙宁中山泉溢有髹器纺车流出志字曰嘉州盖泉与蜀通也其上有洗心堂郡守陈垓所作

   许由山在当阳县东十里沮水与玉泉山水㑹于其前广福山在当阳县东四十五

   里淯溪源出于此三星山在当阳县东六十里下有三星寺寺前有三井相传唐僧一行

   居此凿以禯三星此井其遗迹也圆台山在当阳县东六十里一名灵台山朝阳

   山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麦城沮漳夹流人烟绣错又镇头山在县东南合溶渡口上有池四时

   紫云山在当阳县东南百馀里县志元无闻和尚诵金刚经有紫云现故名秣马

   山在当阳县东南一百二里旧名马山相传关忠义督荆州时秣马于此紫盖山

   阳县南五十里荆州记紫盖山有名金每云晦日辄见金牛出食光照一山即金之精耳唐书地理

   志当阳有南紫盖山北紫盖山寰宇记南北紫盖山在县南八十里南者与覆船山相接二山顶上

   方而四垂若伞盖状林石皆绀色上有丹井彩水出山下甘碧异于常派柴紫山在当阳县

   南五十里舆地纪胜与紫盖山相连凤凰山在当阳县西四里名胜志其下为丹溪水所迳

   因名丹鳯溪王泉山在当阳县西三十里本名覆舟山亦名堆蓝山唐李白集荆州玉泉

   寺近清溪诸山山洞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水边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名胜志玉泉山初名覆船

   山自智𫖮居之始易为玉泉县志山下有玉泉寺寺东有显烈山又里许有智者洞洞左有寒亭旧

   址亦名翠寒山山中有兽状如鹿上下陵谷如飞每鸣于㵎谷则雨鸣于冈阜则高轩过验之不爽

   玉阳山在当阳县西北一名仲宣台县之主山也其麓有真武洞青溪山在当阳县

   西北三十里跨远安县及襄阳府南漳县界有鬼谷洞相传为鬼谷子隐处水经注盛宏之云稠木

   旁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将军山在当阳县西北七十里接远安县界铁山

   在当阳县西北舆地纪胜接远安县界旧产铁九子山在当阳县北十里上有九峰其麓有

   仙姑龙泉山在当阳县北十五里山后有远公洞相近有山曰九女厢土人凿石为数

   十穴以避兵绿林山在当阳县东北后汉书刘圣公传新市人王匡王凤众数百人藏于

   绿林中注绿林山今在荆州当阳县东北方山在当阳县东北四十里漳承上俗名丰山上有

   宋唐介读书台泥水溪山在远安县东三十里又东五里有茅坪山云梦山

   安县南六十里崔嵬高拔上有演武峡召将台百井山在远安县西南寰字记山高三千五

   百丈有清泉数十汲之可饮因名 按县志百井山一名太平山在县西北一百里极高广多井泉

   与寰宇记方位不同盖别一山也鸣凤山在远安县西北五里峰峦耸秀为县之镇上有

   泉甚清洌山半有石如龟蛇状相传宋宝祐间有凤鸣鼎新之䜟因名鹿溪山在远安县

   西北十五里一名云门山中有招仙岩舆地纪胜在县西六里鹿苑寺侧山皆鹿疃梁居士陆法和

   栖隐焉石龛犹存 按北史陆法和传法和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之紫石山疑即鹿溪山也

   通河山在远安县西北七十里湖水山在远安县西北八十里亭子山

   在远安县北十五里上有旧城址土人称为旧县市神马山在远安县北三十里山有白石

   如马唐书地理志夷陵郡远安有神马山本白马山天宝元年更名已公岭在当阳县西二

   十里五代僧齐已结庐其下楞伽峰在当阳县西南玉泉山东七里夹道植松因名七里

   太子冈在荆门州东五里明统志元文宗自潜邸归即位尝驻此冈后人因名

   竹冈在荆门州北五十里舆地纪胜在故乐乡县之北佛耳岩在当阳县西北二十

   里俯临沮水两壁石状多𩔖耳形又西十里为七孔岩相近又有一音寺岩为玉泉中路铁人

   谷在当阳县北七十里舆地纪胜在沮水北山谷闲有四石色如铁状如人罗汉谷

   安县西北五十里有石如罗汉内有水源土人引以灌田傍有洞多芝兰名芝兰洞洞西瀑布高百

   丈有泉曰鱼泉白龙洞在荆门州北五十里洞门高丈馀旱祷多应当阳县北六十里亦有

   白龙洞峭壁临溪中洞作三窟高旷十馀丈清泉下注为白龙溪之源土人构阁其中潭清

   洞在荆门州北一百二十里有泉溉田甚溥百家洞在当阳县西北二十里洞悬沮水之

   浒怪石临溪游者攀萝而上下有深潭潭旁𨺗逼无径由山岭委折而入最幽𥴦高家洞

   在当阳县北五十里手板岩岩左有南台北台二洞相近有卧龙洞山顶有穴高广十馀丈中有清

   老龙洞在远安县东十五里仙居洞在远安县南六十里舆地纪胜即鬼谷子

   隐处相近有金龙洞即投金龙之所钟乳洞出锺乳观音洞在远安县西十五里石壁耸峙

   颇称奇胜又西五里有甘霖洞石洋河源于此通天楼洞在远安县西三十里高圆如镜

   有潭旱祷多应红岩洞在远安县北五十里中有泉溉田千馀顷呼儿洞在远安县

   东北三十里高峻深䆳明季土人执火深入见石壁上有井记掘之水即涌出可饮百馀人

   水自安陆府钟祥县界南流入荆门州界安陆府志汉水过安陆府城又南流六十里至石牌镇

   入荆门州境至沙阳渡口东流一百里入京山县境州志汉水在州东九十里自州之马良山至沙

   洋新城萧家口滨汉为塘权水源出荆门州西东流迳州南又东流至安陆府钟祥县界安陆

   府志源出荆门州西𫎇山迳太子冈为曹将军港迳内方山流迳古权城又东入汉建水

   门州东南今名建阳河一名大漕河源出龟山南流入荆州府江陵县长湖寰宇记建水在南郡北

   角田村去城一百里洈水在当阳县东水经注漳水又南洈水注之山海经曰洈水出东北宜

   诸山南流注于漳水 按水经注所言洈水以其地考之河溶东南洋子港流花垱界溪港诸水当

   玉泉水在当阳县西南俗名金龙池在玉泉寺阶东其东翠寒山下珠泉出焉每鼓掌

   泉如串珠而上西流与玉泉合折而东迳已公岭又东迳县城合沮水沮水在当阳县北自

   远安县东南流迳县北又东南流迳县东合漳水入荆州府江陵县界水经注沮水东南迳汶阳郡

   北南迳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又屈迳其县南又东南迳当阳县故城北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

   又南迳麦城西又南迳楚昭王墓又南与漳水合又东南迳长城东寰宇记沮水迳当阳县北十馀

   里东南流一百里入沱江安陆府志沮与漳合俗名河溶有金沙滩流沙灿然如金漳水

   阳县东北自襄阳府南漳县南流迳县东又南合于沮水水经注漳水西南迳编县南又南历临沮

   县之章乡南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于当阳县之东南百馀里而右㑹沮水县志漳水出沙

   倒湾入沮水下流分为二支一支南迳枝江县界与沱水合入江一支迳万城由江陵县入江

   水在远安县北八十里源出鸡头山石穴中土人以竹木为枧引水灌田故名直江

   门州东南一百六十里明统志南流入潜江界平塘湖达三湖以合沔水名胜志直江有渠溉田百

   顷长而且直又名直渠古绿麻县及新城俱设于此沱江在当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接荆州

   府枝江县界大江分流东与沮漳合竹陂河在荆门州东东流入汉滕河在荆门州

   东南一百里一名藤湖𧰼河在荆门州北七十里源出象河山东流入汉官堰河

   在荆门州北一百里源出㫰台山东流入汉通天楼河在远安县西二十里源出通天

   楼洞东流入沮水又四十里有香桥河源出百井山又石洋河在县北源出县西二十里之甘霖洞

   环城西北二里许东入沮水乔母湖在荆门州东南七十里又东南十里为小江湖

   粮湖在荆门州东南一百六十里周广二十里中有九十九汊汊在荆门州东南

   二百里青塜村长湖在荆门州东南二百里东寨村藻湖在荆门州南一百三十里有后

   港合诸陂泽水东流入焉天津湖在当阳县东南沮漳合流汇而为湖又东南有滋泥湖菜

   淯溪在当阳县东南流入漳水白龙溪在远安县东十五里源出老龙洞流迳旧

   城东南入沮水又东十五里有泥水溪亦出山穴西入沮水青溪在远安县西南鬼谷洞东

   一作清溪水经注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源也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

   青溪为名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又东流入于沮水寰宇记清溪在县南六十五里鬼谷先生传云

   楚有清溪下深千仭其水灵异灵水溪在远安县西北十五里源出山洞有深潭以石投之

   作金鼓声东至谈家渡北合沮水又县东北四十里有福河溪源出福河山西流入沮水鸡鸣

   㵎在荆门州北一百二十里接襄阳府宜城县界孟子港在荆门州西南明统志唐孟浩

   然尝往来于此府志源出虎牙关流迳建阳驿入三湖子胥港在当阳县东南麦城磨城

   之闲一名晋寓港昭溪港在当阳县北县志相传楚昭王返国与宫女济此润乡

   洲在荆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接荆州府江陵县界凤凰洲在远安县北鳯凰山下旧

   志云以唐韦皋作令时鳯集故名 按唐书皋未尝令远安唯韦丹曾选峡州远安令以让其庶兄

   亦不知庶兄为谁也白龙潭在荆门州西𫎇山北一里潭有白龙见则雨岁必丰金龙

   潭在当阳县北二十五里明统志宋徽宗时建明堂来取此水投金龙镇其中故名胡安国故居

   在其上县志旁有别流名红泉龙潭在远安县西南十馀里𫎇泉在荆门州西𫎇山下

   舆地纪胜在军城西硖石山之麓南曰𫎇泉西北曰惠泉每昼夜两潮水溢数寸明统志𫎇泉水尝

   寒惠泉水尝温宋知州彭乘为三沼延其流至竹陂河入汉江南泉在荆门州北二十里源出

   灵鹫山灌田千顷珍珠泉在荆门州东北三十里滥泉在远安县西青山水经注

  临沮县青山东有滥泉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㧞之辄

  能暴熨斗陂在当阳县东南县志源出绿林山流迳圆台山南汇为熨斗陂宋绍熙中

  郡守吴猎尝过走马湖熨斗陂之水于县西北以限戎马往来今麦城东南十馀里有走马堤高数

  仭即走马湖之堤也天井池在荆门州𫎇山西距䝉泉十五里水行地中与白龙潭相通

  淬劔池在当阳县北四十里地近昭溪港村落皆以錬铁为业古墩尚存仰天池

  在远安县西北一百三十五里义井有二一在荆门州北三里元至顺闲州守田温凿一在远

  安县北旧治前响井在荆门州北街旁有石岩汲井响如鼓

 ︹古迹︺绿麻故城在荆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西魏置隋改名章山唐初省隋书地理志竟

  陵郡章山西魏置曰绿麻及立上黄郡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县改名焉舆地纪胜图经云西魏平

  汉东立基州及章山郡在汉水之东隋废更以绿麻为章山在汉水之西州志废绿麻县今为沙洋

   镇相近有绿麻山麻城铺皆袭绿麻旧名编县故城在荆门州西汉置县晋隆安中移冶

   而此城废寰宇记晋隆安五年立武宁郡于故编县城 按水经注县旧城东北一百四十里自西

   南高阳城移治许茂故城高阳城在荆门州界许茂城在襄阳府南漳县界长宁故城

   在荆门州西北宋书州郡志永宁太守晋安帝侨立为长宁郡宋明帝以名与文帝陵同改为永宁

   领县长宁隋书地理志南郡长林旧曰长宁县开皇十一年省长林县入十八年改曰长林旧唐书

   地理志长林武德四年属甚州七年还属荆州寰宇记长林开宝五年改属荆门军移县治之故县

   长林故城在荆门州北晋置属武宁郡隋省入武宁旧唐书地理志长林县晋分编

   县置以其有栎林长坂也寰宇记晋隆安五年史桓元立武宁郡于编县故城其属有长林县与

   郡俱立昔时武宁至乐乡数十里中拱木修竹隐天蔽日长林盖取此名乐乡故城

   门州北九十里晋置县属武宁郡宋因之后魏置鄀州隋属竟陵郡唐属襄州五代周并入宜城宋

   书州郡志武宁太守晋安帝隆安五年桓元以沮漳降蛮立领县乐乡隋书地理志竟陵郡乐乡旧

   置武宁郡西魏置郡州开皇七年郡废大业初州废旧唐书地理志晋于合城郡置乐乡县武德四

   年置鄀州贞观八年废鄀州以乐乡属襄州寰宇记乐乡县周显德二年并入宜城开宝五年割属

   荆门当阳故城在今当阳县东汉书地理志南郡当阳水经注当阳县城因冈为阻

   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百四十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县志汉当阳初治东城后移治玉阳山

   南半里明初移治方城洪武十三年以水患复还旧治临沮故城在当阳县西北汉置

   县属南郡后汉因之晋属襄阳郡宋齐仍属南郡隋省唐复置寻省属当阳水经注沮水南迳临沮

   县西又屈迳其县南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旧唐书地理志当阳武徳四年置平州领临沮县六年

   省入当阳通典汉临沮侯国故城在今当阳县北远安故城在今远安县北宋置高安

   县并置汶阳郡北周迁治改名远安而此城废南齐书州郡志桓温平蜀以临沮西界水陆纡险行

   迳𦆵通南通巴巫东南出州治道带蛮蜑田土肥美立为汶阳郡以处流民水经注沮水又东南迳

   汶阳郡北即高阳县界郡治锡城县居郡下故新城之下邑义熙𥘉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隋书

   地理志夷陵郡远安旧曰高安置汶阳郡周改县曰远安开皇七年郡废县志后周迁治于亭子山

   下在县北十五里元末兵毁明天顺七年重修成化二年刘千斤石和尚作乱城毁四年讨平之迁

   治东庄坪在县东十里崇祯七年复毁于寇十三年始移今治安居废县在当阳县东六

   十里隋书地理志南郡当阳梁置安居县开皇十八年改曰昭邱大业初改曰荆台寻废入县志今

   谓之安居乡古宛城在荆门州南六十里旧志魏立荆州理宛城即此也驴城

   阳县东南四十馀里相近有磨城水经注沮水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传云子胥造驴磨二城以攻

   麦邑寰宇记荆州记云麦城东有驴城沮水之西有磨城皆子胥所筑以攻麦城谚云东驴西磨麦

   城自麦城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水经注沮水南迳麦城西元和志麦城在当阳县东五

   十里寰宇记相传楚昭王所筑司马光通鉴建安二十四年关某闻南郡破西保麦城糜城

   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地名八渠城壁巍然方城在当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相

   传唐郭子仪筑旁有秣马山明初尝移县治此南襄城在远安县北九十里古南襄郡在今

   南漳县界此城相近取以为名明时为豫备仓今废蓝口聚在荆门州北后汉书郡国志南

   郡编有蓝口聚又王常传常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长坂在当阳县东北蜀志

   张飞传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拒水断桥

   瞋目横矛敌无敢近者舆地纪胜长坂在当阳东北二十里章乡在当阳县东北三国吴志

   吕𫎇传关某走麦城西至章乡水经漳水东过章乡南五凤堆在当阳县南任昉述异记

   当阳县南有龙川鳯引汉武时八龙五凤常游于此亦呼为五凤堆云梦宫在荆门州西汉

   书地理志南郡编有云梦宫仲宣楼在当阳县东南荆州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

  作赋水经注漳水南迳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 按仲宣楼荆州记以为当阳

  城楼水经注以为在麦城唐刘良文选注以为在江陵明王世贞以为在襄阳诸说不同荆州记撰

  自盛宏之去汉较近必于所据读书堂在荆门州东南东山下名胜志宋孙何与弟仅读书

  于此相继擢大魁政和间朱震与弟巽读书于此亦俱成名洗心堂在荆门州西𫎇泉北

  即旧皇华馆宋绍兴中参政王嗣建喷玉亭在荆门州西一里𫎇泉上宋绍兴中观察张垓

  増葺环以巧石徙巨石中流助泉激射宛如喷玉故名白社在荆门州南一百二十里名胜

  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唐都官郑谷常居于此春申君故宅在荆门州东南

  二百里元时立站于此

 ︹关隘︺虎牙关在荆门州西三里势极险峻乐乡关在荆门州北八十里建阳

  镇巡司在荆门州南九十里兼管驿丞事石桥镇巡司在荆门州北六十里

  兼管石桥驿河溶镇巡司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旧名合溶市沮漳二水至此合流

  新城镇在荆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宋末吕文焕筑新城即此旧设巡司今裁

  洋镇在荆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汉水上旧设水利同知乾隆五十六年以州同改驻

  居口镇在荆门州西一百二十里仙居山口为往来要道旧设巡司今裁乐乡镇

  在荆门州北九十里即乐乡故城王存九域志长林县有乐郷镇荆门所在荆门州南九

  十里今裁宜门所在荆门州北一百三十里今裁百宝砦在当阳县北五十里

  金砦在远安县境有把总驻防漳河口在当阳县北一百里旧设巡司今裁大汉

  口在远安县北三十五里相近有小汉口皆高岩绝壁下有小径通荆门州相传皆关忠义屯兵

  南襄堡在远安县北九十里安洋坪在远安县北五里

 ︹津梁︺平政桥在荆门州西南𫎇惠桥在荆门州西惠政桥在荆门州北

  朝天桥在当阳县东十里普通桥在当阳县东六十里玉阳桥在当阳县

  西二里元至大中建太平桥在当阳县西六十里倒流桥在当阳县东北六十里舆

  地纪胜即张飞据水断桥之所济民桥在远安县东迎恩桥在远安县南又南有

  青溪桥北有延寿桥建阳渡在荆门州南九十里乐乡渡在荆门州北九十里

  家渡在远安县南谭家渡在远安县北

 ︹堤堰︺王家堤在荆门州东沙洋堤在荆门州东南一百四十里汉水上亦名绿麻

  堤与潜江县高氏堤相接朱家湾堤在荆门州境又滩江堤郑湾潭堤俱 本朝雍正六

  年发帑修刘马渡月堤在荆门州境 本朝乾隆四十六年鲤鱼潭堤

  在荆门州小江湖内 本朝嘉庆元年仙人古月堤在荆门州境接安陆府潜江县

   本朝嘉庆二年修杨家脑月堤在荆门州境 本嘉庆四年胥寓港

  堤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曹家口堤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滋泥湖堤

  在当阳县东南六十里方城堤在当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长堤在当阳县境自

  西北至东南明嘉靖十一年于城东北隅筑石堤以捍沮水不数年圯隆庆四年于沮水北二里许

  开河故道径达合溶市因筑长堤于南岸更筑新堤于城西北长一百五十里古堰在当阳县

  东北县境以堰称者凡九十有二土人藉以潴水溉田甚广旧为官堰明天启闲变价充饷遂为民

  东庄坪堰在远安县北县境有二十五堰安洋坪等十一塘皆荒圮今修复

 ︹陵墓︺︹周︺左伯桃墓在荆门州西南九十里明统志昔羊角哀与伯桃为友闻楚平王贤

  而归之道遇雪度不能俱生乃并衣与角哀伯桃入树死角哀至楚为上大夫王以伯桃贤备礼葬

  之角哀不忍已荣自尽因附葬焉楚昭王墓在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水经注沮水南迳

  楚昭王墓东对麦城王仲宣登楼赋云西接昭邱是也文选李善注荆州图记曰当阳东南七十里

  有楚昭王墓所谓昭邱︹汉︺娄扈墓在荆门州东三里州志娄扈汉将军也墓在州东南

  耕者于墓旁𫉬金银器︹三国︺︹汉︺关忠义墓在当阳县西十五里︹宋︺胡渊

  墓在当阳县北漳滨乡文定公安国之父︹元︺聂炳墓在当阳县西十五里

 ︹祠庙︺龙女庙有二一在当阳县西北青溪山宋朱震崇封龙女记政和四年荆门夏旱祷昭

  灵龙女祠下雨随至属县霑足诏易庙号曰灵贶封通惠顺济夫人一在远安县南云梦山金龙洞

  相传宋景德五年京师旱遣使致祭投金龙乃雨羊角哀祠在荆门州西南九十里今

  名羊角寺关帝庙在当阳西十五里有司春秋致祭张桓侯庙在当阳县东北

  六十里倒流桥又县东北五里官桥有张赵祠祀汉张桓侯飞赵顺平侯云云威显庙

  门州平安市祀张桓侯子绍孙遵蜀志张飞传飞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

  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战死韦公祠在远安县北祀唐韦皋岳忠武王祠

  在荆门州南七十里新店镇陆文安公祠在荆门州西门外明建祀宋儒陆九渊

  胡文定公祠有二一在荆门州南一在当阳县北十五里祀宋儒胡安国三贤

  祠在荆门州城南祀陆九渊胡安国朱震昭忠祠在荆门州城内嘉庆八年奉

  敕建祀军营阵亡兵勇

 ︹寺观︺唐安寺在荆门州西一里象山麓唐建明末毁 本朝顺治中重建上泉寺

  在荆门州北三十里一名灵鹫寺又名广济庵晋建偏角寺在荆门州北七十里唐灵济禅

  师至此卓锡涌泉后建寺今泉尚存慈化寺在当阳县东南三十里唐黄龙禅师建

  泉寺在当阳县西三十里玉泉山隋开皇中建有碑方舆胜览陈光大中浮屠智𫖮自天台飞

  锡来居此山殿前有金龟池大通寺在当阳县西三十里玉泉山晋建龙泉寺

  在当阳县北十五里晋惠远法师所建淯溪寺在当阳县东北四十里晋惠远法师建后

   毁明永乐十三年重建青溪寺在远安县西南六十里云梦山唐建宝华寺

   安县西三十里甘霖洞旁宋隆兴闲建有八景寿隆寺在远安县东北三十里元大徳闲建

   寺后有洞深里许岁旱祷雨有验永兴观在当阳县东门外唐元和中建于县治东宋废

   明天顺初重建于此粲霞观在当阳县东唐睿宗女玉真公主建名胜志粲霞观碑陈宗逊

   撰庾远书元妙观在荆门州东明初建

  ︹名宦︺︹汉︺冯野王上党潞人宣帝时当阳长以治行闻︹梁︺臧严东莞莒人历武宁郡

   守郡界蛮左前郡守尝选武人以兵镇之严独以数门人单车入境群蛮悦服︹隋︺元寿

   洛阳人开皇中基州刺史有公廉之称房彦谦清河东武城人仁寿中鄀州司马州久无

   刺史州务皆归彦谦有异政︹宋︺李参须城人仁宗时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伐竹并税簿

   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馀募商人与为市

   遂除其害洪适鄱阳人高宗时知荆门军应诏上宽恤四事轻茶额钱他州代贡礼物辟试闱

   以复旧额蠲官田令不种者输租吴昉高宗时知荆门军盗起鼎州攻荆门防御兵败昉死

   之诏谥英愍立庙以祀陆九渊金谿人光宗时知荆门军民有诉者即为酌酒决之而多

   所劝释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俗惟不可训者始寘之法申严保伍之法群盗屏息荆门

   为次边而无城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増旧用

   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而铜有禁复今贴纳九渊曰既禁之矣又使之输耶尽蠲之逾年政行

   令修民俗为变周必大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谢徽明弋阳人枋得伯父以特奏恩为

   当阳尉摄县事时天基节上寿元兵掩至徽明战死二子趋进抱父尸亦死杨大异

   人为远安尉邑有峒冦扰民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大异以一仆负告身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

   至赋露刅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自新乃留告身为质偕其巨魁数辈出降︹元︺

   张彦文保定人至正中当阳尹县治初创彦文安辑人民户口繁息孜孜以兴学教士为务

   聂炳江夏人至正中知荆门军淮汉贼起荆门不守炳募土兵七万复荆门又与四川行省平

   章政事耀珠复江陵其功居多既而蕲黄安陆之贼合兵来攻荆门炳率孤军昼夜血战援绝城陷

   为贼所𮜿极口骂不绝贼支解之 耀珠旧作咬住今改正毕逊知远安县清廉爱民后人

   建祠祀之︹明︺应伯和洪武中知荆门州廉介仁惠人怀其德陈厚乾州人景泰中

   知荆门州尝夜微行察民隐有老妪呼女取浊酒女误发他瓮𥬇曰此酒甚清如陈州守何谓浊耶

   厚过适闻之明日召妪曰尔女之言殆妄矣妪曰非独幼女言之行道皆知之也姜英

   人成化中知当阳县莅事公勤临民平易惠政甚多赵麟贵池人宏治七年知远安县尝令民

   以输粟赎刑比九年积粟九万石后歳歉赖存活者甚众苏大成宁都人万历初知远安县

   置义仓以备饥馑诸不便民者辄与蠲罢断狱无𡨚孙自强高淳人万历间知远安县有大

  盗结连川湖互为窟穴自强以计擒获民患始息石琢玉范县人崇祯中知荆门州时城

  甚卑狭寇氛猖炽琢玉悉力守御流贼屡攻不能下寇退修城雉堞屹然区怀瑞广东人崇

  祯中知当阳县流贼大队攻城民皆惧怀瑞从容应敌贼遁去卢学古夏县人承天府同知

  署荆门州事崇祯十五年闯贼寇荆门坚守三昼夜城陷骂贼剖腹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学古守城时有学正黄州张效芳训导黄冈程之奇亦盟诸生于明伦堂佐之遂同遇

  沈方桐乡人荆门州同知崇祯十五年闯贼至城陷不屈遇害一门十八人皆死之 本

  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本朝︺孙茂槐莱阳人顺治初知当阳县单𮪍赴任身衣皂绨多补缀甫下车瘗遗骼招抚流

  亡时县少牛人负耒耜茂槐见辄下马流涕诸生不能自存者给之食且助丧具蠹民者立毙杖下

  流寇馀党周国西等盘踞县西北茂槐剿平之以病卒官周㑹隆濮州人顺治间知远安县

   周酉儿倡乱邑故无城㑹隆请赀修筑团练郷勇与官兵讨平之为政尚宽仁抚字凋残民赖以苏

   黄仁四川大竹人乾隆举人知当阳县嘉庆元年缉捕本境教匪穷究党羽贼纠众来劫城陷

   被𢦤事   闻照知州例   赐恤同时典史马栋及妻胡氏投缳死训导萧文灿坠楼死后

   官兵攻复当阳千总王福力战中枪死恤荫各有差金廷勲大兴人建阳驿巡检嘉庆三年

   教匪至境廷勲率乡勇剿捕力竭被𢦤事   闻加等   赐恤夏永谦丹徒人河

   溶巡检嘉庆三年教匪入境永谦偕次子存宽率乡勇剿捕陷阵死妻周氏长媳陆氏次媳程氏二

   孙及婢媪共十人皆死之事   闻加等   赐恤

  ︹人物︺︹梁︺邓元起字仲居当阳人少有胆干仕齐为武宁太守梁武起兵萧颖胄与书招之

   即日率众与武帝㑹于夏口天监初封当阳县侯迁益州刺史元起以乡人庾黔娄为录事参军厚

   待之任以州事黔娄甚清洁劝为善政元起在州二年以母老乞归供养诏西昌侯萧藻代之藻至

   杀之诬以罪故吏广汉罗研诣阙讼之赠征西将军︹宋︺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进士仕

   州县以廉称胡安国荐为司勲员外郎称疾不至㑹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咨以当世人才鼎曰臣

   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为讲读必有益上乃召之问以易春秋之㫖震具以所

   学对擢祠部员外郎建国公出就傅以震为赞读累官翰林学士时徽宗未祔庙太常奏行明堂之

   祭震言其非卒大飨明堂震谢病丐祠卒震经学深醇著汉上易解吴源荆门人咸淳七年官

   统制援襄阳围五战皆捷元兵夹击之力战死︹元︺张灏当阳人至正中以才德举任江西道

   廉访使振扬风化有名于时︹明︺张武远安人洪武举人授凤阳府同知有冰蘖操卒官贫

   不能归诏道路奠送还里李让当阳人永乐进士初授大理评事历广东参议居官清节终始

   欧阳琦字献珍当阳人宏治中应岁荐或讽以仕琦曰吾有老母以禄养不如色养也

   与弟珜朝夕膝下尤耽嗜五经李㮣字斗池远安人博学善属文隆庆闲贡入成均为高拱所

   器重知四川开县善决滞狱致政归不置田宅周之翰字景玉荆门人万历进士任户部郎

   中监税通州因矿税使四出之翰抗疏极谏忤㫖罢归仇党中途截其行装检视惟图书数卷而已

   张斗枢字天都远安人少有隽才万历进士历知鲁山永城二县居官清介考续最擢南京

   吏部李友兰字石帆远安人万历举人历官南京户部主事榷北新关以忧归不复出

   捐赀建书院为邑中士子课艺地闯贼破城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大受远安人廉吏武之后少颖敏万历举人补新安教谕新安人祀之学宫迁蓬莱知县以疾

   告归崇祯癸未遇贼不屈死胡永仁字清泉荆门人孝友纯笃继母丧庐墓三年弱冠为

   诸生每朔望必衣冠诣先师庙黙诵半月言行拜而出万历中以岁贡补江西湖口训导所著有匡

   山读书录易经井观黄兑金荆门诸生贼陷州城命妻女投井中与二子挺身杀贼死 本

   乾隆四十一年  子祀忠义祠 胡 宗珂荆门人流冦攻城以死守杀贼无算城陷

  骂贼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子祀忠义祠金 大赤字大纯当阳人素以孝著年七

  十以华容教职致仕母周氏年九十三崇祯中城陷贼刄其母大赤詈贼遂与母同死熊颖

  捷字非熊当阳人崇祯举人署江陵教谕闯逆屯襄入远安鸣鳯山与都司方应新据险协守贼

  环攻之砦将溃遗书与兄曰朝廷不忍负祖宗何可辱投崖死

 ︹本朝︺杨佐国字荆湖荆门人顺治进士累官知商州吴逆贼党围城佐国竭力拒守贼退犹

  出没无常佐国巡历山谷多方擒捕境以安擢刑部员外郎有贵家杀人同官多瞻徇佐国独持正

  尚书魏象枢亟称之卒从其议出为南韶道副使招抚花山贼置花县再署按察使屡辩𡨚狱迁太

  仆少卿卒官胡作梅字修予荆门人康熙壬戌进士授检讨累官礼部侍郎五十五年以

  泽旺蠢动奉   命督粮饷时已病痹众劝之辞作梅曰王事也死而后已至军前禁克灭惩侵

  蚀军士感动逾年卒卒前一日犹力疾视米数周历营伍事   闻   赐祭葬入祀昭忠祠

   胡克宽字东易作梅子以举人知松江府明决有才勤于治讼上海有张姓者仇家诬为通

   洋巨盗克宽廉其枉请予开释   命尚书张鹏翮讯之竟从克寛谳松江岁修海塘旧多糜费

   克宽实心综核节省数千金通详贮库其廉慎多𩔖此江鼎金字紫九荆门康熙乙丑

   进士授高苑知县调署博兴两邑素苦丁役不实鼎金详稽户册孤寡逃绝必开除之民有我公减

   丁愿公添丁之谣行取刑部主事晋郎中寻授直隶口北道多惠政民利赖之金秉祚

   斋当阳人雍正己酉拔贡知兴化县淮扬大饥东祚籍极贫户八万馀口请赈上官难之秉祚力争

   得赈如数民无流亡调山阳令罢告讦严印记定里居叙次第经纬详具以治行洊升徐州知府郡

   累岁灾潦秉祚浚萧县庙桥朔里等河开砀山义兴永定诸渠通铜山塞河一百二十里浚范家洼

   蔡家庄引河八道百姓称便廖士宏远安诸生父卒哀毁庐墓蔬食三年染疾不能廖以

   未终母丧悲痛卒雍正九年 旌方雍璧远安人父疾有药草产深山山多虎雍璧采药

  遇之泣告以父疾待药虎竟去后父卒庐于墓侧三年乃归乾隆五十年 旌王士达

  州武生嘉庆三年教匪入州境被执不屈死又监生王士道郑德芳郑德蕙郑应坦郑应坤郑应階

  俱同时拒贼死  予祀忠义祠张大勲荆门州武生捐职千总嘉庆三年三月募乡勇

  堵御教匪力竭捐躯同时谢抒等九人皆死之

 ︹流寓︺︹梁︺沈约字休文吴兴人为东阳太守迁侍中建昌侯卒于荆门今城西有沈约墓铭曰

  时日不利不能归茔咸阳︹唐︺孟浩然襄阳人好节义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京师被放还

  山常往来荆门沮漳闲陪张曲江游玉泉有诗今州南有孟子港︹宋︺孙何蔡州人以父镛

  知荆门军遂居焉幼嗜学为文必本于经淳化三年举进士省闱及殿试俱第一官至知制诰有集

  四十卷弟仅咸平初及第端恪无竞笃于儒学官至给事中侯仲良河东人寓当阳颜其

  居曰时习仲良二程之甥师事程明道朱子称其学清白劲直胡安国崇安人父渊寓迹荆

   湘闲安国为蔡京所扼退居当阳之漳滨著有经筵正论春秋传武夷集资治通鉴举要补遗强学

   力行志于康济何参夷陵人博学孝义不求闻达隐居当阳︹明︺简而可字敬所兴

   山人万历举人历姚安知府居远安崇祯七年陷城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

   

  ︹列女︺︹南北朝︺︹梁︺邓元起母当阳人元起初为益州刺史过江陵迎其母母不肯

   出曰贫贱家儿忽得富贵讵可久保我即死不能与汝共入祸败元起入蜀竟为萧藻所害︹宋︺

   吴源妻卢氏荆门人源死节卢闻讣处置家事焚香泣拜曰夫为忠死妾为节死遂自

   缢乡人为立双节祠︹明︺杨堪妻胡氏荆门人年二十夫亡甘贫抚孤守节七十年又

   同州周之桢妻黄氏贺学诗妻刘氏俱年少抚孤守节终身夏某聘妻赵氏

   人赵申阳女年十五许聘未行闻夏氏子病𥸤天请代讣至闭户自缢死龚兆奎妻杨

   氏荆门人夫卒无子事舅姑尽孝舅姑殁以毁卒汪文锐妻王氏当阳人年二十

   七夫亡家贫无子励志苦守又同县卢友杰妻曹氏亦早寡守节萧宗禹妻龚氏

   当阳人夫死绝粒七日卒刘拱辰妻王氏当阳人年二十二夫死守节事继姑孝谨

   万历中旌王瑞妻罗氏荆门人夫卒自缢死彭九成妻白氏远安人夫

   卒白年二十馀二孤数岁孀居四十馀年陈瑞妻卢氏远安人瑞卒卢年二十六

   忍死养姑姑卒兄怜其贫而无嗣劝之嫁遂闭门自缢董麟妻梁氏远安人年二十

   馀抚二孤甘贫守节姑令改嫁梁指石誓至死不变子良相成立以孝闻旌其门曰节孝孙铨

   妻谈氏远安人铨死年十八守节六十六年教子尚信尚智俱明经九十四岁终建坊曰贞

   邹承先妻陈氏远安人夫卒陈年二十有五守柩三年豫营后事毕闭户七日

   自尽遂与承先合葬万历中邑令立碑于孙公桥识之姚某妻刘氏荆门人刘泽甫

   女幼许聘姚氏子将笄姚死屡自经得救苏因曰吾无兄弟父母何依乃日侍父母父死族有利其

   家赀欲他字之者刘誓不他适万历中旌简询妻张氏远安人张斗枢女读书通诗文

   夫妇相敬如宾夫卒守节二十馀年邦孚妻李氏远安人崇祯七年流寇犯远安

   李被掠大骂不屈为贼所磔苏氏荆门人诸生苏文亮女事姑尽孝崇祯十五年流寇陷城

   夫被执苏赴水死李嵓妻任氏荆门人流寇至完节遇害栗芳春妻刘

   氏当阳人夫卒守节三十年流贼至遇害李如𤦺妻周氏远安人夫卒守节三

   十馀年崇祯末流贼破砦周坠崖而死张鸿业妻李氏达安人崇祯末贼破砦触

   

  ︹本朝︺杨𤦺妻李氏荆门人夫卒纺绩所馀即以给族党岁饥施粥糜饭饿者守节四十

   一年又同邑姚某妻雷氏守节四十三年俱雍正年闲 旌陈瑾妻望氏远安人瑾

   殁时氏年十九守志坚贞事舅姑极䖍子明旦邑诸生中年病殁媳张氏亦青年守节雍正九年

    陈光宠妻江氏荆门人夫亡守节又同州监生单叔元妻姚氏承兆玺妻

   赵氏黄明𬭎妻陈氏廖铠妻蔡氏王大俸妻汪氏吴象峰妻杨氏周和锡妻蓝氏李士崑妻傅氏吴

   祖泰妻王氏金大常妻古氏金文妻萧氏车邦妻唐氏陈永辉妻李氏万必遇妻杨氏周家尚妻

   阮氏监生李士崇妻谭氏朱毓文未婚妻刘氏朱玉梅妻唐氏朱大绍妻王氏刘延祥妻陈氏蒋玙

   妻田氏蒋时宜妻梁氏柳际濂妻郑氏李若绅妻罗氏刘涵妻解氏生员赵公廉妻李氏赵三著妻

   江氏李振世妻邓氏蔡承晖妻周氏俱乾隆年闲 旌蔡廷楷妻曹氏蔡廷栋妻艾氏蔡廷松妻刘

   氏杨仁妻牛氏史世箴妻李氏李大鳌妻王氏苏化龙妻曹氏赵晟妻陈氏杨匡衡妻万氏杨廷柱

   妻范氏陈宗盛妻张氏嘉庆年闲 旌又同邑郑洪祥妻王氏偕媳祝氏李氏侄媳张氏孙女大姑

   二姑三姑四姑俱于嘉庆元年匪入境守正被戕嘉庆四年 旌生员梁暹妻陈

   氏当阳人夫死守节又同县锺汝清妻朱氏王杰妻庄氏王之培妻庄氏熊韬章妻杜氏贺君榖

   妻刘氏贺永奏妻郭氏章景斗妻熊氏张定国妻杨氏伍应连妻万氏陈建平妻果氏王明远妻马

   氏赵士彦妻王氏席久祚妻田氏陈先应妻汪氏李本培妻吴氏李本垿妻季氏李本均妻孔氏杨

   琼林妻叶氏杨亦愈妻林氏杨昌庆聘妻李氏俱乾隆年间 旌万国安妻杨氏卢故梧妻牟氏皮

   朝柱妻卢氏烈妇席位寛妻张氏童虞珍妻姜氏傅启立聘妻汪氏嘉庆年间 旌姜应望

   妻张氏远安人夫亡守节年八十馀卒又同县杨廷凤妻傅氏李清妻王氏朱孔阳妻刘氏

   傅君璋妻李氏游君瑞妻张氏汤大年妻陈氏萧文恭妻王氏萧天永妻万氏廖宗文妻汪氏万世

   传妻徐氏贞女杨寅姑杨文芳妻郝氏曾元瑞妻望氏向安远妻盛氏周士嵘妻何氏俱乾隆年闲

    旌张某妻高氏嘉庆年闲 旌

  ︹仙释︺︹汉︺葛洪字稚川尝于当阳紫盖山穿井炼丹年八十一尸解去︹五代︺知节

   晋开运中结庐荆门西山南平高氏出师告以成败悉验尝驱猛虎并游结庐潭上蛇龙避焉︹明︺

   碧天自蜀入荆门四十馀年一日谓其徒曰吾当西归合掌跏趺火自内焚及胸尚诵佛号不

   

  ︹土产︺石绿明统志荆门州出萆薢 黄精通志俱荆门州出SKchar

   通草 茜草 红花 秦椒 仙茅 大黄

   安县



                   前纂修官罗家彦恭纂

                   总纂官廖鸿藻恭覆辑

                   校对官梁慎猷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