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七至四百六十九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七十至四百七十一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七十二至四百七十四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76.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76.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76.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4-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76.djvu/5

浔州府表                 

                     

大清一统志

 浔州府在广西省治西南九百五十里东西距四百十里南北距五百二十里东至梧州府藤县

  界一百九十里西至南宁府横州界二百二十里南至郁林州界一百九十里北至柳州府象州界

  三百三十里东南至郁林州北流县界二百八十里西南至郁林州兴业县界二百二十里东北至

  平乐府永安州界二百六十里西北至柳州府来宾县界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八千四百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南裔周百越地秦为桂林郡地

  汉为郁林郡地郡治在今府境晋及宋齐因之梁分置桂

  平郡隋平陈郡废仍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属南

  尹州五年属燕州七年分置浔州治大宾县见元和志寻废

  贞观七年始于桂平县置浔州元和志取浔江为名十二年

  省入龚州长寿元年复置见元和志天宝初改浔江郡

  乾元初复曰浔州属岭南道邕管五代属南汉宋

 开宝五年废入贵州六年复置仍曰浔州浔江郡

 属岭南西道元至元十六年置浔州路总管府属

  广西道明洪武三年改浔州府属广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广西省领县四

 桂平县附郭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平南县界七十里西至贵县界

  八十里南至郁林州界一百九十里北至武宣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梧州府容县界一百八十

   八里西南至贵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平南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贵县界八十里汉郁林郡布

   山阿林二县地梁分置桂平郡隋平陈郡废为桂平县属郁林郡唐贞观七年为浔川治五代宋因

   之元为浔州路治明为浔州府治 本朝因之平南县在府东一百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

   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梧州府藤县界六十里西至桂平县界六十里南至梧州府容县界一百

   五十里北至平乐府永安州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容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桂平县界一百四

   十里东北至藤县界六十里西北至柳州府象州界一百三十里汉苍梧郡猛陵县地晋初分置武

   城县属郁林郡后省宋元嘉二年改武林县属永平郡齐以后因之唐初属藤州贞观三年于县置

   燕州七年改置龚州都督府又分置平南县寻移州治之天宝初改临江郡乾元初复曰龚州属岭

   南道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省武林县入平南政和元年州废属浔州三年复置绍兴六年复废

   属浔州元属浔州路明属浔州府 本朝因之贵县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四十

    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桂平县界六十里西至南宁府横州界八十里南至郁林州兴业县界

    八十里北至柳州府来宾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郁林州界八十里西南至广东廉州府合浦县

    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桂平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思恩府宾州界一百二十里古西瓯骆越之地汉

    置郁林郡治布山县后汉及 晋宋齐皆因之梁普通四年于郡置南定州隋平 陈废郡置郁林县改

    州曰尹州大业初省布山入 郁林县又改州曰郁州寻复为郁林郡唐武德四 年曰南尹州贞观八

    年改贵州天宝初改怀泽郡乾元元年复曰贵州属岭南道五代属南汉宋亦曰贵州怀泽郡属广

    南西路元曰贵州属广西道大德九年以州治郁林县省入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属浔州府 本

    朝因武宣县在府西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桂平县

    界九十里西至柳州府来宾县界二十五里南至贵县界九十里北至柳州府象州界九十里东南

    至桂平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贵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平乐府荔浦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来宾县

  界四十里汉郁林郡中留县地后汉曰中溜隋为桂林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武仙县属象州五代

  宋元因之明宣德六年始改为武宣县仍属象州 本朝雍正三年分属宾州八年改属浔州府

 ︹形势︺封域广袤实有三州之地方舆胜览左黔右郁限以

  二江山水奇秀

 ︹风俗︺僻处山间地瘠民贫宋赵善奏状力耕为业不产蚕

  丝人物淳和不事谄诈风土

 ︹城池︺浔州府城周七里有奇门六东西开濠南北际江宋嘉祐间土筑明洪武二十九年

  增建成化三年甃砖 本朝干隆二十七年修桂平县附郭平南县城周一里有奇门

  二南临大江池广二丈明初土筑天顺间甃砖贵县城周三里有奇门五元至正间因唐址

  建明万历间増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五十九年重修武宣县城周二里有奇门四池

  广一丈五尺明宣德间上筑成化间甃砖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

 ︹学校︺浔州府学在府城西隅明正统三年迁建 本顺治十五年重建康熙二年雍正

  二年乾隆四十六年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桂平县学在县治西 本康熙六年

  雍正三年乾隆九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平南县学在县治东 本朝康熙初重建

  雍正十一年乾隆五十八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贵县学在县东门外本朝康熙五十

  六年重建雍正八年乾隆四十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武宣县学在县治东明洪

  武中建 本朝康熙七年五十年雍正七年嘉庆三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浔江书院

  在府学左明万历间以分守别署改建 本朝干隆七年易名浔阳书院三十九年增修复旧名

  思灵书院在桂平县学左 本朝乾隆三十八年因桂邑书院改建武城书院

  在平南县 本朝乾隆十三年怀城书院在贵县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因学宫旧

   址修建四十四年改建学宫旁仙城书院在武宣县 本朝乾隆三十四年

  ︹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六千九百五十五今滋生男妇大小共六十四万七百五十四名口计九万七

   百二

  ︹四赋︺田地九千三百二顷三十亩一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三万二千七百十八两八钱六分六

   𨤲遇闰加征银九百九十九两五钱九分一𨤲米四万七百七十四石三斗四升六合六勺

  ︹山川︺白石山在桂平县南寰宇记阿林县有白石山色洁白四面悬绝上有飞泉瀑布方舆

   胜览在浔州南六十里下有白石洞天可达容州勾漏洞天世传葛仙翁往来其间明统志两峰并

   列下有岩洞即道书第二十一洞天洞之上有会仙岩炼丹灶八仙石府志攀藤搭梯而上约十里

   方至岩前有炼丹漱玉二泉左有元珠池右有三清岩旁有鹅颈峰大容山在桂平县南一

   百九十里广阔数百里通郁林容县岑溪博白北流陆川等县山形四面相似入者迷岀树木丛茂

   涧水屈曲分为九十九派凤巢山在桂平县西南五十里下有龙潭罗丛山

   平县西南六十里即罗丛岩岩中明敞可容数百人东有碧虚洞西有灵源洞其最深者曰水月岩

   又有鲤鱼岩水通郁江思灵山在桂平县西五里王存九域志浔州有思灵山旧志一作

   思陵山又名西山秀峙穹窿映带府治上有三清岩宋淳化初州守姚坦尝游此亦曰姚翁岩有泉

   曰乳泉即思陵水源也旁有吏隐洞石梯山在桂平县西八十里削直如梯路通容县又罗

   影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亦高耸阆石山在桂平县西北七十五里方舆胜览在浔州北有梁

   嵩读书岩明统志在府城北一百六十里峰峦竞秀如列旌旗旧志一名基石山平畴突起高峻插

   天周围峭壁惟一道可达山巅中有石岩石梯流水扃若堂奥石鹿山在桂平县北五十里

   九域志浔州有石鹿山上有石如鹿紫荆山在桂平县北五十里自山而北岩壑深广为猺

   獞门五指山在桂平县北一百十里五峰罗列迢递巉岩中有石穴上通山峰下逹龙

   凤凰山在平南县东四十里冈峦挺秀形如飞鳯右有古井其深无底相传有龙藏此

   燕石山在平南县东南十二里隋书地理志武林有燕石山明统志山有石燕唐置燕州以

   此县志每春夏群燕巢于岩顶故名大水山在平南县东南六十里与梧州府藤县交界其

   山绵延百馀里密林深箐重岩𮟏谷为邑要害思岩山在平南县南四十馀里连亘四十里

   峰峦峻伟树木森蔚顶有石室蓝峒山在平南县南六十里山多窍穴上有石脚岩相传中

   通勾摩云山在平南县南一百里山顶切云麒麟山在平南县西七十里以形

   似名千峰屯绕秀杰殊常又有幞头山在县南四十里大峡山在平南县北十五里又古

   仑山在县北四十里相近有天井山罗运山在平南县北七十里猺獞巢穴东山

   县东十五里峰峦秀峙西北有妇人岩龙岩山在贵县东五十里上有七岩一岩最大有

   东西二门虚明爽垲南山在贵县南十里有二十四峰峭拔秀异甲于一邑上有岩洞三门旁

   多石窦绝顶有宜仙洞石室尤奇胜对峙者为文笔山西山在贵县西三十里峰峦奇特石

   笋插天上有七星岩仙女寨产方竹马岭山在贵县西北七十里一名龙马山又名马度山

   唐以前县名马岭马度皆以此明统志山多虺其毒杀人惟冷石可以解之屑著疮内即活

   山在贵县北二十里又名宜贵山上有瀑布千仞其北为登仙岩路通仙女岭龙山

   县北五十里山势险峻延袤数百里唐书地理志贵州有龙山府盖府兵防戍于此为藤峡之右臂

   其山产茶沙江出焉上龙岩山在贵县北八十里中多奇石银山在贵县东北十

   里有石函望之如银俗呼为仙人函鸦笑山在贵县东北六十里东接石梯西连北揽亦猺

   獞出没处一名鸡笑山马鞍山在武宣县东一里两山相连一名双狮山中有深岩岩口

   有石钟悬壁扣之有声又名钟岩金龙山在武宣县东七十里对峙者曰双髻山有水入

   东乡勒马山在武宣县东南五十里江濵罗渌山在武宣县东南一百五十

   里明正德十七年督臣蔡经讨大藤峡猺使王俊由武宣逾山而东攻罗渌上峒戚振攻罗渌中峒

   吴同章攻罗渌下峒即此仙岩山在武宣县南四十里岩中可容数百人仙人山

   在武宣县西十里寰宇记旧有仙人羽驾集此又有仙人换骨函存铜鼓山在武宣县西十

   里寰宇记象州有铜鼓山下有铜鼓滩石羊山在武宣县西六十里峭壁上有石如羊俯

   临大大禄山在武宣县西北十五里有水东入潭江高立山在武宣县北十

   里一名独秀山为县主山三鼎岭在桂平县东三十里又含珠岭在县东五十五里横岭在

   县南五十里云合岭在桂平县南八十里耸秀插天云合即雨又南顶岭在县南一百二

   十里崚増岭在县西南七十五里路极险峻高振岭在桂平县北百馀里明成化二年

   雍讨大藤贼尝登此督战蛇黄岭在平南县北一里岭势盘纡出蛇黄每岁九月土人掘地

   求之磨清水可以愈毒一名蛇黄冈铜鼓岭在贵县南五十里平地突起层冈环列

   女岭在贵县北七十里旁有登仙厓明嘉靖初藤峡贼据此谓之仙女砦又东北即油醡石壁

   大陂等巢皆王守仁所讨平处独秀峰在桂平县南七十里明统志在白石山之侧孤翠飞

   骞百里所瞻狮子冈在桂平县西五十里又昆仑冈在县西北七十里一名昆山

   朝冈在贵县北二十里元和郡县志在郁林县北陆绩为太守每登此冈制浑天图畅岩

   在平南县西北三十里宋郡守姚嗣宗尝游此号曰姚公岩又传程玽守龚明道伊川随父任读书

   于此相接者曰思鹅岩一曰思鹅石又谓之鹅山状若八角楼高阳岩在平南县西南九十

   里高爽明豁前瞰平野仙台峒在平南县北百馀里相近有花相白竹古陶罗鳯等峒𢌞

   环相属明嘉靖时王守仁剿仙台花相诸贼皆平之即此大藤峡在桂平县西北六十里红

   石矶之下弩滩之上地介武宣象州永安桂平平南藤县之间四山环绕延亘数百里最为险恶峡

   迤南旧有牛赐大岵诸村猺寨北通罗渌三峒紫荆罗运等三十六巢岩洞以百计中有七层楼下

   有三昧洞峡口有大藤大逾斗长数丈横生跨江日沉水底夜浮水面猺人藉以渡峡以通龙山八

   寨明成化初督臣韩雍讨平猺贼斩其藤易名断藤峡置武靖州及东乡龙山等巡司嘉靖初峡中

   猺贼流劫浔梧上下七年督臣王守仁讨平之后峡贼侯胜海等复为乱督臣蔡经讨平之凡三兴

   大役而后底定金鸡峡在贵县西六十里连山延亘直至宾州郁江自南宁府横州

   流入经贵县南又东经府城南至城东与黔江合又东经平南县南名龚江又东入梧州府藤县界

   汉书地理志母棳县桥水首受桥山东至中留入潭水经注牂牁水经郁林广郁县为郁水又东迳

   领方县北又东迳布山县北又迳中留县南与温水合又东入阿林县潭水注之诊其川流更无殊

   津正是桥温乱流故兼通称也元和郡县志郁江水南去郁林县十五步又龚江一名浔江在阳川

   县南去县三十五里又在平南县南五十步又东南去武林县五十步方舆胜览郁林县郁江中有

   紫水两派流出即有异应上有牛皮滩下有白雀滩黔江自柳州府象州流入经武宣县西名

   曰潭江又东南经府城东北亦曰北江至城东与郁江合为浔江即古潭水也汉书地理志镡城县

   潭水东至阿林入郁水水经注潭水自潭中县又东南与刚水合又迳中留县东阿林县西右入郁

   水寰宇记浔江在桂平县北二十步过州东五里合郁江名胜志浔江在府城东黔水自城北郁水

   自城南至北合流东下苍梧入海 按此水今名黔江既合郁水之后故明统志分而为三元和郡

   县志寰宇记即以此为浔江也相思江在桂平县东六十五里与平南县接界源出平南麒

   麟山自官塘堡分港而入直通朋化内猺流入浔江绣江在桂平县西南五十里即罗越水也

   寰宇记绣州有罗越水一名灵溪水旧志绣江湛碧如绣即唐置绣州处又有官江在县西南三十

   里皆北入郁江又蓬浪江在县西南二十七里南入郁江武林江在平南县东二十五里上

   流出容县界曰白沙江北流入龚江又白马江在县东六十里南流入江乌江在平南县西寰

   宇记平南县有大乌江旧志在县西半里小舟溯流可三四十里至古城其源直透县西北猺山地

   界下流入龚江春夏此河水清则大江水浊秋冬大江水清则此水浊大同江在平南县

   北八十里源出猺地东南流至藤县界䝉江口入江滩高水涌石齿崚嶒不通舟楫元和郡县志大

   同县有花怜水在县东北二十步疑即此沙江在贵县东七里源出谢井又东津江在县东二

   十里源岀龙山皆南入郁江横眉江在贵县东六十里自郁林州大容山发源北流入郁

   江与桂平县分界汛江在贵县南三里一名道冲江近州城旧址又思缴江在县南三十里

   源出兴业县即西江下流也皆北入郁江宝江在贵县西二里一名浮江自宾州来入于郁江

   武思江在贵县西六十里自合浦县流入郁江马来江在武宣县东源出贵县界

   上龙岩东北入潭江古豪江在武宣县西南源出县西二十里古豪里东南流入潭江又有

   武赖水源出县西南六十里武赖里东流合焉都泥江在武宣县西北自来宾县流入合潭

   江即古刚水也汉书地理志牂牁母钦县刚水东至潭中入潭旧志都泥江口在县西北五十里

   新江在武宣县东北源出北乡又阴江东乡江源出东乡皆南流入潭江又有桂村水在县北

   二十里源出县东北桂村西入潭江布历水在桂平县东十五里又有伏化水在县东南二

   十里皆流入浔江罗叶水在桂平县南十里源出南顿岭又有绿水在县南十五里旷野

   中水泉深碧旁皆怪石北入郁江木赖水在桂平县西北九十里源出武宣县经贵县界

   南流入郁江大隍水在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源出武宣县界东流合浔江又都耶水在县

   北三十里源出罗渌三峒思陵水在县西北十里源出思陵山俱流合大隍水通志大黄江从弩滩

   分流由武靖州至此江而下藤梧秦川河在平南县东二十里源出鳯凰山南流入江又

   绿水河在县东二十里源出龙潭方圆十馀丈其底全石北流入江干河在贵县北四十里源

   出北山春夏汎滥秋冬则涸下流合郁江大藤溪九域志象州有大藤溪方与胜览在武宣

   县东南源出浔州大立山旧志今武宣县延宾驿前溪是也南湖在桂平县南俗名结塘湖

   广三里许中有洲今渐湮塞为民塘灵湖在武宣县东灵阿村水由大河伏流地中混出不绝

   铜鼓滩在桂平县东一里当黔郁二水合流处多巨石春夏水涨其声如鼓明统志浔江中

   有碧滩弩滩思傍滩斫石滩并铜鼓为五水石俱险隘弩滩在桂平县西北五十里当大藤

   峡口水涌而迅势如发弩又碧滩在县西北八十里浪滩在县西北碧滩之上谢公池

   县北城下唐刺史谢雕凿池种莲今名井塘潮水泉在贵县西六十里盈涸不时日或三

   四潮唐潮水县以此名元和志潮水县有浮溪水在县南三十步即此陆公井在贵县城

   内呉郡守陆绩所凿南汉乾和中刺史刘博古种橘井旁又名橘井东井在贵县东一里水从

   怪石涌出流入石底宋苏轼书东潮二字刻石其旁瑞松井在贵县东一里宋孝子梁诏所

   居旁有甘露著松树上苏轼为署其亭曰甘露林曰瑞松连理石井在贵县南一里两穴

   相连不竭不溢南涧井在贵县西门外井东石刻苏轼大书南涧二字龙腹井

  县北二十里水色似浊汲之则清井旁有石洲盘亘如龙一名龙床井石井在贵县西北半

  里潜通大江元和志亦名司命井在县北二里竭则人疾疫岁不登谷永井在贵县旧州治

  东北相传汉谷永所凿又有嘉鱼井在旧州西井泉通于江

 ︹古迹︺桂平故城在今桂平县西隋置县志旧治在思陵山之半崎岖险阻宋嘉祐间始移

  县于平地即今治郁林故城在贵县南隋开皇十年置为郁林郡治唐为贵州治元大

  德九年省旧志有故城在县南郁江南三里呉陆绩筑遗址犹存宋时移今治武仙故城

  在今武宣县东元和志象州武仙县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武德四年析桂州建陵县南置寰宇记

  在州东南九十九里旧志故县治在县东下水二十里明洪武三年筑土城上有小溪名阴江下近

  峡江猺獠出没之所宣德六年改名武宣始移今治武靖废州在桂平县东北三十里旧

  志本桂平县地明成化三年督臣韩雍平藤峡贼以碧滩地为峡要害奏置武靖州寻移蓼水北岸

   筑城周二里使上隆州土酋岑铎迁步兵世掌州事设流官吏目佐之铎死无嗣正德十六年以田

   州岑猛次子邦佐继之嘉靖中邦佐嗣亦绝以浔州府通判权知州事万历末废州为武靖镇仍置

   兵戍废绣州在桂平县西南旧唐书地理志绣州唐常林郡之阿林县武德四年置林

   州六年改为绣州天宝元年改为常林郡乾元元年复为绣州南至党州五十里西北至贵州一百

   里领县三常林阿林罗绣又常林县武德四年贵州之郁平县置贞观六年省归诚县入之移治

   废归诚县故城文献通考绣州宋开宝六年废入容州普宁县旧志在今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常林

   乡遗址南存废龚州今平南县治元和志龚州本汉猛陵县地贞观三年于此置燕州七

   年移燕州于今州东六十五里于燕州旧治置龚州因龚江以为名东至藤州一百四十里西南至

   浔州溯流一百三十里宋史地理志政和元年州废隶浔州三年复置绍兴六年复废阿林

   废县在桂平县东汉置属郁林郡唐属绣州宋开宝五年省寰宇记废阿林县在废绣州东北

   五十皇化废县在桂平县东元和志浔州皇化县西至州三十里隋开皇十一年

   因县东一里皇化水为名大业二年废贞观七年复立宋史地理志开宝五年废皇化入桂平

   宾废县在桂平县东南元和志浔州大宾县西至州四十里隋开皇十五年分桂平县置以

   县西北宾水为名武德七年曾于县置浔州后移于桂平寰宇记开宝五年并入桂平卢越

   废县在桂平县南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林州领卢越县贞观六年省新唐书省入罗绣

   武林废县在平南县东南晋书地理志郁林郡统武城县宋书州郡志永平郡领武林县

   文帝立旧唐书地理志武林晋武城县元和志龚州武林县西北至州二十五里宋元嘉二年置武

   林县属永平郡隋属藤州贞观七年割属龚州寰宇记开宝五年废武林入平南归政废

   县在平南县西旧唐书地理志贞观七年置归政县属龚州十二年省入西平旧志今有归政里

   即故阳川废县在平南县西北元和志龚州阳川县东南至州四十里本汉布山县

   贞观七年于此置西平县属龚州天宝元年改为阳川寰宇记开宝五年省入平南平原

   废县在平南县西北元和志思唐州管平原县东至思唐州八十里与州同时置前临思洪江

   唐书地理志思唐州思和本平原长庆三年更名寰宇记开宝五年并入武郎武郎废县

   在平南县北元和志桂管有思唐州永隆二年桂州司马夏侯处廉奏割龚𫎇象三州置开元二

   十四年奏为羁縻州建中元年升为正州南至龚州一百四十里北至𫎇州一百六十里治武郎县

   与州同时置前临驼礼江寰宇记思唐州武郎郡开宝四年改曰思明州五年州废以武郎县属

   龚州九域志嘉祐二年省武郎入平南隋建废县在平南县东北元和志龚州隋建县

   西北至州八十里隋开皇十九年分武林县置初属藤州贞观七年割属龚州寰宇记开宝五年

   入平大同废县在平南县东北元和志龚州大同县南至州七十五里本汉郁林郡

   布山县地贞观七年于此置大同县属龚州寰宇开宝五年废入平南旧志在县东北五十里今

   为大同乡泰川废县在平南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初置属燕州七年属龚州十二

   年省入平南布山废县在贵县东汉置为郁林郡治隋大业初省入郁林县旧志废县

   在府西五十里怀泽废县在贵县南梁陈时置隋省入郁林唐武德四年复置属南尹州

   贡观初属贵州宋开宝五年省元和志县北至贵州一百里 按明统志作刘宋置考宋齐志有怀

   安而无怀泽隋志无怀安而郁林以怀泽并入疑怀泽或即怀安也潮水废县在贵县西

   元和志贵州潮水县东至州五十里武德四年分置寰宇记开宝五年省入郁林义山废

   县在贵县西北元和志贵州义山县东北至州八十里隋开皇十一年置马度县因县南三十里

   马度山为名武德四年改为马岭天宝元年改为义山寰宇记开宝五年省入郁林龙山废

   县在贵县北隋书地理志郁林郡郁林大业初废龙山县入 按宋齐志俱无龙山疑梁陈时置

   以近龙山故名也中留废县在武宣县西南汉置属郁林郡后汉曰中溜晋省后复置

  刘宋为桂林郡治萧齐属桂林郡隋开皇十一年省入桂林罗绣旧县在桂平县南旧

  唐书地理志绣州领罗绣县武德四年析阿林置寰宇记开宝五年省入普宁县旧县在废绣州东

  六十里通志今为罗绣里在县南八十里浔州故卫在府治东北明洪武八年建久废

  奉议故卫在贵县西北明正统十一年自奉议州移置今废向武废所

  县北门外明正统十一年自向武州移置于此属奉议卫万历二十三年移于谢村镇今废

  平场在桂平县西七十里昔时土人采砂炼铅处东津场九域志郁林县有易令穿

  山康牡大利都禄平悦怀泽都零东津含山龙山共十一场旧志东津村在贵县东南六十里又有

  都六村在县西水南乡近横州界盖即都禄之讹也怀泽龙山皆以故县为名馀无考思古

  楼在府城东门上又南门上有观风楼西门上有卷雨楼北门上有平逺楼怀泽楼

  县城澄霁阁在府城平远楼东又净练间在平逺楼西爱莲阁在贵县治清燕

  双清阁在贵县学宫南宋傅汶有诗吏隐堂在府署又平政堂在吏隐堂东

  清心堂在平政堂东景陆堂在贵县旧州署西堂后有清燕堂涵碧亭在府城东

  三江口今废涌金亭在府城南江岸寒亭在府城西五里亭下有泉自石罅流出清

  冷异常冬夏不涸南涧亭在贵县西二里又有紫江亭在县西二里石洲上今废

  巢亭在贵县治莲池北有苏轼书帖石刻龙街里在平南县南五代南汉时梁嵩廷试

  第一因改乡曰鹏化里曰龙街龙田明统志在贵县南山之阳旧志在县南十里

 ︹关隘︺东乐关在桂平县城东又县南有南济关西有西靖关北有北定关皆近郊之卫也又

  有归化镇远二关皆在城旁太和关在平南县西二里又永安关在县西北二里

  安关在贵县东又有常平关在县西一里北靖关在县北三十一里大黄江口巡

  司在桂平县东五十里穆乐墟巡司在桂平县东南一百八十里 本朝乾隆四十

   六年大乌墟巡司在平南县东南五十里旧有大同乡巡司在平南县东北八十

   里 本朝雍正十二年裁改秦川乡巡司在平南县西三十里五山汛巡

   司在贵县西北五山镇地旧有新安寨巡司在贵县东南四十里 本朝雍正十二年裁改

   廓镇巡司在武宣县西南六十里旧有永安镇巡司在武宣县北六十里 本朝雍正十

   二年裁改静安镇在桂平县北三十里明成化中韩雍议移靖安乡巡司于献俘滩即此

   武靖镇在桂平县东北三十里三江镇在贵县西五十里江岸诸水所汇明万历

   中置镇筑城设同知驻此 本朝设百总分防五山镇在贵县西北一百三十里一名谢村

   镇通志贵县五山九怀狼獞性淳顽不一而五山之地周数百里界宾州迁江武宣来宾间背倚龙

   山明代所称藤峡右臂后筑土城设守备防守前哨北霸后哨马鞍左哨大器右哨大村与七里桐

   岭黄梁窿笠各堡皆有队兵防汛勒马寨在桂平县北一百里明成化中韩雍议移周冲

  巡司于此县境狼猺杂处多狡悍又一种号为山子皆姓盘辟山种植揜取禽兽而食尝其上淡则

  迁去北山寨在贵县北龙山中旧有巡司又桥头墟在县南五十里瓦塘渡在县西三

  十里又五州砦东㼂渡郭东里皆设巡司后并裁东乡堡在武宣县东藤峡之北户也明

  万历三十二年置堡县境东乡为猺西乡为犽南郷北乡为獞惟犽最朴谨獞猺颇轻悍罗秀

  墟在桂平县南一百五十里接郁林州界旧有土巡检世袭又常林乡司在县西南靖安乡司在

  县北大宣乡司在县东北及思隆郷司木盘浦司共有七巡司今皆裁木梓墟在贵县一

  百二十里 本朝嘉庆十六年移通判住此武林阜在平南县东南四十里又三堆司在

  县东南五十里峒心司在县南一百里平岭司在县西北大峡司在县东北旧皆有土巡检世袭今

  

 ︹津梁︺迎恩桥在桂平县南门外一名接龙桥驷马桥在桂平县南七里绿塘

  桥在桂平县西南十五里长庚桥在桂平县西三里罗冲桥在平南县东一

  里跨罗冲塘板冲桥在贵县西三十里棉村桥在贵县北十里枫林桥

  在武宣县南二十里苏湾渡在贵县东十里一作思湾渡

 ︹堤堰︺董村龙塘坝在武宣县西三十里古豪里田亩资以灌溉又庾村潭大定塘在县

  北四十里

 ︹陵墓︺︹明︺沈希仪墓在贵县北一里北山庙前朱烈妇墓在贵县北二里

 ︹祠庙︺三先生祠旧在府学内祀宋周子二程子廖德明作记后移于书院并祀王守仁

  四公祠在府城内祀明韩雍毛伯温蔡经翁万达刘公祠在府城内祀明御史刘台

  忠义祠在府治南报国寺左祀 本朝死事郡守刘浩暨浩四子平南县令周岱生典史武

  讲院祠在府治南门外祀本朝知府孙明忠 山 公祠在武宣县东门内化

  明怀远伯山云以平猺贼迁县治有功民祀之广祐庙明统志在府城西思灵山其神唐御

  史李姓忘其名郡尝患虎守俦于伸信宿虎死庙树间宋守姚嗣宗有记李迪公庙

  南县东祀明县丞李复原白马庙在平南县东六十里五代时梁嵩省亲归乘白马至东濠

  墟渡没于水乡人祀之灵源庙在平南县南武林乡宋崇宁间建祀龙神石牛庙

  在贵县北十里龙山口寰宇记贵州有洞池周数十丈下有石牛时出泥间旱岁祷之辄应

 ︹寺观︺景祐寺在贵县南南山宋咸平初尝赐太宗真宗御书二百二十四轴藏于此

  真观在桂平县白石山一名阳明观有宋太宗御书

 ︹名宦︺︹汉︺唐颂番禺人为布山县令县境民夷杂居号难治颂寛和为理不事威詟民感其政

  无梗化者谷永灵帝时为郁林太守以恩信招降乌浒蛮十馀万内属皆受冠带间置七县

  ︹三国︺︹吴︺陆绩吴郡人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绩意在儒雅虽有军事著

   述不废归无装取石以重其船人号郁休石︹晋︺毛炅建宁人泰始七年守郁林郡壮勇慷

   慨为吴将陶璜所执不屈而死︹南北朝︺︹宋︺俞括为郁林守政尚安静郡人悦服

   勔彭城人郁林太守先是费沈伐陈檀不克勔既至随宜翦定宋姚坦济阴人太宗时

   知浔州有异政盗息氏安梁𫖳高要人祥符中任武仙主簿劝善惩恶民多德之程珦

   开封人皇祐间知龚州区布范既诛乡人或传其神降言当为我南海立祠于是迎其神至龚珦诘

   之投之江中其妄乃息孙抗黟县人天圣间知浔州浔人未知学乃改作庙学召吏民子弟

   之秀者亲为讲说南方学者遂盛卢革德清人庆历中知龚州蛮入寇桂管骚动革经画军

   需先事而集移书安抚使杜𣏌请治诸郡城及易长吏之不才者又言岭外小郡合四五不当中州

   一大县无城池甲兵之备将为贼困宜度远近并省之后侬智高叛九郡相继不守皆如革虑

   直方吴县人绍兴间知浔州政尚寛简杜天举绍兴间知浔州入对言土官教谕未

   足为后进模范乞见任有出身或特奏名兼摄诏从之冯源建炎间以武仙主簿署县事以

   安静见称廖德明南剑人孝宗时任浔州教授为学者讲明圣贤心学手植三柏于学宫浔

   士爱敬之如甘棠累官知浔州皆有声崔与之广州人绍熙间授浔州司法叅军常平仓

   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𪠘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后判邕州

   祝蕃至正间为浔州经历一夕课子读书忽旋风灭烛戸外若有人称黄氏诉𡨚者诘旦鞫狱

   果得黄姓𡨚状遂为辨释陈本道至正间知贵州时峒贼围州城本道率兵出战贼遁去

   侯元采贵州吏目至正间署州事时城池頺废捐家财佣民筑浚一日峒贼出掠元采偕弟

   信卿帅兵逆战生擒贼首斩𫉬无数︹明︺李复原雩都人洪武中平南县主簿招还流民数

   百户度荒田教之垦艺迁县丞蛮寇起集民壮战于蛇岗为流矢所中死胡济南海人正统初

   调知平南县藤峡猺獞屡岀侵掠济筑城卫之总兵韩观征剿蛮平民多就俘济力为辨释全活甚

  

 ︹本朝︺车君乘德淸人顺治六年由岁贡选武宣知县时草寇未平县治残毁君乘赴任甫两

  月率弟君稷捍御城陷被执骂贼不屈死弟妾陆氏幼子俱遇害雍正六年 旌刘浩

  人康熙时为浔州守孙延龄以桂林叛附吴三桂徇诸郡县浩婴城拒战伪总兵侯成德陷平南复

  助兵攻浔势炽甚副将蒋秉鉴为内应执浩父子五人送贼营暴烈日中抗节不屈同时殒命家口

  百馀悉被害事闻赠太仆寺卿 周 岱生德化人康熙时知平南县闻孙延龄附叛党众

  四出侵掠岱生亟修城㻡缮兵器以备贼趋平南岱生偕典史武佐鼎迎战于大峡石斩贼将殴伦

  等数十人又战于武令峡复斩贼千总呉飞龙等伪总兵侯成德忿甚麾贼拥火器来攻众溃岱生

  被执死之妻杨氏自刎子儒亦遇害事 闻赠按察司佥事佐鼎亦𬒳执贼欲降之七日不食骂不

  绝亦死之陈尧贤仁和人雍正间知浔州府有惠政置府义仓修建府学立前守刘浩父子

  忠义祠以平南知县周岱生典史武佐鼎配祀捐赀修城垣先是郡境患虎尧贤悬重赏募勇士缚

  杀两虎害遂止

 ︹人物︺︹汉︺养𡚒郁林人和帝时举方正诏问阴阳不和或水或旱𡚒对以长吏多不奉行时令

  干逆天气百姓困乏众怨郁积故阴阳不和风雨不时也及和帝永元中颍川大水桓帝延熹初京

  都蝗献帝初平中六月寒风如冬俱以奋对为证︹五代︺︹南汉︺梁嵩平南人白龙元

  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见时多苛政乞归养母因献倚门望子赋高祖怜之𦗟其去锡赉有加辞不

  受但请蠲本郡丁赋从之邦平南人官御史大夫以直节著︹宋︺粟大用武宣人年

  九岁大中祥符间以通五经应童子科至汴京入见真宗奇之特补登仕郎仕至南雄太守

  洪武宣人与弟泽皆以文学名时号二鳯梁诏贵县人少孤奉母以孝著母卒结芽墓所

  有甘露芝草之异后为广东提刑司干官苏轼南迁见而重之署其亭曰甘露林曰瑞松施才

  贵县人仕宜郡倅宣和间莫往峒蛮叛才平贼有功仕终永州太守︹明︺宾继学平南人正

  统举人历文选司主事廉介不阿铨法一清尚书王鏊器重之甘泉桂平人成化举人授常州

  府推官以忧去后补苏州从征崇明海寇有功值刘瑾用事免官归著有东津稿沈希仪

  贵县人嗣世职为奉仪卫指挥使正德中屡破义宁荔浦临桂灌阳古田等贼进署都指挥同知嘉

  靖时田州屡叛总督姚镆王守仁多用布仪计遂平之以叅将驻柳州诸猺畏威积功至都督同知

  改贵州总兵官希仪为人坦率居恒谈笑洞见肺腑及临敌应变出奇人莫能测尤善抚士卒尝得

  危疾部兵多自戕以祷于神与四川何卿贵州石邦宪并称一时名将岑孝子贵县人逸

  其名家贫甚佣工邻家日三省其亲及亲丧乡里敛资助葬日至墓下哭拜有句月给禄米旌其门

 ︹本朝︺黄毓奇桂平人生员明季盗起捍御一方颇有康熙八年邑人杨其清作乱郡守刘

  浩谋于毓奇率乡勇拒守城赖以全后土寇易天章领贼千人掠下都里毓奇豫为备大败之

  天祜桂平人康熙十五年马雄猖獗据掠至崇姜里甘村天祐挺身见贼锐以利害贼遂止尝

  修大黄河以通舟楫由良四埠至崖龙长一百馀里无担负之劳且可资灌溉乡里赖之麦琯

  平南人康熙岁贡平十四应童子试邑令键城门考佼琯闻父溘逝坠城出宰异之呉逆变伪总兵

  某闻其名屈致之避居藤县后官岑溪训导迁知福安县皆有贤声李彬贵县人康熙进士土

  寇杨奇凊乱彬活千馀人却吴逆币性嗜学着有遇石居集杨永清平南人康熙间值兵

  负母避乱拾野蕨以奉餐母为虎所攫力击得脱又为贼所掳将刃之永清号泣请免以水跪进

  母贼怜而释之蒋学成桂平人知桂阳州政尚平恕尝刻小学日记省心格言又于南北门

  外立社学以教民卒官民为流涕肖其像祀之于鹿峰李成桂平人浔州协右营守备嘉庆

  二年随征湖北教匪击贼于蜈蚣山阵亡事   闻加等议恤荫云骑尉

 ︹流寓︺︹宋︺周敦頣道州人称濂溪先生庆历中游西粤寓于浔二程子从父珦在龚州因受

  赵子嵩宋京室建炎初贬龚州未几放令自便道梗未能归寓居于浔

 ︹本朝︺严涤广东人康熙初游平南有文学工诗性倜傥不羁邑子弟多出其门岁得脩脯辄以

  周贫及卒友人并其诗稿瘗之表其石曰严公诗塜

 ︹列女︺︹隋︺胡氏尹州人夫失姓名有志节为邦族所推重江南之乱讽谕族党据险而守封密

  陵郡︹元︺桑固逊妻延祐间浔州路守臣巴噶纳谔德女名托克托沁夫桑固逊知

  贵州未几死沁尽斥奁具买棺以殓嘱僮仆曰如我死开棺同葬绝食而死奏闻旌表桑固逊旧作

  相兀孙巴噶纳谔德旧作八哈纳武德托克托沁旧作脱脱真今俱改正︹明︺陆氏女

  人许字未嫁夫卒父母欲别议昏陆守志不夺年八十卒世号曰贞姑朱澄妾贵县人名

  茉莉嘉靖中澄死有邑豪欲娶之度不能免遂自缢郡守王贞告为文表其墓

 ︹本朝︺黄毓英妻谢氏桂平人年二十一而寡无子守节孝事翁姑雍正六年 旌

  何灶荣妻梁氏桂平人守正捐躯乾隆年间 旌覃恺聘妻辛氏

  桂平人未昏而恺卒奔丧守节乾隆三年 旌同县李参桂妻覃氏黄梦熊妻杨氏李天兰妻黄氏

  蔡云龙妻锺氏罗正洪妻麦氏辛英耀妻陈氏岑仕广妻陈氏徐敏妻程氏秦秀锦妻赵氏黄阳晟

  妻叶氏罗敏妻马氏黄瑶妻甘氏刘业纯妻谢氏覃王谕妻曹氏又寿妇李绳唐妻万氏李上梅妻

  秦氏均乾隆年间 旌梁汉清聘妻董氏桂平人未嫁闻夫卒绝食七日一恸

  韦金德妻宾氏平南人年十九遇暴不辱乾隆元年 旌同县节妇梁垣妻朱

  氏杨晟妻梁氏韦茂基妻冯氏梁楙妻黄氏郭上沛妻麦氏冯廷栋妻麦氏明立琮妻黎氏郭榛妻

  黄氏熊绍宗妻𫎇氏甘文忻妻韦氏麦芄妻罗氏罗声扬妻陈氏袁韦统妻黎氏许汝荣妻常氏均

  乾隆年间 旌盛氏贵县人夫黄某染恶疾医不能愈姑与母劝之别居或任他适皆不从服

  事终黄宏绰妻李氏贵县人夫亡守节乾隆十七年 旌同县宋经济妻梁氏

  圴乾隆年间 旌锺妹武宣人锺廷修女年甫十四守正捐躯乾隆十四年 旌同县黄老

  恳女太双节妇张子秀妻黄氏陈王政妻曽氏陈旭妻黄氏陈舜位妻黎氏陈治妻杨氏均乾隆年

   陈 之瑞妻黄氏桂平人夫亡守节嘉庆十二年 旌同县陈守谦妻刘氏

  陈永妻传氏蔡中杰继妻黄氏均嘉庆年间 旌廖宠琳妻谢氏平南人夫亡守

  节与同县袁纬纹妻甘氏均嘉庆年间 旌陈绥祖妻高氏武宣人夫亡守节嘉

  庆二十五年 旌

 ︹仙释︺︹明︺欧阳碧潭平南人永乐初入江西得张真人术能役使鬼神风雷岁旱县尹命

  潭至澍雨大沛遇事能先知后仙去有庙祀冯克利贵县人尝往北山采香遇仙人奕赐

  以衣一袭无缝纫痕及归则子孙易世矣后遂羽化

 ︹土产︺金银唐书地理志浔州贵州土贡明统志贵县出纻布元和志贵州贡明统

  志古具布一名郁林布比蜀黄润古云筒中黄润一端数金淮南子曰弱緆细布也汉书白越即此

  桂明统志皮可为药中有蠹可食汉文帝时赵佗尝献之铁力木府境俱有

  为笠亦可为扇贵县岀钓丝竹府境俱有糖牛明统志挂平县山有糖牛与蛇同穴

  嗜盐里人以皮裹手涂盐入穴探之其角如玉取以为器

 ︹苗蛮︺猺府境皆有之在桂平言语𫛞舌衣青蓝短衣蓬头跣足妇人则以红绿两截作裙男女喜

  歌唱好戏谑在平南有平地盘古外猺三种在贵县男女俱短衣大领居深山不赋不役善射猎伏

  弩搏虎得虎则输之官在武宣居东乡之峡江花灵花周花樊诸村斑衣鸟言导淫尚鬼

  南县大同里风尚似民贫者衣青布富者服饰亦丽惟衣皆大领妇不系裙与民异在贵县男子椎

  髻箕踞岀入佩刀女不髻不履短衣绣裙昏姻多索肉为聘在武宣居南乡之分岭桐岭诸村接贵

  县界北乡之盘古牛栏诸村接来宾界性颇轻悍在平南县者力耕节用无冻馁之家在贵

   县者男著袜履女梳螺蚌髻短衣绣裙与民通昏姻近有列青衿者在武宣县居金鸡等村性

   最朴谨班衣鸟言与猺獞相似详见梧州府山子即夷獠之属在桂平县者皆盘姓辟

   山种植揜取禽兽为食地尽则迁去之在贵县者居深山不赋不役芟草刋木善射猎搏虎亦称猺

   








                            纂 修 官目李绍昉恭 纂臣蒋立镛恭 纂

                            提调官前总纂郑绍谦恭覆辑

                            校 对 官邓遇辰恭 校

南宁府表                 

                     

大清一统志

 南宁府在广西省治西南一千七百六十里东西距四百三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五里东至浔

  州府贵县界三百四十里西至太平府罗阳土县界九十里南至广东廉州府钦州界二百七十里

  北至思恩府武縁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廉州府灵山县界五十里西南至越南界三百六十里东

  北至思恩府宾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思恩府白山土司界三百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千二

  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荆州南裔周百越地秦为桂林郡地

  汉为郁林郡领方广郁等县地三国属吴晋太兴

  元年分置晋兴郡治晋兴县宋齐以后因之隋平

  陈郡废县仍属𣡡林郡宋书州郡志晋元帝置晋兴郡治晋兴县隋书地理

  开皇十八年改晋兴县为宣化属郁林郡元和志作开皇十四年废郡为晋兴县属简州大业初

  始属郁林郡与宋隋二志不同武德四年分置南晋州贞观六

  年改曰邕州元和志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乾封元年置都督府

  元和志后为夷獠所陷移府于贵州景云二年州界平定复置都督府天宝元年

  曰朗宁郡十四年置邕管经略使乾元初复曰邕

  州属岭南道唐书方镇表乾元二年升经略为节度使上元元年废为都防御经略使

  广德二年废属桂管大历五年复置都防御使元和十五年长庆二年复置咸通三年

  于州置岭南西道节度五代属南汉改建武军节

  度晋天福七年改曰𫍯州汉初复故见太平寰宇记宋曰

 邕州永宁郡建武军节度仍置都督府属广南西

 路元至元十六年置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

 镇抚泰定元年改南宁路属广西道明洪武初改

  南宁府属广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广西省领州三县三土州三

  宣化县附郭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五里东至永淳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

  隆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土忠州界一百里北至思恩府武縁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广东廉州

  府灵山县界五十里西南至新宁州界七十里东北至思恩府宾州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武縁县

  界一百里汉郁林郡领方县地晋元帝分置晋兴县为晋兴郡治隋开皇十八年改县曰宣化属郁

  林郡唐为邕州治五代及宋因之元为南宁路治明为南宁府治 本朝因之新宁州

   西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六十里东至宣化县界六十里西至太平府崇善县界一百

   二十里南至土忠州界四十里北至太平府罗阳土县界二十里东南至宣化县界六十里西南至

   崇善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罗阳土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崇善县界二十里汉郁林郡地晋以

   后为晋兴郡地唐武德五年析置如和县属钦州景云二年改属邕州五代因之宋景祐二年省入

   宣化县复置羁縻武黎州属邕州左江道元废明隆庆六年始分宣化及忠州江州地置新宁州属

   南宁府本朝因之隆安县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

   五里东至宣化县界一百里西至果化土州界六十里南至太平府永康州界七十五里北至思恩

   府武缘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太平府万承土州界一百十四里西南至太平府都结土州界八十里

   东北至武縁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归德土州界六十里汉郁林郡地晋以后为晋兴郡地隋为宣化

   县地唐乾元后分置思笼县属邕州宋开宝五年废入宣化明嘉靖七年始分置隆安县属南宁府

   本朝因之横州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浔州

  府贵县界六十里西至永淳县界五十里南至广东廉州府灵山县界四十里北至永淳县界九十

  里东南至廉州府合浦县界四十里西南至灵山县界一百里东北至贵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思恩

  府宾州界一百二十里汉郁林合浦二郡地三国永安三年分置宁浦县又于县置合浦北部都

  尉晋太康七年改置宁浦郡宋齐因之梁增置𥳑阳郡隋开皇中二郡俱废改置𥳑州十八年改曰

  縁州大业二年州废属郁林郡唐武德四年复置𥳑州六年曰南𥳑州贞观八年改曰横州天宝初

  复曰宁浦郡乾元初仍为横州属岭南道五代属南汉宋属广南西路元至元十六年置横州路总

  管府元贞初复降为州属广西道明洪武初以州治宁浦县省入改属浔州府十年降为县属南宁

  府十四年复为州 本朝因之永淳县在府东二百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一百四十

  二里东至横州界二十里西至宣化县界七十五里南至横州界三十五里北至思恩府宾州界一

  百七里东南至横州界五十里西南至广东廉州府灵山县界八十五里东北至宾州界一百七里

  西北至宣化县界五十里汉领方县地唐贞观末置永定县又于县置峦州后废开元十五年复置

  天宝初曰永定郡乾元初复曰峦州属岭南道五代属南汉宋开宝五年州废以县属横州熙宁四

  年省县入宁浦元祐三年复置更名永淳仍属横州元因之明洪武十年并州改隶南宁府 本朝

  上思州在府西南二百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东至永淳县界五十里

  西至迁隆峒界五十里南至广东廉州府钦州界七十里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东南至钦州界七

  十里西南至越南界八十里东北至宣化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土忠州界三十里汉郁林合浦二郡

  地晋后没于蛮唐置羁縻上思州属邕州都督府宋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宏治十八年改属南

  宁府 本朝因之归德土州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二里南北距六十里

  东至思恩府武縁县界十五里西至思恩府上林土县界八十七里南至隆安县界三十里北至思

   恩府都阳土司界三十里东南至武縁县界二十里西南至隆安县界三里东北至都阳土司界十

   五里西北至思恩府白山土司界五十里古盘瓠百蛮地汉为郁林郡地宋熙宁中置归德州隶邕

   州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初因之后属广西布政使司宏治十八年改属南宁府 本朝因之

   化土州在府西北四百二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五十一里东至隆安县界四十五

   里西至思恩府上林土县界三十里南至太平府佶伦土州界五十里北至思恩府白山土司界一

   里东南至太平府都结土州界四十里西南至佶伦土州界三十里东北至隆安县界五十五里西

   北至上林土县界三十里古盘瓠百蛮地汉为郁林郡地宋置果化州属邕州横山寨元属田州路

   明初因之后属广西布政使司宏治十八年改属南宁府 本朝因之忠州土州

   西南一百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四十里东至宣化县界五十里西至太平府土思州界

   六十里南至上思州界二十里北至新宁州界二十里东南至上思州界二十五里西南至迁隆峒

  界二十里东北至新宁州界二十里西北至太平府土江州界三十里古盘瓠百蛮地汉为郁林郡

  地宋置羁縻忠州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初属思明府隆庆三年改属南宁府 本朝因之

 ︹形势︺西接南蛮深据黄峒控两江之犷俗居数道之

  游民唐咸通三年敕内制广源外控交阯宋杜杞邕管议金城之

  固铜柱之封宋狄青贺捷表九洞襟带列城唇齿宋余靖平蛮颂

 ︹风俗︺地隘民瘠俗唯种田服用唯蕉葛俗尚鸡卜

  轻医药重鬼神宋史范贵参传

 ︹城池︺南宁府城周十一里有奇门六宋皇祐间筑如蛇形有濠明万历三十年増修 本

  朝康熙十年二十五年雍正九年隆五十五年重修 宣化县附郭新宁州城

  里有奇门四明隆庆中土筑万历五年甃砖 本朝雍正四年隆安县城周一里有

  奇门四池广三丈八尺明嘉靖十四年筑 本朝康熙九年横州城周三里有奇门五池

  广一丈二尺旧土筑元至正间甃砖明嘉靖三十八年修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永淳县

  城周二里有奇门四有濠明正统间土筑成化八年甃砖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雍正七年重修

  上思州城周二里有奇门四池广一丈明宏治中筑 本朝康熙三年二十三年重修

  归德土州城果化土州城土忠州城

 ︹学校︺南宁府学在府治北宋宝庆中建 本朝康熙四年雍正二年乾隆四十年重修入

  学额数二十名宣化县学在府学旁 本朝顺治初重建康熙四十年雍正八年乾隆三

  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新宁州学在州治东明隆庆六年建 本朝顺治年间修

  康熙五十九年嘉庆四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隆安县学在县治东明嘉靖中建

  本朝康熙中屡修雍正六年乾隆二十四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横州学在州西门外元

  时建 本朝顺治十四年雍正二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永淳县学在县治西 本

  康熙二十一年建雍正七年修入学额数十五名上思州学在州治东明嘉靖中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康熙五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敷文书院在府治北明嘉靖七

  年王守仁建明末毁 本康熙九年重建后屡修广学书院在宣化县东又右文书院

  在县南 本朝乾隆十四年吉阳书院在新宁州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改建嘉庆四

  榜山书院在隆安县 本朝乾隆五十七年秀林书院在横州 本朝

  乾隆十一年即义学修嘉庆六年易名淮海书院三台书院在上思州本朝乾隆三

  十八年因旧日新义学重修更名 按旧志载郡治有东泉东郭西郭中郭四书院横州有淮南书

  院悟斋书院永淳县有腾蛟书院大同书院今俱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二万三千三百二十五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七十九万五千二百十四名口计一十

  二万三千九百六十五户

 ︹田赋︺田地一万一千四十二顷二十六亩三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五万二千一百二十六两五

  钱三𨤲遇闰加征银一千二百九十一两三钱二分三厘米四万三千七百八十四石六斗二升一

  

 ︹山川︺青秀山在宣化县东二十里一名泰青峰嵯岈秀拔障邕水之口道人山

  化县东六十里都茗山在宣化县东六十里寰宇记在封陵县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

  之因呼为都茗山旧志又有都石山满山皆石不产竹木横山在宣化县东八十里其山高险

  横截江流宋置横山寨于此为市马之所石燕山在宣化县东九十里上有石燕天将雨则

  石鱼山在宣化县东南六十里濒江滩下有石壁如鱼形武号山在宣化县

  南十里山势雄峻拱向城郭为邕江之砥障一名五象山铙钹山在宣化县西二十五里下

   有龙潭流入大江圣岭山在宣化县西三十里峰峦秀拔云生则雨都龙山

   化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作都笼山在府西北九十里周二百四十里山石壁立内平外险旧志都

   龙山蜿蜒起伏势若游龙远近诸山皆相映带马退山在宣化县北十五里柳宗元记是山

   崒然起于芥苍之中蛇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盘荒陬首枕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秀诡状绮

   绣错罗秀山在宣化县北二十里其山高峻俯瞰北湖上有罗潭亦曰罗山苦竹

   山在宣化县北三十里产苦竹思玉山在宣化县东北六十里寰宇记其山有石似玉

   因名旧志山跨宾州界险峻难越昆仑山在宣化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巉岩峻拔高出群

   山有道极险隘古设关于此鬬鸡山在新宁州东五里有二山隔江对峙如鸡𨷖舞其右

   者一名飞凤山中有小峰平列为印山下有渠乐川岜旺山在新宁州东十里竦峭蹲踞绝

   顶平坦有泉曰普望圣泉郁水出此又东为玉屏山六合山金印山在新宁州南四十里

   高广秀丽顶有方石如印乌风山在新宁州西南七十里有岩高大可藏千人相近曰四柱

   山下有洞又广寨山在州西南七十五里山秀丽中有泉聚霞山在新宁州西七里周广十

   馀里日夕有霞气羃其顶芭蕉山在新宁州西四十五里濒江绝顶嵳峨不可攀陟又五里

   为搢笏山青云山在新宁州西北三里隔江周四十馀里高可三百仞壁立嵳峨为州巨镇

   群峰联络其最胜者笔架峰金鸡岩三台山在隆安县东二里大江之东脉自归德九峰山

   迤逦而来历百馀里三峰耸起江水流绕其下旧名岜横山金榜山在隆安县东十里俗

   名挂榜山又名野岜山峭壁耸拔有三层岩可容千人顶有天然石池其南麓一谷尤奇绝从麓拾

   级而升中有玉女井上有明和洞洞三层极深邃再上为雷坛雷坛深处为飞云谷白猿崖横烟障

   香𬬻峰皆名胜逍遥山在隆安县东四十里四面皆大山旋绕此山特立其中上有灵池

   陇雅山在隆安县东六十里有石岩高十丈周阔二十馀丈其中石如人物形怪异迭岀不

  可名葢桥山在隆安县南三十里其上一岩有古木横架相传自古迄今不朽

  马山在隆安县西南八里三面峭壁下有泉曰咘刀岜仆山在隆安县西南四十里旁

  有大岩可容千人明初为峒猺巢穴郡志作岜幞山上一石突出似幞头故名火焰山

  安县东北三十里高出归德武縁诸山之上每二三月及六七月中山有火光自发故名一名夜光

  岭其上有泉空笼山在横州东二十里山半有窍东西通明天窟山在横州东

  三十里一名月林山山有二岩岩有怪石锺乳有窟通天日光洞口有潭冬月出嘉鱼又母株山在

  州东四十里有十二灵泉乌蛮山在横州东八十里寰宇记乌蛮所居故名旧志在今州东

  六十里江北古江口下有乌蛮滩其隔江对峙者为青旗山巽山在横州东南十里鹿江水

  合于此俗名大岭洪崖山在横州东南五十里东麓接广东灵山县界置堡其上

  山在横州东南八十里东西南三面皆接灵山县界盘纡几百里高数千丈多樟枬之木武流水

   宝华山在横州南二十里树色葱蒨形如翠屏秀林山在横州西南十里以

   林木郁秀而名一名盛山并峙者曰笔架山逗口山在横州西南一百里与灵山县接界

   两崖逗合中通一路仅容一人行故名山产豆𦸅又名豆𦸅山鸣石山在横州西五里山海

   经长石之山山多鸣石即此大路山在横州西二十里盘郁万丈多竹木路通永淳一名

   大麓绿矾山在横州西六十里下有绿矾泉圣山在横州西北四十里一名大瓠

   山其旁为仙女山盘郁数百丈古钵山在横州北七里一名古钵岭山形圆耸为州镇山左

   曰九珠山右曰九凤山震龙山在横州北一百里崷崒入云为横淳宾贵诸山之祖其顶

   有潭相传蛟龙所居下注山腰分为三溜至于山麓散为九溪禄蓝束班之水出焉蚕

   在横州东北二十里石峰拥簇其形如蚕挂榜山在永淳县西北隅城环其上石壁临江亦

   名屏风山下有珠岩俯临水涯鱼流山在永淳县西六十里中有溪每水潦泛涨辄有鱼自

  溪顺流而下龙章山在永淳县北四十里相传昔有龙见此山文彩焕然东晓山

  在上思州东十里又十里为蕾西山十万山在上思州南八十里接广东钦州界群峰巑岏

  百溪分注明江源出此凤凰山在上思州西十里形如翔凤又弄朴山在州西三十五里

  思山在上思州北二里州以之名一作狮山以蹲踞若狮也并峙者曰文岭亦名三台山山阴

  五里有布透温泉泉冬温夏寒望州山在上思州北十里官路所经俯瞰州治东香

  山在上思州北四十里山高险下有弄怀岩怪石层叠归峰山在归德州西北三十里明

  统志在归德州治西有奔趋归向之状故名独秀山在果化州西八里又州南一里有青

  马鞍山在忠州治西高峰岭在宣化县北三十里长十五里高二百馀丈北

  接武縁县界五花岭在宣化县东北里许脉发自望仙坡分为五支蜿蜒入城如五花然

  梅龟岭在隆安县东南五十里居九曲上流广三十里树木丛蔚旧尝设堡那龙岭

   在隆安县南半里岩嶂层叠下有泉味甘而冬温登高岭在横州西北隅州城跨其上明

   景泰二年敌台于此大人岭在永淳县北五十里形势高耸上有古寨旧为避兵之所

   回车岭在上思州东十二里上有土城恃武岭在上思州东南十里与回车岭对峙

   其东峰高百丈有土城相传马援所筑又东为湖恃岭亦有土城四方岭在上思州西三


   十里岭势陡拔上有天池溉田甚广回龙岩在宣化县南一百里岩中有水澄澈相传有龙

   聚乐岩在新宁州南五十里光明平正中可张筵四五席土名芭容山又鸳鸯岩在州

   南六十里上有石笋奇峭又名天仙胜岩邓近岩在新宁州西三十里山围如屏岩方一丈

   有泉不竭下入大江狮子岩在新宁州北三里岩半有洞洞口寛数丈平坦如砌稍入则幽

   邃有隙透天光下有钓鱼台潴水一泓其深莫测亦名元天洞龙床岩在隆安县东二十五

   里滨江直对渌水江口岩内有石如床石壁上有痕如龙下有潭产蓝鱼空洞岩在横州东

  三十里俗呼湴塘岩石洞玲珑上下凡五重明嘉靖中知州曽储以其五窍如星更名五星岩郡志

  作崆峒岩凤凰岩在横州东四十里大江之南石壁临江洞门瞰水棹舟始通攀縁而上轩

  豁森幽别一天地岩半复有一穴入仅容身内始寛敞复一穴直通岩顶人称为迎仙洞龙隐

  岩在永淳县西十五里一名聚仙岩岩壑甚胜岜仙岩在忠州北三里犀牛洞

  在新宁州西三十里诸峰环立洞最虚明可列数十榻有池一泓自石滴下清冷不竭阳明

  洞在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大江崖上可容数百人明王守仁征田州时尝泊舟题字于此因名

  望仙坡在宣化县东北一里与青罗二山相对宋狄青破侬智高时驻师于此下有白龙塘

  万家源在隆安县东南六十里一名大山延袤一百馀里层冈叠阜林木森𮟏中多小涧清

  流四面土田咸资灌溉大江在府城西南上流为左右二江右江自思恩府上林土县流经

  果化归德二土州隆安宣化二县界左江自太平府左州流经新宁州至宣化县与右江合又东经

  永淳县横州入浔州府贵县界即古郁水也水经注温水东迳増食县有文象水注之又东至领方

  县东与斤南水合东北入于郁旧唐书地理志驩水在宣化县北本牂牁河俗呼郁林江即骆越水

  也亦名温水唐书地理志郁水自蛮境七源州流出州民尝苦之景云中司马吕仁引渠分流以杀

  水势自是无没溺之害元和志郁江水经宣化县南二十步又经武縁县南去县三十步又郁江水

  俗名蛮江北去横州岭山县五步去宁浦县十步南去乐山县七步寰宇记郁江在府西源从左右

  江入郁水流百里入府城又一百四十二里入峦横贵袭等州明统志左江源出广源州右江源出

  莪利州至合江镇合为一江流入横州号为𣡡江旧志左江自太平府崇善县左州流经新宁州城

  北土名定禄江以其回旋萦绕又谓之文字水东北入宣化县界右江自上林县东南流经果化土

  州北归德土州南又经隆安县北至县东湾成九曲合武縁可泸江至宣化县西合江镇与左江合

  绕府城西南又东经永淳县北又东经横州南东北入贵县界中又牛练滩在永淳县南十七里乌

  蛮滩在横州东六十里皆极险可泸江在府西自思恩府武縁县流经隆安县东六十里又

  南经宣化县西北界入右江寰宇记有渭龙水在府西一百五十里源出澄州止戈县南入右江即

  八尺江在宣化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广东钦州界北流入大江邕江在宣化县

  西南六十里源出如禾山又名如禾水北流入大江禄旺江在新宁州南七里又旺锺江在

  州南二十里高屯江在州东二十里那摸水在州东三十里咘哓江在州西南三十里下流皆入左

  绿水江在隆安县东南二十五里其水深绿直注龙床岩亦名龙床江又北入大江

  清江在横州东十五里源岀从化乡合槎江有嘉鱼穴旧志源岀州北七十里汪泽初名曰龙

  江东南流名曰方水又东与小溜江合又东名曰清江入郁江武流江在横州东南二十里

  源出广东灵山县石塘营北流入郁江横槎江在横州西南五十里中有横槎滩又名槎

  浦通志其源出诸山谷北入郁江陈埠江在横州西南六十里又平南江在州西南四十

   五里源俱出灵山县界北入郁江鳄江在横州东北元和志鳄江水经淳风县西去县百步

   明统志在州东八十里旁有鳄鱼穴俗因立鳄鱼庙郡志源出震龙山历渌蓝村至乌蛮滩入郁江

   又西竺水在州西南五里鹿江在州南五里曹村湾水石州东五里怀西江在州东南一百十里皆

   入郁古江在横州东北六十里源出震龙山历鸦波村至米埠村与鳄江合永东

   江在永淳县东一里有二源左源出梁鸡村流经滑石右源出石恢村至青滩合流入郁江

   风江在永淳县西南三十里源出灵山县界一名马卯江又有别源出宣化县界合流入郁江

   东班江在永淳县西北五里源出横州震龙山东南流入郁江又蓼江溪在县北五十里源

   亦出震龙山下入郁江小江在上思州东南源出钦州界北流入明江又上鱼江亦名上愚

   江源出十万山淰况溪源出蕾西山皆东流入小江明江在上思州西南寰宇记有武离水在

   府西源岀上思州西流五百八十里入左江明统志有上思江在州治西源出十万山皆即此旧志

   明江在州南一里自十万山东北流至州西南分为二派一西流经迁隆峒南入思明府界一东流

   经州南又东至古万寨与小江合亦名上思江伶俐水在宣化县东八十里源岀昆仑山流

   经永淳县界合大江金城诸山竹木皆自此出又太冲江在县东六十里亦流入大江宝葢诸山材

   木多岀于此响水在新宁州西八十里源出江州界江滨有石嵯岈水出石罅其响如雷北

   流入左江邕溪在宣化县北十里源出马退山又有龙溪源出县北铜鼓陂汇北湖诸水皆南

   流夹府治入大江驮良溪在隆安县西二里源岀太平府万承土州界又驮鼋溪在县西

   北十里源出都结土州界皆北入大江投玉溪在隆安县北二十里又驮甘溪在县东二

   里皆出武縁县界南入大江又梅龟溪在县东南五十里源出永康州界北入大江香稻溪

   在横州西二里源岀州北西南流经古钵山入郁江驮槐溪在上思州西相近又有淰弄淰

   圭二溪皆源出凤凰山又剥邓溪源出弄朴山皆流合明江驮龙溪在上思州北十五里

  源出北梯岭南流绕狮山合渌盎溪环州北入明江驮桃溪在上思州北二十里一名驮白

  溪源出东香山西南流入明江又驮造溪在州东南源出东晓山流入明江又那板溪在州西南与

  渌浪渌郁等溪俱出十万山流合明江北湖在宣化县北十里又北十五里有铜鼓陂陂水

  南溢汇而为湖中有洲曰五花洲垒楞池在隆安县东南四十里寛数顷春水涨时村田

  多遭淹没或十年或数十年一乾乾时池底裂开一孔水皆注入人误入者即陷死龙池

  州北门外唐贞观中所陷莲陂池在上思州东郭又东陂池在城外皆可溉田天窟

  潭在横州东三十里天窟山南岩洞口罗蚕之地多演泉行于地中总㑹于此伏行洞底至岩尽

  处从石罅而出于郁江旧志谓之神江郡志一名石泉震龙潭在横州北震龙山顶下分

  为九溪一溪东南出本州四溪西南出永淳县灵竹乡界二溪北出宾州界二溪东出贵县界

  旺潭在永淳县北六十里明时尝筑坝运谷于此为军兴之资马跑泉在宣化县东十

  里宋狄青征侬智高驻师于此马跑地泉涌故名甘井泉在宣化县北水味甘宋陶弼题

  曰思瀑布泉在横州南宝华山背自山顶石槽中直泻而下长数十丈形如挂练

  辣泉在撗州北八十里古辣垆以之酿酒色浅红味甘而致远宋守徐安国诗有古辣觞客醉

  龙泉在永淳县西十五里石洞中洞有石窦潜通大江又牛涧泉在县南五里石龙

  洲在新宁州西半里连亘千馀丈横截江流三面皆水中一白石长数十丈出地尺许六嘉

  井在横州东南阔二尺深三尺𣸣出沙泥中色味清冽绕村数百家随取随足酿酒尤佳乡人珍

  为酒

 ︹古迹︺晋兴故城在宣化县北晋太兴初置隋改曰宣化唐置邕州治此咸通二年尝为南

  诏所陷明统志邕州故城在今府城南二里旧志宋皇祐中平侬智高始移治江北峦州故

  城在永淳县北元和志峦州西溯流至邕州一百五十里东沿流至横州一百三十里本汉领方

  县地贞观末永徽初置后以蛮俚背叛废于其城置驿开元十五年李商隐重奏置治永定县寰宇

  记峦州以境内多山峦为名在横州西七十里旧志本治江北元至正十二年以峒贼乱迁三洲村

  在县西南十里明洪武三十一年复迁于江南即今治上思州故城在今上思州南

  明统志在府南一百八十里土夷考明洪武初土官黄英杰归附永乐二年授知州世袭治于州南

  隔江胡恃岭下成化末其孙瑛以倡乱死于狱宏治二年瑛子侄争袭纠迁隆峒族党为乱太平知

  府谢湖讨平之十六年始移治江北改设流官故忠州今土忠州土夷考土官黄姓明洪武

  初江州酋黄咸庆率子忠谨归附授忠谨忠州知州世袭隆庆中知州黄贤相与思明土官黄承祖

  争四都地擅命侵据官兵讨擒之仍以贤相子有翰知忠州世袭废瀼州在上思州南杜

  佑通典瀼州在邕州南二百八十里隋大将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不通唐贞观十二年清平

  公李宏节遣钦州首岭甯师京寻方故道开置瀼州以达交阯以州界有瀼水为名天宝初改临潭

  郡乾元初复曰瀼州治临江领波零鹄山宏远共县四寰宇记属邕州管寻废归德旧州

  今归德土州治土夷考明洪武二年土首黄隍城归附授知州世袭设流官吏目佐之宏治中为田

  州所侵掠改属南宁 本朝裁吏目而黄氏世袭如故果化旧州今果化土州治土夷

  考果化州始自宋博兴人赵勉以随狄青征蛮有功予土职明洪武二年土官赵荣归附授知州世

  袭设流官吏目佐之宏治中为田州所侵掠改属南宁西原旧州在新宁州西南唐书

  地理志羁縻西原州领罗和古林罗淡三县隶安南都护府府志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依

  阻峒穴绵地数千里有甯氏相承为豪又有黄氏居黄橙峒其属也天宝初黄氏强与韦氏周氏侬

  氏相唇齿为寇害据十馀州既又逐韦周于海滨而夺其地今州境诸豪大抵皆黄氏之裔

  縁废县在宣化县东本隋唐所置县元和志武縁县西至邕州一百里本汉领方县地开皇

  十一年置属縁州大业三年武德五年复置属邕州宋景祐中始移治乐昌县界故城遂废

  陵废县在宣化县东元和志县西南至邕州一百里景云后置唐书地理志乾元后开山峒

  置寰宇记开宝五年废入武縁横山废县在宣化县东唐书地理武德五年析宣化置

  属邕州干元后省思笼废县在隆安县南元和志县东至邕州三百里唐书地理志干

  元后开山峒置寰宇记𨵿宝五年废入宣化明统志废县在府境思龙乡乐山废县

  州东南隋书地理志郁林郡乐山梁置乐阳郡隋平陈改为县十八年改名乐山元和志县西至横

  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广郁县地陈于此置乐阳郡开皇十年废郡为县仍为乐山属縁州大业初

  属郁林郡贞观中改属横州旧志宋开宝五年废乐山故城在州东南五里乐山乡武罗废

  县在永淳县北八十里旧唐书地理志峦州武罗与州同置元和志县南至州七十里寰宇记开

  宝五年废入永定旧志今为武罗乡灵竹废县在永淳县东北八十里唐置属峦州旧唐

  书地理志峦州灵竹与州同置元和志县西至州九十里寰宇记开宝五年废入永定旧志今为灵

  朗宁旧县在宣化县西北元和志县南至邕州一百八十里本汉增食县地武德五

  年分置寰宇记开宝五年入宣化在州西北八十里如和旧县在新宁州东元和志

  县东北至邕州九十里武德五年析钦州南宾安京二县地置因县西南四十里如和山为名属钦

  景云二年割属邕州九域志宋景祐二年省入宣化旧志今曰如和都在州东境明隆庆六年

  安广旧县在横州境汉置属郁林郡宋永初志宁浦郡有安广县后省南齐复置为

  宁浦郡治梁陈时省兴道旧县在横州东南一百里晋书地理志宁浦郡领连道县宋书

  州郡志宁浦郡兴道晋太康元年以合浦北部之连道立梁陈时省宁浦旧县在横州西

  南元和志横州宁浦县郭下本汉高凉县地吴分置宁浦县开皇属郁林郡贞观属横州至德中移

  于旧州东七里郁江北岸东北至贵州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简阳旧县在横州西南六

  十里晋书阮放为交州刺史行达宁浦败走保简阳城宋书州郡志作涧阳晋太康七年立为宁浦

  郡治又曰永初郡国作简阳齐志亦作简阳属宁浦郡隋志云梁分宁浦置简阳郡盖治于此隋平

  陈郡县俱废府志古城在陈埠江口城基尚存岭山旧县在横州西隋书地理志郁林郡

  岭山梁置岭山郡隋平陈改为岭县十八年改为岭山元和志县东至横州一百里寰宇记开宝五

  年省入宁浦蒙泽旧县在横州西四十里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析宁浦置𫎇泽县贞

  观十二年仍省入平山旧县在横州北宋书州郡志引广州记云汉献帝建安二十二

  年吴分郁林立合浦北部都尉治平山晋属宁浦郡梁陈时省旧志今州北从化乡有平山村盖因

  旧县得名从化旧县在横州东北元和志淳风县西南至横州九十里武德四年析宁浦

  之北界置寰宇记唐永贞元年避宪宗讳改曰从开宝五年省入宁浦州志今有从化乡在州东

  北七十里即故址凤凰城在新宁州西周半里许四围壁立前后有二山门中有泉水长

  流如带又有王巢城在州东陇拱山四面皆山中有一岩横直穿过那九村今隆安县治旧

   为宣化县地明嘉靖七年王守仁征田州经过其地见其去县辽远难供输税因奏请割宣化县思

   隆十里置县于那九村即今治武黎峒在新宁州西九域志左江道有羁縻武黎州旧志元

   改置华阳县明初县废为武黎沙水华阳吴从四峒峒各有长其后武黎华阳皆以功授县即以沙

   吴二峒领焉未几华阳氏绝统属于武黎其后忠江二州数相争夺嘉靖十年武黎峒民黄纲请内

   属因改四峒为四都设四都营属南宁府隆庆中忠州土酋黄贤相构乱当事乃议设州以镇之六

   年因以四都及宣化县如和都地置新宁州治于沙水都之渌冈即今治新志华阳都在州西南武

   黎都在州西黄峒在新宁州西一名黄橙峒即西原蛮巢穴也唐大历以后黄峒蛮屡为乱

   元和末裴行立攻破之又申峒在州南宋嘉祐五年交阯与申峒蛮寇邕州广西经制使余靖讨平

   南宁旧卫在府治西明洪武二年建后废驯象旧卫在横州治东北明洪

   武十九年置于思明府凤凰山二十年迁南宁府二十二年又迁于此后废归仁铺

  化县东北三十里宋皇祐中狄青讨侬智高陈于归仁铺大败贼兵智高遁去筑京观于铺侧

  边楼在府治子城上旧名荷恩堂宋安抚任忠易今名矗云楼在府城西北隅又平

  楚楼在城东隅横浦楼在横州旧城上又名月江楼宋守陈大纪建清华楼

  州旧城上又名瑞锦楼梯云阁舆地胜纪在府治子城东隅逾街而过五花洲府志明改

  建为最高台昭回阁在横州学宋靖康初州守曹衮建天机阁在横州城西南

  清风堂在府治宋安抚任忠建为避暑之所郡志作台瑞文堂在清风堂后堂

  前有池岁生并头莲故名双梅堂在府治旧有梅二株枝生连理安政堂在府城东

  宋安抚颜敏德建云锦亭在府城上三公亭舆地纪胜在府东望仙坡上皇祐间

  狄青余靖孙沔平侬贼营于城上后知州陶弼即其地建亭春野亭在宣化县东二里宋

  陶弼有诗明嘉靖中重建后又易名迎春亭连理亭在横州江南岸宋梁世基旧宅亭旁

  有连理荔枝木一株宗仁宗御赐诗海棠亭在横州西海棠桥畔宋守向友夔建又有淮海

  堂在亭后宋秦观建仙槎亭在横州西登高岭相传晋元帝时隐士董京遇一仙秋夜横槎

  于浦宋绍定中郡守张垓因构亭绮川亭在横州前临郁水月台在府治宅堂后

  旧有忠节堂宋颜继敏建又南城台在府城南昆仑台在府东北昆仑山宋陶弼俱有诗浮槎

  馆在横州西南十里有枯槎浮于滩上枝叶扶疏其色如漆光莹照人秦观尝寓此有横槎馆书

  铜柱在宣化县左右江各有其一明统志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蛮立柱界上又唐马总为

  安南都护建二铜柱于汉故处故今左右江各有其一又其一在钦州蛮界刻云铜柱折交人灭至

  今交人往来垒碎石于下不绝 按水经注林邑记皆言铜柱在林邑界唐马总所立亦在安南盖

  非援故迹也铜鼓明统志铜鼓左右溪峒时得之相传为汉马援所制形如坐墩而空其下

  满腹皆细花文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拊之声如鞞鼓

 ︹关隘︺昆仑关在宣化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昆仑山上皇祐四年狄青讨侬智高勒兵宾州

  别将陈曙擅引步兵击贼溃于昆仑关青斩之旋引军次于昆仑关元夜于军中㑹饮引军潜渡关

  大败贼兵旧志关厄宾邕两界旁多岐岭与诸夷通为府境冲要太平关在横州南隔江

  二里明成化四年置又义勇关旧名狼家营在州东一里今迁于城东南隅金城寨巡

  司在宣化县东九十里本宋金城驿皇祐四年广南西路将陈曙击侬智高于邕州败于金城驿

  即此明洪武四年改为寨并置巡司今因之八尺寨巡司在宣化县南六十里以近

  八尺江为名明洪武四年置巡司今因之地最险要设官兵防守又那龙寨在县西七十里旧置巡

  司 本朝雍正七年裁三官堡巡司在宣化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明嘉靖三十年

  堡设巡司今因之迁隆寨巡司在宣化县西八十里因宋故寨为名旧置巡司今因

  坛落墟巡司在宣化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本朝乾隆四十六年大滩

  巡司在横州东五十里本朝雍正七年 南 里乡巡司在永淳县南七十里

  旧驻孙岭村 本朝干隆十九年移驻小黎墟武罗乡巡司在永淳县北八十里故武

  罗县地旧驻巩昌村 本朝乾隆十九年移驻甘棠墟又旧有武德乡巡司在县东北六十里明景

  泰间迁于县西今裁迁隆峒土巡司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五十里南北距

  一百四十里东至上思州界三十里西至土忠州界二十里南至越南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土忠州

  界二十里东南至上思州界三十里西南至太平府土思州界十五里东北至上思州界三十里西

  北至土忠州界二十里古交阯地宋始开置州以土官黄胜奇世袭明初废州为峒降为土巡司

  本朝顺治初黄元吉归诚仍与世职合江镇在宣化县西五十里左右二江合流处也九域

  志宣化有禹步合江左江右江四镇那南寨在宣化县西六十里旧置巡司 本朝乾隆三

  十一年移驻镇安府归顺州湖润寨横山寨在宣化县东横山上唐尝置横山县宋置寨绍

  兴三年诏市马于此置博马场渠乐寨在新宁州东南八里亦名三河堡明洪武初置巡司

  古万寨在新宁州北宋置五寨之一明统志左江自交阯流五百八十里至古万秦下

  流九十里至合江镇那楼寨在隆安县西南二十五里又驮演寨在县西北三十里旧俱置

  巡司后裁古北口在横州东六十里旧有巡司又西乡巡司在州西六十里今皆废

  良堡在归德土州北三十里与思恩府白山土司接界

 ︹津梁︺西平桥左宣化县西一里旧名龙溪桥又东平桥南平桥并明建北平桥

  化县北一里明天启五年改建更名镇北桥第一桥在隆安县东一里 本朝康熙四十

  八年海棠桥在横州西一里跨香稻溪之上以宋秦观祠而名旧多树海棠翔云

  桥在横州北十里跨方水三索桥在归德土州治西南

 ︹堤堰︺赵公堰在新宁州明万历间赵宗凤筑又有陈公堰万历间陈跃潜筑铜鼓陂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宋皇祐间开明嘉靖十五年修筑取水北湖苏卢二村赖以溉田罗赖

  陂在府城北三十里

 ︹陵墓︺︹宋︺李师颜墓在横州东北二十里金龟岭师颜为佥判卒葬于此其子㑹龙元进

  士墓在州东四里

 ︹祠庙︺孔中允祠在府城内祀宋司户孔宗旦陶开使祠在府城内祀宋知州

  崇德祠在宣化县城内 本朝康熙四年郡人建祀左江道张道澄怀忠祠

  在宣化县望仙坡下祀宋苏絾吴侯祠在宣化县城西祀宋永宁守吴佚其名三公

  祠在宣化县东北望仙坡下祀宋狄青孙沔余靖后増苏缄王守仁莽吉图名六公祠海棠

  祠在横州城西祀宋秦观伏波庙在宣化县西一里唐初建祀汉马援 本朝康熙间

  郡人以莽吉图并祀一在横州东八十里乌蛮滩上马援驻兵于此后人立庙祀之明王守仁増新

  之有题梦中绝句诗令公庙在横州城外祀宋李师中慈感庙在横州古钵山唐贞

  观中有妇陈氏殁屡著灵异乡人立庙祀之祈雨辄应宋绍兴间赐额慈感绍熙初封淑惠 本朝

  春秋致祭

 ︹名宦︺︹唐︺吕仁景云中为邕州司马郁水自蛮境七源州流出民苦横溢仁引渠分流用泄水

  势自是无没溺之患徐申京兆人为邕管经略使宣明恩信风行犷俗黄峒蛮纳质自愿供赋

  归款是时黄侬韦周四姓并为西京部首领而侬黄最强黄既纳质三部蛮皆定辛谠

  人为邕管节度时管内蛮侬峒最强与黄峒皆结南诏为助谠察邕虚耗方当息战用固根本会南

  诏遣使请和谠奏可遣从事徐云䖍往报遂和南诏复招抚二峒首领侬金勒等与之通欢持牛酒

  音乐赉之并遗其母衣服金勒感悟始罢兵︹宋︺范贵参宗城人太宗时知邕州俗轻医

  药重鬼神贵参禁止割已俸市药以给病者复以方书刻石置厅壁南汉攻州城七十馀日贵参拒

   侯仁宝平遥人知邕州州之右江生毒药树宣化县人尝采货之仁宝尽伐去其患遂

   曹克明百丈人景德中知邕州抚谕左右江蛮甚有恩信是岁承天节率其党来集克

   明慰抚岀衣服遗之感泣而去独如洪峒恃险不至克明谕两江防遏使黄众盈引兵攻之斩其首

   领陆木前枭于市冯伸己河阳人天圣中知邕州治舍有井相传饮辄死伸己日汲自供

   终更无恙傍城数里有金花木俗言花开即瘴起人不敢近伸己酣宴其下亦复无害杜𣏌

   无锡人宝元间知横州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永清𣏌出兵讨平之上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

   之备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

   达岭外事者为牧守使经制边事从之孔宗旦鲁人为邕州司户参军侬智高未反时州

   有白气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书告知州陈珙珙不听后智高破横州即载

   其亲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毋为俱死也既而邕州破宗旦被执贼欲任以事宗旦叱贼且大

   骂遂被害事闻赠太子中允张日新安仁人横江寨守将皇祐元年侬智高寇邕州知州

   陈珙不设备遂率众沿江东下日新战死孙节开封人狄青讨侬贼辟置麾下为前锋至归仁

   铺直前搏战贼锐甚鏖战山下俄中枪而殁赠忠武军留后杨文广太原人狄青征南时

   为广西钤辖知邕州抚御有方士卒乐为效死萧注新喻人知邕州智高走大理国母与二弟

   寓特磨道注帅师往讨获一禆将引致卧内与之语俱得贼情悉擒送阙下募死士使入大理取智

   高至则已为其国所杀函首归献陶弼永州人至和二年知邕州邕经侬寇井隧荡然弼绥

   辑惠养至忘其勤诸峒皆感悦无犯边者邕地卑下会大雨弥月弼亟窒垠江三门为土囊千馀置

   道上水从窦入即塞之城虽不坏而人皆乏食为发廪以赈水退公私一无所失苏缄

   人熙宁中知邕州闻交阯谋入寇两以书抵桂州守沈起刘𢑴皆不听蛮遂入寇破邕四砦缄勒部

   队拒守杀贼甚众蛮知无外援力攻之城遂陷缄率其家三十六人阖门焚死赠奉国军节度使子

   元后知横州恩信及民成颂有父风谭必江西人元祐间为邕州惟官摄郡事㑹交人复寇邕

   必辑兵抗御力战不克交人执之欲诱以利必坚不可夺自缢死梁顺孙高要人宣和间

   以桂州监察判官监邕州横州田州诸峒金坑旧制输金监官多所需峒丁苦之顺孙抚诸峒以恩

   信不较其金诸蛮畏服邓廉曲江人以朝散郎倅邕摄郡事邕岁市马界上吏多侵盗马不

   时至廉尽革其弊岁饥发廪(“㐭”换为“面”)之全活甚众郡志作邓孝廉陈大纪永嘉人嘉泰间知横

   州以仁惠为吏民所爱秩满适妖贼侯广李蓝六作乱大纪节制飞虎摧锋两军亲冒矢石与士卒

   同甘苦开诚谕贼擒其渠魁崔与之广州人开禧时通判邕州守武人苛刻衣赐不时给

   诸卒大哄漕司檄与之摄守叛者怗然乃密访首事一人斩之张垓绍定中知横州以横土瘠

   民贫家无馀藏为置米千石立社食民赖之马塈宕昌人咸淳中知邕州邕地接六诏安南

   旁通诸溪峒塈镇抚诸蛮及置关隘皆有条理大理不敢越善闸安南不敢入永平诸峒皆上帐册

  边陲晏然后以功加阁门宣赞舍人宋亡守靖江战死娄钤辖前为马暨部将邕守马成

  旺以城降娄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阿尔哈雅遗之牛数头米数斛兵皆分米炊未熟生脔

  牛啖立尽娄乃命所部人拥一火炮然之声如雷霆城皆崩火息视之灰烬无遗 阿尔哈雅旧作

  阿里海牙今改正︹元︺任圭至元间横州路总管人不敢干以私惟以忠民为务刘国

  杰其先女直人以湖广右丞征广右贼时上思州黄胜许恃其险远与交阯寇边国杰身率士力

  战贼走象山乃列栅围之伐山通道拔其砦胜许挺身走交阯尽取贼巢地屯田以为两江蔽障

  ︹明︺蔡𫎇吴县人成化中知南宁府田州土知府岑浦骄悖不法与其族争袭弄兵相攻𫎇自

  至其地以理晓谕皆感服释仇罗环新喻人宏治中知上思州时州始改土为流环以四事建

  议一曰易风俗教士子二曰苏民困革土兵三曰通传递设铺舍四曰别土流革土吏夷俗为之丕

  曽昺南海人宏治中为上思州同知先是州以世袭构兵昺请改土为流迁城江北建立

  州治筑土城立木栅招遗民给以田种皆得服业蒋山卿仪真人正德中知南宁府会征

  思田山卿约束转输军需克济居民无扰王济乌程人嘉靖中为横州判摄州事访问俗尚利

  弊召父老庭下集议可否而从革之于是民知向方盗亦潜弭霍与瑕南海人隆庆中驻节

  左江土酋黄金彪背逆督抚方议进剿与瑕翦其羽翼一矢不遗缚致之遂定以四都叛服不常致

  南太二府道路阻绝请于朝开建新宁州治

 ︹本朝︺刘天福顺治初知永淳县浔州土贼陈邦围县城天福率众拒守城陷被害

  吉图满洲人康熙中以镇南将军率师度岭克复南雄还复韶州叛将张星耀不战而窜所至

  秋毫无犯及抵南宁击贼帅吴世琮尽歼其众军威益振以疾卒于南宁百姓肖像以祀梁凤

  翔咸宁人康熙四十二年知上思州手书训语四条正男女内外之别严师巫邪术之禁广辟荒

  田重禁私贩风俗一改时有禾生两歧之瑞凌森美定远人拔贡生康熙五十二年知永

  淳县邑地高水下民不知灌溉森美教以种旱稻遂为永利编保甲严窝主而奸息十三屯征粮旧

  无额册吏得増敛欺民森美创图册详书其民户实征之数及期榜示之尤加意学校署有柳园暇

  则退处考文献辑为永淳志乾隆六年祀名宦

 ︹人物︺︹宋︺石鉴宣化人举进士有文武才皇祐中挟䇿干余靖以平侬贼功授大理寺丞升忠

  州刺史寻知桂州充本路经略安抚使官至尚书梁世基横州人由摄官补登仕郎历浔

  州司户叅军熙宁中特授大理寺丞用法平允︹元︺邓祖胜宣化人以右丞守永州闻杨璟

  师至约全桂守者互相应援全桂援绝璟督师四面攻之祖胜仰药死︹明︺杨名横州人永

  乐中举于乡性至孝父丧京毁逾礼既葬庐墓侧三年有白龟出于庐次人咸以为孝感任榖

  横州人成化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历福建叅议奏罢银矿之役为同官所忌调广东屡著声绩

  张翺宣化人成化中举于乡性刚直知龙门县有声绩刘瑾遣使至县索金翺廉贫无以应有

  富民愿贷出金翺坚拒之遂罢归黄窦上思州人与弟绩一乳而正德八年黄镠攻州城

  兄弟勇敢赴敌同日死时同州凌安亦拒敌死陈琚宣化人嘉靖中任德庆州判时罗旁寇炽

  流毒郡县众推琚材武提偏师抚剿遂歼渠降服为分什伍定约束俾与州人互市时有槖寇者嫉

  琚密摄琚于寇衷甲害之后王守仁擒寇魁杀之祭告其墓邓洪震宣化人嘉靖进士隆

  庆初历兵部郎中疏请减田租之半俾苏民困帝嘉纳之寻以疾归神宗立屡荐不起萧云

  举宣化人万历进士历官礼部尚书人谓其甘陵之党不附君子逆珰之祸不附小人平居嗜古

  著书有青萝集行世卒谥文端杨汝名永淳人父病目以舌䑛之目疾复明父卒庐墓三年

  由岁贡任陆川训导历署太平邑篆称廉吏郡志作汝明陈文灿永淳人与弟文炳皆补邑

  弟子员有武略渌里寇发部兵征逐军北兄弟为殿灿马陷于淖炳不忍去皆遇害田镈

  人嘉靖举人杜门养母足不履公庭遭岁歉灵竹聚众三百人剽掠时议剿之镈急白县令请无用

  兵单骑往谕皆诣县谢罪倅岳州洞庭湖寇出没以计擒渠魁馀党解散林青阳新宁人事

  桂王官员外郎时孙可望谋禅代青阳与胡士瑞等发其奸王议密敕李定国统兵入卫青阳请行

  佯乞假归葬由间道驼至定国所许以奉迎青阳至南宁为守将常荣所留密遣刘吉告王王喜改

  青阳给事中再撰敕令吉还付青阳赐李定国事泄被杀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烈愍

 ︹本朝︺刘履吉宣化人顺治五年伪帅陈邦传遣子会禹统宾迁思明兵数千攻南宁久不破

  纵兵大掠履吉居城外遇害妻亦死李寿椿宣化人顺治七年土贼李哑滋扰寿椿被掳不

  刘章宣化人母赖氏守节育且教中康熙癸卯乡试痛父早亡已不及事事母以孝闻

  黄起忠宣化人乾隆五十三年由外委千总随征安南于黎城击贼阵亡同时遇害者千总

  张坤把总赖起胜李如栋额外外委黄起智卢崇耀杨辅恒杨振德均   赐恤如例倪联

  清宣化人由行伍洊升守备嘉庆二年随剿黔苗论功   赏戴蓝翎七年随征湖北邪匪坠

  崖而死又平乐协守备陆世元击贼于雾渡河阵亡梧州协千总王胜龙击贼于竹叶坡阵亡均荫

  云骑邓金保上思州人嘉庆二年由把总随剿黔苗与外委徐明同遇害均荫云骑尉

 ︹流寓︺︹宋︺秦观高邮人绍兴初编管横州多所题咏

 ︹列女︺︹唐︺衡方厚妻程氏宣化人方厚为邕州录事参军招讨使董昌龄治无状方

  厚数争事昌龄怒害之程惧并死不敢哭徒行至阙下陈𡨚下御史鞫实昌龄乃得罪诏封程武昌

  ︹明︺程清妻刘氏宣化人夫亡守节教子琚以贡仕广东德庆判官死于寇难时

  称忠臣节母萧相妻李氏宣化人相官贵州卒于任氏引刀自刎死事闻旌表

  萧氏南宁卫人夫亡守节坐卧一楼足不履地者数十年事闻旌表邓遵素妻朱

  氏新宁人值莫逆之乱遵素先出城贼势渐逼氏度不免投水死杨端妻萧氏

  人于归未期而寡姑欲嫁之萧曰若再醮以遗不孝不义之名非人𩔖也守节五十馀年事闻旌表

  徐铨妻杨氏横州人归铨三载生子澋方五月而铨卒杨年十九抚孤守节以终子澋

  哀毁逾礼人称其能报焉龙居德妻罗氏永淳人景德中为盗所掠罗投崖下不死

  贼驱之行不从遇害黄敏妻刘氏上思州人敏以州兵从征古田死军中刘闻之哀不

  自胜恪守妇道操履冰霜训二子勤学后相继殁复教其孙正德间旌表

 ︹本朝︺马之驺妻萧氏隆安人尚书萧云举女夫死无子自制棺衾绝食七日死顺治

  三年 旌颜于𢑴妻覃氏永淳人于𢑴早卒氏孝养翁姑抚遗腹子食廪饩后子卒

  晚节愈苦邑人哀之康熙五十七年 旌黄亚儿妻李氏宣化人归自母家遇𭧂不

  辱堕水死雍正五年 旌锺士璠妻杨氏横州人士璠早卒氏孝事翁姑抚两子成

  雍正三年 旌同州叶煜妻陈氏杨镂妻李氏均雍正年间 旌何庭桂妻钱氏

  宣化人年十六于归逾年夫卒孝养抚孤乾隆元年 旌同县冯朝臣继妻李氏徐淑衡妻邓氏邓

  王臣妻谢氏黄绍达妻雷氏李元和妻卢氏均乾隆年间 旌李廷鼐妻莫氏

  人夫亡守节乾隆九年 旌同州廖俊妻黄氏卢全忠妻王氏谭应秋妻李氏均乾隆年间 旌

  陆祖尚妻陈氏隆安人夫亡守节干隆二十八年 旌𫎇殷赉妻吴

  氏横州人年二十三而寡赉棺尝被火吴以身殉天忽雨人以为苦节所感与同州邓蕃妻吴氏

  陈任干妻黄氏侯铭鼎妻翁氏吴若纯妻黄氏黄梦龙妻陈氏陈翊妻吴氏均乾隆年间 旌

  象煌妻谭氏永淳人夫亡守节乾隆五年 旌陈尧英妻赵氏

  人年二十二而寡孝养抚孤甲生甲生生二子卒与媳林氏抚孤孙成立年七十馀卒与同州黄洵

  妻林氏均干隆年间 旌韦氏獞人夫姓名失传守正不污为强暴所杀乾隆年间 旌

  廷甫妻刘氏宣化人捐躯明志嘉庆三年 旌

 ︹仙释︺︹晋︺董京元帝时避居横州登高岭秋夜泛舟于江浒一仙乘槎而来枝干扶疏光采照

  人京谒之赐以食宋绍定间郡守张垓构仙槎亭于上罗秀不知何许人闻万洪寓罗浮山

  弃家往久之慨丹不成复于宣化青山洞岩中修炼一日危坐尸解去

 ︹土产︺金唐书地理志邕州横州皆土贡金邕州有金坑九域志有慎乃金场在邕州西北四百里

  银唐书地理志邕州横州皆土贡银苎麻 荔枝 桄榔 橄榄

  寰宇记皆邕州土产又有木威明统志近交阯界山谷间出明统志宋时置司市马于

  横山寨今诸土州皆贡马貆猪明统志宣化县出身有𣗥刺能振以御人常百十为群以伤苗

  鼓公寰宇记邕州土产大如犬而色白黒明统志府产蛮犬性警而猘蛮人携以自防盗

  莫敢越鸟寰宇记邕州产越鸟又有飞生鸟又有青鹊如鸡名鹊姑明统志府产孔雀又

  有秦吉了形如鸜鹆教之能言又有倒挂绿毛尝倒挂于树故名又有锦鸡能吐锦久复收之皆宣

  化武縁县出蚺蛇胆寰宇记邕州土产虫丝明统志横州出枫始生多有食叶之

  虫似蚕而赤黒四月熟如蚕之将丝州人擘取其丝为琴弦其声清越海滨蜑人鬻之作钓缗

  蚧金志岀横州里人采之为药能治肺疾

 ︹苗蛮︺苗在新宁州语言侏离男括髪以布女椎髻垂额俱跣足饮食屈滕就地啜冷咽生疾病歌

  舞禳鬼屠狗罄食而散广源蛮在邕州郁江之源地产黄金丹砂俗椎髻左衽轻生好乱

  其先首领韦黄周侬四姓相劫杀唐邕管经略使徐申厚抚之黄氏纳质三部蛮皆定西原

  蛮在广容之南邕桂之西依阻峒穴绵地数千里有𡩋氏相承为豪又有黄氏居黄橙峒其属也

  地产金银铜铅丝丹砂翠羽峒緂练布苗香草果诸药各逐其利不困乏酋长或娶数妻皆曰媚娘

  马人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蛮北还留十馀户于铜柱处至隋有三百馀户悉姓马土人以

  为流寓号曰马流𪨶客在宣化县有盘蓝雷锺四姓自谓狗王后男女椎髻跣足结茆而居

  刀耕火种不供赋役在隆安县无版籍穴处岩窦耕樵猎兽而食性愿谨风俗与民无异在上

   思州居那懒墟及那标上下洒三村好㔄窃在归德土州有陇板猺耕山种畬男女喜歌唱无乐器

   以巾帕蹁跹而舞在果化土州架木为屋曰栏房男耕女樵言语不可辨在土忠州居剥咘渌燕郝

   章郝佐诸村习俗与果化同在宣化县男子髡髪留大髻以笠空其中覆于顶男女衣皆青

   或以薯染红盛服则锦兜花裙缀以古铜钱丁当自喜富女以银作大圈围领上长裙细折缀五色

   绒于禖袂间在横州佃田与民杂处在永淳饮食不择毛腥在上思与猺杂居风俗习尚略同

   子在上思州十万山中不入版籍男衣青首著线网女长裙结五采于帽出入佩刀必系纲囊便

   携贮左宣化县有麦濮吴苏何五姓详见梧州府









                            纂 修 官臣李绍昉恭 纂臣蒋立镛恭 纂

                            提调官前总纂郑绍谦恭覆辑

                            前校对官彭作邦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