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九至四百八十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八十一至四百八十四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八十五至四百八十七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9-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81.djvu/9

大清一统志

 澂江府在云南省治东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六里南北距一百七十五里东至广西

  州弥勒县界二百里西至云南府晋宁州界三十六里南至临安府宁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云南

  府呈贡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弥勒县界二百五十三里西南至临安府嶍峨县界二百一十五里

  东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呈贡县界一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八千三百二十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战国时为滇国地汉置俞

  元县属益州郡按明史汉为牂牁郡地隋牂州后汉因之三国汉

  属建宁郡晋増置新兴县宋因之齐为建平晋宁

   二郡地梁属南宁州隋属昆州唐武德元年隶戎

   州都督府七年析南宁州二县地置西宁州贞观

   八年更名黎州天宝末入于蛮后南诏取其地置

   河阳郡宋段氏时为罗伽部元志唐天宝末么些蛮居之号罗伽甸后

   为僰蛮所夺南诏蒙氏为河阳郡明统志段氏析么些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其步雄后

   居罗伽甸号罗伽部又黑爨蛮之裔居路甸号落蒙部元初内附置罗伽万

   户府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为澂江路隶

   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澂江府隶云南布

   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云南省领州二县二

   河阳县附郭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八十五里东至路南州界九十里西至云南府晋

   宁州界十里南至临安府宁州界一百三十里北至云南府呈贡县界五十五里东南至宁州界三

   十三里西南至江川县界三十五里东北至云南府宜良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呈贡县界二十九里

   汉俞元县地属益州郡后漌因之晋属建宁郡隋属南宁州唐初属昆州后改属黎州天宝末入于

   南诏置河阳郡于此宋段氏为强宗部元初立罗伽千户所至元十六年改河阳州二十六年降为

   县属澂江路明为澂江府治 本朝因之江川县在府西南九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

   一百里东至临安府宁州界五十里西至新兴州界四十里南至宁州界七十五里北至河阳县界

   二十五里东南至宁州界二十里西南至临安府河西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河阳县界三十五里西

   北至云南府晋宁州界三十里本汉益州郡地名碌云异城蛮名易笼唐初置绛县南诏徙曲旺蛮

   于此以白蛮守治之后么些蛮裔居此宋段氏时名步雄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江川

   州二十年降为县属澂江路明属澂江府 本朝因之新兴州在府西一百二十里东西

   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江川县界二十里西至云南府昆阳州界五十里南至临安府嶍峨

   丝界五十里北至昆阳州界五十里东南至临安府河西县界四十四里西南至嶍峨县界四十七

   里东北至云南府晋宁州界五十里西北至昆阳州界四十里汉益州郡地晋置新兴县属建宁郡

   宋因之齐属建平郡梁末土酋爨瓒居之分为西爨地唐贞观中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蒙氏改为

   温富州宋段氏时么些蛮据其地号休制部元初置千户所至元十三年改为新兴州隶澂江路明

   属澂江府本朝因之 路 南州在府东一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十

   五里东至广西州弥勒县界八十里西至云南府宜良县界四十里南至临安府宁州界九十里北

   至宜良县界二十五里东南至广西州弥勒县界八十里西南至河阳县界七十八里东北至曲靖

   府陆凉州界六十里西北至曲靖府马龙州界一百八十里汉益州郡地蜀汉为建宁郡地唐属昆

  州蛮名路甸天宝末为黒爨蛮落蒙所据号落蒙部元初置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路南州

  属澂江路明属澂江府 本朝因之

 ︹形势︺北倚会城南接临安襟水负山土田饶沃

  莲玉笋卓兀东西抚仙星云潆𭰁内外挟湖山之

  胜号鱼稻之乡崎岖崖石地鲜平夷明统

 ︹风俗︺士知尚学民务耕织勤生力本以劲特相慕效

  耻为委蛇其性质野其俗豪强蚕衣耕食不事

  逐未明统

 ︹城池︺澂江府城周五里有奇门四池深五尺引东西泉注之明隆庆五年建 本朝康熙

  五十一年乾隆元年修二十五年人修江川县城周一里有奇门四有池明崇祯七年

  筑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乾隆二十五年又修新兴州城周三里门四有池明正德

  二年筑土城万历六年易以砖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乾隆三十六年又修路南州城

  周二里有奇门四有池明宏治中筑隆庆六年以砖 本朝雍正七年十一年修乾隆二十六年

  

 ︹学校︺澂江府学旧在金莲山麓明隆庆中迁建于舞凤山万历三十一年复迁于金莲山

   本朝康熙三十年修四十一年又修入学额数二十名河阳县学在府治西北明天启

  六年建入学额数二十名江川县学在县治东旧在城南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建入

  学额数十二名新兴州学在州治东南旧在城东三里本朝康熙四十八年改建入学

  额数二十名路南州学在州治东关外明嘉靖三十五年建 本朝顺治十七年康熙

  五十年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河阳书院在河阳县西北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府柳

  正芳修建玉溪书院在新兴州治 本朝康熙五十年知州任中宜建敬一书

  院在路南州治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州徐瀛翥建旧志河阳县澄心书院在县东明隆庆中

  建点苍书院在县西明嘉靖中建并久废

 ︹户口︺原额人丁共八千四百三今滋生男妇大三十万三千四百四十五名口计四万四户又

  屯民男妇大小共二十六万一千九百四名口计三万三千一百五十一户

 ︹田赋︺田地六千一百二十一顷七十七亩九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一万三千三百二十七雨四

  钱六分八厘米一万三千六百九十五石六升八合二勺

 ︹山川︺金莲山在河阳县东五里明统志一名龟山高圆平正若莲花然又有重珠山在县城

  东五里一名倚铎山阙摩山在河阳县东五里岩穴幽胜又县东五里有旸浦山云龙

  山在河阳县东六里相传诸葛亮盟蛮于此一名订盟山绣球山在河阳县东七里金

   莲山之南𮞉龙山在河阳县东南十里明统志一名象鼻岭上接旸浦下吸抚仙湖山𫝑蜿

   蜒如龙盘通志又有赦文山在抚仙湖口天马山在河阳县东南十里两山夹䕶山形如马

   陟其巅东见大池江南望抚仙湖西连梁王山北睹汤池有流泉环绕如带南峰山

   阳县南十里磅礴高厚中峰秀拔龙爬山在河阳县西南十五里抚仙湖西相传龙鬬于

   此如爪爬迹故名玉笋山在河阳县西南三十里旧名涌拔山兀立抚仙湖上高峰独秀

   状如玉笋其旁为诰轴山虎山在河阳县西七里雄峭如虎踞横亘百里舞凤山

   阳县北势自罗藏山中支逶迤而来左右两山夹峙如凤展翼为一郡之镇山府治建于其麓

   藏山在河阳县北十里后汉书郡国志俞元装山出铜明统志汉志云装山后误为藏又蛮云

   虎栅为罗藏昔有虎自碧鸡渡滇池至此土人造栅取之故名通志山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干

   尔密闻曲靖破走入罗藏山结寨其上亦名梁王山其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北有泉流为锦溪西有

  泉流为弥勒石溪 干雨密旧作瓦尔密今改正玗扎山八河阳县北二十里一名无诈

  山今名乌札山其麓有泉流为玗扎溪觉卜山在河阳县北罗藏山之分支险峻陡绝呈

  贡路经此夹浦山在河阳县北弥勒石溪及冷塘二水合流其下故名化石祖山

  在河阳县北仙迹山在河阳县北山腹有仙人洞碌埼山在河阳县东北十里

  苍峦如叠下有庄镜泉棋枰山在河阳县东北四十里一名棋和山宝珠山

  阳县东北四十五里后倚石壁前瞰明湖锺秀山在河阳县东北高峻隆厚下有三春池

  海瀛山在江川县东南一名孤山特起湖中四壁如削通志有东山在县东三里其巅有古

  蟠坤山在江川县南十五里东临抚仙湖西际星云湖山顶石皆赭无草木有蟠坤洞

  旧为祷雨处覆盆山在江川县西南三十里其山无石皆螺蛳甲形如覆𦈢居民社日祈

  年之龙凤山在江川县西三里崇冈叠阜为县镇山温泉冷泉皆出其麓西山

   在江川县西四里峰蛮起伏山麓多泉合流入星云湖绿笼山在江川县西北十里林木

   苍翠下有泉屈颡颠山在江川县西北十五里一名叠翠山昔有人猎于此终日无𫉬

   土语谓屈为犬颡为惜颠为劳而无𫉬因名山势如塞其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池东入抚仙湖南流

   阿仲灵照山在新兴州东十里旭日东升光照林麓白塔山在新兴州东二

   十里上有塔元时建真武山在新兴州南二十里形如龟蛇盘绕上有真武庙凤凰

   山在新兴州西南形如凤翼故名奇梨山在新兴州西十里林木茂蔚下有泉流为奇梨

   大棋山在新兴州西北十五里上有石枰传为仙人奕棋遗迹蒙习山

   兴州西北七十里一名适饥山山顶与昆阳州分界罗么山在新兴州东北二十里一名石

   崖山有石洞巉岩奇怪下有白龙泉流为罗么溪凡九曲入大溪鹿母山在路南州治东

   札龙山在路南州东八十里峰峦高耸下有小石可炼为铜木龙山在路南州东又

   东北有羊鼻山山顶有泉遮日山在路南州东南十五里山势峭拔一名些亦山午山

   在路南州东南一名印山紫玉山在路南州南半里色如紫玉竹子山在路南州

   西南五十里山周百馀里高千仞有蜡烛香炉诸峰照镜山在路南州西北二里山前有池

   休柔山在路南州东北十五里今名九盘山下有流泉名休柔谿龟山仜路南州

   东北八十里山𫝑俯瞰交广昔土酋秦氏居之剑岭在河阳县东罗藏山之右西折而南山脊

   隆直如剑宾阳岭在河阳县东由罗藏山分支叠嶂崔嵬日出先照故名关索岭

   在河阳县西北十里山阜高数百丈险峻难渡若关隘然牵绳而过陆赫岭在河阳县东北

   山脉自罗藏山奔驰延亘至此突起高秀嶻嶪望之赫然宜良路南道经其下贵人峰

   阳县西南玉笋山后群峰拱摄俨如巨人金鸡岩在河阳县东华藏寺石壁间相传闻岩鸣

   则米价腾贵人以为怪击去其首竹园坡在河阳县西北长亘十里平衍多竹仙人

   洞在江川县南五里有巨人迹俗谓之仙人迹有石如牛马磨臼之形菜花坪在河阳县

   罗藏山东野菜遍生可为虀相传元梁王游宴之所耕者往往得其遗物石林在路南州东北

   旧名李子箐怪石森立嵌结玲珑下有伏流深远莫测通志有贴金石在州东三十里俗传昔广西

   蛮酋过此石忽有声后以金箔贴之巴盘江在路南州西自宜良县流入府境东南流入广

   西州鐡赤河在河阳县东二十里一名铁池河源自云南府宜良县流入又东南入路

   南州界汉书地理志俞元县桥水东至母单入温行千九百里水经注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一名

   河水通志鐡赤河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宜良县至鐡赤铺入山峡数十里会抚仙湖尾闾又东

   入路南州河外竹山数重林木深密陇邱冲河在河阳县北发源陇邱冲流入明湖

   冲河在河阳县东北十里罗藏山下汇溪涧诸水为河流入明湖明隆庆中水涨堤决知县文

   嘉谟浚深之上河在江川县源出阿化冲分灌前广二冲田中河在江川县抵乌鹊村

   下河在江川县分中河之流灌左卫营田密罗河在新兴州西南三十里一名奴喇河

   又名奇梨溪源出奇梨山经密罗村西南流经甸尾入临安府嶍峨县界其冲口有坝三座

   木箐河在新兴州西北五里府志源自晋宁州流经大堡又西南流入临安府嶍峨县界有

   坝三座分沟溉田明统志有罗么謑源出罗么山下白龙泉流为九曲入于大溪州志此即晋宁之

   大堡河北流通滇池大溪河在新兴州北五里一名玉溪河源出夹雄山自州东北绕州西

   南过罗么奇梨二溪出临安府嶍峨县入曲江即嶍峨县大河上源也抚仙湖在河阳县

   南十里汉书地理志注俞元县池在南桥水所岀明统志一名罗迦湖又名青鱼戏月河周三百馀

   里北纳诸溪流南受星云湖中多石玉笋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中产䆲䆡鱼可以辟瘴毒尾闾

   从东入鐡赤河南折宁州北绕宜良会盘江达于南海明湖在河阳县东北一名彝休湖一

   名阳宗湖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周七十里两岸陡绝水色深黒境内溪河泉涧诸水悉汇于此

  流入云南府宜良县界星云湖在江川县南周八十里东流五里由海门入抚仙湖两湖

  相通处中央有石其所产之鱼各不相越谓之界鱼石东谷溪在河阳县东六里出东谷

  萦绕城中旁溉畦陌入于明湖七江溪在河阳县东四十里七江村傍两山间流入鐡池河

  石涧溪在河阳丝西南出虎山两峡间灌溉平阜绕北而下入西𬒈锦溪在河阳县

  西源出罗藏山北流经旧阳宗县西龙泉溪在河阳县西十五里乱石中流入抚仙湖

  藏溪在河阳县西罗藏山南南流入抚仙湖日角溪在河阳县北一名芭蕉河明统

  志源出化石祖山东北入明湖府志源出觉卜山下伏流至天生桥复出成溪又东北入于明湖

  弥勒石溪在河阳县北源出罗藏山西麓合众涧流为溪出弥勒石口会于锦溪溉田甚

  朽村溪在河阳县东北七里自本村发源至七里村会于鐡赤河玗扎溪

  阳县东北二十里源出玗扎山下南入抚仙湖府志玗扎溪自宝顶山发源流经玗扎山下明隆庆

   中筑渠三百七十馀丈始利灌溉阿件溪在江川县西北源出屈颡颠山之南涌三派西

   入滇池东入抚仙湖南入阿件溪馀波流入星云湖溉田为利兴安溪在路南州东二里绕

   州治西南会于鐡赤河合流㑹于盘江有坝休柔溪在路南州南源出休柔山南流入于

   西林龙潭在河阳县西十三里西𬒈泉之左丛木中有龙湫镜光池

   阳县东三里注北坡泉水围筑石堤旁多柳树一碧池在新兴州西南又三春池在府城东

   北七里锺秀山之麓九龙池在新兴州西北二十里池聚九泉又州北十里有莲花池下流

   入于大溪冷然泉在河阳县东三里通志泉岀华藏山后味甚甘冽又有玉冽泉在县东三

   里金鸡崖下味甘色莹流灌阜田会于镜光池北坡泉在河阳县东出阙摩山麓周筑石堤

   闸水以时蓄泄灌田又有容谷泉在县东北汇而为池春时颇温矣旧泉在河阳县东南

   十里𮞉龙山后有泉穴三处西𬒈泉在河阳县西三十里蟠龙冈石崖下左右潭水合流

  成溪资以灌溉一名西浦泉旧传水自地中接昆明池双涌于西山之麓流不百武南入于海隆庆

  二年开河二道导泉入海仍立四坝以时蓄泄涟漪泉在河阳县东北七里碌埼山峡四时

  清澈流溉阜田上有石壁苍翠下多蒲苇一名庄镜泉七古泉在河阳县东北源出麦田

  流经北斗村入于明湖关岭泉在关索岭之麓阿化泉在江川县北十里源出绿

  双井温泉在江川县海西村两井皆温一流入星云湖白龙泉在新兴州

  北二十里亦名白龙潭有坝四座溉田甚多黑龙泉在路南州东八里滇志在州东十五

  里每岁正月八月州人祀之有黒龙潭坝

 ︹古迹︺河阳故城在今河阳县东明地理考河阳旧治在县东绣球山正德中迁于县东金

  莲山嘉靖中复迁于绣球山前隆庆四年迁于舞凤山为今府治西古故城在河阳县

  西四里元时筑遗址犹存阳宗故城在河阳县东北四十里明湖之南元史地理志阳宗

   在本路西北明湖之南昔么些蛮居之号曰强宗部其酋卢舍内附立本部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

   县眀地理考澂江府阳宗蛮名强宗部讹曰阳宗元立阳宗千户所寻改为县治 本朝康熙八年

   并入河阳县绛县故城在江川县唐书地理志自曲江经通海镇百六十里至绛县又

   八十里至晋宁驿元史地理志县在澂江路南星云湖之北蒙氏叛唐使白蛮居之至段氏么些徙

   蛮之裔居此城更名步雄部其后弄景内附即本部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千户为江川州二十年

   降为县眀统志唐时南诏徙曲旺蛮于此以白蛮守治之县有石如龙因名其地为碌云异城即今

   县治也崇祯七年迁县治于江川驿始建今城去旧治三里研和故城在新兴州南三

   十里元史地理志研和么些徙蛮步雄居之其孙龙钟内附六百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隶新兴州

   明统志研和城在州南三十里元置县后省入州又西十里有畔龙城元置县后省入研和县

   纳故城今新兴州治元史地理志昔有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据普具龙城明统志休纳

   城昔部傍所筑元初置千户寻改县后省入新兴州普舍故城在新兴州北二十五里元

   史地理志普舍县在州西北昔强宗部蛮之裔次曰普舍据普扎龙城后普舍孙苴(⿰历刂)内附立本部

   为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普舍县治普扎龙城隶新兴州明地理考新兴州北有普舍废县元置洪

   武中弥沙故城在路南州东北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即弥沙等五城立弥沙县

   二十四年并入邑市邑市故城在路南州东北八十里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即邑市

   弥歪二城立邑市县二十四年隶路南州明统志成化中省入州俞元废县在河阳县

   华阳国志俞元县在河中洲上郦道元水经注俞元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明统志汉元封中置

   梁水废县在河阳县境唐书地理志黎州县二梁水绛本属南宁州武德七年改属西宁

   西街城在河阳县西十里民居稠密明正德六年筑周三里门四今废黒柏城

   在河阳县东一名输纳龙城蛮所筑也部椿城在江川县北二十里明统志昔蛮酋易昌

   所筑元置双龙县于此后省入江川今为双龙乡其北有古树春初叶萌土人视其先萌之方以卜

   岁北雨南旱西则风雨时禾稼登岁稔东则丰歉半四面皆萌旱潦饥馑历验不爽 按双龙县元

   志不中古城在新兴州西二里州志元时梁王筑以备兵遗址犹存又有黒村城马桥

   城畔龙城皆元时所筑白城在新兴州北元史地理志普具龙普扎龙二城之西有白城汉

   人所筑二酋屡争其地莫能定明统志州西南有禄匡城州南有昌人城旧研和县有玉乞城相传

   皆汉时筑撒吕城在路南州东北十里元史地理志路南州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吕黒爨蛮

   之裔落蒙所筑子孙世居之名落蒙部宪宗朝内附即本部立万户至元七年并落蒙罗迦末迷三

   万户为中路十三年分中路为二路改落蒙为路南州隶澂江路盟石在河阳县路旁通志

   蒙氏细奴逻欲张乐进求让位乃拔剑祝石曰如属我剑当入石今石裂三寸许其遗迹也

   王屯在河阳县旧阳宗县东南二里棋枰山上有废垣元梁王屯兵于此又名沙锅寨

  风亭在府丰乐亭在河阳县西西𬒈龙泉闲每岁季春郡人修褉之所诸葛

  营在河阳县东五里诸葛亮曾驻兵于此旧志在城东十里云龙山下

 ︹关隘︺东关在河阳县东又城南有中关城西有西关旧皆有兵戍关索岭关

  川县北三十里𨵿索岭上明宣德中设巡检司土官一流官一今俱省刺桐关在新兴州

  北四十二里依山带河两崖高耸北扼鐡炉𨵿为全州咽喉鐡炉关在新兴州北四十九

  里峻岭深谷林木幽𮟏号称险阻岭为昆阳州境岭下为新兴州地立碑分界明置土官巡司 本

  朝康熙四年省革泥关在路南州东南八十里交弥勒县界江川驿在江川县北三

  和摩驿在路南州东六十里旧有驿丞今省

 ︹津梁︺青云桥在河阳县东街跨玗扎溪上旧名普济桥四均桥在河阳县南廖官营

  泉境内道路至此适均故名太平桥在河阳丝西二里跨罗藏溪上旧名罗藏桥

  门桥在江川县东南八里为达临安府要路星云湖水由此入抚仙湖明天顺中建宏济

  桥在新兴州南观音阁大桥在新兴州东北十七里罗木箐河洪涛击石居民架

  梁以天生桥在路南州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一在州东北十二里皆天生石梁

  红桥在路南州西北通云南府大路

 ︹堤堰︺北波沿堤在府城北水出阙摩山之麓明知府张顺昌筑石堤闸水蓄泄溉田

  济堰在江川县明隆庆四年九龙池坝在新兴州有坝一十七座鱼池坝

  在路南州东八里水发黒龙潭筑坝灌田明嘉靖中修筑立马闸在河阳县西北一里防龙

  箐冲决又太平闸在太平桥下疏梁王冲溪水入新河俱明隆庆间建

 ︹陵墓︺︹汉︺李恢墓在河阳县西五里︹宋︺丁连然墓在江川县北三十里上覆

  巨石有耕者坐其上石忽自动起石上勒丁连然君神道宋史太宗时有交王丁连然来朝疑即其

  ︹元︺伊埒墓在河阳县三里阙摩山 伊埒旧作野喇今改段文瑞墓

  阳县旧在回龙山南后迁重珠山闬里伯墓在路南州紫玉山有庙

 ︹祠庙︺蟠坤神祠在江川县南蟠坤山石崖中祠久废一日废址有马蹄迹大如碗平之次

  日迹愈多土人复新其庙武侯祠在新兴州治南关索庙在府城西二十里关索岭

  龙骧将军庙在江川县北三十里明成化八年有虎患太监钱能祷神𫉬虎因新

  昭忠祠在河阳县城隍庙内 本朝嘉庆八年

 ︹寺观︺华藏寺在河阳县东阙摩山创自齐梁时林𡐍幽秀有翠壁丹崖清泉古树之胜

  云寺在河阳县西十五里虎山之右屹立峰头常有白云舒卷其上云集寺在河阳县

  西龙凤山上唐时建文明寺在河阳县西北五里𬒈泉围绕松竹幽深凤翔寺

  阳县东北三里眀隆庆间建其地扼凤山之胜规制宏敞遥望玉笋金莲回龙天马诸峰云岩

  寺在江川县西五里旧名涌泉寺明黔国公沐春改今名永丰寺在新兴州东白塔山

  祀先农八蜡之神元时建灵照寺在新兴州东灵照山元莲峰禅师结茅于此为诸刹之冠

  广法寺在新兴州治西宋时建钟鼓寺在新兴州西北有石音如钟鼓故名

  门寺在新兴州北三十里狮山寺在路南州西狮子山寺后石壁百仞藤藓苍蔚

  和观在路南州西五里云隐庵在府城西北山环水绕左有山涧小溪流成潭

  莱庵在府城东北枕山倚石侧引溪涧流泉三元宫在江川县东五里天宝

  塔在江川县东三里东山之巅唐天宝二年建

 ︹名宦︺︹元︺圭纳克蒙古人任澂江路总管首建学宫以教民礼义 圭纳克旧作魁纳今改

  ︹明︺高恂陕西人洪武中恂父斗南任新兴有惠政以老乞归举恂自代由给事中为知

  州从征交趾有功王彦安福人正统间知澂江府招流移除奸弊创设三门募民守戍至今

   ⿱目兆 -- 晁必登宜宾人宏治间任澂江通判时澂守贪暴必登以廉佐之属邑民充板桥江州

   驿籍者难以奔应多破产流亡乃建白征银解驿迄今赖之摄篆广西曲靖升武定同知皆有惠政

   历升本省右叅政童玺连城人正德间任澂江知府迁郡治于旸谷山建仰山书院于旧学

   筑堤于柬谷以障溪水政绩甚多皮日伟长沙人正德间任江川知县奏免杂徭民懐其

   文嘉谟茂州人嘉靖中知阳宗县每单骑游历境内凡地脉河道加意修补筑沙间之

   堰塘浚大冲之堤坝民有慈父之颂计朝聘成都人嘉靖间任澂江府岁荒捐俸账民寛徭

   省刑开田三千馀亩徐可久马平人万历中知澂江府迁郡治筑磗城开河道义学社仓俱

   举升本省屯田副使郡人铸像以祀林焜章莆田人万历间任澂江知府置义学六所以训

   生童遇有奸盗化以康耻不事鞭笞凡有勾摄即付告人不遣隶卒张维蒲州人天启中以推

   官改知河阳县除火耗绝请托与知府郎文焕廉正相得条议善政一一行之郎文焕

  人天启间任澂江府河阳有额外夫马重为民困条议革除勒石永禁顾庆恩呉江人天

  启四年任澂江府通判才识敏练以兴学化民为先务署石屏州事改建砖城人为之立祀

  以衮缙云人崇祯中为澂江知府修浚城池増置炮楼二十座以资防御至今赖之周应

  兴隆人崇祯间任澂江通判有智略尝摄府篆适宁州土酋禄昌文部目李蒿鹊等率众焚掠至府

  境应命僚属守城单骑诣贼所谕以大义词气严正贼众畏服解去周柔强籍贯未详崇祯

  末任江川县流寇蹂躏柔强殉节

 ︹人物︺︹三国︺︹汉︺李恢字德昂俞元人仕先主为别驾从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芳卒恢

  自荐以代遂为庲降都督雍闿叛围恢于昆明恢乘间出击大破之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

  亭侯南夷复叛恢身往扑讨锄尽恶𩔖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

  费用不乏李球恢弟之子羽林右都督随诸葛聸拒邓艾临阵死于绵竹︹唐︺兴爨归

   王南宁州西爨白蛮也有才略贞观间为南宁州都督忠于唐︹元︺段文瑞河阳人少

   折节读书奉母尽孝母殁哀毁如礼以手履地行一里外负土营坟百五十日始成事闻旌表曰孝

   义之门授本路学正历官临安路总管︹明︺李蕃字庭茂河阳人正统中进士授户部主事

   出视临清钱榖及九江关楮币豪吏敛手以亲老乞归为黔国公沐斌所礼重拨在境庄田给之却

   不受澂俗奢靡蕃于婚丧诸礼悉从俭约合郡化之王圭字朝玉新兴人事亲尽孝父思贞殁

   哀毁庐墓日啜一粥不进盐菜者三年灵芝产墓上正统中知州郭镇上其事孙佶河阳人少

   失父事母至孝母疾亲除溲溺母思饮甘露佶夜祷天匆甘露降注碗中母饮之病寻愈侯必

   登字颐真江川人嘉靖中进士历官广东潮州知府有倭警井里为墟必登请罢一切苛条与民

   休息尝以事至省经贼巢贼见之罗拜上官有强以事者必登曰我头可断事不可从也潮人爱慕

   有不可一日无侯公之谣云陈表号草池新兴人嘉靖进士任御史刚介不挠巡抚庐凤清

  漕运浚河渠致仕归凿灵照山麓十馀丈引撒喇沟水溉田千馀亩倡建学宫黄阁河阳人建

  义仓置义塜其馀善事甚多嘉靖间旌以义官刘献可字廷玉新兴学生孝亲睦族偷儿入

  室予以钱米戒改行万历时举优行雷跃龙新兴人万历中进士选庶常魏珰炽盛屏不与

  交崇祯中历官礼部尚书杨以成字太和路南人万历中任贵阳府通判分署毕节陞同知

  天启末水蔺交哄以成潜具蜡书告变滇抚发兵西援至毕节贼兵围卫城以成督战却之贼众大

  集城遂陷以成投缳未绝贼逼拥入营杀其家属十三人独其弟以荣不死以成函竹筒以贼情形

  付以荣入滇告变至散纳溪为贼所𫉬兄弟皆遇害都御史傅宗龙以事闻赠光禄寺卿荫一子建

  侯宏文字尔士江川人万历进士任南阳府推官时流寇四起宏文有智勇以荐授七

  省监军慷慨讨贼贼闻其名多解散卒赠太仆寺卿

 ︹本朝︺赵士麟字麟伯河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历官浙江巡抚开淤河清旗债设法便民浙人

   德之旋词江苏晋吏兵二部侍郎祀浙江名宦李发甲字瀛仙河阳人康熙中由灵寿知县

   官御史历口北道山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河南巡抚皆有名以劳瘁卒杨浩河阳人幼失父

   母事伯父母如所生伯父卒无子伯母张氏疾卧床六载奉养无怠胡景武江川人家贫充

   里催一日诣县悉完所催赋县令怪问曰母病欲旦夕侍汤乐不得离又恐误公故称贷以完及母

   卒盛暑血流于地景武号恸吮之而殓令察其异给米祭其母陶正发路南人幼失父家贫

   佣工负米数百里外以供祖侍膳问寝无少怠阖州称孝郭伟字靖圉新兴人父上诒以孝行

   闻亲尝患疮上诒吮之得愈伟成康熙丙戌进士历吏部稽勲司员外孝如其父丁忧归庐墓三年

   以哀毁卒王佑命新兴人通经史尚气节有司闻其贤召之不至晚年自号种松老人著有

   菜根斋集年八十馀卒田理新兴人自幼能顺亲凡有所得必归父母肩负薪未恒以身先

   兄弟里党称为小孝乾隆三年 旌蒋昌新兴贡生性孝事亲能得欢心母老失明经年

  昌以舌䑛之乃复能视家不甚赢常节俭以其馀助亲族年八十乾隆四十七年 旌

 ︹流寓︺︹元︺伊埒䝉古人官右丞相游澂江爱华藏寺山水遂居其地以诗书自娯足不至城市

   伊埒译见前︹明︺张澥河汾人元末举进士授迪功郎洪武中因事南迁寓于澂江以文学

  王昭赣县人洪武中以御史言事谪居河阳教授生徒多所成就

 ︹本朝︺陈文伟江西举人流寓路南有学识尤精于易学者颇得其传

 ︹列女︺︹元︺三姑新兴人两嫂一姑姓氏失传避乱至团山为乱兵所掳惧受污不肯前皆被杀

  血流处涌出清泉州人甃石为井建庙祀之︹明︺谢君用妻王氏淮阴人洪武中

  从夫戍滇携其子仁及侄礼义过采石遇盗度不能两全乃弃其子𢹂二侄来澂君用卒守节四十

  年抚二侄成立当道重其节旌以绮币李全妻张氏河阳人年二十夫卒遗腹生子

  亦夭氏守节不渝历五十馀年李君霑妻张氏河阳人未嫁夫卒有复聘之者氏潜

  往夫塜自缢以救免守节终身又同县李向阳妻施氏江川县王士奇妻陈氏罗存德妻张氏又夫

  姓氏失传之陈氏俱未嫁夫亡守节刘开熙妻师氏河阳人年二十四与夫携幼子

  避难惊散氏为贼执以威胁之氏坚不受辱母子俱被害杨泾妻秦氏河阳人未嫁夫

  亡父亦随殁女誓死奉母终身不字有求婚者女引绳自缢自是无敢言婚者王守业妻

  袁氏河阳人未嫁守业客死女投河中父母奔救得不死嫂劝令他适遂终身不见其嫂闭门

  纺绩节操凛然陈幼学妻业氏江川人嫁甫岁馀夫卒抚遗腹子成立其小姑陈氏

  未嫁夫亡泣曰未归而夫卒命也何忍再适遂独处终身王良富妻张氏新兴人年

  十四岁未嫁夫卒父母往吊张遂自缢于家乡人义之闻于官令合葬墓上产连理枝斫之复长如

  周士彦妻白氏新兴人年二十七夫卒家贫无子人曰无子何依白泣曰夫妇

  之义岂以子之有无异哉族人怜之为之立嗣徐石麟妾杨氏路南人年子六归徐

  夫亡妻嫁杨抚其孤矢节不渝孤人亡复抚其孙成人年八十馀卒李益谦妻洪氏

  路南人年二十三夫死明末寇变追至叠水氏遂跳百丈悬崖而死同州徐一鸣妻魏氏李魁科妻

  朱氏皆以守志旌表

 ︹本朝︺呉士徴妻陈氏河阳人年少夫亡抚孤守节康熙间 旌李居谦妻

  奚氏河阳人夫亡守节雍正间 旌赵元彦妻李氏路南人夫亡守节事姑教

  子与同州徐禧祺妻赵陈尧妻官氏均雍正间杨紫诏妻李氏河阳人夫

  亡守节干隆间 旌魏方升妻李氏江川人夫亡守节事亲孤与同县李舒远妻

  孙氏均干隆间 旌罗惠武妻雷氏新兴人顺治五年流寇肆掠氏与夫妹恐见污

  同投井死干隆间 旌王国荣妻谢氏新兴人佣为乳妇被逼不从自缢乾隆间

  常文朴妻聂氏新兴人夫亡自尽以救免与同州毛之瓓妻何氏雷武增妻张

   氏谢天峻妻刘氏庄高取妻郭氏段扬祖妻周氏罗奇翠妻戴氏莫高妻王氏郑文灼妻段氏李世

   发妻徐氏王杨桂妻郭氏李文甲妻蒋氏媳速氏雷綘曽妻张氏王卜永妻杨氏束忠妻郭氏魏世

   第妻刘氏雷崇烈妻魏氏媳王氏冯文𬭎妻锺氏刘九武妻聂氏张安妻孙氏管丹中妻王氏欲𡽁

   妻王氏攸𪩘妻魏氏陆兆熊妻王氏刘浩妻郭氏余聨报妻张氏均乾隆间 旌金镳妻

   张氐路南人夫亡守节与同州李又绅妻赵氏李习传妻杨氏张宗理妻张氏苏如檀妻李氏

   均乾隆间 旌张迎祥妻马氏河阳人夫亡守节与同县李春晖妻朱氏社瀚妻刘

   氏王凤章妻韩氏均嘉庆间 旌郑康侯妻常氏江川人夫亡守节嘉庆间 旌

   郑氏名双俸新兴人守正捐躯嘉庆间 旌速世勲妻陈氏新兴人未嫁夫

   卒与同州冯恒煦妻王氏并以守贞于嘉庆间 旌古鉴妻康氏新兴人夫亡守节与

   同州王丕显妻陈氏张愹妻刘氏蒋文洁妻王氏雷毓嵋妻周氏雷丕承妻张氏李万春妻张氏毛

  之璞妻王氏蒋汝瑛妻盛氏谢文起妻穆氏刘于恒妻王氏魏以避妻李氏张登科妻陈氏周文藻

  妻王氏均嘉庆间 旌李国宾妻李氏路南人夫死氏曰翁异乡人也无人侍奉

  吾当存以供子职具养母嗣母与翁俱死氏葬毕自缢嘉庆间 旌杨春煦妻路南人失

  其氏春煦殁于外柩归自缢死沈光宗妻滕氏路南人未嫁夫卒请奔丧父母偕往

  氏见柩大恸以头触之血流满面绝食而死杨发智妻张氏路南人夫亡守节与

  同州赵志美妻杨氏杨綍妻徐氏李居敬妻赵氏李致中妻杨氏李淢妻赵氏均嘉庆间 旌

 ︹仙释︺︹明︺黙然新兴人幼入空门苦心叅悟年八十端坐说偈而化李憙吾新兴人游

  江胡学道七十馀年归至广通罗川寺中一日谓人曰吾其逝矣沐浴具衣冠辞众坐化是日两迤

  知讥莫不见之盖尸解也

 ︹本朝︺鐡道人河阳人喜佩鐡行路锵锵然醉则枕鐡卧言多奇中后客弥勒苏氏兄弟所一

   日谓其弟曰汝兄出吾不及别矣瞑目而逝其弟𡘜曰吾兄供师三载竟无一言诀别平有顷复开

   目曰吾待之苏回合掌致谢而逝黄天顺新兴人徉狂行乞市儿捶击之无怒色能吞铜

   鐡瓦砾或与巴豆服无恙按察使许宏勲赠以金不受拾小块咽之后不知所终

  ︹土产︺靛新兴州岀鲌鲜鱼河阳县出一名䆲䆡鱼云南诸府取以避毒青鱼胆

   出明湖能化痰并治恶疮仙茅河阳县出蔓胡桃形如扁螺味似胡桃江川县出

   鱼出江川县星云湖似鲤而首巨

大清一统志

 广南府在云南省治东南八百五十里东西距七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广西思恩

  府土田州界四百二十里西至开化府及广西州界三百里南至交趾界二百九十里北至广西泗

  城府西林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广西镇安府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河迷州界四百里

  东北至广西泗城府西隆州界二百十里西北至广西州弥勒县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九千

  五十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汉牂牁郡地宋时名特磨

  道明统志侬智高之裔居之元至元中立广南西路宣抚司隶

  云南行省明洪武中改置广南府明史洪武十七年归附革元广

   南西路宣抚司置广南府以土官侬郎金为同知隶云南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云南省领县一土州一

   宝宁县附郭东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富州二百二十里西至开化府

   界三百里南至交趾界二百九十里北至广西泗城府西林丝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广西镇安府

   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临安府阿迷州界四百里东北至广西泗城府西隆州界二百十里西北至

   广西州弥勒县界三百里汉牂牁地元为广南西路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置广南府 本朝因之

   乾隆元年増置宝宁县仍为广南府治土富州在府东二百六十五里东西距二百里南

   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广西思恩府土田州界一百里西至宝宁县界一百里南至广西镇安府界

   三十里北至广西泗城府界一百里汉牂牁郡地元至元中置富州隶广南西路宣抚司明属广南

   府 本朝因之土官知州沈氏世袭

 ︹形势︺山崖高峻道路崎岖控临边陲有金汤之固

  西洋江限其南牌头山为之镇崇崖巨壑峻阪

  深林

 ︹风俗︺习尚俭约男女同犁楼居虫食尊巫信鬼

 ︹城池︺广南府城周四里九分设西南二门有濠明洪武十九年建木栅 本朝雍正十年

  甃以土富州城周三里四分门二西南以大溪为池 本朝雍正十年

 ︹学校︺广南府学旧未建学 本朝康熙四十八年雍正十一年重修乾隆十二年又修

  入学额数十五名宝宁县学未建入学额数附府学内富州学莲峰

  书院在县治 本朝乾隆四十五年知府单光国建

 ︹户口︺向因蛮民杂处未经编丁

 ︹田赋︺田地六十一顷四十二亩二分有奇额徴地丁正杂银一百六十六两三钱五分六厘米二千

  一百六十九石四斗二升七合

 ︹山川︺牌头山在县城西北五里峰峦起伏其右小山连峙如盾土人筑砦居之板郎

  山在县城西北又有速部山木王山三山连峙下各一泉为西洋江源莲花山在县城东

  北二十里五峰连耸诸小峰参差旁峙形如莲花翥鹞山在富州东南九十里怪石槎桠

  上有夷寨夷人讹翥为者袪丕山在富州西形如石狮名狮头寨花架山在富州西

  北四十里玉泉山在富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飞流如练下有石池溢流于西洋江西

  安山在富州西北一百五十里下多岩洞为蛮人避兵之地科岩在县城东北相传宋

  狄青征侬智高至此马迹犹存土人谓之科岩马迹西洋江在县城南八十里源出板𭅺速

  部木王三山三流相合东流经富州西北又东南流入广西田州界注于右江盘江在县城南

  自广西州弥勒县流入又东入富州界南木溪在富州东三十里源出花架山其水常温

  南江溪在富州西合南木溪入右江

 ︹古迹︺安定废州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明统志元至元间置广南西路宣抚司领路城等

  五州后来安路夺其路城上林罗佐三州惟领安定及富二州明初以安定省入富州罴佐

  废州在府境明统志元置属广南西路宣抚司后屈来安路明初省法土竜城

  城西十五里通志竜读陇其城险固后有高山壁立石城险峻凭高临下城中毎恃为声后广

  南故卫在府治明共武二十八年建永乐元年迁于云南府治东富州故城

  州境明洪武十七年建崇祯中土目李保叛逐土官土官移居州东南境地名皈朝今仍居之

 ︹关隘︺宝月关在县东南五十里通志府南连山峭壁惟此凿石通道侬氏设关其上逾关旧

  有公署今废剥隘在县东南三百九十里与广西田州之喇村及归顺州之送那邨接界

   速为寨在县西六十里即速为驿府志自广西州弥勒县之弥勒湾六十里至者豹又六十

   里至速为褰又四十里至木鐡又四十里至广南府可王寨在县境滇志自宝月关南经可

   王寨至西洋江江浅处可涉及富州界渡江有崇坡凡九十里至罗贡寨又四十里至布戛寨又五

   十里至富州纳桑寨自富州西三十里至板龠又三十里至纳桑寨又南入广西为滇粤

   箐曲最险处在城驿在县西门外又废维摩州有回部驿阿母驿维摩驿旧皆有丞府志

   明万历三十二年普淜驿丞李仲登请开广西路以便云南其略曰云南富州与广西宾州接界仅

   一日欲开水路从宜良路南弥勒维摩至水下江泛舟过富州程六日旧有在城驿回部驿维摩驿

   阿母驿今皆废欲开陆路从宜良师宗块卜古彰阳达程八日至泗城州田州二十日中间平川坦

   道接三岔江入京师七十四站水陆较近二十馀站中惟普鲊鹅埂马蚌古彰夜得板羊阿拜等衬

   设驿四站土坏饶沃道路易通石天井哨在府境又有阿九哨倒马坎哨松林哨旧皆有

   

 ︹津梁︺西安桥在县西三里旧为木桥明万历间易以石通津桥在县西五里明万历

   

 ︹祠庙︺杨文广庙在府治西祀宋杨文广府志文广为狄青部将追侬智高至此昭忠

  祠在宝宁县城隍庙左侧 本朝嘉庆八年

 ︹寺观︺祝寿寺在府真武观在府治西洪武中建观音阁在县南门外有

   池方广数故筑台池中建阁临于上

 ︹名宦︺︹明︺王俊合肥人洪武间以都指挥同知调广南卫适侬直佑叛倾其巢筑城设卫而还

   任三十年戎事无巨细多所综理王道广番禺人隆庆间广南知府廉静不扰民蛮相安

 ︹人物︺︹明︺施昱广南卫人嘉靖进士任刑部郎中以议国戚张延龄狱不称旨落职起补贵州

  佥事威惠并行士民绘像祝之继任湖广佥事一意恤民弗顾忌嫉以擒巨寇李邦珍功赐绮帛晋

  光禄寺少卿昱孝友醇饬所著有礼经疑问

 ︹列女︺︹明︺孙彬妻谢氏江南人永乐初随彬戍交趾清化卫生子敬彬殁会诏复安南

  归广南同戍者强敬遁海归呉氏不可匿敬神祠中晲同戍者过尽循故道归守节终身后敬以军

  功授本卫百户

 ︹本朝︺王佩瑛妻陆氏宝宁人生一女而佩瑛殁于高平柩归氏恸不已吞金投缳屡

   以救免防稍懈仰药死黄世麟妻王氏宝宁人字把总黄世麟未婚夫卒氏变服

   设位矢志守贞与同县方世璧妻朱氏王廷相妻孙氏均乾隆间 旌应奎妻高

  氏三原人乾隆五十九年应奎权广南府事因劳成疾氏隋任年二十八刲左腕南和药以进未

  愈而卒氏缟衣密纫自缢并口含金约指盖虑人见即吞之也陆廷相妻王氏

  人守正捐躯嘉庆间 旌朱安太女名小翦宝宁人守正捐躯与同县王志妻陆氏万朝

  辅妻周氏均嘉庆间 旌欧阳兴宗妻蒋氏宝宁人年十九字兴宗兴宗卒欲奔

  丧父不许遂病不能起嫂讽之氏曰我不作二姓人也乘间饮鸩死

 ︹土产︺云竹 千张纸木实也形如稨豆其中片片如蝉翼焚为灰可治心气痛

  果

顺宁府表                 

                     

大清一统志

 顺宁府在云南省治西一千一百五十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东至𫎇化𠫊

  界二百里西至腾越𠫊界一百二十里南至猛缅长官司界三百二十里北至永昌府永平县界三

  百六十里东南至景东㕔治二百六十里西南至耿马土司界二百五十三里东北至𫎇化𠫊界三

  百四十里西北至永昌府保山县界二百二十六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万一千六百二十里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汉益州郡徼外地名庆甸

  蒲蛮居之隋唐以后𫎇氏窃据叛服不常宋弃于

  段氏中国道绝元泰定间始内附天历元年置顺

  宁府及庆甸县见明统志隶云南行省后省县入府明

   洪武十五年仍为顺宁土府万历二十五年设流

   官隶云南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云南省领州一县一宣抚司一长官司

   一

   顺宁县附府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四十里东至𫎇化㕔界二百里西至永昌府

   湾甸土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云州界八十里北至永昌府永平县界三百六十里东南至云州界

   九十里西南至耿马土司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𫎇化㕔界三百四十里西北至永昌府保山县界

   二百二十六里本古蒲蛮地历代叛服不常元初内附置庆甸县属顺宁府复省县入府明初为顺

   宁土府万历间改设流官 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五年设顺宁县附顺宁府治云州在府城东

   三十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里东至景东𠫊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顺宁县界十里

   南至缅宁通判界三百里北至𫎇化㕔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猛麻土司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顺

   宁县界六十里东北至景东㕔界一百里西北至顺宁县界八十里本古蛮地为白夷所据蛮名孟

   祐地名大侯寨元中统初内附属麓川路明洪武二十四年置大侯长官司正统三年改大侯土州

   土官李氏世袭万历二十六年改为云州属顺宁府 本朝因之缅宁通判在府城南

   三百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戛里江二百里西至邦忽九十里南至猛准

   一百里北至习项邦伍一百四十里西南至耿马土司及猛麻土司界九十七里东北至云州界一

   百十八里本蒲蛮地明初置猛缅长官司土官奉姓世守其地直隶云南布政使司万历二十五年

   改隶云州升宣抚司 本朝因之寻复为长官司改隶顺宁府乾隆十三年以右甸通判移驻猛缅

   攻为缅宁通判又设巡检一员同城驻札直隶耿马宣抚司在府西南二百五十

   三里东至威远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旧木邦抚司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孟连长官司界一百里

  北至镇康土州界一百五十里自司冶东北至省城二十二程古蛮地原系木邦村寨与孟定土府

  隔喳哩江而居孟定居南耿马居北明置安抚司万历十二年升宣抚司隶孟定王府 本朝平滇

  罕闷抾投诚仍授宣抚司承袭歳征差发银五十四两输金腾道嗣裁道员因输于司为直隶宣抚

  司仍羁縻于永昌乾隆二十九年改属顺宁府孟连长官司在府东南一千四百二十

  里东至车里宣慰司界西至旧木邦宣慰司界南至孟艮土府界北至威远州界自司治北至省城

  二十三程本古蛮地名哈瓦明永乐四年设隶云南都司正统四年其长官降于麓川七年王骥征

  麓川招降孟连长官司亦保等寨嘉靖中孟连与孟养孟密诸部相仇杀者数十年司废万历十三

  年陇川平复设孟连长官司 本朝因之属永昌府乾隆二十九年改隶顺宁府

 ︹形势︺众山环绕于西南两江襟带于东北云州有建

  瓴之势三甸分犄角之形南鄙藩篱防御宜密

  二水交纒万山围峙神舟渡天堑之雄永镇关扼

  吭之险云州

 ︹风俗︺服习恶陋鲜习文字九种杂居相见屈膝为礼

  俗信鬼以鸡骨占卜明统士多浑朴人敦古道俗

  尚节俭守分惧法

 ︹城池︺顺宁府城周四里有奇门四在凤山明万历中始建砖城 本朝康熙三年修雍正

  二年乾隆二十六年累修云州城周三里有奇门四池深一丈旧为土城明万历中移建于

  大栗树镇缅宁㕔城旧有土城周三里三分 本朝干隆三十一年改建砖城嘉庆二十

  四年

 ︹学校︺顺宁府学旧在府治西南 本朝康熙八年建枝龙之麓二十二年重修入学额

  数十二名顺宁县学附府学入学额数八名云州学旧附府学本朝康熙中

  迁学于守备旧治其后屡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凤山书院在府治南 本雍正十一年

  瞻云书院在云州治

 ︹户口︺原额人丁共九千七百九十五今滋生男妇大小共十一万四千一百六十五名口计三万二

  千五百六十三户

 ︹田赋︺田地二千四百六十顷五十四亩六分有奇额征地丁正𮦀银三千四百五十五两七钱四分

  三厘米五千七百八十四石六斗四升五合一勺

 ︹山川︺交凤山有二一在县东一在县西如双鳯之交翔故名中有泉流于城北掏春桥跨其

  上又城西有旗山鼔山皆近郊之胜泮山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峻峭极险其下即澜沧黒惠二

  江合流之处土人名曰泮江把边山在县南四十五里两山对峙一径中通厄塞险隘之

   铎山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势百盘林谷深奥下临绝涧渡以藤桥土人呼为阿铎互

   山山水迅疾流为阿铎河西粤山在县西南二百里叠壑层峰石壁峭绝与缅宁接界中有

   洞如城阙广十馀丈石孔下垂宛如华盖内有石鼓钟磬之属击之百声名曰琼英洞中阿

   山在县西十五里奇峰秀岭林泉环郁州正德中有人于此山得方石尺许镌曰𬓛沧江带锡河

   为昆仑山冢子厥名曰中阿下十数字剥落乐平山在县西北十五里明嘉靖时庆云见

   此山之巅万历中再见山下有塘周里许土知府猛寅所凿以资灌溉九层楼山

   西北八十里重岩纡折盘旋而上山椒有聚落土名䥈颡鸡偰山在县北十五里一名元玉

   山重冈叠𪩘苍翠如画阿鲁使泥山在县北一百八十里两山道绝中有路可百步

   平直如砥俗呼为观音接路又有洞深十馀丈层叠如楼台常有白气出入因名白霞洞赤龟

   山在县北二百三十五里状如赤龟黒惠江如长蛇盘绕其下山阿有聚落名阿城为行旅止宿

   蜢䗱者石山在县东北二百四十里土少石多嵌空玲珑山麓有聚落土名蜢璞

   习弥山在云州东六十里高逾千仭下瞷苍江一作昔弥山猛卯山在云州南

   十里形如列㦸蛮弥山在云州南二百五十里林木阴森石岩壁六山东南麓即澜沧江

   阿轮山在云州西南三百里下临澜沧江高二千仭连峰险峻山上积雪不消蛮赖

   山在云州西六十里多竹木天马山在云州北四里为州主山两峰高峙中平凹处如马

   八刺山在云州北十里镇夷山在云州北天喜山在缅宁东又有接天山高

   矗云表多积雪邦偏山在缅宁南一作偏邦梳头山在缅宁西南高六十里又有善

   水山上多古柏三尖山在耿马司西昔罕䖍之党罕老聚众于此官兵平之又司境有养马

   黑惠江在县北一百八十里明杨慎云南山川志即𣻌备江也亦曰濞溪江自𫎇化㕔

   流入境东百里至泮山下合于澜沧江二水合流至云州南又东南入景东㕔替𫎇氏所封四渎之

   一通志源出洱海由下关天生桥至合江浦为𣻌备江又南流三百里为碧溪江入府界为黒惠江

   至云州神舟渡会澜沧江东流入景东界澜沧江在县东北七十里自永昌府东南流入境

   与黒惠江合经云州东北折而南东流入景东㕔西界又南入镇沅州西北界又西南经猛甸长官

   司东南又东南流入镇沅州界其在府境者石齿嶙峋波涛汹涌实为险隘又江中有宝峰山江干

   有三台山尤险峻明洪武二十年诏沐英于澜沧江津要筑垒置戍以备平缅即其地也郦道元水

   经注澜沧水与禁水合自永昌而北迳其郡西北水旁瘴气特恶𰚾中有物里如雾光如火声如折

   木裂石中木则折中人则死或曰瘴母也文选谓之SKchar弹内典谓之禁水顺宁河在县东县

   之带水也源出甸头村山箐内下流经云州东为孟祐河会诸水东入澜沧江 按图表有右甸河

   源出府城西北右甸城之北东南流经城东又东南经城南又东合南北诸水疑即顺宁河上源

   瓮磉河在县南一里源出南山与浴甸腊门诸河俱南流与顺宁河会而东注浴甸

  河在县南三十五里出中阿山下流入顺宁河阿铎河在县南一百八十里源出铎山

  水势迅疾土人构藤而渡西添河在府西北五十里源出喻甸都瓮村东流入澜沧江

  门河在县北七十里南流与顺宁河合分以溉田阿鲁使泥河在县北一百八

  十里源出阿鲁使泥山下流入黒惠江虎墟河在县北一百九十里阿城旧村与阿鲁使

  泥河合流俱入黑惠江其旁有虎穴南看河在云州东自顺宁河分流至州境东入澜沧江

  大河在缅宁北流入云州境为獈赖河上源又猛麻有大河南流入腊逊江猛撒司亦有大可

  北入山穴中出为猛短河金水河在缅宁北流入猛赖河 按顺宁一府之水皆东合于澜

  沧惟缅宁水独西流图表所载司南猛准有二水合而北流经司东又北有嶍堡河自东来注之又

  北有李至河自东来注之又北为猛缅河又东受分水岭之水曲而西流又南经猛勇西北虎口河

  自东南来注之又西南为南丁河有南路河自南来注之又西经孟定土府东北有南底河南滚河

  自南来注之又西有小南朋河大南朋河自北来注之西南流入缅甸界蕴古泉在县西夷

  语谓泉为蕴谓涌为古有亭曰福寿亭温泉在府境者有二一在城南阿柱村一在城西西

  洪塘在云州北镇夷山下有灌溉之利龙湫在县南山麓林木蓊郁传有龙潜祈

  雨辄观音井在县北九十里俗传一老人以杖触地泉水涌出又象脚井在府城北一

  百八十里相传象脚所践而成

 ︹古迹︺右甸故城在府城西南二百里矣渚十三寨之中右甸川之西山麓明万历中巡抚

  陈用宾筑为郡城藩蔽周三里有奇今遗址尚存大侯故城旧云州治与云梦接界土

  官奉氏世为知州明万历中有奉赦奉学者分两署自号上下二衙奉赦居上衙为大侯寨学居下

  衙不受制于赦云𫎇土官猛廷瑞其婿也声𫝑相倚频年构兵万历二十五年讨平之改云梦为新

  州而赦守大侯如故子奉光复抗命二十六年再征之改为云州明史云州旧治在州南万历三十

   年移治明统志自州治东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旧系土城明万历三十一年迁建于大栗树为今

   州治而故城遂废木耒废府在孟连司东南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九年云南省言新

   附金齿适当𫎇固图噜弥什出征军马之冲资其刍粮拟立为木来路中书省奏置散府即用其土

   人马列知府事通志府寻废 𫎇固图噜弥什旧作忙兀秃儿迷失今改正庆甸废县

   在县南八里本蒲蛮所居元泰定中始内附天历中始置府及县明初省明史顺宁府郭内有宝通

   废州及庆甸废县俱元置洪武十五年孟𫉬寨在县南滇记孟𫉬南走庆甸今城南有孟

   𫉬寨遗址亦保寨在孟连司境明正统六年讨麓川分军从东路㑹合木邦诸军元江府同

   知杜凯率车里大侯诸蛮招降孟连长官司亦保等寨攻破其乌木弄戛邦等寨馀党诣军门降附

   眺阙楼在县东一里许飞甍架空明土知府猛寅颜曰眺阙瞰川楼在县西南半里

   远瞰平川聚书楼在府境明土知府猛寅购经史子集建楼贮之又名万卷楼辔景

  亭在县西三里陶家园水竹环匝为游人燕赏所集石柱在右甸达丙里田畦间旧志为

  诸葛亮遗制以慑服群夷者宗时有夷人掘得此柱撼之则微动欲穷其根竭千人之力卒不可拔

 ︹关隘︺把边寨关在县南把边山上路通𫎇化景东二㕔为顺宁咽喉又有温马罕关等腊

  关望城关皆险厄处永镇关在云州南五十里为往来名土司路前有四十八道水深等茂

  林五六十里皆阴翳泥淖明于此设关有堡堞城𬮱委员戍守为边隅重地大猛麻司

  在缅宁境明万历中有奉恭者随征有功授猛麻土巡检俾世袭 本朝因之府志又有猛撤土巡

  检亦明万历中置今乆废矣渚寨在县西南明万历二十八年矣渚十三寨莽元等叛官军

  讨平之顺宁云州复定猛淋寨在县西境又有亦壁岭寨蟒水寨明初皆有兵戍守

  罗箐在云州北一百里自猛郎永镇桥至林后哨四十馀里两山夹流线路泥泞雨霁皆然乔

  木藤萝迷漫如雾牛街驿在县北一百八十里濞溪江上路通𫎇化㕔有渡深险不测飞

   涛乱石旧刳木如竹半破渡者畏阻近建桥以渡锡铅驿在县北八十里有土驿丞今废

   景线村在孟连司东道通车里出普洱元江可达交冈又有路通老挝可达交趾滇记自景

   线渡江出猛乌又越黒江走沙仁孟乃更渡江便可达交冈入交趾 按交冈在临安府阿迷州境

   沙仁孟乃近元江州西南

  ︹津梁︺祝嵩桥在县东五里跨顺宁河之中流明土知府猛寅重修为石址以酾水道上有扶

   栏瓦藤桥在县南阿铎河河水东注土人构藤为桥靖边桥在县治砰里村南跨

   顺宁河之下流长七丈阔二丈右甸大桥在县西南明崇祯十五年通判谢天禄建 本

   康熙三十七年知府董永芠重建济虹桥在县西三百五十里俗呼枯河大桥明知府李

   忠臣建 本朝康熙四年重修大桥在县北一百六十里路通𫎇化㕔又名猛家桥明末知府

   曹巽之建来宣桥在县北一百八十里跨濞溪江上路通蒙化其渡最险 本朝康熙元年

  重建长九丈挽以鐡索上有瓦屋二十一楹康熙二十八年五十四年累修掬春桥

  北水出交鳯山下流为河桥跨其上瓦屋扶栏居然幽胜迎恩桥在县东北二里明知府王

  政建 本朝雍正三年改木以石为永昌𫎇化必经之道又府东一里有迎春桥澜沧江

  浮桥在县东北八十五里编竹十五丈广五丈石桥在云州北路通𫎇化𠫊镇水

  桥在云州旧城系府境河水下流所经黒惠江渡在县东北赤龟山下神舟渡

  在云州境与𫎇化交界处漫乃江渡在云州阿轮山东五里往景东𠫊之咽喉

 ︹祠庙︺诸葛武侯祠在县南一里昭忠祠在县治城隍庙后 本朝嘉庆八年

  

 ︹寺观︺万庆寺在县东四里有木观音像渔者于澜沧江网得之曹溪寺在县东北

  四十里山水清奇称为胜地广佛寺在云州旧城西五里殿宇清幽有松竹之胜

 ︹名宦︺︹明︺董宝大理人南诏清平官董成之后洪武中任顺宁府经历清廉勤慎郡民安之后

  屡有功迁大理土经历麓川之役多著劳绩以死事谕𥙊余懋学贵州人万历中任顺宁知

  府时郡初设流官凡城池官署学校祠庙粮役皆所经画陞金腾兵备道李忠臣贵州永宁

  人万历末任知府立政寛大与前守余懋学嫓美郡人建余李二太守祠祀之金可教广

  兴山人天启中知云州始教民纺绩立学校开水利躬亲畎亩增垦田至三千九百馀亩建义仓以

  储榖荒旱有备州人赖之曹巽之湖广人明末知云州后值蒋朝臣叛巽之与吏目曹世昌

  婴城固守城赖以全

 ︹本朝︺蒋敩直隶保定人康熙四十一年任云州知州剔除积弊实心爱民州属旧有夷俗派为

  里长惟视册开田粮之多寡轮月应辧公差因而奸滑推缷他人其愿者每以担石之粮赔累破家

  敩洞察弊端革除殆尽至今称颂不忘

 ︹人物︺︹明︺尹良辅顺宁人万历间领兵攻定善寨勇敢当先殁于阵周重谟

  人性至孝童时刲股以愈母病有司旌奖之朱锡命顺宁人万历中以杀贼阵亡妻罗氏

  年二十八誓死抚孤长登仕籍

 ︹本朝︺黎雍熙云州人顺治五年枯柯土司蒋朝臣叛攻州城雍熙固守拒贼出战殁于阵同

  时黄文达亦战死杨波目缅宁人因被猓匪里胁不从同子成元开元登元为元孙小披

  小二俱𬒳嘉庆六年旌入本邑忠义孝弟祠

 ︹流寓︺

 ︹本朝︺杨应奉天人原任贵阳府同知当吴逆弄兵屡檄授官奖诱逼迫坚志不从乃安置

  顺宁羁留数年至大兵入滇逆党郭壮图恐其内应使伪将致之死应鹗知不免剧谈痛饮既而对

  使大骂将自缢有妾佟氏辽阳人每见辞语过刚从容谏之遂失宠至是佟于屏内窥良久厉声曰

  大丈夫当毅然引决勿恋恋如儿女子转误大事妾先行不令公遗憾泉下遂投缳应鹗闻之曰可

  以为吾妇矣亦雉经此康熙十九年事也雍正三年知府范溥访其宅兆记以穹碑

 ︹列女︺︹明︺猛緤妻易朵猛朋妻易乔二氏俱以相夫成功洪武初沐英上

  其事皆赠恭人奉禄妻猛氏顺宁人土司猛雍女⿺辶商大侯土官奉禄雍惑于后妻欲使

  女改嫁土舍奉诰会猛氏归省诰以木邦兵攻大侯州掠奉禄氏忧愤素服独居一楼雍讽以服饰

  之陋女曰夫存亡未可知何以改服乎雍因约诰将胁之女佩刀自卫数月饵毒死留缅书一𥿄词

  意悲愤巡抚王启命有司致祭且为之赞僰妇夜梅顺宁人木邦侵境兵溃男子皆败北

  妇持长剑败其党百十馀骑木邦自是不敢犯境刀派罗妻招囊猛刀派罗为

  孟连长官司舍人死时妻年二十五守节二十八年诏旌其门

 ︹本朝︺黄文达妻周氏云州人顺治间文达击贼死氏守节抚孤教子成名与同州杨

   濓妻陈氏陈国相妻杨氏蔡琼华妻吴氏宋科妻杨氏王赐瓒妻李氏王赐龄妻刘氏徐经元妻陶

   氏杨明俊妻李氏陈大勲妻叶氏陈大典妻张氏王伯槐妻杨氏张允诚妻沙氏杨文伟妻段氏罗

   镜妻王氏均乾隆间 旌李东升妻禹氏顺宁人夫亡殉节嘉庆间 旌李文

   兴妻施氏顺宁人节孝最著与同县廖正干妻董氏张守蕴继妻龚氏林之育妻李氏李

   栾妻阳氏王御中妻李氏均乾隆间 旌段恂妻史氏云州人自㓜许聘未嫁夫卒氏

   闻信自缢袁际清妻杨氏云州人夫亡守节与同州徐国升妻黄氏杨芹妻徐氏均

   嘉庆间 旌杨波目妻俸氏缅宁人波目被猓匪胁不从殉节氏同媳普氏孙女

   一均自缢嘉庆间 旌杨珖妻张氏顺宁人夫亡守节与同县董琼芳妻龚氏张美

   焕妻杨氏张焕妻陈氏陈缵妻杨氏杨汝泰妻陈氏熊珩妻华氏王峻妻梅氏王䕫伦妻蒋氏均嘉

   庆间 旌

  ︹土产︺长鸣鸡身小形昻其鸣无时声异常鸡矮犬毛深足短即竹书所谓矮狗绿

   鸠 脆蛇见人则断人去复续蛤蚧云州金刚纂色青状如刺桐性毒

   濮竹即南中所云节去一丈可受一斛者今产不过二三尺而已垂丝竹枝叶软弱

   皆下猩猩果色红味酸子即酸𬃷仁漆 棉花云州诃子

   后甘秋熟

曲靖府表                

                    

大清一统志

 曲靖府在云南省治东北三百里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六百二十里东至贵州普安直隶

  厅界一百七十里西至云南府嵩明州界二百二十里南至广西州界一百七十里北至贵州大定

  府威宁州界四百五十里东南至普安厅界二百五十八里西南至澂江府路南州界一百三十里

  东北至威宁州界二百七十里西北至武定州禄劝县界四百六十七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千九

  

︹分野︺天文东井舆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荒裔汉为益州牂牁二郡地三

  国汉改置建宁郡东境为兴古郡地晋置宁州东境分置平蛮郡东

  北境分置西平郡宋因之齐改建宁郡曰左建平郡梁末

  州郡俱废为爨氏所据隋置恭州协州唐武德初开置

  南宁州改恭州置曲州析协州置靖州四年置总

  管府八年更名郎州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开南中因故同乐县置治味五年

  侨治益州八年复治味更名郎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开元五年

  复故名曰南宁州隶戎州都督府按南蛮传永徽初始罢郎州都

  督府与志异天宝末没于蒙氏伪置石城郡宋时段氏因之

  后为摩弥部所据元初内附置摩弥部万户府至

  元八年改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总管府二十

  五年升为宣抚司隶云南行中书省明洪武中改

  为曲靖军民府隶云南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属云南省今领州六县二

  南宁县附郭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东至平𢑱县界七十五里西至马龙州

  界二十五里南至陆凉州界一百里北至霑益州界二十五里东南至罗平州界三十里西南至马

  龙州界十八里东北至平𢑱县界二十八里西北至马龙州界二十五里汉置味县属益州郡后汉

  因之三国汉为建宁郡治晋分置同乐丝宋因之齐以同乐县为郡治味县属焉梁末入于蛮唐武

  德初置南宁州复立味县贞观八年改南宁为郎州天宝末入于蛮蒙氏改置石城郡宋时段氏据

  之后又为乌蛮摩弥部酋所据元初置千户所隶摩弥部万户府至元中升为南宁州二十二年改

  为南宁县明曰南宁县省越州石堡山之地入之为曲靖府治 本朝因之霑益州

  城北三十里东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东至平𢑱县界八十里西至东川府界一

  百八十里南至南宁县界五里北至宣威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陆凉州界九十里西南至马龙

   州界十五里东北至贵州普安厅界九十里西北至东川府界九十里汉牂牁郡宛温县地三国汉

   属兴古郡晋为宛䁔县地宋齐因之唐初置西平州贞观中改为盘州天宝末入于蛮僰刺二种居

   之后又为摩弥部所据元初隶摩弥万户府至元中改置霑益州领交水石梁罗山三县隶曲靖路

   明永乐初省三县入州隶曲靖府 本朝因之陆凉州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

   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罗平州界八十里西至马龙州界五十里南至澂江府路南州界

   七十里北至南宁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广西州师宗县界六十里西南至云南府宜良县界九十五

   里东北至南宁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南宁县界五十里汉平夷县地三国汉属兴古郡晋置同乐县

   属建宁郡唐初置平夷县后改属盘州天宝末入于蛮南诏时号落温部元初置落温千户所属落

   蒙万户府至元中改置陆凉州领河纳芳华二县隶曲靖路明洪武三十一年増置陆凉卫永乐初

   省二县入州属曲靖府 本朝因之康熙六年裁卫入州罗平州在府城东南二百七十里

   东西距一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贵州普安厅界九十里西至广西州师宗县界五十里南

   至广南府界一百十里北至南宁县界九十里东南至普安厅界一百里西南至师宗县界八十里

   东北至平𢑱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陆凉州界八十里汉牂牁郡漏卧宛温二县地三国汉为兴古

   郡地晋因之唐天宝后入于蛮名塔敝纳夷甸寻为罗雄部元初内附隶普摩千户所至元十三年

   割夜苴部并入改为罗雄州隶曲靖路明万历十四年改土设流为罗平州属曲靖府 本朝因之

   马龙州在府城西南五十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九十里东至南宁县界二十五里西

   至寻甸州界七十里南至陆凉州界六十里北至霑益州界三十里东南至陆凉州界六十里西南

   至澂江府路南州界八十里东北至霑益州界五十五里西北至寻甸州界五十里汉益州郡律高

   县地三国汉为兴古郢地晋析置西安县齐为西中县梁末废唐为麻州地天宝末没于蛮为撤匡

   部僰刺居之寻为盘瓠蛮纳垢所据元初置纳垢千户所至元中改为马龙州领通泉县隶曲靖路

   明曰马龙州永乐初并通泉县入焉隶曲靖府 本朝因之寻甸州在府城西一百三十

   里东西距三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马龙州界七十五里西至武定州禄劝县界三

   百里南至云南府嵩眀州界六十里北至东川府界七十里东南至马龙州界五十里西南至嵩明

   州界六十里东北至东川府界一百一十五里西北至东川府界一百八十里汉滇国地后僰刺蛮

   居此号仲扎溢原部晋为乌蛮之裔号新丁部语讹为仁地唐蒙氏时为仁地部乌蛮居此宋时段

   氏因之元初置仁地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仁德府领为美归厚二县明洪武中改寻甸军民府

   省二县入焉成化中改设流官为寻甸府 本朝康熙八年降为州改隶曲靖府𢑱

   在府城东北九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五里东至贵州普安厅界四十里西至南宁

   县界四十里南至罗平州界二百二十里北至霑益州界十五里东南至罗平川界四十里西南至

   南宁县界一百一十里东北至霑益州界六十七里西北至马龙州界一百七十里汉平夷县属牂

  牁郡后汉因之晋改曰平蛮属平蛮郡宋齐因之梁以后废唐武德七年复置平夷县属盘州天宝

  后入于蛮元为普安路地明洪武十四年设平夷千户所二十三年升为平夷卫属云南都司 本

  康熙二十六年省入霑益州三十四年改为平𢑱县属曲靖府宣威州在府城东北二

  百三十里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五里东至贵州普安厅界七十里西至东川府界

  一百里南至霑益州界四十五里北至贵州大定府威宁州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普安厅界一百

  六十里西南至寻甸州界九十五里东北至威宁州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东川府界一百二十五

  里汉牂牁郡地三国汉属兴古郡晋因之唐属盘州后入于蛮元置霑益州明初设乌撒卫后三所

  后改为霑益州 本朝顺治十六年移州治于交雍正五年割霑益州新化里至高坡顶设宣威

  州属曲靖府

 ︹形势︺控制二爨带水环山平畴广野为全滇之锁钥

  作迤西之门庭城池高深与乌川接壤实西南之

  重镇视诸郡为最冲东通两广西接四川北连

  贵竹南近滇藩据白石江可当一面之阻

 ︹风俗︺土和平无瘴毒水经勤耕勉织兼事商贾习尚

  简朴士风渐兴椎髻皮服力耕好讼明统

 ︹城池︺曲靖府城周六里门四明洪武二十年建 本雍正四年重修乾隆二年又修

  霑益州城周三里门四旧为交水县城后废明天启三年改筑 本朝顺治十六年迁州

  治于此雍正八年重修陆凉州城周六里门四旧为陆凉卫城明洪武三十一年

  本朝康熙五年裁䘙归州移州治于雍正七年重修乾隆四年又修罗平州城

  里有奇门四引河水为濠明万历十五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重修乾隆四年又修马龙

  州城周二里门四明万历四十一年建 本朝雍正五年重修寻甸州城周三里门

  四东西引涧水为濠明成化十九年创筑土城嘉靖十二年甃砖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重修乾隆

  三年又修𢑱县城周二里门四旧为平夷卫城明洪武七年筑天启三年修 本朝康

  熙三十五年改设县治三十八年重修乾隆三年又修宣威州城周三里门四旧为霑

  益州治明洪武十六年筑土城永乐元年甃砖本朝顺治十六年移霑益治交水雍正五年为宣

  威州治八年重修乾隆元年又修

 ︹学校︺曲靖府学在府城东水闸口明洪武十七年后毁 本朝顺治十七年改建雍正

  五年重修入学额数二十名南宁县学附府学入学额数二十名霑益州学

  在州治南旧在今之宣威明天启七年移建交水 本朝康熙雍正中屡修入学额数十五名

  凉州学在州治西旧在陆凉卫左明嘉靖二十一年建 本朝康熙八年迁建今所雍正十

   二年重修入学额数十五名罗平州学在州治西北旧在城北旧军营址明万历十五

   年建后毁 本朝康熙三十一年迁建城东门乾隆二十年移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二名

   龙州学在州治南明嘉靖二十一年建 本朝雍正三年重修乾隆十二年又修入学额数

   十二寻甸州学在州治西北旧为寻甸府学明正德九年建嘉靖十一年迁州治南

   隆庆二年复𨗇州治东北 本朝康熙七年改为州学迁建今所雍正四年重修乾隆十二年又修

   入学额数二十名平𢑴县学在丝治右即旧平夷卫学本朝康熙二十七年裁卫归

   府后为书院三十四年设平𢑱县改为丝学乾隆十二年修入学额数十二名宣威州学

   在州城南旧为霑益州学 本朝雍正八年重建乾隆十二年修入学额数八名兴古书

   院在南宁县东东山寺右明天启间建崇祯间修南城书院在南宁县南正法寺内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程封建曲阳书院在南宁县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知府暴煜建

  西平书院在霑益州南门外 本朝康熙四年知县王作楫建今改为龙华书院

  峰书院在罗平州 本朝嘉庆四年知府张应垣等建萃华书院在寻甸州东五

  凤梧书院在寻甸州平成书院在平𢑱县 本朝嘉庆四年知县王子音

  榕城书院在宣威州

 ︹户口︺原额人丁共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二今滋生男妇大小共四十四万八千五百五十三名口计

  八万九千四百二十七户又屯民男妇大小共一十三万三千六百四十五名口计二万五千四百

  二十九户

 ︹田赋︺田地八千六百一十六顷八亩八分有奇新垦地六十七亩夷田一十四亩共额征地丁正杂

  银一万六千九百二十二两四钱米一万八千六百一十一石四斗一升五合二勺

 ︹山川︺青龙山在南宁县东二十里二名朗目山山色苍翠远望如画俗谓之黄榜山

   池山在南宁县东南明洪武十五年南征越州未下沐英驻师于此谕降其众紫溪山

   在南宁县东南府志明洪武二十六年越州蛮阿资叛据龙窝沐春讨之至紫溪败其党直抵龙窝

   莲花山在南宁县东南三十里府志与府之西南真峰山对峙分秦山

   宁县南二十里通志即石堡山四望平原孤峰独立藤萝挂壁鸟道萦纡相传诸葛武侯南征与诸

   蛮会盟于此负金山在南宁县西南十五里明统志山石多青黑又有石穴状如马蹄水

   深尺馀童子初学书汲水注研云可善书俗因号为羲之砚池其东北有峰高百馀仞上有望夫石

   真峰山在南宁县西南二十里林峦秀丽花木繁瑰亦奥区也山半有弥陀崖后有普贤洞

   胜峰山在南宁县西里许山脉自金马山来为群山长旧名妙高山明洪武中颍川侯傅友

   徳西平侯沐英与元平章达尔玛战胜之因名 达尔玛旧作达里麻今改正翠峰山

   宁县西北二十里通志层峦叠嶂屏障府城龙华山在南宁县北二十里阿幢河源出此

   杨梅山在南宁县废越州䘙东十五里山产杨梅又卫南二十里有潇湘山东山

   益州东二十里明统志谓之曲靖东山伯蒙山在霑益州东南二百里高出诸山之上

   推涌山在霑益州东南延亘二百馀里峰蛮突兀如涌故名罗山在霑益州东北力十

   邱雄山在陆凉州东七里通志上有方池水无盈缩下有十八泉其一曰黒龙泉旱祷

   石门山在陆凉州西州志州西平壤之上有石门山石笋森密叅差不齐周匝十馀里

   行者穿其中故曰石门又东出数百歩有离石状𩔖西岳三峰宛然如画部封山在陆凉州

   西四十里高耸多林木木容山在陆凉州旧州西北二十五里满戌山在陆凉州

   北二十里高出群峰林木郁茂瑞霞山在罗平州东五十里山后有泉喷薄林麓映日如霞

   淑龙山在罗平州东七十里四面险峻为土酋负固处罗庄山在罗平州东南六十

   里山多林木五台山在罗平州南五里锺山在罗平州南二十里群峰罗列如屏

   楼阁山在罗平州南二十里屏幛学宫白蜡山在罗平州西南十三里为一州之望

   蒙氏封为安边景帝之神至今祀之八部山在罗平州西北八十里高二百馀丈其麓百馀

   里冈峦八面耸立故名禄布山在罗平州北八十里与八部相近峭石巉岩盘亘百里

   矣层山在罗平州东北有清泉蛮语水曰矣因名龙鼎山在马龙州东十里山形如

   连云山在马龙州东南十五里一名松子山木容箐山在马龙州东南六十

   里下有木容箐溪流注府南即潇湘江之源也伯刻山在马龙州南六十里中和山

   在马龙州西南四十五里通志山自宜良县蜿蜒起伏至此结为两岸左右环列各十二有旗鼓二

   十四峰之号后枕寻甸群山曲水𮞉绕于前又有仙人洞五龙潭上下屯田千顷云南前卫屯兵数

   百家居此多罗山在马龙州西南六十里峰蛮峻峭为州之望山罗仵侯山

   龙州西唐书南蛮传永徽初大勃弄冦麻州高宗以赵孝祖为总管与怀玉至罗仵侯山败之

  盘山在马龙州西北眀天启五年乌撒土酋安效良犯马龙官兵追败之于磨盘山贼自寻甸

  哇山在寻甸州东十里废归厚县治秀削如剑上有土寨险不可攻名安乐城龙头

  山在寻甸州东四十馀里地名乞曲里下有三沟水合为河流入东川府界笔架山

  甸州东南旧木密所之南岩蜂山在寻甸州东南地名可𭅺马为通滇中径路山多蜂房土

  人割其蜜曰岩蜜其味特异洗纳山在寻甸州南可郎马之地有垫水塘两塘相对中有

  古树亭亭如葢落耳山在寻甸州南可郎马之界有洞泉四时不绝蜂冈山

  甸州南可郎马之界上有龟塘产龟其水四时澄碧五华山在寻甸州南地名款庄马有石

  洞出梁王山在寻甸州南七十里其地名普按马接嵩明州界相近又有海岳山接洗

  龙吸山在寻甸州废归厚县东一百里下有泉曰龙吸泉隐毒山在寻甸州

  西八里地多岚瘴惟此山开朗土人夏月避居其上下有隐毒泉勇克山在寻甸州西八

   里夏有积雪又呼为雪山下有泉流为傥俸溪果马山在寻甸州西六十里下有泉流为果

   马溪其派别入昆明县注滇池一名龙巨江三棱山在寻甸州西六十里地名亦𭅺里上

   有九十九泉俱入昆明县为盘龙江上源相近又有鳯凰麒麟二山皆以形似而名米花洗

   马山在寻甸州西亦郎里相传土人据是山汉兵攻之谓其无水土人以米花洗马攻者疑不

   玉屏山在寻甸州西北五里为州主山珀珰山在寻甸州北十里下有泉水穿

   山流入府河金鞍山在寻甸州北怒𭅺村相近有狮子山月狐山在寻甸州东北

   八里延亘五十馀里山顶有云气则雨旧志一名凤梧山明天启四年安效良败于唐盘山贼间道

   走寻甸官兵追及战于凤梧山下贼从山顶分两路遁去峦冈山在平𢑱县东八里山𫝑高

   耸雄视诸山旱感山在平𢑱县东十五里祷雨辄应定南山在平𢑱西十里明

   沐英驻兵于此营址犹存蒙洞山在平𢑴县西北五里下有从源洞石龙山

  威州东七里黔蜀之交险阻四塞其西麓南石如龙明万历末土官安边与乌撒构兵据险设营于

  炎方山在宣威州南七十里呉山在宣威州东北五十里地名平川一峰突兀怪

  石峥嵘可以避兵其上有城遗址小关索岭在寻甸州易龙驿东五里上有关旁立一

  石标汉诸葛亮南征时驻此滇志自马龙西南行八十里上小𨵿索岭岭路盘曲人行其上如之字

  扬威岭在平𢑴县西七里多毒蛇怒勒峰在寻甸州东乞曲里州志中有海饶渔利

  界连霑益州干夷居之有六寨曰沙必郎曰折珰曰则千曰按羊曰怒勒曰纳龟额吾峰

  在寻甸州北乞曲里州志上有清水塘下有温泉干夷往来雨峰之间以为窟宅通志其地有寨五

  曰额吾曰竹圭曰东那曰沙黒曰额峰亦干夷所居也那多峰在寻甸州东北有大石寨

  接东川府界下有龙泉观音洞在南宁县南二十五里寛平可容数百人花山洞

  在霑益州北一百里为交河之源排额洞在寻甸州东三十里近三岔河专里许深广各

   二丈许多石笋及鸟兽形仙人洞在寻甸州西南四里有碓硙石床石柱洞深二十里其下

   又有水洞龙洞在寻甸州北五里洞口有雀木叶落水中雀辄街去俗呼为龙雀洞泉溉田甚

   多注为螳螂河仙台洞在平𢑴县西樵者时间奕棋声清溪洞在平𢑱西北三里

   下有鲤鱼潭洞在蒙洞定南两山间高十馀丈阔如之中为平台石级右垂石至洞口昂起丈许成

   狮象形又有石柱下垂当洞门中如笋森立不可名状远通山后石径非一明杨慎滇行纪清溪洞

   口广延数丈上有台石乳下滴成柱燃炬入则石床石几备焉再入里许旁有石缝容一人盘曲而

   升有堂奥门户土入言十馀里通紫泉洞旁又有一洞上有石钟鼔形紫泉洞在平𢑱

   西北清溪上洞后寛敞有台数座泉水曲折环绕桂花洞在平𢑴县北十里岩穴幽深有

   老桂高百尺根盘洞底枝横洞外花时香彻他山龙马石迹在寻甸州西南五里石上

   有龙马遗迹乌龙箐在马龙州西南三十里亦谓之箐口哨相近有黄土坡青石坡

   湘江在南宁县南源岀马龙州木容箐溪绕胜峰山下流入县境至陆凉州过石门山会广西

   州师宗县水达南海通志夏秋水泛有洞庭潇湘之𫝑故名 按交河八达河潇湘江南盘江实一

   水也在霑益发源之处曰交河㑹腊溪诸水注府城东北曰潇湘江至陆凉州曰八达河经罗平州

   西北曰南盘江盖随地而异名也通志又有北盘江在宣威州北一百二十里自贵州威宁州东南

   流入州界又东合于南盘江白石江在南宁县东北八里源自马龙州界经此东南合潇

   湘江滇考明初傅友德沐英等征云南擒元平章达尔玛于此有白石江桥跨其上矣则江

   在罗平州东北六十里与块泽河合流入南盘江安革江在寻甸州南款庄马西流入云

   南府昆明县界勺诺江在宣威州东三十里东南流入北盘江车翁江在宣威州

   西一百六十里一名车洪江上流为牛栏江自云南府嵩明州流入北流入东川府境八达

   河源出霑益州花山洞南流经南宁县东北为潇湘江又南至陆凉州汇为中埏泽折而西为大

  赤江入云南府宜良县界通志有南河在南宁县东二十里众水所汇下达陆凉 按八达河上承

  霑益交河之水下达陆凉旋绕府城会潇湘龙潭诸水实一府巨浸通志以为在罗平州东南九十

  里查罗平州东南系贵州普安厅界不兴霑益陆凉诸州接壤八逹河应在罗平州西即所谓南盘

  江也不应在东南境而通志所载南河源流与八达河颇相合疑南河即八达河之误阿幢

  河在南宁县北二十五里一名腊溪水源出龙华山与交河汇流双河在南宁县北三十里

  源发岩口流入阿幢河交河在霑益州南一百七十里自花山洞发源经州东北会腊溪之

  水注潇湘江块泽河在罗平州东六十里自旧亦佐县流入会矣则江大渡河诸水入八

  大渡河在罗平州西南二里冯苏滇考宋王全斌平蜀以滇图进太祖鉴唐之祸起于

  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不通中国东河在马龙州南又有西河在

  州西一名九曲河东流合东河入寻甸州界螳螂河在寻甸州北五里源出白龙洞磨浪

  水流合焉亦名龙洞渠俗语兔儿河可渡河在宣威州北一百二十里自贵州威宁州西流

  入又东南流入云南府界为滇黔交界川陕入滇要路木冬河在宣威州东北一百五十

  里即拖长江与可渡河交㑹入盘江东海子在南宁县东五里轮广五十馀里夏秋霖雨浩

  淼无多罗海子在平𢑱县西十三里广六七里清溪水在平𢑴县南二里少

  西有十里河合青溪水入罗平州界雅扒箐水在宣威州西南州城倚以为堑北流入车

  太液湖在罗平州北一里车湖在寻甸州西三十里一名清水海四面皆山其

  水澄碧中产嘉鱼黒龙潭在南宁县东二十一里旁有石洞其上怪石巉岩林木茂宻潭

  水浤深资以灌溉中埏泽在陆凉州东南邱雄山下潇湘江诸水至是汇而为泽州境十

  八泉与南涧诸水皆注之傥俸溪在南宁县西其源出涌克山流经此有九湾绕城而流

  喜旧溪在罗平州东南源出州西南龙甸村环流州境下流入盘江南涧在陆凉州

  西北东南注于中埏泽龙泉在南宁县南十里泉分两派灌溉之利甚多温泉

  宁县南分秦山下阔二大许沸如汤珍珠泉在南宁县北门外水色澄澈有泡如珠累累浮

  灵泉在马龙州西南三里水色清碧引流灌溉冷水塘在寻甸州东五里俗名矣

  部乌泉发源七里桥分二派入车翁江双井在南宁县北一井两窍相传诸葛亮所筑

  龙井在马龙州东三里又大龙井在州南三里凉水井在马龙州南五里

 ︹古迹︺越州故城在南宁县东南十五里元史地里志越州在曲靖之南其川名鲁望普么

  部蛮世居之宪宗四年内附六年立千户隶末迷万户至元十二年改越州隶曲靖路通志明洪武

  二十一年越州酋长龙阿资叛傅友德击败之洪武末废州改置越州卫城 本朝康熙六年裁今

  号其地为南城村南宁故城在南宁县西十五里平川中旧名共范川两汉志益州郡

  皆有味县三国蜀志建兴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治味县宋志宁州刺史晋武帝泰始七年分益

   州南中之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立太康三年省立南夷校尉惠帝太安二年复立建宁郡治味

   又领同乐县晋武帝立齐志宁州道远土瘠蛮夷众多诸爨氏强族恃远擅命故数有土反之虞州

   镇左建平郡治同乐水经注味县故滇国都也隋书梁睿传睿上疏曰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𬒳

   东征赴荆州土民㸑瓒遂窃据一方国家遥授刺史唐志南宁州武德元年开南中置北接曲州治

   味隋废同乐县武德初复置改名味南蛮傅两爨蛮自曲州靖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

   龙和城通谓之西㸑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歩头通谓之东爨乌蛮高祖即位益州刺史段纶

   遣俞大施至南宁治共范川诱诸部皆纳款永徽初赵孝祖定西南夷罢𭅺州都督开元中南宁州

   都督爨归王袭杀东爨首领葢聘自石城徙共范川爨崇道杀归王诏以其子守隅为南宁州都督

   南诏阁罗凤立以兵胁西爨徙户二千馀万于永昌城东后乌蛮种复振徙居西爨故地寰宇记南

   宁州在戎州西南二千六百五十三里旧志南宁故城在府西十五里旧名共范川通志今其地名

   三岔故城遗址尚存 按梁本纪大宝元年湘东王绎遣前宁州刺史徐文盛率兵拒任约是时无

   南宁州之文隋梁睿以𨵿中有宁州故加南字以别之耳石城故城在南宁县北二十里

   唐书南蛮傅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居石城五代天福二年南诏为杨于贞所篡其故臣段思平

   借兵东方诸爨起兵石城元志蒙氏废南宁州改石城郡至段氏时为乌蛮莫弥部所据元宪宗三

   年内附立千户于此明统志石城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七部立盟之所通志石城碑在今城北二

   霑益故城在南宁县东北二百十三里元史地理志霑益州在曲靖路之东北据南

   盘江北盘江之间唐初置州天宝末没于蛮为僰刺二种所居后唐弥部夺之元初其孙普垢(⿰历刂)

   宪宗七年以本部隶曲靖磨弥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霑益州明地理考霑益州旧治府南石堡

   山西元置洪武二十七年改置于此府志州城周三里有奇与松林炎方三城犄角为曲靖捍蔽明

   天启二年陷于贼四年收复重葺之 按松林城在霑益州西南一百六十里明天启五年筑周三

   百大炎方城即在炎方山下今宣威州所辖交水故城即今霑益州治在旧州南二百

   里元史地理志交水治易陬笼城其先为磨弥部酋蒙提居之后大理国高䕶军逐其子孙为私邑

   宪宗五年内附至元十三年即其城立县明统志交水废县在州南二百三十里交水村旧志天启

   二年霑益土妇设科叛目李贤陷州城并据炎方松林交水诸城分兵四掠官军讨之自交水进为

   贼所败三年巡抚闵洪学筑交水城移平夷右所官军戍守通志 本朝顺治十六年迁州治于此

    按学校志天启七年迁庙学于交水未有州治未迁而先迁庙学者葢明末笃撤之乱于天启三

   年叅将尹启已迁州治于交水 本朝顺治十六年始定滇遂因其旧通志不详其先耳罗山

   故城在霑益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平𢑱县元史地里志罗山夷名落蒙山乃磨弥部东境明地

   理考霑益州东南有罗山废县元置永乐初废子章黔记石梁罗山二县俱在普安州西一百里

   香炉石梁故城在霑益州东北五十里石梁山元史地理志石梁系磨弥部又名五

   勒部其酋世为巫居石梁原山至元十三年立为县明地理考霑益州东北有石梁废县元置永乐

   陆凉故城在今陆凉州东北二十五里旧志陆凉州城万历二十八年始建土城周

   二里有奇州志旧州城在今州北 本朝康熙初年州城废而卫城坚完如故后裁卫归州移州治

   于卫城内今旧州城故址尚存罗雄故城即今罗平州治元志州与溪洞蛮獠接壤历代

   未尝置郡俗傅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邱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元宪

   宗四年内附七年隶普摩千户至元十三年割夜苴部为州旧志万历十二年罗雄酋者继荣作乱

   讨平之改土设流赐州名罗平亦佐故城在罗平州本汉牂牁郡之宛温县地唐为盘州

   地后没于蛮号夜苴部后讹曰亦佐元至元间并入罗雄州寻复置县永乐初改属曲靖府 本朝

   康熙八年省入罗平州城址尚存通泉故城在马龙州西南四十里元史地理志通泉

   与嵩明州杨林县接壤盘⿰夸𤓰 -- 瓠后纳垢之孙易陬分居其地元初为易龙百户隶马龙千户至元十三

   年改名通泉县隶马龙州明统志在州西南四十里通泉乡永乐初省入州寻甸故城

   在今寻甸州城东五里元仁徳府遗址也旧志寻甸府在今州城北一里明成化十五年建土城甚

   隘后徙鲁兀山下嘉靖六年为安铨所破十二年徙今治张志淳筑城记元仁德遗址在今城永五

   里其迁于旧治莫考厥时今城在旧城之右渝一涧归厚故城在寻甸州西一百三十里

   元置县元史地理志归厚县治在仁德府西地名易浪南笼旧隶仁地部至元二十四年分立傥俸

   县二十五年改傥俸曰归厚明统志洪武中废州志今州境有九层城即归厚县故址也为美

   故城在寻甸州北三里元置县元史地理志为美县治在仁德府北池名溢浦适侣赕甸即仁

   地故部至元二十四年置县属仁德府明统志洪武中废平夷废县在南宁县境汉书地

   理志牂牁郡有平夷三国蜀志李恢傅章武元年以李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

   县裴松之曰庲降地名去蜀二千馀里时未有宁州号为南中立此职以总摄之宋书州郡志晋怀

   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牂牁朱提建宁立平夷郡河纳废县在陆凉州南八十里

   元史地理志在州南朐蔡村明统志𫎇氏时尝置陆郎县后并于落温部元初置百户至元中改为

   县明永乐初省入州芳华废县在陆凉州西四十里本落温部之地蛮名忻歪又名部封

   元初置千户所改为县明永乐初省入州鲁婆伽岭城在马龙州南二十里明洪武十

   八年建旧有巡司戍守今废尚灒城在马龙州东南又有耶城皆土蛮所筑马龙

   所城在马龙州北明永乐二年设千户所建城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废凤梧所城

   在寻甸州左明嘉靖六年建 本朝康熙五年木密所城在寻甸州东南七十里明

   洪武二十三年建 本康熙二十六年曲靖废卫在南宁县西明洪武二十年

    本朝康熙六年裁今为南宁县署平夷故卫在今平𢑱县峦冈山明统志地名厄勒铺

   一名早上村明洪武十四年讨越州叛酋经此以山势峭险设千户所于此后升为卫宏治七年改

  迁今定雄废所在罗平州南眀万历十五年平者继荣馀党移调曲靖中左所驻防

  于此赐名定雄 本康熙五年省入州武侯阁南宁县北迎恩门外四面荷池中间为

  八塔在南宁县东府志汉诸葛武侯建以镇地脉方圆塔在罗平州西南罗甸

  村一方一圆俱元梁王建义𧰼塜在马龙州北州志明天启四年安效良叛至马龙景东土

  兵统象马逆战大破之一象𡚒勇冲𬒳流矢死建坊表曰忠勇义象

 ︹𨵿隘︺三岔关在南宁县西十五里今名三岔堡又分水𨵿在县东北驿道所经亦谓之分水

  白水关在南宁县东北八十里旧有土官巡司流官驿丞后裁巡司设白水关驿以驿

  丞兼巡司事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裁汰移白崖巡检驻此兼管驿务滇程记自乌撒达霑益而南

  谓之西路自普安逹平驿而西谓之东路合于白水关谓之十字路又白水驿达南宁驿南宁驿逹

  马龙州号三亭实八里交水川平可走轮蹄守以卢荒夷 按卢荒夷即猡猡之传讹也松韶

  关在霑益州南一百里旧有土巡检司李姓今裁改置关阿幢桥关在霑益州南一

  百八十里有阿幢桥跨腊溪水上旧置阿幢桥巡检司在州南一百九十里旅途志自南宁驿达白

  水驿经阿幢桥有大道走曲靖府号三岔路有铁沟哨通志今为阿幢桥关在今州南三十里巡检

  大生关在陆凉州南八十里木容关在陆凉州西五十里石嘴头关

  在陆凉州北三十里又州北有僧伽坡关皆自昔设险处三乂口关在马龙州东三十五

  分水岭关在马龙州西南二十里有哨兵豫顺关在平𢑴县北二里

  威关在宣威州西设有哨兵滇南胜境哨在平𢑱县东十五里接贵州普安州

  界有坊题曰滇南胜境为滇黔分界处设有哨兵自黔至此山始平坦安越堡在南宁县

  南通志明洪武二十四年越州酋长阿资再叛何福讨平之扼其险要置安越堡于此今废

  南堡在南宁县东北八十里霑益站堡在霑益州城外傥塘站堡

  益州傥塘驿西易龙堡在马龙州西南九十里明地理志易龙堡一名木宻关在州西南又

  州北有马龙堡即旧守御所古城堡在寻甸州木宻所北三十里之下板桥驿道

  渡堡在宣威州北可渡桥今设巡司于此有关南宁驿在南宁县西北十五里旧在府

  治 本朝顺治十七年改设霑益州交水城内今属南宁松林驿在霑益州西南松林城内

  旧名普鲁吉堡明置松林驿与交水炎方犄角为曲靖捍蔽今仍设驿后改隶炎松巡司傥塘

  驿在霑益州北八十里有丞今裁归可渡巡司管贵州威宁要道通志眀天启二年霑益土妇设

  科等焚劫霑益傥塘炎方松林交水及曲靖白水驿六站官军讨之明年收诸站蜀道通霑益

  驿在霑益州北有站普陀驿在陆凉州南三十里通志明洪武十七年置驿丞万历四

  十三年裁易龙驿在马龙州西南九十里易龙堡滇城记南宁驿四十里达马龙驿自驿达

  易龙堡经鲁婆伽岭巡司及下板桥古城堡小关索岭凡七十里又七十里达云南府之杨林驿与

  寻甸州接界今设易古巡司兼管易龙古城二驿马龙驿在马龙州北一里多罗

  驿在平𢑱县城内炎方驿在宣威州南八十里炎方城内旧名太忽都堡明置炎方驿今

  设炎松巡司兼管二驿荞甸在陆凉州西南与澂江云南二府接山道𮞉曲奸宄窜聚通志

  眀万历三年抚臣邹应龙征荞甸等蛮平之立营戍守寻复叛四十一年宜良官兵拒𨚫之四十八

  年又四出剽掠抚臣沈儆玠招降之设法古甸笼峒等营戍守又奏设荞甸守备治之天启二年

  设游击葢防御要地也

 ︹津梁︺箐口桥在南宁县东八十里一名魏家墩桥澄清桥有三一在南宁县东南七

  里为中桥一在南宁县西九里为上桥一在南宁县西三岔关为下桥俱明宏治中建 本朝康熙

  九年重建下桥又名济众桥石堡山桥在南宁县南二十里跨河潇湘江桥

  在南宁县南跨潇湘江明景泰中建中政石桥在南宁县西南二十里水通潇湘江源

  本朝康熙六年建白石江桥在南宁县北八里跨白石江上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

  十一年重修新桥在南宁县北二十里驿道所经砥道连虹桥在南宁县北八

  十里地名小路口夏秋水涨沙岸冲决明万历中经历李廷倡众筑堤四百大石桥三门泄水行者

  便迎恩桥在南宁县北双沼之间有闸明洪武初建又有迎恩桥在寻甸州城南旧为木

  桥明成化二十三年易以石柳家坝桥在南宁县东北五里石龙桥在霑益州

  东半山塘桥在霑益州南一百七十里自塘溪山水经其下阿幢桥在霑益州

  南一百九十里太平桥去阿幢桥三十里长八十尺阔二十尺交河水经其下衍嗣

  桥在霑益州南明御史缪文龙以石易木水西桥在霑益州北三十里傥塘桥

  在霑益州北八十里架木为之鲁沂河桥在罗平州西二里明万历七年建块泽

  桥在罗平州东北块泽江上两山壁立江上又有天生桥永平桥关东桥在马龙州南二

  十五里建于鲁婆伽岭巡司东因名关西桥在马龙州西南二十五里通靖桥

  甸州东二十里长三丈阔五尺跨阿交合溪七星桥在寻甸州东二十里长十丈阔三尺

  南安桥在寻甸州东南木密所之东二十里俗呼青石桥又所东十五里有代砖桥

  泉桥在寻甸州南三十里长十五丈阔八尺跨温泉下流明嘉靖初建引凤桥

  甸州南三十五里跨河水 本朝康熙四十九年靖边远桥在寻甸州北三里

  崖璋河桥在平𢑱县东三里明万历间建界牌铺桥在平𢑱县北十五里又界

  牌桥在县西北八里俱明万历年间建可渡桥在宣威州可渡河甚险 本朝康熙二十

  八年建乾隆五十五年修嘉庆七年又修

 ︹堤堰︺归龙堤在寻甸州南二里明万历间知府李遇春筑石堤三十馀大民德之名李公堤

  梅家坝在南宁县府志水泻夜作笑声不绝次日即有淹溺之患天生坝有二一在

  南宁县南潇湘江上一在县北四十里灌溉甚溥西湖坝在南宁县东北十里明洪武间

  凿有闸积水灌田大坝在霑益州东南明洪武初筑溉三乡四堡田又有小坝在州西五里

  福村坝在陆凉州东三里杨柳坝在马龙州东七里石桥坝在马龙州

  东十五里龙潭闸在寻甸州北四里引水资灌田亩

 ︹陵墓︺︹明︺胡洁墓在南宁县东唐时英墓在南宁县北五里白石江上

  家民墓在南宁县西十五里王家屯贞烈任氏墓在南宁县境嘉靖中督学

  赵维垣为置墓地与其夫陈蕃合葬旌其门曰贞烈乃建祠于墓

 ︹祠庙︺五雷庙在南宁县西胜峰山明永乐初建岁于惊蛰日祭白蜡山神祠

  在罗平州治后有龙潭岁三月上辰日祭李元礼祠在南宁县南三里城南一里有古碑

  上刻篆书有汉光和五年闰四月十五日汉李膺等字馀不可辨相传党锢之楇流李膺妻子门人

  于此岁于二月戊日致祭马忠庙在南宁县武侯祠在两宁县北又寻甸州西北一

  里亦有祠英烈侯庙在寻甸州东六十里滇南记游木密关有小关索岭上有武侯及关

  索祠祠前铜马一乃唐时物也古柏大数围有碑云武侯平蛮会盟于此史称亮盟南人于木密即

  此 按蜀志关忠义传惟次子兴随丞相亮征南中有功所谓关索者即其人也苗民称父曰索故

  有关索之称去思祠在寻甸州治东祀明知府戴鳌林斌烈妇祠在南宁县西祀

  明曲靖卫卒陈著妻任氏昭忠祠在南宁县 本嘉庆八年

 ︹寺观︺正法寺在南宁县南十五里唐贞观中建玉泉寺在南宁县西南龙顶寺旁

  有温泉如玉故名元至正间重修东山寺在霑益州南东山龙凤寺一名正觉

  寺在陆凉州东邱雄山元至正七年觉照寺在马龙州西六十里地多奇胜归龙

  寺在寻甸州南四里明成化间建又有报恩寺在州北元至正间建石龙古寺

  𢑱县北十五里左右有两坊一曰滇南胜境一曰彩彻云衢三清观在霑益州治北

  清观在马龙州西四十里中和山明嘉靖间建玉贞观在平𢑱县东五里明建 本朝

  康熙八年修玉龙庵在南宁县西三岔关上

 ︹名宦︺︹三国︺︹汉︺李恢俞元人为别驾从事章武元年降都督邓方卒先主问恢谁可代

  者对曰先零之役赵充国曰莫若老臣臣𥨸不自揆惟陆下察之遂以恢为庲降都督驻平夷县南

  土平定恢功居多马忠巴西阆中人庲降都督常驻平夷县至忠乃移治味县处民夷之间

  忠寛济有度量处事能㫁威恩并立蛮夷畏爱之及卒莫不流涕为立庙祀之︹晋︺霍弋

  人领建宁太守统南郡事边境绥静自蜀汉历魏晋称南中保障爨琛兴古郡人永嘉中与

  姚岳仝破李雄兵仕为本郡太守谢恕毋敛人咸和中宁州为李雄弟李寿所破雄尽有南

  中地惟恕不从独保郡城以事晋授宁州刺史︹明︺王政洪武间授曲靖知府创制立法民夷

   至今守之方用全椒人洪武间由总旗累官至指挥使随西平侯沭英入滇开设陆凉卫即掌

   卫印修城池建公署兴屯田安民御冦著有嘉绩陈敬増城人洪武十四年举贤良官礼部

   郎中左迁云南曲靖府经历署剑川州事邻冦来攻力战死王正江西人永乐中授曲靖知

   府有惠爱得民心郡六学校自正始徐麒桂林中卫指挥使宣德初与南宁千户蔡容守邱温

   时贼势炽将吏多遁麒等帅戍卒固守城䧟皆死无一降者焦韶灌县人宏治间授曲靖知

   府兴学平赋弭盗招亡郡产嘉禾民歌之曰一本两穗嘉禾满田太守焦公其德格天罗环

   吉水人宏治间授马龙知州时始改流官环勤其职蛮风丕变戴鳌鄞县人正徳间授寻甸知

   府立法变蛮俗拓土城建学校庞松南海人嘉靖中由曲靖府治中迁知府政先教化立各乡

   社学训蛮中子弟有不率者以诚感之李珊临川人嘉靖间授马龙知州为政寛静不奇安

   铨之变挺身抗敌城赖以全张秉正滑县人嘉靖间任罗雄州州同刚正自持尝请设流

  官卒如其议王尚用安福人嘉靖间授寻甸知府创书院新学宫平赋养孤能以德化与

  通判萧时中清丈四亩除浮荒请改折至今便之胡光徽州人隆庆中授曲靖府同知剖决

  如流兴废举坠城池堤堰多所修治诸藩𥙿寻甸所守御指挥大理堡作乱冦寻甸藩𥙿与

  千户戚贵卿陈万国土舍资有能同死于难李仲武凤梧所军万历间征东川巳擒土酋

  贼劫营仲武遂力战死有司勒碑表之李遇春闽县人万历中授寻甸知府浚渠道筑河

  堤置义田寝征调严禁纳石冈等矿场分属四十二寨土人德之郭俊仪山西人天启初

  授陆凉知州时酋妇设科拥兵入境焚劫俊仪率郷勇家丁躬抟战以御之众寡不敌遇害

  嘉映云南中卫人天启初署霑平守备安诏庆死霑益内乱诸蛮谋不测时发兵援蜀嘉映密

  书告变谓蔺州之乱远在千里霑益之忧近在目前宜为之备语泄诸蛮衔恨后从叅将尹启易出

  阵马踬为贼所害函其首以去时平夷卫指挥李加培同死于阵曹三捷平夷卫指挥天

  启二年李天常兵败于白水时酋妇设科首目李贤等叛卫城䧟力战死邓继远广西人天

  启间守陆凉政务不扰往还州卫惟一骑清洁自矢焦润生上元人修撰竑子明末以户部

  郎中出为曲靖知府流冦䧟城同御史罗国𤩽𬒳执不屈死朱寿兖州人失其官孙可

  望至曲靖𬒳执不屈强以官复大骂题诗于壁与三仆皆遇害

 ︹人物︺︹三国︺︹汉︺尹珍字道直牂牁郡母敛人始受许靖应奉之学以教南中︹南北

  朝︺︹宋︺爨龙颜同乐人仕宋累官龙骧将军镇蛮校尉宁州刺史封邛都县侯︹魏︺爨

  云郡人仕魏累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宁州刺史封同乐郡侯︹唐︺闭珊居

  集盘州乌蛮精卜筮其法用细竹四十九枚占辄应蛮中以为筮师阿畸纳垢夷之后隠

  岩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韪书爨人至今习之以为书法︹明︺徐

  可继南宁人性孝友父病目以舌舐愈母寻病目又䑛之复明父母卒庐墓三年同县张浩亲

   卒鬻子治棺每言及父母辄泣下终其身如一日张化寻甸人居家孝友为里闬所重初寻

   甸无学化与弟文忠呈请建学不报遂鬻产赴京叩阍得俞㫖而归胡洁字汝靖曲靖卫人正

   德进士授黄冈知县兴贤剔蠹皆有成绩后迁御史巡按直隶浙江所至轸民瘼惩贪墨以母丧归

   不复张璁字廷璧平夷卫人成化进士历官刑曹以明允称知重庆府事郡大治宏治中

   南赣闽广蛮冦为乱陞璁兵备副使建七县城堡民便之与当事不合去盗复起特诏留之建学校

   筑南康城盗闻风解散寻以疾告归槖无遗赀张濓平夷卫人成化进士知泉州府有风裁改

   辰州郡多虎患濓焚香祝天引咎自责虎即远遁陈汉字天章马龙州人正德举人历黔江

   知县广安知府养士牧民所至有循声归田杜门不入城市唐时英字子才南宁人嘉靖

   进士知平阳县以赋役不均锐意履田凡六阅月而得其平又浚坡塘兴水利明年大旱民得以济

   入为户部郎中出知真定府有水镜之颂累官陕西巡抚边境晏然赵恺寻甸人性行诚朴为

   邻里所重嘉靖六年安铨叛攻城恺率乡民拒贼为贼所执刃胁之恺绐之曰待率家口相从恺至

   家集众泣曰吾死汝等举火焚屋毋致吾尸暴露也遂自缢阖门自焚应寻甸诸生

   安铨叛地方官皆得罪应科以守者素贤乃赴阙𥸤请愿以身代守罪从轻典人皆义之冯世

   杰寻甸人始为诸生有气节安铨反世杰偕母李氏及弟妹匿迎恩桥下为贼所𫉬母同其妹投

   水死世杰兄弟亦皆投水死赵俸马龙所千户安铨之难力战死于阵中必沙

   怒𭅺村火头有勇力知文史安铚叛同𩔖皆附从独沙抗言拒贼贼素知其勇不敢加兵沙访府民

   之忠义者段恺杜文美等二十馀家馈而送之䕶出境临别对众泣曰我不杀逆贼非丈夫也铨闻

   饮以毒酒而死朱家民字同人南宁人万历举人历任贵阳知府著能声擢贵州监军道剿

   安贼之乱建城十七座更建盘江铁锁桥以剿贼功特晋一品服诰封三代荫一子世袭指挥使归

   里后置田郡中为士子科举之费又置万卷楼使合郡士诵习其中高其勲字懋功初袭马

  龙所千户后举武乡试洊擢叅将守武定沙定洲来攻固守月馀城䧟服毒死邵元龄

  人世袭指挥沙定洲馀党赵应元攻陆凉城䧟骂贼死尹大任陆凉人定番学正孙可望

  入滇大任语人曰明伦堂我之西山也冠𢃄拜𨶕自缢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忠义祠钱士

  用南宁人任千户流冦入滇骂贼𬒳皇甫信罗平人知铜梁县流冦陷城与子皆殉难

 ︹本朝︺李瀚南宁人康熙中嶍峨教谕猓贼犯境瀚理谕之贼遂退知南昌县有黒鱼为崇焚檄

  驱之患遂息缪以正南宁人康熙丙午举人不受呉逆伪职后知南和县丁运亨

  南宁人康熙巳酉举人事亲孝呉逆强官之不就后任景东教授查奉璋马龙人康熙巳

  𫑗与人以孝闻工书善诗任路南学正父䘮庐墓不复岀督学蒋炯旌其庐邹旦宣威人孝

  事继母待后母弟极友爱王国卿寻甸人鲁甸把总雍正八年随征乌𫎇力战不支投崖死

  奏入   赐祭恤䕃二子朱服逺南宁人积书万卷日以考定为事著有圣门言行录

  余聨甲霑益诸生事见云南府嵩明州陈清注李敬跻马龙人乾隆间进士父戍

  卜魅距滇万四千里凡三省视父令归养祖母及归而祖母亡计就官纳赎父殁遂致心疾未几死

  人称为李孝子窦晟罗平人由拔贡举乾隆戊子乡试第一性孝友理学尤精亲书孝弟传引

  诱后进人多感𡚒两任教职倡修文庙书院士林乐从知洪洞县专务徳化至今民犹感戴焉

 ︹流寓︺︹明︺彭纲宏治间以翰林谪戍曲靖有才名郡中学者师事之多所成就诸葛元

  声不知何许人万历间至郡卖笔一日见诸生课艺投笔改正数处群相叹服因请入书院教授

  生徒所著有咏水集五经阐蕴诗雅词林等书后与弟元敬归故乡

 ︹列女︺︹明︺王子臣妻赵氏南宁人年少夫亡甘贫守节正统间旌同县杨威妻王氏

  曹撑妻陈氏俱夫亡苦节诏旌其门张神武妻吕氏南宁人奢酋水兰叛夫阵亡氏

  年二十二闻讣哀毁死而复苏苦节自励监军巡按交奏夫忠妇节诏旌其门李元静妻

  杨氏南宁人年少夫亡苦节自矢同县林宜春妻伯氏夫亡子㓜苦节五十馀年段尚

  云妻周氏南宁人流冦之乱为贼所执欲污之𡚒身投井贼提其髪氏以𤓰伤贼手贼怒

  以石击之乃死同县王民瞻妻朱氏曽刲股救父母疾贼至与父母弟妹共死燕山壁下李士升妻

  周氏夫随父任卒氏闻哀毁而死钱士用妻庄氏南宁人夫任千户流冦入滇夫

  语之曰吾分当守城汝可远避氏曰愿在城同死耳及城䧟携㓜女投井死夫亦骂贼被杀

  蕃妻任氏曲靖卫人夫客死他郡氏年甚少生女甫一岁翁姑迫令改适氏绐之曰媳既

  失所天但得失葬不敢以子女重累翁姑也数日夫柩归葬遂负女投潇湘江王家冠妻

  潘氏霑益人流冦䧟城氏年二十七𬒳掳至海家闸𡚒身投水死俞嘉言妻王

  氏陆凉卫人夫任本卫指挥使流冦入滇奉调赴越州防御氏闻贼至州境恐𬒳辱率妾方氏及

  㓜女投并死皇甫信妻魏氏罗平人夫任铜梁知县流冦䧟城夫及子被害氏闻

  之泣曰父死忠子死孝吾死节可也遂投井死阮元声妻杜氏马龙人夫以稽勋郎

  典陕西试氏随翁居曲靖流冦䧟城氏骂贼而死李万年妻李氏鳯梧所人夫亡

  苦节安贼临城恐身𬒳玷自缢死同所袁谦妻苏氏夫亡守志为安贼所逼以刀引决贼感而释之

  王爱妻徐氏木密所人夫及侄王立与安铨战死氏欲以身殉姑泣止之忍死事姑寿

  八十九台使旌其门李文妻戴氏平夷卫人年十九夫亡遗一女尚㓜姑欲遣嫁之自

  缢死同卫缪昌运妻谭氏夫亡守志流冦之乱子以贞𬒳掳氏冒死寻之遇贼㫁其右手死而复苏

  母子𫉬聚苦节终身董祖舒妻李氏平夷人土酋叛城䧟祖舒在省考选氏与长㓜

  七人阖门自焚死

 ︹本朝︺浦聫泗妻刘氏霑益人年少夫亡孝慈兼至雍正间 旌董履义妻

  李氏南宁人年二十五夫亡守志与同县龙文妻王氏张理妻尹氏均乾隆间 旌方之

  益妻李氏陆凉人年少夫亡苦节终身与同州萧会之妻邵氏陈玿妻黄氏李松妻张氏

  均乾隆间 旌亚受罗平夷妇守正被𢦤乾隆间 旌杨均妻张氏寻甸人夫

  亡守节事亲抚孤与同州潘志广妻赵氏黄位中妻张氏均乾隆间 旌杜双得妻普

  氏寻甸人守正𬒳𢦤乾隆间 旌朱级妻范氏宣威人夫亡守节与同州包文用妻

  王氏均干隆间 旌呉仲杰妻芮氏南宁人夫亡守节与同县邓聨洲妻赵氏均嘉

  庆间 旌骆伏氏霑益人夫失名𬒳翁诱嫁自缢嘉庆十九年 旌李根深妻

  耿氏罴平人夫亡守节事亲抚孤嘉庆间 旌吕开元女寻自人遇暴自尽与同州

  杨德华妻尹氏均嘉庆间 旌呉杰妻吕氏平𢑱人夫死于广南氏远渉扶榇归事姑

  教子苦节终身与同县贺朝宣妻郭氏龙在干妻沙氏均嘉庆间 旌

 ︹仙释︺︹唐︺阿阇黎南宁人段姓人呼段长老驱龙不事符牒凡有祷辄应人自远方来迎者

  第令先往其人抵家则巳先至矣︹明︺镜中长老南宁人正统间住真峰寺苦行四十

  馀年夜常以念珠撒地一一探之仍掏贯成串竟夜不寝侍者问何苦如是曰不苦不真吾以伏魔

  耳一夜有盗入室勒取衣钵与饮食遣之比晓尚旋绕廊庑下相率膜拜还其物后建寺卜地得一

  龙潭祝曰尔龙借我地汝亦有功次日泉果迁于山巅今泉溜树极绕寺廊焉所庵名真澄曲

  靖人年十五慕玉龙发光和尚思见之适园中柿熟欲取作供甫登树辄堕地昏昏如梦中赴光座

  下光日汝事辧否曰辧及苏仍仆堕处遂悟生死不在色身里乃礼光受五戒年十八谒古梅于曲

  江为薙髪且令遍叅天下真澄至北都历叅诸宿久之至千佛寺依循融多所发明遂嗣融后常住

  五台复迁鸡足大千大同人七岁出家来滇居曲靖玉龙庵年五十夜诵经虎常守户后百岁

  无疾而逝

 ︹土产︺鐡陆凉霑益二州出石绿土名铜绿出罗平霑益二州棉花出罗平州

  燕出陆凉州𩔖燕有文雄大雌小遇风雨则飞能疗目疾









                            总纂官顾 莼恭纂并覆辑

                            校对官师长治恭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