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十三至四百十四 嘉庆重修一统志 卷四百十五至四百十七
清嘉庆二五年 敕撰 阙名 撰索引 景清史馆藏进呈钞本
卷四百十八至四百二十三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250-穆彰阿-嘉庆重修一统志-200-152.djvu/11

大清一统志

 茂州直隶州在四川省治北少西四百一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

  至龙安府石泉县界一百里西至黑虎寨番界八十里南至成都府灌县界二百七十里北至松潘

  厅界一百六十里东南至石泉县界一百里西南至杂谷厅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石泉县界一百

  里西北临大江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石泉县界九十里西至黑虎

  寨番界八十里南至汶川县界七十里北至松潘厅叠溪营界八十里东南至绵州安县界一百二

  十里西南至汶川县界七十里东北至石泉县及叠溪营界一百里西北至叠溪营界九十里自州

  治至 京师四千九百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汉初为冉駹国地按史记大宛传

  天子发闲使出駹出冉是冉駹本二种也武帝元鼎六年以其地置汶

  山郡见汉书武帝纪华阳国志作兀封四年置误治汶江县宣帝地节

  三年省属蜀郡为北部都尉后汉因之建安中先

  主定蜀复以北部为汶山郡华阳国志作安帝延光三年复立后汉西

  南夷传又作灵帝时今据蜀志陈震传为正晋时徙郡治汶山县改汶

  江为广阳属之东晋后废萧齐复置北部都尉梁

  普通三年置绳州北部郡仍置广阳县为治按随志汶

  山县旧曰广阳梁改为北部都尉今考齐志有北部都尉而无广阳县盖北部置于齐州郡县皆置

  于梁时也保定四年改绳州曰汶州隋开皇初郡废

  改汶州曰蜀州寻又改㑹州置总管府仁寿元年

  改县曰汶山大业初府罢复改州为汶山郡唐武

  德元年复曰㑹州三年置总管府四年改曰南㑹

  州七年改置都督府督南㑹翼维及羁縻涂炎徼向冉穹笮等十州永徽后又

  増领三十二州皆生羌部落贞观八年改曰茂州天宝元年

  通化郡乾元元年复曰茂州属剑南道五代属蜀

  宋亦曰茂州通化郡领羁縻十州属成都府路元属吐

 蕃宣慰司明洪武初以州治汶山县省入属成都

  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六年升直隶州属四川省以成都

 府属之汶川县来隶省威州为保县属之嘉庆六

   年裁保县以其地并入杂谷厅领县一土司九

   汶川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本州界一百

   四十里西至瓦寺土司界二十里南 至成都府灌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本州界五十 里东南至灌

   县界一百里 西南至瓦寺土司界三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五十 里西北至杂谷厅界十里汉置绵虒

   县属蜀 郡后汉曰绵虒道晋移汶山郡来 治改县曰汶山 东晋后郡徙县废周复置汶川县 仍于县

   置汶山郡隋开皇𥘉郡 废属㑹州大业初属汶山郡唐属茂州宋熙宁九 年于县置威戎军政和六

   年改名延安宣和三年废军为砦县仍属茂州元至元十九年废县设巡检司后复置明宣德中移

   治此仍属茂州 本朝初属成都府雍正五年复属茂州瓦寺宣慰司在汶川县西北

   二十里东至保子关番界四十里西至鄂克什土司界五百里南至穆坪土司界六百里北至杂谷

   厅界一百二十里其先于明时世袭安抚司 本顺治九年归附仍授原职所辖番民一千二百

   康熙五十九年征西藏土司桑朗温恺随征有功加宣慰司衔乾隆二年加指挥使职衔后征杂

   谷土司苍旺并金川等处土司桑朗雍中随征  赏戴花翎更名索诺木荣宗嘉庆元年随征

   达州教匪升宣慰司换给印信静州长官司在州东二里东至陇木土司界三十里西

   至岳希土司界十里南 至牟托土司界六十里北至竹木坎土司界五十 里宋时蛮董姓者据其地

   号静州蛮明洪武七 年置长官司世袭 本朝康熙五年首领董应韶 归附仍授原职所辖十寨番

   民长官董氏世袭岳希长官司在州西五里东至州界镇西桥西至章圭砦二十里

   南至牟托土司 界二十里北至竹木坎土司界五十里明洪武七 年置长官司 本朝康熙五年

   领坤道龄归附仍授原职所辖黒族七番民一千十户长官坤氏世袭陇木长官司

   在州东北四十里东至龙安府石泉县界三十里西至静州土司界三十里南至州界马桑湾二十

   里北至松潘厅叠溪营界三十里明洪武七年长官司 本朝康熙五年首领何延禧归附仍授

   原职所辖番民百十七户长官何氏世袭水草坪巡检土司在州北三十里东至

   长平堡十里西至镇戎堡四十里南至魏磨关四十里北至沙坝土司界十五里 本朝顺治九年

   归附颁给印信辖番民一百二十户土司苏氏世袭牟托巡检土司在州西南四十

   里东至州界三十里西至生番界十五里南至保子关二十里北至岳希土司界二十五里 本朝

   顺治九年归附颁给印信辖番民五十四户土司温氏世袭竹木坎副巡检土

   司在州西北五十里东至生番界十五里西至黒龙砦三十里南至长平堡三十里北至水草坪

   土司界五里 本朝顺治九年归附颁给印信辖番民一百户土司孙氏世袭沙坝安抚

   司在州北三十里东至实大关土司界四十里西至岳希土司界五十里南至竹木坎土司界三

   十里北至水草坪土司界二十里其先于明时世袭安抚司 本朝顺治九年归附颁给印信所辖

   番民三百二十四户土司苏氏世袭实大关副长官司在州西三十里东至州属

  小牛村五里西至大河界二里南至萧堡塘十里北至大定堡十里其先于明时授职 本朝康熙

  十年归附颁给印信所辖番民七十一户长官官氏世袭

 ︹形势︺控制吐蕃捍蔽内郡图经逼近羌戎环带山险

  成都肩背之地旧图威茂两州实灌口之障蔽其

  势特与沿边诸州不同堡寨参错于中州城孤

  于外而属部藩落周分环据二三百里之闲官路

  惟留一线宋胡元质奏议

 ︹风俗︺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氏各有部落土气多寒盛

  夏冰犹不释后汉书冉駹夷传好弓马以勇悍相高诗书

  之训阙如自古及今并无两税寰宇俗耐饥寒

  叠石为𥕘以居如浮图高二三丈者谓之笼鸡十

  馀丈者谓之碉亦有板屋土屋者

 ︹城池︺茂州城有内外二城内城周三里七分门四明洪武初建外城周五里门二成化中建

   本朝康熙六年修五十六年重修汶川县城周不及一里门二明正德七年建 本朝

  乾隆二十九年修

 ︹学校︺茂州学在州治南明宣德八年建 本朝顺治十六年重建康熙六年乾隆十年

  十年重修入学额数六名旧额八名乾隆六十年减二名汶川县学在县治南明嘉靖二

  年建 本朝乾隆六十年嘉庆五年重修入学额数六名旧额八名乾隆六十年减二名

  纽书院在汶川县治南学宫右边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

 ︹户口︺原额户四千七十一今滋生男妇共三十九万六千九百九十九名口计五万八千九百三户

 ︹田赋︺田地三十五顷一十九亩九分有奇额徴地丁正杂并徭银七百一十五两三钱二分四釐又

  各寨番民杂粮折徴米九十石五斗九合一勺二抄三撮

 ︹山川︺五味山在州东十八里寰宇记山出五味子因名马蹄山在州东三十里

  山在州东南二十里益州记岷山去成都五百里元和志汶山县有汶山即岷山也南去青城石

  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岭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山之南首也旧志

  山有九峰四时积雪不消一名雪山俗呼九岭山 按此非古岷山也汉志岷山在湔氏道徼外在

  今松潘卫北生番界又山海经注岷山在广阳县西张栻西岳碑云在茂州列鹅村其跗曰羊膊舆

  地广记在汶山县西北俗谓之铁豹岭此又在州西番界今无可考巨人山在州南三十里

  寰宇记山头有石如人面南明皇幸蜀时以石人背立敕令鞭之一百下有池俗传是九龙池方舆

  胜览山有黒龙湫四山环绕百二十里旧志与雪山相连前有龙洞有水喷出山后有径可达天池

  大坝彭县三郎庙等处龙泉山在州南隋志汶山郡北川县有龙泉山寰宇记在汶山县

  南四十八里山下有湫号青池一曰龙池旱祷必应放牧马于其侧多生骏驹鸡宗山

  南四十里方舆胜览宋熙宁九年杨文绪猖獗声援俱绝至书木牌投于江以告急朝廷遣王中立

  将兵旁出鸡宗山讨平之置关及镇羌寨于此茂湿山在州北十里旧唐志茂州以郡界茂

  湿为名明统志树木茂密常有岚气因名鹰门山在州北二十里寰宇记山多鹰栖故名

  按隋志北川县有雁门山即鹰门山之讹也陇东山在州东北十八里 按宋史州北有

  陇东道通绵州即此玉垒山在汶川县东汉书地理志绵虒县玉垒山湔水所出郭璞江赋

  玉垒作束别之标元和志山在汶川县东北四里寰宇记在汶川县北三里又有玉垒坂慈母

  山在汶川县南六十里元统志山中有池曰滋茂池亦曰慈母池名胜志慈母山在青城山东滋

  茂龙池在汶之尤溪万山丛立中有方池周四十里河屏山在汶川县西二里山腰有大坪

  涂禹山在汶川县西北二十里峰峦秀丽今为瓦寺安抚司住牧之处七盘山

  川县北三十里寰宇记在汶川县北九里有七盘坡路唐大历中吐番入寇官军追败之七盘即此

  相公岭在州东北茂湿山北三里方舆胜览相公岭州之主山旧志宋王中立驻师于此因

  娘子岭在汶川县南一百里高峻逶迤为县门户龙洞在汶川县南一百三十里

  两山石壁高悬疑若无路至冬则水不入江皆注洞中不知归于何处木瓜坪在汶川县

  东一里又马念坪在县西北五里接瓦寺土司界大邑坪在汶川县南悬崖临江地势险

  阻为金川要路现设塘汛又兴文坪在县南七十里湿阪在汶川县南元和志岭上树木森沈

  常有水滴未尝暂燥故曰湿阪 按元统志作湿冻岭大江自松潘镇叠溪营流入南流经

  州城西又西南经废保汶川二县之西又南入成都府灌县界冰经注江水自龙涸蚕陵南下至石

  镜又六十馀里而至北部始百步许又西百二十馀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馀歩又西南百八十

   里至 湿阪江稍大矣元和志汶江北自翼州南流经汶 山县西二里旧志岷江自叠溪营入茂州境

   南流五十 里合黑水又东南三十里至州城西又折而西南 六十里过汶川县地十馀里入威州界

   西流一里经州城北合花水又西南十里仍过汶川县界又三十里至县城西又南曲流一百三十

   里入灌县 界其在威州界者亦名湔水每 斤较沱水轻二两神 溪河在州东又东入龙安

   府石泉县 界即古石密溪也元和志石密溪在汶山东十九 里旧志今名马蹄溪源出州东马蹄山

   东入石泉县界又有都流溪源出都流口寨合马蹄溪 按舆图作神溪下流即石泉河详见石泉

   白水河在州南源出龙泉山西流入江居民引以灌溉甚利黑水河在州西北

   六十里源出生番界东南流经叠溪营西界至长平堡西入大江即古翼水也黒虎寨河

   在州西北源出黒虎寨东流至长平堡南入江旧志谓之北松溪草坡河在汶川县南源

   出瓦 寺土司 界有二派南曰龙潭沟北曰 沙派沟 东南流㑹为一入大江桃  川在汶川县南四

  十里山溪也有桃千馀树故名南龙溪在州南方舆胜览茂州有龙溪水引入城内至光孝

  寺以两池潴之居民常汲饮州志源出巨人山龙湫今改流城外西入江三溪在州北五里明

  统志五福泉在州治图经云自三溪口引水入城至州治贮以两井号五福泉民汲饮州志源出茂

  湿山南流入城民取汲之西入江磨刀溪在汶川县北二十里西流入江温凉泉

  在汶川县西南一里山下涌出冬温夏凉新井在州城中州旧无井仰汲于江遇蛮警辄断汲

  路明正德中巡抚马吴凿地数十丈方得泉号曰新井

 ︹古迹︺汶江故城在州北汉置县为蜀郡北部都尉治晋改置广阳县隋改汶山唐宋皆为

  茂州治明初始者入州元和志汶山县本汉汶江县地汶江城在县北三里宋白续通典晋置广阳

  县于汶江县西北五十里周移置于石镜山南六十里即今治也广柔故城在汶川县

  西北汉置县属蜀郡后汉因之晋初属汶山郡后废括地志在汶川县西七十二里废乾州

   在州西唐书地理志大历三年开西山置领县二招武宁远又旧唐书地理志茂川羁縻州有涂州

   武徳元年临涂羌归附置领端源婆览二县贞观二年州县俱省五年又置领端源临涂悉怜三县

   又炎州贞观五年生羌归附置西封州八年改炎州领县三大封慕仙义川又彻州贞观五年西羌

   首领董嗣 贞归化置领县三文彻俄耳文进又向州贞观五 年生羌归化置领县二贝左向贰又冉

   州本徼外 敛才羌地贞观五年置西冉州九年去西字领县 四冉山磨山玉溪金水又穹州贞观五

   年生羌归附置西博州八年改穹州领县五小川彻当壁川当博恭耳又笮州贞观七年白苟羌降

   附置西恭州八年改笮州领县三遂都亭劝比思右七州皆属茂州都督永徽后又析为三十一州

   今不录宋史地理志茂州领羁縻当真时途远飞干可向居十州旧志今皆在番界废真州

   在州西 北元和志真州在合江镇西一百四十 二里东至 翼州界四十里南至茂州通化县一百 里

   西至维州界一百里北至悉州界四十里其地本名真符天宝三年节度使章仇兼琼以其地险阻

  又当西山要路奏置真符营控押一川五年节度使郭虚已仍奏置昭德郡乾元元年改为真州管

  县四真符县郭下又昭德昭远鸡川三县并在州侧近以熟羌酋领为其令长居无常所旧唐书地

  理志真州治真符县天宝五载分鸡川昭德二县置又鸡川县先天元年割翼州翼水县置属翼州

  天宝五载改属真州昭徳县旧志县旧属悉州天宝五载改属翼州仍改名昭德五年改属真州宋

  史地理志茂州领寿安砦本羁縻真州政和六年建县安军在大皂江外距茂州五十里八年废为

  宣和三年废砦为堡旧志废真州在叠溪所西南百里有栖鸡川明史志谓汶山西北有栖鸡老

  翁城唐时吐蕃所筑当即此也安戎城在州西蕃界唐仪凤二年益州长史李孝逸筑以绝

  吐蕃通蛮之道永隆元年为吐蕃所陷开元二十八年节度使章仇兼琼克而守之至德初改曰平

  戎城杜佑通典恭州西南到平戎城百十里舍堂城在州北二里明嘉靖三十一年兵备

  胡鳌筑与州城犄角今废又罗城在州北三里嘉靖中副使朱纨筑以捍小姓五塞诸蛮号为金城

   又名万里城合江城在州北唐书地理志翼州有合江谷塠三谷三守提城元统志合江

   镇在茂州北八十里旧志合水在叠溪所南五十里为汶江水北自松潘界来为黒水西自生番界

   来合流于此如张两翼谓之翼水故州以为名或谓之合水亦谓之合江唐置守提城于此今置穆

   威戎军城在汶川县北唐书地理志茂州有威戎军宋史地理志延宁砦本威戎军

   熙宁间所建政和六年汤延俊纳土重筑军城改名延安宣和三年废为砦隶茂州四年又废砦入

   汶川石纽邨在汶川县西北谯周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华阳国志

   番人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过逃其野中不敢追云畏禹神括地志石纽山在汶川县西元和

   志广柔故县有石纽邨禹所生处今其地名刳儿坪寰宇记石纽邨在汶川县西一百四十里 按

   石纽邨又见石泉县列岫堂在州治明统志因九顶列于南屏风盘台列于西巨人槖驼列

   于东故名又有雪峰妙算遥云三堂皆在州治练光亭在州城内舆地纪胜王咨记云大江

  自徼外东绕郡城西北极目可百里许每日出未下朝霭横空夜色敛昏素月流天一望水光杳霭

  无际江流其闲若万丈长虹夭矫其上而吞吐之也旧有亭曰观澜据城之隅不与景㑹因取少陵

  赋岷江图有山虹饮练光之句以练光题其额

 ︹关隘︺积水关在州东七十里明置巡司今裁桃坪关在州东西去土门堡二十里亦

  名桃坪堡旧属陇水长官司戌守鸡宗关在州南四十二里宋熙宁九年置又州界有敷

  文关宋宣和三年废为堡七星关在州南四十五里唐乾符二年高骈镇西川复戍望星关

  即此关前山有小孔七大孔一穿山而成如七星伴月然故名关南栈道临江倚崖古称绝险明嘉

  靖十九年副使张问之凿崖开修旁有偏桥雁门关在州南七十里明正统十年黒苦等

  羌倡乱巡抚寇深置关临江据险为州南门户旁有偏桥关外以溪为限溪南即汶川县界

  磨关在州北三十里明置巡司今裁实大关在州北八十里东南去穆肃堡十里明洪

  武𥘉平蛮将军丁玉设关外即叠溪营界桃关在汶川县南三十里水经注都安县有桃关元

  和志云远通西域公私经过惟此一路关北当风穴其一二里中昼夜风起飞沙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彻厎

  关在汶川县南五十里为松茂第一要隘茶关在汶川县南一百四十里一名蚕岩关又

  寒水关在县西明置巡司今裁土门堡在州东七十里明正德中州将何卿破叛蛮于此旧

  志州东十里有土地岭堡又东有镇逺关子神溪土门等堡达于桃关其七关堡为州东险要处

  坝厎堡在州东土门堡东四十里与石泉县接界亦曰坝厎城镇戎堡在州北十

  里又椒园堡在州北二十五里长安堡在州北去椒园堡十二里成化十五年置初在山

  阪水道艰险嘉靖十五年改筑于旧堡之南韩胡堡在州北四十里去长安堡十四里亦

  曰临江堡松溪堡在州北五十里去韩胡堡十四里长平堡在州北六十里明初

  置安抚司设同知于此辖凿溪章贡等寨后废改置长平堡今为松潘叠溪要路穆肃堡

  在州北去长平堡十三里汶堡在汶川县西三里石城周三十八丈门二西北通土司番寨

  马原堡在汶川县西五里为番夷出入之所雁门堡在汶川县北五十里石城周四

  寒水驿在汶川县南门外旧置于县西北四十里苏村寨明隆庆中移于江东上至茂

  州安达驿七十二里下至灌县永康驿一百六十里又太平驿在县东南八十里

 ︹津梁︺镇西桥在州西门外为羌人出入要路铃绳桥在汶川县西一里跨大江长四

  十八丈阔八尺绳围一尺五寸左右各四阑以翼之桥两柱高六丈东西建层楼楼下有立柱转柱

  立柱以系绳转柱以绞绳

 ︹陵墓︺︹唐︺张道古墓在汶川县东玉垒山下︹明︺懿𥳑王墓在汶川县灵溪

  天顺四年蜀王第五子友㙴封汶川成化闲薨谥懿𥳑葬此

 ︹祠庙︺大禹神母祠在汶川县南十里石纽山武侯祠在汶川县北三十里七盘

  江渎庙在州东二里

 ︹寺观︺胜因院在汶川县宋熙宁闲修文冋有记

 ︹名宦︺︹三国︺︹汉︺何祗郫县人为汶山太守民夷信服迁广汉后夷反叛云得前何府君乃

  能安我耳时难屈祗拔祗族人为汶山守复安︹晋︺萧承之兰陵人少有大志才力过人义

  熙中蜀贼谯纵初平迁汶山郡太守善于抚绥︹唐︺陈大慈佚其籍长安二年赞普率众万

  馀人寇悉州都督陈大慈与贼凡四战皆破之斩首千馀级于是吐蕃遣使论弥萨等入朝请和

  ︹宋︺赵瞻盩厔人知威州瞻以威茂杂群獠险而难守不若舍之而建郡于汶川条著甚详为

  西山别录后熙宁中朝廷经理西南就瞻取其书考焉赵全时简县人神宗时知威州治

  行异史季俭佚其籍威州祺城主簿成都之陷子良震与婿杨城夫争相为死各特赠

  两官 与二子下州 文学︹ 明︺刘坚佚其籍永乐时知茂州奏立学校秉公有守均徭平讼流

  民复业岁旱祈雨立应秩满州民𥸤留之陈敏华亭人宣徳时知茂州州僻处边徼与松潘叠

  溪诸番邻岁被其患自敏莅任内抚民庶外驭羌戎恩威互施始𫉬安业及遭丧去官诸长官司及

  番民百八十人乞留报可正统中九载报最军民复请留进成都府同知视茂州事都司徐甫言敏

  在职公勤群番信服命进敏右参议仍视州事景泰初秩满九载进右参政仍视州事敏莅任二十

  馀年威信大行军民胥悦以监司秩莅州前此未有也汪浩佚其籍茂州判官英宗时佐贰

  中最知名孙汉江阴人嘉靖中知茂州时五寨蛮乱守御有方蛮不敢犯

 ︹本朝︺罗铭鼎云南人顺治初知茂州流贼赵荣贵陷城死之其母段氏方随飬曰吾儿能为

  国死难吾复何憾投大石缸死州人镌其事于石缸以表之陈名蟠福宁人康熙中知汶

  川县邑当蹂躏之后名蟠绥辑有方民𫉬免于流播有中山邪圃地隶汶川而徭冒威州年久通赋

  名蟠按籍得三百户立请随田徴派乃定谢应龙㑹稽人乾隆十一年官汶川县典史时金

  酋不靖应龙奉檄驻沃日土司地侦金川兵事金酋率兵围沃日且诱降应龙恸哭谕番众以大义

  乃协力坚守贼谋不得逞总兵任某率兵深入逾昔岭饷道绝应龙冒险出奇以刍粟往军乃得济

  后以才干升

 ︹人物︺︹明︺高仲选汶川人官大足教谕崇祯末献贼攻汶川携子女投江死 本朝乾隆四

  十一年予入昭忠祠

 ︹本朝︺呉世美汶川人官威茂协千总乾隆十三年征金川攻作固山力战阵亡恤荫如例

  高泽衍汶川人官川北镇标千总乾隆十三年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安皆

  人土千总加守备衔乾隆三 十七年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加 等阿 斯嘛汶川人土把总加千

  总衘乾隆三十七年征金川阵亡恤荫加等安甲汶川人土兵加把总乾隆三十七年

  征金川阵亡恤荫加等嘎山布汶川 人土把总加都司衔干隆三 十七年随征金川阵亡

  恤荫加等董璠茂州人官松潘镇右营千总乾隆三十七年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

  大佺茂州人官叠溪营外委乾隆三十七年随征金川阵亡   赏恤如例罗武

  人官维州协外委乾隆三十八年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张国臣茂州人官茂州营外

  乾隆三十九年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朱相国茂州人官叠溪营外委乾隆四十年

  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韩世贵茂州人官重庆镇标守备干隆四十年随征金川阵亡恤

  荫如王崑茂州人官外委嘉庆元年随剿邪匪阵亡恤荫如例杨虎茂川人成都籍

  乾隆四十六年随剿甘肃逆回以功累官甘州守嘉庆二年攻教匪于紫阳五作云以火克之擢

  逰击五年追贼至终南山之华阳入老林遇伏力战死   赐祭葬恤荫如例阿思太

  汶川人土外委嘉庆元年剿黔楚苗匪阵亡恤荫如例章滚汶川人土千总嘉庆元年随征

  黔楚苗匪阵亡恤荫如例王相汶川人土把总嘉庆元年征黔楚苗匪阵亡恤荫如例

  保汶川人土外委嘉庆元年征黔楚苗匪阵亡恤荫如例纳他尔汶川人土外委嘉庆

  元年随征黔楚苗匪阵亡恤荫如例贾格尔汶川人土外委嘉庆元年随征黔楚苗匪阵亡

  恤荫如例阿皆汶川人土外委嘉庆元年征黔楚苗匪阵亡恤荫如例

 ︹流寓︺︹三国︺︹汉︺廖立武陵人诸葛亮废立为民徙之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及亮

  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遂终于徙所︹明︺王元正盩厔人嘉靖时以议礼谪戌茂州卫

  构别业于城南讲学二十馀年一时多所成就

 ︹列女︺︹明︺吕仲廉母吕氏妻王氏茂州人吕氏父秀文无子以女赘婿生子

  仲廉遂承吕嗣婿早卒吕抚子成立娶媳王氏仲廉又卒姑媳相依事姑以孝天顺八年旌表

  节妻邓氏茂州人节赴秋试姑李氏病剧邓刲股以进姑食之甚甘越数日复思之子嘉

  谟告于邓亦刲股以进祖母李病愈抚按嘉其双孝疏闻旌表李端妻夏氏茂州人盗

  入室索其夫夏请当刃盗并杀之同州李烈娥李节娥皆拒强污自缢李友谅妻陈

  氏茂州人夫殁守节同州苟友谅女苟氏谷岳妻王氏韦伯珣妻傅氏谭⿰纟⿱𢆶匹 -- 继妻胡氏张网妻晏氏

  尚孜妻史氏均夫殁守节又陈氏年二十夫死无子氏立嗣守节承燋妻李氏

  人夫殁守节抚子事舅姑历六十五载卒封恭人

 ︹本朝︺叶定国妻宋氏茂州人夫亡守节飬姑抚子康熙中 旌刘廷产妻

  赵氏茂州人幼到股愈母疾适廷产三载廷产病甚氏复刲股以进及卒矢志守节教子成立

  历八十岁终林承恩妻叶氏茂州人承恩性极孝父寝疾祈以身代及瘳承恩病

  卒叶欲殉翁姑泣止之守节终身恪尽妇职王璘妻刘氏茂州人适王二载生子甫

  六月夫亡氏哀号截指誓志后姑病刲股以进守节终身同州节妇乐安妻冯氏冯士奇妻冯氏刘

  国琛妻李氏均夫亡抚子成立梁廷栻妻韩氏茂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刘国正

  妻李氏何瑛妻坤氏袁廷珍妻冉氏罗寛妻蒋氏唐景皋妻蒋氏耿韬明妻胡氏晏焕妻坤氏蒋悌

  妻王氏均干隆年间 旌周真妻刘氏汶川人姑杨氏久病不起氏刲股以进立愈同

  县节妇高淳妻牟氏亊舅姑以孝闻罗大绅女汶川人年十五守正捐躯乾隆五十七年

  桑朗雍中妻李氏桑朗雍中为瓦寺土司既卒子尚幼氏抚之成立袭职干

  隆年间 旌耿觐光妻杨氏茂州人夫亡守节嘉庆年闲 旌贾士琼

  妻董氏汶川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董芳业妻荆氏均嘉庆年闲 旌

 ︹土产︺金唐书地理志茂州贡麸金丹砂唐书地理志茂州贡麝香元和志茂州贡寰宇

  记茂州产麝香麝脐唐书地理志茂州贡羌活当归元和志茂州贡升麻生马牙硝寰宇记茂

  州产五味子麻布元和志茂州贡狐尾唐书地理志茂州贡干酪蜜寰宇记茂

  华阳国志汶山郡出大如蹲䲭五角牛寰宇记茂州土产又旄牛无角一曰童牛

 肉重千斤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校对官贺式韩恭 校

                     校对官章诒燕恭覆校

大清一统志

 忠州直隶州在四川省治东一千五百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䕫

  州府万县界八十里西至重庆府涪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石砫厅界五十里北至绥定府新宁县

  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万县界石砫厅界各七十里西南至石砫厅界六十里东北至万县界八十

  里西北至重庆府长寿县界一百四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至万县

  界五十里西至酆都县界七十里南至石砫厅界六十里北至梁山县界五十里东南至石砫厅界

  五十里西南至酆都县界石砫厅界各八十里东北至万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垫江县界一百里自

  州治至 京师六千二百十里

︹分野︺天文井鬼分野鹑首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国地汉置临江县

  属巴郡后汉晋宋齐俱因之梁大同六年于县置

  临江郡西魏废帝二年又置临州隋开皇初郡废

  大业初州废县属巴东郡义宁二年复置临州唐

  贞观八年改曰忠州寰宇记以地边巴徼意怀忠信为名天宝初改

  曰南宾郡乾元初复曰忠州属山南东道五代属

  蜀旧志唐末王建置镇江军于此梁乾化四年移治夔州宋亦曰忠州南宾

  郡属䕫州路咸淳元年升为咸淳府以度宗潜邸故元复

  曰忠州至元二十一年改属重庆路明洪武初以

  州治临江县省入属重庆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直隶州属四川省领县三

  酆都县在州西南一百十里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里东至本州界四十里西至

  重庆府涪州界三十里南至酉阳州彭水县界六十里北至垫江县界六十里东南至石砫厅界六

  十里西南至涪州界九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九十里西北至重庆府长寿县界五十里古巴国别郡

  汉为巴郡枳县地后汉永元二年分置平都县属巴郡三国汉延熙十七年省入临江隋义宁二年

  分临江县置丰都县唐属忠州宋初因之后废绍兴初复置仍属忠州元因之明洪武初改丰曰酆

   本朝𥘉属重庆府雍正十二年改属忠州垫江县在州西一百三十里东西距八十里

  南北距九十里东至梁山县界四十里西至顺庆府邻水县界四十里南至酆都县界五十里北至

  顺庆府大竹县界四十里东南至本州界八十里西南至重庆府长寿县界四十里东北至梁山县

  界五十里西北至邻水县及绥定府大竹县界各五十里汉临江县地西魏置垫江县兼置容川郡

  周改县曰魏安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又改县曰垫江属宕渠郡唐武德𥘉分属潾州八年改属临

  州寻属忠州宋因之元至元中省入丰都至正中明王珍复置仍属忠州明因之 本朝初属重庆

  府雍正十二年改属忠州梁山县在州西北一百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八十里东

  至夔州府万县界九十里西至垫江县界七十里南至本州界五十里北至绥定府新宁县界三十

  里东南至万县界一百里西南至垫江县界七十里东北至新宁县界三十里西北至绥定府大竹

  县界六十里汉巴郡胊忍县地三国后为巴东郡南浦县地西魏置梁山县隋属巴东郡唐属万州

  开宝三年置梁山军属夔州路元祐初仍属万州寻复故元至元二十年升军为梁山州仍以梁

  山县为治明洪武七年州废县属夔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改属忠州

 ︹形势︺地在恭涪䕫万之间南宾东通巴峡西达渝涪

  山险水深介乎往来之冲旧州

 ︹风俗︺气候差热宋清化志士颇尚气倜傥宋忠州进士题名记

 ︹城池︺忠州城周五里三分门五明洪武中因旧址建酆都县城周三里三分门

  五明天顺中建本朝嘉庆四年垫江县城周五里五分门四外环以池明成化初建

   本朝嘉庆四年修梁山县城周五里二分门四明成化中建 本朝乾隆三十三年

  嘉庆三年重修

 ︹学校︺忠州学在州治东旧在东门外元建明万历中迁于城北隅 本朝顺治中复建城外

  旧址嘉庆十一年改建今所入学额数十二名酆都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十四年建

  本庙康熙四十二年修入学额数八名垫江县学在县治西明成化中建 本朝康熙

  四十八年修入学额数八名梁山县学在县治南宋宝庆中建 本朝康熙五年重建

  二十五年修六十年嘉庆九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临江书院在州治明伦堂侧 本朝

  乾隆十一年建以白居易曽为州刺史名曰仰白嘉庆十五年修改今名鹿鸣书院

  都县治西 本朝乾隆四十三年凌云书院在垫江县北 本朝乾隆二十一年建五

  十八年修桂香书院在梁山县南门内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乾隆二十年修嘉庆十

  二年重修 按旧志载平山书院在酆都县北三里明建王守仁有记凌云书院在酆都县北明建

  今并废谨附记

 ︹户口︺原额户二万四千九百八十八今滋生男妇共四十九万六千六百四十八名口计一十七万

  二千七百二十八户

 ︹田赋︺田地一万五千八百二十六顷三十九亩四分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一万六千一百四十六

  两七钱一分七釐

 ︹山川︺羊鸣山在州东隔江三十里毡毛山在州东南十里其地产草如毡𠋣天

  山在州东南六十里其山高耸势若𠋣天涂山在州东南八十里亦曰方斗山以形似名

  屏风山在州南九域志临江县有屏风山方舆胜览即夏祠山明统志一名翠屏山上有禹

  庙及陆宣公祠旧志山有朝真洞引藤山在州南方舆胜览在龙渠县东十五里山出藤

  枝长十馀尺其大如指中空可吸谓之引藤屈其端置醅中注之如晷漏本夷俗所尚土人效之白

  居易春至诗闷取藤枝引酒尝即此白石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山多白石鸡公山

  在州西北一百里接垫江县界尖峰山在酆都县东隔江五十里山峰矗起如卓剑然亦曰

  大峰大峰门山在酆都县东六十里峰顶二石并峙如门之辟周城山

  都县南七十里石壁四周俨如城壁白鹿山在酆都县西北一里与平都山峰峦相接一名

  鹿鸣金盘山在酆都县北三十里岩石回环状如金盘平都山在酆都县东北

  隋书地理志临江县有平都山寰宇记在酆都县北二里县以此为名后汉时阴长生于此升天亦

  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方舆胜览自县东行一里讦始登山石径萦回可二三里平莹如扫林木

  𮟏茂夹径皆翠柏殆数万㭑麂鹿时出没林间与人狎甚有景德宫旧名仙都观乃汉王方平得道

  之所明统志在县东北三里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旧志今亦名酆都山顶有五云洞凤凰

  山在垫江县东四十里上有㑹仙洞将军崖山在垫江县东南十五里山形陡峻有

  石柱状若人立故名曲尾山在垫江县东南六十里冈陇延袤如兽环尾望月山

  在垫江县南五十里白龙洞山在垫江县西十里又西十里有石人山峰顶山

  在垫江县东北二十里旧志去山二十里有古洞飞湍奔泻如雷声闻十馀里久晴闻之则雨久雨

  闻之则晴壁斗山在垫江县东北三十里峰峦环列如北斗然路通梁山县峰门山

  在梁山县东十五里方舆胜览其山高大顶有寒泉两崖对峙如门故名蟠龙山在梁山县

  东二十里方舆胜览孤峙秀杰突出众山之上下有二洞洞中有二石龙状首尾相蟠故名傍有喷

  雾崖洞中之泉下注垂崖约二百馀丈喷薄如雾宋张商英尝游此题云水味甘腴偏宜煮茗非陆

  羽莫能辨范成太以为天下瀑布第一柏枝山在梁山县东南十五里寻江源记云景穴

  有嘉鱼出柏枝山即此 按水经注柏枝山在阳口县东南当在今夔州府西界与此不合

  马山在梁山县南五里多喜山在梁山县南五十里方舆胜览山或神光夜现则是

  境之人必多喜事陈希夷尝修炼于此丹井石枕犹存五斗山在梁山县西南三十里其

  形如斗下有御史潭桂溪出焉铜印山在梁山县西南六十里七城山在梁山县

  西二十里山有七峰壁立如城金凤山在梁山县西五十里山南半崖有罅邃然内皆洞明

  其石上有若图仙女状面貌宛然时若揺动迫视之则不见白云山在梁山县西一百里

  奇峰突出如笔亦名笔山石瓦山在梁山县西一百十三里寰宇记山巅有古人砺刀剑乱

  石如积瓦焉明统志瓦城亦名石瓦山山顶坦平耕者往往得古铜片福利山在梁山县

  西北五十里俗名狐狸山明正德中抚臣林俊以其丰腴改今名高都山在梁山县北十

  五里峰峦迤逦百馀里旧有高都驿唐天宝中进荔枝之路山壤腴而黄民种姜为业高梁

  山在梁山县东北与万县接界隋书地理志梁山县有高梁山寰宇记寻江源记云高梁山东尾

  跨江西首劎阁东西数千里山岭长峻其峰崔嵬于蜀市望之若长云垂天一日行之方极其顶俯

  视众山泯若平原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即此方舆胜览去城四十馀里书院峡

  在梁山县东五十里方舆胜览在峡石市之北毎风雨晦冥如闻读书声其中有夫子崖子贡坝

  白鹿洞在州南明统志相传昔有二猎人逐白鹿入洞失鹿所在但见二碧𤓰食之得仙

  木莲洞在州西北五里鸣玉溪滨地产木莲树巴人呼为黄心木白居易有诗寒泉

  洞在梁山县西十里胜概不减盘龙又龙清洞在县西一百里旧志寒泉洞在县西三十里

  江在州南自重庆涪州流入经酆都县南又东北经州南又东北入夔州府万县界水经注江水

  又迳东望峡东历平都又迳虎须滩滩水广大夏断行旅又东迳临江县南又东得黄华水口左迳

  石城南又东至平洲洲上多居民又东迳壤涂而历和滩又东迳界坛是地巴东之西界益州之东

  境故得是名也旧志州西二里有石梁亘三十馀丈横截江中俗呼倒须滩即水经注所谓虎须

  也又有折鱼滩在州东三十里石觜入江水势冲激鱼不能上往往折回舟行至此水涨则平水落

  则凶又云大江自涪州入酆都县境三十里至县南门外又东三十里入州界又东百里至州南门

  外又一百二十里入万县界三河在垫江县东南二十里有三源一出石人山一出白龙洞

  一出将军崖至此汇流曰三河口亦曰罗干河东合梁山水出高滩黄华水在州东水经注

  江水东得黄华水口江浦也𢈔仲雍曰临江至石城黄华口一百里旧志黄华洲在州东五十里江

  浦周𮞉可二十里涂溪在州东华阳国志临江县有盐官在盐涂二溪一郡所仰水经注县

  北入盐井谿有盐井营户谿水沿注江旧志涂溪源出梁山县蟠龙山亦曰蟠龙溪东南流入州界

  径涂井至石宝寨入江涂井在州东八十里 按舆图作涂井河其西又有渰溪河自州北境发源

  东南流径渰井西又南入江渰井在州东北二十里许此即华阳国志之盐溪水经注之盐井溪也

  旧志失载东溪在州东南三里寰宇记源自南宾县北流注江鸣玉溪在州西寰宇记

  在州西十里上有悬岩瀑布高五十馀丈潭洞幽邃古木苍然唐刺史房式嘉其幽绝特置兰若凡

  置五桥以渡溪水今废旧志一名西溪源出白石山流七十里入江 按舆图州西有漕溪东南流

  入江疑即此其西又有𦤀水溪滩子沱挫溪丁溪赤溪皆南流入江又西则酆都之龙停溪也

  溪在酆都县东南流入江又舆图县西五十里许有渠溪自州西界发源西南二百里许至北涪

  镇西入江诸志不载葫芦溪在酆都县南上流曰三江溪自石砫厅界㑹诸水西流入境至

  县南入江 按寰宇记有望涂溪在南宾县北二百步西流至酆都县南注蜀江即此龙停

  溪在酆都县东北二十里源出金盘山东南流十五里入江高滩溪自梁山县发源曰桂

  溪西南流迳垫江县东曰高滩溪又西南入重庆府长寿县界为龙溪即古逢溪容溪也寰宇记逢

  溪水在梁山县南八十步西南流入忠州桂溪县界又龙溪水在桂溪县南三里西流入垫江县界

  在县南十里 本朝乾隆元年移垫江县县丞分防于此明统志桂溪在梁山县西南三十里两岸

  多桂唐桂溪县以此名旧志桂溪源出梁山县五斗山北流二十里至县西㑹县城之水转西南流

  七十里入垫江县界穿壁斗山湍流四十里为高滩溪在县东南五十里又西南流四十里入长寿

  县界即龙溪之上源也纻溪在梁山县东南流至万县入江详见万县御史滩

  山县西百里方舆胜览张商英为御史与亲朋燕饮于此故名姜维泉在州南翠屏山下相

  传姜维所凿雌雄泉在梁山县南多喜山一名浴丹井春夏左盈右竭秋冬右盈左竭

  盐井通志忠州盐井上井三眼中井八眼下井二十四眼酆都县盐井一眼

 ︹古迹︺临江故城今州治汉置华阳国志县在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寰宇记本以临江川

  平都故城今酆都县治后汉书郡国志巴郡平都注巴记曰和帝分枳置华阳国志

  己子治江州或治平都又平都县蜀延熙时省水经注江水东历平都旧巴子别都也有平都县为

  巴郡隶邑旧唐书地理志忠州丰都县即汉平都县义宁二年分临江置寰宇记县在忠州西九十

  二里 按宋志丰都县南渡后増置旧志遂谓宋初废今考九域志有此县则知废在元丰后也

  垫江故城即今垫江县治汉垫江县在今合州西魏移置于此寰宇记县在忠州西一百

  七十里本汉临江县地后魏恭帝三年于此置垫江县周天和二年改为魏安县隋开皇十八年

  为垫江县九域志在州西一百二十七里梁山故城在今梁山县西隋书地理志西魏置

  旧唐书地理志县治后魏万川郡故城寰宇记后天和三年分鱼泉置梁山县以县界内高梁山

  为名九域志开宝三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梁山军割梁山县隶焉熙宁五年又析忠州桂溪地

  益军旧志今县西有万川城西魏万川郡𥘉置于此后徙南浦以此为梁山治也龙渠废

  县在州东南九域志乾德六年以夔州龙渠镇隶忠州开宝二年置南宾尉司在州东南一百八

  十里宋史地理志咸淳府南渡后増置龙渠县旧志元初省南宾废县在酆都县东南

  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分武宁县置寰宇记县在忠州西南一百里本汉临江县地旧志明洪武

  初始省入酆都在县东南七十里桂溪废县在垫江县东北寰宇记县在忠州一百三

  十九里唐武徳二年分临江地于此置清水县天宝元年以陇右有清水县改此为桂溪以县界桂

  溪为名九域志熙宁五年省入垫江旧志在今县东北三十馀里故石城在州东一百里

  寰宇记当岷江之北岸李雄之乱巴西郡𭔃理此城其城四面悬绝石氏屯田务

  山县西方舆胜览五代伪蜀在今梁山军治置务平蜀后遂废因移县于此东坡在州治唐

  白居易于此种桃李有诗又有西坡亦居易故迹吕保藏家在梁山县东北舆地纪胜

  梁山绝崖半腹有一穴人迹所不到汉末赤眉之乱有吕保藏家赀巨万赍金宝縁木而上凿崖以

  居尽伐崖下木寇不能近后举家终焉绍兴中有樵夫得一劵于崖侧非铜非铁其声锵然上有古

  篆云西汉之末赤眉邂逅黄金千两坑埋而走羔豚十祭其财自阜今藏所犹存荔枝楼

  在州城西南隅唐白居易建又城东有东楼西有西楼居易皆有诗五云楼在酆都县景德

  观唐段文昌建楼下壁间有唐书瑶池乐部甚妙翔云楼在梁山县鼓角楼之左横跨通

  衢四山环合颇得其胜垂云楼在梁山县子城之北舆地纪胜左瞰万石右𠋣东山景物

  奇丽峡中所未有四贤阁在州学宋知州王辟之建四贤谓唐刘晏陆贽李吉甫白居易

  皆谪官于此故以名阁宋黄庭坚记凌云阁在酆都县平都山顶有碑刻凌云二字

  敏堂在梁山县治东舆地纪胜在梁山军郡圃东又有仰高堂在设厅之东旧曰清净堂后改

  名又有瑞光亭在仰高堂侧鸣玉亭在州治西宋建史襄有诗瑞丰亭在梁山县

  治宋陆游有诗飞练亭在梁山县东二十里蟠龙山舆地纪胜山有水自洞中流出注于崖

  下约高二百馀丈旧有亭在半山名曰飞练取徐凝诗句今改曰飞雪取欧阳公六月飞雪洒石虹

  巴子台在州东唐白居易登城东古台诗迢迢东郊上有土青崔嵬不知何代物疑是

  巴王望夫台在州南十里宋苏轼有诗屈原塔在州东苏轼诗楚人悲屈原千

  载意未歇南宾旧属楚山下有遗塔方舆胜览在临江县东

 ︹关隘︺敦里八甲巡司在州西一百六十里 本朝乾隆元年涂井镇

  东八十里九域志临江县有涂井盐井二镇宋史元祐三年临江涂井镇雨黒黍即此临江

  镇在州西二里明置巡司今裁北涪镇在酆都县西五十里江北岸接涪州界为往来

  虎溪镇在梁山县西北四十里旧设巡司遗址尚存牛头寨在梁山县西十

  五里赤牛山上亦名赤牛城宋淳祐三年周三百六十步敌楼四百三十座四隅有门峡石

  市在梁山县东五十里其北有书院峡故名石桥井在州北二十里本朝乾隆元年

  州判驻此沙河铺在梁山县西三十里县丞驻此花林驿在州西八十里又漕溪驿

  在州东九十里旧皆为水驿久裁酆陵驿在酆都县东北二里旧为水驿今裁白渡

  驿在垫江县东旧为马驿今裁驿设马站太平驿在梁山县西明嘉靖中置水驿于此

  路通大竹今裁驿设马站

 ︹津梁︺天生桥在州东城外有石梁长三丈似桥折桂桥在州天仙桥

  在酆都县东其水出白鹿山东流三里入江碧潭桥在梁山县西九十五里

 ︹陵墓︺︹周︺巴蔓子墓在州西北一里︹三国︺︹汉︺严颜墓在州西南二十里

  ︹唐︺陆贽墓在州南方舆胜览在屏风山玉虚观南三十步宣公尝藁葬于此后已归葬此

  特虚冢耳然杜子美归葬偃师而耒阳之墓自若李太白称殡青山而采石之冢犹存则宣公此墓

  宜封殖之︹明︺来知德墓在梁山县西十里李孝子墓在梁山县西七十里

  盐井

 ︹祠庙︺陆宣公祠在州治南一名怀忠堂严将军祠在州治北祀蜀严颜

  贤祠在州南宋绍圣间建祀刘晏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又有白公祠在巴台之左胡公

  祠在酆都县平山之麓祀明州判胡平表昭忠祠在梁山县城隍庙左 本朝嘉庆九

  来瞿塘祠在梁山县南祀明来知德忠节祠在梁山县西祀明主簿时植生

  员何应宿禹庙在州南过江三里唐杜甫有诗汉武帝庙在梁山县治祭祀往往有

  群蝶降祠馔彻始去

 ︹寺观︺治平寺在州东一里唐建名龙昌宋改今名本朝康熙五年重修四十二年

  赐御书振宗禅寺及妙光二额宝和寺在垫江县东一里大通寺在垫江县北二

  十五里唐贞观三年建万年寺在梁山县东蟠龙山石壁有天子万年字因名万寿

  寺在梁山县西酆都观在酆都县平都山唐建本名仙都宋改名景徳又名白鹤观相

  传汉王方平阴长生得道处有阴长生石本金丹诀吕洞宾平都访仙诗及唐碑十

 ︹名宦︺︹唐︺李吉甫赵郡人忠州刺史初为陆贽所出及贽贬忠州别驾吉甫置怨交欢人重

  其雅刘晏南华人与元载有隙贬忠州刺史为国理财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李萆

  临江令有中宫挈妓而行所在肆横殴吏取贿萆俓入舟取妓缚岸上草奏将劾之其人惶惧逊谢

  士大夫壮之陆贽嘉兴人贞元中以论裴延龄奸佞出为忠州别驾在忠十年避谤不著书

  地苦瘴疠祇为古今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白居易下邽人元和中贬忠州刺史轻徭赋

  育贤才不废吟咏而庶政毕举︹宋︺崔遵度淄川人太平兴国进士知忠州李顺之乱贼遣

  其党来攻遵度领甲士百馀背城而战贼逾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赖州兵援之得免赵尚寛

  河南人仁宗时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寛掲方书市中教人服药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变其俗

  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课民易白金期㑹促尚寛发官帑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欧阳

  珣庐陵人崇宁进士调忠州学教授以荐上京师时朝议割河北三镇地讲和珣率其友上书极

  言不可时宰怒欲杀之乃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恸哭金人怒执送燕焚之屈坚

  防御使建炎初金人围陕州坚引兵救之围解后为金人所执坚曰吾来为解围也城苟全吾死何

  憾焉叱金人使速杀之马堃宕昌人守咸淳府元兵破城堃与军使包申巷战死常庆

  福云中人淳祐初知咸淳府视民犹子蠲死籍减租籴开贡院㑹梁万二州之士试其才贤者贡

  之于朝有瑞麦嘉禾双犊金鲤之应韩璩知忠州平寇保民民立生祠︹明︺赵登

  人永乐时礼科给事中以言事谪忠州判官在职十年公廉有惠爱周清德化人天顺间守忠

  州政平讼理民爱之留十载始迁陈秉彝成化中守忠州时岁荒劝赈验口给粮民𫎇实

  恵俗祀巴蔓子一烛至费百金秉𢑴以淫祀耗财严禁绝之金铠昆明人宏治中知垫江县

  鄢蓝之乱有保障功时植通许人正德中为梁山主簿摄县事鄢蓝之乱力战死之妻贾氏自

  缢一女赴火死胡平表云南临安人历忠州判官天启元年樊龙陷重庆平表缒城下诣石

  砫土官秦良玉乞师号泣不饮食者五日良玉为发兵巡抚朱变元檄平表监良玉军荆伟

  丹阳人知垫江县崇祯末献贼陷城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欧阳

  东昌贵州龙泉人知垫江县献贼陷城不屈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节愍

 ︹本朝︺李如淓高阳人顺治十八年知酆都县有惠政吴逆时抗节解组归杨梦槎

  金匮举人乾隆初知酆都县西川军兴管炮局木果木之变降畨围劫炮局被缚不屈死之事

   闻赠道衔祭葬赉荫如例王垂重山东人嘉庆初权忠州事教匪之乱垂重招集义勇

  奋力追剿力屈遇害事   闻荫恤如例

 ︹人物︺︹三国︺︹汉︺严颜临江人为刘璋巴郡太守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

  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及先主攻璋张飞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生𫉬颜飞呵曰大

  军至何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斩之

  颜容色不变飞壮而释之︹吴︺甘兴霸临江人先依刘表后归吴陈计于孙权谓宜先取黄

  祖鼔行而西据楚关即可渐窥已蜀权深纳之遣兴霸擒祖尽𫉬其士众兴霸屯兵当口従周瑜破

  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曹操出濡须兴霸为前部督衔枚出破敌敌惊退为时名将权曰孟德有

  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晋︺文立临江人游太学传毛诗三礼师事谯周蜀平举秀才拜济

  阴太守政事修明入为太子中庶子表请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录用以慰巴蜀之心诏从之

  杨宗临江人与同郡毛楚皆有美德宗为安蛮䕶军吴人寇南浦宗讨之退走巴东都督表宗

  为武陵太守朝议以唐彬及宗为巴东监军武帝以问文立立曰彬宗俱立事绩在西不可失者然

  宗才诚佳有酒嗜彬亦其人性在财欲帝曰财欲可足酒嗜难改遂用彬︹明︺邹成垫江人洪

  武间以太学生拜御史巡按八闽振扬网纪吏民畏服杨大荣酆都人天顺丁丑进士任

  江西佥事㑹宁县盗罗万圭等杀将吏将陷城邑督甲士募乡勇擒万圭等七十一人后南昌有盗

  入权贵家弗得诬平民数十人在狱悉出之子孟成化丁未进士官刑部员外郎清强之声溢于

  朝宁㑹杭政久敝冀得贤守冢宰疏荐之至郡值岁祲上疏蠲赋又浚西湖复民田四千亩入丞京

  府民歌之曰杨君来西湖开西湖清杨君升陈瑞忠州人宏治初拜给事中劾中官郭镛并

  乞罢内侍官不得参机务终光禄寺卿赵趣梁山人为诸生正德中蓝鄢贼众攻城同友人

  黄甲李凤何景萧锐徐宣杨茂寛赵采誓死拒守城陷皆死御史林俊嘉其义立祠祀之同县徐敬

  之流贼起众推为部长陷阵死林俊为文祭之题其墓曰忠勇义士来知德梁山人幼有至

  行有司举为孝童嘉靖时举于乡归养不出其学以致知为本以尽伦为要有司以疏荐授翰林待

  诏不赴所著有易注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等书行于世秦民屏忠州人良玉弟也万

  历末授为守备调授沈阳与兄邦屏力战浑河邦屏死焉民屏后与安邦彦力战于大方而死其姊

  良王上其功赠都督同知官其二子又邦屏子翼明历官湖广总兵时贼多聚郧襄翼明屡破之弟

  拱明屡迁副总兵与云南土酋普明声战死秦氏父子兄弟多死王事胡帛垫江人嘉靖丙

  辰进士任福州知府时倭贼破兴化窥福州帛与三司画城而守贼不得逞贼据海州帛发艘督战

  斩𫉬甚众幕府上功第一后擢江西按察司副使李资孝梁山人天启中旌表孝行

  倬忠州人天启进士崇祯初授御史遇事敢言以巡视草场失火罢归逾年起官擢右都御史提

  督操江帝欲召倬别用未赴而京师陷福王立于南京用为刑部尚书 大兵入南京倬投缳死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赐谥忠节陈鼎祚酆都人由贡生任内江教谕流贼入境官

  服坐明伦堂骂贼全家死难同县杨凌云以明经任蓬溪教谕流贼入境亦不屈死李黙

  人崇祯举人流寇猖獗黙召募土人守城太守王行俭闻其才请襄战守黙慨然率妻子至渝与行

  俭及巴令王银日夜披坚执锐身冒矢石后城破被执不屈贼怒磔之举家殉难高宗舟

  梁山人崇祯甲申贼攻城率乡勇守北门城陷疾归家令妻孥皆自尽作书间达父所身统家奴

  十馀人巷战死李如星酆都人有胆略当流贼猖獗时欲罗致之如星坚不赴贼遣将张启

  杀之次子嗣靖请代不许抱父尸同死林明俊酆都人该洽经史初献寇陷蜀从阁部王

  应熊讨贼䇿多奇中后以病归屡征不出隐居著述有澹远堂巴子园梧桐居诸集

 ︹本朝︺熊应凤酆都人任浙江温州守备顺治三年寇袭城应凤率兵殱之又西港桐山诸

  冦叠次攻城俱奋力击退磐石海寇攻城应凤急丁巷战力屈被执贼䌸其幼子胁降应凤声色愈

  厉阖门死者三十二人事   闻赠副将 赐祭葬荫子天琳后耿逆之变 大兵南下遣

  天琳谕降为伪将所杀事   闻赠游击黄瑶忠州人顺治四年陕西安塞县有能名

  六年王永强作乱瑶守城力尽死之事   闻赠按察司佥事叶宗藩梁山人乾隆七

  年以孝子 旌岳仲仁忠州人官外委乾隆十二年从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侯兆

  祥忠州人官外委乾隆三十年从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岳虎忠州人官把总乾隆四十

  年从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陈华忠州人官外委嘉庆三年随剿教匪阵亡恤荫如例

  世得忠州人随剿教匪有功   赏戴蓝翎嘉庆七年击贼阵亡恤荫如例廖三华

  忠州人嘉庆三年教匪犯境率乡勇御贼阵亡同州杜华南柳敬承范元祥秦继宗刘正色毛鸣山

  刘栋熊天听谢在学谢宝树陶天碧胡星张大尧萧成禄周受永易连山雷成电周道明王天智义

  勇盛世福谢国恩谢天秩谢天成姚文书姚三姚四姚石宝姚应林张登秀张登泉张贤臣张国华

  张学品张登明刘桂一谢大发田登平谢文明谢朝栋谢得富杨国珍杨正坤杜孔双田茂士陈大

  贵张统智冯应明王金甲杨睿士向万益向应华周泳长陈三元向应富袁学益袁学陞郑中贵郑

  中信周安吉周安殿谭广大黎高文黎正国谭干瑞谭得梁江万清石成芳田登仁匡世奇唐学礼

  刘世荣胡泰亨杨学贤萧学恕张合仁许正福王俸王邦坤张松梁有虞李广盈梁琴何天第张天

  锡张天荣张一润叶国祐张应年谭谷高张益简张益奇军功萧魁元顾大年陈国才王近猷熊正

  秩陈文泰刘盛元方占魁张正荣潘贵杨仕珍张治明邱永国朱启贵李善福孙惠杨朝谟刘君周

  刘先明周世荣侯应雄胡仕清萧仲举秦明王朝福邱永寿杨邦显张松余丁友张陞田荣廖德华

  陈元黎大德莫文魁赵贵黎文佐易祥郭大文胡学诗樊祥邓成喜李贵陈贵徐绍奇萧光荣宋泰

  余思金李富德廖三喜熊文盛彭长富钦奉沈文达江有学杨芳梅杨芳俊杨登朝杨正纪戴学泗

  袁芝芳袁光开颜大坤陈天龙潘应崇叶明阳姜大玥丁二郭子厚饶永佐郭文荣王邦星郭文礼

  郭文榜王邦道郭永福郭永岱冉𥙿山张仕济袁光弼邹成龙王诚颜仕福萧文聪王子惠王世珩

  罗荣贵萧贵叶贵谭正文张文耀蓝三魁李仕龙黄志华龚贵邓富寇丙祥皮国尧刘光万陈宗益

  刘宗富书吏盛世隆崖役张正儒李长青李贵刘迎香谢贵戴进明陈瑞俱御贼被害嘉庆年间均

  入祀昭忠祠苏明斗酆都人嘉庆三年率乡勇御教匪阵亡同邑熊宇安隆后周袁安闵

  正川张甫王嘉瑞蓝世远蓝成王蓝王安王大仕王述王成文正相何可道熊朝碧陶全富黎文朝

  李国相李时可李天元李天玥李天富邱正祥古正容吴廷魁彭作谟姚永安李干睿霍文元黄国

  龙罗仕崑邹世传冉仕元彭自成徐正常曾贵谭光清杨纯儒陈绍虞张志元陈绍唐朱山张正禄

  李见远鞠志仁李芳彭绍献杨光泰彭世魁谭廷见谭光星张顺黄俸化黄徳远戴进友白国彦李

  汝琼戴俸音向应爵熊起何国文刘长义蒋文槐熊绍华陈朝起戴灼然陶思才黄一贵彭龙熊贵

  邓林熊文俱御贼被害嘉庆年间均入祀昭忠祠周文明垫江人嘉庆三年率团勇御教

  匪阵亡同邑谭子仕邱正谷熊芳恒谷丰刘文辛文龙张俸江绍南盛添文杨仕富汪明刚王仕有

  余载来胡世荣皮正芳王天忠刘世进谢炳钤皮荣祥王世贵刘朝聪刘世虞向文贵沈极石正邦

  李陞余思道陈大望胡纬郭文斗王世奇李税江继常陈绍尭李锡孔万清王登宇皮凤祥郑贵黄

  泽万陈文达刘开榜黄有文刘贵曹廷瑞王世奇邹荣夏东正王腾霄徐荣周正圻范登甲吕学孔

  邹莫年黄文才李贵刘宗富邹洪蔡仕英杨朝官曹大珍熊仕伦宋世贵张全寿祝学号李碧贵李

  秀冯彪雷天一沈运新滕成俸陈天柱陈槐项宗荣洪润清江贵胥正江谢天元雷梁吴贵冷伯夷

  江贵左富礼陈顺杨正学刘尚富罗禹太刘尚荣李应高皮登俸徐顺夏洪陞黄瑜陈化进潘文德

  谭仕松袁朝刘荣海雷惠张陞向有刘成宗孔继曾李兴龙陈维纲陈大胜庄正贵庄正连周仁勲

  徐亮有余正奎况朝贵陈大荣吴大志胡宗福卢可久卢维藩杨茂盛吴仕闰胡洪胡奎刘以庆谢

  四黄本逵陈林萧如珠徐德胜王奎徐大喜高学显呉仕珠吴仕亮邓二本唐志仲姜德唐国相李

  敬武皮有连俱御贼被害嘉庆年间均入祀昭忠祠熊均衡梁山人嘉庆二年率乡勇御教

  匪阵亡恤荫加等同邑王日富王学禹唐永魁唐永绍唐容唐一智蒋一礼万俸山张国宝毛有滔

  陈大陞文仲刘心才张家亨周振万余文龙唐亮寛彭宗太王万祥田多能邓祖贵聂成明廖思顺

  胡肇登陈才福李佳祥张崇举袁德盛李光熹杨正贵袁贵张其书李古相夏金安廖洪思李承佑

  孙明贵张相王洪恩林光才曾贵林正坤王鹤山王国安龚登榜王陞彭学宗余世贵赖华显扈之

  纯余廷远袁俸扈之宠洪太刘元周国才姚贵刘洪张贵黄端仁张大贵唐子达郭泳贵谭德陞杨

  陞陈正浩彭兴王成清余正槐龚之茂鲁春游陞冉光相杨正纪谭资杨大谢忠卢先赵贵黄鼎铉

  贺廷华凌辕祝成梁程世逵王开学凌心达廖百尔周大文蔡显伯张长儿陈林详罗文林黄杞连

  王文虎唐良钦徐文久刘日永曹心友唐正祥王思良祝天佑彭朝士文天玉文天奇龙朝富宋起

  贵唐良龙陈景宗唐永廷唐良华蒋洪治唐如秀英维宗黎其富黎其伦英维开叶文邦叶文思黎

  长儿吕瑗魁唐永𦤺刘学书郑世祥张世林李大逵王顺德陈贵杨太江文吉吴坤王文柏林秀聂

  仁贵黄徳贵游林胡九连李陞江文光祝正明邓贵刘文章陈宣刘祥张明冯贵陈有昭王正禄扈

  有顺刘大学李恒蒲贵支贵邹兴龙卜华刘相成雷陞周学荣孙烈李文才陈天祥郑国秀徐家相

  曹世连向英善谭绍武孙廷海蓝正富何端文曹祥和曹世安萧在廷刘朝海谢伦黄世德黄代科

  黄老幺黄天熹王同普扈忠雷廷彭仕友唐大伦任正发蒋明远罗本忠吴必海吴仕河方有珍杨

  荣刘思荣谢俸余贵张陞陈启富郑彪张发远李元魁郑继贤杨维朝吕广才盛龙高过文学刘贵

  余代一李元祖谢宗富何永禄唐正干袁学祥李一位杜正仲蒋有文田长发邓正邦王永福李贵

  李德才朱世清王文章李学祖马大学周廷珍张兴才刘龙熊飞涂端谭文荣曾㑹礼唐仕秀刘地

  选吴正位萧三保向英鸣莫万思莫长儿莫国均曹祥瑞卜学成石文成余成俸邓富祖李文科陈

  作周鲁星昭张一名毛清谭老大熊王老五锺二保王代榜梁仁德梁仁化周荣华周昌秀刘忠

  仁赵干林学海范占鳌刘忠义杨化玉戴忠志高兰刘忠礼杨国权戴老大张文祥刘正干邓佳明

  谈正魁谈国兰刘朝珍谈景献曾三熊吴泰李文魁邱光前李朝栋义勇王文贵谢永军俱御贼被

  害嘉庆年间均入祀昭忠祠牟世产忠州人嘉庆六年以孝子 旌董文慧文

  懋梁山人嘉庆十三年以孝子 旌

 ︹列女︺︹明︺吴大有女垫江人年十八正德中流贼至欲犯之吴投于水贼怒即水中刺杀

  赵趣女梁山人年十五遇贼陷城被执骂贼贼怒械其首几死事闻赐贞烈坊

  裕妻雷氏忠州人夫亡青年守节苦志不渝同州周士吉妻赵氏崇祯壬午以节旌

  应昌祖母熊氏酆都人建坊旌节同县黄珣妻杨氏黄世修妻朱氏两世苦节庠生

  徐懋卿继妻蒋氏夫亡守节抚遗腹子成立姑病笃氏割股以愈杨同春妻古氏同春死仅遗一女

  长适庠生余子化未一载子化殁母女同励苦节光禄寺丞杨节妻罗氏万历间建贞节坊庠生郎

  书妻马氏夫亡抚子本立娶媳毛女年十七本立又故姑媳苦节相𠋣杨汉尧妻余氏古三登妻林

  氏均以节终黄襄妻田氏忠州人贼至义不受辱投江死同邑黄妻陆氏亦遇贼

  死庠生孙国益妻黄氏贼至投井死罗良士妻徐氏夫亡自缢崇祯间建坊孙培祖女幼许聘刘元

  未笄元卒孙自缢以殉许成诰妻范氏酆都人年二十成诰溺死氏投缳死

  继文妻彭氏梁山人继文卒彭年二十抚孤守节同县李氏戴氏均夫亡苦节旌表古

  元直妻谭氏流贼陷城被执骂贼触阶而死安宅女事亲孝及笄父为择婿女曰父老矣鲜兄弟女

  去父将何依愿终身不字父如其志孝养不衰

 ︹本朝︺赵维舒妻熊氏忠州人维舒卒熊自缢以殉文赞妻高氏

  人归赞甫六月赞溺于江高哭三日亦赴江死徐正林女三姑酆都人早丧母出汲

  为邻人逼污不从投井救出之复缢死谢昌永妻李氏梁山人年十二许字未嫁

  母党周姓强娶之女绐言负薪门外自经范国瑶妻吕氏忠州人夫死吕自缢以殉

  康熙年间 旌杜鹤年妻李氏忠州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潘起麟妻周氏毛兆凤

  妻罗氏黄孚妻李氏周思兼妻朱氏王瑞妻周氏刘僡妻谭氏陶开虞妻邓氏周详妻何氏陈旭林

  妻王氏烈妇周泽妻江氏均乾隆年间 旌曾上珍妻李氏酆都人夫亡守节同

  县节妇冯轮妻李氏隆子麟妻易氏侯之绅妻王氏曾德裕妻王氏秦人珊妻杨氏余廷迁妻李氏

  李乾健妻陈氏烈妇苏巨清妻庞氏范金文妻张氏均乾隆年间 旌陈璋妻瞿氏

  垫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瞿宏声妻刘氏姜文举妻殷氏李嘉桂妻程氏李嘉木妻陈氏李枝蕃

  妻袁氏萧锡吉妻墙氏蒋志仁妻高氏李汝璧继妻卢氏程世壐妻万氏𫝊文妻李氏张盛富妻罗

  氏卢灿妻董氏萧塇妻程氏均乾隆年间 旌吴良柱妻秦氏梁山人夫亡守节同

  县节妇古柬妻野氏秦洪道妻谢氏刁文开妻游氏涂暹妻张氏曾述圣妻蒋氏魏国柱妻王氏秦

  孙氏扈诗妻周氏李泽妻杨氏秦锡爵妻游氏涂永才妻刘氏李德浚妻曾氏姚志学妻陈氏欧阳

  德明妻郭氏烈妇曾三贤妻赖氏贞女刘氏均乾隆年间 旌杜鹤翱继妻唐氏

  忠州人年二十四于归合⿱氶巴 -- 卺之夕鹤翱即卒氏守节历四十六年同州节妇范一书妻孙氏朱兆文

  妻王氏范昆山妻袁氏罗毓华妻刘氏刘邦用妻王氏王应昌妻李氏戈禹妻萧氏均嘉庆年间

  刘登举母周氏忠州人嘉庆初教匪犯境逼胁不从死节同州姚朝远妻陈氏

  冉天从母刘氏刘志道妻毛氏陈戴氏骆冉氏余文仲妻张氏伯汝善母唐氏杨芳顺母杜氏谢魁

  妻黄氏刘思惠妻伯氏谭刘氏杜文科妻唐氏姚张氏郭文思妻陈氏郭文进妻王氏谭仕禄母饶

  氏邓全母毛氏陈连母邓氏彭文蔚母戴氏叶乐氏朱大母雷氏张秀母严氏杨忠母骆氏李昌贵

  妻傅氏丁仕魁妻王氏杨贵栋妻彭氏李林妻蒋氏范起晧母张氏陈陞母罗氏蒋春母吴氏胡荣

  成母毛氏张芳玉母赵氏邓文玉母张氏谭干瑞妻吴氏姚仕朝妻唐氏胡宗瑶妻谭氏唐宋氏李

  明妻辛氏张国斌母冉氏萧文亨妻王氏冉罗氏张国富妻杨氏晏廷兴母张氏龚仕学妻叶氏龚

  许氏钱国荣妻瞿氏潘文远妻姚氏姚永汉妻田氏汪玉美母刘氏蒋忠妻刘氏盛贵母陶氏聂仁

  泽母梁氏刘云母徐氏黄梅妻古氏谢在学妻杜氏谭乾祐母傅氏龚仕瑶妻田氏万学彦母王氏

  莫物春母丁氏杨学诗母胡氏黄泌母蓝氏韩文韬妻潘氏陶纲母曾氏叶宗母梁氏向远正妻袁

  氏郭文贵妻李氏俱遇贼死节均嘉庆十四年 旌湛大合妻汤氏酆都人夫亡守

  节同县节妇余廷迁妻李氏傅文瑞妻秦氏曽学文妻李氏郎文勲妻李氏林昻妻刘氏余廷扬妻

  熊氏列妇余秦氏朱文氏均嘉庆年间 旌张文妻杜氏酆都人嘉庆𥘉教匪犯境

  胁降不从死节同县张杜氏孙玉英妻张氏贾秀章妻李氏梁兴华妻周氏向天喜妻李氏张学金

  妻向氏向国臣妻孙氏柯天女柯姑李福女李姑李世伦女么姑李洪常女小妹石明祥女石姑戴

  奉琼妻向氏张凤岐妻熊氏戴进达妻周氏戴进田妻向氏戴俸文妻王氏戴俸武妻向氏范左林

  女范姑江鲁端女江姑隆德述女隆姑傅明珠妻高氏陈玉书妻张氏蒋怀顺妻陈氏李文遂妻蔡

  氏陈坚玉妻蔡氏万吕仁妻何氏李文贵妻一氏李文才女大姑黄道远妻王氏黄之礼妻何氏鲁

  文远妻余氏张怀祥女张姑蒋学志女蒋姑隆在富女隆姑熊天明妻余氏徐自任妻王氏杜奇明

  女长姑二姑古时开女古姑刘文光妻李氏熊文才妻秦氏陈思道妻余氏陈栋妻刘氏孙启明妻

  蒋氏李耀祖女李姑李时芳女三妹许文龙妻蔡氏舒连妻陶氏熊成先妻孙氏柯元俸女柯姑李

  法祖女李姑秦世杰妻罗氏陈廷魁妻李氏黄开位妻董氏易世久女易姑隆德芳妻王氏古国俊

  妻伯氏李建妻徐氏柱奇嫂向氏向善祥妻周氏隆思尧妻朱氏杨文妻张氏王应祖妻秦氏古国

  相妻杜氏王绍唐女大姑余志岐妻李氏刘仕茂妻蒋氏熊朝贵女熊姑𫝊昻女三妹俱遇贼死节

  嘉庆八年 旌又徐世福妻陈氏遇贼欲犯之骂贼死入祀节孝祠萧锡图妻程

  氏垫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程世壐妻萧氏卢灿妻董氏孔传古继妻黄氏傅人旺妻彭氏张

  立德妻李氏李汝璧妻卢氏张盛富妻罗氏谭仕达妻传氏萧谭妻陈氏冷于秀妻陈氏蒋志仁妻

  高氏章以义妻康氏周锡祚妻骆氏萧东阳妻董氏卢维学妻李氏均嘉庆年间 旌卓书

  选妻周氏垫江人教匪犯境逼降不从死节同县卓书绅妻罗氏冷荣聪妻刘氏许大川

  妻黄氏张添成妻周氏张添贵妻徐氏石中流妻鄢氏余正邦妻陈氏黄正全妻段氏赵怀才妻石

  氏汪清源妻谭氏何其旭妻王氏张添富妻尹氏何伦妻寇氏余正华妻姚氏余邦连妻程氏何世

  才妻黄氏黄正发妻刘氏钱林妻汪氏钱三元妻李氏俱遇贼死节均嘉庆八年 旌张大

  受妻蒋氏梁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蒋绵朝妻邝氏刘万年妻王氏谭地连妻彭氏吴

  承礼妻邱氏舒华明妻何氏杨镐妻谭氏秦潢妻杨氏曾鲍本妻唐氏张洪志妻魏氏吴升阶妻曽

  氏黄世举妻杨氏曹芳桂妻王氏周英贤妻颜氏李煌妻彭氏温绍先妻李氏杜瀚妻叶氏温绍先

  妻李氏锺胜聪妻罗氏李为俊妻章氏孟孙盛妻宋氏舒华瑄妻罗氏陈杰位妻董氏江通泉妻曾

  氏王启儒妻袁氏康衍庆妻李氏周学明妻李氏常一上妻聂氏均嘉庆年间 旌周国华

  女梁山人幼时许字张文榜未婚而婿夭女年十七矢志靡他守贞养亲嘉庆年间 旌

  文氏梁山人嘉庆三年教匪犯境逼胁不从死节同县罗张氏冉朱氏冉师氏施刘氏杨尹氏

  姚田氏锺蒋氏锺黄氏谭熊氏谭贵妹龙刘氏龙吴氏龙杨氏邹何氏向谭氏杨锺氏刘李氏杨李

  氏杨马氏秦何氏刘周氏袁唐氏蔡梁氏蔡屈氏蔡李氏王张氏王伍氏王唐氏李李氏刘黄氏罗

  陈氏罗郑氏罗张氏胡李氏叶贺氏张谭氏贺长妹许唐氏许蓝氏许吴氏田徐氏田冉氏四汪氏

  田徐氏田李氏田刘氏刘卢氏胡李氏姚叶氏唐廖氏宋锺氏唐颜氏蒋周氏蒋大妹秦游氏奏长

  妹王张氏唐李氏唐孙氏黄李氏伍伸妹唐李氏廖何氏夏曾氏易向氏王张氏毕陈氏龚颜氏刘

  贺氏贺廖氏徐陈氏吴谢氏吴王氏呉易氏吴杨氏田徐氏田二妹田徐氏田张氏田三妹李田氏

  刘姚氏刘王氏刘朱氏秦王氏王刘氏陈沈氏王高氏谷范氏谷向氏周陈氏何刘氏刘李氏刘万

  氏刘佩氏刘姜氏孙杨氏王申氏吴徐氏贺何氏王罗氏傅谭氏傅熊氏傅欧氏张汪氏张秦氏叶

  四妹刘董氏杨谢氏陈毕氏曽王氏唐廖氏张李氏唐余氏唐李氏唐石氏唐刘氏邹张氏蒋唐氏

  谭李氏谭钱氏谭王氏徐陈氏陈贺氏雷黄氏蔡李氏王三妹王吴氏王冯氏王冉氏王柳氏曹王

  氏朱谭氏章毕氏章姜氏杨李氏章大妹全欧氏全大妹彭丁妹黄王氏刘李氏蒋唐氏王刘氏王

  陈氏龙郑氏刘萧氏刘王氏彭萧氏彭周氏文蔡氏刘杨氏郑李氏赵蒋氏金杨氏冉张氏冉李氏

  段陶氏段袁氏段谭氏王罗氏卢熊氏唐陈氏周张氏龙周氏谷欧氏刘吴氏邓刘氏邓带妹邝大

  妹张大妹张邓氏张杨氏张罗氏张邓氏李黄氏陈李氏陈二妹邓叶氏陈石氏湛杨氏石曹氏雷

  刘氏冉郝氏邓高氏杨邓氏郭胡氏蔡李氏汤黎氏张易氏梁王氏刘谭氏刘汤氏丁徐氏何杨氏

  蓝张氏向童氏石黄氏石陈氏谭张氏谭杨氏张彭氏向丁氏胡石氏黄刘氏罗张氏刘胡氏杜唐

  氏黄陈氏赵许氏陈向氏陈宋氏罗句氏赵许氏谢秦氏唐长妹陈长妹姚鄢氏邓宋氏孙李氏孙

  罗氏何阙氏谢唐氏石周氏彭李氏彭雷氏郭熊氏杨傅氏刘二妹刘长妹王长妹罗苏氏罗林氏

  李赖氏黄江氏罗易氏邓王氏周大妹谭唐氏谭余氏李卓氏李唐氏刘姚氏王周氏王长妹卢华

  氏卢娇妹梅邹氏李江氏邓周氏周刘氏李刘氏叶李氏叶小妹伍邓氏伍二妹伍文氏伍三妹伍

  长妹唐李氏许陶氏柴洪氏罗李氏莫周氏周祝氏陈罗氏邓陈氏陈高氏高刘氏张雷氏唐陈氏

  蒋廖氏蒋邵氏胡曹氏邬戴氏杨李氏杨汤氏胡黄氏袁龙氏袁蒋氏袁阮氏曹刘氏曹曾氏王锺

  氏杨秦氏蒋龙氏萧王氏石王氏黄王氏龙李氏胡何氏刘贺氏宾刘氏潘胡氏潘何氏潘孟氏古

  唐氏萧引妹曹王氏刘伍氏邓杨氏庞王氏刘长妹曹廖氏唐刘氏张何氏张二妹黄唐氏谢李氏

  谢杨氏吴王氏姚谭氏田陈氏姚袁氏姚周氏杨廖氏黄陈氏刘徐氏陈冉氏陈赵氏张杨氏蔡唐

  氏俱遇贼死节均嘉庆年间 旌

 ︹土产︺金唐书地理志忠州贡生金唐书地理志南宾有鐡华阳国志临江县有盐官

  绵九域志梁山军贡绵唐书地理志忠州贡绵䌷寰宇记忠州产巴㦸黄连天门冬麦

  门冬又苦药子梁山军亦出性寒去热解一切毒甘橘方舆胜览咸淳府产蜜蜡

  梁山文铁刀唐书地理志忠州贡文刀苏薰席唐书地理志忠州贡段氏游蜀

  记垫江县以苏薫为席丝为经其色深碧𥿄府志梁山出纸

大清一统志

 酉阳直隶州在四川省治东少南一千七百四十里东西距四百六十里南北距五百六十

  里东至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界二百八十里西至贵州思南府婺川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贵州思

  南府印江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湖北施南府利川县界三百八十里东南至湖南永绥厅界二百

  九十里东北至湖北施南府来凤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贵州沿河司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重

  庆府涪州界二百八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湖南龙山县界二

  百里西至贵州婺川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贵州印江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黔江县界一百一十

  里东南至秀山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北来凤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贵州沿河司界一百

  二十里西北至彭水县界二百里自州治至 京师七千四百五十里

 ︹分野︺天文翼轸分野鹑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汉为巴郡涪陵武陵郡迁

  陵二县地三国汉尝侨置酉阳县寻废晋永嘉后

  没于蛮獠周为黔州地隋开皇末置务川县属巴

  东郡唐武德初于县置思州寻改务州贞观四年

  仍改思州领务川思王宁夷三县开元四年置思

  卬县亦属思州五代后没于蛮宋政和七年复置

  思州宣和四年废州为城绍兴元年复为州元置

  酉阳州属怀德府明玉珍又改为沿边谿洞军民

  宣慰司洪武五年归附仍为酉阳州八年升为宣

  抚司冉氏世守其地属四川都司永乐十六年

  属重庆府天启初又改为宣慰司

 本朝顺治十五年归附仍属重庆府雍正十二年

  隶黔彭厅乾隆元年升直隶州属四川省领县三

  秀山县在州东南二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湖南永顺府保靖

  县界二百里西至贵州麻兔司界一百里南至贵州松桃厅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本州界九十里东

  南至湖南永绥厅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九十里西南至贵州铜仁府界一百二十里西北

  至本州界一百四十里汉为涪陵迁陵二县地三国汉为酉阳县晋永嘉后没于蛮周及隋并属黔

  州地唐及宋并属思州地元为酉阳州地明属酉阳宣慰司地 本朝雍正十三年置县隶黔彭厅

  乾隆元年厅废属州黔江县在州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

  东至湖北施南府恩施县界七十里西至彭水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本州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湖

   北施南府利川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本州界 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北施南府咸丰县界三十 里西

   南至彭水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 石砫厅界二百四十里汉涪陵县地后汉建安六 年刘璋分置

   丹兴县隶属国都尉三国汉属涪陵郡后废隋开皇五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大业初州废县属巴

   东郡唐武徳元年改属黔州天宝元年改曰黔江宋因之南渡后属绍庆府元因之明洪武初改属

   重庆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属黔彭厅为厅治乾隆元年厅废属州彭水县

   西北二百里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二百九十二里东至黔江县界一百里西至重庆府南川县界

   一百里南至贵州思南府婺川县界一百里北至忠州酆都县界一百九十二里东南至本州界二

   百三十里东北至石砫厅界七十里西南至贵州婺川县界一百里西北至重庆府涪州界六十里

   汉置涪陵县属巴郡后汉建安六年刘璋置属国都尉三国汉为涪陵郡治晋初因之永嘉后废周

   置黔州于此隋开皇十三年置彭水县为州治大业初为黔安郡治唐复为黔州治宋南渡后为绍

  庆府治元因之明洪武𥘉府废以县属涪州 本朝初属重庆府雍正十二年改隶黔彭厅乾隆元

  年厅废属州

 ︹形势︺古蛮蜑聚落为楚西南徼道方舆胜览外镇诸洞内

  靖涪彭

 ︹风俗︺杂居溪洞多是蛮獠其性犷悍其风淫祀寰宇

  阴雨多晦草木少雕少有蚕丝人多衣布旧黔州图经

 ︹城池︺酉阳州城秀山县城周三里门四 本朝干隆二年筑嘉庆元年

  黔江县城周三里五分门四外环以池明洪武中建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修嘉庆

  三年重修彭水县城周二里四分门五明嘉靖中建

 ︹学校︺酉阳州学在州治西旧在城西半里明永乐中建 本朝乾隆五十一年迁建今所

  入学额数八名秀山县学在县治东 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附酉阳州学五十九年始

  设专学入学额数八名黔江县学在县治东北旧在县治东宋建 本朝康熙三年

  建治西乾隆五十八 年改建今所入学额数八 名彭 水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初建后

  屡迁 本朝康熙三年复还今所二十二年修五十年嘉庆十六年重修入学额数八名钟灵

  书院在州治北 本朝乾隆二十二年建嘉庆十四年秀山书院在秀山县城内

  三台书院在黔江县治西 本朝干隆十九年建三十九年修摩云书院

  水县治南 本朝乾隆四十四年建嘉庆十七年

 ︹戸口︺原额户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七今滋生男妇共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七十九名口计一十五万

  九千四百九十户

 ︹田赋︺田地四千九百六十二顷二十亩有奇额征地丁正杂银四千五百二十四两九钱九分二釐

  并秋粮折征共银五千二百七两七钱二分

 ︹山川︺龙山在州东一里旁有龙家寨火山在州东三十里山甚高耸日射返照其色如火

  荷敷山在州东五十里舆地纪胜山周二百五十里高十五里三江山

  东南九十里唐店山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何家山在州南一百里皆以山旁居民之

  姓为酉阳山在州北一百五十里接黔江县界州以此得名巴惯山在秀山县

  东一百五十里山崖多板石土人呼板石为巴惯又南有石崖土人呼为密那崖崖石陡峻中闲空

  洞长有流泉隘山在秀山县东一百五十二里旧志前代于此把隘擎团山

  山县南九十五里四面峭壁擎摩霄汉又鼎柱山在县南九十六里三山齐耸屹如鼎立黄牛

  山在秀山县南一百里山土地膏腴宜于耕稼相传昔时土官杨四舟高殿自贵州乌罗迁此喜

  而槌牛相庆因名韭山在秀山县南一百八里昔有人遗韭种于山顶长丈馀四时茂盛民

  皆取以供食寿山在秀山县南一百十里屹立层汉四时林木郁然白岁山

  山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高耸插天土人毎以山有积雪则有年故名岑仰山在秀山县西南

  一百二十里巍然秀拔仰望可爱高秀山在秀山县西南一百八十里高立千丈丹崖翠

  壁秀色如画县以此名狼山在黔江县东二里舆地纪胜黔州狼山出野狼眼生背上能食

  仙掌山在黔江县东二里崖面指掌如画羽人山在黔江县东接湖北恩施

  县界寰宇记一名神仙山山顶与澧州分界明统志有无极水源发此斑竹山在黔江县

  南七十里产斑竹梅子关山在黔江县西南四十里七十八溪出此栅山

  江县西三十五里两山壁立若门中寛衍有平陆数顷可以耕屯又西五里有金鸡箐山武陵

  山在黔江县西九十八里元统志山周四百三十五里高一百十五里本名髑髅山唐天宝元年

  改名有可通水出此八面山在黔江县北二里山分八面上有池周百顷四时不竭大木溪

   羊头山在黔江县北三里以形似名黄连大垭山在黔江县东北四十

   二里又有小垭山在县东北四十九里小歌罗山在黔江县东北五十二里又有大歌

   罗山在县东北一百九十二里接施南府界旧置歌罗驿于此老鹰寨山在彭水县东二

   里山形若鹰宋元丰中尝屯兵于此以御蛮寇甘山在彭水县东有奇峰秀岭清泉茂树环郁

   可观 按元统志以摩围山即甘山与此不合独勇塞山在彭水县东二十里山𫝑险峻

   昔人避寇居此蛮獠不敢攻洪杜山在彭水县南元和志洪杜县因县东一里洪杜山为

   丹阳山在彭水县南寰宇记在都濡县南二十五里有丹阳水出焉盈川山

   在彭水县西南元和志洋水县南有盈川山壶头山在彭水县西二里寰宇记山形似壶

   汉马援㑹战于此 按援战所左辰州府郦氏云广三百里此殆支麓也摩围山在彭水县

   西隔江四里舆地纪胜獠人呼天曰围言此山摩天故名明统志道家以为洞天福地山下有五龙

   十二盘山在彭水县西二十里山甚高险盘折十二始至其巓伏牛山

   水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彭水有伏牛山寰宇记在黔州东一百里 按元和志谓在县北一百里明

   统志谓在县南三百四十里皆误青岩在黔江县治东北旧志县境有二十五岩皆藏蜂产

   蜜居人取以为利卧佛岩在彭水县南一里岩石欹悬有一窍甚圆仰窥之又有一窍其

   中虚明有横石如卧佛状月岩在彭水县西壶头山巨右也宋冉永震月岩铭中窦一穴透明

   而圆皎如秋月翳绝云烟旁辅三隙如星之联胡子崖在州北一百里崖下有小路通州治

   有水自崖悬流行者过此可以济渴柜子崖在黔江县西五十里峭壁中有水柜人迹不到

   恶崖在彭水县西八里高峻险恶有小路出思州酉筹洞在州东二十里相近有打

   袄家洞又息平洞在州东三十里宋农洞在州东四十里皆蛮民所居又鲁碧潭洞在州东四十里

   接湖南保靖县界南容洞在州南二十里为南容所居又宣王洞在州南十里晚森洞在州南三十

   里皆老所 居又云罗洞在州 南二十里九江洞在州南三十 里皆苗民所居又 巴息洞容坪洞感

   坪洞地隆䦹洞皆在州南二十里地寅洞在州南三十里上际洞在州北三十里九灵洞在州北一

   百五十里皆 汉民所居是谓十 八洞诸 葛洞在秀山县西南石崖屹立旁有石洞数丈相传

   武侯征九溪 蛮时尝留宿于 此梅 子坡在彭水县东一百七十里路通贵州思南府为襟要

   侧坡在彭水县北五十里崎岖险侧有小路可通䕫州黔江在州西自贵州思南

   府北流入境经州西界又北经彭水县城 西又西北入涪州界即乌江下流亦名涪陵江又 名延江

   水水经延江水至巴郡涪陵县 注更始水郦道元注更始水即延江枝分之始也 延江水北入涪陵

   水涪陵水出县东张堪为县会公孙述击堪同心义士选习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即此水也其水

   北至枳县入江元和志黔州西有巴江 水一名涪陵江自牂牁北历播费思黔等州北注 岷江寰宇

   记涪陵江在洪杜县西 一百步北流入彭水县界一名内江在州西五十 步又西北经信宁县东二

   里北流入武龙县界九域志巴江又名白沙水舆地纪胜涪江自思州之上费溪发源流经五十八

   节名滩方至黔州既与施州江合流又九十里经彭水县凡五百馀里与蜀江㑹水常湛然彻底以

   其㑹于黔州呼为黔江旧志黔江自思南府沿河司流入酉阳司界北流经司冶西八十里凡一百

   五十里入彭水县界又西流一百里至县城西又二十里至木梭滩三十里至上新滩十里至鹿角

   滩十里至石蛇滩水势最险舟行经此必尽出所载然后可行又十五里有曲尺下岩下新替蛇土

   脑五滩水势略平过此至江口镇入武隆境始为安流 按水经注延江枝分为更始水东入巴东

   之南浦县又谓之西乡水闲关二百许里方得出山又二百馀里东南入迁陵县至酉阳入酉水今

   施州江自湖北流入合黔江东流至长州合酉水者为酉阳境内之叠溪然非黔江枝流岂古今水

   道不同或传闻有讹旧志谓黔江自黔州分流入黔江界亦名施州江径县南又东北入湖广施州

   卫界以来入之水为分出之水误湄书河在州东九十里今名龙潭河其源有三一出分

    水岭一自 夹州 一自水碧河俱在龙潭七十里之 内下 流至堤与后汉河合阿  蓬水

    江县东 南自湖北思施县 界流 入又西南径州西北界入 黔江寰宇记阿蓬 水一 名太平水东北自

    施州清江县界 来西南流径黔江县北一里又南入洪杜县界元 统志蓬江去黔江县一百八十里

    源出穿禁山林 箐溪洞极险不可行舟南流合 思州江旧志今曰 东小溪在黔江县东五里源出 施

    州卫大唐崖司峡口西南流七十里至酉阳鱼滩与七十八溪合流又六十里径酉阳司北为南溪

    去司六十里又六十里至龚滩达彭水县界入黔江 按舆图此水源出湖北恩施县西南金峒龙

    潭诸土司 界曰麻地 坝河南径唐崖土司界曰唐崖河自黔 江县东北 入境西南流至州北界有北

    河自湖北漫水司界汇诸水 西流合焉此下又谓之南溪河西南至龚滩入黔 江即旧志所谓施州

    七十八溪水在黔江县西南源出梅子关山东北流四十里至县西南沙子坝合

    大木溪又东流八 里至鱼滩入东小溪其大木溪源出八面山 东南流三里入七十八溪四 十

   八渡水在黔江县西二十里源出栅山曲折流四十八湾滩碛鳞比舟楫不通可通

   水在黔江县西西南流入彭水县界寰宇记彭水县有可通水源出黔江县界武陵山西流百馀

   里经州理北注内江水旧志今有西小溪源出黔江县西金鸡箐山西南流二十里入彭水县界经

   亭子关又五十里经郁山又西十里至鹿渡又三十里入江 按舆图黔江之西彭水之东北共数

   派合流其正派出自湖北中路土司界南流经沙溪司西曰龙觜河自黔江县白岩关西入境曰中

   清河又西南经都山镇北其东有小水流入之即所谓西小溪也其西有后江河自北流入之又西

   南有木洞河亦自北来入之又西南东㑹一小水至彭水县城北入黔江旧志略其正派目为西小

   溪非都濡水在彭水县南元和志在都濡县西北六十里 按舆图有长溪自真安州

   旧城发源东北流至彭水县南入 黔江即都濡水也寰宇记都东水在洋水县南七 十里亦即此

   洋水在彭水县西南亦名南洋水元和志在洋水县西三十里寰宇记北流入信宁县界旧志

    南洋水在彭水县西南二里自真 安州东北流一百里至县西南入江 按洋水上 流即芙蓉江自

    真安州 会诸水流 入东北经彭水县西界至江口镇入黔 江距县八 十馀里旧志谓在县西南二里

    温汤水在彭水县东北二里又有安乐江在县北八十里七往溪在县西北四十里大

    花溪在县西北一百八十 里小花溪在县西北九十里 按舆图今县东北 有合溪北流入江疑即

    温汤水又县北有木棕河上流曰 麝香溪自石砫厅接界处发源西流百馀里入黔 江疑即安乐江

    也大花溪则在 县西南界东北流入 洋水叠 溪在州东南九十里上流曰凯歌河自贵州铜仁

    府平头著可司界三 洋溪发 源北流径废邑梅司西北十里又北九十 里径废 石耶司东入州界名

    买赛河又东北十里至三江山下会秀山县之哨溪始名叠溪转东流六十里入湖南保靖县界东

    注辰州大江亦名酉水下流统名北河容溪在州南源出何家山东南流至三江山入叠溪

    又后溪在州东四十 里源出湖南漫水司 界南流五十里入境又南流 转东一百十里至张 家坝入

   谿清溪在州北八十里源出州境大崖西南流七十里入黔江又祐溪在州西北八十里源

   出银杏树山流七十里至三层崖沟伏入石洞又土溪在州北七十里源出白浪山流八十里至颜

   家山伏入石洞又庙溪在州北九十里源出杀狗垭流六十里至土鹿坝伏入水洞地澄溪

   在秀山县南一百十五里其水清彻可鉴毛髪源出县境山谷中东流九里合遵岫溪遵岫溪在废

   邑梅司西十五里源出寿山二水合流又东北十里入凯歌河哨溪在秀山县西南一百二十

   里源出白岁山东北流五里合满溪满溪亦出白岁山以水常溢不竭故名东流五里与哨溪合又

   东北流一百二十里至州东南㑹买赛河为叠溪龙潭在秀山县西南两旁山崖陡峻潭中

   水深莫测又有龙泉在县北石洞中四时不涸济渴井在秀山县西南其水清甘夏月行者

   多汲饮之盐井在彭水县东元和志㐲牛山左右有盐泉本道官收其课寰宇记今见置𫁘煮

   以充军用县志伏牛山左右有盐井左曰鹁鸠鸡鸣右曰郁井飞井通志今彭水县盐井有上井一

   眼中井二眼下井二眼

 ︹古迹︺涪陵故城今彭水县治汉置华阳国志涪陵巴之南郡从枳县南入溯舟涪水秦司

   马错由之以取黔中汉后恒有都尉守之山险水滩人多戅勇多獽蜑之民建安六年涪陵谢本白

   刘璋求以丹兴汉葭二县为郡初以为巴东属国后遂为涪陵郡元和志黔州西北至涪州三百三

   十里东南至思州二百八十里北渡江至忠州四百里本汉涪陵县理后汉献帝时分为四县置属

   国都尉理涪陵蜀先主又增一县改黔安郡晋永嘉后地没蛮獠经二百五十六年至宇文周保定

   四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徳三年改黔州隋大业三年改为黔安郡唐因周隋

   州郡之名遂与秦汉黔中郡犬牙难辨贞观四年自今州东九十里故州城移于涪陵江东彭水之

   天宝六年都督萧克济以旧城倾欹移筑城于江畔旧志有故县在今县西壶头山之麓 按元

   和志彭水县下又曰本汉酉阳县之地自吴至梁陈并为黔阳县地寰宇记云汉酉阳县在今溪州

   大乡界与黔州相去约千馀里今之三亭县西北百九十馀里别有酉阳城乃刘蜀所置非汉之酉

   阳隋图经及贞观地志并言刘蜀所置为汉酉阳盖误认汉涪陵之地也元和志黔州总序既以为

   即汉涪陵且力辨州郡称黔之非至彭水县下仍据旧文自相矛盾矣酉阳废县

   北舆地纪胜谿州三亭县西北一百九十馀里别有酉阳城乃刘蜀所置即比唐末黄巢之乱酉阳

   蛮叛驸马冉人才征之留守其地其后遂世有之旧志宋置酉阳县元置州明洪武五年冉如彪纳

   土归附升为宣抚司仍令世守其地所属有九溪十八洞其民分为三种曰冉家曰南容曰犵獠

   丹兴废县在黔江县华阳国志建安六年刘璋置蜀时省山出名丹寰宇记丹兴故县盖

   在今黔州东二百里黔江县是石城废县在黔江县东南二十里隋书地理志巴东郡石

   城县开皇初置庸州大业初州废元和志黔江县西至黔州二百里隋开皇五年置石城县属庸州

   大业二年废唐武德元年又置天宝元年改名黔江寰宇记武德元年移就无慈城贞观四年又移

   今所九域志县在州东一百八十三里元统志县昔为蛮洞侵扰移治老鹰寨南至酉阳溪界一百

   二十里东北至清江县二百三十里西北至龙渠县二百九十里汉葭废县在彭水县

   东后汉建安六年刘璋分涪陵置晋时省寰宇记晋太康地记言汉葭在涪陵郡东百里盖今州东

   九十里故黔州城是汉复废县在彭水县南寰宇记蜀先主增置汉复县晋太康地记涪

   陵郡移理汉复胡三省通鉴注汉复北至涪陵九十里在故洪杜县洪杜废县在彭水县

   南元和志县北至黔州一百三十里武德二年彭水县于今县北十八里置因洪杜山为名麟德

   二年移于今理寰宇记贞观三年北移于洪杜溪麟德二年移理龚湍即今县理九域志嘉祐八年

   省为寨入彭水都濡废县在彭水县南元和志县北至黔州二百里贞观二十年析洋水

   县置九域志嘉祐八年省为镇入彭水洋水废县在彭水县西南元和志县在黔州西

   南一石里武徳二年于今县东一百六十里置盈隆县贞观十年移于今理先天元年改为盈州天

   宝元年改为洋水九域志嘉祐八年省为寨入彭水熙宁二年又改为镇信宁旧县

   水县西北寰宇记县在黔州西北一百三十里隋大业十一年于今县西南七里置信安县以地踞

   信安山为名唐武德二年改为信宁属义州贞观四年自故城移于今理十一年改属黔州九域志

   嘉祐八年为镇入彭水石耶洞废司在秀山县东一百五十里本酉阳州地宋时有

   杨业之裔世居于此元置石耶军民府明洪武八年改置长官司属酉阳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

   二年改隶黔彭厅干隆元年裁今置塘汛邑梅洞废司在秀山县南一百里宋末亦杨

   氏据其地元置佛乡洞长官司明玉珍据蜀改为沿边溪洞军民府明洪武八年改为邑梅洞长官

   司属酉阳司永乐初改属重庆卫 本朝初属酉阳司雍正十二年改隶黔彭厅乾隆元年裁今置

   地坝废司在秀山县西南一百里土官杨氏于 本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授副长官

   司属酉阳司雍正十二年改隶黔彭厅乾隆元年裁今置塘汛平茶洞废司在秀山县

  西南二百里宋政和中置平茶洞羁縻属思州亦杨氏世守其地元初改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

  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洪武八年改平茶洞长官司属酉阳司永乐初改属重庆卫 本朝初属酉阳

  雍正十二年改隶黔彭乾隆元年裁今置塘汛采芹城在彭水县东山半相传明洪武

  中蓝玉征施南叛酋筑此以屯兵士万卷堂在彭水县治东宋黄庭坚聚书于此因名

 ︹关隘︺石胜关在黔江县东五十里又石牙关在县东七十里老鹰关在县东南七十里皆明

  嘉靖十年以控扼诸蛮梅子关在黔江县西南四十里白岩关在黔江县西六

  十里彭水县东北八十里接中路沙溪司界亭子关在彭水县东北一百里接黔江县界

  龚滩镇巡司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川盐入黔要隘 本朝雍正十三年石堤

  巡司在秀山县东北一百十里各土司河道总汇 本朝雍正十三年郁山镇巡

  司在彭水县东六十里即今煮盐之所本朝初置盐课司乾隆十二年改置 龙 潭镇

  在州东一百里界连江楚 本朝雍正十三年置县丞乾隆元年改置州同盐井镇

  水县东九域志县有盐井玉山洋水信安都濡五镇舆地纪胜盐井去县八十里 按玉山即今都

  邑梅营在秀山县邑梅场 本朝嘉庆二年设守备驻防通达寨在州东南

  一百五十里元置通达等处五路蛮夷洞长官司明洪武初废为寨又有黄斑苗寨在废平茶司东

  南二百三十里苗地生寨在司南二百九十里

 ︹津梁︺通蜀桥在秀山县西南跨哨溪上以路通蜀境为名又相近有迎恩桥亦跨哨溪

  桥在黔江县南五十里又阮公桥在县西一里福庆桥在彭水县南一里水出东山谷

  流经桥下入江又怀逺桥在县南二里

 ︹陵墓︺︹唐︺长孙无忌墓在彭水县西北旧信宁县黔江西岸岐山之麓︹明︺田祐

  恭祖墓在彭水县东盐井镇李烈女墓在彭水县江口镇山麓

 ︹祠庙︺昭忠祠在州东 本朝嘉庆六年伏波祠在彭水县西壶头山之麓通志

  今有三贤祠在县西琴山祀马援及长孙无忌黄庭坚飞山庙在秀山县西祀唐诚州刺

  史杨再思四洞长官之祖也屡著灵异川主庙在黔江县城内

 ︹名宦︺︹唐︺郗士美金郷人由坊州刺史任黔州刺史持节黔中经略观察使时溪州贼向子

  珙以众八千阻山剽掠士美讨平之︹宋︺张君平磁州滏阳人黔州指挥使獠兵入寇君平

  引兵击破之勾涛新繁人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厚

  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桑仲郭守忠攻茶务箭窠寨将犯夔门门素单弱宣司檄祐恭

  捍御涛率黔兵佐之贼溃去︹明︺聂元济丰城人知彭水县兴学校劝农桑以德化人民

  建祠祀之

 ︹夲朝︺何一献临湘人康熙元年知黔江县土寇初平人民星散锐意抚绥招徕甚众

  良相临桂人乾隆初任秀山石堤巡检从征金川管占固粮站碉寨被围良相率兵役坚守接

  雨为炊贼攻十馀日积薪焚碉下碉破良相自杀兵民俱从死事   闻荫祀如例周国

  衡宁河人乾隆初署秀山县尉委赴金川西路炭厂夜半移营遇贼死之   赏赉荫祀如例

  李光塽安谿人乾隆十五年知酉阳州教民辟荒箐兴水利政馀与诸生讲论经史文风为

  之一翁若梅闽县人乾隆三十五年知酉阳州兴学造士修筑堤堰水利以兴

 ︹人物︺︹晋︺范长生丹兴人李流之乱长生率千馀家依青城山李雄克成都以长生岩居穴

  处求道养志欲迎立为君长生固辞雄僭号拜丞相尊曰范贤注周易十卷自称蜀才颜之推曰易

  有蜀才注江南学士遂不知何人汉之书云范长生也︹唐︺赵国珍牂柯苗裔天宝中以

  军功迁黔府都督兼本管经略等使时南蛮阁罗凤叛中书舍人张渐荐国珍有武略习知南方地

  形杨国忠遂奏用之在五溪凡十馀年中原兴师唯黔中封境无虞代宗嘉之召拜工部尚书︹宋︺

  秦世章黔人魁梧喜攻伐官左藏库使以里中人不善书嗣将兵长沙也买石摹刻长沙僧

  宝月古法帖十卷舟载归黔中壁之黔江绍圣院黄庭坚称为黔中奇士

 ︹本朝︺汤学尹黔江人年十二能诗赋康熙癸卯举人黔江兵燹之后经学失传学尹阐明易

  理教授生徒寒暑不倦以勉庵名其居陈我尧彭水人家极贫妻子忍寒饿竭力营甘脆

  奉亲亲病我尧昼夜侍疾略无倦容李方升黔江人亲亡贫不能治丧夫妇质身营葬俛首

  服役人或劝之去方升曰吾以父母故质身岂忍负之素有胆略土蛮扰境方升率众捍御乡人恃

  以安田如恒黔江人官千总乾隆十三年随征金川阵亡恤荫如例吴开宗

  秀山人乾隆六十年投效黔楚军营随官兵进攻乌草河击贼阵亡恤荫如例王大勇

  人官把总嘉庆二年随剿教匪洊升成都营守备后战死于忠州恤荫如例邓琏黔江人官

  黔彭营把总嘉庆初随剿教匪力战阵亡恤荫如例邓玉升彭水人嘉庆初以乡勇随剿教

  匪有功后于陕西阵亡恤荫加等

 ︹列女︺︹明︺向大志妻容氏黔江人贼至恐污携女自焚同县马如龙妻朱氏闻夫卒

  于外即自缢死朱家凤妻杨氏黔江人夫殁矢志守节事翁姑抚二子成立

  比辰妻周氏彭水人事孀姑许氏至孝夫亡土苗劫掠氏避居岩洞中死同县庠生唐

  道泰妻李氏为贼所执欲犯之大骂不屈投江死监生栾凤征妻戴氏与夫同𬒳贼执将杀凤征氏

  大呼曰乞杀我勿杀我夫遂自刎贼义之凤征获全李贞女贡生李天成女许聘未嫁被贼执骂贼

  董兴棫妻冉氏彭水人年十七守节历年七十二卒同县王新甲妻周氏年二

  十守节至七十五卒刘尚文妻李氏守节抚子成立子亡抚孙以苦节终葛德纯妻方氏夫亡断髪

  自誓抚妾子成立陈尚选妻王氏苦节历年七十六卒李天叙妻截发守节卒年七十吴从心妻何

  氏年二十夫卒姑欲夺其志不从终身苦节许拔妻谢氏年十八守节经兵燹备历艰苦年八十二

  林昌祐妻冯氏守节历四十馀年葛维樛妻陈氏孤守节龚子进妻王氏夫卒无嗣矢志守节奉

  翁姑诚敬不衰戴宗明妻许氏夫卒遗孤比辰甫三岁辛勤教育苦节四十馀年崇祯闲旌表王彝

  妻罗氏夫卒茹蘗自甘五十馀年秦之益妻梁氏年十八苦志守节李友松女彭水人未

  嫁夫卒矢节自缢

 ︹本朝︺汪仲学妻周氏彭水人吴逆之变贼将谭天叙寇郁山镇氏𬒳俘夺刀刃贼不

  克而死同县毛明杰妻刘氏为谭天叙所执不屈死节庞德惠妻董氏夫妇皆为贼执以绠连系赴

  水死葛朝英妻陈氏亦遇贼抗节死田升妻冉氏酉阳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谢再维

  妻任氏龙再滔妻冯氏陈如蟠妻杨氏冉玉柱妻刘氏张之杰妻李氏朱宣妻张氏张运举妻廖氏

  烈妇左京荣妻喻氏烈女尹子盛未婚妻夏氏均乾隆年闲 旌洪运士妻吴氏

  秀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杨昌富妻田氏烈妇谭龙友妻罗氏杨正栋妻陈氏均乾隆年闲 旌

   张永祥妻罗氏黔江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朱瑄妻张氏朱璧妻谢氏均乾隆年闲

   龚氏女黔江人许字孙氏未婚孙子卒讣闻女自经死冉子相妻张氏

   彭水人年十九夫病卒氏恸𡘜自尽江之鳞女彭水人许字田文未嫁文卒姑郑氏与之

   鳞夫妇均欲其改适女矢志不从过夫家成服事姑以孝闻姑疾侍奉汤乐衣不解带及卒营葬毕

   投崖李伟妻王氏彭水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曾子明妻彭氏黄在职妻张氏冉

   正茂妻张氏龚沛妻刘氏黄士英妻冯氏龚张妻谢氏均乾隆年闲 旌石永言妻刘

   氏酉阳人夫亡守节同州节妇秦绍尧妻何氏烈妇左喻氏烈女冉满姑均嘉庆年闲 旌

   尚义妻吴氏秀山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刘廷和妻熊氏杨胜祥妻刘氏杨光惇妻陈

   氏黄广元妻余氏洪玉枚妻由氏田秀淳妻何氏贾兴潮妻谭氏杨正凤妻李氏廖仕珍妻王氏均

   嘉庆年闲 旌黄师召妻傅氏彭水人夫亡守节同县节妇淳明珊妻赵氏烈妇辛

  李氏陈许氏均嘉庆年闲 旌

 ︹土产︺麸金寰宇记黔州产麸金水银寰宇记黔州产丹砂华阳国志涪陵丹兴县出

  唐书地理志黔州贡光明丹砂寰宇记黔州产朱砂元和志黔州贡竹布苎蔴布

  志黔州贡黄蜡犀角唐书地理志黔州贡










                      前提调官郑绍谦恭纂辑

                      提调官张日章恭覆辑

                      前校对官张 梧恭  校

                      校对官李孚忠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