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宝云经/卷07 中华文库
大乘宝云经卷第七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等译
宝积品第七
尔时,佛告宝积菩萨言:“善男子!有四种法,退失菩萨智慧。何谓为四?于佛正法无尊重心,亦不恭敬是说法者;悭嫉正法,设有人来求正法者而不为说;于乐法者为作留难,遮护覆藏,自生㤭慢;复加诽谤说正法者。宝积!如是四法退失智慧。
“善男子!有四种法,增长菩萨摩诃萨广大智慧。何等为四?所谓敬重正法及说法者;随所听得微妙正法,广为他人分别解说,不求名闻、无希望心而为说法;勤求正法如救头然;随所闻听坚固受持、如法修行,不但说是名字而已。善男子!如是四法,增长菩萨广大智慧。
“善男子!具有四法,而皆忘失菩萨摩诃萨大菩提心。何等为四?所谓不随顺和上阿阇梨一切福田、他人不疑而为作疑、见行大乘者而诽谤之、自心欺诳复诳于他。善男子!如是四法,失菩提心。
“善男子!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生生世世大菩提心自然现前,中间不失乃至坐于菩提道场。何等为四?所谓若失身命终不妄语乃至戏笑;知而不说虚妄之言;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心无欺诳亦不诳他;于诸菩萨生世尊想,不乐小乘故。善男子!如是四法,生生世世大菩提心自然现前,中间不失乃至坐于菩提道场。
“善男子!具四种法,菩萨摩诃萨一切善根不得生长。何等为四?自生㤭慢、勤求世间文章咒术、勤求利养贪著名闻、以欺诳心而诳于他。善男子!具是四法,菩萨摩诃萨一切善根永不增长。
“善男子!具有四法,菩萨摩诃萨生生世世增长善根,转胜明净,不复退失。何谓为四?舍离一切不净之法,勤求一切清净正法,夫正法者,所谓六波罗蜜菩萨法藏;于诸众生心无㤭慢,犹若家犬;如法受施而自知量,舍离一切诸邪慢等,安心知足住于圣种;不说他人罪过虚实,不求人短。若于诸法心不通达,亦于世世增长善根,转胜明净,不复退失。
“善男子!菩萨有四种谄曲之心,常应舍离。何谓为四?于诸佛法心生疑、悔、不决了等,于诸不毁谤当作是念:‘唯佛作证。佛法无量,为诸众生随机所说;甚深难解,唯佛自知,非我所解。’是故,不生违逆之心。善男子!是名四法令众生生㤭慢心、瞋恨恼等、于他利养起嫉妒心、呵骂菩萨、广其恶名。善男子!是名四种谄曲之心,菩萨摩诃萨常应舍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有四种真实之相。何等为四?所谓于所犯罪终不覆藏,向他发露忏悔、改往,心无盖缠;若以实言应失国土、身命、财物,如是急事不舍实语,亦不异缘作诸馀语;一切恶事、骂詈、诽谤、挝打、系缚、种种伤害,受此苦时但自咎责、推于往业,不瞋恨他、不怀其恶,善住信力、自心净故;若于诸佛甚深之法——难信、难解——悉能信受、读诵、受持。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真实质直之相。
“善男子!具有四法,[怡-台+龙]悷难调难伏之相。何谓为四?读诵经典翻为戏论,虽口说法不随顺行,于诸教诲违逆不信;不能随顺恭奉供养和上、阇梨诸福田等令心喜悦;损他信施、恭敬供养,自违本誓而受信施;见诸调御菩萨大士轻欺生慢而不恭敬。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种法,[怡-台+龙]悷难调难伏之相。
“善男子!菩萨有四调顺之相。何谓为四?随所闻法而善说之,如说而行,依止于法、不依言说;承奉师教能知意旨,易与言语,所作皆善不失师意;不退戒、定,以调顺心而受供养;见诸善调信顺大士恭敬爱乐,随顺善训,禀受德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调顺之相。
“善男子!菩萨有四僻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菩萨谬、乐大乘者为说小法是菩萨谬、若布施时但施持戒供养善者不施恶人是菩萨谬。善男子!是名菩萨四种僻谬。
“善男子!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生平等心、普信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生说法平等、等令众生等住正行。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正道。
“善男子!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何谓为四?求声闻者,但欲自利;求缘觉者,心乐少事;叹外经典、路伽耶陀、文章严饰;所亲近者,但增世利、不慕法利。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非善知识、非善等侣。
“善男子!菩萨有四善知识、四善等侣。何谓为四?诸来乞者是善知识,道因缘故;能说法者是善知识,增长善故;劝令出家是善知识,出三界苦;诸佛菩萨是善知识,增长一切正妙法故。善男子!是名菩萨四善知识、四善等侣。
“善男子!菩萨有四实非菩萨而似菩萨。何谓为四?贪求利养而不求法、贪求名称不求功德、贪求自乐不救众生、以灭苦法乐聚徒众不乐远离。善男子!是名四非菩萨而似菩萨。
“善男子!有四种真实菩萨。何谓为四?能信于空亦信业报、知一切法无有吾我而于众生起大悲心、深乐涅槃而游生死、所作布施皆为众生不求果报。善男子!是为菩萨四种真实菩萨功德。
“善男子!菩萨有四大藏。何谓为四?若有菩萨值佛出世,因尔得闻六波罗蜜及其义趣,以无碍心侍说法者、不暂远离、心无懈怠、住阿兰若而无放逸。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大藏。
“善男子!菩萨有四种法,能坏魔事。何谓为四?常不舍离菩提之心、于诸众生心无挂碍、于诸执著悉皆觉知、心不轻贱一切众生。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种法,能坏魔事。
“善男子!菩萨有四不可思量福德行业。何谓为四?以清净心而行法施、于破戒人生大悲心、于诸众生称扬叹咏菩提之心、于无力者修习忍辱。善男子!是名菩萨有四不可思量福德行业。
“善男子!菩萨有四种法,破碎烦恼、无明住地。何谓为四?戒品清净——若轻、若重——悉皆不犯、摄持正法不惮劬劳、布施灯明供养福田、舍施财物无有亲踈,是名四法破碎烦恼、无明住地。
“善男子!有四种法,得无碍智。何谓为四?无希望心常行法施、受持正法与理相应、于他利养不生嫉妒、恒自摄心不生㤭慢,是名四法得无碍智。
“善男子!非但名字号为菩萨,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为菩萨,若能成就三十二法则名菩萨。何谓三十二法?常为众生深求安乐,皆令得住一切智中,常自称量无上法器,心不憎恶他人智慧,破坏㤭慢,深乐佛道,心地坚固敬无虚假,亲友究竟得至成佛,于亲、非亲心常平等,言常含笑、言语知量、前应问讯面无颦蹙,所为事业终不中息,普为众生等行大悲,心无疲倦,多闻无厌,自责己过、不讥彼短,于有罪者慈悲呵责,以菩提心行诸威仪,所行布施不求反报、不求生处而行持戒、于诸众生生无碍忍、为修一切诸善根故勤行精进、遣无色界取于禅定、行方便慧应四摄法,持戒、毁戒慈心平等,至心听法,心乐远离,住阿兰若而不乐着一切世间种种荣华,于大乘中见大利益,离恶知识、亲近善友,常运平等,四种梵心,游戏五通,常依真智,于诸众生——邪行、正行——俱不弃舍,言常决定贵真实法,一切善根以菩萨心而为上首。若人具此三十二法则得名为菩萨之位。
“善男子!菩萨功德无量无边,当以譬喻因缘知之。善男子!譬如大地容受众生,无分别心、不求报恩;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至坐道场,一切众生皆蒙利益,心无分别、不求报恩。
“善男子!如一切水润生百种稻禾、药草、丛林、树木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润诸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
“善男子!譬如火种皆能成熟百种禾谷、药草、华果;菩萨智慧亦复如是,皆能成就一切善根。
“善男子!譬如风轮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诸佛刹土;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善法。
“善男子!如月初生,光明炎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
“善男子!如日初出,一时发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发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善男子!如师子王,随所至处不惊不畏;菩萨亦尔,持戒清净,智慧真实,随所住处不惊不畏。
“善男子!譬如善调大龙象王,荷负重担身不疲极;菩萨亦尔,善调心故,荷负一切众生之类,作大利益而无疲倦。
“善男子!譬如莲华生于水中,水不染著;菩萨亦尔,生于世间,诸世间法而不染污。
“善男子!如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使有善根爱还生三界。
“善男子!譬如诸方流水入于大海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习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善男子!譬如须弥山王,忉利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萨大菩提心亦复如是,为萨婆若所依止住。
“善男子!如大国王,以群臣力能办国事;菩萨智慧亦复如是,以方便力皆能成办一切佛事。
“善男子!譬如天净清明,无诸云气必无雨相;寡闻菩萨无所知解、无法雨润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天阴云起必能降雨,充足众生生长萌牙;菩萨亦尔,从大悲云起大法雨利益众生。
“善男子!如转轮圣王所出之处则具七宝;菩萨亦尔,随所出处三十七品现于世间。
“善男子!如摩尼珠所在之处,则有无量金、银、珍宝;如是,菩萨随所出处则有无量百千声闻、辟支佛宝。
“善男子!如忉利天入杂藏园,随意所用悉在其中;菩萨亦尔,真净心故,于诸众生平等教化。
“善男子!譬如咒术药力,毒不能害;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智慧力故不堕恶道。
“善男子!如大城中所弃粪秽,若置甘蔗、蒱萄田中则有利益;菩萨结使亦复如是,所馀习气为一切智而作因缘。
“善男子!譬如有人不曾习学戈矛之法则无武用;菩萨亦尔,不曾习学一切诸法而不能为算择分别、受持修行。
“善男子!譬如陶师,于诸坏器未燥之时不堪大火;菩萨亦尔,于诸众生智慧微弱不堪听闻诸佛大法故不为说,彼设得闻则生狂乱。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欲学宝云微妙经者,常应修习实法正观。云何正观?所谓真实思惟是法正观,不观我、人、众生、寿命,是名中道真实正观。
“善男子!夫实观者,观色非常亦非无常,亦观受、想、行、识非常亦非无常,是名中道真实法观。所以者何?常是一边、无常一边,常与无常二边中间无色、无形、无命、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一边,我与无我二边中间无色、无形、无命、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善男子!若心有实是为一边、若心非实是为一边,若无心识、亦无心数诸大地法,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如是,善法、不善之法,世间诸法、出世间法,有罪之法、无罪之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乃至有垢、无垢亦复如是,离于二边而不可取亦不可说,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善男子!有是一边、无是一边,有无中间无色、无形、无命、无知,是名中道真实法观。
“善男子!我之所说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因缘而为招集成大苦聚。若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如是,老、死、忧、悲众恼大苦聚灭。明与无明无二、无别,若如是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如是,行及非行、识与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非六入、触及所触、受及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皆是无二、无别,若如是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复次,善男子!夫真实观,不以空故令诸法空,法性自空;非无相故令法无相,法性之体本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诸法性本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本来自无起、无取、无性。若如是观,是名实观。
“复次,善男子!非无人故名之曰空,但空自空;前际、后际、中际亦空,但法自空。非色灭空,当依于空、莫依于人。若以得空而依于空,佛说是人则为退堕。
“善男子!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
“善男子!如医授药令治彼病,是药在内秘而不出。于意云何?如是病人宁得差不?”
“不也。世尊!是药不出,其病转增。”
“善男子!如是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治。譬如有人怖畏虚空,悲号捶胸,作如是言:‘却此虚空。’于意云何?如是虚空可除却不?”
“不也。世尊!”
“善男子!如是,若畏空法,我说是人狂乱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于空。
“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则怖畏,迷闷躄地;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自造色、声、香、味、触故往来生死,受诸苦恼不自觉知。
“善男子!譬如幻师幻作猛虎,幻虎成已还食幻师;行道沙门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见者,是观亦空。
“善男子!譬如两木本无火相,以两相揩从中火生遂烧是木。善男子!如是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遂灭实观。
“善男子!譬如然灯,一切黑暗皆自无有,无所从来、去无所至,非东方来、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不从彼来、去亦不至。而此灯明亦无是念:‘我能灭暗。’但因灯明,法自无暗。明、暗俱空,无作、无取。善男子!如是,实智慧生、无智自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
“善男子!譬如千岁暗室未曾见明,设复有人于中然灯。于意云何?暗宁作念:‘我久住此,不欲去也。’”
“不也。世尊!若灯然时,是暗无力,必当灭去。”
“善男子!如是,百千万劫久集结业,以一观智即皆能灭。其灯明者,圣慧根是;其黑暗者,诸结业是。
“善男子!譬如种植空中,若能增长无有是处;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亦无是处。
“善男子!譬如种植在于良田则能生长,斯有是处;菩萨亦尔,有诸结使杂世间垢能长佛法。
“善男子!譬如于彼高原陆地不生莲华;菩萨亦尔,于无为中不生佛法。
“善男子!譬如卑湿污泥乃生莲华;菩萨亦尔,生死污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
“善男子!譬如四大海水生苏满中;菩萨有为善根甚多无量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若破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滴;一切声闻有为善根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虫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慧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慧亦复如是。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有大夫人怀妊七日,是子具有转轮王相,诸天尊重过馀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绍尊位,继圣王种。善男子!初心菩萨亦复如是,虽未具足诸菩萨相,如胎王子,诸天、神、王深心尊重。所以者何?如是菩萨必绍尊位,不断佛种。
“善男子!譬如一琉璃珠胜于水精;菩萨亦尔,从初发心便胜一切众生之类。
“善男子!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来拜谒;菩萨亦尔,初发心时,诸天世人所应礼拜。
“善男子!譬如雪山王,诸药草遍无所属、无所分别,随有所病悉能疗治;菩萨亦尔,所集智药无所分别,普为众生平等救护。
“善男子!如月初生,众人爱敬逾于满月。善男子!如是,众生信我语者,爱敬菩萨甚于如来。所以者何?由诸菩萨生如来故。”
尔时,世尊复告宝积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常为利益一切众生修集梵行、清净功德、无上善根,以平等心施与众生,所得智药遍到十方疗治一切烦恼病苦,皆令毕竟,永不复起。
“云何名为菩萨智药?谓不净观治于贪欲、以修慈心治于瞋恚、以因缘观治于愚痴、以修空观治诸妄见、以无相观治诸忆想分别境界、以无愿观治于一切生三界愿、以四非倒治于四倒、以无常观治无常中计常颠倒、以修苦观治诸苦中计乐颠倒、以法无我治无我中计我颠倒、涅槃寂灭治不净中计净颠倒。
“身、受、心、法四念处观则为对治四种颠倒——顺身相观不堕我见、顺受相观不堕我见、顺心相观不堕我见、顺法相观不堕我见——是四念处能治一切身、受、心、法,开涅槃门。
“以四正勤能断已生诸不善法、不起未生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长。举要言之,能断一切诸不善法、成就一切诸善之法。四如意足治于身心一合之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以此五根治诸无信、懈怠、失念、乱心、无慧一切众生,以此五力摧诸烦恼,以七觉分治诸法中疑悔妄谬,以八正道治诸邪道一切论师。
“善男子!是为毕竟智慧妙药,菩萨常应修集、殷勤行之。
“善男子!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如耆婆,若有人问心中结使、烦恼、邪见、疑悔病药,尚不能答,何况能治?菩萨于中应作是念:‘我终不以世药为足,我当修习出世智药,亦修一切善根福德。’如是,菩萨得智药已,遍到十方毕竟疗治一切众生烦恼等病。
“何谓菩萨出世智药?信知诸法从缘合生,信一切法无我、无人,亦无众生、寿命知见,亦无作者、亦无受者,信解通达无我我所。于是空法无所得中不惊不畏,勤加精进而求心相,菩萨摩诃萨如是求心。
“何等是心?若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痴耶?若过去、未来、现在耶?若心过去,过去已灭;若心未来,未来未至;若心现在,现在无住。是心非内、非外亦非中间,是心无色、无识、无形、无见、无知、无住处。如是之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已曾见、非今现见、非当来见。若一切佛过去、来、今所不见者,云何当有?但以颠倒妄想因缘,心生诸法种种差别。
“善男子!是心如幻,忆想分别,起种种业、受种种身。
“善男子!心去如风,于非境界远行难收;心如流水,生灭不住;心如灯炎,众缘故有;是心如电,刹那不停;心如虚空,客尘烦恼之所障蔽;心如猕猴,取一、舍一,遍诸境界;心如画师,能造种种业因缘故;心无暂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心唯独一,无第二故;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心常独行,无伴侣故;心如怨家,能作一切诸苦恼故;心如狂象踏小儿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是心贪著如鱼吞钩,于苦受中生乐想故;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心如青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心如债主,生苦楚故;心如恶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贪、瞋逼故;心如偷劫,夺善根故;心常贪色,如蛾投火;心常贪声,如战鼓响;心常贪香,如猪乐厕;心常贪味,如驼爱蜜;心常贪触,如蝇著油。
“善男子!菩萨如是求于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则非过去、现在、未来;若非过去、现在、未来则出三世;若出三世则非有、无;若非有、无则是不起;夫不起者则是无性;若无性者则是无生;若无生者则是无灭;若无灭者则无所离;若无离者无来、无去、无退、无生;若无来去、无退、无生则无诸行;若无诸行是则无为;若无为者,是为一切诸圣根本,是中无有持戒、破戒;若无持戒、无破戒者,是则无行亦无非行;若无有行、无非行者,是则无有心心数法;若无心心数法者,则无有业亦无业报;若无有业、无业报者则无苦乐;若无苦乐是则圣性,是中无业、无起业者,无有身业亦无意业,是中无有上、下差别。
“圣性平等,犹若虚空;是性平等,无有优劣,一切诸法等一味故;是性平等,远离一切身心相故;是性远离一切诸法,顺涅槃故;是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垢故;是性无我,离我所故;是性真实,顺如如故;是性寂静,常安乐故;是性无有高下,从平等出故;是性真实,第一义故;是性无尽,毕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诸法常尔故;是性安乐,涅槃第一故;是性清净,离一切相故;是性无我,求不可得故。
“善男子!汝等应当内善观察,莫外驰骋。
“善男子!当来沙门,如狗逐块。云何名为如狗逐块?譬如有人以块掷狗,狗即舍人而走逐块。如是,善男子!有诸沙门、清信士女,怖畏色、声、香、味、触故,住阿兰若空闲之处,独无等侣,离众愦闹,身离五欲而心不舍。是人存念色、声、香、味、触等,心贪乐着而不内察,不知云何当离五尘。以不知故,有时来入城邑、聚落、在人众中还为五欲之所系缚。若空闲处持有漏戒,死得生天,又为天上五欲所缚。从天上堕,终不得脱于三恶道——所谓地狱、畜生、饿鬼——是名沙门如狗逐块。
“善男子!云何沙门不如于彼逐块之狗?若有沙门为人所骂而不加报,打害、瞋毁亦不报之,但自内责、求伏于心,作如是观:‘骂者是谁?受者是谁?打者、害者、毁者、瞋者亦复是谁?’是名沙门不如于彼逐块痴狗。
“善男子!如调马师,马若[怡-台+龙]悷即为制伏;行者亦尔,随心所向则能收摄,不令放逸。
“善男子!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则能断于智慧命根。
“善男子!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善男子!随心所著当应求解。
“善男子!出家之人则有二种不净污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世间文章、外道诸术,二者、多畜诸好衣钵、种种服饰。
“又,出家人二种坚缚。何谓为二?一、执著缚,二、供养缚。
“又,出家人二种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友。
“又,出家人有二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求诸檀越。
“又,出家人二种雹雨。何谓为二?一者、毁坏善根,违逆正法;二者、以破戒身受他信施。
“又,出家人二种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显他过,二者、自覆其罪。
“又,出家人二种烧热。何谓为二?一者、以垢秽心爱着法服,二者、持戒人边受其供养。
“又,出家人有二种病。何谓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调伏心,二者、破坏他人发大乘心。
“善男子!夫沙门者凡有四种。何谓为四?一者、形相诈现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求名沙门,四者、实行沙门。
“何谓形相诈现沙门?有一沙门形相具足——服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心业,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怀恶,是名形相诈现沙门。
“何谓威仪欺诳沙门?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愦闹之所,言语柔软。如是德行欲为欺诳、不为寂静,而于空法见有所得、于无所得而生怖畏如临坑想、于说法者而生忿怒如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何谓名闻沙门?有一沙门伪作相貌、现行持戒,欲令人闻;努力读诵,欲令他知自为多闻;独处闲静不馀杂闹,欲使人知住阿兰若;少欲知足修远离法,欲得人知我是厌离。不为寂静、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及沙门果、不为涅槃微妙胜果,是则名为求名沙门。
“善男子!何谓实行沙门?有一沙门于自身命尚不生贪,何况利养、名闻等事?于空、无相、无取之法,闻大欢喜,顺达真如,随说而行。不为涅槃而修梵行,岂乐三界无乐之处?空尚不执,何况我见、众生人见?依止于法而求解脱——夫求解脱不外驰骋——见一切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但依自身、不依于他。于佛法身尚不执著,何况色身?以空远离而不见法,何况贪著音声、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于诸法中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著涅槃,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见有得、不求解脱,是名实行沙门。
“如是,善男子!汝等当学实行沙门,莫著名字,空无利益。
“善男子!譬如贫穷下贱之人强为作字名为富贵。于意云何?是贫贱人称此名不?”
“不也。世尊!”
“如是,宝积!虽为沙门而无沙门实行之德,如彼贫人空荷名字。
“善男子!譬如有人漂溺海中渴乏而死。如是,宝积!有诸沙门虽多读诵种种经典,而不能止贪、恚、痴渴,在法水中烦恼渴死,堕诸恶道。
“善男子!譬如医王多畜众药,自身有病而不能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何能自利?“善男子!譬如有人服王贵药,不能将节为药所害;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得好法药,不能修行自害慧命。
“善男子!如摩尼珠堕不净中,未即可用;多闻之人贪著利养,未能利益一切天人。
“善男子!譬如死人著金璎珞;多闻破戒而被法服、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善男子!如长者子——若男、若女——净自洗浴,剪除爪甲,以香自熏,著新净衣,宝饰、华鬘庄严身首。如是,宝积!多闻之人受持净戒而被法服、受他供养,亦复如是。
“善男子!有四种破戒似善持律。何谓为四?设有一人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闻戒法皆能履行,身、口、意业悉皆明白,正命清洁,如是之人说有我论,是初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诵持戒律,随所说行,身见不灭,是二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具足持戒,取众生相而行慈心,闻一切法本来无生心大惊怖,是三破戒似善持律。善男子!复有一人具足修行十二头陀,见有罪相,是四破戒似善持律。
“善男子!夫持戒者,无我、无我所,无作、无非作,无有作法、亦无作者,无行、无非行,无色、无名,无相、无非相,无成、无不成,无取、无舍,无可取、无可弃,无众生、无众生名,无心、无心名,无世间、无非世间,无依止、无非依止,不以持戒而自矜高,亦不轻蔑毁破戒者,亦不忆想分别此戒。
“宝积!是名圣戒、无流之戒、不著三有无所依戒。”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清净持戒者,无垢、无所有,持戒无㤭慢,亦无所依止,
- 持戒无愚痴,亦无有诸缚,持戒无尘污,亦无有违失。
- 持戒心善软,毕竟常恒寂,远离于一切,忆想诸分别。
- 解脱诸乱念,是净持佛戒,不贪惜身命、不用诸有生,
- 修习于正行、安住于正道,是名为佛法,坚实净持戒。
- 持戒不染世,亦不依世法,逮得智慧明,无暗、无所有,
- 无我、无彼想,已知见诸相,是名为佛法,真实净持戒。
- 无有此彼岸,亦无有中间,于无此彼中,亦不有所著,
- 无缚、无诸漏,亦无有欺诳,是名为佛法,真实净持戒。
- 心不著名色,不生我我所,是名为安住,真实净持戒。
- 虽持诸戒行,其心不自高,亦不以为上,过戒求智慧,
- 是名为真实,清净持戒相。
- 不以戒为最,亦不贵三昧,过此二事已,修习于智慧。
- 空寂无所有,是诸贤圣性,如是净戒者,诸佛所称美。
- 心脱于身见,除灭我我所,信解于诸佛,所行空寂法,
- 如是持圣戒,则为无有等。
- 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依因所修慧,逮得于净智;
- 已得净智者,具足清净戒。”
佛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沙门得于禅定,闻此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不入内怀,从座而起还于山林。
尔时,大迦叶前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沙门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座起去。”
佛语大迦叶:“是诸沙门以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流戒相,不能信解、通达了知。佛所说偈,其义甚深,不入内怀。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无福德、未种善根、随逐恶友,多不能信受此深法。迦叶!是五百人于过去世迦叶佛时外道弟子,往到佛所欲求佛过,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
‘是佛希有,快说妙法。’以是善心福德因缘,命终之后生忉利天。从彼堕落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沙门深著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而不随顺、不能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以此生更堕恶道,当用此身得入涅槃。”
尔时,世尊告长老须菩提言:“汝往就彼诸沙门边为教诲之,令其得解。”
长老须菩提对曰:“世尊!是等沙门于佛所说尚不信受,岂能信受于我语耶?”
是时,如来即为化作二沙门像,随逐如是五百沙门所游道路。是诸沙门见是二人而问之曰:“汝何去耶?”
答曰:“我等欲去就阿兰若,住于山林闲寂之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殊不可解。”
诸沙门言:“长老!我等闻佛说法亦不能解,故欲入山修学禅定。”
时化沙门而对之曰:“我等当离自高逆心,应当求解佛所说义。所以者何?无高、无诤是沙门法。长老!如佛所说,涅槃之名空无所有。谁得涅槃?为何所灭?何法当名为涅槃耶?于此身中颇有我、人、众生、寿者、作者、士夫、弗伽罗等得涅槃耶?”
又问:“何法名涅槃耶?”
诸沙门曰:“长老!贪、瞋、痴尽故涅槃耶?”
化沙门曰:“长老!是贪、瞋、痴可尽灭者当何处有?”
诸沙门曰:“是贪、瞋、痴,非内、非外,亦非中间。若无忆想、虚妄分别,是贪、瞋、痴亦不得生。”
化沙门曰:“长老!若尔,不须分别。长老!若不分别,贪、瞋、痴等岂得生耶?“是贪、瞋、痴若不更生,是名寂静,不为生死、不为涅槃。
“长老!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不生、不灭。长老!如是等法显了涅槃,是等诸法性相空寂,不取、不舍。长老!当灭此相谓涅槃想。若于无相而作想解、若于有相而作想解、于此有无而起想者,是名相缚。长老!应当入于灭受想定,若一能得入灭想定者、所作已办,则为满足更无馀事。”
是化沙门说是语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法,心得解脱。得解脱已,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却坐一处。
尔时,长老须菩提问诸沙门言:“汝等向者为何处去?今何来耶?”
诸沙门曰:“长老!佛所说法,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又复问曰:“汝等沙门云何听法?”
沙门答曰:“不为系缚、不为解脱。”
又问:“汝等沙门习行何法?”
答曰:“不为得故、不为失故。”
又问:“谁调伏汝?”
答曰:“身无决定、心无所著,有此二者能调伏我。”
又问:“汝等云何解脱?”
答曰:“不断无明、不生明故。”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
答曰:“无证、无觉,是彼弟子。”
又问:“汝等几何当入涅槃?”
答曰:“犹如如来所作化人,其入涅槃,我等当入。”
又问:“汝等已得己利耶?”
答曰:“自利不可得故。”
又问:“汝等所化已得办耶?”
答曰:“我及我所不可得故。”
又问:“汝等修梵行耶?”
答曰:“于三界中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又问:“汝等烦恼尽耶?”
答曰:“一切诸法毕竟尽故。”
又问:“汝等破魔众耶?”
答曰:“阴魔不可得故。”
又问:“汝等承事如来耶?”
答曰:“不以身、心故。”
又问:“汝等住福田耶?”
答曰:“无有住故。”
又问:“汝等断于生死诸往来耶?”
答曰:“无常断故。”
又问:“汝等断诸行耶?”
答曰:“无碍解脱故。”
又问:“汝等究竟当至何所?”
答曰:“随于如来化人所至。”
于是,长老须菩提问沙门时,五百沙门不受诸流,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普明,在大众中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萨欲学是宝云经,当云何学?”
佛言:“善男子!汝当勤心学此经典。何以故?诸佛如来说此宝云微妙经典,但为实行有善根者大利益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乘土坏船欲渡大河。善男子!于意云何?以何精进乘是坏船?是人得渡如是大河?”
对曰:“世尊!以大勇猛精进力故。所以者何?是人念言:‘我今漂溺四种大流,莫于中间是船破坏。’勇猛精进乃可得渡。”
佛告普明菩萨摩诃萨言:“菩萨亦尔,欲学此法当勤精进倍过于此。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难信、难养,必当败坏、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勿令于中而破坏故。我在大河为渡众生于四流故,常习法船往来生死度诸群品。
“云何菩萨习于法船?谓平等心于诸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善以为牢厚,清净戒行以为板障,布施及果以为装饰,信心佛道为诸林木,一切福德以为校具,慈、悲、喜、舍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诸法林中出生如是不可思议无量禅定、功德、业慧,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广度致远,以智慧刀防诸恶贼,善权方便种种诸法,合集奉行以为装饰,四正念处以为楼橹,四正勤行以为人力,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以为船师,五力强壮以为防备,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八直正道随意到彼,离外道法,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著二边,有因缘法甚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群品,而自唱言:‘汝等当来上我法船,从安隐道得至涅槃,度于断常到无为岸。’
“善男子!如是,菩萨摩诃萨常应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船——于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
佛复告普明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又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身心清净,不舍精进,乐近光明,修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碎㤭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功德故;乐住山林,无争竞故;不处愦闹,离恶友故;深求诸法,决定依于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真实诸法相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永寂灭故。
“如是,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获得速成诸佛神通,当如是学,如是修行。”
尔时,长老摩诃迦叶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是宝云微妙经典,大为利益一切天人无量无边。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乘宝云经典,受持、读诵、若为人说、若称善哉,及诸幢幡、华香、灯烛而供养之,乃至读诵一四句偈,而不诽谤、欢喜信受,是人得福无量无边。所以者何?财施果报但在三界,法施之力出于三界,无老、病、死,得涅槃乐。设有女人能诵此经,彼则离于四种恶趣,从今以去永不复受女人之身;转女身已得成男身,聪明智慧,生正信家,当速得成如来法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不坏真实之身。”
大乘宝云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