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六 天下郡国利病书 册七
清 顾炎武 撰 清 钱邦彦 撰附录 昆山图书馆藏稿本
册八

Page:Sibu Congkan Sanbian139-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50-07.djvu/2

 松江府水利 已载苏州府者不重见

 宋宣和元年两浙提举常平赵霖浚松江白鹤汇又役夫八万三千七百

  有奇围裹华亭泖为田二年八月罢役

 绍兴四年盐官丞王𤤴开华亭海河二百馀里通漕漑田民享其利

 十五年通判曹泳重开顾㑹浦

 乾道二年转运副使姜诜开通波大港港即顾㑹浦置张泾堰闸

 七年知秀州丘崈修华亭濒海十八堰遂移新泾堰于运港所谓运港大堰九年

  监堰官于亭林按前志华亭东南并海自柘湖湮塞置堰一十八所以

  御咸潮宋政和中提举常平官兴修水利欲涸亭林湖为田尽决堤堰

  以泄湖水华亭地𫝑东南益高西北益卑大抵自三泖五浦下注松江

  以入海虽决诸堰湖水不可泄咸水竟入为害于是东南四乡为斥卤

  之地民流徙他郡中间州县官惧其害复故堤堰独留新泾塘以通盐

  运海潮晨夕冲突塘口至阔三十馀丈咸水延入苏湖境上𨺚兴间言者复请决

 诸堰以姜诜言而止是岁八月邑人石正言许克昌力言于朝时崈以太博除知

 秀州奉命行视与令堵观议以新泾塘湖𫝑湍急运港距新泾二十里

  水𫝑稍缓于是募四县夫移堰于运港始九月二十六日终十二月二

  十七日并筑堰外诸港及运之两岸东岸自堰至徐浦塘二十四里十七丈西岸自堰至柘湖二十三里

  上阔六尺下阔一丈五尺高六尺明年正月遣御史萧之敏按视还奏诏増崈秩复租

  九年以招复流民又明年正月遣中使宣谕守臣张元成增筑二月特

 设监堰官一员土军五十人置司顾亭林以防盐运私𤼵诸堰后堰外

  随潮沙涨牢不可坏二州之田得免咸潮浸灌之患

 淳熙二年立庸田司于平江撩漉呉淞江沙泥浚各闸旧河渎渠及松江

 之张泾通波南北俞塘盐铁官绍盘龙蒲汇六磊石浦等塘

弘治𥘉佥事伍性浚呉淞江中假四十馀里及顾㑹赵屯都台诸浦蒲汇

 杨林新泾诸塘又议凿呉江长桥两岸淤土以泄湖流工未毕工部主

 事姚文灏代之

七年吴中大水命工部侍𭅺徐贯与主事祝萃会同巡抚都御史何鉴委

 知苏州府史简开浚吴江长桥水窦䟽太湖之水以及呉淞江委松江

 府通判郝希贤浚呉淞江自帆归口至分庄七十馀里以长洲呉江崑

 山常熟嘉定等县人夫浚白茅港并斜堰七浦塘袤共二万四千馀丈

 并东开铁盐塘十八里西浚尤泾七里

十二年松江通判原应宿浚嵩子浦即今嵩塘

嘉靖元年工部𭅺中颜如环督同苏州知府徐赞松江知府孔辅⿱⺾⿰𩵋禾 -- 苏州府

 同知冷宗元等自下界口开浚起至龙王庙旧江口止共长六千三百

 三十六丈二尺阔一十八丈深一丈二尺又督湖州府同知徐鸾开浚

 大钱小梅等港并沿湖七十二溇以通太湖之上流苏州府通判孔贤

 开浚赵屯大盈道褐等浦以通呉淞江之上流

崇祯八年巡抚张国维督知方府岳贡华亭知县张调鼎勘核漴阙坍塘

 长二百八十九丈内患口一百十九丈东西两塘接连患口一百十七

 丈有奇东尽塘五十三丈官给料价工食银二万馀两石塘以成

十三年岳贡复建石塘二百六十三丈有奇官给料价工食二万七千六

 百馀两

嘉定县志  志有漕粮永折䟽倭变事未抄

水利考

 言东南水利者莫不以郏氏单氏为宗然世之相去五百年矣

 河渠之乍分乍合迭湮迭浚可胜道哉语曰以书御马者不尽

 马之情以古治今者不尽今之变善治水者固以水为师耳若

 谓昔人之法可长用而不弊必为二子笑矣兹所论列皆长吏

 可以施行者焉

海在县东四十五里北自黄姚港南抵上海界环县境凡八十馀

里海水咸卤而此地不异江湖颇有灌溉之利盖南则黄浦吴淞

江北则刘家河又北则大江注焉半天下之水皆洄沿洑激涤荡

于数百里之内故与南北独异耳夫治水者注之海则事毕矣然

沿海之民岁至夏秋之间不幸遇飓风霪雨挟潮而上漂没人民

庐舎倏忽皆尽故至其时莫不惴惴然如虞寇至晋湖州刺史虞

潭筑垒于沿海一带以遏潮冲 国朝洪武三十二年老人朱六

安具奏海患工部遣官修筑北接昆山县此时未建州治故云昆山今则属太仓矣

跨刘家河长一千八百一十丈髙一丈基广三丈面广二丈永乐

二年水官何傅督工増筑髙倍于前成化八年佥事呉㻞知县白

思明于宝山北旧垒外又筑新垒嘉靖二十三年知县张重又増

筑其南直抵上海草荡惟呉淞所迤北旧垒⿰土册 -- 𡊢没未修今数十年

来物力渐诎有司以工役为讳顾不念昔人经营岂其为此可已

之役哉创与修劳逸难易不啻半犹然莫之省则且终乞灵于海

若耶

吴淞江又名笠泽江在县南三十六里其源西岀于太湖分为庞山九

里尹山澹䑓诸湖汇于独墅湖流为江东北至甫里过夏驾浦乃

入县境自顾浦黄渡而东至于江湾又东北至吴淞所城南凡二

百六十馀里而入于海嘉定創于宋季尝置水军千人于江湾SKchar

给开江之役迨胜国屡经䟽浚然自吴江上流改筑石桥咽喉阻

厄湖水入江之𫝑弥缓 明兴永乐𥘉户部尚书夏公原吉治水

吴中决新洋夏驾二口北注江水于刘家河又南浚范家浜入海

之口上接黄浦而弃直东百二十里之地不复浚此时水患孔𣪞

盖祖用周文英遗䇿先是郡人周文英建议谓江流淤塞天时气运使然非人力可胜欲弃吴淞东南𡍼涨之

地置之不论而专意于江之东北刘家港白茆浦等开浚放水入海而识者亦谓之诡时逹变其后

巡抚侍𭅺周公忱都御史崔公㳟毕公亨工部尚书李公充嗣相

継开江充嗣又请于夏驾新洋置闸事不果行至隆庆三年大侵

饿殍纵横巡抚海公瑞议兴开江之役以济饥民𫉬请于 朝以

两月间䟽县之黄渡至上海南跄并加深广所费官帑不过五万

馀两而已后十年御史林应训継䟽黄渡以西至昆山千墩上流

江面亦加辟又三年 朝廷念吴中水灾用科臣言特设水利副

使一员专督其役发内帑十万金以佐之于时主者不能因𫝑利

导强与水争筑𭐏之工十居其九逮于终事而岸无积𡈽于是海

公所浚弥望复为平畴矣夫淞江之上流壅则有汎滥之祸此昔

人所以为苏柗常湖嘉五郡忧者也淞江之下流塞则失SKchar溉之

利此今人所以为嘉上二邑忧者也故昔之治江者导之而南导

之而北惟恐其不分而今之论江者则恶夏驾新洋之北恶白蚬

诸湖之南为其流分势杀不足以濡髙亢涤浑潮也夫欲使江水

自西而东复往日故道非合数郡之力必不能任顾工大则支费

难継人众则谗谤易起事分则心力不一自非督抚大臣不沮疑

畏不避劳怨力为主持而择贤有司各为分任务臻厥成则此沿

江数百里之民㡬何而不坐槁也

刘家河即古娄江在县北二十四里发源于震泽从吴县鲇鱼口经郡

城之娄门东贯昆山又东至太仓环州城而南与县合界又东三

十里入于海元至元间朱清浚之以通海运 国朝永乐𥘉再浚

则以救水灾历二百馀年下流横溢每潮汐之至境内西北诸塘

浦借为咽喉以嘉定之𡈽田亢瘠而其民犹得耕而食则此河之

利居多哉

城中干河二

横沥亘县治左南北袤六十里南自孙基港口受吴淞江之水合

上槎浦经南翔马陆镇入城至学宫之前为汇龙潭方广数十丈

北出抵娄塘自娄塘折而东北由䨇塘折而西北由公塘俱入刘

家河而从北直下者浸以微矣

练祁塘界县治中东西长七十二里往时江湖之水自西南来澄

澈如练故因以名其水西从顾浦纳吴淞江之流东折贯于吴塘

又东过塩鐡塘入城东抵罗店镇折而东北曰小练祁入于海其

南一攴折而东合马路塘又东合月浦又东合采淘港入于海

西南塘浦之大者凡十有九呉淞江岸起自西境以次东抵横沥北以练祁为限

大盈浦南通青龙江北入吴淞江 大卢浦俗名渡头南通青龙江北

径冯浦入吴淞江 青龙江东通渡头浦西连白鹤江 𫤌傥浦

南通蒲汇塘北入吴淞江 白鹤江南接青龙江北岀吴淞江

髙家浜南通蒲汇塘北入吴淞江 蟠龙江南通蒲汇塘北入吴

淞江 安亭泾东南通顾浦北下鸡鸣塘 黄渡浦南通吴淞江

对岸为大盈浦北连吴塘 顾浦南通吴淞江北贯练祁又北会

吴塘逹戚虞泾 吴塘南为黄渡浦逹吴淞江北贯练祁出张泾

逹刘家河 塩鐡塘南为陆皎浦入吴淞江北贯练祁塘逹刘家

河 陆皎浦南通吴淞江北连塩铁塘 鸡鸣塘东通漳浦西贯

顾浦抵昆山界 漳浦北通练祁塘南通浅江 赵泾西南通漳

浦北通练祁塘 浅江东南通封家浜西北通塩鐡塘 封家浜

南过月河江出吴淞江东北入横沥 新华浦西南通吴淞江东

北入横沥

西北塘浦之大者凡七练祁塘之北起自西境东抵横沥北以刘家河为限

顾浦见前 吴 塘见前 塩 鐡塘见前

 按境内之水以西南为源而顾浦吴塘塩鐡塘则皆南通吴淞

 江北通刘家河界太仓嘉定之间方太仓未为州时刘家河之

 南岸皆邑之北境自割建州治而其地大牙相错葛隆镇以北

 大抵属于州矣往顾浦之湮也夏尚书原吉尝浚之下流与吴

 塘合浊潮由刘家河而入积乆不䟽仅存一线永乐中罢海运

 而邑之转输改出练祁自东徂西凡十三里而北入塩鐡塘往

 复数十折以逹于刘河潮汐再至淀淤日积开浚之役费大工

 繁往时为州者用奸民之言谓为嘉定咽喉之地我虽不浚嘉

 定之人不得不代之浚也故每一役兴辄至聚讼夫夹塩鐡而

 田者数十里固以此塘之通塞为利病嘉定之人不与也独谓

往来之途不得不出于此而欲以长䇿困之藉令此说可用乎

 则处处当效尤矣假如万分一至和塘之在昆山东界者有时

 而淤则昆山不当问谓太仓以东之人不得不代之浚也其在

长呉东界者有时而淤是两县不当问谓昆山以东之人不得

不代之浚也丹徒之河当委之毗陵毗陵之河当委之无锡挽

 输之道绝商贾之事废矣此岂为通论乎今岁太仓助工银八

 百两盖舌敝唇焦而后得之然实不当所费五分之一况欲缩

 之哉

徐公浦南通鸡鸣塘北通郭泽塘 黄姑塘西通吴塘东北经横

沥入刘家河 娄塘东通横沥西北入公塘出刘家河迤西为小

娄塘西通塩鐡塘 公塘东南通娄塘西北出刘家河

东南塘浦之大者凡三十吴淞江北西起横沥抵江北以练祁为限又自江东抵海岸

中槎浦南通虬江西北通和尚塘 下槎浦南通虬江北通走马

塘 虬江东南通吴淞江西通孙基港 𢈔店浦西南通虬江东

通桃树浦 走马塘西通横沥东南由江湾浦入吴淞江 马陆

塘西通横沥东通杨泾 公孙泾西通横沥东通杨泾 西杨泾

南至广福分水墩北通练祁塘 东杨泾一名荻泾东南通湄浦北通

练祁塘 沙浦东通吴淞江西通东杨泾 湄浦东通吴淞江西

通东杨泾 大场浦南通虬江北通葑村塘 彭越浦南通虬江

北通走马塘 桃树浦南通虬江北通走马塘 卢泾浦南通𢈔

店浦北通走马塘 赵浦南通虬江北通走马塘 鹅艬浦东通

吴淞江西通小场浦 黄泥塘东通吴淞江西通小场浦蕰藻浜

东通吴淞江西通茭泾 假浦东南通吴淞江西通茭泾江湾

一名商量湾南通吴淞江西通小场浦 浦缺南通吴淞江北通鹅

艬浦 钱家浜一名𡊮张浜西南通走马塘东通吴淞江 月浦西连

马路塘通练祁东经采淘港入海 采淘港西北通月浦东入大

海 马路塘西北连练祁塘东连月浦 界浜西入吴淞江东入

于海 张家浜西入吴淞江北为李家洪海口 戴家浜西入吴

淞江北为李家洪海口 史家浜西入吴淞江北为李家洪海口

东北塘浦之大者凡十一练祁塘之北起自横沥东抵海北以刘家河为限

䨇塘南通横沥北入刘家河 黄姑塘西通北横沥东通界泾北

入刘河 新泾南通练祁塘北经石家塘出刘家河 殷泾塘西

通北横沥东通界泾 华亭泾南通练祁塘东北经慈沟出刘家

河 蒲华塘南通练祁塘东北经慈沟出刘家河 界泾南通练

祁塘北合慈沟出刘家河 顾迳港西接黄白迳港通练祁东入

于海 川沙港南通顾迳港东北入海 黄姚港西通新泾东北

合五岳塘入于海 五岳塘西连黄白迳港东入于海

嘉定幅员不百里而塘浦陂池大者以数十计次者以数百计小

者以数千计复出多歧纵横纡直至不胜纪盖古者治农之官疆

理之宻䟽凿之勤犹可见也县额设簿一员专董水利然簿之于

民既未必疾痛相关而民之于簿亦未必指臂相使徇名兴役空

文报成即𨩐冰画脂无殊矣故自昔长吏之贤者莫不以水利为

大政额故有河夫银三百两曽不当三军之SKchar⿰米冓馀更无可转移

𫝑不得不取给民力顾小民胼胝以勤其事巨室拱手而享其成

故役者常有不乐为用之意尝熟计其便每岁必以十月预𤼵教

于四境令民各以应浚工役列上然后躬自巡行度缓急而举事

量繁简而鸠工衣食之源贫富贵贱所共也自非例得SKchar免者宜

仿他邑缙绅家贴役之意令出财佐之又必出舎河旁严立期会

分别勤惰即行法稍峻不得称苛盖令长身劳怨以虑其始而后

佐贰无𥝠事以掣其𫞐上夙戒而视其成而后小民争趋以致其

力大较居此𡈽者无一岁之安终无百岁之计𫝑使然也语曰恱

以使民民忘其劳是在长民者加之意耳

应武水利论 吾邑左浸东海柗江经其前刘河绕其后黄浦

自东南来合于柗江之尾昔人所指以为三江者皆由以入于海

柗江位二江之中载地既髙而江形又直建瓴东注自安亭港至

李家洪萦纡境内百有馀里塘浦左右股引足于清水而亦无壅

溢之患五季以前江乡号称乐𡈽自呉江石堤既筑清水之出于

湖口者日微不足以荡涤潮沙柗江屡浚屡堙议者咸思一大治

之广数里之江决壅岀之口塞傍分之窦旷然为数百年之规然

而物力不给众口难调近乎可言而不可行本朝䟽浚者五六公

虽广不逾十寻通不过数十年未足厌议者之志然是江流通一

日则民受一日之利他日复堙又当有任其责者随时量力以舒

目前之急未可谓非中䇿也耳目所及惟隆庆四年海忠介公寓

赈济于兴作至诚所感寮采敬应富室乐助役夫竞𭄿所费官金

不过五六万䟽上海南跄口至嘉定黄渡平陆六十馀里两月成

江清水奄至葑泥自去当时以为若有神𦔳非尽人力也万历七

年巡江莆田林公接䟽黄渡至昆山千墩三十馀里上流江南亦

加辟焉万历十五年因水灾用科臣言特设专官发帑银以开江

为首务而所任非人背公营𥝠𥘉至见江尚流通前人之所䟽凿

可攘为后功于是不酌群言不委州县不役乡夫独任𥝠人共图

欺罔托言以渐而深惟务筑𭐏曽不运𡈽每车戽微干稍削茭芦

即已放水迤𨓦而东起自安亭至宋家桥分为十假九假毕工岸

无积𡈽人以为笑谈末假去海不逺潮𫝑湍悍屡筑不成遂以顽

石压弊舟杂筑之费数千金㡬成而溃乃试其所制混江龙聊掩

众目而罢自知不厌众心颇留银还官虚告成功迁官以行而其

所沉木石留碍江心潮沙依之易为淀聚未及两载海公所䟽复

为平陆矣自昔开江未有若是役之无益而有害也即今万姓嗷

嗷复思䟽浚如望岁焉是湏庙堂主张六郡恊力非一邑之所能

必也邑治以四水聚为形𫝑东西练祁南北横沥形如十字交贯

城中境内塘浦以百计支港以千计东引大海南引柗江北引刘

河西仰湖泽四面潮汐咸㑹邑城自柗江既堙清水罕至舟楫SKchar

溉咸资潮水宋人引清障浊之法已不可施于今每岁所开塘浦

还为潮汐之所填淤三岁而浅四岁而堙五岁又湏重浚亦无一

劳永逸之术所可自尽者修浚均节其间焉耳酌塘浦之闲要参

以浅深及前浚之岁月分为五畨著之一籍依次修浚周而复始

无得逾越五岁不紊则不紊矣若乃近海之区潮沙倍积出入孔

道官舟重载所由或有不能待五年者所当别议然一邑不过三

四不足以此而并废经常之规也修浚之际择民有才干有行者

分假监䕶必使底面四傍深浅阔狭咸中程式庶岸不善崩可支

五六年以待重浚如此则民力不甚疲塘浦亦不加淤非遇飓风

小旱小涝不至全歉此亦杜牧所谓上䇿莫如自治其与开江固

并行而不悖也

田赋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之域厥𡈽泥涂嘉定承五湖之委居三江之间而三面诸

浦呼吸浊流朝潮夕汐日就淀淤于是言水利则苦浚治之费论

田功则忧灌溉之艰故称沙瘠之地其田不得与他州县比自唐

天宝之后江淮租庸已称繁重固有民力竭矣之叹今考宋世苏

州之税凡三十馀万石迨元乃増至八十馀万石则嘉定财赋之

数亦可仿佛见矣 国家工业实始东南而苏州最后服葢暴骸

酾血以抗王师者十馀年髙皇帝愤其民为张氏死守籍诸豪

家田入官稽其租籍以定税科于时田有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嘉

定重额至有七斗三升者民不能支后三年而苏州积逋三十馀

万石奏上 上恻然哀之屡下寛贷之诏洪武四年 诏免秋粮二百四十二万六千八

百石有奇六年八月奉 㫖今年三四月间苏州各县小民缺食曽教府县乡里接济想那小百姓好生生受原借粮米不湏还官

都免了七年奉 㫖体知苏州柗江嘉兴三府百姓好生缺食今岁夏税丝绵钱麦尽行蠲免至十三年 命减

其额自永乐北都挽输道远加耗滋多苏州积逋至七百九十万

石周文㐮公忱巡抚江南阅籍大駴召父老问故与知府况公锺

曲算奏减八十馀万民以小康重赋所始文㐮公精思民事于是创为

平米法官民田皆画一加耗𥘉年正米一石加耗米七斗计输将

逺近之费为支拨支拨之馀者存积县仓曰馀米次年馀米多正

米一石减加耗为六斗又次年馀米益多减加耗为五斗最后令

县各立仓贮馀米曰济农仓数年之间仓米大饶凡陂塘堰圩之

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不幸遭风涛亡失者得以

假借农时犁牛种食不能自给及水旱之灾辄用以赈诸条约甚

平米所始公见嘉定𡈽薄民贫而赋与旁邑等思所以恤之谓地产

绵花而民习为布奏令岀官布二十万匹匹当米一石缓至明年

乃带徴盖布入内帑中官掌之以备赏赉视少府水衡钱较缓公

寔用以寛瘠𡈽之民已而割地以置太仓分布一万五千匹正徳

之末抚臣为一时那移之计以一万匹分之宜兴以四万六千匹

分之昆山而当米一石之额一减而为八斗再减而为六斗文㐮

公之遗意鲜有存矣官布所始夫以苏州为财赋之薮奸民猾吏争窟

穴其间而官民田粮轻重相悬千百则易以上下其手嘉靖十五

年礼部尚书顾𪔂臣奏行清理是时巡抚欧阳铎谋于知府王仪

建均粮之法而知县李资坤悉力行之乃履亩丈量图方圆曲直

之形及四至图有圩圩有甲乙号于是诸弊毕出旧有虗存正米

一万八千九十石一斗六升一合二勺又有有粮无田有田无粮

并无徴田荡共一千七百七顷一十三亩五分一厘六毫计米二

万三千八百石一合二勺统计之积米四万一千八百九十石一

斗六升二合二勺俱挂额内无从处𥙷逓年于加耗内均包清查

后改正科粮田一千六十二顷四十五亩二分计米二万一千七

百一十七石五斗四升一合俱算入会计其馀无徴虚粮田六百

八十顷六十八亩三分一厘六毫计米二万一百七十二石六斗

二升一合二勺尚存案牍作正催徴抚按会题请豁得 㫖将两

京塩钞等从缓钱粮抵𥙷都察院移咨户部误写两字作南字数

不相当遂致𥨊(“爿”换为“丬”)格十七年行牵摊法总计㮣县实存肥瘠相等田

算派岁用正耗平米毎亩止该二斗八升以前项虗粮额不可缺

毎亩均包二升以三斗为则其科麦地碱薄田不与焉均粮本末𥘉王

公仪取户部岁坐钱粮之目编刻成书谓之赋役册使后有考焉

已而岁岁増甲减乙而所谓正米者其间加耗多寡输纳难易逺

近绝殊则有正米一石用加耗二石一斗六升者矣内官监白粳糯是也今止

该一石九斗六升有正米一石用加耗一石九斗者矣府部院糙粳是也今止该一石六斗

又有一石五斗四升者矣有八斗至二斗者矣有正米一石实用

平米一石或八斗七斗六斗三斗充作正米一石者矣嘉靖十九

年知府金公城言于两院近年部派之数比之旧额増者三项减

者三项所増正米三万三千四百二十八石有奇连耗实该平米

七万八千五百二石有奇所减正米三万四千三百九十石有奇

连耗实该平米四万七千八百九十二石有奇以正米计之减于

旧额九百六十六石有奇并耗米计之増于旧额三万六百一十

石有奇是减者其名也増者其实也况该部钱粮不过此数本府

派重则别府派轻乞为转咨户部一从原额后巡抚都御史周公

如斗讲求赋役之弊去其泰甚及蔡公国熙为守深求利病加恻

怛于民田赋渐平矣部派之差永乐中会通河成始罢海运苏州之粮

用民运至济宁以里河船逓送至 京师谓之转运农民不习河

淮之事多触风波䧟没且往复经岁失农时劳费于正粮数倍民

以为不堪用平江伯陈瑄议令民运至淮安瓜洲出耗脚搬剥芦

席楞板之费对船贴兊与军谓之兊运民犹以为不堪成化七年

用都御史滕昭议罢淮𤓰之运令官军于水次交兊而加过江之

耗所谓长运也自水利不修邑中种稲之田不能十一毎岁漕粮

十四万石皆籴之境外而他邑常贮糠秕浥润之米乘交兊方急

而粜之故米色常𢙣而军吏持之坐索𥝠耗无复限制万历𥘉议

天下漕船三月过淮以避伏秋之水惟时漕军临兊无米至于借

库借典借商一以苟且取办而奸人献变卖之䇿尤为祸首人视

去其田畴如释械繋不复论直是时㡬无以为县矣万历十一年

邑民以改折事上请是时邑人宗伯徐学谟为司农言民疾苦甚

悉户部下其议令以本县正兊米十万馀石毎石改折银七钱改

兊米六千四百馀石毎石改折银六钱是时尚虑输纳后时令抚

按三岁一报 制可行之十年上下咸便至二十一年始请著为

令报可于是皆有恋田里之心矣先是万历十六年兵备李公涞

以㑹计之数端绪混淆有司多不能致其精详于是集郡邑长参

伍讨论本之部文兼考故实法有相沿者必溯其本始事有不相

袭者必求其指归定为经赋册册成而本折起存之数徴纳倾解

之式章章具列吴中士民谨藏之为玉条金科经赋册所始是时各州

县熟田平米一石该折银四钱八分五厘六毫八忽五微六纎嘉

定以漕折之故奏免轻赍席木板过江修河等银一万七千二百

两有奇比之各县毎石应减省银四分有奇矣至二十三年知府

孙公成泰以毫忽纎微烦琐难于计算㮣以成数各属一例毎石

派银五钱则并前奏免之数亦在派内其有带徴另项练兵贴役

解扛徭里等银则以派剰之数通融抵𠑽故此不见损彼不见増

盖百姓岁受一万六千之赐而不知也岁出一万六千之赋而亦

不知也夫轻赍等银既奉 恩免则 圣明怜恤元元之意宜宣

布于下下有正供亦宜使人知之窃意正其名可矣县有积荒之

田为粮九千五百石有奇垂十馀年屡募开垦民莫之应至欲以

吴淞军为屯田亦不能行万历十二三年令朱公廷益议招徕远

人告佃而起科之限则土民以伍年客民以十年于是草莱之中

耒耜交集然民当不科之时相与媮衣食其间一旦定税额则又

鸟兽散迄无成功夫民莫不贪殖生产亦莫不畏避征敛但人情

渐习之则驯顿加之则骇二十七年韩侯参酌其宜令一县弃田

田主愿垦者听不愿而诸人告佃者即以为业不听争三年之后

不分土客先起半科至五年十年限满各照轻重则全徴而沟洫

湮没者皆治之令有所SKchar泄于是江南北之民争集昔所谓不科

之田大抵尽辟矣𥘉荒粮既不得没其额则系之熟粮之上曰带

荒米乆而错乱名实不相附是岁县中清理圩号分别荒熟田与

粮各有所归𥘉得复熟米二千八百馀石乃于三斗田亩减二合

于二斗八升五合一勺二抄田亩减八合一勺二抄盖是时㑹计

以宗人府米折抵免荒粮故不用以𥙷无徴之额而用以减㮣县

之粮至二十八年宗人府米折并入考成而会计亦编入熟粮内

矣三十二年又查陞复熟米四千五百馀石前后凡八千三百馀

石盖合不科荒田与涂荡新垦者也夫荒米𩔗不派本色皆入折

色中为停徴而以通县熟米覆盖之既熟之后虽于验泒之数无

所减而于徴𭣣之数少有所寛矣复熟条编之法行则岁中出入

无虑数十万而宿猾不得有所支吾盖岁贡之目有京库有里甲

有均徭有兵饷旧以粮长主办京库而有掌𭣣者谓之折白𭣣头

则有税粮县总⿰纟⿱丿恩 -- 总计之以里长主办里甲均徭而又有掌𭣣者谓

之均徭𭣣头则又有均徭县总⿰纟⿱丿恩 -- 总计之又有练兵书手总练兵之

饷岀于民者一也而其名多端则多置册籍可以藏慝可以长姧

譬以千金尽置之一堂而综其出入之数虽有𭶑者莫敢染指焉

分置之三室而使三人主之又教以挹彼注兹往来假借必有窃

金者矣条编之法其数既定则为循环簿二一𭣣之官一付之吏

互相对验一日之内细𭣣若干总𭣣若干不待明者而知其异同

也一岁之内𭣣数若干放数若干亦不待明者而知其存积也大

府㑹计之下常苦后时而县中起徴常在十月之𥘉约计平米一

石先徴银三钱三分若四分谓之冬季银明年正月徴北运米二

月徴军储米三四月徴折色谓之春季银盖徴折色则停本色徴

本色则停折色农事兴则㮣停徴而以官布等为九月之赋盖视

其缓急而先后之乃民间颇言韩侯知闾阎疾痛若家视而户听

之独以官布入条编万一后来者因是而取盈焉奈吾民何解之

者曰尔能使官布不入条编也亦能使不入㑹计乎苟哀斯人虽

在会计之内亦可缓也倘无其心虽在条编之外亦可徴也乃别

置簿书更为期会弊所由生矣条编粮长𥘉定之时每扇以皂隶

一人押之谓之押班毎十扇复以皂隶一人⿰纟⿱丿恩 -- 总押之谓之⿰纟⿱丿恩 -- 总牌此

二者卒岁之计常取之粮长良民输纳如期固不待追呼顽民负

国课虽日押之何益盖有临限无分毫纳官而不能不以银钱酒

肉劳苦皂隶又夏取酱麦冬取絮花皆乘舟沿户而索之自二十

七年革不复用唯本扇首名率诸粮长以赴期会而毎扇置火票

二三张纳如限数者径归顽户多欠者粮长填所欠数于票即付

长赋者令送置其家纳如数乃得销票犹不完者始繋治之粮长

有毕事而不识胥徒之面人户有毕岁而不见比较之法者盖法

简民安而𥝠费㡬绝矣比较夫苏州当宋时固已称重赋之地今

嘉定蕞尔之地而其赋逺过当时一郡之数加以兵㓙重以暴政

而民犹得父子相保者则漕折之功哉今五六年来田野益辟垣

屋益广则去繁苛之条立平易之法而徴徭不⿰扌⿳丆⺝⿱冖友-- 扰之效居多也民

生其间谨身节用勤脩稼穑之业亦可以称太平之民矣

通邑之区为都凡二十有四而在十六七九者最称硗实不任重

赋前者征税缓为停三而新故递淹上缓之下逾逋之至欲著为

令甲并一切蠲其里役彼独匪民也哉众口之沸所由来矣余视

事六载覃思博议调剂均输与之更始然犹岁苦负额敲朴日闻

岂其中奸氓借口寡入阳捍法而阴自封侈者不尽无哉然余尝

访故老谓彼中田最上者值不登一两而他都或倍之此亦足以

徴地利也

徭役

唐定租庸调之制谓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丁则有庸然天

下男子年十八以上给田百亩则庸调所出未尝不取之于田而

宋世遂谓排年任役率田供费故免𭛠之法亩税一钱则赋𭛠之

同出于田乆矣独其名异耳 髙皇帝起于𤱶亩留心民事洪武

三年 诏户部籍天下户口谓之户帖岁祀南郊陈之坛下用荐

于天𥙊毕而藏之十四年 诏天下十年一编黄册以一百一十

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岁役里长一人摄

一里之事十年而周终而复始故曰排年册成贮之后湖御史一

人给事中二人督监生简校之盖其重也于是户有四等曰军曰

民曰匠曰灶役有三等以户计曰里甲朝会燕享养贤育孤诸典

礼之费岀焉以丁计曰均徭自辇毂下以至郡县有司百执事之

费出焉非时徭曰杂泛其事轻重繁简逺近不啻十百役无常岁

县自为差次焉均徭之别有二曰银差入银于官官为募召以𠑽

役者也曰力差身亲𠑽𭛠不得顾代者也𥘉嘉定之为役有四曰

粮长曰塘长曰里长曰老人粮塘老人皆杂泛唯里长为正役而沿革损益之变

以时移益以下言粮长盖 髙皇帝念赋税关国重计凡民既富方榖

乃以殷实户充粮长督其乡租税多者万石少者乃数千石部输

入京往往得 召见一语称 㫖辄复拜官当时父兄之训其子

弟以能充粮长者为贤而不慕科第之荣盖有累世相承不易者

官之百役以身任之而不以及其细户细户得以父子相保男乐

耕耘女勤织纺老死不见县门故民淳事简中家尝有数年之畜

其间为侵渔者或有也盖大诰言嘉定粮长金仲芳巧取于民

凡十八条卒伏重诛而终不以一𤯝易大政永乐以后渐用岁更

宣徳𥘉户部言粮长岁更顽民玩之故多负租请如旧便至嘉靖

中为抑强扶弱之法粮长不独任大家以中户轮充𥘉轮𠑽者如

得羙官已而纳粟于仓𭠘银于柜老人㮣斛法令一新粮长大抵

破家则轮充又为朋充朋充有三四人或五六或八九而民间以

粮为大害奸民报役者因以为利盖粮长既不论丁粮而论家资

家赀髙下非有慿也故毎岁夏秋之间十金之家无宁居者如役

应在甲则报者先喝乙次及丙及丁各得贿满意而后以甲闻

万历十一年县令朱公廷益以里长排年充役自一六而二七而

三八而四九而五十十岁再更亦会漕折事行而粮长之祸㡬熄

然排年之田有千亩而上者有十亩而下者无田而役弱者不能

支狡者更渔猎以为利二十九年当大造今韩侯浚谓均田则可

以均役一县之田势不可得均而就所在一扇之中计田若干应

编排年若干一以田为凖于是贫者得以息肩一县之赋有军运

有民运军运既罢而民运有南粮有北粮有官布郡守蔡公国熙

以为民去田亩捐室家而溯江逾河犯风涛之险一不戒则覆家

殒身故给车船盘用之直常浮于所费幸而波涛不惊樯楫完好

输纳之外尚有馀资于是民间常请托求之而赀不中差者往往

亦冒入其中上之人恶其争趋之也岁岁稍加裁抑而南运道近

尚可枝梧北运往返万里外会有榷税之 诏由江淮而北逹于

京师中使多置无赖以为爪牙如贪狼馁虎无虑数十处转输

上供之米比于杂货所榷等于商人抵湾之日又不得以时入仓

北地早寒一夕冻合赁屋贮米湏明年冰解乃入故役之繁重莫

过北运官布𩔗入内库中官主𭣣之以入贿之多寡为羙恶拣换

刁蹬常经数岁不得毕事至有死者万历二十八年始议官解而

典史杜仕浩坐布不中额系狱夫官非能自买也必托之胥徒胥

徒必托之牙行辗转之间其费已甚当解京时无复赢馀之财以

佐驳换之用遂至窘辱然始为民病继卒为官病病民官为之恤

病官而谁与恤哉旧编北运十六人韩侯浚闵其繁苦乃议编三

十人愿役者与不愿役而愿贴银者聴令有以相佐且谓籴米于

冬其价平㫪米于冬其粒圆徐而顾船可得坚致徐而召夫可得

善良于是以岁暮先给夫船水脚之直而本名冬银聴以买米盖

入春而挽输所湏皆办但漕河故事军运一船不过淮则民船不

得行故有𫇢舟淮阴经数十日而漕军方徘⿰彳回 -- 徊𤓰仪间市竹木杂

物民之无告岂一事哉县故不产米𫝑必买之他境入而复岀费

已不赀故往苦盘验之累夫克是役者必得有力之家则人自为

计无俟讥察矣如营充之弊未绝上即多方稽之彼亦多方应

无益也今数年来择人而役聴其便宜事无不集奈何纵吏胥追

呼以滋⿰扌⿳丆⺝⿱冖友-- 扰哉又以役者必多田之家多田则有𠑽四五甲至十甲

者矣自五甲而上无岁不役故更重役者则明年若又明年率以

轻役休息之或挂名官布官布既以官解实为空役也三十二年

巡抚曹公时聘以北运诸粮长依冰负雪自冬徂春良苦毎船加

守冻银五十两以恤之盖其疾痛闻于上皆思噢休之矣议者谓

北运米亩不过升合耳稍髙其价亩不过厘毫耳百亩之家岁出

一钱不足为患而使一县行役者无破家之忧不亦善乎练兵批

头者既主吴淞犒师之事又令置买汛米以给将士出洋之饷盘

剥交兊固不胜⿰扌⿳丆⺝⿱冖友-- 扰而所给米价复不凖时直故抑损之于是有籴

米千石而赔貱不啻百石者矣夫公家省百石曾不足为有无庶

民之家横出百石能无惫乎窃谓 国家不得已而役民耳岂故

令出𥝠财以佐之哉以下言塘长国𥘉无塘长之名其后始置而县之

诸浦常为潮沙淤没故塘长劳勚比之旁邑独甚往者戽水责之

里长筑𭐏责之老人而豪有力之家𩔗不赴工今起夫之数一凖

于田而于该甲排年中以丁粮多者一二人𠑽塘长督一扇之排

年而排年各率一甲之夫盖任事者多则功易集为夫者少则顽

者无由䂓避故非例得SKchar免者莫不趋事矣以下言里长嘉靖十六年

郡守王公仪曽为县令深悉民所苦通计一县里甲备用之数为

银一千一百七十二两均徭以银差者为银四千二百五十五两

有奇以力差者为银五千一百六十八两有奇乃计丁而编之丁

出一分计田而编之亩岀七厘七毫计滩池𡍼荡而编之亩出四

厘凡得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一两有奇适当前数载之于书曰赋

役册十九年县令马公麟以田亩所编为重而县有科麦地六百

一十二顷有奇均粮之法所不及也于一县之田独为轻则乃亩

加一斗六升八合九勺五抄凡得银五千一百七十七两有奇以

四分之一抵十六十七都荒田无徴之额以四分之三入之里甲

均徭视昔所编者少减矣但丁田银既输于官而库子斗给解户

禁子之𩔗最为民祸者终不可得募复于该年摘拨而给其直当

时以为阳革阴用岁岁均徭也三十六年县令杨公旦请复十年

一审之旧而王公仪所为精思逺虑以立宜民之法㡬至𥨊废而

不行后巡抚海忠介公瑞求民所苦郡守蔡公国熙悉闾阎之𨼆

乃以吏守仓库吏守仓则罢斗给守库则罢库子而解户所应输者上之府府遣

官𩔗输之京师所编丁田银大略同赋役册百年之弊一旦湔洗

无馀诚大快也然折银解府库犹岁用粮长二十四人领解赔貱

不訾二十七年韩侯浚始用官若吏而以销银匠随之夫人相习

则不能相欺一岁中司库之吏与银匠接事者无虑十数是以如

式而止势不得横索盖与乡民岁更而暂至者不同也里长排年

之法一县共之而在城九啚四门催粮之外例不与诸役凡上司

行部若县衙所湏帷帐𬒳褥几案坐卧之具及饮食器于是取之

凡有所需非有常数盖仿佛库子之馀也二十八年韩侯浚议官

自置供张诸物一不以及民㑹为监司裁损故诸用物未得尽备

而春秋享祀乡饮习仪及守诸公署𫝑不得不役人乃计召募之

费通城内外供之岁岀银四十六两八钱而事办以下言老人 国 𥘉

里编老人一人得𠫵议民间利害及政事得失上谓之方巾御

史后乡都有婚𡛸田土之讼辄用平其曲直最后则供交际之事

督兴作之役及料理诸琐屑而已当时颇以殷实户充之往往为

吏胥求索有破家者万历十三年朱公廷益议不复置县有兴革

之役则用居民以大姓有行义者充之事毕而罢凡诸给使代以

义民义民者多市人也习见官府之事盖国家令有祗应巡拦

不得用殷实户但用市人乃知虑深逺矣所谓排门夫者一城之

中比屋而编之者也昼供营缮夜充巡守𩔗不及大族富人而贩

夫佣客一月之内强半不得宁居今议通编邑屋间架士大夫以

SKchar免馀令出银有差用以和顾作使谓之火夫大家输钱未足

为病贫者受直适足以糊其口矣夫里甲均徭同出于丁田是二

者合而为一也仓库解户祸不及民馀凡繁简轻重之事皆为顾

役是银差力差合而为一也粮塘之长排年轮充是正役杂役合

而为一也一者一出于丁田也然农人不苦其加赋而乐其宁一

之效及承直奔走之事悉不以烦民而阛阓晏然得安枕矣由是

𮗚之其事弥寡其民弥安自然之𫝑也此盖 国家灵长之运而

前后贤公卿大夫所以更制易令以安集吾民者百世赖之胡可

忘哉夫 祖宗之制沿革多矣乃法不足以惩㓙慝而足以祸善

良于上无涓埃之益于下有丘山之损者解军是也 国𥘉欲实

邉伍凡遣戍者该里为办装后欲均其劳费则通一县而轮解之

夫犯法至遣戍者多勇悍险贼人也里排必平民也无异羊将狼

矣审解之日军必先索资财以为𥝠费轩然谓足以制解者生死

之命而解者亦惴惴然自以为生死由之其费常逾数百金幸及

到卫指挥以下或利军刀笔延为上賔而反诃诘解军者甚者䝉

扭械若犯重法囊中不留一钱或假贷奉之乃幸无事军已入贿

以差为名归家安坐而解者尚守批文动延岁月是作奸犯科者

军也流离荡析者解军者也嘉定之法屡变而益善独此为民祸

是在恺悌君子哀而为之所耳

塩课 清浦场 国𥘉额设排催七十三名灶户五千七百馀丁

草荡贰万六千馀亩岁办课银一千一百七十七两三钱一分二

厘水乡荡银七十七两四钱七分五厘岁督樵采煎办与沿海三

十六场一例照引给商嘉靖以后海潮内侵墩荡⿰土册 -- 𡊢洗水不成塩

商引遂绝而岁办银课如前加以三十二三等年兵燹死徙灶丁

亡者过半𨺚万以来排催岁受赔累无不破家后奉以涨𥙷⿰土册 -- 𡊢

例告将本荡对港崇明排草沙荡拨𥙷是时本县髙侯荐崇明何

侯懋官奉醝使者檄行㑹勘具悉灶户疾苦议将崇明备用羡馀

新涨沙涂二项共银八百七十七两三钱拨𥙷本场额课而水乡

银亦即于各灶SKchar免丁田内编徴隶县司徴解而本场止岁办课

银三百两而已

 韩𮟏之曰往者濵海之民多煮塩以为利今海味淡而利悉归

于崇明乃灶户犹岁输塩课青浦犹虚设场官民与国交病焉

且民灶错处灶户率嚚讼而塩司多冗杂动相讦构驱良民而

 阱之即令长无从致诘谭者谓宜汰其官⿰纟⿱丿恩 -- 总其课隶县簿主之

 𩔗解运司古称省事莫若省官利民亦以利国俟𮗚风者采而

 行焉

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爵永折漕粮碑记 杨州之薮泽曰具区三吴之水所潴也

而嘉定为之门户吴淞南𬓛娄江北带皆在数十里之内故淫

汎溢之祸常为诸县最然而其民曽不得SKchar溉之利米榖之入尚

不足以自饱而岁岀十四万石以漕京师非取之他县不能办也

盖他县之水皆江湖之清波而嘉定独潮汐之所岀入浊泥浮沙

日有积焉余尝考其地志塘浦之在界中者凡三千馀昔人以治

水为大政故二百年常通流不废正嘉之际其遗烈犹有存者至

于令湮没者十八九其存者如永带而已是以其民独托命于木

绵木绵之性喜与水田相代而嘉定之植数十年不能易也宁复

有善𭣣乎况海波之漂荡飓风之摇撼累十年无一二免者岂其

民之乐之哉地势固然也加以米不𡈽岀常不能豫具以待事运

船之至城下舳舻相次如鱼鳞而仓𢈔尚无稊粒于是四方糠秕

⿰氵閠 -- 润之米一入其境价必翔踊而军士动以米恶为辞所以摧抑

之百端盖有以二石当一石者而民之困极矣军士喜于所得之

过当辄以其赢馀为嬉游饮博之用而春夏郁蒸之时米败腐如

炲煤飏晒簸筛之日有至折阅不支者要亦非军士之利也庆

之际四境荒芜之田无虑数万亩老稚提携而去者项背相望议

者以为数年之后殆不可以为县岁癸未民瞿仁等具状大司农

请易漕粮以银庶㡬遗民尚可自存行巡抚郭公思极巡按邢公

侗㑹言于 上下大司农议覆为便自万历十二年始徴银第岁

岁奏闻后二年乃令三岁一请行之十年而荒茅乱菼垦有新田

颓垣废井创有新庐顾民犹盻盻焉惧一旦恐 恩命之中辍也

当奏请之岁辄动色相恐县令王君福徴知闾阎之𨼆以为民不

安其𡈽不可以为理乃集其𦒿老而谋所以与民永乆之计于是

民徐行等相率伏 阙上书言䝉 恩改折漕粮以来已十馀年

有利于民无病于 国明甚惟愚民慑于交兊之害而过疑 上

恩之不可恃也多懐去就无恋恋𤱶亩之心惟 上裁哀章下大

司农大司农与巡抚赵公可懐巡按鹿公乆徴𠫵议之报如行等

言是有 㫖著为令而嘉定之民所以⿰⿱亚⿰口亅欠 -- 𰙔舞之可知也余惟 国

家转输东南四百万之粟以给京师历江淮河卫之险惊风骇波

朝不谋夕文武之臣奔走其事而军士䝉犯霜露经历寒暑计十

万石之费盖不訾矣然京卫之士曾不待米而饱太仓之粟朝受

而夕粜之意在得银钱耳其价亦不能太过产米之地也夫水田

之利卒未可就而黍稷菽麦皆京师之人饔飧旦夕之常食也诚

于丰岁増价籴百万以佐东南之漕使北方之民亦无伤农之病

于京畿榖贱之时岀以与米兼支而愿受银钱者凖改折价以给

焉其𫝑必争欲得之夫为 国计者独使太仓之畜不虗而已何

必转吴越之米于燕市乎即无论嘉定居漕粮四十分之一不足

以为重轻盖改折实利于民亦利于 国也王君求余文以纪其

事宜 上恩也且使后之人有考焉嘉定岁运漕粮一十万六千

四百九十石有奇正兊一石加耗四斗故毎石折银七钱改兊一

石加耗三斗二升今议裁一斗二升故每石折银六钱凡折银七

万三千九百两有奇其轻赍芦席木板之费皆免与改兊所裁之

米共为银一万六千一百七十两有奇於乎上恩大矣贤有司

之泽亦逺矣

兵防考

 嘉定在江海之间天下有事非必争之地往者江淮以南闽粤

 以北暴骨蔽野而兵燹之祸不及焉然东晋时刘徴以浮海入

 娄孙恩出没海上𡊮嵩筑沪渎垒宋南渡都临安完颜亮欲从

 海道窥两浙则嘉定遂为重地及李全作乱亦虞其豕突吴淞

 盖中原波荡则不为用武之地海寇慿凌辄为祸先故宋元之

 末终不𬒳兵唯张氏之败上海人钱鹤皋欲以螳螂之斧一当

 太阿诱诳邑子弟盖有死于外者及 王师入城市不易肆老

 㓜𠋣门而𮗚之是后濒海奸民弄兵萑苇然皆鰕鮧之丑倏而

 糜烂矣迨倭夷内哄祸首发于嘉定数年之内肝脑𡍼锋刅脂

 髓充供亿闾阎萧然累世休养生息之泽尽矣夫金城汤池熊

 虎守之无食不可以乆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

 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㸑负米而

 入者项背相望也倘令金鼓一震矢石交加城门十日不启饥

 人号呼得不自乱乎𬒳倭之处城䧟者数矣大抵攻破者少袭

 破者多贼常执乡民而使之侦伺倘质其父母妻子阴令入城

 何事不可为夫驱市人于矢石之间欲勒以兵法未易也虽人

 情莫不顾其室家而授兵登陴之人多贩夫佣客未必有儋石

 之储妻子之恋非结之以恩齐之以法未可卒用而士大夫之

 家亦必时时相与劳苦不惜爱子介弟参于行伍之间夫如是

 可以使百姓喜勇而效力此城守者不可不知也贼一船之中

 骁徤者不过二三人然我主彼客而不可得困者多乡导也我

 众彼寡而不可得围者善分袭也因粮于我而不可得饥者吴

 地不得清野也临阵之际狙狡百端虽十人出𢧐必分三四人

 为奇兵离合前后使人不知所备我众整而不可乱或以所虏

 金银诸物投之𢧐士不悟自相躏践因乘其乱而败之此野𢧐

 者不可不知也方事之殷徴兵四方东兰南丹永顺保靖诸蛮

夷兵至者无虑数万人而嘉定民兵常在其间邑民𫿞氏兄弟

 五人各有胆勇每𢧐为先登其后数犯法皆诛死故功名不立

 后言兵者辄言太仓嘉定崇明之沙兵是知嘉定不患无兵而

 在蓄养兵之财不患无财而在行富民之政然岂有司之事哉

戎镇 洪武之世号为天地重辟徳𬒳六合武畅百蛮四夷君长

稽颡恐后而倭奴蕞尔之丑数踯躅于波涛间东南并海州县时

𬒳其毒信国公和已老 上强起之令视沿海形𫝑凡筑五十九

城复遣魏国公辉祖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呉髙江夏侯周徳兴治

兵海上遣都督商皓杨文刘徳出𢧐此皆元勲宿将国之虎臣谋

之数年不尧底定又遣南雄侯赵庸招抚渔丁蛋户贩塩之徒为

水军至数万人盖倭奴天性狡猾以剽劫为俗而溟海万里因风

力乘潮候倏忽不可踪迹所谓来如风雨去如绝弦犹不足以喻

之故武备既设时复跳梁譬之勇者驱虎豹戮鲸鲵而不能禁蚊

虻之𠾱噬无足怪者吴淞外控竹箔内捍苏柗非独为嘉定蔽也

迺者江南置镇始于嘉靖八年若十九年江海有警尝设总兵官

驻常熟之福山寻移镇江已复往来仪真𤓰歩事平而罢壬子之

变祸始呉淞明年遂入其城盖兵木甲朽非一朝夕之故也是时

南京给事中项泾请设副总兵于金山 制可而邳州汤克寛实

领恊守之任及处州卢镗来代犹居县城后乃移驻吴淞至叙南

刘𩔰再来临镇始改恊守曰镇守益尊重矣兵兴之𥘉汤卢最称

善将是后俞大猷刘𩔰戚継光郭成并著威名唯戚公未尝作镇

则所谓水陆要冲南可以援金山之急北可以扼长江之险故常

以熊罴之士守之三十二年𣸸设金山𠫵将分守苏柗増置把总

四员以守南汇吴淞刘河京口三十八年始命总兵官专驻吴淞

居中调度明年 敕凡内也守备卫所俱隶之又改置南洋游兵

都司北洋游兵都司又设柘林川沙把总盖国家重根本之地

故师中之命不啻三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矣夫浙东之定海浙西之乍浦直隶之吴

淞若人家有东西户耳一方失守其祸共之议者莫不言御倭于

海谓之上䇿竹箔沙者吴淞之屏蔽也其外为羊山为陈钱皆倭

奴之所从入而南自浙江之界北至于大江沿海砂碛多可登岸

邀之𥘉至谓之中䇿往者 国家惩忘𢧐之害不爱养士之费故

吴淞水陆兵精为天下最垣墉既固堂室自安固其宜也自是以

来当事者不欲以繁徭重役之民厚奉韬戈槖矢之士故艅艎之

数介胄之夫时有增汰矣夫义乌陆兵之精者也江淮间塩徒渔

户水兵之精者也南北皆在千里内一旦有事置十万金于军门

则壮士万人可以立致顾此费安从出哉

城池 吴淞所城在县治东四十里周一千一百六十歩𥘉去海

三里而近潮汐侵啮东北渐倾嘉靖十九年兵备副使王仪议移

于旧城西南一里三十一年岛夷犯境巡按御史尚维持以土城

难守檄知县杨旦改甃以甓周七百九十丈 宝山所城在县东

南清浦镇旧名清浦旱寨嘉靖三十六年更名恊守吴淞中千户

万历五年増筑新城周二里九分更名宝山千户所

镇臣 镇守南直隶江南地方副总兵官署都指挥佥事一员

陆营中军把⿰纟⿱丿恩 -- 总以都指挥体綂行事署指挥佥事一员万历九年设

水营中军把总以都指挥体綂行事署指挥佥事一员嘉靖三十六年设

 游兵营把总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署指挥佥事一员万历三年设

用兵之道不识逺近之势者不可以制敌不识众寡之用者不可

以决胜 国𥘉殪方于越殱张于吴其馀孽多亡匿海外说倭奴

以为冦之利当其时窃发东南者多不过数百人乌合兽散视所

不备者则得志焉故置守吴淞复分戍青浦即今宝山所譬之备穿窬

者间旷之处多为籓篱而已嘉靖中贼之来者舳舻连云锋刅耀

日万室之邑三军之众往往婴城自守乃欲以数百人逆其至邀

其归不亦难乎盖吴淞之溃前事之明鉴也自置镇以来屹然遂

为三吴之锁钥矣乃宝山孤悬江海之间守则难固援则难逹万

一蹉跌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语有之五指之更弹不如𡚒掌

之一抶故兵志曰无所不分则无所不寡今智计之士谓宜并于

吴淞盖分则俱弱合则并强自然之𫝑也且 文皇帝遣使异国

乃筑宝山以识出入之道非所以防盗也后贼欲寇苏州辄望此

山而泊当时半沦于海居人以为天幸夫祖宗之法不得不变

者多矣乃者利害之形昭昭可睹胡不熟计哉

𢧐舰福船最太可容百人底尖上阔昂首耸尾其行全𠋣风力

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相直辄冲压沉之然回翔不便不能

逼岸而泊湏藉哨船接渡草撇即福船之小者 苍船隘于福

船而阔于沙船首尾相等帆橹兼用顺风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帆风息荡橹轻便易

使曲港浅沙此为利器可接济福船之所不及唬船一名八浆

头尾俱尖而吃水甚浅浆橹交发其行如飞可供哨探之用风潮

顺逆皆可使也 网梭船形如织梭竹樯布帆容仅三四人中藏

鸟铳蚁集鸟散颇便攻撃里港窄河尤所利也 沙船能使斗风

行浅水以其底平也沙民驾之

兵器 藤簰取其轻捷可代甲胄之用覱如壁闪如电施之田塍

泥雨中尤便 标枪稠木细竹皆可为之前重后轻前粗后细非

两船相逼不可轻𤼵 长枪本粗末细刅重不逾两 𥱉筅用毛

竹长而多筜者末锐包鐡如小枪傍留长刺火熨油SKchar一直一钩

傅以毒薬中者立毙按兵器不胜其多而海上长技四者为最

火器 佛𭅺机国名也正徳中国人来贡携有此铳因以为式铸

发诸𫟪毎座重可二百斤用提铳三个毎个重三十斤铅子一个

约重十两用以守营门破关隘櫎之曰𤼵矿约之曰铅锡 --(右上‘日’字下一横长出,类似‘旦’字的‘日’与‘一’相连)铳则中

国所仿而为之也 鸟铳自西畨来以铜铁为管木槖承之中贮

铅弹所撃洞穿 百子铳状如鸟铳而干短口寛中容百弹薬然

齐𤼵漫空分中逺出四五里 木桶火薬用桶盛火薬倾入贼舟

因风纵火之器 喷筒截竹为之贮薬推𦂳发髙十馀丈逺三四

十歩粘帆辄焚不可备御 火䋲毎䋲用二人扯之为守城第一

器 六合炮𫝑极威猛所中无不糜烂然制造稍不如法即易裂

按火器极多而舟师所利数种称最贼所恃止鸟铳䨇刀弓矢䨇刀隔舟无所施技鸟铳每舟止三四门耳而风涛播荡取凖极难

弓矢与中国不同矢头重而尾轻弓身长而𤼵缓易于趋避中国无论兵械而火器之制多不可纪以百攻一取胜何难哉

汛期 海洋要害莫过陈钱倭舟来率以此为停汲之所觇伺风

𠉀以决所向如东北风利则向大衢西行过乌沙门以犯浙江东南风利则向竹箔稗艸以犯苏柗过此则

羊山矣羊山去镇城犹数千里为竹箔外藩春时渔舟鳞集无虑

万艘贼艇杂入其中辄恣摽掠乘东南利风径径日可逹竹箔竹

箔在崇明南徼与髙家嘴相对贼所必由从此西向则吴淞首祸

北向则刘河受敌于此置重兵焉扼之使不得度而江南可髙枕

矣至于宝山尢𭣣泊标识异时 文皇帝以海运茫无涯涘筑此

示凖而贼遂望为指归守此可以绝其登陆凡备御哨侦分布宜

𫿞岁以二月下旬调遣游兵水营诸军岀守羊山陈钱蒲嶴苏窦

马迹竹箔稗草李家洪马沙墩等处而把总亲率中军往来督察

逺至落华花脑外洋而陆兵专守宝山川沙馀听随宜䇿应至五

月终旬而罢秋防止于内地巡缉塩盗此汛期之大略也

知县杨旦条陈五事 其三重水𢧐 今日之慎守藩篱者惟有

水𢧐一节耳今吴淞江刘家河福山港青村南汇等处皆有福船

苍船沙船以为哨守分布非不宻也但海洋空阔不守要害则贼

来不能知贼去不能追纵使能追亦已晚矣且贼船之来乘风渡

海𫝑难联络飘荡既乆筋力困怠故必于陈钱山丁兴马迹寺山

㑹集调理数日方始入冦为今之计如大様福船各港共得㡬十

𨾏此船惟利于深水大洋则为之修其贡具坚其篷䌫预给两月

口粮得熟惯忠勇将官一二员率领各船直至陈钱马迹洋山等

处择其避风粤港停泊窥伺以小巡船十𨾏四面哨探遇贼流来

则撃之此第一层籓篱也但此计虽善而劳险难行人多阻之咸

谓海岛中不可泊船是以计虽善而终不行也其次様苍船各港

共得㡬百𨾏此船极利于乘风巡哨则为之分为三班每日一班

岀哨直出髙家嘴外如一班三十𨾏遇贼来时则以二十九𨾏与

贼对敌其一𨾏飞回本港通报尽发各船出应此第二层藩篱也

其小様沙船惟利于沿涯浅水则亦分与信地延袤往来巡哨遇

贼来时有福船所不尽剿苍船所不尽御者则沙船共撃之不使

登岸此第三层藩篱也沙船又不能御贼有登岸者始以旱兵剿

之此第四层藩篱也如此贼来虽多恐得登岸者少矣 其四据

险要夫浙江与直隶地不同而备御之法亦宜有异卑职生于

浙东之濒海官于直隶之濒海其间形𫝑险阻皆目睹其详而非

按图遥度者也浙东自温台延袤至宁绍一带皆有海塘田南海

低内河与外海不相通塘外有沙涂少者十馀里多者二三十里

略无港汊可以湾泊贼船若至百姓望见皆𭣣其赀货挈其妻孥

豫先走避贼至烂𡍼二三十里力已怠倦及至民家掳无所得船

泊海滩潮退则阁浅遇风则打碎是以浙东之倭患略少者非兵

之强备之善职此故耳若浙西与直隶自乍浦青村南汇以至上

海嘉定太仓常熟江阴靖江延袤一带内河与外海相通一里之

内有港三四皆可以停舟避风塘外无沙涂贼船倏忽直抵海岸

民不及知知不及避掳有所得则因粮于我结为巢穴官兵攻之

则彼据其险我失其利及其深入则结伙数千𫝑莫能御是以蔓

延而不可遏也故浙东防御之法止于定海普陀沥海三江等处

各得数十兵船以守之即可以无事矣若直隶沿海一带乘今贼

退之时急宜设备如吴淞江刘家等港极大者已有兵船抵御其

馀港汊如柘林七八团青水洼等处皆湏设法堵塞或碇桩于港

口投以连根大木或泊舟于洼内使我先㩀其险其海岸上每三

十里内择要害之地屯兵一枝各县各率其人民各守其封域其

𫝑大不能支者军门发兵剿之必湏𥘉登海岸乘其饥倦𫝑易为

图若既登岸后即难为力矣此㩀险要者诚今日之急务也

风俗 苏州当江淮岭海楚蜀之走集其人浮游逐末奇技淫

之所出也嘉定濒海而处四方賔客商贾之所不至民生鲜见外

事犹有淳朴之风焉其士以读书谈道通古今为贤不独为应

之文而已缙绅之徒与布衣齿大家婚嫁耻于论财朋友死而贫

者为之经纪其䘮抚其遗孤为农者力于稼穑不习商贾之事谓

租税先入官者为良民子弟不修其业而六博饮酒者众皆贱之

妇女勤纺织早作夜休一月常得四十五日焉名家望族女子不

宴会不游行街巷此皆流风善俗之可纪者也若夫冨室召客颇

以饮馔相髙水陆之珍常至方丈至于中人亦慕效之一㑹之费

常耗数月之食䘮葬之家置酒留客若有嘉容䘮车之前彩亭绣

帷炫耀道途𦕅夸市童不顾雅道数十年前后軰见前軰必𫿞重

之有行义者奉以为楷模迩者渐成侮老之习即不得不貌敬者

背复姗笑之浮薄群处议论风生多不依于名教而意未必然或

假非义之义阳作标榜大家僮仆多至万指平居乘气为横乡闾

及主家衰落则掉臂不顾至于中人之家抚养有恩或至长子育

孙而一旦叛去恣意殴詈甚且操戈入室焉又有倾险狡悍之甚

者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窟欲中害

人者阴行赂贿置怨家其中罗织罪状暗投䧟阱及对簿上之人

虽心知其𡨚终不得释其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扬然谓执一县生死之柄上至长

吏犹或阴持短长伺间肆螫名曰访行市井恶少恃勇力辩口什

伍为群欲侵暴人者辄阴赂之令于怨家所在阳相触忤因群殴

之则又诬列不根之词以其党为证佐非出金帛厚谢之不得解

名曰打行告讦成风一家有事闾巷辄蜂起连数十人为一党连

数十事为一词非必真负𡨚抑时欲鱼肉之以为利耳名曰连名

设呈睚眦之憾或先有借贷邂逅一家之内有死者辄以告官其

人不服则求检验检验则无不破家矣其言曰人命无真假只在

原告不肯罢江东之民与灶户杂居𭶑者欲凌愚弱辄以灶籍讼

之运司运司悬隔数百里外一经勾摄亲戚哭别如赴市曹既至

𥝠幽之僻处进无对簿之期退乏饔飧之资动延岁月多缧绁以

死者漕折以来田价倍増故民间讼事多起于赎田既经明禁不

得言田事则摭为游词无一语及田而良民不习置对不能与辨

或有妻子抆泪而还契劵者若其人能自直于官则诬告者往往

抵罪盖亦有两家俱破者至于濵海强梁去邑辽逺忿恚所积狠

于戈矛或昏夜纵火焚其庐舎或俟花稻已成一夕芟夷之名曰

撇青市中交易未晓而集每岁绵花入市牙行多聚少年以为羽

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抢攘之间甚至亡失货物其狡者多

用赝银有撺铜吊鐡SKchar铅淡底三倾链熟诸色溷杂贸易欺侮愚

讷或空腹而往恸哭而归无所告诉城市无赖率尚赌博夜聚晓

散在在成伙醸成奸盗食肆之盛珍错毕备侑以⿰⿱亚⿰口亅欠 -- 𰙔舞巨室僮奴

公门厮役厌饫其中一饱之馀捐󠄂金成笏食者嬉笑而主者痛心

皆比来𢙣俗犹幸𫿞为之禁庶㡬屏息焉

崇明县志 恊守地方把总一员 守御千户五员百户二十员 苍

船七𨾏由福建改造 沙 船三十𨾏旧额二十𨾏万历三十年今县令张公因地方险要申请新増十𨾏 浆

船五𨾏 唬船十六𨾏帆用布浆用入海洋中往来极便 划 船五𨾏状似唬船而小已上诸船分为

两哨统领官二员

永乐十四年倭贼入城虏杀官民三百馀人千户徐 死于难 弘治

十五年施天泰钮东山㩀半洋马腰二沙为梗居民罹害巡抚艾璞知

府林世逺知县陈元宪恊谋剿捕改半洋沙为平洋沙马腰沙为马安

沙 嘉靖十九年南沙人王艮柗江人秦璠合党构乱兵备王仪总兵

汤庆发兵剿㓕三十二年四月倭寇登南沙盘㩀经年长享诸沙宻

迩罹害耆民施珽率兵力𢧐死之阵亡者千人 三十三年四月𥘉十

日倭寇登水窦港劫烧杀死无数五月𥘉三日攻东南水门勇兵陆朋

𢧐死百户田九畴斩首若干𥘉七日夜攻东北栅城䧟知县唐一岑死

之 三十四年四月十七日倭寇登平洋沙烧毁劫杀攻新城东门甚

急署县事本州同知张魁署所事千户陈𫀆恊力死守 三十六年倭

寇登营前沙本府同知熊桴坐镇本县发兵围剿斩首数十级馀悉夜

遁 三十八年四月倭贼千馀由水窦港登岸𥂟㩀三沙兵备熊桴驻

营孙昂港总兵刘宪驻营三沙督视军前通政唐顺之调度其间设法

剿御官兵死者不可胜数困守三月贼𫝑穷蹙七月十七日夜乘风遁

去 四十四年倭寇据县后沙总兵郭成督𢧐擒获献俘百馀戮于本

州大教场

  塩课

本县天赐场原有赡塩田荡九百二十四顷二十亩零煎塩上纳课正银六百

十五两八钱后塩场⿰土册 -- 𡊢海灶户逃移致⿰虗亏 -- 亏国课嘉靖三十六年塩法御史鄢公

懋卿议将田荡不䓁科银以充正额后因奸民充灶告⿰土册 -- 𡊢抵𥙷悉由场官⿰土册 -- 𡊢

荒熟真偏莫辩得失不均⿰土册 -- 𡊢田一顷告抵沙涂二十八顷有零且又摘占膏腴

年渐淂利灶课日加増出备荒羡馀名色银六百八十三两遂致民产⿰虗亏 -- 亏折百

姓纷争词连𥚽结动经数年灶规靡定万历九年县令何𢡟官洞知其弊以为

人非真灶地非塩场况革场裁官已乆安用奸民冒灶为于是移丈上官举其

弊而倾之加课银八百七十四两以足二千两其弊产均拨㮣县里排散灶田

则民与灶同受偿国课亦民与灶共输上不⿰虗亏 -- 亏课下不病民塩院马公象乾可

其议至万历二十八年奸民欲复前弊兴讼告夺县令李官欲议以法以左迁

去不果今令张公世臣留心民瘼欲民灶两利议将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新

涨水𡍼一半给与灶户以偿昔年赔课之费后不为例委曲调停俾民不失业

灶不启衅比因塩院周公执鹾政批驳复于二千一百七十三两正银外议加

课银五百两各院详允巳而其课灶户谋欲备办以醖争端张令𫿞拒移丈抚

按仍入㑹计不许灶家另立门户办纳以杜得陇望蜀之计盖何令翻拨于二

十年之前而积弊一扫今张令调停于二十年之后而两造悉平矣

灰场 崇明诸沙涨自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子江淡水俱可田惟东北吴家沙享沙咸水凝结不

可禾𮮐有贫民百家原非灶丁奉票于随海滩涂煎塩供食岁纳银二十九两

县解塩运司谓之灰场

塩出南沙北则第五条港一带塩白色享沙北洋县后沙东北滩色皆白唯北

蒲沙色黒味最咸比上三沙少异

华亭县志 大海环县之东南二境其东接诸畨混茫无际柗江与黄浦会而入焉其㑹处曰跄口其南与绍兴宁波相望

柗江在县北七十四里府因以名旧名吴淞江后以水灾去水从柗亦曰柗陵江其源出太湖东注于海即禹贡三江之一郦善长水经云柗

江自湖东北迳七十里分流谓之三江口○一说呉柗江口白鹤江口青龙江口谓之三江口地𫝑低于震泽三丈潮水来时水髙三丈到震泽底

定所以谓之平江○𢈔仲𥘉杨都赋注云柗江下七十里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柗江为三江今柗江自吴江长桥东流

至尹山北流至甫里东北流至淀山北合赵屯浦又东合大盈浦又东合顾会浦又东合嵩子浦盘龙浦凡五大浦至宋家桥转东南流与黄浦会

而入海○自湖至海凡五汇四十二湾五汇者安亭白鹤盘龙河沙顾浦乃江潮与湖水相会合之地也古云九里为一湾一湾低一尺二百四十

里到三江口三百六十里到大海 薛 淀湖一名淀山湖以中有淀山也在县西北七十二里其源自长洲白蚬江经急水港而来周

围㡬二百里实古来锺水之地北由赵屯浦东由大盈浦泻于柗江东南由烂路港以入三泖旧志云西有小湖又云县西北有白蚬马腾谷玳𤦛

四湖且谓白蚬越在长洲马腾谷玳𤦛三湖相去仅五七里而淀湖茫然一壑不复可辨其后又载锜湖云有陆锜宅曰𤦛湖曰邢湖曰新湖云皆

在西北以今考之淀湖之南有瓢湖其傍有金银东清东白西陈大葑诸荡𣻌北即蔓莱洲在长洲界皆𣷉浸相属数十里其西过金泽又有西鼋

荡雪落𣻌诸水而不得其名者尚多古今世殊焉知旧志所书非今之诸荡邪淀山宋时在水心并湖以北中为一澳曰山门溜东西五六里南北

七八里正当湖流之冲为古来吞吐湖水之地山门溜之中又有斜路港斜路今与昆山碛澳邻大石浦小石浦通泄湖流后潮沙淤淀渐成围田

元𥘉湖去西北已五里馀今赵屯大盈去湖益逺顾由何家港及南北曹港受湖水以泄于江水患之多盖有由矣 顾 会浦在大盈之

东其上源曰通波塘岀城北流为五里塘又北为祥泽塘遂别为嵩子浦北出凤凰桥绝横泖至簳山入上海界 盘 龙塘 沙

冈塘 竹冈塘 横泺塘 诸家塘已上湖东山北诸浦上流之水 三 泖在县西呉郡圗经云泖在

华亭境有上中下三名侠者且八十丈祥符圗经谷泖县西三十五里周一顷三十九亩古泖县西四十里周四顷三十九亩今泖之界西北扺山

泾南自泖桥岀东南至广陈又东至当湖又东至捍海塘而止俗传近山泾者为上泖近泖桥者为下泖县圗以近山泾泖益圆曰团泖近泖桥泖

益阔曰大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百馀里曰长泖此三泖之异也或并胥顾谢家二泖为三泖按二泖在县东南一陂泽耳与三泖相望七十里其说

非也陆机对晋SKchar云三泖冬温夏凉谷水在其北金泽章练小蒸大蒸白牛诸塘在其西葑澳走马诸塘在其东泖桥之外横绝而东者秀州塘也

 谷水 烂路港自淀湖东南行入泖 金 泽塘在淀山湖西南东南流入泖其西北为周荘北为甫里属长洲界

 章练塘在金泽南其源出陈湖东流入泖其入处与泖塔对 濮 阳塘 小蒸塘 大蒸塘并在濮阳

南其西通白牛塘东入于泖 白 牛塘自烂路港以下为三泖西界诸水 葑 澳塘 沈泾塘 神山

塘 五里塘 祥泽塘在五里塘北自顾㑹浦分支东流北由玉皇阁与嵩子浦合遂东为泗泾 泗 泾自祥泽塘

折北而东纳通波泾外波泾洞泾张泾四水故名东合蟠龙塘北行绝横塘折而东为蒲汇塘○元𥘉水盛于横塘至正间潮徙而南泾面广三十

丈深二十丈为水道之要今自此至蒲汇塘皆淤浅稍旱可掲而涉○已上泖东山南至县北东流之水 秀 州塘在县西南俗呼为官

塘其源岀杭州西湖历嘉兴而东至枫泾镇入界去县六十里由镇而东过白牛塘绝长泖泖口有桥至万安桥北流合滕港又合黄门桥合科塘

过李塔汇合石湖塘过言阳汇合古浦塘东流入市为沈泾塘过小清河至平政桥入西水门出东门与俞塘诸水合循西城而南合张泾米市塘

入官绍塘北过采花泾东北合顾㑹浦 黄 桥水自大泖来入秀州塘旧于此植木为水窦七十馀以泄泖水科入潢潦泾 科

水亦自大泖来与黄桥门水皆湍悍东入潢潦自黄桥门塞水并入此塘其𫝑益悍石湖塘 古浦塘 小清

河 白龙潭在谷阳门外方后栅桥西其南通小清河北通二里泾东岀与城河合北为采花泾潭广可十馀顷 采 花泾

 集贤泾已上官塘西界至城以北之水 朱 泾自秀州塘分支贯中市 桥东流绝驱塘至张泾东为横泾又东为荡泾 黄

为南境巨川其首日汉潦泾受黄桥斜塘及秀州塘水东流至詹家汇为𤓰泾塘演迤而东凡南北两涯之水皆入焉至邹家寺折而北流趋

上海东西两涯之水皆入焉东北㑹呉柗江以入于海爪泾塘有东西二渡入上海界有黄浦渡髙昌渡 ○ 按府志黄浦上源自黄桥斜塘

来黄桥斜塘自三泖来其上为淀湖为急水港为白蚬江又自柗江分派而来至入海处约二百五十馀里比呉柗娄江皆阔大故论者指此为东

 南 钱塘张泾 米市塘官绍塘 御史泾 泖泾 南俞塘

塩鐡塘 北俞塘驷马塘 洞泾 张泾已上官塘以东郡城以南至东北入浦诸水 界

在县西南平湖县之北 横 泖 胥浦塘 新运塩河在里䕶塘外自金山卫城北流至张堰镇西为张泾

卫故小官塩场也𥘉在查山东后以风涛之险改浚于此人呼其东为旧河其北即古柘湖地已上风泾以南循海而东北流入浦之水

田赋 宣徳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敕谕各处旧额官田起科不一租粮

既重农民弗胜自今年为始每田一亩旧额纳粮自一斗至四斗者各减

十分之二自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永为定制钦此

八年巡抚侍𭅺周忱 奏定加耗折徴例洪武永乐中税粮额重积欠数

五年定拨起运米四十三万九千实纳止六万六千有奇每正粮一石徴平米至二石而犹不足忱

至尽祛宿弊设法通融二年后逋欠悉完至是定例

一加耗 有徴正粮每石徴平米一石七斗注二

一折徴金花银一两一钱准平米四石六斗或四石四斗毎两加车脚鞘匦银八厘阔白三梭布一

准平米二石五斗或二石四斗至二石毎疋加车脚船钱米二斗或二斗六升布疋长四丈阔二尺六寸旧例疋重三斤纳者率以纱粗验退

忱 奏不拘斤重止取长阔两端织红纱以防盗翦至今行之阔白绵布一疋准平米一石或九斗八升毎疋加车脚船钱米一斗

或一斗二升已上于重则官田上照粮均派注四

天顺元年巡抚右佥都御史李秉改定加耗例 六斗以上田止徴正粮五斗

以上田每石加一斗五升四斗以上田每石加三斗三斗以上田每石加六斗二斗以上田

每石加八斗一斗以上田每石加一石五升五升以上田每石加一石一斗五升○按府志此法㩀丈而𮗚最为平

均聚数则之田于一户由帖之中查算填注不胜其烦而里书之飞走不复可稽质矣不乆复旧盖知其行之难也又按是时金花银准米三石四

斗三梭布准米一石五斗绵布准米七斗五升轻于此而重于彼亦未见其利

二年巡抚右副都御史崔㳟复旧例 正粮一石徴平米一石七斗或减至五斗金花银

一两准平米三石四斗或三石八斗阔白三梭绵布一疋准平米一石五斗或一石四斗至三斗阔白绵布

一疋准平米七斗五升或八斗至七斗

六年巡抚右副都御史刘孜奏定召佃荒田例通计本县积荒田若干顷

召民开佃不论原额肥田亩税米三斗瘠田二斗谓之官租仍与民约永

不起科加耗 按是时秋粮加耗华亭每石始七斗至四斗五升金花银

一两𥘉准米三石八斗其后准四石至成化六年皆然

二十二年知府樊莹奏定折徴白银例凡粮运纲费及供应军需之𩔗应

支馀米易银充用者径徴白银入库照数支遣每银一两随时估髙下或

准平米二石或二石五斗 本县正粮一石加耗米三斗二升白银一钱

五分

弘治八年巡抚右副都御史朱瑄始定分乡论田加耗例 金花银自成

化十四年至是每两准平米二石六斗

十一年巡抚右副都御史彭礼复论粮加耗

十五年都御史彭礼知府刘琬改定加耗例 官田论粮加耗每石徴平

米一石六斗 民田论田加耗毎亩徴耗米一斗二升

正徳二年巡抚左副都御史艾𤩶重定论田加耗例

六年巡抚右佥都御史张鳯复论粮加耗并银布折徴旧例复旧规革弊便民案㩀华

亭𦒿民𫿞泰等呈切照柗江地方不满二百里粮储动百馀万宣徳年间巡抚侍𭅺周文襄公因时处置为民便益毎秋粮一石加耗六斗七升金

花银一两准平米四石细布一疋准平米二石粗布一疋准平米一石起运出兊官军俸粮师生廪禄不缺尚有馀粮赈济饥民弘治年间始于田

上加耗分作三乡又分沿海不沿海等第不一粮书乘机紊乱作弊以致民遭其殃官受其累自古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连年灾伤疫疠饥馑

相仍死亡者众存在者寡幸䝉 钦差都堂大人抚临整理粮法深为民便呈乞裁处等因到院本院先为延访民情以圗治安事今㩀上海县内

𦒿民朱禋等呈称闻之父老各处田粮多在田上加耗惟我柗江则不可行有上中下三乡有肥薄瘦三等有升斗斛三科俱系先 朝秤𡈽起粮

因地立法非后人所可改易宣徳间巡抚周文㐮公 奏将东乡抛荒田土召民开垦三年之后止取原粮复 奏折徴金花银粗细布毎银一两

准平米四石细布一疋准平米二石粗布一疋准平米一石于时起运不减今日仓库有存留之富闾阎有赈济之储官不知劳民甚称便其后知

府樊公复念小民运粮之苦 奏将纲用耗米折𭣣白银毎两准米二石五斗给与粮长令其自运官民两便至今赖之当时并是粮上加耗每石

不过六斗七斗而已弘治七年本县董知县因与巡抚同乡更変粮法却于田上加耗虽分三等东乡终是不平何也西乡虽是粮重毎亩岁𭣣米

或三石馀者有之中郷虽是粮轻毎亩岁𭣣或一石五斗不足者有之若濵海下田不过可种棉花五六十斤菉豆五六斗而已法既不平且复多

変或亩加八升九升或一斗或一斗七升四合六勺频年以来率无定例且如正徳四年何等灾伤 朝廷准荒六分三厘官司不与主张聴从粮

长卖派以致民心不服输纳不齐粮长又复瞒官𥝠𭣣入已所以因循至今拖欠若当时照依 钦准事例派与六分三厘小民安敢不典家卖产

依期完纳老民正不知先年何故金花银准米四石布疋准米二石一石却乃钱粮反多今者金花银不过一石九斗白银不过一石七斗何故钱

粮反少若曰轻粮多在大户重粮多在小户不知大户亦有重额之田未见其害也只是以王道待天下自然平正若存大小户轻重田之心则前

人立法之意全无而物之不齐之说亦徒然也田上加耗不可行也明矣据此按候在卷 --卷(⿵龹⿱一龴)今㩀前因参㸔得柗江一府大户多轻则之田小户多重

则之赋论田起耗若便小民然斗则数多书手作弊虽精于算者亦𬒳瞒况小民乎本院已将万石一覧通行𤼵府议处正欲将金花银每两准

米四石细布一疋准米二石粗布一疋准米一石先尽下户及陪貱之粮有馀并将白银以次分与中户又次及于上户务使贫富适均官民两便

今𫿞泰等又称粮上加耗与民便益合准照粮徴派相应为此仰抄案回府着落当该官吏即行各县掌印官今后派徴钱粮俱照先年周尚书所

行则例不分东西中三乡一概粮上加耗金花银两布疋先尽重则官田毎银一两折米四石粗布一疋折米一石细布一疋折米二石白银一两

随时定价其上中髙户俱派与本色粳糯等米务使民心恱服而钱粮不至于有弊 国计充足而官府不至于有累仍翻刋告示𤼵镇店乡村凡

有人烟去处张挂晓谕知悉

又按府境坍江坍湖坍泖及䧟海田粮俱系㮣县秋粮带徴陪貱学基仓

基等税亦然伏睹成化二十三年十月𥘉十日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

一日两次 诏书节文田亩有因大水冲决虗貱税粮及水坍沙压等项

田地税粮负累人户陪纳者并许具告勘实照例除豁今江海湖泖坍䧟

田粮正合此例而学校仓场并系官府开前代义役田粮尚䝉除免况官

地乎江海陪貱之粮本府同知史俊尝一具 奏未行学仓基地犹未有

为之言者并著于此为长民者告

徭役 山东鳯阳等处马夫一千三百六十四人洪武间以北方地广人

稀于江浙苏柗等府照粮佥拨赴各处养马走递粮佥不足又以市民益

马夫分正副正者住坐养马副者轮年集价供送正统十二年巡抚尚书周忱因集价买马重

为民患议于秋粮带徴耗米易银代之今义役马价米是也成化间巡抚都御史李嗣

议定粮佥上马一疋支米易银三十四两五钱中马下马递减二两市民定价一十四两岁轮副马头押解各该府州交割后御史陈金 奏定上

马一疋徴银四十五两中马下马递减五两每马一疋岁支工食草料银二十二两其馀𭣣积在官遇马疋倒死铺陈弊壊照例支用弘治

十六年知府刘琬以马价既于秋粮带徴而马夫各役犹为民累 奏准

革去每岁比照御史陈金 奏定事例徴米易银雇募当地土民充役南

北两便至今行之

上海县志 海在县东七十里北起嘉定南抵华亭为县所辖柗江与黄

浦合流入焉东接诸畨惟日本最近宋元间入贡皆由青龙市舶司后渐

徙于四明贡者不复取道沿海皆浅滩物产不逮闽浙百一俗号穷海独

塩利为饶自清水湾以南较川沙以北水咸宜塩故旧置塩场近有沙堤

壅隔其外水味𥨊淡卤薄难就而煮海之利亦微矣 淞江在县北 黄

浦在县东一名春申浦其源受杭州嘉兴之水起自秀州塘经华亭县界

又迤而东以入南北两涯之水迨至南广福寺则折而北趋于县以入东

西两涯之水稍北旧名范家浜洪武间吴淞江淤塞潮汐不通永乐元年

邑人叶宗行上书言浚江通海引流直接黄浦阔三十丈遂以浦名今横

阔二里许又折而东北合于江以逹海其两涯孔道则置舟以渡 通江

诸浦旧圗经以赵屯大盈顾会嵩子盘龙为五大浦五浦之中赵屯大盈

二浦尤为至要赵屯大盈皆直受淀山湖水赵屯迤西为白鹤江大盈迤

东为青龙江先正论湖水下流必由白鹤汇以逹于江又谓由青龙江入

海今白鹤青龙虽以江名仅同沟浍而已顾会盘龙从府郭来绝横塘横

泖而顾㑹又名通波塘嵩子又名嵩塘二水同流异派顾会嵩子西东为

淮浦为艾祁浦朱墅浦华潮浦赤眼浦为华漕为西旧江为周泾嵩子南

为北平浦北为鸟塘鸟塘东为石淄溇盘龙迤东为沙冈塘为小莱浦为

许浦为鱼浦郭巷浦为横沥为新泾为东西上澳为大小芦浦为上海浦

张家浜马家浜为东沟西沟为南跄浦由许浦而出为五漕由郭巷而岀

为荘家泾由新泾而出为蒲汇塘其东即龙华港凡江之南通江塘浦具

于是然五浦之外诸浦之中在胜国时则新泾为要𮗚呉执中论顺导水

势注江逹海仅有上海之新泾太仓之刘家港也今盘龙以东江以南水

唯在蒲汇龙华二港逹于黄浦入海为利耳江以北水亦有芦浦有横沥

有徐公港有黄家港封家浜有杨林浦南北分流并入于江㑹于黄浦东

入于海海口为嘉定界

天启元年七月巡抚王象恒东南赋役独重䟽 据四

府册开每岁漕粮正改兑并耗米共一百五十三万一千

九百七十八石八斗一升零白粮并耗脚夫船及各王府禄

米共二十七万七千七十二石八斗八升零南粮并耗脚等

米六万四千三百九十一石二斗零军储存留恤孤等米一十

二万三千八百三十二石三斗七升零此四府本色之㮣也而本

色三梭渊白布疋共三十二万二千七百七十四疋犹在外矣金

花银三十六万五千一百三十九两零京边银二十七万一千六百

七十一两零轻赍过江米折芦席等银一十六万九千六百七十

馀两南北等部马价牲口药材四司料价等银七十万五千

五百五十馀两此四府折色之㮣也而加𣲖辽饷银二十一万一

百五十八两五钱零犹在外矣以地亩言之苏柗四府田地山荡

共止二十三万三千五百八顷六十八亩零以亩计之上等之田每

亩该纳本色米一斗八升二合仍纳折色银一钱二分七厘五毫

中等田每亩本色米一斗三升六合仍折色银一钱四厘零下

等田每亩本色米六升三合七勺仍折色银六七分而一切使

费起剥之苦又难计算此四府每亩田租之㮣也夫宇内之

赋多者每亩八九分少者四五分甚有止二三分者有如四府之

重者乎人止知江南钱粮之多欠而不知江南止完及七八分

已与宇内之重者相等矣江南止完及五六分已与他处之轻

者相等矣况夫织造之传奉卫运之更畨水陆之冲沓江

海之防御种之烦费不胜驿骚乃辽饷之供犹一例𣲖徴加而

又加故重而又重自今不为斟酌将何底止臣所以为民请

命者不敢诎见年惟正之数但就中量为减省有三焉一

则积逋之当尽免也臣查恩例四十一年以前者免矣后

有加𣲖一年免带徴一年之例恩非不渥然而不免者亦何

能完也小民办见徴犹苦不给况能完累年之带徴乎其

奸猾者且以总之一欠也并见徴者而亦拖之矣自今以当年

见徴依期完纳为主而以前年分除已徴贮库者起

解外馀止带徴一年或二年其远年必不能完者尽蠲

之一则加𣲖之当渐减也自辽事起加𣲖三次共每亩银九

厘海内皆然江南岂敢独少独是他处赋轻即稍加犹不

觉苦江南即不加而额已数倍他省矣乃又从而增益之

苏州则八万三千六百六十馀两矣柗江则三万八千二百二十馀

两矣尝州则五万七千八百三十馀两矣镇江则三万四百馀两

矣其加与他省同也而原额之重则与他省异𠩄谓不揣其本

而齐其末者也故加𣲖当亟减也一则改折之当款议也南京次

白粳米六千石或全折或半折原无定例每石加耗船共有

八斗贴役银一钱是一石另有一石之费矣此项例每石折银七钱

以平米一石零五钱𥮅数正该一石四斗此外六斗皆系浮额总

计多去三千六百石矣前已奉文改折三年𢙢此后又𣲖本色仍

増赔累是当永折以省耗费南京各卫仓糙粳三万九十四石

五斗此项原供各卫军粮向虽例𣲖本色各军仍是每石六

钱折去则何不即以六钱解而使小民得省毫𨤲也南京牺牲

所菉豆六百石此项原非本地𠩄产俱以米代运若每石亦折

六钱解京买豆则每石得省耗脚五斗况南京豆商凑集

买豆甚便先年亦有改折之例乎且若逓徴本色𫝑必佥㸃

粮解歇家衙役之费又难指计是当照款议折不再计而

可决者又如北京丝折绢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五疋每疋价银六

钱五分垫银一钱共七钱五分后因交纳本色烦费增至一两

二钱似应照旧例每疋解银六钱五分同京边交𨚫可省民

间扛垫无算又齐头稻草数虽无多例佥民解京有

收纳等费每正银一两即编扛银一两而解户每名仍赔费不赀

况稻草止封冰窨露用非急而都中有银则稻草独不可

市买乎嘉定田少地多额派布九万五千五十疋太仓昆山共四

万四千九百五十疋武进宜兴各二万疋华亭上海共十万七千八

百四十九疋青浦县二万四千九百二十五疋从来不能全完若从

臣前䟽量免三分之一改折十分之半亦官民两便之䇿也又

若弓箭弦条朱蜡漆油之𩔖每一委解至京多串同内监

以滥恶光数铺垫苟至无不收又何不折之使公帑得实

用地方省买办也此改折又𠩄当亟议也八月十八日奉

圣㫖东南民穷可念但内府钱粮多系旧例着照旧

行馀着该部知道

四羊五月抚按题水灾䟽内称嘉靖七年灾伤蒙𠃔将

本年起存钱粮尽行蠲免稍轻者照依分数勘实即

便停徴或量为折徴三十三年灾伤𫎇𠃔将本年存留钱

粮尽行蠲免起运额𣲖大半改折复将本色及三十二年以

前未完起存停徴又将内府粮银赈恤四十年水灾𫎇

 𠃔特本年兊军粮米民运白粮尽行改折宗人府米折并

京库草折布绢等银俱准停徴仍将钞关船税与各府引

价事例等银俱留赈济万暦十年水灾蒙𠃔将本年起

运漕粮并南京各卫仓粮改折又留关税各府事例等

银赈济十七年灾伤蒙𠃔将本年起运漕粮尽数改折内停

徴五分见徴五分馀宗人等府衙门俱准停徴又𫎇专差科

臣杨文举赍银三十万两赈济三十六年水灾𫎇𠃔将本年

起运漕粮尽数改折其馀各项俱分别停徴又于山东解进

内帑留银五万两差官解赍赈济苏柗四府又 钦准浙

江塩课税银拨一半赈济灾民

东南之米有军运有民运军运以光六军之储民运以供百

官之禄也夫军运以十军仅运米四百石或五百石民运以一

民而亦运米四百石或五百石军运以军法结为漕法一呼百

应人莫敢犯民运以田里小民供役远道语言鄙俚衣服村贱八

人得而⿰冫麦 -- 凌之军运经各该衙门无抑勒需求民运经各该

衙门动以漽违情由问拟工价并诸杂色使用每一处辄

费银十五六两少亦不下十两军运过洪闸一钱不须且洪天闸

天共与挽拽民运每过一洪用银十馀两过一闸用银五六钱

所过共三洪五十馀闸而费可知矣其最苦者船户皆江淮奸

民惯造此船装载白粮粮一入船其驱使粮长不啻奴隶每

日供奉船户及撑驾夫不啻奉其父母盖粮在船中即粮长

身家所系吞声忍气曲为顺从𫝑不得不然也其最𠩄畏者

军船凌虐豪恶之军故将已船撞擦微有损伤即使蜂攅民

运之船百般挟诈不厌其欲不止也此其苦之在途者至入京

𭣄头之需索入仓交纳之艰难又有不可胜言者凡充是役鲜

不倾家为今之计宜将白粮并运军顺带使民出所有以益

军之出馀力以代民

  田地

宋之田有曰公田为充进军食每𤱔起租上自一石五斗下至七

 斗一升四合按宋史淳化中田制为三品膏沃而无水旱为上品沃壌而有水旱之患埆瘠而无水旱

 之虞为中品墝瘠复患水旱者为下品上百𤱔中百五十𤱔下二百𤱔只计百𤱔十收其三恐无若是之重也

 围田傍江湖水浅处民围为田租四斗或三斗曰沙田民自经理江湖沙涨地为田

 租三斗或二斗曰成田民垦耕草地为田纳粮二斗曰营田民用工本

 耕种系官空闲田租四斗或三斗二斗曰职田给与文武官养廉地民佃起租

 自八斗七升下至六斗三合五勺附录宋咸平二年复唐制吏得职田供𥙊祀六

 县通𬋩六万六百八十八𤱔有奇租一万八千二百石有奇知军府事八百六十石有奇通判军府事句佥判句教

 授句节推添差节推句察权句知录句司理司法司户监粮料院监籴纳仓监都税监在城税务监赡军库监都酒

 务监比较务句排岸司巡辖司句緫𬋩句路铃添差路铃句路分𣸸差路分东南第三正将句南一厢官南二厢官

 北一厢官北二厢官常平司提干茶塩司提干丈臣支塩官武臣支塩官黄姚押袋官江湾押袋官监黄姚塩场监

 江湾塩场监南跄塩场各有差知呉县事三百石知长洲县事三百六十石知昆山县事四百四十石知常熟县事

 六百八十石知吴江县事三百八十石知嘉定县事一百五十石各有奇县丞主簿尉及巡塘官句巡检句监酒务

 监税务以下各有差元则平江路逹鲁花赤总𬋩各一员每员田八顷同知治中府判推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照

 磨承𤼵架阁𫎇古教授两医学教授录事司逹鲁花赤句录事句录判各有差吴县长洲二县逹鲁花赤县尹每员

 职田二顷县丞县尉典史巡检各有差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四州逹鲁花赤知州每员职田四顷同知州判提控案

 牍都目各有差海道都漕运万户府逹鲁花赤正万户副万户经𠪱知事照磨奏差通事驿史镇抚千户逹鲁花赤

 正千户副千户止有禄米无田国𥘉苏州卫太仓卫指挥佥事亦有拨赐田歳收米一百六十石今无曰常

 平田系㫁没入官者曰义役田郷民出𦔳保正差役者曰社仓田官买民田歳储僃荒

 曰局官租田曰养济局田曰居养院田皆养鳏寡孤老㓜残疾者

 曰囚粮田官发以充囚食曰没官田乃㫁𣳚各项田土科租高下有差高

 者不逾一石五斗下至二斗

元之田则有围二县四州共计八千八百二十九围吴县九

 百一十七围长洲县一千七百八十八围常熟州一千一

 百一十一围呉江州三千三百六十八围昆山州一千六

 百四十五围嘉定州一千一百围延祐四年行经理之法

 悉以上中下三等八则计𤱔起科

国朝洪武𥘉七县官民田地共六万七千四百九十顷有奇

 官田地二万九千九百顷有奇起科凡一十一则一则七

 斗三升一则六斗三升一则五斗三升一则四斗三升一

 则三斗三升一则二斗三升一则一斗三升一则一斗一

 则五升一则三升一则一升又功臣还官田开耕田俱名官田重则有一石六斗三升

 民田地二万九千四十五顷有奇起科凡十则一则五

 斗三升一则四斗三升一则三斗三升一则二斗六升一

 则二斗三升一则一斗六升一则一斗三升一则五升一

  则三升一则一升抄没田地一万六千六百三十八顷有

  奇内有原额今科之分原额田起科凡六则一则七斗三

  升一则六斗三升一则五斗六升一则五斗三升一则四

  斗三升一则四斗今科田自五斗五升至三升止凡二十

  八则崇明官田又有曰江淮田江浙田职田学院田俱科

  黄赤豆抄𣳚田有曰故官田江浙故官田没官田俱税米

  弘治十六年一州七县实徴官民抄没田地山荡等项共

  九万四千七百八十五顷有奇官田抄没等项六万五千

  三顷有奇民田等项三万四千六百九十七顷有奇吴县官田

 地等项三千六百三十三顷有奇民田地等项三千四百七十顷有奇长洲县官田地等项九千七百一十顷民田

 地等项三千七百九十二顷有奇学田一十四顷有奇崑山县官田地等项九千九百二十六顷有奇民田地二千

 二百二十二顷有奇常熟县官田地等项八千四百四十二顷民田地八千一十三顷有奇呉江县官田地等项八

 千七百一十九顷民田地等项四千二百三十八顷有奇嘉定县官田地等项一万四百六十六顷民田地等项四

 千一百六十四顷有奇太仓州官田地等项六千九百顷有奇民田地等项二千七百十九顷有奇学田四十六𤱔

 有奇崇明县官田地等项二千二百四十八顷有奇民田六千七百五顷有奇

  税粮注八

宋𥘉尽削钱氏白配之目遣右𥙷阙王永高象先各乘逓马

 均定税数只作中下两等中田一𤱔夏税钱四文四分秋

  米八升下田一𤱔钱三文三分米七升四合取于民者不

  过如此自熙丰更法崇观多事靖炎军兴随时增益始不

  一矣

  祥符间夏税丁身塩钱一万六千二百贯绢五万四千四

  百疋䌷二千七百疋绵四千四斤各有奇秋白粳米三十

  一万三千七百石有奇元丰三年歳输帛凡八万疋苗三

  十四万九千斛纩二万五千两免役钱八万五千缗皆有

  奇淳熙十一年苗三十四万三千二百五十六石夏税折

  帛钱四十三万九千三百五十六贯上供诸色钱一百二

 十三万一千二百八贯各有奇宝祐𥘉苗额二十八万八

 千六百石有奇五年増为三十万三千三百八十石为定

 额官民之害由此始景定元年郡守程元鳯以事故之数具奏免徴民赖以苏自后岁实徴税

 𬋩三十五万六千五百贯关子苗米二十八万三千九百

 石续𬋩二万三千三百石赡军米九千四百石各有奇

 绍兴十一年左司员外𭅺李椿年言平江岁入昔十七万有奇今按籍虽三十万斛然实入𦂯二十万耳

延祐四年夏税丝二万二千四百斤秋租粮八十八万二

 千一百石轻赍二千二百锭所入与宋倍蓰

国朝洪武𥘉夏税丝二十五万四千三百两大麦正耗一万

 一百石小麦五万一千八百石豆一十七石菜子二十七

 石粮糙粳米九十四石钱钞一万九百八十贯各有奇

 秋粮正耗二百一十四万六千六百石黄豆二千七百八

 十石各有奇花椒八斤七两五钱

 弘治十六年夏税丝三十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两有奇

 三万五千两长洲县九万九十两昆山县三万四千五百两常熟县六万三千五十两吴江县四万五千三百两嘉

 定县四万三千九百两太仓州三万六千五百两各有奇

 麦五万三千六百六十四石有奇呉县三千四百石长洲县一千八百石昆山县

 一千二百石常熟县三千八百石呉江县二千九百石嘉定县五千一百石太仓州三万二千二百石崇明县一万

 三千石各有奇

 钞二万一千九百六十三贯七百七十二丈崇明县钞俱无

 秋粮正米二百三万八千六百四十石连耗共米三百五

 万六千一十四石各有奇呉县一十三万四百石长洲县四十一万七千七百石昆山县

 二十八万九千八百石常熟县二十九万八千一百石嘉定县二十八万四千六百石太仓州二十一万三百石崇

 明县二万四千四百石各有奇

 按洪武𥘉官田重额止于七斗三升而今民间乃有一石

 三斗一石六斗或二石者盖莫知其所始岂所谓抄𣳚官

 田者乎固非定则也且洪武中正耗不过二百一十四万

 然犹屡下寛贷之诏洪武四年中书省宣使张彬赍 诏开读免过秋粮二百四十二万六千

八百石有奇六年八月奉

㫖今年三四月间苏州各县小民缺食曽教府县郷里接济 我想那小百姓好生生受原借的粮米不湏还官都免了

 七年中书省札付奉

㫖体知苏州松江嘉兴三府百姓毎好生缺食生受今岁夏 税合纳的丝绵钱麦等物尽行蠲免恁省家便出榜去教

百姓知道有司粮长每母得科扰

 永乐以来⿰氵曺 -- 漕运愈逺加耗滋多乃至三百万石

宣庙深悯斯民之困特下诏捐减官田重额知府况锺又累

 䟽奏减七十馀万吴民赖以稍苏然民间重额今犹未尽

 除岂当时有司不能奉行  诏㫖之过邪宣德七年月节该钦奉

𠡠谕但系官田塘地税粮不分古额近额悉依宣徳五年 月二十日

𠡠谕恩例每田一𤱔纳粮自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分之二 自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永为定制钦

 此凡宋元官田谓之古额

嘉定县志言知府金䌹奏称额重文皇帝怒槛平徴至京师

以死至宣徳五年知府况锺巡抚侍郎周忱复奏得请

嘉兴府志金䌹嘉兴人洪武中为苏州知府百姓苦官民田则不

齐里胥为奸䌹上䟽请减重额得罪赐死


天启五年分昆山县

 人丁五万一千三百六十五丁 SKchar免一千一百一十八丁 实

 编五万二百四十七丁

 田地一万一千一百七十顷一十三亩七分三毫 SKchar免四百

 七十二顷五十八亩八分 实编一万七百顷五十四亩九分三毫

 佃荡五百四十一顷八十六亩五厘四毫 里甲银通算

  均徭银除SKchar免算


长洲县田一万三千二百六十顷  吴县田山七千一百四十

顷  吴江县田一万二千六㒵十顷  常熟县田一万七千五

百四十顷  昆山孙田一万一千六百九十顷  嘉定孙田一万三

千二十四顷 右仓田八千九百八十四顷  崇明田一万一千

三百顷

长洲平米四十五万四千 吴平米十五万七千吴

平米四十三万八千 常然平米四十一万八千

昆山孙平米三十六万九千五百 嘉定孙平米三十七万八千

 太仓平米二十六万二千 崇明孙平米三万二千不

 万历四十五年

 太仓州 户口人丁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三丁内除SKchar免人丁一千九百九丁

  实编徭里人丁三万二千八百四十四丁每丁科均徭银一分六厘九毫二

  丝五忽六微八纤里甲银一分四毫四忽一微一纤八沙九尘匕埃七𣺌二

 漠

 田八千六百八十九顷七十二亩七分八厘四毫  荡𡍼一百四十二顷五

 亩九厘玖毫  已上二项田荡涂共八千八百三十一顷七十七亩八分八

 厘三毫内除SKchar免均徭田荡𡍼五百三顷一十四亩五分实编徭里田荡涂

 八千三百二十八顷六十三亩三分八厘三毫每亩科均徭银八厘四毫六

 丝二忽八微四纤里甲银五厘二毫二忽五纤九沙四尘八埃八渺六漠

 ⿰土册 -- 𡊢荒公占不等田荡一百五十五顷六十一亩七分九厘三毫旧例不科

 实编均徭银七千六百四两二钱九分六厘五毫九丝六忽六微六纤六沙

 七尘内扣小尽银六十三两四钱八分五厘五毫五丝四忽八微四纤  里

 甲银四千九百五十五两九钱一分八厘二毫三丝三忽三微四纤

长洲县  户口人丁一十四万八百九十九丁内SKchar免均徭人丁五千六百一

 十一丁实编徭里人丁一十三万五千二百八十八丁每丁科均徭银二分

 三毫四丝二忽一微七沙四尘九埃七渺陆漠里甲银一分四厘五忽五微

 六纤三沙三尘

 额徴田地一万二千三百二十四顷三十二亩五分三厘三毫内SKchar免均徭

 田地一千三百六十六顷三十六亩七分九厘实编田地一万九百五十七

 顷九十五亩七分四厘三毫每亩科均徭银六厘七毫八丝七微二沙四尘

 九埃九𣺌二漠里甲银四厘六毫六丝八忽五微二纤一沙一尘  额徴山

 荡九百三十七顷三十二亩九分九厘七毫内SKchar免均徭山荡二十三亩三

 分六厘八毫实编山荡九百三十七顷九亩六分二厘九毫每亩枓均徭银

 三厘三毫九丝三微五纤一沙二尘四埃九𣺌六漠里甲银二厘三毫三丝

 四忽二微六纤五尘五埃

 实编均徭银一万五百两一分六厘五毫三丝八纤七沙八尘三埃二𣺌内

 扣小尽银六十七两三钱七分二厘二毫二丝四忽八微二纤  里甲银七

  千九百四十五两八钱四厘二毫九丝三忽三微四纤

 吴县 户口人丁一十万九百六十九丁内SKchar免均徭人丁二千三百一十八

  丁实编均徭人丁九万八千六百五十一丁每丁科均傜银三分二厘五毫

  四丝九忽八微八纤二沙七尘里甲银二分一厘四毫七丝八忽二纤五埃

  一漠暂编银一厘九毫九丝一忽三微一纤九沙

  原额田地四千九百六十二顷五十六亩九厘七毫内SKchar免均徭田地三百

  九十二顷五十亩二分二厘实编田地四千五百七十顷五亩八分七厘六

  毫每亩科均傜银一分八毫四丝九忽九微六纤九尘里甲银七厘一毫五

  丝九忽三微四纤一埃六𣺌七漠暂编银六毫六丝三忽七微七纤三沙

  原额山荡二千五十顷七十六亩二分一厘三毫内SKchar免均徭山荡六十七

  顷七十亩九分一厘六毫实编山荡一千九百八十三顷五亩二分九厘七

  毫每亩科均徭银五厘四毫二丝四忽九微八纤四尘五埃里甲银三厘五

  毫七丝九忽六微七纤八𣺌四漠暂编银三毫三丝一忽八微八纤六沙五

  尘

  实编均徭银九千二百四十五两三钱七分六厘五毫二丝六忽六微六纤

  六沙七尘内扣小尽银五十六两二钱八分七厘四毫六忽八微七纤 里

  甲银六千四百五十五两五钱八分五厘五毫九忽三微四纤内扣小尽银

  二两五钱二微 暂编银五百九十八两五钱二分四厘七毫五丝

 吴江县 户口人丁十一万九千五百六十三丁内除SKchar免人丁一千二百二

  十五丁实编人丁十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八丁每丁科均傜银二分四厘一

  毫陆丝八忽二微二纤七沙三尘一埃九𣺌三漠里甲银九厘八毫五丝二

  忽五纤一沙一尘一埃四渺

  田一万九百六十七顷三十九亩三分一厘五毫内除SKchar免均徭田六百二

  十顷三十六亩五分实编田一万三百四十七顷二亩八分一厘五毫每亩

  科均徭银八厘五丝六忽七纤五沙七尘七埃三𣺌一漠里甲银三厘二毫

  八𢇁四忽一纤七沙三埃八𣺌  荡一千九百一顷八十二亩四分一厘二

  毫每畒科均徭银四厘二丝八忽三纤七沙八尘八埃六𣺌六漠里甲银一

  厘六毫四丝二忽八沙五尘一埃九𣺌

 实编均徭银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一两七钱二分五厘九毫二丝六忽六微

 六纤六沙七尘内扣小尽银一百六两四钱九分四厘四毫四丝四忽九微

 四纤 里甲银五千一十五两九分三厘五毫二丝六忽

常熟县  户口人丁一十万一千五十一丁内除SKchar免人丁一千一百五十六

 丁实编徭里人丁九万九千八百九十五丁每丁科均徭银一分二厘八毫

 一𢇁四忽五㣲八纤一沙三埃三𣺌四漠里甲银六厘四毫七𢇁六忽五纤

 九沙五尘四埃六𣺌五漠

 田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顷九十亩二分六厘四毫内聴滩板荒田三百五

 十三顷三十一亩一分六厘又四十三四两年申𠃔新板荒田四十二顷二

 十亩一分二厘一毫实熟田一万六千四百三千四顷三十八亩九分八厘

 三毫内除SKchar免田四百四十七顷六十七亩三分七厘九毫实编徭里田一

 万五千九百八十六顷七十一亩六分四毫每亩科均徭银六厘四毫七忽

 二微九纤五尘一埃六𣺌七漠里甲银三厘二毫三丝八忽二纤九沙七尘

 七埃三𣺌二漠 地荡七百四顷八十亩七分四厘五毫内聴滩板荒地荡

 九十七顷二十五亩二分九厘七毫又髙明沙三十七顷三十三亩五分二

 厘实熟地荡五百七十顷二十一亩九分二厘八毫内SKchar免地荡一顷五十

 八亩三分八厘六毫实编徭里地荡五百六十八顷六十三亩五分四厘二

 毫每亩科均徭银三厘二毫二忽六微四纤五沙二尘五埃八𣺌四漠里甲

 银一厘六毫一𢇁九忽一纤四沙八尘八埃六𣺌六漠

 实编均徭银一万一千七百五两四钱三分六厘五毫九丝六忽六微六沙

 七尘内扣小尽银六十九两五钱七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八微八纤 里

 甲银六千六十八两二钱三分六厘一忽

昆山县 户口人丁五万一千三百六十五丁内SKchar免人丁一千九十丁实编

 徭里人丁五万二百七十五丁每丁科均徭银二分二厘八毫五丝三忽九

 㣲三纤七沙八尘一埃里甲银一分一厘四毫三丝九㣲九纤五沙九尘七

 埃九漠

 田地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三顷一十三亩七分三毫内SKchar免均徭田地四百

 八十一顷三十六亩六分实编徭里田地一万六百九十一顷七十七亩一

  分三毫每亩科均徭银七厘六毫一丝七忽九㣲七纤九沙二尘七埃里甲

  银三厘八毫一丝三微三纤一沙玖尘九埃三漠  实编佃荡共五百四十

  一顷八十六亩五厘四毫每亩科均徭银三厘八毫八忽九㣲八纤九沙六

  尘三埃五𣺌里甲银一厘九毫五忽一微六纤五沙九尘九埃五𣺌一漠

  实编均徭银九千五百两三钱四分三厘八毫六丝内扣小尽银七十二两

  四钱七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忽六㣲一纤 里甲银四千九百四十七两七

  钱二分二厘六毫八丝一忽三㣲七纤五沙

 嘉定县 户口入丁七万三千三百四十三丁每丁准米六斗该米四万四千

  五石八斗田荡一万三千九十三顷五十五亩八分八厘九毫平米三十七

  万八千六百三十五石五斗六升九合八勺内有处𥙷未尽荒粮平米七十

  四石二升二合三勺三抄照例听作缓徴外实熟田平米三十七万八千五

  百六十一石五斗四升七合四勺七抄丁粮共准平米四十二万二千五百

  六十七石三斗四升七合四勺七抄内除SKchar免人丁二千四百七十丁田荡

  粮米一万五千五百八十一石二升三合九勺实编徭里人丁七万八百七

 十三丁每丁准米六斗该米四万二千五百二十三石八斗田荡粮米三十

 六万二千九百八十石五斗二升三合五勺七抄共准平米四十万五千五

 百四石三斗二升三合五勺七抄毎石科均徭银一分四厘七毫四𢇁四忽

 五㣲八纤一沙四尘四埃八𣺌七漠里甲银七厘七毫六𢇁五忽四微一沙

 九尘三埃三𣺌九漠

 均徭银共该银一万七百一十两八钱三厘六毫七丝二忽三㣲二纤九尘

 五埃五漠内除税粮派剰等银四千四百八十两二钱二分五厘该编银六

 千二百三十两五钱七分捌厘六毫七丝二忽三㣲二纤九尘五埃五漠内

 SKchar免银二百五十一两五钱八分七厘一毫四丝五忽六㣲五纤四沙二尘

 五埃五漠 实编均徭银五千九百七十八两九钱九分一厘五毫二丝六

 忽六㣲六纤六沙七尘 里甲银三千二百九十一两四钱五厘二毫九丝

 七忽二微四纤四尘七埃六𣺌

崇明县 均徭银三千八百五十七两九钱四分五厘五毫九丝九忽九㣲九

 沙八尘 里甲银九百六十三两五钱三分二厘九毫

吴县志 役法 永楽二年奉 钦㫖暂借南方百姓买马当差过

二年仍著土民买马替地每回来有司钦奉 朝命于额粮及人丁

编佥马头买马解送北直山东河南固镇江北䓁处各驿 正统十

年巡抚侍𭅺周忱设法马头解户于秋粮义役米内取办起解 弘

治十七年巡抚都御史魏绅具 题呉民买马解至北驿尽䘮身亡

家奉 㫖以后马解编入秋粮项下徴银解府转解各驿买𥙷马匹

应用着为令 嘉靖十七年知府王仪立法编佥粮解照田多寡为

轻重 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宋仪望置买公田𦔳役 𨺚庆二年知

府蔡国熙详定南北运柜收䓁役及仓兑并五年一编与十排年役

各别挨轮每遇编期核造虎头鼠尾册佥㸃以田多少定差轻重

革府总县总佥㸃大户改选书役承充 革报库子城当䓁为雇役

 𨺚庆三年巡抚都御史海瑞革报在城附郭总甲于十排年挨日

轮充 万历二十四年知县𡊮宏道立法催徴条编折银以上五甲

经催下五甲属里长免十排年皆赴县听比 万历二十七年

县孟习孔清核𦔳役公田𨤲正收放规则 万历三十二年知县曽

汝召𨤲正公租贴役并革冗差苏民 万历三十八年巡抚都御史

徐民式题 准均役科甲贡儒分别限田因核本县山多田少人习

经商洞庭东西两山并家资田地兼编粮差仍分轻重役为上中下

三䓁以田资多寡为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