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四十八 天下郡国利病书 卷四十九
清 顾炎武 撰 清 钱邦彦 撰附录 昆山图书馆藏稿本

天下郡国利病书附注 原编苐一册

 北直上

  第七十叶

注一  万暦甲寅邑令崔儒秀用井宪副䇿自白家道口至上五哥荘

 筑边堤一道以防黑牛廖家等口之冲长八里文安脩五分保定二

 分大城三分至丙寅黑牛口决赖以无虞

  第百五叶

注二 山自居庸而东其𫝑渐南海自直沽而东其势渐北至我临渝山麓

 海濵不盈一视 自直沽新桥赤洋东渐转而北抵辽境金复南岸即登莱二府界

 国𥘉海运尚通山东一省钱钞布花由海道给辽东关南十里海濵店舍及泊舟遗址犹存

注三 自后或郎中或主事无定官景泰五年以后始专用主事

注四 十六年复用主事嘉靖元年永革中官定设主事三年一代

  第百六叶

注五 山石志三道关 寺儿峪关以上二关𡚒属石门寨隆庆三年裁革守备

 改设参将拨付山海路管理

注六  昔土岭营王黄土 岭关西王十里长谷口驻操营去长谷口关南八里石门寨营去义 院口南二十里

 平山营去苇 子谷关南工十里 以 上营设指挥或千户一员管操另设提调指挥一员总之于石门寨

 营驻刘遇各关警报则督车所部兵马分照地方䇿应

 原编苐二册

   北直中

    第二十一叶

 注一  郡城之东南曰铜台铺者元城大名二邑之交而漳卫合流处也河堧之地累

   为巨浸万历元年知府匡铎筑堤名匡公堤大名县志在县北三里

    第二十二叶

 注二  在县西北五里

 注三  又名老堤头

 注四   东北一里许

 注五  鲧堤在废临河县西十五里鲧治水筑

    第二十三叶

 注六   后此䕶灵河堤也

 注七  复注县之马村大关村三十馀里

 注八  青冈村

    第二十五叶

 注九  内黄志土产唯木绵最伙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而又地多

  硝咸不生五榖沙茅甲之穷民每藉煎盐以办租税而不免

  抵法禁

    第三十六叶

 注十   东南各五里

 注十一  三  角潭

 注十二  下流与滹沱河合

 注十三  彰徳府

 注十四  故漳水不入河而自达于海

 注十五 迤上三里武家荘

   第三十七叶

 注十六 沿河堤隆庆五年知县李本意创筑卫河堤起张二荘至曹家

  道口约八十馀里漳河堤南接楼底旧堤起至老堤头止约三十馀里北

  接龙土庙旧堤起至艾家口止约二十馀里其高阔亦视卫河堤云

原编苐四册

 苏上

  第一叶

注一  门六西北曰阊门西南曰胥门南曰盘门东南曰葑门东北曰

 娄门北曰齐门五门各有水关唯胥门不设

注二 左千户所营在葑门内右千户所营在阊门内中千户所营在

 盘胥二门内前千户所营在娄齐二门内后千户所分立为嘉兴守

 御千户所

注三 旧有胥门递运所万历九年

  第三叶

注四 吴县志作曺㣧儒湖防论

  第九叶

注五  宋时盘门乆塞故只有五门

   第二十叶

注六  时未立青浦县

   第二十二叶

注七  㤗定三年罢柗江府以上海县隶嘉兴路

注八  后至元年间闸废

注九  至元三十年浙东佥院宣慰命知水人潘应武相视即湖田开新港三

 及后赵屯大盈二浦  宜移在大徳前

   第二十四叶

注十  宣徳七年九月直隶苏州府知府况锺言苏柗嘉湖四府之地其湖有六曰

  太湖傍山杨城昆承沙湖尚湖广袤凡三千馀里乆雨则湖水泛滥田皆被溺湖水

 东南出嘉定县吴淞江东出昆山县刘家港东北出常𤍠县白茆港永乐初朝廷

 遣尚书夏原吉等䟽浚河濸水不为患民得其利年乆淤塞不通乞如旧遣大臣

 一员督府县官扵农隙时发民䟽浚则水有所泄田禾有收上命巡抚侍郎周忱

 与锺计其人力多寡用工难易以闻

  第二十五叶

注十一  华亭志 天顺四年巡抚副都御史崔㳟浚大盈浦至吴淞江凿江自崑

 山下界口至嘉定荘家泾士旧江一万三千七百丈永乐𥘉引淞江北入刘家河江之东段不曾施工浚蒲汇塘及

 新泾四十丈凿曹家沟南抵新场二万丈广皆十四丈深皆二丈浚六磊塘莺窦湖

 乌泥泾沙竹冈诸水通流入浦

  第三十五叶

注十二 上海志嘉靖末江为平陆隆庆三年巡抚都御史海瑞奏浚自县境属于

 昆山略湾取直江流湍驶虽未尽复故道而卄年灌莽之区渐成沃壌矣

原编苐五册

 苏下

  第五十叶

注一 马麟诗 海波不动绝奔鲸万斛龙一叶轻三月开洋春正好南风十日到

 神京

注二 己上日到家州城东条大水凡十有七

  第五十一叶

注三 已上州城西条大水凡九

注四 而葢铁横𤁋其𠩄通为最远

注五 公塘口陆渡口双塘石家塘南澛漕南时沟楚城泾渡船浜薛

 敬塘张浦塘长泾若稍偏东南然皆在刘家港南以次西下瓦浦唐泾石

 牌注若稍遍西南然皆在应冈门南宜并分与頋浦诸水同界已上州城南条大

  水凡二十

 注六 之制 按六尺沟北港与北塩鐡塘并南下入七鸦浦

 注七 北穿塩鐡塘

 注八  铛脚港洪泗浦大钱泾鹿鸣泾浪港𩀱鸣泾皆东入于海唐泾陈

  大港在璜泾镇则与大钱泾鹿鸣泾洪泗浦浪港相通南达漕头塘入七浦东

  北距城八九十里或四五十里与唐而泾俱东入于海其西为北花浦口双鳯镇十頋门泾西

  通新塘东则依塩鐡塘己上州城北条大水凡十有六

 原编苐六册

  苏松

    第四十叶

 注一  秀野桥跨此南楼秀州塘

    第四十一叶

 注二  凡夏税麦豆丝绵户口食塩马革义𭛠军需颜料逃绝积荒田粮起

  运脚耗悉于此支拨其后视岁丰凶及会计多寡或减或加不出此数

 注三 俗名轻赍

 注四 白 熟粳糯米每一 石准平米一石二斗 已 上扵轻则民田上照粮

  均泒

 注五 自是荒芜开闻秋粮加耗每石减至陆斗又岁积馀米数万

  第四十三叶

注六 会典正统四年奏淮苏招等府官民田地因水坍涨王处有司丈量

 涨出者给附近小民承种照民田例起科坍没者悉与开豁税粮

   第四十五叶

注七 先是潮汐由吴淞口入朔望车以子午为佳万暦八年潮李家洪主故道

 南二十里许潮汐遂早数刻帆舶出没尤便

  第五十三叶

注八 𥘉钱氏国除田税尚仍旧亩税三斗太宗命王䞇为转

 运使来均杂税䞇悉令亩税一斗至今便之吴郡志

  第五十五叶

注九  实录洪武七年五月  上以苏柗嘉湖四府近年𠩄籍之

 田租税太重特令户部计其数如亩税柒斗伍升者除其半以苏

 民力 十三年三月壬辰朔命户部减苏招嘉湖四府重租粮额旧

 额田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

 者俱止徴三斗五升以下仍旧自今年为始通行改科

  第七十三叶

注十 自周文襄𨤲定赋额于税粮之外设耗米以光纲运及杂供诸

 费至郑元韶均粮犹傲此意故万历二年税粮起运存留正数

 尚可考也其后会计止分平米本折而税粮正耗杂𣲖淆乱莫辨非赋

 注之旧矣

注十一 元年复建青浦县

 第七十四叶

注十二 辽饷银一万四千八百六十六两九钱六分四十八

 年户部札付又加三厘五毫兵工二部又坐𣲖一

 厘天启元年照徴院道于内扣银买米与⿰氵曺 -- 漕船带

 价外实解部银二万四千二百五十二两三钱三分

 第七十六叶

 第百三叶

注十四成化十八年都指挥郭鈜筑城嘉靖四十五年奏达

 𠫵将府移镇海卫中千户所领军一千名防守万暦𥘉政

 游击七落把守官军营

 南沙守御官军营嘉靖十九年南沙盗平奏置

  第百六叶

注十五 州志作六  茜泾 杨林 丝字 十里 字 秋字

注十六 新志云今属刘河千户所者平夷破倭丁洷新塘七丫港双鸣洷浪港鹿

 鸣泾唐茜泾钱注十一墩在太仓界黄浜白港二墩在常熟界内推甘草司四墩在

 屠馀裁王三巡简司所遗二十二墩竟不审何属而甘卓司四墩外凡九墩又与三巡

 简司旧墩名绝不相𫎇兵防之不修即掌无稽可慨也

  第百二十叶

注十七 其后柴价改征为米

   第百卄三叶

 注十八 又载景定中黄震请罢华亭分司状  又论复祖额在

  恤亭丁又论榷禁 元延祐中叶知本陈减盐价 俱可采

原编苐七册

   常镇

     第一叶

注一    此   钦赐田地之例故录之

注二    此以下 周 文襄事迹

     第四叶

注三     嘉兴志嘉靖二十六年知府赵瀛  照苏州府均科

注四        志  景㤗     右佥都御     泰継周文     抚知前免    诏 恩

   未     乃推广调     今以五升     倍其赋而    之重者止   

     第九叶

注五   无锡县志里役   国朝编氓以一百十户为一里在城曰坊在乡曰里毎十一户择丁田

 多者一人为首谓之排年领人户十人今谓之甲首十户之外谓之畸零带𬋩毎年轮排

 年一人为⿰纟⿱丿恩 -- 总𮗸察地方争闘盗贼次年为里长在城曰坊长勾摄公务里长之中每乡择丁田近上者

 一人为乡长或有三四人明充者今谓之乡头又次年为粮头催办钱粮又次年为书手攅造册籍毎里选

 年髙有徳者一人为老人责以劝善警𢙣厚伦正俗近年乃令催办钱粮而良民羞为之矣二十二乡以税之多

 寡分为十三区每区设粮长二人征𭣣解运塘长二人修筑圩岸督民务农书手之中每区选二

 人为区⿰纟⿱丿恩 -- 总分𬋩一区户籍合县有县⿰纟⿱丿恩 -- 总一人掌𬋩通县钱粮数目  均  徭 旧法每啚人户分为十甲

 故均徭里甲亦十年一编然十甲田地多寡不等故徭𭛠亦轻重不齐正徳间本府同知

 马某议将通县田地均分十假别造十假文册每年编审一假民颇称便然造册之时

 富民多为那移躲避之计况人户消长不一或有产 而差存者讼牒纷纭官民俱

 病至嘉靖十六年知府应槚议 各县丁照黄田照实徴岁通编每丁

 银一分每民田一亩银七厘然以丁银太重小民多称未便且毎年十甲尽编比旧止编一甲

  者户产数目顿增九倍官府编审亦难嘉靖二十一年本府知府张志选行本县知县万虞恺

  查议仍照旧规十假分编申𫎇巡抚夏邦谟详𠃔遵行隆庆四年复奉巡抚朱大器明

  文议将均徭⿰纟⿱丿恩 -- 总作一条编法将合县田地毎亩派银一分六厘四毫每丁派银

  二分二厘八毫此外又有小人丁银五厘九毫三丝徴银贮库当官募役惟府县斗级审㸃力差

  自行应当共该银差银一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两九钱力差银二百两十甲

  均编岁岁输纳又于隆庆六年奉巡抚张佳胤巡按李学诗明文㑹议前项徭

  银𣲖入秋粮㑹计带徴 按均徭一条编法徴银顾募善则善矣但秋粮带征累及粮

  长而丁银岁𣲖不便小民为有司者湏别为议处可也

   第十五叶

 注六 先是一应库贮𥿄价赃赎等项银两俱责架阁库吏

  经收嘉靖十一年巡抚陈令毎岁于均徭人户内审编库子收掌

 遂为均徭苐一弊政

  第十八叶

注七 淮安府志一条鞭法盖取宋人雇𭛠之义而神明之其法

 尽括州县一岁之𭛠若干种费若干一因户定则因则徴银隶不下郷

 民自投柜当官给取𭛠无指名详在成规中 而行之实自山阳往

 上上  多规脱其不 者即递年 岁至六七  金而止而别

 飞差下下户 丁岁亦不下金乃今丁三 而止而三次 柜均徭

 正役不佥轮即化则之中或有倒置大都轻减矣

 池州知府王顺云海中丞行条编注诚善然有司每不能𫯠行岁増赋若干名曰公费

 代里甲而轮年犹役于官江南有两条编之谣

  第三十二叶

注八 上海志言北运轮纳繁难之害自嘉靖壬戌户科右给事中赵灼奏立禄米

 仓并收各衙门粮而输纳顿易

  第五十四叶

注九  溧水县志载嘉靖三十五年江史院以扣减民壮工食为名坐𣲖江防

 银七百九十二两万历间又增派兵饷银三百馀两隆庆元年户部刘付坐沠济

 边银三百八十四两其海防料价二项同无锡

 高淳县志迩来额外之征岁增不已如江防海防工部料价兵部草料供应

 机房备用等银则自嘉隆以进今未止也如营兵牙兵内监柴夫炼灰各役

 工食纲司水脚等项则近年加编者呇至也夫一时应卒暂为𫞐宜之计

 民固望其事已则止也孰意一增遂成定例又孰意纷纷名色科敛者且日烦

 日益一至此㢤

注十 上海志 鱼课本出河海所自革衡门将课钞填入户繇征米入仓后多

 逃绝遂以𣲖之里甲于是纳鱼课者皆有纳之人而渔户不输一钱矣

  第五十七叶

注十一  黄田港东引长河西至九里河口折而北贯城中出黄田闸北入江 夏港南

 引五泻堰过靑赐北至山塘河口折而东过镇出蔡泾闸北入江

注十二 石头港自定山南三河口导长河而东北折经横河出镇山东入江 蔡港在白龙山

 北自白塘桥西引长河北至恩荘折而西又北折经横河入江 谷渎港在县东六十四里自北角引

 长河北经横河入江

注十三 申港在县西三十里自三山石堰北行入江芦埠港在县西四十五里自武进顺塘河郑渎

 北行二十五里入江 利港在县西五十里自顺城河SKchar泾口东北行二十五里入江

原编苐八册

 江宁庐安

  第五十一叶

注一  实录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甲子徙直隶苏州府浙江等布政司民于

 京师 国𥘉驱胡之后徙浙直人户填实京师伍厥庐井凡置之都

 城之内者曰坊 都城之外者曰厢隶上元者为图百七十有六 十四

 年定有图永乐北建大半随行后复流移于是并为四十四坊 江

 宁志坊厢凡三十有五在城曰坊在郭曰厢在野曰郷𥘉各有长以

 统摄赋役厥后在城苦役至更名曰坊夫在野苦役更排年为条编

 江宁人户视国𥘉什不逮一自洪武中己拨沙洲郷民隶籍江浦永乐中

 又分调于北京是后猺赋滋多逃亡愈众嘉靖中年外繇日增曰价日减

 云云

注二  溧水志 洪武十八年正德五年税粮民田全免官田减半附入大诰宣

 徳间从抚臣议每民田一亩征马草一斤弘治间旧志作成化从抚臣议每民田一亩劝

  出米二升

   第五十三叶

注三 自隆度扒平以来无复官民之称矣惟钦赐功臣田土照旧科粮故仍称官

 民云

注四 江宁志荒田亩科荒白米七升五合五勺有奇滩田亩科𮎰白米四升荒地亩

 科荒白米四升外荒地亩科荒白米二升毎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均摊于㮣县

 带征是名荒白银

注五 秋粮之外旧征三项曰夏税曰丝绵田农桑●丝嘉靖中题准均摊于秋粮

 内一则𢃄征

注六 江浦志言自宣徳间都御史崔 建议每氏田一亩微马草一斤

注七 各亩科若干

注八 除功臣平米暨优免人户外实该当差平米若千里甲均徭驿传银共

 若干荒白银若干

注九如遇歉岁奉例改折正米银若干征解户部聴折粮支放加耗银若干解

 淮聴河工支用

注十以上量所出为所入计亩起科如前所载亩科若

 干若干归一则云据上种种征需岁有定则第本折进

 退外繇增损每岁微有差殊故府有会计县有由票由

 票之设所以取信于细民俾心服而乐输者也顷年奸胥敝

 里或靳而不𤼵以恣横需有终岁口传而不见由票者信民

 者能不一督察岀

注十一府志 时赋役繁难泽奏准秋粮緫征民颇称便但里

甲额办杂泒等项已征米在官其后科沠重出所徴米如

故自减去里甲外尚多米七万馀石不知其𠩄从来 万历

三年奏以里甲秋粮带征本欲便民但银既在官随意支

销遇有经费仍复重泒今将诸项还归里甲㓕原额平

米以杜优渔

注十二江宁志合均徭驿传统名里甲银每平米一石征银一

钱九分五厘有奇内里甲银无优免每石一钱三厘有奇

共银若干均徭驿传银每石九分一厘有奇除免外共银

若干合前丁银以待后开诸供应登报循环文簿聴稽于

监司支销有馀名曰𣲖剰银入下年会计减编不足明著户

白除定则外因某项加编若干

 第五十四叶

注十三 昔自洪武定基扵凡金陵旧民驱置滇南而

别取浙直上户四万五千馀家填实 京师凡置之

都城之内者曰坊民置之都城之外者曰厢民江宁坊

厢盖百四十有二此皆有丁口而无田赋聴勾摄而无征

𣲖者也永乐北迁随行大半户口大减而差𭛠实稀

 维时诸役多并于里甲正统𥘉府尹邝公野思稍平

 之于是审编坊有十甲甲有十户凡三十有五坊酌民业

 饶乏赋银纳之县库名曰柜银分任诸司应付以均里

 甲之不足属吏支销坊民领办季轮一甲周则更畨

 立法未始不善是后外繇日増赔貱渐伙吏不能支

 诿全坊民自收自用而阴责其赔貱于是公私百需悉取

 办焉维时上季诸役立诸色目有总坊𣲖差有当头供

 办其当头上户无定数名活差次户有定数名死差下户聴

 奔走名力差赁行物名借办上之人但见其如取如携视为

 京邑之膏腴而不知下之人日朘月削而莫之告弘治中又

 添拨九库八关五城夫役嘉靖以来又代工部买运光禄

 柴薪四十馀万斤又太常九种进鲜重取付物银两又各

 衙门行取书手工食并偹理衙门又骤添应付衙门八处

 宴席交酬费辄不赀加之总坊蚕食胥徒𢙢喝不可

 胜载而民不堪命矣父老时时陈说疾苦视为故常忽

 𫎇抚院方公按院黄公受之下府覆勘时沃洲吕公新任京

 兆诸生赵善継等寔坊甲子弟因旅见一从史之蒙谕公议

 出于学较可为调达其词以冀上人之聴从者如水善継慷

 慨𤼵愤相与镌梓遍𭠘而诸司渐见裁复矣会给谏麓池

 郭公抗䟽上请于是诸夫役删革略尽虽馀蠹反复其

 间然氏瘼自是得上闻矣嗣隆庆𥘉更坊长名坊夫尽削

 诸邑目者抚院阳山宋公委通府望沙陶公集议者也以坊

 长诸色目人所𧰟闻而争猎之者也嗣政柜银为丁银夫还

 于家惟全该吏雇役者京兆东泉邬公也以佥头轮甲聴

 役于县未免启前日之弊也至万暦初减岁征千三百金定

 为三百有六十 奏请议覆永奉钦依者京兆少泉汪公

 也以予查二县供簿摘所应供其数止此也至今事亦不废

 而民用安亦赖贤父母相承节约成斯美政进惟嘉靖之

 李倾败相仍倘不有大君子转移于后意外之变所不

 敢知尚赖 皇仁覆庇群贤夹辅始有今口故述先后

 利病之故不厌繁复

 坊厢应付 坊厢应付之数直市肆记目耳然而必烦

 纪载者何明有定额弗容谕也与里甲司存有别弗容

 以相代也越此则为额外之需若曰志所不载则思以裁之

 弗容滥也中有日办有月办有岁办有三岁而一办有

 定有不定大都通三岁之仂不越入出之数是谓费出之

 经也已

 万历三年奏淮上江二里甲之外又有坊夫乃洪武十二年取苏人户填实京

 师原无田产不当差役正二年府尹邝野始征柜银以𦔳里甲之不足十里甲有定

 数而坊夫轮季岀银每年五里朋当上江二县至沠银三千馀两不过支应縻费善至里甲

 已编又重𣲖坊夫坊民受累逃移过半令遵 诏查照坊夫丁口每年上元县定编银五百

 四十两江事县三百六十两此外分文不得私行科泒晴今坊夫贴赔凡修理纸刘刑具动

 反自行𧷢罚旧读二县岀办者方行支取其二县里甲己编者不得重沠坊夫止照原

 编银数逐一查议立为定规每年终巡视科道造册奏缴不致流离转徙

 以虚  祖宗填实京师至意

  第六十一叶

注十四 江宁志 更户礼兵刑工六房户房有户口科税粮

 科田土科钱帛科礼房有承发司兵房有递发科勾

 军科马政科刑房有重刑科相视科刑杂科工房有工杂

 科工匠科铺长司盖以京邑烦剧故建设视外邑有加

  第六十三叶

注十五 东新闸在县东北五里小干桥南 黄堰闸在县东南十里旧有土

 坝今建石闸

  第六十五叶

注十六 在县西永丰乡宋宣和中以赐蔡京又以赐韩世忠又以赐秦桧后拨隶行宫

注十七 应天府志永乐元年四月设溧水广通镇闸坝置官一员𥘉溧水民言溧

 阳溧水田地洼下数罹水患乞于广通镇置闸以备潴泄命工部遣人视之还言

 二县水因固城湖上纳宁国广徳诸水每遇霖漳即注县境且胭脂河与石臼湖

 诸水不入大江而奔注苏柗皆被某患宜于胭脂山广通镇及固城湖口二处筑闸

 坝设官掌之为便从之

注十八 正统五年三月  筑溧水县叶家桥𭐏浚燕脂河𥘉溧水县广通镇之

 西有固城湖入大江镇之东有三塔堰河入太湖东西之间陆地十五里水不

 相通洪武间凿通固城湖水入三塔堰河舟行甚便后水溢为灾筑坝于广通

 镇以御之而三塔堰河水不能至𭐏下故复改筑坝于叶家桥胭脂河自溧水入古

 秦淮苏柗船皆由此达南京近为沙石壅塞故浚之

  第六十九叶

注十九 会典嘉靖二十三年题准应天江浦县坍江田地该征粮数比照海门

 县例改纳轻则

  第八十叶

注二十  会典 弘治五年奏准九江安庆每亩好芦地科银

 三分二厘稀芦地二分二厘池州好地三分五厘稀地二分五厘应天

 扬州太平镇江庐州和州等府州好地四分稀地二分七厘各处

 每亩熟地三分五厘军屯熟地并滩田滩地各三分低洼熟地二

 分五厘荻草地二分草塌一分五厘草荡一分其起科纳粮者免

 徴柴课

  第八十四叶

注二十一 䟽言太平池州庐州安庆九江等府同知宜令兼管江防按月巡历

 点查遇有盗贼严行缉捕其无为州和州距颍州兵备道近千里逦制不便

 一应江洋防御事宜责今徽宁兵备道督理

注二十二 唐文粹作潘

  第八十六叶

注二十三  庐江辩知府朱镛按祝氏著方舆胜览成于宋理宗嘉熙三年

 亥马氏著文献通考成于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马氏考庐之所自本左传汉

 书以为古庐子国祝氏以旧经为非谓左氏自庐以住乃中庐之地去合肥逺矣

 今按左氏文公十四年传曰楚荘立子孔潘棠将袭群舒伐舒蓼庐戢黎诱之

 杜氏注庐楚邑戢黎庐大夫也又按宣公八年楚人㓕舒蓼汪氏曰今安丰路

 霍丘县旧名蓼县又按左氏文公十六年传曰楚大饥庸人帅群蛮以叛楚楚人

 谋徙于阪高𫇭贾曰不如伐庸自庐以往振廪同食使庐戢黎侵庸按庸地襄

 阳之竹山也中庐工襄阳之别邑由前言之则舒蓼于庐为近由复言之则中庐于

 庸为近然左氏惟曰庐不曰中庐不知祝氏何据辄以中庐为庐而辩应劭之非又

 按前汉书地理志以中庐系之南郡下后乃継以卢江郡注引应劭曰故庐子国

 由是言之窃𢙢汉儒亦非不 而漫言者今详著于篇以俟考者自择云

 原编苐九册

  鳯宁徽

     第十三叶

 注一   牛田马田即菜田

    第二十五叶

 注二   宣徳中安得有高淳高淳自弘治中设

 注三  州判姓侯

     第四十六叶

 注四   广徳州志 太祖下江南广德车先归附遂令民粮全免其马草亦以宪臣走议而然亦非 上

   之制也其田亩米亦宪臣献议所定者自永乐至天顺间悉一亩纳一升成化中都宪王公恕再加半升以损

   官种之一后都宪何公鉴因生员濮钺等上章谓非 高皇仁民之本意遂照旧亩科一升今云每亩一升二

   合者盖有司以每岁洒𣲖未给乃因而加之非定制也

注五  庐江志以上逐年𣲖取买办或此或彼𥘉无定规而或多或少亦无定数其价之

  轻重则随时低昻从部所定谓之岁𣲖

   第五十叶

注六  凡所置管军百户十人并以选充其馀皆带俸如指挥例管军百户缺则以

  所镇抚代

   第五十一叶

注七  畿志 新安江源一出歙之黟山一出休宁之率山一出绩溪之大鄣

  一出婺源之浙岭四水皆达歙浦会流至严州合金华永入浙江为滩三

  百六十水至清深浅皆见底

注八 一作黝  其山盘据宣池江浙诸郡而为镇于徽

   第五十二叶

注九  扬之水岀绩𣹐笼嵸山西逾于朱砂崖过临溪荆溪注于周净油潭而绕于神砥

 神砥石在郡西北下地设巨石以捍洪涛与前二扵会而汇于练江其与扬之水会者一曰武洪水水岀休宁捎云山

 之半壁过武洪村一曰昌溪水水出柳亭山过𩀱溪一曰苦溪水水中乱石碊之洪

 港斗折淙流腾激其疾如箭亦名八十里苦是也其别流而不与练江会者绵溪

 水也岀绩之佛论岭东南过于凤池与篁墩湖之水共汇于深渡注于街口合

 诸水下严濑入于浙江以放于海

 畿志扬之水源出绩溪巃嵸山南流合大鄣山水入歙县界直抵府城西合黄山诸水

 是为练溪南达于浦口

 歙浦在县东南十五里乃新安诸水会聚处

注十  邑之大川曰练江其众流𠩄汇不可胜纪要皆发源于峰山下赴于大壑

 𬓛带于郭西注于渔梁下于歙浦会休婺黟祁之水同为新安江其受黄山之水

 则统名曰丰乐泒于曹溪阮溪容溪浮溪支于注溪潨溪龙摆溪笙溪琴溪四合于仙人

 台溢于昌堨注于状元潭迤于吕堨与大小母堨水会逾于沙漠源渡过百花台及于龙

   王潭南又与富资布射扬之水会富资水岀箬岭云云布射水云云

 注十一   过吕公滩

 注十二   府南三里

 注十三  浦在县东南十里

 注十四   南流百五里入严州界

 注十五   畿志县南十二里

 注十六   府北四十里

 注十七  流至县北三十里

 注十八   在县东百十一里接严州界

 注十九   南百里

     第五十三叶

 注二十   𭒀源志 此山为庐浙二水𤼵源之祖自绝顶飞澡流至仙侧两谓仙人跨

 磵此浙源也山南之水自清风岭丁巅石罅泠出非一处流为金砂磵绕须

 庵之左经白云庵前趋龙湫生庐源也

注二十一  黟县西南十里

注二十二  县南七十里

注二十三  县东南三十五里

   第五十四叶

注二十四  隋大业中汪华筑郡城自黟徙治于此

注二十五 山之南为婺源其水南下而西流者过饶州函于彭蠡山之北水源有二皆山

 巅瀑泻而下一自望仙岩流出梅溪口入祁门界合字溪水东南流入休宁一自高湖尖

 流出彭䕶坑口东与梅溪年溪水会又东至江潭溪浙溪之水赴焉 浙溪水出婺

 源浙岭东流县南一百三十里一名渐溪

注二十六 高湖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

注二十七   邑西七十里

注二十八   邑南五十里

注二十九   县西一百五十里

注三十    县西三十六里

     第五十五叶

注三十一   县西南四十里

注三十二   南门外一里

注三十三   府南五十里

注三十四    在城内西隅

注三十五   水左右分流合武口入鄱阳为庐江故名   浙岭西

注三十六   县北九十里

注三十七   县北九十里

注三十八    婺源诸水皆入鄱湖惟此水东沠入休宁达浙故名其西𣲖则汇鳙水

注三十九  此山之水东会休宁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绩汉歙县诸水入浙江

注四十    县志 自 浙源东仑出者为浙源自浙源西⿱兆目 -- 脊岀者为庐源

注四十一    县西北百二十里

注四十二   县西北九十里𭒀水出焉

注四十三   县北百一十里东界休宁

注四十四   县此百里

注四十五   与休宁接界

注四十六   西北百二十

注四十七   东南界婺 北界休宁西界  浮梁

注四十八    接开化县界

注四十九   为休婺界五岭此其一也𥘉驿道自中平经大阪达休宁之黄茅沿涧曲折谷水

 𭧂𤼵则桥道皆坏宋汪绍捐赀辟路从芙蓉山在县东八十五里葑镜岭在县东九十五里羊闘 岭在县东一百五里

 岭直抵黄茅较旧近十五里且无水患元院判汪同复开拓之今为通衢 扶车岭石

 县东一百二十里休宁界

注五十 西百一十

注五十一 西南接源梁磐平界

注五十二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翀山 梅岭去梅山十里为徽绕通衢

注五十三 县志县水西北从鄣山大广之南出为婺水东南流工十五里为莒经水

 四十里合施村水至清华合月岭水又合浙源沱川二水过思溪合新岭下源内水

 至武溪会东北汪口合流之水至石门滩南绕县治入鄱阳湖 北从浙源山东

 出为浙源水东流五十馀里至休宁界会休祁黟诸水东入屯浦溪又南入歙浦

 归于浙江 北从浙源山西岀为浙源西水西南流十五里至𩀱路口合庐源水至沱口

 合沱川入于清华会于武溪绕县治 北从庐岭山出曰庐源水南流五里为庐坑至𩀱

  路口会浙源西水入于清华会于武汉绕县沿 东北从龙尾朗山回岭觉岭出为东北

  水其𤼵源四岭觉岭诸山而西北来者为假莘龙尾水𤼵源对镜平闘诸山而东南来者

  为外庄溪头水回水前后合于武口出于汪口会于武溪绕县治 东从石耳芙蓉之山出

  为正东水发源屏障山流十里西合济溪水又合鳙溪水西过旃源水至于中平镇遇江

  湾东合东北诸水于汪口会于武溪绕县治 东从大鳙之山出为鳙水东至衢州过

  兰溪入浙江其西流者二十里合济溪水于镇镇入于汪口武溪绕县治 东从斜山之水

  出为科水南法九十里会婺水绕县治 东从小敛山出为小敛水南流四十里西南入于邑

  之下流 西北从鹅峰之山出为桃溪水南行三十里东合考川水过高安绕于扶乔尖至

  福阳南入于邑之下流入鄱湖 西从梅源之山出为梅源水出角子尖行十里合船

  槽岭水过湖山李白渡合于官会坑至 山南流七十里至太白南入于邑之下流

  福阳在邑西十里 西北从石龙山出为杭溪水南流五十里至于抗口入邑水 西从

  𫵷崌山出为濡溪源水南流三十里过乌龙潭注为漕溪入邑水至鄱阳 西南

  从浚源山出为浚源水南流三十里入于吴溪主鄱阳

     第五十六叶

 注五十四   县东北八十里

 注五十五   县东九十里

 注五十六   二十里合济浅水于镇头入于注口武溪绕县治

 注五十七   婺州水源于此故县名婺源

 注五十八   县西一百四十里周回绵亘数十里接乐平界

 注五十九   南流八十五里统县城又南流四十里合斜水

 注六十   县东九十里

 注六十一    邑东七十里

 注六十二   县东一百里

 注六十三   邑东五十里

     第五十七叶

 注六十四   县南十五里众水𠩄注

 注六十五   柏溪桥在县北三十里

 注六十六   并县西一百里

 注六十七   县西一百二十里

 注六十八    县西一百四十里

 注六十九   邑 九十里

     第五十八叶

 注七十   邑西一百里

 注七十一   县西南七十里

     第五十九叶

 注七十二   邑北十五里

 注七十三   县东南三十五里

注七十四  绩之介丘莫尊于大鄣而察其原实起于西北曰大会之山是

 山也南一支四十里至翚山为县治由翚山一支北至大獒山又东四十里至

 巃嵸山伏而再起为丈尺山右折为石金山南抵唐金山为越国墓其左

 折十馀里度石柱岭北东迤逦起为大鄣其山南一攴走百馀里为新安

 郡治东一支走七百里为钟山又东一支至钱塘为武林

注七十五 周一百五十里

注七十六 中有道通宁国界旧有寨因呼为丛山关

  第六十叶

注七十七 龙须山在县东二十里髙五百仭周三十里

注七十八 为走金𨹧通衢

注七十九 在佛论岭西北

注八十  掦之水出巃嵸山其北流迳宣入于扬于江其南流四十里至大屏山乳

  水自西来注之又南五里历𤫊山之麓翚水自西来注之南至于象山二十里又

 东会于登源之水又西会于上汉之水合流纡繘四十馀里入于练溪迳紫阳山

  北流入于钱塘又东入于海翚山之阴诸水会注于旌川至芜湖入掦子江

 绩之水此其大都焉  南流二十里为扬溪又南流二十里过邑东绕梓潼山

 麓为绩溪一名清汉又南二十里至阜𨹧山为临溪又南四十里入于练溪皆名扬之水焉

 迳紫阳山入于浙江  梓潼山在县东三里又东为大屏山

注八十一  县志●并入扬之水

注八十二  县志●得入登水

注八十三  邑西南二十里

   第六十一叶

注八十四  东南流十馀里为徽汉遇来苏渡入于掦之水

注八十五  婺据徽鄱之交俯吴甲亘楚尾穷僻斗入重山复岭恭子跋滕南王集

 注八十六   县东南六十里

     第六十二叶

 注八十七   县北六十里

     第六十三叶

 注八十八   次则休之南界故

 注八十九   白 际

 注九十   次则休之南界故

 注九十一   小敛山

     第六十四叶

 注九十二  故婺之

 注九十三   梅 林

 注九十四   平寻岭

注九十五 次则祁之北界

注九十六 即今太平镇

注九十七  即永安镇

注九十八 次则歙之北界

   第六十五叶

注九十九 巡按御史虞守愚

注一百  然拘儒俗吏往往泥亲丁之说物包当之短遂使有力者辄以家奴应名即

 谓之亲丁有无膂力技能有司不问也郷民间有佣市民自代者则又皆柔猾使

 捷之徒有司荀利其奔走其有无膂力技能尤不暇问纵有其人又未免因于差

 遣疲于送迎然则其衰耗不振去今之军伍者几希矣安望其为 国捍御也

   第六十六叶

注百一  兵有众寡阵法亦异要使踈宻之间足成行列又宜仿河北南

  赣攒操之法每歳以季冬群赴于府府巡捕合而演之至月终郡守亲临

  大阅旌别赏罚而后遣事竣则课诸县之殿最以报于抚按其废而不

  举者让之训练有方又必养其锋锐操演之外惟逐捕奸宄则役之脩

  城池则𭛠之械逆罪囚则役之卫䕶敕使则役之非此

原编苐十册

  淮

   第四叶

注一  杜注吴人于䢴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今清河县

 东十里自龟山后至八里荘淤塞不通尚有故道

   第十叶

注二  𥘉润州北距𤓰𡵯沙尾圩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

 徙漕路由京口渡江开河二十五里即逹扬子县自是

 免漂损之患歳㓕运钱数十万缗又立伊娄埭官征

 其入歳利百亿招还流人五百户

   第十一叶

注三 自杜亚䟽渠后河益庳水下走吉甫筑此以泄有馀防不足⿰氵曺 -- 漕运遂通

注四 自闾门外古七里港开河东屈回至禅智寺桥通旧官河长十九里以

 便漕运

  第十三叶

注五 淮河西流三十里曰山阳湾水势湍捍运舟多覆溺维

 岳规度开故沙河自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凡四十里又建安北

 至淮澨总五堰运舟所至实经上下具重载者皆缷粮而过舟

 时坏失粮纲卒縁此为奸潜有侵盗虽岳始命创二斗门于河

 西第三堰二门相距逾五十步覆以厦屋设悬闸积水俟潮平乃泄之建

 横桥岸上筑土垒石以固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亦无滞矣

  第三十七叶

注六  亘四十馀里

原编苐十一册

 淮徐

   第五叶

注一  侍郎丁士美纪  高家堰在城西南四十里其最关水利害者曰大涧口

 堰迤西当淮泗二水合流之冲二水东流与黄河会入于海比歳河流衡决则淮泗汎

 溢𫝑必由涧口建瓴下注汇于津湖甚者穿漕堤入射阳湖而山阳盐渎之间以及

  海𨹧诸址通为巨浸问者黄河亦为牵引而⿰氵曺 -- 漕渠日就湮浙万历无年知府陈文

 烛重筑延袤五千四百丈

注二  捍海堤下  万暦十年⿰纟⿱丿恩 -- 总漕都御史凌云翼题准修筑建泄水涵洞水

 渠一十七处石闸一座用帑金四万二千四百有奇泄捍两得十五年巡抚都御史

 杨一魁以黄淮交涨而旧闸泄水不及山塩六邑田沉水底挑浚庙湾射阳湖等处河道

 水有所泄范堤乃固民灶两利

    第六叶

注三   县东南七十里近洪泽镇

    第七叶

注四   硕项湖

    第八叶

注五  下有羽潭

注六   治南百里

    第十叶

注七  王莹移风杜学记   府西北十里地名板闸旧名上移风闸之北有钞关公署

   一所又三里许有闸名下移风二闸南北相望

注八    车 遇

    第十一叶

 注九   潴水

 注十  五港口渡县东北七十里分黄水入海处

    第十二叶

 注十一   国𥘉罢元漕运司以勲爵武臣一员充总兵官领浙江等十三把总都指挥

  分统各卫所漕运因镇守之开府于此协以叅将一员景泰𥘉推选都御史

   一员总督其事兼巡抚凤庐淮扬四府

    第十三叶

 注十二 山清河务同知一员管山清河务驻札口罗城管理桃源清河山阳塩城高加堰永清河凊江浦里

  外河及黄河柳浦湾云梯关直抵海口一带河过先年兼管山塩等六处捕务万暦八年并属通判本同

  知止管河务 徐属河务同知一员管丰沛萧砀全河并徐州灵璧县堤岸驻刘徐州先年曾添

  设同知驻沿海州县专管淮扬之府水利海防万暦七年改驻徐州管睢宁徐州丰沛等六州县汅务并巡捕

  事宜其后以捕务分属徐州本同如止管河务

 注十三  海防同知一员管理海防事务驻刘庙湾万暦二十二年新建庙湾镇城添设

  专管淮属海防军务词讼巡捕兵粮税课等事

    第十五叶

 注十四 西湖嘴市在运河东岸舟楫往来多舣于此淮上称繁华者居最

 注十五 山阳西北十五里

 注十六 王宗沐二堤记  髙家堰堤北自武家墩起至石家荘止计三十里而遥为丈

  五千四百堤面广五丈底广三之而其髙则沿地形髙下大都俱不下一丈许而又于

  大涧小涧具沟旧漕河六安沟诸处筑龙尾埽以遏奔冲堤内自涧口以逹章家荘浚

  旧河以泄湖水使不侵噛郡西长堤自清江浦薬王庙迤东历大花巷由西桥相家湾直

  抵新城过金神庙止柳浦湾六十里而近为丈八千七百九十八堤面广四丈底广三之髙

  可七尺馀蜿蜒如长虹以障郡城之北

    第十六叶

 注十七    府南三十里

      第十七叶

 注十八     中假像万历初年议

      第四十六叶

 注十九     畿志东北二十七

 注二十     畿志东五

 注二十一    畿志淇志五十一统志六十

 注二十二    天启四年六月河决徐州议迁城于云龙山不果

 注二十三    旧有山石耸起高若人形后人因而饰之为佛建寺覆之号石佛寺

 注二十四    景福二年

 注二十五    寺西夷址有放鹤亭

 注二十六   在云龙山西畔宋苏轼守徐尝登此冈作七句诗刻崖石上

 注二十七    畿志南六十

      第四十七叶

 注二十八     畿志西三十

       第四十八叶

 注二十九    畿志县南十二里

      第四十九叶

 注三十    县东八里

 注三十一    畿志东南七十里

       第五十叶

 注三十二   县志东北十五里

 注三十三   县志在东北横亘三十里即龙雾桥处旁有丰公祠

 注三十四    玉海引述征记丰水东九十里 有汉高 祖宅又引汉旧仪云高皇帝

 家在丰中阳里及为天子祠丰故宅

注三十五 县志西泽在西二十里

注三十六 县志西三十里

  第五十一叶

注三十七 徐州洪志中曰中洪西曰外洪东田𠂻●洪亦曰月河大水时

 至侵厓灭木下水之舟悉从外洪顺放而里洪东府牵路逆水之舟从

 此挽焉若水落石出即里外二洪侯先浅阻而舟楫上下悉由中洪

 矣 外洪自东北而西南水道颇寛阔下皆大石连亘不绝迤西漫

 滩大石森立若群羊然中洪自北而南少西向复转屈而东汇里

 洪同流于吕梁水道仅容一舟两岸皆石复有怪石时藏水底每为

 舟楫之患屡经管洪官渐次凿去然后舟楫过者无复破坏之虞

 里洪原为月河尝于此置闸官吏之设摄此闸也水涨闸废遂为

 里洪

  第六十叶

注三十八 徐州洪志天下军运船凡十二总南京一总锦衣广洋江阴

 龙虎镇南神䇿府军府军右豹韬左龙江右金吉后虎贲左留

 守左共一十三卫二总旗手府军左金吾前江阴兴武沈阳应天横

 海水军左水军右龙虎左龙江左羽林左共一十三卫浙江总杭州前杭州

 右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处州海宁共八卫金华衢州严州湖州海宁共

 五所湖广总武昌武昌左沔阳岳州荆州荆州左荆州右襄阳蕲州黄

 州共一十卫徳安一所江西总南昌𡊮州贛州共三卫吉安安福永新抚

 州建昌广信铅山饶州共八所上江总直隶建阳新安安庆九江宣州南

 京鹰扬豹韬武徳留守右虎贲右共一十卫下江总直隶镇江苏州太

 仓镇海南京骁骑右羽林右留守中共七卫直隶柗江嘉兴共二所江北

  一总直隶淮安大河邳州徐州徐州左寿州归徳泗州共八卫二总直隶

  掦州高邮仪真滁州庐州六安共六卫通州泰州塩城兴化共四所中都

  总直隶凤阳凤阳中风阳右留守中留守左怀远长淮宿州武平河南

  颍川共一十卫洪塘颍上二所山东总临清平山东昌济宁兖州䕶卫共

  五卫东平濮州共二所遮洋总淮安大河高邮掦州徳州徳州左天津

  天津左天津右通州左通州右神武中徐州左定远泗州长淮共一十六卫

  内除山东遮洋二总运船不由本洪其馀十总则皆过洪者也

原编苐十二册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第九叶

注一 西北自末口逹六合入江东北自射阳湖入淮

注二  旧志按江都县西北六十里有未口近黄子湖与六合相值䢴沟皆自城下起东

 北穿至射阳湖西北穿至末口而江淮始可通矣

   第十九叶

注三  淮子河一名■子河在县东北五里其源自仪真陈公塘来西北分

 泒直接●塘次接槐家河

注四  伊娄河 自隋以前掦子镇尚临江至唐时江濵始积沙与𤓰洲连故

  穿此河

注五 城东 成化九年

 注六  东北六十里

 注七  留潮闸天顺问巡抚江南都御史周忱建以闸留潮水接车运船乆废

   嘉靖四年巡抚江北都御史高友玑总兵官杨洪以参将张奎图议 奏行移

   达于南改名𠇊 -- 瓜口闸

 注八  门上石甚巨入国朝始不行舟今闸崩颓

    第二十叶

 注九  洪武初建

 注十  东通官河西至末口

 注十一 西南接艾陵湖东北平属高邮州界

 注十二  有上下二塘汉书江都王建㳺雷陂即此

 注十三  其水注上雷塘转入下雷塘由怀子河东流入官河

 注十四  官河其塘东半属江都县西半属仪真县

    第二十一叶

 注十五 南十五里

 注十六 南通大江北抵马璠春溢秋浅

 注十七 山阳沟又名山阳渎南接官河北与山阳河相通入射阳湖隋文帝开皇七年

  州开山阳渎以通漕即此

 注十八  公路浦按伏滔北征记云广陆西一里水名公路浦𡊮术自九江来奔袁谭于下邳

  由此路今鱼光其处 东塘按通鉴淮南节度使高骈檄四方兵讨黄巢出屯东塘又秦

  彦在广𨹧与杨行密战不利自开化门出奔东塘今莫䆒其处

 注十九 即今关王庙前通上下口者

 注二十   里河即今东关内西抵莲花堰者外河水自里河口闸下通济诸闸会大横河入于江汊在县东一十里其水出山涧通官河

  旧志 宗原于真州西五十里七都开河八十里通于江以避黄天荡之险又于江岸凿

  河内何家穴筑石堰黄沙潭以达于州 宁宗庆元五年知真州吴洪重开新河

  自董家渡至黄池山相对江口二十里舟人便之

   第二十二叶

注二十一  县北三里  宋嘉定十年𤼵运判兼知真州方信孺筑北山塘为水卢十一羊金

  人南侵都守袁中儒决北山塘之水匮金人遂退十二年中儒复开茅家山塘

注二十二  县西北三里二百六十步

注二十三  西北倚山为形独东南一面为堤八百九十馀丈每山水𤼵时凡三十六水口皆聚

  于此

注二十四  东四十里

注二十五  东二十

注二十六  东六十里

注二十七 出陈公塘通官河

   第二十三叶

注二十八 一坝二坝在县治东南半里共一港三坝在县东南二里独一港四坝五坝在

 县东南三里共一港俱洪武十六年兵部尚书单安仁议设 新坝在县东十里景泰五

 年工部主事郑𤫊建  浅麻线港浅张家沟浅 蒋家沟浅

注二十九 往来南京之要路

  第二十四叶

注三十  得胜河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即盛大港

注三十一  在县西南

注三十二 弘治七年六月   高邮康济河成𥘉南京兵部左侍即白昻奏凡高邮湖行

 船最忌西北风往来舟楫多致覆溺(⿱艹石)于砖塘内开复河一道引水行舟可免风涛之

 患于是巡河监察御史孙衍管河郎中吴瑞因共挑浚并置闸堰筑堤岸岸以利

 牵挽住来称使焉

   第二十五叶

注三十三  东通兴化县西

注三十四 即高邮湖其水南北俱通官河凡天长以东诸水尽汇此湖入淮乆雨则涨旱亦不涸

注三十五  系年录云承楚相距有樊良等三湖绵鱼三百里宋绍兴𥘉有张荣者聚

 泉于此击败金人金人陷扬州荣驻鼍潭湖积茭为城

注三十六 通小京河西南属江都县界

注三十七  海陵溪在州东北通兴化县西抵新开湖堤兴化宝应二县亦俱有海陵溪

注三十八 北二十里

   第二十六叶

注三十九  平津堰在州西唐李吉甫筑溉田数千顷即今官河岸 王琴浅

 车逻浅 五里坝浅 丁家湾浅 小北门浅 九里厂浅 十里棆浅 张家沟

 浅 丁志浅 永定港浅 界昔浅

注四十  南接髙邮北接盐城县

 注四十一   自丁溪场入得胜湖

 注四十二  入新沟

     第二十七叶

 注四十三   白驹场入运塩河

 注四十四  入平望湖

 注四十五  西通海陵溪转入射阳湖

 注四十六   自得胜湖入运塩河

 注四十七  十里自小海场入运塩河

 注四十八  入海陵溪

 注四十九   自塘港西出得胜湖

 注五十  入海陵溪

 注五十一   自车路河入白涂河

 注五十二  入平望湖

 注五十三  自长安河流入大纵湖

 注五十四 入平望湖

 注五十五 入南溪

 注五十六  自海陆溪入精阳溪

 注五十七  自莫家河入平望湖

 注五十八 入平望湖

 注五十九  南循捍海堰入运塩河

 注六十  入平望湖

 注六十一   入吴翁湖

 注六十二  入大纵湖

 注六十三  入大纵湖

 注六十四 入大纵湖

 注六十五 入大纵湖

 注六十六  自㤗州界入运塩河

 注六十七  起陵亭镇口东下一百三十里入运塩河

 注六十八  得胜湖 广袤皆二十里东南通㤗州丁溪场西北通运塩河宋绍兴𥘉张

  荣贾虎等率山东义军击败金挞懒于此金人弃㤗州遁去因名

 注六十九  南通新沟北接丁沟

 注七十  西入射阳湖

 注七十一  一名蜈蚣湖其流西入海陵通宝应县

 注七十二  𤼵源㤗州

 注七十三 县南

    第二十八叶

 注七十四 与泰州相连唐大暦中黜陟使李承式创筑宋开宝间知㤗州事王文祐加

  葺天圣𥘉范仲淹监西溪塩仓力赞𤼵运使张纶叠石固筑长一百四十三里海患以

  宁元詹士龙宰兴化请𤼵九郡人夫并筑延亘三百馀里民赖其泽焉

    第二十九叶

 注七十五 隋大业末破釡塘坏水北入淮此塘亦涸宋嘉定中复脩之周一百二十里地涉

  山阳旴𣅿两县

 注七十六 会射阳湖

 注七十七  东北四十五

 注七十八 北接黄浦溪东北

 注七十九 西十五里西通白水塘

 注八十  东南会清水湖

    第三十叶

 注八十一   县北二十里

 注八十二   今并废

 注八十三   旧志无氾水潭湾而有丁家潭浅五里浅

 注八十四   减水桥二十二座古名石鿎今名减水桥俱在官河堤上

 注八十五  入如皋县境

 注八十六   浦汀河在州北鱼行坝一百二十里抵兴化县

 注八十七  入宝应

     第三十一叶

 注八十八   西通大江东通白蒲汊

     第三十二叶

 注八十九   通运塩河北

 注九十   分司北二十里通

注九十一   平福堰在州西门外以遏上流水势东通海门西通㤗州 白蒲堰在州

 西北六十里与如皋界

   第三十三叶

注九十二  料角嘴为江海海㑹水分咸淡陶九成云通州海门东中有积

 沙其长无际浮海者以竿料浅深此浅生角故名料角明不可度

 越云

   第四十三叶

注九十三  并在如皋县

注九十四  并在通州

注九十五 并在㤗州

注九十六 并在泰州

注九十七  并在盐城县

 注九十八 在山阳县

 注九十九 显在海州

 注一百 右贛榆县

 注百一  嘉靖维扬志第九卷盐政可互观

    第四十七叶

 注百二 维扬志有丘宻弩库记可米

    第六十四叶

 注百三  亦名中闸

    第六十五叶

 注百四 成化十一年八月置议真县河港三闸先是工部郎中郭升奏江南进贡运粮等船至

  仪真𭐏虽夏月潮盛亦须人力绞挽方●能逹河少有错失船即损坏而里河坝岸

  恐为潮水冲决多开缺口以杀其𫝑水退复修为费甚大仪真县罗泗桥旧有通河

 港上至里河几四百里许潮大史时内外水𫝑相等此港可置主闸潮来先启临江闸使船随

 潮而进俟既平仍咎中二阐放之不惟住来舟船利便而里河水势亦即䟽泄不待

 决口重费也诏可之升会总督漕运都御史李裕勘议修立而仪真店户𢙣其夺己

 利贿SKchar所司假以走泄水利闭之至是升复条陈开闸之利不开之患工部复奏

 以升言诚有堇经久之䇿宜允所请从之

注百五 亦名罗泗闸

  第六十九叶

注百六 自江主此闸计长二百丈扁曰江北第一闸

  第七十三叶

注百七 自罗泗至此计长二百零九丈

注百八 自通济至此计长二百七十丈五尺

  第七十四叶

 注百九    万历六年

    第八十四叶

 注百十   县东二十五里

 注百十一  城中

 注百十二  县西三里

     第八十五叶

 注百十三   县北七里

 注百十四  县西十八里军师庄

 注百十五  六浅潭在县南二里运河堤东

     第百二叶

 注百十六  人户俱是田多粮少如徐兰刘春䓁号称巨富而在册粮米不及三石之数据此之说皆有可质因

  委两淮运司同知䓁官孙廷相䓁该府同知孟雷䓁与该县知县傅佩䓁公同丈量去后续据原委同知孙廷相

  䓁呈称各该居民徐兰刘春己开种年乆恃为己业生情阻挠不容踏勘䓁情各另具情回报前来又据该州

  越种兴田民人徐斌䓁畏法各将越种内有田无粮数目具首到臣法当重䆒绿臣巡历一年为满该县征𭣣之期

  已迫卒难归结从𫞐行令各该委官公议先尽本县与泰州兼争处踏过田地照科徴𭣣尚馀米一千馀石待后

  踏眀蚌沿河迤北䓁处地方另行𣲖𥙷及将阻遏人犯徐兰䓁拘禁外切照有田则有粮此一定之理不可易者今

  泰州之民越界𨳩种无粮之田累及兴化之民赔纳无粮之税及至差官踏勘却又阻挠不服法难轻贷再照该

  县地方自加粮之后钱粮差役视诸江北州县兴独为繁重人民逃窜遗弃粮差尽累见在

    第百四叶

 注百十七  笑蓉镇在县东北三十里

    第百十叶

 注百十八  西塘港在县东六十里南北横亘通梓新河入得胜湖

  百十九  东塘港在县东六十里南通泰州运塩河北通塩城书喻

    第百十二叶

 注百二十 县南三十五里

 注百卄一  县东北七十里

 注百卄二 即捵塩河

   第百十八叶

 注百卄三  天启四年知县李衷纯甲请塞之

   第百十九叶

 注百卄四 陈大壮记曰运者转漕而达之京师盐者转十场之盐而达之运司

 注百卄五 自扬州湾头以东南直抵吕四一带原系运盐老河其续开帛场新

  河因馀西金沙馀中三场江坍逼近而河移北迁馀东吕四二伤仍行故道至于西亭

  而至石港由石港而至马塘此二新河不过为串场之便非出场必由之路也故频年

  海潮攻决侵入内河虽由堤穴冲突亦由新河注引咸水灌入之后荡草不茂而田

  禾受伤

    第百二十叶

 注百卄六  马塘场在州东北九十里  丰利场在州西北四十里 掘港场在州北九十里

     第百卄一叶

 注百卄七  扬州府

    第百卄二叶

 注百卄八  知州李汝 杜  督民兵婴城 固  守 贼 退屯  庙湾

  兵备 刘 公景 韶  剿㓕 之  事  详 吏 部  侍 郎 尹台

   平倭  碑

 注百卄九   万历四十  年

 注百三十   徐州兵备李天宠车兵败倭于如皋之蒋婆铺

    第百卄三叶

 注百卅一  兵备副使马慎率兵败倭于如皋之陈家荘

 注百卅二   五月倭攻如皋

 注百卅三  于泰兴县之新沙

 注百卅四  四月二十九日刘副使丘参将穷追倭贼丘死之刘独蹑贼尽殱之

原编苐十三册

 河南

  第十六叶

注一  宁陵县志言赵皮寨之地髙河数尺宁陵西

 北视寨则山阜也古者为下必因川泽今阙髙陂势

 必倍劳糜  国家亿万之资役水土不习之 众 兴

 歳月难计之功劳民伤财莫此为甚

  第四十五叶

注二 往岁科银输于通省祥符惟招商代买而不知扰万历中变而摊𣲖于

 邑民又不尽给价百姓一应斯役立致破产

  第四十六叶

 注三  宁陵县志言草梢之弊曰方其檄郡邑也曰银若于买草稍若干共重

  若干虽民间交易不是过矣计其终则视价五倍犹不能谢谴怒焉夫五权

  以十六两为斤而今加十之五矣交纳以到日为限而贫狡之徒待贿始收不

  则迟以日月使之干折又低昻其手所费反倍于贿矣

   第六十三叶

 注四  弘道罗山知县

   第六十七叶

 注五 内江人彰徳府推官

 注六 李尽记桥在县西一平山之吕谷绝崖为之西通潞安为山右径道宋征河东尝

  积粮草于此

   第六十八叶

注七  黄华山有齐楽平仓基

   第七十八叶

注八   军伍之制每军十名领之以小旗五小旗一緫旗两总旗一百户十百户一千

  户五千户所为一卫全卫则军五千名小旗五百名总旗一百名共五千六百名为

  一卫

   第八十四叶

注九  天子行从中从官夹

注十  见献帝纪隋亦有此宫文帝独孤后居此

注十一  见马后传

注十二  当移在唐前

   第八十七叶

注十三 自旦及夕方毕故名按董卓传卓为何进召将兵入朝何太后使諌议

 大夫种绍宣诏止之卓还军夕阳亭是夕阳亭汉已有之非始于贾充也

  第九十七叶

注十四  邓新水𫝑平缓陂堰易修内淅泉流既清筑潴不施其

 利益加于邓

注十五  钥卢陂在州东南五十里内有东西中三渠引刁河水又接柳渠等

 诸水入陂 三郎堰在州北五十里原接严𨹧河下灌毛家陂并上阳中阳下

 阳等四陂

注十六 州东北三十里

注十七 二十里

注十八 二十五里

  第九十八叶

注十九 西平西南六十里

 注二十    西平南二十

 注二十一   西平东南二十里

 注二十二   上蔡西南二十里

 注二十三    遂平西七十里

 注二十四    舞阳南七十里

 注二十五   泌阳东北一百二十

 注二十六   泌阳东北九十

 注二十七   泌阳东北九十里

 注二十八    遂平西南五十里

 注二十九   上蔡西南府西北六十

 注三十    确山北四十五

 注三十一   府西二十

注三十二   府西十二

注三十三   府西南十三里

注三十四   府西十二

注三十五   府西三十

     第九十九叶

注三十六   府西北十二

注三十七    府南三里

注三十八   府西南十五

注三十九   府北郭外疑是双石羊桥在府西南十里

注四十    方良桥东南十八里

注四十一    确山南四十

注四十二   府西南九十

 注四十三   在磪山东南三十五里出横山

 注四十四   府东南七十

 注四十五   真阳东北五十

 注四十六   真阳东●六十

 注四十七   息县东一百六十

 注四十八   息县东一百五十

 注四十九   息县东北一百四十

 注五十   马常河桥在府北二十五

 注五十一   府北

 注五十二   府东北六十

 注五十三  荆河桥府东五里

 注五十四  府北郭外

    第一百叶

 注五十五   府东六十

 注五十六  颍州南一百七十

 原编苐十五册

   山东上

     第二十二叶

 注一   五代周显徳 𥘉河决东平之杨刘渡遣宰相李縠治堤自阳榖 抵张

   秋口

     第二十三叶

 注二   有贞河道功完碑见山东通志

 注三   王㒜弘治⿸广⿸肀丶 -- 庚戌治河记

 注四   徐溥王鏊安平镇治水碑见山东通志李东阳安平镇减水石坝记见经世文编

     第七十七叶

 注五   开  元  寺

 注六   苟存集

   第九十四叶

 注七 封丘县志载卷埽注用竹络长二三丈髙一丈实以小石杂以薪刍踏实推卷成

  埽量水浅深制埽小大腰索及管心索或径寸或三寸许纵横捆缚挂于铁猫大橛之上用

  丁夫数百渐推岸下河流汹涌惟石埽则不可冲去非竹则亦不能拦石汉河堤侯者

  王延丗元漕运使贾鲁卷埽筑堤多用此法卒𥳇成功无石则易以砖无竹则代以木权宜

  制变在人善用之耳此外尚有垒埽台缚方舟安大桩系龙尾诸法难以备载治河者宜

  广筹而豫求之  详元欧阳主至正河防记

   第百六叶

 注八 沂州知州

 注九 南庙山右州南八十里

 注十 通志在州南九十里

   第百九叶

 注十一    新志改为狼溪

     第百卄三叶

 注十二   大抵本麓然

     第百五一叶

 注十三    户部尚书葛守礼隆庆三年

     第百五九叶

 注十四    当作宣宗

     第百六二叶

 注十五    费县志嘉靖四十三 年冯俨作

     第百七五叶

 注十六   马应梦序曰  户自甲 下而上银逓加多所以 役富也自 下

 上而下银顿减少所以恤贫也照税银四分有奇而沙碱瘠硗

 则量为等差所以示公也

  第百七六叶

注十七 黄河决塞不常州以濒河百里𣲖役丁夫薪茭桩木一切取

 办及其傜役里甲之差飬马输粟之费视他县为最

  第百八二叶

注十八 该空三十四字误空十七字

原编苐十六册

 山东下

  第二十叶

注一 乐安志曰淄水自临淄入乐安地界土踈毎秋夏大雨时

 行西南山壑之水咸萃而河渠浅狭岸复善崩则恣为

 民病即余𠩄见己酉以来淄决朱家道口凡一再徙坏民田舎不可

 胜计乃三决曲堤顺流而北几𣳚城垣㣲杨吴二令塞之于前姜令

 塞之于后吾邑其水居乎

  第四十六叶

注二 徐当作施通判施以敬

  第五十八叶

 注三   卫所抽选内操昉自永乐其轮班入卫歳有定额则自正统己己

  之变起也

原编苐十七册

 山西

  第二叶

注一  平凉府志 今朱子注大原读大为泰以为山西之太原非也猃

 狁侵西周其去也宜从泾北平凉之大原以出取道便易安有渡黄

 河而至山西之太原者哉刘向谓千里之镐非镐京之镐则所侵当在平

 凉之北无疑矣

注二 保徳州志长城在州南偏桥村西抵黄河南楼兴县八十里考关志秦并赵筑

 长城于岚州紫塞是时云中五原皆为郡则宣大之南河保之北皆为内地必不于

 岚州别为塞也葢赵肃侯尝偏三胡筑长城矣岚州紫塞此长城殆肃侯所

 筑与

  第三叶

 注三  尹耕磨并山辨节文

   第五叶

 注四 如淳曰史纪言都中都又文帝过太原复𣈆阳中都二歳似迁

  都扵中都也正义曰括地志去中都故城在汾州平遥县西南十二里秦属

  太原郡

   第二十四叶

 注五 太原府志三关旧守备三游击将军一总兵官一兵备使一总兵辖游守

  各占信地而兵备理粮饷督抚驻太原居中节制不自涉边境嘉靖庚子后虏频

  歳入犯郊坰都御史则自六月抄绕标下军三千人至代州防之仍檄守巡等六七道

  画地而分其防无何以诸道尽北则太原虚乃设宁武兵备道改编宁道为岢岚道

  驻偏关与雁平道遂成鼎足各守信地其都御史则至十月还太原岁以为常焉

   第二十七叶

注六  今当移在普同关之后

    第三十二叶

注七  方山城在永宁州北一百里万暦二十五年巡抚魏  题请方山乃三𣈆要

  害之地五县不接之所复筑城池

    第四十一叶

注八   梗阳在清源县不夜楡次

注九  元和志马故城在寿阳县东南十五里

    第四十二叶

注十  此冷泉关下文𠩄引郦 注则介休县之雀䑕谷也判然二处

    第六十四叶

注十一  河会营郎路泽营在县北四十三里

    第六十六叶

注十二州西二十二里

  第六十八叶

注十三 唐宋于石岭赤塘二关皆戍兵于洲置防御或团练使实为重

 镇国朝拓境既远边防在云中雁门此似为内地然近年虏势猖獗

 由宁武诸口入犯此境最为虏冲或谓于此宜设兵戍比石隰平定诸处

 况彼皆在腹里此近边重地顾独不然与 又曰国制凡地近边塞

 要害或险旷啸聚多盗皆设兵戍此州近边过于手定多盗可方磁

隰乃不设卫所防御者盖缘昔时全盛云中守固虏鲜入寇民亦

殷阜奸宄不作近年边烽常警歳歳防秋民穷财尽盗亦繁兴

 则兵防为恃亦甚急也旧设惟有民兵三百千百长领之巡捕官督

 之以守城备盗乃复每年调取其半赴边比盖单弱人情恇惧今计

 防御卫所卒难添设惟姑得此民兵免调使常全在州操备庶少

 得济彼既有帮丁自备军装资用不费公帑甚为便益其戍边

 省南诸处民兵自足免此近边一二处岂即少比数也 旧志

  第七十九叶

注十四 运司新志 近年盐不生花唯以畦种为事竭力浇晒不能克额

  第八十二叶

注十五  解州志一

注十六 重加黄牛堰以杀其𫝑

  第八十三叶

注十七 苦池滩会洪洛渠禹王庙之水中条山李绰堰之水合流一

 处由杨家庄入渠经安邑城北运城北西流六十里经解州北境又西流

 六十里至临𣈆五姓湖又西逹蒲州入黄河

注十八 安邑志十五

注十九    唐开元中尝扵此置龙池宫

     第八十四叶

注二十    解州志三   河东运司志

注二十一  湖广巴𨹧人举人以临洮知府升任

     第八十八叶

注二十二   解州志二

     第九十叶

注二十三   以下运司  新志

     第九十一叶

注二十四    解州志四

注二十五   在州之芮城县西二十里自蒲州经县境东注平陆县界

     第九十二叶

 注二十六 自黄河至沙涧俱本解州志

   第九十三叶

 注二十七  解州志五

   第九十四叶

 注二十八  解州志六

   第百六叶

 注二十九 曲沃志自昭侯封成师而沃著秦并天下沃夷为县鄙更名左邑前

  汉因之而克鼎间帝驻跸相乡闻南粤之捷遂县闻喜则今之闻

  喜犹我之桐乡也嗣是曰绛邑仍曰回沃名随代移沃自若也后周移治

  乐昌隋再迁绛北总之不离封域而司马贞注史记颜师古注汉书林尭

  叟注春秋皆以古曲沃为今闻喜则误矣

    第百卄二叶

 注三十  止四堡𢙢有遗漏

    第百卅一叶

 注三十一  榆林口前有沙家寺及村辽太尉沙公墓在焉 水峪口通代州南山大小十馀口

     第百卅二叶

 注三十二  北二十

 注三十三  威宁口在阳和卫西北七十里东西五十歩墙高一丈五

  尺  水磨口在天城卫西北四十里南北五十八歩墙高一丈五

  尺 四老口   鹅毛口  大峪口  鹁鸽峪口  陈家峪口  马什岭口

    小磨口 石井口  吴道口   芦子口  小峪口  红山峪口   炭

  岭口 上十三口俱懐仁县  府新志

 原编苐十八册

   陕西上

     第三十八叶

 注一    相传晋周处斩蛟于此又名赤水河

 原编苐十九册

   陕西下  四川

     第五叶

 注一   北四十

 注二    东三十

 注三   北九十

 注四    东二十五

 注五    东七十

 注六    东九十

 注七    东九十

 注八    南三十

 注九    南五十

 注十    南五十五

 注十一    南九十

 注十二    西三十

 注十三    西三十五

 注十四    西四十五

 注十五   西五十

 注十六    西四十五

 注十七    西五十

 注十八    北二十

 注十九    北三十五

 注二十    北四十

 注二十一   北四十

 注二十二   北九十

 注二十三   北一百二十

 注二十四    东三十五

 注二十五    东四十

 注二十六    东八十五

 注二十七    南三十

 注二十八    南三十五

 注二十九   南三十五

 注三十    本志有好地掌  南四十

 注三十一    南五十

 注三十二   北九十

 注三十三   北六十

注三十四 东六十

  第十一叶

注三十五  巩北境

  第二十八叶

注三十六 王保保于兰州城东北筑城以居城有二一在东关坡一在金城关北

  第三十一叶

注三平七  䟽云柗山地方原系 国家幅员疆土界在甘宁固原三镇之间

 水甘草茂田美林丰正嘉以前悉为两河屯牧之区自镇畨以至中卫烽堠相

 望迄今旧址备存惟于隆万间故酋賔兔车领于弟号召诸部拥聚其中遂

 为粟薮从此  荘凉始为一线逼经兰靖中卫痈结内蚀环三镇数千里增

 城堡设将添兵洎款市之费不赀而狡酋东勾西连愈渐强大抢畨掠汉

 羽翼日增扵是东达兰靖西指荘北通朔方总两河封域无处不遭蹂躏

  无地不被荼毒三十馀年

   第三十三叶

 注三十八  䟽云新疆红水去兰州五百馀里地旷人稀中包原隰险阻各虏巢

  穴日乆习知地形乘隙蹈瑕突入突出勘得老虎城地里适中土脉水草俱便应

  建大城一座茅南离兰州尚有三百馀里应再筑镇虏保定二小堡 兰州

  参将兵马当时原备柗虏今红水芦塘既筑大边保障于外兰州即为

  腹里况有该道驻刘原设参将移之新堡为使兰州系藩封之地亦不可

  无得御今查景古城止因十八年火酋内犯添设守备官军嗣后既设临洮总兵

  镇守该堡近在七十里之内兼制为易此官似属冗员应改为兰州守备移驻塩

  场堡内卫 肃藩外援新堡其景古城堡改委操守统领

   第三十四叶

注三十九   黄河水东西两川为翻车导引可资灌溉自本州人假续创始万历三十

  七年𭅺中王聘贤捐金为水平八授居氏之有田地者 民间囚河为磨船䌫所在易

  圮城基利微而害议者欲禁毋行宜也兰州志

   第四十叶

注四十  洪武年开设每关官一员军五十名守把一年一换

注四十一  己上三关本志无

注四十二  山口在州西九十里

注四十三  山口在州西七十里

注四十四  泥沟山口在州西七十里

注四十五 山口在州西九十里

注四十六  山口在州西七十里

 注四十七   山口在州南六十里

 注四十八    脑山口在州西九十里

 注四十九   山口在州南八十里

 注五十    本志无

 注五十一   山口在州南八十里

 注五十二   山口在州南一百七十里

 注五十三  山口在州南一百四十里

 注五十四   山口在州南九十里

 注五十五   俺陇在州南二百里

 注五十六   本志有贾刺麻山口在州西一百里  火烧岭山口在州西九十里  沙沙刺麻山口在州

   南八十里  宁河关在州东南六十里

      第五十三叶

注五十七 地理志小字当出䟽国自䟽而后汉郡国志乃刘昭非范晔也翁误

  第五十四叶

注五十八 嗣后唐咸亨中薛仁贵征吐蕃败绩失河湟以西之地移置积石军

 于河关静边镇今河州所谓积石山以西地也乆之遂讹河州以西之山为积石而以

 积石东北星𪧐川为河源而昆仑益为明遽入于酒泉临羌之境矣且尚书崑

 仑析支渠搜次第叙之天析支即河回羌所居都实所称九渡水渠搜在今榆

 林北在析支之下五千馀里昆仑应在析支之上而都实称自九渡行二十六日程始

 至昆仑南则昆仑在析支之下矣有是理哉

  第九十四叶

注五十九  宋史陵州有盐井𭰹五十又皆石也底用柏木为干上出

 井口垂绠而下方能及水歳乆干摧败欲易则阴气腾上入者辄

 死惟两则气随而下稍能施工晴则亟止杨佐以木盘贮水穴窍洒

 之如雨滴然谓之雨盘如是累月井干一新利复其旧

   第百八叶

注六十 刺州

  第百十五叶

注六十一 兵备副使张俭麦子山议

注六十二 今于石门𩀱古坟筛罗坝䓁处通贼要路设立关

 堡邻近居民编为夫甲轮流守把杜贼入路

 原编苐卄一册

  浙江上

    第十九叶

 注一  崇徳志是年正月贼入崇徳

 注二  布政胡柗纪文多不录

   第二十叶

 注三  时胡中丞𫯠命代张督府经甫八日麾下卒仅三千及叅将宗礼𠩄部河朔兵八百人

  急檄河朔兵屯崇德自引兵屯塘栖阮中丞鹗入保桐郷礼与禆将霍贯道帅骁骑五十人突之

  杀数十倭已而大呼众力战复击杀百馀倭今严肃自崇徳至早林不及炊兵饥疲为倭

  所乘遂没倭乘胜围桐乡督府收兵遂省城用邑人吕纳言希周归安茅宪副坤计遣

  辩士下海论王直直遣养子毛海峰款定海关谢罪督府因遣海上华老人说海降海怒将斩

  老人而所王夫人故倡也名翠翘曾居海上识华老人为之请得解华老人归具为

 督府言状乃更遣罗中书诣海说降阴贿王夫人今从臾之海遣人谢因要督府犒而释

 桐郷围

   第二十一叶

注四   茅坤纪剿见 宁⿰扌弃

   第二十五叶

注五  田汝威王直传

   第二十七叶

注六   倭事见浙江通志六十卷当与殊域周咨录并看

   第三十八叶

注七  吉安志 国𥘉计口支塩计盗徼米今塩不复支而纳钞如故民亦因之而不

 知也

   第四十七叶

注八 县志海王县十里赵维襄言万暦丁巳至宁城南见沙涨三十里许天启乙

 丑再至海逼城下仅百歩丁卯戊辰沙复涨十里许及崇祯己巳秋十里沙堤不半月

 忽荡尽潮复逼城下然戊辰之七月二十三日海啸杀人无算是时沙堤十里宛然

 无恙而卒无救于宁则沙之有无亦何关利害乎

原编苐卄二册

 浙江下

   第一叶

注一   受塘左之泾十有八塘右之泾十有三

   第二叶

注二  受塘南之泾五塘北之泾六

注三  南受陶洷水

   第十二叶

注四  若杭州近在会城不必委官而温处等府处浙上㳺本司委官往返动辄

 千里𫝑不可行其䨇月𩔗报钱粮及𩔗批销批一如前法但各府如期差一首领官

 敛𭣣𩔗解其兊银验银俱封银俱责成府首领官与县宫逐一仔细不可违错责有

 所归至于本司委官并各府委官每次给应付一张以领文之日为始回衙之日为止计日

 给银三钱供给到各县于该县备用银内动支出府境各驲于廪(“㐭”换为“面”)给银内动支每县不得

 过两日到省计日定限不得耽阁延滞其有钱粮应在府给𤼵者即贮府库应县给

 者即贮县库不必解司止申批札𤼵其各县原议津贴银两悉行裁革不得重科加

 派累害小民如此行之计通浙所省可得万金其于革弊益民不无小𥙷矣详两院如

 议通行

  第四十四叶

注五  张元忭曰按曾王徐三公之议非不凿凿可聴然在当时己窒碍不可

 行至于今又数百年矣无论二千顷之膏腴民命𠩄赖即庐舎坟墓于其

 上者无虑千万家若尽铲而为湖是激洪水于平世也且昔之为湖者将以蓄水

 耳今既有海塘有三江闸谨脩筑时启闭可永无患而又蓄此二千顷之水徒

  以鱼鳖兹土将安用之㢤如此而犹存三公之议者姑以备旧制云尔

   第四十六叶

 注六  刘忠显韐

   第四十八叶

 注七 二十八洞以二十八宿为号故名应𪧐 知府萧良𠏉立水则于三江闸书金木水火土

  五字水至金字脚各洞尽开至木字脚开十六洞至水字脚开八洞夏至火字头筑冬至

  土字头筑

 注八  嘉靖十六年

 注九  闸用巨石牡牝相衘煮𥝰和灰固之其石激水则剡其首使不与水争其下有槛

  其上有梁中受障水之板板横侧揜之石刻水平之凖使启闭维时堤筑以土其淖莫

  测先没以铁継用⿱𥫗困 -- 箘簵𤼵北山石投之两旁甃石弥缝峭格周施堤厚且坚水不得复循故

  道其近闸磬折参伍之使水循涯以行其财用出于田亩毎亩科四厘计三邑淂赀六千

  馀两其丁夫起于编氓

    第五十三叶

 注十  三十九年有民徐应元䓁欲佃为实业呈䝉军门都御史胡批府行县勘明不准但𠩄占前田尚未吐

  出至嘉靖四十一年䝉遇丈量该本府通判林仰成即作原田丈出多数入册粮差讫丈量之后各民复

  占成田太多且地𫝑渐低必泄水方可布种因大开孔堰䓁闸以致湖水少滀灌漑无资一遇旱魃五

  乡遂至饥啼及今不禁则侵占之渐犹不可止而五乡之害又不可言所以王茂贞䓁有今日之 奏

  相应查照原额尽行革复但念前田承业既乆粮差已定卒欲更复不无动众之患议将嘉靖三十九

  年以前占种者仍旧𬋩业置立疆界分别湖田

    第五十七叶

 注十一   塩船经此必需大汛若重载当谼则百舟坐困旬日不得前

  于是増此坝分导壅遏通官民之舟而北堰专通塩运

 注十二  在县东十里石湫坝也宋时在急逓 侧名通明北堰 明

 洪武𥘉鄞人郏度建言开浚移郑监山下又名郑监山堰

注十三  馀姚下坝一名新坝亦石甃西去中坝十八里东至县四十里左江

 右河河高于江丈有五尺明越舟航往来𠩄必经然坝高舟难猝上又𠉀夜

 潮乃行率夜半始群至坝下至则各登涯争先拽䌫每相持或竟夜

 不车一舟遇雨雪之夕衣服濡湿饥寒僵缩股栗不禁尽死力争之

 尝有闘而死者

  第六十六叶

注十四  慈谿西北一百里连岸

  第七十二叶

注十五  数详兵卫志

  第七十九叶

 注十六  绍兴府志会稽县知县张鉴申文 为弊之端有四一则诡粮绝户盖某户

  本无田无粮也奸人贿书忽寄升斗于上明年倍之后年又倍之积至岁深存者不下十

  百多则不知其所自来矣二则产去粮存盖卖田者利于重价将官作民将湖作站摘

  粮代办故则不知其所去矣三则三转一关如赵甲之田本无卖出买入也册时故为推

  𭣣一推于钱乙再推于孙丙更转于李丁而复还本户或于孙丙而摘粮改多改少或

  于李丁而摘粮改官改民去者无求而来者无辨矣四则借名脱实如本户田粮本无

  故也忽捏⿰土册 -- 𡊢毁积荒诬词告官勘量遍借别处⿰土册 -- 𡊢塍废址冒认巳业贿勘者捏数回

  官贿奸书推粮存里始则朦倍终则规脱矣

   第九十六叶

 注十七   岭西碶岭沈公岭东皋岭石家岭 油岭 张家岭

  洞岭 沙岗岭 泄岭漫石岭茶茶岭 新岭大千岭 桂岭

 卢花岭西嶴岭大岭 塔岭龙塘岭小展岭摩鼻岭己

 上东乡晓峰岭 茅岭野嶴岭郑思岭寺岭长青岭藤

 坑岭鲍家岭小岭 岑江岭夹门岭清岭朱和岭大周岭

 平石岭柯梅岭 白泉岭西皋岭 叠石岭黄泥岭 已上西

 北乡

 礁丁家礁在内境之海西一潮可抵左茅洋右螺洋 乱石崭然中起潮大则没舟人不戒触之辄坏先昌国令王与善立石表以

 示往来者便之缸爿礁金𥑖滩际南海中分水礁莲花洋中

 丘家城东六十里大嶴之南城北三十五里刑马在岱山之东北名秦头相传隋 骠骑将军陈

 棱伐琉球至此刑马祭神

  湾 施家湾在城南东江浦之内战泊之处𢎞治以前田皆斥卤今悉成

  熟而腴白棋子湾与黑棋子湾相对螺蚌之甲随潮上下淘洗成质莹洁

  光润欲得之者撒白米易之黑棋子湾在乌石塘之右其形圆巧绀滑欲

  得之者祷于神撒黑豆易之

  塘乌石塘在东海中马墓山之阳绵亘百馀丈高可二丈馀枕海之滨表

  𥚃一色圆巧若龙鳞然下注民田皆成沃坏天色晦冥则光怪间错故老相

  传此塘一夕𭧂风雨卷挟而至者塘有三一在舟山下塘头一在桃花嶴百年之间

  或卷沙以为堤或推石以为塘捺就膏腴不藉人力然则海变桑田非诞谨也

  徐偃王祠在城东三十里之翁浦俗呼为城隍头按十道四蕃志云徐偃

 王城滃洲以居其址尚存史载偃王败北走彭城武原东山下以死疑非

 此海中而韩文公为衢州碑曰偃王照战不之彭城而出越之东隅弃玉

 几案于会稽之水则十道四蕃志或可信矣

  第九十七叶

注十八 岑港有龙洞其神甚灵异其出入地方可得而知竹叶向内

 则龙在洞竹叶向外则龙在外海向有一人失足入洞中云洞直通

 响碓门洞内俱干复得出万暦二十六年有施姓者因天旱祈祷无

 雨施愿舍身为一方请雨随至龙洞口投下継而尸即浮起顷刻大雨

 如注

注十九  关一  舟山关在城南二里

     第百六叶

注二十   在永康东也一百十里

      第百卅七叶

注二十一    朱村浦

注二十二   梅奥山在仙桂乡

注二十三   象浦山在三十六都

注二十四   府东北门

注二十五   府西北门

注二十六   府西门

注二十七    罗浮山距孤屿一里

注二十八 在府北

注二十九 在府北仙桂乡

注三十  南次楽湾次﨑头舟行至此始出江口入海分南北

 行谓之转﨑北至青嶴门而永嘉之海境尽矣

注三十一 百丈山在泰顺地三十五里

注三十二 罗阳在平阳西南十五里 陶山在县西三十里 木凳岭在县西芳山乡

注三十三 横河在县南二社乡南通平阳万泉乡东连沙塘斗门

注三十四 由江南岸则自双门外历宁村沙城梅头抵瑞安界

 由江北岸则自罗浮华𫿞柟溪港强奥挂彩象浦口馆

   头青奥鹿西东抵楽清界

 注三十五  在平阳西三十

 注三十六  县西南八十

 注三十七  燥溪山在县西南七十燥溪在县南五十

 注三十八  仙口 山在东二十五里

 注三十九   县南二十

     第百卅八叶

 注四十  府西北二十七都

 注四十一   乐清永康乡

 注四十二   同上

 注四十三   同上

 注四十四    乐清西五十

 注四十五   府东南五都

 注四十六   府东二十

 注四十七   府东海中

 注四十八    平阳西南五十

 注四十九   平阳南十

 注五十   平阳东十里

原编苐卄三册

 江西

  第五十八叶

注一  贛抚 弘治八年以广闽连界盗贼生发添设江西巡抚一员特

 敕副都御史金泽驻札南贛后以事平裁革正徳元年巡按御史减凤

 奏复设巡抚六年以副都御史周南巡抚十二年加巡抚南贛佥都御史

 王守仁提督军务

  第七十六叶

注二  䖍台续志缺中册

  第八十叶

注三 在兴宁桂东交界

注四  议将贼据白叶坂旧基筑立营堡

 注五    议将本县与龙岩县界巢岭地方设立隘所

     第八十一叶

 注六   以小靖地方与看牛坪坑二巢密遛故也

原编苐卄四册

 湖广上

  第三十九叶

注一  常宁东五十里为白沙堡 南三十里为黄茅堡旗军一千一百五十名民

 壮一百二十名  东南六十里大凹山有永安营界接桂阳连石灰山六子凹泗竹山石羊

 坑䓁处其山谷深林宻别无坦途惟谷口有路上通衡头阳隔洲白沙堡䓁处横𬨨天堂则

 抵烟竹湖梅埠桥而直出回龙市即宁桂通衢中间四十里杳绝人烟多系临蓝无赖

 之徒倚坑盗锡嘨聚劫掠正徳年间设营防御后废弛其址在山径离回龙市

 窎逺设遇有警势难接应万暦二十年复建于谷口三分之处去孔道隔数十

 丈营与市烟火相望拨常宁所千户一贠领军防御

注二  属桂阳县

  第四十叶

 注三   属桂阳县

    第四十三叶

 注四   桂东西六十里

    第四十八叶

 注五   二门  俱 在 西

 注六   县东 三里

 注七   县北

 注八   成公堤 自鱼山水驿起至簰洲下夹口止

     第四十九叶

 注九    疑即通城之陆水

     第五十叶

 注十    东十七里

      第五十三叶

 注十一    县前河在县西南下流至景陵蒿台湖入汉江

 注十二   县南十五里

 注十三   县西五十里

      第五十三叶

 注十四    东南十里

 注十五   东南三十里

 注十六   南三十里

 注十七   一作同

 注十八   南四十五里

 注十九   南五十里

 注二十   南六十里

注二十一   西北隅

注二十二    东南二十里

注二十三   县东

注二十四    东五里

注二十五   县西

注二十六   州西

注二十七   一作恭

注二十八   州西

注二十九   北一百十里

注三十    一作圣

注三十一    西八十三里

注三十二    大洪山下

注三十三  州西南

     第五十四叶

注三十四   东五十里

注三十五   东三里

注三十六   东三十里

注三十七  西四十里

注三十八   西南三十里

注三十九   西 门

注四十    高 沙湖在县西北七里

注四十一   一名公安门

     第五十五叶

 注四十二   东南十里

 注四十三   西南四十八里

 注四十四   一作坪址

 注四十五  南四十馀里

 注四十六  西十里

 注四十七   北三十里

 注四十八   县 北

 注四十九   县志起自县东五里

 注五十   县北五十里

 注五十一   笕水口在县西北八十里南流入沮水

      第五十六叶

 注五十二   府志无李公而有九龙即北湟岸南津南

 注五十三   府志止载其五有黄封县河之濵安公明公并安津湖侧

    第五十七叶

 注五十四  东南十里

 注五十五  西北二百五十里

 注五十六  西北三百五十里

 注五十七  南十五里

 注五十八  西北三十五里

 注五十九  三浯泉在县西北六十里三浯 山下泉列三眼中有龙洞一

  日三潮水涌出髙二三尺流至通济铺前溉田甚博

    第五十八叶

 注六十   县南五里南门山下

 注六十一  五里河在县东五里至县前与天河合流至南门会汉水

 注六十二  西北八十里娘娘山

 注六十三   西门

     第五十九叶

 注六十四   东十五里

 注六十五   南八十里

 注六十六    高崖水在县西四百五十里

 注六十七    东一里

 注六十八   西三十里麻阳界上

 注六十九   西南八里

 注七十    县西

     第六十叶

 注七十一    西南五里

 注七十二   七十里

 注七十三   在县东八十里瀑流经八十里入湘

 注七十四   西五里

 注七十五    东五十里

 注七十六    东九十里

      第六十一叶

 注七十七    东十二里

     第六十二叶

 注七十八    寒溪水在州西六十里源出黄岑山 北流入柳春夏尤

 注七十九    温泉在州北 二十里平地涌出如  汤东流合柳水

 注八十    南三里

 原编苐卄五册

  湖广下

   第一叶

 注一  童司业又有沔阳州重脩堤防记略云 按禹贡江出岷𣻌出嶓为汉

  东南流为沔皆猪于荆沔之阳荆州域也水经称沔出武都沮县东即谷中流注汉

  则汉沔又异源而同流沔迳江夏云杜县夏水注之今景陵有云杜城蔡传亦云夏出

  江入沔沔江汉之沱濳云梦之沮泽也然西南皆濒江江至荆实汇众流如沅澧潇

  湘每溢则横溃漫衍颇清而后落其浸沔又不啻岷出者汉则岁常六七至最浊而

  落卑故沔卑湿下卤大泽重湖民田则为环堤曰垸且百有馀区江溢则害西南

  汉溢则害东北合则浸及四境故沔恒洊饥

   第八叶

 注二 县东二十里

 注三   县西临大江

     第三十三叶

 注四   左传有句澨章澨雍澨薳澨皆水濵地名也

     第四十叶

 注五   六安州志言富室子弟轮粟为史胥辄睚眦纵恣莫敢谁何至市人诋入儒门不若

   入公门贛志亦有此言

    第四十二叶

 注六   县 北二百 五十里

 注七   县东七十 里

 注八   县 南 五里

     第五十一叶

 注九     县  西北

 注十     县东南

 注十一    县 西南

 注十二    州北

 注十三    州东  南

 注十四    州西

 注十五   县东  南

 注十六    县  南

 注十七   县东

 注十八    县 西

 注十九    县 南

 注二十    县北

    第五十七叶

 注二十一  在石城峰南十五里

 注二十二  一云与瀑巢漭合流又东北至永州城外湘口会于湘

 注二十三   舜峰在舜祠西十里三峰𪔂立其下众山环合上有飞泉望之如练

   按舜峰不列九峰之内乃为九峰朝宗特列于首

 注二十四  在舜源峰东南十里

 注二十五  一作四

 注二十六   在舜源峰西南十二里

 注二十七  在舜源峰东南一里

 注二十八   在万寿峰南二十里

 注二十九   在舜源峰东南一里

 注三十   在石楼峰南十里

注三十一    在舜源峰东南七里

注三十二   在舜源峰西南 五里

注三十三    泗洑二水旧不载 𠩄注何地

     第五十八叶

注三十四   西 北一百 里

注三十五   西七十里

注三十六   南十三都

注三十七   西南五十里

注三十八   衡头市东三十里产锡 白沙堡市东五十里产锡

注三十九   彭蠡市南三十里   西八里

注四十    北八 十里

     第七十三叶

 注四十一  省志 苗有二种自武陵而西历佷山连朱接荆䕫裔境为南郡己巫诸蛮出

  廪君自武陵而南历南阳沅靖奄及柳桂为武陵五谿诸蛮岀盘瓠

   第七十四叶

 注四十二 入天生砦囤绝蛮饷水道贼困死者千馀乞䧏 铜仁遂

  平置镇筸守备以制御之

 注四十三 十二年郴桂土人龚福全倡乱伪号延汉大王其党龚福兴分据乌春山腊栗

  寨伪署总兵巡抚都御史秦金以闻时贛贼据横木桶冈方炽与福全声势相𠋣

  王守仁方奏檄湖兵夹攻于是诏以江西属守仁郴桂属金讨之金移镇郴州部

  署诸将前军由桂东进东水左军由桂阳进汉黄𤍠水右军由郴州进紫溪后军由

  临武进芭篱堡克日齐举継以右后二军地广贼众分帐下兵益之攻破诸巢禽刘福

  㒷等斩首二千馀级惟首𢙣龚福全遁保马山禾仓石寨据险未𫉬乃悬五百金购福全趣

  诸将暨宣慰彭世骐等会兵进讨抵寨下转𢧐数合贼败𫉬其侄秀等焚毁庐舎俘福全及其

 妻女馀魁髙仲仁走仁化诸营兵会广兵搜捕擒斩殆尽诏即其地诛福全郴桂平

   第七十五叶

注四十四  湖贵间有山曰蜡尔绵亘三百馀里诸苗居之虽分隶丙者其蟠结窜徙

 实相薮匿焉然各受土官束辖有户籍稍输赋其属镇溪千户所者𠩄垦多卢溪

  曰供徭役

   第百卄六叶

注四十五   万暦三十八年

 原编苐卄六册

  福建

    第六叶

 注一   南靖长泰晋江

 注二   县西北一百八十里

    第九叶

 注三  志云时军门阮鹗主和分巡舒春芳与鹏举主剿阮大怒逮黎妻子于狱

  杖杀其家丁四五人

    第三十六叶

 注四   漳州志 纲银即里甲正徳十五年巡按御史沈均议以丁四粮六通融科派

  分正杂二纲嘉靖四十四年除正杂二纲石色止称纲银纲银云者若纲在纲一举而

  尽也

    第三十七叶

 注五   漳州志正徳十四年御史沈灼行八分注每丁石歳征银八分以充办料隆庆五年𫯠

   勘合每丁石𣲖银六分续奉加𣲖七分王

    第四十二叶

 注六   通志𥘉一十六起子午

     第四十三叶

 注七   毕岭县西北九十里

 注八   通徳县西北七十里

 注九   官田县北四十五里

     第四十四叶

 注十  汀州志  茂七沙县人巡按御史柴文显立为会长因杀人为县官𠩄捕遂率

   𠩄部反 与此不同

      第四十七叶

 注十一    十六都县东一百六十里

 注十二   二十二都县东八十里

 注十三   六都 县东五十里

 注十四   县南五十五里

 注十五   三十二都县南四十五里

 注十六   二十九都附郭俗名东厢

 注十七   五十一都县南北七十里

 注十八    九都县西九十里

 注十九   二十七都县西一百二十里

 注二十   十三都县西一百六十里

 注二十一   七都县西七十里

注二十二    十二都县西一百五十里北一百

注二十三   大都县西一百三十里

注二十四   九都县西九十里

注二十五   八都县西北八十里

注二十六   二十五都县东北一百四十里

注二十七   二十九都县北一百二十里

注二十八   二十四都县北一百三十里

 注二十九    在城歩 城歩县西一十里

注三十    将溪上保县北二十五里下保县东北三十里

 注三十一    福兴下保县北二十五里

注三十二    南会县南二十里

 注三十三    开善县南曰十里

 注三十四    同上

 注三十五   仁寿县南四十里

 注三十六   瑞汉县西二十里

 注三十七    长兴县北十五里

 注三十八    安仁县北七十里

 注三十九    里心县西四十里

 注四十     新城县西五十里

 注四十一    周平县南六十里

 注四十二    都上县南六十里

 注四十三    静安县北六十里

 注四十四    隆安县南六十里一作西北八十

 注四十五   安吉县北六十里

 注四十六    永城县东五十里

 注四十七   桂羊县北七十里

     第四十八叶

 注四十八    宣河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注四十九   山在县前五里

 注五十   胜运县南

 注五十一   溪南县南

 注五十二   古田县东

 注五十三   白砂县东

 注五十四   即石洞

 注五十五   南顺县南四十里

 注五十六   石  城

 注五十七   北安县北六十里

 注五十八    河源县南八十里

 注五十九    表席县东南一百一十里

 注六十    城田县东九十里

      第四十九叶

 注六十一    柳杨里县西四十里

 注六十二    据 此南平北安已入归化 则潭飞 磜亦当入归化

 注六十三    本志埠

     第五十四叶

 注六十四   去府二十里

     第五十七叶

 注六十五   去府二十里

      第五十九叶

 注六十六  一都州东十里

 注六十七  二三都州东十五里

 注六十八   五六都州东北六十里

 注六十九   七都州东北七十里

 注七十   十都州东北一百里

 注七十一   十一都州东北一百一十里

 注七十二   十二都十三都州东一百二十里

 注七十三   十四都州东一百四十里

 注七十四  十五都州东一百五十里

 注七十五   十七都州东一百五十里

 注七十六  二十都州东北一百一十里

 注七十七   三十一都州西北一百二十里

 注七十八   四十都州南三十三里

 注七十九   四十一都州南四十一里

 注八十   四十二都州南三十五里

 注八十一   四十三都州南五十五里

 注八十二   四十四五都州南西五十五里

 注八十三   四十六七都州南四十五里

 注八十四   四十八都州南七十里

 注八十五   五十一都州南一百里

 注八十六   五十三都州南一百里

     第六十叶

 注八十七   二都县东五里

 注八十八  八都州东北八十里

 注八十九  五十二都州南七十五里

 注九十  十八都州东一百六十里

    第六十八叶

 注九十一  漳州志 夫天地间惟一气耳海潮者地之喘匆记云卯酉之月气以交而盛

  朔望之日气以变而盛故潮独大此以馀月馀日论也周翠渠云海居地上地有俯仰

  潮因有往来气升于北则北盈而南卢地必南俯故潮皆南趋气升于南则南盈而北

  虚地必北俯故潮皆北趋此以地乘气潮因地论也惟俯仰之形与喘息之义略有异

  矣月临于午为长之极历未及申酉则极消月临于子为长之极历丑及寅卯则极

  消此以太阴之天盘论也若每日之子午亦有潮退每日之卯酉亦有潮至至于八时皆然

  画刻不见太阴安得复论天盘乎余安道云海云极远者其得气尤专故潮亦固之东

  海南海其候各有远近之殊岂非方之不同而气有独盛欤若昼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

  冬潮之极涨常在春秋之中涛之极大常在朔望之候则天地之常数通四海皆然者至如

  琼海之半月东流半月西流桂林之子时潮上午时潮落纪传两载各殊不敢为之臆说

 注九十二  通志𥘉一十六起己亥

   第七十七叶

 注九十三 至万历二十年海上有警院道又议添新浙兵一营亦 题

  设把总一员哨官四员以旧营见在者就中裒益每营各额定五百七十

  五名至万历三十三年以饷诎裁减每营官兵定以四百五十员名为率内

  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四十九名把总家丁二名徤歩

  二名四哨官家丁徤歩各一名兵夫杂流三百四十七名每营每月约支粮银四百六

  十两有奇俱𣲖在本府七县征给至于春冬二汛旧营分兵二哨守料罗一哨守安海

  一哨守团头兼顾福全一哨守府城近议以安海为泉郡门户奸盗出没之薮题设专

  官驻镇其地防守宜亟而围头南在福全内地且有浯屿寨石哨兵船在围头洋捍

  卫于海兼有巡司福全所犄角于陆议将围头一哨陆兵掣撤添守安海其新营二

  哨守崇武一哨守永宁沙堤一哨札守府城

    第九十五叶

 注九十四  闻之故老当移驻塩运分司时之者意诸商赀累臣万若徽贾然已廉知

  为市并佣分司者大诟恚已而南路塩竟罢榷

    第一百叶

 注九十五  贩东洋船照西洋丈尺税则量○抽十分之七贩高雷照西洋必尺税则量抽十分

  之四后改十分之二一丈五尺以下者止抽十分之一

    第百三叶

 注九十六  来粟果红毛畨本名米粟果佛𭅺机与国也其国当中国之背晨昏昼夜皆

  相反去此四万馀里由西洋来者转大浪山大险逺由东洋来者至未利加国半年程更造舟又

  逾半年程至吕宋或径达中国末利加有石矶阻海如南之万里石塘也佛𭅺机于诸夷多所款服

  又内㩀香山得中国贿帛雄富诸番米粟果性贼嫉尚雠杀海外夷与佛𭅺机俱畏之常至中国望南澚

  广东及掠岛㠘人为向导惧不得达万暦癸卯泊下港劫舟商投译书两䑓内监五月自泊舟彭湖求

  互市内监⿺辶处上闻愿征饷数十万事下两䑓力持为不可亟命督府驱之先遣檄与其酋且侦舟舟长五十丈

  横广六七丈五桅上皆以铁为网外添打马油其光可鉴夷人皆深目长鼻赤须乘髪长躯七八尺龙华言华字

  读檄讫投帽于地恚曰中国人疑我耳我金钱满艘岂⿺辶处去哉导檄者遍视舟至中舱奉天甚谨又出一画轴皆华

  人衣冠与其酋像群坐曰此吾祖也曾与中国人结兄弟甚好今迺相忘又至舵后亲铜盘略如中华罗经大径

  数尺译言照海镜识此可海上不迷又悬自鸣锺日夜司更不击自鸣其舟内设三层壮者居上稚子居下

  皆有家室 设铳三十六枚外向三层皆然名麦穟铳其中桅之下置大铳长二大中虗如四尺车轮云𤼵

  此可洞裂石城震数十里中国人逼我时烈此自沈耳不愿为虏也其言语桀黠多𩔗此往复数次竟欲

  求彭湖为香山且中有主之者也已闻舟师大集有献火舟䇿者十一月乃徙去然海上奸民𥝠贸易

  夷巳梱载归矣

   第百十五叶

 注九十七   十一都府南二十里

 注九十八   二十一都府南二十里省志一十里

 注九十九   二十五都府西北二百里

 注一 百   二十六都府东一十五里

 注百一    二十八都府东四十里

 注百二   二十九三十都 府东六十里

 注百三    六都县西南七十里

 注百四   十七都县东五十里

 注百五   七都县东南三十里

 注百六   八都县南四十里

 注百七    九都县南五十里

 注百八    十都县南五十里

 注百九    二十三都县东■一百里

 注百十    二十八都县北一百里

 注百十一    方成县东九里

 注百十二    钦化县东南十里

 注百十三    清宁县东北

 注百十四    三都在坊西二十里

 注百十五   四都县东四十里

 注百十六   二都县西一百二十里

 原编苐卄七册

  广东上

    第三叶

 注一   左传昭五年十家九县其馀四十县  二十八年分祁氏之

  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第十叶

 注二   广韶高肇

 注三   雷廉琼

    第二十四叶

 注四  防县善流贼

 注五  与海豊惠来二连界南离海二十里北深山多贼

    第五十五叶

注六  景泰初设左㤗将分 高肇雷廉四府设分泷水守备成化四

  设整饬高肇兵备便二十一年革弘治 年复设副使整饬  肇雷

 廉四府兵备十 年始设岭西道兵备 分巡佥事于肇庆 嘉靖三十二年

 以左𠫵将 守髙肇兼管广韶三六年徙驻塘宅堡四十三年设练兵逰击

  隆庆六年设恩手守备以 路巡海𠫵将驻阳江 万暦二年设海防同知

 年设北津水寨政西路 海𠫵将为阳电海防 将五年以按察司副 为

 岭西道兵备兼理 巡罢高肇𠫵将徳庆 水守备以阳电海防一将兼管

 陆路八年北涬水寨把⿰纟⿱丿恩 -- 总裁革 电海防兼管陵路𠫵 以恩平守备兼

 管阳一移驻阳江

 第五十八叶

注七  通志又有白坭在县二一百三十里劳村云初在县西一百三十里蔡迳在县南一百一十里拘迳在县南一百里白坭

 埠在县南●三坭●地方 府志无

    第五十九叶

 注八  通志又有东山在县北八十里东山村竹岗石县北九十里曲龙在县北九十里湾边长迳塘在县北九十里大湴村长岭

  北九十里塘村

   第六十二叶

 注九  通志有长沙营在新 会县地方离县一百二十里

   第六十五叶

 注十  通志又有南江在州治南 岸十五里泷水小江口近大河大埇在州南七十里大江南峰东思和在州南一

  百里泷水小江西岸三岭在州南二百二十里晋康郷塘底在州南二百里晋康 郷鬼在州南一百七十里泷水小江东岸

  坡在州南九十里大石岭在州南一百一十里南山柏在州南一百五十里南乡何木迳在州南二百五十里南郷歩挂在州南二百八

  十里南郷查峒在州南三百里南木源在州南三百里南郷白马在州南一百八十里南郷罗傍在州西八十里南岸

    第六十六叶

  注十一   有警防守

  注十二   有警防守

原编苐卄八册

 广东中

    第一叶

注一  一名乌石营

    第三叶

注二  保昌县关二曰横浦 在大庾岭绝顶 曰 盐在太平桥南天顺二年巡抚都御史叶盛奏设榷盐税以资军饷

注三   旧通志 保昌隘八 冬𤓰 白石冈 南亩 平田 芋头 百顺 红梅

  百顺侧 始兴隘七 黄田 花腰石 猪子峡 沙口 凉口 杨子坑 上台

    第四叶

注四   旧通志 海丰关一 甲子

注五  旧通志长乐隘十一 银坭古楼坪榕树平塘 解纱迳芙蓉迳 象鼻迳

  董源车塘平塘大莂 秋汉火载迳

   第六叶

 注六  旧通志隘四海门 东陇 辟望枫洋

 注七  旧通志作圆子山径

   第七叶

 注八  兵备副使任可容

    第十九叶

 注九  府东北四十里

   第二十一叶

 注十  成化𥘉内官管珠池初采一万四千五百馀两大约三石五斗次年采

  九千六百馀两毎百两馀四五两大约一升重四十六七两次年大者五十馀颗

  计一斤重云价近白金五十两此偶然之数也少时所得不偿所失御史

  召洪云

 注十一   两广都御史林富奏停采珠䟽   革殊池内臣䟽 俱

  见广东通志

     第二十六叶

 注十二   去府城仅十五里

     第三十三叶

 注十三   旧通志渔洪在州西又有茶陵在州东

     第七十一叶

 注十四    嘉靖四十三年

 原编苐卅一册

  云贵

    第六叶

 注一  张志淳寻甸府城记嘉靖丁亥安氏裔孙铨作乱入之遂刜嵩明䥽杨林龈木宻

  膊马龙构武定凤朝文直逼云南𬋖西门市舎戊子三月征兵四集始殱土

原编苐卅二册

 云贵交阯

   第九十六叶

注一  二十六年四月巡按应朝卿 题覆奉 圣㫖是陈恩等著该抚

 按官责令安疆臣解发勘结若再庇䕶叅来重处新贵乆已设县不必再勘

 馀依拟钦此

   第百七叶

注二  交阯地东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相距二千八百里

 原编苐卅三册

  交阯西南夷

    第十七叶

 注一  懬实名椿为登庸所立改元统元登庸⿱𫂁么 -- 篡住后鸩杀之







 天下郡国利病书附注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