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 太平寰宇记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一
  宋 乐史 撰
  劔南西道十
  松州
  松州交州郡治嘉城县禹贡梁州之域又为雍州之境爰劔诸羌居焉后汉西羌传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盖姓之别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今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析支者也王政修则宾服德教失则寇乱本无君长夏末及商周之际或从侯伯征伐有功天子爵之以为藩服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执以为奴隶后得亡归将其种人南出赐支河其后子孙各自为种或为牦牛种越嶲羌是也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至爰劔曽孙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忍生子研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汉景帝时研种留何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河等于狄道安故及武帝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始置䕶羌校尉从爰劔种五世至研研最豪健以研为种号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其子孙更以烧当为种号滇良者烧当之𤣥孙时王莽末四夷内侵及莽败众羌还据西海建武九年司徒椽班彪上言旧制凉州部置䕶羌校尉持节领䕶理其怨结岁时巡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动静遂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焉今宜如旧以明威防光武从之即以牛邯为䕶羌校尉自烧当至滇良世居河北大允谷种小人贫而先零卑湳并皆强富数侵犯之滇良父子积怨乃从大榆入掩击先零卑湳大破之掠取财畜夺居其地大榆由是始强盛逮滇良子滇吾立附落转盛常雄诸羌在晋内附以其地属汶山郡宋齐亦得之后为西卫所有又按后魏书邓至传王像舒治者并白水羌是也常为羌豪自称邓至王后至舒彭遣使内附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邓至王请以封爵授子彭奋高祖许之拜奋建忠将军甘松县开国子既为小蕃朝贡相继关中乱乃绝后魏末平邓至蕃始统有其地后周保定五年于此置龙涸防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领龙涸郡隋初废州郡以其地并入汶山同昌二郡唐武德元年置松州贞观二年置都督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逺奉岩诺峨彭轨盖直肆位玉璋祐台桥序等二十五羁縻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或降或叛屡有废置仪鳯二年复加整比督文扶当祐静翼六州都督羁縻三十八州研州剑州探那州忋州毗州干州琼州犀州拱州龛州陪州如州麻州霸州澜州光州至凉州蚕州晔州梨州逻州思帝州眺州成州綂州谷邛州乐客州达违州卑州慈州据天宝十二年簿松州都督府一百四州其二十五州有额户口但多羁縻逃散馀七十九州皆生羌部落或臣或否无州县户口但羁縻统之天宝元年改松州为交州郡乾元元年复为松州按贞观初分十道松文扶当悉拓静等州属陇右道永徽之后据梁州之境割属剑南道也
  元领县三
  嘉城 交州 平康
  四至八到
  东至西京二千七百六十里 东至东京东北至长安一千九百里 东至扶州三百三十八里 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 北至吐蕃界九十里 西至当州三百三十里 东南至茂州三百里 西南至当州三百里 西北至吐蕃界五十五里 东北至扶州三百里
  
  唐开元户一千七十六
  风俗
  仝扶州
  土产
  麝香 羌活
  嘉城县十乡后魏时白水羌像舒治自称邓至王据此地其子舒彭遣使朝贡乃拜龙骧将军始置甘松县魏末大乱又绝后周复招慰之于此置龙涸郡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领龙涸郡隋改甘松为嘉城县属同昌郡唐武德元年于县置松州取州界甘松岭为名 甘松岭按山海经云甘松岭亦谓之松叶岭即江水发源于此土人谓之松子岭 石门水石门山自龙州连亘有水经郡界合江故曰石门水
  交州县南二十里十二乡后周天和中于此置县以领羌夷属龙涸郡以其地通胡越道路东西相交以名县焉 雪山出朴硝其色如银在县西南百里外有崖巉路险人罕得其利
  平康县二乡垂拱元年割交州及当州通轨翼县地置平康县属当州天宝元年改属交州郡 羊膊山按江源县记云平康县羊膊山下有二神湫乃大江发源之所自羊膊岭散漫殆未滥觞东南百馀里至白马岭回行二十馀里至石镜水源始于此也 汶水出岷山西玉轮坂下经郡界
  松州都督府羁縻二十五州旧督一百馀州无县户口惟二十五州有名额皆招抚生羌置
  崌州唐贞观元年招慰党项置州处也长安西南二千二百四十六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江源 洛稽
  户一百五十五
  懿州贞观五年置西吉州八年改为懿州处党项长安西南二千二百五十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吉当 唐位
  无户口
  嵯州
  阔州
  麟州贞观五年置西麟州处归附生羌八年去西字至长安四千五百里
  领县七 与州同置
  硖州 和善 敛具 硖源 三交 利恭 东陵无户口
  雅州贞观五年处生羌置西雅州八年去西字在长安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
  领县三 与州同置
  新城 三泉 石陇
  无户口
  丛州贞观三年党项归附置长安西南一千八百里
  领县五 与州同置
  
  可州贞观四年处党项置西义州八年改为可州长安西南二千四十里
  领县三 与州同置
  义诚 清化 静方
  无户口
  逺州贞观四年处生羌置长安西南二千三百六十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罗水 小部川
  无户口
  奉州贞观三年处生羌置西仁州八年改为奉州长安西南二千一百六里
  领县三 与州同置
  奉徳 思安 永慈
  无户口
  岩州贞观五年置西金州八年改为岩州长安西南二千一百里
  领县三
  金池 甘松 丹岩
  无户口
  诺州
  峨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至长安二千七百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常平 那川
  无户口
  彭州贞观三年处降党项置洪州七年改为彭州长安西南一千七百八十里
  领县四 与州同置
  洪川 归逺 临津 归正
  无户口
  轨州都督府贞观二年处党项置长安西南二千三百九十里
  领县四 与州同置
  通川 玉城 金源 俄彻
  无户口
  盖州贞观四年置西唐州八年改为盖州处降羌长安西南二千六百三十里
  领县四 与州同置
  湘水 河唐 曲岭 枯川
  户二百二十
  直州贞观五年置西集州八年改为直州处降羌至长安二千五百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集川 新川
  户一百
  肆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至长安二千六百里
  领县四 与州同置
  归唐 芳丛 盐水 磨山
  无户口
  位州贞观四年处降羌置西生州八年改为位州至长安二千四百十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位丰 西使
  户一百
  玉州贞观五年处降羌置至长安二千八百七十八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玉山 带河
  户二百十五
  璋州贞观四年处降羌置至长安二千九百里
  领县四 与州同置
  洛平 显川 桂川 颍川
  戸二百
  祐州贞观四年处降羌置至长安二千一百九十里
  领县二 与州同置
  廓川 归定
  无戸口
  台州贞观六年处党项置西沧州八年改为台州至长安二千三十五里
  无县
  桥州贞观六年处降羌置至长安二千四百里
  无县
  序州贞观十年处党项置至长安二千四百里
  无县
  右二十五州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府唐贞观中招慰党项羌渐置永徽已后羌戎或叛或臣制置不一今并废省不欲去者以备古迹而已
  当州
  当州江源郡今治通轨县禹贡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境二汉晋宋并为蜀郡地至后周天和元年雁门郡公纥干略于此讨浑胡因置同昌郡寻又改为覃州隋初废郡为扶州仍于此置嘉诚县即为扶州之属邑也武德元年于嘉诚县立松州贞观二十一年州首领董和那蓬固守松州府以捍西羌特敕于通轨县置当州以州土出当归为名领通轨左封二县以蓬为敕史显庆元年蓬子屈寗袭父官二年又析左封置悉州仪鳯二年移治逢日桥天宝元年改为江源郡乾元元年复为当州本属劔南道大历五年移入山阴要便之路以备吐蕃
  元领县三
  通轨 和利 谷利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三千三百九十里 东北至西京二千九百七十里 东北至长安二千一百一十里 东至翼州翼水县八十里 东南至悉州界四十里西南至通轨县故城二百里以西即生羌界 西南至静州悉州西郡接界未详里数 东北至松州三百里
  
  唐开元戸二千一百
  风俗
  地边夷徼人杂羌蛮
  土产
  麝香 当归 大黄 羌活
  通轨县二乡本属松州贞观二十一年于县置当州显庆元年又分置和利谷利平康三县
  和利县东北三十里一乡唐显庆二年分通轨县置谷利县西南六十里一乡唐文明元年开生羌地置
  悉州
  悉州归诚郡今治左封县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自两汉至隋为羌夷所居唐显庆三年割当州东三十里左封县界内为羌夷悉唐川因立为悉州领悉唐左封识臼三县以羁縻羌人其首领有董系比射为刺史后卒以左封县令董俱悉冻任刺史兼许以父死子继咸亨元年移治左封仪鳯二年羌叛又寄治当州城内寻归旧治垂拱二年置归诚县载初元年移治匪平川天宝元年改为归诚郡割识臼属临翼郡乾元元年复为悉州旧属陇右道松州都督后属劔南道
  元领县二
  左封 归诚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东北至西京三千二百一十里 东至翼州一百九十里 西至翼州二百五十里 西至静州六十里 北至静州八十二里 东南至栖鸡川界一百里 又东南至成都府六百五十里西南至翼州界一百九十里 西北至当州未审里数 东北至翼州一百五十里
  
  唐开元戸八百一十
  风俗
  羌性同当州
  土产
  颗麝香 牦牛尾 当归 朴硝 羌活
  左封县二乡本属翼州在当州东南四十里唐显庆元年乃于县置悉州在悉当川故也载初元年移州于东南五十里匪平川
  归诚县东南八十一里一乡唐垂拱二年
  静州
  静州静川郡今治悉唐县本当州之悉唐县也唐显庆元年于县置州咸亨元年于悉州置翼州都督府移悉州治左封置仪鳯九年罢都督府翼州还治于翼斜县于悉唐县置南和州天授二年改为静州以治夷落开元时治在清邉县在今郡南六十里清邉故城是也后为难制又以去诸郡稍逺数叛乱移故州额于悉唐县即今郡也旧属陇右道隶松州都督后割属剑南道
  元领县二
  悉唐 静居
  四至八到
  东北至东京东北至西京三千一百五十里 东至悉州六十里 南至赤和戍城一百里 南至维州一百三十里 北至平戍城一百里 北至茄和山十里 北至当州界六十里 东南至翼州临翼县岭丛镇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恭州界六十里西北至拓州界三十五里 东北至当州六十里户
  唐开元户五百七十七
  风俗
  与当州同
  土产
  筒布 麝香 牦牛尾 酥 朴硝
  悉唐县二乡本当州悉唐县置在悉唐川显庆中来属此
  静居县东二十里一乡唐天授二年改南和州为静州仍于静川置静居县
  后魏时白水羌像舒治自称邓至王据此地其子舒彭遣使朝贡按此则舒彭乃舒治之子又邓至羌总序云自舒治至十世孙舒彭附于后魏孝文帝封甘松县子按此则舒彭又为舒治十世孙前后抵牾不一今考后魏书帝纪孝文太和十七年邓至王像舒彭遣子奋诣阙朝贡求以位授奋诏许之又邓至传云其王像舒治遣使内附髙祖拜为龙骧将军孝文即髙祖而纪传所载曰彭曰治名各不同又按元和郡县志松州总序像舒治子孙舒彭内附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而通典乃云自舒治至十代孙舒彭附于后魏孝文封甘松县子又复不合今记所载舒彭内附拜龙骧将军事与元和志同邓至王请以封爵授子彭奋髙祖许之与后魏帝纪同舒治十世孙舒彭附于后魏孝文帝与诸典同诸书既不一疑各有所本而今记随事因之遂不暇细考惟以舒彭为舒治之子莫知其何所据若以史为正则治与彭同时疑治即彭而讹耳然未有以考正















  太平寰宇记卷八十一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太平寰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