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部二 太平御览
卷七百六十八.舟部一
舟部二 

叙舟上

《释名》曰:船,循水而行。

又曰:舟,言周流也。船上屋曰庐,象舍也。其上重屋曰飞庐,在上,故曰飞也。又在其上曰雀室,于中候望,若鸟雀之警视也。

又曰:舟名青翰、千翼、赤马,亦名首。

《说文》曰:船,从舟,从铅省声。艘,船总名也。艘,音骚。

《易》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诗》曰:汎彼柏舟,在彼中河。舟在河中,犹妇人在夫家,是其常处。

又曰:二子乘舟,二子,、寿。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又曰: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杨,木也。舟之泛浮随所载。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书》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所载者四,其一曰水乘舟。

又曰: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

《礼》曰:季春之月,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郑玄曰:舟官覆反舟者,备倾漏也。蔡邕《章句》曰:备谓戢棹绋绠维引之具。

《左传》曰: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又曰: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输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泛谓水运入河汾也。

又曰:秦伯伐晋,孟明济河焚舟,示必死也。取王宫及郊。王宫、郊,皆晋地。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茅津,在河东大阳县西。封,埋藏。

又曰:楚败吴师,获其舟余皇。余皇,舟名。

又曰:晋、楚将战,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也。

《春秋潜潭巴》曰:泽浮舟,天子以亡为忧。宋均注曰:潭,无底之泽,今浮舟,言阴盛之耳。

《论语》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尔雅》曰:舫,舟也。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付。郭璞注曰:造,比船为桥也。维,连四船也。方,并两船也。特,单船也。付,编木以渡也。

《广雅》曰:监,大船也。舫、旁,船也。蒙冲、艑、步典切。䑦、音钩𦪇音鹿舸,古可切。舼、音洪艇、音挺艋,音猛舟也。

《家语》曰: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君非民不治,民犯上则君危。

《战国策》曰:或谓公叔曰:“乘舟,舟漏而不塞,则舟沉矣;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今公自以辩于薛公而轻秦,是漏舟而轻阳侯之波也。愿公察之。”

《帝王世纪》曰:昭王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中流胶船解,王没于水。

史记》曰:项羽欲东渡乌江,瓒曰:牛渚。乌江亭长舣船待,徐广曰:羲音仪。骃案,应劭曰:羲,正也。孟康曰:羲,音蚁,附也,附船著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羲也。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及为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吾不忍杀之,以赐公。”

又曰:韩信击魏,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虏魏王豹。

又曰:陈平逃楚归汉,渡河,船人疑有金,阴欲害之。平脱衣刺船,遂免害。

汉书》曰:邓通,蜀郡南安人,以棹船为黄头郎。师古曰:棹船,能持棹行船也。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也。

又曰:景帝三年,吴大船自覆。吴地以船为家,国将亡也。

又曰:武帝《汾歌》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杨素波。”

又曰:武帝浮江射蛟,舳舻千里。李斐曰:舳,船后持拖处。舻,船头刺棹处也。

又曰:武帝时,越欲用船战逐,水战相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帜枷其上。

又曰:伍被曰:“吴王伐江陵木以为船。”

又曰:薛广德为御史大夫。秋上酎祭宗庙,出便门,欲御楼船。广德当乘舆,免冠顿首,曰:“宜从桥!”诏曰:“大夫冠。”广德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上不悦。光禄大夫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耶!”乃从桥。

又曰:江都易王子建不道,使宫女乘小船,建以足踏覆,宫女溺,乍沉乍浮,建观而大笑。

《后汉书》曰:马援平南越,将楼船大小三千馀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征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无功、居风,二县,并属九真郡。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峤,岭峤也。《广州记》曰: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

又曰:第五伦为会稽太守。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诣廷尉,吏人上书守阙者千馀人。是时,显宗方按梁松事,亦多为松讼者。帝患之,诏公车诸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者,勿复受。会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身自耕种,不交通人物。数年,拜宕渠令。

又曰:任文公,巴郡人,为从事。天大旱,白刺史曰:“五月一日,当有大水。其变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预为其备。”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日将中天,北方云起,须臾大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馀丈,郦元《水经注》云:湔水出绵道王叠山,在今益州。湔,子建反。突坏庐舍,所害数千馀人。文公遂以占术驰名。

又曰:郭林宗游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惟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又曰:赵炳尝临海求船,人不和之。和,许也。俗本作知者,误也。炳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

《魏志》曰:尚书仆射杜畿,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文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杜畿,忠之至也!”

又曰:徐宣迁司隶校尉,从至广陵。六军乘舟,风浪暴起,帝船洄倒。宣疾在后,陵波而前,郡寮无至者。帝壮之。

又曰:郭嘉死。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烧船,叹曰:“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奉孝,嘉字。

又曰:邓哀王冲,字苍舒。五六岁,智若成人。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轻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仲曰:“量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所至,称物以载之,则交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魏略》曰: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吴志》曰:诸葛恪出征东兴,有虹见其船。

又曰:吴人以舟楫为舆马,以巨海为夷庚也。

《晋书》曰:陆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髭,制好帛绳缠髭,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常著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又曰:张凭,字长宗。祖镇,苍梧太守。浦岁数岁,镇谓其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儿!”凭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耶?”及长,有志气,为乡闾所称,举孝廉。负其才,自谓必参时彦。初欲诣刘惔,乡里及举者共笑之。既至,惔处之下座,神意不接,凭欲自发而无端。会王就惔清言,有所不通,凭于末座判制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座皆惊。惔延之上座,清言弥日,留宿至旦,遣之。凭既还船,须臾,遣傅教觅张孝廉船,便召与同载,遂言之于简文帝。帝召与语,叹曰:“张凭勃为理窟!”官至吏部郎、御史中丞。

又曰:王浚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修舟舰。浚乃作大舰连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馀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太康元年正月,浚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阳,克之,擒其丹阳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拒船。先是,羊祐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既行,遇铁锥,辄著筏去。又作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王隐《晋书》曰:陶侃击蜀贼王真,真拘得侃有雀船,侃欲投水。都督王榱苏扶侃入小船,得脱。

《晋中兴书》曰:苏峻作逆,与祖涣、许柳等将万馀人,出横江,连船东渡。时遇西风,既济船江中,忽更东风,吹船还西岸。峻书善憙,憙曰:“是天助我,固将志也!”

又曰:郭翻,武昌人。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逼翻,欲强起。翻曰:“人性各有所短,岂可强逼!”翼以翻船侠小,欲引就大船。翻曰:“使君不以民鄙贱,而辱临之,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

《太公六韬》曰:武王伐殷,先出于河。吕尚为将,以四十七艘船济于河。

又曰:天船,一名天横,以济大水。

又曰:殷君为酒池,可游船。

《庄子》曰:颜回问于仲尼曰:“回尝济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操舟可学也?’曰:‘游善者数能。若乃夫没人,未尝见舟而便操之。’吾问焉,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之数能,忘水故也。彼视众渊若陵,视舟之覆犹车之却退也。”视渊若陵,故视舟之覆于渊,犹车却退于陵也。

又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又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于交切。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又曰:孔子游乎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孔子乃下求之,至于泽畔,方将杖而引其船,顾见孔子,再拜而起,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颜渊还车,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音,而后敢乘。

又曰:方舟而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忄扁心之人,终不怒也。忽有一人在其上,则恶声随之。向不怒,向虚而今实也。

又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也。食而遨泛,若不系之舟也。

又曰:散木以为舟则沉,是不材之木。

《邓析子》曰:同舟涉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孔丛子》曰:顺谓韩王曰:“吴、越之人,同舟济江,中流遇风波,其相救如左右手。不慎所同之患,是不如吴、越之舟人也。”

《尸子》曰: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

《刘析书》曰:舟行于水,车转于陆,此势自然者也。

《文子》曰:舟浮江海,不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止。

《孙卿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墨子》曰:工亻垂作舟。

《慎子》曰:燕鼎之重乎千钧,乘于吴舟则可以济。所托者,浮道也。

又曰:行海者坐而至越,有舟也;行陆者立而至秦,有车也。秦、越,远涂也,安坐而至者,械也。

《韩子》曰: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

又曰: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号令者,国之舟、车。安则知廉,危则争越也。

 杂物部二 ↑返回顶部 舟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