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介部四 太平御览
卷九百三十三.鳞介部五 蛇上
鳞介部六 

《周易·系辞下》曰: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尔雅》曰:螣,螣蛇。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淮南云蟒蛇。蟒,王蛇。郭璞注曰: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左传·庄公》曰:初,内蛇与外蛇闘于郑南门之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

又《文下》曰: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自伯禽至僖公十七君。秋八月辛未,声姜薨,毁泉台。鲁人以为蛇妖所出,而声姜薨,故坏之。

又《襄三》曰:叔向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又《襄五》:梓愼曰:“今兹宋、郑其饥乎?蛇乘龙。”蛇,玄武之宿,虚危之星。

史记》曰: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出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峙。

汉书》曰:高祖以亭长送徒骊山,夜行,经丰西大泽中,有大蛇当道,拔剑斩之,遂行。后人至者,见一老妪哭蛇。曰:“此白帝子也,向赤帝子过而杀之。”媪因忽然不复见。

《后汉书》曰:华他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咽,喉也。,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䓑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他言,乃立吐一蛇。

《晋书》曰:杜预,先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外人闻呕吐声,窃窥于户,而见一大蛇垂头而吐。闻者异之。

又曰:乐广常有亲客,久阙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厅事壁上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其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而解,沉痾顿愈。

又曰:赵王伦篡位,殿上有大蟒及小蟒,耳间垂肉,似重孝帻,小蟒亦然。

又曰:慕容熙游于城南,止大柳树下,若有人呼曰:“大王且止。”熙恶之,伐其树。乃有蛇,长丈馀,从树中而出。

又曰:沮渠蒙逊攻浩舋,而蛇盘于帐前。蒙逊笑曰:“前为一腾蛇,今盘在吾帐。天意欲吾回师。”先定酒泉,烧攻具而还。

沈约《宋书》曰:刘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

《南史》曰:梁主衣库见黑蛇,长丈许,数十小蛇随之,举头高丈馀,南望,俄失所在。帝又与宫人幸玄州苑,复见大蛇盘屈于道,群小蛇绕之,并黑色。帝恶之,宫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钱龙。”帝敕所司,即日取数十万钱,镇于蛇处以厌之。因设法会,赦囚徒,赈穷乏,退居栖心省。又有蛇从屋坠落帝帽上,忽然便失。又龙光殿上所御肩舆,复见小蛇萦屈舆中,以头驾夹膝前金龙头上,见人走,逐之不及。

《梁书》曰:倭国有兽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兽。蛇皮坚不可斫,其上有孔,乍开乍闭,时或有光。射中之,蛇则死矣。

《陈书》曰:后主末年,昏淫政乱。秘书监传縡上书谏诤,后主逼令自尽。死后,有恶蛇上屋来灵床当前,受祭酹而去,复来。百有馀日,时有弹指声,俄而陈灭。

《后魏书》曰:东魏孝静帝武定中,有大蛇见武牢城上。时北豫州刺史高仲蜜以武牢叛,死者数千人。后武消难之任武牢,蛇又见,消难亦叛。土人谓之雌龙。

《隋书》曰:炀帝大业末年,翟让初见李密,衣在格上,密腰带化为赤蛇,让心异之,竟为密所杀。

又曰:薛浚初为童儿时,与宗中诸儿游戏于涧滨。见一黄蛇,有角及足。召群儿共视,了无见者。浚以为不祥,归而忧悴。母逼而问之,浚以賔对。时有胡僧诣宅乞食,浚母怖而告之,僧曰:“此乃儿之吉应。且是儿也,早有名位,然寿不过六七耳。”言终而出,忽然不见,时咸异之。既而寿终于四十二,六七之言于是验矣。

又曰:李密据偃师,王世充领兵讨之。夜有班蛇长丈馀,向寝屋作声,如牛吼,执伏者斩之。明日战大溃,疋马归国。

《唐书》曰:太宗屯桓壁,常欲觇敌,潜军远抄,骑皆四散。太宗与一甲士登丘而睡,俄然贼兵四面云合,不之觉也。会有蛇逐鼠,触甲士惊起,因见贼至,遽白太宗而俱上马,驰百馀步,为贼所及,发大羽箭射之,殪其骁将,贼骑乃退。当时以为神异焉。

又曰:建中三年,赵州宁晋县仁孝里沙北有棠树甚茂,百姓祷之为神。忽有群蛇数千,自东南来,趋北岸集棠树下为二积,留居南岸者为一积。俄有三龟径寸,绕行积旁,积蛇尽死,而后各登其积。野人以告,蛇腹皆有疮,若矢所中。

又曰:元和中,五坊小使每群聚于卖酒食家,肆情饮啖。将去,留蛇一箧,诫之曰:“吾以此蛇致供奉鸟雀,可善饲之,无使饥渴。”主人赂而谢之,方肯携蛇箧而去。

又曰:李朝晟为邠州刺史,城方渠无水,师徒嚣然。遽有青蛇乘高而下,视其迹,水随而流。朝晟令筑防环之,遂为停泉,军人仰饮以足。图其事上闻,诏致祠焉。

又曰:{罒剡}宾国有鼠,喙尖而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鼠辄嗅而尿之,其疮立愈。

《后唐史》曰:青泰三年春,有蛇、鼠闘于狮子门外,而鼠杀蛇。

《晋史》曰:高祖即位之前一年,岁在乙未,邺西李固桥下,鼠与蛇闘。闘及日之中,蛇不胜而死。行人观者志之,后唐果灭于申。

《周史》曰:太祖常寝,柴后见五色小蛇入颧鼻间,心异之,知其必贵,敬奉愈厚。

《战国策》曰: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移师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曰:“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一卮卮,酒器也,受四升。卮,章移切。。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各画地为蛇,蛇先成者饮酒。’一人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为足未成,一人蛇后成,夺其卮,曰:‘蛇故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公攻魏,破军杀将,又将移师攻齐,齐畏公甚。战胜不知止,犹为蛇足。”昭阳解军而归。

《孙子兵法》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身,则首尾俱至。

《慎子》曰: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散,与蚯蚓同。

《韩子》曰:昔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作为青角,虎狼在前,虫蛇伏后。

又曰:蟺似蛇而蚕似蠋音属,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蟺,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又曰:鸱夷子皮事田成子。成子去齐,亡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泽涸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大蛇行而小蛇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也。’乃相负,越公道而行,人皆避之。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一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不如为我舍人。”田成子负传而随之。至逆旅,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

《淮南子》曰: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无用。蚺蛇,大蛇也,其长数丈。

又曰:牺牛骍毛宜于牲,其象以致雨,不若黑戾黑戾,黑色,蛇属也。戾潜于水,神象,能致雨也。

又曰:神蛇能断而复属,而不能使人勿断也。

又曰:昔容成氏之时,道路雁作行而处容成,黄帝时造历上。,记婴儿于巢上,致馀粮于亩首,虎豹可尾,蛇虺可蹷。

又曰:虎豹不可使缘木,蝮蛇不可以安足。

《淮南万毕术》曰:乌喙蛇肝,病病作不苦。取鸟喙、蛇肝各等,治和丸如梧桐实。欲作,吞一丸,人不倦矣。

《抱朴子》曰:巳日山中称寡人者,社中蛇也。

又曰:或问隐居山泽,治蛇蝮之道,曰:“昔员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而蛇去也。今带武都雄黄色如鸡冠者五两,以入山林,则不畏蛇。蛇若中人,以少许雄黄末傅之疮中,登愈。”

又曰:蛇类虽多,唯有蛇蝮,中人至急,一日不治则杀人。若不晓方术,而为此蛇所中者,但以刀割疮肉投地,其肉沸如火,须臾燋尽,而人得活也。

《山海经》曰:泰华山有蛇,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曰:巴蛇吞像,三岁而出骨。君子服之,已心腹之疾。今南方蚺蛇吞鹿,已烂,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此类也。

又曰:大同之山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如鼓人击柝身。音吒。

又曰:鳞山多鸣蛇,其状如蛇,四翼,音如磬,见则大旱。

又曰:黑齿人,为人黑齿。有蛇一赤一青在其傍。

又曰:雨师,为人黑手,各操一蛇。

《星经》曰:腾蛇二十二星在室北,近河,主虫蛇。

《说苑》曰:齐景公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问晏子曰:“此不祥耶?”曰:“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此不祥耶;山是虎室,泽是蛇窟,何不祥乎?”

《新序》曰:太子申生至灵台,蛇绕左轮。御曰:“速得国之祥。”太子遂不返,伏剑而死。

《贾谊书》曰:晋文公出田,前驱还曰:“前有大蛇,其高如堤,横道而处。”文公曰:“还车而归。”其御曰:“臣闻祥则迎之,妖则凌之。今前有妖,请攻之。”公曰:“不可。吾闻天子梦恶则脩道,诸侯梦恶则脩政,大夫梦恶则脩身,善是则祸不至。今我有失行而天戒以妖。我若攻之,是逆天令也。”乃归。斋宿而请于庙,退而修政。居三日,梦天诛蛇,曰:“尔何敢当圣君之路!”文公觉,令人视之,蛇已鱼烂矣。《新序》同。

又曰:孙叔敖之为儿,出游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旦见两头之蛇,恐死。”母问曰:“今蛇安在?”曰:“闻见两头蛇者死,恐他人复见之,已杀而埋之。”母曰:“无忧,汝不死矣。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新序》同。

《列仙传》曰:玄俗者,自言河间人,饵巴豆、云母,卖药于都市,七丸一钱,治百病。河间王病,买服之,下蛇十馀头。

郦善长《水经注》曰:南乡故城城南外,旧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十围,长三丈,小蛇数十随之,入南山,声如风雨。伐树之前,见梦于欣,欣不以厝意。及伐之,少日果死。

又曰:汉水又东,合洛水。水有二源,合注壑于神蛇戍西。左右山溪多五色蛇,性驯良,不为物毒。

又曰:交州山多大蛇,名曰蚺蛇,长十丈,围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鹿兽过便低头绕之,有顷鹿死。先濡令湿,讫,便合头角啖之,骨皆钻皮出。山夷始见蛇不动时,便以大竹签签蛇头至尾,杀而食之,以为珍异。故杨氏《南裔异物志》曰:“蚺唯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驳荦,其文锦章。食灰吞鹿,腴成养创。宾享嘉宴,是豆是觞。”言其养创之时,昉腴甚肥。

 鳞介部四 ↑返回顶部 鳞介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