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炎文录初编/大秦译音说 中华文库
大秦译音说 作者:章太炎 |
汉世称罗马为大秦,至南北朝无改。鱼豢、范晔皆云:“其人民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殆非也。大秦至汉始通,若以其类中国人得名,当云大汉,不云大秦矣。今案:大秦即剌丁,译音小异耳。大本音徒盖切,《经典释文》于《庄子・天下篇》大过、大多、大少皆云:旧敕佐反。是魏、晋间又舒舌头音为舌上音。要之,舌音诸纽,古皆展转相迤,旁迤又得为半舌半齿,如羍从大声,古文作𦍐,从人声。则大声亦可迤入半齿日母,剌则半舌音也。《说文韵谱》:大又音他达切,与獭同音,獭从赖声,赖从剌声,而獭得音他末切,则大字读去声,得同声于赖;读入声,得同声于剌,可知也。今广东惠、潮、嘉应,多中原遗音。《说文》,大本训人。彼则谓丈夫曰赖子。大转为赖,亦以舌头定母之字,旁迤作半舌来母音也。秦本齿音,古亦敛入舌头端母,如《诗笺》云:“螓,谓蜻蜻也。”《说文》螓但作蜻,而今之蜻蛉,《说文》、《尔雅》皆作丁蛵。是秦声、青声字古可读丁之证。今琼州呼先生如丁当,则齿音敛为舌音者,今尚不绝。由是言之,大秦之音正读剌丁,以种类称其国,非谓状似汉人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