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始 孔子编年
卷一
卷二 
    本作品收录于:《四库全书

    孔子之先宋人也。武王克商,以商遗民封纣之子武庚,以奉汤祀。及武庚以管蔡叛,成王命周公诛之,以纣之庶兄微子启为商后,封于宋。微子启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湣公共卒,弟炀公熙立。湣公长子曰弗父何,何之弟鲋祀弑炀公,以国授何,何弗受,鲋祀立,是为厉公。而何世为宋大夫。其曾孙曰正考父,考父之子曰孔父嘉,孔父生时所赐号也。子孙因以为氏。为华父督所杀,其子奔鲁,始为陬人。孔子之曽大父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以勇力闻于诸侯,晚求婚于颜氏。颜氏三女,季曰徴在,妻之,生孔子。

    庚戌,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平乡陬邑。初,征在祷于尼丘之山而生孔子,故名之曰丘,字仲尼。为儿嬉戏,常陈爼豆,设礼容。及长,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

    辛亥,鲁襄公二十三年,年二。

    壬子,鲁襄公二十四年,年三。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

    癸丑,鲁襄公二十五年,年四。弟子秦商生。

    甲寅,鲁襄公二十六年,年五。

    乙卯,鲁襄公二十七年,年六。弟子颜路生。

    丙辰,鲁襄公二十八年,年七。

    丁巳,鲁襄公二十九年,年八。

    戊午,鲁襄公三十年,年九。弟子仲由生。

    己未,鲁襄公三十一年,年十。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止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国实赖之,岂唯一二臣。’孔子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庚申,鲁昭公元年,年十一。弟子漆雕开生。

    辛酉,鲁昭公二年,年十二。

    壬戌,鲁昭公三年,年十三。

    癸亥,鲁昭公四年,年十四。

    甲子,鲁昭公五年,年十五。鲁叔孙穆子初辟侨如之难奔齐,及庚宗,遇妇人使私为食而宿焉,生子曰牛。至齐,娶于国氏,生孟丙、仲壬。后穆子反鲁,以牛为竖,有宠。牛拘孟丙,杀之。仲壬奔齐。穆子病,竖牛弗馈食而卒。竖牛立昭子而相之。仲壬闻丧至自齐。季孙欲立之,南遗曰:‘叔孙氏厚则季氏薄,彼实乱家子,勿与知不亦可乎?’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司宫射之,中目而死。竖牛取东鄙三十邑以与南遗。昭子即位,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竖牛惧,奔齐。孟仲之子杀诸塞关之外,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孔子曰:‘叔孙昭子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徳行,四国顺之。弟子闵损生。

    乙丑,鲁昭公六年,年十六。

    丙寅,鲁昭公七年,年十七。

    丁卯,鲁昭公八年,年十八。

    戊辰,鲁昭公九年,年十九。娶于宋之幵官氏。

    己巳,鲁昭公十年,年二十。伯鱼生。昭公使人遗以鲤鱼,孔子荣君之赐,因名之曰鲤,字伯鱼。

    庚午,鲁昭公十一年,年二十一。

    辛未,鲁昭公十二年,年二十二。楚灵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逺焉,其焉能知之?’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徳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孔子曰:‘古也,有志克巳复礼,仁也。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干谿?’

    楚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毎毙一人,揜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壬申,鲁昭公十三年,年二十三。

    癸酉,鲁昭公十四年,年二十四。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如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侯。邢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宣子问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邢侯而尸雍子与叔鱼于市。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隠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寛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寛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

    母颜氏卒。孔子少孤,不知父墓,乃殡其母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陬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甲戌,鲁昭公十五年,年二十五。孔子合葬母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案孔子弱冠而有弟子,其天纵与?然即便天纵,而俗人岂知之?徒有忠信,而世人岂知之?盖当时礼乐虽坏,犹有存焉。若今日少年初出,人尽好为之师,而莫能有以思之也。

    乙亥,鲁昭公十六年,年二十六。孔子母丧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丙子,鲁昭公十七年,年二十七。郯子来朝,昭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髙祖少皞挚之立也,鳯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鳯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冦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也者。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逺,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孔子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遂之郯,遭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顾谓子路曰:取束帛赠先生。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有间,又顾谓子路。子路又对如初。孔子曰:由,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贤士也。于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丁丑,鲁昭公十八年,年二十八。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者: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

    戊寅,鲁昭公十九年,年二十九。在鲁。弟子冉求、商瞿、梁鳣生。

    己卯,鲁昭公二十年,年三十。在鲁。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案此孔子议政之始,而所言端在举贤。

    卫宗鲁由齐豹事公孟絷。齐豹将杀公孟絷,宗鲁知而弗告,及难作,死之。琴张将往吊之。孔子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女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不以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

    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徳者能以寛服人,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寛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寛。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寛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寛。寛以济猛,猛以济寛,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寛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逺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及子产卒,孔子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弟子髙柴、巫马施生。

    庚辰,鲁昭公二十一年,年三十一,在鲁。鲁有俭啬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太牢之馈。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思我焉。

    弟子端木赐生。

    辛巳,鲁昭公二十二年,年三十二,在鲁。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嫠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至,嫠妇室壊,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嫠妇自牖与之言:子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桞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不谓智乎?

    壬午,鲁昭公二十三年,年三十三,在鲁。

    癸未,鲁昭公二十四年,年三十四。鲁大夫孟僖子将死,召其大夫而属之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𫗴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眀徳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孔子。孔子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曰:君子是则是效。孟懿子可则效已矣。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徳哉,若人。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耼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徳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俱往。鲁君予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耼,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孔子将问礼于老耼。耼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徳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出,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雨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观周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圗焉。孔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周之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所以安存,而急急所以危亡,是犹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成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徳,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髙,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此儒道之剖判也。道家避世自高,儒者入世自下。其载宗庙之铭,空非圣王真迹。若是,则是周之所以衰也。当天下礼崩乐坏,蛮夷猾夏之时,不思方伯御侮,而但以缄口自保,而东周果能保乎?

    伯常骞问于孔子曰:骞固周之贱史也。不自以不肖,将北面以事君子。敢问正道宜行,不容于世;隐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孔子曰:善哉,子之问也。自丘之闻,未有若吾子所问,辩且说也。丘尝闻君子之言道矣,聴者无察则道不入,奇伟不稽则道不信。又尝闻君子之言事矣,制无度量则事不成,其政晓察则民不保。又尝闻君子之言志矣,刚折者不终,径易者则数伤,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又尝闻养世之君子矣,从轻勿为先,从重勿为后,见像而勿强,陈道而勿佛。此四者,某之所闻也。

    孔子将去周,老耼问,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辨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甲申,鲁昭公二十五年,年三十五。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鲁乱。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索,哭者不衰。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隠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乐,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也。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孔子至齐,为髙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景公问政,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是时景公失政,其大夫田氏厚施以夺其民,而公不悟,故孔子及之。它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孔子去齐,舍于外馆。景公造焉。賔主之辞既接,而左右白曰:周使适至,言先王庙灾。景公覆问:灾何王之庙也?孔子曰:此必釐王之庙。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天,其命不忒。天之以善,必报其徳,祸亦如之。夫釐王变文武之制,而作玄黄华丽之餙,宫室崇峻,舆马奢侈,而弗可振也。故天殃所宜加其庙焉,以是占之为然。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乎?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俄顷左右报曰:所灾者,釐王庙也。景公惊起再拜曰:善哉。圣人之智过人逺矣。

    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乙酉,鲁昭公二十六年,年三十六,在齐。齐髙庭问于孔子,曰:庭不广,交不择地,攘袂而执贽,静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孔子曰:贞以干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之,去汝恶心而忠与之,效其行,脩其礼,千里之外亲如兄弟。行不效,礼不脩,则对门不汝通矣。夫终日言,不遗已之忧;终日行,不遗已之患,唯智者能之。故自脩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终身为善,一行则败之,可不慎乎?

    弟子樊须生。

    丙戌,鲁昭公二十七年,年三十七,在齐。呉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子,呉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揜坎,其髙可隠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丁亥,鲁昭公二十八年,年三十八。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鄥大夫,贾辛为祁大夫,司马乌为平陵大夫,魏戊为梗阳大夫,知徐吾为涂水大夫,韩固为焉首大夫,孟丙为孟大夫,乐霄为铜鞮大夫,赵朝为平阳大夫,僚安为杨氏大夫。谓贾辛司马,乌为有力于王室,故举之。谓知徐吾、赵朝、韩固、魏戊,馀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其四人者皆受县而后见于魏子,以贤举也。贾辛将适其县,见于魏子。魏子曰:辛来,昔叔向适郑,鬷蔑恶欲观叔向,从使之收器者而往,立于堂下,一言而善。叔向将饮酒,闻之曰:必鬷眀也,下执其手以上,曰: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巳。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今子少,不飏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遂如故。知今女有力于王室,吾是以举女。行乎?敬之哉。毋堕乃力。孔子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逺不失举,可谓义矣。又闻其命贾辛也,以为忠,诗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

    戊子,鲁昭公二十九年,年三十九,在齐。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濵,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弟子颜回、澹台灭明生。

    己丑,鲁昭公三十年,年四十,在齐。弟子陈亢生。

    庚寅,鲁昭公三十一年,年四十一,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脩,祈以币玉,祭事不悬,祀以下牲,此则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

    辛卯,鲁昭公三十二年,年四十二。齐景公将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适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弛。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诣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见孔子不敬,商其礼曰:待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犹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欲去景公,亦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弟子公西华生。

    壬辰,鲁定公元年,年四十三,在鲁。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朝,舒翅而跳,齐侯怪之,使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迅两肩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鼔儛。今齐有之,其应至矣,急告民趋治沟渠,脩堤防,将有大水为灾。顷之,大霖雨,水溢泛,诸国伤害民人,唯齐有备,不败。景公曰:圣人之言,信有征矣。

    弟子有若生。

     全书始 ↑返回顶部 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