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戏曲史/第八章 中华文库
由前数章之说。则宋金之所谓杂剧院本者。其中有滑稽戏。有正杂剧。有艶段。有杂班。又有种种技艺游戏。其所用之曲。有大曲。有法曲。有诸宫调。有词。其名虽同。而其实颇异。至成一定之体段。用一定之曲调。而百馀年间无敢逾越者。则元杂剧是也。
元杂剧之视前代戏曲之进步。约而言之。则有二焉。宋杂剧中用大曲者几半。大曲之为物。遍数虽多。然通前后为一曲。其次序不容顚倒。而字句不容增减。格律至严。故其运用亦颇不便。其用诸宫调者。则不拘于一曲。凡同在一宫调中之曲。皆可用之。顾一宫调中。虽或有联至十馀曲者。然大抵用二三曲而止。移宫换韵。转变至多。故于雄肆之处。稍有欠焉。元杂剧则不然。每剧皆用四折。每折易一宫调。每调中之曲。必在十曲以上。其视大曲为自由。而较诸宫调为雄肆。且于正宫之端正好、货郞儿、煞尾。仙吕宫之混江龙、后庭花、靑哥儿。南吕宫之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宫之道和。双调之口口口折桂令、梅花酒、尾声。共十四曲。皆字句不拘。可以增损。此乐曲上之进步也。其二则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也。宋人大曲。就其现存者观之。皆为叙事体。金之诸宫调。虽有代言之处。而其大体只可谓之叙事。独元杂剧于科白中叙事。而曲文全为代言。虽宋金时或当已有代言体之戏曲。而就现存者言之。则断自元剧始。不可谓非戏曲上之一大进步也。此二者之进步。一属形式。一属材质。二者兼备。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
顾自元剧之进步言之。虽若出于创作者。然就其形式分析观之。则颇不然。元剧所用曲。据周德淸中原音韵所纪。则黄钟宫二十四章。正宫二十五章。大石调二十一章。小石调五章。仙吕四十二章。中吕三十二章。南吕二十一章。双调一百章。越调三十五章。商调十六章。商角调六章。般涉调八章。都三百三十五章。(章即曲也)而其中小石商角般涉三调。元剧中从未用之。故陶九成辍耕录。(卷二十七)无此三调之曲。仅有正宫二十五章。黄钟十五章。南吕二十章。中吕三十八章。仙吕三十六章。商调十六章。大石十九章。双调六十章。都二百三十章。二者不同。观太和正音谱所录。全与中原音韵同。则以曲言之。陶说为未备矣。然剧中所用。则出于陶录二百三十章外者甚少。此外百馀章。不过元人小令套数中用之耳。今就此三百三十五章研究之。则其曲为前此所有者几半。更分析之。则出于大曲者十一。
降黄龙衮(黄钟) 小梁州 六幺遍(以上正宫) 催拍子(大石) 伊州遍(小石) 八声甘州 六幺序 六幺令(以上仙吕) 普天乐(宋史乐志太宗撰大曲有平晋普天乐此或其略语也) 齐天乐(以上中吕) 梁州第七(南吕)
出于唐宋词者七十有五
醉花阴 喜迁莺 贺圣朝 昼夜乐 人月圆 抛球乐 侍香金童 女冠子(以上黄钟宫) 滚绣球 菩萨蛮(以上正宫) 归塞北(即词之望江南) 雁过南楼(晏殊珠玉词淸商怨中有此句其调即词之淸商怨) 念奴娇 靑杏儿(宋词作靑杏子) 还京乐 百字令(以上大石) 点绛唇 天下乐 鹊踏枝 金盏儿(词作金盏子) 忆王孙 瑞鹤仙 后庭花 太常引 柳外楼(即忆王孙)(以上仙吕)粉蝶儿 醉春风 醉高歌 上小楼 满庭芳 剔银灯 柳靑娘 朝天子(以上中吕) 乌夜啼 感皇恩 贺新郞(以上南吕) 驻马听 夜行船 月上海棠 风入松 万花方 三台滴滴金 太淸歌 捣练子 快活年(宋词作快活年近拍) 豆叶黄 川拨棹(宋词作拨棹子) 金盏儿 也不罗(原注即野落索案其调即宋词之一落索也) 行香子 碧玉箫 骤雨打新荷 减字木兰花 靑玉案 鱼游春水(以上双调) 金蕉叶 小桃红 三台印 耍 三台梅花引 看花回 南鄕子 糖多令(以上越调) 集贤宾 逍遥乐 望远行 玉抱肚 秦楼月(以上商调) 黄莺儿 踏莎行 垂丝钓 应天长(以上商角调) 哨遍 瑶台月(以上般涉调)
其出于诸宫调中各曲者二十有八
出队子 刮地风 寨儿令 神仗儿 四门子 文如锦 啄木儿煞(以上黄钟) 脱布衫(正宫) 荼 香 玉翼蝉煞(以上大石) 赏花时 胜葫芦 混江龙(以上仲吕) 迎仙客 石榴花 鹘打兔 乔捉蛇(以上中吕) 一枝花 牧羊关(以上南吕) 搅筝琵 庆宣和(以上双调) 斗鹌鹑 靑山口 凭栏人 雪里梅(以上越调) 要孩儿 墙头花 急曲子 麻婆子(以上般涉调)
然则此三百三十五章。出于古曲者一百有十。殆当全数之三分之一。虽其词字句之数。或与古词不同。当由时代迁移之故。其渊源所自。要不可诬也。此外曲名。尚有虽不见于古词曲。而可确知其非创造者。如左。
六国朝(大石)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先君尝言宣和末客京师。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则汴宋末已有此曲也。
憨郭郞(大石) 乐府杂录傀儡子条云。其引歌舞有郭郞者。发正秃。善优笑。闾里呼为郭郞。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后山诗话。载杨大年傀儡诗。鲍老当筵笑郭郞。则宋时尚有之。其曲当出宋代也。
叫声(中吕) 事物纪原。(卷九)吟叫条。嘉祐末。仁宗上仙。四海遏密。故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其本盖自至和嘉祐之间。叫紫苏丸。洎乐工杜人经十叫子始也。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哦也。梦粱录。(卷二十)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合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
快活三(中吕) 东京梦华录。(卷七)关扑有名者。任大头快活三之类。武林旧事。(卷二)舞队有快活三郞快活三娘二种。盖亦宋时语也。
鲍老儿 古鲍老(中吕)杨文公诗。鲍老当筵笑郭郞。武林旧事。(卷二)舞队中有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则亦宋时语也。
四边静(中吕) 云麓漫钞。(卷四)巾之制。有圆顶方顶砖顶琴顶。秦伯阳又以砖顶服去顶上之重纱。谓之四边净。则此亦宋时语也。
乔捉蛇(中吕) 武林旧事。(卷二)舞队中有乔捉蛇。金人院本名目中亦有乔捉蛇一本。
拨不断(仙吕) 武林旧事。(卷六)唱拨不断有张胡子黄三二人。则亦宋时旧曲也。
太平令(仙吕) 梦粱录。(卷二十)绍兴年间。有张五牛大夫。因听动鼓板中有太平令或赚鼓板。遂撰为赚。则亦宋时旧曲也。
此上十章。虽不见于现存宋词中。然可证其为宋代旧曲。或为宋时习用之语。则其有所本。盖无可疑。由此推之。则其他二百十馀章。其为宋金旧曲者。当复不鲜。特无由证明之耳。
虽元剧诸曲配置之法。亦非尽由创造。梦粱录谓宋之缠达。引子后只有两腔。迎互循环。今于元剧仙吕宫正宫中曲。实有用此体例者。今举其例。如马致远陈抟高卧剧第一折。(仙吕)第五曲后。实以后庭花金盏儿二曲迎互循环。今举其全折之曲名。
仙吕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后庭花金盏儿后庭花金盏儿醉中天金盏儿赚煞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则其例更明。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塞鸿秋随煞
此中端正好一曲。当宋缠达中之引子。而以滚绣球倘秀才二曲循环迎互。至于四次。随煞则当缠达之尾声。唯其上多塞鸿秋一曲。陈抟高卧剧之第四折亦然。其全折之曲名如左。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三煞二煞煞尾
元刋无名氏张千替杀妻杂剧第二折亦同。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叨叨令尾声
此亦皆以滚绣球倘秀才二曲相循环。中唯杂以叨叨令一曲。他剧正宫曲中之相循环者。亦皆用此二曲。故中原音韵于此二曲下皆注子母调。此种自宋代缠达出。毫无可疑。可知元剧之构造。实多取诸旧有之形式也。
且不独元剧之形式为然。即就其材质言之。其取诸古剧者不少。玆列表以明之。
(略)
今元剧目录之见于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者。共五百馀种。而其与古剧名相同或出于古剧者。共三十二种。且古剧之目。存亡恐亦相半。则其相同者。想尚不止于此也。
由元剧之形式材料两面研究之。可知元剧虽有特色。而非尽出于创造。由是其创作之时代。亦可得而略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