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纪事本末/卷63 中华文库
两河中原之陷 ◄ | 宋史纪事本末 南迁定都 |
► 金人渡江南侵 |
○南迁定都高宗建炎元年秋七月,帝以京师未可往,手诏巡幸东南。
丁未,元祐太后如扬州。帝从汪伯彦、黄潜善言,决意幸扬州避敌,诏副都指挥使郭仲荀奉太后先行,六宫及卫士家属皆从。遣使诣汴京,奉太庙神主赴行在。
九月壬辰,以金人犯河阳、汜水,诏择日巡幸淮甸。命淮、浙沿海诸州,增修城堡,招训民兵。
冬十月丁巳朔,帝如扬州。时金兵日迫,许景衡亦言建康天险可据,帝从之,命扬州守臣吕颐浩缮修城池。至是,谍者言金人欲犯江、浙,乃诏暂驻淮甸,捍御稍定,即还京阙,有敢妄议惑众沮巡幸者,许告而罪之,不告者斩。
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帝在扬州。
以叶梦得为户部尚书。梦得陈“待敌之计有三,曰形、曰势、曰气而已。形以地里山川为本,势以城池、刍粟、器械为重,气以将帅、士卒为急。形固则可恃以守,势强则可资以立,气振则可作以用。如是,则敌皆在吾度内矣。”因请“上南巡,阻江为险,以备不虞”。又请“命重臣为宣抚总使,一居泗上,总两淮及东方之师以待敌。一居金陵,总江、浙之路,以备退保。”疏入,不报。
冬十月甲子,侍御史张浚请先定六宫所居地。诏孟忠厚奉太后及六宫皇子如杭州,以苗傅、刘正彦为扈从都、副统制。
十一月庚子,朝享祖宗神主于寿宁寺。壬寅,郊祀天,配祖。敕东京起奉大乐、登歌法物等赴行在所,就扬州江都筑坛行事。凡卤簿、乐舞之类率多未备,严更警场,就取军中金鼓,权一时之用。是日,大赦。
十二月乙卯,太后至杭州,扈从统制苗傅以其军八千人驻奉国寺。
己巳,以黄潜善、汪伯彦为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入谢,帝曰:“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时金兵横行山东,群盗蜂起,潜善、伯彦既无谋略,专权自恣,东京委之御史,南京委之留台,泗州委之郡守,言事者不纳其说,请兵者不以上闻。金兵日南,而潜善等以为李成馀党,无足虑者。
戊寅,以张浚参赞御营事。浚极言金人必来,请预为备。黄潜善、汪伯彦以为过计而笑之。三年春正月,帝在扬州。
丙午,金粘没喝陷徐州,知州王复死之。时韩世忠屯淮扬,会山东兵以援濮州。粘没喝闻之,分兵万人趋扬州,自率大军迎战,世忠以众寡不敌,夜引还。粘没喝蹑之,至沭阳,世忠弃军走盐城,众遂溃。粘没喝入淮阳,以骑兵三千取彭城。间道趋发淮东,入泗州。
二月庚戌,诏听士民从便避兵。刘正彦部兵卫皇子、六宫如杭州。
壬子,金粘没喝至楚州,守臣朱琳降,遂乘胜而南,陷天长军。内侍邝询报金兵至,帝即被甲乘骑,驰至瓜州步,得小舟渡江,惟护圣军卒数人及王渊、张浚、内侍康履等从行。日暮,至镇江府。汪伯彦、黄潜善方率同列听浮图说法,罢,会食,堂吏大呼曰:“驾已行矣。”二人相顾仓皇,乃戎服策马南驰,居民争门而出,死者相枕籍,无不怨愤。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以为黄潜善,骂之曰:“误国误民,皆尔之罪。”谔方辨其非是,而首已断矣。金将马五率五百骑先驰至扬州城下,闻帝已南行,乃追至杨子桥。时,事起仓卒,朝廷仪物皆弃,太常少卿季陵亟取九庙神主以行,出城未数里,城中已烟焰烛天矣。陵为金人所追,亡太祖神主于道。
帝至镇江,宿于府治。翼日,召从臣问去留,吕颐浩乞留跸,以为江北声援。群臣皆以为然,王渊独言:“镇江止可捍一面,若金人自通州渡江以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险。”帝意遂决。张邵上疏曰:“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不报。
是夕,帝发镇江。越四日,次平江。命朱胜非节制平江、秀州军马,张浚副之。又命胜非兼御营副使,留王渊守平江。又二日,次崇德。时,吕颐浩从行,即拜同佥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以兵二千还屯京口。又命张浚以兵八千守吴江。
用朱胜非计,诏录用张邦昌亲属,遣阁门祇候刘俊民使金军,仍命俊民持邦昌贻金人“约和书稿。”以行。
壬戌,帝驻跸杭州,即州治为行宫。下诏罪己,求言,赦死罪以下,放还士大夫被窜斥者。惟李纲不赦,更不放还,盖用黄潜善计,罪纲以谢金也。
和州防御使马扩应诏上书,言:“前日之事,其误有四,其失有六。今愿陛下西幸巴蜀,用陕右之兵,留重臣使镇江南,抚淮甸,破金人之计,回天下之心,是为上策。都守武昌,襟带荆湖,控引川、广,招集义兵,屯布上流,扼据形势,密约河南诸路豪杰,许以得地世守,是为中策。驻跸金陵,备御江口,通达漕运,精习水军,厚激将士,以幸一胜,观敌事势,预备迁徙,是为下策。若倚长江为可恃,幸金贼之不来,犹豫迁延,候至秋终,金贼再举,驱掳舟楫,江、淮千里,数道并进,方当此时,然后又悔,是谓无策。”扩累数千言,皆中事机。
戊辰,金人焚扬州而去。吕颐浩遣陈彦渡江,袭金馀兵,复扬州。
己巳,黄潜善、汪伯彦罢。中丞张征论二人大罪二十致陛下蒙尘,天下怨怼,乞加罪斥。乃罢潜善知江宁府,伯彦知洪州。潜善猥持国柄,嫉害忠良,逐李纲,沮宗泽,台谏、内侍言者,随陷以奇祸,中外为之切齿,而帝不悟。
夏四月丁卯,帝发杭州,留郑瑴卫太后。五月戊寅朔,帝次常州。辛巳,帝次镇江。乙酉,帝至江宁府,改府名建康。
六月戊午,命江、淮引塘泺,开畎浍,以阻金兵。庚申,皇太后至建康府。
乙亥,谕中外“以迫近防秋,请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百司庶府非军旅之事者,并令从行。朕与辅臣宿将,备御寇敌。士民家属南迁者,有司毋禁。”
八月己未,太后发建康。
帝闻金兵迫,求可使缓师者,乃遣京东转运判官杜时亮及修武郎宋汝为使金军以请和,致书于粘没喝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𫍰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
闰月庚寅,起居郎胡寅上疏曰:“陛下以亲王介弟,受渊圣皇帝之命,出师河北。二帝既迁,则当纠合义师,北向迎请,而乃亟居尊位,建立太子,不复归觐宫阙,展省陵寝,偷安岁月,略无捍御。及虏骑乘虚,匹马南渡,一向畏缩,惟务远逃,军民怨恣,恐非自全之计也。”因进七策:一,罢和议而修战略。二,置行台以区别缓急之务。三,务实效,去虚文。四,大起天下之兵以自强。五,都荆襄以定根本。六,选宗室之贤才,封建任使之。七,存纪纲以定国体。书凡数千言,吕颐浩恶其切直,罢之。
辛卯,帝召诸将议驻跸之地,张浚、辛企宗请自鄂、岳幸长沙。韩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吕颐浩曰:“金人之谋,以陛下所至为边面。今当且战且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臣愿留常、润死守。”帝曰:“朕左右不可无相。”乃命杜充守建康,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池州。
丁酉,太后至洪州。
壬寅,帝发建康,将如临安。考功员外郎娄照上疏,言:“今日之计,当思古人量力之言,察兵家知己之计。力可以保淮南,则以淮南为屏蔽,权都建康,渐图恢复。力未可以保淮南,则因长江为险阻,权都吴会,以养国力。”于是帝一意还临安,不复防淮矣。
九月辛亥,帝次平江府。冬十月癸未,帝至临安,遂如越州。
十一月丁卯,诏曰:“国家近遭金人侵逼,无岁无兵。朕纂承以来,深轸念虑,谓父兄在难,而吾民未抚,不欲使之陷于锋镝,故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冀其逞志而归,稍得休息。自南京移淮甸,自淮甸移建康,而会稽播迁之远,极于海隅。卑词厚礼,使介相望,以至愿去尊称,甘心贬屈,请用正朔,比于藩臣,遣使哀祈,无不曲尽。假使金石无情,亦当少动,累年卑屈,卒未见从,生民嗷嗷,何时宁息。
今诸路之兵聚于江、浙之间,朕不惮亲行,据其要害。如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则朕于事大之体,敢有不恭。或必用兵,窥我行在,倾我宗室,涂炭生灵,竭取东南金帛子女,则朕亦何爱一身,不临阵以践前言,以保群生。朕已取十一月二十五日移跸,前去浙西,为迎敌计。惟我将士人民,念国家涵养之恩,二圣拘縻之辱,悼杀戮残焚之祸,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奋励而行,以存国家。”是日,金人陷吉州,又陷六安军。己巳,帝发越州,次钱清镇,将如浙西,迎敌亲征。百司有至曹娥江者,有至钱清镇者。侍御史赵鼎力谏,以为众寡不敌,不若为避敌之计。庚午,遂复召百司回越州。
十二月丙子,帝至明州。壬午,定议航海避兵。庚子,帝移温、台。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帝舟居于海。
三月帝,发温州。
夏四月癸未,帝还越州。初金人退,帝自温将西还,召群臣议驻跸之所。吕颐浩曰:“将来宜驻浙右,徐图入蜀。”范宗尹曰:“若便入蜀,恐两失之。据江表而图关陕,则两得之。”帝曰:“善。”至是,遂驻越,寻升越州为绍兴府。
八月,隆祐太后至越州。
十一月壬子,日南至,帝率百官遥拜二帝。自渡江至是,始有此礼,其后正旦亦然。绍兴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夏四月,隆祐太后崩。
九月辛亥,合祭天地于明堂,太祖、太宗并配。时,初驻会稽,而渡江旧乐复皆毁散,太常奏权用望祭礼。二年春正月丙午,帝自绍兴如临安,从吕颐浩之请也。
三年春正月丁巳朔,帝在临安。四年春正月辛巳朔,帝在临安。
九月辛酉,合祭天地于明堂,用国子丞王普议,正乐舞。先是,帝尝以时难备物,礼有从宜,敕戒有司,参酌损益,务崇简俭。仍权依元年例,令登歌通作宫架,其押乐举麾官及乐工器服等蠲省甚多。既而国步渐安,始以保境息民为务,而礼乐之事寝以兴矣。
冬十月,帝以刘豫入寇,诏亲征。戊戌,发临安。壬寅,次于平江。五年春正月乙巳朔,帝在平江府。二月壬午,帝还临安。
己丑,建太庙于临安。时,太庙神主寓温州,岁时委守臣荐享。司封郎中林待聘言:“神主礼宜在都,今新邑未奠,请考古师行载主之义,迁之行阙,以彰圣孝。”于是始就临安建太庙,遣太常少卿张铢迎神主奉安,帝行款谒礼。侍御史张致远言:“创建太庙,甚失兴复大计。”殿中侍御史张绚亦言:“去年建明堂,今年立太庙,是将以临安为久居之地,不复有意中原。”不报。
六年七月,建行营于建康府。时张浚奏“东南形胜莫重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暇逸。而临安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请临建康,抚三军,以图恢复。”帝从之。诏以秦桧为行营留守,孟庾副之。
九月丙寅,帝发临安,以刘豫将入寇故也。癸酉,帝次于平江。七年春正月癸亥朔,帝在平江,诏移跸建康。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车驾将幸平江,李纲以为平江去建康不远,徒有退避之名,不宜轻动。具奏曰:“臣闻自昔用兵以成大业者,必先固人心,作士气,据地利而不肯先退,尽人事而不肯先屈。是以楚、汉相距于荥阳、成皋间,高祖虽屡败,不退尺寸之地,既割鸿沟,羽引而东,遂有垓下之变。曹操、袁绍战于官渡,操虽兵弱粮乏,荀彧止其退避。既焚绍辎重,绍引而归,遂丧河北。由是观之,今日之事,岂可因一叛将之故,望风怯敌,遽自退屈。果出此谋,六飞回驭之后,人情动摇,莫有固志,士气销缩,莫有斗心。我退彼进,使敌马南渡,得一邑则守一邑,得一州则守一州,得一路则守一路,乱臣贼子,黠吏奸氓,从而附之,虎踞鸱张,虽欲如前日返驾还辕,复立朝廷于荆棘瓦砾之中,不可得也。借使敌骑冲突,不得已而权宜避之,犹为有说。今疆场未有惊急之报,兵将初无不利之失,朝廷正可惩往事,修军政,审号令,明赏罚,益务固守,而遽为此扰扰,弃前功,蹈后患,以自趋于祸败,岂不重可惜哉。”
戊戍,帝议还临安,张守言:“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陛下席未及暖,今又巡幸,百司六军有勤动之苦,民力邦用有烦费之忧。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民心。”
癸亥,帝发建康。
戊寅,帝至临安。自是始定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