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宋朝事实
卷八 玉牒 公主
卷九 

    玉牒

    宋有天下百馀年,所与分天工,共民事者,皆取之疏远侧微,不私其亲,故宗室之贤,未有以勋名闻者。神宗皇帝实始慨然,欲出其英材,与天下共之,增立教养选举之法,所以封植琢磨之者甚备。行之二十年,而文武之器,彬彬稍见焉。

    上尝语及宗室多求外居者,宰相韩琦曰:“臣请许亲尽无服者外居,然后因之试以外官。”上曰:“宗子素未谙民政,若补外官,但虑易致过失尔。”琦曰:“陛下若命宗室习律令,久之,何患其不能从政也。”参知政事赵概曰:“人臣子弟,未必皆有过人之才,使之从政,尚能粗了局事,盖积习使然。宗室固多美才,若择而任之,庶几渐知为政之方也。”上曰:“五、七年渐当以外官试之。”[1]

    富弼议裁损宗室授官

    英宗问辅臣前代宗室,枢密使富弼对曰:“唐之名臣多出宗室。”枢密副使吴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上然之。

    徽宗朝增神宗教养选举法

    尚书右仆射蔡京等言:“伏考宗室在祖宗朝,制禄盖寡,至仁宗时始除南班官,自率府、副率,凡五、六迁,遂至正任。承平日久,皇支寖繁,神宗皇帝乃下诏书,别其亲疏,异其等杀,遂断自祖宗袒免亲,罢补环卫之官,尽除班行名目。袒免以外,更不赐名授官,止许应举。自熙宁至今,宗室人无官者已一千五百馀人,宗女之未嫁者亦千五百有奇,皆宣祖、太祖之裔,或有贫困失所者。臣等伏考神宗诏书,盖为袒免,既已赐名授官,若愿应举者自当依进士法。其非袒免,既不赐名授官,故止令量试艺业,即推恩数,非若应进士举之难也。至于年长累试不中,则又有特与推恩、量材录用之制,则随其材器,收录尽矣。至于世数稍远及贫无依者,则又赐田存恤有差。逮元祐纷更,废量试之法,改依进士科举之制,是以自熙宁至元符初三十馀年,中科举者才二十馀人。既废量试之法,亦未尝有以年长推恩者。赐田之令,徒为虚文,虽有量给钱米之法,未能周济其乏,遂致宗室不能自给。臣等谨追考神宗诏书,推原本旨,稽之往者,增以当今所可行者,谨条具如右:

    一、非袒免亲,乃祖宗六世孙。伏请将上件服属宗室二十五以上者,今次许于礼部投状,试经义或律义一道,以文理稍通者为合格,分为两等,候至来春,附进士榜推恩。内文艺优长者,临时取旨。其不能试或试不中者,并赴礼部书家状,读律,列作一项奏名。今来止为前此未曾推广补考量试推恩之令,致使宗室无官者遂众,有此陈请,只作一时指挥,不为永法。今后自依熙宁诏书赐田,并于两京近辅、沿流州军,取应未卖官田物业拨充。每州府各置宗室官庄,专差文武官各一员,与逐州通判同行管干,逐县兼管。仍置指挥使二员,每岁量入为出,宗女量给嫁资,仍立定则例,量支嫁娶丧葬之费。其逐州自今后有没官田产物业,更不出卖,并拨入官庄。仍先于京西北路拨田一万顷。

    一、熙宁诏书,袒免以下,许随处置产业,其出官,即置田宅,一如外官之法。盖以宗支寖广,其疏属理当听其外居,勘会宗室旧来在宫有出入之限,有不许外交之禁,宫门有讥察之令。今疏属外居,仅遍都下,出入无禁,交游不节,往往冒犯法禁。伏请非袒免亲以下两世,欲分于西京、南京、近辅或沿流便近居止,各随州郡大小,创置屋宇,仍先自西京为始。每处置敦宗院,差文臣一员、武臣一员管干。参酌在京院法禁可施行者颁下。应无父母兄弟,见任将军、副使以上官者,许令前去。若有父母兄弟而愿去,或无而不愿者,听从便,依外官赴任立法,量给舟船接人。

    一、乞依神宗诏书,不拘世数,应宗子宗女尤贫失所者,伏请委所在州郡报明,量加存恤讫奏。

    一、乞于两京置外宗正司官,掌业所在宗室。择宗室之贤者管勾外宗正事,仍自朝廷于本州通判职官内,选差二人兼领丞簿,以主其事。

    一、乞随所在诸宫置学,添教授,立法教养,量试宗室,依熙宁文武官试出官法,策试经义。中选者,许令出官,若再试不中者,止许在宫院,使食其禄。

    一、神考厘正宗室袒免、非袒免,各立奏补子孙之法,独缌麻亲,旧用国荫,自来未有荫孙以下明文。伏请依外官例,得补荫孙一。旧制:宗室袒免亲参选,常许不拘名次,陈乞指名差遣;非袒免亲初选,依条添差外,更不拘名次,陈乞指名差遣一次,以后每到部,与陞一年名次陈乞。今后宗室非袒免以下亲,量试出官者,并各于员阙外添差,每大郡通属县不得过十人,中郡不得过七人,小郡不得过四人。候到任,不签书本职公事,如有本辖长贰或监司二人保奏堪任釐务,方得供职。未釐务者,添支驿券、供给、人从。”从之。

    宗室赐名授官

    孝字亲王之子,授武卫将军,其馀宗室不用此例。

    祖宗缌麻亲赐名:承字男,赐名克字;宗字男,赐名仲字;从字男,赐名世字,授官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祖宗袒免亲赐名:克字男,赐名叔字;仲字男,赐名士字;世字男,赐名令字,授官右班殿直。

    祖宗非袒免亲不赐。【原注】熙宁二年以前,叔字男,赐名之字;士字男,赐名不字;令字男,赐名子字

    奏荐【原注】熙宁二年以前,授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以上,承字、宗字,磨勘至使相止;从字、仲字、世字,至观察使止;叔字、士字、令字,授副率者,至遥郡防御使止;之字、不字、子字,赐名授官者,至遥郡刺史止。

    袭封【原注】国朝旧制,诸王之后,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熙宁二年十一月敕:祖宗之子,皆择其后一人为宗令,世世封公,补环卫之官,以奉祭祀,不以服属尽故,杀其恩礼[2]

    祖宗之子并传嫡袭封【原注】熙宁二年闰十一月五日,圣旨:祖宗之子,并令传嫡袭封[3]。濮安懿王诸子[4]

    宗室转官资级图【原注】并料钱

    节度使兼侍中[5]、使相、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节度使,三级【原注】四百贯。节度观察留后[6],二级【原注】三百贯。观察使、防御使,一级【原注】二百贯。团练使、遥郡防御使,一级【原注】一百五十贯。刺史、遥郡团练使,一级【原注】一百贯。遥郡刺史[7],一级。左右卫大将军、左右金吾卫大将军、左右龙武军大将军、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左右神武军大将军、左右骁卫大将军、左右武卫大将军、左右屯田卫大将军、左右领军卫大将军、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一级;左右卫将军、左右金吾卫将军、左右龙武卫将军、左右羽林军将军、左右神武军将军、左右骁卫将军、左右监门卫将军、左右千牛卫将军、左右领军卫将军,一级;太子左右卫率府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府率、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副率、太子左右内率府副率,一级【原注】十五贯

    宗室换官[8]

    诸卫将军【原注】就文官者,换太常丞;就武官者,换率府率、率府率【原注】就文官者,换太子中允;就武官者,换内殿祟班、率府副率【原注】就文官者,换大理评事;就武官者,换西头供奉官、左右班殿直【原注】换试衔知县、三班奉职供职【原注】无专条,以上须袒免亲将军以下,方许换出外官。其大将军以上愿换外官者,并临时取旨。

    宗室转官资级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原注】转太子右监门率府率。太子右监门率府率【原注】转右千牛卫将军。右千牛卫将军【原注】转右监门卫大将军[9]。右监门卫大将军【原注】转遥郡刺史。遥郡刺史【原注】转遥郡团练使。继诸王后见封国公,特旨即转正刺史。遥郡团练使【原注】转遥郡防御使[10]。继诸王后见封国公及特旨,即转团练使。刺史【原注】转团练使。团练使【原注】转防御使[11]。防御使【原注】转观察使。观察使【原注】转节度观察留后。节度观察留后【原注】转节度使。特旨转左卫上将军。左右卫上将军、节度使【原注】转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原注】转节度使兼侍中

    宣祖五子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邕王光济、秦王廷美【原注】本名光美、夔王光赞[12]

    太祖四子 楚王德秀、燕王德昭、舒王德林、秦王德芳。【原注】太宗尝谓宰相曰:“德昭、德芳,先帝之子,朕笃爱之犹子也,不欲异其称呼,当令有司,与昭庆公主而下,依旧称皇子。”[13]

    太宗九子 楚王元佐、真宗皇帝[14]、昭成太子元僖、陈王元份、安王元杰、密王元偓、曹王元偁、泾王元俨、代国公元亿。[15]

    仁宗四子 褒王昉、豫王昕、鄂王曦、英宗皇帝。[16]

    公主

    秦国长公主尝为子庄宅使世隆求正刺史[17],真宗曰:“正刺史系朝廷公议,不可。”

    鲁国长公主[18]为翰林医官使赵自化求尚食使兼医官院事,上谓王继英曰:“雍王元份亦为自化求遥郡,朕以遥郡非医官所领,此固不可也。”

    驸马都尉石保吉自求见上,言仆夫盗财,乞特加重罪。上曰:“有司自有常法,岂肯以卿故,乱天下法也。”又请于私第决罚,亦不许。[19]

    胡宿上仁宗《论兖国公主议行册礼札子》

    “今月二十一日,草福康公主特进兖国公主制,窃闻议行册礼,然于事体,颇有未便。祖宗以来,公主、长公主未有行此礼者。昔汉明帝封皇子,悉半诸国,明德马皇后曰:“诸子食数县,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敢与先帝子等也。”唐贞观中,太宗长乐公主将出降,帝令有司资送,倍于永乐公主。魏徴曰:“不可。”引汉明帝之言为对,且曰:“天子姊妹称长公主,加长字,是有所尊崇。或可情有浅深,无容礼相逾越。”太宗然其言,入告长孙皇后,后遣使赐徴金帛。陛下即位以来,累曾进封楚国、魏国二大长公主,亦不曾行册礼,今施于兖国公主,是与大长公主相逾越。兼以贵主之故,贤妃亦蒙殊典,有旨令进谕告,不行册礼,是母子之间,一行一不行,礼意尤不相称,书于史册,后世将有讥议,必谓陛下偏于近情,亏圣德之美。臣愿陛下采汉明之言,开文皇之听,遵祖宗旧典。如国朝公主曾行此礼,行之,粗且无嫌;如其不曾,则宜且罢。臣以陛下好忠谏,纳至言,臣职在论思,不敢不言。”

    《除皇女福康公主进封兖国公主制》[20]

    “门下:天道之美,济下而光明;王化之行,由中而洽被。唐尧有釐降之典,召南载肃雍之诗,范俗崇风,于是乎在。国家庆灵凭厚,德教深长。迪厥真源,育兹懿主。仪我皇室,繄于舅门,待年及于有行,涓日申于诞告。皇女福康公主,闲和居德,秀映栖神。聪悟之姿,非由于外奖;徽柔之性,乃蹈于自然。朕怀先后之慈,笃外家之爱,将敦美化,是选密亲。教著沁园,导人伦之妇顺;恩加渭水,广天下之孝思。是用详按旧章,稽合嘉礼,爰筑其馆,载肃之车。卜以仲秋,祉兹元吉。向班初册,尝择美名,未拓膏腴,尚缺汤沐,进开曲阜之国,衍食龟阴之田,仪服有光,号名增重。於戏!贵宜思降,富勿期骄,尚怀国史之言,缅念衿缡之戒。往服休宠,永绥寿昌。”

    韦骧《代陈少卿贺福康公主进封兖国表》

    “中宸有命,美化务先于族亲;贵主进封,优恩不夺于典礼。风声遐被,中外交忻。臣诚欢诚喜,顿首顿首。恭惟尊号皇帝陛下,配天地之德,绍祖宗之基。守无逸于持盈,概至公于立极。御远以近,齐邦以家。治宫等《周官》之规,训女偕尧舜之法。罔愧前躅,克成令猷。公主分《干》之英,体《巽》之顺,虽曰爱之欲其富,不以生而荣[21]。岂汤沐不可一而充,印绶不可一而足。盖诲育之存节,故宠私之有阶。龙光一宣,慈孝两得。教其有素,下嫁岂忘其矩度;泽非不隆,四方孰谓之偏党。朝野欢浃,人神气和。迈治古之休光,增太平之盛事。臣限以官守,不获奔走阙庭称庆,无任瞻天踊跃之至!”

    德宁公主将出降,上谓辅臣曰:“公主第及房从之物,比福康公主皆减三之一。”又对群臣数称唐公主多适名人,而近世士人乃畏尚主,命择士人。得尚书职方员外郎王克臣之子孝庄者,故驸马都尉承衍曾孙,而父子皆业进士。令至宰相第,试以诗而并其所业一编以进。上召见清居殿,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赐名师约。又命以毋废学,后又出经籍及纸、笔、墨赐之。[22]

    宣祖女 陈国长公主[23]

    太祖女 秦国大长公主、晋国大长公主、许国大长公主

    太宗女 燕国长公主、曹国长公主、晋国大长公主、郑国长公主、申国大长公主[24]


    1. 案此条但称上语宰相云云,不指为何代,考《宋史》韩琦于仁宗嘉祐三年六月拜同平章事,赵概于嘉祐七年三月除参知政事,是时琦与概并为宰执,此当为仁宗嘉祐七年以后事也
    2. 案《宋史·秦王廷美传》熙宁二年诏宣祖、太祖、太宗之后,择一人封公,世袭,无补环卫官之句,而《神宗本纪》是年十一月甲戌,诏祖宗之后,世袭补外官,与此环卫之官亦异,存此备考
    3. 案《宋史·秦王廷美传》熙宁三年,太常礼院言令祖宗之子传嫡袭封,《神宗本纪》亦作三年七月详定宗室袭封制度,此书作二年,与《宋史》互异
    4. 案熙宁十年十月诏,濮王子以次袭封奉祀。此条“濮安懿王诸子”句下有阙文,并脱去小注
    5. 案《宋史》宗室叙迁之制,由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节度使兼侍中,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使相也。原本“使”字上脱“节度”二字,“侍中”字上脱“兼”字,今从《宋史》补正
    6. 案宋制,节度观察留后,月俸三百贯;观察使、防御使,并二百贯。此书误以观察留后为留后观察,而于防御使之上,脱观察使三字,将观察留后及观察使二职混为一,今从《宋史》改正
    7. 案自此遥郡刺史以下至卫将军,月俸若干贯,各有不同,考《宋史·职官志》皇亲任诸卫大将军领刺史,八十千;将军领刺史,六十千;将军,三十千;率府率,二十千;副率,十五千。盖宗室俸禄之制,与叙迁之制不同,故诸卫大将军本六十千,兼领刺史,则增为八十千;将军本三十千,兼领刺史,则增为六十千矣,此书俱阙注,附识备考
    8. 案宋制,有文臣换右职,有武臣换文资,俱见《宋史·职官志》,至宗室换官之制,则略而不书,此足补其阙
    9. 案《宋史·职官志》千牛卫将军当转右监门卫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转遥郡刺史。原本“右千牛卫将军”下,脱小注“转右监门卫大将军”并大字“右监门卫大将军”十五字,今从《宋史》增入
    10. 案“转遥郡防御使”原本误作“团练使”,今从《宋史·职官志》改正
    11. 案宋制,宗室叙迁之制,团练使转防御使。原本“团练使”下,多“遥郡防御使”五字,今从《宋史》删去
    12. 案光济早亡,宋初追封邕王,徽宗时,改封曹王。廷美,太宗初封齐王,进封秦王,太平兴国七年,降涪县公,九年,追封涪王,真宗复秦王,徽宗改封魏王。光赞幼亡,宋初追封夔王,徽宗改封岐王。考《东都事略》及《宋史》,皆书其最后徽宗时封国,故光济称曹王,廷美称魏王,光赞称岐王,而此书则书太祖时封国为号,体例与各书不同
    13. 案《东都事略》德秀早亡,徽宗追赐名,封滕王。德昭初封武功郡王,太平兴国四年,追封魏王,英宗改封越王,徽宗改封吴王。德芳,太宗追封岐王、楚王,徽宗改封秦王。《宋史》并同。考德秀未尝封楚王,德昭未尝封燕王,于德芳则又书其最后封国为号,与本书体例复不合,疑有讹误
    14. 案《东都事略》及《宋史》,太宗九子,长汉王,次昭成太子,次真宗,今此书列真宗于昭成太子之前,与各书互异
    15. 案《宋史》,元佐原名德崇,初封卫王,进封楚王,改今名,雍熙二年,废为庶人,真宗即位,复楚王,追封齐王、潞王,英宗封魏王,徽宗改封汉王。昭成太子初名德明,封广平郡王,进封陈王,改名元佑,后改今名,进许王,追赠太子,谥恭孝,改谥昭成。元份初名德严,改名元俊,封冀王,又改今名,封越王,真宗改雍王,追封陈王、润王,英宗改鲁王,徽宗改封商王。元杰初名德保,后改今名,封益王,真宗封兖王,追封安王、邢王,英宗改封陈王,徽宗封越王。元偓初封徐国公,真宗封彭城郡王,进宁王、徐王,追封邓王、密王,英宗封韩王,徽宗封镇王。元偁初封安定郡王,进舒王,追封曹王、华王,英宗封蔡王,徽宗封楚王。元俨初封曹国公,真宗封广陵郡王,进封荣王,寻降端王,改彭王、通王、泾王,仁宗封定王、荆王,追封燕王,英宗封吴王,徽宗改封周王。元亿早亡,追赐名,封代国公,英宗封安定郡王,徽宗改封崇王。此书于太宗诸子皆书其始没时追赠封国为号,而于元偓不书邓王而书密王,于元俨不书燕王而书泾王,则又自乱其例矣
    16. 案太宗诸子以后,应继以真宗诸子,《永乐大典》原本附玉牒于〈祖宗世次〉之后,自真宗及英宗以下世次既阙,而诸子玉牒亦复不详
    17. 案《宋史》秦国长公主,即太祖女昭庆公主,太宗改封秦国,真宗时,进长公主。嫁王承衍。子世隆为如京副使,历洛苑、六宅二使,不言其为庄宅使,此足补《宋史》之阙
    18. >案《宋史》鲁国长公主,即太祖女延庆公主,至元符初,追封鲁国
    19. 案此条见江少虞《事实类苑》,今采录补入
    20. 案《宋史》福康公主,仁宗长女,嘉祐二年,进封兖国
    21. 案“爱之欲其富”以下,疑有脱误,无别本可校,姑仍其旧
    22. 案德宁公主,英宗长女,进封徐国。《宋史》载师约,字君授,英宗命宰相谕旨,令师约持所为文至第,明日献赋一篇,即坐中赋《大人继明》诗,遂赐对,选尚公主,面赐玉带及九经、笔砚,勉之进学。与此书所载,详略不同,《史》亦不载其本名孝庄,赐名师约,据此可补《宋史》之阙
    23. 案《宋史》太祖有姊一人,未笄而夭。建隆三年,追封陈国长公主。又案太祖同母妹,初适米福德,建隆三年,封燕国长公主,再适髙怀德,元符三年,改封秦国,《宋史》但为秦国立传,而傅陈国于传末,以其早夭,未及下降也。《涑水纪闻》太祖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太祖惧,密以告家人,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撃之曰:“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黙然而出,或云即魏国长公主。考魏国长公主,太祖女,即昭庆公主,非太祖姊也,据史云太祖姊早夭,则引面杖逐太祖者,当为太祖妹秦国长公主可知,《涑水纪闻》属传闻之误,而此书于宣祖女止载陈国长公主,不载秦国长公主,意陈国必秦国之误,盖此书于公主早亡及未下嫁者,俱削而不书,如太祖六女,申国、成国、永国三公主早亡,不载,止载秦国、晋国、许国三公主;太宗七女,滕国早亡,邠国为尼,没后始有封号,故不载,其体例与《宋史》互异
    24. 太宗女以下,应继以真宗以下公主,《永乐大典》原本俱失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