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事实/卷18 中华文库
卷十七 ◄ | 宋朝事实 卷十八 陞降州县一 |
► 卷十九 |
东京
开封府 | 大中祥符二年,改浚仪县为祥符县[1];复后唐匡城县为长垣县【原注】梁名长垣[2]。 建隆四年,升东明镇为东明县,以济阳镇属县。 咸平五年,升通许镇为咸平县。[3] |
西京
河南府 | 熙宁八年[4],省洛阳县入河南县,元祐二年复置。 熙宁八年,省缑氏县入偃师县。 熙宁五年,省伊阙县入伊阳县。[5] |
南京
应天府 | 景德四年[6],升归德军为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升南京。 |
北京
大名府 | 庆历二年,升大名为北京。[7] |
京东东路
青州 | 淳化五年,改为镇海军节度使【原注】唐为平卢军节度使,政和元年,曰齐郡。 |
密州 | 开宝五年,升为安化军节度。[8] |
拱州 | 崇宁四年,以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名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今名。[9] |
齐州 | 治平二年,升为兴德军节度。 咸平四年,省临济县入章丘县。[10] |
潍州 | 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县置北海军,乾德二年,升为潍州,政和元年,曰北海郡。 建隆三年,析北海县地,置昌邑县。 乾德三年,以营丘城置安仁县,寻改为昌乐。 |
淮阳军 | 太平兴国七年置。太平兴国七年,以徐州之宿迁县属淮阳军。[11] |
京东西路
袭庆府 | 建隆元年,复泰宁军节度[12]。 大中祥符元年,改乾封县为奉符县。 大中祥符元年[13],改曲阜县为仙源县。[14] |
兴仁府 | 建中靖国元年,改周彰信军为郡,后陞府[15],大观三年,升都督府。 大观二年,改宛句县为宛亭县。[16] |
郓州 | 大观二年,升大都督府。[17] |
广济军 | 太平兴国三年,以定陶镇置广济军,至熙宁四年,废,属曹州,元祐元年复置。[18] |
邓州 | 建隆初,省临濑县入穰县。[19] |
襄州 | 乾德三年,以阴城镇置乾德县。[20]。 太平兴国元年,复改义清县为中庐县。 |
均州 | 乾德六年,省丰利县入郧乡县。[21] |
随州 | 乾德五年,升崇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崇信军。 熙宁元年,省安化县。[22] |
金州 | 乾德五年,升昭化军节度,后为防御。 熙宁六年,省平利县[23],元祐二年复置。[24] |
房州 | 雍熙三年,升保康军节度。 开宝中,省永清县。 开宝中,省上庸县。 |
京西北路
颍昌府 | 元丰三年,升许州为府【原注】唐为颍川郡,升忠武军节度,梁为匡国军,后唐复为忠武军,崇宁四年,建为南辅。 熙宁四年,省许田入长社县。 崇宁四年,以汝州之郏县属颍昌府。 |
郑州 | 景祐元年,升奉宁军节度,崇宁四年,建为西辅。 崇宁四年,以河南府密县属郑州。 |
滑州 | 太平兴国四年,改武成军节度【原注】唐为宣义军节度。 治平三年[25],省灵河县入白马县。 |
孟州 | 大中祥符中,改汜水县汜水关为行庆关。 庆历三年,以唐洛州王屋县属孟州。[26] |
蔡州 | 景祐二年,升淮康军节度。[27] |
陈州[28] | 建隆元年,改溵水县为商水县。 熙宁六年,省南顿县入商水,元祐元年复置。 |
顺昌府 | 元丰二年,升顺昌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颍州府[29]。 |
汝州 | 熙宁四年[30],省龙兴县,入鲁山县,元祐二年[31],复置。[32] |
信阳军 | 唐义阳郡,开宝九年,降为军,太平兴国元年,改为信阳。 开宝九年,省锺山县,属义阳。 开宝九年,以罗山县属信阳军。[33] |
河北东路
开德府 | 大观元年,升府【原注】唐属澶、濮、魏三州,晋升镇宁军节度,崇宁四年,建为北辅。 雍熙四年,省临黄县,入观城县。 熙宁四年[34],省顿丘县,入清丰县。 崇宁四年,以大名府南乐县属开德府[35]。 |
河间府 | 大观二年,升府【原注】唐为瀛州,宋初陞瀛海军节度。 熙宁六年,省束城县入河间县。 熙宁六年,省景城县入乐寿县。[36] |
冀州 | 庆历八年,升安武军节度。 皇祐四年,省堂阳县,入南宫县。 |
棣州 | 大中祥符八年,徒州城及厌次县于阳信县地,徒阳信县于故厌次县。 |
雄州 | 政和三年,为易阳郡。 太平兴国元年,改归义县为归信。 建隆四年,复置容城县【原注】周显德六年废。 |
霸州 | 政和三年,为永清郡。 景祐元年[37],省永清县,入文安县。 |
莫州 | 熙宁六年,省长丰县为镇,又省鄚县入任丘,元祐二年,复鄚县,寻又罢为镇。 |
滨州 | 大中祥符五年,省蒲台县,入渤海县。 庆历六年,析渤海县地置招安县。[38] |
恩州 | 唐为贝州,天宝初,曰清河郡[39]。 至和元年,省漳南县,入历亭县。[40] |
清州 | 太平兴国七年,以沧州永安县置【原注】周为乾宁军,后废,大观二年,河清七昼夜,因改为清州,政和三年,为乾宁郡。 太平兴国七年,以永安县之范桥镇置干寜县,熙宁六年,省为镇,后复置县,崇宁三年,又省之[41]。 |
永静军 | 庆历七年,以将陵县【原注】周属景州 属永静军。 淳化元年,以阜城县【原注】唐属冀州 属永静军。[42] |
保定军 | 太平兴国六年,以涿州归信县新镇置平戎军,景德元年,改今名。 |
河北西路
相州 | 天圣七年,改永定县曰永和,熙宁五年,省入安阳。 熙宁五年,省邺县,入临鄣。 |
中山府 | 太平兴国元年,改定武军节度【原注】唐为定州义成军节度,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为中山郡。 康定元年,省陉邑县,入安喜县。 景德元年,以祁州无极县属中山府。 |
洺州 | 建隆元年,升为防御。 熙宁三年,省曲周县,入鸡泽县。 熙宁六年,省临洺县,入永年县。[43] |
祁州 | 景德元年,徒治蒲阴县【原注】周景福二年,置祁州于无极县。 端拱元年,以恒州鼓城县属祁州。 熙宁六年,省深泽县,入鼓城,元祐元年复置。 |
保州 | 政和三年,为清苑郡[44]。 太平兴国六年,改清苑为保塞县。[45] |
赵州 | 崇宁四年,升为庆源军节度。 开宝五年,改昭庆县为隆平县,熙宁六年,省入临城,元祐元年复置。 熙宁五年,省柏乡、赞皇,入高邑县。 |
邢州 | 熙宁六年,省平乡县,入巨鹿县,元祐元年复置。 熙宁六年,省尧山县,入内丘县,元祐元年复置。 熙宁五年,省任县,入南和县,元祐元年复置。 大观元年八月二十六日,诏迁赵州隆平县、邢州巨鹿县于高地,以隆平地下湿,巨鹿近为黄河陷没故也。政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尚书省言:“邢州巨鹿县昨被黄河渰没之事,今来水势已退,乞兴复旧县。”从之。 |
永宁军 | 雍熙四年,以博野县地置宁边军,景德元年,改永定,天圣四年,改今名。 |
广信军 | 太平兴国六年,置为威虏军,景德元年改今名。 |
陕西路
永兴军路 京兆府[46] | 大中祥符八年,改昭应县为临潼县。 大观二年,复以清平镇置终南县【原注】唐为县镇[47]。 |
河中府 | 太平兴国七年,改护国军节度【原注】唐为河中节度。[48] |
陕州 | 太平兴国元年,改保平军节度【原注】唐为保义军节度。[49] |
延安府 | 唐延州,后唐彰武军,皇朝陞府。[50] |
同州 | 太平兴国七年,升为定国军节度。[51] |
耀州 | 开宝五年,为感义军,太平兴国元年,改感德军。 淳化四年,以云阳县之梨园镇置淳化县。[52] |
虢州 | 建隆元年,改弘农县为常农县,至道三年,改曰虢略,熙宁四年,省王城县入虢略。 |
银州 | 唐银川郡。[53] |
绥德军 | 熙宁二年,收复唐绥州,又废为绥德城,后陞为军。[54] |
保安军 | 太平兴国二年,以延州永安镇置军,天禧四年,置建子城,天圣元年,改为德靖寨,庆历四年,置顺宁寨。 |
环庆路
环州 | 淳化五年,复周之通远军为环州。 天圣四年,复改方渠县为通远县。 |
庆州 | 乾德二年,复为安化郡【原注】唐天下宝元载曰安化郡,至德元年曰顺化郡,陛安定军节度,后唐降。 乾德二年,复顺化县为安化县。 乾德二年,省同川县,入安化县。 熙宁四年,复置合水县,省华池、乐蟠两县,入合水。 熙宁三年,以宁州彭原县属庆州。 |
泾原路
泾州 | 太平兴国元年,改彰化军节度【原注】唐为彰义军。 咸平四年,置保定县,五年,省为寨,大观二年复置。[55] |
渭州 | 熙宁五年,仪州废,以安化县来属。 乾德元年,以旧崇信军地置崇信县,属凤翔府,淳化中,属仪州,熙宁五年,州废,来属。 熙宁五年,仪州废,以华亭县来属。[56] |
原州 | 太平兴国元年,改宁州丰义县为彭阳,至道三年,属原州。 |
怀德军 | 大观二年,升平夏城为军,以萧关等寨【原注】唐萧关县地 来属。 |
镇戎军 | 至道元年[57],以故平高县地置。 |
德顺军 | 庆历三年,以渭州陇干城置。 元祐八年,置陇干县。 |
秦凤路
凤翔府 | 熙宁五年,以好畤县属府。 |
陇州 | 开宝元年[58],析�阳置陇安县。 |
凤州 | 河池县,皇朝徙治固镇。 两当县,皇朝徙治广乡镇。[59] |
秦州 | 建隆二年,置伏羌寨,熙宁三年以为城。 |
巩州[60] | 崇宁四年,升宁远寨为县。[61] |
熙河路
熙州 | 熙宁五年,收复吐蕃之武胜军,置州,升镇洮军节度。 熙宁五年,置渭源堡,属州。[62] |
兰州 | 元丰四年,收复金城县。[63] |
河州 | 熙宁六年,收复凤林县,置枹罕县,七年省。 崇宁四年,升宁河寨为县。 |
岷州 | 熙宁六年收复【原注】唐和政郡陷吐蕃。 崇宁四年,复置祐川县【原注】唐县,后废。 建隆三年,以良恭、大潭二镇置大潭县,属秦州,熙宁六年,属岷州。 熙宁六年,以长道县属岷州。[64] |
会州 | 元符二年,收复乌兰县。[65] |
廓州 | 元符二年,收复米川县。[66] |
洮州 | 元符二年,收复临潭县。[67] |
湟州[68] | 大观三年,赐向德军额,宣和元年,改为乐州。 |
河东路
太原府 | 太平兴国四年,克复,降为并州,旧治太原、晋阳二县,遂徙治阳曲。 太平兴国四年,省太原县,入榆次。 建隆四年,以晋阳县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废为平晋县,熙宁三年,省入阳曲,政和五年复。 |
潞州 | 太平兴国元年,改昭德军节度【原注】唐昭义军节度,建中靖国元年,改隆德军节度。 |
庆祚军 | 旧晋州赵城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洪洞县,元丰二年[69],复为县,政和三年,升为军。 |
麟州 | 乾德五年,升建宁军节度,端拱元年,改镇西军节度。 |
岚州 | 咸平五年,以宪州楼烦县来属。 |
宪州 | 熙宁三年废,十年复置。 咸平五年,以岚州静乐县来属。 |
慈州 | 熙宁五年,废入隰州,元祐元年复置。 熙宁五年,省文城县,入吉乡县,又省乡宁县。 |
丰州 | 嘉祐七年,以府州萝泊川掌地置,东南接府州,西接麟州,不统县。 |
辽州 | 熙宁七年,废为平定军,元丰八年复置。 熙宁七年,省和顺县为镇,入辽山,元丰元年复置。[70] |
岢岚军 | 太平兴国四年,析岢岚州置军。[71] |
宁化军 | 太平兴国四年,析岚州地置宁化县,五年,于县置军,领宁化一县。 |
威胜军 | 太平兴国二年置,并沁州入焉[72]。 太平兴国二年,以潞州武乡县来属。 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沁源县来属。 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绵上县属大通监,宝元二年来属。 |
平定军 | 太平兴国七年,改上父县为平定县,置平定军。[73] |
保德军 | 淳化四年,析岚州置定羌军,景德二年[74],改曰保德。 |
火山军 | 太平兴国七年,以岚州雄勇镇置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熙宁四年,县废。 |
晋宁军 | 元祐二年置。 大观三年,石州临泉县来属。[75] |
淮南东路
亳州 | 大中祥符七年,升集庆军节度。 大中祥符七年,改真源县为卫真县。 |
泗州 | 乾德元年,以楚州盱眙县来属,州徙治此。 建隆二年,省徐城县,入临淮。 乾德元年,以濠州招义县属泗州,太平兴国元年,改为招信。 |
真州 | 大中祥符六年,以圣像成功,升为真州。[76] |
通州 | 天圣元年,改周通州为崇州,明道二年,复故名。 |
淮南西路
寿州 | 开宝四年,改盛唐县为六安县。 |
无为军 | 太平兴国三年,以巢县之无为镇置军。 太平兴国三年,以庐州巢县来属。 太平兴国三年,以庐州庐江县来属。 无为县,熙宁三年,析巢县、庐江县地置。 巢县,太平兴国三年,自庐州来隶,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十一年,隶庐州,十二年复隶。【原注】绍兴六年六月一日,知无为军吕云叟言:“本军巢县废为巢镇之后,所收官钱不了镇寨官兵请给,又地里阔远,见不住招诱,有归业之民,内柘皋一乡,隶卢江县,往回五百馀里,隆城一乡,往回卢江县六百馀里,官司文移稽滞,人户难以输纳,贼盗惊劫,官司难以缉捕,乞将巢镇依旧为县。”从之。 绍兴十一年八月十一日,知庐州杜林言:“巢县旧隶本州,因置无为军,遂割隶。近缘本州贼马毁坏城壁,见于巢县寄治,虽有三县,亦皆残毁,欲将巢县权隶本州,庶得就本县财赋赡养官兵,候将来稍见就绪,移入庐州日,却拨还无为军。”从之。 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知无为军赵士粲言:“本军见今二税未理,止有果子米麦,每场务酒税官钱应副官兵支遣,去年正月内,蒙朝廷将巢县并柘皋镇权隶庐州,虽存倚郭一县,外县一县,日近窘乏,支遣不行,乞将巢县拨还本军。”从之。 |
光州 | 建隆元年,改殷城县为商城县,后省为镇,入固始。 |
两浙路[77]
临安府 | 淳化五年,改宁海军节度【原注】唐为镇海节度,六年,升杭州为府。 太平兴国四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 太平兴国三年,改安国县复曰临安县【原注】晋武帝名曰临安。 太平兴国四年,改新登县为新城县。[78] |
平江府[79] | 太平兴国三年,改苏州吴郡为平江军。 |
润州[80] | 开宝八年,改镇江军节度【原注】唐为镇海军节度。 熙宁五年,省延陵县入丹阳。 |
常州[81] | 太平兴国元年,改义兴县为宜兴县。 淳化元年,江阴军废,以江阴县来属,三年,复置军,熙宁四年,又废来属。 |
秀州[82] | 政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改秀州为嘉禾郡。 |
湖州[83] | 景祐元年,改为昭庆军节度【原注】周为定德节度。 太平兴国七年,析乌程县地置归安县。 太平兴国四年[84],以杭武康县来属。 |
睦州[85] | 宣和元年,升建德军节度,三年,改为严州。 |
越州[86] | 大观元年,升为帅府。 |
明州[87] | 建隆二年[88],改奉国军节度【原注】梁为望海军节度。 熙宁六年,析鄞县置昌国县。 |
温州[89] | 石晋为静海军节度[90],政和七年,升应道军节度。 |
台州[91] | 建隆元年,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景德四年,改永安县为仙居县。 |
处州[92] | 咸平二年,复改白龙县为松阳县【原注】吴置县,朱梁改长松又曰白龙。 |
婺州[93] | 淳化元年,改宝宁军节度【原注】吴置东阳郡,梁、陈置金华郡,石晋为武胜军节度。 |
衢州[94] | 乾德四年,以常山县地置开化场,太平兴国六年,升为县。 |
江南东路
建康府 | 开宝八年,降为升州。 |
饶州 | 开宝八年,以馀干县地置安仁场,端拱元年升为县。 |
池州 | 开宝八年,以江宁府铜陵县来属。 太平兴国三年,以江州东流县来属。[95] |
信州 | 开宝八年,升宝丰镇为县,景祐二年省[96],康定元年复置,庆历三年,又省入弋阳。 开宝八年[97],以铅山县直隶京师,后属信州。 熙宁七年,复陞永丰镇为县【原注】唐置,唐省。 |
太平州 | 开宝八年,改雄远军为平南军,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太平州。 太平兴国三年,以宣州芜湖县、繁昌县来属。 |
南康军 | 太平兴国二年置[98]。 太平兴国七年,以洪州建昌县、江州都昌县来属。 |
广平军 | 开宝八年置[99]。 端拱元年,以郎步镇置建平县。 |
宁国府 | 旧宣州,乾道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以孝宗潜藩,升为府。 |
江南西路
【原注】绍兴元年,以江、洪、筠、袁、虔、吉州、兴国、南康、临江、南安军为江南西路。四年,拨南康军依旧隶江南东路
洪州 | 太平兴国六年,析南昌县置新建县。[100] |
虔州 | 太平兴国八年,以险江镇置兴国县,以九州镇置会昌县。 |
吉州 | 太平兴国九年,置吉水县【原注】本吴吉阳县地。 至和元年,以报恩镇置永丰县。 熙宁四年,以万安镇置万安县。 |
袁州 | 雍熙元年,以宜春县地置分宜县。 |
抚州 | 开宝三年,以宜黄场复置宜黄县【原注】唐置县,后省。 开宝五年,以金溪场置金溪县。 |
筠州 | 太平兴国三年[101],以高安监步镇置新昌县。 |
兴国军 | 太平兴国二年置。 乾德五年,以大冶场置大冶县,属鄂州,太平兴国二年来属。 太平兴国二年,以鄂州通山县来属。 |
南安军 | 淳化元年置,以虔州大庾县建军,以县为治所,以虔州南康县、上犹县来属。 |
临江军 | 淳化三年置。[102] |
建昌军 | 太平兴国四年,改建武军为建昌。 淳化二年,以抚州南丰县来属。 |
- ↑ 案《宋史·地理志》作三年
- ↑ 案《宋史》隋匡城县,建隆元年,改为鹤丘,后乃改长垣
- ↑ 案此书于各府州所领县沿自前代者皆不记,惟记自建隆迄绍兴陞降者。据《宋史》谓政和七年,改酸枣县为延津,则事在宣和以前,此书不应阙载,然《文献通考》仍存酸枣旧名而不著延津,其互异未审所由,今就二书之显与此书不同者,附注各条下备参证
- ↑ 案《宋史》作五年
- ↑ 案《文献通考》景德四年,升永远安镇为县,属西京路,此阙载
- ↑ 案《宋史》作三五年
- ↑ 案《文献通考》熙宁六年,省经城县为镇,入宗城县;省洹水县为镇,入成安县。此阙载
- ↑ 案《文献通考》元祐三年,以板桥镇置胶西县,此阙载
- ↑ 案《文献通考》大观四年,废拱州,复为襄邑县,还隶开封府,政和四年,复为州。此阙载。又《文献通考》及《宋史》并云属京东西路,与此属京东东路有异
- ↑ 案《文献通考》政和六年,升齐州为济南府;又云景德三年,以章丘置清平军,熙宁三年,废军,复为县。此皆阙载
- ↑ 案《文献通考》云以徐州之下邳、宿迁二县建淮阳军,元丰初,改属京东西路,与此稍异
- ↑ 案《文献通考》大中祥符元年,升泰宁军节度为大都督,政和八年,升为府
- ↑ 案《文献通考》作五年
- ↑ 案《宋史》大观四年,以瑕丘县为瑕县,以龚丘县为龚县,此阙载
- ↑ 案《宋史》作崇宁元年,升曹州为兴仁府
- ↑ 案《宋史》作元祐元年,改冤句县为宛亭县
- ↑ 案《宋史》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宣和元年,改为东平府
- ↑ 案《文献通考》云汉定陶县,唐为镇,太平兴国二年,建为军,四年,割曹澶济濮四州地,复置县,以隶焉,熙宁四年,废军,以定陶县隶曹州,元祐元年,复为军。视此所记,觉更明晰
- ↑ 案《宋史》太平兴国六年,升顺阳镇为顺阳县。庆历四年,废方城县,入南阳县。此皆阙载
- ↑ 案《文献通考》阴城镇,宋初陞为光化军,熙宁五年,废军,改为光化县,隶襄阳,元祐初,复为军。又《宋史》云乾德二年,析谷城县三乡,置乾德县。与此所记互异
- ↑ 案《宋史》均州本防御,宣和元年,为武当军节度,此阙载
- ↑ 案《宋史》作熙宁元年,废光化县为镇,入随县,与《元和郡县志》随州管县有光化之文相合,而与《文献通考》熙宁五年,改光化军为光化县,隶襄阳,及此作元年省安化县者,先后沿革,互有歧异
- ↑ 案《宋史》省为镇,入西城县
- ↑ 案《宋史》乾德四五年,废渚阳县,入洵阳县,此阙载
- ↑ 案《宋史》作熙宁三年
- ↑ 案《宋史》汜水县,熙宁五年,省入河阴,元丰二年,复置。王屋县,熙宁五年,自河南来隶。此未详
- ↑ 案《宋史》大中祥符五年,改山朗县为确山县,此阙载
- ↑ 案《文献通考》陈州宣和元年陛为淮宁府,此未详
- ↑ 案《文献通考》作政和六年改为顺昌府
- ↑ 案《宋史》作五年
- ↑ 案《宋史》作元年
- ↑ 案《文献通考》汝州,政权和中,升陆海军节度,又《宋史》鲁山县,宣和二年,改为宝丰县。此皆阙载
- ↑ 案《文献通考》开宝九年,废罗山县,雍熙二年,复置,此未详
- ↑ 案《宋史》作六年
- ↑ 案《宋史》崇宁四年,以大名府之朝城县来隶,此阙载
- ↑ 案《宋史》乐寿县,至道三年,自深州来隶,熙宁六年,省景城入焉;又束城县,元祐元年,复,此未详
- ↑ 案《宋史》作二年
- ↑ 案《宋史》庆历三年,升招安镇为县,熙宁六年,省入渤海,元丰二年,复为县,与此互异
- ↑ 案《宋史》初为节度,庆历八年,罢节度,以平王则,改贝州为恩州
- ↑ 案《宋史》熙宁四年,省清阳县,入清河县,此阙载
- ↑ 案《宋史》干寜县,政和五年复置,此阙载
- ↑ 案《宋史》将陵县,景祐元年,移治沿长河镇;阜城县,嘉祐八年,省入东光,熙宁十年,复置。与此详略互异
- ↑ 案《宋史》元祐二年,曲周、临洺复为县,寻复为镇,四年,曲周、鸡泽依旧别为两县,此阙载
- ↑ 案《宋史》保州本清苑县,建隆初,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建为州,政和三年,为清苑郡
- ↑ 案《宋史》平兴国六年,析易州满城之南境入保塞,此未详
- ↑ 案《宋史》永兴军,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宣和二年,诏守臣不用军额,称京兆府,此未详
- ↑ 案《宋史》清平镇,大观元年,升为清平军,复置终南县,隶京兆府,清平军使兼终南县,与此纪年稍异,而原委较详
- ↑ 案《宋史》熙宁三年,省西河县,六年,省永乐县,入河东,此阙载
- ↑ 案《宋史》熙宁六年,省硖石县,并入陕县。太平兴国三年,以虢州之湖城、阌乡二县属陕州。此阙载
- ↑ 案《宋史》元祐四年,升府。熙宁五年,省丰林县、金明县,入肤施,八年,省延水县,入延川县。此阙载
- ↑ 案《宋史》熙宁四年,省夏阳县,入郃阳县,此阙载
- ↑ 案《宋史》淳化县,宣和元年,拨属环庆路邠州,此阙载
- ↑ 案《宋史》五代以来,为西夏所有,熙宁三年,收复,寻弃,元丰四年,复,旋被西夏陷没,崇宁四年,复,仍为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此阙载
- ↑ 案《宋史》“熙宁二年”作“三年”。元符二年,升绥德军。与此稍异
- ↑ 案《宋史》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寨,属保定县,大观二年复为县。俱指长武言,与此作保定有异
- ↑ 案渭州《宋史》入秦凤路,与此入泾原路有异
- ↑ 案《宋史》作三年
- ↑ 案《宋史》作二年
- ↑ 案《宋史》徙河池在开宝五年,徙两当在至道元年
- ↑ 案《文献通考》皇祐四年,以渭州地置古渭寨,熙宁五年,改通远军,崇宁三年,改为巩州,此未详
- ↑ 案《宋史》元祐五年,增置陇西县,崇宁三年,升永宁寨为县,此阙载
- ↑ 案《宋史》熙宁六年,置狄道县,九年,省,元丰二年,复置,此阙载
- ↑ 案《宋史》兰州金城郡,与此作金城县有异,又崇宁三年,置兰泉县,此阙载
- ↑ 案《宋史》崇宁三年,复祐川县。熙宁七年,以大潭、长道两县属岷州,与此稍异
- ↑ 案《文献通考》唐置会州,领会宁、乌兰二县,广德后,没吐蕃。宋元符二年,始进筑修复,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崇宁三年,置县曰敷文,此云收复乌兰县,仍唐旧名,似下文有脱佚
- ↑ 案《文献通考》廓州,唐末,陷吐蕃。宋元符二年,以廓州为宁塞城,崇宁三年,弃之,后收复,仍为廓州,城下置一县,五年,罢之,大观三年,升防御。又米川县,注云“唐置,广德元年,陷吐蕃,宋元丰收复。”与此作元符二年有异,至《宋史》则仅载米川城,注云“旧米川县。”
- ↑ 案《文献通考》洮州领县一,临潭。唐末,陷吐蕃,号临洮城。元符二年,得之,寻弃不守,,大观二年,复,仍为洮州,三年,升团练。此云收复临潭县,亦源旧名
- ↑ 案《文献通考》元符二年,收复旧邈川城,建为湟州,此未详
- ↑ 案《宋史》作三年
- ↑ 案《宋史》熙宁七年,省平城、和顺二县,入辽山;省榆社,入武乡。元祐元年,复置三县。与此有异
- ↑ 案《宋史》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为军,与此有异
- ↑ 案《宋史》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此二年置,不载铜鞮县,详略互异
- ↑ 案《宋史》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寨建为军,四年,以并州平定、乐平二县来属,改广阳为平定,即在四年,与此有异
- ↑ 案《宋史》作元年
- ↑ 案《宋史》晋宁军本葭芦寨,元丰五年收复,六年,隶石州,元祐四年,给赐西夏,绍圣四年收复,元符二年,为晋宁军,割石州之临泉隶焉。又大观三年,以石州之定胡县来属。所载视此加详,而纪年有异
- ↑ 案《宋史》至道二年,以扬州之六合来属,此阙载
- ↑ 案《宋史》两浙路,熙宁七年,分为两路,寻合为一,南渡后复分
- ↑ 案《文献通考》杭州,宋属浙西路。淳化五年,升南新场为县,崇宁五年,省入新城。又《宋史》云太平兴国四年,改唐山县为昌化县。此皆未详
- ↑ 案《文献通考》平江军属浙西路,政和三年,升为府
- ↑ 案《文献通考》镇江军,政和三年,升为府,属浙西路
- ↑ 案《文献通考》常州属浙西路
- ↑ 案《文献通考》属浙西路
- ↑ 案《文献通考》湖州属浙西路
- ↑ 案《宋史》作三年
- ↑ 案《文献通考》属浙西路
- ↑ 案《文献通考》属浙东路
- ↑ 案《文献通考》明州属浙东路
- ↑ 案《宋史》作元年
- ↑ 案《文献通考》属浙东路
- ↑ 案《宋史》本永嘉郡,太平兴国三年,降为军
- ↑ 案《文献通考》台州属浙东路
- ↑ 《文献通考》处州属浙东路
- ↑ 《文献通考》婺州属浙东路
- ↑ 《文献通考》衢州属浙东路
- ↑ 案《宋史》开宝末,以江宁青阳县来属,此阙载
- ↑ 案《宋史》作二年
- ↑ 案《宋史》作淳化五年
- ↑ 案《文献通考》作七年
- ↑ 案《文献通考》作广德军,太平兴国四年建
- ↑ 案《宋史》祟宁二年,升南昌县进贤镇为进贤县,此阙载
- ↑ 案《文献通考》作六年
- ↑ 案《文献通考》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江县建临江军,以吉州之新淦县、袁州之新喻县来属。《永乐大典》原本误以上条“虔州大庾县”以下十三字繁在此条下,今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