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经/卷03 中华文库
宝云经卷第三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如日。何等为十?能除无明黑暗、能令信心开敷、能令十方周匝皆暖、能令善法生长、能令有漏灭没、能作照明、能使邪道异见蔽障不现、能令高下丘坑悉显、能令善业皆悉得起、能令智者喜乐愚者增恶。
“云何名菩萨能除无明黑暗?譬如日出,众暗皆息;菩萨日出能除众生无明之暗。
“譬如日出,众华开敷;菩萨日出,应受化者亦皆开敷。
“如日出时,周匝十方能令使暖;菩萨日出,功德、智慧令十方暖,不扰众生。
“如日将出,见其明相知有日出;菩萨亦复如是,以智光明照诸世间,众生则知菩萨日出。
“如日入时,诸方昏冥,众物不现;菩萨以智慧光入诸三昧,烦恼、昏冥、一切结漏悉灭不现。
“如日出时,光照阎浮提灭一切暗;菩萨智光亦能普照。
“如日出时翳诸小明,荧火之光悉不复现,而日无心翳诸小明,法相自尔;菩萨日出则翳诸异见、群邪、外道。
“如日出时,于阎浮提高、下、好、恶悉皆显现;菩萨日出时,正道、邪道亦各差别,邪谓八邪、正谓八正。
“如日出时,田夫、耕农、诸作悉起;菩萨日出,信心众生普皆修善。
“如日出时,善人乐见,奸盗众生悉恶不喜;菩萨日出,贤智乐见,群邪、外道一切不喜。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如日。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譬如师子。何等为十?无所畏、不畏大众、去终不还、能师子吼、具足辩才、乐处林野、在于山窟、摧伏大众、具勇猛力、善能守护。
“善男子!云何无所畏?譬如师子往还出入无所忌难。何以故?不见与己等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周旋往返无所畏难。何以故?不见与己等故。
“譬如师子不畏大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诸有大众欲来讲论不生畏难,心亦不高、不下。
“譬如师子心无怯弱,临阵战斗而心不退,直进不还;菩萨亦尔。
“如师子吼,飞落、走伏,鲛、鱼、龟、鳖、水性之属潜隐水底,人、畜皆惊;菩萨亦尔,作无我师子吼,能令一切外道、野干、着我见者十方惊走。菩萨不欲令彼生其惊怖,但欲除彼我见心故,亦为化馀信心众生。
“如师子王勇猛无畏,遍观四方心无怯弱;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其行纯净,常谛观察三昧智慧。
“譬如师子乐处林野;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常乐闲独,离于愦闹。
“又如师子乐处山窟;菩萨亦尔,乐处禅定三昧山窟。
“譬如师子无所结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已悉远离结使重担而行无染著。
“譬如师子,无有伴党能摧诸军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独坐道场摧伏魔众。
“善男子!犹如师子,近聚落住能令獐、鹿不害苗稼;菩萨亦尔,随住方面能令众魔、一切外道不坏正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譬如师子。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调。何等为十?菩提心坚牢、修治菩提、守护诸根、趣向正道、善持重担、为众生故不辞劳苦、正命自活、能除谄曲虚妄之说、幻惑悉除、心常正直。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调。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善乘。何等为十?虽行禅定恒修空相、虽尽烦恼障而常修道、善顺佛教而无所违、等观诸法善解法界、心常自卑如旃陀罗、善除㤭慢贡高吾我、见法决定无有疑悔、善察诸法得决定相、善于正道不随他教、善向菩提为世福田。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乘。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譬如莲华。何等为十?其体清净、不著于水、不染少恶、戒香具足、修清净行、和颜悦色、柔软不[革*卬]、见者皆吉、心意调熟、生已有想。
“云何不著?如莲华生水,淤泥不染;菩萨虽生世间而不为世法所著。何以故?得方便智慧故。
“犹如莲华,水不能染;菩萨亦尔,不为少恶之所染著。
“如莲华生处香气满中;菩萨亦尔,随所生处戒香悉满。
“譬如莲华随所住处体性清净,刹利、婆罗门、城邑、聚落之所称赞;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戒行清洁,天、人、阿修罗、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之所称赞,常为诸佛之所护念。
“如莲华开敷,众皆爱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和颜悦色,诸根清净。
“譬如莲华柔软不[革*卬];菩萨如是,体性柔软,言无粗犷。
“譬如莲华常是吉相,乃至梦中亦名为吉、有义有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是吉。究竟必得证一切智,以是义故,名一切吉。
“譬如莲华未开敷时不名具足,华既开敷则名清净,一切具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慧觉开敷是名为佛。
“如莲华开敷能令眼见快乐、香气充满、身触柔软、心得喜悦、则意受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智慧成熟、慧光明相,能令见时眼得清净、闻时耳得清净、戒香远闻鼻得清净、触身供养身得清净、思惟功德意得清净。
“莲华生时,生已有想;佛及菩萨、四天王等,若见菩萨出时亦皆守护,生已有想。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譬如莲华。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胜大心。何等为十?满足诸波罗蜜故,名胜大心;满足一切佛法故,名胜大心;化一切众生故,名胜大心;成佛道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胜大心;初成正觉转于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人、若天、魔、梵所不能转,及馀世间亦不能转,而我当转故,名胜大心;菩萨为欲利益众生,不但于此世界乃至无量无边世界,悉以正法摄取众生故,名胜大心;菩萨以智慧船,为欲度此生死大海、流转众生故,名胜大心;众生无救、无依、无舍、无主,我当亲友为作归依、舍宅故,名胜大心;欲示如来威德自在,我当为作佛师子吼、我当游戏佛之神通,欲现龙象威仪视不回顾,欲使天、人、一切众生无与等者,若魔与梵、沙门、婆罗门、及阿修罗无与等者故,名胜大心;佛大威德所化度者我欲度之,非凡小行、非粗弊行、非是难行、非下劣行故,名胜大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最胜大心。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清净心。何等为十?体性具足、体性不动、体性质直、无虚伪相、除诸恶行、不发声闻心、不发辟支佛心、不自为己结使垢障而修功德、少恩尚忆况复大恩而不念报、施恩于人而不自恃。
“言行相应,终不谬失,不隐己过、不讥他短,菩萨终不外现软语而心怀恨,亦不颦蹙、瞋色卒暴令恼众生。自无诤心,亦不令他而起于诤,不作两舌破坏斗乱于人。
“身常恭敬,所言真实,言行相称,作业皆善,于如来法不说过恶。云何不说过恶?菩萨发菩提心,剃除须发,被着法服,如来法中而得出家,不畏王故出家、不畏王臣故出家、不作盗贼故出家、不负债故出家、不怖畏故出家、不为邪命故出家,信心故出家。得出家已,恒求善法、亲近善友、随顺善友,于善知识所听受善法,闻法修行,心不㤭慢,终不颠倒、妄取于法。为除颠倒令入正道,入正道已便得正见,得正见已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远。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清净心。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深信不疑。何等为十?信如来身密、信如来口密、信如来意密、信诸菩萨所行、信菩提法、信于诸佛随所起作皆令满足、信诸佛出生、信诸佛一乘、信诸佛深远音声、信诸佛随应众生说法。
“云何信如来身密?信如来法身、信如来寂灭、信如来无等无量身、信如来坚固身、信如来不坏身、信如来金刚身从如实生,信知不虚诳,亦不生疑惑,是名信如来身密。
“又复思惟:‘闻如来口密——现前受记、密受记、未发心受记、初发心受记——信诸佛常以四依说法、信诸佛知无失、信诸佛口无失、信诸佛如上所说言不虚妄。’何以故?诸佛已尽一切过故、离一切垢故,除一切尘、无一切热,尽诸结业,自在无碍。心常寂灭,不浊、不秽,澄洁清净;若使如来有身、口过则无是处。如实不虚、不妄,决了此处不生疑惑,是名信如来口密。
“菩萨又作是念:‘闻如来意密,心有所作皆随智慧,声闻、缘觉、一切菩萨则不能了,唯除如来欲使知者。何以故?如来智海甚深难度不思议故、超过一切心意表故,无量、无边,与虚空界等,出过一切外道占相、卜筮、咒术所知,心常如实,无有虚妄。’
“复闻菩萨为众生故所作事业,不生疲厌、不生惊畏,志力坚实,荷负重担,能生大欲满足诸波罗蜜,一切佛法以渐而满。其心无碍,无与等者,坚固精进、坚固庄严、坚固智慧、坚固誓愿、不动誓愿、无等誓愿。何以故?称菩提相故,以渐增广乃至满足,如实知之,无有虚妄,心无疑惑。
“云何能修信不疑?作是念:‘从初发心乃至坐于道场得无障无碍,遍知一切法,明了无翳,得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如意足智、漏尽智,于一刹那顷悉知三世。以如是智观众生界,见众生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诽谤贤圣、起大邪见,亦知作邪见因缘身坏命终堕大地狱;观如是众生身业修善、口业修善、意业修善、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如是观诸众生善恶差别而作是念:‘我本修菩萨道时发大誓愿:若我自成菩提,亦使他成。我誓愿满足,言行真实,无有虚妄。’而于此处亦无疑惑。
“我闻如来唯有一乘,此事真实而不颠倒,无有虚妄。何以故?譬如阎浮提多诸小渚,是诸小渚皆依阎浮提住,亦同名阎浮提;如来一乘亦复如是,一切诸乘皆出大乘,是故一乘名如来大乘。亦于此中不生疑惑,如实而知,是以菩萨信如来乘。
“亦曾闻如来种种说法、种种修多罗,无不真实。何以故?如来随所化众生,随问何法称彼而答。然于此处如实能知、信受不疑。
“曾闻诸佛深远妙声,此事真实,心无所惑。何以故?诸天以少修福尚得深妙柔软之声,况复如来具足无量百千万亿功德?深信此处不生疑惑,是名菩萨信于如来深远之声。
“又,信如来能以一音演说诸法、随其类根悉除疑惑,而诸众生皆谓世尊独为己说。佛以一音演说诸法,众生随类亦各信解,非作想、亦非不作想,如实而知,无有虚妄,能于此处不生疑惑。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深信不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譬如大海。何等为十?是大宝藏、深远难度、广大无量、次第渐深、不与烦恼同处而宿、寂灭一相、众流竞注皆悉容受、潮不失时、能为他人作归依处、而无竭尽。
“云何菩萨是大宝藏?亦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阎浮提人悉来竞取不能令减;菩萨亦尔,犹如宝藏,无边众生悉以信心修菩萨行,功德宝藏亦复不减,是名菩萨如大宝藏。
“譬如大海,深广难度;菩萨亦复如是,智慧法海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无能度者,是名菩萨深广难度。
“譬如大海,广大无边;菩萨亦尔,功德、智慧广大无边,是名菩萨犹如大海深广无边。
“譬如大海,次第渐深;菩萨摩诃萨成一切智以渐转深,是名菩萨犹如大海以渐转深。
“譬如大海不宿死尸。何以故?海法尔故。菩萨法海,一切结漏、烦恼死尸及恶知识亦不同宿。何以故?菩萨法尔故。
“譬如大海,众流注中皆同一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白净善业、无量一切功德到种智海,亦同一味等无差别。
“譬如大海能容百千众流,然其大海不增、不减;菩萨亦尔,听受一切佛法,亦为众生分别解说而无增减,是名菩萨犹如大海不增不减。
“云何譬如大海,潮不过限?菩萨亦复如是,于所应成熟众生亦不过限。
“犹如大海,一切大身众生依止窟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一切大心众生作依止窟宅,是名菩萨犹如大海依止窟宅。
“譬如大海无有穷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如应说法亦无穷尽。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譬如大海。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微细智。何等为十?善知出要、善知出要法、善知一切法等同一相、善知一切法如幻相、善知一切法相、善知甚深十二因缘、善知诸业不可思议、善知一切法义、善知如实义、善知如实智。
“善男子!云何名菩萨善知出要法?菩萨能以智慧观察一切众生贪瞋炽然、愚痴暗冥,思惟如是:‘众生云何出要?’观察等同一相,知一切法如幻相,如实知一切法,能度甚深因缘、能知业不可思议,知一切诸法无相而知种种诸业,能知缘起及诸业相。以如是微细智故,于诸佛所说法悉了其义;以解义故,所见真实;以见真实故,便能度脱众生生死。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微细智。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得随应辩。何等为十?佛如是说:‘一切诸法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人、无作者、无知者、无见者,一切诸法悉如是相,一切法空、一切法虚妄、欺诳无主、一切法妄想无实,皆从因缘起。’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随应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辞辩。何等为十?言论无滞、语无竭尽、言辞柔润、悦泽无穷、不惧大众、辞不卑小、辞无畏忌、辞无与等者、言不为他所恶、言虽无量而不离四依义。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辞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净辩。何等为十?辞无謇吃、辞无恐畏、辞不卑劣、辞不粗高、义不卑小、辞无阙短、其声清彻、声无阙短、言则应时无有漏失、辩不粗犷。
“云何名菩萨得不謇吃辩?以无大众威德畏故,言不蹇吃。
“云何名菩萨得不恐怖辩?以体性正直故,无所忌。
“云何名菩萨得不卑劣辩?以何因故?菩萨处于大众犹如师子无所忌难。
“云何名菩萨辞不粗高?以何因故?除结使故。善男子!有烦恼故,辞必粗高。
“云何名菩萨义不卑小?以何因故?善得法故,已深解法,其义明了。
“云何名菩萨辞无阙短?以何因故?善解诸论故,若解论鲜少则言辩有阙。
“云何名菩萨声无阙短?何以故?菩萨悉解一切诸音声故。
“云何名菩萨知时而语?若应前语不著于后,若应后语亦不著前。何以故?菩萨善知时故。
“云何名菩萨辩不粗犷?非所喜者则不为说。何以故?一切口过由诸结习,以断恶故,所言柔软。
“菩萨摩诃萨无不了辩。何以故?菩萨诸根已悉利故。善男子!诸根暗钝故,有不了辩;利则不尔。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净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乐说辩。何等为十?爱语、不颦蹙语、义语、法语、等语、不自高语、不轻他语、不染语、不恼触语、种种言辩。
“善男子!菩萨爱语能令众生心生喜乐。
“和颜悦色,咸使安慰。
“菩萨义辩能以美语令众悦乐。
“菩萨法辩,教授利益。
“菩萨等辩,常以等心为众生说法,能令一切悉皆喜悦。
“菩萨不自高说法,除诸㤭慢、自是心故;菩萨同事说法,悦众生故。
“菩萨不轻他说法,心能专一故。
“菩萨不染语,坚持净戒悦众生故。
“菩萨不恼触语,以忍辱力悦众生故。
“菩萨种种言辩,能以乐说悦众生故。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乐说之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说法,能令众生信受。何等为十?堪任法器者而为说法、称其根性而为说法、不为讥呵者说法、不为外道异见者说法、不为㤭慢无诚心者说法、不为无信心者说法、不为谄诳伪者说法、不为求活命者说法、不为求利养悭贪嫉妒者说法、不为颠狂愚痴聋哑者说法。
“善男子!菩萨以何因故不作法悭?己所得法悉与众生,令他信解,不为师匠秘而不说。菩萨终不于众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于众生,但不任法器者则入舍心。”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而此众生若不为说者,当为谁说?”
佛言:“有信心者,我当为说;善根成熟、堪任法器者,当为说之;于过去佛种诸善根、心不谄曲、无虚伪者、亦非幻惑诈现威仪者、不求名闻为利养者、常为善知识之所守护者、有智闻之能随信解者、诸根利者、闻法能行勤精进者、能随顺佛教者,若有如是善男子等,诸佛、菩萨而为说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能说法令众生信受。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说法法师。何等为十?修集佛法而能说法,亦不见法而能修集;亦不见法能断结使而为说法,亦不见所断结使;亦不见法厌恶、离欲、寂灭,作如是说:法亦不得厌恶、亦不得离欲、亦不得寂灭相;得须陀洹果说法,不见有须陀洹相;得斯陀含果说法,不见有斯陀含相;得阿那含果说法,不见有阿那含相;得阿罗汉果说法,不见有阿罗汉相;得辟支佛果说法,不见有辟支佛相;断除着我说法,亦不见我、不见着;见业果报说法,亦不见业果报相。何以故?菩萨观诸假名不必依法。名中无法、法中无名,但以世俗,假设名字流布世间。世谛故而有假名,于第一义谛观之则无,悉是虚妄,诳惑凡夫。善男子!具此十事名菩萨说法法师。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坚法。何等为十?菩萨摩诃萨虽观色真实而不坏色相、观受想行识真实亦不坏受想行识相、菩萨虽观欲界真实而不坏欲界相、虽观色界真实而不坏色界相、虽观无色界真实而不坏无色界相、虽观诸法真实而不坏诸法相、虽观诸法真实而不坏于假名众生、虽观法虚寂而不毕竟堕于断见、虽观诸法真实而不坏于正道、菩萨以巧方便智善知有无而不取相。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坚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善知法界。何等为十?有慧、依善知识、能勤精进、远离阴盖、清净、恭敬、多习空观、除著诸见、趣向于道、所见真宝。
善男子!菩萨有慧,习近善知识,见善知识爱敬喜悦、于善知识生世尊想,依善知识住,因善知识故得勤精进、因善知识故能除一切恶法。虽满足一切善法而勤精进不惓,除灭阴盖;已无盖障故而勤修道,得身、口、意业清净,除诸习恶;得清净故,能恭敬供养;得恭敬供养故而得空观;修空观故,除诸假名;除诸假名故,能向正道;向正道故,能见真实。”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见真实?”
佛即答言:“所见不虚,名为真实。”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真实?”
佛复答言:“不虚妄法,名为真实。”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不虚妄?”
佛即答言:“如实、非不如实,名不虚妄。”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如实?”
佛即答言:“此法惟可心知,难以口说,非是文字所能宣释。”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法相离于文字?”
“言语道断出过一切心所行处,离诸戏论,无造、无作、亦无彼此,非筹量计挍之所能及、亦非相貌,过于一切凡愚所见、出过魔界、出过一切结使处所、出过一切心意识表,不住寂灭贤圣处所而诸贤圣之所证知。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则名为究竟如实,是一切智所说不思议境界、不二境界。”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如实相云何证?云何见?”
佛告:“善男子!出世间智乃能证见自得此法。”
除盖障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法体性究竟清净,非染污法,是澄静法、微妙最胜法、常住不动非败坏法。有佛、无佛,法性常尔。菩萨摩诃萨精勤修行难行苦行、百千万亿难行苦行,为得此法安立众生。”除盖障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名,以闻慧闻、以思慧思,身得证不?”
佛言:“善男子!不尔。何以故?以智慧观如实法而身得证。”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不从闻慧闻、思慧思,身得证耶?”
佛言:“善男子!不也。不以闻、思慧故身能得证。善男子!汝今谛听,我当说喻。善男子!譬如春末盛热,大旷野中有人从东来欲向西、有人从西来欲东过。从西来者为热所逼,语彼人言:‘我今为热所逼,极甚渴乏,示我道路,何处当有清凉池泉可止渴乏?’东方来人善知涂径、善知道相,即答彼云:‘道中有好清冷美水,无诸醎苦,我以于彼洗浴、饮饱得来至此。善男子!汝欲趣彼,其路众多。去此不远便有二道:一者是左道、二者是右道。汝今当从右道而往,弃其左道。去此不久,当见丛林郁茂清凉,此丛林中多妙池泉,众流美味,可以洗浴、饮除渴乏。’”
佛言:“善男子!彼渴乏者闻水思惟时,得已止渴不?”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虽闻清凉而身未证知。”
佛言:“善男子!此亦如是,不以闻、思慧等便能证知实相之法。大旷野者,譬如生死;渴乏之人是具缚凡夫,烦恼热逼便生爱渴;善知道者,譬如菩萨,善知一切智道;能饮水者,譬如善得法味;洗浴清凉,譬如身证;澄清净洁、无诸醎苦,譬如实法。善男子!汝今善听,我更说喻。假使如来住阎浮提,若寿一劫,说须陀味香气胜妙、甘美清净,食时受乐悉皆赞叹其味无比。若使有人虽见其色而未食者,已得味不?”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我今为汝复更说喻。譬如有人曾食美果,于未得者前赞叹此果色、香、味具,彼人闻说是果时,已知彼果色、香、味不?”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凡夫、愚人亦复如是,不以闻、思中慧便能证知真实法相。”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今为我故,快说此喻,若得闻者不久亦当获得法利。何以故?若闻此法必证阿鞞跋致、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即答言:“如汝所说,闻此法者必证阿鞞跋致、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知法界。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住空处。何等为十?善知力空、善知无畏空、善知不共法空、善知戒聚空、善知定聚空、善知慧聚空、善知解脱聚空、善知解脱知见聚空、善知空空、善知实谛空。虽知于空而不取空相、不作空见、不依止空,不以此空因缘、相貌堕于断见。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善住空处。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住无相。何等为十?除外相、除内相、除戏论相、除一切计有相、除一切境界相、除一切举动相、除一切趣向处所相、除一切造作相、除一切识相、除一切识所缘相。”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已能如是住于无相者,佛住无相当复云何?”
佛即答言:“如来境界不可思议。何以故?非智思量故。若欲思者,心则狂乱。一切众生尽共度量,不能知于如来此彼岸事。何以故?如来境界深远不可思议。犹如虚空,出过一切诸数量表,取著见者心常颠倒故,非算数之所思计。”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欲有疑问,唯愿听许。”
“善男子!随汝意问,吾今当为分别解说,一切诸佛亦悉听许。”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着我所,非智人法。世尊是大法主,云何当得而自称誉?”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说之。”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
“诸佛如来不以㤭慢而自称誉,不为利养、不为名闻、不为使他知、不虚妄自称、不谄曲欺伪。何以故?但为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修行法故。何以故?欲令众生于如来所深生信敬。心甚欢喜堪为法器者,使长夜安隐、获得善利、常受快乐,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岂不知如来是天中尊、自在法王?”
佛言:“善男子!不知。何以故?下劣众生业行卑漏,少智、少信,常为不善、诸恶所持,不知如来有大威德。为如此等,是以如来自称实德,令彼众生信受修行。善男子!譬如医师善知医法,医所住处多诸病苦,更无馀医能疗治者,是诸人等不知此医有大威德。是时,良医观诸病者不识方药、亦复不知所不应食。尔时,良医起大慈悲:‘我当疗治,除其病苦。’尔时,良医于众人前自叹己德而作是言:‘我善知是病及知病因、善知药病,随应而授。’尔时,众生于良医所心生信敬,以信心故便即依凭。尔时,良医以若干种药随授而与,诸人服已病悉除愈。善男子!尔时彼医是自称誉不?”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如来世尊如大医王,能治众生烦恼之病,亦知烦恼所因起处,以大法药而普与之。众生愚痴,为烦恼所覆,不知如来是大医王;如来处处于众生前常自叹说,尔时众生便生信敬归依如来。圣主世尊犹如医王,以大法药能灭众生烦恼之病。云何名为是大法药?贪欲者以不净治、瞋恚者以慈心治、愚痴者以因缘法治。如是等无量法药,悉能对治诸烦恼病。善男子!如来见有如是无量利故而自赞叹。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住于无相。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无愿。何等为十?虽行布施,不依布施而有愿求;虽持禁戒,亦不依禁戒而有愿求;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复如是。虽依三界而不愿求三界相,虽求菩提而不取菩提相,虽行正道而不取正道相,虽求涅槃而不取涅槃相。何以故?菩萨离一切愿求相故,虽行一切佛法而心常无所愿求。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无愿。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修慈无量。何等为十?不作方所慈、不随所亲慈、常行法慈、依定修慈、不为离瞋修慈、恒为利益一切众生而起于慈、常为众生修等之慈、不为离恼害修慈、遍于十方普皆修慈、出世间修慈,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修慈无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悲无量。何等为十?见众生无依、无救、无怙、为苦所恼,菩萨即发菩提心,得如法修行,获得法已利益众生,于贪众生教令布施、破戒众生教修持戒、恼害众生教修忍辱、懈怠众生教修精进、乱心众生教修禅定、愚痴众生教修智慧;若见刚强诸恶众生不受教者,而菩萨心亦不退没;虽为众生久受诸苦,志必济彼,无有疲厌。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修悲无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喜无量。何等为十?见诸众生于生死炽然,得离三有虚伪之主而生欢喜;断绝生死震动、来往结业之索,生欢喜心;见生死海中魔竭恶觉、水罗刹难,今得远离生死大海如是众难,生欢喜心;倾倒魔幢,生欢喜心;以智金刚摧结使山令无尘末,生欢喜心;我今自得止息亦令他得止息,生欢喜心;我今自于生死长眠境界心得觉悟,而诸众生为爱所缚、无明所盲,亦当令彼悉得觉悟,生欢喜心;我今自得解脱、离诸恶趣、崄难之处,亦当度脱诸堕恶趣、崄难之者,生欢喜心;于生死旷野、六趣崄路独行无侣,周回往返,不善知道、不识方所,我今得知正道、识于方所,生欢喜心;我今得近一切智城、邻于佛坐,生欢喜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喜心无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舍无量。何等为十?眼见好色而无染著,入于舍心;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细滑、意知诸法,如是五尘,不取其相亦不恼逼,常行舍心;苦苦、行苦、坏苦,于此三受心无增减而不恼逼,常行舍心;所作已办,尽诸有结,常行舍心;菩萨作是思惟:‘我欲度之。’彼已自度,常行舍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舍心无量。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游戏神通。何等为十?现舍寿、现受生、现为童子种种戏笑、现作出家、现作苦行、现向菩提树、现降魔劳怨、现乐寂静、现转法轮、现入涅槃。”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兜率陀天舍寿,乃至现入涅槃?”
佛答言:“兜率陀天染著五欲,多生常想见;菩萨于一切众生中最上最胜,不染五欲而身终没,能破众生常想之病,得无常想,心不放逸。兜率陀天多诸放逸,不生恭敬信乐之心、染著爱欲、不受正法、长夜憙戏、自恣娱乐,是以菩萨为欲除彼放逸心故示现舍寿。尔时,众生见菩萨舍寿,皆除放逸生厌离心;除放逸故,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菩萨现处母胎多有异相,亦令众生信受其化;虽处母胎为众说法,皆得阿毗跋致,疾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众生见菩萨婴孩时善根得熟,菩萨为此众生得成熟善根故现处婴孩;若有众生见菩萨出家善根增长,菩萨便为是等舍家出家;若有众生志著粗弊,菩萨现作苦行而成熟之;天、龙、夜叉、乾闼婆应见苦行成熟者,即为现之而使成熟,亦为调伏诸外道等。
“无量众生长夜发愿:‘菩萨疾趣菩提树,我当随逐。’尔时菩萨即便现趣菩提树下,时是众生得阿毗跋致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又为众生㤭慢、贡高、自恃势力,菩萨为欲破彼㤭慢心故,现坐道场摧伏魔怨,令使信伏。
“菩萨为乐寂静众生增长善根故,现坐道场。
“菩萨坐道场时,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声悉皆不现,三千大千世界即便寂静,令乐寂静者生希有想,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令众生悉得寂静。
“又有众生自谓大师,作一切智想,不知出要道、不识出世法,亦不知现生后报,为欲摧伏如此众生故。
“见堪任法器成熟众生,为是等故,现成无上三菩提道,诣波罗[木*奈]三转四谛法轮。
“又有众生应现涅槃而成熟者,为欲成熟彼众生故现入涅槃。菩萨以如是缘、如是义故,现坐道场乃至现入涅槃。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游戏神通。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离八难。何等为十?离恶业、不善、如来所制禁戒终不毁犯、除于贪嫉、于过去佛所种诸善根、恒修福业、智慧具足、善知方便、善知发愿、多厌恶心、能勤精进。
“菩萨不造恶业而入地狱,虽处地狱终不受于地狱苦报,所不喜者亦不能恼;虽堕地狱而不久处,亦复不生恼害之心。
“菩萨志性调柔,恒修十善,以十善故,不堕地狱;菩萨不毁佛戒堕畜生中,虽现畜生而不受于畜生之苦;菩萨不起贪嫉堕饿鬼中,虽现饿鬼而不受于饿鬼之苦。
“菩萨终不生邪见家,虽生邪见处必遇善知识。何以故?己于过去修诸善故,亦于过去佛久植善根故,常生正见家,具善因缘;具善因缘故,功德增广。
“菩萨终不诸根毁缺、若根减少,不任法器。菩萨积德久远、修福不倦,于诸形像、塔寺及法僧中处处修福,心常不懈,以常修故,诸根具足,无有阙少,堪为法器。
“菩萨终不生边地、愚𫘤、聋哑诸恶之处、譬如白羊愚痴无智、而不能识善恶义趣,不任法器、亦复不识沙门婆罗门。菩萨生于中国,聪慧利根有大智见,又心信乐、亲近有智,而于善、恶善知分别,堪为法器,深信沙门婆罗门。何以故?菩萨本修智慧力故。
“菩萨不生长寿天。若生长寿天,不睹佛出世、远离道果、不能成熟众生;是故,菩萨生于欲界,佛出世时,必当遭遇能化众生。
“以何因缘善方便故,菩萨终不生于无佛世界,亦不生于不闻法处,乃至不生无众僧可供养处?菩萨生处必遇三宝。何以故?本誓愿力故。菩萨生处必有厌恶,心不㤭慢而自贡高。若闻八难诸恶之处,必生厌离、心不喜乐,勤修精进,具诸善法、除灭恶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离于八难。
宝云经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