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义 卷一
唐 孔颖达 等奉敕撰 日本覆印宋本
卷二

尚书正义卷第一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逹等奉

    敕撰

尚书序

正义曰道夲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举则凡诸经

史因物立名物有夲形形从事著圣贤阐教事显于言言惬群

心书而示法既书有法因号曰书后人见其久逺自于上丗尚

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且言者意之声书者言

之记是故存言以声意立书以记言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

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书者舒也书纬璇玑钤云

书者如也则书者写其言如其意情得展舒也又刘熙释名云

书者庶也以记庶物又为著言事得彰著五经六籍皆是笔书

此独称书者以彼五经者非是君口出言即书为法所书之事

各有云为遂以所为别立其称称以事立故不名书至于此书

者本书君事事虽有别正是君言言而见书因而立号以此之

故名异诸部但诸部之书随事立名名以事举要名立之后亦

是笔书故百氏六经緫曰书也论䜟所谓题意别名各自载耳

昭二年左传曰晋韩起适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

此緫名书也序者言序述尚书起记存亡注说之由序为尚书

而作故曰尚书序周颂曰继序思不忘毛传云序者绪也则绪

述其事使理相胤续(⿱艹石)茧之抽绪伹易有序卦子夏作诗序孔

子亦作尚书序故孔君因此作序名也郑𤣥谓之赞者以序不

分散避其序名故谓之赞赞者明也佐也佐成序义明以注解

故也安国以孔子之序分附篇端故已之緫述亦谓之序事不

烦重义无所嫌故也

古者至生焉

正义曰代结绳者言前丗之政用结绳今有书契以代之则伏

牺时始有文字以书事故曰由是文籍生焉自今本昔曰古古

者以圣德伏物教人取牺牲故曰伏牺字或作宓牺音亦同律

历志曰结作网罟以取牺牲故曰伏牺或曰包牺言取牺而包

之顾氏读包为庖取其牺牲以供庖厨顾氏又引帝王丗纪云

伏牺母曰华胥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

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月令云其帝太昊系辞云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是直变包言伏耳则伏牺是皇言王天下者以皇与

帝王据迹为优劣通亦为王故礼运云昔者先王亦谓上代为

王但自下言之则以上身为王据王身于下谓之王天下也知

伏牺始画八卦者以系辞云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后乃云始画

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𩔖万物之情故知之也知时造书契以

代结绳之政者亦以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丗圣人易之以

书契盖取诸夬是造书契可以代结绳也彼直言后丗圣人知

是伏牺者以理比况而知何则八卦画万物之象文字书百事

之名故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

地之冝近取诸身逺取诸物始画八卦是万象见于卦然画亦

书也与卦相𩔖故知书契亦伏牺时也由此孔意正欲须言伏

牺时有书契夲不取于八卦今云八卦者明书卦相类据系辞

有画八卦之成文而言明伏牺造书契也言结绳者当如郑注

云为约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王肃亦曰结绳识其政事是

也言书契者郑云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

合若结绳之为治孔无明说义或当然说文云文者物象之本

也籍者借也借此𥳑书以记录政事故曰籍盖取诸夬夬者决

也言文籍所以决断宣扬王政是以夬繇曰扬于王庭系辞云

包牺氏之王天下又云作结绳而为罔罟盖取诸离彼谓结罔

罟之绳与结为政之绳异也若然尚书纬及孝经䜟皆云三皇

无文字又班固马融郑𤣥王肃诸儒皆以为文籍初自五帝亦

云三皇未有文字与此说不同何也又苍颉造书出于丗本苍

颉岂伏牺时乎且系辞云黄帝尧舜为九事之目末乃云上古

结绳以治后丗圣人易之以书契是后丗圣人即黄帝尧舜何

得为伏牺哉孔何所据而更与系辞相反如此不同者艺文志

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况遭秦焚书之后群

言竞出其纬文鄙近不出圣人前贤共疑有所不取通人考正

伪起哀平则孔君之时未有此纬何可引以为难乎其马郑诸

儒以据文立说见后丗圣人在九事之科便谓书起五帝自所

见有异亦不可难孔也而系辞云后丗圣人在九事之下者有

以而然案彼文先历说伏牺神农盖取下乃云黄帝尧舜垂衣

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是黄帝尧舜之事也又舟楫取涣服

牛取随重门取豫曰杵取小过弧矢取睽此五者时无所系在

黄帝尧舜时以否皆可以通也至于宫室葬与书契皆先言上

古古者乃言后丗圣人易之则别起事之端不指黄帝尧舜时

以此葬事云古者不云上古而云易之以棺椁棺椁自殷汤而

然非是彼时之验则上古结绳何废伏牺前也其苍颉则说

不同故丗夲云苍颉作书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𤣥皆云苍

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

云在神农黄帝之闲谯周云在炎帝之丗卫氏云当在庖牺苍

帝之丗愼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云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

纪广雅曰自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歳分为十纪则大率

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十纪者九头一也五龙二也摄提三也

合雒四也连通五也序命六也循飞七也因提八也禅通九也

流讫十也如揖此言则苍颉在获麟前二十七万六千馀年是

说苍颉其年代莫能有定亦不可以难孔也然纪自燧人而下

揖以为自开辟而设又伏牺前六纪后三纪亦为据张揖愼到

徐整等说亦不可以年断其流讫之纪似自黄帝为始耳又依

易纬通卦验燧人在伏牺前表计寘其刻曰苍牙通灵昌之成

孔演命明道经郑𤣥注云刻谓刻石而记识之据此伏牺前巳

有文字矣又阴阳书称天老对黄帝云凤皇之象首戴德背负

仁颈荷义膺抱信足履政尾系武又山海经云凤皇首文曰德

背文曰义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又易系辞云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是文字与天地并兴焉又韩诗外传称古封

太山禅梁甫者万馀人仲尼观焉不能尽识又管子书称管仲

对齐桓公曰古之封太山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二而巳首

有无怀氏封太山禅云云其登封者皆刻石纪号但逺者字有

雕毁故不可识则夷吾所不识者六十家又在无怀氏前孔子

睹而不识又多于夷吾是文字在伏牺之前巳自乆逺何怪伏

牺而有书契乎如此者盖文字在三皇之前未用之教丗至伏

牺乃用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是教丗之用犹燧人有火中古

用以燔黍捭豚后圣乃修其利相似文字理本有之用否随丗

而渐也(⿱艹石)然惟系辞至神农始有噬嗑与益则伏牺时其卦未

重当无杂卦而得有取诸夫者此自郑𤣥等说耳案说卦曰昔

者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蓍系辞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则伏

牺用蓍而筮矣故郑注说卦亦曰昔者圣人谓伏牺文王也系

辞又曰十有八变而成卦是言爻皆三归奇为三变十八变则

六爻明矣则筮皆六爻伏牺有筮则有六爻何为不重而怪有

夬卦乎

伏牺至常道也

正义曰坟大也以所论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大道也以

典者常也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故曰言常道也此三皇

玉帝或举德号或举地名或直指其人言及便称不为义例顾

氏引帝王丗纪云神农母曰女登有神龙首感女登而生炎帝

人身牛首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附宝感而怀

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日角龙颜少昊金天氏母曰女节有星

如虹下流意感而生少昊颛顼母曰景仆昌意正妃谓之女枢

有星贯月如虹感女枢于幽房之宫而生颛顼尧母曰庆都观

河遇赤龙晻然阴风感而有孕十四月而生尧又云舜母曰握

登见大虹感而生舜此言谓之三坟谓之五典者因左传有三

坟五典之文故指而谓之然五帝之书皆谓之典则虞书皋陶

谟益稷之属亦应称典所以别立名者(⿱艹石)主论帝德则以典为

名其臣下所为随义立称其三坟直云言大道也五典直云言

常道也不训坟典之名者以坟大典常常训可知故略之也常

道所以与大道为异者以帝者公平天下其道可以常行故以

典言之而皇优于帝其道不但可常行而巳又更大于常故言

坟也此为对例耳虽少有优劣皆是大道并可常行故礼运云

以大道之行为五帝时也然帝号同天名所莫加优而称皇者

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于帝也故后代措庙立主尊之曰皇生

者莫敢称焉而士庶祖父称曰皇者以取美名可以通称故也

案左传上有三坟五典不言坟是三皇之书典是五帝之书孔

知然者案今尧典舜典是二帝二典推此二典而上则五帝当

五典是五典为五帝之书今三坟之书在五典之上数与三皇

相当坟又大名与皇义相𩔖故云三皇之书为三坟孔君必知

三皇有书者案周礼小史职掌三皇五帝之书是其明文也郑

𤣥亦云其书即三坟五典但郑𤣥以三皇无文或据后录定孔

君以为书者记当时之事不可以在后追录(⿱艹石)当时无书后代

何以得知其道也此亦孔君所据三皇有文字之验耳郑𤣥注

中𠋫依运斗枢以伏牺女娲神农为三皇又云五帝坐帝鸿金

天髙阳髙辛唐虞氏知不尔者孔君既不依纬不可以纬难之

又易兴作之条不见有女娲何以辄数又郑𤣥云女娲脩伏牺

之道无改作则巳上脩旧者众岂皆为皇乎既不数女娲不可

不取黄帝以充三皇耳又郑𤣥数五帝何以六人或为之说

德协五帝座不限多少故六人亦名五帝若六帝何有五座而

皇指大帝所谓耀魄宝止一而巳本自无三皇何云三皇岂可

三皇数人五帝数座二文舛互自相乖阻也其诸儒说三皇或

数燧人或数祝融以配牺农者其五帝皆自轩辕不数少昊斯

亦非矣何燧人说者以为伏牺之前据易曰帝出于震震东方

其帝太昊又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言古者制作莫先于

伏牺何以燧人厕在前乎又祝融及颛顼以下火官之号金天

巳上百官之号以其徴五经无云祝融为皇者纵有不过如共工氏

共工有水瑞乃与牺农轩挚相𩔖尚云霸其九州祝融夲无此瑞

何可数之乎左传曰少昊之立凤鸟适至于月令又在秋享食

所谓白帝之室者也何为独非帝乎故孔君以黄帝上数为皇

少昊为五帝之首耳若然案今丗夲帝系及大戴礼五帝德并

家语宰我问太史公五帝夲纪皆以黄帝为五帝此乃史籍明

文而孔君不从之者孟轲曰信书不如其无书吾于武城取二

三䇿而巳言书以渐染之滥也孟轲巳然况后之说者乎又帝

系夲纪家语五帝德皆云少昊即黄帝子靑阳是也颛顼黄帝

孙昌意子帝喾髙辛氏为黄帝曽孙𤣥嚻孙侨极子尧为帝喾

子舜为颛顼七丗孙此等之书说五帝而以黄帝为首者原由

丗夲经于暴秦为儒者所乱家语则王肃多私定大戴礼夲纪

出于丗夲以此而同盖以少昊而下皆出黄帝故不得不先说

黄帝因此谬为五帝耳亦由系辞以黄帝与尧舜同事故儒者

共数之焉孔君今者意以月令春曰太昊夏曰炎帝中央曰黄

帝依次以为三皇又依系辞先包牺氏王没神农氏作又没黄

帝氏作亦文相次皆著作见于易此三皇之明文也月令秋曰

少昊冬曰颛顼自此为五帝然黄帝是皇今言帝不云皇者以

皇亦帝也别其美名耳太昊为皇月令亦曰其帝太昊易曰帝

出于震是也又轩辕之称黄帝犹神农之云炎帝神农于月令

为炎帝不怪炎帝为皇何怪轩辕称帝而梁主云书起轩辕同

以燧人为皇其五帝自黄帝至尧而止知帝不可以过五故曰

舜非三王亦非五帝与三王为四代而巳其言与诗之为体不

雅则风除皇巳下不王则帝何有非王非帝以为何人乎典谟

皆云帝曰非帝如何

至于至一揆

正义曰既皇书称坟帝书称典除皇与帝坟典之外以次累陈

故言至于夏商周三代之书虽复当时所设之教与皇及帝坟

典之等不相伦𩔖要其言皆是雅正辞诰有深奥之义其所归

趣与坟典一揆明虽事异坟典而理趣终同故所以同入尚书

共为丗教也孔君之意以坟典亦是尚书故此因坟典而及三

代下云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是坟典亦是尚书之内而小

史偏掌之者以其逺代故也此既言坟典不依外文连𩔖解八

索九丘而言三代之书厕于其闲者孔意以坟典是尚书丘索

是尚书外物欲先说尚书事讫然后及其外物故先言之也夏

商周之书皆训诰誓命之事言设教者以此训诰誓命即为教

而设故云设教也言不伦者伦类也三代战争不与皇帝等𩔖

若然五帝称典三王劣而不伦不得称典则三代非典不可常

行何以垂法乎然三王丗绕不如上代故随事立名虽篇不目

典理实是典故曰雅诰奥义其归一揆即为典之谓也然三王

之书惟无典谟以外训诰誓命歌贡征范𩔖犹有八独言诰者

以别而言之其𩔖有八文从要约一诰兼焉何者以此八事皆

有言以诰示故緫谓之诰又言奥义者指其言谓之诰论其理

谓之义故以义配焉言其归一揆见三代自归于一亦与坟典

为一揆者况喻之义假譬人射莫不皆发志揆度于的犹如圣

人立教亦同揆度于至理故云一揆

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

正义曰顾命云越玉五重陈宝即以赤刀大训在西序是宝之

以为大训之文彼注以典谟为之与此相当要六艺皆是此直

为书者指而言之故彼注亦然也彼直周时宝之此知历代者

以坟典久逺周尚宝之前代可知故言历代耳

八卦至此书也

正义曰以坟典因外文而知其丘索与坟典文连故连而说

故緫引传文以充足已意且为于下见与坟典俱被黜削故说

而以为首引言为论八卦事义之说者其书谓之八索其论九

州之事所有志记者其书谓之九丘所以名丘者以丘聚也言

于九州当有士地所生之物风气所冝之事莫不皆聚见于此

书故谓之九丘焉然八卦言之说九州言之志不同者以八卦

交互相说其理九州当州有所志识以此而不同此索谓求索

亦为搜索以易八卦为主故易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

重之爻在其中矣又曰八卦相荡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皆出于八卦就八卦而求其理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䇿天下

之事得故谓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巳此索于左传亦或谓之索

说有不同皆后人失其真理妄穿凿耳其九丘取名于聚义多

如山丘故为聚左传或谓之九区得为说当九州之区域义亦

通也又言九州所有此一句与下为揔即上地所生风气所冝

是所有也言土地所生即其动物植物大率土之所生不出此

二者又云风气所冝者亦与土地所生大同何者以九州各有

土地有生与不生由风气所冝与不冝此亦职方禹贡之𩔖别

而言之土地所生(⿱艹石)禹贡之厥贡厥篚也风气所冝若职方其

畜冝若干其民若干男(⿱艹石)干女是也上坟典及索不别训之以

可知故略之丘训既难又须别言九州所冝巳下故先训之于

下结义故云皆聚此书也

春秋至遗书也

正义曰以上因有外文言坟典丘索而谓之故引成文以证结

之此昭十二年左传楚灵王见𠋣相趋过告右尹子革以此辞

知𠋣相是其名字盖为太史而主记左动之事谓之左史不然

或楚俗与诸国不同官多以左右为名或别有此左史乎彼子

革答王云𠋣相臣问祈招之诗而不知若问逺焉其焉能知之

彼以为𠋣相不能读之此云能者以此据左传成文因王言而

引之假不能读事亦无妨况子革欲开谏王之路𠋣相未必不

能读也言此坟典丘索即此晋是谓上丗帝王遗馀之书也以

楚王论时巳在三王之末故云遗书其丘索知是前事亦不知

在何代故直揔言帝王耳

先君至九丘

正义曰既结申帝王遗书欲言孔子就而刋定孔子丗家云安

国是孔子十一世孙而上尊先祖故曰先君穀梁以为鲁襄公

二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孔子生左传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

丑孔子卒计以周灵王时生敬王时卒故为周末上云文籍下

云灭先代典籍此言史籍籍者古书之大名由文而有籍谓之

文籍因史所书谓之史籍可以为常故曰典籍义亦相通也但

上因书契而言文下伤秦灭道以称典于此言史者不但义通

上下又以此史籍不必是先王正史是后代好事者作以此惧

其不一故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先言定礼乐者欲

明孔子欲反于圣道以归于一故先言其旧行可从者修而不

改曰定就而减削曰删凖依其事曰约因而佐成曰赞显而明

之曰述各从义理而言独礼乐不改者以礼乐圣人制作己无

贵位故因而定之又云明旧章者即礼乐诗易春秋是也以易

道职方与黜八索除九丘相对其约史记以删诗书为偶其定

礼乐文孤故以明旧章配之作文之体也易亦是圣人所作不

言定者以易非如礼乐人之行事不须云定又因而为作十翼

故云赞耳易文在下者亦为黜八索与除九丘相近故也为文

之便不为义例孔子之修六艺年月孔无明说论语曰吾自卫

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则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反鲁

为大夫十二年孟子卒孔子吊则致仕时年七十以后脩述也

诗有序三百一十一篇全者三百五篇云三百者亦举全数计

职方在周礼夏官亦武帝时出于山岩屋壁即藏秘府丗人莫

见以孔君为武帝博士于秘府而见焉知必黜八索除九丘者

以三坟五典夲有八今序只有二典而巳其三典三坟今乃寂

寞明其除去既坟典书内之正尚有去者况书外乎故知丘索

亦黜除也黜与除其义一也黜退不用而除去之必云赞易道

以黜者以不有所兴孰有所废故也职方即周礼也上巳云定

礼乐即职方在其内别云遂之以为除九丘举其𩔖者以言之

则云述者以定而不改即是遵述更有书以述之

讨论至百篇

正义曰言孔子既惧览之者不一不但删诗约史定礼赞易有

所黜除而巳又讨整论理此三坟五典并三代之书也论语曰

丗叔讨论之郑以讨论为整理孔君既取彼文义亦当然以书

是乱物故就而整理之(⿱艹石)然坟典周公制礼使小史掌之而孔

子除之者盖随丗不同亦可孔子之时坟典巳杂乱故因去之

左传曰芟夷蕴崇之又曰俘翦惟命诗曰海外有截此孔君所

取之文也芟夷者据全代全篇似草随次皆芟使平夷(⿱艹石)自帝

喾巳上三典三坟是芟夷之文自夏至周虽有所留全篇去之

而多者即芟夷也翦截者就代就篇辞有浮者翦截而去之去

而少者为翦截也举其宏纲即上芟夷烦乱也撮其机要即上

翦截浮辞也且宏纲云举是据篇代大者言之机要云撮为就

篇代之内而撮出之耳宏大也网者纲之索举大网则众目随

之机者机关撮取其机𨵿之要者断自唐虞以下者孔无明说

书纬以为帝喾以上朴略难传唐虞已来焕炳可法又禅让之

首至周五代一意故耳孔义或然典即尧典舜典谟即大禹谟

皋陶谟训即伊训髙宗之训诰即汤诰大诰誓即甘誓汤誓命

即毕命顾命之等是也说者以书体例有十此六者之外尚有

征贡歌范四者并之则十矣(⿱艹石)益稷盘庚单言附于十事之例

今孔不言者不但举其机约亦自征贡歌范非君出言之名六

者可以兼之此云凡百篇据序而数故耳或云百二篇者误有

所由以前汉之时有东莱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而为纬者附

之因此郑云异者其在大司徒大仆正乎此事为不经也郑作

书论依尚书纬云孔子求书得黄帝𤣥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

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逺取近定可以为丗法者百二十篇

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𠉀以为去三千一百二十篇以

上取黄帝𤣥孙以为不可依用今所考核尚书首自舜之末年

以禅于禹上录舜之得用之事由尧以为尧典下取舜禅之后

以为舜让得人故史体例别而不必君言(⿱艹石)禹贡全非君言而

禹身事受禅之后无入夏书之言是舜史自录成一法后代因

之耳

所以至其义

正义曰此论孔子正理群经已毕揔而结之故为此言家语及

史记皆云孔子弟子三千人故云三千之徒也

及秦至屋壁

正义曰言孔子既定此书后虽曰明白反遭秦始皇灭除之依

秦夲纪云秦王正二十六年平定天下尊为皇帝不复立谥以

为初并天下故号始皇为灭先代典籍故云坑儒焚书以即位

三十四年因置酒于咸阳宫丞相李斯奏请天下敢有藏诗书百

家语者悉诣守尉亲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

不烧黥为城旦制曰可是焚书也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卢生

求仙药不得以为诽谤诸生连相告引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

咸阳是坑儒也又卫宏古文奇字序云秦改古文以为篆隶国

人多诽谤秦患天下不从而召诸生至者皆拜为郎凡七百人

又密令冬月种𤓰于骊山硎谷之中温处𤓰实乃使人上书曰

𤓰冬有实有诏天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则皆使往视之

而为伏机诸生方相论难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终命也我

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者史记孔子丗家云孔子生鲤字伯

鱼鱼生伋字子思思生白字子上上生求字子家家生箕字子

京京生穿字子髙髙生愼愼为魏相愼生鲋鲋为陈涉博士鲋

弟子襄为惠帝博士长沙太守襄生中中生武武生延陵及安

国为武帝博士临淮太守家语序云子襄以秦法峻急壁中藏

其家书是安国祖藏之

汉室至得闻

正义曰将言所藏之书得之所由故本之也言龙兴者以易龙

能变化故比之圣人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

之龙兴也言学校者校学之一名也故郑诗序云子衿刺学校

废左传云然明请毁郷校是也汉书云惠帝除挟书之律立学

兴教招聘名士文景以后儒者更众至武帝尤甚故云旁求儒

雅诗小雅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彼注云猷道也大道即

先王六籍是也伏生名胜为秦二丗博士儒林传云孝文帝时

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巳九十

有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臣晁错往受之得二十九

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闲是年过九十也案史记秦时焚书伏生

壁藏之其后兵火起流汉定天下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

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闲则伏生壁内得二十九篇而云失

其夲经口以传授者盖伏生初实壁内得之以教齐鲁传教既

久诵文则熟至其末年因其习诵或亦目暗至年九十晁错往

受之时不执经而口授之故也又言裁二十馀篇者意在伤亡

为少之文势何者以数法随所近而言之若欲多之当云得三

十篇今裁二十馀篇言裁亦意以为少之辞又二十九篇自是

计卷(⿱艹石)计篇则三十四去泰誓犹有三十一案史记及儒林传

皆云伏生独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则今之泰誓非初伏生所

得案马融云泰誓后得郑𤣥书论亦云民闲得泰誓别录曰武

帝末民有得泰誓书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皆

起传以教人则泰誓非伏生所传而言二十九篇者以司马迁

在武帝之丗见泰誓出而得行入于伏生所传内故为史揔之

并云伏生所出不复曲别分析云民闲所得其实得时不与伏

生所传同也但伏生虽无此一篇而书传有八百诸侯俱至孟

津白鱼入舟之事与泰誓事同不知为伏生先为此说不知为

是泰誓出后后人加增此语案王充论衡及后汉史献帝建安

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说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有坏

老子屋得古文泰誓三篇论衡又云以掘地所得者今史汉书

皆云伏生传二十九篇则司马迁时巳得泰誓以并归于伏生

不得云宣帝时始出也则云宣帝时女子所得亦不可信或者

尔时重得之故于后亦据而言之史记云伏生得二十九篇武

帝记载今文泰誓末篇由此刘向之作别录班固为儒林传不

分明因同于史记而刘向云武帝末得之泰誓理当是一而古

今文不同者即马融所云吾见书传多矣凡诸所引今之泰誓

皆无此言而古文皆有则古文为真亦复何疑但于先有张霸

之徒伪造泰誓以藏壁中故后得而惑丗也亦可今之泰誓百

篇之外(⿱艹石)周书之例以于时实有观兵之誓但不录入尚书故

古文泰誓曰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勲未集肆予小

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是也又云以其上古之书谓之

尚书者此文继在伏生之下则言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此

伏生意也(⿱艹石)以伏生指解尚书之名名巳先有有则当云名之

尚书既言以其上古之书今先云以其则伏生意之所加则知

尚字乃伏生所加也以尚解上则尚训为上上者下所慕尚故

义得为通也孔君既陈伏生此义于下更无是非明即用伏生

说故书此而论之马融虽不见孔君此说理自然同故曰上

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是也王肃曰上所言史所书故曰尚

书郑氏云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艹石)天书然故曰尚书二家以尚

与书相将则上名不正出于伏生郑𤣥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

所加故书赞曰孔子乃尊而命之曰尚书璇玑钤云因而谓之

书加尚以尊之又曰书务以天言之郑𤣥溺于书纬之说何有

人言而须系之于天乎且孔君亲见伏生不容不悉自云伏生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何云孔子加也王肃云上所言史所

书则尚字与书俱有无先后既直云尚何以明上之所言书者

以笔画记之辞群书皆是何知书要责史所为也此其不(⿱艹石)

儒之说密耳云上古者亦无指定之目自伏生言之则于汉丗

仰遵前代自周巳上皆是马融云有虞氏为书之初耳(⿱艹石)易历

三丗则伏牺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礼运郑𤣥以先

王食腥与易上古结绳同时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其不相对则无例耳且太之与上为义不异礼以唐虞为太古

以下有三代冠而推之为然是为不定则但今丗巳上仰之巳

古便为上古耳以书是夲名尚是伏生所加故诸引书直云书

(⿱艹石)有配代而言则曰夏书无言尚书者

至鲁至坏宅

正义曰欲云得百篇之由故序其事汉景帝之子名馀封于鲁

为王死谥曰共存日以居于鲁近孔子宅好治宫室故欲褒益

乃坏孔子旧宅以增广其居于所坏壁内得安国先人所藏古

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是科斗文字王虽得此书

犹坏不止又𦫵孔子庙堂闻金钟石磬丝琴竹管之音以惧其

神异乃止不复敢坏宅也上言藏家书于屋壁此亦屋壁内得

书也亦得及传论语孝经等不从约云得尚书而烦文言虞夏

商周之书者以壁内所得上有题目虞夏商周书其序直云书

序皆无尚字故其目录亦然故不云尚书而言虞夏商周之书

安国亦以此知尚字是伏生所加推此壁内所无则书夲无尚

字明矣凡书非经则谓之传言及传论语孝经正谓论语孝经

是传也汉武帝谓东方朔云传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又汉

东平王刘云与其太师䇿书云传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又成

帝赐翟方进䇿书云传曰髙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是汉世通

谓论语孝经为传也以论语孝经非先王之书是孔子所传说

故谓之传所以异于先王之书也上巳云坏孔子旧宅又云乃

不坏宅者初王意欲坏之已坏其屋壁闻八音之声乃止馀者

不坏明知已坏者亦不敢居故云乃不坏宅耳

悉以至能者

正义曰既云王不坏宅以惧神灵因还其书巳前所得言悉以

书还孔氐则上传论语孝经等皆还之故言悉也科斗书古文

也所谓苍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古人所为故名古

文形多头粗尾细状腹团圎似水虫之科斗故曰科斗也以古

文经秦不用故云废巳久矣时人无能知识者孔君以人无能

知识之故已欲传之故以所闻伏生之书比校起发考论古文

之义考文而云义者以上下事义推考其文故云义也定其可

知者就古文内定可知识者为隶古定不言就伏生之书而云

以其所闻者明用伏生书外亦考之故云可知者谓并伏生书

外有可知不徒伏生书内而巳言隶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

隶定之存古为可慕以隶为可识故曰隶古以虽隶而犹古由

此故谓孔君所传为古文也古文者苍颉旧体周丗所用之文

字案班固汉志及许氏说文书本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二曰

象形日月三曰形声江河四曰㑹意武信五曰转注考老六曰

假借令长此造字之本也自苍颉以至今字体虽变此夲皆同

古今不易也自苍颉以至周宣皆苍颉之体未闻其异宣王纪

其史籕始有大篆十五篇号曰篆籕惟篆与苍颉二体而巳卫

恒曰苍颉造书观于鸟迹因而遂滋则谓之字字有六义其文

至于三代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代典籍古文绝矣许愼说

文言自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

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亡新居摄以应制作改

定古文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内书也二曰

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

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

幡信也由此而论即秦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

六书并八体亦用书之六体以造其字其亡新六书于秦八体

用其小篆虫书摹印隶书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以古

文与奇字其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书同于缪篆篆正古

文之别以慕古故乃用古文与奇字而不用大篆也是孔子壁

内古文即苍颉之体故郑𤣥云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

今所谓科斗书以形言之为科斗指体即周之古文郑𤣥知者

若于周时秦丗所有至汉犹当识之不得云无能知者又亡新

古文亦云即孔氏壁内古文是其证也或以古文即大篆非也

何者八体六书自大篆与古文不同又秦有大篆若大篆是古

文不得云古文遂绝以此知大篆非古文也六书古文与虫书

本别则虫书非科斗书也郑𤣥云周之象形文字者揔指六书

象科斗之形不谓六书之内一曰象形也又云更以竹𥳑写之

明留其壁内之夲也顾氏云䇿长二尺四寸𥳑长一尺二寸増

多伏生二十五篇者以壁内古文篇题殊别故知以舜典合于

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伏生之夲亦壁内古文而合者盖以老

而口受之时因诵而连之故殊耳其盘庚本当同卷故有并也

康王之诰以一时之事连诵而同卷当以王出在应门之内为

篇首及以王若曰庶邦亦误矣以伏生夲二十八篇盘庚出二

篇加舜典益稷康王之诰凡五篇为三十三篇加所增二十五

篇为五十八加序一篇为五十九故云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

九篇此云为四十六卷者谓除序也下云定五十八篇既毕不

更云卷数明四十六卷故尔又伏生二十九卷而序在外故知

然矣此云四十六卷者不见安国明说盖以同序者同卷异序

者异卷故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何者五十八篇内有太甲盘

说命泰誓皆三篇共卷减其八又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又三

篇同序共卷其康诰酒诰梓材亦三篇同序共卷则又减四通

前十二以五十八减十二非四十六卷如何其康王之诰乃与

顾命别卷以别序故也其馀错乱摩灭五十八篇外四十二篇

也以不可复知亦上送官其可知者巳用竹𥳑写得其本亦俱

送入府故在秘府得有古文也以后生可畏或贤圣闲出故须

藏之以待能整理读之者

承诏至将来

正义曰安国时为武帝博士孔君考正古文之曰帝之所知亦

既定讫当以闻于帝帝令注解故云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以

注者多言曰传传者传通故也以传名出自丘明賔牟贾对孔

子曰史失其传又丧服儒者皆云子夏作传是传名久矣但大

率秦汉之际多名为传于后儒者以其传多或有改之别云注

解者仍有同者以当时之意耳说者为例云前汉称传于后皆

称注误矣何者马融王肃亦称注名为传传何有例乎以圣道

𢎞深当须详悉于是研核精审覃静思虑以求其理兾免乖违

既顾察经文又取证于外故须广博推考群经六籍文捃拾采

摭群书之言以此文证造立训解为之作传明不率尔虽复广

证亦不烦多为传直约省文令得申尽其美明文要义通不遐

烦多也以此得申故能遍布通畅书之旨意是辞达而巳不求

于烦既义畅而文要则观者晓悟故云庶几有所𥙷益于将来

读之者得悟而有益也敷布也厥其也庶幸也几兾也尔雅有

训既云经籍又称群言者经籍五经是也群言子史是也以书

与经籍理相因通故云博考子史时有所须故云采摭耳案孔

君此传辞旨不多是约文也要文无不解是申义也其义既中

故云敷畅其义之旨趣耳考其此注不但言少书之为言多须

诂训而孔君为例一训之后重训者少此亦约文也

书序至不隐也

正义曰孔君既言巳立傅之意又当斟酌所冝而书序虽名为

序不是揔陈书意汎论乃篇篇各序作意但作序者不敢厕于

正经故谦而聚于下而注述者不可代作者之谦须从利益而

欲分之从便云序序所以当篇为作此书之意则是当篇作意

观序而昭然意义显见既义见由序此序冝各与其本篇相从

附近不冝聚于一处故每篇引而分之各冠加于篇首人意昭

见序既分散损其一篇故定五十八篇然此本承诏而作作毕

当以上奏闻知但㑹值国家有巫蛊之事好爱经籍之道灭息

假奏亦不能行用为此之故不复以此传奏闻亦以既传成不

得闻上惟自传于已之子孙以遗与后世之人使行之亦不敢

望后丗必行故云石后丗有好爱古道广博学问志怀雅正如

此之君子兾能与我同于慕古之志以行我道我道得此人流

行亦所以传不隐蔽是𢎞道由人也言巫蛊者王制曰执左道

以乱政杀郑𤣥注云左道谓巫蛊之属以非正道故谓之左道

以蛊皆巫之所行故云巫蛊蛊者揔名左传云惑蛊其君则蛊

者怪惑之名指体则药毒害人者是(⿱艹石)行符猒俗之为魅令人

蛊惑夭年伤性皆是也依汉书此时武帝末年上巳年老淫

鬼神崇信巫术由此奸人江充因而行诈先于太子宫埋桐人

告上云太子宫有蛊气上信之使江充治之于太子宫果得桐

人太子知己不为此以江充故为陷己因而杀之而帝不知太

子实心谓江充言为实即诏丞相刘屈釐发三辅兵讨之太子

赦长安因与𨷖不胜而出走奔湖𨵿自杀此即巫蛊事也言不

隐者不谓恐隐藏已道以已道人所不知惧其幽隐人能行之

使显为不隐蔽耳易曰谦谦君子仁者好谦而孔君自作揄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云君子知己者亦意在教丗欲令人睹此言知已传是深逺因

而有所晓痦令之有益故不可以苟谦也亦犹孔子曰何有于

我哉


尚书正义卷第一

              计一万三千一百八十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