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郭璞
本作品收录于《四库全书
等谨案,《山海经》十六卷,晋郭璞注。首有刘秀校上奏称伯益所作。案山海经之名始见《史记•大宛传》,司马迁但云:“禹本记山海经,所言怪物余不敢道……”而未言为何人所作。《列子》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似乎即指此书而不言其名山海经。王充《论衡•别通篇》曰:“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见闻,作《山海经》。”赵煜《吴越春秋》亦同。惟《隋书•经籍志》云:“萧何得秦图书,后又得《山海经》。”相传夏禹所记,其文稍异然似,皆因列子之说推而衍之。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馀暨下嶲诸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观楚词天问,多与相符,使古无是言,屈原何由杜撰?朱子《楚词辨证》谓:“其反因天问而作,似乎不然。”至王应麟《王会补传》引朱子之言,谓:“《山海经》记诸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曰东首。”疑本因图画而述之,古有此学,如九歌天问,皆其类云云,则得其实矣。郭璞注是书,见于《晋书》本传,隋、唐二志皆云二十三卷,今本仍少五卷,疑后人并其卷帙以就。刘秀奏中,一十八篇之数,非缺佚也。隋唐志又有《郭璞山海经图赞》二卷,今其赞犹载璞集中,其图则宋志已不着录,知久佚矣。旧本所载刘秀奏中称其书凡十八篇,与汉志称十三篇者不合。《七略》即秀所定,不应自相抵牾,疑其赝托。然璞序已引其文,相传既久,今仍并录焉。书中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理山川,率难考据,按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久,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恭校上。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中国神话、民族学、旅行


    山经

    • 卷一  南山经 (山海经第一)
    • 卷二  西山经 (山海经第二)
    • 卷三  北山经 (山海经第三)
    • 卷四  东山经 (山海经第四)
    • 卷五  中山经 (山海经第五)

    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