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二( 瘕积聚)凡十门

积聚第一

茅先生∶小儿有奶积候。但是吐下奶来有臭酸气,此候因儿叫未住,母将奶与吃,致不消化,日久停滞,胃冷而至此。所治者,先用丁香散(方见泻痢门中)调胃,后下实积,牛黄丸。(方见实热门中。)取下奶积后,下匀气散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常服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即愈。

茅先生∶小儿有食积候。夜间肚微微作热,或呕或泻,此因饮食伤饱而更睡至此。所治者,下实积,牛黄丸通下;后用匀气散补气。(二方并见同前。)常服万灵丸(方见本门)即愈。

茅先生∶小儿有气积候。面黄白,不进食,肚微痛,夭矫啼叫。此因患诸般气候,久而不安,传归气积至此。所治者,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健脾散相夹调理即愈。(余方见同前。)

茅先生∶小儿有中脾积候。面黄如土色,或带黄而面带虚,脐上微痛,肚皮热,饮食减少,才食便言脐上及肚中痛,所食不化,头微热。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伤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见本门中)取下脾中积,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补。常服健脾散、万灵丸即愈。(余方并方同前。)

茅先生∶小儿有虚中积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渴,日多昏 ,抱着一似睡未觉,此候因多端,久泄泻不止而虚得。此候所治者,先下青金丹,通尽肚中积;后用匀气、醒脾散调理。常服万灵丸、保童丸(方见一切疳门中)调理即愈。(余方并见同前。)

茅先生∶小儿有实积候。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胙腮,喉中涎响。此因儿子生来饥猛,饮食无度,至有前件候。所治者,先用夺命散(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吐下热涎,后匀气散、醒脾散调理(二方见同前。)常服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与服即愈。其前项诸般积气候,各说分明,下药各有等降。若然前积,调理不退,如变面黑,久泻不止,腹肚胀满,手心自生疮,气出粗,泻黑色,瘦弱不能坐立,眼视,鼻口燥黑,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积病可医者九∶

面上虚肿是积。积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应面,故知是脾积。其脾系土,土无正形,故早晚浮肿不定,多则早浮,其睡则脾不磨,上面作肿。若病后有此证,则是虚中积。宜用调脾、消积、行气等药。面合地卧是积。何以合地?其受积在脾,是冷积,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之在脾。其冷者属阴,故知伤冷、硬食得之。宜下热积气药耳。

腹胀是积,其积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于气,才当受积,其气便冷,腹胀满,气急,故知之在肺。如腹胀,先宜调气后转,转后更宜调气。

小便如油是积,其积在小肠。何以知之?其积受于脾,脾当转心,心不受触,则入小肠。小肠是心之腑,故知在小肠。则节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

发黄是积、是积伤心气。心主血脉,荫遍身毛发,被积气所干则发黄,故知是积伤心,宜下空心散(方未见),及取积药。此人必时复发热也。

赤白痢是积。其积在肺,受传大肠,及有外伤冷而得。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后赤则是外邪。故知肺传大肠,则为赤白痢也,宜取后调气。

两眼黄赤、睛青是积,其积在肝。何以知之?肝主东方甲乙木,色青,却被积气所干,即黄赤。睛青者,眼属五脏,肝是其主,肝若受积,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积,若传胆、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凉药退之。

遍身虚肿是积,其积不在脏只在腑。何以知之?为其积曾取后,被药发动,即不在脏,故出皮肤之间为肿也。只宜下,取虚中积药,然后补之耳。

多泻白粪是积,是受冷,积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积在脾,冷滑而泻白粪,故知在脾。宜先转,后热药补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积病不可医者六∶

喘急是肺积。肺主气,其喘急则肺绝,其人当面白,全无血色,故不可医也。

面黑是肾积。其人面黑者是肾绝也,人当不辨好恶,眼直无光,只得一日而死也。

吐热气是荣积。其不医者,是血绝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管,故出热气不止耳。

手脚心生疮是卫积。卫者气也,胃气不生,故手足生疮。若卫绝则气不回,只得半日而死也。

恶心、吐、干呕是胃积,何以不医?胃主化食,其胃绝则恶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呕,面色青黄,无血色也。

泻久住又泻,是积咬脾烂。何以知其脾烂?其人当泻白粪,为食不消,住了,却放粪赤黑而死,即知脾烂不可治。

钱乙论∶积病口中气温,面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方见本门),甚者当白饼子下之(方见搐弱门中),后和胃。

《婴童宝鉴》论∶小儿五积为脏气不行,蓄积一处不动,故曰积。夫心为伏梁在脐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为痞气,在胃口上横之;肝为肥气,在脐之左边;肺为息贲,在脐之右畔;肾为贲屯,在脐之下。各有变动,非食之所成,乃气积也。脏属阴,故在一处而不动也。

《婴童宝鉴》∶小儿有聚,谓六腑之气留聚也。腑属阳,阳气运转不停,故其聚不定一处,发而腹痛。积聚之候,皆面黄瘦劣, ,不生肌肉,发立或肌体浮肿,腹急多困,多为水气。

《五关贯珍珠囊》辨小儿积候∶面虚肿,腹肚胀,多睡、小便如油,泻痢,眼黄,头发疏黄,腹内虚鸣,吐逆。

《五关贯珍珠囊》论虚中积候∶凡惊中虚积者,谓因惊取,复惊发动是也。所下粪青秽。凡虚中有积者,因伤食而泻又吐,如此渐虚,其病未瘥,故曰虚积也。又虚中之积,有积而频频取转,却取转不着,致其积尚伏,故亦曰虚中积。若惊积取下、则粪随惊青。如是食积,即粪成块子。凡疳中虚积者,因疳病转泻,虚而疳不退,故虚中尔。所取下粪裹白色也。

《小儿形证论》八种疾病。杨玄操云∶多吐、多泻、多困、多热是也。

面肿、手脚肿,是虚中有积。腹胀不思饮食,是胃中有积。合面吃土炭,痢痛,大腹中有积。面多黑,困不眼开,脾脏中有积。小便似油,脚手肿,肾脏中有积。渴,泻不止,膀胱中有积。腹内虚鸣,小便赤黄,小肠中有积。多吐逆,不吃食,上膈中有积。

《惠眼观证》脏腑积候∶浑身虚肿者,脾之有积,久取不下,号曰虚中积。先塌气,后取之。肚腹肿,四肢黄色者,受水气,须取之。小便如米泔,肝脏受积,此候用取之。头发黄者,疳劳候欲发,此背之积,用取之。眼睛黄,鼻出水者,肝肺有积,曰风疳之候,当取之。赤白滞痢者,此脏腑内又积,用取之。肠内虚鸣者,此气虫之候,用取之。多吐逆,或日近及气酸臭可取。若已又不可遽取,恐作慢脾,且调理。合地而卧,此虫攒心,用取之。

《保生》论小儿积病脉∶(其脉沉实。)积者,小儿恣餐,毒食瓜桃李果、肥滑粘腻之物,蕴成积聚。其形候面色黄白,头发焦立,腹胀虚鸣,面仆地卧,小便如油,频频多滑,久患赤白痢,以上皆是积病。若小儿肥实,宜与葱汤丸取,(方见惊积门与吉氏同。)次银白散补。(方见乳癖门中。《玉诀》同。)

《保生》论小儿积病死候∶其脉洪大,下黑血,形瘦不行,坐久患积。腹急如鼓,项软,四肢冷,口噤都不食。以上并是死候,不可用药医救。

茅先生小儿初受诸积歌∶

小儿诸积病,还因乳哺成。先从腹肚胀,次及面虚盈。多睡面合地,小便似油清。发黄兼滑泻。吐逆肚虚鸣。白痢更并赤,眼黄因得名。

茅先生小儿又受积歌∶

小儿因受诸般积,面肿腹胀因伤食。腹内虚鸣合地卧,多渴发黄并痢疾。眼黄吐逆并多睡,尿色如泔疳积极。

茅先生又小儿积病不治歌∶

候得小儿诸积病,百个难医一个命。胃积多生手掌疮,疳劳吐泻应难整。孩儿生下五色恶,瘦弱伶仃无瘥日。久泻止来又忽泻,口中热气奔奔突。手足生疮朝暮热,不用苦药多是卒。

茅先生小儿六般积不治歌∶

小儿六件积为凶,面黑瘦恶药难冲。久泻多方止不住,手脚心痛命须终。颊红热极并惊久,口中热气命还穷。

《玉诀》小儿积伤候歌∶

积伤腹痛 饶啼,喘促痰高乳食稀。泻痢无常频发热,面黄虚肿本伤脾。

此患看虚实与下,次调胃气即妙。又一本云∶此看虚实先取葱汤丸(方见惊积门中,与吉氏同),次银白散补(方见乳癖门中。)

《千金》治小儿结实,乳食不消,心腹痛。牛黄双丸方

牛黄 太山甘遂(各半两) 珍珠(六铢) 杏仁(浸去皮尖) 芍药 黄芩(各一两) 巴豆(去皮膜,十八铢)

上七味末之,蜜丸。一岁儿饮服如麻子二丸,但随儿大小加减之。

《千金》紫双丸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中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驶病重者,当用之。

方中并无赤丸,而比用朱砂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去皮,十八铢) 麦门冬(去心,十铢) 甘草(炙,五铢) 甘遂 朱砂(各二铢) 蜡(八铢) 蕤核仁(汤浸,去皮,十八铢) 牡蛎(火 令赤,八铢)

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内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岁儿服如荏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投粥、热饮数合即下。丸皆双下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外台》曾青丸疗大人、小儿久寒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者,服之二十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寿。浩仲堪云∶

扁鹊曾青丸,疗久癖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咳逆消渴,随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少宜服,药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 朴硝(各二分) 茯苓 寒水石 大黄 附子(炮。各三分) 巴豆(二分,去心、皮,熬)

上七味各异捣,下筛。巴豆、硝石合捣六千杵,次内附子捣相得,次内茯苓捣相得,次内大黄捣相得,次内曾青捣相得,次内寒水石捣相得,次内蜜和捣千杵。大人服如大豆二丸;小儿五岁以下如麻子大一丸;二、三岁儿如黍米一丸。如服药,以饮薄粉粥清下,当覆卧,令汗出。吐下气发作,服二丸;霍乱服三丸,泄泻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猪肉、冷水、芦笋、大酢。崔氏同。

《外台》疗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瘦弱,不能饮食。真珠丸方

真珠(研,半两) 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枚) 麦门冬(去心,一两) 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期岁儿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大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令小儿肥白无病,已试验。《婴孺》方同,用丹砂不用真珠。

《博济方》∶消除积滞,化胃久伏积聚。丹砂丸

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却入新水内,洗七遍净,去膜并心、皮。入乳钵内,一向研如粉,量出油) 豆蔻(四个,为末) 木香 朱砂(细研。各一分)

上件同研令细,以面糊和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儿一丸。酒食所伤,盐汤下,温水亦得。小儿疳气,肚胀,腹聚、米饮下。

《博济方》∶下虚中积久,曾取转不得者。抵圣丸

犀角(镑末,二钱) 蝎梢(三七个) 银末 朱砂(各一钱) 巴豆(二十枚,去皮、膜) 芫花(二钱。同巴豆用好醋二盏,煮令醋尽,拣出巴豆,以冷水浸洗、控干,芫花再炒令干。捣末,取二分用)

上件同为细末,再研如面,将巴豆别研如糊,和匀,以水煮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如小儿因惊积聚,粘滑毒物在于脾胃,累曾取下,变成虚积,枣汤下。体热、困闷,眼合不开,黄连、甘草、薄荷、桃仁汤化腻粉一字许下。一岁以上、三岁以下二丸;小可只一丸,米饮下。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胀满,夜有盗汗,日渐羸瘦,用姜枣汤下。妇人血气,米醋汤下五、七丸。更在临时约其虚实加减用之。张氏家传方同,名紫金丹。

《博济方》治小儿虚中有积,时作壮热,烦渴,腹脏不调。圣饼子

延胡索(七个大者) 石燕子(一枚,为细末) 粉霜(半钱) 腻粉(五钱)

上件四味同研至细,滴水和为饼子,如黑豆大,以灰火烧熟,再研为末,以水和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嚼破,温汤下,临卧服。

《灵苑》治小儿虚积乳癖。软金丹方

腻粉(二钱) 硼砂(皂子大) 砂(半皂子大) 黄连 元精石 黄鹰条 粉霜(各半钱) 巴豆(一个,分作两片,半生用,半烧过)

上件八味,细研令匀,用枣瓤和搜,以面剂裹,文武火中煨,面熟取药,旋丸如黄米大。每服用甘草、薄荷汤下一、二丸。量儿大小加减。

《灵苑》治惊风,止吐逆,腹内有症积,疏脏腑。大丸方

滑石(三分) 天南星(二钱) 腻粉(一钱) 巴豆(七粒,去皮,纸裹压去油)

上件四味并同研为细末,以糯粥研为丸如黄米大。若腹内有症积,临卧时炮皂角子煎汤下;惊着用葱白汤下;若有涎吐逆,用丁香母一个煎汤下。每服一丸至三丸,量儿大小加减。

太医局七宣丸疗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中。及积年腰痛,冷如冰石,香港脚冲心,烦愦闷乱,头旋暗倒,肩背重闷,心腹胀满,胸膈闭塞,风毒瓦斯连及头面。大便或秘,小便时涩,脾胃气痞,不能饮食,脚转筋掣痛挛急,心神恍惚,眠寝不安等疾。

大黄(湿面裹煨,十五两) 桃仁(去皮尖, ,六两) 枳实( ) 木香 柴胡(去苗,洗) 诃梨勒皮(各五两) 甘草( ,四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后或临卧服。稍增至四十丸,取宣利为度,量虚实增减。觉病势退即服五补丸,不关男女、老少并可服饵,量力加减。

《谭氏殊圣方》∶小儿心硬辨应难,撞肋冲心有数般,忽即当心一片硬,不然分作两边安。丁香牛黄石膏共,天竺生犀丸作丹,更入茯苓并枳壳,频服三粒必心宽。

镇心丸

丁香(半分) 天竺黄 石膏(各一分) 生犀(末,一钱) 牛黄(少许)

上为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二粒,春夏枳壳汤下,秋冬茯苓汤下。

茅先生小儿诸积病青金丹

滑石(末) 白丁香(罗过) 天南星(各二钱匕) 青黛(罗过,平钱满挑二钱) 轻粉(重二钱) 水银(秤二钱,先以锡二钱于铜铫内煮溶,便以水银拌和,泻出于地,冷用。) 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无缺损者。井华水浸一宿,悬当风处吹干,烂研)

上前件药同拌合,用软饭为此○大。巴豆不出油。根据形证用汤使下项。伤寒后取积痰,煎葱汤吞下;取疳虫,用牛肉炙汁下;惊风,肚中紧硬,面青黑,金银薄荷葱汤吞下;因伤着肚中及腹皮上,微热肚胀,夜间作热,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黄色,眼微黄,此肚中有积,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内煨过,用水一盏,煎至半盏下;有积作泻,鱼 汤下;气积,炒茴香汤下。凡下此药,周岁十四丸;三岁十八丸;七岁二十四丸,看大小加减下。须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积来。尽时可根据形证候下药补之。临吃此药,恐先吐下些小涎来、亦不妨。

茅先生小儿诸积万灵丸根据形证用之。

木香 黄连 蓬莪术(各半分) 陈橘皮 青橘皮(各去皮瓤,一分) 槟榔(一个重钱半已来者用)

上为末,每匕药一钱。用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醋煮巴豆一个,煮药令巴豆紫色。用杏仁一个去皮尖,灯火上,留性。二味都研,用醋面糊为丸如○许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薄荷姜汤吞下。

《婴孺》治小儿结实不散,乳食不消,心腹痛。双丸子方

太山甘遂(炒) 牛黄(各二分) 真珠(一分) 杏仁(汤去皮尖) 芍药(各四分)

上为末,蜜丸麻子大。一岁儿饮下二丸,量儿加减。

《婴孺》治小儿痰实结聚。麦门冬双丸子方

麦门冬(四分,去心) 蕤仁(二百枚,去皮膜) 丹砂(三分) 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炒)

上为末,蜜丸黍米大。一岁二丸;三、二岁服麻子大四丸。《外台》方同,用真珠不用丹砂。

《婴孺》治孩子自下后,得寒热,血结成癖气,在左胁下,或寒饮,或冷食积聚,气动胸心,留热,不下食饮,暗瘦,宜先服少饮子散,气下。食后服紫双丸去宿积,自充溢也。饮子方(紫双丸见前《千金方》。)

柴胡 茯苓 人参 白术 鳖甲(醋涂,炙香熟。各二分)

上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空心分温三、四服,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粥以将息。

《婴孺》治小儿核肿,壮热有实方。

麝香(三铢,别研,汤熟入) 大黄 前胡(各四分) 甘遂 石膏(各三分) 黄芩 甘草(炙) 青木香(各二分)

上为粗末,水七升,煮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服下,夜三服。

《婴孺》治小儿肿满结实,诸治无益者。太山甘遂丸方

太山甘遂(炒) 葶苈(炒) 芍药 郁李子 杏仁(去皮尖,炒) 车前子 黄芩 猪苓(各三分) 泽漆叶(炒) 鳖甲(炙。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为末,蜜丸。竹叶饮下,以利为度。一、二岁儿服小豆大十丸;四、五岁服十五丸。以意量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灵砂丹下虚中积,脏腑虚滑泄泻,久经取转,里急后重,久积恶痢,暴泻不止,神效无比方。

通明 砂(一钱,细研) 颗块辰砂(通明有墙壁者,一分,细研)

上二味衮研极细,用蜡半两,先于盏内溶成汁,入去皮巴豆取三七粒全者煎,候巴豆紫色为度即漉出巴豆,细研。入前二味再研匀于黄蜡内,三分中取一分,再溶成汁,倾药于内,急搅令匀,刮出,于瓷合内取收之。

每服∶暴泻恶痢旋HT ,三丸如绿豆大,浓煎艾汤,先呷三、五口,然后吞下;水泻,冷水吞下;如取积,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浓煎甘草汤放冷吞下,临卧服。其久积,药随积下;其小,可不动便安。

钱乙消积丸方

丁香(九个) 缩砂仁(十二个) 乌梅肉(三个,焙) 巴豆(二个,去皮、油、心、膜)

上为细末,面糊丸黍米大。三岁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温水下无时。

钱乙紫霜丸消积聚。

巴豆(去油、心、膜) 杏仁(去皮尖。各二十一个) 代赭石(一钱,研细水飞)

上为细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煎皂角仁汤下,无时。儿小者减之。

钱乙真珠丸取小儿虚中一切积聚,惊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涩滞,疗腹胀,行滞气。

木香 白丁香(真者) 丁香(末) 轻粉(各半钱,留少许为衣) 白滑石(末,二钱) 巴豆仁(十四个,水浸一宿,研极腻)

上为末,研匀,湿纸裹烧,粟米饭丸麻子大。一岁一丸,八、九岁以上至十五岁服八丸,炮皂子煎汤放冷下。挟风热难动者,先服凉药一服;乳癖者,减丸数,隔日临卧一服。

钱乙消坚丸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热膈实,取积。

砂(末) 巴豆霜 轻粉(各一钱) 黄明胶(末,五钱) 细墨(少许) 水银砂子(两皂子大)

上同研细末,少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岁儿服一丸,食后。

张涣万灵丹治小儿脾胃久不和,挟积。服温热药皆不效,此药神妙。

肉桂 川黄连 蓬莪术(各一两) 肉豆蔻仁 槟榔 陈橘皮(去白,焙干) 木香 丁香(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 巴豆(去皮、心、膜) 杏仁(麸炒,去皮尖。二件并于灯下烧灰存性。各二七个)

上件同再捣,拌匀,滴水丸黍米大。每服,未周 一粒;二、三岁二粒;三、四岁三粒;五、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用生姜汤放冷下,乳食后。久积或乳癖,并宜常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积聚黄瘦,吐食。比亭丸方

比亭 马牙硝 朱砂(各末,一钱匕) 腻粉(一钱) 巴豆(六十个,去壳,细研出油)

上件研匀,用饼剂中裹之,煨令熟,去饼。硬者留少许;润者滴水为丸如绿豆大。荆芥汤下,一岁一丸。

《良方》治小儿虚中积,朝发寒热,心腹胀满疼痛者。妙香丸

辰砂(一两) 牛黄 生龙脑 麝香(各一分) 金箔(一十四片) 粉霜 腻粉(各一钱) 蜡(二两) 巴豆(一百二十个,肥者)

上丸如弹子大,量虚实加减,龙脑浆水下,夜半后服。脏虚即以龙脑米饮下,每服三丸如小豆大。欲药势缓,即按令扁。疾坚者,加至十丸,皆以针刺作数孔,以行药力。小儿取积,丸如绿豆,治小儿吐逆尤效。此药最下胸中烦及虚积。

《九 卫生》飞霜丹理一切虚中积,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脐腹撮痛方。

砂(三分,去砂石,秤) 粉霜(三钱)

上件同研匀,用薄纸拗作小纸箱子,方阔二寸半,深四分许,将药末铺在箱内。次掘一地坑,深三、四寸,其阔约碗盖得着。用火烧令极热,即去其火,惟留熟火三两挺,铺在坑底。置药箱子在内火上,急用瓷碗盖坑口,周遭以细土壅塞,无令透烟。凡烧,须防盖定后火灭,频以手按试碗,足热方可。烧时,须用好熟炭,火即不灭也,大约令烧如两炊饭久,即药成也。如火灭,即再装火烧之,烧及两炊饭久,便候碗冷,即开碗取出药。烧碗上有药烟着碗,亦一处揩下,再研令细。凡药得熟,自于火上凝。更次入腻粉九钱匕;龙脑一钱匕。又再滚研令匀,水浸蒸饼心,丸如绿豆大。大人每服十丸至十日。时一服,取下黑物,不用服补药。发时一服,如用补只煎醋石榴皮汤与吃,日二服,逐日下黑物为效。忌鸡、鱼、果子。乳母亦忌。

《吉氏家传》取积雄黄丸方

雄黄(三钱) 郁金(半两) 巴豆(二十粒,去皮、膜,出油)

上末,面糊丸如萝卜子大。加减与服。每服五丸,空心茶清下。

《吉氏家传》取积青榴丸方

轻粉(炒,一钱匕) 青黛(炒,三钱匕) 脑麝(各半字重) 巴豆(去心、油。春冬三十五粒,秋夏二十四粒)

上末,面糊丸如○此大。每服五丸,米饮化下。

《吉氏家传》消渴去积紫霜丸方

大赭石 木香(炮) 乳香 肉桂 杏仁(去皮尖) 丁香(各一钱) 陈皮(一钱半,去白) 巴豆(十五粒,去油) 肉豆蔻(一个,炮)

上件末,煮面糊如○此大。每服七丸,饭饮下。

《吉氏家传》取小儿一切积,累用药取不下,腹胀,泻痢频并。乳香丸方

乳香 砂 没药(各一块,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上用大枣一枚,裹湿纸重封,灰火内炮熟,取出去纸,与枣子肉乳钵内研为膏。若不通,研入少许飞罗面。

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周岁三丸,三更用淡姜汤下,取下原伤物。

《吉氏家传》治惊疳积滞,或渴,或泻,或热。芦荟丸方

芦荟(一钱,先乳钵内研) 使君子(不去皮壳) 芜荑(半钱,去皮取仁) 槟榔(一个) 胡黄连沉香 木香(各一钱) 麝(少许) 龙胆草 朱砂(各半钱) 夜明砂(二钱,绢袋洗去土)

上焙干末,用醋胆丸如○此大。每服十粒,米饮下,常服妙。

《吉氏家传》治小儿久积惊疳。退积滞,化风涎,利膈镇心。真珠丹

真珠(末) 巴豆霜(去油用霜) 滑石(各一分) 半夏(三分,姜浸七次) 续随子仁(三分) 白附子(半两) 寒食面(二分) 天南星(半两,姜浸七次)

上末,滴水丸○如此大。每服二丸,二岁者一、二丸加减,用葱白汤下。疳积,使君子汤下。

《吉氏家传》治果子伤积。追魂散方

白丁香 轻粉 官桂(去皮。各三钱)

上末,冷水调下半钱,睡时服。来日取下所伤物,用异功散煎紫苏、冬瓜汤调,三服和气。异功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吉氏家传》取惊积桃符丸方

朱砂 天麻(末) 白霜(各半钱) 轻粉(二钱) 水银(皂子大) 巴豆(三粒,去皮膜)

上末,入飞罗面滴水丸如○此大。惊候壮热,或吐,或泻,脉沉缓,眼色困,此是惊积。周岁以下五丸,桃符汤下,加减服之。

《吉氏家传》镇心取积睡惊散

郁金(半两) 辰砂(半钱) 麝香 乳香(各一字) 陈皮(二两,去白,用一分) 巴豆(十四粒,同郁金炒熟,不用巴豆)

上末。每服一字,看大小加减,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治虚中积胜金饼子方

粉霜 延胡索 巴豆霜(各半钱) 轻粉(一钱) 朱砂(一块,皂子大) 石燕(一个)

上末,冷水为饼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皂子汤下,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治小儿诸般气积木香散或惊结不通,此药立取下方。

木香(末,一钱半) 陈皮(二钱) 巴豆(五粒,去心、膜)

上将陈皮、巴豆同炒黄色,只取下巴豆五片,余不用,与前木香末同研匀。每服半钱或一字,陈米饮下。

若吐泻,瓦缸内煎香附子汤下,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惺惺丸治小儿疳劳黄瘦,虚中伏积,久患赤白痢。但是虚中伏积宜用此药取,更不动脏腑方。

阳起石 轻粉 粉霜 黄鹰条 白丁香(各一钱) 朱砂(一钱半) 砂(挑一钱匕) 小银砂(一钱) 石燕(一个,火 五次,汤淬五度)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至十五丸。用火 皂皂,葱白汤下。非时服,不动脏腑。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惊热,乳食积聚不消。朱砂丸方

朱砂 腻粉 麝香 雄黄(各半分) 巴豆(七粒,去皮出油)

上件为末,蜜丸如粟米大,一岁一丸,荆芥汤下,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青黛三圣丸治小儿痰涎膈实,奶癖惊风。消奶食蛔疳。疳积腹痛。常服极妙。

青黛(一分) 牵牛(末,三分) 腻粉(一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米饮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大碧丹水癖,食癖,五积,果子毒,但是腹中疾。并治五积奶不消,四季服之。

光明砂(二钱) 滑石 腻粉 白上硫黄 鹰粪(各一钱) 小巴豆(七粒。斑者去心、膜,水浸一宿,淘二七度,研如泥,去油)

上为末,一处同研令匀,入巴豆膏浸煎,红米饭为丸,青黛为衣。半周一丸,一岁二丸,量大小加减用之。

春冬煨皂角汤,秋夏煎萝卜汤下。如惊,煎金银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三出丸去积聚方。

陈皮(去瓤) 缩砂 藿香 京三棱 蓬莪术 芫花(各一分,同醋煮干为度) 巴豆(五十粒,和壳瓦上焙焦为度)

上先六味为末,次外杵巴豆令烂,方与诸药相拌令匀,以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五丸,薄荷汤化下,乳食后。

瘕第二

《巢氏病源》∶小儿 瘕癖结候∶五脏不和,三焦不调,有寒冷之气客之,则令乳哺不消化,结聚成 癖也。其状按之不动,有形段者, 也;推之浮沉者,瘕也;其弦急牵强,或在左或在右者,癖也。皆由冷气、痰水、食饮结聚所成,故云 瘕癖结也。

《圣惠》论∶夫小儿寒温失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聚不动,名为 也。其食结在腹,喜寒,四肢洒洒如霍,不能饮食,常自隐隐而痛,此则食 也。

《婴童宝鉴》∶小儿瘕者,在腹中疼痛 ,不痛定一处者,瘕也。

翰林待诏杨大邺问∶小儿结 成块者为何?答曰∶小儿不慎 味,尝吃粘滑、腻肥、腥、瓜果,胃口不和,结实难化, 痞于胸膈之间,攻冲荣卫,则呕逆频频,喘粗眼涩,更加频渴。或归于下部则泄泻频并,两胁虚胀,便只和脾胃,或更疏泻。或则饮食不化,渐次成 。大约诸般,皆妇人体息,须凭救疗,使早暮痊除。

不寻根源,久而为薨。

《五关贯珍珠囊》小儿 瘕候∶凡应 瘕癖结,并是抚养乖理,哺喂不时,致乳食结聚而不化,故成此疾。

《惠眼观证》∶凡小儿生下有瘕癖气;有疳虫攒心气;有胎惊疝气;有抱心吊气。瘕气者,发时横来左右,胁下筑痛,或多吐逆,急下 汤丸通利,(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后以匀气散服之(见胃气不和门中。)疳虫攒心气者,其候伏面,服虫药。如渴水未住,便下塌气散(方见肿满门中)夹黄连饮子服之(方见本门)。胎惊疳气者,生下多夜啼,或吊上肾,乃以宽气药参苓散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又用葱涎膏贴外肾。(方见初生不大小便门中。)醒后汗出,又渴水无时,乃以槐角丸(方见腹痛门中)及宽气药调理二、三日,亦已通利与匀气。生下未周岁至两岁,一见阴肿者,此胎中大受极热,或父之传受。

先用牛黄丸疗之,(方见风热门中。)后匀气。始用芸苔子为末,冷水调贴之。如未退,却用寒水石、白缮土、酸醋调涂。

乃常吃郁金、甘草、牙硝,三味为末,蜂糖熟水调下。

《婴童宝鉴》小儿 瘕歌∶

三焦不调顺,胸中寒气极。痞满喘还粗,噫出酸气息。乳哺不能消,结聚成 癖。有形名曰 ,浮动当为积。弦强癖之源,分明记胸臆。

《外台》∶《广济》疗少小及大人腹中宿食,积成 癖,两胁妨满,气息喘急,不能食,面黄,日渐瘦,腹大胀硬,除百病。紫双丸方。《圣惠》名代赭丸

代赭 丹砂(各研) 大黄(各八分) 青木香(五分。《圣惠》用二两) 当归(五分。《圣惠》用一两) 桂心(四分。《圣惠》用二两) 犀角屑(三分。《圣惠》用二两) 巴豆(六分,去心皮,别捣。《圣惠》用半两)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桐子。大人小儿量之,十岁儿服大豆许二丸;六岁者小豆许二丸。以下临时斟酌,要泻病出为度。久疾日一丸,以溏泻而已,不在猛泻。忌如常法。

姚和众方治小儿 瘕。

上用煮老鼠肉汁,煮粥为食。

《圣惠》治小儿 瘕,壮热头痛,呕逆腹痛,寒热,头发作穗,及食癖、乳癖气。鳖甲散方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 川大黄(锉,微炒) 京三棱(微煨,锉) 槟榔(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三分) 桂心(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 瘕羸瘦鼠肉煎方

鼠肉(五两,生用) 鳖甲(三分,生用) 甘遂(一分、末)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除甘遂末外并锉,以水二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下甘遂末匀搅。一、二百日儿奶癖,一日与服之尽半合;二、三岁儿,一日服尽一合;四、五岁儿,一日服尽二合。如利多即少服,看儿虚实与服之。如是利不止,煮大麦面汤解;煮鼠肉汁作粥服之亦佳。

《圣惠》治小儿 瘕,胁下坚硬如石,四肢黄瘦,不欲乳食。甘遂丸方

甘遂(煨令微黄) 蕤仁(汤浸去皮,研入。各一分) 雄黄(细研) 丹砂 石膏(各细研,水飞) 牡蛎(烧为粉。各半两) 麝香(半分,细研) 巴豆(半分,去皮、心,绢囊盛,于淳酒中煮半日,取出焙干)

上件药捣,罗为末,与巴豆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一丸,日二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 瘕羸弱,不能乳食。鳖甲丸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京三棱(微煨,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槟榔郁李仁(各半两,汤浸,去皮,微炒) 木香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肉桂(去皴皮) 柴胡(去苗) 人参 桔梗(各去芦头) 防葵(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五、六岁儿,空心以粥饮下七丸,晚后再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 瘕、腹痛、黄瘦。大黄丸方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知母 牡蛎(烧为粉)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当归(各半两。锉,微炒)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四岁儿,每服空心以粥饮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 瘕百病,疳痼,腹胀,黄瘦,发歇不常,客忤疳痢,及吐逆不定,心腹多痛,及惊风天 等。

牛黄丸方

牛黄(细研) 犀角(屑) 木香 当归(各微炒。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 光明砂(细研,水飞过) 槟榔(各三分) 麝香(细研,一分)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巴豆(以淡浆水一碗大煮,尽去皮,出油,别研。各一分) 代赭(二分) 肉豆蔻(二枚,去壳) 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百日以下儿,乳汁下一丸、二、三岁儿,空心粥饮下二丸。胸膈有病,吐出;在脏腑有病,即利出恶物为验。后又得吃浆水粥一日,其利自止。五日至十日吃一服,永无滞结。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朱砂(细研) 杏仁(各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 巴豆霜(半分)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犀角(屑,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杏仁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黄米大。百日儿乳汁下一丸;三、四岁儿薄荷汤下三丸。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食 ,或时寒热,四肢黄瘦,不欲饮食。礞石丸方

礞石 干姜(炮裂,为末)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巴豆(去心、皮,纸裹,压去油) 砂(各半两)

以上五味,研令细,以米醋一茶碗,煎如膏,次用∶

京三棱(微煨,锉) 皂荚(去皮,涂酥炙令黄,去子) 蓬莪术(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所煎膏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以茶清下一丸;儿稍大,临时以意加之。(张涣方三棱煎,同治脾虚挟积。

《圣惠》治小儿食 ,寒热羸瘦,不能饮食。宜服防葵丸方

防葵 京三棱(微煨,锉。各半两) 肉豆蔻(去壳) 木香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麝香(各一分,细研)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各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二、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食 久不消代赭丸方

代赭(细研) 巴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丁香(各半两) 黄连(去须) 五灵脂桂心(各一分) 麝香(细研) 腻粉(各一钱) 芦荟(二钱,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空心以粥饮下二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当取下一切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食 ,吃食不得,四肢消瘦。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 槟榔 京三棱(微煨,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当归(锉,微炒) 犀角(屑。各一分)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朱砂(细研,水飞过) 代赭(各半两,细研) 巴豆(半分,去心,研,纸裹压去油)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三岁儿空心以暖水下三丸,晚再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食 ,大肠涩,心腹妨闷。大黄丸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赤芍药 大麻仁 鳖甲(各三分。涂醋炙令黄,去裙 ) 防葵 法曲(炒微黄) 白术 青橘皮(各一分,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早晨以温水下五丸。晚后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京三棱(煨,锉为末) 五灵脂(各半两) 巴豆霜(半分)

上件药都研令匀,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茶清下二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菖蒲(末,半两) 巴豆(二十枚,去皮研烂,以头醋一中盏熬成膏)

上件药入巴豆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以茶清下一丸。量儿大小加减。

《圣惠》又方

腻粉(一钱) 干胭脂(一分) 巴豆霜(半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上件药都研令匀,以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煎橘皮汤下二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积年厌食,并治血气及 块。砂丸方

砂(半两,细研) 青礞石(细研) 穿山甲(炙令黄焦) 磁石(烧,醋淬七遍,捣碎研如粉) 京三棱(微煨,锉) 干漆(捣碎,炒令烟出 赤石脂(细研。各一分) 虻虫(炒微黄,去翅足) 水蛭(炒令微黄。各五十枚) 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上件捣,罗为末,入巴豆都研令匀,用软饭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小儿一丸。以烧蒸饼灰汤下,一复时后,取下恶物。若是血气块,当归酒下,不过五服瘥。

《博济方》∶消 瘕积聚,血结刺痛。木香 砂煎丸

木香 大黄(炮) 荆三棱(生用) 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用,细研之) 官桂(去皮) 筒子漆(炒) 青橘皮(去白) 蓬莪术(炮)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一分) 香墨(一指节大,细研) 砂(半两,以好醋一盏浸一宿,去砂石)

上将大黄末、荆三棱末、巴豆等三味,同于银石器内,以好醋一升,煎一、两沸;次入 砂同熬成膏,次入诸药末和匀,再入臼,杵千百下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伤冷食、冷酒、冷水,结聚腹内,气块痛,用干姜汤或橘皮汤下;夹食伤寒,白汤下亦得;粘食不消成气块,即用煮面汤下;食牛、羊、鱼、鳖肉成气块不散,用所伤汁下;宿酒不消,酒下;血气,当归酒下;妊娠不服要转,淡茶下;加至七丸。小儿三丸,常服一、两丸。

张涣大腹子汤治症癖腹满,小便不利方。

大腹皮(一两,锉) 槟榔 枳壳(麸炒,去瓤)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 知母陈橘皮(汤浸,去白。各半两) 甘遂(一分,慢火煨令黄)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圣效丹治癖结、诸病久不瘥方。

当归(洗、焙干) 木香 好朱砂(细研,水飞) 桂心(各一两) 甘遂(慢火煨令黄) 京三棱(炮,乘热锉) 鳖甲(各半两。涂酥炙黄,去裙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 麝香 蕤仁(各一分,汤浸,去皮,别研) 巴豆(三七个,去皮心、膜,绢袋盛,用好酒煮一宿,取出别研)

上件都拌匀,都研细,用黄蜡六两慢火熔,同诸药搅成膏,如黍米大。每服,未周 小儿一粒;二、三岁二粒;四、五岁三粒;六、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温米饮下,乳食后。量儿大小加减。

《惠眼观证》双参饮子(本名胡黄连饮子)

人参 胡黄连 枇杷叶(拭去毛) 干葛 甘草 元参 麦门冬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一大钱,水半盏,煎两、三沸,去滓,旋旋与吃。

癖气第三

《圣惠》论∶夫绝乳小儿,五脏调和,荣卫气理,则津液流通,虽复多饮水浆,不能为病。若调养乖方,三焦痞隔,则肠胃不能宣行。因饮水浆,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相搏,结聚而成癖。癖者谓僻侧,在两胁之间有时痛也。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日,上至七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者,亦分数类。在右胁下痛者为癖气,下蓬莪术散(方见 气门中)夹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服即愈。如见面黑眼视,泻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进食者死。

钱乙论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则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水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胃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

钱乙论癖为潮热云∶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乙曰∶当下白饼子主之(方见搐搦门中),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方见积聚门中),此乃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管内不能消,至令发寒。服止渴药吐者,药冲脾故也,下之即愈。

《婴童宝鉴》∶小儿食癖者,是小时失乳,或母无乳暴将食哺之,或动或不动,食在于脾,儿不能消化,结聚成块。其腹内左右不定,或如梨栗,覆杯之状是也。

《婴童宝鉴》∶滞寒不流,又夹痰涎成癖,自然有声。

《婴童宝鉴》∶小儿癖者,于腹中来往不常者是也。

《千金》牛黄鳖甲丸治少小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方

牛黄 浓朴(姜制) 茯苓 桂心 芍药 干姜(炮。各半两) 鳖甲(醋炙香熟) 麦面 柴胡大黄 枳实(麸炒) 芎 (各一两)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以意量之。

《千金》治小儿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 大黄(各四两) 半夏(汤浸七遍) 甘遂(各二两) 代赭(一两) 巴豆(二百枚,去皮膜) 杏仁(汤去皮尖,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末之,别捣巴豆、杏仁治如膏,旋内药末,捣三千杵,令相和合。强者内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一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王氏名保童丸,治伏积,寒热,吐泻,大便久不调,诸惊疳,伏涎,温壮等皆疗之。庞医云∶人家有此药者,可保小儿无误。

《外台》∶《古今录验》还魂丸疗大人、小儿伤寒四、五日及数年,诸癖结坚心下,饮食不消,目眩,四肢疼,咽喉不利,壮热,脾胃逆满,肠鸣,两胁里急,飞尸、鬼疰、邪气。或为惊恐,伤瘦背痛,手足不仁,口苦舌燥,天行发作有时,风温不能久住,吐恶水方。

巴豆(去心、皮,熬) 甘草(炙) 朱砂 芍药(各一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

上五味各捣、下筛,合和以蜜,捣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两丸,葱枣汤下。小儿二岁以上服如麻子大二丸,日二服。忌海藻、菘菜、野猪肉、芦笋、生血物。

《外台》∶《广济》疗老小腹中癖气方。

牛膝 枳实(炙) 鳖甲(炙) 茯苓(各八分) 桔梗 芍药 白术 人参 浓朴 大黄 桂心 槟榔(各六分)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空肚温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老、小减丸,微利。忌生冷、油腻、小豆、粘食、苋菜、桃、李、雀肉、大醋、生葱、猪肉。

《外台》∶《必效》疗大人、小儿癖方。

上取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并仁,与干面相半捣之为饼。如犹干,和淡水,如常搜面,大小一如病患手掌。为二饼微炙便黄,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即利,以快利为度。

至午后利止,即以醋饭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

不得食酪及牛、马肉,无不效。但病重者,李仁与面相半,轻者以意减之。后服者,亦任量力频试差。神效。

《外台》∶急救小儿闪癖,治之方。

青葙苗(六月六日采) 知母 黄连(去毛) 大黄 栀子仁 栝蒌 常山 葳蕤(各八分) 苦参皮(十二分) 甘草(炙) 蜀漆(洗。

各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渐加至十五丸,日再,以知为度。因至利,小儿减丸量度服。忌猪肉、热面、葱蒜、生菜、海藻、菘菜。

《外台》∶《广济》疗小儿 癖发,腹痛不食,黄瘦。鳖甲丸方

鳖甲(炙) 郁李仁(各八分) 防葵 人参(各五分) 诃梨勒皮(七颗) 大黄(四分) 桑菌(三分)

上七味捣、筛,蜜丸。大小量之,以酒饮乳服五丸至十丸。《圣惠》独治 气发动,但鳖甲、防葵、大黄、郁李仁各半两,人参、桑菌各六分,诃梨勒三分。

《外台》∶刘氏疗小儿冷癖、 癖气,不下食,瘦,时时肋下痛方。

防葵 当归 枳实(炙) 浓朴(炙) 楮实 人参 黄 茯神 诃梨勒皮 白术(各八分) 牛膝 郁李仁(去皮) 柴胡 大麻仁 芍药 橘皮 防风 紫菀(去土、洗) 薏苡仁(各六分) 鳖甲(炙) 三棱根(各十二分) 桂心(七分) 大附子(二枚,炮) 干姜(末,二分) 甘草(炙) 干地黄 大黄(各十分) 五味子(四分) 槟榔仁(四颗) 仙鼠(二枚,如无,以粪二合代)

上三十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小增减,以意量之。须饮服之良。

《子母秘录》治小儿气癖方。

上用三棱汁作羹粥,以米面为之,与奶母食。每日取一枣大与小儿吃,亦得作粥与痫热食之。治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痫热、无辜 癖等,皆理之。秘妙不可,具言大效。

《子母秘录》治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 羸瘦方。

上用林檎杵末,以和醋敷上,癖移处就敷之。

刘禹锡治小儿闪癖方。

上用蝤 煮食之。

陈藏器治小儿闪癖,大腹痞满方。

上用鹳脚骨及嘴,并煮汁服之;亦烧为黑灰饮服。

陈藏器治小儿闪癖方。

上用苦瓠取未破者,煮令热解开,熨小儿闪癖。

《圣惠》治小儿腹中癖气不散,肌肉瘦瘁,或多心烦,不能饮食,食即吐逆,或大小便秘涩,及天 、惊风并宜服。大紫霜丸方

代赭(细研) 朱砂(细研,水飞过) 犀角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 麝香 牛黄(各研细) 巴豆(各一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当归 川大黄(各锉,微炒) 鳖甲(各三分,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件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麻子大。每服粥饮下二丸。惊风、天,荆芥、薄荷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以利下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癖气腹痛。前胡丸方

前胡 桔梗(各去芦头) 赤芍药 赤茯苓 枳壳(麸炒,去壳) 川大黄(锉碎,微炒) 当归(锉,微炒) 郁李仁(各半两,汤浸去皮,微炒)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粥饮化破五丸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中结聚,胁下有癖,手足烦热。鳖甲丸方

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婴孺》用五分) 川大黄(半两,锉碎炒。

《婴孺》用五分) 柴胡(去苗) 赤茯苓(各半两,《婴孺》各用一两) 干姜(一分,炮裂,锉。《婴孺》用一两) 桂心(半两) 蛴螬(十枚,干者微炒。《婴孺》用二十个) 虫(二十枚,微炙)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岁儿空腹以粥饮下三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癖气,久不消散。防葵丸方

防葵(一两)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人参 诃梨勒皮 桑菌 郁李仁(各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酒下五丸,日二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化,积成癖气,两胁妨闷,气急,不能下食,腹大胀硬。小紫双丸方

代赭(细研) 川大黄(各一两,锉碎,微炒) 丹砂(细研,水飞过) 木香 犀角(屑) 杏仁(汤浸去皮尖,麦麸炒微黄) 当归(各半两,锉,炒)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细,纸裹压去油用)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以上,每服空心以温水下二丸。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取下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癖气,手脚心热,面色痿黄,不思饮食,日渐羸瘦。鳖甲丸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川大黄(各一两,锉碎微炒) 柴胡(三分,去苗)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 当归(锉,微炒。各一分) 桂心 白术木香(各一分) 槟榔 京三棱(微煨,锉) 生姜(各半两,切作片子,焙干)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空心以粥饮研下五丸。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当下诸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癖气,手脚心热,脾胃虚弱,不下饮食,面色痿黄,渐加羸瘦。京三棱丸方

京三棱(微煨,锉) 防葵 木香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白术 桂心(各半两) 郁李仁(三分,汤浸去皮,微炒)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各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以粥饮下,随年丸数,日三服。儿稍大,即以酒下之。

《圣惠》治小儿羸瘦,腹内有癖气,胁下坚满,时有腹痛,虽食不成肌肉。鸡骨丸方

乌鸡骨(一具。酒浸炙令黄)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黄芩泽泻 柴胡(去苗) 桔梗 人参(各去芦头) 赤芍药(各一两)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防葵(各三分) 虫(五枚,微炒令黄)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四、五岁儿以粥饮下七丸,日二服。看儿大小临时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癖气,胁下妨闷,手足微肿,并宜服枳壳丸方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牵牛子(生用) 黄柏(锉。各半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三分) 牡丹 甘遂(煨令微黄)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研破二丸服之,日再服。看儿大小以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癖气不消,四肢黄瘦,时有腹痛。大黄丸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大麻仁(研入) 赤芍药(各三分) 防葵神曲(微炒) 白术 木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化五丸服之,日二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癖气,壮热瘦瘁,不欲乳食。诃梨勒丸方

诃梨勒皮 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碎,微炒) 赤芍药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浓朴(各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大麦(炒令微黄) 芎 赤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干姜(炮制)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癖气坚硬,瘦瘁,不欲食。芫花丸方

芫花(醋拌,炒令干)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川大黄(锉碎,微炒)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 京三棱(微煨,锉) 雄黄(细研。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粟米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生姜汤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增减服之。

《博济方》治小儿诸癖,每至午后时作寒热,微有咳嗽,胁肋癖硬。烧青丸

轻粉(二钱) 元精石 粉霜 砂(各一分) 白面(三钱)

上件五味同细研,滴水和为饼子,以文武火烧熟为度,再研,滴水和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七丸,浆水下。

三岁以下服五丸。

《婴孺》知母丸治少小、大人胁下有疾,心下癖症,头中苦痛,微眩,面黄,小便赤色,往来寒热,手足厥冷,不能饮食,夏秋转甚,令人淋沥。或苦手足烦躁,或疟病之后,余疹不除,朝瘥夕增,乍寒乍热,心胸下有疹结,及连疟后疾不止。或者温疫,或欲作疟,头项苦强,或胸膈间痰热癖饮。小儿痞疹,胁下症坚,及伤寒后七、八日结热,痰积不除,久则寒热头痛,逆害食饮,胃中烦躁,夜卧苦烦,朝瘥夕甚,有如温疟,此是热结不去。此方能除热消饮,治寒热,和胃气,利小便。胸膈间痰热留饮,面黄,小儿壮热,诸癖症并主之,又不令吐下方。

知母 大黄(各三两) 黄芩 杏仁(炒) 常山(各二分) 蜀漆 甘草(各一两) 麻黄(二两,去节) 牡蛎(六分, 赤)

上为末,蜜丸相子大。饮下五丸,日进三服。加至二十丸,老小半之。小儿以意加减。

《婴孺》防葵丸治老小 癖,不食,羸瘦神验方。

防葵 当归 旋复花 橘皮 诃梨勒皮 吴茱萸 桂心 桔梗(各四分) 杏仁(六十个,炒) 大附子(一个,炮) 大黄(十二分) 鳖甲(六分)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日再服。

《婴孺》治小儿 癖方。

质汗(出西蕃,如凝血。蕃人煎甘草、松泪、柽乳、地黄并热血成之)

上取半匕,以水半盏,研如稀糊,更研朱砂调令匀。若五岁以下,空心只作一服。服之得利,恶物出,如不利,随粪出瘥,三、五日大愈。量儿大小与之。

《婴孺》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方。

茯苓 芎 鳖甲(炙) 枳壳(炙) 芍药(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切,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为二服,去五、六里再服。忌苋子。

《婴孺》治小儿羸瘦,腹中有癖,两胁坚满,时痛,食不生肌。鸡骨鳖甲丸方

宿乌鸡(胸膈骨一具,酒浸一宿,炙黄) 鳖甲(炙) 蜀漆 柴胡 桔梗 人参(各四分) 芍药 大黄 黄芩 杏仁(各五分) 枳实(一分半,炒) 防葵(切) 白术(各三分) 虫(五个,炙)

上为末,蜜丸豆大。四、五岁儿服二丸,日再服佳。

《婴孺》治小儿水癖黑丸子方

当归(四分) 细辛 附子(炮) 干姜 胡椒(汗。各三分) 盐豉(二合) 巴豆(十枚,去皮,炒) 野狼毒(炙,一分) 杏仁(去皮,炒。十个)

上为末,蜜丸胡豆大。饮服三丸,日一服。

《吉氏家传》治腹肚不调,并癖气久不愈方。

知母 牡蛎 枳实(各六分) 鳖甲(醋煮,炙) 甘草(各四分) 大黄(三分)

上末,蜜丸如绿豆大,粥饮下五丸。

《朱氏家传》治小儿腹痛不调,兼癖气。知母丸方

知母(六分) 鳖甲(四分,炙) 牡蛎 枳壳(各三分,炒去壳) 大黄(十二分,纸裹煨熟)

上件为末,蜜丸如绿豆大,饮下五丸。大人以意下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七、八岁儿多睡,或时壮热,日加羸瘦,身虽不痛,有时痢脓,呕逆不食,是癖气之候。

其状似疟疾,人多不识此患方。

柴胡 黄芩(各一分) 枳壳(二片,炒) 甘草(炙) 知母 芍药(各二分) 大诃梨勒(一个,大者,煨,取皮。小者二个)

上件为末,水一盏煎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大戟饼子治小儿食癖,胁下有一块,饮食不生肌肉方。

大戟(半两,匀切作片子,以好醋浸一宿,取出焙干为末,用药末一钱) 好面(一钱)

上滴水和丸,捻作饼子如小钱大,浓三分。 上 熟。米饮嚼下一饼,儿小减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诸癖肠结,不思饮食,或时吐逆。练香丸散方

青皮 白僵蚕 甘草 诃子(各二钱,并煨过存性,研为末) 没药 乳香 巴豆霜(各一钱,别研)

上和匀,为末。呕逆兼泻不止每服二字,米饮调下。如要思食、消癖,却入巴豆,以稀面糊为丸,每服五、七丸,薄荷汤吞下,日进三、两服。量虚实加减用之。

长沙医者王兑传二丁散治小儿诸癖,久不消,腹痛,乍寒乍热,泄泻无时,多渴黄瘦,或下痢,腹胁有块如掌,癖侧石硬方。

拣丁香 白丁香 没石子(各二钱) 硫黄 密陀僧(各三钱)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一字至半钱。白汤调下,空心临卧日二服。以消为度。

《千金》灸法∶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

乳癖第四

(奶脾是附)

《圣惠》∶夫小儿乳癖者,由乳母食饮无常,醉饱过度,便即乳儿,不知KT 节。小儿脾胃虚嫩,不能消化,或乳母偏卧一向,乳儿不能回转,儿亦睡着,乳滞偏于胁下,因兹结聚成块而痛者是也。其候面色青黄,发歇壮热,吐乳多睡,口内生疮,渐渐黄瘦,腹内结块不散,故名乳癖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中遍身忽发寒候,遍身黄肿,小便赤黄,体微蒸热。此候本因胎热,又因哭后母爱惜,将奶与吃,不消化,遂为奶积。所治者,先用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调中饮(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三个药与服即愈。如见黄色入睛,眼目视,气喘鱼口,手握拳,恶候不治。

钱乙论∶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

《婴童宝鉴》∶小儿奶癖者,谓小儿未会吃食,唯饮其乳,其乳拥猛。或其母当烦之次,便乳其子,子饮乳拥结不消,又夹顽涎结成痞块在腹内,或动不动,有时腹痛是也。

《玉诀》小儿奶癖积伤候歌∶

奶脾痞结积因伤,腹胀筋青面色黄,热发有时或渴饮,疳伤脾热口生疮。

此患先解利,后取积,次调胃气无误矣。

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银白散调气。(二方并见本门。)

《圣惠》治小儿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积不散,令儿日渐羸瘦,面色痿黄,春夏多发,不欲饮食,京三棱散方

京三棱(微煨,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槟榔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茯苓(各半两) 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乳癖,壮热体瘦,宜服朱砂丸方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雄黄(细研,一钱半) 寒水石 龙脑(各细研) 腻粉槟榔(末。各一钱)

上件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二岁儿以生姜汤下三丸,日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手脚心热,面色青黄,不下乳食,日渐羸瘦。人参丸方

人参(去芦头) 生姜(切,干炒) 桂心 赤茯苓 白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 当归(锉,微炒) 槟榔 京三棱(微煨,锉)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一岁儿以粥饮化下三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呕吐,腹胀,寒热,枳壳丸方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 赤茯苓(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柴胡(去苗。各三分) 桂心(一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化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乳癖,面色黄悴,食乳微细,日渐羸瘦。鳖甲丸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京三棱(微煨,锉) 槟榔(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 白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 当归(锉,微炒) 桂心(各一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研下三丸,日再服,以利为度。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胁下坚硬,大便难,小便赤。大黄丸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诃梨勒皮(各半两) 乌梅肉(微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木香(各一分)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川朴硝(各三分) 桔梗(一分,去芦头)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一岁儿每服以粥饮研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结块,久不消化,诸药无效。宜服化癖丸方

巴豆霜(半两) 腻粉 朱砂(细研。各一钱) 黄鹰粪(一分) 砂 雄雀粪(各一字)

上件药都研如粉,用糯米饮和丸如黍米粒大。一岁儿每服空心煎皂荚仁汤下二丸,取下恶物为度。

《圣惠》治小儿乳癖不消,心腹胀满。木香丸方

木香 京三棱(微煨,锉) 槟榔 人参(去芦头)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各一分) 牵牛子(微炒) 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上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乳癖,胁下结块不消。腻粉丸方

腻粉(一钱) 雄雀粪(一分,微炒)

上件药都研令匀,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汲水下一丸,取下粘滞恶物为效。量儿虚实、大小以意加减。

《谭氏殊圣》治奶癖。

诃子(五个,磨去两尖) 密陀僧(三钱) 硫黄 轻粉 白丁香 黑丁香 粉霜 硼砂(各一钱)

上件八味为末。每服半钱,男儿患,用女儿奶汁化服;女儿患,用男儿乳汁化下。

《谭氏殊圣》治月里孩儿奶癖方。

紫河车 人参

上各等分为末。用好醋调,拍成饼子如大钱子大。如左畔有奶脾者,药贴左畔脚心,用绯帛子扎,干后见效。左右一般使药。

《谭氏殊圣》治小儿奶癖方。

白丁香 黑丁香(各十二个) 石燕子 舶上硫黄 寒水石 密陀僧(各三钱) 腻粉(两个)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用第二遍米泔水调下,服即取下病来,如末,更一服。

《谭氏殊圣》又方

密陀僧 诃子 丁香 草蔻 木香(等分)

上研,罗为细末,入腻粉少许再研。每服一钱半,米饮下。如不动,来日再服立效。

《谭氏殊圣》又方。

黑丁香(二十个) 舶上硫黄 密陀僧(各半两) 白丁香(五个)

上生用,为细末。如一岁者,只一字,临卧服;如三、两岁者,便服半钱,用奶汁下。

《养生必用》治小儿奶癖,羸瘦危困,胁下硬有形即是。

青礞石(末,半两) 汞粉(半钱) 寒食面(一钱半)

上研令匀,以乳汁和,分为二十饼子,熨斗上以慢火爆干。一饼子分为四处,随饮食化服四分之一,隔日一次服,八服取效。未吃得饮食,化如糊,抿在儿口内。

张涣三棱散治小儿乳癖结实不瘥方。

京三棱(炮,锉碎) 赤茯苓 当归(洗,焙干)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一两) 白术枳壳(麸炒,去瓤) 木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七片,煎五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奶癖软银丸方

水银(结成砂子) 白丁香(末) 腻粉(各一钱) 鹰条(末。各一钱匕) 巴豆(二十一个,去膜研,略去油) 续随子(四十九个,去壳)

上件同研匀,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一岁一丸,温水下。

《玉诀》惺惺丸治小儿虚积,及实积乳癖方。

阳起石(一分) 黄鹰条(秤二钱) 白丁香 朱砂(各一钱) 轻粉(一钱半) 麝(少许,末之) 砂(一字,醋化) 石燕子(五个,醋淬, 七次)

黄连(七钱) 续随子(一百个,去壳,去油)

上浸蒸饼,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大小儿加减。炮皂子并葱煎汤,临睡吞下。

《玉诀》银白散生胃气,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白术(麦面炒) 白扁豆(去皮) 藿香叶

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奶脾方。

上用芫花一两(醋浸三日,净洗),大黄半两,为末,入蒜一斤研,同药末研烂匀。男左女右,用药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时闻患人口中,如闻得药气,实时取了,立效。

《董氏家传》治小儿奶癖、脾极效方。

紫河车(二两) 寒食面(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匙许,水调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红帛上缚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甚多矣。大便尽洗去。

《庄氏家传》治小儿奶脾,疳瘦尽,青皮丸方

上用青皮不计多少,去白,干用,为细末,猪胆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任意,汤下,日进三服。

《孔氏家传》治小儿奶脾方。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极细。以大蒜自然汁调,稀稠得所,涂于有奶脾处。据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过。须臾,候儿口中有蒜气息,即是药透。仔细以手揉之,觉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便用温浆水洗去。

切须则度,不可令消尽,恐药毒损气也。如未消,药先干,即别使温水润之。

《王氏手集》治小儿奶癖方。

白芥子 芸苔子(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水调摊纸上,贴奶癖。又用醋面饼子盖之立效。少顷急去,如不去即成疮。

《赵氏家传》治小儿奶癖,发寒热,肌瘦,可思饮食,渐渐黄瘦,欲成疳气。如圣丸方

大丁香(二十一个) 密陀僧(半两) 粉霜(一字半) 舶上硫黄(二钱半) 砂(一钱) 白丁香(四十个全者)

上为末。每服半钱,冷面汤调下,日一服,正午时见效。三岁以上每服半钱,三岁以下每服一字。

《吉氏家传》治奶癖积热,发疳,水银丸方

水银(结砂,一钱) 砂 白丁香(各半钱) 轻粉 脑子(各少许) 香墨 鹰条 巴豆(醋煮令干) 青黛(罗过) 黄明胶(用蚌粉炒黄色) 百草霜(各一钱)

上末,滴水丸如绿豆大。用薄荷汤下三、五丸,看儿大小加减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奶癖方。

上用紫河车不以多少,为末。每用一钱,冷水调贴癖痛硬处。

《庄氏集》俞穴灸法∶乳癖,用粗线两条,各量两乳头中间阔狭,于两乳头上垂下,照令端直方停,对两乳于左右肋上各灸七壮,炷如麦粒大。

气第五

《圣惠》论∶小儿 气者,由饮食不调,生冷过度,与脏气相搏,结聚之所成也。其状脐胁两旁上下有物弦直,大者如臂,小者如指旋起急痛,故名 气也。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日,上至七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者,亦分数类。在左胁下痛者为 气,下蓬莪术散(方见本门中)夹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服即愈。如见面黑眼视,泻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进食,死。

《圣惠》治小儿 气急痛京三棱散方

京三棱(微煨,锉)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大腹子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神曲(微炒) 诃梨勒皮 蓬莪术 麦 (炒令微黄)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黑三棱(半两,锉)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 气,发即紧痛,不欲饮食,大黄散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各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 ) 麝香(细研) 木香(各一分) 京三棱(微煨,锉) 槟榔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 气,两胁下紧痛,羸瘦。鳖甲丸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京三棱(微煨,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人参(去芦头) 干姜(炮裂,锉) 白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柴胡(去苗)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生姜汤下七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 气,不能下食,肌体瘦,防葵丸方

防葵 当归(去芦头) 桂心 诃梨勒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桔梗(去芦头。各半两) 杏仁(二十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附子(炮裂,去皮脐) 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炒。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 气,食不消化,四肢瘦弱,宜服此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川大黄(锉碎,微炒) 京三棱(微煨,锉。各半两)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芎 桔梗(去芦头) 赤茯苓 赤芍药 干姜(炮裂,锉)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又方

京三棱(一两。微煨,锉) 鳖甲(三分。涂醋炙令黄,去裙 ) 川大黄(锉碎,微炒,二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晚后再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鳖甲(一枚。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捣,细罗为末。每服一钱,以童子小便一小盏,煎至五分。量儿大小分减服之,日三服。神效。

茅先生小儿 气,一切气疾。蓬莪术散

蓬莪术 青橘皮(去白瓤) 益智(各半两) 木香(一分) 糯米(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用陈米饮调下,日进四服。

痞结第六

《巢氏病源》小儿痞结候∶痞者塞也。小儿胸膈热实,腹内有留饮,致令荣卫痞塞,不得宣通,其病腹内气结胀满,或时壮热是也。

《婴童宝鉴》小儿痞结歌∶

胸中热兼实,荣卫不通彻,脏腑岂能和,经中号痞结。气满腹肚胀,时时变寒热,何必问神祗,此是分明诀。

《葛氏肘后》若患腹中痞结,常壮热者方。

大黄(炙使烟出) 龟甲(炙令黄) 茯苓(各三分)

上捣为末,蜜丸。服如大豆一枚,日三。看儿大小增减。

《千金》鳖甲丸治少小腹中结坚,胁下有疹,手足烦热方。

鳖甲(醋炙香熟) 芍药 大黄(各三十铢)茯苓 柴胡 干姜(炮 各二十四铢) 桂心(六铢) 虫 蛴螬(各二十枚)

上件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大七丸,渐渐加之,以知为度。

《千金》治小儿痞气,胁下、腹中有积聚,坚痛。鳖头丸方

鳖头(一枚) 虻虫 桃仁 虫(各十八铢) 甘皮(半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黄十八铢,以知为度。《圣惠》方同,但用大黄无甘皮。

《千金》治小儿心下痞,淡癖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 黄芩(各一两) 大黄(二两半。《婴孺》用十铢) 雄黄(二两半。《婴孺》用十铢)

上四味末之,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以下,服如粟米大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

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

陈藏器治小儿痞满方

上用三白草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疾,亦主疟及小儿痞满。按此草初生无白,入夏叶端半白如粉,农人候之莳田,三叶草白便秀,故谓之三白。

陈藏器又方

上用甜藤叶捣,敷小儿腹,除痞满闪癖。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羸瘦,多啼。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三分) 枳壳(微炒,微黄) 赤茯苓 犀角(屑)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温服,微利为度。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身体壮热,中焦壅闷,肠胃不利,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赤茯苓 芎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赤勺药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槟榔(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憎寒,大小便不利。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桔梗(去芦头)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各三分) 人参(去芦头) 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 木通(锉。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看儿大小分减温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壮热不能乳食,心胸烦壅。宜服槟榔散方

槟榔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 柴胡(各去芦头) 知母 赤芍药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清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虽服汤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满,按之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宜服破痞除热甘遂散方

甘遂(一分,煨令微黄)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黄芩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以利即止。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多惊。牛黄丸方

牛黄 麝香(各细研) 甘遂(煨令微黄) 川椒(去目及开口者,微炒去汗。各一分) 巴豆霜(半分) 蜈蚣(一枚,去足,炙令黄) 蚱蝉(七枚,微炙) 川芒硝 真珠(末) 雄黄(细研。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炼成蜜一合,入白腊一两,合煎令熔,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以利为度,如未利,再服。看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妨闷。硝石丸方

硝石 柴胡(去苗) 川大黄(锉碎,微炒) 黄芩(各半两) 细辛(洗,去苗、土) 当归(锉,微炒) 茯神 赤芍药 甘遂(煨令微黄) 木香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各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纸裹压去油)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岁儿一丸,二岁二丸,三岁三丸,四、五岁儿可服五丸。并空心以粥饮下,以得快利为度,若未利,明旦再服之。更量儿虚实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腹内痞结,乳食不消,心腹刺痛。甘遂丸方

甘遂(煨令微黄) 真珠(末。各一分) 黄芩 赤芍药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巴豆霜(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杏仁、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二、三岁儿空腹,以温水下二丸,以利为效,未利再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进食丸治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壮热喘粗,呕吐痰逆,肠鸣泄泻,水谷全出。或下痢赤白,腹痛后重,及食 ,乳癖, 气,痞结,并皆治之。

代赭(醋 ,研) 当归(去芦头,锉,微炒) 朱砂(细研水飞)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各半两) 麝香(细研,一分) 巴豆霜(半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药匀,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一丸,温米饮下。更量虚实加减服之,食后。

《婴孺》鳖甲足丸治少小里急、胁下支坚方。

鳖头、足(一具,酒二斤,浸一宿,炙干) 蛴螬(四十个,炙) 虻虫(二合。去头、足、羽) 蚱蝉蜣螂(各炙二十个) 干姜 人参(各三两) 云母(炼) 芎(各二两) 桂心(一两) 牛黄(一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二丸,日再。

《婴孺》治小儿八痞,曾青丸一、当心下坚痛,大如小杯,名蒸痞,曾青主之。二、如板起于胁下,抢心,名蛇痞,龙骨主之。三、夹脐如手,名鱼痞,龟甲主之。四、绕脐腹雷鸣,名寒痞,干姜主之。五、当心如杯,不可摇动,名虫痞,牡丹主之。六、心下如盘,名气痞,鳖甲主之。七、生于寒热,腰背痛状如疟,名血痞,虫主之。八、脓出腹中痛,名风痞,蜚蠊主之。

曾青 干姜 虫 紫石英 牡丹皮(去心) 桂心(各二分) 大黄 龙骨(各五分) 蜀漆(七分) 龟甲(亦云鳖甲) 真珠 蜚蠊(各三分) 细辛(六分) 附子(炮,四分)

上十四味为末,视上所说,根据病所主,皆倍药分,和以蜜,未食服桐子大四丸。此是五、六岁儿所服,若小儿,以意量之。日三服,丸子大小,量儿与之。服之当微烦,勿怪。腹中诸病皆出,神效。忌猪、鱼、菜物。据上八说,疑别有鳖甲并用也。

《婴孺》治小儿先得寒热,腹坚牢强痞,不能饮食,不生肌肉,时苦壮热。鸡骨丸方

芎 当归 紫菀 大黄(蒸,三升米下) 茯苓(各三分) 杏仁(去皮炒) 桂心(各四分) 杜衡白芷 石膏(各二分) 半夏(一分,洗)

黄雌鸡(一个,破腹,勿令中水,去肉取两胁翼及胫骨,干之,炙令黄色)

上为末,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日进三服,稍稍加之,神效。

《婴孺》治小儿患腹中痞结,常壮热方。

大黄(炙烟出) 鳖甲(炙黄) 茯苓(等分)

上为末,蜜丸大豆大。饮下,日三。小儿加减之。

《婴孺》治小儿胁下有痞,手足烦热。五参丸方

人参 苦参 丹参 沙参 元参 防风(各一两) 干姜 附子(各半两,炮)

虫(五个,炙) 大黄(四两,蒸三升米下) 蜀椒(一合,去汗) 巴豆(二十个,去皮、心,炒) 葶苈(一合,炒)

上为末,别研巴豆,入匀,杵万下,蜜丸如小豆大。一岁儿一丸,日再,稍加丸数。

《婴孺》治小儿胁下积气,羸瘦骨立,圊便不节。大鳖头足丸方

鳖头、足(一具,酒浸一宿。炙令黄) 干漆(二分,炒) 紫芝 芍药 人参 栝蒌根(各三分) 甘草(四分)

上为末,蜜和丸如胡豆大。一丸,日进三服。鳖截之,去颔、下段足,取腕前。

《婴孺》治小儿痞气,胁下胀满,腹中积聚、坚痛。鳖头丸方

鳖头(一个) 虻虫 虫 桃仁(炒。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二丸,日进三服,以知为度。如不利,加大黄三分。

《婴孺》治小儿服汤已得大利,温壮已折,而滞实不去,心下坚,痞满不可按,辄啼,内有伏热诸候,集成此疾。

宜服破痞除热。甘遂汤方

甘遂 甘草(炙。各二分) 黄芩 大黄(各四分)

上以水二升,破鸡子二个和,取白投水中搅,令沫上,吹去之,内药煮九合。为二服。

《吉氏家传》取小儿痞方。

白丁香 紫丁香(各四十九粒) 舶上硫黄 密陀僧(各一块,皂皂子大) 五倍子(一个,枣大) 黄鹰条(末,炒一钱) 麝(少许)

上末。如小儿瘦者,粟米饮下半钱;肥者大米饮下。并第七椎下两边灸之,须齐下火。疳、蛔虫自出如麸片相似,效。

宿食不消第七

《巢氏病源》小儿宿食不消候∶小儿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脾胃则冷。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和调则乳哺消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诊其三部,脉沉者,乳不消也。

《圣惠》∶夫小儿宿食不消者,由脾胃冷故也。凡小儿乳哺饮食,取冷过度,则冷气伤于脾胃。缘胃为水谷之海,与脾为表里,脾气磨而消之。其二气调和则乳消哺化,若伤于冷,则宿食不消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宿食不消,身体发热或发吐泻,宜用水精丹利之(方见夹食伤寒门中),却下补药调理。

如身上热不退,泻不止,仍发渴、心躁,宜进玉珍散二、三服。如更不退,须进银涎散一、二服,却将调胃气药相间服。若只泻清水,宜用白龙丸二、三服。(三方并见本门。)

钱乙论∶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千金》治小儿宿乳不消,腹痛,惊啼。牛黄丸方

牛黄(三钱)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枚) 真珠 巴豆(去皮、膜) 杏仁(汤浸,去皮、尖。各一两)

上五味,捣附子、真珠为末,下筛;别捣巴豆、杏仁,令如泥,内药及牛黄,捣一千二百杵,药成。若干,入少蜜足之。百日儿服如粟米一丸,三岁儿服如麻子一丸,五、六岁儿服如胡豆一丸,日三,先乳哺了,服之。膈上下悉当微转,药丸全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药丸全出为度。

《千金》崔文行平胃丸治丈夫、小儿食实不消,胃气不调;或温壮热结,大小便不利者。有病冷者,服露宿丸(方在《千金》中)热药,后当进此丸调胃方。

大黄(二钱) 小草 甘草(炙) 芍药 芎 葶苈(各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五十枚)

上七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三。一岁儿二丸,渐加之。《千金翼》有菖蒲、当归、干姜、茯苓、麦门冬、细辛,无杏仁,为十二味。

《外台》∶《短剧方》疗小儿宿食不消,发热。九味当归汤方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人参 桂心 黄芩 干姜(各一分) 大枣(五枚) 大黄(二分)

上药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减量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化,少欲饮食,四肢消瘦,腹胁多胀。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皮(三分) 人参(去芦头) 白术 麦 (炒令微黄)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槟榔(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日四、五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陈橘皮散方

陈橘皮(汤浸,去瓤,焙) 高良姜(锉) 人参(去芦头) 槟榔(各一分) 白茯苓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壮热腹胀。代赭丸方

代赭(细研) 当归(锉,微炒) 朱砂(细研,水飞过)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各半两) 麝香(一分,细研)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化,发热有时。槟榔丸方

槟榔 牵牛子(微炒)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干姜(炮裂,锉)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晚后再服。更看儿大小,临时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多吐痰涎。人参丸方

人参(去芦头) 丁香 干姜(炮裂,锉)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虚胀。丁香丸方

丁香 木香 乳香(细研) 雄黄(细研)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肉豆蔻(去壳) 槟榔(各二颗) 巴豆霜(半分) 硫黄(半分,细研) 朱砂(细研,水飞过。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心腹胀闷。五灵脂丸方

五灵脂 代赭(各一两) 巴豆霜(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用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一岁以温水下一丸,加至三丸即不添也。

《圣惠》治小儿宿食不消。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枚,去壳) 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服。更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青木香丸大人、小儿宽中利膈,行滞气,消饮食。治胸膈噎塞,腹胁胀痛,心下坚痞,肠中水声,呕哕痰逆,不思饮食方∶

木香(二十两) 补骨脂(炒香) 荜澄茄(各四十两) 黑牵牛(二百四十两,炒香,别捣,取末一百二十两) 槟榔(四十两。酸粟米裹,湿纸包,灰火中煨令纸焦,去饭)

上为细末,入牵牛末令匀,渐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汤、熟水任下,食后服。每酒食后可服五丸、七丸。小儿一岁服一丸。怀妊妇人不得服之。

《谭氏殊圣方》∶壮热时时又作寒,都缘食作不多安。早求洗肺为良药,免得儿心似火煎。白术、桔梗、橘皮散,蜜调和合去顽涎。水银磨入生犀服,一粒神丹病永痊。

褊银丸

白术 桔梗 陈橘皮(各一分) 银箔(三片,水银一钱。同结成砂子) 犀角(末,一钱,研) 巴豆(二粒。去皮。枣一个,裹烧熟)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捻令褊。薄荷水研下一丸。

《婴孺》治少小腹大,短气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方。

黄芩 大黄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 芒硝(各二分)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分为三服。一岁以上为五服。

《婴孺》治少小癖实,壮热,食不消化,中恶忤气。牛黄鳖甲丸方

鳖甲 麦曲(炒) 麦门冬(去心) 柴胡(去芦头) 大黄 干姜 芎(各一两) 牛黄(二分) 浓朴(炙) 茯苓 桂心(各半两) 芍药(五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食不消,腹满不利。鸡子汤方

鸡子(五个,去白) 乱发(一鸡子大,梳去垢恶)

上取鸡子汁淋发上,及热,数按之令汁出,取服。量儿大小与之。无毒,得下妙。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乳食不消,腮肿,舌肿,惊躁,渴泻,惊热、惊疳。玉珍散方

滑石(白者佳) 石膏( 。各半两) 甘草(炙) 蚌粉(水淘,澄去砂石,却连盏在火上 通红,刮下,用水飞过,细研,秤) 白附子 白僵蚕(直者,去丝炒。以上各一分)

上为末,入脑、麝各少许。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五、七岁一钱,麦门冬熟水调下。如渴、泻,乌梅汤调下;惊疳,灯心汤调下;小儿气怯者,脑、麝须极少许。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乳食不消,发渴,心躁。银涎散方

上用粉霜不拘多少,入乳钵研令极细。每服婴孩一字,四、五岁以下半钱,煎莲花汤下,冬月用莲肉煎汤下。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乳食不消,泻不止。白龙丸方

白龙骨 白石脂(各一分)

上为末,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紫苏、木瓜汤吞下,一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刘氏家传》小儿心腹胀满,疳气,伤食,臆肚,泻痢不转方。

青州枣(一个) 巴豆(一粒,去心)

上巴豆安枣内,慢火炙令焦黑,乳钵细研,入麝少许,用少饭丸如麻子大。一岁一丸。如伤食,用热米饮下;如泻,用冷熟水下。忌生冷、油腻、热物。

《张氏家传》麝香安中丸治小儿饮食不化,宽中止吐方。

甘松叶(二两,去土) 益智 丁香皮 香附子(各三两) 术(一两) 南木香(半两) 麝香(一钱)

上七味除麝别研外,余药同为细末,白面糊为丸。更用生蜜、熟油少许一处和。剂量大小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姜汤下,不计时候。

《张氏家传》邢和璞真人常服,安神道气,消酒食,益脾胃,老人小孩皆可服。昭陵每食后嚼数片,身体安健。

尝赐吕申公。刘斯立名延年草。裕陵亦赐韩魏公。

青皮(一斤。汤浸三日,日三换。候苦味去尽,然后去瓤,切做指面大方片子) 上等白盐花(五两,再淋煎用,要雪白) 甘草(六两,锉,秤,炙) 新舶上茴香(四两)

上用甜水一斗,同药入金锅内熬(银锅亦得),不住手搅,勿令着底。置密器中收,不得走气。候水尽取出,慢火炒令干,不得有进气。选谨慎者一人专主之。去甘草、茴香不用,只收贮青皮。如伤生冷及果实、菜蔬之类,即嚼数片,随即无恙。常服一、二片极佳,以其尤宜老人。邢和璞所以名万年草,斯立又以延年草目之也。

《庄氏家传》小儿常服消乳食方。

白芷(半两) 槟榔(一个) 青橘(一分,去白) 巴豆(四粒,炮去皮,去油)

上件为末,同研,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温水下三丸至五丸,常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惊热。化聚滞、奶食,坠涎,利大肠。宜服真珠丸方

真珠(细研,水飞) 天竺黄(为细末) 朱砂(研,水飞。各一分) 丁头代赭 雄黄(各研,水飞) 麝香(研。各半两) 杏仁(三十粒。汤浸,去皮)

尖、双仁者,麸炒令微黄) 巴豆(十个。去皮,用油煎令褐色,杏仁同研)

上件药都捣细为末,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生姜汤下一丸。三岁以上,加减服之。

《庄氏家传》治小儿惊风,奶食不化;或外风伤冷毒、泻血,一切诸疾,悉皆治之。金箔丸方

金箔(四十九箔) 朱砂(水飞) 水银 牛黄 青黛(各研) 白僵蚕(微炒) 蝉壳(洗去泥土) 麻黄(去节) 白附子 天麻(酒浸,炙) 麝香(别研) 犀角 干蝎 天南星(炮。各一分) 腻粉(一钱,研)

上件修事了,入乳钵内研令匀细,用生蜜和为锭子,以油罩子裹。每服二丸,梧桐子大,薄荷汁化下。伤寒用生姜、薄荷汤化下。小儿诸疾,无不神效。

《庄氏家传》治小儿惊疳,化涎消食。胡黄连丸方

胡黄连 牛黄 朱砂 麝香(少许) 芦荟(四味各研) 青黛 钩藤(炙) 管仲 腻粉(少许) 鹤虱 雷丸 天竺黄(研。各等分)

上件一十二味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如有惊食,只取下食,如无不动。

《王氏手集》进食丸安和脾胃,消化积滞,止呕 吐利;除心腹胀满,利胸膈,散满痞。常服消水谷,进乳食方。

丁香(一钱) 肉豆蔻(二个) 木香(半钱) 巴豆(九个,去皮,生用) 五灵脂(七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岁一、二丸,食后生姜汤下,日二服。

《吉氏家传》千金丸治小儿食不消方。

木香 乌梅(炒) 肉桂(各一钱) 砂(半钱) 胡椒(半分) 巴豆(三十粒,取霜)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芥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紫苏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气,开胃进食。木香丸方

木香 人参 白茯苓 青皮 陈皮(各去瓤) 肉豆蔻(以上各一分) 京三棱(一两,炮)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奶食伤心,作壮热,喘息不调,咳嗽,多睡。洗心散方

甘草(一钱,生) 麦门冬(一分半,洗净) 皂角(半两,入沙糖涂酥,炙后于盆下盖良久,出火毒方用)

上烂杵,不罗。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作五服,时时吃。

伤饱第八

(食不知饱时附)

《巢氏病源》小儿伤饱候∶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食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又小儿食不知饱候∶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其亦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

《圣惠》论∶夫小儿气血不调,肠胃虚嫩,凡于乳哺,须是合宜。若乳食过多,脾胃胀满,不能消化,故谓之伤饱也。

《仙人水鉴》小儿吃食太多伤脾,即不食呕逆方。

半夏(二分。生) 黄葵子 防风 远志 款冬花 桂心 前胡 干姜(各一两)

上并捣为散。空心米饮下一钱,服之立效。乳母不可服。

《圣惠》治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槟榔散方

槟榔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去芦头)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赤茯苓 神曲(炒微黄) 陈皮(汤浸,去白瓤,焙) 甘草(炙微赤,锉) 麦 (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饱,心腹滞闷,不能乳哺。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去芦头) 槟榔 川大黄(锉碎,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赤茯苓 沉香(各半两) 诃梨勒皮(三分) 木香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食过度,腹中胀满。木香散方

木香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牵牛子(微炒)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赤茯苓(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浆水调下半钱,晚后再服。更看儿大小,以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饱,心腹妨闷,胁下或痛。宜服赤芍药丸方

赤芍药 柴胡(去苗) 赤茯苓 诃梨勒皮 槟榔(各半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三分) 桂心 木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伤饱羸瘦,不生肌肉,乳食不化。芍药丸方

芍药(七分,炙) 柴胡(四分) 大黄(三分) 桂心(一分) 茯苓 干姜 鳖甲(炙。各二分)

上为末,蜜为丸。一岁儿先哺乳,吞小豆大三丸,日三服。

《婴孺》治少小伤食苦饱,卧失衣当风,居温地,其为病∶腹大膨 ,时泄,困甚,如寒热状,又如霍乱,动作时利,腹出脓血。大黄丸方

大黄 苦参 人参 桔梗 杏仁(去皮尖) 芎(各三分) 半夏(洗) 黄芩(各二分) 葶苈(四分。炒)

上为末,蜜为丸小豆大。一丸,日进三服。

《千金》附方治小儿食不知饥饱方。

上用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

丁奚第九

《巢氏病源》小儿大腹丁奚候∶小儿丁奚病者,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若久不瘥则变成谷症。伤饱名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种大体相似,轻重立名也。

《五关贯珍珠囊》∶小儿丁奚,谓之鼓槌、鹤膝候。凡小儿或因吐而泻久不瘥,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肠红,号曰丁奚。七岁以下号鼓槌风,十五以下名鹤膝风。盖此并是风冷伤于肾所致,肾主骨故也。

《庄氏家传》疳肚、丁奚辨证云∶小儿腹大如有青筋见,即曰疳肚也,如无青筋乃名丁奚。是因过饱伤食而得之。

《婴童宝鉴》小儿丁奚歌∶

腹高颈细体痿蕤,精彩全无只爱啼,久病谷症脾胃裹,小儿如此号丁奚。

《葛氏肘后》若患疳气,大腹瘦弱方。

上捣生薤根,以猪脂煎,稍稍服之。

葛氏又方

上用熟炙鼠肉,若伏翼肉哺之。《本草》亦治哺露。

《葛氏肘后》∶小儿丁奚、 癖、黄瘦、发脱等病方。

代赭(研) 大黄 朱砂(研。各四分) 龟甲(炙,三分) 芍药 青木香 杏仁(去皮,熬,别研) 巴豆(去心、皮,别研,熬) 知母(各二分)

上捣、筛,蜜丸。百日儿服如胡豆大;二百日儿服如小豆大;三百日儿如大豆;四百日儿如梧桐子。每服微下为限。大效。

《千金》仙人玉壶丸治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能化方。

雄黄 藜芦 丹砂 石(一方用矾石) 巴豆(去皮、膜。各二两。《万全方》止用各一两) 八角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万全方》却用三两)

上六味先捣巴豆三千杵,次用 石又捣三千杵,次内藜芦三千杵,次内附子三千杵,次内雄黄三千杵,次内丹砂三千杵,内蜜又捣万杵佳。若不用丹砂者,内真珠四两。每内药辄治五百杵,内少蜜恐药飞扬。治药用王相吉日良时,童子斋戒为良。天晴明日无云雾,白昼药成,密器中封之,勿泄气,着清洁处。小儿百病,惊痫痞塞及有热,百日、半岁者以一丸如黍米,小儿乳头与服之。一岁以上如麻子一丸,日三,以饮服。小儿大腹及中热恶毒,食物不化,结成积聚,服一丸。小儿寒热头痛,身热及吐 ,服一丸如麻子大。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化,浆水服二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梧子,敷腹上良。

《圣惠》治小儿丁奚,骨中微热,腹内不调,食不为肌肤或苦寒热,腹大。鸡骨丸方

雄鸡骨(一具,炙令黄) 赤芍药(半两) 赤茯苓(半两。《婴孺》用一两) 石膏(细研,水飞过) 川大黄(锉碎,微炒) 紫菀(洗去苗土。各半两。《婴孺》各用五分) 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婴孺》用三分) 白矾(烧灰) 细辛(洗去苗土)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半两) 黄芩 甜葶苈(隔纸炒令香。各三分) 桂心(三分。《婴孺》用二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婴孺》方同,但分两殊。仍云《康氏方》。)

《圣惠》治小儿丁奚、 癖,黄瘦发脱。代赭丸方

代赭(细研) 川大黄(锉碎,微炒) 朱砂(细研,水飞过。各半两) 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去裙。《婴孺》用三钱三字) 巴豆霜(半分,《婴孺》用一分) 赤芍药 木香 知母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二丸。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日一、二服,以溏利为度。(《婴孺》方同,专治 癖。)

《圣惠》治小儿丁奚,虽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宜服赤芍药丸方

赤芍药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三分) 桂心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蜜汤下五丸,日三服。

《圣惠》治小儿丁奚肚大,青脉起,不生脂肉,四肢干瘦,头大发黄。麝香丸方

麝香(细研) 肉豆蔻(去壳) 干蟾(涂醋炙令黄) 夜明砂 地龙(并微炒。各一分) 朱砂(细研,水飞过) 五灵脂(各半两) 白矾(灰。一分) 蜣螂(三枚,去翅、足,炙令熟)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晚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丁奚,腹胀,干瘦,毛发焦黄。宜服二圣丸方

大虾蟆(一枚。端午日收,眼赤者佳) 臭黄(二两。为末)

上净取却虾蟆肠肚,然后满腹着臭黄末,以纸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三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烧令烟尽,捣、罗为末,用粟米饮和丸如粟米大。儿一岁以粥饮下一丸。服药后以生、熟水浴儿,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虫出即效。

《圣惠》治小儿丁奚肚大,四肢瘦弱。野鼠丸方

野鼠(一枚。去皮、脏,炙令焦) 干姜(炮裂,锉) 浓朴(去皮,涂姜汁,炙令香熟用之) 桂心 甘草(炙赤,锉。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用生姜汤下七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丁奚腹胀,头大颈细,手脚心热,唯吃冷水。此是脉藏内疳。大黄丸方

川大黄(一分。锉碎,微炒) 蛇蜕皮(二条。烧灰) 蝉壳(三七枚) 巴豆霜(一字) 铅霜(半钱,细研) 干虾蟆(一枚。涂酥炙黄) 皮巾子(灰,有孔子处取半钱)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浆水粥饮下三丸,后以桃、柳汤洗,拭干。以青衣盖,良久有虫出为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婴孺》治小儿羸瘦,不生肌,食饮不多,腹大,面目痿黄,不长。主百病。鳖甲丸方

鳖甲(炙) 桂心(各三分) 大黄(五分) 人参 前胡 茯苓 干地黄 芍药 干姜(各二分) 黄芩(一分半) 虫(十枚。炙)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三丸,日进三服。量与之佳。

《婴孺》芍药丸治小儿百病,有寒热,大腹,食不消化,不生肌肉,痿痹方。

芍药 茯苓 大黄(各五分) 柴胡(四分) 鳖甲(三分,炙) 桂心(二分) 人参(一分,一方二分)

上为末,蜜丸。三岁以下服三小豆大,不知加之;七、八岁三桐子大,不知加之。若腹坚大者,加鳖甲一分;渴者,加栝蒌二分。病甚者服二十日效。已试大良。一方有杏仁二两,人参三分。

《婴孺》治新生少小儿客忤所中,惊痫发热,哺乳不消,中风反掣,口吐舌,卒疰逢忤,面青,目上摇,腹满丁奚,羸瘦颈交,三岁不能行。麝香紫双丸方

麝香 黄连 丹砂 乌贼鱼骨 桂心(各一两) 雄黄 附子(炮,去皮脐) 牛黄(各二两) 特生 石(半两。烧) 赤足蜈蚣(一条。炙) 巴豆(六十粒。去皮、心,入绢袋子,内灰,煮半日)

上为末,蜜和,杵三千下, 合密收,勿令燥泄。儿生十日、二十日、三十日服二黍大;四十日至百日服二麻子大;一岁、三岁以意增之,大其丸子。儿虽小而宿实甚者,当加丸子,不必根据此例也。巴豆别研入药内。

《婴孺》治小儿不生肌肉,丁奚大腹,食不消。芍药丸方

芍药 大黄(各一两) 桂心(二两) 茯苓 柴胡(各四两)

上为末,蜜和杵熟。一岁,大豆许二丸,不知稍加之,食后服。炼蜜须三、五沸用。

《婴孺》治小儿伤食,失衣当风,温冷水浴,苦腹大丁奚,时利,寒热如疟,不欲饮食,不生肌及消羸不欲动摇方。

人参 麦门冬(去心) 大黄 黄 苦参(炒) 芎 石( ) 甘草(炙。各三分) 半夏(洗) 远志(去心) 黄芩(各二分) 硝石(四分)

上为末,蜜丸黑豆大。先食服三丸,四岁桐子大三丸,量与之。

《婴孺》治腹中有热满,不思饮食;及大小便不利,若苦腹痛,癖便脓血、下重,丁奚大腹痛,脱肛,胁下有痞方。

野狼毒(二分) 附子(一个,炮) 川椒(汁) 巴豆(去皮。各四分)

上为末,以饴丸茱萸大。茶饮下一丸,天明及日一再服一丸,数服消痞下食,日进三服。

《婴孺》治小儿坚痞,面黄羸瘦,丁奚,不欲食,食不生肌肤,心中 烦闷,发时时寒热,五脏虚胀,腹中痛,常若下痢。八痞丸方

蜀漆(七分) 细辛(四分) 龙胆(五分) 干姜(二分) 附子(四分。炮) 牡丹虻虫(疑是 虫非虻虫) 头(酒浸,炙黄) 曾青(无曾青,空青代之) 桂心(各三分)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饮下二丸,日进三服,以知为度。忌猪、鱼、生菜等物。

张涣大麝香丹方治小儿羸瘦,腹大见青筋及丁奚等病方。

麝香 粉霜(各研) 朱砂(细研,水飞) 白矾(灰。各半两) 五灵脂 肉豆蔻仁 干蟾(涂酥炙。各一两) 干地龙(一分,炒) 夜明砂(半两) 干蜣螂(七枚。去翅,炙黄熟)

上件捣,罗为末,与朱砂等同研匀细,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温水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庄氏家传》治小儿疳气,腹大,气急,不思饮食。塌气丸方

青橘皮(不拘多少,用汤浸开) 巴豆(每青橘皮一个,用巴豆一个,使麻线系合,热麸中炒熟,去巴豆不用)

上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三岁以上每服五丸或七丸,米饮下,不计时候。

哺露第十

《巢氏病源》小儿哺露候∶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也,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哺,脏腑之气不宣,则吸吸苦热,谓之哺露也。

《婴童宝鉴》小儿哺露歌∶

小儿哺露病 羸,饥饱多伤损在脾,脏腑不通身有热,如柴骨立渐枯衰。

《圣惠》治小儿哺露伤饱,手足烦热,羸瘦不生肌肉。鸡骨丸方

鸡骨(煮熟。黄雌鸡左右肋骨一具,炙黄) 赤芍药 川大黄(锉,微炒) 紫菀(洗,去苗土) 赤茯苓 柴胡(去苗。各半两) 细辛 黄芩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下五丸。早晨、晚后各一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哺露,腹坚,体热,羸瘦。鳖甲丸方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干。各三分) 常山(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或下青白黑物即愈。

《圣惠》治小儿哺露,失衣当风湿,冷水浴,苦腹大,时痢,或寒热如疟,不欲食,纵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人参丸方

人参(去芦头) 麦门冬(去心,焙)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黄 (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白茯苓 柴胡(去苗) 黄芩(以上各三分) 诃梨勒(煨,用皮) 甘草(炙微赤,锉)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一两) 芎 (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以粥饮下三丸;四、五岁儿服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治少小积寒,久热,不能食,饮食不化;哺露,坚痞,大腹,下痢不禁。芍药丸方

芍药 紫菀(各三分) 桂心 茯苓 鳖甲(炙。各二分) 柴胡(一分) 大黄(五分)

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一岁以上每服三丸,日进三服。病甚者夜一服,三岁以上加至十丸。无忌。哺露,气盛者加鳖甲四分。

《婴孺》治小儿哺露,腹坚热,下痢不止方。

鳖甲 常山(各一分) 肉苁蓉(半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便下青赤白黑,久寒自除。

《婴童宝鉴》∶小儿哺露,灸大椎穴。又,灸尺泽,(在腕内横纹中尖。)又灸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