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国二 后汉书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兖州 徐州
郡国四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兖州

    陈留郡

    武帝置。雒阳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戸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

      〖陈留〗有鸣雁亭。左传成十六年卫伐郑鸣雁,杜预曰在〔雍丘〕县西北。陈留志曰:“有桐陵亭,古桐丘。”

      〖浚仪〗本大梁。帝王世记曰:“禹避商均浚仪。”晋地道记:“仪封人,此县也。”通俗文曰“渠在浚仪,曰莨荡”也。

      〖尉氏〗陈留志曰:“有陵树鄕,北有泽,泽有天子菀囿,有秦乐厩,汉诸帝以驯养猛兽。”

      〖雍丘〗本[_]国。陈留志曰:“城内有神井,能兴雾雹。”案:徐齐民北征记曰:“有吕禄臺,髙七丈。有郦生祠。”曹植禹庙赞曰:“有禹祠,植移於其城,城本名杞城。”

      〖襄邑〗有滑亭。左传庄三年次於滑,杜预曰在县西北。有承匡城。地道记曰在县西。左传文十一年会晋郤缺於承匡。有桐门亭,有黄门亭。襄元年会鄫,杜预曰县东南有鄫城。

      〖外黄〗左传“惠公季年,败宋师於黄”,杜预曰宋邑,县东有黄城。〗有葵丘聚,齐桓公会此,城中有曲棘里。左传昭二十五年“宋公佐卒曲棘”。有繁阳城。

      〖小黄〗汉旧仪曰:“髙祖母起兵时死县北,为作陵庙於小黄。”

      〖东昏〗陈留志曰:“故戸牖鄕有陈平祠。”

      〖济阳〗有武父鄕。左传桓十二年“盟於武父”,杜预曰县东北有武父城。县东南有戎城。县都鄕有行宫,光武生。

      〖平丘〗有临济亭,田儋死此。有匡。匡人之亭,曹公破袁術处。有黄池亭。陈留志云:“黄亭在封丘。”左传哀十三年盟黄池,杜预曰在〔封邱〕县南。传曰“呉囚子服景伯以还,及戸牖”,然即黄池在戸牖西。或以为外黄县东沟,非也。

      〖封丘博物记有狄沟,即败狄於长丘是也。〗有桐牢亭,或曰古蟲牢。左传成五年诸侯会蟲牢。陈留志:“有鞠亭,古鞠居。”

      〖酸枣〗左传郑太叔至於廪延,杜预曰县北有延津。襄五年会城棣,杜预曰县西南有棣城。东有地乌巣,曹公破袁绍处。陈留志曰:“城内有韩王故宫阙。”

      〖长垣〗侯国。有匡城。陈留志曰:“孔子(囚)〔围〕此。”北征记城周三里。左传僖十五年会牡丘,次於匡,杜预曰匡在县西南。昭十三年会平丘,杜预曰县西南有平丘城。有蒲城。左传成九年会於蒲,杜预曰在县西南。史记曰孔子自匡过蒲。陈留志云“有子路祠。”有祭城。杜预曰郑祭封人仲邑。陈留志曰:“有蘧伯玉墓及祠。”又西南有宛亭。左传僖二十八年卫人盟宛濮,杜预曰近濮水。

      〖己吾〗有大棘鄕。左传宣二年郑破宋师大棘,杜预曰在襄邑县南。有首鄕。左传(桓八)〔僖五〕年齐侯(师)〔会〕於首止,杜预曰在襄邑东南,有首(止城)〔鄕〕。

      〖考城〗故菑,陈留志曰:“古戴国地名。”杜预曰:“戴在外黄东南。”尔雅曰:“木立死曰菑。”吕氏春秋:“草郁即为菑。”章帝更名。故属梁。陈留志曰:“有箕子祠。有穀亭。古句渎之丘。”案本传有蒲亭。

      〖圉〗故属淮阳。有髙阳亭。陈留志曰:“有万人聚,王邑破翟义积尸处。”前书“今髙阳”。文颖曰:“髙阳,聚邑名,在县西。”

      〖扶沟〗故属淮阳。

    东郡

    秦置。去雒阳八百餘里。十五城,戸十三万六千八十八,口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

      〖濮阳〗古昆吾国,杜预曰古卫也。帝王世记曰:“颛顼自穷桑徙商丘。”左传曰“卫,颛顼之墟”,杜预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墟,县城内有颛顼冢。皇览曰:“冢在城门外广阳里中。”博物记曰:“桑中在其中。”春秋时曰濮。有咸城,或曰古咸国。左传僖十三年同会於鹹。有淸丘。左传曰宣十二年盟淸丘,杜预曰县东南。有锄城。

      〖燕〗本南燕国。有雍鄕。谢沈书曰,赤眉攻雍鄕。有胙城,占胙国。有平阳亭。左传哀十六年“卫侯饮孔悝酒於平阳”。有瓦亭。左传曰定八年会於瓦,杜预曰县东北。有桃城。史记曰春申君说秦曰“王又举甲拔桃入邢”是也。

      〖白马〗有韦鄕。杜预曰:“县东南有韦城。古豕韦氏之国”。

      〖顿丘〗(白虎通)〔皇览〕曰“帝喾冢在城〔南〕臺阴野〔中〕”是也。

      〖东阿左传桓十年会於桃丘,杜预曰县东南有桃城。襄十四年孙林父败卫侯於阿泽,杜预曰县西南大泽。魏志有渠丘山。〗有淸亭。左传隐四年“遇於淸”是也。

      〖东武阳〗湿水出。

      〖范〗有秦亭。左传庄三十一年“築臺於秦”。地道记在县西北。

      〖临邑〗有[B925]庙。

      〖博平〗

      〖聊城〗有夷仪聚。左传僖元年“邢迁於夷仪”。有聂城。左传曰“聊摄以东”。

      〖發干〗

      〖乐平〗侯国。故淸,章帝更名。

      〖阳平〗侯国。有莘亭。杜预注传曰卫作新臺在县北。卫杀公子伋之地,故曰“待诸莘”。有冈成城。秦封蔡泽为冈成君,未详。

      〖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左传文元年会於戚,郑救晋中行氏,晋败郑铁,杜预曰戚城南有铁丘。有竿城。前书故發干(县)〔城〕。

      〖穀城〗春秋时小穀。左传庄三十二年“城小穀”,杜预曰城中有管仲井。又传曰埋长狄荣如首於周首之北门,杜预曰县东北有周首亭。有巂下聚。左传僖二十六年追齐师至酅,杜预曰县西有地名酅下。皇览曰:“县东十五里有项羽冢。”

    东平国

    故梁,景帝分为济东国,宣帝改。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七城,戸七万九千一十二,口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

      〖无鹽〗本宿国,任姓。左传昭二十五年臧会奔郈,杜预曰县东南有郈鄕亭。有章城。古国。左传庄三十年,齐取鄣。

      〖东平陆〗六国时曰平陆。有阚亭。左传桓十一年会於阚,杜预曰在须昌县东南。有阚城,博物记云即此亭是。有堂阳亭。故县,後省。

      〖富成〗

      〖章〗

      〖寿张〗春秋曰良,汉曰寿良,光武改曰寿张。有堂聚,故聚属东郡。地道记曰:“有蚩尤祠,狗城。”皇览曰:“蚩尤冢在县阚〔鄕〕城中,髙七丈。”

      〖须昌〗故属东郡。杜预曰:“须句,古国,在西北。”有致密城,古中都。有阳穀城。左传僖三年会阳穀,杜预曰在县北。

      〖寧阳〗故属泰山。

    任城国

    章帝元和元年,分东平为任城。雒阳东千一百里。三城,戸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

      〖任城〗本任国。有桃聚。光武破庞萌於桃鄕。

      〖亢父〗左传襄十三年“取邿”,杜预曰县有邿亭。哀六年“城邾瑕”,杜预曰县北有邾瑕城。

      〖樊〗

    泰山郡

    髙帝置。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二城,戸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奉髙〗有明堂,武帝造。前书曰在县西南四里。左传昭八年“大蒐於红,至於商、卫”。红亭在县西北,杜预曰接宋、卫也。

      〖博〗有泰山庙。岱山在西北。有龟山。左传定十年齐归龟阴之田,杜预曰田在山北。琴操孔子作龟山之操。有龙鄕城。左传成二年齐围龙,杜预曰在县西南。史记作“隆”。又楚有蜀之役,杜预曰县西北有蜀亭。

      〖梁甫〗侯国。有菟裘聚。左传隐公“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杜预曰县南有菟裘城。

      〖巨平〗侯国。有亭禅山。即古所禅亭亭者也。有阳关亭。左传襄十七年“师自阳关”。桓六年会於成,杜预曰县东南。成城即孟孙之邑。

      〖嬴〗有铁。

      〖山茌〗侯国。

      〖莱芜〗有原山,潘水出。杜预曰汶水出。

      〖盖〗沂水出。左传会於防,杜预曰在县东南,有防城。

      〖南武阳〗侯国。有颛臾城。

      〖南城〗故属东海。有东阳城。吕氏春秋夏孔甲遊田於东阳萯山。左传哀八年“克东阳”。襄十九年城武城,杜预曰南城县。哀十四年司马〔牛〕葬丘舆,杜预曰县西北有舆城。

      〖费〗侯国,曹胜封费是酂县费亭,非此国。故属东海。有[BD25]亭。左传隐八年郑归祊,杜预曰在县东南。闵二年莒人归共仲及密,杜预曰县有密如亭。有臺亭。左传襄十二年莒围臺,杜预曰县南有臺亭。

      〖牟〗故国。

    济北国

    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置。臣昭案:济北,前汉之旧国,此是经并泰山復分。雒阳东千一百五十里。五城,戸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口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

      〖卢左传隐三年齐郑寻卢之盟,杜预曰今县故城。有邾山,在县北。成二年封锐司徒女石窌,杜预曰县东有地名石窌。〗有平阴城。有防门。左传襄十八年齐禦晋平阴,堑防门,杜预曰在县北。又齐登巫山以望晋师,杜预曰在县东北。有光里。有景兹山。杜预曰在县东南。有敖山。左传曰“先君献、武废二山”,即敖山、具山。有淸亭。左传哀十〔一〕年,齐伐鲁及淸是也。有长城至东海。史记苏代说燕王曰“齐有长城、巨防”。巨防即防门。

      〖蛇丘〗有遂鄕。古遂国,左传庄十三年齐人灭遂。有下[F446]亭。左传桓三年送姜氏於讙。有铸鄕城。周武王未及下车,封尧後於铸。左传有棘地,成公三年叔孙侨如所围。杜预曰汶水北地有棘鄕。东观书有芳陉山。

      〖成〗本国。左传“卫师入郕”,杜预曰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鄕。

      〖茌平〗本属东郡。

      〖刚〗左传哀八年齐取阐,杜预曰在县北,有阐鄕。

    山阳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一十里。十城,戸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口六十万六千九十一。

      〖昌邑〗刺史治。有梁丘城。左传庄三十二年遇於梁丘,杜预曰梁丘鄕在县西南。有甲父亭。杜预曰甲父,古国名,在县东南。左传隐十年“取防”,杜预曰县西有防城。

      〖东缗〗春秋时曰缗。左传僖二十三年齐围缗。

      〖巨野左传桓七年“焚咸丘”,杜预曰县西有咸亭。〗有大野泽。春秋西狩获麟之所。尔雅十薮,鲁有大野。杜预曰县西南有(〈具阝〉)〔郥〕亭。定十三年齐伐晋之所。

      〖髙平〗侯国。故橐,章帝更名。前汉志莽改曰髙平,章帝復莽此号。左传隐(九)〔元〕年费伯城郎,杜预曰县东南有郁郎亭。有茅鄕城。杜预曰茅鄕在昌邑西南。

      〖湖陆〗故湖陵,章帝更名。前汉志在王莽改曰湖陆,章帝復其号。博物记曰苟水出。地道记县西有费亭城,魏武帝初所封。

      〖南平阳〗侯国。有漆亭。左传城漆。有闾丘亭。左传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杜预曰县东北有漆鄕,西北有显闾亭。哀七年囚邾子负瑕,杜预曰县西北有瑕丘城。

      〖方与〗有武唐亭,左传桓二年盟於唐,杜预曰在西南。鲁侯观鱼臺。春秋经隐五年矢鱼於棠。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左传僖七年盟甯母,杜预曰在县东。三十一年臧文仲宿重馆,杜预曰县西北有重鄕城。

      〖瑕丘〗

      〖金鄕〗晋地道记曰:“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冢,深十餘丈,隧长三十丈,傍却入为堂三方,雲得白兔不葬,更葬南山,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雲汉昌邑所作,或雲秦时。”

      〖防东〗

    济阴郡

    故梁,景帝分置。雒阳东八百里。十一城,戸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

      〖定陶〗本曹国,郭璞曰:“城中有陶丘。”皇览曰:“伯乐冢县东南一里所,髙四五丈。”古陶,尧所居。帝王世记曰:“舜陶河滨,县西南陶丘亭是。”有三[_]亭。汤伐三鬷,孔安国曰今定陶。

      〖冤句〗有煮枣城。史记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东有淮、颍、煮枣。”

      〖成阳〗有尧冢、灵臺,有雷泽。禹贡曰:“雷夏既泽。”帝王世记曰:“舜耕歴山,渔雷泽,济阴有歴山。”

      〖乘氏〗侯国。博物记曰古乘丘。有泗水。有鹿城鄕。

      〖句阳〗有垂亭。左传隐八年遇於垂。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文臺堕,垂都焚。”徐广曰:“县有垂亭。”

      〖鄄城〗

      〖离狐〗故属东郡。

      〖廪丘〗故属东郡。有髙鱼城。有运城。左传襄二十六年“齐乌餘以廪丘奔晋”,杜预曰今县故城是。又“袭卫羊角取之”,杜预曰今县所治城。又袭我髙鱼,杜预曰在县东北。

      〖单父〗侯国,故属山阳。

      〖成武〗故属山阳。左传隐七年“戎执凡伯於楚丘”,杜预曰在县西南。有郜城。左传隐十年“取郜”,杜预曰县东南有郜城。地道记有秺城。

      〖己氏〗故属梁。皇览曰有平和鄕,鄕有伊尹冢。

      右兖州刺史部,郡、国八,县、邑、公、侯国八十。

    徐州

    东海郡

    髙帝置,雒阳东千五百里。十三城,戸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

      〖郯〗本国,刺史治。博物记曰:“有勇(王)〔士〕亭,即勇士(万)〔菑〕丘欣。”

      〖兰陵〗有次室亭。地道记曰:“故鲁次室邑。”列女传有漆室之女,或作“次室”。

      〖戚〗

      〖朐山海经曰:“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郭璞曰:“在县界。世俗传此山在苍梧徙来,上皆有南方树木。”博物记:“县东北海边植石,秦所立之东门。”〗有铁。有伊卢鄕。史记曰,鍾离昧(冢)〔家〕在伊卢。

      〖襄贲〗

      〖昌虑〗有蓝鄕。左传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杜预曰县所治,城东北有郳城。郳,小邾国也。

      〖承〗

      〖阴平〗

      〖利城〗

      〖合鄕〗漷水自此南至湖陆。

      〖祝其〗有羽山。殛鲧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博物记曰:“东北独居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春秋时曰祝其,夹谷地。左传定十年会齐侯夹谷,孔子相。

      〖厚丘〗左传成九年“城中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中鄕城。

      〖赣楡〗本属琅邪,建初五年復。左传“齐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曰县东北有纪城。地道记曰:“海中去岸百五十歩,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

    琅邪国

    秦置。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案本纪,永寿元年置,都尉治。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三城,戸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开阳杜预曰古鄅。左传哀三年城启阳,杜预曰开阳。〗故属东海,建初五年属。

      〖东武〗

      〖琅邪〗山海经雲有琅邪臺,在勃海闲,琅邪之东。郭璞曰:“琅邪临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髙臺。此即琅邪臺。”齐景公曰:“吾循海而南,放乎琅邪。”越绝曰:“句践徙琅邪,起观臺,臺周七里,以望东海。”史记曰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戸琅邪臺下。传有劳山。

      〖东莞〗有郓亭。左传曰“公处郓”。有邳鄕。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左传隐八年盟浮来,杜预曰邳来山之闲,号曰邳来。庄九年鲍叔受管仲,及堂阜而脱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於此,因以为名。”即古堂阜也,东莞後为(名)〔郡〕。

      〖西海〗东观书曰有胜山。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鄕。又钓於棘津,其浦今存。”

      〖诸〗左传庄二十九年“城诸”,杜预曰诸县在城阳郡。又隐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杜预曰县东北有娄鄕。

      〖莒〗本国,故属城阳。左传成八年申公巫臣会渠丘公,杜预曰县有蘧丘里。有铁。有峥嵘谷。

      〖东安〗故属城阳。

      〖阳都〗故属城阳。有牟臺。左传宣元年会於平州,杜预曰在县西。

      〖临沂〗故属东海。有丛亭。左传隐六年盟於艾,杜预曰县东南有艾山。七年“城中丘”,杜预曰县东北有中丘亭。博物记曰:“县东界次睢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

      〖即丘〗侯国,故属东海,春秋曰祝丘。

      〖缯〗侯国,故属东海。有概亭。左传庄九年盟於蔇,杜预曰在县北。

      〖姑幕〗左传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杜预曰县东北有兹亭。博物记曰淮水入。城东南五里有公冶长墓。

    彭城国

    髙祖置为楚,章帝改。雒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戸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

      〖彭城古大彭邑。北征记城西二十里有山,山有楚元王墓。伏滔北征记曰:“城北六里有山,临泗,有宋桓魋石椁,皆靑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有铁。

      〖武原〗

      〖傅阳〗有[_]水。左传襄十年灭逼阳,杜预曰即此县也。

      〖吕〗

      〖留〗西征记曰城中有张良庙。

      〖梧〗

      〖菑丘〗

      〖广戚〗故属沛。

    广陵郡

    景帝置为江都,武帝更名。建武中省泗水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十一城,戸八万三千九百七,口四十一万百九十。

      〖广陵呉王濞所都,城周十四里半。〗有东陵亭。博物记曰:“女子杜姜,左道通神,县以为妖,闭狱桎梏,卒变形莫知所极。以状上,因以其处为庙祠,号曰东陵圣母。”

      〖江都〗有江水祠。

      〖髙邮〗

      〖平安〗

      〖凌〗故属泗水。

      〖东阳〗故属临淮。有长洲泽,呉王濞太仓在此。县多麋。博物记曰:“千千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随此畯種稻,不耕而获,其收百倍。”又扶海洲上有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从七月稔熟,民敛获至冬乃讫,名曰自然穀,或曰禹餘粮。

      〖射阳〗故属临淮。有梁湖。地道记曰有博支湖。

      〖盐渎〗故属临淮

      〖舆〗侯国,故属临淮。

      〖堂邑〗故属临淮。有铁。春秋时曰堂。

      〖海西〗故属东海。

    下邳国

    武帝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雒阳东千四百里。十七城,戸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

      〖下邳〗本属东海。戴延之西徴记曰:“有沂水,自城西西南注泗,别下回城南,亦注泗。旧有桥处,张良与黄石公会此桥。”有葛峄山,本峄阳山。山出名桐,伏滔北征记曰今盘根往往而存。有铁。

      〖徐〗本国。有楼亭,或曰古蒌林。杜预曰在僮县东南。伏滔北征记曰:“县北有大冢,徐君墓,延陵解剑之处。”

      〖僮〗侯国。

      〖睢陵〗

      〖下相〗

      〖淮阴〗下鄕有南昌亭,韩信寄食处。

      〖淮浦〗

      〖盱臺〗

      〖髙山〗

      〖潘旌〗

      〖淮陵〗

      〖取虑〗有蒲姑陂。左传昭十六年齐师至蒲隧,杜预曰县东有蒲姑陂。

      〖东成〗

      〖曲阳〗侯国,故属东海。

      〖司吾〗侯国,故属东海。

      〖良成〗故属东海。春秋时曰良。左传昭十三年晋会呉於良。

      〖夏丘〗故属沛。

      右徐州刺史部,郡、国五,县、邑、侯国六十二。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琅邪、东海为城阳、(新)〔利〕城、昌虑郡。建安十一年,省昌虑并东海。”

    校勘记

    三四四八页 二行 有大棘鄕有首鄕 按:殿本考證齐召南谓大注此二鄕皆应在上文襄邑“有承匡城”之下。大棘、首鄕皆襄邑地,非己吾地也,不知何以脱入於此。

      三四四八页 五行 杜预曰在〔雍丘〕县西北 左传杜注作“在陈留雍丘县西北”。按:晋泰始元年封魏废帝为陈留王,治小黄,省陈留入之,晋无陈留县,此“雍丘”二字不可省,今據补。

      三四四八页一六行 县东南有戎城 按:此亦杜注,见隐二年。

      三四四九页 二行 在〔封邱〕县南 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杜注在封邱县南,注脱“封邱”二字。今據补。

      三四四九页 八行 孔子(囚)〔围〕此 按:校补谓“囚”当是“围”之讹。今據改。

      三四四九页一四行 (桓八)〔僖五〕年齐侯(师)〔会〕於首止 據殿本考證齐召南说改。

      三四四九页一四行 有首(止城)〔鄕〕 據殿本考證齐召南说改。

      三四五0页 四行 湿水出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及水经皆作“漯”。说文作“湿”,从水〈湿,去“氵”〉声。

      三四五0页 五行 有(沛)〔泲〕庙 按:前志作“泲”。集解引惠栋说,谓案风俗通云“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庙在东郡临邑县”,则是济渎之庙也。尚书古文“济”作“泲”,当从“泲”。今據改。

      三四五0页 五行 有聂(戚)〔城〕 集解引惠栋说,谓京相璠云“聊城县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当作“聂城”。今據改。

      三四五0页 七行 有冈成城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水经注引作“冈成亭”。

      三四五一页 二行 (白虎通)〔皇览〕曰帝喾冢在城〔南〕臺阴野〔中〕是也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在城”下诸本脱“南”字,“野”下脱“中”字。语见皇览,云“白虎通”者误也。今據改。

      三四五一页 九行 杜预注传曰卫作新臺在县北 按:“新臺”疑“莘亭”之讹。左桓十六年“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杜注“莘,卫地,阳平县西北有莘亭”。

      三四五一页一一行 晋败郑铁 按:晋败郑铁乃哀二年事,注繫文元年下,疑有脱误。

      三四五一页一二行 前书故發干(县)〔城〕 據汲本改。按:校补谓不曰“前志”而曰“前书”,则固非指前志之發干,盖前志之發干所治已非故地,而竿城即前汉故發干城,其地至後汉已併入於卫也。如即前志之發干城,则既言“前”,不必改言“故”矣。前书卫靑传封靑子登为發干侯,或即在此。是则故發干乃侯国城,一作“县”,非也。

      三四五一页一六行 雒阳东九百七十五里 按:汲本作“六百七十二里”。

      三四五二页 一行 有阚亭 按:校补谓前志东平陆,应劭云“古厥国,今有厥亭是”,与此言有阚亭,即春秋“会於阚”之阚不符,未详孰是。

      三四五二页 二行 富成 按:前志作“富城”。

      三四五二页 五行 杜预曰县东南有郈鄕亭 按:今杜注云“郈在东平无盐县东南”,不言“郈鄕亭”。

      三四五二页 八行 故县後省 按:集解引洪颐烜说,谓前志堂阳属巨鹿郡,东汉省,与此绝远,注误證。

      三四五二页 九行 狗城 按:前志东郡寿良县有朐城。此作“狗城”,“狗”与“朐”疑形近而误,当从前志。

      三四五二页 九行 蚩尤冢在县阚〔鄕〕城中 集解引惠栋说,谓注“阚鄕城中”,诸本脱“鄕”字。今據补。

      三四五二页一六行 杜预曰县北有邾瑕城 按:今杜注作“邾娄城”。

      三四五三页 一行 十二城戸八千九百二十九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十二城而祗八千餘戸,城不及八百戸,太少。八千餘戸而有四十三万餘口,太多。以李心传东汉戸口率十戸为五十二口准之,“八千”之“千”当作“万”,各本並误。又按:“口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末“七”字,汲本作“一”。

      三四五三页 四行 梁甫 按:前志作“梁父”。

      三四五三页 四行 有亭禅山 按:前志“禅”作“亭”,当从前志。

      三四五三页 四行 山茌 按:各本“山”字皆连上为句。钱大昕谓“山”字当连下句,山茬,县名也。又王先谦谓前志作“茬”,通鑑胡注後汉改曰山茌。又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此与济北之茌平,皆当作“茬”。

      三四五三页 四行 潘水出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潘水无考,或淄水之误,前志作“甾”。

      三四五三页 五行 南城 按:前志作“南成”。

      三四五三页一四行 杜预曰在县东南有防城 按:隐九年经“公会齐侯於防”,杜注“防,鲁地,在琅邪华县东南”。

      三四五三页一五行 杜预曰南城县 今杜注“南城”作“南武城”。按:南城晋志作“南武城”。

      三四五三页一五行 司马〔牛〕葬丘舆 集解引惠栋说,谓诸本脱〔牛〕字。今據补。

      三四五四页 七行 有景兹山 按:左传“景”作“京”。

      三四五四页 八行 成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泰山郡有式县,无成县。按:前志补注引李赓芸说,谓前志泰山郡有式无成,後汉分置济北,有成而皆无式,盖东都省式置成也。

      三四五四页一二行 杜预曰在县北 按:今杜注作“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

      三四五四页一三行 杜预曰在县东南 按:今杜注作“在平阴城东南”,此“县”字疑当作“城”。

      三四五五页 五行 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鄕 按:集解引罗革说,谓郡有刚县,晋为东平国之刚平,无刚父。

      三四五五页一0行 故橐 汲本、殿本“橐”作“櫜”。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前志作“橐”,州郡志作“稿”,案东平王传亦作“稿”。

      三四五六页 二行 县西南有(〈具阝〉)〔郥〕亭 據汲本、殿本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郥古閴字。

      三四五六页 三行 左传隐(九)〔元〕年费伯城郎 據左传改。按:九年亦书“城郎”,但无杜注。

      三四五六页 五行 苟水出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诸书无苟水,前志引禹贡“通於河”,“河”当作“菏”。菏苟形近,此盖亦“菏水出”之误。

      三四五六页 七行 哀七年囚邾子负瑕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当注“瑕丘”下。

      三四五六页 九行 左传桓二年盟於唐杜预曰在西南 按:隐二年经“公及戎盟於唐”,杜注“髙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刘昭注引经传及杜注多删节,若此注则有脱误矣。

      三四五七页一四行 戎执凡伯於楚丘 按:春秋经“执”作“伐”,传亦云“戎伐之於楚丘”。

      三四五七页一六行 有平和鄕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皇览作“平利”。

      三四五八页 四行 伊卢鄕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史记作“庐”,韦昭曰今庐中县。

      三四五八页 五行 利城 按:前志作“利成”。

      三四五八页 五行 合(城)〔鄕〕 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有合鄕,无合城,晋书地理志东海亦祇有合鄕县,此“城”字必“鄕”之讹。又引惠栋说,谓案前志及水经泗水注皆作“合鄕”。又引马与龙说,谓泗水注漷水出东海合鄕县,汉安帝永初七年封马光子朗为侯国,亦见马防传。今據改。

      三四五八页 八行 有勇(王)〔士〕亭即勇士(万)〔菑〕丘欣 殿本“万”作“菑”,王先谦谓作“菑”是,“王”乃“士”之讹。今據改。

      三四五八页一0行 都州在海中 按:“州”原作“洲”,迳據汲本、殿本改,与今山海经合。

      三四五八页一二行 鍾离昧(冢)〔家〕在伊卢 據殿本改,与史记淮阴侯列传合。

      三四五八页一三行 左传昭三十一年 至 郳小邾国也 按:昭三十一年经“黑肱以滥来奔”,杜预注“黑肱,邾大夫;滥,东海昌虑县”。又庄五年经“郳犁来来朝”,杜注“东海昌虑县东北有郳城;黎来,名”。释文“郳,五兮反,国名,後为小邾”。此注节引杜注错乱,骤睹之幾不可解。

      三四五八页一五行 即羽泉也 按:校补谓“羽泉”当作“羽渊”,见左传,此回改未尽者。

      三四五九页 二行 在县西南有中鄕城 按:今杜注云“在东海廪丘县西南”,不言有中鄕城。

      三四五九页 三行 海中去岸百五十歩 按:汲本、殿本“五”作“九”。

      三四五九页 四行 一行十二字 按:汲本、殿本“二”作“三”。

      三四五九页 四行 潮水至加其上三丈 按:何焯校本“丈”改“尺”。

      三四五九页 五行 琅邪国秦置 按:殿本考證齐召南谓此注不明,郡与国亦略有别,秦置琅邪郡,前汉因之,光武改为国,省城阳国来属,此其始末也。“秦置”之下当有“郡”字。

      三四五九页 五行 十三城戸二万八百四口五十七万九百六十七 按:张森楷校勘记谓若如此文,则一城祗千餘戸,太少,一戸凡三十口,太多,殊不近情,疑“戸”下脱去一“十”字。

      三四五九页 九行 西海 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前志无西海,盖“海曲”之讹。刘盆子传“琅邪海曲有吕母”,注“海曲,县名,故城在密州莒县东”。又引惠栋说,谓何焯云疑“海曲”之讹。

      三四五九页一0行 有峥嵘谷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说文作“崝嵘”,徐锴云俗作“峥”,非。

      三四五九页一一行 缯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春秋传僖十四年,鄫子来朝,杜预云“今鄫县”,陵氏雲本或作“缯”。又按:校补谓穀梁“鄫”皆作“缯”。

      三四六0页 二行 邳来山之闲号曰邳来 殿本考證谓案杜注原文云“邳鄕西有公来山,号曰邳来闲”。今案:杜注“邳鄕”上有“县北有”三字,刘注错谬,考證引亦不全。

      三四六0页 三行 东莞後为(名)〔郡〕 據集解引惠栋说改。

      三四六0页 六行 县有蘧丘里 按:今杜注云“莒县有蘧里”,无“丘”字。

      三四六0页 七行 杜预曰在县西 按:今杜注云“在泰山牟县西”,不云在阳都西。

      三四六0页 八行 县东南有艾山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杜氏注云“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不云在临沂,未详。

      三四六0页 八行 县东北有中丘亭 按:今杜注云“中丘在琅邪临沂县东北”,不言亭。

      三四六0页一四行 有柤水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柤”一作“祖”。京相璠云县西北有祖水沟,去逼阳八十里。

      三四六0页一五行 故属沛(国) 集解引惠栋说,谓“国”字衍,前志为沛郡也。今據删。

      三四六一页 四行 建武中省泗水国 按:“省”原讹“有”,迳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四六一页 八行 堂邑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玉篇“堂”作“〈堂阝〉”。

      三四六二页 三行 盱臺 按:前志“臺”作“眙”。

      三四六二页 四行 潘旌 按:前志“潘”作“播”。

      三四六二页一0行 县东有蒲姑陂 按:今杜注“姑”作“如”。

      三四六二页一三行 初平三年分琅邪东海为城阳(新)〔利〕城昌虑郡 集解引马与龙说,谓徐州无新城郡,“新”当作“利”,形近而讹。今據改。按:钱大昕谓魏志太祖纪,建安三年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以臧霸传考之,盖禽吕布後所置,魏氏春秋以为初平三年分者,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