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40下 中华文库
班彪列传 ◄ | 后汉书 卷四十下 班彪列传 第三十下 |
► 第五鍾离宋寒列传 |
班固下
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乡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恶睹大汉之云为乎?[一]夫大汉之开原也,奋布衣以登皇极,繇数开而创万世,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而言焉。[二]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人,故娄敬度埶而献其说,萧公权宜以拓其制。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三]吾子曾不是睹,顾耀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四] 今将语子以建武之理,永平之事,监乎*(泰)**[太]*清,以变子之或志。[五]
〈注[一]喟,叹貌也。前书曰:“人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保,守也,谓守河山之险以为界。昭、襄,昭王、襄王也。恶,安也,音乌。
注[二]汉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高祖起兵五年而即帝位,故云由数开。繇即由也。孔安国注尚书云:“匝四时曰开。”万代,盛言之也。六籍,六经也。
注[三]横音胡孟反。高祖入关,秦王子婴降,而五星聚于东井,此功有横而当天也。逆谓以臣伐君。前书陆贾曰:“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及高祖入关,秦人争献牛酒,此为讨有逆而顺人也。娄敬已见上。又曰:“萧何修未央宫,上见壮丽,甚怒。何对曰:‘天下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代有以加也。’”时岂奢泰而安之哉?言天下初定,计不得止而都西京也。
注[四]顾,反也。耀,炫耀也。言吾子曾不睹度埶权宜之由,而反炫耀后嗣子孙末代之所造,非其盛称武帝、成帝神仙、昭阳之事也。
注[五]淮南子曰:“太清之化也,和顺以寂漠,质直以素朴。”高诱注曰:“太清,无为之化也。”〉
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一]于时之乱,生民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猒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已来未之或纪也。[二]故下民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鉴,致命于圣皇。[三]于是圣皇乃握干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霆发昆阳,凭怒雷震。[四]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五] 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六]系唐统,接汉绪,茂育腢生,恢复疆宇,动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七]岂特方轨并多,纷纶后辟,理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八]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寔始,斯乃虙羲氏之所以基皇德也。[九]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车,造器械,斯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一0] 龚行天罚,应天顺*(民)**[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一一]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一二]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一三]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一四]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一五]案六经而校德,妙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帝王之道备矣。[一六]
〈注[一]天人谓天意人事共相诛也。
注[二]人者神之主。生人既亡,故鬼神亦绝也。扬子法言曰“秦将白起长平之战,坑四十万人,原野猒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也。
注[三]上帝,天也。圣皇,光武也。怀犹愍念也。降,下也。鉴,视也。言上天愍念下人之上诉,故下视四海可以为君者,而致命于光武也。
注[四]干符、坤珍谓天地符瑞也。皇图、帝文谓图纬之文也。霆,疾雷也。发于昆阳谓破王寻、王邑。凭,盛也。言盛怒如雷之震。协韵音真。
注[五]跨,据也。言光武度河据北岳,遂即位于鄗,而改鄗为高邑也。
注[六]绍,继也。屯,难也。高诱注淮南子云:“造化,天地也。”涤,除也。作,起也。杜预注左传云:“凡人君即位,欲体元以居正。”谷梁传曰:“为天下主者,天也;继天者,君也。”
注[七]尔雅曰:“系,继也。绪,业也。”前书曰:“汉帝本系出唐帝。”言光武能继唐尧之统业也。恢,大也。三五,三皇五帝也。
注[八]轨,辙也。纷纶犹杂蹂也。尔雅曰:“后,辟,君也。”险易犹理乱也。言光武功德勤劳,兼于前代百王,非直一圣帝也。
注[九]易曰:“天地革而四时成。”又曰:“汤武革命。”尔雅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基,始也。帝王纪曰:“庖牺氏,风姓也。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庖牺。后或谓之伏牺。”言光武更造夫妇如伏牺时也。
注[一0]黄帝号轩辕氏。前书曰:“昔在黄帝,画野分州。”易系辞曰:“神农氏日中为市。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言光武利人如轩辕也。
注[一一]尚书武王曰:“今予惟龚行天之罚。”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言光武征伐如汤武者也。
注[一二]尚书曰:“盘庚迁于殷。”史记曰:“帝阳甲之时,殷衰,诸侯莫朝。阳甲崩,弟盘庚立,自河北度河南,居汤之故地,行汤之政,殷道复兴。”尚书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孔安国曰:“洛邑,地埶之中也。”春秋命历序曰:“成康之隆,醴泉涌出。”言都洛阳如殷宗、周成之制也。
注[一三]孟子曰:“纣去武丁未久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人莫非其臣也。”又曰:“舜文王相去千有馀岁,若合符契。”
注[一四]左传仲尼曰:“古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孙卿子曰:“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尚书:“允恭克让。”谓躬自俭约,同于文帝也。
注[一五]宪章犹法则也。礼记曰:“仲尼宪章文武。”尚书曰:“若稽古帝尧。”言法乎考古而封太山,勒石以记成功也。炳,明也,其礼仪明乎武帝也。
注[一六]六经谓诗、书、礼、乐、易、春秋。妙犹美也。或作“眇”,眇,远也。该,备也。〉
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敷洪藻,信景铄,扬世庙,正予乐。人神之和允洽,君臣之序既肃。[一]乃动大路,遵皇衢,省方巡狩,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二]然后增周旧,修洛邑,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三]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四]外则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𬞟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驺,义合乎灵囿。[五] 若乃顺时节而搜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六]历驺虞,览四驖,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正仪,乘舆乃出。[七]于是发鲸鱼,铿华钟,登玉辂,乘时龙,凤盖飒洒,和鸾玲珑,天官景从,祲威盛容。[九]山灵护野,属御方神,雨师泛洒,风伯清尘,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元戎竟野,戈鋋彗云,羽旄扫霓,旌旗拂天。[九]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爓生风,吹野燎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一0]遂集乎中囿,陈师案屯,骈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一一]然后举烽伐鼓,以命三驱,轻车霆发,骁骑电骛,游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失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
[一二]指顾倏忽,获车已实,乐不极般,杀不尽物,马踠余足,士怒未泄,先驱复路,属车案节。[一三]于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御)**[觐]*明堂,临辟雍,扬缉熙,宣皇风,登灵台,考休征。[一四]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一五]西荡河源,东澹海漘,北动幽崖,南趯朱垠。[一六]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陆詟水栗,奔走而来宾。[一七]遂绥哀牢,开永昌,[一八]春王三朝,会同汉京。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接百蛮。[一九]乃盛礼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陈百僚而赞腢后,究皇仪而展帝容。[二0]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列金罍,班玉觞,嘉珍御,大牢飨。[二一]尔乃食举雍彻,太师秦乐,陈金石,布丝竹,钟鼓铿枪,管弦晔煜。[二二]抗五声,极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备,太古毕。[二三]四夷闲奏,德广所及,仱树兜离,罔不具集。[二四]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腢臣醉,降鞭煴,调元气,然后撞钟告罢,百僚遂退。[二五]
〈注[一]熙,光也。洽,浃也。三雍谓明堂、辟雍、灵台也。永平二年正月,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礼毕,登灵台。三月,临辟雍,行大射礼。周礼:“王之吉服,享先王即衮冕。”郑玄注曰:“衮,卷龙衣也。”永平二年,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冕)*冠*[冕]*衣裳。敷,布也。鸿,大也。藻,文藻也。谓明堂礼毕,登灵台之后,布诏于天下曰:“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恢弘大道,被之八极。”此为布鸿藻也。信读曰申。景,大也。铄,美也。扬代庙谓上尊号光武庙曰代祖。正予乐谓依谶文改大乐为大予乐也。
注[二]大路,玉路也。皇衢,驰道也。易曰:“先王以省方观人设教。”尚书曰:“岁二月东巡狩。”又曰:“朔南暨声教。”皇,大也。烛,照也。
注[三]周成王都洛邑,汉又增而修之,故曰增焉。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并宫阙显盛之貌。论语曰:“不如诸夏之亡。”诗商颂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极,中也。洛阳,土之中也。
注[四]言奢俭合礼也。
注[五]𬞟、藻,并水草也。诗小雅曰:“鱼在在藻。”韩诗曰:“东有圃草,驾言行狩。”薛君传曰:“圃,博也,有博大之茂草也。”毓亦育也。鲁诗传曰:“古有梁邹者,天子之田也。”诗大雅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毛苌注云:“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此言鱼兽各得其所,如文王之灵囿也。
注[六]左传臧僖伯曰:“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杜预注云:“各随时之闲也。”礼记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田不以礼曰暴天物”也。
注[七]诗国风序曰:“驺虞,搜田以时,仁如驺虞。”毛苌注曰:“驺虞,义兽,白虎黑文,不食生物。”又曰:“四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其诗曰:“驷驖孔阜。”注日:“驖,骊也。阜,大也。”又小雅序曰:“车攻,宣王复古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其诗曰:“我车既攻,我马既同。”注云:“攻,坚也。”又吉日诗曰:“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宣帝诏曰“礼官具礼仪”也。
注[八]鲸鱼谓刻杵作鲸鱼形也。铿谓击之也,音苦耕反。尚书大传曰:“天子将出则撞黄钟,右五钟皆应。”薛综注西京赋云:“海中有大鱼名鲸,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鱼,鲸鱼击蒲牢,蒲牢辄大鸣呼。凡钟欲令其声大者,故作蒲牢于其上,撞钟者名为鲸鱼。钟有篆刻之文,故曰华。”尔雅曰:“马高八尺以上曰龙。”月令:“春驾苍龙。”各随四时之色,故曰时也。玲珑,声也。蔡邕独断曰:“百官小吏曰天官。”祲亦盛也。
注[九]山灵,山神也。属,连也,音烛。方,四方也。雨师,毕星也。风伯,箕星也。韩子师旷谓晋平公曰:“黄帝合鬼神于太山,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蔡邕独断曰:“天子大驾,备千乘万骑。”元戎,戎车也。诗小雅曰:“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毛苌注曰:“元,大也。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说文曰:“鋋,小矛也。”音市延反。彗,扫也,音似锐反。
注[一0]焱焱,炎炎。并戈矛车马之光也。说文曰“焱,火华也”。音以赡反。震读曰真。
注[一一]中囿,囿中也。续汉志曰:“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下有屯长一人。”骈犹陈列也。杜预注左传曰:“百人为队。”郑玄周礼注云:“天子六军,三居一偏。”故此言勒三军也。周礼曰:“腢吏听誓于前,斩牲以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郑玄注云:“腢吏,将帅也。”
注[一二]谷梁传曰:“三驱之礼,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霆激,电骛,并言疾也。游基,养由基也。淮南子曰:“楚有神白诪,王自射之,则*(挥)**[搏]*而嬉,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诪拥木号矣。”范氏,赵之御人也。孟子曰:“赵简子使王良御,终日不获一禽,反曰:‘天下贱工也。’王良曰:‘吾为范氏驱驰,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赵岐注曰:“范,法也,为法度之御,应礼之射,终日不得一。诡遇,非礼射也,则能获十。”弦不失禽,谓由基也。辔不诡遇,谓范氏也。
注[一三]高唐赋曰:“举功先得,获车已实。”尔雅曰:“般,乐也。”礼记曰:“乐不可极。”踠犹屈也。方言曰:“泄,歇也。”汉官仪:“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子虚赋曰:“案节未舒。”谓驻节徐行也。
注[一四]左传郑子太叔曰:“为五牲三牺。”杜预注云:“五牲,麋、鹿、志、狼、兔也。三牺,祭天地宗庙之牺也。”郊,祭天也。天神曰神,地神曰只。百灵,百神也。诗曰:“怀柔百神。”觐,朝也。谓朝诸侯于明堂。诗大雅曰:“维清缉熙,文王之典。”郑玄注云:“缉熙,光明也。”尚书曰:“休征。”孔安国注云:“叙美行之验。”
注[一五]易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圣躬谓天子也。中夏,中国也。瞰音苦暂反。四裔,四夷也。棱,威也。左传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也。
注[一六]荡,涤也。河源在昆仑山。前书曰:“威棱澹乎邻国。”音义曰“澹犹动也,音徒滥反。”漘,水涯,音唇。郭璞注尔雅曰:“涯上平坦而下水深者为漘。”趯,跃也,音它历反。说文曰:“垠,界也。”音银。
注[一七]尔雅曰:“詟,惧也。”音之涉反。
注[一八]绥,安也。哀牢,西南夷号。永平十二年,其国王柳貌相率内属,以其地置永昌郡也。
注[一九]春王犹左传云“春王正月”也。三朝,元日也。朝音陟遥反。谓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前书谷永曰:“今年正月朔,*[日]*食于三朝之会。”周礼曰:“时见曰会,殷眺曰同。”贾逵注国语曰:“膺犹受也。”诗曰“因时百蛮”也。
注[二0]供帐,供设帷帐也。供音九用反。前书曰:“三辅长无供帐之劳。”戴延之记曰:“端门东有崇贤门,次外有云龙门。”赞,引也。
注[二一]庭实,贡献之物也。左传孟献子曰:“臣闻聘而献物,于是有庭实旅百。”千品,言多也。说文曰:“钟,器也。”孔丛子曰:“尧饮千钟。”罍,酒器也。诗曰:“我姑酌彼金罍。”珍,八珍也。太牢,牛羊豕也。飨,协韵音香。
注[二二]食举*(为)**[谓]*当食举乐也。蔡邕礼乐志曰:“大予乐郊祀陵庙殿中诸食举乐也。”雍,诗篇名也。谓食讫歌雍诗以彻也。论语曰:“三家者以雍彻。”太师,乐官也,周礼,太师掌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也。铿音苦耕反。枪音楚庚反。晔煜,盛貌也。煜音育。
注[二三]左传晏子曰:“五声六律。”杜预注云:“五声,宫、商、角、征、羽。六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尚书曰:“九功惟序,九序惟歌。”九功谓金、木、水、火、土、谷、正德、利用、厚生也。佾,舞行也。谷梁传曰:“天子八佾。”韶,舜乐名。武,武王乐名。太古,远古也。
注[二四]闲,迭也。音古苋反。诗国风曰“汉广”,德广所及也。郑玄注周礼云:“四夷之乐,东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禁”,字书作“仱”,音渠禁反。树音摩葛反。周礼“仱”作“禁”,“树”作“韎”,“兜”作“株”也。
注[二五]万乐、百礼,盛言之也。暨,至也。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礼统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尚书大传曰:“天子将入,撞蕤宾之钟,左五钟皆应。”撞音直江反。〉
于是圣上*(亲)**[莺]*万方之欢娱,久沐浴乎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于东作也,[一]乃申旧章,下明诏,命有司,班宪度,昭节俭,示大素。[二]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除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上务。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女修织纴,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不珍,捐金于山,沉珠于渊。[三]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不营,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四]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五]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言弘说,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六]
〈注[一]尚书曰:“平秩东作。”注云:“岁起于春而始就耕。”
注[二]诗大雅曰:“率由旧章。”郑玄注云:“旧典文章。”左传臧哀伯曰:“大路越席,大羹不致,昭其俭也。”列子曰:“大素者,质之始也。”
注[三]前书文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而人或不务本而事末。”音义曰:“本,农也。末,贾也。”背伪,去雕饰也。归真,尚质素也。杜预注左传曰:“织纴,织缯布也。”礼记曰:“器用陶匏。”陶,瓦器也。匏,瓠也。陆贾新语曰:“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也。”
注[四]瑕秽犹过恶也,杨雄集曰:“涤瑕荡秽。”淮南子曰:“形者生之舍,神者生之制也。”又曰:“和顺以寂寞。”尚书曰:“弗役耳目,百度惟贞。”淮南子曰:“吾所谓有天下者,自得而已。”礼记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孟子曰孔子“德如金声”也。
注[五]前书平帝立*(举)*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及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诗曰:“献酬交错。”莘莘,觿多也。音所巾反。礼记曰;“歌者在上,贵人声也。”又“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注[六]诗曰:“饮酒之饫。”毛苌注云:“不脱屦升堂谓之饫。”饫,私也。尚书曰:“玄德升闻。”字林曰:“谠,美言也。音党。”〉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一]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二]且夫辟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三]秦领九嵕,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四]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五]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六]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七]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八]
〈注[一]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孔子作春秋。清浊犹善恶也。
注[二]末流犹下流也。谓诸子也。前书曰:“不入于道德,放纵于末流。”论语孔子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又曰:“由,知德者鲜矣。”
注[三]辟,远也,音匹亦反。战国策苏秦说孟尝君曰:“秦,四塞之国也。”高诱注云:“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防御谓关禁也。辐凑,如辐之凑于毂也。前书武帝诏吾丘寿王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也。
注[四]四渎,江﹑河﹑淮﹑济也。河图曰:“天有四表,以布精魄,地有四渎,以出图书。”尔雅曰:“太山为东岳,衡山为南岳,华山为西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图书之泉谓河洛也,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也。
注[五]馆御谓设台以进御神仙也。礼含文嘉曰“礼,天子灵台,以考观天人之际,法阴阳之会”也。
注[六]三辅黄图曰“辟雍,水四周于外,像四海”也。
注[七]游侠,即西宾云“乡曲豪俊,游侠之雄”。逾侈谓“列肆侈于姬﹑姜”等也。尔雅曰:“翼翼,敬也。”诗曰:“济济多士。”毛苌注云:“济济,多威仪也。”
注[八]史记曰,秦始皇作阿房宫。造,至也。公羊传曰“王者无外”也。〉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主人曰:“复位,今将喻子五篇之诗。”[一]宾既卒业,乃称曰:“美哉乎此诗!义正乎杨雄,事实乎相如,非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二]小子狂简,不知所裁,既闻正道,请终身诵之。”其诗曰:[三]
〈注[一]说文曰:“矍,视遽之貌。”音许缚反。周书曰:“临摄以威而惵。”惵者,犹恐惧也,音徒颊反。喻,告也。
注[二]杨雄作长杨﹑羽猎赋,司马相如作子虚﹑上林赋,并文虽藻丽,其事迂诞,不如主人之言义正事实也。
注[三]论语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又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明堂诗: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圣皇宗祀,穆穆煌煌。[一]上帝宴飨,五位时序;谁其配之,世祖光武。[二]普天率土,各以其职;猗与缉熙,允怀多福。[三]
〈注[一]于音乌,叹美之辞也。诗周颂曰:“于昭于天。”孔,甚也。阳,明也。国风曰:“我朱孔阳。”圣皇宗祀谓祭光武于明堂也。诗曰:“穆穆煌煌,宜君宜王。”穆穆犹敬也。煌煌犹美也。
注[二]前书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五位,五帝也。河图曰:“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矩,黑帝叶光纪。”杨雄河东赋曰:“灵只既飨,五位时叙。”谓各依其方而祭之。
注[三]诗小雅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溥亦普也。孝经曰:“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诗商颂曰:“猗欤那欤。”猗,美也。允,信也。怀,来也。诗大雅曰:“聿怀多福。”〉
辟雍诗: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马止,造舟为梁。[一]皤皤国老,乃父乃兄;抑抑威仪,孝友光明。[二]于赫太上,示我汉行;鸿化惟神,永观厥成。[三]
〈注[一]汤汤,水流貌。马,临也。诗小雅曰:“方叔马止。”大雅曰:“造舟为梁。”毛苌注云:“天子造舟。”造,至也,谓连舟为浮梁也。
注[二]说文曰:“皤皤,老人貌也。”音步何反。孝经援神契曰:“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抑抑,美也。诗曰:“威仪抑抑。”尔雅曰:“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注[三]于赫,叹美也。太上谓太古立德贤圣之人。并著养老之礼,今我汉家遵行之也。鸿,大也。文子曰:“执玄德于心,化驰如神。”诗周颂曰:“我客戾止,永观厥成。”尔雅曰:“观,示也。”〉
灵台诗: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征。[二]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二]百谷溱溱,庶卉蕃芜;屡惟丰年,于皇乐胥。[三]
〈注[一]诗大雅曰:“经始灵台。”崇,高也。时登,以时登之。休,美也。征,验也。
注[二]三光,日﹑月﹑星也。宣,布也。精,明也。五行,水﹑火﹑金﹑木﹑土。布序谓各顺其性,无谬沴也。习习,和也。诗小雅曰:“习习谷风。”礼斗威仪曰:“君政颂平,则祥风至。”宋均注曰:“即景风也。”祁祁,徐也。诗小雅曰:“兴雨祁祁。”尚书考灵耀曰“荧惑顺行,甘雨时”也。
注[三]百,言非一也,尚书洪范曰:“百谷用成。”溱溱,盛貌。尚书曰:“庶草蕃芜。”尔雅曰:“蕃芜,丰也。”诗周颂曰:“绥万邦,屡丰年。”又曰:“于皇时周。”于音乌。诗小雅曰:“君子乐胥,受天之祜。”注云:“胥,有才智之名。”〉
宝鼎诗: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一]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二]
〈注[一]谓永平六年王雒山得宝鼎,庐江太守献之。景,光也。说文曰:“歊,气出貌。”音火骄反。史记曰:“秦武王与孟悦举龙文之鼎。”
注[二]时明帝诏曰:“其以礿祭之日,陈鼎于庙,以备器用。”弥,终也。万万曰亿。尚书曰:“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
白雉诗: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一]发皓羽兮奋翘英,容絜朗兮于淳精。[二]章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三]
〈注[一]灵篇谓河洛之书也。固集此题篇云“白雉素乌歌”,故兼言“效素乌”。
注[二]皓,白也。翘,尾也。春秋元命包曰:“乌者阳之精。”
注[三]章,明也。侔,等也。孝经援神契曰:“周成王时,越裳献白雉。”庆读曰卿。〉
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固自以二世才术,位不过郎,[一]感东方朔﹑杨雄自论,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作宾戏以自通焉。[二]后迁玄武司马。[三]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四]
〈注[一]二代谓彪及固。
注[二]东方朔答客难曰:“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杨雄解嘲曰:“范睢,魏之亡命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有谈范﹑蔡于许﹑史之闲,则狂矣。”固所作宾戏,事见前书。
注[三]续汉志曰:“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秩比千石。玄武司马,主玄武门。”
注[四]章帝建初四年,诏诸王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腢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一]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不可”。固议曰:“窃自惟思,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二]或臣服而致之。[三]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故自建武之世,复修旧典,数出重使,前后相继,[四]至于其末,始乃暂绝。永平八年,复议通之。而廷争连日,异同纷回,多执其难,少言其易。先帝圣德远览,瞻前顾后,遂复出使,事同前世。[五]以此而推,未有一世阙而不修者也。今乌桓就阙,稽首译官,康居﹑月氏,自远而至,匈奴离析,名王来降,三方归服,不以兵威,此诚国家通于神明自然之征也。臣愚以为宜依故事,复遣使者,上可继五凤﹑甘露至远人之会,[六]下不失建武﹑永平羁縻之义。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岂*(同)**[可]*逆诈示猜,孤其善意乎?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七]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注[一]南匈奴也。
注[二]文帝与匈奴通关市,妻以汉女,增厚其赂也。
注[三]宣帝时,匈奴稽首臣服,遣子入侍。
注[四]建武二年,日逐王遣使诣渔阳请和亲,使中郎将李茂报命。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授南单于印绶。
注[五]先帝谓明帝也。永平八年,遣越骑司马郑觿报使北匈奴。
注[六]宣帝五凤三年,单于名王将觿五万馀人来降,称臣朝贺。甘露元年,匈奴呼韩邪遣子右贤王入侍。
注[七]相侵扰则风尘起。〉
固又作典引篇,述叙汉德。[一]以为相如封禅,靡而不典,[二]杨雄美新,典而不实,[三]盖自谓得其致焉。其辞曰:
〈注[一]典谓尧典,引犹续也。汉承尧后,故述汉德以续尧典。
注[二]文虽靡丽,而体无古典。
注[三]体虽典则,而其事虚伪,谓王莽事不实。〉
太极之原,两仪始分,鞭鞭煴煴,有沉而奥,有浮而清。[一]沉浮交错,庶类混成。[二]肇命人主,五德初始,同于草昧,玄混之中。[三]逾绳越契,寂寥而亡诏者,系不得而缀也。[四]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者,[五]莫不开元于大昊皇初之首,上哉敻乎,其书犹可得而修也。[六]亚斯之世,通变神化,函光而未曜。[七]
〈注[一]易系词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又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蔡邕曰:“*(鞭)**[𬘡]*缊,阴阳和一相扶貌也。”奥,浊也。易干凿度曰:“清轻者为天,浊沉者为地。”
注[二]庶类,万物也。混犹同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注[三]人主谓天子也。尚书曰,成汤简代夏作人主。五德,五行也。初始谓伏牺始以木德王也。木生火,故神农以火德。五行相生,周而复始。草昧谓草创暗昧也。易曰:“天地草昧。”幽玄混沌之中谓三皇初起之时也。
注[四]易系辞曰:“上古结绳而化,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逾﹑越,并过也。诏,诰也。言过绳契以上既无文字,故寂寥而无文诰。系谓易系辞也,故易系而不得缀连也。
注[五]氏号谓太昊号庖羲氏,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轩辕氏之类。绍,继也。谓王者继天而作。阐,开也。绎,陈也。
注[六]易曰:“帝出于震。”始以木德王天下,故曰皇初之首。又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是其书可得而修也。
注[七]亚斯之代谓少昊﹑颛顼﹑高辛等。虽通变神化,而易系不载其事,故曰“函光未曜”。〉
若夫上稽干则,降承龙翼,而炳诸典谟,以冠德卓踪者,莫崇乎陶唐。[一]陶唐舍胤而禅有虞,虞亦命夏后,稷契熙载,越成汤武。[二]股肱既周,天乃归功元首,将授汉刘。[三]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龙之灾孽,悬象暗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四]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宏亮洪业,表相祖宗,赞扬迪哲,备哉灿烂,真神明之式也。[五]虽前*[圣]*戏﹑夔﹑衡﹑旦密勿之辅,比兹褊矣。[六]是以高﹑光二圣,辰居其域,时至气动,乃龙见渊跃。[七]拊翼而未举,则威灵纷纭,海内云蒸,雷动电熛,胡缢莽分,不马其诛。[八]然后钦若上下,恭揖腢后,正位度宗,有于德不台渊穆之让,靡号师矢敦奋㧑之容。[九]盖以膺当天之正统,受克让之归运,蓄炎上之烈精,蕴孔佐之弘陈云尔。[一0]
〈注[一]稽,考;干,天也。论语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龙翼谓稷﹑契等为尧之羽翼。易干上九曰:“用九,见腢龙无首,吉。”郑玄注云:“六爻皆体龙,腢龙象也,谓禹与稷﹑契﹑咎陶之属并在于朝。”炳,明也。典﹑谟谓尧典﹑戏陶谟也。为道德之冠首,踪多之卓异者,莫高于陶唐。尔雅曰:“崇,高也。”
注[二]舍胤谓尧舍其胤子丹朱而禅于舜,舜亦舍其子商均而禅禹。书曰:“熙帝之载。”孔安国注云:“熙,广也。载,事也。”言稷契并能广立功事于尧舜之朝。越,于也。于是成其子孙汤﹑武之业,并得为天子也。汤,契之后。武王,后稷之后。
注[三]股肱谓稷﹑契也。既周谓其子孙并周遍得为天子。元首,尧也。言天更归功于尧,又将授汉以帝位。
注[四]俾,使也。三季,三王之季也。易干文言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孽亦灾也。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乖谓失于常度也。伦,理也。斁,败也。尚书曰:“彝伦攸斁。”旧章缺谓秦燔诗书。
注[五]玄圣谓孔丘也。春秋演孔图曰:“孔子母征在梦感黑帝而生,故曰玄圣。”庄子曰:“恬澹玄圣,素王之道。”缀学立制谓为汉家法制也。宏,洪,并大也。亮,信也。表,明也。相,助也。迪,蹈也。哲,智也。言赞扬蹈履哲智之君,谓高祖等也。尚书曰:“兹四人迪哲。”灿烂,盛明也。式,法也。
注[六]戏,戏陶也。夔,舜之典乐者。衡谓阿衡,即伊尹也。旦,周公也。密勿犹黾勉也。兹谓孔子,言戏﹑夔等比之为褊小矣。
注[七]论语孔子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觿星共之。”时至气动谓高祖聚彤云于砀山,光武发佳气于白水。易干卦九二曰:“见龙在田。”九四曰:“或跃在渊。”并喻汉初起。
注[八]拊翼,以鸡为喻,言知将旦则鼓其翼而鸣。前书曰:“张﹑陈之交,拊翼俱起。”以喻高祖﹑光武也。纷纭,盛貌也。如云之蒸,言天下英杰为汉者多也。熛,光也。胡缢谓胡亥缢死也。莽分谓公宾就斩莽也。马,临也。言天下先为汉诛之,高祖﹑光武不亲临也。
注[九]尚书曰:“钦若昊天。”钦,敬也。若,顺也。上下谓天地也,书曰“格于上下”。腢后,诸侯也。易曰:“君子正位凝命”也。尚书曰:“延入翼室恤度宗。”度,居也。宗,尊也。前书曰:“舜让于德不台。”音义曰:“台读曰嗣。”
言二祖初即位居尊之时,并谦言于德不能嗣成帝功,有此渊深穆敬之让。高祖初即位,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无实之名,非所取也。”光武即位,固辞至于再三。靡,无也。矢,陈也。敦犹迫逼也。诗云:“矢于牧野。”又曰:“敷敦淮𣸣。”言汉取天下,无号令陈师,敦迫奋武㧑旄之容。诗曰:“奋伐荆楚。”尚书曰:“王秉白旄以麾。”㧑亦麾也。言并天人所推,不尚威力。
注[一0]正统谓汉承周,为火德。尚书尧典曰:“允恭克让。”谓汉承尧克让之后。归运谓尧归运于汉也。炎上谓火德,烈精言盛也。蕴,藏也。孔佐谓孔丘制作春秋及纬书以佐汉也,即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中国东南出荆州,赤帝后,次代周”是也,谓大陈汉之期运也。〉
洋洋乎若德,帝者之上仪,诰誓所不及已。[一]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赜可探也。[二]并开多于一匮,同受侯甸之所服,奕世勤民,以伯方统牧。[三]乘其命赐彤弧黄戚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格。[四]至乎三五华夏,京迁镐亳,遂自北面,虎离其师,革灭天邑。[五]是故义士伟而不敦,武称未尽,护有笾德,不其然与?[六]然犹于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舄奕乎千载。岂不克自神明哉![七]诞略有常,审言行于篇籍,光藻朗而不渝耳。[八]
〈注[一]洋洋,美也。若,如也。仪,法也。谓如此美德,可谓五帝之上法也。谷梁传曰:“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不及二伯。”上下不相信服,方有诰誓。五帝之时,上下和睦,故誓不及。
注[二]铺,篃也。二代,殷﹑周也。洪纤犹大小也。度,法度也。赜,幽深也。言遍观殷周大小之法,其幽深可探知之。
注[三]孔子曰:“譬如平地,虽覆一匮。”郑玄注云:“匮,盛土笼也。”侯服﹑甸服谓诸侯也。汤为桀之诸侯,文王为纣之诸侯。奕犹重也。自契至汤十四代,后稷至文王十五代,并积勤劳于人也。伯方犹方伯也。谓汤为夏伯,文王为殷伯,并统领州牧。
注[四]周礼九命作伯。彤弧,赤弓。黄戚,黄金饰斧也。礼记曰:“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赐斧钺然后杀。”韦,顾,并国名,汤灭之。诗殷颂曰:“韦顾既伐。”黎,崇,亦国名。史记:“文王伐崇。”尚书曰:“西伯戡黎。”格,来也。
注[五]三五,未详。京*(师)*,京都也。武王都镐,汤都亳。诗云:“宅是镐京,武王成之。”尚书曰:“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自,从也。北面谓臣也。汤﹑武并以臣伐君。史记曰:“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音义曰:“离与螭同。”革,改也。易曰:“汤武革命。”天邑,天子所都也。尚书曰:“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
注[六]左传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曰薄德。”杜预注曰:“伯夷之属也。”史记曰,伯夷、叔齐逢武王伐纣,扣马谏曰:“以臣弑君,可谓仁乎?”伟犹异也。敦,厚也。武,周武王乐也。论语孔子曰:“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护,汤乐也。左传,延陵季子聘鲁,观乐,见舞大护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笾德。”
注[七]于,叹辞也。穆,美也,叹美周家之德。诗周颂曰“于穆清庙”。猗亦叹*(之)*辞也。那,多也。叹美汤德之多也。殷颂曰:“猗欤那欤。”论语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纵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何晏注曰:“翕,盛也。纯,和谐也。皦,其音节明也。”郑玄注云:“绎,调达之貌。”此言殷周之代,尚有于穆猗那之颂,播之于翕纯皦绎之乐,尊祖严父,宗祀配天于明堂之中。诗商颂曰:“浚哲惟商,长发其祥。”言发祯祥以流庆于子孙。周颂曰:“秉文之德,对越在天。”舄奕犹蝉联不绝也。
注[八]诞,大也。言殷周二代政化之多,大略有常也。篇籍谓诗书也。朗,明也。渝,变也。言光彩文藻朗明而不变耳,其馀殊异不能及于汉也。〉
矧夫赫赫圣汉,巍巍唐基,溯测其源,乃先孕虞育夏,甄殷陶周,[一]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神灵日烛,光被六幽,仁风翔乎海表,威灵行于鬼区,慝亡迥而不泯,微胡琐而不颐。[二]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尧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汉不弘。[三]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性类循理,品物咸亨,其已久矣。[四]
〈注[一]矧,况也。汉承唐*(虞)**[尧]*之基。逆流曰溯。孕,怀也。育,养也。甄、陶谓造成也。前书音义曰:“陶人作瓦器谓之甄。”言虞、夏、殷、周之先祖,并尝为尧臣。
注[二]二祖,高祖、世祖也。尚书曰:“宣重光。”袭,重也。四宗,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代宗,宣帝为中宗,明帝为显宗。烛,照也,言如日之照。六幽,六合幽远之地。鬼区,远方也。易曰:“高宗伐鬼方。”慝,恶也。迥,远也。泯,灭也。琐,小也。颐,养也。言凶恶者无远而不灭,微细者何小而不养也。
注[三]三才,天、地、人也。易曰:“兼三才而两之。”登,升也。绩,功也。言升天之功,非尧不能兴也。尚书曰:“昭升于上。”铺,布也。遗策,尧之馀策,谓尧典也。在下谓后代子孙也。言尧典为子孙之训,非汉不能弘大也。
注[四]经纬天地,言阴阳交泰也。出入三光,言日、月、星得其度也。浑元,天地之总名也。豪芒,纤微也。老子曰:“和阴阳,节四时,润乎草木,浸乎金石,毫毛润泽。”性,生也。循,顺也。含生之类,皆顺于理。尚书曰:“别生分类,品物万殊。”亨,通也。易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盛哉!皇家帝世,德臣列辟,功君百王,荣镜宇宙,尊无与抗。[一]乃始虔巩劳*(让)**[谦]*,兢兢业业,贬成抑定,不敢论制作。[二]至令迁正黜色宾监之事焕扬宇内,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虽云优慎,无乃葸欤![三]
〈注[一]皇家帝代谓汉家历代也。列辟谓古之帝王也。言汉家德可以臣彼列辟,功可以君彼百王。相如封禅书曰:“历选列辟。”镜犹光明也。抗犹敌也,读曰康。
注[二]尔雅曰:“虔巩,固也。”易曰:“劳谦君子有终吉。”言帝固为劳谦也。兢兢,戒慎也。业业,危惧也。礼记曰:“王者功成作乐,理定制礼。”今不敢论制礼作乐之事,言谦之甚也。
注[三]迁正,改正朔也。黜色,易服色也。宾谓殷周二王之后,为汉之宾。监,视也。视殷周之事以为监戒。论语孔子曰:“周监于二代。”屯,聚也。朋,腢也。不传谓不制作篇籍,以纪功德也。仿佛犹梗概也。论语孔子曰:“慎而无礼则葸。”郑玄注云“葸,质悫貌”也。言虽优游谦慎,无乃太悫箻也。〉
于是三事岳牧之僚,佥尔而进曰:陛下仰监唐典,中述祖则,俯蹈宗轨。[一] 躬奉天经,惇睦辩章之化洽。[二]巡靖黎蒸,怀保鳏寡之惠浃。[三]燔瘗县沉,肃祗腢神之礼备。[四]是以*(凤皇)*来仪集羽族于观魏,肉角驯毛宗于外囿,扰缁文皓质于郊,升黄晖采鳞于沼,甘露宵零于丰草,三足轩翥于茂树。[五] 若乃嘉谷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谍,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六]昔姬有素雉、朱乌、玄秬、黄咛之事耳,君臣动色,左右相趋,济济翼翼,峨峨如也。[七]盖用昭明寅畏,承聿怀之福。亦以宠灵文武,贻燕后昆,覆以懿铄,岂其为身而有颛辞也?[八]若然受之,宜亦勤恁旅力,以充厥道,启恭馆之金縢,御东序之秘宝,以流其占。[九]
〈注[一]三事,三公也。佥,皆也。
注[二]天经谓孝也。孔子曰:“夫孝,天之经。”谓章帝初即位,四时禘祫,宗祀于明堂也。尚书曰:“惇叙九族。”又曰:“九族既睦,辩章百姓。”郑玄云:“辩,别也。章,明也。惇,厚也。睦,亲也。”章帝性笃爱,不忍与诸王乖离,皆留京师也。
注[三]巡,抚也。靖,安也。黎,蒸,皆觿也。怀,思也。保,安也。浃,洽也。尚书曰:“怀保小人,惠鲜鳏寡。”谓章帝在位凡四巡狩,赐人爵,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粟。
注[四]尔雅曰:“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祭山曰庋县,祭川曰浮沉。”肃祗,恭敬也。封禅书曰:“汤武至尊,不失肃敬。”元和中诏曰:“朕巡狩岱宗,柴望山川。”庋音居毁反。
注[五]尚书曰:“凤皇来仪。”元和二年诏曰:“乃者凤皇鸾鸟比集七郡。”羽族谓腢鸟随之也。观魏,门阙也。肉角谓麟也。伏侯古今注曰:“建初二年,北海得一角兽,大如麇,有角在耳闲,端有肉。又元和二年,麒麟见陈,一角,端如葱叶,色赤黄。”扰,驯也。缁文皓质谓驺虞也。说文曰:“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古今注曰:“元和三年,白虎见彭城。”黄晖采鳞谓黄龙也。建初五年,有八黄龙见于零陵。古今注曰:“元和二年,甘露降河南,三足乌集沛国。”轩翥谓飞翔上下。
注[六]嘉谷,嘉禾。灵草,芝属。古今注曰:“元和二年,芝生沛,如人冠大,坐状。”章和九年诏曰:“嘉谷滋生,芝草之类,岁月不绝。”奇兽神禽谓白虎白雉之属也。建初七年,获白鹿。元和元年,日南献生犀、白雉。言应于瑞图,又合于史谍也。坰牧,郊野也。卓荦,殊绝也。羡音以战反。
注[七]孝经援神契曰:“周成王时,越裳来献白雉。”朱乌谓赤乌也。尚书中候曰:“太子发度孟津,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玄秬,黑黍也。诗大雅曰:“诞降嘉种,惟秬惟秠。”黄婺,麦也。谓赤乌衔牟麦而至也。诗颂曰:“贻我来牟。”诗大雅曰:“济济多士。”又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又曰:“奉璋峨峨。”
注[八]诗大雅曰:“昭明有融。”寅,敬也。尚书曰:“严恭寅畏。”聿,述也。怀,思也。诗大雅曰:“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贻,遗也。燕,安也。后昆,子孙也。言此并以光宠神灵文王、武王之德,遗燕安于子孙也。诗大雅曰:“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覆犹重也。懿、铄,并美也。诗大雅曰:“我求懿德。”又曰:“于铄王师。”言诗人歌颂周之盛德,当成康之时。其成王、康王,岂独为身而有自专之辞也,并上宠文武之业,下遗子孙之基也。言今章帝既获符瑞之应,亦宜同成康之事也。
注[九]受之谓汉受此符瑞也。说文曰:“恁,念也。”音人甚反。旅,陈也。充,当也。恭肃之馆谓庙中也。金縢,以金缄匮,藏符瑞之书于其中也。御犹陈也。东序,东厢也。秘宝谓河图之属。尚书曰:“天球河图在东序。”孔安国注曰:“河图,八卦是也。”言启金縢之书及河图之卦以占之也。流犹篃也。〉
夫图书亮章,天哲也;孔猷先命,圣孚也;体行德本,正性也;逢吉丁辰,景命也。[一]顺命以创制,定性以和神,答三灵之繁祉,展放唐之明文,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瞻前顾后,岂蔑清庙惮来天乎?[二]伊考自邃古,乃降戾爰兹,作者七十有四人,有不俾而假素,罔光度而遗章,今其如台而独阙也![三]
〈注[一]图书,河图、洛书也。亮,信。章,明。哲,智。言天授图书者,为天子所知也。孔。孔丘也。猷,图也。孚,信也。言孔丘之图,先命汉家当须封禅,此圣人之信也。体行犹躬行也。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易曰:“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丁,当也。辰,时也。景,大也。逢休吉之代,当封禅之时,此为天子之大命也。
注[二]命谓符瑞也。答,对也。三灵,天地人之神也。繁,多也。祉,福也。展,陈也。放,效也,音甫往反。效唐尧之文,谓封禅也。尚书琁玑钤曰:“平制礼乐,于唐之文。”兹事谓封禅之事,大而且信。次,止也。寤寐常止于圣心,言不可忘之也。前谓前代帝王,后谓子孙也。蔑,轻也。惮,难也。来,正也。言封禅之事,皆述祖宗之德,今乃推让,岂轻清庙而难正天命乎?尚书曰:“来天之命,惟时惟几。”
注[三]伊,维也。邃古犹远古也。楚词曰:“邃古之初。”戾,至也。言自远古以来至于此也。作者,诸封禅者。史记管仲曰:“自古封禅七十二君。”并武帝及光武为七十四君。俾,使也。有天下不使其封禅,而假为竹素之文者,无有光扬法度而弃其文章,不封禅者也。台,我也。今其如我何独阙也。〉
是时圣上固已垂精游神,包举蓺文,屡访腢儒,谕咨故老,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肴核仁义之林薮,以望元符之臻焉。[一]既成腢后之谠辞,又悉经五繇之硕虑矣。将絣万嗣,炀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异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二]
〈注[一]圣上谓章帝也。谕,告;咨,谟也。道德仁义,人所常行,故以酒食为谕焉。渊源,林薮,谕深邃也。元,天也。符,瑞也。诗曰:“肴核惟旅。”核亦核也,谓果实之属。
注[二]谠,直言也。繇,兆辞,音胄。左传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不习则增修其德而改卜。”硕,大也。虑,思也。广雅曰:“絣,续也,音方萌反。”景,大也。炎谓火德。汪汪犹深也。今文尚书太誓篇曰:“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郑玄注云:“丕,大也。律,法也。”畴,谁也。亘犹竟也。唐哉谓尧也。皇哉谓汉也。言唯唐与汉,唯汉与唐。〉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一]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注[一]永元二年,南单于出鸡鹿塞击北匈奴于河云,大破之。〉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
史论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一] 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猒,信哉其能成名也。[二]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三]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厮杀身成仁之为美,[四]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五]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六]然亦身陷大戮,[七]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八]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九]
〈注[一]激,扬也。诡,毁也。抑,退也。抗,进也。
注[二]尔雅曰,亹亹犹勉也。
注[三]言迁所是非皆与圣人乖谬,即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贱守节是也。
注[四]固序游侠传曰:“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六国,五伯之罪人;四豪者,又六国之罪人。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不容于诛也。”
注[五]愈犹甚也。
注[六]谓下蚕室。
注[七]此已上略华峤之辞。
注[八]论语孔子之言也。言有智而不能自守其身。
注[九]史记齐使者至越,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今越王知晋之失计,不自知越人之过,是目论也。”言班固讥迁被刑,而不知身自遇祸。〉
赞曰:二班怀文,裁成帝坟。[一]比良迁、董,[二]兼丽卿、云。[三]彪识皇命,固迷世纷。
〈注[一]沈约宋书曰:“初,谢俨作此赞,云‘裁成典坟’,以示范晔,晔改为‘帝坟’。”
注[二]谓司马迁、董狐也。左传曰:“董狐,古之良史也。”
注[三]司马长卿、杨子云。〉
校勘记
一三五九页三行主人喟然而叹曰按:文选“主人”上有“东都”二字。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上卷小题下称“自‘东都主人’以下分为下卷”,是本有“东都”字也,不知何故逸去。
一三五九页四行奋布衣以登皇极按:校补谓文选“极”作“位”。
一三五九页五行前圣靡得而言焉按:校补谓文选无“而”字。
一三五九页五行讨有逆而顺人按:“讨”原斗“计”,迳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一三五九页七行监乎*(泰)**[太]*清按:“泰”当作“太”,此后人回改之误,文选正作“太”,今据改。
一三五九页八行以变子之或志按:李慈铭谓文选“或”作“惑”。或惑古字通。
一三五九页一0行昭襄昭王襄王也按:文选注引史记“秦武王卒,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张森楷校勘记谓秦有昭襄王、庄襄王,昭襄或只称“昭王”,无只称“襄王”者,此“昭襄”即昭襄王,文选注是,此非。
一三六0页四行时岂奢泰而安之哉按:汲本、殿本“泰”作“侈”。
一三六一页一行作舟车按:校补谓文选“车”作“舆”。
一三六一页一行斯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按:校补谓文选“斯”下有“乃”字。
一三六一页二行应天顺*(民)**[人]*按:“民”当作“人”,此后人回改之误。文选正作“人”,今据改。
一三六一页二行有殷宗中兴之则焉按:“宗”原作“室”,迳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六一页四行妙古昔而论功按:文选“妙”作“眇”。
一三六二页一二行洛邑地埶之中也按:陈景云谓据伪孔传,“之中”当作“正中”。
一三六三页五行翩翩巍巍显显翼翼按:王先谦谓文选作“扇巍巍,显翼翼”。
一三六三页七行顺流泉而为沼按:校补谓文选“顺”作“填”,注云昭明讳顺,故改为“填”。
一三六三页一0行凤盖飒洒按:“飒洒”文选作“棽丽”。
一三六三页一0行祲威盛容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祲”当从文选作“寝”,言寝兵威而盛礼容也。
一三六三页一二行吐爓生风按:“爓”原斗“烂”,迳据殿本、集解本改正。
一三六三页一二行吹野燎山按:校补谓文选作“欱野歕山”。
一三六三页一四行以命三驱按:王先谦谓文选“以命”作“申令”。
一三六三页一四行轻车霆发按:校补谓文选作“𬨎车霆激”。
一三六三页一四行游基发射按:校补谓文选“游”作“由”,游与由同。
一三六三页一四行辔不诡遇汲本、殿本“辔”作“弯”,注同。按:此承上“范氏施御”言,作“辔”是,文选亦作“辔”。
一三六四页一行*(御)**[觐]*明堂据殿本改。按:依注当作“觐”,文选亦作“觐”。
一三六四页三行瞰四裔而抗棱按:汲本、殿本“棱”作“棱”,文选亦作“棱”。注同。
一三六四页三行南趯朱垠按:校补谓文选“趯”作“耀”。
一三六四页四行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按:校补谓文选作“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
一三六四页六行外接百蛮按:校补谓文选“接”作“绥”。
一三六四页六行乃盛礼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按:李慈铭谓文选作“尔乃盛礼兴乐”,以乐字读句。
一三六四页八行太师奏乐按:“太”原斗“泰”,迳据殿本改正。
一三六四页九行仱树兜离按:李慈铭谓文选“仱树”作“僸树”。
一三六四页一二行始服*(冕)*冠*[冕]*衣裳据汲本改,与明帝纪合。
一三六四页一三行敷布也按:“敷”原斗“铺”,迳改正。
一三六六页一0行霆激电骛并言疾也汲本、殿本“霆激”作“霆发”。按:正文“轻车霆发”,文选作“𬨎车霆激”,观此注,似章怀所见本正文亦作“霆激”也。
一三六六页一一行则*(挥)**[搏]*而嬉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六六页一一行范氏赵之御人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文选李善注引括地图云,夏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章怀以范氏为赵之御人,引孟子以证之,误甚。又按:校补谓范氏自当为夏之御人,此“赵”字疑涉下“赵简子”而误。
一三六六页一二行吾为范氏驱驰汲本、殿本“范氏”作“范我”。校补引侯康说,谓“‘范我’当作‘范氏’,章怀引此,正以注‘范氏施御’句也。孙宣公孟子音义云‘范我’或作‘范氏’。
孟坚此赋皆用孟子,故章怀引孟子以证之”。今按:赵岐本孟子与今本孟子同作“范我”,且下引赵岐注“范,法也”,则章怀注原亦作“范我”。校补谓“侯氏谓孟坚实用孟子或作本,是也,当时亦并无赵岐本也。至章怀之引孟子,并引赵注以释‘范’字,实仍为‘范我’,并非‘范氏’,特引之专为说下‘辔不诡遇’,原别为一义”。
一三六六页一三行赵岐注曰范法也按:“范”当作“范”。参阅上条校记。
一三六七页一0行*[日]*食于三朝之会据汲本、殿本补。
一三六七页一六行食举*(为)**[谓]*当食举乐也据汲本、殿本改。按:为谓本通,此以作“谓”为是。
一三六七页一七行太师掌六律六吕按:“吕”原斗“同”,迳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六八页四行太古远古也按:“太”原斗“泰”,迳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六八页九行于是圣上*(亲)**[莺]*万方之欢娱按:文选“亲”作“莺”,王先谦谓作“莺”是。今据改。
一三六八页九行久沐浴乎膏泽按:校补谓文选“久”作“又”,“乎”作“于”。
一三六八页一一行除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上务按:校补谓文选“除”作“抑”,“上”作“盛”。
一三六八页一二行贱奇丽而不珍按:校补谓文选“不”作“弗”。
一三六八页一三行耳目不营按:校补谓文选“不”作“弗”。
一三六九页六行捐珠玉于五湖之川按:“湖”原斗“胡”,迳改正。
一三六九页一0行平帝立*(举)*学官据刊误删。
一三七0页一一行图书之泉按:“泉”本作“渊”,避唐讳改,殿本回改作“渊”。
一三七一页二行今将喻子五篇之诗按:校补谓文选作“今将授子以五篇之诗”。
一三七一页一四行率土之宾按:汲本、殿本“宾”作“滨”。
一三七四页一四行岂*(同)**[可]*逆诈示猜殿本“同”作“可”,王先谦谓作“可”是。今据改。
一三七五页八行典而不实按:校补谓文选“不”作“亡”。
一三七五页一四行同于草昧按:汲本、殿本“于”作“乎”,文选作“于”。
一三七五页一五行厥有氏号绍天阐绎者按:校补谓文选无“者”字。
一三七六页一行蔡邕曰*(鞭)**[𬘡]*缊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七六页一二行以冠德卓踪者按:校补谓文选“踪”作“绝”。
一三七六页一三行虞亦命夏后按:校补谓文选“虞”上仍有“有”字。
一三七六页一六行虽前*[圣]*戏夔衡旦密勿之辅据汲本、殿本补。按:文选无“前圣”二字。
一三七六页一六行辰居其域文选“辰”作“宸”。按:校补谓“辰居”本论语,作“宸”者借通耳,其本字仍当作“辰”。
一三七八页三行高祖聚彤云于砀山按:“砀”原斗“砀”,迳改正。
一三七九页一行同受侯甸之所服按:校补谓文选无“所”字。
一三七九页一行以伯方统牧按:校补谓文选“伯方”作“方伯”。
一三七九页一行乘其命赐彤弧黄戚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格格:校补谓文选“戚”作“钺”,“格”作“恪”。
一三七九页三行是故义士伟而不敦按:校补谓文选“伟”作“华”。
一三七九页三行然犹于穆猗那按:校补谓文选“然”作“亦”。
一三七九页一四行京*(师)*京都也据刊误删。
一三八0页一二行慝亡迥而不泯按:校补谓文选“慝”作“匿”,“迥”作“回”。
一三八0页一四行厥道至乎经纬乾坤按:校补谓文选“厥道”二字连上为句,“乎”作“于”。
一三八0页一四行内浸豪芒按:校补谓文选“浸”作“沾”。
一三八0页一六行汉承唐*(虞)**[尧]*之基按:刊误谓注解“唐基”耳,何故辄出“虞”字,明当作“尧”。今据改。
一三八一页九行品物万殊按:“殊”原斗“物”,迳改正。
一三八一页一0行乃始虔巩劳*(让)**[谦]*据汲本、殿本改。
一三八一页一一行而礼官儒林屯朋笃论之士而不传祖宗之仿佛按:校补谓文选“朋”作“用”,“论”作“诲”。又毛刻文选蔡邕注本“屯”作“纯”,“不传”上无“而”字。又按:“仿佛”汲本、殿本作“仿佛”,注同,文选作“仿□”。
一三八二页六行是以*(凤皇)*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文选无“凤皇”二字。沉家本谓以下文例之,无者是。今据删。
一三八二页八行羡溢乎要荒按:校补谓文选“羡”作“洋”。
一三八二页一一行宜亦劝恁旅力按:校补谓文选“宜亦”作“亦宜”。
一三八三页四行肉角谓麟也按:“麟”原斗“鳞”,迳改正。
一三八四页七行定性以和神按:校补谓文选作“因定以和神”。
一三八四页八行惮□天乎按:校补谓文选“天”下有“命”字。
一三八四页八行伊考自邃古按:“邃”原斗“遂”,迳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一三八五页四行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按:校补谓文选无“乎”字。
一三八五页五行既成腢后之谠辞按:校补谓文选“成”作“感”。
一三八五页六行奋景炎汲本、殿本“景炎”作“炎景”。按:文选作“景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