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史
作者:郑思肖 南宋
南宋遗民郑思肖(号“所南”)的文集,又称《所南心史》,或《铁函心史》。1283年(元灭宋4年后),郑思肖将自己多年所著诗文编为《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各一卷,共诗250首,《久久书》、《杂文》、《大义略叙》等文30篇,前后自序5篇,总题为《心史》,用纸包、腊封、锡匣、石灰、铁函数重密封,外书“大宋铁函经”五字,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悄悄沉于苏州承天寺的一口古井中。365年后的明崇祯11年,苏州大旱,寺僧掘井,此书重见天日。
    郑思肖《心史》

    史者文也,所以扶纲常、辨统系、佐征伐之穷者也。心者精也,所以植天经、立人极、代命讨之大者也。《春秋》一书,为史外传心之要,而其义在尊王黜僭,诛乱贼而大复雠,故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万世之防廪廪焉”。五胡北块,云扰相仍,然中国正朔,尚有属自;蒙古篡统,乃胥左衽。每读《元史》,恨未有秉春秋法黜之者。不谓宋郑所南《心史》,先获我心也。吴门张子丘子,持以相示,述其事甚奇,余受而读之,见其《正统一论》,斤斤乎正名辨分,于夷夏之防,独三致意,作而言曰:“夫非先圣史法耶?”序跋传记以及诗赋,拳拳反正,恋恋故君,热血时抛,忠肝欲碎,靡不足泣鬼神而动天地。所著终于至元二十年,每篇仍冠德祐之号。主无少康,而戴夏不改;支微昭烈,而思汉弥坚。草檄立盟,尽黜胡元之统;似符若谶,誓开大明之天。精诚大类愚公,锐志真能格帝,果祚我明启运,直接宋之正统焉。综而论之:春秋为衰周之心史,故笔削定而万年之伦纪不淆;心史为故宋之春秋,故予夺严而九世之仇雠终复。洵足为生民立心,宁第自完忠孝尔尔耶。居恒吊文信国精忠大烈,千古无两,而前史所载,间有𦈎缓,不脱弱宋气,私殊讶之。今睹此书,始知忌之者之点染之也。使当时执简以往事遂著,明九死无憾,然恐触忌,而此史与此身同尽无益,徒绝传信耳。故宁善藏其用,俟之后世,三百五十馀年,不濡不灭,信国诸英魂,实呵护之。珥笔君子,宜急取以补前史,孤忠实录,良在兹也。嘻!彼误国事虏以取富贵者,尘消烬熄,遗秽莫湔,而董狐笔方出井底,磷炳人世,公之讨贼,不伸一时,伸千载矣。揽郡乘公,闽产而披裘吴地,意此中必有忠义之侣,相与悲歌慷慨、泽畔行吟者,而湮灭不载,惜夫!今海内文章节义莫首吴门,此史一出,竟若历斗扪星者之表章恐后。记云:“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余独奇九渊能藏,而又嘉诸君子皆其人也,授梓而弁以序。

    时崇祯岁舍己卯长至古婺 张国维 题

    铁函封藏

    藏《心史》:

     外铁函,函内石灰,灰内锡匣,匣内生漆书折成卷。匣俱毁失。

     内缄封:

      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
    

      此纸巳卯八月遗失。

     外缄封:

      大宋世界無窮無極
      大宋鐵函經
      德祐九年佛生日封
      此書出日一切皆吉
    

      此纸庚辰闰正月一十四日,寺僧达始于废纸中简出,诸生文柟勘系真迹,今附原本中。

    承天寺藏书并碑阴记

    崇号戊寅岁,吴中久旱,城居买水而食,争汲者相摔于道。仲冬八日,承天寺狼山房浚眢井,铁函重匮,锢以垩灰,启之,则郑所南先生所藏《心史》也。外书“大宋铁函经”五字,内书“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十字。自胜国癸未,迄今戊寅,阅岁三百五十六载,楮墨犹新,古香触手,当有神护。于是乡先辈陆子嘉颖,始发明其书,假钞题识,冀广其博。同志中多兴起者,而诸生张劭,遂献其书于大中丞金华张公。公览而异之,立捐俸绣梓,并植碑井傍,复拟构祠置主颜其门,时为庚辰孟春云。余惟先生卓行,载在郡乘,画苑称其画兰无坡,意不欲著元土。染墨之微,犹不忘君,况此史系其亲历,于悲歌涕泪中,考据纂辑者。观其誓词,足订史讹,其为传信无疑。昔人寄慨陵古,至沈碑于渊,思寿其功业,而先生独遭沦丧,愤懑愊忆,固无忘后世之知之也。孰知一点心血,土封泉清,三百年后,复有起而表章之,昭揭幽魂,登其琰琬,如张公者乎,固见忠义不泯,旷代相感,而神物吐现有时,良非偶矣。书成,其原本𫔎庋祠中,俾僧达始世守,以梓本行。赞成者:乡先辈文子从简,吾师张异度先生,暨友人张子劭,而宗之为记其缘起如此。

    茂苑 陈宗之 记,衡郡 文从简 书。

    重刻《心史》序 (载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新安汪骏声集赀刊本)

    郑所南先生不仕元,义也。然在宋时,先生亦未尝仕,乃所成以其义也。傥已仕宋,曷论官之崇卑显晦,皆当殉职以死难,而明人臣之义,非仅仅“不仕元”三字所能塞责矣。然唐宋入仕之途甚广,非若我明之限士者隘也。而先生之经纶文采又饶足为进取之资,夫仕易而不仕,学优而不仕,则君平弃世,世亦弃君平已。夫仕宋而后仕元者,勿论已;不仕于宋而仕于元,此亦人之恒情也。先生之不仕宋,固已豫定不仕元之念,盖知宋之必为元也,势也。而宋之臣子,无可以为宋者,非惟不能为宋,而且萌仕元之邪念矣。先生之不仕元也,正与其不仕宋之初念合,盖先生之不愤不得仕宋,正所以愤他日之仕元者也,于是先生有《心史》焉。不必明言其某也忠,某也佞;某也义,某也不义,只据事直书,详署年月,而华衮斧钺之指,已昭然矣。噫!此非先生一人之心也,乃天下万世之人心也。则其为史山,非仅宋末元初之史也,乃天下万世之信史也。宜乎汪权奇原作者之心,重为净本以传,而其史之久近隐见缘起甚奇,予友林茂之及权奇序跋已详,予不具述,而述其为大义者如此。权奇名骏声,予故人景纯之子,新安人。

    崇祯庚辰岁孟秋之朔 郡后学 曹学佺 拜手撰,邗上 强惟良 书。

    《心史》序 (载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新安汪骏声集赀刊本)

    天下有奇人,始有奇事。宋德祐间,吾闽连江郑所南先生,隐于吴门,愤宋亡国,恨己无名位,不能灭胡,每有忿懑,辄见诸诗文。又以明哲保身,不敢轻露,盖有感于欧阳桂[1]之以诗被杀,而为其妾陆柔柔作贞烈传,恐身蹈其祸,无益于国,誓欲留此身以报国仇,不婚不宦,年已垂老,虑身没而心不见知于后世,取其诗文名曰《心史》。用蜡封固,而函以锡,锡复函铁,沉于承天寺狼山中房古井中,以待千载后,人得见其生平,此其立志不亦奇欤?果令三百五十六年,一旦为予友君慧上人浚井而得之,其事尤奇。寺僧多以酿为活,独慧公酷好诗文,非先生之灵,自为呵护,即慧公是其后身转世不可知也。古有以石室金匮、委宛二酉与夫孔壁、汲冢、𣍘仓之藏,未有沉之九渊而不浸渍者,盖天地间万物可毁,惟有忠义之气托于文字,亘古不化。虽五金之坚,亦易磨荡糜烂,先生之心精凝结,虽不函铁沉井,亦不能毁,长弘之血庶几似之,是先生之心葬于水,使涵濯清泠,不染胡尘,而剖露于大明中天之时,非文字楮墨也。不然,安知此井不为桑田,不填而浚,灵物神奇,其故可知。予何幸!垂老而适同高锺陵会府得见于叶雁湖民部署中,共相惊异。雁湖锺陆与予,皆郡后学,急谋较梓以传先生之心,友人汪权奇欣任其事,雁湖锺陵捐其赀助成,表章先贤,皆急忠义者,因为之序。

    崇祯十三年庚辰闰正门望日 郡后学 林古度 撰。

    总目

    宋郑所南先生自叙

    文者,三纲五常之所寄也。舍是,匪人也,又奚文之为哉。幼尝问作文作诗之法于我 先君子,曰:“古未尝有所谓文也,惟古圣贤,心正、身修、德备、行粹,凡见于与居践履揖逊问答之间,无非至文之文,安事章句乎。其或纪行事之实,其或发天理之秘,不得已而托于言语,爰诏天下后世为圣贤归,本无作文心,此三代以上之事,自汉以来,专意词章,言浮于理,才聘乎学,始文而为文矣。至论古今忠臣孝子仁人义士,颇有不达文者,其躬行之事,乃六经言也,亦伟哉。或读书作文之士反下,若之何耶?是故,行者本也;文老,末也。有行而无文,不失为君子;有文而无行,终归于小人。行者匪他,三纲五常是也。悲今之人,委身污下,诳辞欺世,将焉取材。汝欲为文,必本之六经,立身三纲五常之大,然后熟读左传、孟子、庄骚、贾董、韩柳,欧苏之书,纵观诸子、诸史、百家之说,养其气质,老其才智,秉正大之论,揭大经大法,弘播天下,一举斯民,同归三纲五常之大,始无愧于为文。若夫体制,意欲新,语欲简,古森严有法度,主于理,勿流于凿,庶不堕于绮靡卑弱,及乎出奇,直与天地万物相为变化于无涯,庸以波澜其才,苟不身之以道,惟务言语为工,是委文为技耳,良可叹息。诗之法祖于三百篇,下逮曹子建、陶渊明辈,诗之律宗于盛唐,主以杜,兼之李,次以孟浩然、高适、王维辈,要在漱书史之润,益其灵根岁月。至才华吐为天芬,其体制欲温柔敦厚,雅洁浏亮,意新语健,兴趣高远,追淳古之风,归于性情之正,毋为时之所夺焉。凡人之一言一动,皆此心之形见者也。果能先立其大者,何往不可,岂止文之与诗也耶。盖心之为心,广大于天地,光明于日月,不可以小狭之,不可以物犯之,惟始终养之以正,则庶几乎!夫如是,无言则已,有言则必可观,汝其行之。”思肖后质诸数千百载圣贤之书,又以此衡鉴古今人事之变,乃知我先君子教我者,至哉言乎!且汗漫湖海,从天下士游,固尝见尽法度议论精微者,然根本之论或遗之,故终身所法,惟学我父而已。敬述所受,以为自序云。

    时大宋德祐五年岁在己卯正月十七日 三山菊山后人 所南 郑思肖(亿翁) 自序。

    1. 为“欧阳梦桂”之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