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愧郯录 卷七
宋 岳珂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卷八

愧郯录卷第七二则

       相 台 岳 珂

    官品名意之讹

淳熙官品令自太师而下至翰林医学列为

九品皆有正从盖见行之制故著令所载凡

叙䕃仪制罪赎不以髙下概谓之品官珂尝

溯源而求所始本魏延康元年二月尚书陈

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始立九品官人之

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以州郡之贤

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髙下则其𥘉

立品似非品秩也乃人品耳而通典载魏官

自黄𨱆大将军至诸州郡防门明列品第则

是肇端自魏已循而讹矣是时魏未受禅盖

亦汉法也然珂尝考之后赵而得名之所以

讹考之梁而得意之所以讹后赵王勒二年

使张賔领选𥘉定五品后更定九品命公卿

及州郡歳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

之士各一人𥘉用五而后以九则是更魏而

晋品数犹未定也通典可疑矣宋书九品谓

晋江右所定则怀愍以前尚无之通典乃若

是其较且明岂当时循陈群之法谓某品人

则可登某品所谓品者逆设以待其人而已

非谓官品也益逺益讹遂为官秩之定论耶

此殆名讹之所以始也梁定班法与品互用

而著其说曰十八班皆有清浊自十二班以

上并诏授表启不称姓从十一班至九班礼

数复为一等又流外有七班寒微者为之从

此班者方得进登第一班梁承齐后者也品

秩乆定矣而蔡法度之所定决非肇始而所

以寓礼数者不附于品而别之以班则班盖

梁之所自立谓一代之制不可以虚耳意自

齐而上班之未有则礼数亦附于品则品盖

为礼文之节耳此殆意之所以讹也详考梁

班品法天监𥘉武帝命尚书删定郎济阳蔡

法度定令为九品秩定帝于品下注一品秩

 万石第二第三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为

二千石隋百官志梁天监七年革选徐勉为

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同班

者则以居下者为劣则品盖非梁所专用而

易以为班矣谓班以选事而设则丞相太宰

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为

第十八班初不𨵿选法通典谓品制不废疑

若相须而成将军釐定百二十五号为二十

四班其不登二品应须军号者凡十四号别

为八班施于外国者又有百九号亦为十品

二十四班班制之多乃如此则不假于品矣

而莫知其徒为礼秩之别也陈承梁后乃定

相国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

尉司徒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巴陵汝阴二王

后尚书令品为第一自此以下昈列为九正

合今制而不分正从逆而求之晋宋南齐亦

莫不然则皆承魏讹其益可信也此裂于齐

事遵元魏而品从之名著焉是官之有品自

曹魏始品之有从乃自元魏始及考其𥘉不

特正从也而每品正从复分上中下焉盖一

品之间析而六矣此髙祖太和之制也及二

十三年髙祖复次职令而丗宗𥘉班行之三

师二大乃不入品其四品以下正从又分为

上下阶犹析而四也北齐盖因之耳至于魏

之列品顾犹曰第几品从几品而未目为正

从齐始别之逮隋而曰正曰从截然而不可

紊矣还考梁制品尚寡故自九而一乃极于

丞相班尚繁故自一而十八亦极于丞相班

多者品贵品少者班尊二者相为用而贵贱

等差于此参见而互明班止于梁随即废矣

祖宗朝迁转名曹皆各有流品 元丰后来

始以𭔃禄无他名遂尔相混然礼数之异率

系一时官守元未尝以品秩为别此则言官

制者之未尝讲明也然则陈群之始本非始

言人品者则当设逆待之法故循而见于魏

官品之讹曹魏之讹亦非讹定礼秩者固当

附设官之目故参而见于梁班法之用不考

于群无以知其名不考于梁无以知其意在

今日名讹于魏意讹于梁而品不复为轻重

盍亦反其本哉唐开元二十五年定制自正

四品至九品犹有上下阶盖隋炀暂废之规

至此复见本朝乃尽合之也

    散阶勲官寄禄功臣捡校试衔

本朝国史职官志七载叙阶之法曰开府仪

同三司至将仕郎为文散官骠骑大将军至

陪戎副尉为武散官并二十九等如旧而注

其下曰太平兴国元年改正议大夫为正奉

大夫朝议郎为朝奉郎承议郎为承直郎奉

议郎为奉直郎宣议郎为宣奉郎又载勋官

曰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凡十二等如旧制又

载功臣曰功臣者唐开元中号万骑曰唐元

功臣代宗时有宝应功臣徳宗时有奉天定

难元従功臣之号僖昭时将相多加功臣羙

名五代寖增其制皇朝因之凡宣制而授者

多赐焉叅知政事枢密副使及剌史以上阶

勲髙者亦或赐之中书枢密则有推诚协谋

同徳佐理之名亲王则崇仁保运馀官则推

诚保徳翊戴掌兵则忠果雄勇宣力外臣则

纯诚顺化宰相初加即六字馀并四字其罢

则加二字又有守正忠亮保顺宣徳忠正佐

运保节宣忠亮节之号文武迭用焉中书枢

密所赐名若罢免或岀镇则改之其他若班

直将士禁军别校则赐拱卫翊圣之号遇恩

加但其名不过两字而注其下曰又有保顺

忠勇拱卫护圣奉庆果毅肃卫之号又载检

校官曰检校兼试官之制检校官则三师三

公左右仆射六尚书左右散骑常侍侍太子

賔客国子祭酒大卿监少监诸行郎中贠外

郎兼官则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

史监察御史试秩则大理司直评事秘书监

校书郎凡武官内职军职及刺史以上皆有

检校官兼官内殿崇班初授则检校祭酒兼

御史大夫三班及吏职蕃官诸军副都头加

恩初授检校太子賔客兼监察御史自此累

加焉而注其下曰朝军指挥使止于司徒军

头指挥使忠佐马歩都军头止于司空军班

都虞候忠佐副都军头以上止于左右仆射

诸军指挥使止于吏部尚书其官止若遇恩

则或加阶爵功臣又申之曰幕职𥘉授则试

校书郎再任如至两使推官则试大理评事

书记支使防御团练使判官以上试大理司

直评事又加则兼监察御史亦有至检校贠

外郎以上者行军 使皆检校贠外郎以上

朝官阶勲髙遇恩亦有加检校官郎中则卿

监少监贠外则郎中太常博士以下则贠外

郎并无兼官其解试大理评事校书郎正字

寺监主簿助教者谓之试衔有选集同出身

例珂按如旧制者盖谓如唐制也 太平之

改官名盖以 熙陵𥘉即位未改旧名因避

讳而然也是时正以职事官为官名如吏部

尚书至于职官令录皆虚名也而不得实莅

其事以知判官为职事如判尚书都省至于

权知某州县皆实职也而不𨵿所带之官以

阶为恩以勲为品以爵邑功臣为假宠以检

校试官为带衔故 咸平四年左司諌知制

诰杨亿转对 上䟽有曰勲散之设名品实

繁朝散银青犹𨵿命服护军柱国全是虚名

欲乞自今常参官勲散俱至五品者许封赠

官阶勲俱至三品者许立㦸又五等之爵施

之于今虽有启封之称曽无胙土之实苴茅

廷社固不可以遂行翼子诒孙亦足稽于旧

典欲乞内外官封至伯子男者许䕃子至公

侯者䕃孙国公者许嫡子嫡孙一人袭封又

当今功臣之称始于徳宗幸奉天扈跸将士

并加奉天定难功臣之号因一时之赏典为

万丗之通规近歳以来将相大臣加至十馀

字者尤非经据不可遵行所宜削除以明宪

度可以见当时士大夫之厌于虚名者矣然

祖宗承隋唐末流袭为定例故不见其用而

惟见其冗若其创始之𥘉磨钝之具不穷于

一偏要亦自有深意何以言之自 元丰定

官制归阶官于𭔃禄还职守于百司尽削功

臣略馀检校试官俱罢爵邑仅存继自 政

和而来又捐󠄂勲转之令则 朝廷之上所以

褒功赏能貤恩驭幸者惟阶职官守而巳

祖宗存此名也虽以例转或以赦迁而犹间

系服色之重轻资序之深浅封䕃之厚薄𥘉

未尽捐󠄂之也且阶官至贠外郎则可以任子

庶官带贴职则不限隔郊至于郎曹寺监侍

从宰执截截乎有恩数品秩之异然则所用

者皆实赏也检校之略馀者惟武阶有六等

多不尽转间又径自旄𨱆陞尉府亦几于无

爵邑实封虽不改旧而惟遇 郊霈有司按

格法定封及宰执𥘉除循故事谓之加恩耳

亦不以为赏也虚名既偏废而吏劳不可不

酬惟其不可不酬故官赏不得不滥惟其不

得不滥故贴职不甚贵重铨选奏𥙷益袢揆

今㧛昔在 本朝厌之犹之可也其在隋唐

其可以虚名厌之哉珂又按阶散勲官在前

丗合于一至唐则析而为二阶勲功臣检校

在唐析于四而 本朝则合于一其用与不

用实寓见于是自宋齐梁陈后魏北齐以来

诸九品官皆以将军为品秩谓之加戎号此

正如 国𥘉军制皆以御史为品秩谓之加

宪衔也梁制虽亲王起家未加将军不开府

不置佐史官可以见一时以此号为重然其

实未尝将屯亦虚名耳隋既受命髙祖采后

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揔十一等以

酬勤劳又有特进左右光禄大夫金紫光禄

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并

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声者并不理事又

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

号将军以加检校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

无职务者为散官戎上柱国已下为散实官

军为散号官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馀左右监

门府为内官自馀为外官散官之名肇见于

是还考汉制光禄大夫太中大夫郎议郎中

郎侍郎郎中皆无贠多至数十人特进奉朝

请亦皆无职守优游禄秩则官之有散自汉

已有之矣然当时之仕于朝者不任以事则

置之散正如今日宫观设官之比未有以职

为实以散为号如后丗者也故成都侯王商

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是正如今

日兼官不可以官称为比梁制左右光禄金

紫光禄太中中散等大夫并无贠以养老疾

溯而考之魏晋宋齐元魏下而考之陈北齐

后周隋亦莫不有之参见于九品十八班之

间元魏𥘉又尝置散官五等其品第五至第

九百官有阙则取于其中以𥙷之盖皆以储

才待须而亦与诸职事官均其劳佚也逮隋

开皇六年始置六品以下散 八郎为正阶

八尉为从阶正六品上为朝议郎下为武𮪍

尉从六品上为通议郎下为屯𮪍尉正七品

上为朝请郎下为骁𮪍尉从七品上为朝散

郎下为游𮪍尉正八品上为给事郎下为飞

𮪍尉从八品上为承奉郎下为旅𮪍尉正九

品上为儒林郎下为云𮪍尉从九品上为文

林郎下为羽𮪍尉准前所置散官见于诸品

者上柱国为从一品柱国特进左右光禄大

夫为正二品上大将军金紫为从二品大将

军银青为正三品上开府朝议为从三品开

府朝散为正四品上仪同为从四品仪同为

正五品大都督为正六品帅都督为从六品

都督为正七品通而观之则九品之内皆有

散官以酬劳矣惟正一品虚而不置所以章

其贵也炀(“旦”改为“𠀇”)帝嗣位多所改更先罢特进次罢

十一等酬劳官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并

省朝议大夫置九大夫八尉自一品至九品

别有其制其九大夫从一品曰光禄正二品

曰左光禄从二品曰右光禄正三品曰金紫

从三品曰银青正四品曰正议从四品曰通

议正五品曰朝请从五品曰朝散其八尉正

六品曰建节从六品曰奋武正七品曰宣惠

从七品曰绥徳正八品曰怀仁从八品曰守

义正九品曰奉议从九品曰立信继虽复儒

林郎文林郎列之七品八品正乃隶秘书省

置二十人若三十人专以明经待问撰录文

史为职又若职事官无与于散阶也寻又置

散𮪍郎二十人为从五品承议通直郎各三

十人为正从六品宣德宣义郎各四十人为

正从七品徴事将仕郎各五十人为正从八

品常从奉信郎各五十人为正从九品是为

正贠并得禄当品又各有散贠郎无禄随又

改常从为登仕奉信为散从自散𮪍而下皆

主出使量事大小据品以发之则正如 国

𥘉九品京朝官皆在 京师其罢职者归本班

守本官其出使者知某州转运某路之制耳

尚书省六曹皆置承务郎一人同贠外郎之

职乃正与今尚书郎等又非散号如限贠以

设散官使其别有所授决知其必不复徒带

以为美观也而唐乃析之郎大夫之秩光禄

中散之养疾儒林文林之待问一归之于文

散散号将军参取杂置益以校尉一归之于

武散柱国等号本以酬劳武𮪍诸称并同郎

位一归之于勲官则阶散也勲官也唐虽因

隋而所用未尝因隋有职者改为虚名徒名

者置在兼秩是所谓前丗合于一而唐则析

为二史大奈与髙祖兴太原饮马泉之战以

多授光禄大夫阶李晟以复复元勲立功时

诸子未官宰相以闻即日诏子愿为上柱国

故事柱国门列㦸遂父子皆赐杜淹正观中

检校吏部尚书再加检校侍中代宗以射生

军清难而有宝应之称德宗以泾军煽逆而

有定难之号后随事而赐亦无定名故唐之

有功者或叙阶或赐勲或加以检校或宠以

名号皆上之人有以寓一时之微权而𥘉无

阶升必致之道四者并用而又申之以封爵

重之以实封驭贵驭冨又杂取而辅之在

祖宗朝若功臣之名犹有官不当赐而 特

赐者如 开宝之于王明 太平兴国之于

杜彦钧陈信从郝正 大中祥符之于王承

美 天禧之于向汉通 南渡以后 髙皇

举乆废之典以宠二三大将其他则不多见

也每一遇郊官至某则加功臣若干字酬勲

若干级进阶若干等彻国若干户并举而予

之故丗但以为烦而不见其用是所谓唐析

于四而 本朝则合于一既合矣而不能分

此所以发 神宗皇帝之独断一举而尽去

之也 政和罢勲官徒以太平之丗不欲用

议易之而未暇 孝宗淳熙间 廷䇿多士

发为 清问有意复之而未能诚使无并用

之术祖已成之例一归之有司则虽无复可

也因虚以济实即名以辅治一归之 君上

则虽尽复之亦可也丗之议者多以其名之

混淆未易别白故表而著之以俟观者择焉

又按光禄在晋已分左右魏舒尝加右光禄

大夫而西汉之𥘉无印绶秩止比六百石东

汉已秩二千石法固应银章青绶至晋始有

加金紫者李憙嵇绍吴隐之辈是也憙传又

载泰始全诏其因光禄之号改假金紫正当

是事始然未尝入衔故南齐任遐有乞一片

金之请还考宋𥘉乃尝赠臧俊为金紫光禄

已连称谓元魏何时乃亦有之而又以银青

入衔遂焕然析为二官矣梁制金紫光禄次

左右光禄光禄次金紫所谓光禄者盖银青

如旧制是以不重出耳元魏亦叙左右光禄

于金紫银青之上齐承魏制陈因梁法后周

于金紫银青又各分左右皆在左右光禄之

下隋唐而降迄于 本朝叙阶之法亦莫不

然唐去光禄左右字 元丰定官制乃𬯀二

阶之班于光禄之上不知何所为也其他如

朝议置大夫而废郎躐朝请于通直下宣徳

于朝散 政和改制又以豋仕将仕为未仕之

官列之文林之下又以郎大夫为勇爵不用

将军校尉等官皆与唐制不合云




愧郯录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