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扬州图经
卷四
卷五 

    事志四杨吴南唐

    梁太祖开平元年,正月,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君卖人国家,何面复相见!”遂杀之。由是将佐皆不自安。黑云都指挥使吕师周与副指挥使綦章将兵屯上高,师周与湖南战,屡有功,渥忌之。师周惧,谋于綦章曰:“马公宽厚,吾欲逃死焉,可乎?”章曰:“兹事君自图之,吾舌可断,不敢泄!”师周遂奔湖南,章纵其孥使逸去。师周,扬州人也。渥居丧,昼夜酣饮作乐,然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数万。或单骑出游,从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十国春秋》云:“显,蔡人也。”徐温泣谏,渥怒曰:“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二人惧。渥选壮士,号“东院马军”,广署亲信为将吏;所署者恃势骄横,陵蔑熟旧。颢、温潜谋作乱。渥父行密之世,有亲军数千营于牙城之内,渥迁出于外,以其地为射场,颢、温由是无所惮。渥之镇宣州也,命指挥使朱思、范思从、陈璠将亲兵三千;及嗣位,召归广陵。颢、温使三将从秦裴击江西,因戍洪州,诬以谋叛,命别将陈佑往诛之。渥闻三将死,益忌颢、温,欲诛之。丙戌,渥晨视事,颢、温帅牙兵二百,露刃直入庭中,渥曰:“尔果欲杀我邪?”对曰:“非敢然也,欲诛王左右乱政者耳!”因数渥亲信十馀人之罪,曳下,以铁挝击杀之,谓之“兵谏”。诸将不与之同者,颢、温稍以法诛之,于是军政悉归二人,渥不能制。《资治通鉴》二百六十六。

    开平二年,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廷,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益怒。幕僚严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筒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也。言:“先王创业艰难,嗣王早世,隆演次当立,诸将宜无负杨氏,善辅导之。”辞旨明切。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遂奉威王弟隆演称淮南留后、东面诸道行营都统。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时副使李承嗣参预军府之政,可求说承嗣曰:“颢凶威如此,今出徐于外,意不徒然,恐亦非公之利。”承嗣深然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所,可求瞠目责温曰:“古人不忘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辨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锺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温始暴颢弑君之罪,辊纪祥等于市。诣西宫白太夫人。太夫人恐惧,大泣曰:“吾儿冲幼,祸难如此,愿保百口归庐州,公之惠也!”温曰:“张颢弑逆,不可不诛,夫人宜自安!”初,温与颢谋弑威王,温曰:“参用左、右牙兵,心必不一;不若独用吾兵。”颢不从,温曰:“然则独用公兵。”颢从之。至是,穷治逆党,皆左牙兵也,由是人以温为实不知谋也。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龋攕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温性沉毅,自奉简俭,虽不知书,使人读狱讼之辞而决之,皆中情理。先是,张颢用事,刑罚酷滥,纵亲兵剽夺市里。温谓可求曰:“大事已定,吾与公辈当力行善政,使人解衣而寝耳。”乃立法度,禁强暴,举大纲,军民安之。温以军旅委严可求,以财赋委支计官骆知祥,皆称其职,淮南谓之“严、骆”。同上。

    七月壬申,淮南将吏请于李俨,承制授杨隆演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王。同上。

    开平三年三月,徐温以金陵形胜,战舰所聚,乃自以淮南行军副使领升州刺史,留广陵,以其假子元从指挥使知诰为升州防遏兼楼船副使,往治之。同上二百六十七。

    开平四年二月,万全感自岐归广陵,岐王承制加弘农王兼中书令,嗣吴王,胡三省卒:府昭宗天复二年封杨行密吴王,今岐王承制加隆演嗣王。于是吴王赦其境内。同上。

    五月,吴徐温母周氏卒,将吏致祭,为偶人,高数尺,衣以罗锦,温曰:“此皆出民力,奈何施于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贫者。”未几,起复为内外马步军都军使,领润州观察使。同上。

    乾化二年九月,吴王以温领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军司马。同上二百六十八。

    均王贞明元年四月,吴徐温以其子牙内都指挥使知训为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诸军副使。同上二百六十九。

    八月庚戌,吴以镇海节度使徐温为管内水陆马步诸军都指挥使、两浙都招讨使、守侍中、齐国公,镇润州,以升、润、常、宣、歙、池六州为巡属,军国庶务参决如故;留徐知训居广陵秉政。同上。

    贞明二年二月,辛丑夜,吴宿卫将马谦、李球劫吴王登楼,发库兵讨徐知训;知训将出走,严可求曰:“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知训乃止。众犹疑惧,可求阖户而寝,鼾息闻于外,府中稍安。壬寅,谦等陈于天兴门外,诸道副都统朱瑾自润州至,视之,曰:“不足畏也。”返顾外众,举手大呼,乱兵皆溃,擒谦、球,斩之。同上。

    贞明三年四月,吴升州刺史徐知诰治城市府舍甚盛。五月,徐温行部至升州,爱其繁富。润州司马陈彦谦劝温徙镇海军治所于升州,温从之,徙知诰为润州团练使。知诰求宣州,温不许,知诰不乐。宋齐邱密言于知诰曰:“三郎骄纵,败在朝夕。润州去广陵止隔一水耳,此天授也。”知诰悦,即之官。三郎,谓温长子知训也。温以陈彦谦为镇海节度使判官。温但举大纲,细务悉委彦谦,江、淮称治。同上。贞明四年六月,吴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训,骄倨淫暴。威武节度使、知抚州李德诚有家妓数十,知训求之,德诚遣使谢曰:“家之所有皆长年,或有子,不足以侍贵人,当更为公求少而美者。”知训怒,谓使者曰:“会当杀德诚,并其妻取之!”知训狎侮吴王,无复君臣之礼。尝与王为优,自为参军,使王为苍鹘,总角弊衣执帽以从。又尝泛舟浊河,王先起,知训以弹弹之。又尝赏花于禅智寺,知训使酒悖慢,王惧而泣,四座股栗;左右扶王登舟,知训乘轻舟逐之,不及,以铁挝杀王亲吏。将佐无敢言者,父温皆不之知。知训及弟知询皆不礼于徐知诰,独季弟知谏以兄礼事之。知训尝召兄弟饮,知诰不至,知训怒曰:“乞子不欲酒,欲剑乎!”又尝与知诰饮,伏甲欲杀之,知谏蹑知诰足,知诰阳起如厕,遁去,知训以剑授左右刁彦能使追杀之;彦能驰骑及于中涂,举剑示知诰而还,以不及告。平庐节度使、同平章事、诸道副都统朱瑾遣家妓通候问于知训,知训强欲私之,瑾已不平。知训恶瑾位加己上,置静淮军于泗州,出瑾为静淮节度使,瑾益恨之,然外事知训愈谨。瑾有所爱马,冬贮于幄,夏贮于帱;宠妓有绝色财训过别瑾,瑾置酒,自捧觞,出宠妓《旧五代史》作爱妓桃氏。使歌,以所爱马为寿,知训大喜。瑾因延之中堂,伏壮士于户内,出妻陶氏拜之,知训答拜,瑾以笏自后击之踣地,呼壮士出斩之。瑾先系二悍马于廉下,将图知训,密令人解纵之,马相蹄啮,声甚厉,以是外人莫之闻。瑾提知训首出,知训从者数百人皆散走。瑾驰入府,以首示吴王曰:“仆已为大王除害。”王惧,以衣障面,走入内,曰:“舅白为之,我不敢知!”瑾曰:“婢子不足与成大事!”以知训首击柱,挺剑将出,子城使翟虔等已阖府门勒兵讨之,乃自后腧城,坠而折足,顾追者曰:“吾为万人除害,以一身任患。”遂自刭。徐知诰在润州闻难,用宋齐邱策,即日引兵济江。瑾已死,因抚定军府。时徐温诸子皆弱,温乃以知诰代知训执吴政,沉朱瑾尸于雷塘而灭其族。瑾之杀知训也,泰宁节度使米志诚从十馀骑问瑾所向,闻其已死,乃归;宣谕使李俨贫而困,寓居海陵,温疑其与瑾通谋,皆杀之。严可求恐志诚不受命,诈称袁州大破楚兵,将吏皆入贺,伏壮士于戟门,擒志诚,斩之,并其诸子。同上二百七十。

    《烈祖纪》:朱瑾杀徐知训,马仁裕自蒜山渡驰告帝,帝即日帅师入广陵定乱,遂代知训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陆游《南唐书》一。

    七月,吴徐温入朝于广陵,疑诸将皆预朱瑾之谋,欲大行诛戮。徐知诰、严可求具陈知训过恶,所以致祸之由,温怒稍解,乃命纲瑾骨于雷塘而葬之,责知训将佐不能匡救,皆抵罪;独刁彦能屡有谏书,温赏之。戊戌,以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胡三省注:《考异》曰:案《十国纪年》,六月乙卯,知训被杀。至此四十四日,吴之政事必有所出。盖知诰至广陵即代知训执吴政,至此方除官耳。兼江州团练使。以徐知谏权润州团练事。温还镇金陵,总吴朝大纲,自馀庶政,皆决于知诰。知诰悉反知训所为,事吴王尽恭,接士大夫以谦,御众以宽,约身以俭。以吴王之命,悉蠲天佑十三年以前逋税,馀俟丰年乃输之。求贤才,纳规谏,除奸猾,杜请托。于是士民翕然归心,虽宿将悍夫无不悦服。先是,吴有叮髢钱,又计亩输钱,钱重物轻,民甚苦之。齐邱说知诰,以为“钱非耕桑所得,今使民输钱,是教民弃本逐末也。请蠲叮髢钱;自馀税悉输谷帛,绌绢匹直千钱者当税三千”。或曰:“如此,县官岁失钱亿万计。”齐邱曰:“安有民富而国家贫者耶!”知诰从之。由是江、淮间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知诰欲进用齐邱而徐温恶之,以为殿直、军判官。知诰每夜引齐邱于水亭屏语,常至夜分,或居高堂,悉去屏障,独置大炉,相向坐,不言,以铁筋画灰为字,随以匙灭去之,故其所谋,人莫得而知也。《资治通鉴》二百七十。

    贞明五年,吴徐温帅将吏藩镇请吴王称帝,吴王不许。夏,四月,戊戌朔,即吴国王位。大赦,改元武义;莲宗庙社稷,置百官,宫殿文物皆用天子礼。以金继土,腊用丑。改谥武忠王曰孝武王,庙号太祖,威王曰景王,尊母为太妃;以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以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仍领江州团练使,以扬府左司马王令谋为内枢密使,胡三省注云:吴都广陵,故谓扬州为扬府。营田副使严可求为门下侍郎,盐铁判官骆知祥为中书侍郎,前中书舍人卢择为吏部尚书兼太常卿,掌书记殷文圭为翰林学士,馆驿巡官游恭为知制诰,前驾部员外郎杨迢为给事中。同上。

    贞明六年四月,吴宣王重厚恭恪,徐温父子专政,王未尝有不平之意形于言色,温以是安之。及建国称制,尤非所乐,多沈饮鲜食,遂成寝疾。五月,温自金陵入朝,议当为嗣者。或希温意言曰:“蜀先主谓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温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当在诛张颢之初,岂至今日邪!使杨氏无男,有女亦当立之。敢妄言者斩!”乃以王命迎丹阳公溥监国,徙溥兄蒙为舒州团练使。己丑,宣王殂。六月戊申,溥即吴王位。尊母王氏曰太妃。同上二百七十一。

    龙德元年十月,吴徐温劝吴王祀南郊,或曰:“礼乐未备;且唐祀南郊,其费巨万,今未能办也。”温曰:“安有王者而不事天乎!吾闻事天贵诚,多费何为!唐每郊祀,启南门,灌其枢用脂百斛。此乃季世奢泰之弊,又安足法乎!”甲子,吴王祀南郊,配以太祖。乙丑,大赦;加徐知诰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寻以江州为奉化军,以知诰领节度使。同上。

    《唐庄宗纪》:同光元年,淮南杨溥遣使贺登极,称大吴国主书上大唐皇帝。《旧五代史》三十。同光二年三月,淮南杨溥遣使贡贺郊天礼物。同上三十一。

    八月,淮南杨溥遣使贡方物。同上三十二。

    冬,十月,吴王如白沙观楼船,更命白沙曰迎銮镇。徐温自金陵来朝。先是,温以亲吏翟虔为阖门、宫城、武备等使,使察王起居,虔防制王甚急。至是,王对温名雨为水,温请其故,王曰:“翟虔父名,吾讳之熟矣。”因谓温曰:“公之忠诚,我所知也,然翟虔无礼,宫中及宗室所须多不获。”温顿首谢罪,请斩之,王曰:“斩则太过,远徙可也。”乃徙抚州。《资治通鉴》二百七十三。

    十二月,淮南杨溥遣使贡献。《旧五代史》三十二。

    同光三年十月,奉皇太后尊谥宝册赴西宫灵座,淮南杨溥遣使进慰礼。十二月,淮南杨溥遣使朝贡。同上三十三。同光四年二月,淮南杨溥遣使朝贡方物。同上三十四。

    《明宗纪》:天成元年四月遣使往诸道及淮南告哀。同上三十六。

    天成二年春正月,吴马军都指挥使柴再用戎服入朝,御史弹之,再用恃功不服。侍中徐知诰阳于便殿误通起居,退而自劾,吴王优容不问,知诰固请夺一月俸;由是中外肃然。《资治通鉴》一百七十五。

    五月,伪吴杨溥贡新茶。《旧五代史》三十八。

    冬,十月辛丑,吴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卒。初,温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知询以其兄知诰非徐氏子,数请代之执吴政,温曰:“汝曹皆不如也。”严可求及行军副使徐阶屡劝温以知询代知诰,温以知诰孝谨,不忍也。可求等言之不已,温欲帅诸藩镇入朝,劝吴王称帝,将行,有疾,乃遣知询奉表劝进,因留代知诰执政。知诰草表欲求洪州节度使,俟旦上之,是夕,温凶问至,乃止。知询亟归金陵。吴主赠温齐王,谥曰忠武。《资治通竖》二百七十六。

    十一月庚戌,吴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王曰景皇帝,宣王曰宣皇帝。同上。天成三年春,正月丁巳,吴主立子琏为江都王。同上。

    闰八月,吴王太后殂。同上。

    天成四年十月,吴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侍中徐知询自以握兵据上流,意轻徐知诰,数与争权,内相猜忌,知诰患之;知询待诸弟薄,诸弟皆怨之。徐阶知知询不可辅,反持其短以附知诰。吴越王镠遗知询金玉鞍勒、器皿,皆饰以龙凤;知询不以为嫌,乘用之。知询典客周廷望说知询口:“公诚能捐宝货以结朝中勋旧,使皆归心于公,则彼谁与处!”知询从之,使廷望如江都谕意。廷望与知诰亲吏周宗善,密输款于知诰,亦以知诰阴谋告知询。知询召知诰诣金陵除父丧,知诰称吴主之命不许,周宗谓廷望曰:“人言侍中有不臣七事,宜亟入谢!”廷望还,以告知询。十一月,知询入朝,知诰留知询为统军,领镇海节度使,遣右雄武都指挥使柯厚征金陵兵还江都,知诰自是始专政。壬辰,吴主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太和。同上。

    长兴元年三月癸酉,吴主立江都王琏为太子。同上二百七十七。

    十月丙辰,吴左仆射、同平章事严可求卒。徐知诰以其长子大将军景通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知诰将出镇金陵故也。同上。

    《先主书》:吴太和三年,公出镇金陵,以长子景通为司徒平章事居中辅政;以王令谋、宋齐邱为左、右仆射同平章事。六年,召景通至金陵,为镇海军节度副使;以其次子景迁为太保平章事,与令谋等秉政。二年,景迁病,以次子景遂为门下侍郎、参知政事。马令《南唐书》一。

    长兴四年五月,吴宋齐邱劝徐知诰徙吴主都金陵,知诰乃营官城于金陵。《资治通鉴》二百七十八。

    唐潞王清泰元年二月,吴人多不欲迁都者,都押牙周宗言于徐知诰曰:“主上西迁,公复须东行,胡三省注:都押牙,镇海、宁国两镇都押牙也。升州于扬州为西,扬州于升州为东。言吴主若西迁金陵,徐知诰须东镇江都也。不准劳费甚大,且连众心。”丙子,吴主遣宋齐邱如金陵,谕知诰罢迁都。先是,知诰久有传禅之志,以吴主无失德,恐众心不悦,欲待嗣君;宋齐邱亦以为然。一旦,知诰临镜蹑白髭,叹曰:“国家安而吾老矣,奈何?”周宗知其意,请如江都,微以传禅意讽吴主,且告齐邱。齐邱以宗先己,心疾之,遣使驰诣金陵,手书切谏;知诰愕然。后数日,齐邱至,请斩宗以谢吴王,乃黜宗为池州副使。久之,节度副使李建勋、行军司马徐阶等屡陈知诰功业,宜早从民望,召宗复为都押牙。知诰由是疏齐邱。十一月,知诰召其子司徒、同平章事景通还金陵,为镇海宁国节度副大使、诸道副都统、判中外诸军事;以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江都辅政。同上二百七十九。

    清泰二年九月丙申,吴大赦,改元天祚。同上。

    晋高祖天福元年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同上二百八十。

    十二月,徐知诰以镇南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李德诚、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位望隆重,欲使之帅众推戴,本不可,其子弘祚强之,不得已与德诚帅诸将诣江都表吴主,陈知诰功德,请行册命;又诣金陵劝进。于是吴宫多妖,吴主曰:“吴祚其终乎!”左右曰:“此乃天意,非人事也。”同上。

    晋高祖天福二年九月丙寅,吴主命江夏王磷奉玺绶于齐。冬,十月,甲申,齐王诰即皇帝位于金陵,大赦,改元升元,国号唐。追尊太祖武王曰武皇帝。乙酉,遣右丞相阶奉册诣吴主,称受禅老臣诰谨拜稽首上皇帝尊号曰高尚思玄宏古让皇,宫室、乘舆、服御皆如故,宗庙、正朔、徽章、服色悉从吴制。丁亥,立徐知证为江王,徐知夸为饶王。以吴太子琏领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封弘农公。唐主宴群臣于天泉阁。己丑,唐主表让皇改东都宫殿名,皆取于仙经。让皇尝服羽衣,习辟谷术。辛卯,吴宗室建安王珙等十二人皆降爵为公。丙申,以吴同平章事张延翰及门下侍郎张居咏、中自侍郎李建勋并同平章事。让皇以唐主上表,致书辞之;唐主谢表而不改。丁酉,加宋齐邱大司徒。齐邱虽为左丞相,不预政事,心愠慰,闷制词云“布衣之交”,抗声曰:“臣为布衣时,陛下为刺史;今日为天子,可以不用老臣矣。”迟家请罪,唐主手诏谢之,亦不改命。久之,齐邱不知所出,乃更上书请迁让皇于他州,及斥远吴太子琏,绝其昏;唐主不从。同上二百八十一。

    《烈祖纪》:升元元年十一月戊午,立子景遂为吉王,以景遂为东都留守、江都尹,赴东都。《陆书》一。

    天福三年四月,吴让皇固辞旧宫,胡三省注:以既让位于唐,不敢居江都宫。屡请徙居,李德诚等亦亟以为言。五月,戊午,唐主改润州牙城为丹阳宫,以李建勋为迎奉让皇使。《资治通鉴》二百八十。

    壬戌,唐主以左宣威副统军王舆为镇海留后,客省使公孙圭为监军使,亲吏马思让为丹阳宫使,徙让皇居丹阳宫。同上。十一月辛丑,吴让皇卒。唐主废朝二十七日。同上。

    天福四年四月,唐人迁让皇之族于泰州,号永宁宫,防卫甚严。同上二百八十二。

    《考异》曰:《十国纪年》:“唐人迁让皇之族于泰州,号永宁宫,守卫甚严,不敢与国人通婚姻,久而男女自为匹偶。”《江表志》:“让皇子及五岁,遣中使拜官,赐朝服,即日而卒。”按唐烈祖受禅,使让皇居故宫,称臣上表,慕仁厚之名;若恶杨氏则灭之而已,何必如此之迂也!他书皆未之见,不知《纪年》据何书,今不取。《资治通鉴》二百八十一。

    乙丑,唐主将立齐王璟为太子,固辞;乃以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事、升扬二州牧。《资治通鉴》二百八十二。

    天福五年冬十月乙巳,唐主命齐王璟监国。光政副使、太仆少卿陈觉以私憾奏泰州刺史褚仁规贪残。同上。《烈祖纪》:升元四年冬十月乙巳,诏幸东都,命齐王璟监国。庚戌,帝自保德门御舟。辛亥,次迎銮镇。甲寅,至东都,入建元门。帝感念畴昔,泫然流涕不已,遣使问东畿士民不能自存者。己未,高丽使广评侍郎柳兢质来贡方物。十一月乙丑,宴群臣于崇德宫,故第也。以听事殿为光庆殿。庚辰,改东都文明殿为乾元殿,英武殿为明光殿,应干殿为垂拱殿,朝阳殿为福昌殿,积庆宫为崇道宫。乙酉,赐东畿高年疾苦悍独米,人二石。汉使都官郎中郑翱,闽使客省使葛裕,吴越使刑部尚书杨严来贺仁寿节。十二月丙申,帝至自东都。《陆书》一。

    唐主至江都,欲遂居江都,以水冻,漕运不给,乃还。《资治通鉴》二百八十二。升元五年春二月己未,杀泰州刺史褚仁规。《马书》一。

    天福八年二月庚午,唐主殂,秘不发丧,下制:“以齐王监国,大赦。”三月己卯朔,唐元宗即位,大赦,改元保大。《资治通鉴》二百八十三。

    《嗣主书》:保大元年秋七月,以元子南昌王冀为江都尹、东都留守。《马书》二。

    保大五年,以元子南昌王冀为副元帅,封燕王,依前东都留守。同上三。

    保大七年二月,以东都留守燕王冀为润宣二州大都督,镇京口。宣州周宗为东都留守。同上。保大十一年冬十月,筑楚州白水塘以溉屯田。同上。

    保大十三年冬十月,东都留守周宗乞罢镇,诏不允,宗以老病三表,乃许守司徒致仕。同上。

    《周世宗纪》:显德二年冬十月,始议南征。十一月乙未朔,以宰臣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知庐、寿等州行府事;以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一十二将,各带征行之号以从焉。《旧五代史》一百十五。

    显德三年二月丙戌,侍卫马军指挥韩令坤奏,收下扬州。同上一百十六。

    《孙晟传》:显德三年春,王师下广陵,江左惊窘,李景伪署晟为司空,令奉贡于行在。同上一百三十一。

    《元宗纪》:保大十四年二月乙酉,周师陷东都,执副留守冯延鲁。《陆书》二。

    帝知扬州无备,己卯,命韩令坤等将兵袭之,戒以毋得残民;其李氏陵寝,遣人与李氏人共守护之。《资治通鉴》二百九十二。

    韩令坤奄至扬州,平旦,先遣白延遇以数百骑驰入城,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唐东都营屯使贾崇焚官府民舍,弃城南走。同上。

    唐主遣园苑使尹延范如泰州,迁吴让皇之族于润州。延范以道路艰难,恐杨氏为变,尽杀其男子六十人。还报,唐主怒,腰斩之。同上。

    吴武让皇既殂于丹阳,其族属尚居泰州廨舍,先主自受禅已还,未暇措置。迨殂,方嘱付嗣君曰:“邦君皆杨氏所有,天地事物之变,偶移在我,然顺逆之势不常。吾所悯孤儿婺女,侨寄殊乡,令往泰州津敛杨族,安于京口,鲷瞻抚育,无令失所,男女婚嫁,悉资官给。”璟禀遗戒,遣园苑使尹延范具舟车调费,往泰般护。时王室在难,道路已乱,延范虑有他变,取子弟六十人皆杀之,惟载妇女以渡江。璟大怒,以延范腰斩,仍诛其族于市,以慰其冤。杨氏诸女二十馀人,选土族嫁之,奁匣闺橐,不失常度。文莹《玉壶清话》十。

    韩令坤等攻泰州,拔之,刺史方讷奔金陵。唐主遣人以蜡丸求救于契丹。壬辰,静安军使何继筠获而献之。以给事中高防权知泰州。《资治通鉴》二百九十二。

    三月,命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景达拒周。夏四月,复泰州。五月,周帝北还。《陆书》二。

    马希崇及王延政之子继沂皆在扬州,诏抚存之。胡三省注:楚、闽世事中国,其后为南唐所俘,囚于扬州,周得扬州,故抚存之。《资治通竖》二百九十三。

    夏四月辛未,扬州奏,江南大破两浙军于常州。初,两浙钱仿承诏遣部将率兵攻常州,为江南大将陆孟俊所败,将佐陷没者甚众,李景亦以表闻。丁丑,扬州韩令坤破江南贼军于州之东境,获大将陆孟俊。时李景乘常州之捷,遣陆孟俊领兵迫泰州,王师不守,韩令坤欲弃扬州而回,帝怒,急遣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帅亲兵往援之。俄而陆孟俊领其徒自海陵抵扬州,令坤迎击,败之,生擒孟俊。李景遣其弟齐王达率大众由瓜步济江,距六合一舍而设栅。居数日,乃弃栅来迫官车,今上麾兵以击之,贼军大败,馀众赴江溺死者不可胜纪。己卯,韩令坤奏,败楚州贼将马在贵万馀众于湾头堰,获涟州刺史秦进崇。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权淮南节度使,充沿江招讨使;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充沿江副招讨使。《旧五代史》一百十六。

    陆孟俊取泰州,遣陈德诚戍泰州。孟俊进攻扬州,屯于蜀冈,韩令坤弃扬州走。《资治通临》二百九十三。

    初,陆孟俊之废马希萼立希崇也,灭故舒州刺史杨昭恽之族而取其财,杨氏有女美,献于希崇。令坤入扬州,希崇以杨氏遣令坤,令坤嬖之。既获孟俊,将械送帝所;杨氏在帘下,忽抚膺恸哭,令坤惊问之,对曰:“孟俊昔在潭州,杀妾家二百口,今日见之,请复其冤。”令坤乃杀之。同上。

    初,唐人以茶盐强民而征其粟、帛,谓之博征,又兴营田于淮南,民甚苦之;及周师至,争奉牛酒迎劳。而将帅不之恤,专事俘掠,视民如土芥;民皆失望,相聚山泽,立堡壁自固,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谓之“白甲军”。周兵讨之,屡为所败,先所得唐诸州,多复为唐有。唐之援兵营于紫金山,与寿春城中烽火相应。淮南节度使向训奏请以广陵之兵并力攻寿春,俟克城更图进取,诏许之。训封府库以授扬州主者,命扬州牙将分部按行城中,秋毫不犯,扬州民感悦,军还,或负糗糇以送之。同上。

    保大十五年冬十一月,周帝亲征。《陆书》二。

    十二月,帝遣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武守琦将骑数百趋扬州,至高邮。唐人悉焚扬州官府民居,驱其人南渡江,后数日,周兵至,城中馀癃病十馀人而已。癸酉,守琦以闻。帝闻泰州无备,遣兵袭之,丁丑,拔泰州。《资治通鉴》二百九十三。

    显德五年二月戊午,车驾发楚州南巡。丁卯,驻跸于广陵,诏发扬州部内丁夫万馀人城扬州。帝以扬州焚荡之后,居民南渡,遂于故城内就东南别筑新垒。戊辰,遣使祭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墓。癸酉,幸扬子渡观大江。三月壬午朔,幸泰州。丁亥,复幸广陵。辛卯,幸迎銮江口。遣右武卫大将军李继热率舟师至江岛以观寇。癸巳,帝临江望见贼船数十艘,命令上帅战棹以追之,贼军退去,今上直抵南岸,焚其营栅而回。己亥,今上率水军破贼船百馀只于瓜步。是日,李景遣其臣刘承遇奉表以庐、舒、蕲、黄等四州来献,且请以江为界。先是,李景以江南危蹙,谋欲传位于世子,使附庸于我,故遣陈觉上表陈叙。至是帝以既许其通好,乃降书以答之。陆游《南唐书》云:周帝赐青许帝奉正朔罢兵,而不许传位太子。壬寅,复幸扬州,以殿前都虞侯慕容延钊为淮南节度使兼殿前副指挥使。遣盐城监使申屠鳄裔书及御马一十匹,金银衔全,散马四十匹,羊千口,赐江南李景。夸先为王师所俘,故遣之。丙午,江南李景遣所署宰相冯延己献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疋,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庚戌,诏:“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各给守冢户。应江南臣僚有先代坟墓在江北者,委所在长吏差人检校。”辛亥,李景遣所署临汝郡公徐辽进买宴钱二百万,并遣伶官五十人与辽俱来献寿觞。夏四月癸丑,宴从臣及江南进奉使冯延己等于行宫,徐辽代李景捧寿觞以献,进金酒器、御衣、犀带、金银、锦绮、鞍马等。乙卯,车驾发扬州还京。十月乙未,诏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旧五代史》一百十八。

    《恭帝纪》:显德六年秋七月壬戌,以郓州节度使、充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侍中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依前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上一百二十。

    《太祖纪》开宝三年十一月辛未,江南主遣徐铉等奉表乞援师,不报。甲申,曹彬夜败江南军于城下。乙未,曹彬克升州,俘其国主煜,江南平。脱脱等《宋史》三。

    《僭伪传》:杨渥,字奉天,行密长子也。行密卒,渥袭伪位,自称吴王委军政于大将张颢。性猜忌,不能御下。天佑五年六月,为颢所杀。及渭僭号,伪追尊为景帝。《旧五代史》一百三十四。

    《僭伪传》:杨渭,渥之弟也。既立,政事咸委于徐温十馀年。温乃册渭为天子,国号大吴,改唐天佑十六年为武义元年。三年而卒,谥为惠帝。同上。

    《僭伪传》:杨溥,行密幼子也。初封丹阳王,渭卒,徐温乃推溥为主,后僭伪号。唐同光元年,庄宗平梁,都于洛阳。十二月,溥遣使章景来朝,词旨卑逊,有同笺表。郭崇韬之平西川也,淮人大惧,将去伪号,称藩于唐。时崇韬欲陈舟师下峡,为平吴之策,会崇韬既诛,洛城有变,淮人闻之,比屋相庆。明宗篡嗣,溥复遣使修好,谢其使,不受所贡,遣之。天成二年十月,徐温卒,温之养子李升代温秉政,晋天福二年,溥不得已逊位于升。升迁溥于润州,筑丹阳宫以处之,年馀以幽死。同上。

    杨琏,让皇长子也。十岁封江都王,立为太子,性醇谨好学,骨清神浅,层缩齿露,风监者所不许。主受禅,封琏中书令、池州刺史,将赴上,遇寒食,饮冷失节,卒于池口舟中,年十九岁。初,先主第四女,琏纳之为妃,贤明温淑,容范绝世。及禅代,封永康公主,闻人呼公主,则呜咽流涕,辞不愿称,宫中为之惨戚。琏卒,永康终身缟素,斥去容饰,不茹荤酒,惟诵佛书,但自称“未亡人”,朝夕焚香,对佛自誓曰:“愿儿生生世世,莫为有情之物!”居延和宫,年二十四,无疾坐亡。凡五夕,光如白练,长丈馀,自口而出,至敛,温软如生。主感悼哽痛,诏李建勋刻碑宫中,纪其异。《玉壶清话》九。

    《徐温传》:温字端美,《旧五代史》作敦美。海州朐山人,烈祖之养父也。唐末大乱,贩盐为盗,从吴武王杨行密起合肥,劲兵数万,号其军为“黑云长剑所”。与举事者刘威、陶雅之徒,号“三十六英雄”。独温未尝有战功,行密用其谋杀朱延寿,以功迁右衙指挥使,始预谋议。行密病,出长子渥为宣州观察使,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人为谋。若他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渥涕泣谢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者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人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议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者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渥之入广陵也,恶温与张颢典衙兵,召陈璠等为东院马军,以自备,而温、颢共恶璠等侵权,因拥衙兵入拽璠等斩之,渥由是失政。温、颢益不自安,共遣群盗入寝中弑渥,渥说群盗能反杀温等者,皆为刺史,群盗皆诺,惟纪祥不从,执渥缢杀之。隆演立,温遂专政,隆演备位而已。八年,温迁行车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十二年,封齐国公兼浙西招讨使。始就镇润州,以升、常、宣、池、黄六州为齐国,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十四年,温徙治之,以其子知训辅隆演于广陵,而大政温遥决之。十六年,温请隆演即皇帝位,不许;又请以吴王称制,乃许。遂建国改元,拜温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隆演卒,温越次立其弟溥。顺义七年,温又请溥即皇帝位,未许,而温病卒。《马书》八。

    《烈祖纪》:烈祖名升,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游,晦迹精舍,时号“李道者”。升以光启四年十二月二日生于彭城,六岁而孤。遇乱,伯父求携升及母刘氏避地淮泗至濠州。乾宁二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见而奇之,养以为子,行密长子渥恶升,不以为兄弟,行密乃以与大将徐温,遂冒姓徐氏,名知诰。及长,身七尺,方显隆准,修上短下,语声如锺,精采铄人,常缓步,而从者疾行莫能及。《陆书》一。

    天佑中,童谣曰:“东海鲤鱼飞上天,盖谓素育于徐氏,后竟复唐姓。一狂僧走金陵城中,猖狂荒急,每见人则寻飞龙子,凡十馀年,逮主为升州刺史,狂僧见之,乃不复寻矣。《玉壶清话》九。

    《元宗纪》:元宗,名璟,字伯玉,烈祖长子,风度高秀,幼工属文。升元初,烈祖受禅,封吴王,徙齐王。四年八月,立为皇太子。七年二月庚午,烈祖崩。三月己卯朔,璟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不待逾年遽改元,识者非之。建隆二年六月庚申,殂于长春殿,年四十六。《陆书》二。

    《后主纪》:主名煜,元宗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郑王。文献太子卒,徙吴王。建隆二年,立为太子。六月,元宗殂,煜嗣立于金陵。及王师拔金陵,煜帅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殷崇义等肉袒降于军门,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宗即位,加特进,改封陇西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辛卯殂,年四十二。同上三。

    《太子冀传》:冀,元宗元子,初封东平郡公,元宗即位,徙王南昌,避储副位,留守东都。保大八年,移镇润州,周师至广陵,越人寇常州,元宗以冀少不习军事,召还都。冀会将吏问之,裨将赵铎曰:“大王为元帅之重,众心所恃,一却足则部下摇矣。”冀乃奏乞效用,以死报国,元宗许之,命柴克宏将兵以救常州。克宏未至,枢密使李征古遣使追而代之,冀奏克宏可用,果败越师,擒获甚众。显德五年,还储副之地,参决国事,莅下有法,未几卒。《马书》七。

     卷三 ↑返回顶部 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