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挥麈前录
◀上一卷 卷二 下一卷▶

祖宗重先代陵寝,诏禁樵采

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至于再三。置守冢户,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具有无废阙,书于历子。

  • 太昊葬宛丘,在陈州。
  • 炎帝葬长沙,在潭州。
  • 黄帝葬槁山,在上郡,今坊州界。
  • 高阳葬临河县故城东。
  • 高辛葬濮阳顿丘城南台阴城。
  • 唐尧葬城阳谷林,今郓州界。
  • 舜葬零陵郡九疑山,今永州界。
  • 女娲葬华州界。
  • 夏禹葬会稽山,今越州会稽县。
  • 商汤葬宝鼎县。
  • 周文王、武王并葬京兆府咸阳县界。
  • 汉高祖葬长陵,在耀州安北。
  • 后汉世祖葬原陵,在洛阳县界。
  • 唐高祖葬献陵,在耀州三原县东。
  • 太宗葬昭陵,在醴泉县北九嵕山。

以上十六帝,各置守陵五户,每岁春秋祠,御书名祝板,祭以太牢。诸处旧有祠庙者,亦别祭飨。

  • 商中宗帝太戊葬内黄县东南阳。
  • 武丁葬西华县北。
  • 周成王、康王皆葬毕,在咸阳县界。
  • 汉文帝葬霸陵,在长安东南。
  • 宣帝葬杜陵,在长安南。
  • 魏武帝葬高陵,在邺县西。
  • 晋武帝葬峻阳陵,在洛阳。
  • 后周太祖、文帝葬成陵,在耀州富平县。
  • 隋高祖文帝葬太陵,在武功县。

以上十帝,置三户,岁一飨以太牢。

  • 秦始皇帝葬昭应县。
  • 汉惠帝葬安陵。
  • 景帝葬阳陵,在长安东北。
  • 武帝葬茂陵,在长安西。
  • 后汉明帝葬显节陵,章帝葬敬陵,并在洛阳东南。
  • 魏文帝葬首阳陵,在偃师县。
  • 后魏孝文帝葬永宁陵,在富平县。
  • 唐明皇泰陵、宪宗景陵,俱在奉天县。
  • 肃宗建陵,葬醴泉县。
  • 宣宗正陵,在云泉县。
  • 朱梁太祖葬兴极陵,在伊阙县。
  • 后唐庄宗,葬伊陵,在新安县。
  • 明宗葬徽陵,在洛阳东北。
  • 石晋高祖葬显陵,在寿安县。

以上十五帝,各置守陵两户,三年一祭,以太牢。

凡祭祀,皆令长吏行礼。所用太牢,以羊代之。陵户并以陵近小户充,除二税外,免诸杂差徭。

  • 周桓王葬渑池县东北。
  • 灵王葬河南县桓亭西周山上。
  • 景王葬洛阳城中西北隅。
  • 前汉元帝葬渭陵,在长安县。
  • 成帝葬延陵,在咸阳县。
  • 哀帝葬义陵,在扶风。
  • 平帝葬康陵,在长安县北。
  • 后汉和帝葬慎陵,茔中庚地。
  • 安帝葬恭陵,在长安西北。
  • 顺帝葬顺陵,冲帝葬怀陵,并在洛阳西。
  • 质帝葬静陵,桓帝葬宣陵,并在洛阳东。
  • 灵帝葬文陵,在洛阳西北。
  • 献帝葬禅陵,在渭城北。
  • 魏明帝葬高平陵,在河清县。
  • 高贵乡公葬洛阳、涧之滨,陈留王葬王原陵,在邺西。
  • 晋惠帝葬太阳陵,在洛阳。
  • 魏文帝葬富平县东南。
  • 东魏孝静帝葬邺。
  • 唐高宗乾陵,睿宗桥陵,穆宗光陵,僖宗靖陵,并葬奉天县。
  • 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并葬富平县。
  • 德宗崇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并葬三原县。
  • 昭宗和陵,葬河南缑氏县。
  • 梁末帝葬伊阙县。
  • 后唐□□□□□□□□□□□□□□□□□
  • 末帝□□□□□□□葬明宗陵内。

以上三十八帝,常禁樵采。

乾德四年十月诏也,著于甲令。其后又诏:“曾经开发者,重制礼衣常服棺椁,重葬焉。”

东晋以降,六朝陵寝多在金陵、丹阳之间,皆可考识,而制书不载者,当时江左未平故耳。先子尝纂《历代陵名》,自汉高帝建名以来,虽后妃、追祟、僭霸,无有遗者,今行于世。

欧阳文忠公以太子少师带观文殿学士致仕

国朝百官致仕:庶僚守本官,以合迁一官回授;任子、侍从,仍转一官;宰执换东宫官。熙宁初,欧阳文忠公始以太子少师带观文殿学士致仕,示特恩也。故谢表云:“道愧师儒,乃忝春宫之峻秩;身居畎亩,犹兼书殿之隆名。”自是以为例。

国朝侍从官以上自有寄禄官

国朝侍从以上自有寄禄官,如左右正言、二史、给谏、吏礼部郎中之类是也。若庶僚曾经饰擢,至于杂流,甄叙悉皆有别。一见刺字,便知泾渭。元丰官制既行,混而为一,故王荆公有“流品不分”之语。

旧制侍从致仕加赠四官

旧制,如侍从致仕、转官、遗表赠四官,皆自其合迁官上加之。今则寄禄官至升朝转赠,仅止员郎而已。

翰林佩鱼自蒲传正始

蒲传正在翰林,因入对,神宗曰:“学士职清地近,非它官比,而官仪未宠,自今宜加佩鱼。”遂著为令。见于《神宗实录》。东坡先生谢入翰林表曰:“玉堂赐篆,仰淳化之弥文;宝带重金,佩元丰之新渥。”中书舍人系红鞓犀带,自叶少蕴始,见姚令威《业语》,而石林自记却不及。旧假服色,不佩鱼,崇宁末,王照尚书详定敕令启请,许之,自是为例。仍许入衔,具载诏书。其后以除敕中不载,多不署鱼袋二字。

熙宁间始置在外宫观

国朝凡登从班,无在外闲居者。有罪则落职。归班亦奉朝请,或黜守偏州,甚者乃分司安置,不然则告老挂冠;熙宁间,始置在外宫观,本王荆公意,以处异论者。而荆公首以观使闲居锺山者八年。

本朝官制分左右字沿革

官制后,惟光禄大夫及中散、朝议二大夫分左右,增磨勘而已,初非以科第也。元祐间,范忠宣当国,始带左右。绍圣初罢去。事见常希古奏疏。大观二年,又置中奉、奉直二大夫,彻中散、朝议左右字。绍兴初,枢密院编修官杨愿启请,再分左右。自是以出身为重。

本朝宰相再为枢密使

前宰相为枢密使者,宋元宪、富郑公、文潞公、陈秀公。宣和二年,郑华原以故相领院事。绍兴七年,秦师垣亦以前揆拜枢密使,未几复登庸。近岁张魏公亦然。李邦直、许冲元、曾令绰、韩师朴为二府,后皆再入为尚书,然不久复柄用。惟令绰竟止八座。

枢密使子弟皆补班行

旧制,枢密使知枢密院,奏荐子弟,皆补班行。故富郑公之子绍京,文潞公之子贻庆,皆为阁门祗候。元丰后方授文资。

馆职编修不可令武臣提举

神宗朝,诏枢密院编修《经武要略》,以都承旨张诚一提举。诚一,武臣也,乞差编修官二员。时王正仲、胡完夫为馆职,诏令兼之。是夕,忽御批提举改作管勾。诘朝,执政启上所以,上云:“已差馆职编修,岂可令武臣提举?”而枢密院编修,自此始也。

密院承旨文武互用自王荆公始

枢密院旧皆武臣,如都承旨亦然。国初二曹俱尝为之。熙宁中,王荆公怒李评,罢去,命曾令绰为都承旨,自是方文武互用矣。

汤特进封庆国公,上章不受

仁宗以大中祥符七年由庆国公出阁。隆兴初,汤特进封庆国公,明清尝以故事启之,遂上章辞不敢受,改封荣国公。王将明、白蒙亨宣和间皆封庆公而不辞,岂一时忘之耶?

州县官带学事系衔

政和中,诏天下州县官皆带提举,管勾学事。时姚麟以节度使守蔡州,建言乞免系阶,朝廷许之。靖康初除去。绍兴中复增,但改庶官为主管。时孟信安仁仲来帅会稽。先人寓居。孟氏与家门契分甚厚,仁仲以兄事先人。入境语先人云:“忠厚与秦会之虽为僚婿,而每怀疑心。今省谒攒宫,先入朝然后开府,从兄求一不伤时忌对札。”先人举此,仁仲大喜,为援麟旧请草牍以上,奏入即可。寻又降旨。自此武臣帅守,并免入衔,行之至今。

五朝俱立三相

国朝范鲁公质、王文献溥、魏宣懿仁浦秉钧史馆、昭文、集贤,三相俱全。太宗初即位,薛文惠居正、沈恭惠伦、卢大戎多逊。真宗咸平二年,李文靖沆、向文简敏中、吕文穆蒙正。仁宗至和二年,刘文忠沆、文潞公彦博、富韩公弼。元祐初,司马温公为左仆射,文潞公平章军国重事,吕正献同平章军国事,皆三相也。至三年,温公薨,文、吕二公在位,而吕汲公大防、范忠宣纯仁为左右仆射,殆四相,然不久也。

本朝宰相兼公师

本朝宰相兼公师者,范鲁公、王文献、赵韩王、薛文惠、王文贞、丁晋公、冯文懿、王文公、吕文靖、韩忠献、曾宣靖、富韩公、文潞公、吕正献、蔡师垣、秦师垣、陈鲁公而已。馀皆罢政后方拜。近日惟张魏公自外以少傅再拜右揆。

本朝三入相者六人

本朝三入相者,赵韩王、吕文穆、文靖、张邓公、文潞公。蔡元长虽四入,而不克有终。

本朝自外拜相者四人

国朝自外拜相者,文潞公、韩康公、章子厚。近年陈鲁公,亦旷典也。

弟草兄麻国朝以来有两家

元符末,曾文肃自知枢拜相,公弟文昭为翰林,锁宿禁中,面对喻旨草麻,文昭力辞。上云:“弟草兄麻,太平美事。禁中已检见韩绛故事矣,不须辞。” 文昭始拜命。盖熙宁初韩康公入相,实持国当制。国朝以来,两家而已。《金坡遗事》载钱希白为文僖草麻,虽云仪同钧衡,实未尝秉政也。是时母氏年九岁,偶至东府门外观阅,归告文肃云:“翁翁明日相矣。适见快行家宣叔翁入内甚急,以是逆料。”已而果然。

国朝宰相享富贵耆寿者十人

国朝宰相享耆寿者:宋惠安八十,张邓公八十六,陈文惠八十二,富文公八十一,杜祁公八十,宋元献七十九,李文定七十七,曾宣靖八十,庞颖公七十六,苏丞相八十二。文潞公虽至九十四而薨,贬秩中。蔡师垣亦八十,晚节拘籍南迁,殂于中路,不得全有富贵考终。

本朝名公多厄于六十六

本朝名公,多厄于六十六。韩忠献、欧阳文忠、王荆公、苏翰林。而秦师垣复获预其数。吕正惠、吕文穆亦然。

本朝宰相年少,无逾范觉民、张魏公

本朝宰相登庸年少者,宋常山《春明退朝录》备见之,然无逾近岁范觉民丞相,廷告日方三十一,但寿止三十七。其后张魏公入相,亦未四十,且太夫人康健;罢相之后,迁谪居外几二十年,后虽再入,竟不拜元宰。

宰相见子入政府,惟曾宣靖一人

国朝身为宰相,寿考康宁,再见其子入政府者,惟曾宣靖一人而已。

本朝吕氏一家执七朝政

吕文穆相太宗。犹子文靖参真宗政事,相仁宗。文靖子惠穆为英宗副枢,为神宗枢使;次子正献为神宗知枢,相哲宗。正献孙舜徒为太上皇右丞。相继执七朝政,真盛事也!

本朝父子兄弟为宰执者二十馀人

本朝一家为宰执者,吕氏最盛,既列于前矣。父子兄弟者:韩忠宪亿、子康山绛、黄门维、庄敏缜。范文正仲淹、子忠宣纯仁、左辖纯礼。石元懿熙载、子文定中立。吕参政馀庆、弟正惠端。陈参政恕、子恭公执中。曹武惠彬、子武穆玮。任安惠中师、弟康懿中正。张参政洎、孙左辖躁。王惠献化基、子安简举正。陈文忠尧叟、弟文惠尧佐。王文献溥、孙康靖贻永。章文献得象、从孙壮恪楶、丞相惇。王枢密博文、子忠简畴。吴正肃育、弟正惠充。曾宣靖公亮、子枢密孝宽。韩魏公琦、子文定忠彦、曾孙枢密肖胃。胡文恭宿、侄左丞宗愈。张荣僖耆、曾孙忠文叔夜。梁懿肃适、孙中书子美。蔡忠怀确、子枢密懋。林文节希、从子中书摅;蔡太师京、子枢密攸。邓枢密洵武、弟左辖洵仁。近日如钱参政端礼之于文僖,史签书才、从子丞相浩,亦一家。而洪右相适、枢密遵为伯仲,数十年未尝见也。王文公安石、弟左辖安礼、富韩公弼、孙知枢直柔。

韩奉常之妻,可俪于唐之苗夫人

韩循之奉常治之妻鲁国太夫人文氏,潞公之孙,魏公之孙妇,仪公之冢妇,吕惠穆之外孙,鲁简肃之外曾孙,吕文靖之曾外孙。身见其子肖胃为枢密,婿郑亿年为资政殿大学士,仪同执政。他子与孙,俱被饰擢。寿喻八秩。妇人中罕有,唐张延赏、苗夫人可俪之也。

钱氏富贵三百年相续,前代未见

钱武肃镠自唐乾宁中尽有二浙之地,享国五世。至忠懿王俶以版图来归,改封邓国王,子弟皆换节旄。其后第十四子文僖惟演以文章进仕昭陵为枢密使。文僖子次对暄,次对子景臻尚秦鲁公主,位至少保,生子伯诚忱,亦至少师,它子悉建节。伯诚子处和端礼,今参知政事。忠懿兄废王倧之子希白易。希白子修懿明逸、子飞彦远兄弟,对掌内外制;父子又中大科。子飞子穆勰元祐中入禁林。穆子逊叔伯言至枢密直学士。他位显庸尚多。虽间有以肺腑进,然富贵文物,三百年相续,前代所未见也。

古砚犀带皆王氏旧物

晏元献夫人王氏,国初勋臣超之女,枢密使德用之妹也。元献婿,富郑公也。郑公婿冯文简。文简孙婿蔡彦清、朱圣予。圣予女适滕子济。俱为执政。元献有古砚一,奇甚,王氏旧物也。诸女相授,号传婿砚,今藏滕氏。朱之孙女适洪景严,近又登二府,亦盛事也。又有古犀带一,亦元献旧物,今亦藏滕氏,明清尝于子济子珙处见之。

本朝居政府在具庆下者十七人

本朝居政府在具庆下者,王文献、卢大戎、包孝肃、张文孝、吴长文、吴正肃、吕吉父、章子后、安厚卿、冯彦为、曾令绰、王彦霖、李士美、王将明、蔡居安、林彦振、王元忠。

本朝状元登庸者六人

本朝状元登庸者,吕文穆、李文定、王文正、宋元宪。故诗人有云:“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到黄扉止四人。”王文安览之不悦。后数十年,李士美、何文缜亦以廷魁至鼎席。

本朝父子兄弟俱居翰苑

唐朝世掌丝纶,以为美谈。而本朝以来,兄弟居禁林者:窦可象仪、弟望之俨。宋元宪、景文。王荆公、和父。韩康公、持国。苏翰林、子由。曾文肃、文昭。蔡元长、元度。邓子裳、子文。张康伯、宾老。宇文仲达、叔通。父子则李文正、昌武。晁文元、文庄。梁翰林固、懿肃适。蔡文忠、仲远延庆。钱希白、子飞。苏仪甫、子容。一家则张尚书洎、唐公环、邃明璪。范蜀公、子功、淳父、元长,而淳父、元长又父子也。钱氏又有纯老、穆父焉。叶道卿、少蕴。而蔡君谟之于元长兄弟,亦一族也。外制则前人俱尝掌之,惟曾南丰与文昭、文肃兄弟三人焉。孔经父、常父,刘邍父、赣父,与从子少冯又对掌内外制也。近日于洪忠宣父子再见之。

雍孝闻三世俱以罪废

雍孝闻,蜀士之秀也。元符末,有声太学,学者推重之。崇宁初,省试奏名第一。前此屡上封事剀切,九重固已默识其名。至是,殿策中力诋二蔡及时政未便者,徽宗大怒,减死窜海外。宣和末,上思其忠,亲批云:“雍孝闻昨上书致罹刑辟,忠诚可嘉。特开落过犯,授修武郎阁门宣赞舍人。”命攽而孝闻死矣。于是录其子子纯为右选。绍兴初,从张魏公入蜀,魏公令属赵喆军中。喆诛,子纯坐编管。既死,魏公怜之,复致其子安行一官。绍兴间,以告讦流领外,不知所终。三世俱以罪废,与前所纪诸家不侔,然亦不幸也。

本朝族望之盛

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圭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

自祖宗以来,故家以真定韩氏为首,忠宪公家也。忠宪诸子,名连系字,康公兄弟也。生宗字。宗生子,名从玉字。玉生子,从日字。日生元字。元生子,从水字,居京师,廷有桐木,都人以桐树目之,以别“相韩”焉。

“相韩”则魏公家也。魏公生仪公兄弟,名连彦字,彦生子,名从口字。口生子,从胄字。胄之子,名连三画,或谓魏公之命,以其名琦字析焉。

东莱吕氏,文穆家也。文穆诸子,文靖兄弟也,名连简字。简字生公字。公字生希字。希字生问字。问字生中字。中字生大字。大字生祖字。

河内向氏,文简公家也。文简诸子,名连传字。传字生子,从糸字。糸字生,从宗字,钦圣宪肃兄弟也。宗字生子字。子字生水字。水字生土字。土字生公字。

两浙钱氏,文僖兄弟名连惟字。惟字生日字。日字生景字。景字生心字。心字生之字,在长主孙则连端字,赐名也。

曹武惠诸子,名连玉字。玉字生人字,慈圣光献昆季也。人字生言字。言字生日字。日字生水字。水字生糸字。

高武烈诸子连遵字。遵字生士字,宣仁圣烈兄弟也。士字生公字。公字生世字。世字生之字。

晁文元诸子,名连宗字,文庄兄弟也。宗字生仲字。仲字生端字。端字生之字。之字生公字。公字生子字。

李文定本甄城人,既徙京师,都人呼为“濮州李家”。

李文和居水宁坊,有园亭之胜,筑高楼临道边,呼为“看楼李家”。

李邯郸宅并念佛桥,以桥名目之。

陈文惠居近金水门,以门名目之。

王文贞手植三槐于廷,都人以“三槐”表之。

王文正本北海人,以“青州王氏”别之。

王景祐居太子巷,以巷名目之。

王审琦太师九子,以“九院”呼之。

张荣僖以位显名,以“侍中家”目之。

贾文元居厢后,宋宣献居宣明坊,亦以巷名目之。

宋元献兄弟安陆人,以“安州”表。

以上数家,派源既繁,名不尽连矣。

在江南则两曾氏,宣靖与南丰是也,曾文清兄弟亦以儒学显,又三族矣。二苏氏:太简、仪父、明允。两范氏:蜀公与文正是也。若莆田之蔡,白沙之萧,毗陵之胡,会稽之石,番阳之陈,新安之汪,吴兴之沈,龙泉州之鲍,皆为今之望族。

而都城专以戚里名家又数家,不能悉数也。

建州浦城有四甲族

建州浦城,最为僻邑,而四甲族皆本县人。杨氏则起于文庄,章氏则肇自郇公,盖练夫人、孙夫人阴德,世多传焉。黄氏本于子思,陈氏本于秀公。轩裳极盛,今仕途所至有之。

浦城章氏登科题名

浦城章氏,尽有诸元。子平为廷试魁,而表民望之制科第一,子厚惇开封府元,正夫弶锁厅元,正夫子援为国学元,子厚子援为省元,次子持为别试元。其后自闽徙居吴中,族属既殷,簪裳益茂,至今放榜,必有居上列者。章氏自有登科题名石,刻在建阳。

◀上一卷 下一卷▶
挥麈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