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愧集_(四部丛刊本)/卷第六十 中华文库
攻愧集 卷第六十 宋 楼钥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武英殿聚珍本
|
攻愧集卷六十
宋 楼 钥 撰
记
范氏复义宅记
吴门范氏自唐柱国丽水府君居于灵芝坊今在雍熙
佛寺之后五世孙文正公少长北地皇祐中守杭始至
故乡访求宗族买田千亩作义庄以赡之宅有二松名
堂以岁寒阁曰松风因广其居以为义宅聚族其中义
庄之收亦在焉中更兵毁族党星散故基榛芜编民豪
据为居室为场圃僦直无几甚失遗意粟无所储寓于
天平山坟寺倍有往来给散之劳久复圮废改寘城中
反寄他舍病此久矣自公长子监簿而下又五世而至
良器一日谓二弟曰先君奉议念此有年赍志而殁吾
侪当有以振起之慨然自任思图其新于是历告居民
尽除僦直约期而遣之不服者诉于郡于监司以至上
达台省提刑临川何公异太守四明郑公若容咸义此
举力主张是复得故地周一千四百四十八丈首捐私
帑缭以垣墙创建一堂仍扁岁寒以祠文正结屋十楹
以处贫族就立新仓寖复旧观庀役于庆元二年之季
夏仲秋告成不愆于素观者无不叹息亲掌出纳一年
以为后式选族子之廉谨者二人继之详具要束以补
旧规揭于堂上且刻田籍于石以为永久之计介季之
柔续世科于百二十有四载之后尤勇于义既力赞其
兄谋之属钥为记始末钥不佞先祖少师收恤宗族有
意于此而岁不与伯父扬州始为之虽不及文正公之
盛而寒宗之贫者赖以自给亦四十馀年于兹先工部
欲附益之而清贫终身犹未果也见范氏家法为之愧
叹是举也衍文正公累世之遗泽伸先奉议九原之馀
恨又以绵范氏无穷之休岂不伟哉呜呼文正公奋身
孤藐未尝赖宗人毫髪之力既达则阖族受解衣推食
之恩天祐范氏三子鼎贵皆以宏才高谊上继父风后
人得维持凭借以保其家良器以布衣而决意兴起不
惟义宅载新义庄亦复整饬剔蠹省费又为数世之利
用心如此后其兴乎呜呼文正初立规矩止具给予之
目仅设豫先支请之禁不数年忠宣公已虑其废壊故
治平奏请圣旨违犯义庄规矩之人许令官司受理又
与右丞侍郎自熙宁以至政和随事立规关防益密今
之规约又加密矣一门同姓为此义事其难如此而况
天下之大思所以为亿万世之计者又可忽乎呜呼衣
冠之族不免饥寒者甚众愿如范氏之宗派而不可得
今坐享饱暖者几人若人人如良器用心更相扶持以
永其传则善矣若曰是我所当得者而不思自力甚者
反为蠹于其间则文正诸公实临之其闻于有司曰公
元者盖今之族长云
汪氏报本庵记
惟四明汪氏代有隠德上世葬城南之俞村钥汪出也
尝随拜扫裴回松下顾瞻前后中有一丘隆然奇峰遥
峙秀水萦抱磬折面势冈阜非若近时积土平田强为
丘垄出于人力者比气象秀润真吉竁也是为外高祖
大府君之墓府君以才选为吏古君子也终身掌法一
郡称平范文正公王荆公皆以士人待之我高祖正议
先生为之志铭盖积德之尤著者是生正奉四先生而
汪氏之衣冠始于此钥生长外家逮事外祖少师二十
馀年亲见孝友之懿奉坟墓尤谨遇忌日必躬至墓下
为荐羞之礼遂为汪氏家法仲舅尚书恪遵先志不敢
少怠而増润色焉俞村之墓始于十二府君其子若孙
葬于左右者凡十馀所迨今百七十馀载矣冢舍三易
岁久易圮仲舅投闲既久度不可支吾乃营基于松楸
之东辍费于伏腊之馀鸠工两月而告成为堂三间后
出一间并为修祀之地前为轩如堂之数可以聚族列
拜两庑凡六楹前又为门及享亭以淳熙十二年三月
二日奉神座于堂之东室宗人虽坟墓在远遇清明必
合而祭者凡数十人列于其次规画纤悉一一亲授以
板为障而平其前祀则取以陈祭器临事可不移而办
下至庖湢罔不备具靡钱五十万一力为之赡茔旧有
田初出于诸院其子孙间有生计凋落视为已业而私
售者久不能制于是积累细㣲益以俸入以元直取之
用供僧徒岁仍例卷命族人迭掌祀事其器用则分任
其责且为出谷以助他日尚将益之庵成未有名梦中
若有告以报本者公为之恍然遂以名之正奉始卜葬
西山少师兄弟皆从仲舅大为墓阡甲于乡里又以外
祖母福国之先垅在奉川桃花隩王氏既不振亦为买
田建屋以奉香火凡其先冢域至是无所不备可以传
远矣钥既得归日侍函丈一日顾钥道始末使记其详
以诏子孙惟我舅氏克振家声光绍前人以燕后叶庵
之落成时年六十有八矣诚孝不衰而又精力绝人克
勤小物壮者有所不逮皆可为人子法遂谨书之后人
能不坠少师尚书之意汪氏之兴殆未艾也
长汀庵记
楼氏自周武王封夏后氏之后东楼公于杞实始得姓
后有食采于娄者因以为氏或著楼焉东京雍丘县即
杞之旧故亦称杞县楼氏以杞国为郡而望出东阳虽
闻吾族自婺而迁不知所始自钥一行推而上之至八
世祖而止惟曽叔祖二十五助教墓志云六世祖自婺
迁于明是钥之九世祖也又不书其讳明化院之西南
一山坡陁数十百亩上世葬埋甚众邑人号楼太婆墓
亦不知太婆为几世为何姓今坟墓可寻者七世祖大
录葬白水雷家隩六世祖二评事葬太婆墓山之中刘
夫人葬于西偏相去数十步徐夫人葬明化侧平地盖
祖宅之后也高祖十八正议及陈氏和义郡朱氏历阳
郡二夫人曾祖三金紫永嘉郡夫人翁氏葬龙潭先祖
三少师两守乡郡首尾五年每寒食上冡旌旗鼓吹皆
集茔下乡里以为荣少师教授兖州时祖妣秦国夫人
冯氏蚤丧葬南山再娶魏国夫人冯氏先卒得地于报
国山之左今为仁济院作三穴以右穴葬魏国少师亲
写冯令人藏扁榜犹存约他日自居中穴而迁秦国于
左晚岁有闽人上官仲恩献金锺山图得于舒氏尤喜
之知平江日病中语诸父曰我死当葬金锺比薨二夫
人葬已久金锺墓域颇狭至今三坟相去或二十里而
远初营葬时四山皆愿求售仲恩亦劝之五伯父曰人
其谓我家乘势并包非先志也仲恩叹服且曰第三虎
山不可不买可以为庵其实庵后亦一穴也少师龙虎
二山皆平正如画至江而止龙山之前俯临沙洲相传
下有金锺曾见光景今神龙居之亦圣迹也俗谓江水
一段为一汀近金锺一汀最长弥勒每浴其中号长汀
子故地名金锺而庵名长汀少师薨于宣和五年至七
年岁在丙午而葬今且八十年矣先君银青卜寿穴于
庵之后荷诸院相从尝买邻山以葬亡弟錧寿穴正在
两山之间坐艮向坤面势环拥下直金锺之洲前有一
峰钱令公葬其下号令公尖为山五重惟此峰中立深
秀正与之对自他处视之俱不如也先君以淳熙九年
十二月十七日卒于仲兄严州郡治以次年九月二十
日大葬庵之右屋适在其前虽不碍前山而神道门起
于谿次不能相望为曲径以入是时以仲兄继亡无力
攺造先妣年已七十有四亦不敢轻动因仍几二纪嘉
泰四年正月九日先妣不幸弃诸荒迷哀苦之馀卜
以腊月八日丙申襄事谋之群从衔哀土决意先期
移建冢舍以八十年左支右吾之屋撤而新之旧木之
可用者十无二三又迁基于左半在田间筑叠尤费工
力幸及大事之前粗毕工役为屋三十馀间造石桥三
所材良工致庶几可久于是始得神道坦平墓与门直
列植檆桧移置石兽等平揖前山气象愈伟少伸兄弟
夙昔志愿皆祖考阴祐之赐宗族相成之力也祖茔松
行有干霄合抱之材然侵耕者多亦有枯瘁稍正疆界
又补其阙别为屋数楹于外以为廥廪是役也虽出于
一力而事实关于诸院已戒僧徒日谨焚修以资冥福
若群从及子弟扫松沿干而至者自当馆谷于此如挈
家寓处或封寄什器必至触污冢舍非奉先之本旨自
兹幸无启此意亦宜相与戒饬仆使一竹一木毋容侵
犯斯有可传之望前辈言子孙以仕宦不能自守坟墓
而使人代之故守墓之人不可待以奴隶而况庵僧乎
此庵始建僧希亮入主之三十五年传其弟子本权权
住三十年又传妙悟才三易人俱善于其事后来者宜
善待之
李氏思终亭记
淳熙八年岁在辛丑钥预考南庙试蜀人李君子思以
审计司聨事先是固已得其江东十鉴读之一见如平
生欢既而出所著易解相与讲明警发为多竣事钥叨
丞外府君代主宗正簿钥寻丞司宗方以同僚为幸而
君忽焉亡矣哭之尽哀且与诸蜀士经纪其家君之父
年已八十诸子皆幼吊者无不伤䀌送其西去哭以二
诗殆不胜情今三十有二年矣间者阔焉不相闻知庆
元之初钥既投闲明年阅登科记见君之子道传在乙
科又一纪而复来则已闻其召命同朝五年寖登馆学
上著庭摄考功时时相过以先友故厚我其季性传又
擢嘉定四年第来见独未识长子心传闻其尝名荐书
一不上第年未四十弃举业而著书朝廷取其建炎以
来系年要录百卷寘馆中尝得其副而尽读之然后知
天之报施本无差忒而子思家学日盛为不亡矣子思
之论易专究心于卦画其言甚富如中孚豚鱼等说前
未有发明及此者十鉴极陈南北朝战守胜败如指诸
掌书有小传又有诸经解义皆其节目之大者吐其所
见论议过人一宰饶之德兴治行有循吏之绩其所抱
负十未见一二此识与不识所以恨其蚤殁也五年七
月癸亥考功涕泣而谓钥曰先君子之葬兄弟尚弱万
里亦无由相告已得后谿刘先生为之铭矣墓前有亭
取终身慕父母之义以致深长之思非敢自言能尽此
也名以思终并致昆仲之意俾记之凡子思文学事业
与其家世履历后谿之志已详不复书语之曰先公有
子如此固已不悼其不幸于土中矣终之义岂云小哉
近方为金华季氏为古文孝经详说后序因论古自天
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为之言
曰圣人一经立教之要专在此数语孩提之童无不知
爱其亲者是人之于孝未有无其始者夫子作此一经
正欲人之有终也自天子以至庶人孝之大小固自不
同于此复言若孝有始而无终未有不及于祸患者此
则无贵贱之别上下一体俱当尽心焉末篇云孝子之
事亲终矣止为丧祭之终犹未为孝之终也夫所谓孝
之终与孝无终始之终盖谓立身行道死而后已者也
故虽曾之既启足手以其能全而归之自以为知免矣
然而易箦一节犹在其后盖大夫之箦犹非其正也呜
呼圣言可谓深切而能有终者亦岂易易乎钥馀生无
几深知兢惧得正而毙所愿加勉故以告有志之士云
钥老退学落加以病馀辄拾前说以慰孝思之切惟昆
仲勉之
碑
聚奎堂碑
兵部尚书赵师𢍰谓臣钥曰淳熙初年龙集乙未高宗
在德寿宫先臣和州防御使赠少师伯骕久被眷顾师
𢍰由锁应赐进士出身德寿喜甚谓其有子赐金更新
所居増创一楼以荣桂书其榜盖摭孝宗圣制闻喜宴
诗桂林争占一枝荣之句而宠之庆元攺元师𢍰卜筑
吴门之昼锦坊辟堂曰聚奎奉先世前后所藏真迹匪
惟侈云汉昭回之盛抑取窦俨所谓五星聚奎天下太
平之义累圣崇儒右文高视千古盖天人之符应也主
上误加奖拔寖尘禁近尝因奏对以宸翰为请上首肯
再三嘉定二年冬起家长武部兼天府明年正月见于
便殿昧死申言上又许之七月甲寅中使宣谕拜三大
字之赐未几又锡三扁曰宗表日玉辉曰与闲锓镂髹
饰皆出尚方恍然从天而下周章踧踖感激自誓思所
报称移刊乐石愿有以记之臣辞不获窃考所元盖非
一日国家亲睦九族恩礼兼备神明之胄繁衍盛大教
养既至人才辈出献词章躬课试承平百年史不绝书
崇国公世恬好学绩文有声前朝徽皇命翰林学士承
旨郑居中为志铭知淮阳军米芾书丹其子开府仪同
三司嘉国公令晙及从苏轼黄庭坚游刻而龛诸睦亲
北宅之壁间嘉国之子通判泰州子笈陪从康邸最膺
顾遇又见芾所书而爱之绍兴间既得墨本访求其后
伯骕与兄浙西路兵马钤辖伯驹方赘员筦库以近臣
召荐待以家人礼念其露自立厚加抚劳勉以温习
赐第都城俾日趋中禁图书之府曰于此可观人间未
见之书少师老成详练历记旧事尽瘁职守褒赏相仍
博洽酝藉歌诗声画取法晋唐游戏丹青深造其妙德
寿怡神物表密侍清燕预翰墨之选直庐邃严且给珍
膳名画法书鼎彝款识考订商略从容毕景肆笔成书
楷法行草分赉稠叠王粲登楼及谢庄月赋则全而书
之二王懐素帖则仿而临之合作逼真以少师鉴裁精
审犹不能辨又杂取唐宋名贤佳句形诸幅笺便面者
逾十数持宪近畿孝宗出内帑缗钱万严饰天庆观亲
札丁宁示弗勤民之意神毫睿藻数以赐焉乃今奎画
申攽于以承二祖之休于以奖声绩之楙三朝宝墨萃
于私室光华绚烂衣被草木有历劫赞扬所不能尽者
而臣何足以知此虽然盖可稽焉堂以玉辉名则取陆
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之语楼以与闲名则取苏轼赖
有高楼能聚远一时分付与闲人之诗而宗表之褒实
用唐宰相李勉故事圣意攸属昭然著见复揭荣桂旧
题于便坐植岩桂以环之始乾道间遴选聘使擢少师
为副别授国书议事敌知其为宗老相与叹服以为备
待时之说归报盖久而后益信师𢍰稔承家训力沮开
禧用兵之议以是不合而去圣化更新复登迩聨委寄
益隆俯俞忱请则所以䝉被简记者有自来矣惟昔君
臣际㑹一字之褒逾于华衮今少师父子才美世济为
赵氏祭酒帝笔之储盈溢巾衍有传家之宝无登床之
嫌六丁丰隆呵禁护持昭示将来以永无斁为子若孙
顾瞻丰碑斋庄敛衽仰圣作之渊懿知忠厚之积累尽
万物而不足报可不勉诸臣衰悴无庸方期谢事跂望
斯堂无由一拜于其下敢述始末而为之诗曰
煌煌圣朝亲睦九族有制有恩克保世禄信厚振振麟
趾之时才学自奋见于设施于穆少师相逢盛际受知
高皇蚤被简记源流有来元祐名臣赐对入侍礼如家
人博洽醖藉翰墨之选帝笔昭回溢于巾衍赐第崇成
有子策名迺书荣桂表于家庭阜陵抡才𬨎轩载牵出
奉六条申畀一札子克负荷致身文昌四尹神皋如汉
赵张卜筑姑苏有严尊阁户𠕋狎攽増贲丘壑奎壁之
光聚于吾门顾瞻斯堂庸侈上恩是父是子并膺殊眷
非止为荣于以示劝生子生孙其报伊何忠孝一心永
矢弗磨
王节愍公忠肃庙碑
嘉定四年某月某日诏为故枢密节愍王公立庙赐额
忠肃某年某月某日庙成惟公建炎绍兴间五使不测
之地卒执节以死忠烈显著人户知之大臣欲专和戎
之功不以实闻故恤典多阙至孝宗皇帝闻之始特官
其三孙曰杞曰柟曰机开禧权臣横挑毡裘三边俱震
始复求专对之才以通好柟捐躯徇国为人所难母夫
人又以节愍之事勉之张旜三往终定信誓祖孙相望
勲在社稷可谓无负三槐之家风矣绍熙元年谥公节
愍柟既奏功擢帅合肥寻尹天邑请于朝求为乃祖立
庙于是天子嘉叹且曰尔祖葬吴郡其庙于城中柟拜
稽首退而营求㑹提㸃刑狱陈芾摄府事为度基于郡
之北真庆坊地周百三十丈有奇辟门三楹旁翼二挟
以入两庑中为寝堂敞以高轩肖公之像以安康郡夫
人陈氏配命服如礼鼎爼具列深邃崇严既足以揭䖍
妥灵又启旁舍以处道流买田续食使永香火之奉可
谓备矣少卿以新庙成不可无纪命钥碑之钥尝铭公
之隧若平生大节与夫勤劳机辩之详既屡书之兹不
复列独着立庙之本末以诏后世窃观昌黎韩公为庙
碑者三曰乌氏曰田氏曰袁氏乌以重𦙍田以𢎞正袁
以滋皆以子至将相宠及上世非自以功业而得庙食
也以死节而得祀者莫盛于张巡许远之庙而两家子
弟才智下后无闻焉惟节愍公上承三槐之盛以忠义
自奋风烈昭灼膺此庙食之宠尸而祝之子以死孝而
归其骸孙又以探虎穴而就功名既不忝其先而又増
大之王氏之庙其最优乎因为之歌诗以侑四时之享
云
公之生兮不辰投大艰兮期殉以身掉三寸兮惊严宸
起布衣兮立登从臣痛二圣兮䝉尘出万死兮气益振
得要领兮折殊邻辩悬河兮机若神数往返兮就和亲
功既高兮遭厄屯握汉节兮死朝绅地震裂兮天霾昏
祀于河间兮秋复春绍祖烈兮世有人始虽屈兮终获
伸墓于山兮祠于城之𬮱依琳宇兮轮奂一新肖公之
像兮凛然如存芳菲菲兮荐苾芬洋洋在上兮伤不见
而不闻公其诉上帝兮叫九阍或为鬼以厉贼兮如张
巡九原有知兮焕丝纶享庙食兮报君恩佑尔后人兮
传无垠
攻愧集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