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八阵 中华文库
新方八阵 |
|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新方八略引
属性: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夫方 之善者,得其宜也。得其宜者,可为法也。方之不善者,失其宜也。失其宜者,可为鉴也。 第法有善不善,人有知不知,必善于知方者,斯可以执方,亦可以不执方,能执方能不执方 者,非随时之人不能也。此方之所不可废者,正欲以启发其人耳。余因选古方之得宜者共若 干首,列为八阵,已不为不多矣。第以余观之,若夫犹有未尽,因复制新方八阵,此其中有 心得焉,有经验焉,有补古之未备焉。凡各方之下,多附加减等法,及分两之数,俱有出入 不一者,正以见方之不可执也。八阵之中,如攻方、寒方之不多及者,以古法既多,不必更 为添足也。大都方宜从简,而余复冗之,不尤鄙乎?正意在冗中求简耳,此制方之意也。然 用方之意,则犹有说焉∶夫意贵圆通,用嫌执滞,则其要也。若但圆无主,则杂乱生而无不 可矣,不知疑似间自有一定不易之道,此圆通中不可无执持也;若执一不反,则偏 生而动相左矣。不知倏忽间每多三因难测之变,此执持中不可无圆活也。圆活宜从三思,执 持须有定见,既能执持,又能圆活,其能方能圆之人乎,而人其为谁哉!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一、补略
属性:一、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 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 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暖,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 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 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 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余故曰∶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故 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 可用。知宜知避,则不惟用补,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贯通矣。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二、和略
属性:一、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 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于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 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也。故凡阴虚于下而精血亏损者,忌利小水,如四苓、 通草汤之属是也。阴虚于上而肺热干咳者,忌用辛燥,如半夏、苍术、细辛、香附、芎、归 、白术之属是也。阳虚于上,忌消耗。如陈皮、砂仁、木香、槟榔之属是也。阳虚于下者, 忌沉寒。如黄柏、知母、栀子、木通之属是也。大便溏泄者,忌滑利。如二冬、牛膝、苁蓉 、当归、柴胡、童便之属是也。表邪未解者,忌收敛。如五味、枣仁、地榆、文蛤之属是也 。气滞者,忌闭塞。如黄 、白术、薯蓣、甘草之属是也。经滞者,忌寒凝。如门冬、生地 、石斛、芩、连之属是也。凡邪火在上者不宜升,火得升而愈炽矣。沉寒在下者不宜降,阴 被降而愈亡矣。诸动者不宜再动,如火动者忌温暖,血动者忌辛香,汗动者忌苏散,神动者 忌耗伤,凡性味之不静者皆所当慎,其于刚暴更甚者,则又在不言可知也。诸静者不宜再静 ,如沉微细弱者脉之静也,神昏气怯者阳之静也,肌体清寒者表之静也,口腹畏寒者里之静也 。凡性味之阴柔者,皆所当慎,其于沉寒更甚者,又在不言可知也。夫阳主动,以动济动, 火上添油也。不焦烂乎?阴主静,以静益静,雪上加霜也。不寂灭乎?凡前所论,论其略耳, 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能因类而广之,则存夫其人矣。不知此义,又何和剂之足云。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三、攻略
属性:一、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凡攻气者攻其聚,聚可散也。攻血者攻其瘀,瘀可通也。攻 积者攻其坚,在脏者可破、可培,在经者可针、可灸也。攻痰者攻其急,真实者暂宜解标, 多虚者只宜求本也。但诸病之实有微甚,用攻之法分重轻。大实者,攻之未及,可以再加; 微实者,攻之太过,每因致害,所当慎也。凡病在阳者,不可攻阴,病在胸者,不可攻脏。 若此者,邪必乘虚内陷,所谓引贼入寇也。病在阴者,勿攻其阳。病在里者勿攻其表,若此 者,病必因误而甚,所谓自撤藩蔽也。大都治宜用攻,必其邪之甚者也。其若实邪果甚,自 与攻药相宜,不必杂之补剂。盖实不嫌攻,若但略加甘滞,便相牵制;虚不嫌补,若但略加 消耗,偏觉相妨。所以寒实者最不喜清,热实者最不喜暖。然实而误补,不过增病,病增者 可解;虚而误攻,必先脱元,元脱者,无治矣。是皆攻法之要也。其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此又当酌其权宜,不在急宜攻、急宜补者之例。虽然,凡用攻之法,所以除凶剪暴也,亦 犹乱世之兵,必不可无,然惟必不得已乃可用之。若或有疑,宁加详慎。盖攻虽去邪,无弗 伤气,受益者四,受损者六。故攻之一法,实自古仁人所深忌者,正恐其成之难,败之易耳 。倘任意不思,此其人可知矣。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四、散略
属性:一、用散者,散表证也。观仲景太阳证用麻黄汤,阳明证用升麻葛根汤,少阳证用小柴 胡汤,此散表之准绳也。后世宗之,而复不能用之,在不得其意耳。盖麻黄之气,峻利而勇 。凡太阳经阴邪在表者,寒毒既深,非此不达,故制用此方,非谓太阳经药必须麻黄也。设 以麻黄治阳明、少阳之证,亦寒无不散,第恐性力太过,必反伤其气,岂谓某经某药必不可 移易,亦不过分其轻重耳。故如阳明之升麻、干葛,未有不走太阳、少阳者。少阳之柴胡, 亦未有不入太阳、阳明者。但用散之法,当知性力缓急,及气味寒温之辨,用得其宜,诸经 无不妙也。如麻黄、桂枝,峻散者也;防风、荆芥、紫苏,平散者也;细辛、白芷、生姜, 温散者也;柴胡、干葛、薄荷,凉散者也;羌活、苍术,能走经去湿而散者也;升麻、川芎 ,能举陷上行而散者也。第邪浅者,忌峻利之属;气弱者,忌雄悍之属;热多者,忌温燥之 属;寒多者,忌清凉之属。凡热渴烦躁者喜干葛,而呕恶者忌之;寒热往来者宜柴胡,而泄 泻者忌之;寒邪在上者,宜升麻、川芎,而内热炎升者忌之。此性用之宜忌,所当辨也。至 于相配之法,则尤当知要,凡以平兼清,自成凉散;以平兼暖,亦可温经;宜大温者,以热 济热;宜大凉者,以寒济寒。此其运用之权,则毫厘进退,自有伸缩之妙,又何必胶柱刻舟 ,以限无穷之病变哉!此无他,在不知仲景之意耳。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五、寒略
属性:一、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夫火有阴阳,热分上下。据古方书,咸谓黄连清 心,黄芩清肺,石斛、芍药清脾,龙胆清肝,黄柏清肾。今之用者,多守此法,是亦胶柱法 也。大凡寒凉之物,皆能泻火,岂有凉此而不凉彼者,但当分其轻清重浊,性力微甚,用得 其宜则善矣。夫轻清者,宜以清上。如黄芩、石斛、连翘、天花之属是也。重浊者,宜于清 下。如栀子、黄柏、龙胆、滑石之属也。性力之浓者,能清大热。如石膏、黄连、芦荟、苦 参、山豆根之属也。性力之缓者,能清微热。如地骨皮、玄参、贝母、石斛、童便之属也。 以攻而用者,去实郁之热。如大黄、芒硝之属也。以利而用者,去癃闭之热。如木通、茵陈 、猪苓、泽泻之属也。以补而用者,去阴虚枯燥之热。如生地、二冬、芍药、梨浆、细甘草 之属也。方书之分经用药者,意正在此,但不能明言其意耳。然火之甚者,在上亦宜重浊; 火之微者,在下亦可轻清。夫宜凉之热,皆实热也。实热在下,自宜清利;实热在上,不可 升提。盖火本属阳,宜从阴治,从阴者宜降,升则反从其阳矣。经曰∶高者抑之,义可知也 。外如东垣有升阳散火之法,此以表邪生热者设,不得与伏火内炎者并论。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六、热略
属性:一、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夫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 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去所从来,则其治也,是皆人所易知者。至于本来之寒,生 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人之病此者最多,人之知此者最少,果何谓哉?观 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夫今人之气有余者,能十中之几?其有 或因禀受,或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者,多见寒从中生,而阳衰之病,无所不致。第其由来 者渐,形见者微,当其未觉也,孰为之意?及其既甚也,始知治难。矧庸医多有不识,每以 假热为真火,因复毙于无形无响者,又不知其几许也,故惟高明见道之士,常以阳衰根本为 忧,此热方之不可不预也。 凡用热之法,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呕恶无汗者宜之。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 滞多痛者宜之。吴茱萸善暖下焦,腹痛泄泻者极妙。肉豆蔻可温脾肾,飧泄滑利者最奇。胡 椒温胃和中,其类近于荜拨。丁香止呕行气,其暖过于豆仁。补骨脂性降而散闭,故能纳气 定喘,止带浊泄泻。制附子性行如酒,故无处不到,能救急回阳。至若半夏、南星、细辛、 乌药、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属,皆性温之当辨者。然用热之法,尚有其 要∶以散兼温者,散寒邪也;以行兼温者,行寒滞也;以补兼温者,补虚寒也。第多汗者忌 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气怯者忌故纸,故纸降气也。大凡气香者,皆 不利于气虚证。味辛者,多不利于见血证,所当慎也。是用热之概也。 至于附子之辨,凡今之用者,必待势不可为,不得已然后用之,不知回阳之功,当用于 阳气将去之际,盒饭渐用,以望挽回。若用于既去之后,死灰不可复然矣,尚何益于事哉。 但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 ,以补倍之,无往不利矣。此壶天中大将军也,可置之无用之地乎?但知之真而用之善,斯 足称将将之手矣。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七、固略
属性:一、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嗽为喘,而气泄于上者,宜固其肺。久遗成淋,而精脱 于下者,宜固其肾。小水不禁者,宜固其膀胱。大便不禁者,宜固其肠脏。汗泄不止者,宜 固其皮毛。血泄不止者,宜固其营卫。凡因寒而泄者,当固之以热;因热而泄者,当固之以 寒。总之,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气,气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肾也 。然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则沧海亦将竭;不当固而 固,则闭门延寇也。二者俱当详酌之。
<目录>卷之五十德集·新方八阵\新方八略引
<篇名>八、因略
属性:一、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可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如痈毒之 起,肿可敷也;蛇虫之患,毒可解也;汤火伤其肌肤,热可散也;跌打伤其筋骨,断可续也 ,凡此之类,皆因证而可药者也。然因中有不可因者,又在乎证同而因不同耳。盖人之虚实 寒热,各有不齐,表里阴阳,治当分类。故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有同于表而不同于里者 。所以病虽相类,而但涉内伤者,盒饭于血气中酌其可否之因,不可谓因方之类,尽可因之 而用也。因之为用,有因标者,有因本者,勿因此因字而误认因方之义。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补阵
属性:\x大补元煎\x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本 方与后右归饮出入互思。 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熟地( 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 杜仲(二钱) 当钱(二、三钱,若泄泻 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元阳不足多寒者,于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 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 、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 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x左归饮\x 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此一阴煎、四阴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半) 山 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二钱;血滞者,加丹皮二钱;心热而 躁者,加玄参二钱;脾热易饥者,加芍药二钱;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钱;血热妄动 者,加生地二、三钱;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二钱以导之;血虚 而燥滞者,加当归二钱。 \x右归饮\x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此方与大补元煎出入 互用。如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 枸杞(二钱) 甘草(炙,一、二钱) 杜仲(姜 制,二钱)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运,或虚狂,或短气者, 必大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二、三钱;如阳 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豆蔻,随宜用之;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五、七分;如淋 带不止,加破故纸一钱;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二、三钱。 \x左归丸\x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 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 酸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枸杞(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 滑者,不用) 菟丝子(制,四两) 鹿胶(敲碎,炒珠,四两)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于本方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 麦冬三两;如火烁肺金,干枯多嗽者,加百合三两;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如小水不 利不清,加茯苓三两;如大便燥结,去菟丝,加肉苁蓉三两;如气虚者,加人参三、四两; 如血虚微滞,加当归四两;如腰膝酸痛,加杜仲三两,监水炒用;如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 ,加破故纸三两,去心莲肉、胡桃肉各四两,龟胶不必用;上凡五液皆主于肾,故凡属阴分 之药,无不皆能走肾,有谓必须导引者,皆见之不明耳。 \x右归丸\x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 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番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 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 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崇,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 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 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如阳虚 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 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 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 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入之。 \x五福饮\x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随宜,心) 熟地(随宜,肾) 当归(二、三钱,肝) 白术(炒,一钱半,肺) 炙甘草(一钱,脾)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凡治气血俱虚等证,以此为主。或宜 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无不可也。 \x七福饮\x 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即前方加枣仁二钱,远志三、五分,制用。 \x一阴煎\x 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 阴虚动血等证,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脉虚气弱,而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者,此 以汗多伤阴,水亏而然也,皆宜用此加减主之。 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二钱) 麦冬(二钱) 甘草(一钱) 牛膝(一钱半) 丹参(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火盛躁烦者,入真龟胶二、三钱,化服;如气虚者,间 用人参一、二钱;如心虚不眠多汗者,加枣仁、当归各一、二钱;如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 十粒,或加山药、山茱萸;如见微火者,加女贞子一、二钱;如虚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 不止者,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一、二钱,以涩之亦妙。 \x加减一阴煎\x 治证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水二钟,煎服。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 ;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x二阴煎\x 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 热失血等证,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三钱) 枣仁(二钱) 生甘草(一钱) 玄参(一钱半) 黄连(或一、二钱) 茯苓(一钱半) 木通(一钱半) 水二钟,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如痰胜热甚者,加九制胆星一 钱,或天花粉一钱五分。 \x三阴煎\x 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病,故曰三阴。凡中风血不养筋,及 疟疾汗多,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是皆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 火者,宜此主之。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二钱) 枣仁(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者,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 ;汗多气虚者,加黄 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 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x四阴煎\x 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证。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钱) 白芍药(二钱) 百合(二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 钱) 茯苓(一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夜热盗汗,加地骨皮一、二钱;如痰多气盛,加贝母二、 三钱,阿胶一、二钱,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喘嗽者,加熟地三、五钱;如 多汗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二钱;如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如热甚者,加黄柏一、 二钱,盐水炒用,或玄参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经迟,枯涩不至者,加牛膝二钱;如 血热吐衄,加茜根二钱;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门冬二钱,或加童便亦可;如火 载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栀子一、二钱。 \x五阴煎\x 凡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阴。忌用润 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茯苓(一 钱半) 芍药(炒黄,二钱)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参(随宜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二钟,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x大营煎\x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半) 肉桂(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 子一、二钱方效;如带浊腹痛者,加故纸一钱炒用;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中气虚寒呕 恶者,加炒焦干姜一、二钱。 \x小营煎\x 治血少阴虚,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当归(二钱) 熟地(二、三钱) 芍药(酒炒,二钱) 山药(炒,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营虚于上,而为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 各二钱;如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如气滞有痛者,加香附一、二钱,引而行之。 \x补阴益气煎\x 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 不解,寒热 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人参(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 柴胡(一、二钱,如无外 邪者,不必用) 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x举元煎\x 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 人参 黄 (炙,各三、五钱) 炙甘草(一、二钱) 升麻(五、七分,炒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兼阳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佐用。如兼滑脱者 ,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八分。 \x两仪膏\x 治精气大亏,诸药不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凡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 ,宜参术膏;若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莫妙于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用以调元,尤称神妙。 人参(半斤或四两) 大熟地(一斤) 上二味,用好甜水或长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若味有未尽,再 用水数碗煎 取汁,并熬稍浓,乃入瓷罐,重汤熬成膏,入真白蜜四两或半斤收之,每 以白汤点服。若劳损咳嗽多痰,加贝母四两亦可。 \x贞元饮\x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 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为妇人血 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微 而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 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气虚脉微至极者,急 加人参随宜;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钱。 \x当归地黄饮\x 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山药(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半) 山茱萸(一钱) 炙甘 草(八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如下部虚寒,加肉桂一、二钱,甚者仍加附子;如多带浊, 去牛膝,加金樱子二钱,或加故纸一钱;如气虚者,加人参一、二钱,枸杞二、三钱。 \x济川煎\x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 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最妙。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咸,二、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七分或 一钱) 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气虚者,但加人参无碍;如有火,加黄芩;如肾虚 ,加熟地。 \x地黄醴\x 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宜制此常用之。 大怀熟(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 沉香(一钱,或白檀三分亦可) 枸杞(用 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 上约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矣。凡服此者, 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x归肾丸\x 治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证。此左 归、右归二丸之次者也。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茯苓(四两) 当归(三两) 枸杞(四两) 杜仲(盐 水炒,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炼蜜同熟地膏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饥时,或滚水或淡盐汤送下。 \x赞化血余丹\x 此药大补气血,故能乌须发,壮形体,其于培元赞育之功,有不可尽述者。 血余(八两) 熟地(八两,蒸捣) 枸杞 当归 鹿角胶(炒珠) 菟丝子(制) 杜仲(盐水炒) 巴戟(肉,酒浸,剥,炒干) 小茴香(略炒) 白茯苓(乳拌蒸熟) 肉苁蓉(酒洗,去鳞甲) 胡桃肉(各四两) 何首乌(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无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妙,四两) 人 参(随便用,无亦可) 上炼蜜丸服。每食前用滚白汤送下二、三钱许。精滑者,加白术、山药各三两;便溏者, 去苁蓉,加补骨脂酒炒四两;阳虚者,加附子、肉桂。 \x养元粉\x 大能实脾养胃气。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漫火炒熟) 山药(炒) 芡实(炒) 莲肉(各三两) 川椒(去 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末二、三钱) 上为末。每日饥时,以滚水一碗,入白糖三匙化开,入药末一、二两调服之。或加四君 、山楂肉各一、二两更妙。 \x玄武豆\x 羊腰子(五十个) 枸杞(二斤) 补骨脂(一斤) 大茴香(六两) 小茴香(六两) 肉苁蓉(十二两,大 便滑者去之) 青盐(八两,如无苁蓉,此宜十二两) 大黑豆(一斗,圆净者,淘洗净) 上用甜水二斗,以砂锅煮前药七味,至半干,去药渣,入黑豆,匀火煮干为度。如有余 汁,俱宜拌渗于内。取出用新布摊晾晒干,瓷瓶收贮。日服之,其效无穷。如无砂锅,即铁 锅亦可。若阳虚,加制附子一、二两更妙。 \x蟠桃果\x 治遗精虚弱,补脾滋肾最佳。 芡实(一斤,炒) 莲肉(去心,一斤) 胶枣肉(一斤) 熟地(一斤) 胡桃肉(去皮,二斤) 上以猪腰六个,掺大茴香蒸极熟,去筋膜,同前药末捣成饼。每日服二个,空心食前用 滚白汤或好酒一、二钟下。此方凡人参、制附子俱可随意加用。 \x王母桃\x 培补脾肾,功力最胜。 白术(用冬术腿片味甘者佳,苦者勿用。以米泔浸一宿,切片,炒) 大怀熟(蒸捣,上二 味等分) 何首乌(九蒸) 巴戟(甘草汤浸,剥,炒) 枸杞子(上三味减半) 上为末,炼蜜捣丸,龙眼大。每用三、四丸,饥时嚼服,滚汤送下。或加人参,其功尤大。 \x休疟饮\x 此止疟最妙之剂也。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而疟有不 能止者,俱宜用此,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也。其有他证,加减俱宜如法。 人参 白术(炒) 当归(各三、四钱) 何首乌(制,五钱) 炙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渣再煎。或用阴阳水各一钟,煎一钟, 亦如之。俱 露一宿,次早温服一钟,饭后食远再服一钟。如阳虚多寒,宜温中散寒者,加干姜、肉桂之 类,甚者,或加制附子;如阴虚多热,烦渴喜冷,宜滋阴清火者,加麦冬、生地、芍药,甚 者加知母,或加黄芩;如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烦虚馁,腰 脚软,或脾虚痞闷者, 加熟地、枸杞、山药、杜仲之类,以滋脾肾之真阴;如邪有未净而留连难愈者,于此方加柴 胡、麻黄、细辛、紫苏之属,自无不可;如气血多滞者,或用酒、水各一钟,煎服,或服药后饮酒数杯亦可。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和阵
属性:\x金水六君煎\x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 多痰喘急等证,神效。 当归(二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 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 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x六安煎\x 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切) 白芥子(五 、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 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 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 ,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 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 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五分;兼胀满 者,加浓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气虚猝倒,及气平无痰者,皆 不可用此。 \x和胃二陈煎\x 治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 干姜(炒,一、二钱) 砂仁(四、五分)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x苓术二陈煎\x 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等证。 猪苓(一钱半) 白术(一、二钱) 泽泻(一钱半) 陈皮(一钱) 半夏(二、三钱) 茯苓(一钱半) 炙 甘草(八分)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x和胃饮\x 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此即平 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术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浓朴(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 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x排气饮\x 治气逆食滞胀痛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或一钱) 藿香(一钱五分) 香附(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泽泻(二钱) 乌药(二钱) 浓朴(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热服。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各二钱;如寒滞者,加焦干姜、吴 茱萸、肉桂之属;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如呕而兼痛者,加半 夏、丁香之属;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用二、三钱。 \x大和中饮\x 治饮食留滞积聚等证。 陈皮(一、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山楂(二钱) 麦芽(二钱) 浓朴(一钱半) 泽 泻(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胀甚者,加白芥子;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干姜 一、二钱;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之类;多痰者,加半夏。 \x小和中饮\x 治胸膈胀闷,或妇人胎气滞满等证。 陈皮(一钱五分) 山楂(二钱) 茯苓(一钱半) 浓朴(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扁豆(炒,二钱)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呕者,加半夏一、二钱;如胀满气不顺者,加砂 仁七、八分;如火郁于上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妇人气逆血滞者,加紫苏梗、香附之属 ;如寒滞不行者,加干姜、肉桂之属。 \x大厘清饮\x 方在寒阵五。 \x小厘清饮\x 治小水不利,湿滞肿胀,不能受补等证,此方主之。 茯苓(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薏仁(二钱) 猪苓(二、三钱) 枳壳(一钱) 浓朴(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前服。如阴虚水不能达者,加生地、牛膝各二钱;如黄胆者 ,加茵陈二钱;如无内热而寒滞不行者,加肉桂一钱。 \x解肝煎\x 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证。如兼肝火者,宜用化肝煎。 陈皮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一钱半) 苏叶 芍药(各一钱) 砂仁(七分)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服。如胁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如胸膈气滞,加枳壳 、香附、藿香之属。 \x二术煎\x 治肝强脾弱,气泄湿泄等证。 白术(炒,二钱或三钱) 苍术(米泔浸,炒,一、二钱) 芍药(炒黄,二钱) 陈皮(炒,一钱五 分)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二钱) 浓朴(姜汤炒,一钱) 木香(六、七分) 干姜(炒黄,一、二钱) 泽泻(炒,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x廓清饮\x 治三焦壅滞,胸膈胀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 单胀,气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浓朴(一钱半) 大腹皮(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钱) 萝卜子(生捣, 一钱,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连皮用,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陈皮(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内热多火,小水热数者,加栀子、木通各一、二钱; 如身黄,小水不利者,加茵陈二钱;如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者,加生大黄三、五钱;如 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痛者,加乌药、香附;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x扫虫煎\x 治诸虫上攻,胸腹作痛。 青皮(一钱) 小茴香(炒,一钱) 槟榔 乌药(各一钱半) 细榧肉(三钱,敲碎) 吴茱萸(一钱) 乌梅(二个) 甘草(八分) 朱砂 雄黄(各五分,俱为极细末) 上将前八味,用水一钟半,煎八分,去 ,随入后二味,再煎三、四沸,搅匀,徐 徐服之。如恶心作吐,加炒干姜一、二钱,或先啖牛肉脯少许,俟一茶顷,顿服之更妙。 \x十香丸\x 治气滞寒滞诸痛。 木香 沉香 泽泻 乌药 陈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酒炒) 荔核(煨焦,各等分) 皂 角(微火烧烟尽) 为末,酒糊丸。弹子大者,磨化服;丸桐子大者,汤引下。 疝之属,温酒下。 \x芍药枳术丸\x 治食积痞满,及小儿腹大胀满,时常疼痛,脾胃不和等证。此方较之枳术 丸,其效如神。 白术(二两,面炒) 赤芍药(二两,酒炒) 枳实(一两,面炒) 陈皮(一两) 荷叶汤煮黄老米粥为丸,桐子大。米饮或滚白汤任下百余丸。如脏寒,加干姜炒黄者五 钱或一、二两;如脾胃气虚,加人参一、二两。 \x苍术丸\x 治寒湿在脾,泄泻久不能愈者。 云苓(四两) 白芍药(炒黄,四两) 炙甘草(一两) 川椒(去闭口者,炒去汗) 小茴香(炒,各 (一两) 浓朴(三两,姜汁炒) 真茅山苍术(八两,米泔浸一宿,切,炒。如无,即以好白术代之) 破故纸(酒浸二日,晒干,炒香,四两) 上为末,糯米糊为丸,桐子大。每食远清汤送下七、八十丸。 \x贝母丸\x 消痰热,润肺止咳,或肺痈肺痿,乃治标之妙剂。 贝母一两为末,用砂糖或蜜和丸,龙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贝母 一两,宜加百药煎、蓬砂、天竺黄各一钱佐之尤妙。如无百药煎,即醋炒文蛤一钱亦可,或 粟壳亦可酌用。若治肺痈,宜加白矾一钱,同贝母丸服如前,最妙。 \x括痰丸\x 治一切停痰积饮,吞酸呕酸,胸胁胀闷疼痛等证。 半夏(制,二两) 白芥子(二两) 干姜(炒黄,一两) 猪苓(二两) 炙甘草(五钱) 陈皮(四两,切 碎,用盐二钱入水中拌浸一宿,晒干)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许,滚白汤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台乌药二两。 \x神香散\x 治胸胁胃脘逆气难解,疼痛呕哕胀满,痰饮膈噎,诸药不效者,惟此最妙。 丁香 白豆蔻(或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为末。清汤调下五、七分,甚者一钱,日数服不拘。若寒气作痛者,姜汤送下。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攻阵
属性:\x吐法\x 此方可代瓜蒂、三圣散之属。凡邪实上焦,或痰或食,或气逆不通等证,皆可以此法吐之。 用萝卜子捣碎,以温汤和搅,取淡汤徐徐饮之,少顷即当吐出。即有吐不尽者,亦必从 下行矣。又法,以萝卜子为末,温水调服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一法,用盐少许,于热锅中炒红色,乃入以水,煮至将滚未滚之际,搅匀,试其滋味稍 淡,乃可饮之。每用半碗,渐次增饮,自然发吐,以去病为度而止。一法,凡诸药皆可取吐 ,但随证作汤剂,探而吐之,无不可也。 \x赤金豆\x 亦名八仙丹。治诸积不行。凡血凝气滞,疼痛肿胀,虫积结聚 坚,宜此 主之。此丸去病捷速,较之硝、黄、棱、莪之类过伤脏气者,大为胜之。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钱半) 生附子(切,略炒燥,二钱) 皂角(炒微焦,二钱) 轻粉(一 钱) 丁香 木香 天竺黄(各三钱) 朱砂(二钱为衣) 上为末,醋浸蒸饼为丸,萝卜子大,朱砂为衣。欲渐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骤行者, 每服一、二十丸。用滚水,或煎药,或姜、醋、茶、蜜、茴香、史君煎汤为引送下。若利多 不止,可饮冷水一、二口即止。盖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也。如治气湿实滞鼓胀,先用红 枣煮熟,取肉一钱许,随用七、八丸,甚者一、二十丸,同枣肉研烂,以热烧酒加白糖少许 送下。如治虫痛,亦用枣肉加服,止用清汤送下。 \x太平丸\x 治胸腹疼痛胀满,及食积气积血积,气疝血疝,邪实秘滞痛剧等证。此方借些 陈皮 浓朴 木香 乌药 白芥子 草豆蔻 三棱 蓬术(煨) 干姜 牙皂(炒断烟) 泽泻(各三钱) 以上十一味俱为细末。 巴豆(用滚汤泡去皮心膜,称足一钱,用水一碗,微火煮至半碗,将巴豆捞起,用乳钵 研极细,仍将前汤搀入研匀,然后量药多寡,入蒸饼浸烂捣丸,前药如绿豆大。每用三分, 或五分,甚者一钱。) 上随证用汤引送下。凡伤食停滞,即以本物汤下;妇人血气痛,红花汤或当归汤下;气 痛,陈皮汤;疝气,茴香汤;寒气,生姜汤;欲泻者,用热姜汤送下一钱。未利,再服。利 多不止,用冷水一、二口即止。 \x敦阜丸\x 治坚顽食积停滞肠胃,痛剧不行等证。 木香 山楂 麦芽 皂角 丁香 乌药 青皮 陈皮 泽泻(各五钱) 巴霜(一钱) 上共为末,用生蒜头一两研烂,加熟水取汁,浸蒸饼捣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 随便用汤引送下。如未愈,徐徐渐加用之。 \x猎虫丸\x 治诸虫积胀痛黄瘦等病。 芜荑 雷丸 桃仁 干漆(炒烟尽) 雄黄(微炒) 锡灰 皂角(烧烟尽) 槟榔 使君子 (各等分) 轻粉(减半) 细榧肉(加倍) 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分,滚白汤下,陆续服之。如虫积坚固者,加巴豆霜与轻粉同。 \x百顺丸\x 治一切阳邪积滞。凡气积血积,虫积食积,伤寒实热秘结等证,但各为汤引, 随宜送下,无往不利。 川大黄(锦纹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黄,一两六钱) 上为末,用汤浸蒸饼捣丸,绿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钱,或二、三钱,酌宜用引送下,或用蜜为丸亦可。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散阵
属性:\x一柴胡饮\x 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 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 从凉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黄芩(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生地(一钱半) 陈皮(一钱半) 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随宜;如外邪甚者,加防 风一钱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 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x二柴胡饮\x 二为火数,从温散也。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或 时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宜此主之。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细辛(一、二钱) 浓朴(一钱半) 生姜(三、五、七片) 柴胡(一钱半, 或二、三钱) 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邪盛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风、紫苏之属,择而用 之;如头痛不止者,加川芎一、二钱;如多湿者,加苍术;如阴寒气胜,必加麻黄一、二钱 ,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x三柴胡饮\x 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 ,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芍药(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钱。溏泄 者,易以熟地)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一、二钱。 \x四柴胡饮\x 四为金数,从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 数微细,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 顾根本,未有不元气先败者,察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 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人参 (二、三钱或五、七钱,酌而用之) 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一钱。 \x五柴胡饮\x 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 不可。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 也,神效不可尽述。凡伤寒疟疾痘疮,皆所宜用。 柴胡(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 芍药(钱半,炒用) 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 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气虚者,加人参随宜;腰痛者, 加杜仲;头痛者,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者,加升麻一钱。 \x正柴胡饮\x 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 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 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三钱) 防风(一钱) 陈皮(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如头痛者,加川芎一钱;如热而兼渴者,加葛根一、二 钱;如呕恶者,加半夏一钱五分;如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如胸腹有微滞者,加浓朴一钱; 如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一、二、三钱,去浮沫服之,或苏叶亦可。 \x麻桂饮\x 治伤寒瘟疫阴暑疟疾,凡阴寒气胜而邪有不能散者,非此不可。无论诸经四季 ,凡有是证,即宜是药,勿谓夏月不可用也。不必浓盖,但取津津微汗透彻为度。此实麻黄 桂枝二汤之变方,而其神效则大有超出二方者,不可不为细察。 官桂(一、二钱) 当归(三、四钱) 炙甘草(一钱) 陈皮(随宜用,或不用亦可) 麻黄(二、三 钱) 水一钟半,加生姜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沫,不拘时服。若阴气不足者,加熟 地黄三、五钱;若三阳并病者,加柴胡二、三钱;若元气大虚,阴邪难解者,当以大温中饮 更迭为用。 \x大温中饮\x 凡患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 夏月,亦欲衣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背怯寒,邪气不能外达等 证,此元阳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深,必致不救,温中自可散寒, 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以素禀薄 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速用 此饮,连进二、三服,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熟地(三、五、七钱) 冬白术(三、五钱) 当归(三、五钱,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 之) 人参(二、三钱,甚者一两,或不用亦可) 炙甘草(一钱) 柴胡(二、三、四钱) 麻黄(一、 二、三钱) 肉桂(一、二钱) 干姜(炒熟,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 水二钟,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 二、三钱;如寒甚阳 虚者,加制附子一、二钱;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如肚腹泄泻, 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尝见伤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温散,如麻黄、桂枝等汤是也 ;亦知补气而散,如小柴胡之属是也。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 之妙,则仲景犹所未及,故予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难悉,所当深察。 \x柴陈煎\x 治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等证。 柴胡(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胜者,加细辛七、八分;如风胜气滞者,加苏叶一 钱五分;如冬月寒甚者,加麻黄一钱五分;气逆多嗽者,加杏仁一钱;痞满气滞者,加白芥子五、七分。 \x柴芩煎\x 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痢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者,宜此主之。及疟 痢并行,内热去血,兼表邪发黄等证。 柴胡(二、三钱)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各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如疟痢并行,鲜血纯血者,加芍药二钱,甘草一钱;如湿胜气 陷者,加防风一钱。 \x柴苓饮\x 治风湿发黄,发热身痛,脉紧,表里俱病,小水不利,中寒泄泻等证。 柴胡(二、三钱) 猪苓 茯苓 泽泻(各二钱) 白术(二、三钱) 肉桂(一、二、三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寒邪胜者,加生姜三、五片;如汗出热不退者,加芍药一、二钱。 \x柴胡白虎煎\x 治阳明温热,表邪不解等证。 柴胡(二钱) 石膏(三钱) 黄芩(二钱) 麦冬(二钱) 细甘草(七分) 水一钟半,加竹叶二十片,煎服。 \x归葛饮\x 治阳明温暑时证,大热大渴,津液枯涸,阴虚不能作汗等证。 当归(三、五钱) 干葛(二、三钱) 水二钟,煎一钟,以冷水浸凉,徐徐服之,得汗即解。 \x柴葛煎\x 方在因阵十八。 治瘟毒表里俱热。 \x秘传走马通圣散\x 治伤寒阴邪初感等证。此方宜用于仓卒之时,其有质强而寒甚者俱可用。 麻黄 炙甘草(各一两) 雄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下,即汗。或加川芎二钱。 \x秘传白犀丹\x 发散外感瘟疫痈毒等证。 白犀角 麻黄(去节) 山茨菇 玄明粉 血竭 甘草(各一钱) 雄黄(八分) 上共为末,用老姜汁拌丸,如枣核大,外以红枣去核,将药填入枣内,用薄纸裹十五层 ,入砂锅内炒令烟尽为度,取出去枣肉,每药一钱,入冰片一分,麝香半分,研极细,瓷罐 收贮。用时以角簪蘸麻油粘药点眼大角。轻者只点眼角,重者仍用些须吹鼻,男先左,女先 右,吹点皆同。如病甚者,先吹鼻,后点眼。点后蜷足坐起,用被齐项暖盖半炷香时 ,自当汗出邪解。如汗不得出,或汗不下达至腰者不治。 又一制法,将前药用姜汁拌作二丸,以乌金纸两层包定,外捣红枣肉如泥,包药外约半 指浓,晒干,入砂锅内,再覆以砂盆,用盐泥固缝,但留一小孔以候烟色,乃上下加炭火, 先文后武,待五色烟尽,取出去枣肉,每 过药一钱,止加冰片二分,不用麝香。忌生冷、 面食、鱼腥、七情。 上药,凡伤寒瘟疫,及小儿痘毒壅闭,痈毒,吼喘,及阴毒冷气攻心,或妇人吹乳,或 眼目肿痛,鼻壅闭塞,并皆治之。 \x归柴饮\x 治营虚不能作汗,及真阴不足,外感寒邪难解者,此神方也。如大便多溏者, 以冬术代当归亦佳。 当归(一两) 柴胡(五钱) 炙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服。或加生姜三、五片。或加陈皮一钱。或加人参。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寒阵
属性:\x保阴煎\x 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 ,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生地 熟地 芍药(各二钱)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者,加焦栀子一、二钱;如夜 热身热,加地骨皮一钱五分;如肺热多汗者,加麦冬、枣仁;如血热甚者,加黄连一钱五分 ;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二、三钱;如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 、香附之属;如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二钱,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 一、二钱,文蛤亦可;如少年,或血气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药;如肢节筋骨疼痛或肿者 ,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钱。 \x加减一阴煎\x 方在补阵九。 治水亏火胜之甚者。 \x抽薪饮\x 治诸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柏(各一、二钱) 枳壳(钱半) 泽泻(钱半) 细甘草(三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如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翘、天 花粉以解之;热在血分大小肠者,加槐蕊、黄连以清之;热在阳明头面,或躁烦便实者,加 生石膏以降之;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草龙胆、车前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足者, 加门冬、生地、芍药之类以滋之;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 \x徙薪饮\x 治三焦凡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剂。其甚者,宜抽薪饮。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 芍药 黄柏 茯苓 牡丹皮(各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x大厘清饮\x 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腿下部极痛,或湿热下利,黄胆,溺血,邪 热蓄血腹痛淋闭等证。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 栀子(或倍之) 枳壳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温服。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草龙胆之属;如大便坚硬胀 满者,加大黄二、三钱;如黄胆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二钱;如邪热蓄血腹痛者 ,加红花、青皮各一钱五分。 \x清流饮\x 治阴虚挟热泻痢,或发热,或喜冷,或下纯红鲜血,或小水痛赤等证。 生地 芍药 茯苓 泽泻(各二钱) 当归(一、二钱) 甘草(一钱) 黄芩 黄连(各半钱) 枳壳 (一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热甚者,加黄柏;小水热痛者,加栀子。 \x化阴煎\x 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等证。 生地黄 熟地黄 牛膝 猪苓 泽泻 生黄柏 生知母(各二钱) 绿豆(三钱) 龙胆草(钱半) 车前子(一钱) 水二钟,加食盐少许,用文武火煎八分,食前温服,或冷服。若水亏居多,而阴气大有 不足者,可递加熟地黄,即用至一、二两亦可。 \x茵陈饮\x 治挟热泄泻热痢,口渴喜冷,小水不利,黄胆湿热闭涩等证。 茵陈 焦栀子 泽泻 青皮(各三钱) 甘草(一钱) 甘菊花(二钱) 用水三、四钟,煎两钟,不时陆续饮之。治热泻者,一服可愈。 \x清膈煎\x 治痰因火动,气壅喘满,内热烦渴等证。 陈皮(钱半) 贝母(二、三钱,微敲破) 胆星(一、二钱) 海石(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木通 (二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钟;如渴甚者,加天花粉一钱 ;如热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栀子一钱半;如热在上焦,头面红赤,烦渴喜冷者,加生石 膏二、三钱;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加泽泻一、二钱;如痰火闭结,大便不通而兼胀满 者,加大黄数钱,或朴硝一、二钱,酌宜用之。 \x化肝煎\x 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青皮 陈皮(各二钱) 芍药(二钱) 丹皮 栀子(炒) 泽泻(各钱半,如血见下部者,以甘草 代之) 土贝母(二、三钱)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 一钱五分;如兼寒热,加柴胡一钱;如火盛,加黄芩一、二钱;如胁腹胀痛,加白芥子一钱 ;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x安胃饮\x 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 陈皮 山楂 麦芽 木通 泽泻 黄芩 石斛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胃火热甚,脉滑实者,加石膏。 \x玉女煎\x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 血等证,如神、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 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一钱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 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x太清饮\x 治胃火烦热,狂斑呕吐等证。可与白虎汤出入酌用。 知母 石斛 木通(各一钱半) 石膏(生用,五、七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或加麦门冬。 \x绿豆饮\x 凡热毒劳热,诸火热极不能退者,用此最妙。 用绿豆不拘多寡,宽汤煮糜烂,入盐少许,或蜜亦可。待冰冷,或浓或稀或汤,任意饮 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此物性非苦寒,不伤脾气,且善于解毒除烦,退热止渴,大利小 水,乃浅易中之最佳最捷者也。若火盛口甘,不宜浓味,但略煮半熟,清汤冷冻饮料之,尤善除烦清火。 \x玉泉散\x 亦名一六甘露散。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 等证。此益元散之变方也,其功倍之。 石膏(六两,生用) 粉甘草(一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三钱亦妙。 \x悉尼浆\x 解烦热,退阴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剂也。 用清香甘美大梨,削去皮,别用大碗盛清冷甘泉,将梨薄切浸于水中,少顷,水必甘美 ,但频饮其水,勿食其 ,退阴火极速也。 \x滋阴八味丸\x 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此方变丸为汤,即名滋阴八味煎。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白茯苓(三两) 山茱萸(肉,四两) 泽泻(三两) 黄柏(盐水炒,三两) 熟地黄(八两,蒸捣) 知母(盐水炒,三两) 上加炼蜜捣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滚白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x约阴丸\x 治妇人血海有热,经脉先期或过多者,或兼肾火而带浊不止,及男妇大肠血热便红等证。 当归 白术(炒) 芍药(酒炒) 生地 茯苓 地榆 黄芩 白石脂(醋 粹) 北五味 丹参 川续断(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服。火甚者,倍用黄芩;兼肝肾之火甚者,仍加知母、黄柏各等分;大 肠血热便红者,加黄连、防风各等分。 \x服蛮煎\x 此方性味极轻极清,善入心肝二脏,行滞气,开郁结,通神明,养正除邪,大有奇妙。 生地 麦门冬 芍药 石菖蒲 石斛 川丹皮(极香者) 茯神(各二钱) 陈皮(一钱) 木通 知母(各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痰胜多郁者,加贝母二钱;痰盛兼火者,加胆星一钱五 分;阳明火盛,内热狂叫者,加石膏二、三钱;便结胀满多热者,玄明粉二、三钱调服,或 暂加大黄亦可;气虚神困者,加人参随宜。 \x约营煎\x 治血热便血,无论脾胃、小肠、大肠、膀胱等证,皆宜用此。 生地 芍药 甘草 续断 地榆 黄芩 槐花 荆芥穗(炒焦) 乌梅(二个)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服。如下焦火盛者,可加栀子、黄连、龙胆草之属;如气虚者 ,可加人参、白术;如气陷者,加升麻、防风。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热阵
属性:\x四味回阳饮\x 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炮干姜(二、三钱)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x六味回阳饮\x 治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制附子(二、三钱) 炮干姜(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熟地(五钱,或 一两) 当归身(三钱,如泄泻者,或血动者,以冬术易之,多多益善)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 四、五钱或一两,或冬白术 三、五钱;如泄泻者,加乌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虚阳上浮者,加茯苓二钱;如 肝经郁滞者,加肉桂二、三钱。 \x理阴煎\x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脾肾中虚等证,宜刚燥者,当用理中、六君之类;宜温 润者,当用理阴、大营之类。欲知调补,当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阴虚弱,胀满呕哕,痰饮恶 心,吐泻腹痛,妇人经迟血滞等证。又凡真阴不足,或素多劳倦之辈,因而忽感寒邪,不能 解散,或发热,或头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虽渴而不喜冷冻饮料,或背心肢体畏寒,但脉见无 力者,悉是假热之证。若用寒凉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汤,照后加减以温补阴分,托散表邪, 连进数服,使阴气渐充,则汗从阴达,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炙甘草(一、二钱) 干姜(炒 黄色,一、二、三钱)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八分,热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人参,即名六味回阳 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若风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凡内 无火证,素禀不足者,但用此汤加柴胡一钱半或二钱,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阴 盛而邪有难解者,必加麻黄一、二钱,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 感温散第一方,惟仲景独知此义。第仲景之温散,首用麻黄、桂枝二汤,余之温散,即以理 阴煎及大温中饮为增减,此虽一从阳分,一从阴分,其迹若异,然一逐于外,一托于内,而 用温则一也。学人当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阴胜之时,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畏寒者, 乃太阳少阴证也,加细辛一、二钱,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钱,真神剂也。或并加柴胡以助之 亦可。若阴虚火盛,其有内热不宜用温,而气血俱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单以三味 加减与之,或只加人参亦可。若治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于前方加茯苓一钱半 ,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泻不止及肾泄者,少用当归,或并去之,加山药、扁豆、吴 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 、木香、砂仁之属。 \x养中煎\x 治中气虚寒,为呕为泄者。 人参(一、二、三钱) 山药(炒,二钱) 白扁豆(炒,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二钱) 干 姜(炒黄,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嗳腐气滞者,加陈皮一钱,或砂仁四分;如胃中空虚觉 馁者,加熟地三、五钱。 \x温胃散\x 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及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等证。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 白术(炒,一、二钱,或一两) 扁豆(二钱,炒) 陈皮(一钱,或不 用) 干姜(炒焦,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勿用)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下寒带浊者,加破故纸一钱;如气滞或兼胸腹痛者,加 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属;如兼外邪及肝肾之病者,加桂枝、肉桂, 甚者加柴胡;如脾气陷而身热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为痰而胸腹痞满者,加茯苓一、 二钱;如脾胃虚极,大呕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参术,仍加胡椒二、三分许,煎熟徐徐服之。 \x五君子煎\x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 \x六味异功煎\x 治证同前而兼微滞者。 即前方加陈皮一钱。此即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也。 \x参姜饮\x 治脾肺胃气虚寒,呕吐咳嗽气短,小儿吐乳等证。 人参(三 五钱或倍之) 炙甘草(三、五分) 干姜(炮,五分或一、二钱,或用煨生姜三、五 片)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徐徐服之。此方或陈皮,或荜茇,或茯苓,皆可酌而佐之。 \x胃关煎\x 治脾肾虚寒作泻,或甚至久泻,腹痛不止,冷痢等证。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山药(炒,二钱) 白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焦干姜(一 、二、三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白术(炒,一、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泻甚者,加肉豆蔻一、二钱,面炒用,或破故纸亦可;气 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用;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 、八分,或加浓朴八分;滞痛不通者,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者,加乌梅二个,或北五 味子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二钱。 \x佐关煎\x 治生冷伤脾,泻痢未久,肾气未损者,宜用此汤以去寒湿,安脾胃。此胃关煎之佐者也。 浓朴(炒,一钱) 陈皮(炒,一钱)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七分)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干姜(炒,一、二钱) 肉桂(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腹痛甚者,加木香三、五分,或吴茱萸亦可;如泻甚不止者,或破 故纸,或肉豆蔻,皆可加用。 \x抑扶煎\x 治气冷阴寒,或暴伤生冷致成泻痢,凡初起血气未衰,脾肾未败,或胀痛,或 呕恶,皆宜先用此汤。此胃关煎表里药也,宜察虚实用之。其有寒湿伤脏,霍乱邪实者,最宜用此。 浓朴 陈皮 乌药(各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炮,一、二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滞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虚 多痛者,加当归二钱;如寒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半。 \x四维散\x 治脾肾虚寒,滑脱之甚,或泄痢不能止,或气虚下陷,二阴血脱不能禁者,无出此方之右。 人参(一两) 制附子(二钱) 干姜(炒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乌梅肉(五分或一钱,酌其 味之微甚,随病患之意而用之。或不用此,即四味回阳饮也) 上为末,和匀,用水拌湿,蒸一饭顷,取起烘干,再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汤调下。 \x镇阴煎\x 治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则真阳失守,血随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脉细脱, 手足厥冷,危在顷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阳有归,则血自安也。如治格阳喉痹上 热者,当以此汤冷服。 熟地(一、二两) 牛膝(二钱) 炙甘草(一钱) 泽泻(一钱半)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五、七分 ,或一、二、三钱) 水二钟,速煎服。如兼呕恶者,加干姜炒黄一、二钱;如气脱倦言而脉弱极者,宜速速 多加人参,随宜用之。 \x归气饮\x 治气逆不顺,呃逆呕吐,或寒中脾肾等证。 熟地(三、五钱) 茯苓(二钱) 扁豆(二钱) 干姜(炮) 丁香 陈皮(各一钱) 藿香(一钱五分) 炙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中气寒甚者,加制附子;肝肾寒者,加吴茱萸、肉桂,或加当归。 \x暖肝煎\x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当归(二、三钱) 枸杞(三钱) 茯苓(二钱) 小茴香(二钱) 肉桂(一、二钱) 乌药(二 钱) 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 \x寿脾煎\x 一名摄营煎。治脾虚不能摄血等证。凡忧思郁怒积劳,及误用攻伐等药,犯损 脾阴,以致中气亏陷,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证,凡兼呕恶,尤为危 候,速宜用此,单救脾气,则统摄固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证而 再用寒凉,则胃气必脱,无不即毙者。 白术(二、三钱) 当归(二钱) 山药(二钱) 炙甘草(一钱) 枣仁(钱半) 远志(制,三、五分) 干 姜(炮,一、二、三钱) 莲肉(去心,炒,二十粒) 人参(随宜一、二钱,急者用一两) 水二钟,煎服。如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一钱半亦可;滑脱 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 加炙黄 二、三钱;气陷而坠者,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兼溏泄者,加补骨脂一 钱炒用;阳虚畏寒者,加制附子一、二、三钱;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 七、八钱,或一、二两。 \x三气饮\x 治血气亏损,风寒湿三气乘虚内侵,筋骨历节痹痛之极,及痢后鹤膝风痛等症。 当归 枸杞 杜仲(各二钱) 熟地(三钱,或五钱) 牛膝 茯苓 芍药(酒炒) 肉桂(各一钱) 北细辛(或代以独活) 白芷 炙甘草(各一钱) 附子(随宜一、二钱) 水二钟,加生姜三片,煎服。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随宜;风寒胜者,加麻黄一、二 钱。此饮亦可浸酒,大约每药一斤,可用烧酒六、七升,浸十余日,徐徐服之。 \x五德丸\x 治脾肾虚寒,飧泄 溏等证,或暴伤生冷,或受时气寒湿,或酒湿伤脾,腹痛 作泄,或饮食失宜,呕恶痛泄,无火等证。 补骨脂(四两,酒炒) 吴茱萸(制,二两) 木香(二两) 干姜(四两,炒) 北五味(二两,或以肉 豆蔻代之,面炒用。或用乌药亦可) 汤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甚者百余丸,滚白汤或人参汤,或米汤俱可下 。腹痛多呕者,加胡椒二两更妙。 \x七德丸\x 治生冷伤脾,初患泻痢,腹胀疼痛,凡年壮气血未衰,及寒湿食滞,凡宜和胃 者,无不神效。此即佐关煎之偏裨也。 台乌药 吴茱萸(制) 干姜(炒黄) 苍术(炒,各二两) 木香 茯苓(各一两) 补骨脂(炒,四两) 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或百丸,滚白汤送下。 \x复阳丹\x 治阴寒呕吐泄泻,腹痛寒疝等证。 附子(制) 炮姜 胡椒 北五味(炒) 炙甘草(各一两) 白面(二两,炒熟) 上为末,和匀,入温汤捣丸,桐子大。每服一钱,随证用药引送下。 \x黄芽丸\x 治脾胃虚寒,或饮食不化,或时多胀满泄泻,吞酸呕吐等证。此药随身常用甚妙。 人参(二两) 焦干姜(三钱) 炼白蜜为丸,芡实大。常嚼服之。 \x一气丹\x 治脾肾虚寒,不时易泻腹痛,阳痿怯寒等证。此即参附汤之变方也。 人参 制附子(各等分) 炼白蜜丸,如绿豆大。每用滚白汤送下三、五分,或一钱。凡药饵不便之处,或在途次,随带此丹最妙。 \x九气丹\x 治脾肾虚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两) 制附子(四两) 肉豆蔻(面炒,二两) 焦姜 吴茱萸 补骨脂(酒炒) 荜茇(炒) 五味子(炒,各二两) 粉甘草(炒,一两) 炼白蜜为丸,或山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滚白汤下。如气虚者 ,加人参,或二两,或四两,尤妙甚。 \x温脏丸\x 治诸虫积既逐而复生者,多由脏气虚寒,宜健脾胃以杜其源,此方主之。 人参(随宜用,无亦可) 白术(米泔浸炒) 当归(各四两) 芍药(酒炒焦) 茯苓 川椒( 去合口者,炒出汗) 细榧肉 使君子(煨,取肉) 槟榔(各二两) 干姜(炮) 吴茱萸(汤炮一 宿,炒,各一两)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饥时白汤下。如脏寒者,加 制附子一、二两;脏热者,加黄连一、二两。 \x圣术煎\x 治饮食偶伤,或吐或泻,胸膈痞闷,或胁肋疼痛,或过用克伐等药,致伤脏气 ,有同前证而脉无力,气怯神倦者,速宜用此,不得因其虚痞虚胀而畏用白术,此中虚实之 机,贵乎神悟也。若痛胀觉甚者,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若用治寒湿泻痢呕吐,尤为圣药。 白术(用冬术味甘佳者,五、六、七、八钱,炒,或一、二两) 干姜(炒) 肉桂(各一、二钱) 陈皮(酌用,或不用) 水一钟半,煎七分,温热服。若治虚寒泻痢呕吐等证,则人参、炙甘草之类,当任意加 用;若治中虚感寒,则麻黄、柴胡亦任意加用。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固阵
属性:\x秘元煎\x 治遗精带浊等病。此方专主心脾。 远志(八分,炒) 山药(二钱,炒) 芡实(二钱,炒) 枣仁(炒,捣碎,二钱) 白术(炒) 茯苓 (各钱半)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二钱) 五味(十四粒,畏酸者去之) 金樱子(去核,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此治久遗无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觉热者, 加苦参一、二钱;如气大虚者,加黄 一、二、三钱。 \x固阴煎\x 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此方专主肝肾。 人参(随宜) 熟地(三、五钱)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半) 远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 、二钱) 五味(十四粒) 菟丝子(炒香,二、三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二、三钱,或醋炒文蛤一钱, 或乌梅二个;如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二钱;如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 ,加补骨脂、吴茱萸之类,随宜用之;如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二、三钱 。如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一、二钱;如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钱;如兼心虚不 眠,或多汗者,加枣仁二钱,炒用。 \x菟丝煎\x 治心脾气弱,凡遇思虑劳倦即苦遗精者,宜此主之。 人参(二、三钱) 山药(炒,二钱) 当归(钱半) 菟丝子(制炒,四、五钱) 枣仁(炒) 茯苓(各钱 半) 炙甘草(一钱或五分) 远志(制,四分) 鹿角霜(为末,每服加入四、五匙) 上用水一钟半,煎成,加鹿角霜末调服,食前。或加白术一、二钱。 \x惜红煎\x 治妇人经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肠风下血等证。 白术 山药 炙甘草 地榆 续断(炒) 芍药(炒) 北五味(十四粒) 荆芥穗(炒) 乌梅(二枚)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如火盛者,加黄连、黄芩;如脾虚兼寒,脾泄者,加破故纸、人参。 \x苓术菟丝丸\x 治脾肾虚损,不能收摄,以致梦遗精滑困倦等证。 白茯苓 白术(米泔洗,炒) 莲肉(去心,各四两) 五味(二两,酒蒸) 山药(炒,二两) 杜仲(酒炒,三两) 炙甘草(五钱) 菟丝子(用好水淘净,入陈酒浸一日,文火煮极烂,捣为饼,焙干为末,十两) 上用山药末以陈酒煮糊为丸,桐子大。空心滚白汤或酒下百余丸。如气虚神倦,不能收 摄者,加人参三、四两尤妙。 \x固真丸\x 治梦遗精滑。 菟丝子(一斤,淘洗净,用好酒浸三日,煮极熟,捣膏,晒干。或用净白布包蒸亦佳) 牡 蛎( ,四两) 金樱子(去子,蒸熟,四两) 茯苓(酒拌蒸晒,四两) 上蜜丸,空心好酒送下三钱,或盐汤亦可。 \x粘米固肠糕\x 治脾胃虚寒,或因食滞气滞,腹痛泄泻久不止者,多服自效。 用白糯米滚汤淘洗,炒香熟为粉,每粉一两,加干姜末炒熟者二分半,白糖二钱,拌匀 ,于饥时用滚水调服一、二两。如有微滞者,加陈皮炒末二分,或砂仁末一分俱妙。一法用 陈老米粉亦妙。此与古方固类四十九泄泻经验方大同小异,并补阵养元粉略同。 \x玉关丸\x 治肠风血脱,崩漏带浊不固,诸药难效者,宜用此丸兼煎药治之。及泻痢滑泄 不能止者,亦宜用此。 白面(炒熟,四两) 枯矾(二两) 文蛤(醋炒黑,二两) 北五味(一两,炒) 诃子(二两,半生半炒) 上为末,用熟汤和丸,梧子大。以温补脾肾等药随证加减煎汤送下,或人参汤亦可。如 血热妄行者,以凉药送下。 \x巩堤丸\x 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门火衰,小水不禁等证。 熟地(二两) 菟丝子(酒煮,二两) 白术(炒,二两) 北五味 益智仁(酒炒) 故纸(酒炒) 附子(制) 茯苓 家韭子(炒,各一两) 上为末,山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滚汤,或温酒下。如兼气虚,必加人参一、二两更妙。 \x敦阜糕\x 治久泻久痢,肠滑不固妙方,及妇人带浊最佳。 白面(炒黄,二两) 冬白术(炒黄,一两) 破故纸(炒,五钱) 上共为末。临服时加白糖,随宜用清滚汤,食前调服如糕法。如胃寒者,每一两加干姜 炒末五分或一钱;如气有不顺,或痛,或呕,每末一两,加丁香一钱;如滑泄不禁者,每两 加栗壳末炒黄一钱。若以作丸,则宜三味等分用,即名敦阜丸。
<目录>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
<篇名>因阵
属性:\x逍遥饮\x 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者。 当归(二、三钱) 芍药(钱半) 熟地(三、五钱) 枣仁(二钱,炒) 茯神(钱半) 远志(制,三、五 分) 陈皮(八分) 炙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虚者,加人参一、二钱;如经水过期兼痛滞者,加酒 炒香附一、二钱。 \x决津煎\x 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 宜用此汤,随证加减主之。此用补为泻之神剂也。如气虚者,宜少用香、陈之类,甚者不用亦可。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泻(一钱半) 牛膝(二钱) 肉桂(一、二、三钱) 熟地(二、三钱或五 、七钱,或不用亦可) 乌药(一钱,如气虚者,不用亦可)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前服。如呕恶者,加焦姜一、二钱;如阴滞不行者,非加附子 不可;如气滞而痛胀者,加香附一、二钱,或木香七、八分;如血滞血涩者,加酒炒红花一 、二钱;如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七、八分;如大便结涩者,加肉苁蓉一、二、三钱 ,微者以山楂代之。 \x五物煎\x 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痛急,产难经滞,及痘疮血虚寒滞等证,神 效。此即四物汤加肉桂也。 当归(三、五、七钱) 熟地(三、四钱) 芍药(二钱,酒炒) 川芎(一钱) 肉桂(一、二、三钱) 水一钟半,煎服。兼胃寒或呕恶者,加干姜炮用;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气滞者, 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乌药;阴虚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脐下若覆杯,渐成 积块者,加桃仁或酒炒红花;痘疮血虚寒胜,寒邪在表者,加细辛、麻黄、柴胡、紫苏之属。 \x调经饮\x 治妇人经脉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山楂(一、二钱) 香附(二钱) 青皮 茯苓(各一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如兼胀 闷者,加浓朴一钱,或砂仁亦可;如气滞者,加乌药二钱,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钱半。 \x通瘀煎\x 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厥等证。 归尾(三、五钱)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二钱) 乌药(一、二钱) 青皮(钱半) 木 香(七分) 泽泻(钱半) 水二钟,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钟,食前服。兼寒滞者,加肉桂一钱,或吴茱萸五分; 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一、二钱;微热血虚者,加芍药二钱;血虚涩滞者,加牛 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用,或加苏木、玄胡索之类,瘀极而大便结燥者, 加大黄一、二、三钱,或加芒硝、蓬术亦可。 \x胎元饮\x 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 人参(随宜) 当归 杜仲 芍药(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白术(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 (七分,无滞者,不必用)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胎、五味之类;如气 分虚甚者,倍白术,加黄 。但 、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 如虚而兼寒多呕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钱;如虚而兼热者,加黄芩一钱五分,或加 生地二钱,去杜仲;如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钱;如多怒气逆者,加香附无妨,或砂仁亦 妙;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川续断、阿胶各一、二钱;如呕吐不止,加半夏一、二钱,生姜三、五片。 \x固胎煎\x 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屡堕胎者。 黄芩(二钱) 白术(一、二钱) 当归 芍药 阿胶(各钱半) 陈皮(一钱) 砂仁(五分) 水一钟半,煎服。 \x凉胎饮\x 治胎气内热不安等证。 生地 芍药(各二钱) 黄芩 当归(各一、二钱) 甘草(生,七分) 枳壳 石斛(各一钱) 茯苓(钱半)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热甚者,加黄柏一、二钱。 \x滑胎煎\x 胎气临月,宜常服数剂,以使易生。 当归(三、五钱) 川芎(七分) 杜仲(二钱) 熟地(三钱) 枳壳(七分) 山药(二钱) 水二钟,煎八、九分,食煎温服。如气体虚弱者,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便实多 滞者,加牛膝一、二钱。 \x殿胞煎\x 治产后儿枕疼痛等证如神。 当归(五、七钱或一两) 川芎 炙甘草(各一钱) 茯苓(一钱) 肉桂(一、二钱或五、七分) 水一钟,煎八分,热服。如脉细而寒或呕者,加干姜炒黄色一、二钱;如血热多火者, 去肉桂,加酒炒芍药一、二钱;如脉弱阴虚者,加熟地三、五钱;如气滞者,加香附一、二 钱,或乌药亦可;腰痛,加杜仲一、二钱。 \x脱花煎\x 凡临盆将产者,宜先服此药催生最佳,并治产难经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当归(七、八钱或一两) 肉桂(一、二钱或三钱) 川芎 牛膝(各二钱) 车前子(钱半) 红花(一 钱,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水二钟,煎八分,热服,或服后饮酒数杯亦妙。若胎死腹中,或坚滞不下者,加朴硝三 、五钱即下;若气虚困剧者,加人参随宜;若阴虚者,必加熟地三、五钱。 \x九蜜煎\x 治产后阳气虚寒,或阴邪入脏,心腹疼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此与大岩蜜 汤略同而稍胜之。 当归 熟地(各三钱) 芍药(酒炒焦) 茯苓(各钱半) 炙甘草 干姜(炒) 肉桂 北细辛(各 一钱) 吴茱萸(制,五分) 水二钟,煎服。 \x清化饮\x 治妇人产后因火发热,及血热妄行,阴亏诸火不清等证。 芍药 麦冬(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二、三钱) 石斛(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觉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一钱半;热甚而渴或头痛者 ,加石膏一、二、三钱;下热便涩者,加木通一、二钱,或黄柏、栀子皆可随证用之;如兼 外邪发热,加柴胡一、二钱。愚按∶丹溪云∶芍药酸寒,大伐发生之气,产后忌用之。此亦 言之过也。夫芍药之寒,不过于生血药中稍觉其清耳,非若芩、连辈之大苦大寒者也。使芍 药犹忌如此,则他之更寒者,尤为不可用矣。余每见产家过慎者,或因太暖,或因年力方壮 ,而饮食药饵太补过度,以致产后动火者,病热极多。若尽以产后为虚,必须皆补,岂尽善 哉!且芍药性清,微酸而收,最宜于阴气散失之证,岂不为产后之要药乎?不可不辨也。 \x毓麟珠\x 治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续,或带浊,或腹痛,或腰酸,或饮食 不甘,瘦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种子诸方,无以加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芍药(酒炒,各二两) 川芎 炙甘草(各一两) 当归 熟地(蒸 捣,各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酒炒) 鹿角霜 川椒(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汤送下,或为小丸吞服亦可 。如男子制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各二两;如女人经迟腹 痛,宜加酒炒破故、肉桂各一两,甚者再加吴茱萸五钱,汤泡一宿炒用;如带多腹痛,加破 故一两,北五味五钱,或加龙骨一两,醋 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干姜 随宜;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二两,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钱;如 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各二两,或另以汤剂暂清其火,而后服此,或以 汤引酌宜送下亦可。 \x赞育丹\x 治阳痿精衰,虚寒无子等证妙方。 熟地(八两,蒸捣) 白术(用冬术,八两) 当归 枸杞(各六两)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 日) 巴戟肉(甘草汤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苁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黄,各 四两) 蛇床子(微炒) 附子(制) 肉桂(各二两) 上炼蜜丸服。或加人参、鹿茸亦妙。 \x柴归饮\x 治痘疮初起,发热未退,无论是痘是邪,疑似之间,均宜用此平和养营之剂以 为先着。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实者不致助邪,虚者不致损气。凡阳明实热邪盛者,宜 升麻葛根汤;如无实邪,则悉宜用此增减主之。 当归(二、三钱) 芍药(或生或炒,一钱半) 柴胡(一钱或钱半) 荆芥穗(一钱) 炙甘草(七分或一钱) 水一钟半,煎服。或加生姜三片。血热者,加生地;阴虚者,加熟地;气虚脉弱者,加 人参;虚寒者,加炮姜、肉桂;火盛者,加黄芩;热渴者,加干葛;腹痛者,加木香、砂仁 ;呕恶者,加炮姜、陈皮;若治麻疹,或以荆芥易干葛;阴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黄、桂枝。 \x疏邪饮\x 治痘疹初起发热,凡血气强盛,无藉滋补者,单宜解邪,用此方为主,以代升 麻葛根汤及苏葛汤等方,最为妥当。 柴胡(倍用) 芍药(倍用,酒炒) 苏叶 荆芥穗 炙甘草(减半) 水一钟半,煎服。无火者,加生姜三片;火盛内热者,加黄芩;渴者,加干葛。 \x凉血养营煎\x 治痘疮血虚血热,地红热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结溺赤,凡阳盛阴虚等证,悉宜用此。 生地黄 当归 芍药 生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黄芩 红花 水一钟半,煎服。量儿大小加减用之。渴,加天花粉;肌热无汗,加柴胡;热毒甚者, 加牛蒡子、木通、连翘之属;血热毒不透者,加犀角。 \x柴葛煎\x 治痘疹表里俱热,散毒养阴,及瘟疫等证。 柴胡 干葛 芍药 黄芩 甘草 连翘 水一钟半,煎服。 \x搜毒煎\x 解痘疹热毒炽盛,紫黑干枯,烦热便结纯阳等证。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杵) 黄芩 木通 连翘 蝉蜕 芍药(等分) 水一钟半,煎服。渴者,加天花粉、麦门冬;阳明热甚,头面牙龈肿痛者,加石膏、知 母;大肠干结实,脐腹实胀者,加大黄、芒硝;血热妄行者,加犀角、童便;小水热闭者, 加山栀、车前子;兼表热者,加柴胡。 \x六物煎\x 治痘疹血气不充,随证加减用之,神效不可尽述。并治男妇气血俱虚等证。 炙甘草 当归 熟地(或用生地)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芍药(俱随宜加减) 人参(或有 或无,随虚实用之。气不虚者不必用) 上咀,用水煎服。如发热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风佐之;如见 点后,痘不起发,或起而不贯,或贯而浆薄,均宜单用此汤,或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 、川芎以助营气;如气虚痒塌不起,加穿山甲炒用;如红紫血热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 脾气稍滞者,宜加陈皮、山楂;如胃气虚寒多呕者,加干姜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滞者 ,加木香、陈皮;表虚气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黄 ;气血俱虚,未起未贯而先痒者,加肉 桂、白芷;如元气大虚,寒战切牙泄泻,宜去芍药,加黄 、大附子、干姜、肉桂。 \x六气煎\x 治痘疮气虚,痒塌倒陷,寒战切牙,并治男妇阳气虚寒等证。 黄 (炙) 肉桂 人参 白术 当归 炙甘草 上咀,水煎服。加减法照前六物煎。 \x九味异功煎\x 治痘疮寒战切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证。用代陈氏十二味异功散等方。 人参(二、三钱) 黄 (炙,一、二钱) 当归 熟地(各二、三钱) 炙甘草(七分或一钱) 丁香 (三、五分或一钱) 肉桂(一钱) 干姜(炮,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钱) 上量儿大小加减,用水一钟半,煎七分,徐徐与服之。如泄泻腹痛,加肉豆蔻面炒一钱 ,或加白术一、二钱。 \x透邪煎\x 凡麻疹初热未出之时,惟恐误药,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药,然解利得宜,则 毒必易散而势自轻减,欲求妥当,当先用此方为主。 当归(二、三钱) 芍药(酒炒,一、二钱) 防风(七、八分) 荆芥(一钱) 炙甘草(七分) 升麻(三分) 水一钟半,煎服。如热甚脉洪滑者,加柴胡一钱。此外,凡有杂证,俱可随宜加减。牛 膝煎 截疟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气微虚者,宜此主之。 牛膝(二钱) 当归 陈皮(各三钱) 上用好酒一钟,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至八分,温服。 \x何人饮\x 截疟如神。凡气血俱虚,久疟不止,或急欲取效者,宜此主之。 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 当归(二、三钱) 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 陈 皮(二、三钱,大虚者,不必用) 煨生姜(三斤,多寒者用三、五钱) 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一钟,浸一宿,次早加水 一钟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何首乌(一两,制) 当归 甘草 半夏 青皮 陈皮 柴胡(各三钱) 上用井水、河水各一钟,煎一钟, 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温服一钟,饭后食远再服一钟。 \x木贼煎\x 凡疟疾形实气强,多湿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钱) 木贼 浓朴(各三钱) 白苍术 槟榔(各一钱) 用陈酒二钟,煎八分,露一宿,于未发之先二时,温服。 \x牙皂散\x 治胃脘痛剧,诸药不效者,服此如神。 用牙皂烧存性,以烟将尽为度,研末,用烧酒调服一钱许即效。 \x荔香散\x 治疝气痛极。凡在气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气痛等证,神效。又心腹久痛方如后。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上为末,用好酒调服二、三钱。如寒甚者,加制过吴茱萸减半用之;凡心腹胃脘久痛, 屡触屡发者,惟妇人多有之,用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数服除根。 \x豕膏\x 《内经》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 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已。此必以猪板油炼净服之也。又万氏方∶治肺 热暴喑。用猪脂一斤,炼过入白蜜一斤,再炼少顷,滤净冷定,不时挑服一匙,即愈。按∶ 此方最能润肺润肠,凡老人痰嗽不利,及大肠秘结者,最宜用之。 又,《千金》方∶治关格闭塞。用猪脂、姜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三升,加酒五合和煎,分服之。 愚意先以当归半斤,浓煎取汁,炼过猪脂一斤,同炼去其水气,乃入白蜜一斤,再炼少 顷,滤净收贮,不时挑服,用治老人之秘结,及噎膈闭结等证,必无不妙。如果阳气不行者 ,仍加生姜四两,同当归煎入;或宜酒者,以酒送服亦可。或气有不利者,加杏仁二两,去 皮尖,同前煎入皆妙;或有滞者,当以饧代蜜更妙;是即《内经》所谓以辛润之也。 \x罨伤寒结胸法\x 凡病伤寒结胸,其有中气虚弱,不堪攻击内消者,须以此法外罨之,则 滞行邪散,其效如神。 葱白头 生姜 生萝卜(此味加倍。如无,以子代之) 上用葱姜各数两,萝卜倍之,共捣一处炒热,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饼。罨胸前胀痛处。 此药须分二包,冷则轮换罨之,无不实时开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热,恐炮烙难受也。 又法∶以大蒜一、二十头,捣烂,摊浓纸或薄绢上,贴于胀处,少顷即散。用治一切胀 痛,无不神妙。 \x连翘金贝煎\x 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此方最佳,甚者连用数服,无有不愈。 金银花 贝母(土者更佳) 薄公英 夏枯草(各三钱) 红藤(七、八钱) 连翘(一两或五、七钱) 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后暖卧片时。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若阳毒内热,或 在头项之间者,用水煎亦可。 \x连翘归尾煎\x 治一切无名痈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 连翘(七、八钱) 归尾(三钱) 甘草(一钱) 金银花 红藤(各四、五钱) 用酒煎服如前。如邪热火盛者,加槐蕊二、三钱。 \x桔梗杏仁煎\x 此桔梗汤之变方也。治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此方为第一。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钱) 阿胶 金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草 连翘(各二钱) 贝母(三 钱) 枳壳(钱半) 红藤(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钱。 \x当归蒺藜煎\x 治痈疽疮疹血气不足,邪毒不化,内无实热而肿痛淋漓者,悉宜用之。此 与芍药蒺藜煎相为奇正也,当酌其详。 当归 熟地 芍药(酒炒) 何首乌(各二钱) 炙甘草 防风 川芎 荆芥穗 白芷(各一钱) 白蒺藜(炒,捣碎,三钱或五钱) 上或水或酒,用二钟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后,饮酒数杯以行药力亦可。阳虚 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干姜、附子;气虚不化者,加黄 、人参;毒陷不能外达者 ,加穿山甲或皂刺。 \x芍药蒺藜煎\x 治通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痛诸疮,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各钱半) 芍药 生地(各二钱) 白蒺藜(连刺捶碎,五钱,甚者一两)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龙胆、栀子,加当归、茯苓、薏仁之属; 如湿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钱,或一、二两。 \x降痈散\x 治痈疽诸毒,消肿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敛毒速溃可愈。若阳毒炽盛 薄荷(辛佳者,用叶) 野菊花(连根叶各一握) 土贝母(半之) 茅根(一握) 上干者可为末,鲜者可捣烂,同贝母研匀,外将茅根煎浓汤去 ,用调前末,乘热 敷患处,仍留前剩汤炖暖,不时润于药上。但不可用冷汤,冷则不散不行,反能为痛 。约敷半日即宜换之,真妙方也。 后方∶凡疽毒坚顽深固,及结核痰滞,宜用此方。 脑荷(倍用) 生南星 土贝母 朴硝(各等分) 锻石(风化者,亦倍用或倍倍用之) 上同为末,用盐卤调杵稠粘,敷患处,经宿,干即易之,不必留头,若脓成者留头亦可 。或炒热摊绢上,隔绢贴之亦可。或用麻油调,或用热茅根汤调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 香或冰片少许更妙。 \x百草煎\x 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或风寒湿气留聚,走注疼痛等证,无不奇效。 百草(凡田野山间者,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犹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 者,须预为收采之) 上不论多寡,取以多,煎浓汤,乘热熏洗患处,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务令药气蒸透,然 后敷贴他药,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频数为善。盖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热;热者,可以散 寒;香者,可以行气;毒者,可以解毒,无所不用,亦无所不利。汤得药性则汤气无害,药 得汤气则药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义亦此。此诚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传之方外 人者也。若洗水鼓肿胀,每次须用草二、三十斤,煎浓汤二、三锅,用大盆盛贮,以席簟遮 风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内服廓清饮分利等剂妙甚。 \x螵蛸散\x 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疮,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无不神效 。又海藏治下疳方,在《外科》下疳门。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黄, 砂亦可,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百草多煎浓汤,乘热熏洗,后以此药掺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熟猪油 ,或蜜水调敷之;若肿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许更妙;若湿疮脓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 过官粉亦可,或 制炉甘石更佳。 \x肠痈秘方\x 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瓦斯不散,渐大内攻而溃 ,则成大患,急宜以此药治之。 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 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神妙。 当归(五钱) 蝉蜕 僵蚕(各二钱) 天龙 大黄(各一钱) 石HT FS (五钱,此草药也) 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盅盖定,外用火 干存性) 上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x槐花蕊\x 治杨梅疮、下疳神方。 凡绵花疮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经久难愈者,速用新槐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用清酒 寒凉败脾之虑,此经验神方也。如不能饮,即用滚水、盐汤俱可送下,但不及酒送之效捷也。 \x飞丹散\x 治寒湿风湿脚腿等疮。 飞丹 人中黄(白更妙) 轻粉 水粉(各等分) 为末,凡湿烂者可以干掺,外用油纸包盖。若干陷者,以猪骨髓或猪油调贴之。先以百 草煎汤,乘热熏洗,然后贴之,日洗数次妙。 绵花疮点药 杏仁(取霜) 轻粉(真者) 二味等分为末,敷于疮上,二、三日即痂脱而落。 又武定侯方,用雄黄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同为末,用雄猪胆汁调敷之。 二、三日即愈,百发百中,天下第一方。 \x鸡子黄连膏\x 治火眼暴赤疼痛,热在肤腠,浅而易解者,用此点之,数次可愈。若热由 内发,火在阴分者,不宜外用凉药,非惟不能去内热,而且以闭火邪也。用鸡子一枚,开一 小窍,单取其清,盛以瓷碗,外用黄连一钱,研为粗末,掺于鸡子清上,用箸彻底速打数百 ,使成浮沫,约得半碗许,即其度矣。安放少顷,用箸拨开浮沫,倾出清汁,用点眼 ,勿 得紧闭眼胞,挤出其药,必热泪涌出,数次即愈。内加冰片少许尤妙。若鸡子小而清少者, 加水二、三匙同打亦可。 \x金露散\x 治赤目肿痛,翳障诸疾。 天竺黄(择辛香者用) 海螵蛸(不必浸洗) 月石(各一两) 朱砂(飞) 炉甘石(片子者佳 ,淬童便七次,飞净,各八钱) 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时旋取数分,研入冰片少许。诸目疾皆妙。若内外 障, 取一钱许,加珍珠八厘,胆矾三厘。内珍珠须放豆腐中蒸熟用。若烂弦风眼,每一钱加铜绿 、飞丹各八厘;如赤眼肿痛,每一钱加乳香、没药各半分。 \x二辛煎\x 治阳明胃火,牙根口舌肿疼不可当,先用此汤漱之,漱后敷以二香散,或仍服 清胃等药以治其本。 北细辛(三钱) 生石膏(一两) 上二味,用水二碗,煎一碗,乘热频漱之。 \x冰玉散\x 治牙疳牙痛,口疮齿衄喉痹。 生石膏(一两) 月石(七钱) 冰片(三分) 僵蚕(一钱) 上为极细末,小瓷瓶盛贮,敷之吹之。 \x冰白散\x 治口舌糜烂,及走马牙疳等证。 人中白(倍用之) 冰片(少许) 铜绿(用醋制者) 杏仁(二味,等分) 上为细末,敷患处。此方按之古法,有以人中白七分,与枯矾三分同用者。又有以蜜炙 黄柏,与人中白等分,仍加冰片同用者,是皆可师之法,诸当随宜用之。 \x代匙散\x 治喉痹。 月石 石膏(各一钱) 脑荷(五分) 胆矾(五分) 粉草(三分) 僵蚕(炒,五分) 冰片(一分) 皂角 (炙烟尽,五分) 上为细末,用竹管频吹喉中。加牛黄五分更佳。 \x三香散\x 治牙根肿痛。 丁香 川椒(取红,等分) 冰片(少许) 上为末,敷痛处。如无川椒,以荜茇代之亦可。 \x固齿将军散\x 治牙痛牙伤,胃火糜肿,久之牢牙固齿。 锦纹大黄(炒微焦) 杜仲(炒半黑,各十两) 青盐(四两) 上为末,每日清晨擦漱,火盛者咽之亦可。 \x熏疥方\x 朱砂 雄黄 银朱(各三分,同研) 大枫子 木鳖子(各三个) 上将大枫、木鳖先捣碎,乃入前三味拌匀,外以干艾铺卷成筒,约长二寸许足矣。凡熏 时,须将全身疥痂悉行抓破,熏之始效。后五、六日,复熏一筒,无不悉愈。 \x杖丹膏\x 猪板油(半斤) 黄占(二两) 轻粉(三钱) 水银(三钱) 冰片(三分) 先将水银、轻粉同研细,俟猪油熬熟,去滓,先下黄占熔化,后入末药,搅匀收贮,以 水浸二、三时,令出火毒。用竹纸摊贴,觉热即换,轻者即愈,重者不过旬日。 \x银朱烟\x 治头发生虱,及诸疮之有虫者。 用银朱四、五分,揩擦浓纸上,点着,置一干碗中,上用一湿碗露缝覆之,其烟皆着于 湿碗之上,乃用纸揩擦发中,覆以毡帽,则虮虱皆尽矣。此烟以枣肉和捻作饼,或作丸,或 擦于猪鸡熟肝之间,用点诸疮癣之有虫者。及虫蚀肛门者,以绵裹枣丸纳肛门中一宿,无不 神效,须留绵带在外,以便出之。 \x雷火针\x 治风寒湿毒之气留滞经络,而为痛为肿不能散者。 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去皮,两头削如鸡子尖样,长一、二寸许。针时以针向灯上点着 ,随用纸三、五层,或布亦可,贴盖患处,将热针按于纸上,随即念咒三遍,病深者再燃再 刺之,立愈。咒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针天天开,针地地裂,针鬼鬼灭,针人人得长生 ,百命消除,万病消灭。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又雷火针新方,乃以药为针者,其法更妙。 白芷 独活 川芎 细辛 牙皂 穿山甲(炮,倍用) 丁香 枳壳 松香 雄黄 乳香 没药 杜仲 桂枝(各一钱) 硫黄(二钱) 麝香(不拘) 熟艾(二、三两) 上捣为粗末,和匀,取艾铺底,掺药于上,用上好皮纸卷筒,先须用线绊约两头,防其 伸长,然后加纸再捍,务令极实,粗如鸡子尖样,是其度也。乃用鸡子清尽刷外层,卷而裹 之,阴干。用法如前。一方有巴豆仁八分,斑蝥三钱,去头、足、翅用。 \x疥癣光\x 治疥疮,搽上即愈。癣疮亦妙。 松香(一钱) 水银 硫黄 枯矾(各二钱) 樟脑(各二钱,此或一钱) 麻油 上先将松香、水银加麻油少许,研如糊,后入三味,研细如膏,擦之神效。 \x鹅掌风四方\x (附录) 猪胰(一具,去油,勿经水) 花椒(三钱) 上用好酒温热,将二味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时擦手,微火烘之,自愈。 又方∶用白砒三钱,打如豆粒,以麻油一两熬砒至黑,去砒用油擦手,微火烘之,不过二、三次即愈。 又方∶用葱五、六根,椎破,再用花椒一把,同入瓷瓦罐中,入醋一碗,后以滚汤冲入 ,熏洗数次即愈。 又方∶用谷树叶煎汤温洗,以火烘干,随用柏白油擦之,再以火烘干,少顷又洗又烘, 如此日行三次,不过三、五日即愈。 \x秘传水银膏\x 擦治杨梅风毒溃烂危恶,多年不愈者,经验神方。 黄柏 黄连(各一钱) 川大黄(五分,三味另研) 雄璜 胆矾 青黛 儿茶 铜青(各三分) 轻粉 枯矾(各四分) 大枫子(去油,取净霜五分,黑者勿用) 珍珠(一分半,生用) 冰片(一分) 半,二味另研) 人言(人壮者七厘,弱者半分,中者六厘) 上十四味为极细末,分作三分,每分约一钱八分。 \x番打麻\x 另为末。若疮重而人壮能食者,每分用五分;人弱不起者,每分用三分;中者 四分。以末入前药各分内研匀。 水银 人健者,每分用一两,或八、九钱;中者,或五、六钱;卧床不起而极弱者,只 可用三钱,决不可再多矣。 上先将麻、汞并前药各一分,俱入盏内,再入真芝麻油少许,用手指研开,务使汞药混 为一家,渐次增油,久研,以不见汞星为度,大约如稀糊可矣。一、擦法∶用此药擦手足四 腕动脉处,每药一分,务分擦三日,每日早晚各擦一次,每次以六、七百数为度,擦完用布 包之。擦药时,凡周身略有破伤处,俱用无麝膏药贴之,膏药须浓摊,每二日一换,换时不 可经风,常须避帐幔中,冬月须用浓被暖炕,他时亦须常暖,南方则多用被褥盖垫可也。擦 至七日,毒必从齿缝中发出,口吐臭涎。若口齿破烂出血,但用甘草、蜂房煎汤,候冷漱解 ,不可咽下。轻者只以花椒汤漱之亦可。擦处必皮破,不可畏疼而少擦也。忌盐十余日,多 更好,并鱼腥、生冷、沙气、发风等物一个月,尤忌房事。外如牛肉、烧酒、团鱼之类,须 忌二、三年。惟荞麦面、羊肉则终身忌之。治杨梅疮初发者,五六日可愈。但每分用汞四、 五钱足矣。若治蛀干疳疮,或咽喉溃烂,或遍身牛皮疮癣,俱照前中治法。若治久烂 疮, 烂处难擦,则擦脚心,俱照前中治法,亦布包贴膏如前。一、自擦起之日,即当服后败毒散 ,至七日后,发口则止。 \x二十四味败毒散\x(随前水银膏) 当归 川芎 生地 熟地 芍药 牛膝 防风 荆芥 白芷 防己 忍冬 桔梗 羌活 独活 白鲜皮 薏仁 连翘 木通 陈皮 粉草 黄柏 知母 栀子 黄连 上每帖加土茯苓干者四两,鲜者须半斤,用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次,每日早、午、晚 各服一碗。上方后四味,须察其人阴阳寒热,酌而用之。 按∶上水银膏方,凡用此者,其于筋骨经络无处不到,既能追毒,亦善杀虫。若用治大 麻风证,必有奇效,但未经试,故表诸此,以俟后人试用之。或于大风条择煎剂之相宜者同 用尤妙。倘获济人,其幸多矣。 \x 疮隔纸膏\x 黄占(五两) 飞丹 铅粉(各四两) 轻粉 乳香 没药(各二钱) 冰片(三分) 麻油(春夏二两, 秋冬三两) 上先将占油煎五、六沸,下乳、没,再二、三服,下轻粉,随下丹粉,槐柳枝搅十余沸 ,取起冷定,后下冰片搅匀,瓶盛,浸水中一宿出火毒。先以苦茶洗疮净,将膏用薄油纸刺 孔浓摊,间日番背面贴之,三日一换,三贴即可愈。 \x收疮散\x 治湿烂诸疮,肉平不敛,及诸疮毒内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皆宜用此,最妙。 滑石(飞,一两) 赤石脂(飞,五钱) 粉甘草(三钱) 上为末,干掺,或用麻油调敷。或加枯矾一钱,痒者极宜。若痒甚者必有虫,先用水银 三、四钱,同松香二钱研匀后,拌前药和匀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