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宫第五 新方言
释器第六
释天第七 

《虞书》:懋迁有无化居。今人谓什器曰家伙。寻《说文》:家,居也。《释名》:火,化也。此皆以声为训。家与居同音,火与化同音,则家伙即居化,是化居二字倒易耳。或称什器为货者,亦同此义。

《说文》:帑,金、币所臧也。《地官》英荡,杜子春云:荡当为帑。《周成杂字》云:帑音荡。《一切经音义》引。今北音荡如旳当之当,故所在谓家财为家帑,亦作当音。

《说文》:匫,古器也。呼骨切。今人谓古器为骨董,相承已久。其实骨即匫字,董乃馀音。凡术、物等部字,今多以东部字为馀音,如窟言窟笼其例也。

《诗·小雅》传:秉,把也。古以秉为柄。《周礼·地官·鼓人》注:铙无舌有秉。《释文》:秉本又作柄。《左传》:国子实执齐秉。服虔曰:秉,权柄也。古字盖有秉无柄。秉、把双声。故今谓柄为把柄,或直言把,凡有柄可持者多被此名。

《说文》:椢,筐当也。古悔切。字亦作簂。《释名》:簂,恢也,恢廓覆髪上也。今浙江称作帽木楦为头簂,军人所戴头盔正应作簂。其他木楦谓之簂头,音正如恢。又,优人所被假面通言面椢,读古悔切,假面亦筐当也。又,椢之言馘也。《庄子》云:槁项黄馘。谓黄面也。凡国声字皆可读古悔切,山东读国、馘皆古悔切。自江而北或言椢脸,学者不得其字,则书作鬼脸矣。筐当亦今通语,凡有廓者多被此名。

《方言》:钩,宋、楚、陈、魏之闲谓之鹿觡,或谓之钩格。今扬州谓物之虚县而下垂者为格郎,即钩格、鹿觡二语之音转。

《考工记》:牙得则无槷而固。郑司农云:槷,𢫬也。蜀人言𢫬曰槷。此即楔也。今人谓以木衔瓶曰煞子,支床几之跗曰煞脚,即此𢫬字。或言当作塞,非也。填其内曰塞,外内相衔曰𢫬,所以𢫬谓之櫼。《说文》:櫼,楔也。子林切。此《说文旧音》,见《一切经音义》引。

《说文》:銎,斤斧穿也。曲恭切。《方言》:矛,骹谓之銎。郭璞曰:音凶,即矛刃下口。《广雅》:铳谓之銎。铳即銎后出字,凡金器穿孔者皆被此名。今言火铳,亦其一矣。

《方言》:车釭谓之锅,或谓之锟。《释名》:锞,裹也,裹轵头也。锞即锅字。《广雅》:𦈉,束也。𦈉、锟声义通。今人以绳束物曰梱,以金束物曰锅,俗作箍。箍桶亦其一矣。

《尔雅》:茅,明也。郭璞引《左传》前茅虑无杜解云:茅,明也。凡标识明目者皆得云茅,今语为苗,《士相见礼》草茅古文作草苗,今人呼矛音亦如苗,故茅通作苗。诸细物为全部耑兆及标准者皆谓之苗,或云苗头。火铳之准名苗头,亦其一矣。

《春官·小师》注:箫,编小竹。《五经通义》亦云:箫,编竹为之。编则有横关,故今凡有横关谓之箫,箫丁亦其一矣。

《说文》:藉,祭藉也。一曰:艸不编狼藉。凡在下承物者皆被此名。邓廷桢说:淮北小儿卧处以布御秽,谓其布曰藉子,亦其一矣。

《尔雅》:椹谓之榩。孙炎云:斫木质。或用以斩人,加于椹上而斫之。《秦策》云: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要不足以待斧钺。是也。今人谓切肉所藉木质为椹板。

《说文》:釜,鍑属。或作釜。𩰫,秦名土釜曰𩰫。今多谓釜为𩰫,相承以锅为之。惠、潮、嘉应之客籍谓之釜卢,釜读如浦。古无轻唇音,釜正读浦。卢,馀音也。一曰:《说文》云:卢,饭器也。以柳为之。釜亦饭器,故互受通称矣。

《说文》:铫,温器也。曹宪《广雅音》云:铫,今人多作大吊反。又,《说文》:𨱓,𨱓斗也。汉人皆作刀斗,铫、𨱓本一字。今淮南谓小釜为铫子,音正作大吊反。

《方言》:碗谓之盂,或谓之铫锐。碗谓之棹。案:铫与棹一语也。今浙西沿海鄙人移以音瓮,谓小瓮日雕,即铫、棹等字也。

《说文》:鍑,釜大口者。惠、潮、嘉应之客籍谓诸铜器可以煮物者曰鍑,读如包。古音无轻唇,复声转平如包矣。

《说文》:䰝,鬵属。甑,甗也。湖南谓釜曰䰝。浙西鄙人谓小瓮曰甑,音如壮。

《方言》:甑,自关而东或谓之酢𩞷。《说文》训𩞷为饭气烝,训酢为醶,则酢即今醋字。然验今人以火干物而无水者曰炸,江、浙人谓食物入釜微煮曰澑;盖甑名酢𩞷,以甑烹物亦曰酢𩞷,炸澑即酢𩞷矣。邓廷桢曰:《尔雅》注:烝之曰馈,均之曰𩞷。故今河南人烝面为饼,再烝则谓之𩞷

《方言》:閜,杯也。大者谓之閜。郭璞音呼雅反。今通谓大碗为閜碗,音转如海。绍兴谓以大碗抒米曰閜,音转如咍。呼来切。

《说文》:㔶,小杯也。古送切。今人谓杯如缸者为㔶,音如扛。或谓常碗为㔶,音如工。㔶碗固非甚小,特较閜碗则为小耳。

《方言》:瓯、甂,陈、魏、宋、楚之闲谓之㼵。郭璞曰:今河北人呼小盆为㼵子。㼵,杜启反。案:今人称盘小而庳者为㼵,转入如狄,遂讹作碟。《唐贞元十三年济渎北海坛祭器碑》有叠子五十只,盘子五十只;《宋史·吕𫎇正传》作楪。叠、楪皆误,正字当作㼵。若从声音假借,可作狄、敌,不可作叠、楪也。

《说文》:罃,备火长颈瓶也。引伸之凡瓶皆曰罃。惠、潮、嘉应之客籍谓酒瓶为酒罃子,读如央;酒壶亦如之。

《汉书·律历志》: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郑氏曰:庣音条桑之条。盖凡中窊之器可以容物者皆谓之庣。《方言》云:锹,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闲谓之𣂁。此田器中窊容物者谓之庣也。《说文》铫为温器,《方言》碗谓之铫锐,此食器中窊容物者谓之庣也。其𨱓斗、刀斗诸名亦皆放其声类,并以中窊容物得名。今锹之名不专用于田器。如炊时运置火炭者为火锹,其斟药斟羹之小匕亦谓之锹,实皆庣字也。斟药者汉人谓之刀圭,即十分方寸匕之一。刀即庣字;圭者,《律历志》云:不失圭撮。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是也。今斟药斟羹者多谓之锹;斟羹者或借瓢名,惟江南运河而东至浙江、福建数处谓之刀圭,音如条耕。谓刀如条,正合庣音。圭读耕者,支佳、耕清同入对转,圭声字多转入耕、清,如圭田即顷田,跬步作顷步,烓读如冋,从烓之字为耿,《尔雅》注以黾为耿黾,耿黾即《说文》所谓蛙黾也。今音刀圭如条耕,正符其例。或说当为调羹,非也。此以斟羹,非以调羹,人所尽知。

《说文》:匙,匕也。湖北谓斟食斟羹之匕曰匙。

《说文》:箸,饭攲也。今惠、潮、嘉应之客籍谓饭攲为箸只。其馀通谓之叏,读若𢘦。寻《说文》:叏,分𣲺也。今人以箸可分𣲺羹肉,故谓之叏,语亦甚古。《易》称作书契者取于叏,今箸书之名即本于箸,籑述之籑又即馔字,故箸亦取义于叏。日本饭攲以一竹上合下分,正象叏字之形。按:陆容《菽园杂记》谓舟人讳箸为𢘦,幡布为抹布,梨为圆果,苫为竖笠。然亦合于字训,故为证明之。

《广雅》:案谓之𣞐。杭州谓食毕返碗之器为碗𣞐,读如舄。𣞐者,藉也。

《说文》:䍇,下平缶也。读若𦐇。今浙西谓圆簋下平者为䍇𣖁

《说文》:䉤,炊䉛也。䉛,漉米䉤也。䉤音苏后切。今江、浙皆谓漉米竹器为䉤箕。箕者,《说文》云:簸也。漉米者必簸扬之,故得箕名;䉤转读如溞。《尔雅》:溞溞,淅也。《释文》:郭苏刀反。虞、侯与宵、肴、豪相转,若喿声之橾读如薮矣。䉤所以溞,音训亦相通也。

《说文》:𥳓,饭筥也。今淮南谓饭筥为𥳓箕,音如消。箕当为丌。《说文》丌训荐物之丌,读与箕同。饭筥无取簸义,不当作箕也。

《乡饮酒礼》:羹定。注:定,犹孰也。今顺天调酪谓之定酪。邓廷桢说。

《说文》:𦎫,孰也。读若纯。孰亦从𦎫,凡孰曰𦎫,孰之亦曰𦎫。今人谓以煴火温肉使极孰为𦎫,音如顿。𦎫声之敦,《广韵》亦有顿音。又,《广韵》云:𤊯𤊯肉。音佗衮切。此亦𦎫之俗字。今人谓瀹卵不使甚凝为𤊯卵。卵音变如蜑。

《说文》:䈞,𣆪也。读若笃。案:享本训献,亦为享煮,享变为烹。反享为𣆪,犹言重味耳。故享、𣆪二部之字多指饮食。䈞训𣆪者,亦谓重味。今苏州以笋芼肉称为笋䈞肉,乃是本义。汎言䈞𣆪,借笃为之者,则引伸义也。

《说文》:䥝,温器也。于刀切。今直隶谓温肉为䥝肉,淮南谓煮菜为䥝菜,浙江谓温面为䥝面。以䥝温之亦曰䥝,犹以甑蒸之亦曰甑矣。

《说文》:鬻,吹釜溢也。从䰜,孛声。蒲没切。今谓釜沸水溢出为鬻,读若铺。孛声字今多转为铺、蒲。

《说文》:煦,烝也。《方言》:煦,干也。今淮南谓以湿饼承火为煦,音如呼。吴、越谓烝为煦,音如霍。

《方言》:熬、焣、即今炒字。煎、㷶、巩,火干也。今熬、焣、煎为通语;㷶或音如逼,或变作焙,皆一语也。巩,《广雅》作焪,本炕之转。《说文》:炕,干也。今多言炕。

《说文》:𦚺,生肉𨡓也。丑连切。今人以生肉入釜微瀹勿令极孰曰𦚺,或曰生𦚺

《释名》: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闲,不得烂也。《广雅》:腌,𦯓也。今人治菜作菹谓之腌,亦谓之将,七羊切。淮南谓生腌芦菔为将芦菔,菹蟹为将蟹。江南言𨡓。又以石灰生郁柿果谓之将柿。将即菹字,将、且双声相转。将、且同训,奘、驵同训,是其例。菹之为将,犹𧗎之为𨡓也。《说文》:𧗎,醢也。𨡓,醢也。𧗎𨡓同训,双声相转。

《说文》:𩐌,齑也。徒对切。字亦作兑。《释名》:生瀹葱䪥曰兑,言其柔滑兑兑然也。今人谓芦菔菹为𩐌芦菔,以盐酢生菹鰕、蟹亦曰𩐌鰕、𩐌蟹,音如醉。

《说文》:酢,醶也。仓故切。今人谓醶为酢,通以酬醋字为之。酢本酸酒变败而成,浙江谓酒食被郁酸败起沫为酢,音如作。

《说文》:鲝,臧鱼也。侧下切。字亦作鲊。淮南言鲝如字,《广韵》鲝音如想。今浙江谓臧鱼为鲝,陕西、四川皆云来鲥去鲝,读并如想。

《说文》:䕩,干梅之属。后汉长沙王始煮艸为䕩。卢晧切。浙东谓干菜为䕩菜。

《说文》:瀸,渍也。子廉切。今以蜜渍果实谓之蜜瀸,读去声。

《尔雅》:糊,𫗴也。蕲州谓鬻曰糊。《尔雅》:鬻,糜也。邓廷桢曰:福州谓鬻曰糜。

《说文》:糍,稻饼也。或作䭣。今人谓稻饼曰糍团,杭州别言翦团。䭣之为翦,犹翦之训齐,翦刀之为剂刀矣。

《方言》:饵或谓之䬧。王念孙曰:䬧之言圜也。今人通呼饼之圜者为䬧。

《说文》:糂,一曰:粒也。桑感切。今湖北、江南、浙江皆谓饭粒为饭糂。

《尔雅》:米者谓之糪。李巡曰:饭米半腥半孰曰糪。今杭州谓饭结釜底焦者为糪焦,音博厄切,糪之正音也。其馀多转如巴,谓之锅糪。

舂米谓之𣀔米。《说文》:𣀔,小舂也。初絭切。邓廷桢曰:顺天谓舂米为𣀔米。

研面谓之捍面。《说文》:硟,以石捍缯也。衦,摩展衣。《广韵》衦,古旱切,今作此音。

《说文》:䵄,煮麦也。𢾭戎切。《天官》:其实䵄、蕡。郝懿行曰:今江南人烝糯米暴干焣之呼米䵄。䵄读如蓬,谓蓬蓬然张起也。章炳麟案:今武昌语如是。

《说文》:糒,干也。平秘切。常德谓熬饭曰糒儿。音如泡,之、幽相转也。

《说文》:飧,𫗦也。从夕食。温州谓晚饭为夜飧。读如宣,谆文魂、元寒相转。

《说文》:𦞦,肉羹也。字亦作䐧。《释名》:䐧,蒿也,香气蒿蒿也。今人乃称燔豚为烧𦞦,音如靠。

《说文》:嘾,含深也。徒感切。含深曰嘾,所含曰覃。《说文》:覃,长味也。双声相转,侵、幽对转字变作道。《说文》:甘,从口含一。一,道也。覃之为道,若橝服作导服,谷道呼谷瞫矣。今人通谓味为味道,本味覃也。

《说文》:嚛,食辛嚛也。火沃切。《吕氏春秋·本味》曰:酸而不酷。《玉篇》引作不嚛。今人谓味过厚烈为嚛,转平如蒿。

《说文》:滫,久泔也。息流切。《内则》注:秦人𣸈曰滫。今谓食久味变作泔水臭曰滫。通以𣸈字为之。

《说文》:殖,脂膏久殖也。常职切。今谓膏坏为殖,湖北读如字,江、浙转平如蚩。烛久而败亦如之。

《丧服》:冠六升外毕。注:外毕者,冠前后屈而出缝于武。亦或作纰。《邶风》:素丝纰之。笺云:缝纰旌旗之旒縿。《释文》:纰,𣬈移反。今通谓衣有绽裂以一针贯连之曰纰一针,纰读如弻,若𠨒成即弻成矣。浙江又别言紩一针。《说文》:紩,缝也。直质切。今音作丁质切,古无舌上音,紩本作丁质切也。亦曰敹一针。《周书》:善敹乃甲胄。郑注:敹,谓穿彻之。《释文》:敹,了雕反。凡非绽裂而粗率缝之亦曰敹。敹,通语也。

《广雅》:绗,缘也。曹宪音下孟反。《玉篇》:绗,缝紩也。今淮南、吴、越谓粗缝曰绗,音如行列之行。

《广雅》:紩,纳也。衲,补也。《论衡·程材篇》曰:纳缕之工不能织锦。今淮南、吴、越谓破布牵连补缀者为衲头,亦谓刺绣为纳绣。直隶谓粗缝曰纳。

《说文》:𤴙,门户青疏窗也。所菹切。薛综《西京赋》注曰:疏,刻穿之也。《楚辞·招魂》云: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古诗》曰:交疏结绮窗。是𤴙为交文刻画之形。《说文》又有𤕟字,云:通也。从爻疋,疋亦声。爻者,交也;则𤕟为刻文交通,通义为𤕟,别义为𤴙𤴙亦作琐。《离骚》灵琐,《汉书·元后传》青琐,是也。《广雅》亦曰:绵、联、䋰、缀、琐、系,连也。本是门镂,而刺绣绮文亦似之。今刺绣有曰拉琐者,则此义也。《说文》琐本训玉声,门镂乃借为𤴙。锒下云:锒铛,琐也。镅下云:大琐也。今皆名锒铛为琐,此又非𤴙之借。《庄子·庚桑楚》篇:胥靡登高而不惧。《汉书·楚元王传》: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贾谊传》:傅说胥靡。师古谓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是则琐乃胥靡之合音。靡从麻声,古音靡本在歌部也。《小雅》:沦胥以铺。传曰:沦,率也。笺云:牵率相引。余谓沦胥即是牵率以琐。铺者,《说文》云:箸门铺首也。《汉书·哀帝纪》:铜龟蛇铺首鸣。师古曰: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然则沦胥以铺者,谓系琐以衔环之铺也。

《说文》:黹,箴缕所紩衣。《玉篇》:丁雉切。唐韵开为舌上音,作陟几切。《虞书》𫄨绣,《春官》希冕,郑皆读为黹,是黹亦有刺绣之义。今刺绣有云朾黹者。

《广雅》:𢆸,絣也。𢆸、絣同字,曹宪皆音布耕反。《燕策》:王身自削甲札,妻自组甲絣。此谓缝甲之组为絣也。今人谓压金线作绣为絣金,音如平。

《说文》:绲,织带也。古本切。凡织带皆可以为衣服缘边,故今称缘边曰绲边。俗误书滚。

《说文》:缉,绩也。绩,缉也。今绍兴谓络经为缉绩,绩音如债。

《说文》:鞔,履空也。母官切。《广雅》:鞔,补也。今人谓以革补履头为鞔鞋,张革冒鼓亦曰鞔鼓,皆读去声。《仓颉篇》云:鞔,覆也。《一切经音义》引。是鞔鼓义。

《说文》:靪,补履下也。今谓衣破补处为补靪。

《声类》:㒅,开衣领也。口礼反。《玉篇》引。㒅从多声读口礼反者,犹《说文》引《论语》跢予足,今作启。是㒅有启音也。今人谓开裳下齐为开㒅。俗书作气,无义。或呼开㒅为充夜切,此正如哆、奓、䐒等皆入麻、祃韵也。书作开叉者亦非本字。或应作哆训张,音敕加切耳。

《尔雅》:纰,饰也。郭璞曰:谓缘饰。《杂记》:纰以爵韦,纯以素。注:在旁曰纰,在下曰纯。字亦作辟。《玉藻》:天子素带朱里终辟。注:辟,谓以缯采饰其侧。其在衣裳者,《既夕礼》:縓綼緆。注:饰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释文》:綼,鐂音卑。今人谓衣裳边角纯缘曰綼,音如摆。

《深衣》注:缘,緆也。《释文》:緆,皇音锡。浙西谓衣大长反起其边缝之曰緆起。

《说文》:革中辨谓之韏。段玉裁曰:辬,驳文也。辨当作辬,谓绉文蹙蹙者。俗字作𣠰,谓裙上襵叠为𣠰

《方言》:络头,帞头也。自河以北赵、魏之闲曰幧头。曹宪《广雅音》曰:幧,七消反。案:陌头则绕额者。然《问丧》注云:邪巾貊头,笄纚之存象也。以陌头拟纚,则笼发矣。今浙东宁波、绍兴通谓帽曰幧,音七由切。

《说文》:緌,系冠缨也。案:緌为垂于下者,故凡丝缕垂下者皆得称緌,《说文》组亦训緌属,是也。今直隶称线及组垂下者皆为緌。佗处言缨,则失之矣。

《说文》:巾,佩巾也。帤,巾帤也。帤音女余切。今人谓巾曰手巾,亦曰手帤儿。鱼、模转麻,读帤为女加切。或读入声如搦,女白切。帤之言搦也。

《方言》:帍裱谓之被巾。郭璞曰:妇人领巾也。曹宪音户。字亦作扈。《楚辞·离骚》注:扈,被也。今人直谓方领为帍领。

《说文》:袛裯,短衣。上都兮切,下都牢切,双声连语也。氐声、周声皆近敦。《孟子·万章》篇:弤,朕。注云:雕弓。《大雅》:敦弓既坚。《正义》曰:敦与雕,古今之异。《说文》雕、鷻互训。以是相参,则知氐、周、敦声义三通。淮南谓短衣曰敦子,敦即袛裯矣。

《广雅》:䙗,谓之褓。今淮南谓小被为褓被。

《埤苍》:衴,被缘也。《广韵》引。《广韵》音都感切。今谓被缘曰被衴头,音转如当。

《说文》:荐,荐席也。荐,艸也。通语稿秸之席曰艸荐,扬州谓之稿荐。

《方言》:小袴谓之䘨𧘈。今广东谓袴为䘨。

《说文》:襱,绔踦也。丈𠣥切。今人通言韬绔,福州谓之襱,从舌头音呼如动。

《释名》: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说文》:鞋,革生鞮也。今通谓履为鞋,惠、潮、嘉应之客籍尚谓之履。

《左传》:踊贵屦贱。踊为刖者所箸,贯胫而下无跗。踊之言通也,凡贯胫者皆得此语。今人谓靴、袜贯胫处曰靴踊、袜踊,读如桶。案:《释名》:𩌈𩍜,靴之𦈫前壅者。后人言深雍靴。雍、壅皆即踊字。

《说文》:䌳,粗绪也。臣铉等曰:俗别作絁。《广韵》:䌳,缯似布。式支切。今人谓以絮缕织缯为绵䌷,丝之粗绪织缯为䌳䌷,俗误书丝。缯无不用丝者,无为独取丝名也。

《说文》:𥾨,丝下也。下没切。丝下谓丝絓头。今人音变如𠯏居乙切。足以馀音,谓之𥾨怛。

《说文》引《书》鸟兽𧜈毛,音而陇切。今《书》作氄毛,《释文》引马融曰:氄,温柔貌。徐仙民作而充、如充二反。今人以细毛作毳布名之曰𧜈,音而充反。俗作绒。《匡谬正俗》曰:戎兽皮可为蓐,戎即猱字。此则单举一物,非今之𧜈也。又,《说文》:䩸,鞍毳饰也。而陇切。𧜈、䩸声同,通名为𧜈,别名为䩸。

《毛诗·国风》传曰:瑱,塞耳也。今江宁妇人耳上缀镮,老妇所缀谓之耳塞。邓廷桢说。

《说文》:䯤,骨擿之可会发者。从骨,会声。《诗》曰:䯤弁如星。古外切。擿即搔头,今浙江犹谓搔头曰䯤儿。《士丧礼》古文鬠为括,鬠即䯤字。《广韵》鬠音户括切,故浙江言䯤亦作户括切。

《说文》:璏,剑鼻玉也。直例切。《汉书·王莽传》以双声假借作瑑,云:即解其瑑。是璏为可解者。今人于扇柄作鼻系玉谓之扇璏,音如坠。

《说文》:㸚,二爻也。力几切。尔字从㸚,谓其孔㸚。故直隶谓苇柳诸器为罩㸚,通依《广韵》作笊篱。离、㸚声通,古诗说铜𬬻离娄,是其义。

《考工记·舆人》注:较,两輢上出式者。今人通谓胡床两輢为较,音如靠。

《方言》:床杠,南楚之闲谓之赵。郭璞曰:中国亦呼杠为桃床。《广雅》桃作㸠。今人谓长凳为㸠凳,《广韵》作徒了切,今读如条。

《方言》:榻前几,江沔之闲曰桯。郭璞音刑。《广韵》又佗丁切。今淮南谓床前长凳为桯凳,音如晴,江南、浙江音如柽。

《说文》:𣂞,柯击也。从斤,良声。来可切。今人谓椎有柯柄可举击者为𣂞头,读如郎。山西正作来可切。

《说文》:杵,舂杵也。平阳谓捣衣石为杵搏石。搏亦捣也。《考工记》:搏埴之工。注:搏之言𢫦也。

《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曰:相,谓送杵声。又,《乐记》:治乱以相。相即舂牍,亦与杵近。《荀子》有《成相篇》,《汉蓺文志》有《成相杂辞》十一篇。今淮南北有蹋歌曰朾连相。案:成从丁声,与朾同义,成相即朾连相尔。

《说文》:𫏋,举足行高也。今舞者缚木。梃于足下,谓之高𫏋,去遥、其略二切,皆得。

《吕氏春秋·开春论》:灓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高诱曰:棺头曰和。今浙江犹谓棺之前端曰前和头,音如华。淮南谓题字于棺前端曰题和,音如壶。

《说文》:梏,手械也。古沃切。今人通言手梏,音如靠。

《说文》:栝,炊灶木。佗念切。段玉裁曰:今俗语云灶栝。范寅说,绍兴亦有是语。

《三仓》:杮,札也。《一切经音义》引。今江浙称木片为木杮,音如费。杮从𣎵声。今柿果字误省作此形。

《方言》:泭谓之𥴖𥴖谓之筏。曹宪《广雅音》曰:𥴖,薄佳反。今人谓筏为木𥴖,音如字。𥴖可以渡,渡亦曰𥴖,犹㶇可以渡,渡亦曰㶇。今人谓渡为𥴖渡,音如摆。

《方言》:舟,南楚江湘小而深者谓之㮪。郭璞曰:即长舼也。《广雅》:舼,舟也。今宁国、池州、太平之闲谓船小而深者为舼艚。艚盖即𦩍字。《释名》:三百斛曰𦩍

《方言》:伪谓之㐹。郭璞曰:伪音讹,船动摇之貌也。今读如华,俗作划。一曰:划本㭉之俗字。《说文》:㭉,两刃臿也。互瓜切。俗字作铧。两刃臿本农器,今𥷃似之,皆称划锹,本㭉锹也。以㭉锹行舟谓之㭉,㭉而动之曰伪,犹华、花通矣。

《说文》:䑣,船行也。丑林切。今人谓行船为䑣船。或书作撑,非也。撑但可云以篙榰柱船耳,行船不得言撑也。且天津言䑣船音尺容切,此正侵、冬之转,非撑明矣。

《方言》:所以刺船谓之㰏,维之谓之鼎。今杭、越闲系船不以缆索,其船首有一孔,用篙插入,谓之下鼎。俗字作碇。焦循说。

《释名》:随风张幔曰帆。今帆或读如芃,覃、冬之转。或书作篷,非其义也。

《尔雅》:嫠妇之笱谓之𮊚。郭璞曰:谓以薄为鱼笱。今浙江谓鱼笱为鱼薄,音如簿。又,《方言》云:薄,宋、魏、陈、楚、江、淮之闲谓之䒼。今谓苇笼、竹笼曰薄,音如簿。鱼薄得名,亦由此矣。《荀子·礼论》薄器,杨倞以为竹苇之器,是则通名也。

吕静《韵集》曰:掩罥于道曰弶,似弓者也。《一切经音义》引。《广韵》弶音其亮切。今浙江谓捕鼠机为老鼠弶。

《尔雅》:白盖谓之苫。《说文》:苫,盖也。盖,苫也。目部睒下云:读若白盖谓之苫。睒今音失冉切,则苫亦可读失冉切。《左传》云:被苫盖。凡张盖皆得称苫,非止编茅覆屋而已。今人华盖、雨盖皆谓之苫,音正作失冉切。讹入元、寒作伞。《通俗文》云:张帛避雨谓之伞盖。是汉末音韵已岐矣。扬州、仪征谓雨盖曰苫,或曰小苫子,音如添,添正作沾。犹可考见本字。

《说文》:𨌥,车笭闲皮箧。读与服同。今人谓布囊为包伏,伏无正字。或书作絥,絥乃车茵,其义绝不相涉。包、伏同声,如包牺即伏羲。则一语二音也。其谓皮箧可提持者为皮包,则正当作𨌥矣。服声皆有包裹义。《说文》:箙,弩矢菔也。《诗》鱼服,以服为之。是所以容矢者。衣服亦非本字。《说文》服本训用,一曰车右𬴂,然则衣服正当作勹。《说文》:勹,裹也。

《说文》:㼱,柔韦也。从北,从皮省,从敻省。读若耎,一曰若俊。今浙江谓鞔革于木革久弛缓而张之使急曰㼱,从俊稍转如荐。案:《考工记》注引《仓颉篇》鞄㼱连文,鞄亦作鲍。鲍人之事,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是鞄亦兼张皮,非专柔之,㼱亦同训。今㼱语仅存于中土,鞄则独日本言之矣。

《说文》:错,金涂也。引伸为错镂。周滕侯错字叔绣。《中𠊱》曰:赤文绿错。今人谓猥杂小印为错子。

《广雅》:鉒,置也。《庄子·达生》作注。今人犹谓赌者质物为鉒。

《说文》:鐗,车轴铁也。古苋切。《释名》:𨎫,闲也,闲釭、轴之闲。今车轴在毂中者,装铁其上,与毂中铁相切磨,稍久则修治之,谓之挑鐗。邓廷桢说。

《说文》:熯,干貌。从火,汉省声。今人谓以火合金器为熯。金器受火则镕,已合而干,故谓之熯。一曰:字当为衅,谓合其罅隙也。衅、汉音转。

《方言》:罃谓之甔。《史记·货殖列传》曰:浆千甔。《汉书》作儋,孟康曰:儋,罂也。今人谓罂曰甔,音如覃。

《说文》:儋,何也。今人谓肩任为儋,手持亦谓之儋。字变作担。又,《后汉书·明帝纪》:生者无儋石之储。《韦彪传》注:江、淮谓一石为一担。今人犹谓一石为一担。 《投壶》: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注:马,胜算也。其后字变作䧞。《方言》:䧞,益也。今谓记数以纵横画代一、二、三、四等字为马子,赌家以筹记胜算为筹马。

《说文》:符,信也。今人官檄、借券皆谓之符。音并如票,若饿莩之莩读摽矣。

《尔雅》:象谓之磋,玉谓之琢。今玉工谓攻玉为磋玉,则通名也。转入麻部,读如车。尺奢反。

《说文》:瓪,败也。从瓦,反声。布绾切。浙江谓败瓦为瓦瓪。

《说文》:𤈦,火也。毁,火也。皆许伟切。《诗》王室如毁,《说文》引作𤈦。毁、𤈦本一字,古音火亦如毁,故今福州谓火为毁。

《说文》:焌,然火也。从火,夋声。《周礼》曰:遂䶴其焌,焌火在前,以焞焯龟。子寸切。今人言一焌镫光,焌读如箭。

《说文》:煔,火行也。今谓引火然镫为点火,当为煔字。《广韵》煔有佗念一切,与点端、透二纽相转。

《方言》:炀,暴。又云:炀,炽也。今谓以火炽物为炀,读佗浪切,俗作烫。以火申缯谓之尉。《说文》:尉,从上案下也。今音转如蕰,犹君姑、威姑声转矣。

《通俗文》:热灰谓之煻煨。《一切经音义》引。今人以火熏发花谓之唐花。段玉裁曰:唐即煻字。

《庄子·让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释文》:苴,侧雅反,又知雅反。李颐云:土苴,糟魄也。苴亦借沮为之。《说文》:揟,取水沮也。今人谓糟滓为苴,作侧加反。俗字作渣,乃沮之形变也。

《说文》:涿,流下滴也。今人言水湛汁为一滴,凝液为一涿。涿读如督。古无舌上知纽,涿音本如督也。

《说文》:濩,雨流𩅸下。胡郭切。段玉裁曰:今俗语呼檐水𩅸下曰滴濩。盖金坛语也。

《说文》:渗,下漉也。所禁切。江南、浙江谓水下漉为渗,上浸亦为渗。

《说文》:歜,盛气怒也。引伸为香气辛烈。《左传》:飨有昌歜。《天官·醢人》谓之昌本。《释文》:歜音在感反。浙江谓香盛曰香歜,作初感反。字讹为窜。明世医方诸书初言辛窜,今日本亦言香窜矣。

《说文》:蕡,杂香艸也。今人谓香盛为蕡香,音如喷。

《说文》:炫,爓耀也。淮南、浙西谓明赤曰炫红。

《说文》:彤,丹饰也。通语状赤曰红彤彤。《尔雅》: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赪为浅赤杂白。浙江状赤而微白者曰红赪赪。《说文》:𧹲,日出之赤也。火沃切。《今文尚书》言柳谷,谷亦𧹲字。浙江状暗赤曰红𧹲𧹲

《说文》:黪,浅青黑也。今人谓之黪绿,以惨为之。

《尔雅》:黑谓之黝。安庆状暗黑曰黑黝黝,音如幽。

《尔雅》:藐,茈草。郭璞曰:可以染紫。《释文》:藐,亡角反。今人谓浅紫曰藐色,音与福不分,因傅之福康安,谬矣。陕西但言紫,未有言藐色者。

《说文》:䵎,黄黑色也。《广雅》:䵐,䵎,黄也。曹宪音䵐齿善反,䵎佗丸反;盖本一字,音有侈敛耳。又,《说文》:䵵,黄黑而白也。初刮切。与䵐亦一声之转。今人谓黄黑色曰沈香色,浙西谓之䵐香色,音正作齿善反。

《说文》:䵋,青黄色也。呼罪切。今人谓人面色杂青黄者曰䵋气色。此与称不祥为晦气相转,俗亦不殊其字。

《说文》:黊,鲜明黄也。户圭切。今扬州状果实之黄曰黄黊黊,音苦圭切。

《考工记》:欲其荼白也。荼为茅秀白色。浙江状云气之白曰白荼荼。

《说文》:蔫,烟也。烟,郁也。蔫音于干切。今谓布帛变色萎黄曰蔫。

《说文》:暜,日无色。从日,并声。此日月薄𧐂之本字。冣初古音如𣶢从并声也。稍变对转鱼、模如溥。引伸为凡无色之称。故袢训无色,亦读若暜。今江南、吴、越谓色败青黑曰乌青暜,普读如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