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篇 新论卷三
求辅篇
作者:桓谭 东汉
言体篇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后汉纪》卷四作治世合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后汉纪》作论时失宜。而举多过事。《后汉书‧桓谭传》及《后汉纪》卷四《陈时政疏》语。疑亦见《新论》。治国者辅佐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大才乃主之股肱羽翮也。《意林》卷三。

    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太平御览》卷四百二人事部、《意林》卷三代作伐,顺作烦,无代不肖三字。

    捕猛兽者,不令美人举手;钓巨鱼者,《读画斋丛书》本作旦,《六译馆丛书》本作巨。不使稚子轻预,非不亲也,力不堪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不择人哉?赵蕤《长短经‧是非》十四引《桓子》。

    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圣人无尺土无以王天下,《意林》卷三。朝九州之俊。《北堂书钞》卷十一帝王部十一。夫圣人乃千载一出,贤人君子所想思而不可得见者也。《文选》卷三十七刘越石《劝进表》注、卷四十七袁彦伯《三国名臣序赞》注、卷六十陆士衡《吊魏武文》注,又卷五十二韦宏嗣《博弈论》引首一句。

    王公大人则嘉得良师明辅,品庶凡民则乐畜仁贤哲士,皆国之柱栋,而人之羽翼。《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七居处部十五。

    凡人性难极也,难知也,故其绝异者常为世俗所遗失焉。《文选》卷四十五陶渊明《归去来辞》注、卷四十六任彦升《王文宪集序》注。

    《周易》曰︰“肥遁无不利。”《文选》卷二十七谢灵运《入华子冈诗》注。昔殷之伊尹,周之太公,秦之百里奚,孙本脱奚字。虽咸有天严本依前后条改为大字。才,然皆年七十馀,乃升孙本作升。为王霸师。《太平御览》卷四百二人事部。

    前世俊士立功垂名,图画于殿阁宫省,此乃国之大宝,亦无价矣。虽积和璧、累夏璜、囊隋侯、箧夜光,未足喻也。伊、吕、《道藏》本吕误作宫。良、平,何世无之。但人《道藏》本人上有知字。君不知,群臣弗用也。《意林》卷三。严本弗作勿。

    贤有五品:谨敕《道藏》本敕作敕。于家事,顺悌于伦党,乡里之士也;《文选》卷五十范蔚宗《宦者传论》注云︰“居家循理,乡里和顺,出入恭敬,言语谨逊,谓之善士。”疑即出此。作健晓惠,文史无害,县廷之士也;信诚《道藏》本作诫,此据官本。笃行,廉平公严云︰公下当有脱。理下务上者,州郡之士也;通经术,名行高,能达于从政,宽和有固守者,公辅之士也;才高卓绝,竦峙《道藏》本作疏殊,此据官本。于众,多筹大略,能图世建功者,天下之士也。《意林》卷三。

    殷之三仁皆暗于前而章于后,何益于事?何补于君?《意林》卷三。

    尧能则天者,贵其能臣舜、禹二圣。《意林》卷三。昔尧试舜于大麓者,乃领录天下之事,如今之尚书官矣。宜得大贤智,乃可使处议持平。《北堂书钞》卷五十九设官部、《艺文类聚》卷四十八设官部、《太平御览》卷二百十二职官部十。又刘昭《续汉志》二十四《百官志》引首三句。治狱如水。《北堂书钞》卷四十四刑法部中。

    传记言:魏牟北见赵王,王方使冠工制冠于前,问治国于牟。对曰:“大王诚能重国,若此二尺纵,则国治且安。”王曰:“国所受于先人,宗庙社稷至重,比之二尺纵,何也?”牟曰:“大王制冠,不使亲近,而必求良工者,非为其败纵而冠不成与?今治国不善,则社稷不安,宗庙不血食,大王不求良士,而任使其私爱,此非轻国于二尺纵之制耶?”王无以应。《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四服章部。又《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七衣冠部引至“败纵而冠不成与”句止,纵改縰。

    王者易辅,霸者难佐。《意林》卷五《任子》引桓谭云。昔秦王《御览》卷八十六皇王部十一作秦始皇。见周室之失统,丧权于诸侯,自以当保有九州,见万民碌碌,犹群羊聚猪,皆可以竿而驱之,以上二十四字依《御览》引桓谭《新论》加。故遂自恃,不任人封立诸侯。及陈胜、楚、汉,咸由布衣,非封君有土,而并共灭秦,故遂以败也。上五字依《御览》加。高帝既定天下,念项王从函谷入,而己由武关到,推却关,修强守御,内充实三军,外多发屯戍,设穷治党与之法,重悬告反之赏。及王翁之夺取,乃不犯关梁阸塞,而坐得其处。王翁自见以专国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权,使事无大小深浅,皆断决于己身。及其失之,人严云︰人疑当作又。案人不从即下文失百姓心之意。不从大臣生焉。天明本旧校焉恐怨。更始帝见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师,恃民悦喜则自安乐,不听纳谏臣谋士,赤眉围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败。由是观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胜为设防量备哉?防备之善者,则唯量贤智大材,然后先见豫图,遏将案将下疑脱萌字。救之耳。《群书治要》卷四十四。

    明镜龟策也,章程斛斗也,铨衡丈尺也。《意林》卷三。

    维针艾方药者,已病之具也,非良医不能以愈人;材能德行者,治国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医无针药,可作为求买,以行术伎,不须必自有也;君无材德,可选任明辅,不待必躬能也。由是察焉,则材能德行,国之针药也,其得立功效,乃在君辅。传曰:“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诊益广,非特止于十也。《群书治要》卷四十四。

    言求取辅佐之术,既得之,又有大难三,而止善二。为世之事,中庸多,大材少,少不胜众。一口不能与一国讼,持孤特之论,干雷同之计,以疏贱之处,逆贵近严本作贱,盖涉上文而误。之心,则万不合,此一难也。夫建踔殊,为非常,乃世俗所不能见也;又使明智图事,而与众平之,亦必不足,此二难也。既听纳有所施行,而事未及成,谗人随而恶之,即中道狐疑,或使言者还受其尤,此三难也。智者尽心竭言,以为国造事,众间之则反见疑,壹不当合,遂被谮想,旧校云︰想恐诉。虽有十善,隔以一恶去,此一止善也。材能之士,世所嫉妒,遭遇明君,乃壹兴起,既幸得之,又复随众,弗与知者,虽有若仲尼,犹且出走,此二止善也。是故非君臣致密坚固,割心相信,动无间疑,若伊、吕之见用,傅说通梦,管、鲍之信任,则难以遂功竟意矣。又说之言,亦甚多端,其欲观使者,则以古之贤辅厉主,严云︰疑当作之。欲间疏别离,则以专权危国者论之。盖父子至亲,而人主有高宗、孝己之设。严云︰疑当作失。按天明本旧校云︰设恐谗。及景、武时,栗、卫太子之事。忠臣高节,时有龙逢、比干、伍员、晁错之变,比类众多,不可尽记,则事曷可为邪?庸易知邪?虽然,察前世已然之效,可以观览,亦可以为戒。维诸高妙大材之人,重时遇咎,旧校云︰咎恐合。皆欲上与贤侔,而垂荣历载,安肯毁明废义,而为不轨恶行乎?若夫鲁连解齐、赵之金封、虞卿捐万户与国相,乃乐以成名肆志,岂复干求便辟趋利耶?览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贪饕之人也,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观之,世间高士材能绝异者,其行亲任亦明矣,不严本作下。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听纳,施行其策,虽广知得,亦终无益也。《群书治要》卷四十四。

    周亚夫严猛哮吼之用,可为国之大将军,《北堂书钞》卷一百十五武功部。孙本无之用字、军字,为作谓。动如雷震,住如岳立,攻如奔电,取如疾风,前轻后重,内实外虚。同上卷一百十六武功部。

    切直忠正则汲黯之敢谏争也。《文选》卷三十六任彦升《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