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溪先生全集_(四部丛刊本)/卷第十二 中华文库
方望溪先生全集 卷第十二 清 方苞 撰清 苏惇元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戴氏刊本
|
望溪先生文集卷十二
墓表
季瑞臣墓表
先生季姓讳熙字瑞臣上元人明季诸生教授里巷闲
卒年七十有五有子咸若与余为兄弟交庚午春余弟
椒涂疾革余体气忽变常先君子命避居野寺咸若有
弟早夭与余相怜也招至其家馆余于门侧小室而先
生授经南堂家无仆婢佣农家子未成童每质明先生
起视童子扫除室堂庭阶捧盥设酏粥宾为宾焉主为
主焉佣者亦自得其为仆焉顷闲学子至受业以次师
为师焉弟子为弟子焉薄暮移坐阶下延客语咸若授
徒归进果蔬酒浆漏鼓移乃罢父为父焉子为子焉咸
之妻常侍姑至余家左右扶将姑为姑焉妇为妇焉
昔程子尝叹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不尽其分者之
多而余观诗书所称以及周官戴记所陈述每思古者
教化备而礼俗型无贫富贵贱男女少长各得其分而
性命之情安当其时甿庶之家法后世士大夫有不能
守者矣因欲为文著所见于先生父子闲者以示鄕人
而未就也越三十年至今庚子咸来征铭乃揭前事
以表于墓先生于书无不究览尤深于易数而未尝与
人言尝以思子诗视先君子然后知所得于诗亦有过
人者杨先生鹿圃金陵奇士也于时人概不快意独与
先生为寂寞交先生寡语言终日温温独时与杨先生
扶杖矫首郊野则剧飮纵谈大乐或乐未毕而继之以
以某年月日合葬安德鄕独树山之阳桐城方某述
万季野墓表
季野姓万氏讳斯同浙江四明人也其本师曰念台刘
公公既殁有弟子曰黄宗羲黎洲浙人闻公之风而兴
起者多师事之而季野与兄充宗最知名季野少异敏
自束发未尝为时文故其学博通而尤熟于有明一代
之事年近六十诸公以修明史延致京师士之游学京
师者争相从问古仪法月再三会录所闻共讲肄惟余
不与而季野独降齿德而与余交每曰子于古文信有
得矣然愿子勿溺也唐宋号为文家者八人其于道粗
有明者韩愈氏而止耳其馀则资学者以爱玩而已于
世非果有益也余辍古文之学而求经义自此始丙子
秋余将南归要余信宿其寓斋曰吾老矣子东西促促
吾身后之事豫以属子是吾之私也抑犹有大者史之
难为久矣非事信而言文其传不显李翺曾巩所讥魏
晋以后贤姧事迹并暗昧而不明由无迁固之文是也
而在今则事之信尤难盖俗之偷久矣好恶因心而毁
誉随之一室之事言者三人而其传各异矣况数百年
之久乎故言语可曲附而成事迹可凿空而构其传而
播之者未必皆道之行也其闻而书之者未必有裁
别之识也非论其世知其人而具见其表里则吾以为
信而人受其枉者多矣吾少馆于某氏其家有列朝实
录吾默识暗诵未敢有一言一事之遗也长游四方就
故家长老求遗书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杂家志传
之文靡不网罗参伍而要以实录为指归盖实录者
载其事与言而无可增饰者也因其世以考其事核其
言而平心以察之则其人之本末可八九得矣然言之
发或有所由事之端或有所起而其流或有所激则非
他书不能具也凡实录之难详者吾以他书证之他书
之诬且滥者吾以所得于实录者裁之虽不敢具谓可
信而是非之枉于人者盖鲜矣昔人于宋史巳病其繁
芜而吾所述将倍焉非不知𥳑之为贵也吾恐后之人
务博而不知所裁故先为之极使知吾所取者有可损
而所不取者必非其事与言之真而不可益也子诚欲
以古文为事则愿一意于斯就吾所述约以义法而经
纬其文他日书成记其后曰此四明万氏所草创也则
吾死不恨矣因指四壁架上书曰是吾四十年所收集
也逾岁吾书成当并归于子矣又曰昔迁固才既杰出
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其后专家之书才虽不逮犹
未至如官修者之杂乱也譬如入人之室始而周其堂
寝匽湢焉继而知其蓄产礼俗焉久之其男女少长性
质刚柔轻重贤愚无不习察然后可制其家之事也官
修之史仓卒而成于众人不暇择其材之宜与事之习
是犹招市人而与谋室中之事耳吾欲子之为此非徒
自惜其心力吾恐众人分操割裂使一代治乱贤姧之
迹暗昧而不明子不能则他日为吾更择能者而授
之季野自志学即以明史自任其至京师盖以群书有
不能自致者必资有力者以成之欲竟其事然后归及
余归逾年而季野竟客死无子弟在侧其史藁及群书
遂不知所归余迍邅轗轲于所属史事之大者既未获
从事而传志之文亦久而未就戊戌夏六月卧疾塞上
追思前言始表而志之距其殁盖二十有一年矣季野
行淸而气和与人交久而益可爱敬其殁也家人未尝
讣余余每欲赴其家吊问而未得也故于平生行迹莫
由叙列而独着其所阐明于史法者季野所撰本纪列
传凡四百六十卷惟诸志未就其书具存华亭王氏淮
阴刘永祯录之过半而未全后有作者可取正焉
梅征君墓表
征君姓梅氏讳文鼎字定九江南宣城人也康熙辛未
余再至京师时诸公方以收召后学为名天下士时
誉者皆聚于京师而君与四明万季野亦至季野浙之
隐君子也君亦不事科举有年矣余诧焉皆曰吾惧独
学无友而以成所业也季野承念台刘公之学自少
以明史自任而兼辨古礼仪节士之欲以学古自鸣及
为科举之学者皆辏焉旬讲月会从者数十百人而君
所抱历算之说好者甚希惟安溪李文贞及其徒三数
人从问焉君常闭戸殚思与吾友崑绳北固游时偕来
就余而余亦数相过乃知君博览群书于天文地理莫
不究切得其所以云之意所为记序书论亦有异于人
人北固尝与同舍馆告余曰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
君犹篝灯夜诵昧爽则已兴矣吾乃今知吾之玩日而
愒时也其后李文贞以君历算书进呈
圣祖仁皇帝南巡召见于德州行在所
命坐赐食三接皆弥日
御书积学参微以赐于时公卿大夫群士皆延跂愿交
而君亟告归营祠庙定宗禁又数年壬辰
诏开𫎇养斋修乐律历算书下江南制府征其孙㲄成
入侍律吕正义成驿致
命校勘辛丑夏历算书成㲄成请假归省逾月而君卒
时年八十有九
上闻特命有地治者纪其丧为营窀穸由是世士皆荣
君之遇而叹季野独任明史而蔑由上闻丙子之秋余
与季野别于京师即豫以志铭属余及余北徙而季野
卒于浙东过时乃闻其丧为文将以归其子姓叩之鄕
人莫有知者而㲄成与余供事𫎇养斋为昵好自征君
之殁阅月逾时相见必以铭幽之文为言而衰疲日以
底滞既不逮事乃略叙以列外碑梅氏自北宋家宛陵
征君之先与圣俞同祖别支世有闻人自征君为族长
梅氏无公庭狱讼几三十年族属数千人无敢博戏者
或侮其父兄辟宗祠扑击之甚痛君殁赴吊哭失声父
士昌隐居治易春秋母胡氏子以燕癸酉举人君及妻
陈氏以㲄成贵
诰赠如其官阶所著历算丛书八十六种勿庵文集
干卷笔记若干卷惟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环中黍
尺堑堵测量笔算历学騈枝交食𫎇求七种历学疑问
三卷李文贞锓版行于世
田闲先生墓表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飮光苞大父行也苞未冠先君
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
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问曰闻君二子皆吾辈
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君子呼余出拜
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甯者久之因从先
生过陈山人观颐信宿其石岩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
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先生生明季世弱冠
时有御史某逆阉馀党也巡按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
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
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而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
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数十百人皆相视莫敢
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
顚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
比郡中主坛坫与相望者宣城则沈眉生池阳则吴次
尾吾邑则先生与吾宗涂山及密之职之而先生与陈
卧子夏𢑴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
东林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常思冒危难以立功
名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闲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
十有二而终所著田闲诗学田闲易学庄屈合诂及文
集行于世先君子闲居每好言诸前辈志节之盛以示
苞兄弟然所及见惟先生及黄冈二杜公耳杜公流寓
金陵朝夕至吾家自为儿童捧盘盂以侍漱涤即教以
屏俗学专治经书古文与先生所勖不约而同尔时虽
心慕焉而未之能笃信也及先兄翻然有志于斯而诸
公皆殁每恨独学无所取𠂻而先兄复中道而弃余每
思父兄长老之言未尝不自疚夙心之也二杜公之
殁也苞皆有述焉而先生之世嗣远隔旧鄕平生濳德
隐行无从而得之而今不肖之躯亦老死无日矣乃姑
志其大略俾兄子道希以告于先生之墓力能镌之必
终碣焉乾隆二年十有二月望前五日后学方苞表〈杜先〉
〈生苍略每言自杨左罹祸范阳三烈士声震海内一时才士争思奋死以立名义因道钱先生为众所摧挫巡〉
〈按其始事也余以巡按终不作难为疑杜先生亦未知其详闲叩之白麓先生云御史移文咨革督学难之日〉
〈必欲甘心焉则入告具言其所以乃止因叹诸生无礼而巡按不敢自治督学畏淸议以忤同官一代风教所〉
〈积于斯可见然郑人游于鄕校以议执政而子产以为师管仲立啧室之议则其气𧰼不可复见矣白麓职之〉
〈之子也讳中发于余为诸父之无移服者继涂山以诗名吾鄕孝谨寛厚其言信而有征故并记之〉
同知绍兴府事吴公墓表
公讳勉字素裘先世闽之莆田人明季避倭乱移家京
师入
国朝以拔贡生知同州又知光州迁绍兴郡丞官罢流
滞江南侨寓棠邑留稼村往来金陵与吾宗故老涂山
及黄冈二杜公游见先君子诗许以吾母继室及先君
入赘公客死逾年矣苞兄弟三人冯氏姊鲍氏妹皆生
于外家苞幼多疾吾母中夜为摩腹及足时道古记及
外祖父母旧事以移其心苞耳熟焉公少窭艰岁祲不
食者二日矣中贵人或以文请馈十金不应故人闻而
义之群继粟焉由是知名保定总兵贺某以礼致幕下
尝为贺单骑入山寨谕寇出降代治兵凡麾下将吏皆
听部勒为绍兴司马遏海寇摄萧山令平天台山贼功
不得御而以忤势家罢官崇祯末公父以展墓悬隔闽
中绝音耗公在同州闻闽邦归顺即具文大府监司乞
解官求父数月中固请至再三会讣至乃止其他庸行
不可殚记外祖母林宜人苞犹及焉笃老浣濯缝纫不
自休旬日必燂汤沐苞兄弟苞疾摩腹及足与吾母递
代宜人卒苞四岁矣葬以昧旦墓距村一里而近尽室
皆往苞忽惊寤裸跣而趋葬所大惊吾父吾母及会葬
人犹昨日事也自先君子归金陵余奔走四方惟吊叔
舅之丧一至外家其后叔舅之子伯舅之孙并移家金
陵各糊口四方封树无主常思为买墓田数亩属耕者
以守之顾自念大父叔父母兄弟皆既葬而起攒妻嫂
暴露近者数年远者数十年何暇及外家之邱陇乎今
衰病日剧感念往事不容于心乃略叙吾母所口道以
归叔舅之子以诚使碣焉据行状及德政碑载公质行
宦绩甚具而概弗采著不敢传疑以溢美于所尊礼也
伯舅圣穆以奔丧卒于光叔舅敬仪客死于淮术者皆
曰葬地则然呜呼悕矣
吏部侍郞姜公墓表
公讳橚字崑麓山西太原府保德州人祖讳名武明崇
祯末流贼寇开封力战死之赠右都督父讳宗吕顺治
壬辰进士公性沈毅忼有大志少贫致勤于文学
而不欲以文士自名既成进士久之授麻城令年五十
馀矣自县令六迁而至吏部侍郞其令麻城也未三年
而入为行人逾年擢戸科给事充已卯江南鄕试副主
考未返命迁鸿胪寺少提督浙江学政既事赴阙擢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六日迁左副都御史逾年迁工部
右侍郞兼摄𠛬部右侍郞事寻改吏部右侍郞时
天子向公甚殷天下士皆想望风采而公遽以疾卒公
始之官以车一乘仆二人麻城故壮县讼狱纷纶盗贼
数起公至逾月不出一令邑人大惊其老姧宿豪皆曰
令如虎方病未可测也平时诉县庭者日数十百人公
为期五日一收告令讼者立堂下次第传讯每就单辞
摘发其隐私立责而遣之自是讼期求者乃数人耳
功令凡劫盗不时获守土者夺官用此吏皆讳盗而苛
责被劫者诬污拷掠困辱过于失财由是被劫者例以
窃报虽捕获终无死法苟置之死监司以上转得持短
长由是盗益逞民益蹙公始至盗发即持卷诣大府曰
此剧盗也虽以窃闻获必歼焉大府许诺获九人即日
杖杀其七馀毙狱中自是终公任境内皆宴眠公之按
试两浙也舟行过北新关关吏难之公怒使告曰吾行
装具在果有私财速揭报不者吾奉
天子命按试诸生而若以贿要商民困可知矣吾止此
今拜疏入告司关者大窘躬至舟次谢罪请行自是所
至有司贪纵者畏公如大府公自戊午举于鄕即以文
名京师至乙丑始成进士待选又十馀年学使者争迎
致尝偕山左刘公木斋至江南刮除旧习南士争先学
古己卯榜揭不遇者皆颂公之明浙东西建督学祠春
秋时祀至今不废者惟公及颜编修光敩耳公平生雅
不欲以文学知名而所表襮大抵皆文事其给事戸科
未数月而有江南之命返自浙始列于九而疾作矣
所欲自见于世者概不得设施此余所以深惜于公而
又不独为公惜也余始见公于督学宛平高公使院高
以国士遇余公实启之及公主试而余适为选首例执
弟子之礼以见公三辞曰此世俗之浅意也子不见顾
泾阳孙柏潭已事乎余对曰吾不敢为世俗之所惊也
且始见时公年长以倍矣然公每接余周旋谈笑必杂
以朋友之礼与辞癸未仲夏见余于广陵一夕酒半自
述中岁窭艰血气早衰而忧后嗣之弱余怆然心动盖
自是不𫉬与公再见矣余闻公丧以老母衰疾未克赴
吊无何而身及于难忽忽至今念此生终不获哭公于
墓道乃述所亲得于公者以为表而归其其行身处
家莅官之详无所考验故信以传信而不敢有溢美之
言然即余所知之一二亦足想见公之为人矣公卒于
康熙甲申十月年五十有八以丙戌十月朔后二日葬
于州西理贤陵前夫人李氏祔后夫人吕氏子宏焯康
熙己亥秋九月朔后四日江东门人方苞表
工科给事中畅公墓表
故工科给事中素庵畅公与故戸部侍郞将乐廖公莲
山同为县令江南所治邻接志相得康熙庚午为鄕试
同考官文皆互阅廖公于公房见苞文大异之公亦称
善交论力荐虽卒无成而一时以为美谈廖公官江南
及京师久苞时得从游而公终身仅再三接雍正六年
秋公之孙俊以父中抡命请表墓距公之殁十有七年
矣公始令祁门诘豪蠹却水碓私馈禁里下杂共及补
稷山逼介关塞会
大师征噶尔丹有司按地征饷及凯旋议给散少需缓
民大哄前令惶急公出谕即以充正赋乃安堵辨死狱
既成者二革积弊十六条邑故荒残蔡村阳平东西卫
逃亡尤众公招徕给牛种而缓其征归者相踵鄕镇水
道及市集为邻邑豪夺者尽复之稷人里为祠岁时聚
拜康熙四十二年行取补礼部主事寻擢工科给事中
方欲有所设张忽中风痹遂告休公友弟闻于鄕事继
母诚孝奔丧恸绝数日后始知次子新丧呜呼观公之
质行吏治信可谓修饬之君子矣然非俊求表而以鄕
人崇祀之籍来虽久故如苞亦未之前闻也昔李翱曾
巩尝叹魏晋以后文字暧昧虽有殊功伟德非常之迹
亦暗郁而不章而余考韩欧诸志铭其亲知故旧或以
小善见录而众载其言用此知没世之称亦有幸有不
幸焉廖公治休甯及居台中列九皆有声惜余从游
时未叩其详后各分散道里逴远丧纪莫通独居私念
未尝不以自咎也以余恨于廖公之无述则俊之请又
恶可得而辞公讳泰兆河南新鄕人康熙乙卯举人己
未进士卒于康熙五十年三月十七日年七十有五祖
讳四肢庠生父讳策顺治丙戌举人通经丧祭一遵朱
子家礼母王氏继母王氏妻某氏子三人中振中擢附
学生早卒中抡及俊皆学生次孙于熊雍正甲辰进士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鄕某原孺人某氏祔
刑部右侍郞王公墓表
雍正六年春江西布政使泾阳王公以左副都御史征
秋八月至京师进见首言巡抚某治尚刻深数语属吏
方今时势譬诸医药安调荣卫古方无所用之壹以猛
毒攻勿问何证傥吏皆遵信恐为赤子忧
天子感焉立檄某廷讯而擢公工部右侍郞寻改刑部
某至曰臣在江西事从严律从重欲恩出自上耳
天子震怒曰朕何自知尔用心若此且如尔所不奏而
施行者何闻斯言使我战栗汗流浃背立落某职而
谕戒内外臣工当是时自公大夫以至士庶自畿甸
达山陬海隅莫不抃蹈相庆诵
天子圣明公亦以此名闻天下而自入府即病痁寖
深寖剧竟卒于逾岁之冬公始为庶常贫不能举火闭
戸诵经书不习课试文字用此散馆复留教习三年众
以为咍而余独意其有以为及雍正元年改御史巡城
有大豪杀人巧脱而以他人抵狱成于九门提督隆科
多诸法司相视莫敢异同公抗言以争卒免之转吏科
都给事出为湖北督粮道迁江西布政使所莅必诘姧
蠹除弊政其在江西大府方以威严率下百城荡恐公
独谔谔支柱其闲吏庇而民依焉公疾既笃尝语余曰
吾自计莫如死宜吾晚而通籍碌碌翰林中又十馀年
及出为监司动制于长官龃龉掣曵今骤叨
恩遇列九而天扤我不能旬月供职举生平所学少
自达于
明天子欲告归则非其时赖宠怀禄以宿心䩄淸议
吾身一日而生则吾心一日而死不若身死为安惟子
知我非貌言也公尝与王征君尔缉讲学沣川自少至
老未尝一日去书癸卯以前有日省录反自江西诗说
成既遘疾夜不能寐辄思尚书疑义旦伏枕为草竟今
文二十八篇平生禄赐必于官中尽之以赈凶饥修城
垣学舍家无一椽一亩之殖死无以归其丧先卒之三
月自为挽歌而以志铭属余余为文不可以期恐不逮
事与其子穆议更请于高安朱相国既成葬乃表于其
墓之阡公讳承烈字巽功康熙乙酉鄕试以五经为举
首己丑成进士年六十有四其葬地及先世名迹考妣
妻子戚属志具矣
朱字绿墓表
余之交未有先于字绿者康熙丙寅归试于皖先君子
携持以行侪辈闲籍籍言宿松朱生因从先君子访字
绿于逆旅辞气果不类世俗人将返金陵遂定交字绿
父事先君子而余兄事字绿是岁字绿以选贡入太学
海内知名士皆聚于京师以风华相标置独字绿衣
布履行行稠人中时语古文推宋濳虚语时文推刘无
垢字绿见所业遂归读书杜溪及壬午再至京师声誉
一日赫然公闲二君若为小屈焉遂连举甲乙科入
翰林馆中先达皆严惮之岁丙子余有事故鄕而字缘
适客于皖丁丑戊寅归休于家而字绿适授经金陵癸
未丙戌再赴公车而字绿皆在京师故平生执友相聚
之久且密未有若字绿者字绿强记文章雄健尤熟于
有明遗事抵掌论述不遗名地其客金陵先君子每不
自适辄曰为我召朱生字绿体有𦤀夏月尤甚然每与
先君子酣嬉终日解衣盘薄余兄弟左右其闲不觉其
难近也始字绿归自京师筑室其邑之西山名曰杜溪
将著书以终老焉其再出也以家贫多累又自恃体素
强齿犹未也虽迟之数年未为晚而竟死于羇既遘疾
半岁中四以书扺余未尝不自恨也字绿讳书以康熙
某年月日卒于京师年五十有一以某年月日归葬于
某鄕某原子二长晓淳朴能家事次曙志承其父学辛
卯八月朔日方苞表
汪武曹墓表
君姓汪氏讳份字武曹长洲人也康熙丁卯戊辰闲吴
中以文学知名者君与常孰陶元淳子师同邑何焯屺
瞻皆与余游当是时昆山徐司寇常孰翁司成方收召
后进其所善名称立起举甲乙科第如持券然三君皆
吴人素游其门而自矜持不求亲昵子师成进士名盖
其曹不与馆选君及屺瞻屡踬于举场天下士益以此
重之其后屺瞻交绝于二家而徐尤甚至辩讼于大府
子师与翁亦忤惟君无违言君容气静以和而性实忼
游太学时尝与益都赵赞善执信会广坐中赵年少
志得名称傲倪一世自公以下皆畏其口坐人或
为所陵不能堪君忽愤发面斥数骂赵虽交讧而气实
为之夺平生遇要人常避远而时出正议以绳公
民誉者用此荐绅士类颇隐惮之余初至京师见时辈
言古文多称虞山钱受之尝私语君其文秽恶藏于骨
髓一如其人有或效之终不可涤濯子师闻而规余屺
瞻争之强辩之数惟君亦弗心惬也既老乃曰吾今而
知子非过言君与余相知为深而合聚亦最久疾既困
执余手而言曰吾夙与子期孰后死为志其墓吾今先
子矣君丧既归其子未以葬告余衰疾多事忽忽逾十
年会故人子宋华金请表其父墓甚力顾义不得先于
君乃述君行身之大略而志前言以授其弟之子连芳
而归其子君所订四书大全及唐宋八家古文明以来
时文行于世晚岁辨春秋书爵非褒书人非贬为书三
卷义多儒先所未发又为河防考十卷殁时子不在侧
以付弟士𬭎而士𬭎寻卒叩其家无闻焉他年二书若
出学者宜知为君作君已卯举于鄕癸未成进士馆选
以继母忧归筑室城东隅家居近十年癸巳散馆授编
修甲午主广东鄕试辛丑冬奉
命提督云南学政未之官竟卒享年六十有七父讳元
䌹陕西巩昌府同知母申氏继母汤氏弟侃壬午举人
士𬭎丁丑会试第一皆以君故知名妻嵇氏子坤早卒
培国学生以某年月日葬邓尉山某原雍正十年三月
桐城方苞表
黄际飞墓表
君姓黄氏讳越字际飞江甯府上元人也未入庠序即
为督学使者所知名称压其长老或相诋娸曰吾姻也
是窭人子父母皆严急小失意榜笞数十其授徒客游
所获一钱不得随身妻子冻馁虚名何益余因是心贱
诋之者而甚重际飞始际飞所与游或非人余尝于二
三君子前面诘之曰君何所为而与夫人交如白沙之
在泥矣忌者缘此益增饰交构其闲而际飞遇余益敬
以和遂闭特室濳心宋五子书而以馀力评选制举之
文盛行于时自入
国朝排纂四书义疏䌷绎先儒之緖论为世所称者仅
三数家而际飞其一焉余与际飞中岁各奔走四方会
聚日稀及余遘难出𠛬部狱里中旧好官京师者惟际
飞一人无几何际飞告归余惘惘然也际飞诸弟皆不
事诗书少时或有违言际飞一待以诚其归也出装赍
并微薄旧产推予弟妹而独行郊野求上祖邱陇悉得
其征而封树焉雅好地理书尝过先兄墓下曰阴流己
盈圹矣探之果然雍正二年余得请归葬际飞为余行
营风雪中并日夜而不为疲闲语余曰吾与子皆老矣
念此生幸不为海内士君子所遐弃而无恨于吾身惟
子谅之功兹所以报也际飞之殁也已勒志铭历其
质行文学科名职事世系戚属生卒葬地详矣而子白
麟复固以表请感念平生离合之迹始终之义乃著其
所独知于际飞者而系其后曰墓之有志以纳于圹义
主于识其人之实其道宜一而已唐柳宗元以哀其姊
而贰之非古也外碑之表依表之者以重缘孝子之心
所以光扬其亲者不一而足则受其请者各以其意为
之可也余既为表以归白麟因发斯义使后之人有则
焉
李世得墓表
君讳锺伦字世得安溪人相国文贞公之冢子也公巡
抚隶余过保定留院中兼旬君朝夕就余言𥳑而礼
恭河闲王振声曰公子性特视世士蔑如此曲体公
心以下子耳君幼异敏甫十岁即知孝敬亲视药物公
宦于朝太夫人春秋高留闽君侍母以养大母生养死
藏君常在侧公守制京邸服阕视学京畿乃相从于使
院公笃志经学以官中事剧自治易诗书而以三礼属
君君所治皆有端緖不数年五官之说成故君之卒也
文贞公水浆不入于口者几三日盖不惟子之痛痛其
足以承学继志而为人世惜此材也君既殁二十有二
年子淸藻以文贞公所为志铭及祭告之文求表墓且
曰某困公车久将遂归卒先人业呜呼古之学父子相
继而后成者多矣君其端有得于后邪君以康熙癸酉
举于鄕丙戌三月卒于保定官署年四十有四妻黄氏
继室何氏淸藻丁酉举人淸馥质厚安雅余尝谓其气
度于文贞为近承荫由郞官出守大名以廉正著声淸
泰邑庠生以某年月日葬君于本里成道院前桐城方
苞撰
宋山言墓表
君讳至字山言河南商邱人吏部尚书讳荦之子也尚
书诗名所交皆一时名辈君五六岁客至辄抠衣趋
坐侧听长者言论成童后所游从皆父行遂继以诗名
而困于举场馀二十年自长洲韩公以文学为海内宗
群士坛坫莫盛于吴中而尚书开府江苏尤体貌文士
方是时吴中知名士汪份武曹张大受日容吴士玉荆
山数辈皆家居生徒各数十百人天下士以文术自命
者过吴中必进谒尚书而退从诸君子游会君觐省则
吴中文士之会君必与焉而韩公长子祖语亦家居凡
众会二公子所在鄕之者如环康熙已卯余与武曹祖
语举于鄕而祖语之弟祖昭与君举京兆余赴礼部试
始见君于韩公所韩公宾燕数与君与焉君接朋齿皆
肃以和而于余及武曹尤所严惮者自尚书内召吴
中诸君子宦学各分散而韩公寻卒尚书亦告归天下
士之过吴中至京师者皆漠然无所向及余难后则曩
时游好留京师及家居而尚存者十不二三矣君既殁
八年其子华金持状及纬萧堂诗请表碣按其状首载
君遗命毋求志铭发其诗余与武曹无见焉而即境即
事虽碌碌者必目其人用此见君与人之厚出言之诚
而与世士之务为声华者异矣君守官事亲动合礼度
状所载甚具而皆人事之常也其诗久行于世故摡弗
叙论而备述数十年中朋游盛衰离合之迹以志余悲
而君之为人即是可想见矣君癸未成进士改庶吉士
入
武英殿纂修佩文韵府散馆授编修辛卯主贵州鄕试
壬辰督学浙江丁尚书忧服阕遂家居日与亲故酣嬉
泉石闲卒于雍正三年十月享年七十安人刘氏有贤
行善治家后君四年卒君以雍正五年三月葬尚书兆
域刘安人以七年十二月祔华金辛丑进士候选主事
女一适士人
潮州知府张君墓表
三晋士大夫语其鄕人立名义而多文者必曰张潮州
拗斋绛人杨黄在并称其子亦堪亦堪尝至京师㑹余
疾遂观沧海息足于天津再逾时以俟余瘳既相见僦
屋闭门手录余经说及论定子史将行请以小妹妻余
少子时雍正九年季秋也又十有一年其妹来妇生二
子矣始进一册曰吾兄客死江介病中书此遗命俟顺
于舅姑而后出之发之则拗斋行略也道兴之亲迎也
沃绛闲父老多称拗斋质行经学而亦堪所述惟当官
数事其自庶常改𠛬部员外郞有狱连执政族人诸司
莫敢任君请独任之内务府以其人出使为辞君钩提
益急牒问奉使何地归何期至再三不答力请于长官
宜入告事虽格闻者为肃然寻出守广西平乐府獞
杂居盗不可诘君至浃月以信义服苗酋获巨盗二人
毙其一宥其一责以侦缉终君之任盗不敢窥改知潮
州属县贼蜂起或称明裔聚众千馀人君闻即日驰至
其地命吏士速据白叶祁山设疑严守而扬军声贼不
敢逼会夜半大风起𥳑卒二百斫其营呼曰大军至城
中鼓噪出兵以助之贼奔祁山要击斩其渠魁三人众
散降巡抚将奏功君曰此盗耳而称明裔兴大狱株连
多恐转生变乃以盗案结潮有大豪戕亲迎者于路而
夺其妻拒捕经年君微迹而得之狱成当大辟监司衔
大府命为之请且曰稍辽缓之当以黄金四百镒濳致
君家君曰吾官可罢狱辞不可更也卒行法或假亲王
命以开矿大府不敢诘君命缚执出龙牌众色然骇君
命系狱以牌申大府情既得立杖杀之丁父忧遂不出
曰吾性拗幸而归畏途可复即乎亦堪朝夕近余凡逾
年而不自言求表其父其所述皆当官实事不可诒托
者盖知余愼于文而难以情假也其别余也曰堪少不
乐为时人之学无明师友勤而无所年今五十有四矣
兄弟三人惟堪也存而皆无子将南浮江湘就二三同
好谋挈家累以从先生游以北以南庶所学粗有所成
俟先生之闲一订先人遗书死不恨矣亦堪以仲冬归
次年四月适江西至杨黄在所遂死建昌而其家失火
累世藏书曁平生集古金石刻近世名贤手迹古器奇
石皆烬焉而君及亦堪所述造遂无一存者君讳克嶷
字伟公先世隶真定人元末徙居山西闻喜县之夏
庄祖讳忻父讳根朴并邑诸生君戊午举于鄕己未成
进士妻杨氏子三人长亦良季亦常女七人皆适士族
粤东许日炽君在潮州所得士也时知绛州闵师门剥
丧为亦堪取其亲同姓木忠为嗣闵君侧室范氏少寡
守贞据为庶母立后之礼取君族晜弟之子亦安以嗣
君卒于康熙辛丑六月年七十有六葬于夏庄先兆之
次江东方苞表
兵部尚书法公墓表
诏修乐律历算书特开
𫎇养斋
命皇子董事余与徐公蝶园承修乐律闲叩同官及勋
戚中志在君国而气足以举之学足以济之者首推法
公渊且曰
上为诸王择傅吾对法某虽以侍
皇子得过而臣愚心窃谓舍某无堪此者乙未夏公复
侍
皇子始见余即曰吾与子未面而心倾久矣然子颇知
并世有法某否时中贵人有气焰者朝夕传
旨非命事专及于余不敢交一言而公则视之如辞
色闲无几微假借乃与公为友逾岁公巡抚广东旋奉
命巡察海疆历粤闽两浙江南以使事归报恳请削职
赴西边敌忾越八年雍正甲辰余请假归葬而公督学
江南时叩吾庐出所为诗以心腑相示始知公忠孝发
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
教而深患时人惟知以虚伪比周自便其身图公自为
庶常即荷
圣祖仁皇帝特达之知以检讨擢侍讲学士及中废复
起骤越班行开府广东及
圣祖登遐公自西边入临
世宗宪皇帝旋命校士江南移抚浙江入为大司马天
下士皆想望风采而公益以国事为已任然居津要者
多畏公伉深心嫉之
世宗宪皇帝亦微见其然以公为勋戚故旧听公闲居
众谓实相保全以待异日之大用也公时寓居古寺终
岁不还私室余数过从见公疏布羊裘从者老仆一人
翛然有以自得者
今皇帝嗣位大司空来公学圃掌教咸安宫官学生引
公与故大司空赫公自助时余以
先帝之丧入宿
武英殿房逾再期公与赫公时冒风雪扶杖过余讲
问移时余阴喜二公虽老天或留之而尚有以为而赫
公旋以疾乞休公卧疾不起病既深余往问俯仰平生
毅然也已而相视然公之殁也命家人毋作状志故
出秉节钺入为九𬣙谟美政胥无传焉惟在广东特
参大吏更盐政粤人至今思之而蝶园言公为近臣
上时巡齐鲁秦晋吴越朝夕扈从侍
皇子讲诵十年辞正色
圣祖嘉与谓独能不欺又自西边归者言公偃卧土室
枯寂如老僧而见王公大帅时以大义相责皆人所不
敢言呜呼公之诚心义气动于
君信于友朋者岂偶然哉公讳海元舅忠勇公讳国纲
之次子也癸酉举京兆甲戌成进士母他他拉氏
诰封一品夫人生母徐氏妻崔氏
封赠如公阶卒年六十有七无子以兄子介禄嗣后九
年兄子介福督学江南安徽诸郡以叔父庆上公选刻
公诗请表呜呼根于忠孝刚正之气不可屈挠者公之
学也诗岂足以传公之学哉然读其诗足以发人忠孝
之心则亦其学之诚而形者乃流涕而为之书乾隆十
年春正月江东同学方苞表
吴宥函墓表
吴启昆字宥函江甯人先兄及余始入庠序与刘古塘
张𢑴叹数君子以义相然信而宥函近亚之自为诸生
历科第选庶常课试文出同列争传诵而未尝以此自
多惟闭门勤经训其与人交不可得而亲疏既通籍常
徒步赁从者一人守舍炊者一人兼旬不肉食而勤营
近郊高敞地葬鄕人客死者倡建金陵会馆于京城西
南隅罄其数十年授徒资聚始太守长沙陈公鹏年谓
君才可立事及改官御史巡视北城所部肃然会先世
墓界为土人所侵告归讼之遂卒于家诸子因吾子弟
以请铭岁时无虚至今九年而未克就以宥函之学行
已再见于余文也冬十有一月闻宝应王懋竑予中之
丧其子姓及淮南故旧皆谓铭幽之文余义不容辞追
思自辛亥以前交疏善微而假以志表哀辞者有之矣
其后公事日殷虽故旧亲知多阙焉感念平生游好乖
隔凋残欲总而籍之略举行能兼存名字州里而自揣
年力恐终无其期乃表宥函之墓而附论江介士友与
余兄弟齿相后先者系于篇终庶几九原有知众鉴余
事与心违而非于友道之厚薄浅深失其伦序云宥函
癸巳举于鄕辛丑成进士卒于雍正癸丑某月年七十
有四所著春秋周易臆说行于世妻某氏子三人长镜
次某太学生以某年月日葬于某鄕某原乾隆六年季
冬桐城方苞表
系曰余先世家皖桐曾大父迁金陵百有馀年矣自成
童随先兄与朋齿游乐其风尚坦夷多修饬之君子刘
张二子外交近焉者曰龚缨孝水季咸若宏纾而比于
宥函者曰程士馨若韩郭长春蔚瞻十年以长者曰蔡
擎念诒徐佩子遂黄瑞辑五长以倍者曰杜掞亮生朱
圻次郊往来江介信余尤笃者故鄕则吴御柳宽杨周
监二怀甯则潘介幼石歙县则吴瞻泰东岩祁门则汪
鸿瑞献其旴𣅿则李沛霖岱云余为羇终世而诸君子
各凋丧于旧鄕虽丧纪亦不能通每念诸君子质行文
学虽未能并迹古贤而已行着于鄕国声闻于四方徒
以居下处幽泯焉将与草木同腐故凡数而次列之俾
海内笃古而达于辞者略知其名字或经过州部叩其
行迹于子孙鄕人而论述焉其登甲科致显仕及交疏
而知之未审生而存殁而已见余文者不在列盖兹以
志余心之内疚而非敢谓见于余文遂足为诸君子轻
重也
陈西台墓表
尝考明史自流贼横发于秦陇毒痡冀北河南荆益庸
蜀滇黔两粤之闲凡破州屠邑必有诸生数辈号召族
姻奋死守战以卫鄕里而甘以身殉盖由太祖立国之
初每下一路必延聘耆儒讲论治体终明之世所以爱
养庠序学校之士而厉之以礼教者实非两汉唐宋所
能几故逮其亡而义勇忠诚之气激发于士类者尤众
且烈也武宣陈世佩生于明末
国初诸生也康熙甲寅吴三桂反据广西役充敛重有
田者执契以𢌿人而莫之敢承君以诸生为里长竭家
财代应徭赋及平定悉反其田有廖姓世以豪暴患邑
中当明之亡岭表盗贼蜂起廖姓夺人土田妇女邑令
莫能制避逃境外君之父纠合温黎二族三路掩袭歼
其渠魁反所侵掠而一无私焉大府遂委署县事及吴
逆之变廖姓乱心复萌君密闻于当事以计擒其豪官
杖杀之再世为邑人除大憝众皆倚焉而吏之贪冒者
或欲取所求君弱冠时远姻范姓以事逃吏诬君父隐
匿置之狱君号泣求代不可摽资产以赂始得脱叔父
某又为仇家扳连将以金木讯君请代受𠛬由是仁孝
信于邦人君有才略家屡落复起兄弟兄弟之子荡弃
先业数分子之置祭田岁入千石聚教族姻子弟之不
能从师者束脩食飮膏火皆取足焉岁饥空囷仓减粜
称贷者度不能偿即还以券或得吉地私以效于君君
曰子客于杨氏为营兆域吾安得而夺之杨不能购代
为成之可也君既殁三十馀年其孙仁始以状求表仁
及吾门十年自翰林改官台中颇知慕古贤节概余因
君父子义勇叹有明士气之盛沿及昭代而其流不衰
又因仁也行身之不苟而知子孙之性质多类其祖宗
乃不辞而为之表君先世广东连平州人迁广西至君
始三世父讳明廉母苏氏胡氏君卒于康熙四十八年
年七十有九有子九人并诸生四为儒官女七人孙三
十人成进士者二举于鄕者一曾孙二十二人鄕人多
以为积善之庆君以仁
敕赠文林郞翰林院庶吉士妻王氏继室周氏张氏并
赠孺人以乾隆元年某月某日合葬于兹山之阳仁君
次子先睿出也乾隆七年孟夏桐城方苞表
赠通奉大夫𠛬部侍郞黄公墓表
赠通奉大夫𠛬部侍郞黄公江南徽州歙县程氏子也
父讳伯起以妻柳氏女弟归大兴黄中丞
国初黄巡抚甯夏往依焉署郿县令柳氏殁黄以妹继
室罢官与中丞同归京师复有事于陕归至潼关舟人
利其赍夜半戕而沈诸河时公九岁黄氏寻卒中丞之
弟殿中宿卫讳尔悟无子因抚焉教育不异所生公少
为名诸生不遇就教职垂三十年告归又十馀年卒于
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年六十有一有子五人皆举甲乙
科其告归也今吏部侍郞叔琳已登上甲诸子绳绳露
锋颖朝夕讲诵雍容如也而公常蒿目兀坐呻吟诸子
忧疑私问于母乃知其故春秋佳日每独身出家人莫
知所之既而迹之始知常徘徊城东铁山寺及鱼藻池
荒墟蔓草闲欷歔掩涕盖相传母柳氏厝于寺葬于池
旁而迷其兆域也殿中君病革尝顾诸孙称公之孝公
悚息有顷而言曰儿一身孙今五人矣程宗宜有续者
殿中君无言及公将卒诸子请命公亦无言盖古未有
以异姓而相继者神不歆非祀民不祀非族故传称鄫
立异姓春秋书灭礼以义起当尽归其宗而以异姓之
礼世祀所继以比于因国而无主后者公之请于殿中
君也以一子续程宗盖恐伤垂死者之心而非礼之经
式也至诸子则可继父志而一断以义矣此公不言之
意与公工制义屡踬于举场无蹙容至老常诵经书为
人讲说而无著述盖自顾无足以释其隐痛也呜呼是
遭变而得其时义者宜有述焉以示后之人公讳华蕃
字㵎采号芳洲配吴氏浙江仁和人
诰封夫人长子叔琳辛未进士吏部右侍郞次叔琬已
丑进士太仆寺少叔琪乙酉举人知江南甯国府事
叔璥己丑进士监察御史巡视台湾内陞叔瑄癸巳举
人行唐县教谕女三人并适宦族孙男十有四人以康
熙五十六年十月葬于郭西新阡雍正元年十有二月
桐城方苞表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查公墓表
余尝感于梦以沈生廷芳言为海甯查夏重铭幽之文
生因请表其外祖声山墓曰吾母谓芳能为母之从祖
言曷不为母之父言余谢以无暇又十年生巡漕山东
以书来言吾母老矣外祖先生故旧也非有言无以慰
吾母之心始余在京师海甯诸查皆索交丙子馆于汪
氏与声山寓同巷数过从时声山始为翰林甚贫窭而
盘飧洁以旨叩之皆其内子所手治也余再至京师则
声山入
南书房为时所崇居内城或寓海淀扈从塞上屡言欲
就余而终未得一见及余难后则其殁久矣时论皆曰
南书房争地也未有共事此闲而不生猜嫌怀媢嫉者
当长洲韩公既殁长
南书房为
圣心所注者无如声山而声山推挽后进无嫉心然终
为争者所困声山以诗词书法四六名然古之人弗重
也故为揭时论呜呼其可表也已声山讳升字仲韦康
熙丁卯举人戊辰进士选庶吉士除编修己卯主江西
鄕试充日讲官由谕德庶子至少詹事祖继序父嗣琪
俱诸生
赠通奉大夫大母某氏母某氏妻陈氏并
赠夫人子二广贡生早卒昌洵承荫知广东长甯县女
一适仁和沈元沧知广东文昌县即廷芳父也乾隆十
一年正月桐城方苞撰
高仲芝墓表
君姓高氏讳廷芳诸城韩村人也自身以上至高祖五
世为诸生年十一遭乱离被掠去鄕千馀里独身脱归
锋镝中父兄族姻鄕人皆奇其智能而君更务学敦质
行既长家人皆恃赖焉康熙戊申地震栋宇将倾君号
呼入母出戸室尽颓母老而丧明常自悲闷瞀不知
身所在君而行憩群室庭阶则告焉如是者十年君
兄弟七人父授田各三十亩及卒幼者一人无分乃以
所受田给之而躬授经客游以自活君善治生久之家
大饶丧父母及同产之嫠皆独任焉有馀则以润其
鄕人近村小戸有以田售者受其奇零而使留园庐曰
他日易复也甲申岁大祲以子女求鬻者收养近百口
逾年麦熟悉召其父母而归之退而曰曩吾郤之则填
沟壑或陷豪家为人奴终世矣国初重逃人之罚或匿
君族兄村舍会君入城吏仓卒指君名对簿竭赀得解
竟事无一语及兄人尤以为难君既没十有馀年其
子璇成进士官庶常始就余求表墓而以胶州张谦宜
旧所表为征谦宜故齐鲁闲立名义者其表君也遍刺
荐绅学士操行之多伪而归重于君余惧其溢美也询
诸鄕人知君有详略而要之无瑕疵焉呜呼君之能自
砥饬即是可知矣璇之请也余与要必所闻无悖而后
敢序列焉幸鄕人无后言故删取旧表而易其言之序
以归之君卒于康熙某年月日年八十有五父讳晓岁
贡生某学教谕以长子
封奉政大夫母杨氏
封安人妻李氏子璇侧室杨氏出也
王处士墓表
苞逾壮岁所得之友以礼义坚然相信者莫如金坛王
澍尝叩所由曰自吾大父笃学当阳明氏气焰方张而
坚持程朱之说以摈之先子承焉守道固穷非其义丝
粟不取性木讷与人无畛域而事涉名义则争之侃侃
然澍自十岁先子授徒游学即携持以行及澍长而先
子常家居未尝去左右耳目擩染几三十年虽欲自菲
薄而无以安于心澍少羸家无仆婢先妣出入操作必
腹之而呵禁甚严尝苦索餠饵痛予杖曰汝幼而贪食
长更何如自先考妣即世澍之检身日怠以疏矣又曰
澍贫考妣葬故未备子为我表于阡先是澍以其大
父所辑学案视苞苞既受而序之故于所属墓碣日延
月滞而未暇以为雍正三年冬苞以先父母墓表属澍
书澍责诺于苞益切逾年春澍告归必得余文以行乃
谱以授之君讳式金字度疑少承父学诵古书不治时
文以澍
赠奉大夫卒于康熙戊子七月年七十有四妻潘氏
赠宜人卒于康熙庚辰二月年六十有五生两子两女
惟澍存墓在某冈某原
余处士墓表
处士讳钲字震埏其先江西临川人也元末迁宜黄明
初再世以军功显爵第二品佐郡为县令丞者以十数
至处士之祖父为诸生处士十岁能为诗既长益博
览好山水父纵使游学尝登罗浮东抵武夷求朱子遗
迹再至匡庐淹留濂溪鹿洞过柴桑辄低回久之所交
南昌彭达生朱用霖甯都魏和公临川傅平叔黄元胎
李剩水皆恢奇士也晚而笃信宋儒之书每曰士不知
声律文章之外有学是忘其身也所著对洲集四十二
卷庸行编三卷藏于家其侍母疾连年不入私室屡急
人难盎有斗储衣有代乞假者应之无缓辞其鄕人既
远犹哀悼之子�亦务质行至孙栋始举甲科官翰林
有子曰焈年十七俾专诵诸经而请业于余曰将使继
吾祖之志学于声律文章外也栋以父命请表其祖墓
再岁矣将归省语益迫乃就所称而序列之且使焈也
无忘父命处士卒于康熙己已六月年四十有七大父
讳嘉绩父讳墀子六人处士其仲也妻刘氏子一人女
二人孙男三人长栋次松次楷曾孙男五人
武商平墓表
先兄百川所与为朋友凡三数人而商平武君其一焉
君文学无绝殊者貌芚而言譅虽二三君子与久故者
时用为嘲谑而先兄独重之自先兄殁余不敢为四方
之行始与君习每风雨之夕愁思无聊辄相呼共语或
春秋佳日与徘徊川岩墟莽闲君与物无町𤲺然内行
洁修授徒多人岁入不过三十金冬常寒衣冠敝履穿
而力孝养亲无违志其父老矣不事诗书非博塞终日
焦然每失从亲交丐贷君随而私偿之率以为常父
大安以为于家无累也君性耿介非其义一毫不取坐
困甚有子将娶而天其妇誓死归夫家众皆曰毋重自
困也君独毅然整衣冠至女家叩其父母知志决命出
拜越日以礼迎而归少为诸生攻举业及交先兄始发
愤笃专于经史近六十益刻苦昼夜危坐钻砺不自休
余谓君非亲学时矣君曰吾乃今知学之意岂可以老
弃哉始君以贫不能养欲客游四方余戒以养未必遂
徒为父母忧君用此忍冻馁未尝一日离其亲君父年
九十馀君之殁后其父七阅月君殁而家散后妻二嫠
妇各就食母家一子幼茕无依自众人观之天之于君
可谓酷矣而自君言之则于亲无愧心于身无恨事抑
岂为不得于天者哉余难后隔旧鄕力不克振其乃
挥涕为文以归之俾他年碣于邱垄用表君之行虽不
显于时而足以取贵于后世又以志先兄取友之不苟
也君讳文衡溧水县岁贡生以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
某日卒子某以某月某日葬于某鄕某原
朱履安墓表
君姓朱氏讳文镳字履安江甯人也余始入庠序数相
见广众中及北游数岁归而吾友刘君古塘与履安交
甚治余因习焉又数年而海内士流语金陵有闻望者
必及履安履安愼威仪语默坐起皆有法度性迟钝而
务学能自刻苦其行身亦然家素丰至其父毁之而父
母皆衰老于其时尤自力于子道辛卯冬余被逮系江
甯县狱履安日与古塘诸君子左右其闲时制府饬狱
吏与余往来者具籍之而诸君子不为止事平履安尝
语余曰尔时吾出入县门或値县令及南北捕呼声过
吾门巷未尝不股栗也中岁以授经客游自活学使者
争迎致及自江西遘湿疾坐卧痛苦历四五年而讲学
教子不怠饔飧乏绝屡以书抵京师告余其族姻富家
弗使闻也余往者归自远方二三昵好必群引相过谈
宴或传客哗乐连晨夕自赴
诏狱及今𫎇
恩归营葬仅十有四年而余所兄事惟古塘独存履安
之齿未也乃用厉疾殒其生是以余与古塘尤痛之其
葬也古塘既铭诸幽故表于其墓而以余之归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