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代实录卷第廿九

六月丙午朔。延暦寺座主传灯大法师位圆珍上表。请以内供奉十禅师传灯大法师位云授苏悉地大法。为三部大法阿阇梨。内供奉十禅师传灯大法师位常济为两部大法阿阇梨。诏从之。

戊申三日。制。左右京百姓。六年已上。不进计帐戸。准逃走例除帐。收口分田。

己酉四日。风吹气冷。宛然似秋。

壬子七日。卯时雾降。至巳而霁。

癸丑八日。授参河国从四位下知立神。砥鹿神并从四位上。从五位上狭投神。赤孙神并正五位下。肥前国从四位上田嶋神正四位下。从五位上志々岐神正五位下。正六位上神嶋神。鸣神。银山神并从五位下。’庶人伴中庸犯大造罪。被配流隐伎国。中庸男禅师麿。元孙。叔孙三人。其禅师麿年十二歳。身在京师。诏遣配所。元孙叔孙二人。随在配所。召还京师。

甲寅九日。右大臣已下参议已上相向八省院含章堂。始行修造大极殿之事。

丙辰十一日。停月次并神今食祭。以内里有秽也。大于建礼门前。

庚申十五日。霖雨。’故延暦寺座主慈觉本愿文殊五间影向楼一基〈円仁〉。高五丈三尺。广五丈三寸。纵三丈八尺。安置正体文殊坐像一躯。高四尺八寸。化现文殊乘师子立像一躯。高八尺。胁侍文殊立像四躯。高各五尺三寸。侍者化现文殊童子立像一躯。高五尺三寸。师子御者化现文殊大士立像一躯。高五尺三寸。太政官处分。以为誓护朝庭之处。先是。内供奉十禅师传灯大法师位云申牒。昔者慈觉大师入唐求法之日。巡礼台山之时。感遇文殊化现师子圣灯圆光。赖此大圣之感应。得遂求道之大愿。欲使彼大圣之应化。感来于我本朝。镇护国家。利益黎庶。由是祈乞于五台现化之处。掘取五峰清净之土。经历一纪。跋渉万里。秘藏洁块。将来此间。埋置五方之坛下。构造二重之高楼。专令云勾当其事。成功未半。大师无常。云师遗命。果师本愿。重楼尊像。功夫甫就。请奉进公家。为护王之处。至是听其所请焉。

辛酉十六日。雷雨。诸卫阵于殿前。

癸亥十八日。晨旦雾降。申时雨雹。酉时地震。’无品久子内亲王薨〈云々〉。帝不视事三日。

甲子十九日。京师饥馑。遣使赈恤。以后院物给之。

乙丑廿日。民部省奏请。令式部省改权任国司并品官交名移日月。主税寮解。式部省依贞观十年十二月廿六日格。录年中所任权官交名。〈云々〉。

丙寅廿一日。一万三千佛像廿九铺。各广五幅。高一丈六尺。分置东海。山阴南海三道诸国。国别一铺。先是。元兴寺僧贤护申牒。先师故律师传灯大法师位静安。承和年中奉劝国家。礼拜佛名。始行内里。渐遍人间。遂诏诸国并令勤修。安本作是念。书写佛经。镇护国家。仍写经典。安置诸国。未画佛像。奄然殒背。遗教在耳。追思増悲。苟为弟子。当述师志。由是发心致诚。奉造尊像。望请分置内里及诸国。毎至御愿懴悔之会。展张真容。于前修之。许其所请焉。

壬申廿七日。元兴福寺僧徳操。“元”右京人长背村主。与春日春岑。同谋私铸钱。推问事迹。徳操不伏。虽然众证灼然。须依格着役仕。有曰。村主本是缁徒。殊处中流。是故配流伊豫国。

秋七月丙子朔。己卯四日。广瀬竜田祭。

壬午七日。兴福寺塔。自寅时震动。至干九日不止。

癸未八日。山城丹波两国司申请。株国司公廨。准一分给非违使。但有调庸未进欠负未纳之年。准国司例勘补。从之。

乙酉十日。加贺国々掌二员把笏。以入色者为之。

丙戌十一日。授甲斐国从四位下勋十二等物部神。越中国新川神并从四位上。甲斐国正五位下美和神正五位上。美浓国正六位上儿安神。越中国栉田神并从五位下。’丹后。美作两国饥疫。赈给绝乏戸。

己丑十四日。大雷雨。诸卫阵于殿前。’参议“行”右大弁从四位下兼行近江权守源朝臣舒获奇鸟一献之。其大及体如鸭。羽毛觜脚背赤。敕放北山。’先是。去年十月。敕唤散位大藏善行。侍藏人所。校定御书。兼以颜氏家训。教授帝左右年少及禁中好事者。至是讲竟。诏于藏人所。赐竟宴。唤大学文章生等赋诗。

庚寅十五日。授摄津国正六位上高林神从五位下。’伊贺因幡两国司奏言。株公廨利稻一分。将加国储。诏许之。

癸巳十八日。雷雨。’▼是日。大安寺塔震动。

甲午十九日。请五僧于八省院含章堂转经。以将始大极殿作事也。

丙申廿一日。授加贺国正六位上白鸟神。郡家神。山代大堰神并从五位下。’▼是日。卯时一刻。始作大极殿。土木工夫并从事。’申时。天无云而雷。

丁酉廿二日。金刚峰寺水陆田卅八町在纪伊国伊都。那贺。名草。牟娄四郡。敕免其租。永为寺田。

戊戌廿三日。弹正台起请二事。其一事。请停左右京职官人赎铜贬夺考禄曰。天长四年九月廿日格云。弘仁六年二月九日格云。不责引流水于家内。唯禁露污秽于墙外。然则有壅浸之禁。无扫清之制。因之有势之家。都无扫清。如此之类。诸家司并内外主典已上。移式部兵部两省。贬考夺禄。而天长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停夺考禄。设赎铜法。厥后花肃之责。渉年无闻。温和之规。逐日弥新。遂使京条荒芜。桥梁破绝。轻科疏网。渐靡令然。望请停赎铜法。贬夺考禄。’其二事。请诸司三度已上不向台唤。并不辨申勘事者停给季禄曰。案公式令云。亲王及五位已上有犯。应须糺劾。而未审实者。并据状勘问。不须推拷。委知事由。事大者奏弹。然则奏闻之理。必在推问之后。非经糺劾。何辄上奏。而今或一司。若公罪。若私罪。或为台所记录。或为人所告言。因为糺弹其由。即召官人。而空设巧诈。曾无参到。今将录罪状以上奏。则全乖令文。亦欲对其身定罪名。则终无期限。又一司四等以上之官。罪状各异。至于未经推劾。则首从难辨。如是之类。品目猥多。非设权略。何为花革。望请。诸司三度以上不参台唤者。并移式部兵部等省。以夺季禄。诏从之。’丹后国比年水旱。百姓饥饿。诏以谷颖三万斛。借绝乏戸。

辛丑廿六日。大宰府言。肥后国获白龟一。长五寸。阔四寸五分。

壬寅廿七日。申一克。东山下见五色云。傍山根亘南北。形如虹而非虹。广可一丈五尺。长可四五丈。比及二克。而稍上。至岭消散。天文要录祥瑞图曰。非气非。五色纷。是谓卿云。亦谓景云也。占曰。王者之徳至山陵。则景云出。又曰。天子孝。则景云见。’是夜戌时。黒云起自同山岭。亘西南。形如四副。长十许丈。于时四方晴明。无有云气。

癸卯廿八日。夜地震。

八月乙巳朔。新铸铜印一面。赐右坊城使。’正五位下行陆奥守源朝臣谨奏请改名恭。诏许之。

二日丙午。授出羽国从三位勋六等月山神正三位。近江国正六位上天高结神。阿波国意富门麻比神并从五位下。

丁未三日。释奠如常。’大宰府言。去七月十四日。大唐商人杨清等卅一人。驾一只船。著荒津岸。敕。宜准归化例安置供给。

戊申四日。明经博士得业生等依例奉参内里。不引见而罢。赐禄有差。

庚戌六日。日入之时。赤云八条起自东方。直指西方。广殆及竟天。瑞祥志曰。天气峙时。山川出云。占云。赤气如大道一条。若至三四五条者大赦。人民安乐。

丁巳十三日。石清水八幡护国寺申牒。故传灯大法师位行教。去贞观二年奉为国家。祈请大菩萨。奉移此间。望请准宇佐宫。永置神主。即以从八位上纪朝臣御豊为之。敕从之。

乙丑廿一日。以无位源朝臣宜子为女御。

丁卯廿三日。六十僧于紫宸殿。限以三日。转读大般若经。

己巳廿五日。分遣中臣斋部两氏六位已下。班币五畿七道诸国境内神社。以神祇官阴阳寮言犹亦见火之气也。

庚午廿六日。夜东京失火。烧民二家。

癸酉廿九日。敕置贞观寺座主。不令僧纲摄领。先是。僧正法印大和尚位真奏言。贞观寺者。今上之御愿所建立也。故太政大臣忠仁公。与真雅戮力推诚。经略修造。雕庄严。成之不日。公家施入田园资财。安置僧十六口。令修念真言业。今堂宇轮奂资具既。非有主领。谁能齐遵。伏望准天台宗。特置座主。勿令僧纲摄领。其座主必简定受学两部大法。修练加行堪为师范者。三纲与俗校及别当共署。上奏补之。若有座主并定额僧中任僧纲者。更还本寺。不令寄住从之。

九月乙亥朔。三日丁丑。停御灯。以内里犬死也。

己卯五日。散事从四位上源朝臣端姫卒〈云々〉。

癸未九日。停重阳。于宜阳殿西厢。赐侍臣酒。赐禄有差。’大宰府言。肥后国获白龟一。于是公卿抗表庆贺言。臣闻〈云々〉。伏见参议大宰权帅从三位在原朝臣行平奏。管肥后国合志郡拟大领部辰吉。于所部正六位上奈我神社河边。获白龟一。神乃助化。出必有时。物乃为驯。不索而获。尽臣而勤忧。何忍仰帝徳而拜贺。敕答曰。得上表。见有贺瑞之词。朕以为。祯符之降。必应盛徳。显庆之至。不于菲虚。方今运非光华。国多异。水府使者。孰为来哉。朕反复灵篇。考合祥瑞。自验白蔡之质有时而浮。疑是青莲之游无心而出。何偸天祉。以为己荣。朕若受之。非唯惭色于往时。更亦厚颜于来代。宜得比意。且止颔车。’前丹波守从五位上坂上大宿祢贞守卒贞守者。右京人。从四位下勋七等鹰主之子也。好武事。便弓马。无进趣之志。以简静自守。和元年为右马助。五年为左马助。十一年十二月遭丧去职。十二年三月诏以本官起之。十四年授从五位下。仁寿二年为但马介。数月拜左近卫少将。四年正月兼越前介。二月迁兼美浓介。仁寿三年加从五位上。齐衡二年兼丹波权介。三年改丹波权介为正。少将如故。天安二年迁右马头。俄而迁丹波介。寻转权守。三年出为美浓权守。委政于任用之吏。声称无闻。贞观二年改权为真。八年拜丹波权守。十年转真。贞守善相鹰马。凡其所说。驽骏之骨。及所生之地。一无相违。卒时年七十二。

乙酉十一日。停奉伊势大神宫币使。以内里犬死也。大于建礼门前。

辛卯十七日。诏。中国置非违使一员。把笏带劔。’大宰府言。管筑后国出举。不足例举之数。请以肥后国正税稻五万束足其数。许之。

丁酉廿三日。寅时。大流星出自大微东番星边。抵大陵星。入阁道与附路星之间。

己亥廿五日。天南有白云。亘东西。

冬十月甲辰朔。天皇不御紫宸殿。于宜阳殿西厢。赐侍臣飮。赐禄有差。

丙午三日。遣散位从四位上基栋王。神祇大副从五位下大中臣朝臣有本等。向伊势大神宫奉币。先是。九月十一日须奉例币。而以内里犬死而停止。故延而奉之。

五日戊申。贺茂斋仪子内亲王称病加剧。修状请停斋。词旨恳切。诏许之。遣参议正四位下行勘解由长官兼式部大甫近江守菅原朝臣是善向社头申谢事由。斋院司休官各归家。’▼是日。分遣使者于五畿七道诸国。班币境内诸神。以卜筮告可有兵火也。告文曰。天皇〈我〉诏旨〈止〉。畿内畿外〈乃〉诸名神〈乃〉广前〈尓〉申给〈久止〉申〈久〉。去四月十日〈尓〉。八省院〈乃〉大极殿〈尓〉火事在〈天〉。东西两楼并廊百馀间一时〈尓〉烧尽〈太利〉。因〈天〉令卜求〈尓〉。今亦火兵事等可在〈止〉卜申〈世利〉。其后〈尓〉城外〈尓〉处々〈尓〉着火〈无止世留〉事在〈介利〉。如是〈岐〉〈乎波〉。皇神汉〈乃〉厚护〈尓〉依〈天〉防拂〈部之止〉念行〈天〉。祷申给〈布〉事〈乎〉天神地祇平〈久〉闻食〈天〉。若恶人〈乃〉国家〈乎〉亡〈止〉谋〈留〉事〈奈良波〉。皇神达早显出给〈部〉。若天火〈奈良波〉。如是〈乎〉未然之外〈尓〉拂却给〈部〉。此状〈乎〉为令申〈尓〉。差使〈天〉奉出〈须〉。皇神达此状〈乎〉平〈久〉闻食〈天〉。自今以后〈波〉。诸种々皆悉销拂给〈天〉。天皇〈乃〉御体〈乎〉。常磐坚磐〈尓〉护给幸给〈比〉。风水〈乃〉不起。天下平安〈尓〉五谷豊登〈之〉给〈部止〉申给〈久止〉申。

丙辰十三日。伊豫国言。管风早郡忽那嶋马牛。年中例贡。马四疋。牛二头。其遗马三百馀疋。牛亦准之。嶋内水草既乏。蕃息滋伙。青苗初生。风逸踏破。翠麦将秀。群入食损。百姓之愁。莫甚于斯。望请除非年贡之馀。皆悉沽却。以其价直。混合正税。诏从之。

乙丑廿二日。太政官奏。甲斐国都留郡人当麻部秋继斗杀同郡百姓丈部鹰长。罪当绞刑。敕。宜减一等处之远流。

十一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丙子三日。近江国势多桥三间破绝。’大舍人寮火。烧一仓一屋。

庚辰七日。未时。太政官曹司东厅前虹见。

壬午九日。地震。’近江国言。采进大极殿材木九千八百馀村。百姓运输。无人纲领。请三宫及诸封家庸租米。各遣使于大津院受之。太政官处分。依请。

甲申十一日。平野春日祭。

乙酉十二日。梅宫祭。

戊子十五日。大原野祭。

己丑十六日。园韩神祭。

庚寅十七日。镇魂祭。

辛卯十八日。新尝祭。天皇不御。遣亲王公卿于神嘉殿供事。壬辰十九日。于紫宸殿。赐宴群臣。五舞如常。赐禄有差。’从五位上行典药头兼侍医兴道宿祢名继卒〈云々〉。

戊戌廿五日。皇子贞真年一歳。贞赖年一歳并为亲王。贞真亲王母。更衣斋宫头从五位上藤原朝臣诸藤之女也。贞赖亲王母。更衣木工允正六位上藤原朝臣直宗之女也。’太政官符。金字大般若经一部。安置图书寮。故太政大臣忠仁公。天安元年奉为三界诸天十方众类。一切灵鬼。至心发愿。书写是经。测其元图。寻其本誓。赖功徳之妙力。増圣主之休符。玉曾无雾露之侵。绵区永断风尘之警。中宫殿下。同保吉祥。右大臣奉敕〈基经〉。宜以此大乘经。安置图书寮。彰大相之远虑。历千秋而长传。凡厥庄严色目。具在别纸。’以从五位上藤原朝臣贞风为典侍。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御康。纪朝臣全子并为典藏。从五位下小野朝臣后贤子为尚书。从五位上多治真人亮子为尚“书”药。外从五位下榎本连直子为尚兵。从五位上坂本朝臣氏子为尚水。从五位上藤原朝臣元子为尚膳。正四位下洁子女王为尚缝。正五位下田中朝臣保子。安倍朝臣基子并为典缝。

庚子廿七日。车驾幸染殿院。

辛丑廿八日。天皇有意让位。故出居外宫。遣使守内外“之”要害之处。以戒不虑。从四位上行右京大夫兼美浓守源朝臣觉。散位从四位下纪朝臣有常护左右马寮。大藏大辅从五位上橘朝臣信荫护左右兵库。从五位上守民部大甫藤原朝臣保则。内舍人一人。警固近江关。散位从五位上藤原朝臣有年。内舍人一人。警固伊势关。前远江守从五位下清原真人惟岳。内舍人一人。警固美浓关。各敕符木契。一时驰赴。’▼是日。淳和太皇大后遣使奉问起居。天皇殊加优。赐使者物。

壬寅廿九日。皇太子出自东宫。驾牛车。诣染殿院。▼是日。天皇让位于皇太子。敕右大臣从二位兼行左近卫大将藤原朝臣基经。保辅幼主。摄行天子之政。如忠仁公故事。诏曰。现神〈止〉大八洲国所知倭根子天皇〈我〉诏〈良万止〉御命〈乎〉。亲王诸王诸臣百官〈乃〉人等。天下公民众诸闻食〈止〉宣。朕以薄徳〈天〉天日嗣〈乎〉忝〈之〉赐〈倍利〉。日夜无间〈久〉愼畏〈利〉御坐〈须〉。而君临渐久〈久〉年月改随〈尓〉。热病频发〈利〉。御体疲弱〈之天〉不堪听朝政。加以。比年之间。异繁见〈天〉天下无宁〈之〉。此〈乎〉毎思〈尓〉忧伤弥甚〈之〉。是以此位〈乎〉脱〈天〉御病〈乎〉治赐〈比〉。国家〈乃〉害〈乎毛〉镇〈女〉息〈无止〉念行〈须已止〉年久〈奈利奴〉。然〈止毛〉。皇太子〈乃〉成人〈乎〉待赐〈布止〉为〈天奈无〉于今经数年〈奴留〉。今所思〈波〉。朕〈毛〉昔以幼稚〈天〉得锺此位〈利〉。贤臣〈乃〉保佐〈尓〉赖〈天〉得至于今日〈利〉。然则良佐〈乃〉翼戴〈波〉皇太子〈乃〉大成〈已止〉何远之有〈牟止奈毛〉念行〈须〉。故是以。皇太子〈止〉定〈多留〉贞明亲王〈尓〉此位〈乎〉授赐〈布〉。诸众此状〈乎〉悟〈天〉。清直心〈乎〉持〈天〉皇太子〈乎〉辅导〈岐〉仕奉〈天〉。天下〈乎〉平〈介久〉令有〈与〉。又左大臣源朝臣〈波〉为性萧疏〈之天〉〈融〉。朝务〈乎〉仕奉〈尓〉不耐〈已止〉先々〈尓〉申乞〈已止〉殷勤〈奈利〉。朕且不欲夺其志。右大臣藤原朝臣〈波〉〈基经〉。内外〈乃〉政〈乎〉取持〈天〉勤仕奉〈己止〉夙夜不懈。又皇太子〈乃〉舅氏〈奈利〉见其情操〈尓〉。幼主〈乎〉寄托〈倍之〉。然则少主〈乃〉未亲万机之间〈波〉。摄政行事〈牟许止〉。近〈久〉忠仁公〈乃〉如保佐朕身〈久〉相扶仕奉〈倍之〉。又古人有言〈利〉。上多〈岐〉时〈尓波〉下苦〈止奈毛〉所闻。是以。太上天皇〈止伊布〉号〈毛〉停〈女〉。亦诸〈乃〉服御〈乃〉物停赐〈布〉。又如此时〈尓〉当〈都々〉。人々不好〈留〉谋怀〈天〉天下〈乎毛〉乱〈利〉。己氏门〈乎毛〉灭人等〈毛〉前々有〈利〉。若如此有〈牟〉人〈乎波〉。己〈我〉教训直〈天〉。各〈乃〉己门〈乎〉不灭〈须〉。弥高〈尓〉仕奉〈利〉。欲继〈止〉思愼〈天〉。无二心〈之天〉仕奉〈倍之止〉诏天皇〈我〉旨〈乎〉众闻食〈止〉宣。’皇太子受天子神玺宝劔。御凤辇。归于东宫。文武百官扈从如常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