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县学记 中华文库
学之制,与政损益:“政举则道举,道污则政污,昆山吴东鄙之县,先是县有文宣王庙,庙堂之后有学室。中年兵馑荐臻,堂宇大坏,方郡县多故,未遑缮完。其后长民者或因而葺之,以民尚未泰,故讲习之事,设而不备。
大历九年,太原王纲以大理司直兼县令,既而释奠于庙,退而叹曰:“夫化民成俗,以学为本。是而不崇,何政之为?”乃谕三老主吏,整序民,饰班事,大启宇于庙垣之右,聚五经于其间。以邑人沈嗣宗躬履经学,俾为博士。于是遐迩学徒,或童或冠,不召而至,如归市焉。公听治之暇,则往敷大猷以耸之,博考明德以翼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揭而厉之,使自趋之。故民见德而兴行,行于乡党,洽于四境。父笃其子,兄勉其弟,其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
佥曰:“公之设教,矫其末不堕其本,易其俗不失其宜也。”传曰:“本立而道生。”昔崔瑗有《南阳文学志》,王粲有《荆州文学志》,皆表儒训,以著不朽,遂继其流为《县学记》,俾来者知我邑经艺文教之所以兴。是岁龙集乙卯,公为县之明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