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 卷第一上
宋 晁公武 撰 宋 赵希弁 重编并撰附志后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淳祐中袁州刊本
卷第一下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第一上

自汉武帝之后虽世有治乱无不知崇尚典籍刘歆

始著七略緫录群书一曰辑略二曰六艺三曰诸子

四曰诗赋五曰兵书六曰术数七曰方技至荀朂更

著新簿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

曰乙部有古今诸子家及兵书术数三曰丙部有史

记及故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朂之簿盖合兵书

术数方技于诸子自春秋𩔖摘出史记别为一六艺

诸子诗赋皆仍歆旧其后历代所编书目如王俭阮

孝绪之徒咸从歆例谢灵运任昉之徒咸从朂例唐

之分经史子集藏于四库是亦祖述朂而加详焉欧

阳公谓其始于开元其误甚矣今予所录书史集猥

众若依七略则多寡不均故亦分为四部焉

经部其类十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礼

类五曰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论语类

九曰经解类十曰小学类孔氏之教别而为六艺数

十万言其义理之富至于不可胜原然其要片言可

断曰修身而已矣修身之道内之则本于正心诚意

致知格物外之则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尽

无施而不冝学者若以此而观六艺犹坐璇玑以窥

七政之运无不合者不然则悖谬乖离无足怪也汉

承秦后六艺皆出于灰烬之馀学者颛门名家故易

有田氏焦氏费氏诗有鲁诗韩诗齐诗春秋有邹郏

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礼乐有大小戴之殊书有古

文今文之异各尊其师说而伐其异已者党枯骸䕶

蠹简至于忘父子君臣之分争辩不少屈其弊甚矣

迨至晋魏之后此弊虽衰而学者徒剽贼六艺之文

饰其辞章以哗世取宠而不复有明道之意无以议

为及唐之中叶海内乂安士稍知宗尚经术而去圣

愈远异端并兴学书者则以今文易古文而颇改其

辞学春秋者则合三传之同异而杂举其义不本所

承决以胸臆以迄于今释老申韩之说杂然满于六

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岂

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于章句是以迢

迢千载之间悖谬乖离殊涂而同归至此其极悲夫

今所录汉唐以来之书甚备观者其愼择焉论语孝

经自班固以来皆附经类夫论语群言之首孝经百

行之宗皆六经之要其附于经固不可易又艺文志

有小学类四库书目有经解类盖有补于经而无所

系属故皆附于经今亦从之

  易类

   王弼周易十卷

右上下经魏尚书郎王弼辅嗣注系辞说卦杂卦序

卦弼之门人韩康伯注又载弼所作略例通十卷自

啇瞿受于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为施雠孟喜梁

丘贺其后焦赣费直始显而传受皆不明由是分为

三家汉末田焦之学㣲而费氏独存其学无章句惟

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叅

入卦中皆祖费氏束京荀刘马郑皆传其学王弼最

后出或用郑说则弼亦本费氏也欧阳永叔见此遂

谓孔子古经已亡按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

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古

经何尝亡哉

   周易正义十四卷

右唐国于祭酒孔颖逹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

嘉运赵干叶王谈于志宁等同撰苏德融赵𢎞智覆

审序称江南义疏有十馀家辞尚虚诞皆所不取唯

王弼之学独冠古今以弼为本采诸说附益之

   易干凿度二卷

右旧题苍颉修古籒文郑氏注按唐四库书目有郑

𤣥注书诗纬及有宋均注易纬而无此书其中多有

不可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昔通儒谓纬书伪起哀

平光武既以䜟立故笃信之陋儒阿世学者甚众郑

𤣥何休以之通经曹褒以之定礼历代革命之际莫

不引䜟为符瑞故桓谭张衡之徒皆深疾之自符坚

之后其学殆绝就使其尚存犹不足保况此又非真也

   卜子夏易十卷

右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巳亡子夏书今此书约

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唐张弧伪作

   京房易三卷

右隋有汉京房章句十卷此书旧题京房传呉陆绩

注皆星行气候之学非章句也

   关子明易一卷

右魏关子明传子明名朗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

文孝文召见之著成筮论数十篇唐赵㽔注㽔云恨

书亡半随文诠解才十一篇而已四库书不载

   李氏集解十卷

右唐李鼎祚集解经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各冠逐卦

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

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辅嗣姚信王廙张

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𤣥韩康伯刘𤩽何安崔

憬沈麟士卢氏崔觐孔颖逹三十馀家又引九家易

干凿度义所谓蜀才者人多不知按颜之推云范长

生也其序云自卜商之后传注百家唯王郑相沿颇

行于代郑则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易之道岂偏

滞于天人哉而天象难寻人事易习折杨黄华学徒

多从之今集诸家刋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以

贻同好盖宗郑学者也隋书经籍志所录易类六十

九部子今所有五部而已关朗易不载于目干凿度

自是纬书焦赣易林又属卜筮子夏书或云张弧伪

为然则隋志所录舍王弼书皆未得见也独鼎祚所

集诸家之说时可见其大指唐录称鼎祚书十七卷

今所有十卷盖亦失其七惜哉

   周易口诀义七卷

右唐史证撰抄注疏以便讲习田氏乃以为魏郑公

撰误也

   周易微旨三卷

右唐陆希声撰希声大顺中弃官居阳羡自号居阳

遁叟著传十卷别撰易图一指说一释变一微㫖一

通十卷此微㫖也皆设问答

   周易举正三卷

右唐郭京撰京尝任苏州司户序称京家藏王弼韩

康伯手扎周易本及石经校正一百三十五处二百

七十三字盖以繇彖相证有阙漏处可推而知托云

得王韩手札与石经耳如涣之繇利渉大川下有利

贞字而彖辞无之则增入渐之繇女归吉下无也字

而彖辞有之则削去他皆此类

   元命包十卷

右唐卫元嵩撰苏源明传李江注坤为首因八卦世

变为六十四卦之次又著运蓍说源二篇统言卦体

不列爻位自云周易元包一也

   易轨一卷

右伪蜀蒲干贯撰专言流演其序云可以知否㤗之

源察延促之数盖数学也景迂云按刘道原十国纪

年干贯作䖍观今两字皆误

   易论三十三卷

右皇朝王昭素撰昭素居酸枣 太祖时尝召令讲

易其书以注疏异同互相诘难蔽以巳意

   证坠简一卷

右皇朝天禧中毗陵从事建溪范谔昌撰其书酷类

郭京举正如震卦象辞内云脱不丧七鬯四字程正

叔取之渐卦上六疑陆字误胡翼之取之自谓其学

出于湓浦李处约庐山许坚意者岂果有师承故程

胡有所取焉

   胡先生易传一十卷

右皇朝胡瑗撰瑗字翼之泰州人通经术乐律教人

有法在湖州从其学者常数百人成材而备朝廷器

使者不可胜数此解甚详或云门人倪天隐所纂非

其自著也无繋辞

   周易述闻一卷隐诀一卷补解一卷精微三卷

右皇朝皇甫泌撰又有纪师说辩道通为八卷

   邵康节皇极经世十二卷

右皇朝邵雍撰雍字尧夫谥康节隐居博学尤精于

易世谓其能穷作易之本原前知来物其始学之时

睡不施枕者至三十年此书以元经㑹以㑹经运经

世起于尧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终于周显德六年

己未编年纪兴亡治乱之事以符其学又有观物篇

系于后其子伯温解

   刘长民易十五卷

右皇朝刘牧长民撰 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庆历

初呉秘献其书于朝优诏奖之田况为序

   钩隐图三卷

右刘牧撰皆易之数也凡四十八图并遗事九有欧

阳永叔序而其文殊不类

   郑扬庭周易传十二卷

右皇朝郑夬掦庭撰姚嗣宗谓刘牧之学受之呉秘

袐受之夬夬又作明数明象明传道明次例明范五

篇邵雍言夬窃其学于王豫沈括亦言夬之学似雍云

   王逢易传十卷

右皇朝王逢撰尝为国子直讲其学宗王弼

   温公易说一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撰杂解易义无诠次未成书也

   周易圣断七卷

右皇朝鲜于侁子骏撰本之王弼刘牧而时辩其非

且云众言淆乱析诸圣故名其篇曰圣断

   周易古经二卷

右皇朝吕大防微仲编其序云彖象以为注乃分于

卦爻之下学者于是始不见完经而文辞次第贯穿

之意亦缺然不属因按古文而正之凡十二篇别无

解释

   毗陵易传十一卷

右皇朝苏轼子瞻撰自言其学出于父洵且谓卦不

可爻别而观之其论卦必先求其所齐之端则六爻

之义未有不贯者未尝凿而通也

   程氏易十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撰朱震言颐之学出于周敦頥得

之于穆脩亦本于陈抟与邵雍之学本同然考頥之

解不及象数颇类胡瑗尔景迂云胡武平周茂叔同

师润州鹤林寺僧寿涯其后武平传其学于家茂叔

则授二程与震之言不同

   周易义海一百卷

右皇朝房审权撰集郑𤣥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

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

之篇末

   干生归一图两卷

右皇朝石汝砺撰先辩卦彖爻象之别后列数图颇

杂以释老之说

   王介甫易义二十卷龚原注易二十卷耿南

   仲注易二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介甫三经义皆颁学宫独易

解自谓少作未善不专以取士故绍圣后复有龚原

耿南仲注易三书偕行于场屋

   晁以道古易十二篇

右从父詹事公撰以诸家易及许愼说文等九十五

书是正其文且依汉田何本分易经上下并十翼通

为十二篇以矫费氏王弼之失谓刘向尝以中古文

易经校施孟梁丘经至蜀李譔又尝著古文易遂名

之曰古易公讳说之字以道昔班固自序其父祖事

皆著名袁种字其叔父曰丝人皆不以为非今录先

世及诸父所著书若不记名字则后莫知为谁非史

之比故不敢效孟坚况非面斥辄援袁种旧例云馀

皆仿此

   晁以道太极传六卷因说一卷太极外传一卷

右从父詹事公撰其学本之邵雍自云初学京房后

遇杨贤宝得其传初著商瞿传亡之建炎中再作此

书时年七十一

   晁以道易𤣥星纪谱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温公𤣥历及邵康节太𤣥凖易图

合而谱之以见扬雄以首凖卦非出私意盖有星候

为之机括且辩正古今诸儒之失如羡不当凖临明

夷不当凖大壮之类凡此难与诸家口舌争观谱则

彼自屈矣此谱之所以作也

   朱子发易集传十一卷易图三卷丛记一卷

右皇朝朱震子发撰自谓其学以程頥为宗和㑹邵

雍张载之论合郑𤣥王弼之学为一云其书多采先

儒之说以成故曰集传

   先天易钤太极宝局两卷

右皇朝牛师德撰自云传邵雍之学于司马温公而

其说近于术数未知其信然否

   芸阁先生易解一卷

右皇朝吕大临与叔撰有统论数篇无诠次未完也

   焦氏易林十六卷

右汉天水焦赣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

此其所著书也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人有唐

俞王序其书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

韵语与左氏传所载鳯皇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

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岂古之卜者各有

此等书耶

  书类

   尚书十三卷

右本古文孔安国传五十九篇安国取序一篇分诸

篇之首更定五十八篇晋之乱欧阳夏侯尚书并亡

晋梅赜始得此传阙舜典一篇乃以王肃注足成上

之齐建武中呉姚方兴得之于大稚比王注多二十

八字唐孝明不喜古文以今文易之又颇改其辞如

旧无颇今改无陂是也按安国既定古文㑹有巫蛊

事不复以闻藏于私家而已是以郑康成注礼记韦

昭注国语杜预注左氏赵岐注孟子遇引今尚书所

有之文皆曰逸书盖未尝见古文故也然尝以礼记

校说命孟子较秦誓大义虽不远而文不尽同意者

安国以隶古定时失之耳

    尚书正义二十卷

右孔颖逹等撰因梁费甝疏广之注唐儒学传称颖

逹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撰五经义训百馀

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包括异家为详备然其中不

能无谬冗马嘉运驳正其失永徽中于志宁张行成

高季辅就加增损始布天下艺文志云颖逹与李子

云王德韶等撰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赵𢎞

智审覆长孙无忌李𪟝等二十四人刋定唐史志传

记事多叅差此为尤甚所记撰著人姓氏颖逹外往

往不同

   古文尚书十三卷

右汉孔安国以隶古定五十九篇之书也盖以隶写

籒故谓隶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明皇不喜古

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绝陆德明独存其一二于

释文而己 皇朝吕大防得本于宋次道王仲至家

以较陆氏释文虽小有异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

奇古非字书傅㑹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知

制字之本也

   尚书大传三卷

右秦伏生胜撰郑康成注胜至汉孝文时年且百岁

欧阳生张生从学焉音声犹有讹误先后犹有差舛

重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胜终之后数子各论所闻

以己意弥缝其阙而别作章句又特撰大义因经属

指名之曰传后刘向校书得而上之

   尚书解十四卷

右皇朝顾临蒋之奇姚辟孔武仲刘敞王㑹之周范

苏子才朱正夫呉孜所撰后人集之为一编然非完

书也

   胡翼之洪范解一卷

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皆其门人所录无诠次首尾

   张晦之洪范一卷

右皇朝张晦之撰晦之景祐三年为房州参军著论

七篇

   洪范传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安石以刘向董仲舒伏生明

灾异为蔽而别著此传以庶徴所谓若者不当训顺

当训 如人君之五事如天之雨旸寒燠风而已大

意言天人不相干虽有变异不足畏也

   杨元素书九意一卷

右皇朝杨绘元素撰其序云诗书春秋同出于史而

仲尼或删或修莫不有笔法焉诗春秋先儒皆言之

书独无其法邪故作断尧虞书夏书禅让稽古商书

周书费誓泰誓意九篇

   苏明允洪范论图一卷

右皇朝苏洵明允撰三论皆援经繋传斥未以归本

二图一以指歆向之缪一以形其意

   新经尚书义十三卷

右皇朝王雱撰雱安石之子也熙寜六年命吕惠卿

兼修国子监经义王雱兼同修撰王安石提举而雱

董是经颁于学官用以取士士或少违异辄不中程

由是独行于世者六十年而天下学者喜攻其短自

开党锢之禁世人羞称焉

   书义辩疑一卷

右皇朝杨时中立撰其书专攻王雱之失时仕至礼

部侍郎

   东坡书传十三卷

右皇朝苏轼子瞻撰熙寜以后专用王氏之说进退

多士此书骇异其说为多又以𦙍征为羿篡位时康

王之诰为失礼引左氏为证与诸儒之说不同

   颜呉范司马无逸说命解三卷

右皇朝呉安诗范祖禹司马康元祐中侍讲筵颜复

说书崇政殿日所进讲说也

   伊川书说一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之门人记其师所谈四十馀篇

   洪范㑹传一卷

右皇朝孙谔撰元祐中博士其说多本先儒颇攻王

氏之失

   书传一卷

右不载撰人盖为程正叔之学者疑诸吕所著也

  诗类

   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右古诗三千馀篇孔子删取其三百一十篇为经后

亡其六汉兴分为三申公作训诂号鲁诗辕固生作

传号齐诗韩婴作传号韩诗皆列学官最后毛公诗

出自谓子夏所传公赵人为河间献王慱士五传至

东京马贾二郑皆授其学魏晋间鲁齐诗遂废而韩

诗仅存毛公诗独行至今世谓其解经最密其序萧

统以为卜子夏所作韩愈常以三事疑其非至介甫

独谓诗人所自制按东汉儒林传曰卫宏作毛诗叙

善得风雅之旨隋经籍志曰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

夏所创毛公及卫公所润益愈之言盖本于此韩诗

序芣苢曰伤夫也汉广曰悦人也序若诗人所自制

毛诗犹韩诗也不应不同若是况文意繁杂其不出

一人之手甚明不知介甫何以言之殆臆论也汉郑

康成笺

   毛诗正义四十卷

右唐孔颖逹等撰据刘炫刘焯䟽为本删其所烦而

增其所简云

   韩诗外传十卷

右汉韩婴撰婴燕人其书汉志本十篇内传四外传

六隋止存外传折十篇其及经盖寡而遗说往往见

于他书如逶迤郁夷之类其义与毛诗不同此书称

外传虽非其解经之深者然文辞清婉有先秦风

   诗谱一卷

右汉郑𤣥康成撰欧阳永叔补完之

   毛诗草木鸟兽虫疏二卷

右呉陆玑撰或题曰陆机非也玑仕至乌程令

   新经毛诗义二十卷

右皇朝熙寜中置经义局撰三经义皆本王安石说

毛诗先命王雱训其辝复命安石训其义书成以赐

太学布之天下以取士云

   苏氏诗解二十卷

右皇朝苏辙子由撰其说以毛诗序为卫宏作非孔

氏之旧止存其首一言馀皆删去按司马迁曰周道

鈌而关睢作扬雄曰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

乎上与今毛诗序之意绝不同则知序非孔氏之旧

明矣虽然若去序不观则诗之辞有溟涬而不可知

者不得不存其首之一言也

   伊川诗说两卷

右皇朝程頥正叔门人记其师所谈之经也

   陈氏诗解二十卷

右皇朝陈少南撰

   欧阳诗本义十五卷

右皇朝欧阳脩永叔撰欧阳公解诗毛郑之说已善

者因之不改至于质诸先圣则悖理考于人情则不

可行然后易之故所得比诸儒最多但平日不信符

命尝著书以周易河图洛书为妖妄今又以生民𤣥

鸟之诗为怪说苏子瞻曰帝王之兴其受命之符卓

然见于诗书者多矣河图洛书𤣥鸟生民之诗岂可

谓诬也哉恨学者推之太详流入䜟纬而后之君子

亦矫枉过正举从而废之以为王莾公孙之流缘此

作乱使汉不失德莾述何自起而归罪三代受命之

符亦过矣

  礼类

   周礼十二卷

右郑𤣥注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开献书之路得周官

有五篇失冬官一篇乃募以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

补其阙至孝成时刘歆校理秘书始得序列著于录

略为众排弃歆独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永平时杜

子春初能通其读郑众郑兴亦尝传受𤣥皆引之以

参释异同云大夫者兴也司徒者众也

   仪礼十七卷

右郑氏注两汉诸儒得古文礼凡五十六篇高堂生

慱士礼十七篇为礼仪丧服传一卷子夏所为其说

曰周礼为本圣人体之仪礼为末圣人履之为本则

重者在前故宗伯序五礼以吉㐫賔军嘉为次为末

则轻者在前故礼仪先冠昏后丧祭唐韩愈谓文王

周公法制粗在于是恨不及其时进退揖逊于其间云

   礼记二十卷

右汉戴圣纂郑康成注圣即所谓小戴者也此书乃

孔子没后七十子之徒所共录中庸孔伋作缁衣公

孙尼子作王制汉文帝时博士作河间献王集而上

之刘向校定一百五十篇大戴既删八十五篇小戴

又删四十六篇马融传其学又附月令明堂义合四

十九篇唐孝明删月令移第一 皇朝以礼记不刋

之书改正复为第五议者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毋

不敬一言足以蔽之故先儒以为首孝明肆情变乱

甚无谓也复之当矣

   大戴礼记十三卷

右汉戴德纂亦河间王所献百三十一篇刘向校定

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德删其烦重为八十五

篇今书止四十篇其篇目自三十九篇始无四十三

四十四四十五六十一四篇有两七十四盖因旧缺

录之每卷称今卷第几题曰九江太守戴德撰按九

江太守圣也德为信都王太傅盖后人误题

   三礼义宗三十卷

右梁崔灵恩撰一百五十二篇今此本颇残缺

   周礼疏四十卷

右唐贾公彦撰公彦洺州人永徽中仕至太学博士

著周礼䟽四十卷今并为十二卷

   仪礼䟽五十卷

右唐贾公彦撰齐黄庆隋李孟悊各有䟽义公彦删

二䟽为此书

   礼记䟽七十卷

右唐孔颖逹等贞观中奉诏撰其序称大小二戴共

氏而分门王郑两家同经而异注爰从晋宋逮于周

隋传礼业者江左尤盛其为义䟽者甚多唯皇甫侃

熊安生见于世然皇氏为胜今据以为本其不备以

熊氏补焉

   礼记外传四卷

右唐成伯玙撰义例两卷五十篇名数两卷六十九

篇虽以礼记为目通以三礼言之刘明素序张㓜

伦注

   三礼图二十卷

右聂崇义周世宗时被旨撰以郑康成阮谌等六家

图刋定 皇朝建隆中奏之窦俨为之序

   明道中庸解一卷

右皇朝程颢撰陈瓘得之江涛江涛得之曾天隐天

隐得之傅才孺才孺云李丙所藏也

   芸阁礼记解四卷

右皇朝吕大临与叔撰与叔师事程正叔礼学甚精

博中庸大学尤所致意也

   编礼三卷

右皇朝吕大临与叔编以士丧礼为本取三礼附之

自始死至祥练各以类分其施于学甚惠尚恨所编

者五礼中特㐫礼而己

   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熙寜中设经义局介甫自为

周官义十馀万言不解考工记按秦火之后周礼比

他经最后出论者不一独刘歆称为周公致太平之

迹郑氏则曰周公复辟后以此授成王使居洛邑治

天下林孝谓之黩乱不验之书何休亦云六国阴谋

之说昔北宫锜问孟子周室班爵禄之法孟子以谓

诸侯恶其害己灭去其籍则自孟子时已无周礼矣

况经秦火乎汉濡非之良有以也不知刘郑何所据

而言然又自违异不同王莾尝取而行之敛财聚货

渎祀烦民冗猝诡异离去人情远甚施于文则可观

措于事则难行凡莽之驯致大乱者皆其所致厥后

唯苏绰王通善之诸儒未尝有言者至于介甫以其

书理财者居半爱之如行青苖之类皆稽焉所以自

释其义者盖以其所创新法尽傅著经义务塞异议

者之口后其党蔡卞蔡京绍述介甫期尽行周礼焉

圜土方田皆是也周姬姓故其女曰王姬舍其周姓

其臣如宋齐之女亦不曰姬而各氏其姓曰姜氏曰

子氏赵嬴姓京乃命帝女称帝姬噫至於姓亦从焉

何其甚也久之祸难并起与莽曾无少异殆书所谓

与乱同事者邪

   中庸篇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近世学者以中庸为二事其说是

书皆穿凿而二之于是本诸胡先生司马温公程明

道张横渠王肃郑𤣥作传焉

   游氏中庸解一卷

右皇朝游酢定夫撰酢亦程正叔门人

   杨中立中庸解一卷周礼辨疑一卷

右皇朝杨时中立撰时载程正叔之言曰不偏之谓

中不易之谓庸盖亦犹王氏之说也周礼辨疑其如

辨诗书者也

   周公谥法一卷

右其序曰维周公旦太公望相嗣王发建功于牧野

及终将葬乃制谥计一百九十馀条云谥隋志附于

论语类中今迁于此

   春秋谥法一卷

右与周公谥法相类而小有异同

   沈贺谥法四卷

右梁沈约撰凡七百九十四条贺琛又加妇人谥二

百三十八条

   嘉祐谥法三卷

右皇朝苏洵明允撰洵嘉祐中被诏编定周公春秋

广谥沈约贺琛扈䝉六家谥法于是讲求六家外采

今文尚书汲冡师春蔡邕独断凡古人论谥之书收

其所长加以新意得一百六十八谥三百一十一条


芟去者百九十有八又为论四篇以叙其去取之意

  乐类

   乐府杂录一卷

右唐段安节撰记唐开国以来雅郑之乐并其事始

古之为国者先治身故以礼乐之用为本后世为国

者先治人故以礼乐之用为末先王欲明德于天下

深推其本必先修身而修身之要在乎正心诚意故

礼以制其外乐以养其内使内之不贞之心无自而

萌外之不义之事无由而蹈一身既修而天下治矣

是以礼乐之用不可须臾离也后世则不然设法造

令务以整治天下自适其暴戾恣睢之心谓躬行率

人为迂阔不可用若海内平定好名之主然后取礼

之威仪乐之节奏以文饰其治而已则其所谓礼乐

者实何益于治乱成败之数故曰后世为国者先治

人以礼乐之用为末虽然礼文在外为易见历代犹

不能废至于乐之用在内微密要眇非常情所能知

故自汉以来指乐为虚器杂以郑卫夷狄之音虽或

用于一时旋即放失无复存者况其书哉今裒集数

种姑以补书目之阙尔

   羯鼔录一卷

右唐南卓撰述鼓曲故事

   补亡乐书三卷

右皇朝房庶撰古律既亡后世议乐者纵黍为之则

尺长律管容黍为有馀王朴是也横黍为之则尺短

律管容黍为不足胡瑗是也故庶欲先以一千二百

黍纳之于律管中黍尽乃得九十分为黄锺之长其

说大要以律生尺耳范蜀公本之以制雅乐

   五音㑹元图一卷

右未知何人所撰谓乐各有谱但取篥谱为图以七

音十二律使俗易晓

   大晟乐府雅乐图一卷

右皇朝政和中建大晟乐府起黄锺于上躬之中指

弃塞古今诸儒异同之论此其谱也

   琴筌十卷

右皇朝苟以道撰记造琴法弹琴诀并谱


昭徳先生郡斋读书志卷第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