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第五门(虚劳 平补 气疾 盗汗)

治劳疾

病症已见而未成者。张宗朝运使家方,卢美中通判说。

稻草根细切上浓煎,不以时候,如熟水饮之。

袁州寄居武节郎李应,本相州法司,尝以吏役事。韩似夫枢密兵火后,忽于宜春见之云∶从入空无人所居之室,忽觉心动,背寒凛凛,遂感劳瘵之疾,垂殆,传于其次,次室女也,长子既死,女病寻亟,继又传于第三子,症候一同。应大恐,即祷于城隍神,每日设面饭,以斋云水,冀遇异人,且许谢钱三十万。数日因往市中开元寺前,有一人衣俗士服,自称贫道,踵足而呼曰∶团练闻宅上苦传尸劳,贫道有一药方奉传。同入寺内,问其姓名,不答,口授云云,应即假笔书之。道人言欲过湖南。应留之饭,云已吃饭了,欲赠之钱,云自有盘缠。

临行又言∶此药以天灵盖、虎粪内骨为主,切须仔细寻觅青蛇脑,如无亦可服药,前一日须盛享城隍,求为阴助。应曰∶既求之于神,何必用药?道人曰∶不然。即揖别西去。应以事颇异,敬如其言治药。既成,设五神位,各具饮馔十品,如待宾客,以享城隍。又别列酒食,以犒阴狱,仍于其家设使者一位,于病榻之前。服药食顷,脏腑大下,得虫七枚,色如红燠肉而腹白,长约一寸,阔七、八分,前锐后方,腹下近前有口,身之四周有足,若鱼骨,细如针尖而曲,已死,试取火焚之,以铁火筋扎刺不能入,病顿减。后又服一剂,得小虫四枚,自此遂安,今已十年,肌体悦泽,不复有疾,道人后竟不来。

天灵盖(三钱,酥炙黄色,为末秤) 虎粪(内骨一钱,人骨为上,兽骨次之,杀虎,大肠内者亦可用,同青蛇脑、小豆许,或绿豆许,同酥涂炙,色转为度,无蛇脑只醋炙亦得)

鳖皮尖,研,以

上为末,绢筛过) 青蒿(取近梢三、四寸,细锉,六两) 豉(三百粒) 葱白(二十一枚,打破) 东引桃、柳、李、桑枝(各七茎,粗如箸头大,各长七寸,细锉) 麝香(一钱分,别为细末)

上先将青蒿、桃柳李桑叶、枫叶、葱、豉以官省升量水三升,煎至半升许,去滓,入安息香、天灵盖、虎粪内骨,鳖甲,桃仁与童子小便同煎取汁,去滓,有四、五合,将槟榔、麝香同研匀,调作一服,早晨温服,以被盖覆出汗,恐汗内有细虫,以帛子试之,即焚此帛,相亦然。十来日后,气体撤消,再进一服,根据前焚弃,至无虫而止此药。如病者未亟,可以取安,如已亟,俟其垂死,则令下次已传染者服之,先病者虽不可救,后来断不传染。此方传之枢密之孙,诏州史君希道。

明月丹

治劳瘵。孙威敏公方,其曾孙盈仲传,《名方》《与良方》少异。

砂 硼砂 雄兔粪

上三味各等分为末,用生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生甘草一分捶破,新水半盏,揉甘草浓汁吞下。每服日须初一日以后,十五日以前,五更时,令病患起坐,须预戒令不得作声息气,服之作声即不效。或怕水冷,微温不妨。每合药时,必于八月十五日三更前合。如急要服,则就每月十五日以前,月明夜合,勿令妇人、杂人、鸡犬、猫畜见。合时与服药时供过,人并不得作声,切记,切记。

黄建中汤

治虚劳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热等疾,服之能陆彦安方,唐仲举家屡效。

黄 (去芦) 白术 枳壳(汤浸,去穣) 前胡(各三分) 杏仁(去皮尖) 柴胡(银州者)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半夏(汤洗七次) 黄芩 白芍药 羚羊角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各二分)

上十七味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服,食后,日进二服。

治劳疾

鳗鲡鱼食之。

治发寒热,欲成劳瘵者。平江医僧杲都正方。十全饮子加黄连一味,根据法煎服,热在骨节更加青蒿或鳖甲煎。

猪骨煎

治男子妇人发热,热有多等,若虚劳发热,热从脊骨上起,此药有神效,更宜审细服之。

猪脊骨(一条,去尾,五寸,细锉,用好法酒六升,青蒿一握,乌梅十个,柴胡一两去芦,秦艽一两去芦,慢火同熬,耗一半,去滓,入蜜半斤,再熬成膏子) 白茯苓(去皮)

当归膝(去芦,酒(以上各半两) 鹿茸

上为细末,用前猪骨膏子搜和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至五十丸,米饮下,不以时候。

交感丹

或云此药太峻,恐走气,更看人禀赋如何。

香附子(一斤,新汲水浸一宿,磨去黑毛,炒黄) 茯神(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朝以降气汤嚼下一粒。

降气汤

香附子(半斤,修治如前法) 茯神(二两) 甘草一两(半炙)

上为细末,热汤点二钱用下交感丹。

揩牙法

香附子(五两,修治如前法,捣生姜四两,同淹一宿,炒令焦色) 青盐(二两,研细拌匀,同上药收)

上每夜临卧以少许揩牙,如常法。此三方俞居易阁学平生服食,以为传家之宝,云得之于钱瓮城中申先生,有序具载,凡人四十以后百事慵懒,皆由心火不能下降,故作此方,以救

无名丹

补虚守神,涩精固阳道,男子服之有奇效,非笔可尽其作用,非至神不能处之,遂可称其效,故以为无名。一方加远志、莲肉并去心白茯苓三味,各一两,又云用苏合香下。

茆山苍术(一斤,不浸,入药臼,以面杖舂,令稍滑,净筛,去粗皮,亦不须过当) 龙骨(一两,别研如粉) 赤石脂(二两,研) 川乌头(大者一两,炮裂,削去皮脐) 破故纸(二两,微炒) 川楝子(三两,去核,微炒) 茴香(舶上并南京者,各一两半,微炒)

上捣罗为细末,合和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多可百丸,少只三十丸,食前温酒或米饮,盐汤下。如欲恃药力,冷酒下五十丸,妇人无子服之有益。

养正金丹

补虚正气。

硫黄(细研)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丁香(不见火)肉豆蔻(面

上等分,捣罗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下。

壮气丸

茴香(炒) 巴戟 破故纸(炒) 葫芦巴 玄胡索 仙茅 附子(炮) 金铃子 桂(以上各三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五十丸,温酒下,盐汤亦得。

沉香猪肚丸

沉香 丁香 木香 川椒(炒) 荜澄茄 陈皮 葫芦巴(炒) 破故纸(炒) 石茱萸桂 巴豆蔻(各四两)

上为细末,生猪肚一个,去脂。先用生绢袋盛药末,令在猪肚内,缝合。用酸浆水一桶,于服五十丸,温酒下,妇人醋汤下,与壮气丸相间服。史仲华传此,虽男子药,妇人久病气虚,服之大验,其母亲取效!

玉蕊丹

治元阳虚惫,脐腹冷痛,面黄体瘦,口淡无味,精神恍惚,多困少力,腰膝酸疼,饮食减少,膀胱小肠久积气疾,脾元滑泄,神奇之甚。

南木香(三分) 蝎稍 舶上茴香 舶上硫黄(生,研细) 阳起石( ) 砂(以汤化去土,飞,令极净,各半两) 黑附子(一两) 白矾(一分,生)

上八味一处为末,入酒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日午下十丸,以齿嚼破,温酒下。

小痢虚滑不止,腹内撮疼,煎艾汤下十丸;妇人赤白带下,没药汤下五丸;脾胃虚弱,米谷不化,温酒下十五丸,二十丸亦得。

双芝丸

许都大觉民传。

麋鹿茸(各五两,只用一色亦得,镑细,酒浸一宿,取出搦,令干,慢火焙) 沉香(七钱) 川附子(两只,六钱者,炮,去皮脐)

上为细末,鹿角胶三两,麸炒,别为末,用浸茸酒慢火熬成膏,入麝香三钱,研细,搜药入臼,捣数百杵,令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斑龙丸

杨梅卿方。

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 鹿角霜(碾为细末) 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

各十两)

上五味,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了,碾为细末,方入柏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作糊丸之,于石臼内杵二千下,令熟,丸之如梧桐子大,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只逐日早晚服,久之大有功效,盐汤或酒任下。

麋角鹿茸丸

大补元阳麋角鹿茸丸,治真阳不足,脾肾虚虚,下焦伤惫,脐腹疼痛,两胁胀满,手足麻痹自利,耳内常聋。久服益脾丸,壮肾气,助真阳,补虚损,散寒湿,养气滋血脉,留形住世。

刘驻伯汝翼方。鹿角饼子 鹿角霜(各半斤) 九节菖蒲 钟乳 覆盆子 石斛 蛇床子(酒煮,炒香) 当细,令入) 续断 附蜜水涂炙,各二两) 杜参(去芦) 槟榔 葫芦巴(酒炒香) 远志(去心) 天门冬(去心)

浸,炒) 苁蓉(洗,酒浸,焙干) 熟干地黄(蒸三次,研,各四两) 防风(一两)

上件如法修治,捣罗为末,用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四十丸,渐加至五,六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吞下。

既济丹

升降水火,育神益血。久服延年,令人不老。张魏公方。

嫩鹿茸(三两,酥炙) 牛膝(酒浸一宿) 肉苁蓉(酒浸一宿) 熟干地黄(酒浸,蒸) 当归(别研) 沉香(别碾) 山药(炒) 远志(用甘草半两煮,去甘草不用) 茯神(各一两半) 附子(二两半,炮,去

上焙干为细末,枣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下。

玄兔丹

五味子一名玄及。

菟丝子(十两) 五味子(七两) 白茯苓(五两) 莲肉(三两)

上为细末,以山药六两打薄糊为丸,每服五十丸,盐,酒任下。

五味子丸

明目下气,除烦止渴,养气血,活经络,无所不治。

北五味子(一裹,约二斤,拣净,用酒一斗浸一伏时,取出或晒或焙,碾为细末)上将所浸药酒熬成膏,搜前件药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粒,盐汤,温酒任下,空心食前临并无所忌,浸药酒不用绿豆面者,恐解药力。

十精丸

升降阴阳,既济水火,平补心肾,及治下虚上盛。刘上舍名大椿子寿方。

破故纸(炒) 远志(去心) 白茯苓 益智仁(炒) 青盐(炒,别研,各一两) 菟丝子(酒浸)

上为细末,用 猪腰子一只,去膜,和酒研细,煮面作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盐汤或温酒下。如小便赤而少,煎车前子汤下;如心虚,精神不定,用茯神汤下;如夜间烦躁不得睡,用酸枣仁末调汤下;如心气盛塞,煎麦门冬汤下,日二服。一方去菖蒲,加熟干地黄二两,用羊腰子丸。

双补丸

治下部弱,肾水冷。平补,不燥不热。刘子寿上舍。

熟地黄(补血) 菟丝子(补精,各半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如气不顺,沉香汤下;如心气虚,茯苓汤下;如心气烦躁不得眠,酸枣仁汤下;肾气动,茴香汤下;小便少,车前子汤下;小便多,益智汤下。此法乃子寿之祖在京师辟雍,得史载之传此法,服此药四十年,年八十一。

服椒法

川人宋监丞得之于青城山九十岁道人杨梅卿传。

川椒一斤去枝并目,须是真川椒方可,台椒不可使用。青盐二两,热汤泡在椒内,出一寸许,次日入在锅内煮,令干,只余半盏汁,取出顿筛子上,用盆沥干其汁,别收,便将椒放地上,用新瓦盆覆之,出椒毒半日,却用筛子摊眼阴干,仍以甘菊末四、五两,掺在椒内,却热,见小字分明。

治心肾气不足

漏精遗沥。

白术(六两)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去毛,四两) 破故纸(入少酒,炒,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或加舶上茴香二两,炒

麝香鹿茸丸

治诸虚不足麝香鹿茸丸,玉医师方。

当归(酒浸一宿) 鹿茸(去皮,酥炙) 鹿角霜(各三两) 麝香(二钱,研细) 肉苁蓉(酒浸

上六味末之,用鹿角胶四两,溶作汁和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

沉香降气汤

沉香(七钱,锉) 甘草(炙) 缩砂仁(各二两) 香附子(六两,去毛)

上件捣罗为细末,盐汤点服。

真方降气汤

俞山人真方降气汤,治虚阳上攻,气滞不快,上盛下虚,膈壅痰实,咽干不利,咳嗽中满,喘急气粗,脐腹膨胀,满闷虚烦,微渴引饮,头目昏眩,腰痛脚弱,四肢倦怠。此药专治香港脚上攻,中满喘急,下丸虚冷,服补药不瘥者,饮之立效。真紫苏子(须自种真者、叶上下通紫色,叶心如花者,自九月收子用水淘去浮者,焙干,秤) 半夏(真齐州者,用沸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以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各五两) 前胡(泔浸,焙干秤) 甘草(炙)川当归(去芦头并土) 浓朴(去粗皮,姜汁浸炙,各二两) 肉桂(去粗皮) 陈皮(去白,各三两) 虚冷人加肉桂(一两) 又加绵黄 (二两)

上八味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个,同煎,取八分盏清汁,食后胸膈故方本出《千金翼》,名紫苏子汤。昔湘东王患香港脚,十年困笃,一日得此方遂安。然最要真紫苏子,须人家自种者,若店中所卖,皆野苏子,不可用,张文潜云。

导气丹

钱观文方,徐都承传与孟郎中公实。

橘皮 生姜(二味各一斤,同碾为曲) 木香(二两) 荜澄茄(四两) 牵牛(一两,碾为末)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烧萝卜汤下,食后服。

不老汤

香附子(丸实者,去尽黑皮,微炒,四两) 姜黄(汤浸一宿,洗净,焙干,称二两) 甘草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每服一大钱,入盐点,空心服。皇 、至和间,刘君锡以事窜岭南,至桂州遇刘仲远先生口授此方,仲远此时已百余岁。君锡服此方,间关岭表数年,竟免岚瘴之患。后还襄阳,寿至九旬。尝云闻之仲远说,凌晨盥栉讫,未得议饮食,且先服此汤,可

榻气丸

此钱氏小儿方加木香一味。清流刘尉服之取效!

胡椒(一两) 木香(一钱重) 蝎尾(去毒,半两)

上为细末,糊丸绿豆大,每服廿丸,陈米饮送下,无时。

团参丸

蒋签判方。

团参 桑白皮(锉,各二两) 人参 陈皮(洗) 桂(去皮) 白术 诃子(去核)麦门冬(去心) 大腹皮(锉,炒) 杏仁(炒,去皮尖) 半夏曲(各一两) 槟榔(锉)芫花(醋炒) 附子(炮,去皮) 泽泻 吴茱萸(炒) 枳实(麸炒,去穣,各半两)

上为细末,姜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十丸,未效,加至三十丸。刘尉服时,去芫花,加牵牛粉半两取效,牵牛只取第一次粉用,丸作大丸,却以水一盏煎服尤妙!

神秘汤

治气上不得卧神秘汤,《千金方》,葛丞相传。

橘皮 生姜 紫苏 人参 五味子

上等分,各五两,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指迷方》以桑白皮易五味子。

万和散

气药,文签判方,名止。

茴香(炒) 萝卜子(生) 官桂(去粗皮) 蓬莪术(湿纸裹,煨,各一两) 香白芷(一两半) 陈姜(三分,煨) 甘草(一两三分,炙) 白术(米泔浸一宿) 桔梗 牵牛子(炒过,熟不妨,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煎至六分,和滓,稍热服,或入枣煎如汤点服亦得。

妇人血气,入当归少许;心痛,炒茴香酒调下;中酒,热酒调下;小儿久泻不止,及泻后伤动胃气,不思饮食,瘦瘁,并以一钱,枣半个,水五分,煎四分,热服。治男子妇人一切气刺、气闷、气胀、食伤,及中毒积滞,两胁脐下四肢攻注,宿有气疾,心腹痞塞,呕吐不思饮食,伤风烦闷,鼻出清水,夜多盗汗,渐成瘦弱肠滑、水泻不止等疾。

四七汤

治七种气,大七气汤,临文子曾服有效。

人参 茯苓(各二两) 半夏(二两,全) 浓朴(姜汁制,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食前服。

治盗汗方

椒目 麦麸皮(一分,同炒香熟)

上为细末,白炙猪肉,掺药食之。

又方牡蛎(火 ,为末) 小麦麸(炒黑焦,为末)

上各贴之每服牡蛎末一钱,麸末二钱,以熟猪皮,去尽脂膜煎汤,临卧调服。《吴内翰备急

治体虚自汗

二方,赵从简通判。

牡蛎粉( 过用) 麻黄根(为末) 粟米(为粉)

上等分和匀,生绢袋盛之,时以扑身。

治盗汗方

临卧时放令少饥,吃宿蒸饼一枚,不可吃汤水,只干吃尽便就枕,不过两次即止。

治盗汗

次律云∶史丞相家方,渠与王叔东母子皆曾取效。心液为汗,宜服此药,收敛心人参(去芦,片切) 川当归(去芦并细者,片切)

上二味等分,每服称五钱,先用猪心一枚,破作数片,并心肉血,煎汤,澄清汁煎药服。

又方,孙盈仲绍熙壬子冬,于病中亲曾服。

附子(炮裂,去皮脐,切作骰子块,如小指面大,碎者不用,与小麦同炒,以附子黄色为

上三味等分,碾为细末,米饮调下,食前。

治脾虚人盗汗

华宫使传。

白术(三两) 白茯苓(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通口服,空心食前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