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鳞之一 中华文库
虫之四 ◄ | 本草纲目 鳞之一 |
► 鳞之二 |
李时珍曰︰鳞虫有水、陆二类,类虽不同,同为鳞也。是故龙蛇灵物,鱼乃水畜,种族虽别,变化相通,是盖质异而感同也。鳞属皆卵生,而蝮蛇胎产。水族皆不瞑,而河豚目眨(音 ),蓝蛇之尾,解其头毒。沙鱼之皮,虫鱼不分。今析为鳞部,凡九十四种,分为四类︰曰龙,曰蛇,曰鱼,曰无鳞鱼。旧凡五十八种。
二种(唐苏恭)宝本草》一十一种(宋马志) 《嘉大明)
【附注】
魏《吴普本草》 李当之《药录》甄权《药性》 孙思邈《千金食治》 唐性》 蜀韩保升说》
《补遗》 明汪颖《食物》 汪机《会编》 陈嘉谟《蒙筌》
鳞之一(龙类九种)
龙
(《本经》上品)
【释名】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龙字篆文象形。《生肖论》云︰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梵书》名那伽。
【集解】
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陆佃《埤雅》云︰龙火得湿则焰,得水则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龙,卵生思抱,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因风而化。《释典》云︰龙交则变为二小蛇。又小说载龙性粗猛,而爱美玉、空青,喜嗜燕肉,畏铁及菵草、蜈蚣、楝叶、五色丝。故食燕者忌渡水,祈雨者用燕,镇水患者用铁者用菵草,祭屈原者用楝叶、色丝裹粽投江。医家用龙骨者,亦当知其性之爱恶如此。
【龙骨】
《别录》曰︰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脑,作白地锦纹,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皆是龙蜕,非实死也。
曰︰剡州、沧州、太原者为上。其骨细纹广者是雌,骨粗纹狭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黄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经落不净,及妇人采者,不用。
今并出晋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黄、赤、白、黑,亦应随色与脏五芝、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经》不论及。
春水时至,鱼登龙门,蜕骨甚多。人采骨即此鱼之骨乎?又孙光宪《北梦琐言》云︰五前一物如蓝色,纹如乱锦,人莫之识。则龙亦有死者矣。
宗奭曰︰诸说不一,终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肢体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谓文言死龙之骨,若以为蜕,终是臆说。
寇诸说皆两疑之。窃谓龙,神豢龙氏醢龙以食;《述异记》云︰汉张华得龙肉
【修治】
曰︰凡用龙骨,先煎香草汤浴两度,捣粉,绢袋盛之。用燕子一只,去肠肚,安袋于内,悬井面上,一宿取出,研粉。入补肾药中,其效如神。
时珍曰︰近世方法,但 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著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气味】
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寒。
权曰︰有小毒。忌鱼及铁器。
之才曰︰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时珍曰︰许洪云︰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有以制伏也。其气收阳中之阴,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主治】
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本经》)。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四肢痿枯,夜卧自惊,汗出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别录》)。逐邪气,安心神,止夜梦鬼交、虚而多梦纷纭。止冷痢,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甄权)。怀孕漏胎,止肠风下血,鼻洪吐血,止泻痢渴疾,健脾,涩肠胃(《日华》)。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时珍)。
【发明】
曰︰气入丈夫肾脏中,故益肾药宜用之。
时珍曰︰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
【附方】
旧十一,新七。
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心统》)
骨四分,韭子五合。为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梅师方》)
为末。每盐汤服二钱。(《梅师方》)
沸,及热服尽。温覆取汗,即效。(《肘后》)
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水丸梧子大。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心鉴》)
大烦渴作热,三焦有疮 ,下痢,或张口吐舌,目烂,口鼻生疮,不识人,用龙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冷服五合,渐渐进之。(《外台方》)
者︰龙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极冷,稍饮,得汗即息不止者︰龙骨四两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冻饮料。仍以米饮和丸,每服十丸。(《肘后方》)
师方》)
即断。(《三因方》)
匕,日三。(《千金方》)
粉,扑之。(《医宗三法》)
龙齿
【修治】
同龙骨。或云以酥炙。
【气味】
涩,凉,无毒。
当之曰︰大寒。
之才曰︰平。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铁器。
【主治】
杀精物。大人惊痫诸痉,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小儿五惊、十二痫(《本经》)。
治烦闷、热狂、鬼魅(《日华》)。
【发明】
时珍曰︰龙者东方之神,故其骨与角、齿皆主肝病。许叔微云︰肝藏魂,能变化,故魂游
龙角
【修治】
同骨。
【气味】
甘,平,无毒。
之才曰︰畏干漆、蜀椒、理石。
【主治】
惊痫螈 ,身热如火,腹中坚及热泄。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别录》)。
小儿大热(甄
【发明】
颂曰︰骨、齿医家常用,角则稀使,惟《深师》五邪丸用之,云无角用齿,而《千金》治心病有角、齿同用者。
龙脑
【主治】
其形肥软,能断痢(陶弘景
龙胎
【主治】
产后余疾,女人经闭。
弘景曰︰比来巴中数得龙胞,形体具存。云治产后余疾,正当末服。
颂曰︰许孝宗《箧中方》言︰龙胎出蜀中山涧,大类干鱼鳞,煎时甚腥臊。治女经积年不通。同瓦松、景天各少许,以水两盏,煎一盏,去滓。分温二服。少顷,腹中转动便下。
按︰此物
时珍曰︰胞胎俱出巴蜀,皆主血疾,盖一物也。
龙涎机曰︰龙吐涎沫,可制香。
时珍曰︰龙涎,方药鲜用,惟入诸香,云能收脑、麝数十年不散。又言焚之则翠烟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云是春间群龙所吐涎沫浮出。番人采得货之,每两千钱。亦有大鱼腹中剖得者。其状初若脂胶,黄白色;干则成块,黄黑色,如百药煎而腻理;久则紫黑,如五灵脂而光泽。其体轻飘,似浮石而腥臊。
吊
(《拾遗》)
【释名】
吉吊。
时珍曰︰吊,旧无正条。惟苏颂《图经》载吉吊脂,云龙所生也。陈藏器《拾遗》有予脂一条,引《广州记》云︰予,蛇头鳖身,膏主蛭刺云云。今考《广州记》及《太平御览》止云︰吊,蛇头鼍字似鳖。至轻亦无蛭刺之证,【集解】
藏器曰︰裴渊《广州记》云︰吊生岭南,蛇头鼍身,亦水宿,亦木栖。其膏至轻利,以铜及龄至宝方》云︰吉吊脂出福、建州,甚难得。须以琉璃瓶盛之,更以樟透气失去也。孙光宪《北梦琐言》云︰海上人言︰龙每生二卵,一为吉吊或于水边遗沥,值流槎则粘著木枝,如蒲槌状。其色微青黄,复似灰色,号紫梢花,坐汤多用之。
时珍曰︰按︰裴、姚二说相同,则吊脂即吉吊脂无疑矣。又陈自明《妇人良方》云︰紫梢花生湖泽中,乃鱼虾生卵于竹木之上,状如糖 ,去木用之。此说与孙说不同。近时房中诸术,多用紫梢花,皆得于湖泽,其色灰白而轻松,恐非真者。当以孙说为正。或云紫梢花与龙涎相类,未知是否?
吊脂(一名吊膏)
【气味】
有毒。
【主治】
风肿痈毒,瘾疹赤瘙, 疥痔 ,皮肤顽痹, 跌折伤,内损瘀血。
以脂涂上,炙手热摩之,即透(藏器)。治聋耳,不问年月。每日点入半杏仁许,便瘥(苏颂。出《延龄方》)。
紫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益阳秘精,疗真元虚惫,阴痿遗精,余沥白浊如脂,小便不禁,囊下湿痒,女人阴寒冷带,入丸散及坐汤用(时珍。又《和剂》玉霜丸注云︰如无紫梢花,以木贼代
【附方】
新二。
阳事痿弱︰紫梢花、生龙骨各二钱,麝香少许,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烧酒下。欲解,饮生姜甘草汤。(《集次即愈。(《总微论》)
蛟龙
(《纲目》)
【释名】
时珍曰︰按任昉《述异记》云, 蛟乃龙属, 其眉交生, 故谓之蛟, 有鳞曰蛟龙, 有翼曰应龙, 有角曰虬龙, 无角曰螭龙也。梵书名宫毗罗。
【集解】
时珍曰︰按︰裴渊《广州记》云︰蛟长丈馀,似蛇而四足,形广如楯, 小头细颈,颈有白婴。胸前赭色, 背上靑斑, 胁边若锦, 尾有肉环, 大者数围, 其卵亦大, 能率鱼飞, 得鳖可免。王子年《拾遗录》云︰汉昭帝钓于渭水,得白蛟, 若蛇无鳞甲, 头有软角, 牙出唇外。命大官作鲊食甚美,骨青而肉紫。据此则蛟亦可食也。
精
【气味】
缺。有毒。
时珍曰︰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春夏二时,蛟龙带精入芹菜中。人食之,则龙症,痛不可忍。治以硬糖,日服二、三升,当吐出如蜥蜴状也。唐医周顾治此,朴硝煮服下之。
髓
【主治】
敷面,令人好颜色。又主易产(时珍。出《东方朔别传》)。
【附录】
蜃(之刃切)。
时珍曰︰蛟之属有蜃,其状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龙状。红鬣,腰以下鳞尽逆。食燕子。能吁气成楼台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其脂和蜡作烛,香凡百步,烟中亦有楼阁之形。《月令》云︰雉入大水为蜃。陆佃云︰蛇交龟则生龟,交雉则生蜃,物异而感同也。类书云︰蛇与雉交而生子曰蟂, 似蛇四足, 能害人。陆禋云︰蟂音枭, 即蛟也, 或曰蜃也。又鲁至刚云, 正月蛇与雉交生卵, 遇雷即入土数丈为蛇形, 经二三百年, 乃能升腾。卵不入土,但为雉尔。观此数说, 则蛟蜃皆是一类, 有生有化也。 一种海蛤, 与此同名,罗愿以为雉化之蜃,未知然否?详介部车螯下。
鼍龙
(《本经》中品)
【释名】
𬶍鱼(《本经》)、土龙。
藏器曰︰《本经》𬶍鱼,合改作鼍。鼍形如龙,声甚可畏,长一丈者,能吐气成云致雨,既是龙类,宜去其鱼。
时珍曰︰鼍字象其头、腹、足、尾之形,故名。《博物志》谓之土龙。𬶍乃鱼名,非此物也。今依陈氏改正之。
【集解】
《别录》曰︰𬶍鱼甲生南海池泽,取无时。
弘景曰︰即鼍甲也,皮可冒鼓。性至难死,沸汤沃口,入腹良久乃剥之。
藏器曰︰鼍性嗜睡,恒闭目。力至猛,能攻江岸。人于穴中掘之,百人掘,须百人牵之;一人掘,亦一人牵之。不然,终不可出。
颂曰︰今江湖极多。形似守宫、鲮鲤辈,而长一、二丈,背尾俱有鳞甲。夜则鸣吼,舟人畏之。
时珍曰︰鼍穴极深,渔人以篾缆系饵探之,候其吞钩,徐徐引出。性能横飞,不能上腾。其声如鼓,夜鸣应更。谓之鼍鼓,亦曰鼍更,俚人听之以占雨。其枕莹净,胜于鱼枕。生卵甚多至百,亦自食之。南人珍其肉,以为嫁娶之敬。陆佃云︰鼍身具十二生肖肉,惟蛇肉在尾最毒也。
鼍甲
【修治】
酥炙,或酒炙用。
【气味】
酸,微温,有毒。
权曰︰甘,平,有小毒。
《日华》曰︰无毒。蜀漆为之使。畏芫花、甘遂、狗胆。
【主治】
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小腹阴中相引痛,崩中下血五色,及疮疥死肌(《本经》)。五邪涕泣时惊诜)。除腹内血积,妇人带下,疮,风顽瘙疥恶疮。炙烧,浸酒
【发明】
时珍曰︰鼍甲所主诸证,多属厥阴,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杀虫也。《千金方》治风癫,有
【附方】
旧一。
肠风痔疾︰颂曰︰用皮及骨烧灰,米饮空心服二钱。甚者,入红鸡冠花、白矾为末和之。
肉
【气味】
甘,有小毒。
颂曰︰肉色似鸡,而发冷气痼疾。
藏器曰︰梁‧周兴嗣嗜此肉,后为鼍所喷,便生恶疮。此物有灵,不食更佳,其涎最毒。
陶曰︰肉至补益,亦不必食。
【主治】
少气吸吸,足不立地(《别录》)。湿气邪气,诸蛊,腹内症瘕,恶疮(藏器)。
脂
【主治】
摩风及恶疮(张鼎)。
肝
【主治】
五尸病。用一具炙熟,同蒜齑食
鲮鲤
(《别录》下品)
【释名】
龙鲤(郭璞)、穿山甲(《图经》)、石鲮鱼。
时珍曰︰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而俗称为穿山甲,郭璞赋谓之龙鲤。临海记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石鲮。
【集解】
颂曰︰鲮鲤即今穿山甲也。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
弘景曰︰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
时珍曰︰鲮鲤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鳞尖浓,有三角,腹五内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甲
【修治】
时珍曰︰方用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乃力胜。
【气味】
咸,微寒,有毒。
【主治】
五邪,惊啼悲伤,烧灰,酒服方寸匕。疗蚁 (《别录魅悲泣,及疥癣痔漏(大明)。疗权)。
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时珍)。
【发明】
弘景曰︰此物食蚁,故治蚁 。
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按︰刘伯温《多能鄙事》于堤岸上杀其性之走窜可知矣。谚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专行散,所致,浑身上下或臂胁疼痛处,即于鲮鲤身上取甲炮熟,同全蝎(炒)十一个,葱、姜同水煎,入无灰酒一匙,热服,取汗(避风)甚良。
【附方】
旧四,新十九。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痪用左甲,炮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棋子大者)各二两,为末。每用半两,捣葱白汁和成浓饼,径寸半,随左右贴脚心,缚定。密室安坐,以贴药脚浸热汤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药。宜谨避风,自然手足可举。
半月再行一次,除根。忌口,远色,调养。亦治诸风疾。(《卫生宝鉴》)
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发日,五更井花水服。(《杨氏家藏》)
里急︰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研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下。(《普济方》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为末。每米饮服二钱。甚者加 皮灰一两,中病即止。(《衍义》)
香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半,真茶汤猪脂调敷。(《千金方》)
妇人阴 ,硬如卵状︰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边五钱,以沙炒焦黄,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摘玄方》)
梳乳,即通。(《单骧方》)
然铜(生用)半两,为末。每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许,温酒服。即发红色,如神。(《直指方》)
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
马疔肿毒︰穿山甲(烧存性)、贝母等分为末。酒调服,三、四次。乃用下药,利去恶物即愈。(鲍氏方)
和麻油、轻粉涂之。或只以末涂之。(《直指》)
敷之。《寿域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四壮,效。
蚁入耳内︰鲮鲤甲烧研,水调,灌入即出。(《肘后》)
许,吹之。三日水干即愈。(《鲍氏小儿方》)
黄,为末。每吹一字入耳内。亦治耳聋。(《普济方》)
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去粉,蝎梢七个,麝香少许,为末,以麻油一滴化蜡,和作梃子,绵裹塞之。(《摄生众妙方》)
卷作绳,烧烟熏之。(《寿域方》)
如此七次,为末。随左右眼,用亲》)
肉
【气味】
甘,涩,温,有毒。
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鲮鲤肉最动风。风疾人才食数脔,其疾一发,四肢顿废。时珍窃谓此物性窜而行血,风人多血虚故也。然其气味俱恶,亦不中用。
石龙子
(《本经》中品)
【释名】
山龙子(《别录》)、泉龙(《繁露注》)、石蜴(音易)、蜥蜴(《别录》)、猪婆蛇(《纲目》)、守宫。
时珍曰︰此物生山石间,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龙子之名。蜥蜴本作析易。许慎云︰易字篆文象形。陆佃云︰蜴善变易吐雹,有阴阳析易之义。周易之名,盖取乎此。今俗呼为猪婆蛇, 是矣。
弘景曰︰守宫, 蝘蜒也, 而此亦名守宫, 殊难分别, 详见守宫条。
【集解】
《别录》曰︰石龙子生平阳川谷,及荆州山石间。五月取,著石上令干。
保升曰︰山南襄州、安州、申州处处有之。三、四、八、九月采,去腹中物,熏干。
弘景曰︰其类有四种, 形大纯黄者为蛇医,亦名蛇舅母,不入药用。似蛇医而形小尾长, 见人不动者为龙子。 形小而五色尾靑碧可爱者为蜥蜴, 并不蛰人, 一种缘篱壁。形小色黑者为蝘蜒,言螫人必死,亦未闻中之者。
恭曰︰龙子,即蜥蜴,形细而长,尾与身类,似蛇有四足,去足便是蛇形。以五色者为雄,入药良, 色不备者为雌,力劣也。蛇师生山谷,头大尾小而短,色青黄或白斑也。蝘蜒,生人家屋壁间,似蛇师,即守宫也,一名蝾螈。《尔雅》互言之,并非真说。
颂曰︰《尔雅》以蝾螈、蜥蜴、蝘蜓、守宫为一物。《方言》以在草为蜥蜴蛇医, 在壁为守宫、蝘蜓。《字林》以蝾螈为蛇医。据诸说,当以在草泽者为蝾螈、蜥蜴, 在屋壁者为蝘蜓、守宫也。入药以草泽者为良。
时珍曰︰诸说不定。大抵是水、旱二种,有山石、草泽、屋壁三者之异。《本经》惟用石龙,后人但称蜥蜴,实一物也。且生山石间,正与石龙、山龙之名相合,自与草泽之蛇师、屋壁之蝘蜓不同。苏恭言蛇师生山谷,以守宫为蝾螈,苏颂以草泽者入药,皆与本经相戾。术家祈雨以守宫为蜥蜴,谬误尤甚。今将三者考正于下,其义自明矣。生山石间者曰石龙,即蜥蜴,俗呼猪婆蛇;似蛇有四足,头扁尾长,形细,长七八寸,大者一二尺, 细鳞金碧色。其五色全者为雄,入药尤胜。生草泽间者曰蛇医,又名蛇师、蛇舅母、水蜥蜴、蝾螈,俗亦呼猪婆蛇;蛇有伤,则衔草以敷之,又能入水与鱼合,故得诸名。状同石龙而头大尾短,形粗,其色青黄,亦有白斑者,不入药用。生屋壁间者曰蝘蜓,即守宫也。似蛇医而短小,灰褐色,并不螫人,详本条。又按︰《夷坚志》云︰刘居中见山中大蜥蜴百枚, 长三四尺,光腻如脂。吐雹如弹丸,俄顷风雷作而雨雹也。
宗奭曰︰有人见蜥蜴从石罅中出, 飮水数十次, 石下有冰雹一二升, 行未数里, 雨雹大作。今人用之祈雨,盖取此义。
【修治】
时珍曰︰古方用酥炙或酒炙。惟治传尸劳瘵天灵盖丸,以石蜥蜴连肠肚,以醋炙四十九遍用之,亦一异也。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之才曰︰恶硫黄、芜荑、斑蝥。
【主治】
五癃邪结气,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本经》)。
娠妇忌用(时珍)。
【发明】
宗奭曰︰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
时珍曰︰其功长于利水,故《千金》治症结水肿,尸疰留饮,有蜥蜴小儿阴溃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刘涓子用同斑蝥、地胆治 疾,取其利小便,解二物之毒也。
【附方】
新二。
小儿阴 ︰用蜥蜴一枚烧灰,酒服。(《外台秘要》)
诸 不愈︰用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治诸法不效者。(《刘涓子鬼遗方》)
肝
【主治】
缺。
【附方】
去生胎︰蜥蜴肝、蛇脱皮等分,以苦酒和匀,摩妊妇脐上及左右令温,胎即下也。(《圣惠》)
守宫
(《纲目》)
【释名】
壁宫(苏恭)、壁虎(时珍)、蝎虎(苏恭)、蝘蜓(音偃殄)。
弘景曰︰蝘蜓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而蜥蜴亦名守宫,殊难分别。按东方朔云︰若非守宫, 则蜥蜴是也。
恭曰︰蝘蜓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饲朱点妇人,谬说也。
时珍曰︰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春秋考异邮》云︰守宫食虿,土胜水也。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别有术,今不传矣。扬雄方言云, 秦晋西夏, 谓之守宫, 亦曰蠦𧔊, 南阳人蝎呼为蝘蜓, 在泽中者谓之蜥蜴,楚人谓之蝾螈。
【集解】
时珍曰︰守宫,处处人家墙壁有之。状如蛇医,而灰黑色,扁长官颈,细鳞四足,长者六、七寸, 亦不闻噬人, 南人有十二时虫, 即守宫之五色者, 附见于下。
【附录】
十二时虫
时珍曰︰十二时虫,一名避役,出容州、交州诸处,生人家篱壁、树木间,守宫之类也。大小如指,状同守宫,而脑上连背有肉鬣如冠帻,长颈长足,身青色,大者长尺许,尾与身等,啮人不可疗。《岭南异物志》言︰其首随十二时变色,见者主有喜庆。《博物志》言︰在阴多缃绿,日中变易。或青或绿,或丹或黄,或红或赤。《北户录》言不能变十二色,但黄、褐、青、赤四色而已。窃按陶弘景言石龙五色者蜥蜴,陆佃言蜥蜴能十二时变易,故得易名, 若然则此虫亦蜥蜴矣, 而生篱壁间, 盖五色守宫尔。陶氏所谓守宫, 螫人必死, 及点臂成志者,恐是此物。若寻常守宫,既不堪点臂,亦未有螫人至死者也。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 惊痫,小儿疳痢,血积瘰,疗蝎螫(时珍)。
【发明】
时珍曰︰守宫,旧附见于石龙下,云不入药用。近时方术多用之。杨仁斋言︰惊痫皆心血不足,其血与心血相类,故治惊痫。取其血以补心。其说近似蝎虿乃治风要药。故守宫所治风治血病疮疡。守宫祛风,石龙利水,功用自别,不可不知。
【附方】
新十四。
小儿脐风︰用壁虎后半截焙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匀,入稀鸡矢少许,掺舌根及牙关。仍以手蘸摩儿,取汗出,甚妙。(笔峰《杂兴方》)
(剪去四足,连血研烂),入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一字,研匀,以薄荷汤调服。仍先或吐或下去痰涎,而后小儿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内,捕活蝎虎一个入瓶中,食砂末月馀,待体赤,阴干为末。
每薄荷汤服三、四分。(方广《附余》)
末少许,薄荷汤调服。继服二陈汤,神效。(《仁斋直指》)
瘫痪走痛︰用蝎虎(即 蜓)一枚(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蜜炒)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为末。每服水煎服。(《医学正传》)
包,煨研),地龙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龙脑五分,合研成膏。入酒糊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乳香酒服三十丸,取效。(《总录》)
破伤中风︰身如角弓反张,筋急口噤者,用守宫丸治之。守宫(炙干去足)七枚,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为末,以薄面糊丸绿豆大。每以七丸,酒灌下,少顷汗出得解,更与一服,再汗即瘥。或加白附子一两,以蜜丸。(《用东行蝎虎一条(焙干),大蚕砂五升(水淘炒)。各为末,以小麦面四升,拌作络索,曝干研末。每服一二合,煎柏叶汤下,日三服,取效。(研。每日服半分,酒服。(《作饼瘦、下痢,证候全备,及无辜疳毒,如邪病者。用干雄蝎虎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各研为末,米醋煮糊丸黍米大。每脂麻汤下十丸,日二服,取效。(《奇效良方》)
每以一星敷上即止,神效。(《青囊》)
反胃膈气︰地塘虫(即壁虎也)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下,早晚各一服。
《
粪
【主治】
烂赤眼(时珍)。
【附方】
新一。
胎赤烂眼昏暗︰用蝎虎数枚,以罐盛黄土按实,入蝎虎在内,勿令损伤。以纸封口,穿数孔出气。候有粪数粒,去粪上一点黑者,只取一头白者,唾津研成膏,涂眼睫周回,不得揩拭。来早以温浆水洗三次,甚效。(《圣济总录》)
蛤蚧
(宋《开宝》)
【释名】
蛤蟹(《日华》)、仙蟾。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时珍曰︰蛤蚧,因声而名,仙蟾,因形而名;岭南人呼蛙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雷𢽾以雄为蛤,以雌为蚧,亦通。
【集解】
志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尾, 见人取之, 多自啮断其尾而去, 药力在尾, 尾不全者不效, 扬雄方言云, 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 俗谓之蛤蚧, 盖相似也。
禹锡曰︰按岭表录异云, 蛤蚧首如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 多巢于榕木及城楼间, 雌雄相随, 旦暮则鸣, 或云鸣一声是一年者。俚人采鬻,云治肺疾。
珣曰︰生广南水中,夜即居于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近日西路亦有之,其状虽小,滋力一般。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张开,曝干鬻之。
颂曰︰人欲得首尾全者, 以两股长柄铁叉,如粘黐等状,伺于榕木间,以叉刺之,一股中脑,一股著尾,故不能啮也。入药须雌雄两用。或云阳人用雌,阴人用雄。
𢽾曰︰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皮细口尖,身大尾小。
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其首如蟾蜍,背浅绿色,上有土黄斑点,如古锦纹,长尺许尾短, 其声最大, 多居木窍间, 亦守宫蜥蜴之类也。又顾玠海槎录云︰广西横州甚多蛤蚧, 牝牡上下, 相呼累日, 情洽乃交, 两相抱负, 自堕于地, 人往捕之, 亦不知觉,以手分劈, 虽死不开, 乃用熟稿草细缠, 蒸过, 曝干售之, 炼为房中之药, 甚效, 寻常捕者,不论牝牡,但可为杂药及兽医方中之用耳。
【修治】
曰︰其毒在眼。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令干,以瓷器盛,悬屋东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
鬣内不净,以酥炙用(或用蜜炙)。
李 曰︰凡用须炙令黄色,熟捣。口含少许,奔走不喘息者,为真也。宜丸散中用
【气味】
咸,平,有小毒。《日华》曰︰无毒。
【主治】
久咳嗽,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下淋沥,通水道(《开下石淋,通月经,治肺气,疗咳血(《日华》)。肺痿咯血,咳嗽上气,治折伤(《海药》)。
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
【发明】
宗奭曰︰补肺虚劳嗽有功。
时珍曰︰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附方】
旧二。
久嗽肺痈︰宗奭曰︰久嗽不噎痛。用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用河水三升,银石器内文火熬至半升,滤汁。时浮半两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薄粥一盏,投入一饼搅化,细细热呷之。(《普济》)
盐龙
(《纲目》)
【集解】
时珍曰︰按︰《何 春渚纪闻》云︰宋徽宗时,将军萧注破南蛮,得其所养盐龙,长尺馀,服一钱匕。后龙为蔡京所得,及死,以盐封,数日取用亦有力。愚按︰此物生于殊方,古所不载,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