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之二 本草纲目
鳞之三
鳞之四 

    鳞之三 (鱼类三十一种)

    鲤鱼

    (《本经》上品)

    【释名】

    时珍曰︰鲤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虽困死,鳞不反白。

    颂曰︰崔豹云︰兖州人呼赤鲤为玄驹,白鲤为黄骥,黄鲤为黄骓。

    【集解】

    《别录》曰︰生九江池泽。取无时。

    颂曰︰处处有之。其脊中鳞一道,从头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每鳞有小黑点。诸鱼惟此最佳, 故为食品上味。

    弘景曰︰鲤为诸鱼之长,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乘之也。山上水中有此,不可食。

    【气味】

    甘,平,无毒。《日华》曰︰凉,有小毒。

    宗奭曰︰鲤,至阴之物,其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复,故《素问》言鱼热中。王叔和言热则生风,食之多

    时珍曰︰按︰丹溪朱氏言︰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动火,不独鲤也。

    诜曰︰鲤脊上两筋及黑血有毒,溪涧中者毒在脑,俱不可食。凡炙鲤鱼不可使烟入目,损目光,三日内必验也。天行病后、下痢及宿症,俱不可食。服天门冬、朱砂人不可食可合犬肉及葵菜食。

    【主治】

    煮食,治咳逆上气,黄胆,止渴。生者,治水肿脚满,下气(《别录》)。治怀妊身肿,及胎气不安癖气块,横关伏梁,结在心腹(藏器喘咳嗽,下乳汁,消肿。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暴痢。用童便浸煨,止反胃及恶风入腹珍)。

    【发明】

    时珍曰︰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胆,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 则性温,故能去 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按︰刘河间云︰鲤

    【附方】

    旧五,新九。

    水肿︰《范汪》︰用大鲤鱼一头,醋三升,煮干食。一日一作。《外台》︰用大小豆一升,水二斗,煮食饮汁,一顿服尽,当下痢尽即瘥。

    妊娠水肿︰方同上。

    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包,放灶内煨熟取出,去纸、泥,送粥。食头者上消,食身、尾者下消,一日用尽。屡试经验。(杨拱《医方摘要》)

    寸匕,令汗出。(《子母秘录》)

    不安及妇人数伤胎,下血不入葱、姜、橘皮、盐各少许,煮一钱,酒调下。(《产宝》)

    粥,空心食。(《心镜》)

    吸短气咳嗽者。用鲤鱼长一尺五寸,以尿浸一宿,平旦以木篦从头贯至尾,文火炙熟,去皮,空心顿食。勿用盐、醋。(《外台》)

    煮粥食之。(《寿域》)

    积年骨疽一捏一汁出者︰熬饴糖勃疮上,仍破生鲤鱼 之。顷时刮视,虫出。更洗敷药,虫尽则愈。(《肘后》)

    小儿木舌长大满口︰鲤鱼肉切片贴之,以帛系定。(《圣惠

    【气味】

    咸,平,无毒。

    弘景曰︰不可合豆藿食,乃成消渴。

    【主治】

    杀虫(藏器)。

    【附方】

    新一。

    切),乌麻子(炒研)一升,同捣,入器中,微火炙暖,布裹贴耳。两食顷,有白虫出,尽则愈。慎风寒。(《千金》)

    【气味】

    苦,寒,无毒。

    甄权曰︰蜀漆为使。

    【主治】

    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本经》)。点眼,治赤肿翳痛。

    涂小儿热肿(甄权)。点雀目,燥痛即明。(《肘后》

    【附方】

    旧一,新四。

    小儿咽肿喉痹者︰用鲤鱼胆二七枚,和灶底土,以涂咽外,立效。(《千金方》)

    大人阴痿︰鲤鱼胆、雄鸡肝各一枚为末,雀卵和,丸小豆大。每吞一丸。(《千睛上生晕,不问久新︰鲤鱼长一尺二寸者,取胆滴铜镜上,阴干。竹刀刮下,每点少许。(《总录》)

    赤眼肿痛︰《圣济总录》︰用鲤鱼胆十枚,腻粉一钱,和匀瓶收,日点。《十便良方》︰用鲤胆五枚,黄连末半两,和匀,入蜂蜜少许,亦治飞血赤脉。

    【主治】

    食之,治小儿惊忤诸痫(大明)。

    脑髓

    【主治】

    诸痫(苏恭)。煮粥食,治暴聋

    【附方】

    新二。

    耳卒聋︰竹筒盛鲤鱼脑,于饭上蒸过,注入耳中。(《千金》)

    耳脓有虫︰鲤鱼脑和桂末捣匀,绵裹塞之。(《千金方》)

    【主治】

    小儿火疮,丹肿疮毒,涂之立瘥(苏恭)。

    【主治】

    小儿肌疮(苏恭)。

    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弘景曰︰合猪肝食,害人。

    【主治】

    刺疮伤风、伤水作肿。烧灰敷之,汁出即愈(藏器)。

    齿

    【主治】

    石淋(《别录》)。

    颂曰︰《古今录验》︰治石淋。用齿一升研末,以三岁醋和。分三服,一日服尽。(《外台》)

    ︰治卒淋,用酒服。

    时珍曰︰古方治石淋多用之,未详其义。

    【主治】

    女子赤白带下(《别录》)。阴疮,鱼鲠

    【主治】

    瘾疹(苏恭)。烧灰水服,治鱼鲠六、七日

    【主治】

    产妇滞血腹痛,烧灰酒服。亦治血气(苏颂)。

    下痔 ,鱼鲠(时珍)。

    【发明】

    时珍曰︰古方多以皮、鳞烧灰,入崩漏、痔 药中,盖取其行滞血耳。治鱼鲠者,从其类也。

    【附方】

    新三。

    门事亲》)

    鼻衄不止︰鲤鱼鳞炒成灰。每冷水服二钱。(《普济方》)

    𫚈鱼

    (音序。《纲目》)

    【释名】

    鲢鱼。

    时珍曰︰酒之美者曰䤑,鱼之美者曰𫚈;陆佃云︰𫚈好群行, 相与也,故曰𫚈, 相连也,故曰鲢。《传》云鱼属连行是矣。

    【集解】

    时珍曰︰ 鱼,处处有之。状如鳙,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其色最白,故《西征赋》云︰华鲂跃鳞,素馔扬鬐, 失水易死, 盖弱鱼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又发疮疥(时珍)。

    鳙鱼

    (音庸。《拾遗》)

    【释名】

    鱃鱼(音秋。《山海经》)。

    时珍曰︰此鱼中之下品,盖鱼之庸常以供馐食者,故曰鳙、曰鱃。郑玄作溶鱼。

    【集解】

    藏器曰︰陶注鲍鱼云︰今以鳙鱼长尺许者,完作淡干鱼,都无臭气, 其鱼目旁有骨名乙,《礼记》云食鱼去乙是矣。然刘元绍言︰海上鳙鱼,其臭如尸, 海人食之, 当别一种也。

    时珍曰︰处处江湖有之,状似鲢而色黑。其头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或以鲢、鳙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山海经》云︰鱃鱼似鲤,大首,食之已疣是矣。

    【气味】

    甘,温,无毒。

    藏器曰︰只可供食,别无功用。

    【主治】

    暖胃益人(汪颖)。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热

    鳟鱼

    (《纲目》)

    【释名】

    鮅鱼(音必)、赤眼鱼。

    时珍曰︰《说文》云︰鳟鮅,赤目鱼也。孙从必。

    【集解】

    时珍曰︰处处有之。状似𩽼而小,赤脉贯瞳, 身圆而长, 鳞细于𩽼, 靑质赤章, 好食螺蚌,善于遁网。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暖胃和中。多食,动风热,发疥癣(时珍)。

    鲩鱼

    (音患。《拾遗》)

    【释名】

    鰀鱼(音缓)。草鱼。

    时珍曰︰鲩又音混,郭璞作𩽼。其性舒缓,故曰鲩曰鰀, 俗名草鱼, 因其食草也。江闽畜鱼者,以草饲之焉。

    【集解】

    藏器曰︰鲩生江湖中,似鲤。

    时珍曰︰郭璞云︰今𩽼子,似鳟而大,是矣。其形长身圆,肉厚而松,状类青鱼。有青鲩白鲩二色。白者味胜,商人多䱒之。

    【气味】

    甘,温,无毒。

    时珍曰︰李鹏飞云︰能发诸疮。

    【主治】

    暖胃和中(时珍)。

    胆(腊月收取阴干)。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喉痹飞尸,暖水和搅服(藏器)。一切骨鲠、竹木刺在喉中,以酒化二枚,温呷取吐(时珍)。

    青鱼

    (宋《开宝》)

    【释名】

    时珍曰︰青亦作鲭,以色名也。大者名䱾鱼。

    【集解】

    颂曰︰青鱼生江湖间,南方多有。北地时或有之,取无时。似鲤、鲩而背正青色。南方多以作鲊,古人所谓五侯鲭即此。其头中枕骨蒸令气通, 曝干, 状如琥珀, 荆楚人煮拍作酒器、梳、篦,甚佳。旧注言可代琥珀者,非也。

    【气味】

    甘,平,无毒。

    《日华》曰︰微毒。服术人忌之。

    【主治】

    脚气湿痹(《开宝》)。同韭白煮食,治脚气脚弱烦闷,益气

    【气味】

    与服石人相反(《开宝》)。

    弘景曰︰不可合生胡荽、生葵菜、豆藿、麦酱同食。

    头中枕

    【主治】

    水磨服,主心腹卒气痛(《开宝》)。

    解蛊毒(

    眼睛汁

    【主治】

    注目,能夜视(《开宝》)。

    胆(腊月收取阴干。)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点暗目,涂热疮(《开宝》)。消赤目肿痛,吐喉痹痰涎及鱼骨珍)。

    【发明】

    时珍曰︰东方青色,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用青鱼胆以治目疾,盖取此义。其治喉痹骨鲠,则取漏泄系乎酸苦之义也。

    【附方】

    新八。

    乳蛾喉痹︰青鱼胆含咽。一方︰用汁灌鼻中,取吐。万氏︰用胆矾盛青鱼胆中,阴干。

    每用少许,吹喉取吐。一方︰用朴硝代胆矾。

    海螵蛸末等分。龚氏《易简》︰用黄连切片入片脑少许,瓶收密封。每日点之,甚妙。

    各七个、牛胆半两,熊胆二钱半,麝香少许,石决明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茶下十丸。(《龙木论》)

    竹鱼

    (《纲目》)

    【集解】

    时珍曰︰出桂林‧湘、漓诸江中。状如青鱼,大而少骨刺。色如竹色,青翠可爱,鳞下间以朱点。味如鳜鱼肉,为广南珍品。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除湿气(时珍)。

    鲻鱼

    (宋《开宝》)

    【释名】

    子鱼。

    时珍曰︰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

    【集解】

    志曰︰鲻鱼生江河浅水中。似鲤,身圆头扁,骨软,性喜食泥。

    时珍曰︰生东海。状如青鱼,长者尺馀。其子满腹,有黄脂味美,獭喜食之。吴越人以为佳品,腌为鲞腊。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开胃,通利五脏。久食,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开宝》)。

    白鱼

    (宋《开宝》)

    【释名】

    鱎鱼(音乔,去声)。

    时珍曰︰白亦作鲌。白者,色也。鱎者头尾向上也。

    【集解】

    刘翰曰︰生江湖中。色白头昂,大者长六七尺。

    时珍曰︰鲌形窄,腹扁,鳞细,头尾俱向上,肉中有细刺。武王白鱼入舟即此。

    【气味】

    甘,平,无毒。

    诜曰︰鲜者宜和豉作羹,虽不发病,多食亦泥人。经宿者勿食,令人腹冷。炙食,亦少动气。或腌,或糟藏,皆可食。

    瑞曰︰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主治】

    开胃下食,去水汽,令人肥健(《开宝》)。

    展不相及气(《食疗》)。治肝气不足,补肝疮疖人食之,发脓(《日华》)。

    【发明】

    时珍曰︰白鱼比他鱼似可食,亦能热中发疮。所谓补肝明目,调五脏,理十二经络者,恐亦溢美之词,未足多信。当以《开宝》注为正。

    鯼鱼

    (《食疗》)

    【释名】

    时珍曰︰鯼性啖鱼,其目䁓视,故谓之鯼。《异物志》以为石首鱼,非也。《食疗》作鯮,古无此字。

    【集解】

    时珍曰︰鯼生江湖中。体圆浓而长,似鳡鱼而腹稍起, 扁额长喙, 口在颔下, 细鳞腹白,背微黄色。亦能啖鱼, 大者二三十斤。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 尤宜,曝干香美,亦不发病(孟诜)。

    鳡鱼

    (音感。《纲目》)

    【释名】

    䱤鱼(音绀)。鳏鱼、黄颊鱼。

    时珍曰︰鳡,敢也。䱤,䐄也。䐄音陷,食而无厌也。健而难取, 呑㗖同类, 力敢而䐄物者也。其性独行,故曰鳏。《诗》云“其鱼鲂、鳏”是矣。

    【集解】

    时珍曰︰鳡生江湖中。体似鯼而腹平, 头似鲩而口大, 颊似鲇而色黄, 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 池中有此, 不能畜鱼。东山经云, 姑儿之水多鳡鱼, 是也。《异苑》云︰诸鱼欲产,䱤以头冲其腹, 世谓之众鱼生母, 然诸鱼生子, 必雄鱼冲其腹, 仍尿白以盖其子,不必尽是䱤鱼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食之已呕,暖中益胃(时珍)。

    石首鱼

    (宋《开宝》)

    【释名】

    石头鱼(《岭表录异》)、 𩾃鱼(音免。《拾遗》)、江鱼(《浙志》)、黄花鱼(《临海志》)、干者名鲞鱼(音想, 亦作鱶)。

    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鱼薨干皆为鲞, 其美不及石首, 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

    【集解】

    志曰︰石首鱼,初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头中有石如棋子。一种野鸭,头中有石,云是此鱼所化。

    时珍曰︰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者也。腹中白鳔可作胶。《临海异物志》云︰小者名䠓水, 其次名春来。田九成《游览志》云︰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泼以淡水,皆圉圉无力。初水来者甚佳,二水三水来者,鱼渐小而味渐减矣。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合 菜作羹,开胃益气(《开宝》)。

    【主治】

    炙食,能消瓜成水,治暴下痢,及卒腹胀,食不消(《开恶。鲜者不及(张鼎)。

    【发明】

    时珍曰︰陆文量《菽园杂记》云︰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说与本草主下痢相合。盖

    【附方】

    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

    头中石

    【主治】

    下石淋,水磨服,亦烧灰饮服,日三(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附方】

    新二。

    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个,当归等分,为末。水二升,煮一升,顿服立愈。(《外台秘要》方)

    【附录】

    墨头鱼 时珍曰︰四川嘉州出之。状类 子,长者及尺。其头黑如墨,头上有白子二枚。又名

    勒鱼

    (《纲目》)

    【释名】

    时珍曰︰鱼腹有硬刺勒人,故名。

    【集解】

    时珍曰︰勒鱼出东南海中,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有声则鱼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甜瓜生者,用勒鲞骨插蒂上,一夜便熟。石首鲞骨亦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开胃暖中。作鲞尤良(时珍)。

    【主治】

    疟疾。以一寸入七宝饮,酒、水各半煎,露一夜服(

    鲚鱼

    (音剂。《食疗》)

    【释名】

    𫚖鱼(音剂)、鮤鱼(音列)、鱴刀(音篾)、鱽鱼(音刀)、鰽鱼(广韵音迺,亦作鮂)、望鱼。

    时珍曰︰鱼形如剂物裂篾之刀,故有诸名。《魏武食制》谓之望鱼。

    【集解】

    时珍曰︰鲚生江湖中,常以三月始出。状狭而长薄,如削木片,亦如长薄尖刀形。细鳞白色。吻上有二硬须,腮下有长鬣如麦芒。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腹后近尾有短鬣,肉中多细刺。煎、炙或作鲊、鱐,食皆美,烹鱼不如。《淮南子》云︰𫚖鱼飮而不食, 鳣鲔食而不飮。又《异物志》云︰鰽鱼初夏从海中溯流而上。长尺馀,腹下如刀,肉中细骨如毛。云是鰽鸟所化,故腹内尚有鸟肾二枚。其鸟白色,如医, 群飞。至夏,鸟藏鱼出,变化无疑。然今鲚鱼亦自生子, 未必尽鸟化也。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发疥,不可多食。

    源曰︰助火,动痰,发疾。

    【主治】

    贴痔 (时珍)。

    【附方】

    新一。

    有数孔︰用耕 土烧赤,以苦酒浸之,合壁土令热,以大次。(《千金方》)

    鲥鱼

    (《食疗》)

    【释名】

    宁源曰︰初夏时有,馀月则无,故名。

    【出产】

    时珍曰︰按孙愐云, 鲥出江东, 今江中皆有, 而江东独盛, 故应天府以充御贡。每四月鲚鱼出后即出, 云从海中溯上, 人甚珍之。惟蜀人呼为瘟鱼, 畏而不食。

    【集解】

    时珍曰︰鲥,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腻。故何景明称其银鳞细骨,彭渊材恨其美而多刺也。大者不过三尺,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其肪亦在鳞甲中,自甚惜之。其性浮游,渔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挂才出水即死,最易馁败。故袁达《禽虫述》云︰鲥鱼挂网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亦可糟藏之。其鳞与他鱼不同,锻石水浸过,晒干层层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气味】

    甘,平,无毒。诜曰︰稍发疳痼。

    【主治】

    补虚劳(孟诜)。蒸下油,以瓶盛埋土中,取

    嘉鱼

    (宋《开宝》)

    【释名】

    鮇鱼(音味)、拙鱼(《纲目》)、丙穴鱼。

    藏器曰︰左思《蜀都赋》云︰嘉鱼出于丙穴。李善注云︰鱼以丙日出穴。或云穴向丙耳,鱼岂能择日出入耶?按《抱朴子》云︰燕避戊己,鹤知夜半,鱼岂不知丙日乎。

    时珍曰︰嘉,美也。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是矣。河阳呼为鮇鱼,言味美也。蜀人呼为拙鱼,言性钝也。丙穴之说不一。按《文选》注云︰丙穴在汉中沔县北,有二所,常以三八月取之。丙,地名也。《水经》云︰丙水出丙穴。穴口向丙,故名。嘉鱼常以三月出穴,十月入穴。黄鹤云︰蜀中丙穴甚多,不独汉中也。嘉州雅州梁山大邑顺政诸县,皆有丙穴。嘉鱼常以春末出游,冬月入穴。

    【集解】

    志曰︰嘉鱼,乃乳穴中小鱼也。常食乳水,所以益人。

    时珍曰︰按︰任豫《益州记》云︰嘉鱼,蜀郡处处有之。状似鲤,而鳞细如鳟,肉肥而美,大者五六斤,食乳泉,出丙穴,二三月随水出穴,八九月逆水入穴。《夔州志》云︰嘉鱼,春社前出,秋社后归,首有黑点,长身细鳞,肉白如玉,味颇咸,食盐泉故也。范成大《虞衡志》云︰嘉鱼,状如鲥而多脂,味极美,梧州人以为鲊饷远,刘恂《岭表录》云︰苍梧戎县江水日出嘉鱼,似鳟而肥美,众鱼莫及,每炙食以芭蕉隔火,恐脂滴火中也,又可为脡。

    【气味】

    甘,温,无毒。

    诜曰︰微有毒,而味多珍美。

    【主治】

    食之,令人肥健悦泽(《开宝》)。煮食,治

    【发明】

    志曰︰此鱼食乳水,功用同乳。能久食之,力强于乳,有似

    诜曰︰常于崖石下孔中,食乳石沫,故补益也。

    鲳鱼

    (《拾遗》)

    【释名】

    鱼(《录异》)、时珍曰︰昌,美也,以味名。或云︰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闽人讹为 鱼。广人连骨煮食,呼为

    【集解】

    藏器曰︰鲳鱼生南海。状如鲫,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至

    时珍曰︰闽、浙、广南海中,四五月出之。《岭表录异》云︰ 鱼形似 鱼,而腔上突起,连背而圆,身肉甚浓,白如凝脂,只有一脊骨。治之以葱、姜, 之以粳米,其骨亦软而可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令人肥健,益气力(藏器)。

    腹中子

    【气味】

    有毒。令人痢下(藏器)。

    鲫鱼

    (《别录》下品)

    【释名】

    鲋鱼(音附)。

    时珍按︰陆佃《埤雅》云︰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集解】

    保升曰︰鲫,所在池泽有之。形似小鲤,色黑而体促,肚大而脊隆。大者至三四斤。

    时珍曰︰鲫喜偎泥,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郦道元《水经注》云︰蕲州‧广济‧青林湖有鲫鱼,大二尺,食之肥美,辟寒暑。东方朔《神异经》云︰南方湖中多鲫鱼,长数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吕氏春秋》云︰鱼之美者,有洞则鲫为佳品,自古尚矣。

    【气味】

    甘,温,无毒。鼎曰︰和蒜食,少热;同沙糖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肿疾;同猪肝、鸡肉、雉肉、鹿肉、猴肉食,生痈疽;同麦门冬食,害人。

    【主治】

    合五味煮食,主虚羸(藏器)。温中下气痢有益,冬月不宜)。合 作羹,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合茭首作羹,主丹石发热(孟诜)。

    生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 疮。同小豆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猪脂煎灰服,治肠痈(苏恭)。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炙油,涂妇人阴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 研,酿五倍子 研,酒服,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膈气。酿绿矾 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研,掺齿疼。酿当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急疳疮。酿白盐煨研,搽骨疽。

    头疮白秃(时珍)。

    【发明】

    震亨曰︰诸鱼属火,独鲫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若多食,亦能动火。

    【附方】

    旧五,新三十一。

    鹘突羹︰治脾胃虚冷不下食。以鲫鱼半斤切碎,用沸豉汁投之,入胡椒、莳萝、干姜、橘皮等末,空心食之。(《心镜》)

    卒病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小豆等分,填满扎定,水三升,煮糜去鱼,食豆饮汁。二日一作,不过三次,小便利,愈。(《肘后方》)

    消渴饮水︰用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之。不过数枚即愈。(吴氏《心统》)

    性,为末。酒服一钱(或饭丸),日三服。又用硫黄一两,如上法 服,亦效。

    酒煮鲫鱼,常食最效。(《便民食疗方》)

    用活鲫鱼,翅侧穿孔,去肠留鳞,入白矾末二钱,以棕包纸饮下,每日二服。(《直指方》)

    血痢噤口︰方同上。

    反胃吐食︰用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绿矾末令满,泥固 存性,研末。每米饮服一钱,日二。(《本事》)

    膈气吐食︰用大鲫鱼去肠留鳞,切大蒜片填满,纸包十重,泥封,晒半干,炭火煨熟,取肉和平胃散末一两杵,丸梧子大,密收。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经验》)

    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十个,同茴香煮食。久食妊娠感寒时行者︰用大鲫一头烧灰,酒服方乳》)

    热病目暗,因瘥后食五辛而致︰用鲫鱼作 食之。(《集验方》)

    目生弩肉︰鲜鲫鱼,取肉一片,中央开窍,贴于眶上。日三五度。(《圣济总录妇人血崩︰鲫鱼一个(长五寸者)去肠,入血竭、乳香在内,绵包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叶氏《摘玄方》)

    小儿 喘︰活鲫鱼七个,以器盛,令儿自便尿养之。待红,煨熟食,甚效。一女年十岁用此小儿舌肿︰鲜鲫鱼切片贴之,频换。(《总微论》)

    小儿丹毒︰从髀起,若热流下,令阴头赤肿出血。用鲫鱼肉(切)五合,赤小豆末二合,捣匀,入水和,敷之。(《千金方》)

    小儿秃疮︰《千金》︰用鲫鱼烧灰,酱汁和涂。一用鲫鱼去肠,入皂矾烧研搽。危氏︰用大鲫去肠,入乱发填满,烧研,入雄黄末二钱。先以齑水洗拭,生油调搽。

    小儿头疮︰昼开出脓,夜即复合。用鲫鱼(长四寸)一枚,去肠,大附子一枚,去皮研末填入。炙焦研敷,捣蒜封之,效。(《圣惠方》)

    走马牙疳︰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纸包烧存性,入枯白矾、麝香少许,为末掺之。

    牙疳出血︰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当归末,泥固烧存性,入 过盐和匀,日用。(《圣惠方》)

    揩牙乌须︰方同上。

    刮骨取牙︰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在内。露于阴地,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点少许,咳嗽自落。又方︰用 砂入鲫鱼肉,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

    诸疮肿毒︰鲫鱼(一斤者)去肠,柏叶填满,纸裹泥包 存性,入轻粉二钱,为末。麻油调搽。(《普济方》)

    浸淫毒疮︰凡卒得毒气攻身,或肿痛,或赤痒,上下周匝,烦毒欲死,此浸淫毒疮也。

    生鲫鱼切片,和盐捣贴,频易之。(《圣惠方》)

    上便毒︰鲫鱼一枚,山药五钱,同捣敷之,即消。(《医林集要》)

    骨疽脓出︰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水一盏,石器内煮至干焦为末。猪油调搽,少痛勿怪。(危氏方)

    手足瘭疽︰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大鲫鱼长三四寸者,乱发一鸡子大,猪脂一升,同煎膏,涂之。(《千金方》)

    胫生疮︰用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扎之。煨存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叶针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一次。(《直指方》)

    小儿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壮。鲫鱼烧研,酒调少许灌之。仍掐手足。儿一岁半,则以鱼网洗水灌之。(《小儿方》)

    妇人阴疮︰方见主治。

    【主治】

    久痢赤白,肠 痔疾,大人小儿丹毒风眩(藏器)。治脚风及上气(思邈)脾胃,去寒结气(时珍)。

    【主治】

    疮。批片贴之,或同桃叶捣敷,杀其虫(时珍)。

    【附方】

    新一。

    赤痢不止︰鲫鱼 二脔(切),秫米一把,薤白一虎口(切)。合煮粥,食之。(《圣惠方》)

    【主治】

    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苏恭)。烧研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

    子(忌猪肝)

    【主治】

    调中,益肝气(张

    【主治】

    疮。烧灰敷,数次即愈(张鼎)。

    【主治】

    取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附方】

    旧一,新二。

    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黄瘦。用鲫鱼胆滴鼻中,三五日甚效。(《圣惠》)

    消渴饮水︰用浮石、蛤蚧、蝉蜕等分,为末。以鲫鱼胆七枚,调服三钱,神效。(《本事》)

    滴耳治聋︰鲫鱼胆一枚,乌驴脂少许,生麻油半两,和匀。纳入楼葱管中,七日取滴耳中,日二次。(《圣惠方》)

    【主治】

    耳聋。以竹筒蒸过,滴之(《圣惠》)。

    【附录】

    鱼 诜曰︰一种 鱼,与鲫颇同而味不同,功亦不及。云米所化,故腹尚有米色

    时珍曰︰孟氏言鲫、 皆栉、稷化成者雪录》中尝书之,时珍亦尝见之,此亦生生化化之理。鲫、雅》所谓鳜 ,郭璞所谓外家鱼、婢鱼,崔豹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颂曰︰黔中一种重唇石鲫鱼,味美,亦鲫之类也。

    鲂鱼

    (音房。《食疗》)

    【释名】

    鳊鱼(音编)。

    时珍曰︰鲂,方也。鳊,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

    【集解】

    时珍︰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俚语》云︰伊洛鲤鲂,美如牛羊。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调胃气,利五脏。和芥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 食之,助脾气,令人能食。作羹 食,宜人,功与鲫同。患疳痢人勿食(孟诜)。

    鲈鱼

    (宋《嘉 》)

    【释名】

    四鳃鱼。

    时珍曰︰黑色曰卢。此鱼白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

    【集解】

    时珍曰︰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状微似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杨诚斋诗颇尽其状,云︰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南郡记》云︰吴人献淞江鲈鲙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鲙,东南佳味也。

    【气味】

    甘,平,有小毒。

    宗奭曰︰虽有小毒,不甚发病。

    禹锡曰︰多食,发 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李鹏飞云︰肝不可食,剥人面皮。

    诜曰︰中鲈鱼毒者,芦根汁解之。

    【主治】

    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汽。多食宜人,作 尤良。曝干甚香美(嘉 )。

    益肝肾(宗 )。安胎补中。作 尤佳(孟诜)。

    鳜鱼

    (居卫切。《开宝》)

    【释名】

    罽鱼(音蓟)、石桂鱼(《开宝》)、水豚。

    时珍曰︰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罽,𦇧也。其文斑如织𦇧也。

    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

    志曰︰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此。

    【集解】

    时珍曰︰鳜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采斑色明者为雄,稍晦者为雌,皆有鬐鬣刺人,厚皮紧肉,肉中无细刺,有肚能嚼,亦啖小鱼,夏月居石穴,冬月偎泥罧,鱼之沉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者不美。李廷飞延寿书云,鳜鬐刺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磨水可解,盖鱼畏橄榄故也。

    【气味】

    甘,平,无毒。《日华》曰︰微毒。

    【主治】

    腹内恶血,去腹内小虫,益气力,令人肥健(《开宝》)。补虚劳,益脾胃【发明】

    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则仙人刘凭、隐士张志和之嗜此鱼,非无谓也。

    【主治】

    小儿软疖,贴之良(时珍)。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骨鲠,不拘久近(时珍)。

    【附方】

    旧一。

    骨鲠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儿,日久或入脏腑,痛刺黄瘦甚者,服之皆出。腊月收鳜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用一皂子许,煎酒温呷。

    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吐再服,以吐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蠡、鲩、鲫胆皆可。(《

    【附录】

    鱼 时珍曰︰按《山海经》云︰合水多食之不痈,可以治 。郭注云︰ ,音滕。逵乃功用,俱与鳜同,亦鳜之类也。日华子

    鲨鱼

    (《纲目》)

    【释名】

    𬶍鱼(《尔雅》)、吹沙(郭璞)、沙沟鱼(俗名)、沙鳁(音问)。

    时珍曰︰此非海中沙鱼,乃南方溪涧中小鱼也。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𬶍者肉多形圆,陀陀然也。

    【集解】

    时珍曰︰鲨鱼,大者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唇。细鳞,黄白色,有黑斑点文。背有鬐刺甚硬。其尾不歧。小小时即有子,味颇美,俗呼为呵浪鱼。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暖中益气(时珍)。

    杜父鱼

    (《拾遗》)

    【释名】

    渡父鱼(《纲目》)、黄䱂鱼(音么)、船碇鱼(《纲目》)、伏念鱼(《临海志》)。

    时珍曰︰杜父当作渡父。溪涧小鱼,渡父所食也。见人则以喙插入泥中,如船碇也。

    【集解】

    藏器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短。其尾歧,大头阔口,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螫人。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小儿差颓。用此鱼擘开,口咬之,七下即消(藏器︰差颓,阴核大小也)。

    石斑鱼

    (《纲目》)

    【释名】

    石矾鱼(《延寿书》)、高鱼。

    【集解】

    时珍曰︰石斑生南方溪涧水石处。长数寸,白鳞黑斑。浮游水面,闻人声则划然深入。《临海水土记》云︰长者尺馀,其斑如虎文,而性淫,春月与蛇医交牝,故其子有毒。《南方异物志》云︰高鱼似鳟,有雌无雄,二、三月与蜥蜴合于水上,其胎毒人。《酉阳杂俎》云︰石斑与蛇交。南方有土蜂,土人杀此鱼标树上,引鸟食之,蜂窠皆尽也。

    子及肠

    【气味】

    有毒,令人吐泻。

    《医说》云︰用鱼尾草研汁,服少许解之。

    石鮅鱼

    (《拾遗》)

    【集解】

    藏器曰︰生南方溪涧中。长一寸,背里腹下赤, 南人以作鲊云甚美。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疮疥癣(藏器)。

    黄鲴鱼

    (音固。《纲目》)

    【释名】

    黄骨鱼。

    时珍曰︰鱼肠肥曰鲴。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腥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集解】

    时珍曰︰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鲊菹,煎炙甚美。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主治】

    疮癣有虫,燃灯,昏人目(时珍)。

    鲦鱼

    (《纲目》)

    【释名】

    白鲦(音条)、䱗鱼(音餐)、鮂鱼(音囚)。

    时珍曰︰鲦,条也。䱗,粲也。鮂,囚也。条,其状也。粲,其色也。囚,其性也。

    【集解】

    时珍曰︰鲦,生江湖中小鱼也。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鳞细而整。

    洁白可爱,性好群游。

    《荀子》曰︰鲦,浮阳之鱼也。最宜鲊菹。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煮食,已忧暖胃,止冷泻(时珍)。

    鲙残鱼

    (《食鉴》)

    【释名】

    王余鱼(《纲目》)、纸鱼。

    时珍曰︰按︰《博物志》云︰吴王阖闾江行,食鱼鲙,弃其残馀于水, 化为此鱼,故名。或又作越王及僧宝志者,益出傅会,不足致辩。

    【集解】

    时珍曰︰鲙残出苏、淞、浙江。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筋, 洁白如银, 无鳞, 若已鲙之鱼,但目有两黑点尔。彼人尤重小者,曝干以货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后子出而瘦,但可作鲊腊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作羹食,宽中健胃(宁源)。

    鱵鱼

    (音针。《纲目》)

    【释名】

    姜公鱼(俗名)、 铜 鱼

    时珍曰︰此鱼喙有一针,故有诸名。俗云姜太公钓针,亦傅会也。

    【集解】

    时珍曰︰生江湖中。大小形状,并同 残,但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为异耳。《东山经》云︰ 水北注于湖,中多箴鱼,状如鲦,【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食之无疫(时珍)。

    鱊鱼

    (音聿。《纲目》)

    【释名】

    春鱼(俗名)。作腊,名鹅毛 。

    时珍曰︰《尔雅》云︰鱊鱼,小鱼也。名义未详。春,以时名也。 ,以干腊名也。

    【集解】

    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广之恩州出鹅毛其味绝美。郭义恭所谓武阳小鱼大如东阳江县出之,即 鱼儿也。然流出,状似初化鱼苗。土人取收,曝干为 ,以充苞苴。食以姜、醋,味同虾米。或云即鳢鱼苗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令人喜悦(时珍)。

    金鱼

    (《纲目》)

    【集解】

    时珍曰︰金鱼有鲤、鲫、鳅、 数种,鳅、惟《北户录》云︰出邛婆塞江,脑中有金,盖亦讹传。《述异记》载︰晋桓冲中有赤鳞鱼。即此也。自宋始有畜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春末生子于草上,好自吞啖,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纸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其肉味短而韧。《物类相感志》云︰金鱼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又有丹鱼,不审即此类否?今附于下。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久痢(时珍)。

    【附方】

    新一。

    久痢噤口,病势欲死︰用金丝鲤鱼一尾,重一二斤者,如常治净,用盐、酱、葱,必入胡椒末三、四钱,煮熟,置病患前嗅拱《医方摘要》)

    【附录】

    丹鱼 按《抱朴子》云︰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岭山,入于均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必有赤光上照,赫然若火。割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