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
说明:繁体版:https://ctext.org/searchbooks.pl?if=gb&searchu=本草衍义

简体版:https://www.zysj.com.cn/so.html#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
作者:寇宗奭 北宋
    • 第一卷 序例上
    • 第二卷 序例中
    • 第三卷 序例下
    • 第四卷 玉泉 丹砂 空青 绿青 云母 石锺乳 朴消 芒消 消石 英消 矾石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白石脂 石中黄 婆娑石 无名异 菩萨石
    • 第五卷 金屑 银屑 水银 水银粉 雄黄 雌黄 石硫黄 阳起石 凝水石 石膏 磁石 理石 铁矿 食盐 太阴元精石 密陀僧 桃花石 花乳石 珊瑚 马瑙 石花 石𤐃 石𥐨
    • 第六卷 青琅玕 𥗑石 代赭 大盐 戎盐 铅丹 粉锡 铅霜 古文钱 金牙 石灰 冬灰 伏龙肝 半天河 菊花水 浆水 热汤 𥐻砂 蓬砂 姜石 自然铜 石 砒霜 浮石 金星石 银星石
    • 第七卷 赤箭 天门冬 麦门冬 苍木 地黄 菖蒲 泽泻 山药 菊花 甘草 人参 石斛 牛膝 细辛 茈胡 薏苡仁 车前子 茺蔚子 木香 莬丝子 巴戟天
    • 第八卷 肉苁蓉 蒺藜 防风 黄耆 千岁蔂 黄连 ?草 茵栋蒿 决明子 芎䓖 五味子 蔙花
    • 第九卷 当归 芍药 生姜 麻黄 葛根 栝楼 苦参 石龙芮 瞿麦 白芷 杜蘅 紫菀 百合 酸酱 蠡实 石香葇 
    • 第十卷
    • 第十一卷
    • 第十二卷
    • 第十三卷
    • 第十四卷
    • 第十五卷
    • 第十六卷
    • 第十七卷
    • 第十八卷
    • 第十九卷
    • 第二十卷 胡麻 青? 大麻子 白油麻 饴糖 生大豆 赤小豆 大麦 青黄白粮米 粟米 丹黍米 ?米 秫米 陈𢊬米 酒 藊豆 粳米 ?子粟 醋 酱 小麦

    《本草衍义》提要 宋·政和中医官通直郎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撰。晁公武《读书志》、陈直斋《书 录解题》皆有着录。政和六年,提举荆武北路常平等事刘亚夫申投尚书省太医学博士李康看 详状 申,有旨转一官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宣和元年,其侄宣教郎知解州解县丞寇约镂本 印行。宗里贯无考,以扎付及卷六石条、菊花水条、卷十三桑寄生条推之,知其曾官杭 州、永耀、顺安军等处,由承直郎澧州司户进书转一官而已。宗以禹锡所修慎微策所续《 本草》尚有差失,因参考诸家事实,忝以目验,核以情理,拾遗纠谬,援引辨证,发明良多 ,凡名未用而意义已尽者,皆不编入,其所辨证,如东壁土取太阳少火之壮,冬灰取冬令烧 灼之久,水味不因菊花而香,鼹鼠不能遗溺生子,玉泉为玉浆之讹,石中黄子为黄水之误, 皆能实事求是,切实证明,洵《本草》之功臣,医林之津筏也。东垣、丹溪诸公,皆尊信之 ,故丹溪有《衍义补遗》之作,惟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微有差误耳。宋时尝与《证 类本草》别本单行。自金人张存惠采附《证类本草》之中,金元刻本仍之,单行本殆绝版矣 。归安陆公心源藏有南宋麻沙本,完全无缺,爰收刊本集,以广其传。

    序 《本草衍义》二十卷,宋通直郎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撰。晁公武《读书志》、 陈直斋《书录解题》皆著于录。政和六年,提举荆湖北路常平等事刘亚夫申投尚书省太医学 博士李康看详状申,有旨转一官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宣和元年,其侄宣教郎和解州 解 县丞寇约镂板印行。宗里贯无考。以扎付及卷六石条、菊花水条、卷十三桑寄生条推之 ,知其曾官杭州、永耀、顺安军等处,由承直郎澧州司户进书转一官而已。《神农本草》之 名,始见于梁《七录》,凡三百六十五种,陶隐居又增三百六十五种,是为《名医别录》。 唐显庆中,命苏恭等参考得失,增一百一十四种,是为《唐本草》。宋太祖命刘翰等以医家 尝用有效者增一百三十三种,是为《开宝重定本草》。仁宗命掌禹锡等,再加校正增一百种 ,是为《嘉补注本草》。蜀人唐慎微博采群书,增六百余种,是为《经史证类本草》。徽 宗又命曹孝忠刊正之,是为《政和重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宗以禹锡所修、慎微所续尚 有差失,因考诸家,参以目验,拾遗纠谬,著为此书。凡名未用而意义已尽者,皆不编入。 其所辨证,如东壁土取太阳少火之壮,冬灰取冬令烧灼之久,水味不因菊花而香,鼹鼠不能 遗溺生子,玉泉为玉浆之讹,石中黄子为黄水之讹,皆能实事求是,疏通证明,洵乎《本草 》之功臣,医林之津筏也。宋时与《证类本草》别本单行,自金人张存惠采附《证类本草》 之中,明人因之,而单行本遂微,余所藏为南宋麻沙本,完善无缺,因重梓以广其传。 光绪三年岁在强圉赤奋若仲冬之月归安陆心源撰

    卷一 通直郎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编撰

    是以搜求访缉者,十有余年。采拾众善,诊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矧疾为圣人所谨,无 常不可以为,医岂容易言哉!宗常谓,疾病所可凭者医,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 茍知病之虚实,方之可否,若不能达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真伪相乱,新陈相错,则 曷由去道人陈宿之蛊。(唐甄立言仕为太常丞,善医术。有道人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 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生 张果骈洁之齿?(唐张果诏见。元宗谓高力士曰∶吾闻饮堇无苦者,奇士也。时天寒,取以 饮,果三进,颓然曰∶非桂酒。乃寝。顷,视齿焦缩。顾左上取铁如意,击堕之,藏带中, 更 出药傅其龈。良久,齿已生,粲然骈洁,帝益神之。)此书之意,于是乎作。今则编次成书 ,谨依二经类例,分门条析,仍衍序例为三卷。内有名未用及意义已尽者,更不编入。其《 神农本经》、《名医别录》、《唐本》先附、今附、新补、新定之目,缘本经已著,目录内 更不声说,依旧作二十卷,及目录一卷,目之曰《本草衍义》。若博爱卫生之士,志意或同 ,则更为诠修,以称圣朝好生之德,时政和六年丙申岁记。 本草之名自黄帝、岐伯始。其《补注·总叙》言,旧说《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而 不经。《平帝纪》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遣诣京师,此但见本草之 名, 终不能断自何代而作。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 于此。是尤不然也。《世本》曰∶神农尝百草以和药济人,然亦不著本草之名,皆未臻厥理 。尝读《帝王世纪》曰∶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众疾,则知本 草之名自黄帝、岐伯始。其《淮南子》之言,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七十毒,亦无本草之 说。是知此书乃上古圣贤,具生知之智,故能辨天下品物之性味,合世人疾病之所宜。后之 贤智之士,从而和之者,又增广其品,至一千八十二名,(《补注本草》称一千八十二种, 然一种有分两用者,有三用者,其种字为名字,于义方允。)可谓大备。然其间注说不尽, 或舍理别趣者,往往多矣。是以衍摭余义,期于必当,非足以发明圣贤之意,冀有补于阙疑。 夫天地既判,生万物者,惟五气尔。五气定位,则五味生。五味生,则千变万化,至于不 可穷已。故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偶,以偶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 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 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软 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 ,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软,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用之不可 太过,太过亦病矣。古之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不通乎此,而能已人之疾者,盖寡矣。 夫安乐之道,在能保养者得之。况招来和气之药少,攻决之药多,不可不察也。是知人 之生须假保养,无犯和气,以资生命。才失将护,便致病生,茍或处治乖方,旋见颠越。防 患须 在闲日,故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 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写不及之害。经曰∶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 过用 。盖不适其性,而强去为逐,强处即病生。五脏受气,盖有常分,用之过耗,是以病生。善 养生者,既无过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药,不若善保养。不善 保养,不若善服药。世有不善保养,又不善服药,仓猝病生而归咎于神天。噫!是亦未尝思 也,可不谨欤! 夫未闻道者,放逸其心,逆于生药。以精神徇智巧,以忧畏徇得失,以劳苦徇礼节,以 身世 徇财利,四徇不置,心为之病矣。极力劳形,噪暴气逆,当风纵酒,食嗜辛咸,肝为之病矣 。饮食生冷,温凉失度,久坐久卧,大饱大饥,脾为之病矣。呼叫过常,辨争陪答,冒犯寒 暄,恣食咸苦,肺为之病矣。久坐湿地,强力入水,纵欲劳形,三田漏溢,肾为之病矣。五 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则重,重则必毙。呜 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之也。卫生之士,须谨此五者,可致终身无苦。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正为此矣。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恣情为务,殊不知 外实 则内虚也。善养内者实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故庄周曰∶人之可 畏者,衽席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若能常如是畏谨,疾病何缘而起?寿考焉不 得长?贤者造形而悟,愚者临病不知,诚可畏也。 夫柔情难绾而不断,不可不以智慧决也,故帏箔不可不远。斯言至近易,其事至难行。 盖人 之智慧浅陋,不能胜其贪欲也。故佛书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何所依止。是 知贪欲不灭,苦亦不灭,贪欲灭,苦亦灭。圣人言近而指远,不可不思,不可不惧。善摄生 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世有童男室女,积想在心,思虑过 当,多致劳损。男则视色先散,女则月水先闭。何以致然?盖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血逆竭。 则 血逆竭,故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闭也。火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虚,则金气 亏,故发嗽,嗽既作,水汽绝,故四肢干。木气不充,故多怒。鬓发焦,筋痿。俟五脏传遍 ,故卒不能死,然终死矣。此一种于诸劳中最为难治,盖病起于五脏之中,无有已期,药力 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接,如此则可得九死一生。举此为例,其余诸劳,可 按脉与证而治之。 夫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非病不去,无可去之术也。故须审辨八要,庶不 违误 。其一曰虚,五虚是也。(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瞀食不入,此为五虚。)二曰实, 五实是也。(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五实也。)三曰冷,脏腑受其积冷是也 。四曰热,脏腑受其积热是也。五曰邪,非脏腑正病也。六曰正,非外邪所中也。七曰内, 病不在外也。八曰外,病不在内也。既先审此八要,参知六脉,审度所起之源,继以望闻问 切加诸病者,未有不可治之疾也。夫不可治者有六失∶失于不审,失于不信,失于过时,失 于不择医,失于不识病,失于不知药。六失之中,有一于此,即为难治。非只医家之罪,亦 病家之罪也。矧又医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驰,于病何益?由是言之,医者不可不慈仁 ,不慈仁则招祸。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招祸。惟贤者洞达物情,各就安药,亦治病之一说 耳。 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言,凡方云用桂一尺者,削去皮毕,重半两为正。既言广而不言狭, 如何便以半两为正。且桂即皮也,若言削去皮毕,即是 全无桂也。今定长一尺,阔一寸,削去皮上粗虚无味者,约为半两,然终不见当日用桂一尺 之本意,亦前人之失也。 序例,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寒、热、温、凉四气。今详之∶凡称气者,即是 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且如鹅条中云:白鹅脂性冷,不可言其气冷也, 况 自有药性。论其四气,则是香、臭、臊、腥,故不可以寒、热、温、凉配之。如蒜、阿魏、 鲍鱼、汗袜,则其气臭;鸡、鱼、鸭、蛇,则其气腥;肾、狐狸、白马茎、近隐处、人中 白,则其气臊;沈、檀、龙、麝,则其气香。如此则方可以气言之。其序例中气字,恐后世 误书,当改为性字,则于义方允。 今人用巴豆,皆去油讫生用。兹必为《本经》言生温、熟寒,故欲避寒而即温也。不知 寒不足避,当避其大毒。矧《本经》全无去油之说。故陶隐居云:熬令黄黑,然亦太过矣。 日华 子云:炒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换水,各煮一沸为佳。其杏仁、桃仁、葶苈、胡麻,亦不须 熬至黑。但慢火炒令赤黄色,斯可矣。 凡服药多少,虽有所说,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细麻之例,今更合别论。缘人气有虚实, 年有老少,病有新久,药有多毒少毒,更在逐事斟量,不可举此为例。但古人凡设例者,皆 是假 令,岂可执以为定法。 《本草》第一序例言犀角、羚羊角、鹿角,一概末如粉,临服内汤中。然今昔药法中, 有生 磨者,煎取汁者。且如丸药中用蜡,取其能固护药之气味,势力全备,以过关膈而作效也。 今若投之蜜相和,虽易为丸剂,然下咽亦易散化,如何得到脏中?若其间更有毒药,则便与 人作病,岂徒无益而又害之,全非用蜡之本意。至如桂心,于得更有上虚软甲错处可削之 也?凡此之类,亦更加详究。 今人用麻黄,皆合捣诸药中。张仲景方中,皆言去上沫。序例中言先别煮三两沸,掠去 其沫,更益水如本数,乃纳余药,不尔,令人发烦。甚得用麻黄之意,医家可持此说。然云: 折 去节,令通理,寸锉之,不若碎锉如豆大为佳,药味易出,而无遗力也。 陶隐居云: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今详之,惟寒、热 二种何独见遗?如寒可去热,大黄、朴硝之属是也。如热可去寒,附子、桂之属是也。今特 补此 二种,以尽厥旨。

    卷二 序例中 人之生,实阴阳之气所聚耳,若不能调和阴阳之气,则害其生。故《宝命全角篇》论曰∶ 人以天地之气生。又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是以阳化气、阴成形也。夫游魂为变者,阳 化 气也。精气为物者,阴成形也。阴阳气合,神在其中矣。故《阴阳应象大论》曰∶天地之动 静,神明为之纲纪,即知神明不可以阴阳摄也。《易》所以言阴阳不测之谓神,盖为此矣。 故曰,神不可大用,大用即竭;形不可大劳,大劳则毙。是知精、气、神,人之大本,不可 不谨养。智者养其神,惜其气,以固其本。世有不谨卫生之经者,动皆触犯。既以犯养生之 禁,须假以外术保救,不可坐以待毙。《本草》之经,于是兴焉。既知保救之理,不可不穷 保救之事,《衍义》于是存焉。二者其名虽异,其理仅同。欲使有知无知尽臻寿域,率至安 乐之乡,适是意者,求其意而可矣。 养心之道未可忽也。六欲七情千变万化,出没不定,其言至简,其义无穷,而以一心对 无穷之事,不亦劳乎?心茍不明,不为物所病者,未之有也。故明达之士,遂至忘心,心既 忘矣 ,则六欲七情无能为也。六欲七情无能为,故内事不生。内事不生,故外患不能入。外患不 能入,则本草之用,实世之狗耳。若未能达是意而至是地,则未有不缘六欲七情而起忧患 者。忧患既作,则此书一日不可阙也。愚何人哉,必欲斯文绝人之忧患乎。 上隐居以谓凡筛丸散药毕,皆更合于臼中,以杵捣数百过,如此恐干末湔荡,不可捣, 不若令力士合研为佳。又曰∶凡汤酒膏中用诸石,皆细捣之如粟,亦可以葛布筛令调匀,并 以绵 裹内中,其雄黄、朱砂辈,细末如粉。今详之∶凡诸石虽是汤酒中,亦须稍细,药力方尽出 ,效亦速。但临服须澄滤后再下火,不尔,恐遗药力不见效。汤酒中尚庶几,若在服食膏中 ,岂得更如粟也。不合如此立例,当在临时应用详酌尔。又说咀两字,《唐本》注谓为商 量斟酌,非也。《嘉》复符陶隐居说为细切,亦非也。儒家以谓有含味之意,如人以口齿 咀啮,虽破而不尘,但使含味耳。张仲景方多言咀,其义如此。 病患有既不洞晓医药,复自行臆度,如此则九死一生。或医人未识其病,或以财势所迫, 占夺强治,如此之辈,医家病家不可不察也。要在聪明贤达之士掌之,则病无不济,医无不 功 。世间如此之事甚多,故须一一该举,以堤或然。 夫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病有新久虚实,理当别药。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 心不同,脏腑亦异。脏腑既异,乃以一药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故张仲景曰∶又有土地高 下不 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临病之功,宜须两审。 如是则依方合药,一概而用。亦以疏矣。且如贵豪之家,形乐志苦者也。衣食足则形乐,心 虑多则志苦。岐伯曰∶病生于脉。形乐则外实,志苦则内虚,故病生于脉。所养既与贫下异 ,忧乐思虑不同,当各逐其人而治之。后世医者,直委此一节,闭绝不行,所失甚矣。尝有 一医官,暑月与贵人饮。贵人曰∶我昨日饮食所伤,今日食减。医曰∶可饵消化药,他人当 服十丸,公当减其半。下咽未久,疏逐不已,几至毙。以此较之,虚实相辽,不可不察,故 曰病当别论。又一男子,暑月患血痢,医妄以凉药逆制,专用黄连、阿胶、木香药治之。此 药始感便治则可,今病久肠虚,理不可服,逾旬不已,几致委顿,故曰理当别药。如是论之 ,诚在医之通变。又须经历,则万无一失。引此为例,余可效此。 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如上党人参、川蜀当归、齐州半夏、 华州细辛,又如东壁土、冬月灰、半天河水、热汤、浆水之类,其物至微,其用至广,盖亦 有理 。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圣贤之意不易尽知,然舍理何求哉? 凡人少、长、老,其气血有盛、壮、衰三等。故岐伯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盖 少火生气,壮火散气,况复衰火,不可不知也。故治法亦当分三等。其少日服饵之药,于壮 老之 时,皆须别处之,决不可忽也。世有不留心于此者,往往不信,遂致困危,哀哉! 今人使理中汤、丸,仓猝之间多不效者,何也?是不知仲景之意,为必效药,盖用药之 人有差殊耳。如治胸痹,心中痞坚,气结胸满,胁下逆气抢心,理中汤主之,人参、术、干 姜、 甘草四物等,共一十二两,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以知为度。或作丸,须 鸡子黄大,皆奇效。今人以一丸如杨梅许,服之病既不去,乃曰药不神。非药之罪,用药者 之罪也。今引以为例,他可仿此。然年高及素虚寒人,当遂宜减甘草。 夫高医以蓄药为能,仓猝之间,防不可售者所须也。若桑寄生、桑螵蛸、鹿角胶、天灵 盖、虎胆、蟾酥、野驼、萤、蓬、空青、婆娑石、石蟹、冬灰、腊雪水、松黄之类,如此 者甚 多,不能一一遍举。唐元淡字行冲,尝谓狄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 腊、、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 ,可乎?仁杰笑曰∶公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然梁公因事而言,独譬之以药,则有 以见天下万物之中,尤不可阙者也。知斯道也,知斯意而已。 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惊能所之心,专博施救拔之意。如此则心识自 明,神物来相,又何必戚戚沽名,龊龊求利也。如或不然,则曷以致姜抚沽誉之惭,逋华佗 之矜 能受戮乎。 尝读《唐·方技传》,有云:医要在视脉,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一药偶得,他 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今详之∶病有大小、新久、虚实,岂可止以一药攻之? 若初 受病小,则庶几;若病大多日,或虚或实,岂得不以他药佐使?如人用硫黄,皆知此物大热 ,然石性缓,仓猝之间,下咽不易便作效。故智者又以附子、干姜、桂之类相佐使以发之, 将并力攻疾,庶几速效。若单用硫黄,其可得乎?故知许嗣宗之言未可全信,贤者当审度之 。 夫用药如用刑,刑不可误,误即干人命。用药亦然,一误即便隔生死。然刑有鞫司,鞫 成然后议定,议定然后书罪,盖人命一死,不可复生,故须如此详谨。今医,人才到病家, 便以 所见用药。若高医识病知脉,药又相当,如此,即应手作效。或庸下之流,孟浪乱投汤剂, 逡巡便致困危。如此杀人,何太容易。世间此事甚多,良由病家不择医,平日未尝留心于医 术也,可不惧哉!

    卷三 序例下 治妇人虽有别科,然亦有不能尽圣人之法者。今豪足之家,居奥室之中,处帏幔之内, 复以帛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殚切脉之巧,四者有二阙焉。黄帝有言曰∶凡治 病, 察其形气色泽,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 泽,谓之难已。又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若患人脉病 不相应,既不得见其形,医 人只据脉供药,其可得乎?如此言之,不能尽其术也。此医家之公患,世不能革。医者不免 尽理质问,病家见 所问繁,不为医业不精,往往得药不肯服,似此甚多。扁鹊见齐侯之色,尚不肯信,况其不 得见者乎?呜呼!可谓难也已! 又妇人病温已十二日,诊之,其脉六七至而涩,寸稍大,尺稍小,发寒热,颊赤口干, 不了了,耳聋。问之,病后数日,经水乃行,此属少阳热入血室也。若治不对病,则必死。 乃按 其证,与小柴胡汤服之,二日,又与小柴胡汤加桂枝干姜汤,一日,寒热虽已,又云:我脐 下急痛,又与抵当丸,微利,脐下痛痊。身渐凉和,脉渐匀,尚不了了,乃复与小柴胡。次 日云:我但胸中热燥,口鼻干。又少与调胃承气汤,不得利。次日又云:心下痛。又与大陷 胸丸半服,利三行。而次日虚烦不宁,时妄有所见,时复狂言。虽知其尚有燥屎,以其极虚 ,不敢攻之。遂与竹叶汤,去其烦热。其夜大便自通,至晓两次,中有燥屎数枚,而狂言虚 烦尽解。但咳嗽唾沫,此肺虚也。若不治,恐乘虚而成肺痿,遂与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 姜,加干姜、五味子汤。一日咳减,二日而病悉愈。以上皆用张仲景方。 有妇人病吐逆,大小便不通,烦乱,四肢冷,渐无脉,凡一日半,与大承气汤两剂,至 夜半渐得大便通,脉渐生,翌日乃安。此关格之病,极难治,医者当审谨也。经曰∶关则吐 逆, 格则不得小便。如此亦有不得大便者。 有小儿病虚滑,食略化,大便日十余次,四肢柴瘦,腹大,食讫又饥,此疾正是大肠移 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者。时五六月间,脉洪大,按之则绝。今六脉既单洪,则夏 之气 独然,按之绝,则无胃气也。经曰∶夏脉洪,洪多胃气,少曰病,但洪无胃气曰死。夏以胃 气为本,治疗失于过时,后不逾旬,果卒。 有人病久嗽,肺虚生寒热,以款冬花焚三两,俟烟出,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至 倦则已。凡数日之间五七作,瘥。 有人病疟月余日,又以药吐下之,气遂弱,疾未愈。观其病与脉,乃夏伤暑,秋又伤风, 乃与柴胡汤一剂,安。后,又饮食不节,寒热夏作。此盖前以伤暑,今以饮食不谨,遂致吐 逆 不食,胁下牵急而痛,寒热无时,病名痰疟。以十枣汤一服,下痰水数升,明日又与理中散 二钱,遂愈。 有人苦风痰头痛,颤掉,吐逆,饮食减,医以为伤冷物,遂以药温之,不愈。又以丸药 下之,遂厥。复与金液丹后,谵语,吐逆,颤掉,不省人,狂若见鬼,循衣摸床,手足冷, 脉伏 。此胃中有结热,故昏瞀不省人,以阳气不能布于外,阴气不持于内,即颤掉而厥。遂与大 承气汤,至一剂,乃愈。方见仲景。后服金箔丸,方见《删繁》。 有男子年六十一,脚肿生疮,忽食猪肉不安。医以药利之,稍愈,时出外中风,汗出后, 头面暴肿,起紫黑色,多睡。耳叶上有浮泡小疮,黄汁出。乃与小续命汤中加羌活一倍,服 之 遂愈。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近服菟丝有效。小年常服生硫黄数斤,脉左上二部,上 下二部,弦紧有力。五七年来,病右手足筋急拘挛,言语稍迟,遂与仲景小续命汤,加薏苡 仁一 两,以治筋急。减黄芩、人参、芍药各半,以避中寒,杏仁只用一百五枚。后云尚觉大冷, 因令尽去人参、芍药、黄芩三物,却加当归一两半,遂安。今人用小续命汤者,比比皆是, 既不能逐证加减,遂至危殆,人亦不知。今小续命汤,世所须也。故举以为例,可不谨哉! 夫八节之正气,生活人者也。八节之虚邪,杀人者也。非正气则为邪,非真实则为虚。所谓 正气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此天之气也。若春在经络,夏在肌肉,秋在皮肤,冬在 骨髓,此人之气也。在处为实,不在处为虚。故曰,若以身之虚,逢时之虚邪不正之气,两 虚相感,始以皮肤经络,次传至脏腑,逮于骨髓,则药力难及矣。如此则医家治病,正宜用 药抵截散补,防其深固而不可救也。又尝须保护胃气。举斯为例,余可仿此。

    盖泉 具流布之义,别之则无所不通。《易》又曰∶山下出泉蒙,如此则诚非止水,终未臻厥理。 今详泉字乃是浆字,于义方允。浆中既有玉,故曰服五斤。去古既远,亦文本脱误也。采玉 为浆,断无疑焉。且如《书》篇尚多亡逸,况《本草》又在唐尧之上,理亦无怪。谓如‘蛇 含’,《本草》误为‘蛇全’。《唐本注》云:全字乃是舍字,陶见误本改为含,尚如此不 定。后有‘铁浆’,其义同此。又《道藏经》有‘金饭玉浆’之文,唐李商隐有‘琼浆未饮 结成冰’之诗,是知玉诚可以为浆。又荆门军界有玉泉寺,中有泉,与寻常泉水无异,亦不 能治病。寺中日用此水。又西洛有万安山,山腹间有寺曰玉泉。尝两登是山,质玉泉之疑, 寺僧皆懵不能答。寺前有泉一派,供寺中用。泉窦皆青石,与诸井水无异。若按别本注∶玉 泉,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为上。如此则举世不能得,亦漫立此名,故知别本所注为 不可取。又有燕玉出燕北,体柔脆,如油和粉色,不入药,当附于此。

    卷四 丹砂 今人谓之朱砂。辰州朱砂,多出蛮峒。锦州界獠峒老鸦井,其井深广数十丈,先聚 薪于井,满则纵火焚之。其青石壁迸裂处,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床上乃 生 丹砂。小者如箭镞,大者如芙蓉,其光明可鉴,研之鲜红,砂泊床,大者重七八两,至十两 者,晃州亦有。形如箭镞、带石者,得自土中,非此之比也。此物镇养心神,但宜生使。炼 服,少有不作疾者,亦不减硫黄辈。又一医流服伏火者数粒,一旦大热,数夕而毙。李善胜 尝炼朱砂为丹,经岁馀,沐浴再入鼎,误遗下一块,其徒丸服之,遂发懵冒,一夕而毙。其 生朱砂,初生儿便可服,因火力所变,遂能杀人,可不谨也。

    卷四 空青 功长于治眼。仁庙朝,尝诏御药院,须中空有水者,将赐近戚,久而方得。其杨梅青 ,治医极有功。中亦或有水者,其用与空青同,第有优劣耳。今信州冗山而取,世谓之杨梅 青,极难得。

    卷四 绿青 即石碌是也。其石黑绿色者佳,大者刻为物形,或作器用。又同砂,作吐风涎药, 验则验矣,亦损心肺。

    卷四 云母 古虽有服炼法,今人服者至少,谨之至也。市廛多折花朵以售之。今惟合云母膏,治 一切痈毒疮等,惠民局别有法。

    卷四 石钟乳 萧炳云:如蝉翼爪甲者为上,如鹅管者下。经既言乳,今复不取乳,此何义也?盖 乳取其性下,不用如雁齿者,谓如乌头、附子不用尖角之义同。但明白光润轻松,色如炼硝 石者佳。服炼别有法。

    卷四 朴硝 是初采扫得,一煎而成者,未经再炼治,故曰朴硝。其味酷涩,所以力坚急而不和, 可以熟生牛马皮,及治金银有伪。葛洪治食不化,取此以荡逐之。腊月中出新瓦罐,满注 热水,用朴硝二升,投汤中,搅散,挂北檐下,俟消渗出罐外,羽收之。以人乳汁调半钱, 扫一切风热毒气攻注目睑外,及发于头面、四肢肿痛,应手神验。

    卷四 芒硝 经云:生于朴硝。乃是朴硝以水淋汁,澄清,再经熬炼减半,倾木盆中,经宿,遂结 芒有廉棱者。故其性和缓,古今多用以治伤寒。

    卷四 硝石 是再煎炼时,已取讫芒硝凝结在下如石者。精英既去,但余滓而已。故功力亦缓,惟 能发烟火。《唐本》注∶‘盖以能消化诸石,故名硝石’。煎柳枝汤煮三周时,即伏火,汤 耗,即又添柳枝汤。

    卷四 英硝 是消之精英者。其味甘,即马牙硝也。别有法,炼治而成。由其煎炼,故其味亦别。 治五脏积热。然四物本出于一物。由此煎炼,故分出精粗,所以其用亦不相远。

    卷四 矾石 今坊州矾务,以野火烧过石,取以煎矾。色惟白,不逮晋州者。皆不可多服,损心肺 、却水故也。水化书纸上,才干,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却水。治涎药多须者,用此意尔。火 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

    卷四 滑石 今谓之画石,以其软滑可写画。淋家多用。若暴得吐逆不下食,以生细末贰钱匕,温 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

    卷四 紫石英 明澈如水精,其色紫而不匀。张仲景治风热螈及惊痫螈风引汤∶紫石英、白石 英、寒水石、石膏、干姜、大黄、龙齿、牡蛎、甘草、滑石等分,混合(五汝切)咀(子 与 切。)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后量多少温呷,不用滓,服之无不效者。

    卷四 白石英 状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棱,白色如水精。紫白二石英,当攻疾,可暂煮汁用, 未闻久服之益。张仲景之意,只令咀,不为细末者,岂无意焉。其久服,更宜详审。

    卷四 赤石脂 今四方皆有,以舌拭之,粘著者为佳。有人病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诸热药服及一 斗二升,未甚效。后有人教服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同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七十丸。终四剂,遂愈。

    卷四 白石脂 有初生未盈月小儿,多啼叫,致脐中血出,以白石脂细末贴之,即愈。未愈,微微 炒过,放冷再贴,仍不得剥揭。

    卷四 石中黄子 石中黄子,此又字误也,子当作水,况当条自言未成余粮黄浊水,焉得却名之子 也?若言未干者,亦不得谓之子也。子字乃水字无疑。又曰太一余粮者,则是兼石言之者也 。今医家用石中黄,只石中干者及细末者,即便是。若用禹余粮石,即用其壳。故本条言一 名石脑,须火烧醋淬。如此即是石中黄水为一等,石中黄为一等,太一余粮为一等,断无疑 焉。

    卷四 婆娑石 今则转为摩娑石,如淡色石绿间微有金星者佳,磨之色如淡乳汁,其味淡。又有豆 斑石,亦如此石,但于石上有黑斑点,无金星。

    卷四 无名异 今《图经》曰∶‘《本经》云,味甘平,治金疮折伤,生肌肉。今云味咸寒,消肿 毒痈肿,与《本经》所说不同,疑别是一种。’今详上文三十六字未审,今云字下,即不知 是何处云也。

    卷四 菩萨石 出峨嵋山中,如水精明澈,日中照出五色光,如峨嵋普贤菩萨圆光,因以名之,今 医家鲜用。

    卷五 金屑 不曰金而更加屑字者,是已经磨屑可用之义,如玉浆之义同。《本经》不解屑为未尽 ,盖须烹炼锻屑为薄,方可研屑入药。陶隐居云:‘凡用银屑,以水银和成泥。’若非锻屑 成薄,焉能以水银和成泥也?独不言金屑,亦其阙也。生金有毒,至于杀人,仍为难解。有 中其毒者,惟鹧鸪肉可解,若不经锻屑,则不可用。颗块金即冗山,或至百十尺,见伴金石 ,其石褐色,一头如火烧黑之状,此定见金也。其金色深赤黄。麸金即在江沙水中,淘汰而 得,其色浅黄。此等皆是生金也,得之皆当销炼。麸金耗折少,块金耗折多。入药当用块金 ,色既深则金气足。余更防罨制成及点化者,如此,焉得更有造化之气也。若本朝张永德, 字抱一,并州人。五代为潞帅,淳化二年改并州。初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病,永德疗之, 获愈。生一日就永德求汞伍两。即置鼎中,煮成中金。永德恳求药法,生曰∶君当贵,吾不 吝此,虑损君福。锻工毕升言∶祥符年,尝在禁中为方士王捷锻金。以铁为金,凡百余两为 一饼,辐解为八段,谓之鸦嘴金。初自治中出,色尚黑。由是言之,如此之类,乃是水银及 铁用药制成,非造化所成,功治焉得不差?殊如惠民局合紫雪用金,盖假其自然金气尔。然 恶锡。又东南方金色深,西南方金色淡,亦土地所宜也,入药故不如色深者,然得余甘子则 体柔,亦相感尔。

    卷五 银屑 金条中已解屑义。银本出于矿,须煎炼而成,故名熟银。所以于后别立生银条也。其 用与熟银大同。世有术士,能以朱砂而成者,有铅汞而成者,有焦铜而成者,非复更有造化 之气,岂可更入药?既有此类,不可不区别。其生银即是不自矿中出,而特然自生者,又谓 之老翁须,亦取像而言之耳。然银屑经言有毒,生银经言无毒,释者漏略不言。盖生银已生 发于外,无蕴郁之气,故无毒。矿银尚蕴蓄于石中,郁结之气全未敷畅,故言有毒。亦恶锡 。

    卷五 水银 水银入药虽各有法,极须审谨,有毒故也。妇人多服绝娠。今人治小儿惊热涎潮,往 往多用。经中无一字及此,亦宜详谛。得铅则凝,得硫黄则结,并枣肉研之则散。别法为 腻粉,粉霜唾研毙虱。铜得之则明,灌尸中则令尸后腐。以金银铜铁置其上则浮,得紫河车 则伏。唐韩愈云:太学博士李千,遇信安人方士柳贲,能烧水银为不死药。以铅满一鼎,按 中为空,实以水银,盖封四际,烧为丹砂,服之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余不知服食 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传者不说,今 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登自说∶既服水银得病, 若有烧铁杖,自颠贯其下,摧而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号呼,乞绝。其茵席得水银,发且 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御史李虚中,疽发其背死。刑部尚书李逊谓余曰∶我为药误。 遂死。刑部侍郎李建,一旦无病死。工部尚书孟简邀我于万州,屏人曰∶我得秘药,不可独 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后有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 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卒。东川节度御史大夫卢坦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金吾将 军李道古,以柳贲得罪,食贲药,五十死海上。此可为诫者也。蕲不死,乃速得死,谓之智 ,可不可也?五谷三牲,盐酰果蔬,人所常御,人相浓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谷令人 夭,当务减节,临死乃悔。呜呼,哀也已!今有水银烧成丹砂,医人不晓,研为药衣,或入 药中,岂不违误,可不谨哉!

    卷五 水银粉 下涎药,并小儿涎潮、螈多用。然不可常服及过多,多则其损兼行。若兼惊,则 尤须审谨。盖惊为心气不足,不可下,下之里虚,惊气入心不可治。若其人本虚,便须禁此 一物,谨之至也。

    卷五 雄黄 非金苗。今有金窟处无雄黄。金条中言金之所生,处处皆有雄黄,岂处处皆得也。别 法,治蛇咬,焚之熏蛇远去。又武都者,镌磨成物形,终不免其臭。唐甄立言仕为太常丞, 有道人病心腹懑烦,弥二岁,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 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此杀毒蛊之验也。

    卷五 雌黄 入药最稀,服石者宜审谛。治外功多,方士点化术多用,亦未闻其终始如何。画工或 用之。

    卷五 石硫黄 今人和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脾胃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 病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盖知用而为福,不知用久为祸。此物损益兼行,若俱弃而不用, 当仓猝之间,又可阙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在本朝则不言如此服 良,但专治妇人。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脏中久冷,服之先利。如病势危急 ,可加丸数服,少则不效。仍加附子、干姜、桂。

    卷五 阳起石 如野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块者,亦内白。治男子、妇人下部虚冷, 肾气乏绝,子脏久寒,须水飞研用。凡石药冷热皆有毒,正宜斟酌。

    卷五 飞水石 又谓之寒水石,纹理通彻,人或磨刻为枕,以备暑月之用。入药烧过,或市人烧入 腻粉中以乱真,不可不察也。陶隐居言∶夏月能为冰者佳,如此则举世不能得,似乎失言。

    卷五 石膏 二书纷辨不决,未悉厥理。详《本经》元无方解石之说,正缘《唐本》注石膏、方解 石大体相似。因此一说,后人遂惑。经曰∶生齐山山谷,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即知 他处者为非。今《图经》中又以汾州者编入,前后人都不详。经中所言细理白泽者良,故知 不如是,则非石膏也。下有理石条中经云:如石膏顺理而细,又可明矣。今之所言,石膏、 方解石,二者何等有顺理细纹又白泽者。有是,则石膏也;无是,则非石膏也。仍须是经中 所 言州土者,方可入药,余皆偏见,可略不取。仲景白虎汤中,服之如神。新校正仲景《伤寒 论》后,言四月以后,天气热时,用白虎者是也。然四方气候不齐,又岁中气运不一,方所 既异,虽其说甚雅,当此之时,亦宜两审。若伤寒热病,或大汗后,脉洪大,口舌燥,头痛 ,大渴不已;或著暑热,身痛倦怠,白虎汤服之无不效。

    卷五 磁石 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铁石。养益肾气,补填精髓,肾虚耳聋目 昏皆用之。入药,须烧赤醋淬。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也。多滑净。其治体大同小异,不 可分而为二也。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 缀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 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尔。

    卷五 理石 如长石,但理石如石膏顺理而细,其非顺理而细者为长石,治疗亦不相辽。

    卷五 铁矿 铁于矿中炼出者,谓之生铁。铁落,断而落者也。(音柔)铁,铁炒成熟铁也。刚铁 ,炼铁,去滓者也。铁精、针沙、铁浆,以上三等,取汁,各依经用。铁华粉、铁粉,以上 二等,烧取。马衔、秤锤、车辖、杵锯,以上五等,特以其意使之耳。其生铁既自火中炼 石 而出,世谓之生铁。亦如炒脂麻取油,谓之生油,其义亦同,白油麻条中已著。铁粉,以生 姜汁调擦眉上,生眉毛。钢铁,今用柔铁屈盘,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令相入, 谓之围钢,又曰灌钢。此盖草创之钢,亦不免伪也。盖生铁之坚,及三四炼,则生铁亦自熟 ,却是柔铁,而天下莫以为非。磁州炼坊,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如面之有筋,灌揉 面既尽,筋乃见,炼钢亦然。恒取精铁一百余斤,每锻一火,称之遂轻。累锻称之,至于不 减 耗,此则纯钢也。实铁之精纯者,虽百炼不耗矣。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而清且黑。亦 有炼之尽,全无钢者,系地之所产精粗尔。前所谓铁精者,其说有二∶陶隐居言出灶中, 如尘、紫色、轻者为佳,亦以摩莹铜器用之。日华子又云:犁尖浸水中名为铁精。本条既 言化铜,则隐居所说是。盖锻灶中尘紫摩铜则明,浸犁尖水非是。

    卷五 食盐 《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病嗽及水者 ,宜全禁之。北狄用以淹尸,取其不坏也。至今如此。若中蚯蚓毒,当以盐洗沃,亦宜汤化 饮汁。其烧剥金银,熔汁作药,仍须解州池盐为佳。齿缝中多血出,常以盐汤嗽,即已。益 齿走血之验也。

    卷五 太阴玄精石 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沈细而疾;心下 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须佐他药兼之。 《图经本草》已有法,惟出解州者良。

    卷五 密陀僧 坚重,椎破如金色者佳。

    卷五 桃花石 有赤、白两等。有赤地淡白点如桃花片者。有淡白地、有淡赤点、如桃花片者。人 往往镌磨为器用,今人亦罕服食。

    卷五 花乳石 其色如硫黄,《本经》第五卷中已著。今出陕、华间,于黄石中间,有淡白点,以 此得花之名。今惠民局花乳石散者是。此物陕人又能镌为器。《图经》第二卷中,易其名为 花蕊石,是却取其色黄也。更无花乳之名,虑岁久为世所惑,故书之。

    卷五 珊瑚 治翳目,今人用为点眼箸。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又一种如铅丹色,无纵纹 为下。入药用红油色者。尝见一本高尺许,两枝直上,分十余歧,将至其颠,则交合连理, 仍红润有纵纹,亦一异也。波斯国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所生磐 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 失时不取则腐。

    卷五 马脑 非石、非玉,自是一类。有红、白、黑色三种,亦有其纹如缠丝者。出西裔者佳。彼 土人以小者碾为好玩之物,大者碾为器。今古方入药,绝可用。此物西方甚重,故佛经多言 之。其马口吐出,既知谬言,不合编入。

    卷五 石花 白色,圆如覆大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细纹起。以指撩之 ,铮铮然有声。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世方难得。家中自有一本,后又于大相国宫中见 一本,然其体甚脆,不禁触击。本条所注皆非是。

    卷五 石蟹 直是今之生蟹,更无异处,但有泥与粗石相著。凡用,须去其泥并粗石,止用蟹,磨 合他药点目中,须水飞。

    卷五 石蛇 《本经》不收,始自《开宝本草》添附。其色如古墙上土,盘结如楂梨大,中空,两 头巨细一等,无盖,不与石蟹同类。蟹则真蟹也,蛇非真蛇,今人用之绝少。

    卷六 青琅 《书》曰∶三危既宅。三危,西裔之山也,厥贡惟球琳琅。孔颖达以谓琅 石似玉。《新书》亦谓三苗,西戎。《西域记》云:天竺国正出此物。陶隐居谓为本名大丹石。 既是大丹石,则《本经》岂可更言煮炼服之。又曰∶可化为丹。陶不合远引,非此琅也。 《唐本》注云:是琉璃之类。且琉璃火成之物,琅又非火成。经曰∶生蜀郡平泽。安得同 类言之,其说愈远。且《佛经》所谓琉璃者,正如鬼谷珠之,乃火成之物也,今人绝不见 用。

    卷六 石、特生石 《博物志》及陶隐居皆言此二石鹳取之以壅卵,如此则是一物也。隐居又 言∶仙经不云特生,则只是前白石。今《补注》但随文解义,不见特生之意。盖二条只是 一物,但以特生不特生为异耳。所谓特生者,不附着他石为特耳。今用者绝少,惟两字石 入药,然极须谨用,其毒至甚。及至论鹳巢中者,又却从谬说。鹳巢中皆无此石,乃曰∶鹳 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如此则鸬、雁、之类,皆食于水,亦自繁息生化,复不用此 二石。其说往往取俗士之言,未尝究其实而穷其理也。尝官于顺安军,亲检鹳巢,率无石。 矧石焉得处处有之。然治久积及久病胸腹冷有功,直须谨用,盖其毒不可当。

    卷六 代赭 方士炉火中多用,丁头光泽、坚实、赤紫色者佳。 白垩即白善土,京师谓之白土子 。方寸许切成段,鬻于市,人得以浣衣。今人合王瓜,等分为末,汤点二钱服,治头痛。 赤土今公府用以饰椽柱者。水调细末一二钱服,以治风疹。

    卷六 大盐 新者不苦,久则咸苦。今解州盐池所出者,皆成斗子,其形大小不等,久亦苦。海水 煎成者,但味和,二盐互有得失。入药及金银作,多用大盐及解盐。傍海之人多黑色,盖日 食鱼盐,此走血之验也。齿缝中血出,盐汤嗽之,及接药入肾。北虏以盐淹尸,使不腐。

    卷六 戎盐 戎盐成垛,裁之如枕,细白,味甘咸,亦功在却血。入肾,治目中瘀赤、涩昏。

    卷六 铅丹 本谓之黄丹,化铅而成,别有法。《唐本》注∶炒锡作。然经称铅丹,则炒锡之说误 矣,亦不为难辨。盖锡则色黯暗,铅则明白,以此为异。治疟及久积皆用。

    卷六 粉锡 粉锡、胡粉也,又名定粉。止泄痢、积聚及久痢。

    卷六 铅霜 铅霜、《图经》已著其法,治上膈热涎塞。涂木瓜失酸味,金克木也。

    卷六 古文钱 古铜,焦赤,有毒,治目中瘴瘀、腐蚀坏肉、妇人横逆产、五淋多用。非特为有锡 也,此说非是。今但取景王时大泉五十及宝货,秦半两,汉荚钱、大小五铢,吴大泉五百、 大泉当千,宋四铢、二铢,及梁四柱,北齐常平五铢。尔后其品尚多,如此之类方可用。少 时常自患暴赤目肿痛,数日不能开。有客教以生姜一块,洗净去皮,以古青铜钱刮取姜汁, 就钱棱上点。初甚苦,热泪蔑面。然终无损。后有患者,教如此点,往往疑惑。信士点之, 无不获验。一点遂愈,更不可再作。有疮者不可用。

    卷六 金牙 今方家绝不用。以此故,商客无利不贩卖,医者由是委而不用,兼所出惟蜀郡有之, 盖亦不广也。余如经。

    卷六 锻石 水调一盏,如稠粥,拣好糯米粒全者,半置灰中,半灰外。经宿,灰中米色变如水精 。若人手面上有黑子及纹刺,先微微以针头拨动,置少许如水精者于其上,经半日许, 汁自出,剔去药不用,且不得着水,三二日愈。又取新硬锻石一合,以醋炒,调如泥,于患 偏风牵口邪人口唇上不患处一边涂之,立便牵正。

    卷六 冬灰 诸家只解灰而不解冬,亦其阙也。诸灰一烘而成,惟冬灰,则经三四月方彻炉。灰既 晓夕烧灼,其力得不全燥烈乎?而又体益重。今一而成者体轻,盖火力劣,故不及冬灰耳 。若古紧面少容方中,用九烧益母灰,盖取此义。如或诸方中用桑灰,自合依本法。既用冬 灰,则须尔。《唐本》注云:冬灰本是藜灰,未知别有何说。又汤火灼,以饼炉中灰细罗, 脂麻油调,羽扫,不得着水,仍避风。

    卷六 伏龙肝 妇人血露,蚕沙一两,炒伏龙肝半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 ,以知为度。本条中有东壁土,陈藏器云:取其东壁土,久干也。今详之∶南壁土,亦向阳 久干也,何不取?盖东壁常先得晓日烘炙。日者太阳真火,故治瘟疟。或曰∶何不取午盛之 时南壁土,而取日初出东壁土者,何也?火生之时,其气壮。故《素问》云:少火之气壮。 及其当午之时,则壮火之气衰,故不取,实用此义。或曰∶何以知日者太阳真火?以水精珠 ,或心凹铜鉴,向日射之,以艾承接其光聚处,火出,故知之。

    卷六 半天河水 半天河水,一水也。然用水之义有数种,种各有理。如半天河水,在上,天泽水 也。故治心病、鬼疰、狂、邪气、恶毒。腊雪水,大寒水也,故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 温疫、热痫、丹石发、酒后暴热、黄胆。井华水,清冷澄澈水也,故通九窍,洗目肤翳,及 酒 后热痢。后世又用东流水者,取其快顺疾速,通关下膈也。倒流水,取其回旋留止,上而不 下也。

    卷六 菊花水 本条见南阳郦县北潭水,其源悉芳。菊生被崖,水为菊味,此说甚怪。且菊生于浮 土上,根深者不过尺,百花之中,此特浅露,水泉莫非深远而来,况菊根亦无香,其花当九 月十月间,只三两旬中,焉得香入水也?若因花而香,其无花之月合如何也?殊不详。水自 有甘、淡、咸、苦,焉知无有菊味者?尝官于永、耀间,沿干至洪门北山下古石渠中,泉水 清 澈。众官酌而饮。其味与惠山泉水等,亦微香。世皆未知之,烹茶尤相宜。由是知泉脉如此 ,非缘浮土上所生菊能变泉味。博识之士,宜细详之。

    卷六 浆水 浆水不可同李实饮,令人霍乱吐利。

    卷六 热汤 助阳气,行经络。患风冷气痹人,多以汤渫脚至膝上,浓覆,使汗出周身。然别有药 ,亦终假汤气而行也。四时暴泄利,四肢冷,脐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生阳 佐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战,仍常令人伺守。

    卷六 砂 金银有伪,投熔锅中,其伪物尽消散。矧人腹中有久积,故可溃腐也。合他药,治目 中翳,用之须水飞过,入瓷器中,于重汤中煮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及去其尘秽。

    卷六 蓬砂 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初觉便治,不能成喉痹,亦缓取效可也。南番者 ,色重褐,其味和,其效速。西戎者,其色白,其味焦,其功缓,亦不堪作焊。

    卷六 姜石 姜石,所在皆有。须不见日色旋取,微白者佳。治疔肿殊效。

    卷六 自然铜 有人饲折翅雁,后遂飞去。今人打扑损,研极细,水飞过,同当归、没药各半钱, 以酒调,频服,仍以手摩痛处。

    卷六 石燕 今人用者如蚬蛤之状,色如土,坚重则石也。既无羽翼,焉能自石穴中飞出,何故只 堕沙滩上?此说近妄。《唐本》注∶永州土岗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坩而小,重如石。则此 自是一物,余说不可取。溃、虚、积药中多用。

    卷六 砒霜 疟家或用,才过剂,则吐泻兼作,须浓研绿豆汁,仍兼冷水饮,得石脑油即伏。今信 州凿坑井,下取之。其坑常封锁,坑中有浊绿水,先绞水尽,然后下凿取。生砒谓之砒黄, 其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谓石非石,谓土非土,磨研酒饮,治癖积气有功。才见火,便有 毒,不可造次服也。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著覆器,遂凝结, 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图经》言大块者。其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 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直须详谨。

    卷六 浮石 水飞,治目中翳。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无出此石。石蟹条中云:浮石,平,无 毒,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合于此条收入。

    卷六 金星石、银星石 治大风疾。别有法,须烧用。金星石于苍石内,外有金色麸片。银星石, 有如银色麸片。又一种深青色,坚润,中有金色如麸片,不入药,工人碾为器,或妇人首饰 。余如经。

    卷六 石脑油 真者难收,多渗蚀器物。今入药最少,烧炼或须也。仍常用,有油(去声)器贮之。 又研生砒霜,入石脑油,再研如膏,入钳锅子内,用净瓦片子盖定,置火上,俟锅子红,泣 尽油,出之。又再研,再入油,再上火,凡如此共两次,即砒霜伏。

    卷七 赤箭 赤箭,天麻苗也。然与天麻治疗不同,故后人分之为二。经言八月采根曝干,故知此 即苗也。

    卷七 天门冬 麦门冬之类。虽曰去心,但以水渍漉,使周润,渗入肌,俟软,缓缓擘取,不可浸 出脂液。其不知者,乃以汤浸一二时。柔即柔矣,然气味都尽,用之不效,乃曰药不神,其 可得乎?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余如二经。

    卷七 麦门冬 麦门冬根上子也。治心肺虚热,并虚劳客热,亦可取苗作熟水饮。

    卷七 苍术 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去上粗皮。 白术粗促,色微褐,气味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经》只言术,未见分 其苍白二种 也。只缘陶隐居言术有两种。自此,人多贵白者。今人但贵其难得,惟用白者,往往将苍术 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之类,苍术为最要药,功尤速。殊不详《本草》元无白术之名,近 世多用,亦宜两审。嵇康曰∶‘闻道人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亦无白字。

    卷七 地黄 叶如甘露子,花如脂麻花,但有细斑点,北人谓之牛奶子。花、茎有微细短白毛。经 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生与生干常 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蒸曝之法∶以细碎者洗出,研取汁,将粗地黄蒸出曝 干,投汁中,浸三二时,又曝,再蒸,如此再过为胜,亦不必多。此等与干生二种,功治殊 别。陶但云捣汁和蒸殊用工,意不显其法,不注治疗,故须悉言耳。

    卷七 菖蒲 世又谓之兰荪,生水次,失水则枯,根节密者,气味足。有人患遍身生热毒疮,痛而 不痒,手足尤甚,然至颈而止,粘着衣被,晓夕不得睡,痛不可忍。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 锉,日干之,舂罗为末,布席上,使病疮人恣卧其间,仍以被衣覆之。既不粘着衣被,又复 得睡,不五七日之间,其疮如失。后自患此疮,亦如此用,应手神验。其石菖蒲根,络石而 生者节乃密,入药须此等。

    卷七 泽泻 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张仲景曰∶水搐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 方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患眼’,诚为行去其水。张 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 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卷七 山药 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药,今人遂呼 为山药。如此则尽失当日本名,虑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书之。此物贵生干,方入药。其法 ∶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剐去皮,于屋檐下风迳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一夕干五分, 俟全干收之,惟风紧则干速。所以用干之意,盖生湿则滑,不可入药,熟则只堪啖,亦滞气 。余如经。

    卷七 菊花 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月令》所 谓菊有黄华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医经不用。专治头目风热。今多收之作枕 。

    卷七 甘草 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实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 本生。子如小扁豆,齿啮不破。今出河东西界,入药须微炙,不尔,亦微凉。生则味不佳。

    卷七 人参 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场博易到,尽是高丽所出,率虚软味薄,不若潞州上党者味浓 体实,用之有据。土人得一窠,则置于版上,以色丝缠系,根颇纤长,不与榷场者相类。根 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

    卷七 石斛 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浑行,医工亦不能明辨 。世又谓之金钗石斛,盖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经,将木斛折之,中虚,如禾草,长尺余 ,但色深黄光泽而已。真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卷七 牛膝 今西京作畦种,有长三尺者最佳。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嚼烂罨之,即 出。

    卷七 细辛 细辛用根,今惟华州者佳,柔韧,极细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治头面 风痛,不可阙也。叶如葵叶,赤黑,非此,则杜蘅也。杜蘅叶形如马蹄下,故俗云马蹄香。 盖根似白前,又似细辛。襄、汉间一种细辛,极细而直,色黄白,乃是鬼督邮,不可用。

    卷七 柴胡 《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 ,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 》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 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 羸瘦。若此等病,茍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 之后,所误无穷耳。茍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 ?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卷七 薏苡仁 此李商隐《太仓铭》中所谓‘薏苡似珠,不可不虞’者也,取仁用。《本经》云: ‘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 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 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盖受寒即能止人筋急。受热,故使 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又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卷七 车前 陶隐居云:其叶捣取汁服,疗泄精。大误矣!此药甘滑,利小便,走泄精气。经云: 主小便赤,下气。有人作菜食,小便不禁,几为所误。

    卷七 茺蔚子 叶至初春亦可煮作菜食,凌冬不雕悴。唐武后九烧与灰入紧面药。九烧之义,已具 冬灰条中。

    卷七 木香 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他则次之。得橘皮、肉豆蔻、生姜相佐使绝佳,效尤速。又 一种,尝自岷州出塞,得生青木香,持归西洛。叶如牛蒡但狭长,茎高三四尺,花黄,一如 金钱,其根则青木香也。生嚼之,极辛香,尤行气。

    卷七 菟丝子 附丛木中,即便蔓延花实,无绿叶,此为草中之异。其上有菟丝下有茯苓之说,未 必耳,已于茯苓条中具言之。

    卷七 巴戟天 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可以抽摘,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子也。今人 欲要中间紫色,则多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外坚难染,故先从中间紫色。有人嗜酒 ,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大黄一两 ,锉、炒,同为末,熟蜜为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卷八 肉苁蓉 《图经》以谓‘皮如松,子有鳞’。子字当为壳,于义为允。又曰∶‘以酒净洗, 去黑汁作羹’。黑汁既去,气味皆尽。然嫩者方可作羹,老者苦。入药,少则不效。

    卷八 蒺藜 蒺藜有两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或生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此 正是墙有茨者。花收摘荫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温酒调服,治白癜风。又一种 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马处。黄紫花,作荚,结子如羊内肾。补肾药,今人多用。风家惟用 刺蒺藜。

    卷八 防风黄 防风、黄世多相须而用。唐许胤宗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 ,脉沈难对,医告术穷。胤宗曰∶‘饵液不可进’。即以黄、防风煮汤数十斛,置床下, 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

    卷八 千岁 唐开元末,访隐民姜抚,已几百岁,召至集贤院。言服常春藤,使白发还,则长 生可致。藤生太湖,终南往往有之。帝遣使多取,以赐老臣。诏天下,使自求之。擢抚银青 光禄大夫,号冲和先生。又言终南山有旱藕,饵之延年,状类葛粉。帝取之作汤饼,赐大臣 。右骁骑将军甘守诚曰∶常春者千岁也,旱藕者杜蒙也。方家久不用,抚易名以神之,民 间以酒渍藤,饮者多暴死。乃止。抚内惭,请求药牢山,遂逃去。今书之以备世疑。

    卷八 黄连 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 止。又罔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 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卷八 蓝实 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 。《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 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蓼蓝, 即堪揉汁,染翠碧。花成长穗,细小,浅红色。

    卷八 景天 陶隐居既云:今人皆盆盛养之于屋上,即知是草药。又言广州城外有一株,云可三四围 ,呼为慎火木。既曰云,即非亲见也。盖是传闻,亦非误耳,乃陶之轻听也。然极易种,但 折生枝置土中,频浇溉,旬日便下根,浓研取汁,涂火心疮,甚验。干为末,水调,扫游风 、赤肿、热者。

    卷八 蒲黄 蒲黄处处有,即蒲槌中黄粉也。今京师谓槌为蒲棒。初得黄,细罗,取萼别贮,以备 他用。将蒲黄水调为膏,擘为块,人多食之,以解心脏虚热。小儿尤嗜。涉月则燥,色味皆 淡,须蜜水和。然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极虚人。

    卷八 兰草 诸家之说异同,是曾未的识,故无定论。叶不香,惟花香。今江陵、鼎、澧州山谷之 间颇有,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生于幽谷,益可验矣。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 二 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叶上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 。秋兰稍难得,二兰移植小槛中,置座上,花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唐白乐天有种 兰不种艾之诗,正为此兰矣。今未见用者。《本经》苏注∶‘八月花白。’此即泽兰也。

    卷八 茵陈蒿 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者,身面悉黄,用之极效。又一僧因伤寒后发汗不彻,有留 热,身面皆黄,多热,期年不愈。医作食黄治之,治不对,病不去。问之,食不减。寻与此 药,服五日,病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方用山茵陈、山栀子各三分 ,秦艽、升麻各四钱,末之。每用三钱,水四合,煎及二合,去滓,食后温服,以知为度。 然此药以茵陈蒿为本,故书之。

    卷八 决明子 苗高四五尺,春亦为蔬,秋深结角。其子生角中,如羊肾。今湖南北人家园圃所种 甚多,或在村野成段种。《蜀本·图经》言∶叶似苜蓿而阔大,甚为允当。

    卷八 芎 今出川中。大块,其里色白,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种不入药,只可为末,煎 汤沐浴。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沈括云:予一族子,旧服 芎,医郑叔熊见之云: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后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 妻病脑风,服芎甚久,亦一旦暴亡。皆目见者。此盖单服耳,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 既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何能至此也。

    卷八 五味子 今华州之西至秦州皆有之。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 酸甘入蜜,再火上,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肺虚寒人,可化为汤,时时服。作果, 可以寄远。《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 》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之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则 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卷八 旋花 旋花蔓生,今之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最难锄艾,治之又生。世又谓之鼓子 花,言其形肖也。四五月开花,亦有多叶者。其根寸截,置土下,频灌溉,方涉旬,苗已生 。《蜀本·图经》是矣。

    卷九 当归 《广雅》云:‘山蕲(古芹切)当归也,似芹而粗大’。《说文》云:‘蕲,草也,生 山中者名薜(音百)’。新书《图经》以谓‘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 当归’。若然,则今川蜀皆以平地作畦种,尤肥好多脂肉。不以平地、山中为等差,但肥润 不枯燥者佳。今医家用此一种为胜。市人又以薄酒洒,使肥润,不可不察也。《药性论 》云:‘补女子诸不足’。此说尽当归之用矣。

    卷九 芍药 芍药全用根,其品亦多,须用花红而单叶,山中者为佳。花叶多,即根虚。然其根多 赤色,其味涩苦,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余如经。然血虚寒人禁此一物。古人有言曰∶减芍 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

    卷九 生姜 治暴逆气,嚼三两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冷啮之,终 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今日点,来日 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卷九 麻黄 出郑州者佳,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匕,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 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病疮倒黑者,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 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以此知此药入表也。

    卷九 葛根 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 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大治中热、酒、渴病,多食行 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彼之人,又切入煮茶中以待宾,但甘而无益。 又将生葛根煮熟者,作果卖。虔、吉州、南安军亦如此卖。

    卷九 栝楼实 九月十月间取穣,以干葛粉拌,焙干,银石器中熳火炒熟为末。食后,夜卧,以沸 汤点一二钱服,治肺燥,热渴,大肠秘。其根与贝母、知母、秦艽、黄芩之类,皆治马热。

    卷九 苦参 有朝士苦腰重,久坐,旅拒十余步,然后能行。有一将佐谓朝士曰∶见公日逐以药揩 齿,得无用苦参否?曰∶始以病齿,用苦参已数年。此病由苦参入齿,其气味伤肾,故使人 腰重。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腰疾皆愈,此皆方书 旧不载者。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 得睡。以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 桐子大,食后温水服二十至三十丸,次日便愈。

    卷九 石龙芮 今有两种∶水中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有毛而末锐。入药须生水者,陆生 者又谓之天灸,取少叶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惟陆生者,补阴不足,茎常冷, 失精。余如经。

    卷九 瞿麦 八政散用瞿麦,今人为至要药。若心经虽有热而小肠虚者服之,则心热未退,而小肠 别作病矣。料其意者,不过为心与小肠为传送,故用此入小肠药。按经,瞿麦并不治心热。 若心无大热,则当只治其心。若或制之不尽,须当求其属以衰之。用八政散者,其意如此。

    卷九 白芷 白芷,是也,出吴地者良。经曰∶‘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 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此盖为败脓血所致,卒无已期,须以此排脓。白芷一两 ,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余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 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卷九 杜蘅 用根,似细辛,但根色白,叶如马蹄之下。市者往往乱细辛,须如此别之。《尔雅 》以谓‘似葵而香’,是也。将杜蘅与细辛相对,便见真伪。况细辛惟出华州者良。杜蘅其 色 黄白,拳局而脆,干则作团。

    卷九 紫菀 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紫菀时,亦用白 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无白菀之名,盖唐修《本草》时已删去。

    卷九 百合 张仲景用治伤寒坏后百合病须此也。茎高三尺许,叶如大柳叶,四向攒枝而上。其颠 即有淡黄白花,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须五六花。子紫色,圆如梧子 ,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此又异也。根即百合,其色白,其形如松子壳,四向 攒生,中间出苗。

    卷九 酸浆 今天下皆有之。苗如天茄子,开小白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子大如樱,亦红色 。樱中复有细子,如落苏之子,食之有青草气。此即苦耽也。今《图经》又立苦耽条,显然 重复。《本经》无苦耽。

    卷九 蠡实 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本经》诸家所注不相应,若果是马蔺,则《日 华子》不当更言亦可为菜蔬食。盖马蔺其叶马牛皆不食,为才出土叶已硬,况又无味,岂可 更堪人食也。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更俟博识者。

    卷九 石香 石香处处有之,不必山岩石缝中,但山中临水附崖处或有之。九月十月尚有花。

    卷十 款冬花 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 春时入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 未有花尔。有人病咳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 。数日效。

    卷十 牡丹 用其根上皮。花亦有绯者,如西洛潜溪绯是也。今禁苑又有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 红者为佳,家子次之。若移枝接者不堪用,为其花叶既多发,夺根之气也。何以知之?今 千叶牡丹,初春留花稍多,来年花枝并叶便瘦,多是开不成。市人或以枝梗皮售于人,其乖 殊甚。

    卷十 女苑 一名白苑。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苑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 。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卷十 泽兰 按《补注》云:‘叶如兰。’今兰叶如麦门冬,稍阔而长,及一二尺无枝梗,殊不与 泽兰相似。泽兰才出土便分枝梗,叶如菊 ,但尖长。若取其香嗅,则稍相类。既谓之泽兰,又曰生汝南大泽旁,则其种本别。如兰之 说误矣。

    卷十 地榆 性沈寒,入下焦,热血痢则可用。若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卷十 白前 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以温药相佐使,则 尤佳。余如经。

    卷十 土瓜 体如栝楼,其壳径寸。一种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间熟,红赤色。壳中 子如螳螂头者,今人又谓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于细根上又生淡黄根,三五相连,如 大指许。根与子两用,红子同白土子,治头风。

    卷十 荠 今陕州采为脯,别有法,甚甘美,兼可寄远。古人以谓荠似人参者是。此解药毒甚 验。

    卷十 积雪草 今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今人谓 之连钱草,盖取象也。其叶各生。捣烂,贴一切热毒痈疽等。秋后收之,荫干为末,水调。

    卷十 莎草 其根上如枣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 ,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其味苦。

    卷十 恶实 恶实是子也,今谓之牛蒡。未去萼时,又谓之鼠粘子,根谓之牛菜。疏风壅涎唾多, 咽膈不利。微炒,同入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 缓取效。子在萼中,萼上有细钩,多至百十,谓之芒则误矣。根长一二尺,粗如拇指,煮烂 为菜。

    卷十 大小蓟 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二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 异。小蓟,山野人取为蔬,甚适用。虽有微芒,亦不能害人。

    卷十 艾叶 艾叶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 ,入服食药。入硫黄别有法。

    卷十 陟厘 陟厘,今人治为苔脯堪啖,京城市者甚多。然治渴疾,仍须禁食盐。余方家亦罕用。

    卷十 菟葵 绿叶如黄蜀葵,花似拗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黄蕊 ,则蜀葵也。唐刘梦得还京云:唯菟葵燕麦,动摇春风者是也。

    卷十 白药 白药,今为治马肺热药,有效。

    卷十 香子 今人只呼为茴香,治膀胱冷气及肿痛。亦调和胃气。《唐本》注∶‘似老胡荽’, 此误矣。胡荽叶如蛇床,香徒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枝上时有大青虫,形如 蚕,治小肠气甚良。

    卷十 郁金 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

    卷十 肉豆蔻 对草豆蔻言之。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虚者下等。亦善下气 ,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来其气。

    卷十 茅香 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洁而长。皆可作浴汤,同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 用。

    卷十 青黛 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 ,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鲡鱼、松脂、黄丹 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 物。令急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 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政散,日三服,分败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 涂新湿药。凡如此,及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 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 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卷十 零陵香 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入药绝可用。妇人浸油饰发,香无以加,此即蕙草是也。

    卷十 天麻 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 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苗则赤箭也。

    卷十 荜茇 荜茇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卷十 使君子 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经中谓之棱瓣深,似令人难解。秋末冬初,人将入鼎、 澧。其仁味如椰子肉。经不言用仁,为复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难得仁,盖绝小。 今医家或兼用壳。

    卷十 密蒙花 利州路甚多。叶冬亦不雕,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 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此木也,今居草部,恐未尽善。

    卷十一 大黄 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 当须 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 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卷十一 桔梗 治肺热,气奔促,嗽逆,肺痈,排脓。陶隐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荠。今别有荠 ,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也。《唐本》注云:‘陶引荠乱人参,谬矣。’今详之, 非也。隐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乱人参。《唐本》注却以苗难之,乃本注误矣。

    卷十一 甘遂 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卷十一 葶苈 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 。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 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卷十一 荛花 今京、洛间甚多。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 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卷十一 旋覆花 叶如大菊,又如艾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亦 一异也。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其旋花四月五月有 花,别一种,非此花也,第八卷已具。

    卷十一 藜芦 藜芦为末,细调,治马疥痒。

    卷十一 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 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 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 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 等,则量其材而用之。其炮制之法,经方已著。

    卷十一 射干 此乃荀子所说‘西方之木,名曰射干’者也。《注》复引《本草》曰∶‘不合以射干 为木’。殊不知五行只以水、火、木、金、土而言之,故儒者以草、木皆木也,金、铅皆金 也,粪、土皆土也,灰、火皆火也,水、池皆水也。由是言之,即非佛经所说火宅喻之兽, 及阮公所云临层城者之木。况《本经》亦曰∶‘一名草姜’,故知是草无疑。今治肺气、喉 痹为佳。日华子曰∶‘大小似高良姜,赤黄色’。此得之。

    卷十一 半夏 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 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壹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十枚, 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已。

    卷十一 蜀漆 常山苗也。治疟、多吐人,其他亦未见所长。此草也。虑岁久,人或别有异论,故预 云。余如经。

    卷十一 常山 蜀漆根也,亦治疟、吐痰,如鸡骨者佳。

    卷十一 青葙子 经中并不言治眼,《药性论》始言之。能治肝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萧炳可云 ∶‘理眼。’日华子云:‘益脑髓,明耳目,镇肝。’今人多用之治眼,殊不与经意相当。

    卷十一 白蔹白芨 古今服饵方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须而行。

    卷十一 草蒿 今青蒿也,在处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今人谓之青蒿,亦有所别 也。但一类之中,又取其青者。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窠,迥然 青色,土人谓之为香蒿。茎叶与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色深青。犹青,故气芬芳。 恐古人所用以深青者为胜,不然诸蒿何尝不青?

    卷十二 连翘 亦不至翘出众草、下湿地亦无,太山山谷间甚多。今只用其子。折之,其间片片相比 如翘,应以此得名尔。治心经客热最胜,尤宜小儿。

    卷十二 白头翁 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性温,止腹痛,暖腰膝。《唐本》注及《药性论》甚 详。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新安县界兼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唐本》注所说。至 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意。

    卷十二 茹 茹治疥,马疥尤善。服食方用者至少。

    卷十二 羊蹄 经不言根,《图经》加根字。处处有。叶如菜中菠,但无歧,而色差青白。叶浓, 花与子亦相似。叶可洁擦浦器,根取汁涂疥癣。子谓之金乔麦,烧炼家用以制铅汞。又锉 根,研,绞汁,取三二匙,水半盏,煎一二沸,温温空肚服。治产后风秘,殊验。

    卷十二 蒴 蒴与陆英,既性味及出产处不同,治疗又别,自是二物,断无疑焉。况蒴花白, 子初青如绿豆颗,每朵如盏面大,又平生,有一二百子,十月方熟红,岂得言剩出此条,孟 浪之甚也。

    卷十二 夏枯草 今又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瘁。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古方九烧灰, 合紧面药。初生嫩时作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治瘰鼠漏。

    卷十二 蚤休 蚤休无旁枝,只一茎,挺生,高尺余,颠有四五叶,叶有歧,似虎杖。中心又起茎, 亦如是生叶,惟根入药用。

    卷十二 虎杖 根微苦,经不言味,此草药也。《蜀本·图经》言∶‘作木,高丈余’。此全非虎杖 ,大率皆似寒菊。然花、叶、茎、蕊差大为异,仍茎叶有淡黑斑。自六七月旋旋开花,至九 月中方已。花片四出,其色如桃花差大,外微深。陕西山麓水次甚多,今天下暑月多煎根汁 为饮,不得甘草,则不堪饮。《药性论》云:‘和甘草煎,尝之甘美。’其味甘,即是甘草 之味,非虎杖也。论其攻治则甚当。

    卷十二 马勃 此唐韩退之所谓‘牛溲马勃俱收并蓄’者也。有大如斗者,小亦如升杓。去膜,以蜜 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卷十二 虬莓 今田野道旁处处有之,附地生。叶如覆盆子,但光洁而小,微有绉纹。花黄,比蒺藜 花差大,春末夏初,结红子如荔枝色。余如经。

    卷十二 苎根 如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

    卷十二 菇根 蒲类。四时取根捣,绞汁用。河朔边人只以此苗饲马,曰菇蒋,及作荐。花如苇,结 青子,细若青麻黄,长几寸。彼人收之,合粟为粥,食之甚济饥,此杜甫所谓‘愿作冷秋菇 ’者是也。为其皆生水中及岸际,多食亦令人利。

    卷十二 莸草 《尔雅》曰∶莸(音犹)蔓子。《左传》亦曰∶‘一薰一莸,十年尚莸臭’者,是此 草。

    卷十二 牵牛子 诸家之说纷纷不一,陶隐居尤甚。言花状如扁豆,殊不相当。花朵如鼓子花,但碧 色,日出开,日西合。今注又谓其中子类乔麦,亦非也。盖直如木猴梨子,但黑色,可微炒 ,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 丸,治大肠风秘壅热。苦涩,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卷十二 蓖麻子 蓖麻子作朵生,从下旋旋开花而上,从下结子,宛如牛身之蜱。取子炒熟,去皮, 烂嚼,临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治瘰,必效。

    卷十二 草 草,葛勒蔓也。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愈。

    卷十二 独行根 苗蔓生,子则马兜零也。根扁,其嗅稍似葛根。细捣,水调,敷疔肿。后有马兜零 条。

    卷十二 芭蕉 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茎只一花,全如莲花。叶亦相似,但其色微黄绿,从 下脱叶。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莲样,然未尝见其花心,剖而视之亦无蕊,悉是叶,但花头常 下垂。每一朵,自中夏开,直至中秋后方尽。凡三叶,开则三叶脱落。北地惜其种,人故少 用。缕其苗为布。取汁,妇人涂发令黑。余说如经。

    卷十二 蒲公草 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即生。所以庭院间亦有者,盖 因风而来也。

    卷十二 水红子 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 各一服。治瘰,疮破者亦治。

    卷十二 水蓼 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假其辛味。

    卷十二 角蒿 茎叶如青蒿,开淡红紫花,花大约径三四分。花罢,结角子,长二寸许,微弯。苗与 角治口齿绝胜。

    卷十二 雀麦 今谓之燕麦,其苗与麦同,但穗细长而疏。唐刘梦得所谓‘菟葵燕麦摇春风’者也。

    卷十二 骨碎补 苗不似姜,姜苗如苇梢。此物苗,每一大叶两边,小叶槎牙,两两相对,叶长有尖 瓣。余如经。

    卷十二 马兜零 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零尚垂之,其状如马项铃,故得名。然熟时则自拆,拆 间有子。全者,采时须八九月间。治肺气喘急。

    卷十二 灯心草 陕西亦有。蒸熟,干则拆取中心穣然灯者,是谓之熟草,又有不蒸,但生干剥取者 ,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

    卷十二 威灵仙 治肠风。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卷十二 何首乌 兼黑髭鬓,与萝卜相恶,令人髭鬓早白。治肠风热多用。

    卷十二 五倍子 今染家亦用。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

    卷十二 金樱子 经∶‘九月十月熟时采’,不尔,复令人利。

    卷十二 萱草 根洗净研汁一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治大热衄血。

    卷十二 葫芦巴 《本经》云:‘得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尝合,惟桃仁麸炒,各等分, 半以酒糊丸,半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散以热米饮调下,与丸子相间,空 心服。日各一二服。

    卷十二 金星草 丹石毒发于背,及一切痈肿。每以根叶一分,用酒一大盏,煎汁服。不惟下所服石 药,兼毒去、疮愈。如不欲酒,将末一二分,新汲水调服,以知为度。

    卷十二 木贼 细锉,微微炒,捣为末,沸汤点二钱,食前服,治小肠膀胱气,缓缓服必效。

    卷十三 茯苓 乃樵斫讫多年松根之气所生。此盖根之气味,噎郁未绝,故为是物。然亦由土地所宜 与不宜。其津气盛者,方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而成物。既离其本体,则有苓之义 。茯神者,其根但有津气而不甚盛,故只能伏结于本根,既不离其本,故曰茯神。此物行水 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或曰松既樵矣,而根尚能生物乎?答曰∶如马勃、菌、五芝、木 耳、石耳之类,皆生于枯木、石、粪土之上,精英未沦,安得不为物也。其上有菟丝,下有 茯苓之说,甚为轻信。

    卷十三 琥珀 今西戎亦有之,其色差淡而明澈。南方者色深而重浊,彼土人多碾为物形。若谓千年 茯苓所化,则其间有沾著蜾蠃蜂蚁,宛然完具者,是极不知也。《地理志》云:‘林邑多琥 珀,实松脂所化耳。’此说为胜,但土地有所宜不宜,故有能化有不能化者。张茂先又为‘ 烧蜂窠所作’,不知得于何处。以手摩热,可以拾芥。余如经。

    卷十三 松黄 一如蒲黄,但其味差淡。治产后壮热、头痛颊赤、口干唇焦、多烦躁渴、昏闷不爽。 松花、川芎、当归、石膏、蒲黄五物等同为末,每服二钱,水二合,红花二撚,同煎七分, 去滓,粥后温温细呷。 松子,多东海来,今关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卷十三 柏 取脂以疗马疥。今未见用松脂者。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 ,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尝官陕西,每登高望之,虽千万株 ,皆一一西指。盖此木为至坚之木,不畏霜雪,得木之正气,他木不逮也。所以受金之正气 所制,故一一向之。

    卷十三 桂 桂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是 专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疗寒以热药’。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 ,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言甘辛大热,此正合 《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菌、牡二桂不及也,然《本经》只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 ,盖亦取其枝上皮。其木身粗浓处,亦不中用。诸家之说,但各执己见,终无证据。今又谓 之官桂,不知缘何而立名。虑后世为别物,故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 也。

    卷十三 枫香 与松脂皆可乱乳香,尤宜区别。枫香微黄白色,烧之尤见真伪。兼能治风瘾疹痒毒。 水煎,热燥洗。

    卷十三 干漆 若湿漆,药中未见用。凡用者,皆干漆耳。其湿者,在燥热及霜冷时则难干,得阴湿 ,虽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若沾渍人,以油治之。凡验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 断而急收起,又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并佳。余如经。

    卷十三 蔓荆实 诸家所解,蔓荆、牡荆纷纠不一。经既言蔓荆,明知是蔓生,即非高木也。既言牡 荆,则自是木上生者。况《汉书·郊祀志》所言‘以牡荆茎为幡竿’,故知蔓荆即子大者是 ,又何疑焉。后条有栾荆,此即便是牡荆也。子青色,如茱萸,不合更立栾荆条。故文中云 ∶本草不载,亦无别名,但有栾花,功用又别,断无疑焉。《注》中妄称石荆当之,其说转 见穿凿。

    卷十三 桑寄生 新旧书云:今处处有之。从宦南北,实处处难得,岂岁岁窠斫摘践之苦,而不能生 邪?抑方宜不同也?若以为鸟食物子落枝节间,感气而生,则麦当生麦,谷当生谷,不当但 生 此一物也。又有于柔滑细枝上生者,如何得子落枝节间?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气,别是 一物。古人当日惟取桑上者,实假其气耳。又云今医家鲜用,此极误矣。今医家非不用也, 第以难得真桑上者。尝得真桑寄生,下咽必验如神。向承乏吴山,有求药于诸邑者,乃遍令 人搜摘,卒不可得,遂以实告,甚不乐。盖不敢以伪药罔人。邻邑有人伪以他木寄生送之, 服之逾月而死。哀哉!

    卷十三 沈香木 岭南诸郡悉有之,旁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岗岭相接,千里不绝。叶如冬青,大 者 合数人抱。木性虚柔,山民或以构茅庐,或为桥梁,或为饭甑尤佳。有香者,百无一二。盖 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沈,或为煎,或为黄熟。自枯死者,谓之水盘香。今南 恩、高、窦等州,惟产生结香。盖山民入山,见香木之曲干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经年得雨 水所渍,遂结香。复以锯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结为斑点,遂名鹧鸪斑,燔之极清烈。沈之 良者,惟在琼崖等州,俗谓之角沈。黄沈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药用。依木皮而结者,谓之青 桂,气尤清。在土中岁久,不待剔而成者,谓之龙鳞。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韧者,谓之 黄蜡沈,尤难得也。然经中只言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余更无治疗。今医家用以保和卫气, 为上品药,须极细为佳。今人故多与乌药磨服,走散滞气,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 取效,有益无损。余药不可方也。

    卷十三 薰陆香 薰陆香,木叶类棠梨。南印度界阿咤厘国出,今谓之西香。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 谓之乳香,为其垂滴如乳。熔塌在地者,谓之塌香。皆一也。

    卷十三 丁香 《日华子》云:‘治口气。’此正是御史所含之香。治胃寒及脾胃冷气不和。有大者 名母丁香,气味尤佳。为末,缝纱囊如小指,实末,内阴中,主阴冷病,中病便已。

    卷十三 柏木 今用皮。以蜜匀炙,与青黛各一分,同为末,入生龙脑一字,研匀。治心脾热,舌颊 生疮。当掺疮上,有涎即吐。又张仲景柏皮汤,无不验。《伤寒论》中已著。

    卷十三 辛夷 先花后叶,即木笔花也。最先春,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像曰 木笔。有红、紫二本,一本如桃花色者,一本紫者。今入药当用紫色者,仍须未开时收取。 入药,去毛苞。

    卷十三 榆皮 今初春先生荚者是。去上皱涩干枯者,将中间嫩处,锉、干、为粉。当歉岁,农将 以代食。叶青嫩时收贮,亦用以为羹茹。嘉年,过丰、沛,人阙食,乡民多食此。

    卷十三 芜荑 有大小两种,小芜荑即榆荚也。揉取仁,为酱,味尤辛。入药,当用大芜荑,别有 种。然小芜荑造多假,以外物相和,切须择去也。治大肠寒滑及多冷气,不可缺。

    卷十三 酸枣 酸枣微热。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天下皆有之,但以土产宜与不宜。嵩阳子曰∶ ‘酸枣县,即滑之属邑,其木高数丈,味酸,医之所重。今市人卖者,皆棘子。’此说未尽 。殊不知小则为棘,大则为酸枣,平地则易长,居崖堑则难生。故枣多生崖堑上,久不樵则 成干,人方呼为酸枣,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则曷若是也,其实一本。以其不 甚为世所须,及碍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为人樵去。然此物才及三尺,便开花结子。但 窠小者气味薄,本大者气味浓,又有此别。今陕西临潼山野所出者亦好,亦土地所宜也,并 可取仁。后有白棘条,乃是酸枣未为大时,枝上刺也。及至长成,其刺亦少,实亦大。故枣 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强分别尔。

    卷十三 槐实 槐实只言实,今当分为二。实本出夹中,若捣夹作煎者,当言夹也。夹中子,大如豆 ,坚而紫色者,实也。今本条不析出夹与夹中子,盖其用各别,皆疏导风热。

    卷十三 槐花 今染家亦用,收时折其未开花,煮一沸,出之釜中,有所澄下稠黄滓,渗漉为饼,染 色更鲜明。治肠风热泻血甚佳,不可过剂。

    卷十三 枸杞 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大寒 ,子微寒,亦三等。此正是孟子所谓‘性由杞柳’之杞。后人徒劳分别,又为之枸棘,兹强 生名耳。凡杞,未有无棘者,虽大至有成架,然亦有棘。但此物小则多刺,大则少刺,还如 酸枣及棘,其实皆一也。今人多用其子,直为补肾药,是曾未考究经意,当更量其虚实冷热 用之。

    卷十四 龙眼 经曰∶一名益智。今专为果,未见入药。《补注》不言,《神农本草》编入木部中品 ,果部中复不曾收入。今除为果之外,别无龙眼。若为益智子,则专调诸气,今为果者复不 能也。矧自有益智条,远不相当,故知木部龙眼,即便是今为果者。按今《注》云:‘甘味 归脾,而能益智。’此说甚当。

    卷十四 浓朴 今西京伊芳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浓而紫色有油。味苦,不以姜制 ,则棘人喉舌。平胃散中用,最调中。至今此药盛行,既能温脾胃气,又能走冷气,为世所 须也。

    卷十四 猪苓 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果欲久服者,更宜详审。

    卷十四 竹叶 凡诸竹与笋,性皆微寒,故知叶其用一致。《本经》不言笋及苦竹性,若取沥作油, 亦不必强择也。张仲景竹叶汤用淡竹。笋难化,不益脾。邻家一小儿,方二岁,偶失照管, 壮热喘粗、不食多睡、仰头呻吟、微呕逆、瞑目多惊,凡三五日,医作慢惊治之。治不对, 病不愈。忽然其母误将有巴豆食药作惊药,化五丸如麻子大,灌之。稍久,大吐,有物噎于 喉中,乳媪以指摘出之,约长三寸,粗如小指,乃三日前,临阶曝者干箭笋。是夜诸证皆定 ,次日但以和气药调治,遂安。其难化也如此。经曰∶问而知之者谓之工。小儿不能问,故 为难治,医者当慎谨也。

    卷十四 枳实 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故张仲景治伤寒仓猝之病, 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 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

    卷十四 山茱萸 与吴茱萸甚不相类。山茱萸色红,大如枸杞子。吴茱萸如川椒,初结子时,其大小 亦不过椒,色正青。得名则一,治疗又不同。未审当日何缘如此命名。然山茱萸补养肾脏, 无 一不宜。经与《注》所说备矣。

    卷十四 吴茱萸 须深汤中浸去苦烈汁,凡六七过,始可用。今文与注及注中药法皆不言,亦漏落也 。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卷十四 栀子 仲景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治之。 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 ,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张仲景《伤寒论》已著。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 子、火炮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二钱匕,服之无不效。

    卷十四 槟榔 二书所说甚详,今人又取尖长者入药,言其快锐速效,屡尝试之,果如其说。

    卷十四 合欢花 其色如今之醮晕线,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绿叶至夜则合, 又谓之夜合花。陈藏器、日华子皆曰皮杀虫,又曰续筋骨。经中不言。

    卷十四 秦椒 此秦地所生者,故言秦椒。大率椒株皆相似,秦椒但叶差大,椒粒亦大而纹低,不若 蜀椒皱纹高,为异也。然秦地亦有蜀种椒,如此区别。

    卷十四 卫矛 所在山谷皆有之,然未尝于平陆地见也。叶绝少,其茎黄褐色,若柏皮,三面如锋刃 ,人家多燔之遣祟。方家用之亦少。

    卷十四 紫葳 今蔓延而生,谓之为草。又有木身,谓之为木。又须物而上。然干不逐冬毙,亦得木 之多也,故分入木部为至当。唐白乐天诗∶‘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由是益知非草也 。《本经》又云:‘茎叶味苦。’是与瞿麦别一种甚明。《唐本·注》云:‘且紫葳、瞿麦 皆《本经》所载,若用瞿麦根为紫葳,何得复用茎叶?’此说尽矣。然其花赭黄色,本条虽 不言其花,又却言茎叶味苦,则紫葳为花,故可知矣。

    卷十四 芜荑 性温,治大肠寒滑不可缺也,须佐以他药为丸服。温而散走寒气。

    卷十四 茗苦 今茶也。其文有陆羽《茶经》、丁谓《北苑茶录》、毛文锡《茶谱》、蔡宗颜《茶 山节对》。其说甚详。然古人谓其芽为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又有新芽一发便长寸余, 微粗如针。惟芽长为上品,其根干、水土力,皆有余故也。如雀舌、麦颗,又下品。前人未 尽识,误为品题。唐人有言曰∶‘释滞消壅, 一日之利暂佳。’斯言甚当,饮茶者宜原其始终。又,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 ’郭璞曰∶‘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茗,或曰(尺兖切),叶老者也。

    卷十四 桑根白皮 桑根白皮条中,桑之用稍多,然独遗乌椹,桑之精英尽在于此。采摘,微研,以 布滤去滓,石器中熬成稀膏,量多少入蜜,再熬成稠膏,贮瓷器中。每抄一二钱,食后、夜 卧,以沸汤点服。治服金石发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性微凉。

    卷十四 白棘 一名棘针,一名棘刺。按经如此甚明,诸家之意强生疑惑,今掠不取,求其经而可矣 。其白棘,乃是取其肥盛紫色,枝上有皱薄白膜先剥起者,故曰白棘。取白之意,不过如此 。其棘刺花,乃是棘上所开花也,余无他义。今人烧枝取油,涂垢发,使垢解。

    卷十四 龙脑 条中与《图经》所说各未尽。此物大通利关膈热塞,其清香为百药之先。大人、小儿 风涎闭壅及暴得惊热,甚济用。然非常服之药,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于茶亦相宜,多 则掩茶气味,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西方抹罗矩咤国,在南印度境,有羯布罗香。干如松株 ,叶异,湿时无香。采,干之后折之,中有香,状类云母,色如冰雪,此龙脑香也。盖西方 亦有。

    卷十四 庵摩勒 余甘子也。解金石毒,为末,作汤点服。佛经中所谓庵摩勒果者是此。盖西方亦有 。

    卷十四 紫 (音矿)如糖霜结于细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则红。今人用造绵烟脂,迩来亦 难得。余如经。

    卷十四 天竹黄 自是竹内所生,如黄土著竹成片。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卷十四 天竺桂 与牡菌桂同,但薄而已。

    卷十四 乌药 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沈香同磨作汤点。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卷十四 没药 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淤,气壅淤则经络满急,经络满 急,故痛且肿。凡打扑著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淤,故如是。

    卷十四 墨 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灰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然惟远烟为佳。今高 丽 国每贡墨于中国,不知用何物合和,不宜入药。此盖未达不敢尝之义。又治大吐血,好墨细 末二钱,以白汤化阿胶清调,稀稠得所,顿服,热多者尤相宜。又延界内有石油,燃之烟 甚浓,其煤可为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及,其识文曰延川石液者。是不可入药,当附于此。

    卷十五 石南叶 状如枇杷叶之小者,但背无毛,光而不皱。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 既开,中有十五余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每一苞约弹许大,成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 七、八球,淡白绿色,叶末微淡赤色。花既开,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花才罢,去年绿 叶尽脱落,渐生新叶。治肾衰脚弱最相宜。但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少,人以此故少用 。湖南北、江东西、二浙甚多,故多用南实。今医家绝不用。

    卷十五 蜀椒 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舂之,播 取红,如未尽,更拣,更舂,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其中子谓之椒目,治盗汗尤功。将 目微炒,捣为极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能行 水,又治水蛊。

    卷十五 莽草 今人呼为草。浓煎汤,淋渫皮肤麻痹。《本经》一名春草。诸家皆谓为草,今居木 部,《图经》亦然。今世所用者,皆木叶也。如石楠,枝、梗干则绉,揉之,其嗅如椒。《尔 雅·释草》云:‘,春草。释曰∶今莽草也’。与《本经》合,今当具言之。石楠条中, 陶隐居注云:‘似草,凌冬不雕。’诚木无疑。

    卷十五 郁李仁 其子如御李子,至红熟堪啖,微涩。其仁,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 陕西甚多,根煎汤,渫风牙。

    卷十五 鼠李 即牛李子也。木高七八尺,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于条上四边生,熟则紫黑色,生 则青。叶至秋则落,子尚在枝,是处皆有,故经不言所出处,今关陕及湖南、江南北甚多, 木皮与子两用。

    卷十五 栾华 今长安山中亦有。其子即谓之木栾子,携至京都为数珠,未见其入药。

    卷十五 杉 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雕,但叶阔成枝,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作屑煮汁,浸 洗脚气肿满。今处处有。

    卷十五 楠材 今江南等路造船场皆此木也。缘木性坚而善居水,久则多中空,为白蚁所穴。

    卷十五 榧实 大如橄榄,壳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黄白色,嚼久渐甘美。五痔人 常如果食之,愈。过多则滑肠。

    卷十五 榉木皮 今人呼为榉柳。然叶谓柳非柳,谓槐非槐。木最大者,高五六十尺,合二三人抱。 湖南、北甚多。然亦下材也,不堪为器用。嫩皮,取以缘栲栳与箕唇。

    卷十五 白杨 陕西甚多,永、耀间居人修盖,多此木也。然易生根,斫木时碎札入土即下根,故易 以繁植。非只墟墓间,于人家舍前后及夹道往往植之,土地所宜尔。风才至,叶如大雨声, 叶梗故如是。又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尝官永、耀间,熟见之。但风微时,当风迳者,其 叶孤绝处,则往往独摇。以其蒂细长,叶重大,微风虽过,故往来卒无已时,势使然也。其 叶面青光,背白,木身微白,故曰白杨,非如粉之白。

    卷十五 栾荆 即前所谓牡荆也,不合更立此条。况《本经》元无栾荆,已具蔓荆实条中。

    卷十五 紫荆木 春开紫花甚细碎,共作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土之下,直出花 。花罢叶出,光紧微圆。园圃间多植之。

    卷十五 钩藤 钩藤中空,二经不言之。长八九尺或一二丈者,湖南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小人 有以穴隙间致酒瓮中盗取酒,以气吸之,酒既出,涓涓不断。专治小儿惊热。

    卷十五 藤子 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圆扁,治五痔有功。烧成黑灰,微存性,米饮调服。人 多剔去肉,作药瓢垂腰间。

    卷十五 皂荚 皂荚其子炒,舂去赤皮、仁。将骨浸软,煮熟,以糖渍之,可食。甚疏导五脏风热壅 。其荚不肥者,微炙,为末,一两,入生白矾末半两,腻粉半两,风涎潮塞气不通,水调 灌一二钱。但过咽则须吐涎。凡用白矾者,分隔下涎也。又暑中湿热时,或久雨,合苍术烧 ,辟温疫邪湿气。

    卷十五 柳华 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 灸疮及为茵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于 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 ∶‘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释氏谓‘ 柳为尼俱律陀木,其子极细,如人妄因极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风而起。)

    卷十五 桐叶 经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今具四种桐,各有治疗,条其状列于后∶一种白桐, 可斫琴者,叶三杈,开白花,亦不结子。《药性论》云:‘皮能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 发。’一种荏桐,早春先开淡红花,状如豉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日华子》云:‘ 桐油冷,微毒。’一种梧桐,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 。五六月结桐子,今人收炒作果,动风气。此是《月令》清明之日桐始华者。一种岗桐。无 花,不中作琴,体重。

    卷十五 乌臼 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取子出油 ,燃灯及染发。

    卷十五 诃黎勒 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熟,少服。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

    卷十五 椿木华、椿樗 椿木华、椿樗皆臭,但一种有花结子,一种无花不实。世以无花不实、木身 大、其干端直者为椿。椿用木叶。其有花而荚,木身小,干多迂矮者为樗。樗用根、叶、荚 。故曰未见椿上有荚者,惟樗木上有。又有樗鸡,故知古人命名曰不言椿鸡、而言樗鸡者, 以显有鸡者为樗,无鸡者为椿,其义甚明。用椿木叶,樗木根、叶、荚者,宜依此推究。洛 阳一女子,年四十六七,耽饮无度,多食鱼蟹,摄理之方蔑如也。后以饮啖过常,蓄毒在脏 ,日夜二三十泻,大便与脓血杂下,大肠连肛门痛不堪忍。医以止血痢药不效,又以肠风药 则益甚。盖肠风则有血而无脓,凡如此已半年余,气血渐弱,食渐减,肌肉渐瘦,稍服热药 ,则腹愈痛,血愈下。服稍凉药,即泄注,气羸,粥愈减。服温平药,则病不知。如此将暮 岁,医告术穷,垂命待尽。或有人教服人参散,病家亦不敢主当,谩与服之,才一服,知。 二服,减。三服,脓血皆定。自此不十服,其疾遂愈。后问其方,云:治大肠风虚,饮酒过 度,挟热下痢脓血,疼痛,多日不瘥。樗根白皮一两,人参一两,为末,每用二 钱匕,空心以温酒调服。如不饮酒,以温米饮代。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鸡、 猪、鱼腥等。

    卷十五 胡椒 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佐之。

    卷十五 橡实 栎木子也,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山中以舂仁为粮,然 涩肠。木善为炭,他木皆不及。其壳堪染皂,若曾经雨水者,其色淡,不若不经雨水者。槲 亦有壳,但少而不及栎木所实者。

    卷十五 无石子 今人合他药染髭。

    卷十五 槲若 亦有斗,但不及栎木,虽坚而不堪充材。叶微炙,炒槐花减槲叶之半,同为末,米饮 调服,治初得肠风及血痔,热多者尤佳。亦堪为炭,但不及栎木。

    卷十五 黄药 亦治马心肺热有功。

    卷十五 无患子 今释子取以为念珠,出佛经。惟取紫红色小者佳,今入药绝少,西洛亦有之。

    卷十五 椰子 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 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著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 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 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卷十五 桦木皮 烧为黑灰,合他药治肺风毒。及取皮上有紫黑花匀者,裹鞍弓、镫。

    卷十五 赤柽木 今谓之三春柳,以其一年三秀也。花肉红色,成细穗。河西者,戎人取滑枝为鞭。 京师亦甚多。

    卷十五 木鳖子 蔓生,岁一枯。叶如蒲桃,实如大栝楼,熟则红黄色,微有刺,不能刺人。今荆南 之南皆有之。九月十月熟,实中之子曰木鳖子。但根不死,春旋生苗,其子一头尖者为雄。 凡植时须雌雄相合,麻缕缠定。及其生也,则去其雄者方结实。

    卷十五 木槿 如小葵,花淡红色,五叶成一花,朝开暮敛,花与枝两用。湖南、北人家多种植为篱 障。余如经。

    卷十五 棕榈木 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取棕皮。不尔 ,束死。花如鱼子,渫熟,淹为果。

    卷十五 柘木 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梗,然不及桑叶。东行根及皮煮汁 酿酒,治风虚耳聋有验。余如经。

    卷十六 发 与乱发自是两等。发味苦,即陈旧经年岁者。如橘皮皆橘也,而取其陈者。野狼毒、 麻黄、吴茱萸、半夏、枳实之类,皆须陈者,谓之六陈,入药更良。败蒲亦然,此用之义 耳。今人又谓之头。其乱发条中,自无用之义,此二义甚明,亦不必如此过谓搜索。右 以乱发如鸡子大,无油器中熬焦黑,就研为末,以好酒一盏沃之,何首乌末二钱,同匀搅, 候温灌之,下咽过一二刻,再灌,治破伤风及沐发中风极效。

    卷十六 人乳汁 人乳汁治目之功多,何也?人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盖水入于经,则其 血乃成。又曰∶上则为乳汁,下则为月水。故知乳汁则血也。用以点眼,岂有不相宜者。血 为阴,故其性冷。藏寒人,如乳饼酪之类,不可多食。虽曰牛、羊乳,然亦不出乎阴阳造化 尔。西戎更以驼马乳为酥酪。老人患口疮不能食,饮人热乳良。

    卷十六 人屎 用干陈者为末,于阴地净黄土中作五六寸小坑,将末三两匙于坑中,以新汲水调匀。 良久俟澄清,与时行大热狂渴须水人饮之,愈。今世俗谓之地清,然饮之勿极,意恐过多耳 。又治一切痈疖热毒肿,脓血未溃,疼痛不忍,用干末、麝香各半钱,同研细,抄一豆大, 津唾贴疮心,醋面钱子贴定,脓溃出,去药。

    卷十六 人溺 须童男者。产后温一杯饮,压下败血恶物。有饮过七日者。过多,恐久远血藏寒,令 人发带病;气血虚无热者,尤不宜多服,此亦性寒,故治热劳方中亦用。

    卷十六 人指甲 治鼻衄,细细刮取。俟血稍定,去淤血,于所衄鼻中搐之,立愈。独不可备,则众 人取之,甚善。衄药,并法最多,或效或不效,故须博采,以备道途、田野中用。

    卷十六 龙骨 诸家之说,纷然不一。既不能指定,终是臆度。西京颖阳县民家,忽崖坏,得龙骨一 副,肢体头角悉具,不知其蜕也,其毙也。若谓蜕毙,则是有形之物,而又生不可得见,死 方可见。谓其化也,则其形独不能化。然《西域记》中所说甚详,但未敢据凭。万物所禀各 异,造化不可尽知,莫可得而详矣。孔子曰∶‘君子有所不知’,盖阙如也。妄乱穿凿,恐 误后学。治精滑及大肠滑,不可阙也。

    卷十六 牛黄 牛黄,亦有骆驼黄,皆西戎所出也。骆驼黄极易得,医家当审别考而用之,为其形相 乱也。黄牛黄轻松自然微香,以此为异。盖又有(音猫)牛黄,坚而不香。

    卷十六 麝 麝每粪时须聚于一所,人见其所聚粪,及有遗麝气,遂为人获,亦物之一病尔。此猎人 云。余如经。

    卷十六 象牙 取口两边各出一牙下垂夹鼻者,非口内食齿,齿别入药。今为象笏者是也。

    卷十六 醍醐 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酪面。酪面上其色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 美。虽如此取之,用处亦少,惟润养疮痂最相宜。

    卷十六 犀角 凡入药须乌色、未经汤水浸煮者,故曰生犀。川犀及南犀,纹皆细。乌犀尚有显纹者 露,黄犀纹绝少,皆不及西番所出纹高雨脚显也。物像黄外黑者为正透,物像黑外黄者为倒 透 。盖以乌为正,以形像肖物者为贵。既曰通犀,又须纹头显,黄黑分明,透不脱,有雨脚滑 润者为第一。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锐之力尽在是矣。犀角尖,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 。西番者佳。

    卷十六 羚羊角 今皆取有挂痕者。陈藏器∶取耳边听之,集集鸣者良,亦强出此说,未尝遍试也。 今将他角附耳,皆集集有声,不如有挂痕一说尽矣。然多伪为之,不可不察。

    卷十六 羊角 出陕西、河东,谓之羊,尤很健,毛最长而浓。此羊可入药,如要食,不如无 角白大羊。《本草》不言者,亦有所遗尔。又同、华之间,有卧沙细肋,其羊有角似羊, 但低小,供馔在诸羊之上。张仲景治寒疝用生姜羊肉汤,服之无不验。又一妇人产当寒月, 寒气入产门,脐下胀满,手不敢犯,此寒疝也。医将治之以抵当汤,谓其有瘀血。尝教之曰 ∶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少减水,二服遂愈。

    卷十六 牛角腮 此则黄牛角腮。用尖,烧为黑灰,微存性,治妇人血崩、大便血及冷痢。又白水牛 鼻,干湿皆可用。治偏风口斜,以火炙热,于不患处一边熨之,渐正。

    卷十六 犬胆 涂铅如金色。又救生接元气,补虚、损、惫。黄狗脊骨一条(去两头,截为五、七段 ,带肉些小。用好砂一两,细研。浆水二升,入砂,在浆水中搅匀。浸骨三日后,以炭 火炙令黄色,又入汁蘸,候汁尽为度,其狗骨已酥脆,捣令极细。后入诸药)肉苁蓉(去 沙 ,薄切,火焙干)菟丝子(酒浸二日,曝干)杜仲(去粗皮)肉桂(去皮上粗涩)附 子(炮 ,去皮、脐)鹿茸(急燎去毛,酥,微炙黄色。不可令焦)干姜(炮。以上各一两)蛇 床子(半两,微炒)阳起石(半两,酒煮一日,令数人不住手研一日)将前八味同杵, 罗为 末。次入阳起石并狗骨末,用熟枣肉五两,酥一两,同和。再捣千余下,看硬软,丸如小豆 大,晒干。每日空心盐汤下二十丸。

    卷十六 鹿茸 他兽肉多属十二辰及八卦。昔黄帝立子、丑等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兽,配十二辰 属。故獐鹿肉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味亦胜他肉,三祀皆以鹿腊,其义如此。茸最难 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猎时多有损伤故也。茸上毛,先薄以酥涂匀,于烈 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涂,恐火焰伤茸。俟毛净,微炙入药。今人亦能将麻茸伪为之,不 可不察也。头亦可酿酒,然须作浆时稍益葱椒。角为胶,别有法。按《月令》,冬至一阳生 ,麋角解;夏至一阴生,鹿角解;各逐阴阳分合,如此解落。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种,殆疏 矣。凡麋鹿角,自生至坚完,无两月之久。大者二十余斤,其坚如石,计一昼夜须生数两, 凡骨之类成长无速于此。虽草木至易生,亦无能及之,岂可与凡骨血为比。麋茸利补阳 ,鹿茸利补阴。凡用茸无须太嫩,唯长四五寸、茸端 如马红者最佳。须佐以他药则有功。

    卷十六 虎骨 头、胫与脊背入药。肉微咸。陈藏器所注乙骨之事,反射之目光堕地如白石之说,必 得之于人,终不免其所诬也。人或问曰∶风从虎何也?风,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 得不从?故呼啸则风生,自然之道也。所以治风挛急,屈伸不得,走疰,癫疾,惊痫,骨节 风毒等,乃此义尔。

    卷十六 豹肉 毛赤黄,其纹黑如钱而中空,比比相次。此兽猛捷过虎,故能安五脏,补绝伤,轻身 。又有土豹,毛更无纹,色亦不赤,其形亦小。此各自有种,非能变为虎也,圣人假喻而已 。恐医家未喻,故书之。

    卷十六 狸骨 形类猫,其纹有二,一如连钱者,一如虎纹者。此二色狸,皆可入药。其肉味与狐不 相远,江西一种牛尾狸,其尾如牛,人多糟食,未闻入药。孟诜云:‘骨理痔病,作羹食 之。’然则骨如何羹(音郝,肉羹也?)炙骨和麝香、雄黄为丸服,治痔及疮甚效。

    卷十六 兔 有白毛者,全得金之气也,入药尤功。余兔至秋深时则可食,金气全也。才至春夏,其 味变。取四脚肘后毛为逐食,饲雕鹰,至次日吐出。其意欲腹中逐尽脂肥,使饥急捕逐速尔 。然作酱必使五味。即患豌豆疮,又食此,则发毒太甚,恐斑烂损人。

    卷十六 (音羸)鼠 经中不言性味,惟是于难产通用药中云:鼠,微温,毛赤黑色,长尾,人捕 得取皮为暖帽。但向下飞则可,亦不能致远。今关西山中甚有,毛极密,人谓之飞生者是也 。《注》中又引水马,首如马,身如虾,背伛偻,身有竹节纹,长二三寸,今谓之海马。

    卷十六 鼹鼠 鼹鼠也,其毛色如鼠,今京畿田中甚多。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 短,兼易掘取。或安竹弓射之,用以饲鹰。陶不合更引‘今诸山林中大如水牛,形似猪,灰 赤色者也。设使是鼠,则熟能见其溺精成鼠也。’陶如此轻信,但真醇之士,不以无稽之言 为妄矣,今经云:‘在土中行。’则鼢鼠无疑。

    卷十六 獭 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扁,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出水 亦不死,亦能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于其间旋转如风,水谓之成旋, 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观者骇目。皮,西戎将以饰毳服领、袖。问之,云:垢不著,如 风霾翳目,即就袖口拭目中即出。又毛端果不著尘,亦一异也。又《本草·序例》言‘獭胆 分杯’,尝试之,不验。惟涂于盏唇,但使酒稍高于盏面。分杯之事,亦古今传误言也,不 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验。

    卷十六 狐 今用肝治风,皮兼毛用为裘者是也。此兽多疑,极审听。人智出之,以多疑审听而捕取 。捕者多用。

    卷十六 肥矮,毛微灰色,头连脊毛一道黑,嘴尖黑,尾短阔。蒸食之极美。貉形如小狐,毛 黄褐色。野兽中肉最甘美,仍益瘦人。

    卷十六 野猪黄 野猪黄在胆中,治小儿诸痫疾。京西界野猪甚多,形如家猪,但腹小、脚长、毛色 褐,作群行。猪人惟敢射最后者,射中前奔者,则群猪散走伤人。肉色赤如马肉,其味甘, 肉复软,微动风。黄不常有,间得之,世亦少用。食之,尚胜家猪。

    卷十六 驴肉 食之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日华子》以谓‘止风狂,治一切风’,未可凭也 。煎胶用皮者,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仍须乌者,用乌之意,如用乌鸡子、乌蛇、乌鸦之类 。其物虽治风,然更取其水色,盖以制其热则生风之义。

    卷十六 腽肭脐 今出登、莱州。《药性论》以谓是海内狗外肾。日华子又谓之兽。今观其状,非狗 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尾即鱼。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胁下全白,仍相间于淡青 白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色复淡。皮浓且韧,如牛皮。边将多取以饰鞍鞯。其脐治脐腹积 冷、精衰、脾肾劳极有功,不待别试也。似狐长尾之说,盖今人多不识。

    卷十六 麂 獐之属,又小于獐,但口两边有长牙,好斗,则用其牙。皮为第一,无出其右者,然多 牙伤痕。四方皆有,山深处则颇多,其声如击破钹。

    卷十六 野驼 生西北界等处,家生者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啖。粪为干末,搐鼻中,治鼻衄。此西 番多用,尝进贡于彼,屡见之。

    卷十六 败鼓皮 黄牛皮为胜。今不言是何皮,盖亦以驴马皮为之者。唐韩退之所谓牛溲马勃,败鼓 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今用处少尔,尤好煎胶。专用牛皮,始可入药。

    卷十六 丹雄鸡 今言赤鸡者是也,盖以毛色言之。巽为鸡为风,鸡鸣于五更者,日将至巽位,感动 其气而鸣也。体有风,人故不可食。经所著其用甚备。产后血晕,身痉直,带眼、口角与目 外向上牵急,不知人,取子一枚,去壳,厘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遂安,仍依次调治 。若无他疾,则不须,治甚敏捷。乌鸡子尤善。经、《注》皆不言鸡发风,今体有风,人食 之无不发作。为鸡为巽,信可验矣。食鸡者当谨。

    卷十六 (音牧)肪 陶隐居云:‘即是鸭’,然有家鸭,有野鸭。陈藏器《本草》曰∶‘尸子云 ,野鸭为凫,家鸭为。’《蜀本》注云:‘《尔雅》云,野凫,,注云,鸭也。’如此 则凫、皆是鸭也。又云《本经》用肺,即家鸭也。如此所说各不同,其义不定。又按唐 王勃《滕王阁记》云‘落霞与孤齐飞’,则明知为野鸭也。勃,唐之名儒,必有所据, 故知为野鸭明矣。

    卷十六 雁肪 人多不食者,谓其知阴阳之升降,分长少之行序。世或谓之天厌,亦道家之一说尔。 食之则治诸风。《唐本》注曰∶‘雁为阳鸟’。其义未尽,兹盖得中和之气,热则即北,寒 则即南,以就和气。所以为礼币者,一以取其信,二取其和。

    卷十六 鹧鸪 鹧鸪,郑谷所谓相呼相应湘天阔者,南方专充庖。然治瘴及茵毒甚效。余悉如《经》 。

    卷十六 雉 其飞若矢,一往而堕,故今人取其尾置船车上,意欲如此快速也。汉吕太后名雉,高祖 字之曰‘野鸡’。其实即鸡属也。食之,所损多,所益少。

    卷十六 鹰屎白 鹰屎白,兼他药用之,作溃虚积药,治小儿奶癖黄,鹰粪白一钱,密陀僧一两,舶 上硫黄一分,丁香二十一个,上为末,每服一字,三岁以上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下,并 不转泻。一复时取下青黑物后,服补药。醋石榴皮半两、炙黑色,伊芳祁一分,木香一分,麝 香半钱,同为末。每服一字,温薄酒调下,并吃二服。凡小儿胁下硬如有物,乃是癖气,俗 谓之奶脾。只服温脾化积气丸子药,不可取转,无不愈也。取之多失。

    卷十六 雀卵 孟诜云:‘肉,十月以后正月以前食之。’此盖取其阴阳静定,未决泄之义。卵亦取 第一番者。

    卷十六 鹳 头无丹,项无乌带,身如鹤者是,兼不善唳,但以喙相击而鸣。作池养鱼蛇以哺子之事 ,岂可垂示后世?此禽多在楼殿吻上作窠,日夕人观之,故知其未审耳。石条中亦著。

    卷十六 伏翼 伏翼屎合疳药。白日亦能飞,但畏鸷鸟不敢出。此物善服气,故能寿。冬月不食,亦 可验也。

    卷十六 孔雀 孔雀尾不可入目,昏翳人眼。

    卷十六 鸬 陶隐居云:‘此鸟不卵生,口吐其雏。今人谓之水老鸦,巢于大木,群集,宿处有常 ,久则木枯,以其粪毒也。怀妊者不敢食,为其口吐其雏。’陈藏器复云:使易产,临时令 产妇执之,与陶相戾。尝官于澧州,公宇后有大木一株,其上有三四十巢,日夕观之,既能 交合,兼有卵壳布地,其色碧。岂得雏吐口中?是全未考寻,可见当日听人之误言也。

    卷十六 白鸽 白鸽,其毛羽色于禽中品第最多。野鸽粪一两,炒微焦,麝香别研,吴白术各一分, 赤芍药、青木香各半两,柴胡三分,延胡索一两,炒赤色,去薄皮。七物同为末,温无灰酒 ,空心调一钱服,治带下,排脓,候脓尽即止。后服,仍以他药补血脏。

    卷十六 斑鹪 斑鹪,斑鸠也,尝养之数年,并不见春秋分化。有有斑者,有无斑者,有灰色者, 有小者,有大者。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虽有此数,其用即一也。

    卷十六 鹑 鹑有雌雄,从卵生,何言化生?其说甚容易。尝于田野屡得其卵,初生谓之罗鹑,至初 秋谓之旦秋,中秋以后谓之白唐。然一物四名,当悉书之。小儿患疳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有效。

    卷十七 石蜜 《嘉本草》石蜜收虫鱼部中,又见果部。新聿取苏恭说,直将石字不用。石蜜既 自 有本条,煎炼亦自有法。今人谓之乳糖,则虫部石蜜自是差误,不当更言石蜜也。《本经》 以谓白如膏者良,由是知石蜜字,乃白蜜字无疑。去古既远,亦文本传写之误,故今人尚言 白沙蜜。盖经久则陈白而沙,新收者惟稀而黄。次条蜜蜡,故须别立目。盖是蜜之房,攻治 亦别。至如白蜡,又附于蜜蜡之下,此又误矣。本是续上文,叙蜜蜡之用及注所出州土,不 当更分之为二。何者?白蜡本条中盖不言性味,只是言其色白尔。既有黄白二色,今只言白 蜡,是取蜡之精英者,其黄蜡只置而不言。黄则蜡陈,白则蜡新,亦是蜜取陈,蜡取新也。 《唐注》云:除蜜字为佳。今详之∶蜜字不可除,除之即不显蜡自何处来。山蜜多石中或古 木中有,经二三年或一得而取之,气味醇浓。人家窠槛中蓄养者,则一岁春秋二取之。取之 既数,则蜜居房中日少,气味不足,所以不逮陈白者日月足也。虽收之,才过夏亦酸坏。若 龛于井中近水处,则免。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虽无毒,多食亦生诸风。

    卷十七 牡蛎 须烧为粉用,兼以麻黄根等分同捣,研为极细末粉。盗汗及阴汗,本方使生者,则自 从本方左顾。经中本不言,只从陶隐居说。其《西阳杂俎》已言∶‘牡蛎言牡,非为雄也。 且如牡丹,岂可更有牝丹也?今则合于地,人面向午位,以牡蛎顶向子,视之口,口在左者 为左顾。’此物本无目,如此,焉得更有顾盼也。

    卷十七 桑螵蛸 自采者真,市中所售者,恐不得尽皆桑中者。《蜀本·图经》浸泡之法,不若略蒸 过为佳。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亦白,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以女 劳得之。令服此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愈。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桑 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一两,为末。夜卧,人参 汤调下二钱。如无桑上者,即用余者,仍须以炙桑白皮佐之,量多少可也。盖桑白皮行水, 意以接螵蛸就肾经。用桑螵蛸之意如此,然治男女虚损,益精,阴痿,梦失精,遗溺,疝瘕 ,小便白浊,肾衰,不可阙也。

    卷十七 海蛤文蛤 陈藏器所说是,今海中无雁,岂有食蛤粪出者。若蛤壳中有肉时,尚可食。肉 既无,焉得更有粪中过数多者?必为其皆无廉棱,乃有是说。殊不知风浪日夕淘汰,故如是 。治伤寒汗不溜,搐却手脚,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为末,酒糊为丸,大一寸 许,捏扁,置所患足心下,擘葱白盖药,以帛缠定。于暖室中取热水浸脚至膝上,久则水温 ,又添热水,候遍身汗出为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知为度。

    卷十七 石决明 经云:‘味咸’,即是肉也。人采肉以供馔,及干至都下,北人遂为珍味。肉与壳 两可用,方家宜审用之。然皆治目,壳研,水飞,点磨外障翳。登、莱州甚多。

    卷十七 真珠 小儿惊热药中多用。河北塘、泺中亦有。围及寸者,色多微红。珠母与廉州珠母不相 类,但清水急流处,其色光白,水浊及不流处,其色暗。余如经。

    卷十七 秦龟 秦龟,即生于秦者。秦地山中多老龟,极大而寿。龟甲即非只秦地有,四方皆有之, 但取秦地所出大者为胜。今河北独流、钓台甚多,取龟筒治疗,亦入众药。只此二种,各逐 本条。以其灵于物,方家故用以补心,然甚有验。

    卷十七 玳瑁 治心经风热。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既入汤火中,即不堪用,为器物者是矣。与生 熟犀其义同。

    卷十七 鲤鱼 至阴之物也,其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夏,所以《素问》曰∶‘鱼,热中。’王叔和 曰 ∶‘热即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 取,只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卷十七 蠡鱼 今人谓之黑鲤鱼,道家以谓头有星为厌。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发故疾,亦须 忌尔。今用之疗病,亦只取其一端耳。

    卷十七 鱼 形少类獭,有四足,腹重坠如囊,身微紫色。尝剖之,中有三小蟹,又有四五小石块 ,如指面许,小鱼五七枚。然无鳞,与、鳝相类。今未见用者。

    卷十七 鳝鱼 腹下黄,世谓之黄鳝。此尤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屡见之。向在京师,邻舍一郎官 ,因食黄鳝,遂至霍乱吐利,几至委顿。又有白鳝,稍粗大,色白,二者皆亡鳞。大者长尺 余。其形类蛇,但不能陆行,然皆动风 。江陵府西有湖曰西湖,每岁夏秋沮河水涨,即湖水满溢,冬即复涸,土人于干土下掘得之 。每及二三尺,则有往来鳝行之路,中有泥水。水涸又下,水至复出。

    卷十七 鲫鱼 鲫鱼开其腹,内药,烧之,治齿。

    卷十七 皮 取干皮兼刺用,刺作刷,治纰帛绝佳。此物兼治胃逆,开胃气有功,从虫从胃有理焉 。胆治鹰食病。世有养者,去而复来,久亦不去。当缩身藏足之时,人溺之即开。合穿山甲 等分,烧存性,治痔。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隐居所说,跳入虎耳及 仰腹受啄之事,《唐本》注见摈,亦当然。

    卷十七 石龙子 蜥蜴也,今人但呼为蜴蜥。大者长七八寸,身有金碧色。仁庙朝,有一蜥蜴在右掖 门西浚沟庙中,此真是蜥蜴也,郑状元有诗。有樵者于涧下行,见一蜥蜴自石罅中出,饮水 讫而入。良久,凡百十次,尚不已。樵者疑不免,翻石视之,有冰雹一二升。樵人讶而去, 行方三五里,大雨至。良久,风雹暴作。今之州县依法用此祈雨。经云:治五癃,破石淋, 利水道。亦此义乎。

    卷十七 露蜂房 露蜂房有两种∶一种小而其色淡黄,窠长六七寸至一尺者,阔二三寸,如蜜脾下垂 , 一边是房,多在丛木郁翳之中,世谓之牛舌蜂。又一种或在高木上,或屋之下,外作固,如 三四斗许,小者亦一二斗,中有窠如瓠之状,由此得名。蜂色赤黄,其形大于诸蜂,世谓之 玄瓠蜂。《蜀本·图经》言‘十一月十二月采’者,应避生息之时也。今人用露蜂房,兼用 此两种。

    卷十七 樗鸡 东、西京界尤多,形类蚕蛾,但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红,五色 皆具,腹大,此即樗鸡也。今人又用之行瘀血月闭。

    卷十七 蚱蝉 夏月身与声皆大者是,始终一般声,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处,背壳坼蝉出。所 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干其壳而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蓄之,虽数日 亦不须食。古人以谓饮风露,信有之。盖不粪而溺,亦可见矣。西川有蝉花,乃是蝉在壳 中不出而化为花,自项中出。又,壳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甚良。

    卷十七 白僵蚕 然蚕有两三番,惟头番僵蚕最佳,大而无蛆。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 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其蚕蛾则 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卷十七 木虻 大小有三种。蜚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扁,微黄绿色。雄霸州、顺安军沿 塘、泺界河甚多。以其惟食牛马等血,故治瘀血、血闭。

    卷十七 虫 今人谓之簸箕虫,为其像形也。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勿使服药人 知。

    卷十七 蛴螬 此虫诸腐木根下有之。构木津甘,故根下多有此虫,其木身未有完者。亦有生于粪土 中者,虽肥大,但腹中黑,不若木中者,虽瘦而稍白。生研,水绞汁,滤清饮,下奶。

    卷十七 蛞蝓蜗牛 蛞蝓、蜗牛二物矣。蛞蝓,其身肉只一段。蜗牛,背上别有肉,以负壳行,显 然异矣。若为一物,经中焉得分为二条也。其治疗亦大同小异,故知别类。又谓蛞蝓是蜗牛 之老者,甚无谓。蛞蝓有二角,蜗牛四角,兼背有附壳肉,岂得为一物也。

    卷十七 水蛭 陈藏器、日华子所说备矣。大者,京师又谓之马鳖。腹黄者,谓之马黄。畏盐,然治 伤折有功。经与《注》皆不言修制,宜子细,不可忽也。今人用者皆炒。

    卷十七 鳖甲 九肋者佳,煮熟者不如生得者,仍以酽醋炙黄色用。经中不言治劳,惟《蜀本·药性 论》云‘治劳瘦、除骨热’,后人遂用之,然甚有据,亦不可过剂。头血涂脱肛。又,烧头 灰亦治。

    卷十七 乌贼鱼 乌贼鱼干置,四方人炙食之。多取骨镂为细。研细,水飞,澄下,比去水,日干之 ,熟蜜和得所,点目中翳,缓取效。

    卷十七 蟹 伊芳洛绝少,今多自京师来,京师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边沧、瀛州等处所出甚多。徐 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儿解颅,以螯并白芨,烂捣,涂囟上,颅合。此物极动风,体有 风疾人,不可食,屡见其事。河北人取之,当八九月蟹浪之时,直于塘泺岸上,伺其出水而 拾之。又,夜则以灯火照捕,始得之。时黄与白满壳,凡收藏十数日不死,亦不食。此物每 至夏末秋初,则如蝉蜕解。当日名蟹之意,必取此义。

    卷十七 原蚕蛾 有原复敏速之义,此则第二番蛾也。白僵蚕条中已具。屎,饲牛代谷。又以三升醇 酒,拌蚕屎五斗,用甑蒸热,于暖室中铺于油单上,令患风冷气闭及近感瘫风人,就所患一 边卧,著温热,浓盖覆,汗出为度。若虚人须常在左右,防大热昏冒。仍令头面在外,不得 壅覆,未全愈,间,再作。

    卷十七 蚕蜕 治妇人血风,此则眠起时所蜕皮是也。其蚕退纸谓之蚕连,亦烧灰用之,治妇人血露 。

    卷十七 鳗鲡鱼 生剖晒干,取少许,火上微炙,候油出,涂白剥用,以指擦之,即时色转。凡如此 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处微微擦动。

    卷十七 鲛鱼 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鞍剑。余如经。

    卷十七 河豚 河豚,经言‘无毒’。此鱼实有大毒,味虽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杀人,不可不谨 也。浓生者不食亦好。苏子美云:‘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此时诗家鄙讽之言,未足 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触之则怒气满腹,翻浮水上,渔人就以物撩之,遂为人获。橄榄并芦 根汁,解其毒。

    卷十七 紫贝 紫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点但黑。《本经》以此烧存性,入点眼药。

    卷十七 鲈鱼 鲈益肝肾,补五脏,和肠胃。食之宜人,不甚发病。宜乎,张翰思之也。

    卷十七 虾麻 多在人家渠堑下,大腹,品类中最大者是。遇阴雨或昏夜即出食。取眉间有白汁,谓 之蟾酥。以油单裹眉裂之,酥出单上,入药用。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子蘸干蟾酥少许 ,于血出处按之,立止。世有人收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尽见其伪。盖本无三 足者。

    卷十七 蛙 蛙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 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 热。

    卷十七 蛤蚧 补肺虚劳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 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 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 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升斤,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水,当降序 水。张刑部子皋病极,由枢密况送此方,遂愈。

    卷十七 鲮鲤甲 穴山而居,亦能水。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 。脓血甚者,加皮一两烧入。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卷十七 蜘蛛 蜘蛛品亦多,皆有毒。经不言用是何种,今人多用人家檐角、篱头、陋巷之间,空中 作圆网,大腹、深灰色者。遗尿著人作疮癣。

    卷十七 蜻蛉 其中一种最大,京师名为马大头者是。身绿色。雌者,腰间一遭碧色。用则当用雄者 。陶隐居以谓青色大眼。一类之中,元无青者,眼一类皆大。此物生化于水中,故多飞水上 。唐杜甫云:‘点水蜻蜓款款飞。’

    卷十七 石蚕 谓之为草,则缪矣。经言‘肉解结气’,《注》中更辨不定。此物在处有,附生水中 石上,作丝茧如钗股,长寸许,以蔽其身,色如泥,蚕在其中。此所以谓之石蚕也。今方家 用者绝稀。此亦水中虫耳,山河中多。

    卷十七 蛇蜕 蛇蜕,从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合眼药多用,取此义也,入药洗净。

    卷十七 蛇黄 椎破,中间有如自然铜者佳。治心悸动,火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 蛇 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与前二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菏汤调,食后、夜卧 服,殊效。

    卷十七 金蛇 金蛇,今方书往往不见用。

    卷十七 乌蛇 尾细长,能穿小铜钱一百文者佳。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尝于顺安 军塘泺堤上,见一乌蛇长一丈余,有鼠野狼啮蛇头,曳之而去,是亦相畏伏尔。市者多伪,以 他蛇熏黑色货之,不可不察也。乌蛇脊高,世谓之剑脊乌梢。

    卷十七 白花蛇 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用之去头尾,换酒浸三日 ,弃酒不用,火炙,仍尽去皮骨。此物毒甚,不可不防也。

    卷十七 蜈蚣 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以乌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效。大蒜涂 之,亦效。复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 ,醋调涂之。又,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则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 、白盐亦效。

    卷十七 马陆 即今百节虫也。身如槎节,节有细蹙纹,起紫黑色,光润,百足。死则侧卧如环,长 二三寸,尤者粗如小指。西京上阳宫及内城砖墙中甚多,入药至鲜。

    卷十七 (噎)(乌红) 诸家所论备矣,然终不敢舍诗之意。尝析窠而视之,果有子如半粟米 大,其色白而微黄。所负虫亦在其中,乃青菜虫,却在子下,不与虫相著。又非叶虫及草上 青虫,应是诸虫皆可也。陶隐居所说近之矣。人取此房研细,醋调,涂蜂虿。

    卷十七 雀瓮 多在棘枝上,故又名棘刚子。研其间虫汁,灌小儿,治(原缺)。

    卷十七 鼠妇 鼠妇此湿生虫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横纹蹙起,大者长三四分。在处有之,砖瓷 及下湿处多,用处绝少。

    卷十七 萤 常在大暑前后飞出,是得大火之气而化,故如此明照也。今人用者少。《月令》虽曰‘ 腐草所化’,然非阴湿处终无。

    卷十七 衣鱼 多在故书中,久不动帛中或有之,不若故纸中多也。身有浓粉,手搐之则落。亦啮毳 衣,用处亦少。其形稍似鱼,其尾又分二歧,世用以灭瘢痕。

    卷十七 白颈蚯蚓 自死者良,然亦应候而鸣。此物有毒,昔有病腹大,夜间蚯蚓鸣于身,有人教用 盐水浸之而愈。崇宁末年,陇州兵士暑月中在厅前,跣立厅下,为蚯蚓所中,遂不救。 后 数日,又有人被其毒,博识者教以先饮盐汤一杯,次以盐汤浸足,乃愈。今入药,当去土, 了微炙。若治肾脏风下疰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王荆公所谓‘壤太牢俱有味,可能 蚯蚓独清廉’者也。

    卷十七 蝼蛄 此虫当立夏后,至夜则鸣,《月令》谓之蝼蝈鸣者是矣。其声如蚯蚓,此乃是五技而 无一长者。

    卷十七 蜣螂 大小二种∶一种大者为胡蜣螂,身黑光,腹翼下有小黄,子附母而飞行,昼不出,夜 方飞出,至人家庭户中,见灯光则来。一种小者,身黑暗,昼方飞出,夜不出。今当用胡蜣 螂,其小者研三十枚,以水灌牛马,治胀结,绝佳。狐遇而必尽食之。

    卷十七 斑蝥 须糯米中炒,米黄为度。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人尤宜斟 酌。下条芫青,其用与此不相远,故附于此。

    卷十七 马刀 京师谓之岸,春夏人多食,然发风痰,性微冷。又顺安军界河中亦出,大抵与马 刀相类,肉颇淡,人作以寄邻左,又不能致远。亦发风。此等皆不可多食。今蛤粉,皆 此等众蛤灰也。

    卷十七 贝子 今谓之贝齿,亦如紫贝,但长寸余,故曰贝子。色微白,有深紫黑者,治目中翳,烧 用。北人用之毡帽上为饰及缀衣,或作蹀躞下垂。

    卷十七 甲香 甲香,善能管香烟,与沈、檀、龙、麝用之甚佳。

    卷十七 蝎 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今青州山中 石下捕得,慢火逼,或烈日中晒。蝎渴热时,乃与青泥食之,既满,复以火逼杀之,故其色 多赤,欲其体重而售之故也。医家用之皆悉去土。如虿人还能禁止之,自尝被其毒,兄长禁 而止,及令,故蜇终不痛。翰林禁科具矣。

    卷十七 五灵脂 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 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此物入肝最速。一法∶五灵脂二两,没 药一两,乳香半两,川乌头一两半,炮去皮,同为末,滴水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生姜温 酒磨服,治风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又有人被毒蛇所伤,良久之间已昏困。有老僧 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及以药滓涂咬处,良久,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 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只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无不验。此药虽不甚贵,然亦多有 伪者。

    卷十八 豆蔻 草豆蔻也,气味极辛,微香。此是对肉豆蔻而名之。若作果,则味不和。不知前人之 意,编入果部有何意义?性温而调散冷气,力甚速。花性热,淹置京师,然味不甚美,微苦 。必为能消酒毒,故为果。花干则色淡紫。

    卷十八 葡萄 先朝西夏持师子来献,使人兼葡萄遗州郡,比中国者皆相似。最难干,不干不可收 ,仍酸澌不可食。李白所谓‘胡人岁献葡萄酒’者是此。疮不出,食之尽出。多食皆昏人 眼。波斯国所出,大者如鸡卵。

    卷十八 蓬 非覆盆也,自别是一种,虽枯败而枝梗不散。今人不见用此。即贾山策中所言者是此 。

    卷十八 覆盆子 覆盆子长条,四、五月红熟。秦州甚多,永兴、华州亦有。及时,山中人采来卖, 其味酸甘,外如荔枝,樱桃许大,软红可爱。失采,则就枝生蛆。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 覆其溺器,如此取名。食之多热。收时,五六分熟便可采。烈日曝,仍须薄绵蒙之。今人取 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汤,点服,治肺虚寒。采时著水,则不堪煎。

    卷十八 大枣 今先青州,次晋州,此二等可晒曝入药,益脾胃为佳。余只可充食用。又云,御枣甘 美轻脆,后众枣熟,以其甘,故多生虫。今人所谓扑落酥者是。又有牙枣,先众枣熟,亦甘 美,但微酸,尖长。此二等只堪啖,不堪收曝。今人将干枣去核,于铛锅中微火缓逼干为末 ,量多少,入生姜末为汤,点服,调和胃气。又,将煮枣肉和治脾胃丸药,尤佳。又青州枣 去皮核,焙干为枣圈,达都下,为奇果。

    卷十八 鸡头实 今天下皆有之。河北沿溏泺居人采得,舂去皮,捣仁为粉,蒸炸作饼,可以代粮。 食多,不益脾胃气,兼难消化。

    卷十八 藕实 就蓬中干者为石莲子,取其肉于砂盆中干,擦去浮上赤色,留青心,为末,少入龙脑 为汤点,宁心志,清神,然亦有粉红千叶、白千叶者,皆不实。如此是有四等也。其根惟白 莲为佳。今禁中又生碧莲,亦一瑞也。

    卷十八 芰 今世俗谓之菱角,所在有。煮熟取仁食之,代粮,不益脾。又有水菱,亦芰也,但大而 脆,可生食。和合治疗,未闻其用。有人食生芰多则利及难化,是亦性冷。

    卷十八 栗 栗欲干,莫如曝,欲生收,莫如润。沙中藏至春末夏初,尚如初收摘。小儿不可多食。 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生虫,往往致小儿病,人亦不知。所谓补肾气者,以其味咸, 又滞其气尔。湖北路有一种栗,顶圆末尖,谓之旋栗。《图经》引《诗》言莘(音榛)栗者, 谓其象形也。

    卷十八 樱桃 孟诜以为樱非桃类。然非桃类,盖其以形肖桃,故曰樱桃,又何疑焉?谓如木猴梨、 胡桃之类,亦取其形相似尔。古谓之含桃,可荐宗庙。《礼》云‘先荐寝庙’者,是此。唐 王维诗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小儿食之,才过多,无不作热。此果在 三月末四月初间熟,得正阳之气,先诸果熟,性故热。今西洛一种紫樱,至熟时正紫色,皮 里间有细碎黄点,此最珍也。今亦上供朝廷,药中不甚须。

    卷十八 橘柚 自是两种,故曰一名橘皮,是元无柚字也。岂有两等之物,而治疗无一字别者,即 知柚字为误。后人不深求其意,为柚字所惑,妄生分别,亦以过矣。且青橘与黄橘,治疗尚 别,矧柚为别种也。郭璞云:柚似橙而大于橘’,此即是识橘柚者也。今若不如此言之,恐 后世亦以柚皮为橘皮,是贻无穷之患矣。去古既远,后之贤者,亦可以意逆之耳。橘惟用皮 与核。皮,天下甚所须也。仍汤浸去穣。余如经与《注》。核、皮二者须自收为佳。有人患 气嗽将期,或教以橘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为末,丸桐子大,食后、夜卧,米饮服三五 十丸。兼旧患膀胱,缘服此偕愈。然亦取其陈皮入药,此六陈中一陈也。肾疰腰痛、膀胱气 痛,微炒核,去壳为末,酒调服,愈。

    卷十八 乳柑子 今人多作橘皮售于人,不可不择也。柑皮不甚苦,橘皮极苦,至熟亦苦。若以皮紧 慢分别橘与柑,又缘方宜各不同,亦互有紧慢者。脾肾冷人,食其肉多致脏寒或泄痢。

    卷十八 橙子皮 今人只以为果,或取皮合汤待宾,未见入药。宿酒未醒,食之速醒。

    卷十八 梅实 食梅则津液泄,水生木也。津液泄,故伤齿。肾属水,外为齿,故也。王叔和曰∶膀 胱、肾,合为津府。此语虽鄙,然理存焉。熏之为乌梅,曝干藏密器中为白梅。

    卷十八 枇杷叶 江东西、湖南北、二川皆有之。以其形如琵琶,故名之。治肺热嗽有功。花白,最 先春也。子大如弹丸,四五月熟,色若黄杏,微有毛,肉薄,性亦平,与叶不同。有妇人患 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 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剂 而愈。

    卷十八 柿 有着盖柿,于蒂下别生一重。又牛心柿,如牛之心。蒸饼柿,如今之市买蒸饼。华州有 一等朱柿,比诸品中最小,深红色。又一种塔柿,亦大于诸柿。性皆凉,不至大寒,食之引 痰,极甘,故如是。去皮,挂大木株上,使风日中自干,食之多动风。火干者味不佳。生则 涩,以温水养之,需涩去可食。逮至自然红烂,涩亦自去,干则性平。

    卷十八 木瓜 得木之正,故入筋。以铅霜涂之,则失醋味。受金之制,故如是。今人多取西京大木 瓜为佳,其味和美。至熟止青白色,入药绝有功。胜、宣州者味淡。此物入肝,故益筋与血 。病腰肾脚膝无力,此物不可阙也。

    卷十八 甘蔗 今川、广、湖南北、二浙、江东西皆有。自八九月已堪食,收至三四月,方酸坏。石 蜜、沙糖、糖霜皆自此出,惟川浙者为胜。

    卷十八 石蜜 川浙最佳,其味浓,其他次之。煎炼成,以象物,达京都。至夏月及久阴雨,多自 消化。土人先以竹叶及纸裹,外用锻石埋之,仍不得见风,遂免。今人谓乳糖。其作饼黄白 色者,今人又谓之撚糖,易消化,入药至少。

    卷十八 沙糖 又次石蜜,蔗汁清,故费煎炼。致紫黑色,治心肺大肠热,兼啖驼马。今医家治暴热 ,多以此物为先导。小儿多食则损齿,土制水也。及生蚌虫,裸虫,属土故,因甘遂生。

    卷十八 芋 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小。而惟东西京者佳,他处味不 及也。当心出苗者为芋头,四边附芋头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以后可食,至时掘出,置十数 日,却以好土匀埋,至春犹好。生则辛而涎,多食滞气困脾。唐杜甫诗曰‘园收芋栗不全贫 ’者,是此。以梗擦蜂螫处,愈。

    卷十八 乌芋 今人谓之荸荠。皮浓、色黑、肉硬白者,谓之猪荸荠。皮薄、泽色淡紫、肉软者,谓 之羊荸荠。正二月,人采食之。此二等,药罕用。荒岁,人多采以充粮。

    卷十八 荔枝 药品中今未见用,惟崔元亮方中收之。果实中为上品,多食亦令人发虚热。此物喜双 ,实尤可爱。本朝有蔡君谟《荔枝谱》,其说甚详。唐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 知是荔枝来。’此是川蜀荔枝,亦可生置之长安也。以核熳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 末服,治心痛及小肠气。

    卷十八 杏核仁 犬伤人,量所伤大小,烂嚼沃破处,以帛系定,至瘥无苦。又汤去皮,研一升,以 水一升半,翻复绞取稠汁,入生蜜四两、甘草一茎约一钱,银石器中熳火熬成稀膏,瓷器盛 。食后、夜卧,入少酥,沸汤点一匙匕服,治肺燥喘热,大肠秘,润泽五脏。如无上证,更 入盐点尤佳。

    卷十八 杏实 《本经》别无治疗,《日华子》言多食伤神。有数种皆热,小儿尤不可食,多致疮痈 及上膈热。晒蓄为干果,其深赭色,核大而扁者,为金杏。此等须接,其他皆不逮也。如山 杏辈,只可收仁。又有白杏,至熟色青白或微黄,其味甘淡而不酸。

    卷十八 桃核仁 桃品亦多,京畿有白桃,光,小于众桃,不益脾。有赤点斑而光如涂油。山中一种 ,正是《月令》中桃始华者,但花多子少,不堪啖,惟堪取仁。《唐文选》谓‘山桃,发红 萼’者,是矣。又,太原有金桃,色深黄。西京有昆仑桃,肉深紫红色。此二种尤甘。又饼 子桃,如今之香饼子,如此数种入药,惟以山中自生者为正。盖取走泄为用,不取肥好者。 如伤寒八、九日间,发热如狂不解,小腹满痛,有瘀血,用桃仁三十个,汤去皮尖,麸炒赤 色,别研,虻虫三十枚,去翅,水蛭二十枚,各炒,川大黄一两,同为末,再与桃仁同捣, 令匀,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桃仁汤下,利下瘀血恶物,便愈。未利,再服。

    卷十八 猕猴桃 今永兴军南山甚多,食之解实热,过多则令人脏寒泄。十月烂熟,色淡绿,生则极 酸。子繁细,其色如芥子。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浅山傍道则有存者,深山则 多为猴所食。

    卷十八 胡桃 胡桃发风。陕洛之间甚多。外有青皮包之,胡桃乃核也。核中穣为胡桃肉。虽如此说 ,用时,须以汤剥去肉上薄皮。过夏至则不堪食。有人患酒风,鼻上赤,将橘子核微炒为 末,每用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温酒调服,以知为度。

    卷十八 李核仁 其窠大者高及丈,今医家少用。实合浆水食,令人霍乱,涩气而然。今畿内小窑镇 一种最佳,堪入贡。又有御李子,如樱桃许大,红黄色,先诸李熟。此李品甚多,然天下皆 有之。所以比贤士大夫盛德及天下者,如桃李无处不芬芳也。别本注云:‘有野李,味苦, 名郁李子,核仁入药。’此自是郁李仁,别是一种,在木部第十四卷,非野李也。

    卷十八 梨 多食则动脾,少则不及病。用犁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 疾。

    卷十八 庵罗果 西洛甚多,亦梨之类也,其状亦梨,先诸梨熟,七夕前后又堪啖。色黄如鹅梨,才 熟便松软,入药绝稀用。

    卷十八 安石榴 有酸淡两种。旋开单叶花,旋结实,实中子红。孙枝甚多。秋后经雨则自坼裂。道 家谓之三尸酒,云三尸得此果则醉。河阴县最多。又有一种,子白莹澈如水晶者,味亦甘, 谓之水晶石榴。惟酸石榴皮合断下药,仍须老木所结及收之陈久者佳。微炙为末,以烧粟米 饭为丸,梧子大,食前热米饮下三十至五十丸,以知为度。如寒滑,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

    卷十八 橄榄 味涩,食久则甘。嚼汁咽,治鱼鲠。

    卷十八 食之须净去上浮毛,不尔,损人肺。花亦香,白色。诸果中惟此多生虫,少有不蛀者 。《图经》言∶‘欲卧,啖一两枚而寝’。如此,恐太多痞塞胃脘。

    卷十九 白瓜子 实冬瓜仁也,服食中亦稀用。

    卷十九 白冬瓜 一二斗许大,冬月收为菜,压去汁,蜜煎代果。患发背及一切痈疽,削一大块,置 疮上,热则易之,分败热毒气甚良。

    卷十九 瓜蒂 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 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协议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良久,涎自出 。或觉有涎,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 ,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砂辈。

    卷十九 甜瓜 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多食,未有不下痢者。贫下多食,至深秋作痢为难治,为其 消损阳气故也。亦可以如白冬瓜煎渍收。

    卷十九 冬葵子 葵菜子也,四方皆有。苗性滑利,不益人。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 枚,遂作窍脓出。

    卷十九 蜀葵 四时取红单叶者根,阴干,治带下,排脓血恶物,极有验。

    卷十九 黄蜀葵花 与蜀葵别种,非为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之,剔为数处,就日干之 。不尔,即烂。疮家为要药。子,临产时取四十九粒,研烂,用温水调服,良久,产。

    卷十九 苋实 入药亦稀,苗又谓之人苋,人多食之。茎高而叶红黄二色者,谓之红人苋,可淹菜用 。

    卷十九 苦菜 四方皆有,在北道则冬方雕毙,生南方则冬夏常青。此《月令》小满节后,所谓苦菜 秀者是此。叶如苦苣更狭,其绿色差淡,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味苦,花与野 菊相似,春、夏、秋皆旋开花。去中热,安心神。

    卷十九 莴苣 今菜中惟此自初生便堪生啖,四方皆有。多食昏人眼,蛇亦畏之。虫入耳,以汁滴耳 中,虫出。诸虫不敢食其叶。以其心置耳中,留虫出路,虫亦出。有人自长立禁此一物不敢 食,至今目不昏。苦苣捣汁,傅疔疮殊验。青苗阴干,以备冬月,为末,水调傅亦可。

    卷十九 芜菁、芦菔 芜菁、芦菔,二菜也。芦菔,即萝卜也。芜菁,今世俗谓之蔓菁。夏则枯。当 此之时,蔬圃中复种之,谓之鸡毛菜。食心,正在春时。诸菜之中,有益无损,于世有功。 采撷之余,收子为油。根,过食动气。河东太原所出极大,他处不及也。又出吐谷浑。后于 莱菔条中。《尔雅·释草》但名‘芦菔,今谓之萝卜’是也。则芜菁条中,不合更言及芦菔 二字,显见重复。从《尔雅》为正。

    卷十九 莱菔根 即前条所谓芦菔,今人只谓之萝卜。河北甚多,登、莱亦好。服地黄、何首乌人食 之,则令人髭发白。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 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卷十九 菘菜 张仲景《伤寒论》‘凡用甘草皆禁菘菜’者,是此菘菜也。叶如芜菁,绿色差淡。其 味微苦,叶嫩稍阔。不益中虚人,食之觉冷。

    卷十九 芥 似芜菁,叶上纹皱起,色尤深绿为异。子与苗皆辛,子尤甚。多食动风。一品紫芥与此 无异,紫色可爱,人多食之,然亦动风。又,白芥子比诸芥稍大,其色白,入药用。

    卷十九 苜蓿 唐李白诗云:‘天马常衔苜蓿花’,是此。陕西甚多,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微甘 淡,不可多食,利大小肠。有宿根,刈讫又生。

    卷十九 蓼实 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故 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于火上,昼夜使暖,遂生红芽, 取以为蔬,以备五辛盘。又一种水红,与此相类,但苗茎高及丈。取子微炒,碾为细末,薄 酒调二三钱服,治瘰。久则效,效则已。

    卷十九 葱实 葱,初生名葱针,至夏,则有花。于秋月植,作高沟,旋壅起,以备冬用,曰冬葱 ,其实一也。又有龙角葱,每茎上出歧如角。皮赤者名楼葱,可煎汤,渫下部。子皆辛,黑 色,有皱纹,作三瓣。此物大抵以发散为功,多食昏人神。

    卷十九 薤 叶如金灯叶,差狭而更光,故古人言薤露者,以其光滑难之义。《千金》治肺气喘 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与蜜同捣,涂汤火伤,效甚速。

    卷十九 韭 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昏神。子,止精滑甚良。未出粪土为韭黄,最不益人,食 之即滞气。盖含噎郁未之气,故如是。孔子曰∶‘不时不食’,正为此辈。花,食之动风。

    卷十九 白荷 八九月间淹贮之,以备冬月作蔬果。治疗只用生者。

    卷十九 苏 此紫苏也。背面皆紫者佳。其味微辛甘,能散,其气香。今人朝暮汤其汁饮,为无益。 医家以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脾胃寒人,饮之多泄滑,往往不觉。子,治肺气喘 急。

    卷十九 水苏 气味与紫苏不同,辛而不和,然一如苏,但面不紫,及周遭槎牙如雁齿,香少。

    卷十九 假苏 荆芥也,只用穗。治产后血晕,及中风目带上、四肢强直。为末,二三钱,童子小便 一小盏,调,下咽,良久即活,甚有验。又治头目风,荆芥穗、细辛、川芎等为末,饭后汤 点二钱。风搔遍身,浓煎汤淋渫,或坐汤中。

    卷十九 香薷 生山野,荆、湖南北、二川皆有。两京作圃种,暑月亦作菜蔬,治霍乱不可阙也,用 之无不效。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 余如经。

    卷十九 薄荷 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猫 食之即醉,物相感尔。治骨蒸热劳,用其汁与众药熬为膏。

    卷十九 蘩蒌 鸡肠草,一物也。今虽分之为二,其鸡肠草条中独不言性味,故知一物也。鸡肠草, 春开小花如绿豆大,茎叶如园荽,初生则直,长大即覆地。小户收之为斋,食之乌髭发。

    卷十九 葫 葫,大蒜也,其气极荤,然置臭肉中掩臭气。中暑毒人,烂嚼三两瓣,以温水送之,下 咽,即知,仍禁饮冷水。又,患暴下血,以葫五、七枚,去梗、皮,量多少入豆豉,捣为膏 ,可丸即丸梧子大,以米饮下五六十丸,无不愈者。又,鼻衄,烂研一颗,涂两足心下,才 止,便拭去。又将紫皮者横切作片子,浓一分。初患疮发于背胁间未辨痈疽者,若阳滞于 阴,即为痈阴滞于阳,即为疽。痈即皮光赤,疽即皮肉纹起不泽。并以葫片覆之,用艾灸 。如已痛,灸至不痛。如不痛,灸至痛。初觉即便灸,无不效者。仍审度正,于中心贴葫, 灸之。世人往往不晤此疮,初见其疮小,不肯灸,惜哉!

    卷十九 蒜 蒜,小蒜也。又谓之,苗如葱针。根白,大者如乌芋,子兼根煮食之。又谓之宅蒜, 华佗用蒜齑是此物。

    卷十九 芸苔 不甚香,经冬根不死,辟蠹,于诸菜中亦不甚佳。

    卷十九 茄子 新罗国出一种,淡光,微紫色,形长味甘。今其子已遍中国蔬圃中。惟此无益,并无 所治,只说损人。后人虽有处治之法,然终与《本经》相失。圃人又植于暖处,浓加粪壤, 遂于小满前后求贵价以售,既不以时,损人益多。不时不食,于可忽也。

    卷十九 马齿苋 人多食之,然性寒滑,青黛条中已著。

    卷二十 胡麻 诸家之说参差不一,只是今脂麻,更无他义。盖其种出于大宛,故言胡麻。今胡地所 出者,皆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故如此区别。取油亦多,故诗云:‘松下饭胡麻’。此 乃是所食之谷无疑,与白油麻为一等。如川大黄、川当归、川升麻、上党人参、齐州半夏之 类,不可与他土者更为一物。盖特以其地之所宜立名也。是知胡麻与白油麻为一物。尝官于 顺安军,雄、霸州之间备见之。又二条皆言无毒,治疗大同。今之用白油麻,世不可一日阙 也。然亦不至于大寒,宜两审之。

    卷二十 青(音箱) 即油麻叶也,陶隐居注亦曰胡麻叶也。胡地脂麻鹊色,子颇大。《日华子》云 ‘叶作汤沐,润毛发’,乃是。今人所取胡麻叶,以汤浸之,良久,涎出,汤遂稠黄色,妇 人用之梳发。由是言之,胡麻与白油麻,今之所谓脂麻者是矣。青,即其叶无疑。

    卷二十 大麻子 海东来者最胜,大如莲实,出毛罗岛。其次出上郡、北地,大如豆,南地者子小, 去壳法∶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著水,次日日中曝干, 就新瓦上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张仲景麻仁丸,是用此大麻子。

    卷二十 白油麻 与胡麻一等,但以其色言之,比胡麻差淡,亦不全白。今人只谓之脂麻,前条已具 。炒熟乘热压出油,而谓之生油,但可点照。须再煎炼,方谓之熟油,始可食,复不中点照 。亦一异也。如铁自火中出而谓之生铁,亦此义耳。

    卷二十 饴糖 即是也,多食动脾风。今医家用以和药,糯与粟米作者佳,余不堪用。蜀黍米亦可 造。不思食人少食之,亦使脾胃气和。唐白乐天诗‘一胶牙’者,是此。

    卷二十 生大豆 有绿、褐、黑三种,亦有大小两等。其大者出江浙、湖南北,黑小者生他处,今用 小者,力更佳。炒熟,以枣肉同捣之为麸,代粮。又治产后百病、血热,并中风疾痱,止痛 、背强口噤,但烦热、螈若渴、身背肿、剧呕逆,大豆五升,急水淘净,无灰酒一斗, 熬豆令微烟出,倾入酒瓶中,沃之,经一日以上,服酒一升,取瘥为度。如素不饮酒,即量 多 少服。若口噤,即加独活半斤,微微椎破,同沃,仍增酒至一斗二斤。暑月旋作,恐酸坏。 又可为腐,食之。

    卷二十 赤小豆 食之行小便,久则虚人,令人黑瘦枯燥。关西、河北、京东西多食之。花治宿酒渴 病。

    卷二十 大麦 性平凉,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将此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 助胃气。三伏中,朝廷作,以赐臣下,作造。

    卷二十 青、黄、白粱米 此三种,食之不及黄粱。青、白二种性皆微凉,独黄粱性甘平,岂非得土 之中和气多邪?今黄、白二种,西洛间农家多种,为饭尤佳,余用则不相宜。然其粒尖,小 于他谷,收实少,故能种者亦稀。白色者味淡。

    卷二十 粟米 利小便,故益脾胃。

    卷二十 丹黍米 黍皮赤,其米黄,惟可为糜,不堪为饭。粘著难解,然亦动风。

    卷二十 米 此则粟也。今谷神散中用之,性又温于大麦。

    卷二十 秫米 初捣,出淡黄白色,经久色如糯,用作酒者是此米,亦不堪为饭。最粘,故宜酒。

    卷二十 陈廪米 今经与诸家注说皆不言是粳米,为复是粟米。然粳、粟二米,陈者性皆冷,频食之 ,令人自利,与经所说稍戾,煎煮亦无膏腻。入药者,今人多用新粟米。至如舂杵头细糠, 又复不言新陈粳粟,然皆不及新稻粟二糟,陈则气味已腐败。

    卷二十 酒 《吕氏春秋》曰∶‘仪狄造酒’。《战国策》曰∶‘帝女仪狄造酒,进之于禹’。然《 本草》中已著酒名,信非仪狄明矣。又读《素问》首言以妄为常,以酒为浆。如此则酒自黄 帝始,非仪狄也。古方用酒,有醇酒、春酒、社坛余胙酒、槽下酒、白酒、青酒、好酒、美 酒、葡萄酒、秫黍酒、粳酒、蜜酒、有灰酒、新熟无灰酒、地黄酒。今有糯酒、煮酒、小豆 曲酒、香药曲酒、鹿头酒、恙儿等酒。今江浙、湖南北,又以糯米粉入众药,和合为曲,曰 饼子酒。至于官务中,亦用四夷酒,更别中国,不可取以为法。今医家所用酒,正宜斟酌。 但饮家惟取其味,罔顾入药如何尔。然久之,未见不作疾者,盖此物损益兼行,可不谨欤。 汉赐丞相上樽酒,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者。今入药佐使,专以糯米,用清水、白面曲所 造为正。古人造曲,未见入诸药合和者,如此则功力和浓,皆胜余酒。今人又以麦造者, 盖只是醴尔,非酒也。《书》曰∶‘若作酒醴,尔惟曲。’酒则须用曲,醴故用,盖酒 与醴,其气味甚相辽,治疗岂不殊也。

    卷二十 扁豆 有黑、白、鹊三等,皆于豆脊有白路。白者,治霍乱筋转。

    卷二十 粳米 白晚米为第一,早熟米不及也。平和五脏,补益胃气,其功莫逮。然稍生则复不益脾 ,过熟则佳。

    卷二十 稻米 今造酒者是此,水田米皆谓之稻,前既言粳米即此,稻米乃糯稻无疑。温,故可以为 酒。酒为阳,故多热。又令人大便坚,非糯稻孰能与于此。《西域记》∶‘天竺国土溽热, 稻岁四熟’,亦可验矣。

    卷二十 稷米 今谓之米,先诸米熟。又,其香可爱,故取以供祭祀。然发故疾,只堪为饭,不粘 著,其味淡。

    卷二十 罂子粟 其花亦多叶者,其子一罂数千万粒,大小如葶苈子,其色白。隔年种则佳。研子以 水煎,仍加蜜,为罂粟汤,服石人甚宜饮。

    卷二十 醋 酒糟为之,乞邻者是此物。然有米醋、麦醋、枣醋。米醋最酽,入药多用。谷气全也, 故胜糟醋。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酸,益血也。磨雄黄涂蜂虿,亦取其收而不散也。今 人食酸则齿软,谓其水生木,水汽弱,木气盛,故如是。造靴皮须得此而纹皱,故知其性收 敛,不负酸收之说。

    卷二十 酱 圣人以谓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脏悦而受之,此亦安乐之一端。

    卷二十 小麦 暴淋煎汤饮,为面作糊。入药,水调,治人中暑。马病肺卒热,亦以水调灌愈。生嚼 成筋,可以粘禽虫。